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实效性

2024-05-18

班会实效性(共5篇)

班会实效性 篇1

主题班会, 顾名思义就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 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立主题, 设定目标, 制定计划, 发动全班同学全身心投入和参与的一种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它既是学生集体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 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活动中, 全班同学要围绕教育的目的和主题, 精心选择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在学生中实现广泛的思想交流, 从而达到接受教育、得到启发的目的。本文就如何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谈点看法。

一、在主题的选定上, 要体现时代性

选好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前提。主题班会主题的确定应与时代同步, 做到与时俱进, 富于时代内涵。因而, 主题的选择, 一要与教育环境大背景相贴近, 要与学校、班级当前的教育需要相扣, 体现时代性, 即“近一点”;二要把握教育环境发展要求与本班学生现实之间的“最近发展区”, 从小处着眼,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要, 体现特殊性, 即“小一点”。当然, 这种“近”与“小”的做法绝不是放弃“远”与“大”的规划, 而是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 解决一个问题, 达到一个目的。通过这种时代感鲜明的主题班会的“近目标”、“小计划”的落实, 为改善班级管理的大环境悟出大道理奠定基础, 并向长远、整体目标的实现迈进。

二、在内容的选择上, 要注意参与度

主题班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班会主题的选择固然十分重要, 但如果所选内容与主题不相符合或者不符合本班实际,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样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主题班会应尽可能地选择本班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 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触、有感而发。利用班会教育学生学习雷锋, 学习司马光砸缸等, 固然很有必要, 但也不能忘记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榜样近, 学生看得见, 容易接受、信赖。因此, 要真正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影响, 必须从班级的实际出发, 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举实事、选实例、讲实话、求实效, 使学生听之入耳、学之入脑、行之有谱, 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在形式的设计上, 要考虑多角度

主题班会的形式应服务于其内容, 是由其内容决定的。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 思想活跃, 对新事物特别好奇,

筅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张治升

兴趣广泛, 有强烈的求知欲, 喜欢参加新颖活泼、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因此, 主题班会形式的选择必须既要考虑到班会主题的内容要求, 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 想方设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 只有这样, 才能既深受学生喜爱, 又能较好地突出教育主题。主题班会应围绕主题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 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可采用现身说法、作报告、讲故事、即兴演讲、采访, 也可以表演小品、相声、歌舞, 还可以采取辩论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形式, 热衷于热闹, 华而不实, 虚张声势, 而应以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 以努力提高学生思想境界为根本, 最大限度地将主题班会的精神有效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四、在效果的关注上, 要彰显梯度

主题班会作用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把一次主题班会和几次活动的德育效果估计过高。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过程并不意味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只有做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通过多次教育过程的循环更替才能实现, 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会结束后, 重视会后的跟踪, 随时对主题班会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 掌握学生的信息, 总结经验, 并在日常的教育与教学中将班会所倡导的主题给予深化与强化。如: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后, 利用学生的周记、班刊, 让学生谈班会的感想和体会,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并把计划付诸实践。要把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 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 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情趣和情感变化, 因势利导, 促其升华。一次班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多次班会来解决, 班会要根据教育目标逐层递进, 不断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作为班主任, 要随时在班会结束后广开言路, 接受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以方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总之,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班主任必备的专业技能, 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 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一堂精彩、成功的主题班会, 会直抵学生心灵深处, 能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 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

浅谈有效性主题班会的开展 篇2

关键词:主题班会 有效性 班级管理

有效性主题班会不仅要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主题班会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有的班会拘泥于形式,有名无实,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班会仅限于班主任的说教,其他学生只是“陪衬”,其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要有效性的开展主题班会,就需要班主任从主题班会的设计及实施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有效性主题班会的设计也应遵循系统性、全员性、多样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既要依据教育教学工作,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主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主题班会的形式及其教育影响是不断变化及发展的,如何开展有效的主题班会仍是教师的探索目的。

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主题班会课呢?

