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2024-05-15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精选10篇)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1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多数异位妊娠在破裂前都被发现, 从而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院采用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病例83例, 患者均诊断确诊, 生命体征平稳, 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29岁, 孕次1~5次;有孕产史62例, 再次异位妊娠3例, 剖宫产史6例, IUD 9例, 盆腔手术史3例;有停经史52例, 平均停经时间42.5d。

1.2 保守治疗指征

(1) 超声提示异位妊娠无心管搏动, 包块<3cm。

(2) 血β-HCG<2 000mIU/mL或隔日上升<50%。

(3) 生命体征平稳, 腹腔积液<2mL。

(4) 自愿要求保守治疗。

(5)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正常。

1.3 用药方法

A组:甲氨喋呤50mg/m2, 隔日测血β-HCG如下降<15%, 可重复使用2~3次。甲氨喋呤总量<200mg/m2。

B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同时辅以中药消癥杀胚、活血化瘀治疗;主方:赤芍、丹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天花粉、乳香、没药, 1剂/d, 3~5d为1疗程。如血β-HCG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而包块未消, 予消癥灌肠方灌肠;主方:红藤30g、紫花地丁20g、败酱草30g、地鳖虫25g、水蛭30g、鬼剑羽30g、细辛10g、桂枝10g、三棱15g、莪术15g, 煎至200mL, 保留灌肠, 1剂/d。

1.4 观察方法

用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阴道流血情况, 一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 每3天复查血β-HCG。

1.5 临床评价

1.5.1 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血β-HCG降至正常, 超声包块缩小, 积液消失。

1.5.2 失败

①出现腹痛或腹痛加剧;②血β-HCG上升或未见明显下降;③超声示包块未缩小或增大。有任一项为失败。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甲氨喋呤系抗代谢药, 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 能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干扰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子宫滋养细胞对此药敏感, 用药后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破坏绒毛, 从而使血β-HCG水平下降, 引起黄体溶解, 胚囊坏死。

中医认为, 异位妊娠, 证属肾虚血瘀, 病性本虚标实, 系先天肾气不足, 或后天受损, 使胞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 气血失畅则致孕卵种植于宫外所致。中医辨证论治, 以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为主, 丹参、赤芍、桃仁、乳香、没药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孕卵吸收、卵巢功能恢复;天花粉有杀胚作用;丹参、赤芍还具有清泻肝火的作用, 对减少肝功能损伤有益;桃仁润燥、滑肠、消炎;乳香消肿生肌减少甲氨喋呤引起的消化道溃疡。中药的杀胚作用不如西药, 但在甲氨喋呤已干扰滋养细胞DNA合成、促使胚胎停止发育和死亡的前提下, 中药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进一步阻止胚胎及滋养细胞生长, 两者药物治疗均不影响输卵管管腔组织, 减少盆腔充血, 促进炎性包块的迅速吸收, 从而缩短治疗天数, 提高成功率, 免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保留生育功能, 且可降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甲氨喋呤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 骨髓抑制, 口腔溃疡, 肝功能损害。辅以中药可有效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和甲氨喋呤的副作用。中药根据辨证, 因人而异, 如气虚者可加用黄芪, 增强免疫力;如腹痛可予温中止痛治疗等。同时在大量活血化瘀药物中加入适当的益气之品, 非但不会引起气滞, 反而能促进血的运行, 黄芪等除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外, 还能促进平滑肌收缩, 从而引起子宫、输卵管平滑肌的兴奋, 促进瘀血的排出和吸收, 这也是中医的重要治则之一:扶正祛邪[1,2]。

治疗期间, 要同时注意心理疏导。因治疗开始时, 血β-HCG往往不降反而略有上升, 用药1周左右阴道流血增多, 并出现轻微腹痛腹胀, 住院时间长, 有的病例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本研究中的病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明显, 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并能减少住院时间, 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这可能归功于我院选用的严格的保守治疗指征———丰有吉、沈铿主编的《妇产科学》推荐的治疗指征[3]。按这个指征, 凡包块过大、有胎心、血β-HCG过高者, 均未列入保守治疗范围, 放宽指征势必会影响治疗的成功率;但如患者有强烈的保守治疗愿望, 在加强医患沟通的基础上, 也可保守治疗, 成功率将大大下降, 不在本研究的讨论范畴内。

参考文献

[1]刘珠凤, 郎景和, 黄荣丽, 等.甲氨喋呤单次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8) :490-492.

[2]张晓君.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 6:6-7.

