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2024-05-18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精选9篇)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1

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人口的老龄化, 预计未来20年, 老年患者将占新发肿瘤患者的70%[1]。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 通常以患者实足年龄为限度决定抗肿瘤治疗的取舍, 患者即使身体状况良好也会过多考虑治疗的不良反应而较少接受积极的治疗。老年肿瘤的生理及临床特点 (发展相对缓慢、临床症状轻、隐性癌比例增加、重复癌增多、合并症多) 决定了老年肿瘤发现时, 大多是中晚期[2], 失去手术机会或经过多重放化疗, 加之老年肿瘤患者脏器功能衰退, 伴有多种合并症, 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 对放化疗耐受性差。因此, 中医药治疗成为老年肿瘤患者积极寻求的治疗手段, 成为老年肿瘤患者的替代治疗, 或术后、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3,4]。可见, 中医药是老年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有其特点, 结合临床经验和体会, 提出以下几点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供参考。

1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治疗原则

肿瘤的治疗主要有病理生理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两类, 中医学辨证治疗主要是治疗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过程, 改善症状, 调节免疫, 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5]。而西医学的手术、放疗、化疗主要是消除局部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靶向治疗。将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中医抗癌药物作为祛邪治癌手段;将全身支持疗法, 免疫疗法, 中医药扶正培本治疗作为扶正手段, 使扶正与抗癌有机地结合起来。扶正治疗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肿瘤病人, 祛邪抗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中药攻逐毒邪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控制癌症适用于以邪盛为主的病证。在肿瘤治疗中, 祛邪抗癌虽然是消除肿瘤的主要手段, 如病属早期, 病人一般状况尚好, 正气未衰, 在老年人心肺功能尚好, 这时可采用手术祛邪手段来切除肿瘤, 如果病人正气受损, 则在祛邪同时要扶正, 如果病期已晚, 正气不支, 身体不能胜任攻伐, 则应以扶正为主, 佐以姑息性的抗癌祛邪手段,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 勿再使之受损, 患者如经手术切除或放疗后, 肿瘤已除或已控制, 治疗上当以扶正调整为主, 但如果手术或放疗后, 余毒未尽, 易于复发和转移, 故仍以扶正与祛邪抗癌治疗相结合为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无疑会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其结果不仅消除或抑制了肿瘤细胞, 而且调节了病人体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改善了生存质量, 为最终战胜肿瘤打下基础。

2 扶正培本法是治疗老年肿瘤的最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主要是在内虚的基础上, 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机体阴阳失衡, 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 引起病理产物聚结某部位而形成的, 由于在内虚的基础上发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形成内虚邪盛, 又由邪盛而致内更虚, 加速恶化, 是一类消耗机体而终止生命的恶性疾病。老年患者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原因有二:一是与老年体质有关, 肿瘤的发生受到年龄、性别、环境 (包括气候、地理因素、生活社会环境) 、饮食、情志、劳逸等多方面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也均影响着患者的体质。根据中医体质学说, 老年体质特点为:多气虚、阳虚及放化疗后常出现肾虚症状, 并重视温肾药在治疗老年肿瘤中的作用[6]。二是与治疗过度有关。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及变化多端, 手术及多重放化疗均会导致气血津液耗伤, 脏腑机能匮竭, 而且老年人生理上肝脏和骨髓储备功能及肾脏清除能力的减退, 对药物的代谢、吸收、排泄能力减弱, 所以即使行为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也应注意扶正培本治疗。总之, 在老年肿瘤治疗中应以减轻症状、减少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与癌共存带瘤生存) , 以扶正培本为治疗基本原则, 抗癌解毒为辅, 抗癌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是老年肿瘤最佳的治疗思路[7]。

3 中西医结合共同关注老年患者的症状控制

201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老年肿瘤指南体现出, 更重视老年人的功能状况而非实际年龄;关注并客观评估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 使治疗更加符合老年的期望目标;关注合并症和复合用药情况, 使治疗尽可能避免减少寿命和功能损伤;关注老年症状的控制和管理, 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和耐受性。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获益目标是延长生存, 保持和改善生存质量与功能, 更好地缓解症状。

从各种症状子量表的研究结果分析, 老年肿瘤患者表现的症状最多的前5位依次是疲乏、胃口差、口干、睡眠不安和健忘[8]。说明老年肿瘤患者中较多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并及时积极干预。目前的现代医学对于这些症状并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手段, 而中医对于症状的控制拥有独特的优势, 多篇临床研究报道显示, 中医药治疗后患者各种症状能明显改善。如秦海运等[9]通过中医调整气机理论治疗肺癌, 发现能明显改善肺经症状;陶岚等[10]综合多年来中医药对于癌痛的影响, 发现中医多种治法均对于癌痛有较好的疗效。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症

