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精选12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篇1
2005~2009年笔者应用记忆合金髌骨爪配合早期连续被动性运动功能锻炼和中药外洗治疗髌骨骨折58例, 并与单纯手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其中男63例, 女25例;年龄18~73岁, 平均39岁;均为新鲜骨折, 手术时间为伤后4小时~6天, 平均为40小时;横形骨折65例, 粉碎骨折23例。手术适应症:有移位的髌内横断骨折;有移位的髌骨纵裂骨折;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较大骨块) 。分为两组, 治疗组58例, 对照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患者平卧位, 硬膜外麻醉起效后, 采用膝关节前正中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 于髌前腱膜浅层向上游离皮瓣, 直至髌骨上极, 电凝止血。常规显露骨折断端, 清除凝血块和积血。手指伸入关节腔, 触摸探查髌骨关节面, 伸直膝关节, 复位骨折, 手指触摸关节面使之平整光滑, 用两把大巾钳夹持髌骨上下极并扣紧, 暂时复位固定骨折块, 尽量保留与腱膜相连的骨折碎块。横断性骨折于轻度屈膝位自髌骨下极向上极平行钻入两根克氏针。粉碎性骨折用克氏针将碎骨块与主体骨块固定, 尽量恢复关节面平整光滑。伸直膝关节, 在髌骨上下极合适部位纵形分开股四头肌腱及髌韧带, 以便后续操作中髌骨爪的各爪顺利抓持髌骨上下极。用卡尺测量髌骨上下极长度, 选用比实际测量长度小2mm的髌骨爪。髌骨爪先置于0℃无菌冰盐水中5分钟, 然后将髌骨爪的五个爪支及腰部展开, 安放在髌骨上, 用40℃无菌盐水纱布热敷髌骨爪, 使其恢复原状并固定到髌骨上, 做膝关节伸屈动作。如果固定不理想, 可冷敷髌骨爪后将其取出, 重新安放。常规逐层缝合伤口。术后无外固定, 常规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2.2 早期运动功能锻炼
3天后开始持续被动运动功能练习。将下肢置于CPM机上, 髋外展10°~20°, 足尖向上中立位, 小腿大腿应可靠固定但不能压迫神经血管。练习活动范围宜从小到大, 循序渐进, 一般为-5°~120°, 练习到角度够大时, 患者关节可有轻微疼痛, 继续练习疼痛消失, 则可加大练习角度。每天运动4小时。2周后离床活动, 可做患肢不着地的双腋杖三点式步行。
2.3 中药外洗
拆线3天, 皮肤结痂后, 予中药外洗。药用:黄芪60g、当归60g、延胡索60g、制香附40g、丹皮80g、乌药60g、威灵仙100g, 牛膝60g、狗脊60g、川芎30g、青皮30g、乳香40g、没药40g。每日1剂, 水煎取汁2500ml。待药汁温度降到40℃左右时, 温热外洗患肢。每天加热后外洗2次。连续治疗4周。
治疗组采用上述手术、早期功能锻炼和中药外洗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上述手术治疗。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Insall于1976年制定的HSS膝关节功能评价评定膝关节功能。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 减分项目评价膝关节功能、屈曲角度强直挛缩程度, 总分100分。优:≥85分, 良:70~84分, 可:60~69分, 差≤59分。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8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6~12个月, 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病例,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0~12周, 随访中未见骨折移位, 骨折不愈合。按照HSS评价:治疗组58例中, 优35例, 良20例, 可5例, 差0例, 优良率达91.4%;对照组30例中, 优12例, 良6例, 可8例, 差4例, 优良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检验;P<0.05) 。
4体会
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其上连接股四头肌, 下通过髌韧带连接胫骨结节, 是连接股四头肌腱与髌韧带的骨性桥梁。任何主动和被动的屈伸都将在髌骨上产生应力。髌骨增大了股四头肌的作用力矩[1]。在治疗髌骨骨折时要尽可能保留髌骨, 术中既要注意髌骨后关节面的平整性, 力争解剖复位, 也要注意加强髌骨前侧的抗张强度。记忆合金髌骨爪为新型内固定器械, 其适应广泛, 一般用于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有报道亦适用于纵形骨折。记忆合金髌骨爪为一端三爪, 另一端为两爪形状, 中间略突起称为腰部。它依据钛镍合金的记忆功能、超弹性功能, 实现了髌骨骨折的内固定。钛镍合金比不锈钢及钴铬合金具有更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退变性, 弹性与人骨接近, 并且无磁性, 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使其成为理想的内固定物[2]。
持续被动运动 (CPM) 能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 缓解滑膜关节损伤后的自身免疫性损害。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这一封闭的抗原即外露, 与关节液反应产生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进一步损伤关节软骨。CPM引起持续的关节活动, 增加关节液的代谢, 有利于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 缓解这种物质引起的损伤。缓解关节损伤或手术后的疼痛,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 有利软骨的修复和愈合, 避免了因制动所致的肌肉萎缩、疼痛和废用性骨质疏松以及关节僵硬的发生。骨折后使用中药外洗治疗一直以来被临床广泛认可, 具有肿胀消退快、减轻疼痛和加快骨折愈合的作用[3]。本观察使用利水消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中药外洗, 配合早期运动, 对髌骨骨折术后的愈合和早期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疗效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Grelsamer RP, Weinsearch CH.Applied biomechanics of the patel-la.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01, 389:9.
[2]郭新生, 张学平.TiNi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治疗长管状骨折.中国骨伤, 2003, 17 (3) :148.