[3]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80岁。股疝2例均为女性患者,腹股沟斜疝8例,直疝2例,初发股疝形成嵌顿疝1例,初发斜疝形成嵌顿1例,全部病例形成嵌顿时间均≤5小时。12例患者中有负重、用力排便及慢性咳嗽8例。12例均有疝块增大,平卧时不能回纳,咳嗽冲击感消失,局部肿块张力增高,疝块局部明显疼痛和压痛,无腹膜炎及休克早期症状和体征。本组12例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暂不宜立即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①立即肌肉注射安定5~10mg,使患者迅速达到镇静和肌肉松弛状态,以达到缓解嵌顿的目的。②嘱患者采用头低臀高仰卧位、屈膝屈髋,且患侧大腿稍外展外旋,使腹内肌、腹横机处于舒张状态,使骨环宽松,从而使疝内容物得以沿重力方向易于回纳腹腔。③隔姜艾灸气海、三阴交穴位,以达到益气助阳,提升止脱止痛的目的。④局部治疗:在疝囊皮肤上用15%硫酸镁浸渍的纱布湿热敷(20~25℃)30分钟,主要是达到消肿,松弛嵌顿的目的。再取小茴香150g,桔梗、荔核各150g,乌药100g,此几味药主要是行气助阳、消肿止痛,将其加水1000ml煮沸后,滤出的药渣用纱布包扎,稍待冷至20~25℃,在疝囊处熨烫,并缓缓施以手法助其复位。⑤取上述药汁50~100ml口服。

结 果

经过上述药物配合手法治疗后,12例均于4小时内解除嵌顿,无1例发生绞窄。

讨 论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在18~46岁, 平均年龄 (31.4±3.9) 岁, 孕龄32~49 d, 平均 (41.7±2.4) d。患者停经50 d以内, 阴道出血, 无下腹痛或隐痛, 生命体征平稳,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妇检:宫颈摇举痛 (-) , 子宫正常大小, 无压痛, 患侧附件区稍增厚, 活动, 无压痛或压痛 (+) 。辅助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正常, 血β-HCG<1500 m IU/m L, 彩超:宫腔未见孕囊, 患侧附件区包块直径<30 mm;盆腔积液<20mm。

1.2 治疗方法

本组66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保守治疗, 给予患者米非司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H10950003) 50 mg/次, 2次/d口服, 连续服用5 d, 同时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主要方药组成为丹参15 g、赤芍15 g、桃仁15 g、紫草15 g、田七10 g、蜈蚣 (去头足) 3条, 天花粉30 g。水煎服, 每日1剂分3次服, 连服5剂。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 对β-HCG下降情况及时进行监测, 治疗期间每3天进行一次B超检查, 观察患者盆腔包块及孕囊情况, 如患者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腹痛加剧现象则立刻查血常规, RBC或HGB下降则为内出血, 立刻转手术治疗。

1.3 疗效判定

符合以下标准者视为治疗成功: (1)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临床症状消失; (2) 血β-HCG值恢复正常; (3) 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缩小且已经稳定; (4) 患者的月经基本恢复正常。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2.42% (61/66) , 其余5例转为手术治疗, 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未经处理后自行消失, 无口腔黏膜破溃, 无骨髓抑制现象出现。

3 讨论

异位妊娠在妇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 保守治疗具有损伤小、简单易行等有点, 而且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能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来满足患者需求和保证患者的健康。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成功率能够达到92.42%, 且毒副作用较小, 和目前的临床文献对比来看[2], 由于未使用甲氨蝶呤,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52%, 且未经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 安全性较好。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 也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新型抗孕酮药, 多被用于终止早孕, 目前随着对该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学者指出[3,4]米非司酮能够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 亲和力是黄体酮的5倍以上, 同时能够有效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 从而使蜕膜组织发生凋亡来实现终止妊娠的目的, 有文献指出[5]此药物对停经较早和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效果更好。加入中药汤剂治疗, 是取其活血化瘀、行气消滞与止痛之功效, 中药的副作用较小, 能够帮助包块周围淤血块或胚胎组织变软、分离, 更有利于米非司酮发挥功效, 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毒副作用小, 简单易行且疗效确切, 患者易于接受, 配合度也较高, 治疗效果显著。相较于手术治疗,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创伤小, 同时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对比 (附临床病例60例) [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9 (6) :39.

[2]刘萍, 周晓梅.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与开腹保守治疗手术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6) :2230.

[3]任玉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三种方法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6 (18) :372.