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 消化功能减退, 血流缓慢, 血黏度增高, 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一些老年人还出现肝肾功能减退, 排泄和解毒功能减弱, 故而, 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应正确掌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治疗时明确疾病诊断与全身状况, 充分了解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肿瘤生物学特性如何, 肿瘤的病理分期, 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 中医药治疗等各种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水平、不良反应等对患者精神机体所带来的损伤, 根据中医理论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四诊八纲分析, 辨证施治。从而在全面分析症情的基础上, 制定出一个中西医相结合的、有计划的、适合患者个体的、其体质和经济能力都能承受得了的综合治疗方案。实践证明, 经过如此合理综合治疗后的病人, 生活质量较好, 复发及转移率较低, 其生存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5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 是诊治中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又可谓一体。要辨证, 首先要辨病, 辨病是辨证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运用是中西医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祖国医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对有些尚未“形见于外”出现典型证的疾病不能完善认识, 例如, 没有症状体检发现肿块等;有些病虽有症状, 但单凭辨证不易抓住主要矛盾, 如缺钾引起的软弱无力, 恶心纳差等。而治病求本, 辨病施治, 可以改变这种无“证”不能言治的思维模式。在诊治疾病时必须既要重视辨病, 也要重视辨证。西医辨病, 实际上是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辨病是在病因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组织学等基础上, 充分地采集病人的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及实验检查, 疾病的分类等为依据做出相应的诊断及治疗。例如:肺癌, 结合病位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结合病理类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的诊断。这种辨病比较准确, 有一定的标准, 便于大家掌握。西医的对症治疗, 我们把它称做“辨症”, 实际上就是依据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它不是针对病因, 而是以治疗症状为目的, 可以不用实验检查做为处理依据, 只是作为对症处理, 对症用药。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最常用的方法是西医予以诊断, 同时中医辨证分析, 得出客观、正确结论, 而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 不是治局部, 而是把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 通过辨证施治, 扶正祛邪如健脾补肾、补气养血、祛痰化瘀、软坚散结等, 改善了患者正虚状况, 提高了脏腑机能, 促进机体阴阳相对平衡, 达到阴平阳秘, 抑制了肿瘤增殖, 或运用某些中药的特殊功效, 阻断癌毒合成, 消除癌毒, 逐渐缩小癌灶, 达到毒去癌消或延长生存期[11]。

对待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 应以减轻症状、减少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与癌共存带瘤生存) , 治疗应以扶正培本为主, 抗癌解毒为辅, 抗癌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为最佳的治疗思路, 近20年来不少医学家对癌症的认识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 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如美国加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约翰·格拉斯皮教授说:“应该把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来治疗, 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 而不是非要把病治好, 如果我们能让患者生存下来, 而且生活得心情愉快, 那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由于老年肿瘤患者确诊时多属中晚期, 大多数失去了早期手术根治的机会, 且由于年龄大、体质弱, 多伴有心、肺等其他系统疾病, 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大或病人不接受放、化疗,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12]。中医治疗可作为现代医学姑息治疗的重要补充, 在晚期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老年肿瘤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国铎, 钱晓萍, 刘宝瑞.老年肿瘤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 2008, 22 (3) :224-228.

[2]黄朝, 陈晓品.老年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 18 (4) :86-89.

[3]李杰, 林洪生, 侯炜, 等.中医药治疗肿瘤理念及策略[J].中国肿瘤, 2010, 19 (11) :735-738.

[4]吴万垠.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替代”与“补充”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 (1) :111-114.

[5]张蓓, 胡丕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 (3) :303.

[6]林胜友, 沈敏鹤.吴良村温肾治疗法在老年肿瘤临床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 (1) :61-62.

[7]刘瑞, 张玉人, 董莹, 等.中医院肿瘤科患者老年化特征及治疗转归[J].中国肿瘤, 2011, 20 (8) :584-587.

[8]李萍苹.2010年NCCN老年肿瘤指南分享, 规范老年肿瘤治疗[C].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 2011.

[9]秦海运, 殷东风.调整气机治疗肺癌肺经症状43例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23 (4) :80-82.

[10]陶岚, 李大鹏.中医中药在控制癌性疼痛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 2004, 17 (11) :10-12.

[11]邓杰三.中医中药是治疗恶性肿瘤 (癌症) 领域中的一朵奇葩[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9, 7 (3) :73-74.

[12]郝瑞福, 孙韬.老年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现代中医药, 2007, 27 (1) :80-82.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2

【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晚期患者便秘的护理方法和进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晚期;便秘;护理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癌症晚期患者的发生率可高达50% ~ 70%,住院患者更高[1]。便秘可致病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便秘的原因较多,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及时解除患者的便秘,减轻他们的痛苦。

1 肿瘤患者便秘原因分析

1.1 心理因素

焦虑悲观心理 焦虑是大多数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状态[2],焦虑造成神经反射失调,从而引起结肠蠕动失常及盆底肌群紧张而导致便秘[1]。

1.2 药物因素

肿瘤晚期常有各个部位甚至全身疼痛。阿片类是最常使用药物。而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约90% ~ 100%[3]。

1.3 其他因素

肿瘤晚期由于全身耗竭或疼痛,不能下床活动,完全卧床休息,甚至连翻身也困难。另外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为加强营养, 摄食低纤维、高蛋白食品, 进食过于精细, 不能刺激胃肠道的蠕动, 同时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从而导致便秘。中医认为五脏气机失常导致直肠功能紊乱和魄门启闭失常[4]。