[3]赵华春.手术内固定辅助中药治疗Hoffa骨折.中国正骨, 2010, 22 (1) :37.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篇2
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和神经衰弱症等心理疾病都是精、气、神严重偏差时出现的症状,单纯的西医治疗缺乏针对性,并存在依赖性、上瘾性和大剂量性的弊端,更严重的是还会损害内脏器官,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单纯应用各类物仅能缓解部分症状,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只有通过中医基因免疫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与运行才能恢复正常,并且这样治疗焦虑、恐惧、疑病、神经衰弱效果会更好。“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安神养心补益清火不同的处方,再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物理医学低频电波磁疗相结合,具有疗效迅速、无副作用、治愈不复发等特点,至今已为数千例患者解除广大精神疾病患者的困扰。同时在此疗法上由徐汉伟、谢纯清、刘太荣等专家教授长期坐诊。
“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特色:
1、中医药免疫分型治疗
辨证施治:以中医中药的现代药理学为基础,针对各种精神疾病不同的病因类型,精选天然名贵药材,组成系列治疗失眠症的优秀方剂。
2、内神经机能综合治疗
综合调理:应用针灸、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配合现代物理医学低频电波磁疗,恢复人体微循环系统,提高人体内神经机能,加强免疫力。
3、意向引导心理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 篇3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阴痒”,“带下症”。是由脾虚、肝郁、湿浸,热逼带脉之伤所制。此外,摄生不慎,洗浴用具不洁,感染湿毒,直犯阴器,侵于任带二脉,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秽液下流而发。或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肾虚精亏血少,肝肾不足,生风化燥,阴部肌肤失荣,湿热内生,循经下注,侵渍阴部。从西医的角度来讲,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则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菲薄,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高达7左右,故阴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易受感染。阴道炎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疡痒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性交痛也常見,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常见的阴道炎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通过常规妇科检查,可以初步筛选疾病,取分泌物标本做必要的检查,可明确诊断阴道炎,减少诊疗误区。
1 诊断标准
1.1 滴虫性阴道炎。
1.1.1 阴道内白带增多,稀薄有小气泡,臭味,外阴阴道痛痒。
1.1.2 阴道为灼热,疼痛,性交痛。
1.1.3 阴道壁常有形状似杨梅的红色颗粒。
1.1.4 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滴虫。
1.2 霉菌性阴道炎。
1.2.1 外阴阴道奇痒,白带增多呈白色豆渣或凝乳样粘附在阴道壁上。
1.2.2 分泌物涂片可查到霉菌。
1.3 细菌性阴道病。
1.3.1 匀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阴道壁。
1.3.2 分泌物成鱼腥臭味。
1.3.3 线索细胞阳性。
1.4 老年性阴道炎。
1.4.1 绝经后阴道分沁物量多,黄水样。严重时呈血样或脓样白带。
1.4.2 阴道宫颈粘膜发红,上皮较薄,有小出血点,或表浅溃疡。
1.4.3 阴道瘙痒或灼热。
2 治疗
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15g,百部30g,川椒12g,荆芥12g,白鲜皮15g,败酱草20g,双花20g,枯矾9g,艾叶15g,土伏苓20g。
2.1 滴虫性阴道炎用本方熏洗后口服甲硝唑片每次一片,每天三次(丈夫要同治),阴塞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每次一片(较重者二片),每天一次。
2.2 霉菌性阴道炎用本方熏洗后口服氟康唑片每次一片,每天一次(丈夫要同治),阴塞达克宁软胶囊每天一粒。
2.3 细菌性阴道病用本方熏洗后口服甲硝唑片每次一片,每天三次(丈夫同治),阴塞替硝唑栓每天一粒。
2.4 老年性阴道炎用本方熏洗后每天阴塞乙烯雌酚0.125~0.25mg和甲硝唑片二片。
本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既可改善内环境,又可抑制滴虫繁殖能力,配合西药,直达病所。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 篇4
1 发病情况
该马于2008年4月底开始咳嗽,畜主以为是感冒,没有及时医治,数日后病情加重,并流浓稠的鼻涕,夜间咳嗽较白天严重。由于农活繁忙,直到5月中旬畜主才购买了头孢类药物进行注射治疗,连用3天,仍未见病情好转。随后畜主找乡村兽医用“特抗”和生理盐水连续2天给马输液,病情仍不见好转,并且采食量显著下降。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该马精神委顿,四肢无力,毛发凌乱,营养状况中等偏瘦,偶尔咳嗽,咳声响亮。听诊肺泡呼吸音粗厉,左侧肺部磨擦音较右侧重,并有明显的喘鸣音,气管呼吸音特别粗大。舌苔厚而白,口腔黏液多,鼻涕多而稠。体温38.1 ℃。大便稀软,小便稍黄。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肺炎。
3 治疗措施
以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为治则。西药治疗:首先用甲硝唑100 ml×2瓶静脉注射,再用青霉素80万IU×15瓶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另用甲硝唑100 ml×2瓶静脉注射,最后用氢化可的松10 ml×10支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100万IU×8瓶。
上述药物每天用药1次,连续治疗3天。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首先用“神奇”止咳冲剂5 g×30袋,每天灌服2次,每次5袋,连续用药3天。再用下列中药处方治疗:紫苑50 kg,冬花10 kg,杏仁35 kg,陈皮50 kg,法半夏30 kg,茯苓50 kg,甘草20 kg,白芷40 kg,葶苈子40 kg,川贝母40 kg,黄芩40 kg,黄连40 kg,白矾60 kg,桔梗40 kg,百部40 kg,每日1剂,煎水2次,分2次灌服,连续治疗5天。叮嘱畜主让该马休息10天。
4 治疗效果
初次用药后,第二天病情明显得到控制,白天咳嗽的次数明显减少,夜晚咳嗽的次数也有所减少,鼻涕减少。第三天检查,精神明显好转,听诊右侧肺部喘鸣音消失,左侧肺部喘鸣音减弱,仅有少量的鼻涕,舌头颜色红润。第三天用药后,畜主报告马咳嗽停止,采食转为正常,精神较好。