[4]徐金娥, 宋秀红, 刘芙蓉.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性手术治疗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 1 (41) :93-94.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4

【关键词】异位妊娠 甲氨喋呤 复方姜黄逐瘀汤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B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B超、血β- HCG检测及腹腔镜在临床上的普及使用,为及早确诊患者疾病提供了保守治疗的可能[1]。本组研究共对我院接受的50例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共接受150例末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范围为19岁至44岁,平均年龄为(32.41±0.39)岁。患者既往有阴道出血史和停经史,经临床妇科检查、B超检查和血β-HCG检查,对患者疾病进行了确诊。若患者有以下指征,宜采用保守治疗方法:①患者年龄较小,且有生育需求;②生命体征比较平稳,腹腔内无明显出血现象;③通过盆腔B超检测,患者附件包块直径小于4厘米,盆腔只有少量或无积液。用药前,患者血β-HCG的数值在2000至3000IU/L之间[2]。外周血白细胞浓度高于4×109/L,血小板浓度高于100×109/L。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每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三组患者在年龄、孕次、停经时间、附件包块大小和血β-HCG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A组患者进行单次肌注甲氨喋呤(MTX)50mg/m2,共注射三天;对B组患者应用口服药物米非司酮片,每天服用2次,每次100mg,共服用五天;对C组患者进行单次肌注MTX 50mg/ m2,同时口服药物加米非司酮片50mg/d,共治疗三天,C组患者从第二天服用复方姜黄逐瘀汤,该药物的成分为:莪术9g,姜黄9g,川芎9g,三棱9g,丹参15g,五灵脂9g,赤芍15g,桃仁15g,生蒲黄15g,天花粉20g,当归15g。该药物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为三组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阴道出血、腹痛和肛门坠胀等情况,并每天检测2次脉搏和血压;患者血常规和血β-HCG水平要每三天进行检查一次,阴道B超及血肝、肾功能要每周检查一次,患者在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要如实记录下来。然后对β-HCG的下降率进行计算。三组之间的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若P<0.05则表示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疗效评价[3]若患者血β-HCG出现转阴现象,附件包块全部消失或明显缩小,阴道出血和腹痛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治愈;若患者血β-HCG水平明显下降,附件包块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阴道出血和腹痛得到稍微缓解,则判定为好转;若患者血β-HCG水平没有任何下降甚至有所升高,附件包块没有出现任何缩小现象或有变大现象,在治疗期间患者阴道仍有出血和腹痛症状,则判定为无效。

3.2 一周后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具体见表2

通过表2可知,通过一周后的治疗,C组患者包块消失所需时间与β-HCG下降率与A、B两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P<0.05和χ2=15.62,P<0.05)。

3.3治疗结果比较:3组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 具体见表3

通过表3可知,C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A、B两组,且差异比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4三组应用药物治疗后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通过服用药物治疗,A、B、C三组患者均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其中A组患者有6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受到损害,1例有骨髓抑制现象, 1例出现了口腔溃疡;B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C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受到损害,1例出现口腔溃疡。但上述毒副反应均在停止服用药物后自行消失。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由于胞脉气血运行失畅,使胚胎不能达到胞宫而发生异位妊娠。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输卵管黏膜黏连和纤毛缺损或发育不良影响受精卵的运行受阻而发病。最近几年,通过药物为异位妊娠进行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其中甲氨蝶呤能够对二氢叶酸还原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以不利于DNA的合成,使滋养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减少T淋巴细胞数量,抑制局部的免疫损伤效应[5]。米非司酮药物通过与内源性孕酮结合受体,使患者的蜕膜和妊娠绒毛组织发生变性,从而释放内源性前列素,减少黄体生成素水平,促进黄体溶解,使囊胚最终坏死。然而这两种药物在服用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和口腔方面的疾病等。由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联合使用时,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使滋养细胞及胚胎生长受到阻止。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急腹症征象,要立即停止保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玉环.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三种方法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18(6):372.

[2] 王大琬, 丛克家. 妇产科疾病治疗学[M]. 第17版, 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 200. 431.

[3] kemp B, kertschanska S, Handt S,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iogists. Medicai management of tu-bail pregnancy. ACOG practice bulletin 3[J]. Inter J Gynecol Obstert, 1999, 65 (3):97.

[4] 赵勤.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16例临床分析[J].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22(5):627.