2 中西医治疗便秘方法

2.1 大黄液防治便秘 农桂枝等[5]报道大黄液防治便秘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方法:大黄粉4 ~ 5 g 加温水100 ~ 200 ml 冲服,代茶分多次服,除腹泻外每天服用。

2.2 口服麻油结合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防治便秘 熊梅君等[6]报道口服麻油结合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防治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效果明显。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和睡前各口服麻油20 ml 后按摩腹部,患者平躺在床上,把雙手搓热后,按摩腹部,顺时针200 圈,逆时针200 圈,以肚脐为中心包括两侧的小腹部,最后再采用指压法和指揉法按揉足三里、支沟、天枢穴各2 min,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3 土豆蜂蜜汁加腹部按摩治疗便秘 和玉英[7]报道土豆蜂蜜汁加腹部按摩治疗牵引患者便秘效果优于口服果导片者。方法:将500 g 鲜土豆洗净去皮,切碎,用榨汁机榨成汁,把榨好的土豆汁倒进锅里用小火煮沸后关火待凉,最后加入蜂蜜3 勺,搅拌均匀即可。服用土豆蜂蜜汁,早晚各1 次,每次2 汤勺,空腹服用。口服土豆蜂蜜汁1 h 后给予腹部按摩,由护士操作,按摩时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作用,连续4 周。

2.4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便秘 马素霞等[8]报道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性便秘效果显著。方法: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组方:大黄30 g、芒硝15 g、玄参30 g,生地25 g,麦冬25 g、白术20 g、炙甘草10 g。将上述药物粉碎,打成细末拌均,用即墨老酒调成糊状,填满神阙穴,然后用敷贴覆盖固定,敷6 个小时,每日1 次。15 天为1 疗程。耳穴压豆:取穴:大肠、直肠、便秘点。气滞型加肝;阴寒型加肾脾;气血虚型加肺、心。方法:用直径1 mm 的钝头探针,在患者耳廓的反应区寻找压痛点,常规消毒皮肤后,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带豆(王不留行籽)胶布,对准穴位紧贴压在穴位上,冬季留豆5 ~ 10 天,夏季留豆1~3 天,每天按压2~3 次,每次1~2 分钟,以耳廓皮肤发红为度,两耳交替进行治疗。

2.5 番泻叶联合石蜡、开塞露治疗便秘 陶美芬报道采用番泻叶联合石蜡、开塞露治疗便秘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酚酞及使用开塞露者。方法:用番泻叶10 g 加温开水250 ml 泡服同时口服液状石蜡10 ml,并用开塞露2 枚塞肛。

2.6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便秘 苏旭春等报道采用由湖南汗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效果优于由Solvay Pharmaceuticals B.V.生产的乳果糖口服液。方法:每日3 次,每次20 ml,连用2 周为1 疗程。

3 总 结

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原因很多, 便秘虽没有直接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但同样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适,我们应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 分析便秘的具体原因,采用中西医各种方法防治患者的便秘,解除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医护人员还需不断探索研究,寻找更多更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王 静,杨 磊.肿瘤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治.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2(1).

[2] 王艳景.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求医问药,2011,9(11):410.

[3] 伏晓,姚恩霞,徐前进.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对策.中华全科医学,2008,7,6(7):752

[4] 朱 超.直肠功能障碍性便秘的中医辨识.中医临床研究, 2012,4(3):69.

[5] 农桂枝,李小红,陆凤余等.大黄液防治便秘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4):93.

[6] 熊梅君,张春华,周巧玲等.口服麻油结合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防治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2,3,33(7):1486.

[7] 和玉英.土豆蜂蜜汁加腹部按摩治疗牵引患者便秘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10,2,14:174.

[8] 马素霞,李雪梅,杨生华.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性便秘62例的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12,2:163.

[9] 陶美芬.番泻叶联合石蜡、开塞露治疗便秘62例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10,8,14:47.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3

1 阿伐斯丁

该药是一种竞争性强的H1受体拮抗剂, 据有关文献报道, 45例荨麻疹患者应用阿伐斯丁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果: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1.19%和64.28%, 优点是起效迅速, 在30 min内见效的为26.47%, 在2 h内起效的为64.7%, 在4 h内起效的为76.47%, 比同类药物疗效要佳。

2 高浓度氯化钠

据有关文献报道在100 ml水中加入38g氯化钠煮沸溶解, 放置近室温、反复搓洗患处每次成人用量3 000, 5 000 ml, 小儿1 000, 1 500 ml。搓洗后, 即可见有一层白色结晶盐附在皮肤表面, 不要冲洗, 盖上被子使之出汗, 能提高疗效。若全身性风团奇痒难忍者, 可配制溶液洗澡。如短时间效果不明显, 可用食盐粉搓擦。280例患者在擦洗10 min~20 min后迅速止痒, 30 min后大部分患者风团块红色变淡, 1 h后247例患者风团不突出皮肤, 3 h后245例患者基本消失, 1 d后有260例患者全部消退, 其余均在2 d内消失, 总有效率为98.2%, 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 西米替丁