5 小结
贵州春夏交替之际,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湿时燥,导致不少体弱的家畜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该马平时驮运游客,工作较疲累,经常水洗着凉,故易得病。鉴于其病程过久和病情较重,笔者采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甲硝唑、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给药,确保有效快速的治疗作用。“神奇”止咳冲剂有较好的镇咳袪痰、清热消炎作用。所用的中药方剂有燥湿化痰、止咳平喘、健脾渗湿、润肺下气、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风热、虚寒咳嗽和肺虚久咳有较好疗效。该马经过3天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急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篇5
一、概述
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的一组疾病。在临床上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常见的病类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等,尚有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及混合性中风等。
该病归属于中医学之“中风”、“暴厥”、“薄厥”、“偏枯”、“卒中”、“半身不遂”等病证范畴。
二、西医诊断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根据发病时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检查头颅CT及MRI,将急性脑血管病分为以下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脑梗死。
(1)栓塞性脑梗死。(2)血栓形成性脑梗死。(3)腔隙性脑梗死。(4)分水岭性脑梗死。(5)其他病因脑梗死。(6)原因不明脑梗死。
3、脑出血。
4、蛛网膜下腔出血。
5、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三、辨证分型
(一)痰热瘀血内闭清窍证
神昏,昏聩,半身不遂。起病急骤,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二)痰湿蒙塞清窍证
素体多阳虚湿痰内蕴。发病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三)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证
突然神昏,昏聩,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四)风火上扰清窍证
神志恍惚、迷蒙,半身不遂。平时多有眩晕、麻木之症,情志相激病势突变,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七)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量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八)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四、治疗方案
(一)西医治疗
1、脑梗死的治疗(1)溶栓治疗
①尿激酶
②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2)降纤治疗
①脑梗死早期(特别是12小时以内)可选用降纤冶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更应积极降纤治疗。
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③常用降纤制剂包括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3)抗凝治疗
①一般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推荐常规立即使用抗凝剂。②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一般不推荐在24小时内使用抗凝剂。
③如果无出血倾向、严重肝肾疾病、血压>180/100mmHg等禁忌证时,下列情况可考虑选择性使用抗凝剂: a.心源性梗死患者,容易复发卒中。
b.缺血性卒中伴有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活性蛋白C抵抗等易栓症患者;症状性颅外夹层动脉瘤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c.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可使用低剂量肝素或相应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④使用方法:低分子肝素4000U,于发病48小时内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使用lO天。
2、脑出血的治疗
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治疗方案
(1)基底节区出血:少量出血可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量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1)可根据病情、出血部位和医疗条件,在合适时机选择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时清除血肿;大量出血或脑疝形成者,多需外科行去骨片减压血肿清除术,以挽救生命。
(2)小脑出血:易形成脑疝,出血量≥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手术治疗。(3)脑叶出血:高龄患者常为淀粉样血管病出血,除血肿较大危及生命或由血管畸形引起需外科治疗外,宜行内科保守治疗。
(4)脑室出血:轻型的部分脑室出血可行内科保守治疗;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需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放液治疗。
(二)辨证论治
1、痰热瘀血内闭清窍证 治法:清热化痰,祛瘀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
羚羊角粉 珍珠母 钩藤 竹茹 天竺黄 石菖蒲 远志 夏枯草 丹皮 等。
2、痰湿蒙塞清窍证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法半夏 陈皮 枳实 茯苓 竹茹 胆南星 石菖蒲 远志等。
3、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证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加减
红人参 黑附片 山萸肉 生龙骨 牡蛎等。
4、风火上扰清窍证 治法:清热息风,开窍醒神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钩藤 生石决明 黄芩 山栀 天竺黄 川牛膝 丹参 生大黄 羚 羊角粉等。