[5] 欧俊, 吴效科. 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5):309-312.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门诊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生命体征平稳、宫内无孕囊、输卵管未破裂、无明显腹痛、包块直径>4cm、腹腔无急性内出血,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1~39(27.78±4.35)岁;孕次1~3(1.45±0.32)次;孕周30~54(42.24±6.35)d。对照组年龄20~40(28.21±4.65)岁;孕次2~3(1.87±0.34)次;孕周32~56(45.34±6.56)d。2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给予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02)口服,每次50mg,每天2次,连用3d;同时给予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518)肌内注射,每天0.4mg/kg,连续治疗3d。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西药用药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步辅以自拟中药蜈蚣花粉汤治疗,组方:赤芍15g,水蛭10g,桃仁10g,三棱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蜈蚣2条,莪术10g,丹参15g。随症加减:若患者存在腹痛现象,则添加泽泻10g、茯苓15g;若存在呕吐、恶心症状,则添加陈皮10g;若β-h CG降至正常值,则在药方中减少蜈蚣,同时添加水蛭10g。水煎至3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期间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增减药物,连续用药14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效果。(1)治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退,用药7d后β-h CG水平降低>15%,21d后β-h CG水平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用药21d后β-h CG水平基本恢复;(3)无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无变化,用药21d后β-h CG水平不降反升,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外的一种病症,主要由附件炎、盆腔炎等疾病引发;另外,宫内膜损伤、盆腔与腹腔手术史、感染及药流等因素也是引发异位妊娠的常见原因[2]。该病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对其生育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患者而言极其重要。对异位妊娠的治疗,以往临床主要给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其中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其对孕酮受体较为亲和,能够起到抗孕酮作用,并使蜕膜与绒毛组织变性,释放前列腺素,抑制黄体生成,加快黄体溶解,从而使胚囊坏死达到流产目的。而甲氨蝶呤可对滋养细胞合成与分裂产生抑制作用,终止胚胎发育,并致其死亡,从而起到终止妊娠作用[3]。但上述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利影响,故此疗效有待提高。在中医理论中,异位妊娠属于“徵瘕”范畴,主要由素体血瘀少腹引起,以消症、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本研究运用了宫外孕Ⅱ方进行研究分析,组方中含有丹参、赤芍、水蛭、桃仁、三棱、生蒲黄、五灵脂、蜈蚣、莪术等药物,诸药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纤溶活性,加快妊娠产物及血肿吸收,并发挥药物最佳效用,从而可促进盆腔炎恢复,加快组织修复,继而达到治疗异位妊娠、调理机体的目的[4]。

据报道,在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在改善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指标水平方面的效果也优于单纯西医治疗[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报道相似。说明,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孕酮水平、β-h CG水平及包块直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酮、β-h CG及包块直径指标水平分别为(10.56±0.84)mmol/L、(461.14±13.31)U/L、(2.52±0.45)cm,均低于对照组的(18.68±1.43)mmol/L、(694.65±19.56)U/L、(3.40±0.68)cm(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洋,杨霞,李丽婓,等.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不同步异位妊娠原因探究及文献回顾[J].生殖与避孕,2016,36(6):523-525.

[2]杨菊,陈建明,王国红.药物水压胚胎分离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6):101-103.

[3]石一复,郝敏,李娟清,等.7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010-2014年正常和异常妊娠浅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产妇科,2016,8(6):6-13.

[4]雷金环.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3):146-147.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在登封市中医院确诊异位妊娠并行保守治疗的患者56例。保守治疗的条件: (1) 患者自愿; (2) 有生育要求或不愿手术; (3) B超检查:除外宫内妊娠, 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cm, 且包块未破裂或流产; (4) 一般情况好, 生命体征平稳, 无明显内出血表现; (5) 停经天数≤66d, 血β-HCG≤2000IU/L; (6) 无药物治疗禁忌证; (7) 肝、肾功能正常, 外周血白细胞>4×109/L, 血红蛋白正常。

1.2 治疗方法

MTX 50mg/m2单次肌内注射, 米非司酮片1500mg, 2次/d, 共3d, 同时加服中药 (活血化瘀、消症) , 中药方剂为:丹参25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10g、莪术10g、紫草10g、乳香10g、皂角刺15g、败酱草15g、白芨10g、蜈蚣1条。1剂/d, 连服7d, 如有2次用药, 则相应加服7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若有异位妊娠破裂征象, 随时手术。在治疗后第4天与第7天复查血β-HCG, 如第7天与第4天相比血β-HCG下降<15%或上升, 此时重复肌内注射MTX与第1次相同剂量。以后每隔1周复查血β-HCG至正常, 定期复查B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血β-HCG至正常, 异位妊娠病灶不在扩大, 缩小或消失, 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治愈后3~6个月来院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失败:腹痛加重, 血β-HCG不下降或升高, 异位妊娠病灶扩大, 行剖腹探查术。

2 结果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联合方案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成功53例, 治愈率94.64%。2例峡部妊娠破裂、1例间质部妊娠破裂共3例行手术治疗, 失败率5.36%。