该药是H2受体拮抗剂, 据有关文献报道, 用西米替丁治疗顽固性荨麻疹18例, 总有效率为88.8%, 若联合应用H1受体拮抗剂, 疗效更为显著。方法是口服苯海拉明1 mg/kg每次, Tid, 同时服用西米替丁4~6 mg/kg每次, Tid。Commens等用西米替丁加扑尔敏治疗19例疗效显著。

4 中西药物合用

据有关文献报道:用氨茶碱0.1 g、赛庚啶2 mg、异烟肼0.1 g, 每日3次口服, 同时服中药以活血祛风止痒汤:丹参、丹皮、连翘、生首乌各20 g, 生地、白藓皮各30 g, 防风、知母、蝉蜕、苦参、地肤子各15 g, 黄芩、通草、生麻黄、生甘草各10 g, 每日1剂, 水煎服2次, 14 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

5 中药

据有关文献报道:根据该病的特点, 血虚风燥型, 治宜养血祛风, 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当归、川芎各6~10 g, 熟地黄、黄芪各20~30 g, 赤芍、首乌、黄芩各10~15 g, 白蒺藜10~20 g, 荆芥、防风各10 g;风湿热证, 治宜祛风清热祛湿, 方用知母饮加减, 处方:知母、石苇各15~30 g, 茵陈15~20 g, 白蒺藜10~20 g, 蝉蜕、苦参各10 g, 黄芩、地肤子10~15 g, 白花蛇舌草、白茅叶根各20~30 g;肾虚型, 治宜益肾祛风解毒,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处方:熟地黄30 g, 山茱萸、山药、牡丹皮各10~15 g, 猪苓12 g, 金刚藤20~30 g, 白蒺藜10~20 g, 防风10~20 g。肾阴虚者宜加知母、黄柏, 地黄用生地黄;肾阳虚者宜加淫羊藿、仙茅、肉桂、骨碎补, 地黄用熟地黄。均为每日1剂, 4周为1疗程。结果:血虚风躁型显效17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风湿热证型显效9例, 有效2例;肾虚型显效、有效各4例, 无效1例。

6 康宁克通

据文献报道:康宁克通-A 1 ml (40 mg) 加2%利多卡因2 ml混匀后, 取双侧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 在穴位消毒后, 用注射器抽取需要量的剂量, 垂直快速刺入穴位, 患者产生胀痛感后缓慢注射, 每个穴位注射0.5 ml, 1周注射1次, 3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93%, 痊愈59%, 显效23%, 好转11%, 无效7%。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4

【关键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生物标志物;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40-02

肿瘤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段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生物学治疗的一个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是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部分分子,或者某一个核苷酸的片段,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结合致癌位点发挥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1]。相对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个体化药物治疗又称个性化治疗(Personalized therapy),是一种基于个体的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信息,根据特定人群甚至特定个人的病情、病因以及遗传基因,提供针对性治疗和最佳处方用药的新型疗法。在肿瘤疾病中,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患者间的差异,临床上也常出现明显的药物个体反应差异,即使采用分子靶向药物也会产生用药不当或用药过度问题,因此采用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

1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自从癌基因依赖模型思路被提出后,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引起了研究者不断探究的兴趣,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以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为作用靶点,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1.1 抗EGFR分子靶向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代表性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包括厄洛替尼(Erlo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已被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间质肿瘤以及胰腺癌等的治疗。TKI作用于EGFR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区,阻止EGFR自磷酸化,阻断下行细胞信号的转导,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类是抗EGFR分子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马妥珠单抗(Matuzumab)、扎鲁目单抗(Zalutumumab)等,其主要机制是作用于受体的胞外区以阻断配体与其结合,可以与EGFR胞外受体功能区特异性结合,以阻断受体的激活及诱导EGFR的内吞,从而阻断下游信号转导。

1.2 VEGF/VEGFR分子靶向药物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 (VEGFR)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可以通过阻断或干扰VEGF/VEGFR信号传导通路来控制肿瘤生长。代表性药为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该药为重组人IgG1单克隆抗体,选择性中和VEGF,阻断其对VEGFR1与VEGFR2的作用,产生破坏肿瘤血管,阻止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缩小肿瘤体积,同时还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使更多的化疗药物到达肿瘤部位,达到抗肿瘤作用[3]。

1.3 抗Her-2药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黏附、迁移及分化。代表药赫赛汀(Herceptin)是一种针对Her-2蛋白的高纯度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地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细胞外部位,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人體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4]。

1.4 抗c-Met药物

c-Met激酶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肝癌、胃癌、卵巢癌、神经胶质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组织中呈现异常的高表达、突变或活性改变。以c-Met激酶为靶点而开发的抑制剂对c-Met活化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以及c-Met依赖性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

1.5 抗Bcr-Abl药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体内外均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能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6]。