5、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治法:平肝泻火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钩藤 菊花 夏枯草 生石决明 川牛膝 黄芩 山栀等。
6、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
法半夏 茯苓 天竺黄 胆南星 天麻 丹参 香附 大黄等。
7、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 芒硝 瓜蒌 胆南星 丹参 天竺黄等。
8、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 红花 川芎 桃仁 当归 赤芍 地龙等。
此外,中风后期辨证属气虚血瘀者,治宜益气活血,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并可配合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证属阴虚风动者,治宜育阴熄风,方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对于缺血性中风者,可用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
(四)其它疗法
1、针灸治疗
① 体针:
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曲池、外关、合谷、太冲、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初期宜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后期宜用补法。双侧取穴。
② 头针:
取穴:感觉区、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
操作:沿皮刺入O.5~1寸,频频捻针,留针30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
③耳针:
取穴:皮质下、脑点、肝、心、降压沟。
操作:针刺选用O.5寸毫针或图钉型揿针,直刺留针30~60min;也可选用王不留行或磁石,用胶布贴穴位,一般3~5天更换1次,10次为1疗程。
2、康复锻炼:主要是针对患者遗留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和唇角流涎而设。
(1)肢体训练;(2)语言训练;(3)唇角流涎的训练。
五、应用策略(一)辨证要点
综观中风,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变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痰血阻滞,气血逆乱;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本病常见的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
(二)用药特点
1、中药用药特点
(1)中医治疗应注意辨证施治,急性期标实症状比较突出,急则治标,故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在恢复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
(2)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期的重要证候。腑实既可作为中风的一种诱发因子,又可作为中风后的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中风病病程中,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在急性期腑实尤为常见。临床所见,中风病者,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大便秘结或大便困难,重症患者尤为多见。因而,中风病急性期,尤其是中风闭证,通腑法是重要的治法之一。
2、西药用药特点
(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6h内可选择溶栓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某些临床对照研究提示,出现症状3小时内rt-PA静脉注射可降低缺血性卒中病残率和死亡率(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发病超过6h可以选择巴曲酶及降纤酶等降纤药物以及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等抗血小 板聚集的药物。
(2)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虽然脑出血手术治疗已广泛开展,但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至今仍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年龄不太大,生命体征平稳,心肾功能无明显障碍,血压<26.6/16kPa(200/120mmHg),符合以下情况者可作为适应证:①小脑出血血肿>10ml,直径>3cm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血肿>20ml或有脑干受压征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否则随时可能发生脑疝死亡;②壳核出血血肿>3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有可能形成脑疝者;③丘脑出血血肿>10ml,病情继续恶化者。
(3)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目标是减少死亡率、提高生活能力及控制疾病的再发率。故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必须纳入早期介入康复的综合性治疗。
(4)为控制疾病再发,应尽早实施中风二级预防措施,如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六、疗效评判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1995年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在使用中需注意:每项检查只能选填一项,最高45分、最低O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l~45分。
七、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螨病 篇6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通过羊只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畜舍、用具、人而间接传播。在我省养羊山区,冬春季节气候阴冷、潮湿,且这时羊群因草料缺乏而致体质下降、营养不良,为抵御寒冷而喜欢叠堆,这是本病大面积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症状
病始发生于皮肤柔软且少毛的部位,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和耳根部。病羊表现剧痒,并不时在墙壁、柱栏、石头等硬物上摩擦或用嘴啃咬患部;后期患部皮肤出现丘疹、结节,严重的形成痂皮和龟裂,干痂皮不易剥落。有的羊病变部皮肤像干涸的石灰,故有“石灰羊”之称。患病羊烦躁不安,严重影响其正常的采食和休息,日渐消瘦,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三、诊断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和流行情况不难做出诊断。确诊可用刀片刮取病羊患部边缘的皮屑,以刮到轻微出血为止,置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螨虫即可确诊。但应注意与湿疹、秃毛癣相区别,以防误诊。山羊湿疹病没有剧烈的痒感,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单个发生,无传播性,皮屑内检查也无虫体。山羊秃毛癣痒觉不甚明显,患部呈圆形或椭圆形,产生的干痂易剥落。