3 讨论

MTX是叶酸拮抗剂, 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 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四氢叶酸, 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 从而干扰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抑制胚胎滋养细胞分裂, 起到杀死胚胎作用;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皮疹、脱发、药物性肝炎等, 在治疗中间多饮水, 增加尿量, 严密观察肝肾功能。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阻断孕酮作用后可导致孕酮受体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 引起蜕膜与绒毛膜的分离, 胚胎游离排出。吴坤英[2]报道, 口服米非司酮150mg为最佳剂量, 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中医认为宫外孕属于气滞血瘀、气血壅滞、不通则痛的实证, 中药有活血化瘀、消炎散结作用, 并对盆腹腔内血液及血肿包块的吸收有一定意义,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抑制滋养细胞和胚胎的生长, 加快病灶坏死、吸收, 缩短病程。联合用药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杀灭滋养细胞, 提高疗效。且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 因为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症状加减。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应尽可能保留输卵管的完整性, 对早期诊断的未破裂型宫外孕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为妥当, 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原则, 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 若有急腹症征象, 应随时放弃保守治疗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摘要: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56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结果 成功53例, 治愈率94.64%。2例峡部妊娠破裂、1例间质部妊娠破裂, 共3例行手术治疗, 失败率5.36%。结论 MTX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临床效果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未破裂型宫外孕,中西医结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煎服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0.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 男10例, 女3例, 年龄4~8岁;双侧发病5例, 单侧7例;病程3个月到11个月。本组13例皆多次注射过苯甲醇、青霉素。

1.2 临床表现

患儿行走时双下肢呈外展外旋位, 呈外八字步态, 患侧臀肌发育差, 萎缩明显;局部可触及到较硬的条索状物向大粗隆延伸, 无弹性;双下肢内收, 内旋受限;被动屈髋、内收、内旋位, 束带紧张明显;坐时不能翘“二郎腿”, 双膝并拢下蹲试验 (+) , 下蹲时双髋关节外展外旋, 双膝分离, 1例伸屈髋关节有弹响, 交腿试验阳性。X线片所见:双髋关节无骨性改变, 骨盆环无明显变扁。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法按摩治疗:

针对臀肌挛缩部位 (可触及到臀肌纤维的方向相同较硬的束带) 采用推法、拿法、滚法、弹拨法治疗, 每日2次。

1.3.2 中药熏蒸治疗:

中药熏蒸药物组成:伸筋草30g, 透骨草15g, 乳香15g, 海桐皮20g, 红花10g, 川芎10g, 威灵仙15g, 独活15g, 羌活15g, 防风5g等;中药熏蒸方法:肌挛缩部位暴露于熏蒸口处, 熏蒸20min。每日治疗2次。

1.3.3 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

耐受力选用不同的治疗处方和电流强度, 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拟治疗的部位。每日治疗一次, 每次20min。

1.3.4

髋关节功能锻炼两足分开, 尽量呈内八字站立, 尽量屈髋、屈膝、并使双膝关节尽力内收, 做下蹲训炼;下蹲 10~20次为1组, 每天2组, 3周后每天4组;早期不能进行主动髋关节功能锻炼的患儿, 可采用被动功能锻炼, 患儿平躺在治疗床上, 医生尽量使其被动屈髋、屈膝、并使膝关节尽力内收, 待患儿可主动锻炼时, 以主动锻炼为主, 循序渐进。髋关节功能锻炼时, 不能损伤韧带、关节囊、肌肉、骨骼。

13例患儿皆经过系统治疗3个月。

2 结果

采用黄耀添[1]评价标准: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优:4项均正常;良:步态正常, 并膝不能完全下蹲和/或交腿试验完成稍差。可:轻度外八字步态, 并膝下蹲受限和/或交腿试验完成差;差:手术无效。

本组13例皆随访, 随访时间最短6.5个月, 最长8.5年, 平均6.3年。随访结果:优9例, 良4例。

3 讨论

臀大肌起自髋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肌束斜向外下, 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分及其它小肌肉, 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 其主要作用是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 当臀筋膜和其包裹的臀大肌挛缩时, 由于肌纤维不能伸展至正常长度, 从而造成髋关节不能在内收的同时屈曲。

刘国辉等[2]提出3度区分法: (1) 轻度 (或Ⅰ度) :多为单纯臀大肌筋膜挛缩或合并阔筋膜张肌挛缩。 (2) 中度 (或Ⅱ度) :除阔筋膜张肌、臀大肌挛缩外, 合并臀中、小肌轻度挛缩。 (3) 重度 (或Ⅲ度) :除上述挛缩组织外, 还侵及关节囊, 多合并双侧髋关节继发性改变。