1.6 B-raf 抑制剂

B-Raf被激活后的体细胞突变率在黑色素瘤中高达50 %~70 %,卵巢癌中达35 %,甲状腺癌中达30 %,结肠癌中达10 %,B-raf在黑色素瘤中的90 %突变为持续活化的V600E突变。B-raf V600E突变体抑制剂维罗非尼(Vemurafenib)对80 % 的B-raf V600E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有效,己获准用于晚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的治疗。

1.7 间变型淋巴瘤激酶抑制剂

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可通过与EML4基因形成融合基因来编码产生ALK,从而促使肺癌细胞生长。代表性药克卓替尼(Crizoti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对间变型淋巴瘤激酶基因异常表达的晚期或局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2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用药及其策略

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其治疗非单一靶标药物可治愈,但如果联合使用不同分子靶向药物或与细胞毒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阻断信号转导通路上多个靶点和防止耐药的效果,可达到阻断信号转导通路上多个靶点和防止耐药的目的,它包括抑制同一作用靶点、抑制通路上下游和抑制具有代偿功能的不同通路。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与5-FU等化疗药合用可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7]。

3 毒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究,由于分子靶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仍不乏鲜有报道。例如,Her-2在心肌细胞中同样存在,并且对心肌细胞发挥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Herceptin 处理后可造成一定的心脏毒性。临床观察发现,Herceptin 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增加了乳腺癌患者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4]。

4 个体化治疗与生物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 (Tumor biomarker,TBM) 由肿瘤组织或细胞产生,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的,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且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应用将会使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促使药物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作用。研究发现,与标准化疗相比,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采用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5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

与细胞毒类药物不同的是,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大小常无变化,但是出现肿瘤组织的坏死,所以,靶向药物临床研究的评估终点就变得更为复杂。根据肿瘤最大径总和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难以满意地评估靶向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进入分子靶向药物时代,人们应针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需要不同的评估肿瘤疗效的成像技术和方法。例如,目前靶向EGFR的药物很多,至今有3 项研究用分子和功能成像技术对药物的疗效进行了评价[8]。

6 结语和展望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为肿瘤早期发现、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观察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肿瘤的多样性、异质性及复杂程度,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仍存在很多不足,疗效评价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靶向治疗药物面世,在不久的将来,个体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必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胡政,周桂生,周光飚.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0,5(5):335-41.

[2] 陈思伊,张晓鸽. 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肿瘤个性化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47-8.

[3] 郭子皓,郝建宇. 胰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9):1767-70.

[4] 柴雅明,糜漫天,郎海滨. Herceptin治疗HER-2过表达性乳腺癌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4):339-41.

[5] 张帆,阎欢,宫平. 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國药物化学杂志,2010,20(5):426-33.

[6] 丁健.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十年历程启迪[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40-4.

[7] 刘耀文. 细胞毒药物与分子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3):155-8.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5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 男56例, 女30例;年龄19~57岁, 平均35.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 (A组) , 和对照组40例 (B组) 。病例选择:入选标准:临床症状符合毛囊虫皮炎的诊断。排除标准:近两周内系统使用过抗菌素、内服或外用过糖皮质激素、有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及造血系统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岁以下青少年、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观察组:口服甲硝唑片200 mg, 3次/d;米诺环素胶囊50 mg, 2次/d;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 1次/d。同时采用本院制剂甲硝唑乳膏 (甲硝唑4 g, 霜剂基质50 g) 外擦, 2次/d;另用中草药外洗, 组方:苦楝子20 g、白癣皮20 g、升华硫5 g、大青叶20 g、蚕沙20 g、公英20 g、辛夷15 g。加水2000 ml水煎30 min晾温后洗敷患处, 2次/d。B组:仅使用上述口服药物。治疗期间, 要禁酒、油腻及高糖高脂饮食,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 并减轻精神和工作压力, 两组药物均使用四周后判定疗效及记录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做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标准

痊愈:红斑、丘疹、脓疱全部消退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恢复正常皮色;显效:红斑、丘疹、脓疱大部分消退, 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损部分消退, 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痊愈加显效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69, P<0.01) 。

2.2 不良反应

A组和B组分别有3例患者口服药物后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和头痛;A组有4例患者中草药外洗后出现面部灼热、发红和瘙痒, 均较轻微, 不影响治疗。

3讨论

毛囊虫是人体皮肤感染的一种最普遍的寄生虫病;由于毛囊虫感染侵犯人体脸部皮肤, 严重者可毁人面容, 不可忽视。 毛囊虫主要是接触传染的。在新生儿身上一般查不到毛囊虫, 以后通过喂乳、亲吻等, 可传染给婴幼儿。据调查, 感染者最小年龄为48 d婴儿。儿童中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15岁以上感染率可达95%[2]。大多数为健康带虫, 皮肤无损害, 也无任何感觉。

甲硝唑是治疗与预防厌氧菌感觉药, 对滴虫、毛囊虫、疥螨等寄生虫有强大杀灭作用。米诺环素为广谱抗生素, 可阻碍细菌氨酰基t-RNA与m-RNA核蛋白复合体的结合,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 对很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虫、螺旋体等均有效, 并能在皮脂腺中达到有效抗菌浓度。盐酸西替利嗪为H1受体阻滞剂, 具有强效抗组胺活性, 能减少炎症细胞的移行及介质释放, 能使毛囊虫引起的皮肤超敏反应得到改善[3]。苦楝子外用驱虫、疗癣;升华硫外用解毒杀虫、疗疮;白癣皮祛风止痒;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辛夷散风寒、润燥止痒通窍;公英外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几味中药外洗可以达到清热凉血解毒、杀虫润燥止痒的效果。本组结果显示;A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院内外部制剂和中草药外洗治疗能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方法有效、安全, 值得临床选用。

参考文献

[1]朱学骏.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1998:262.

