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通用9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银屑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1年后随访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随访中, 观察组的复发率4.3%要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而且治疗后的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牛皮癣, 医学学名称为银屑病, 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极高, 易复发,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的医学技术对于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确[1], 在治疗过程中, 不管是中药治疗, 还是西药治疗, 复发率均比较高。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银屑病患者, 对其中7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2011年3月-2013年8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银屑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银屑病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38例;年龄16~63岁, 平均年龄 (31.6±5.7) 岁;病程为1~21年, 平均病程6.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34例;年龄17~63岁, 平均年龄 (33.8±6.9) 岁;病程为1~20年, 平均病程6.7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口服方希 (阿维A胶囊, 国药准字H20010126, 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依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用药, 初期25~30mg/d, 观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如患者治疗有效, 可加大剂量, 最大剂量75mg/d。 (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选用二冬活血汤, 方剂组成:麦冬15g、生地30g、丹参30g、天冬15g、当归15g、鸡血藤30g、土茯苓30g、桃仁10g、白鲜皮10g、玄参15g、青黛10g, 用水煎服, 1剂/d, 分3次服用。
1.3 疗效评定
依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定。 (1) 治愈:患者的皮疹全部消退或者90%以上消退, 临床症状消失。 (2) 显效:患者的皮疹消退70%~90%, 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显著减轻。 (3) 有效:患者的皮疹消退30%~70%, 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4) 患者的皮疹消退少于30%, 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三者的总和。在治疗结束后的1年后, 对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在治疗结束1年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观察组有3例复发, 复发率为4.3%;对照组有12例复发, 复发率为17.1%,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银屑病在中医学称为“白庀”,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风、湿、热三者侵入机体[3], 导致腠理闭塞, 气血运行不畅通, 出现营血亏耗、皮肤失养、气滞血瘀致使发病。因此, 中医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二冬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 二冬活血汤主要是以麦冬和天冬为主, 辅以丹参、桃仁、鸡血藤等, 既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又可以燥湿止痒、活血化瘀。而阿维A胶囊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改善人体内的微循环, 两者合用,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均要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银屑病的治疗最好是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管是治疗效果还是复发率均要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或西药治疗, 而且缩短了治疗时间, 副作用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卉蕾.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 :210-211.