部分学者认为臀肌挛缩症必须行手术治疗[3]。可是, 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治疗症状轻、病程短的轻度度患儿时,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本组13例我们采取局部手法按摩治疗, 中药熏蒸治疗, 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 髋关节功能锻炼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 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增强局部局部血运血液循环, 减少肌纤维的肿胀、渗出, 以及镇痛、消除无菌性炎症、消除肌纤维疲劳;手法按摩治疗、髋关节功能锻炼可松解因变性而粘连的肌肉、筋膜, 并且使挛缩变性的臀部肌肉肌纤维能够得到舒缩运动, 为髋内收、内旋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总之, 对于轻度臀肌挛缩症患儿,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可显著改患儿的症状和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了手术损伤, 并且减轻了患儿的家庭负担, 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 易于操作、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对中、重度患儿应选择早期手术治疗。本保守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臀肌挛缩症松解术后的康复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

参考文献

[1]黄耀添, 李建文, 雷伟, 等.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106-108

[2]刘国辉, 宋九宏, 杜靖远, 等.臀肌挛缩症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兼论相关问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1, 4:317-318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宫外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宫外孕的临床诊断标准, 并符合以下的条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无腹腔出血或有少量腹腔出血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药物治疗禁忌证;患者的停经时间在70 d以下, 且经超声检查宫腔内无孕囊, 盆腔积液的量在100 m L以下, 盆腔包块直径在4 cm以下;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及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

对照组40例, 其年龄段在22~33岁间, 平均年龄为 (27.9±4.5) 岁, 患者停经时间在35~45 d间, 平均停经时间为 (40.3±2.2) d, 患者包块平均直径为 (2.37±0.31) cm, 平均血B-HCG值为 (835.42±335.14) U/L。

研究组40例, 其年龄段在24~35岁间, 平均年龄为 (27.9±4.1) 岁, 患者停经时间在37~46 d间, 平均停经时间为 (40.1±1.3) d, 患者包块平均直径为 (2.31±0.35) cm, 平均血B-HCG值为 (836.54±336.12) U/L。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方案为: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 即给予患者50 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 2次/d, 75 mg甲氨蝶呤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研究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方治疗, 其中中药方为天花粉40 g, 元胡、牡丹皮、三棱、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茯苓、甘草、文术各12 g, 赤芍15 g, 黄芪30 g,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治疗。于药剂师指导下进行煎煮, 每剂药加500 m L冷水进行40 min的浸泡, 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h, 收集药液400 m L后将药渣加300 m L水煎煮40 min后合并两次药液, 分成3次进行服用, 每7 d为1个疗程。若宫外孕患者的B-HCG值<500 U/L时, 中药方减少20 g天花粉;若患者B-HCG值趋于正常, 但由相关检查可知患者的包块未完全吸收时, 停用天花粉[2], 加用丹参、没药及乳香各9 g;若宫外孕患者出现炎症情况则加用黄芩9 g, 紫花地丁30 g, 党参15 g, 直至患者身体情况恢复正常。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β-H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治疗3个月到半年之后, 对输卵管进行碘油造影, 观察输卵管再通率, 并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 比较患者再次妊娠的情况。

宫外孕的疗效标准[3]:治疗14 d后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恢复正常, 且各项生命指征的检测全部正常视为痊愈;患者的血清β-HCG值下降超过50%, 包块缩小超过2/3, 且阴道流血、腹痛的情况显著改善视为显效;患者的血清β-HCG值下降在15%~50%之间, 包块缩小在1/3~2/3之间, 且阴道流血、腹痛的情况有一定改善视为有效;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 出现剧烈疼痛或输卵管破裂症状的情况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输卵管复通率、2年内再次宫内妊娠率的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2.5%和62.5%;输卵管复通率分别是90.0%和65.0%;2年内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0.0%和20.0%;3项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值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β-H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根据着床位置不同可分为腹腔妊娠、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和卵巢妊娠等, 其中输卵管妊娠所占比例最大, 是妇产科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一旦发现要及时诊断治疗, 否则病情恶化会危及患者生命, 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近年来未生育者发生异位妊娠概率明显增高, 所以在治疗时要尽最大努力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治疗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传统治疗方法, 微创诊疗腹腔镜技术在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优势, 但费用较昂贵, 不利于其在基层的开展[4]。