[2]顾伟程, 刘彤.新编皮肤科用药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44-102.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100例肿瘤性贫血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 对10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29例;年龄30~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14±1.58) 岁, 分为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 和对照组 (常规西药治疗) , 两组患者均为50例。组间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包括给予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国药准字:S19980072) 治疗, 2次d/, 4 000 U/次。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西药治疗方式和对照组相同, 而中药汤剂可选用该院自制中药汤, 其药方包括何首乌20 g、山药20 g、黄精15 g、枸杞子10 g、当归15 g、熟地20 g、连翘15 g、党参15 g、赤芍6 g、黄芪20 g、女贞子12 g、木香6 g、鸡血藤15 g, 将其熬至药汁, 并留取200 m L, 分两次服用。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恢复率

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中药汤治疗后的观察组, 2周后的恢复率和4周后的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如表1所示。

2.2 对比PLT、WBC、SF、Hb平均值

观察组患者PLT、WBC、SF、Hb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如表2所示。

2.3 对比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 平均输血量为 (563.14±10.25) m L、输液间隔时间为 (38.44±6.58) h、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 (1例) 。对照组患者, 平均输血量为 (689.85±16.59) m L、输液间隔时间为 (23.45±1.75) h、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 (9例)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间隔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3 讨论

肿瘤性贫血患者可因白细胞减少, 而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和贫血现象, 其中贫血的发生主要是与铁的释放、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骨髓对贫血代偿不足有关, 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肿瘤性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 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应摄入大量营养物质, 若营养物质不充足, 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出现贫血症状[3]。有研究表明, 肿瘤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为化疗后机体对红细胞生成素血浆水平进行抑制, 而在血浆水平下降状态中, 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贫血现象, 因此在治疗肿瘤性贫血患者时, 首要治疗原则在于改善患者贫血现象[4,5]。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细胞分解和生成, 恢复被化疗抑制的大量红系造血功能, 补充红细胞生成素, 同时通过对天然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进行重组, 从而改善患者贫血现象[6]。

从中医角度而言, 肿瘤性贫血属于“虚劳”范畴, 主要发病机制为气血亏虚, 对此该院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础上, 实施中药汤剂治疗, 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何首乌、山药、黄精、枸杞子、当归、熟地、连翘、党参、赤芍、黄芪、女贞子、木香、鸡血藤等药材, 其中黄芪具有益气活血、补益肝肾功效, 党参具有健脾补肾、固任冲脉功效, 枸杞子具有入肾滋阴、强精益髓功效, 当归具有行气调经、补血活血功效, 熟地主要功效为滋阴补阳, 连翘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 黄精主要功效为健脾益血, 何首乌主要功效为滋阴养血, 女贞子主要功效为行气活血, 木香猪獒功效为补气活血, 诸药合用, 可达到活血通络、滋阴养血、健脾益气、活血补血功效, 从现代药理学分析, 其主要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现象, 促进患者恢复[7,8]。

李艺学者[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肿瘤性贫血患者Hb、WBC、SF、PLT值变化的影响》一文中, 对照组和该院相同选择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其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PLT平均值 (85.6±1.8) ×109/L、WBC平均值 (3.6±1.4) ×109/L、SF平均值 (21.3±4.6) μg/d、Hb平均值 (83.1±3.5) g/L;对照组:PLT平均值 (80.3±1.2) ×109/L、WBC平均值 (3.1±1.1) ×109/L、SF平均值 (14.2±4.6) μg/d、Hb平均值 (76.2±3.5) g/L, 其结果和该院试验结果相同, 说明中西医结合用药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单方面使用西药治疗, 不仅治疗时间较长,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 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贫血现象, 达到互补功效, 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性贫血患者, 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 并进行随机分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恢复率、平均输血量、输液间隔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并将两组患者的PLT、WBC、SF以及Hb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4周后恢复率、PLT平均值、WBC平均值、SF平均值、Hb平均值、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间隔时间为、平均输血量为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性贫血,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小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11) :109-110.

[2]刘永华, 江锦红, 吴迪炯, 等.补肾活血法与益气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 (3) :234-238.

[3]瞿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36) :42-44.

[4]刘烨.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消化道肿瘤的筛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0) :3354-3355.

[5]袁斌.中西医结合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7) :132-133, 136.

[6]李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 23 (4) :301-302.

[7]蔡慧颜, 王明熹.中西药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对患者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 (11) :55-56.