四、防治
1. 预防
养羊场和农户应经常保持羊舍清洁、干燥、通风,并定期对山羊圈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对羊舍墙壁、饲槽、走道等的消毒最好是用3%氢氧化钠溶液,但不能带羊消毒,消毒后隔一定时间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因氢氧化钠对皮肤有腐蚀性,或用20%新鲜石灰乳喷洒消毒。养羊场均要修建药浴池,饲养量不大的农户可用汽油桶制成药浴桶,每年在夏秋季节对羊群进行2~3次药浴。对新引进的羊群应隔离观察,确定无螨病后再混群饲养;对新发病的羊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以杜绝造成大面积的传播与流行。
2. 治疗
①涂药疗法。适宜在寒冷的冬春季节选用,但每次对羊涂药时面积不得超过其体表的1/3,以防中毒。药物可选用0.5%溴氰菊酯溶液,每7天涂抹患部1次,连续治疗3次;或用1%敌百虫溶液,每7天涂擦患部1次,连用3次;或用0.5%辛硫磷溶液,每7天涂擦患部1次,连用3次。②药浴疗法。适宜在气候温暖的夏季进行,药液可用0.2%溴氰菊酯溶液、0.2%辛硫磷溶液等,但药浴前应让羊喝足水,以免误饮药液而发生中毒。药浴时温度应保持在35~40℃,每只羊的药浴时间保持1分钟左右,要特别注意头部等发病部位的浸洗。③注射疗法。伊维菌素400微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间隔7天再注射1次,重症的羊还应注射第三次。同时,将患病羊饲养在温暖、舒适并垫有柔软垫草的圈舍中,加强营养的供给,以增强羊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④中药疗法。方一:氯化氨基汞5克、硫黄10克、苯酚100克、氧化锌20克、淀粉20克、凡士林100克,均匀混合后涂擦洗净的患部。方二:废机油适量,加硫黄粉末50克,混合后涂擦患部。方三:用白杨树皮(刮去青色部分,用第二层皮),水煎后去渣涂擦患部,1次/天,连续进行3次,效果也很好。
五、注意事项
1. 病羊皮肤如已呈石灰样,痂皮较厚,在药浴或涂抹药液时,应先用1%~2%温盐水对皮肤进行洗涤,软化皮肤,以利去除痂皮,这样治疗效果更好。
2. 在用敌百虫液涂擦或药浴时不能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液,因敌百虫与肥皂等碱性物质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敌敌畏而导致羊中毒死亡。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631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僵猪 篇7
1 发病季节和对象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以冬季和早春多发;不同品种的猪都可发生, 多发生于10~30kg体重的猪只。
2 病因
2.1 胎僵
近亲繁殖、种猪年龄过大或过早交配, 造成后代品种退化, 生长发育缓慢。
2.2 奶僵
母猪怀孕期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造成胎儿先天发育不足, 后天生长不良;或者由于哺乳期对仔猪护理不当, 加上母猪乳汁少、质量差, 导致仔猪生产停滞。
2.3 食僵
断奶后仔猪日粮品质差、营养缺乏, 或者仔猪大群饲养, 体格大健壮者抢吃多吃, 体格瘦小者往往吃不着, 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时间久了, 形成僵猪。
2.4 病僵
仔猪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如:白痢、胃肠炎、气喘病、蛔虫、肺丝虫、疥螨等, 严重阻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 形成僵猪。
2.5 药僵
养殖户为防病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或治疗时药物过量使用, 引起猪再生障碍性贫血, 导致形成僵猪。
3 临床症状
被毛粗乱, 体格瘦小, 只有同群猪的1/3~1/2重, 肚子圆、脑袋大、屁股尖、精神不振, 只吃不长, 皮肤粗糙, 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有异嗜现象, 增重十分缓慢, 有些猪6月龄仅有20kg左右。
4 诊断
僵猪的诊断不难, 可依据发病史和临床症状作出确诊。
5 治疗
把僵猪单独分圈饲喂, 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伊维菌素每10kg体重用2~4mg, 皮下注射, 1周后同剂量重复用药1次。供给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饲料, 在猪舍中每日放入新鲜青绿饲料和深层红壤土供猪自由采食, 并及时更换。
宽腹穴 (猪侧卧保定, 肋后至膝前之间有三条平行静脉即是) 针刺放血, 视猪大小不同放血5~15ml, 3~5d一次, 连续2~3次。
“一针肥”注射液每10kg体重用4ml, 深部肌肉注射, 1周后再用1次。
复合维生素B, 每次5~10ml, 1天1次, 连用3天。
中药治疗:山楂25g、陈皮25g、厚朴25g、香附25g、甘草30g、麦芽30g、大黄30g、黄芪30g、肉桂30g、党参30g、茯苓30g、白术30g、山药30g, 水煎, 1天1剂, 分2次服, 连用3剂, 以上是50kg体重猪只用量。
6 病例
2006年3月25日, 养殖户张某前来求诊, 主诉:家中有15头仔猪, 因母猪怀孕时患过病, 出生后又瘦又小, 而且还老是便秘和腹泻, 养了3个多月了, 还不到10kg, 会吃会叫就是不喜欢睡觉不长肉。检查发现这15头仔猪精神还好, 食欲一般, 被毛又粗又长, 可视黏膜苍白, 脑袋大肚子圆屁股尖, 一幅“小老头猪”像, 并都有异食癖现象。根据发病史结合临床症状检查, 初步诊断为僵猪, 采取上述治疗方案治疗一周后, 猪群喜吃会睡, 食欲大增, 半月后毛色变为红润, 三周后恢复正常的生长速度。
2007年11月12日, 养殖户杨某前来求诊, 主诉:三月前从市场上购进9头20kg左右的仔猪, 其余7头到现在都有70多kg了, 有2头就没见长, 只有25kg左右, 而且关不住, 老是跳圈到外面拱地, 用了许多添加剂也没多大效果。检查发现这2头猪被毛蓬松, 皮肤干硬粗糙, 可视粘膜苍白, 喜跳圈啃食泥土, 根据发病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僵猪, 采取上述治疗方案治疗10天后猪只肯吃肯睡, 20天后老皮脱落露出细嫩红润的皮肤, 被毛也变得有光泽, 一个月后恢复了正常的生长速度。
7 小结与体会
预防僵猪的产生, 须做到留作种用的猪只, 按大小、公母、强弱分开饲养, 防止近亲繁殖、做到适时配种;给猪只合理调配日粮, 保证全价营养;做好仔猪的饲养护理工作和疾病的预防工作, 添加新鲜青绿饲料和深层红壤土供猪只自由采食, 定期驱虫。
“一针肥”又名牲畜高效助长剂, 其主要成分为铁、锌、钴等几十种微量元素, 是营养平衡补给剂, 能激活机体内上万种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各器官组织循环, 增加血液循环量, 修复病损器官, 提高牲畜消化吸收能力, 对治疗僵猪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一针肥”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用前先驱虫, 10~25kg体重注射8~12ml, 25kg以上按体重大小注射12~14ml, 分2次间隔1周深部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应在颈中上部肌肉丰满处并严格用碘酊消毒, 10kg以下猪只建议用人用针头, 针头长度1.5cm;20kg猪只用针长度2.5cm;30kg以上猪只用针长度3.0cm;注射时缓慢推药, 以利于药物吸收。