[2]梁育, 韩文龙, 喻文球, 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6) :2073-2074.
[3]邓小元, 牛朝志.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42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 2010, 28 (5) :398-399.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2
猪感光过敏病又称为光能效应植物中毒,是由于猪食用了含特异性感光物质的植物后,经日光照射而使皮肤发生红斑、疹块、溃疡乃至坏死、脱落等的疾病.本病虽不会造成猪只大批死亡,但不及时治疗,病猪会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起死亡,并且治愈后也生长发育不良,易成为僵猪,给猪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猪感光过敏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 者:项海水 连晓梅 任文杰 罗来建 作者单位:项海水,连晓梅(浙江龙泉市畜牧兽医局,浙江龙泉,323700)任文杰(丽水市畜牧兽医局)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3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7.02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7岁,以反复腰背痛20余年,伴右足背皮肤破溃7个月为主诉,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收住入院。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的疼痛,夜间及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可改善,逐渐发展至髋关节、颈椎、腰椎等多处关节非对称性酸痛,未进行相关检查和系统治疗。患者9年前出现脊柱僵硬、活动受限,仍未系统诊治。2年前出现全身播散性红斑、鳞屑伴瘙痒,冬季好发。1年前并发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就诊外院,查骶髂关节X线平片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部分融合,腰椎呈竹节样改变;HLA-B27阳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抗风湿药治疗,疼痛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7个月前出现脊柱、双手、腕、足趾关节持续疼痛,并出现右足背皮肤破溃、疼痛,局部发红泛黑,再次于外院住院治疗,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皮肤溃疡并感染,予激素、沙利度胺、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抗风湿及环丙沙星、可乐必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等治疗。3个月前患者右足背皮肤破溃严重,创面呈火山口状,中间可见坏死组织,有少量分泌物,行右足清创+游离皮片移植术,术后植皮处恢复可。此后予醋酸泼尼松每日30 mg、沙利度胺每日75 mg、甲氨蝶呤每周15 mg、柳氮磺吡啶每日2 g、雷公藤多甙每日30 mg及益赛普(1个月停药)抗风湿治疗。1个月前,患者右足植皮处再次出现溃疡,自行换药,而见溃疡面逐渐扩大,伴脓性分泌物渗出,全身多关节疼痛加剧,活动后加重,遂来本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咳嗽咯血,无心悸,无低热,无盗汗,无全身肌肉疼痛,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腹痛腹泻,体质量无明显变化。诊见:腰背酸痛,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右足背皮肤破溃,少量脓性渗出,纳寐可,小便正常,大便3日一行。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入院时查体T 36.9 ℃,P 80次·min-1,R 20次·
min-1,BP 156/90 mmHg(1 mmHg = 0.133 kPa)。
形体消瘦,心、肺、腹未见异常。舌晦红,苔黄厚,脉弦滑。束状发、头部、四肢躯干、外阴见播散性红斑、鳞屑,点状出血征(+),腹股沟周围皮损尤甚。腰椎、胸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前凸,颈部、胸椎、腰部各方向活动均明显受限,脊椎各棘突压痛,4字试验(+)。颈椎前屈背伸均0°,左右旋转均0°,侧弯0°,腰部活动度前屈20°。双腕关节肿胀压痛,双手Ⅱ、Ⅲ、Ⅳ近远端关节轻度屈曲畸形,双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右第3、4足趾呈腊肠趾样改变。右足背见直径约7 cm×
6 cm不规则皮肤浮肿破溃、少量渗液,局部发红发黑,皮温稍高,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40 mm·h-1,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60 g·L-1,血白蛋白34 g·L-1,球蛋白40 g·L-1;多次查血常规均示轻度贫血,WBC、PLT均正常;肾功能正常。
腹股沟皮损真菌镜检阳性。先后多次足背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雷极普罗威登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β-内酰胺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莫西沙星敏感,余均耐药。