相对于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可免除手术痛苦及创伤, 避免了对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 达到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随着血β-HCG监测准确度的提高和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 有利于异位妊娠早期得到诊断, 从而为保守治疗争取了时间[5]。目前采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已得到临床的广泛的认可, 甲氨蝶呤, 作为一种叶酸拮抗剂, 甲氨蝶呤能够有效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进而抑制滋养细胞的增生, 将绒毛结构破坏, 从而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 实现异位妊娠的治疗,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 费用低廉, 但是其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大 (可以通过小剂量单次或分次肌注的方式, 尽量减少甲氨蝶呤的用量, 来降低其毒副作用) , 治疗的远期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

中药方中天花粉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胎盘组织绒毛滋养细胞变性坏死, 协同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药物达到杀胚作用, 同时天花粉能够祛除淤积包块、消肿排脓。而中药方中文术、三棱有破血行气及抗早孕作用。乳香、元胡、丹参、没药、牡丹皮以及赤芍有散结止痛、活血祛瘀作用, 能有效促进包块吸收。而香附、柴胡能疏肝理气[7];川楝子、青皮有破气散结、理气及止痛作用;茯苓、黄芪能补气利水;当归有补血活血作用;党参有补气之效;黄芩、紫花地丁能促进人体积液吸收, 清热利湿。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 是采用西医杀胚、消炎、止血的治疗原则。而中药以杀胚、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瘀散结为主要原则。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优点[8]:中药与西药结合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按不同作用途径快速杀灭滋养细胞, 缩短疗程, 提高成功率;对盆腔血肿包块、血液的分解和吸收作用显著, 预防了术后感染、粘连的发生, 保留输卵管组织的完整性, 恢复输卵管功能, 增加受孕机会;避免手术创伤, 减轻了经济负担。中药可以缓解、减轻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的副作用, 患者愿意接受[9]。

在该研究中, 研究组治愈率为92.5%, 对照组治愈率为62.5%, 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研究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其血β-H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输卵管复通率、2年内再次宫内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这与柏雪燕等[10]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给予宫外孕患者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愈率, 缩短治愈时间,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保守方法在治疗宫外孕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宫外孕患者8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 而研究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对两组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各项指标值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治愈例数为37例, 治愈率为92.5%。对照组中治愈例数为25例, 治愈率为62.5%。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愈时间为 (11.1±1.1) d, 明显短于对照组 (17.2±1.5) d (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β-H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输卵管复通率、2年内再次宫内妊娠率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宫外孕患者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愈率, 缩短治愈时间,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宫外孕,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郑红玲.自拟中药方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4) :3775-3776.

[2]张慕玲, 任璟璟.中药方结合氨甲喋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69例[J].陕西中医, 2009, 30 (7) :780-782.

[3]CM Yan.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three rare types of ectopic pregnancy[J].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Xianggang yi xue za zhi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2010, 16 (2) :227.

[4]张丽.异位妊娠的腹腔镜保守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9) :139-140.

[5]徐昌佑.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结合祖国医药治疗异位妊娠80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6) :215-216.

[6]柳英兰, 黄冰玉.不同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6) :373-374.

[7]袁小芳, 肖孝凤, 杨玲玲, 等.自拟新中药方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3) :236-237.

[8]冯炜炜, 曹斌融, 李勤.近10年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的变化-附1970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35 (7) :408-410.

[9]Hoover KW, Tao G, Kent CK.Trend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 in the United States[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0, 115 (3) :42.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9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氢氯噻嗪、螺内酯、泼尼松、科素亚、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和潘生丁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肾汤;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6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96-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患者68例,均符合《内科学》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①尿蛋白大于3.5 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项必备,并排除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其他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4~58岁,平均(40.35±5.64)岁;其中轻度16例,中度20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21个月;初发20例,复发16例。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9~57岁,平均(41.26±6.12)岁;其中轻度15例,中度1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a,平均20个月;初发21例,复发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化验室指标、病情程度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选用醋酸泼尼松片,剂量为1mg/kg,每日8:00顿服,连服1个月逐渐减量,每0.5个月减10mg,减至10mg时继续服用1.5个月,总疗程为5个月;甘油三酯升高为主予非诺贝特片100mg,每日3次;胆固醇升高为主予洛伐他汀20mg,每日一次于晚餐期间服用,无高血脂症后停用;潘生丁片50mg,每日3次,无蛋白尿后停用;根据病情加用其他治疗:利尿、降血压、抗感染。治疗组应用西药同对照组,同时加用益肾汤,基本方:黄芪50g、当归15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20g、怀牛膝20g、丹参15g、陈皮15g、黄柏10g、女贞子2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阳虚偏寒者宜加熟地、桂枝、肉桂等;血瘀加益母草、川芎、地龙等;阴虚火旺加生地、地骨皮、知母、龟板等。