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 对畜禽体内外寄生虫 (线虫、螨、虱、蝇、蛆等) 均有强烈的驱杀作用。复合维生素B的成份主要有维生素B1 (流胺素) 、维生素B2 (核黄素) 、维生素B6 (吡酵素) 、维生素B12 (氰钴素) 、尼克酸 (烟酸) 、泛酸、叶酸和生物酸, 足够满足机体日常需要, 帮助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 制造血液所需要的营养素, 帮助消化吸收, 帮助肝脏解毒功能, 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及健康和维护心脏及血管健康。
“旧血不去, 新血不生”, 宽腹穴放血可明显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中西医结合治疗僵猪 篇8
1 症状
猪的精神、食欲、粪便都正常, 但皮肤粗糙, 毛密或稀疏而且长;时常有疥癣或体内外有寄生虫存在。食量正常, 但不增重或增重十分缓慢。
2 病因
2.1 遗传因素公、母猪过早配种或近亲交配。
2.2 先天营养不良
怀孕期母猪营养不良造成的胎儿发育不良。哺乳期母猪泌乳力低下, 或过早断奶造成的奶僵猪。
2.3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不善
营养缺乏导致的生长迟缓。
2.4 其他疾病诱发因素
患寄生虫或其他疾病造成的新陈代谢机能衰退。
3 治疗措施
治疗宜采取驱虫、健脾胃、促进造血、调理新陈代谢、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 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3.1 西药治疗
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注射液2~4m g/kg.bw;肌苷注射液200m g, 维生素B12注射液1m g, 维生素B1注射液200m g, 分别肌肉注射, 1次/周, 连用2~3次。
3.2 中药僵猪散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黄疸 篇9
1病因病机
气候湿热潮湿影响脾的运化,最终使肝脏的疏泄不利,胆汁不能溢入肠道,横溢肌肤而形成黄疸。
2症状
(1)阳黄型。见于病的初期,可视黏膜呈橘红黄色,口干,舌苔黄腻,呼吸促迫,心音频数有力,粪球硬小,尿少色黄,患病牛表现为呼吸迫粗,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舌色鲜黄红腻。
(2)阴黄型。见于病的中后期,精神委顿,可视黏膜严重黄染,主要表现为口鼻乳房及阴道黏膜发黄,黄色晦暗,舌色淡,舌苔白,心音快弱,患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四肢无力,食欲大减,体温正常或微低,舌色淡黄白腻,多兼有不同程度的前胃迟缓。
3诊断
首先询问有无受湿热史,如有受湿热史,结合外部表现就可以诊断为湿热黄疸;若无受湿热史,要注意观察口鼻乳房及阴道黏膜颜色,结合临诊表现进行诊断。
4治疗
4.1阳黄治疗原则
以清热、利湿、利胆为主,辅以健脾。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120g、山枝40g、柴胡40g、龙胆草60g、黄芩40g、半夏40g、陈皮40g、苍术40g、厚朴40g、车前40g、藿香40g、山楂50g、健曲50g、玉片40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方解:方中茵陈、山枝、柴胡、龙胆草、黄芩、藿香清热利胆退黄为主药,辅以半夏、陈皮、苍术、厚朴、车前除湿利水为辅药,加上消食健胃促进胃肠蠕动的山楂、健曲、玉片,共奏清热利胆退黄除湿利水健胃消食之功,使湿热去而食欲增。
4.2阴黄治疗原则
以补血、健脾益气、温中化湿为治则。采用茵陈蒿汤合四物汤加味,茵陈100g、胆草40g、山枝40g、大黄80g、当归60g、川芎40g、白芍40g、九地50g随症加减:一般病例都加青皮、陈皮、苍术、川朴、草叩各40g、干姜、桂枝各30g、肉桂40g,有风寒加荆芥、防风、柴胡各40g,有积滞加玉片、木香各40g,山楂、健曲各100g,体虚加黄芪80g、党参、当归各60g。以上为中等体型奶牛的量。在灌服中药的同时要肌肉注射VB12和肌苷。
方解:本方的茵陈、大黄合用以利尿退黄,干姜、桂枝、肉桂健脾温肾散寒,一般病例加上苍术、陈皮、青皮燥湿健脾,理气消积,茵陈蒿汤合四物汤加味,增强了补血、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之力,以达治愈的目的。
5病例
2009年6月14日,文家坡乡宝丰村何某家的一头奶牛邀我医治。主诉:该牛连吊了3次针,灌了2付中药,效果不佳。临床症见:该牛精神沉郁,口色发黄,口腔、眼结膜、乳房等均呈现黄色,耳、鼻、四肢不温、胃蠕动音差,体温38.6℃,尿黄,拉黑色稀粪,因而诊为黄疸兼四胃炎,肌注:①VB12×20支;②肌苷×20支,连用3次。随即用茵陈蒿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复花60g、代赭石120g、茵陈120g、胆草40g、山枝40g、党参60g、黄芪80g、白术50g、云苓40g、干姜30g、肉桂40g、半夏40g、苍术40g、陈皮40g、青皮40g、山楂100g、健曲100g、玉片40g共18味,凉水泡药,煎汤候温灌服,连服3剂痊愈。
6体会及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便血 篇10
1 病因病机
(1) 饲养管理。圈舍密闭不严, 犊牛感受风寒或饮用冷水、冷牛奶, 寒邪直中脾胃而引起寒泻, 腹泻日久或久治不愈, 致使脾胃虚弱, 可成为虚寒型便血。
(2) 母牛产后恶露久排不净, 乳房坏疽, 外感热邪, 致使热毒进入血脉, 经乳传之于犊牛, 或犊牛饱后在阳光下暴晒, 热邪侵袭, 积于胃肠, 发生便血, 成为大肠湿热型便血。
2 症状
2.1 脾胃虚弱型
脾统血, 使之不流溢于血管之外。脾的统学功能, 依赖于脾气的充盛, 当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发生便血, 表现为粪中混血, 粪为黑色, 粪外被覆血液, 血为暗红色, 可视黏膜苍白。鼻端发凉, 鼻镜干燥, 精神沉郁, 心音弱, 呼吸浅而快, 尿少色淡。若先粪后血, 血色暗红, 病变在胃与小肠, 乃因胃肠虚寒, 脾阳不振, 不能摄血。
2.2 大肠湿热型
若热邪过剩, 积于大肠, 则迫血妄行, 患病犊牛时有起卧不安, 回头顾腹, 头低弓背, 不愿行走, 腹部卷缩, 体温较高, 气促喘粗。大便稀而少, 频频努责, 里急后重, 粪便带血, 呈鲜红色, 尿黄;鼻镜干燥, 眼结膜、口色赤红, 舌苔黄腻, 脉数而涩。
3 治疗
3.1 脾胃虚弱型
治宜温中健脾, 养血止血。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甘草10g, 干地黄10g, 白术10g, 附子10g, 黄芩15g, 灶心土50g, 阿胶10g, 熟地10g, 首乌10g, 当归10g, 党参15g, 黄芪10g, 水煎取汁, 候温灌服。1剂/d, 连服3剂。若有腹胀加大黄, 莱菔子, 厚朴;若发热烦躁, 舌苔焦干, 呈热毒内陷危象者, 加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
3.2 大肠湿热型