入院诊断为银屑病关节炎,继发足背皮肤感染。因患者ESR、hs-CRP、球蛋白异常升高,考虑免疫性炎症及感染性炎症并存,予序贯疗法积极抗风湿,西药给布洛芬每日0.6 mg、醋酸泼尼松龙每日25 mg、来氟米特每日10 mg、柳氮磺吡啶每日2 g、
雷公藤多苷每日30 mg、沙利度胺每日75 mg、
白芍总苷每日1.2 g及斯皮仁诺、莫西沙星抗感染、改善循环、改善骨代谢,中药给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之剂。入院1周后患者腰背、四肢关节疼痛逐渐改善,予醋酸泼尼松龙每日20 mg;2周后停莫西沙星,醋酸泼尼松龙减为每日15 mg及上述药物维持治疗。2个月后患者右足背皮肤破溃面积如前,伤口处肉芽色暗红,有少许水泡渗液;腰背痛反复,四肢多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久卧久站,不能弯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复查
ESR 140 mm·h-1,hs-CRP 150 g·L-1,血球蛋白48 g·L-1。分泌物培养仍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示万古霉素及利奈唑烷敏感,莫西沙星中度敏感。右足背2块皮肤组织病理示1块为皮肤组织,呈慢性活动性炎,皮肤表面及皮下见大量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1块为炎性肉芽组织及纤维素样坏死组织。考虑为血管炎并溃疡感染可能,停布洛芬、醋酸泼尼松龙,改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日40 mg静脉滴注及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2周后右足背皮肤破溃处疼痛较缓解,溃疡面分泌物减少,面积有所收敛但不明显,未发现溃疡面炎症(感染)加重表现,据此治疗反应,血管炎溃疡可明确,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予停用抗生素,加环磷酰胺每2周0.6 g免疫抑制、丙种球蛋白提高被动免疫、溃疡面清创等。同时结合患者肢节肿痛、腰背酸痛,播散性皮疹红斑,足背溃烂,口苦,纳呆,溲黄,舌晦红,苔黄厚,脉弦滑;考虑湿热毒邪,郁痹经络,蒸腐肌肤,久食化学药品,药毒伤脾,脾失健运,而致诸症蜂起,予清热祛湿、活血解毒、健脾和胃,方以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减:苍术10 g、黄柏10 g、薏苡仁30 g、川牛膝15 g、金银花30 g、
当归30 g、玄参30 g、甘草20 g、黄芪10 g、地龙10 g、木瓜20 g、蚕砂10 g、麦芽15 g、谷芽15 g,
院内代煎,每日1剂,温服。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溃疡面积缩小至原来的1/2左右,溃疡面干净,无脓性分泌物渗出;2个月后溃疡面
基本愈合。
2 讨 论
患者全身红斑、鳞屑,伴瘙痒,冬季好发,头部、四肢躯干、外阴见红斑、鳞屑,可见束状发、点状出血征(+)。虽然腹股沟皮损真菌镜检阳性,但经斯皮仁诺抗真菌治疗效差。故皮疹考虑为银屑病性皮损。结合脊柱及不对称性外周多关节(手掌指、手指近远端指间关节、膝、踝、趾)受累,骶髂关节平片,双侧骶髂关节破坏、部分融合,腰椎呈竹节样改变,HLA-B27阳性,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可明确。因患者脊柱、关节疼痛剧烈,hs-CRP、球蛋白、动态ESR异常升高,考虑自身炎症反应严重,且经济上无力支撑生物制剂治疗,故予布洛芬、醋酸泼尼松龙、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雷公藤多苷、沙利度胺、白芍总苷多联抗风湿治疗,初起病情虽有所改善,但溃疡始终不能愈合,且醋酸泼尼松龙减量后病情反复;皮损溃疡虽多次培养出病原体感染,溃疡面组织病理提示炎症反应性组织,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后,hs-CRP、球蛋白、
动态ESR仍居高不下,疗效不佳;经大剂量激素治疗,皮损无加重且有所减轻,加环磷酰胺免疫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故在该皮肤溃疡发病中,血管炎是主要的,而溃疡面感染却在使用免疫抑制剂且停用相关抗生素时并未播散,反而能较快愈合,却是始料未及的,可能与中药如四妙勇安汤等清热祛湿、活血解毒的使用有关。而临床工作中,在密切关注溃疡面变化的同时,还应时刻关注患者全身表现,慎防感染播散。我们认为,对于此类患者,适当加用免疫球蛋白及中医药辨证治疗在提高被动免疫、防治感染、加速伤口愈合等方面均可起到
重要作用。
以往的报道中,如Galeazzi等[1]报告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结节性多动脉炎发生脑缺血损伤,胡燕红等[2]报告1例34岁女性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合并脑梗死,经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加柳氮磺吡啶较有效地控制病情,支持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相关。联系本病例,提示脊柱关节病可能继发各种血管炎病变致病情纷繁复杂,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警惕,以减少
误诊、误治。
3 参考文献
[1]Galeazzi M,Fioravanti A,Minari C,et al.HLA-B27 posi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polyartentis nodosa:a case report[J].Clin Rheumatol,1996,15(2):204-206.