1.3观察项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24h尿蛋白量、血白蛋白、总蛋白及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2]。完全缓解(CR):多次测定尿蛋白阴性,定量≤0.2g/24h,血白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白蛋白≥35g/L),肾功能正常,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显著缓解(SR):多次测定尿蛋白定量≤1g/24h,血白蛋白显著改善,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缓解(PR):多次测定尿蛋白有所减轻,定量≤3g/24h,血白蛋白有所改善,肾功能好转;无效(NR):尿蛋白与血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无大改变,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未消除,肾功能无好转;复发(RE):已获临床缓解的患者尿蛋白上升≥3.5g/d。

2.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4.4%和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和63.3%(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肾病综合征中原发性主要是由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依靠激素,但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副作用和并发症多见。其中激素依赖型停药到一定程度后即复发,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疗无效;细胞毒药物及环胞素副作用明显。而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体质,同时能减轻或消除激素及其它西药的副作用。我们运用补肾益气,清热活血之益肾汤加减治疗NS,方中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熟地和补气摄血、利尿消肿之黄芪为君药,黄芪配当归“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在肾病当中,当归配伍黄芪起补气活血之功。黄芪配牛膝《本草思辨录》谓:“黄芪与牛膝,皆根长二三尺,别录皆言利阴气。惟牛膝一茎直下而味苦酸平,黄芪一茎直上而味甘微温。故牛膝利阴气,是下利其阴气。黄芪利阴气,是从阴中拽阳而上而阴以利。牛膝有降无升,黄芪有升无降,皆屡验不爽。”在临床中对于肾病全身水肿气机不利者,用黄芪补气升提由下而上,牛膝引气机而下,疏利三焦水道,从而使气顺而水肿消。黄芪配陈皮,《和剂局方》谓:“老人秘塞:绵黄芪、陈皮(去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二药合用,补气理气,补中有疏。泻浊疗法是慢性肾病的基本疗法,以患者每日大便2~3次为度,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不宜用大黄攻下时,可用本药。治疗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扶正祛邪、健脾益肾、活血利湿等中药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能增加激素效应,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利于激素的逐步撤减,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内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694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裂患者82例, 其中男性患者49例, 女性患者33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29.5岁。随机讲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1例。肛裂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1) 排便时疼痛明显, 便后疼痛可加剧, 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好发于前后肛门后面。 (2) 肛管皮肤浅表纵裂, 创缘整齐、鲜嫩, 触痛明显, 创面富于弹性, 多见于I期肛裂。 (3) 有反复发作史, 创缘有不规则增厚, 弹性差, 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周围黏膜充血明显, 多见于II期肛裂。 (4) 溃疡边缘发硬, 基底紫红有脓性分秘物, 上端临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 创缘下端有裂痔, 或有皮下瘘道形成, 多见于III期肛裂。其中I期患者13例, Ⅱ38例, Ⅲ期41例。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组患者41例患者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加入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 由患处呈放射状进行注射, 病发位置剂量较多, 每周1次, 连续治疗4次。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膜患处及中药外洗。

1.3 疗效指标

治疗痊愈患者: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消失, 肛裂创面完全愈合。治疗效果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 肛裂创面基本愈合。好转: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 创面愈合不好。治疗效果无效, 症状体征及肛瘘创面较治疗前没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1例肛瘘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40例 (97.6%) ;相比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41例肛瘘患者总有效率36例 (87.8%) , 相比P<0.05, 差异显著, 见表1。

3 讨论

肛裂一般常见于30~40岁的中年人, 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研究显示我过肛裂的发生率男性患者居多, 但是欧美女性患者居多[4]。发病机制为患者大肠燥热使及气机阻滞, 患者血气纵横引起经脉交错后流注肛门造成。西医治疗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对肛裂患者进行局局部注射后, 能够缓解肛裂的局部疼痛, 达到局部止痛及能够缓解肛裂患者肛门内括约肌的痉挛。同时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的混合液好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同时配合中医治疗, 应用中药洗剂能够同时起到清热泻火和祛风止痒的临床疗效, 同时应用局部熏洗能够预防感染及抗菌作用观察表明,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肛裂疗效确切, 值得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裂患者82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肛裂的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肛裂,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艳玲, 夏月.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临床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3 (18) :94-95.

[2]应光耀, 张志君, 沙喜.闭式肛管减压术配合麝香痔疮栓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1, 33 (9) :1294-129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32.

上一篇:新常态下经济新变化下一篇:高校校园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