治宜清热化湿, 凉血止血。用槐花汤加减治疗:炒槐花10g, 侧柏叶10g, 荆芥穗10g, 枳壳20g, 大蓟10g, 丹皮20g, 栀子20g, 生地20g, 黄芩20g, 水煎取汁, 候温灌服, 1剂/d, 连服3剂。胃热甚者, 加生石膏, 知母;肝火旺盛者加龙胆草;阴虚者加山药, 牛膝, 山茱萸;大肠热盛者加黄连, 大黄;下血较多者加地榆, 云南白药。便血严重, 出现阳气虚脱, 应补气回阳为主。
3.3 西药治疗
以抗菌、消炎、止血、补液、纠正酸中毒为主。药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复方生理盐水500ml, 50%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 复方氨基比林10ml, 八万单位庆大霉素8支, 止血敏20ml, VK310ml, 地塞米松25mg, 病毒唑12ml, 肌苷1.0~1.2g, 混合静脉注射, 1次/d, 连用2~3d。有的病畜在便血症状基本消除后, 排粪后任然流出少量鲜血, 多为直肠出血, 用5%明矾溶液200ml灌肠, 收敛止血。肠道炎症比较严重的可灌服磺胺脒10g, 小苏打10g。
4 病例
病例1:2014年8月10日, 隆德县联财镇赵楼村的一头45日龄犊牛来站就诊。主诉:犊牛9日早上吃乳等一切正常, 中午暴晒后, 精神差, 不吃, 呼吸快, 眼结膜充血, 腹胀, 经当地兽医用青霉素160万单位及氨基比林10ml, 肌肉注射治疗无效。检查:体温40.5℃, 心率40次/min, 呼吸120次/min, 眼结膜发红, 瘤胃音、肠音亢进, 弓背不愿行走, 频频努责, 排粪稀而量少, 粪便带血, 呈鲜红色, 口红苔黄腻。治疗:用3.2和3.3方药;3.2方1次/d, 连服3剂, 3.3方1次/d, 连用3d。治愈出院。
病例2:2015年2月11日, 联财镇恒光村刘某某家一头3月龄犊牛来站就诊, 主诉:犊牛便血已半月有余, 不吃, 不反刍, 经多医治疗无效。检查:消瘦, 体质差, 精神不振, 多卧少立, 不反刍;体温37.5℃, 呼吸110次/d, 心音弱, 呼吸浅而快, 眼结膜淡白, 瘤胃音、肠音消失, 血便呈暗红色, 治疗用3.1方药和3.3方药;3.1方2次/d, 连服3d, 3.3方1次/d, 连用3d。治愈出院。
5 小结与讨论
(1) 针对大肠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便血,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否则病情加重。
(2) 非炎症性便血治疗时以止血为主。在炎症性便血治疗中应掌握血多炎症轻重则重止血, 血少炎症重则重消炎。
(3) 病畜腹痛比较剧烈的, 可用生理盐水200ml, 3%普鲁卡因10ml, 青霉素160万单位, 混合腹腔封闭。
(4) 大肠湿热型便血早期切忌使用肠道收敛止泻药。因为热毒未除, 会闭门留寇, 引发中毒性腹泻, 加重病情。
注释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腹痛症 篇11
郝雷明
山西省阳城县固隆畜牧兽医站 山西 阳城 048100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黄牛腹痛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此详述,以为家禽腹痛症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西医;中西结合;黄牛腹痛症
腹痛症是黄牛胃肠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有差异。二十多年来,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家畜常见腹痛症213例,治愈202例,治愈率94.8%,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发病情况与发病原因
在本人收治的213例腹痛病例中,阴寒腹痛105例,湿热腹痛68例,血瘀腹痛35例,食滞腹痛5例,其中多因气候或日粮突然改变、劳役过重、饲喂不当致病。具体可以分为4类:阴寒、湿热、血瘀及食滞。临床以阴寒、湿热型为多见。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会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2 临床症状与治疗原则
2.1 阴寒腹痛
又称“冷痛”或“伤水起卧”症。症状:起卧滚转,前肢刨地、回头顾腹,间歇性腹痛;粪便稀软,肠鸣如雷;鼻塞耳凉,口色清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治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宜用橘皮散加减:陈皮60g,木香、桂心各30g,茴香、积壳、厚朴、当归、乌药、白术、青皮、灵脂、泽泻各50g,甘草20g,生姜、大葱为引,水煎候温灌服;另用10%氯化钠300ml、5%葡萄糖盐水2000ml,40%乌洛托品溶液40ml、10%氨溴100~150ml、10%安纳伽20ml,一次静注。
2.2 湿热腹痛
即肠胃炎腹痛。患畜表现回头顾腹,时起时卧,腹痛不宁、身热、口渴喜饮,粪便黏腻恶臭,尿短赤,口色赤红,舌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热燥湿,行郁导滞。药用郁金散加减:大黄80g,桔梗、滑石各60g,郁金、枳实、黄岑、栀子、连翘、银花、苍术、陈皮各50g,甘草20g,蒲公英为引,水煎候温服;另用5%葡萄糖盐水2000ml、10%氨溴100~150ml、40%乌洛托品溶液40ml,160IU青霉素6~8支、10%安纳伽20ml,一次静注。
2.3 血瘀腹痛
(1)肠系膜动脉瘤引起的慢性腹痛。患畜多在使役中发生腹痛起卧不安、前肢刨地,或仰卧朝天、痛有间歇,在间歇期患畜一如常态。从肠道入手检查,在肠系膜根处可摸到指头至鸡蛋大的肿瘤,治宜健脾理气,活血化瘀。药用七步散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白术、乳香、没药、自然铜、青皮、陈皮各50g,益智仁、茴香、三棱、文术、木通各40g,甘草20g,葱、酒为引,水煎候温水服;另用青霉素500IU、链霉素400IU,注射用水40ml,混合肌注,每日2次。
(2)产后淤血未尽引起的腹痛。患畜表现腹痛起卧,回头顾腹,慢草或不食,有时从阴道流出带黑色血块的恶露,口色发青,小便频数、短少,脉象沉紧,治宜补血活血,祛瘀止痛。药用四物汤加减:川芎60g,当归、白芍、白术、积壳、乌药、五灵脂、云苓、泽泻、陈皮、桃仁各50g,红花30g,香附、益母草各100g,甘草20g,红糖300g为引,水煎候温服;另用25%葡萄糖1000~1500ml、10%氨溴100~150ml、维生素C40ml、10%安纳伽20ml,一次静注。
2.4 食滞腹痛
又称为过食疝,通常因患畜采食大量粗硬饲料、采食过多加之饮水不足、或突然更换草料、采食易发酵饲料或霉变饲料而引起。表现为回头顾腹,急起急卧,舌苔黄厚,脉象沉紧,治宜消食化滞为主。药用建曲、大黄各80g,陈皮、枳实、莱菔子、云苓、泽泻各50g,槟榔100g,木香30g,滑石、山楂、青皮各60g,甘草20g,水煎候温与石蜡油1000ml同灌服。同时采取10~20kg温水用胃导管反复清洗瘤胃,导出内容物,使左部凹陷、发软。危急症者按常规手术切开瘤胃取出内容物,再以10%氯化钠300ml、10%葡萄糖1000~2000ml、10%氯化钙100~150ml、维生素C40ml、10%安纳伽20ml,(如有自体中毒症状者,加入5%碳酸氢钠500~700ml)混合一次静注。
3 治疗病例
2008年4月22日,固隆乡泽城村一4岁母牛产仔3d后排稀软粪便,肚腹扁缩,鼻镜干燥,瘤胃蠕动微弱,饮食废绝,拱腰努责,阵发性腹痛,体温39.7℃、脉搏、呼吸加快。诊断为血淤腹痛,遂选用上述加味四物汤配方给予治疗,另用25%葡萄糖1000~1500ml、维生素C40ml、10%安纳伽20ml,一次静注。2d后隨访,病牛恢复正常。
4 实践小结
(1)发生腹痛情况时,镇痛是第一要理,目的在于隔断疼痛刺激,缓解症状,可皮下注射30%安乃近20~40ml。