[2]胡燕红,陈薇.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合并脑梗死
1例[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2(3):191-192.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门诊的126例银屑病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中药组32例, 其中男12例, 女20例, 年龄17~63岁, 病程1~13年;西药组32例, 男14例, 女18例, 年龄15~65岁, 病程2~16年;治疗组32例, 男15例, 女17例, 年龄13~66岁, 病程0.5~17年。均符合银屑病的诊断标准[2]。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伴发症状各方面进行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中药组:仅服用二冬活血汤:麦冬、天冬、玄参、当归各15g, 生地、鸡血藤、丹参、土茯苓各30g, 桃仁、白鲜皮、青黛各10g。每日1剂, 水煎后分3次服用。 (2) 西药组:仅口服迪银片, 1次5片, 每日2次。 (商品名复方氨肽素片,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药组, 酌量, 间隔用药时段, 共同联合用药。3组均在治疗1个月后开始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皮疹全部消退或消退95%以上, 自觉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75%~94%, 自觉瘙痒症状减轻明显或消失;有效:皮疹消退31%~74%, 自觉瘙痒症状减轻;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治疗结束6个月后进行随访检查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5.8%和93.8%, 中药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6.3%和77.2%;西药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3.6%和78.1%。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痊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及随访
3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治疗后6月进行随访, 中药组有5例复发, 复发率为11.2%。西药组有6例复发, 复发率为1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1例复发, 复发率为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降低, 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银屑病中医称为“松皮癣”、“白庀”[3], 其病因病机为风湿热三邪入肌肤, 致腠理闭塞, 气血运行不畅, 皮肤失养, 营血亏耗, 生风生燥, 致气滞血瘀而发病。故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 疏风燥湿, 活血化瘀之法。二冬活血汤中天冬、麦冬为主药, 既清热凉血又养阴生津, 玄参既滋阴降火又凉血解毒;鸡血藤、土茯苓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白鲜皮、青黛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丹参、桃仁活血化瘀、润燥止痛。迪银片能改善微循环, 提高人体免疫力, 参与人体的生化过程以及代谢, 消除银屑病症状[4], 临床上用于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有肯定疗效。我们在临床上针对中西医治疗银屑病的不同原则, 采用二冬活血汤与迪银片结合治疗的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结合用药治疗银屑病, 比单纯中药或西药的疗效有明显改善, 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我们的试验结果比较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西药组, 采用中西药合用, 疗效迅速, 无明显毒副作用, 可以缩短疗程, 且能降低复发性,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门诊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26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西药组32例服用西药迪银片治疗, 中药组32例服用二冬活血汤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 6个月后随访, 比较三组的复发率。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 西药组为77.2%, 中药组为7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发率为3.1%, 西药组为15.6%, 中药组为12.5%, 三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变银屑病疗效显著, 优于单用西药、中药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治疗,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9-133.
[2]朱学骏.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第2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2009:324.
[3]邵长庚.银屑病防治研究及合理治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74.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弓形虫病 篇5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弓形虫病
6月我市某养殖场存栏的`100头25kg以上的生猪在一周内有30多头先后发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高热稽留,呼吸困难,发病后用抗喘药物治疗无效.该猪场所有猪只都注射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后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作 者:郭华 李猛 侯娟 马燕 作者单位:郭华,李猛(南阳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473000)侯娟,马燕(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刊 名:兽医导刊 英文刊名:VETERINARY ORIENTATIO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S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08年2月~2009年10月我中心门诊收治的7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72例患者均具有寻常型银屑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且均符合《皮肤病学》[3]关于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有严重肝肾功异常、妊娠、哺乳等患者。72例患者入组前4周内未有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其中男41例, 女31例;年龄17~69岁, 平均 (35.4±6.2) 岁;病程6个月~24年, 平均 (6.1±3.4) 年;患者皮损呈点滴状者18例, 呈斑片状者22例, 呈混合型者28例, 其他者4例。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单用西药组 (即对照组) 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银屑病的常规治疗:维生素E口服, 每天3次, 每次100 mg;维生素C口服, 每天3次, 每次200 mg;维生素A口服, 每天3次, 每次5万U;维生素B12肌肉注射, 每天1次, 每次500μg。皮损局部应用维甲酸霜剂、派瑞松软膏交替涂抹, 每天2次。中西医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中心门诊祛屑汤:防风15 g、丹参20 g、当归20 g、牡丹皮25 g、赤芍20 g、水牛角 (先煎) 20 g、槐花20 g、生地黄20 g、板蓝根10 g、野菊花10 g、甘草5 g。并根据患者病症进行加减:瘙痒严重者加入僵蚕15 g;毒盛患者加入连翘15 g、金银花10 g;鳞屑坚硬、较厚者加入莪术10 g、三棱10 g。该方每天1剂, 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 第3次加适量水煎煮后用于皮损处洗浴。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 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
治疗6周后若患者皮疹已消退完全, 即为治愈。若皮疹较治疗前已消退60%以上但未全部消退, 视为治疗显效。若皮疹较治疗前已消退20%~60%, 视为治疗有效。若皮疹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消退 (消退在20%以下) 或有加重, 视为治疗无效。其中临床总有效包括治愈、显效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两组疗效比较进行卡方检验, 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中西医治疗组36例中治愈18例, 显效11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36例中治愈12例, 显效8例, 有效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 P<0.05) 。
2.2 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8~12个月的随访, 中西医治疗组复发6例, 复发率为16.7%;对照组复发16例, 复发率为38.9%, 中西医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4.4, P<0.05) 。
3 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与患者自身免疫缺陷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为热、毒、瘀[4], 患者气机壅滞, 心火较旺, 再加上饮食不节, 脾胃失和, 极易导致体内血热并进一步热壅成毒、毒邪壅滞, 治疗上主张应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药物。本研究祛屑汤中当归、牡丹皮、槐花等均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等功效。从本研究结果看, 中西医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随访结果发现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充分说明了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祛屑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中西医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总结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体会。方法 对2008年2月~2009年10月本中心门诊收治的3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并以同期收治的36例单用西医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对照, 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36例中治愈18例, 显效11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36例中治愈12例, 显效8例, 有效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 P<0.05) 。所有患者均获得8~12个月的随访, 中西医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4.4, P<0.05) 。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参考文献
[1]孙建方.银屑病治疗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 19 (6) :601-603.