[8]陈小芸, 冯胜军.阿胶黄芪口服液治疗子宫肌瘤继发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 (5) :52-53.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84例恶性肿瘤患者, 对其进行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各患者的卡莫夫斯全身功能评分均高于50, 预期生存期>3个月, 确认无化疗禁忌证。随机将84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中西医联合治疗组) 共42例, 在患者中, 男性28例, 女性14例, 年龄在25~80岁, 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14例肺癌、9例食道癌、6例贲门癌、6例胃癌、4例腺癌、3例大肠癌。对照组 (常规化疗组) 共42例, 男性26例, 女性16例, 年龄在24~75岁, 平均48岁, 其中15例肺癌、8例食道癌、7例贲门癌、7例胃癌、6例腺癌、5例大肠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种等差异不大, 具有可比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在化疗时, 辅助采用斯普林注射液以及500m L 5%的葡萄糖盐水。停止化疗后, 采用肌注法注射斯普林, 每日注射1次, 每次6m L, 每周期的总剂量为50支×2m L。在化疗开始时, 应每天3次口服平消胶囊, 每次5片左右, 出院后也应继续服用。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为单纯的化疗, 不添加中药和其他生物制剂。两个组的化疗方法一致, 并根据病种和病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化疗3~4个疗程, 每3~4周为一个周期。化疗过程中应进行常规的止吐、碱化、水化和利尿处理。并应在化疗前后检测肝功、肾功和心电图。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的近期疗效以及毒副作用主要采用WHO标准评定, 主要分为:PR (部分缓解) 、CR (完全缓解) 、SD (稳定) 和PD (进展) 四个指标。生活质量则采用卡莫夫斯全身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治疗后增加10分的认为上升, 减少10分则认为下降, 无变化者视为稳定。

2.2 临床疗效

分析研究数据发现,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具体分析数据见表1。

注: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 P<0.05

2.3 生活质量

分析研究数据, 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具体数据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说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好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种, 近年来, 其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化疗法, 但对肿瘤细胞不具有足够强的选择抑制作用, 且毒副作用较大, 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全身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方面, 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患者食欲减退等症状, 常会因为这些原因而中断治疗, 对治疗计划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疗效降低。

斯普林是一种取自动物脾脏中的低分子高活性肽药物, 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能量代谢, 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此外, 斯普林可以促进骨髓肝细胞的增殖, 对外周白细胞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对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能够有效地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从而间接性地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对减轻化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 气虚血瘀、阴阳失调是导致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 气血不足和正气虚弱两者相互作用, 导致血流不畅而成淤, 血瘀又阻碍气运, 导致元气损伤, 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和进一步恶化。与西医治疗相比, 中药治疗可明显降低毒副作用, 对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时间有较好的效果, 但其缩瘤效果较放化疗要弱。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在不断成熟和完善, 目前, 已形成了中西医联合化疗法。平消胶囊中含有的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等中药成分, 可促进均不血液循环, 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敏作用。而枳壳、郁金等具有行气解郁、扶正祛邪的作用, 可有效地缓解肿瘤, 缩小瘤体, 并抑制肿瘤生长。同时, 这些成分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提高化疗敏感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联合化疗法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 分析临床效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9.5%, 较对照组的38.1%有明显优势, 临床差异性较大, 且疗效较好。由此可见, 中西医联合化疗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患者的一般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可减轻化疗毒性、保护肝功能, 对减缓其他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具有明显效果。同时, 还可有效抑制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等问题。总的来说, 采用中西医联合化疗法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就中西医联合化疗方法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讨论, 并观察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 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84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西医联合化疗组) 和对照组 (常规化疗组) , 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 并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59.5%, 较对照组的38.1%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性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应用中西医联合化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 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化疗,恶性肿瘤,疗效

参考文献

[1]李丹青, 吴海燕, 黎壮伟等.恶性肿瘤化疗后神经毒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 2010, 25 (7) :1316.

[2]费雁, 冯刚, 张丽娟, 等.中药配合化疗改善8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生活质量[J].光明中医, 2008, 23 (8) :1095-1096.

[3]陶丹, 李利亚.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 2009, 27 (18) :112-115.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6月~2015年11月年收治的慢性妇科炎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平均分为中西医组和常规西医组, 各5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心脑血管疾病、有精神病史、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西医结合组

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湿热型慢性妇科炎症患者给予行气活血、清热利湿治疗;寒凝气滞型妇科炎症患者给予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治疗, 药方:黄芪30 g、败酱草30 g、板蓝根15 g、三棱10 g、莪术10 g、红花10 g、青陈皮10 g、桃仁10 g、当归10 g、延胡索10 g、枳壳10 g、牡丹皮10 g、木香10 g、川穹10 g、柴胡10 g、赤白芍10 g、炙甘草6 g。1剂/d, 连续服用20天。西医:静脉滴注0.4 g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416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 (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381) , 2次/d, 持续滴注7~10天。同时,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 采取盆腔灌注疗法:头孢噻肟钠针5 g+庆大霉素20万U+糜蛋白酶针4000 U+0.9%氟化钠溶液250 m L。