(2)腹痛患畜往往体液失衡,因此,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充电解质,调整酸碱平衡,以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 篇12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牛, 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 水牛的感受性最低。在发病的年龄上可见3~5岁牛多发, 1~2岁牛及6~8岁次之, 犊牛及9岁以上牛很少发生, 膘情较好的牛发病时病情较重, 母牛的发病率略高于公牛。
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
牛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出现于蚊蝇滋生的夏季, 北方地区于7~10月份;南方地区可提前。
该病的传播能力强, 传播迅速, 在短期内可以使很多牛发病, 呈现流行性或大流行, 但通常于发病初期, 传播较为缓慢, 发病一周后才出现流行高峰;在牛群中该病呈跳跃传播, 同一牛场或牛棚内的牛不一定同时发病。此外, 该病的发生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2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是突然发病, 病初体温升高40~42℃, 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被毛逆立, 弓背, 四肢活动不灵活, 不愿行走。肌肉颤抖, 角跟、耳、鼻镜发凉, 呼吸迫粗。
肠胃型:目光无神, 眼球凹陷, 鼻流清涕, 体温升高保持2 d左右。有腹痛症状, 两后肢交替站立或踢腹, 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 排少量干黑色粪便, 并带有肠粘膜。
瘫痪型:四肢运步困难, 臀肌震颤, 呻吟、不愿行走, 强迫活动时, 步态不稳, 后驱摇摆。有的发病后第二天卧地不起, 四肢缩于腹下, 但有食欲。
肺炎型:病情发展很快, 常常在病后半天内呼吸喘息, 显明显的腹式呼吸, 呼吸次数每分钟80次以上, 肺泡音高亢, 支气管音粗厉。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安痛定20~30 m L、清热解毒注射液20~4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1日2次;青霉素800~960万单位、链霉素400~500万单位、氨基比林20~30 m L, 肌肉注射, 1日2次;病情较重的, 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 L、红霉素1 000~2 000 mg、1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 L、维生素C 250~1 000 m L, 一次静脉滴注, 1日1次。若粪便稀泄者,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各20~30 m L;跛行者, 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溶液50~150 m L, 或肌肉注射镇跛痛20~30 m L。
3.2 中药治疗
方剂1:加味荆防败毒散:荆芥30 g、防风30 g、石膏45 g、知母30 g、柴胡30 g、前胡18 g、川芎18 g、竹叶24 g、茯苓18 g、薄荷24 g、桔梗30 g、丹皮30 g、赤芍30 g、枳壳18 g、生姜15 g、甘草12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加减:行走困难者加羌活、独活各30 g;热盛者加连翘、黄芩、栀子、各30 g;肺音粗厉有啰音者加鱼腥草18 g、瓜蒌24 g、贝母15 g;排污黑色稀便者加地榆、侧柏叶炭、炒蒲黄各30 g。
方剂2:柴胡40 g、黄芩30 g、大青叶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薄荷25 g、甘草20 g、大枣10枚。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侯温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加减:胃肠型加黄连、穿心莲各30 g;瘫痪型加牛膝30 g、续断30 g、红花20 g;肺炎型加桔梗30 g、蒲公英30 g、葶苈子24 g。共为细末, 葱头5个, 萹菠花10枚为引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4 典型病例
2013年7月13日早晨, 安定区石泉乡中坪村农民张强来本站报告, 他家饲养的40头牛有20多头发病, 笔者同本站几位职工立即前往, 到达牛场后进行临床检查, 大部分体温升高达40℃以上, 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饮食减少, 口色淡红, 眼结膜潮红、肿胀, 流泪, 被毛逆立, 弓背, 不愿行走, 肌肉震颤。有的牛有腹痛症状, 先便秘后腹泻, 或排暗黑色血样粪便;有的卧地不起, 四肢缩于腹下;有的呼吸喘息, 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季节, 笔者初步诊断为牛流感, 对场地彻底消毒, 对病牛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症状较轻者给予西药治疗:安痛定20 m L、清热解毒注射液3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1日两次, 连用2日;青霉素800万单位、氨基比林30 m L肌肉注射, 1日1次, 连用2日。对症状较重者用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 m L、红霉素2000mg、10%安钠咖20m L、维生素C1000m L, 一次静脉注射, 1日1次, 连用3日, 粪便稀污者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各30 m L, 跛行者肌肉注射镇跛痛, 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对肠胃型用方剂1加地榆、侧柏叶、炒蒲黄各30 g, 对瘫痪型用方剂1加羌活、独活各30 g, 对肺炎型用方剂2加桔梗30 g、蒲公英30 g、葶苈子24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1日1剂连服3剂。经过积极综合治疗, 有2头牛因瘫痪出售, 其余全部治愈。
5 小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推荐阅读: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09-02
中西医结合疗法10-15
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08-03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08-13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09-13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09-20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05-17
中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05-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06-02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肾炎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