[2]吉照春.中西药结合治疗银屑病160例[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 16 (4) :37.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l7.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7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银屑病,疗效
我科从2004年至今共治疗150例银屑病患者, 采取静脉滴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外用药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取得明显的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 其中男85例, 女65例, 病程20d~35a, 年龄15岁~68岁。150例患者中属血热点滴状或斑块状105例, 属血燥型3例伴关节型和红皮病型15例。
1.2 方法
1.2.1 静脉用药
普鲁卡因 (大静封) 150mg~300mg, 20d为一个疗程, 停一周根据皮损的消退情况再给下一个疗程。
1.2.2 中药内服基本方
白鲜皮、土茯苓、槐花、红花、桃仁、白茅根、山豆根、黄柏、乌梢蛇、蜈蚣、地肤子、蝉衣。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加减, 血热甚者加石膏、银花、板蓝根;皮疹暗红变现血瘀久治不退者加紫草、泽兰、丹参、徐长卿;关节疼痛者加防己、苡仁、车前草、石茅;瘙痒不止者加蛇床子、苦参;心烦也不安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大便秘结者加制川军、大黄、柏子仁。
1.2.3 穴位注射
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 维生素B1100mg, 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取穴足三里、曲池、止痒穴, 每次取此三个穴, 左右交替注射, 1周1次, 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1.2.4 外用药物
哈西奈德溶液、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磷屑较厚者或毛发部位用哈西奈德溶液, 其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每天1次~2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经治疗后皮疹全部消退或者有别皮损为临床;有效:皮疹消退50%以上者;无效:皮损消退小于30%。
2.2 结果
本组150例中痊愈132例, 占88%;有效15例, 占10%;无效3例, 占2%;总有效率为98%, 治疗时间为30d~62d, 平均治疗时间为45d。
3 讨论
本病西医分为寻常型、关节型、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1]。而中医认为早期为血分伏热, 风邪外客, 风热相搏于肌肤间而生疮, 病久者邪郁化火, 耗伤阴血而致阴虚血燥, 肌肤失养;迁延日久, 属脉络不宣, 气血瘀滞, 故治疗以活血化瘀, 方中土茯苓、槐花、山豆根、紫草等均有清热凉血之功效, 其中红花、桃仁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土茯苓、山豆根兼有解毒之效;白鲜皮、地肤子能祛风止痒利湿, 蝉衣、白鲜皮有止痒功效, 佐以乌梢蛇、蜈蚣则又能搜风以增加消痒之力, 总观全方有清热凉血养血润肤、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的功能。
静脉滴注普鲁卡因 (也称静脉封闭) , 简称大静封。可以消除神经系统所遭受的强烈刺激, 阻断神经介质的传递与释放, 从而抑制迟发性过敏反应, 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减轻炎症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从而改善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营养障碍, 能尽快恢复组织的正常功能代谢。
穴位注射能起到针灸与药物两者相结合, 相辅相成的作用[2]。穴位注射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加免疫功能, 又能发挥药液缓慢吸收的作用。苯海拉明能减轻皮损外的瘙痒和减少局部组织胺等有关介质的释放, 从而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维生素B12、维生素B6具有营养神经、促进代谢辅助作用, 与苯海拉明合用有协同增放作用, 药效缓, 吸收作用持久,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 同传统的给药途径相比, 穴位注射有显著特点, 将药物注入穴位后它产生的作用效应往往明显增强或放大, 促使药液渗透下得气感应的刺激有所增加, 共同达到通畅经络, 营养神经, 调和气血, 止痒, 减轻症状从而提高疗效[3]。
参考文献
[1]胡蓉."凉血解毒消症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08, 40 (4) :41.