1.2.2 常规西医组

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西医药物选择及用药方法同中西结合组的西医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或消失, 妇科检查呈阴性;有效:自觉症状改善, 经妇科检查, 炎症病灶缩小、附件压痛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 无变化, 或变化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32例, 有效1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常规西医组显效21例, 显效19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873, P=0.020) 。见表2。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P>0.05) 。

3 讨论

慢性妇科炎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在早期, 无特异性症状, 通常表现为白带异常、外阴瘙痒、腰腹疼痛, 通常不被患者所重视, 致使治疗不及时, 炎症长时间侵害机体, 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若临床未给予及时治疗, 病情易扩散、迁延[3]。所以, 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对于治疗妇科炎症, 维护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从西药学分析, 慢性妇科炎症的发生主要因病原体感染而导致, 应用抗菌药物, 起到强杀菌效果, 进而达到消炎、灭菌[4]。但在西药中, 特别是抗生素, 通常会产生耐药性, 破坏菌群平衡, 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期, 加剧病情, 降低机体免疫力, 甚至影响卵巢。

从中医学分析, 慢性妇科炎症的发生和患者机体体质有密切关系, 包括个人卫生、日常生活行为、起卧时间、饮食结构等, 机体脾失健运、先天素虚, 需通过药物来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针对患者的病情轻重, 结合其健康状况, 而加减药物, 达到治疗目的[5]。药方中, 莪术、桃仁、牡丹皮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作用,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抑制细菌代谢作用, 诸药合用, 具有消肿散结、理气活血、清热利湿作用。中药治疗可修复子宫组织, 促使血液循环, 杀死炎性细胞因子、病原体及病毒, 调节机体免疫力, 综合调治病症, 维持患者身心健康[6]。

通过本次研究实验得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总而言之, 慢性妇科炎症涉及到细菌感染、盆腔血流、淋巴循环系统障碍等方面, 若仅应用西药治疗, 无法全面改善盆腔血循环, 易出现二重感染, 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 可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保证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用药盲目性, 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王君堂, 周雪杰, 张桂荣, 等.药物结合阴道微波治疗常见妇科炎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11) :4350-4351.

[2]陈纯娟.中西药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比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6) :323-324.

[3]严知明.中西药物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32) :181-182.

[4]王立春.中西药物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1) :264-265.

[5]温燕逖.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 (15) :81.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 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20例;年龄34~78岁, 平均 (59.21±2.06) 岁;其中消化道肿瘤患者18例, 乳腺癌患者10例, 卵巢癌患者4例, 肺癌患者20例。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26例, 观察组患者26例,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式治疗, 将4mg唑来膦酸融入100mL氯化钠溶液中行15min静脉滴注, 连用2~3d[1], 每4周重复用药一次;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补骨脂、黄芪各30g, 山药、苡仁、熟地各20g, 白芍、昆布、海藻、鸡血藤、当归各15g, 红花、川芎、牛膝、元胡、桃仁各12g, 9g甘草加水煎服, 每日1剂, 连续用药2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临床症状, 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注意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行常规的血清钙、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等检查。

1.4 疗效评定

疼痛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Ⅰ级:可耐受轻度疼痛, 无睡眠质量影响, 可正常生活;Ⅱ级:中度、持续性疼痛, 影响正常睡眠和生活, 需加用辅助止痛剂;Ⅲ级:重度疼痛, 对睡眠影响严重, 需行麻醉剂镇静[3]。

治疗效果:疼痛完全消失, 无需止痛药辅助, 为完全缓解;疼痛减轻, 止痛药剂量减少, 为部分缓解;疼痛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为无缓解。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5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有3例骨性疼痛加重患者, 5例食欲不振、呕吐、恶心患者, 未作临床护理, 3d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骨性疼痛加重患者, 7例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例发热, 2例皮疹, 观察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20%~70%,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患者中比较多发, 临床治疗中以预防、治疗病理性骨折和缓解疼痛程度为主要原则。传统放疗、化疗、局部放疗的三阶梯止痛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是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副作用多。双膦盐酸类药物是破骨细胞活动的强效抑制剂, 可有效抑制骨细胞活性, 可有效组织肿瘤所引发的溶骨性破坏或恶化, 能够明显降低骨转移的发生率。中医将肿瘤是为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虽然其致使身体局部的病症表现, 但是实则反映出人体内部的五脏失调。骨为肾之本, 神经亏则生髓无源, 故骨转移的发生是肾虚、骨伤而导致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来唑膦酸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其中熟地、黄芪、山药、当归等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昆布、海藻、补骨脂等具有填精生髓的功效, 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理气补虚的作用[4]。中药汤剂与来唑膦酸配合治疗和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提高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其疗效, 值得临川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 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26例, 采用单一用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26例, 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2.3%、80.8%,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颇具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疼痛程度,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邓杰球, 张坤强, 陈庆生, 等.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18 (7) :109-110.

[2]梁军.骨转移瘤的诊治研究进展[C].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 2012, 13 (4) :198-199.

[3]谢晓冬, 刘永叶, 郑振东, 等.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15 (14) :106-107.

上一篇:断桩预防措施下一篇:班会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