[2]樊金卿, 王玉玺.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J].黑龙江中医药, 2008, 37 (1)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8
关键词:阿维A,清营汤,寻常型银屑病,疗效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银屑病类型, 其病情顽固, 且易反复发作, 以表皮过度增殖和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我科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采用西药阿维A胶囊联合中药清营汤对5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单用阿维A胶囊治疗的5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12例, 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确诊, 并排除并发严重器质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且所有患者近1个月内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系统性治疗。其中进行期62例, 静止期50例;男60例, 女52例;年龄12~69岁, 平均年龄 (35.8±3.9) 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病程 (4.5±0.8) 年。将上述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维A胶囊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126) , 口服, 10mg/次,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营汤 (水牛角30g, 生地黄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 金银花9g, 连翘6g) , 1剂/d, 水煎服, 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皮疹全部消退或消退95%以上, 无新疹发生, 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75%以上, 尚有小部分顽固性小片, 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 瘙痒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瘙痒症状无减轻。治愈+显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 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4%,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0.00%, 组间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银屑病属中国医学中的“松皮癣”、“白庇”,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银屑病类型之一, 属血热型中医证侯, 其基本病因为风湿热等外邪阻于肌肤, 致腠理闭塞, 内生蕴热日久入血, 外达肌肤, 引发红疹或出血;血分蕴热是其主要病机;宜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要治则[3]。
清营汤原方出自《温病条辨》, 由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等药味组成, 主治邪热内传营分, 耗伤营阴所致之热入营分证。方中以水牛角为君药, 可清解营分之热毒;生地黄可凉血滋阴、麦冬可清热养阴生津、玄参可滋阴降火解毒, 共为臣药;金银花、连翘、竹叶心可清热解毒、清热透泄, 黄连可清心解毒, 丹参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共为佐药。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透热养阴之功效, 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诸症自消[4]。
阿维A为第二代芳香维A酸依曲替酯的代谢产物, 可有效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和增殖, 促进银屑病角化过度的表皮趋向正常, 尚可调节病变部位的炎症及免疫反应, 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是临床治疗严重型及难治型银屑病的常用药物[3]。
本研究结果显示, 以西药阿维A胶囊联合中药清营汤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案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宇虹, 郭在培, 焦晓燕, 等.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2的影响[J].华西医学, 2012, 27 (4) :44-46.
[2]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54-155.
[3]肖志刚.阿维A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凉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 2011, 9 (12) :551.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皮肤病科门诊120例银屑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临床表现及经病理学确诊断为银屑病[2], 其中男70例, 女50例;年龄12~65 (30.3±8.6) 岁, 病程1个月~25年, 平均3.1~2.2年, 就诊者以初发及病程在1~5年者为主;其中进行期113侧, 静止期7例;皮疹型态有点滴状42例、地图状22例、钱币状28例和混合状28例。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未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并排除标准: (1) 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疾病、肝脏疾病、肺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等主要脏器的严重性疾患者;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3) 受试者依从性差, 疗程中自行退出者。另外同期随机选择10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 其中男64例, 女46例;年龄12~65 (31.4±8.4) 岁。两组临床资源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阿维A胶囊国药准字H20010126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 初起每次10mg, 3次/d, 2w后每天维持25~50mg。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消银解毒汤治疗:水牛角片30~60g, 板蓝根25g, 蚤休、白鲜皮、土茯苓各30g, 金银花20g, 丹皮15g, 生地20~30g, 赤芍20g, 苦参10~15g;1剂/d, 水煎服。配合外用10%硫黄软膏国药准字H61020512 (西安强生药业有限公司) 等。
1.3 观察指标检测
抽取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m L, 置l500r/min离心机上离心15min, 吸取血清后置-40℃冰箱内保存待测分析;IFN-γ、TNF-α和IL-18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法进行, 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仪器Alies全自动酶标仪购自意大利产, PW-960全自动酶标洗板机购自深圳市汇松实业有限公司, 实验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疗效判定[3]
痊愈:银屑病全部消退, 且经过至少0.5年随访未见复发;显效:银屑病消退50%以上;好转:银屑病消退25%~50%;无效:银屑病消退低25%或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7.0 for Windwo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均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均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IFN-γ、TNF-α和IL-18水平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5)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和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注:△与▲均有显著差异 (P分别<0.05)
银屑病是一个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的疾患[4], 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 炎症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大量浸润, 表皮的真皮细胞过度增生, 使细胞增殖增加了氧的耗尽, 表皮肥厚阻挡了氧的供给, 诱导T淋巴细胞趋化、激活和炎症的级联反应[5]。近期来, 对TH1/TH2的研究表明[6], TH1型细胞因子 (IFN-γ、TNF-α和IL-18) 主宰机体的细胞免疫;Th2型细胞因子 (IL-4、IL-5、IL-9、IL-10及IL-13等) 主要功能为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免疫球蛋白G1 (Ig G1) 和免疫球蛋白E (Ig E) 抗体, 与体液免疫有关。TNF-α来源于被皮肤炎症信号激活的CK和真皮巨噬细胞,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7]。IFN-γ可增强宿主T细胞受体依赖和HLA限制性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是TNF-α强大的免疫协同放大因子[8]。IL-l8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 能诱生IFN-γ, 增强Fas 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具有重要作用[9]。
本研究中, 银屑病患者血清IFN-γ、TNF-α和IL-1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 IFN-γ、TNF-α和IL-18都是一类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 在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许多免疫性疾病中, IFN-γ、TNF-α和IL-18均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10]。银屑病主要是涉及CD4+T1类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银屑病皮损处的淋巴细胞分泌了多类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8, 形成了以Thl细胞因子为主的庞大细胞网络, 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Hanaa Rasmy等研究发现[11], 银屑病患者Th1类免疫细胞的表达水平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血清IFN-γ、TNF-α和IL-18水平表达异常是银屑病炎症的免疫应答的核心因素, 从而触发自身免疫性T细胞活化, 炎症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大量浸润, 表皮的真皮细胞过度增生, 导致银屑病皮损形成。本院多年来对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治疗方案使用消银解毒汤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牛角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 具有清热, 凉血, 定惊, 解毒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之功效;蚤休具有清热解毒, 平喘止咳, 熄风定惊之功效;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之功效;土茯苓具有解毒, 除湿, 通利关节之功效;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的功效;苦参具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之功效;清热类中药 (如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蚤休和生地) 具有杀菌、抑菌、抗感染、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 能降低机体细胞因子 (如IFN-γ、TNF-α和IL-18) 的水平, 降低血浆内皮素从而抑制血管新生, 能清除表皮的真皮乳头水肿, 控制感染灶和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 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活血药 (如丹皮) 与祛风药 (如白鲜皮、土茯苓和赤芍) 同用, 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促使细胞增殖病变转化或吸收, 还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和消炎的作用, 明显的调节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 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TNF-α和IL-18水平, 明显的提高了银屑病总治疗有效率;消银解毒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通过抑制和调节血清中IFN-γ、TNF-α和IL-18水平达到控制Th1类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从而抑制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 银屑病血清IFN-γ、TNF-α和IL-18均有显著增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银屑病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能够明显提高银屑病总治疗有效率。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干扰素-γ (IFN-γ) 和IL-18 (白细胞介素-18) 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治疗, 30d为一疗程;同期随机选择10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对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组血清中的IFN-γ、TNF-α和IL-18水平进行检测, 分析比较它们之间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和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银屑病血清IFN-γ、TNF-α和IL-18均有显著增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银屑病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推荐阅读:
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08-03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09-02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09-13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09-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11-04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12-20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05-17
中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05-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06-02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肾炎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