一、有效主题班会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始终将学生放在学生为主体地位,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初级形成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现阶段的主题班会课,并不是普通概念下的单纯的班会活动课,全程由学生主持,引导,参与,班主任只是在最后小结,甚至没有发言或者没有出现,这就失去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这中班会活动课就没有很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及教育作用。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主导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班会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需要班主任进行引导。可以由学生共同选择并确定主题,班主任针对主题的内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主题方面。

2.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参与班会的整个流程对主题班会的实施进行引导。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根据班会开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原有计划,调整班会进程,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打破固有模式,努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关键环节的适时介入也可以提高主题班会的有效性。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重要的环节上回到班会的现场。4.在主题班会临近尾声时,需要班主任对班会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

对于班主任来说,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适逢其时,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的进行分析,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完善班集体建设,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及自我教育。主题班会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需要高瞻远瞩,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的教育理念,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有效班会主题的确定,避免主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效班会主题的确定,既要顾全学校的工作安排,又要服从于班级的共同努力目标,还要在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情况,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教育性、知识性的,问题解决性的主题都可以作为主题班会内容的主要方向。 也可以根据主题班会的类型,召开日常主题班会,政治主题班会,学期性主题班会,节日性主题班会及偶发性主题班会。这些特定的主题有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有范围的进行主题班会的开展,使主题班会的教育性达到最有效的程度。

三、主题班会有效性的实现需要另辟蹊径,形式多样,参与性高

在班会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班会主题的确定要避免老,旧,频。选题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吐故纳新是有效性主题班会的血液。所选之题一定要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而且还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场地也可以根据选题的内容进行改变,教室、体育馆、运动场,甚至草地上都可以作为开展主题班会的场所。学生在特殊的场地里,特殊的氛围下,更能敞开心扉,与别人交流。在开展主题班会方式的选择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更加直观,丰富而具体的展现班会内容。在形式上,除了我们传统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手段外,还可以采用相声、小品、舞蹈、调查研究等新颖的形式,增加趣味性,争取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班会。学生学习活动喜欢求新求异,生动活泼。惹学生厌仄的“纸上谈‘德”,只能让学生的品德如薄翼般一触即破,禁受不住任何的冲击。主题班会就要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明白道理,积累经验,挑战难题,不断蓄积自我的品德修养,让学生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有效的主题班会需要班主任要主动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要敢于自我批评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多走出办公室,多走进学生中间,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弯下腰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朋友,这是班会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师生平等交流的方式,更能轻松地达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提高主题班会的有效性。在班会中,老师要想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除了弯腰倾听,感同身受,还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敢于在学生面前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取信于学生,取心于学生,才能感受到教书育人所带来的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五、有效的主题班会一定要深化主题,并且持之以恒

每一次主题班会的召开,都意味着这次主题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要想主题班会的效果明显而持久,还需要班主任深化主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主题班会中,针对主题展现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抽丝拨茧,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表象,避免学生被表象所迷惑,加强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认识问题的多面性,并且在主题班会的教育中还要增强学生的包容心,让他们学会包容他人、包容社会。

关注“微型班会”提升教育有效性 篇3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微型班会”教育的有效性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关注的是个体道德和品格的健全与发展,教育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班主任的管教约束,而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自我改变。因此,“微型班会”就是班主任针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或是学生中的新问题、新思维做好计划,在学生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或进行干预。

一、重视学生主体差异,定位恰当地确定微型班会主题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班主任只关注自己的教育意图,却忽视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个性发展以及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一味地进行灌输,很多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热情就被抹杀了,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因此,在微型班会教育中,班主任需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

1. 针对学生发展,分步设定主题,循序渐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从婴儿到成年人,其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个斜坡,而是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台阶,使得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既与其他心理发展阶段相互关联,又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发展阶段的特异性。

比如,预备年级的学生自觉性较弱,仍然稚气未脱,喜欢嬉笑玩闹,只要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唧唧喳喳个不停。而这一阶段正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和自修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的早自习是学生读书、预备默写的时间;午自习是学生查缺补漏的时间,也是独自看些课外读物的宝贵时段。为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提升学习品质,我设计了微型班会“我们的‘苹果树’”。课前准备了三色彩纸,剪成苹果形,在背面贴上双面胶。其中,“红色苹果”代表“我很自觉”,“橙色苹果”代表“我会更优秀”,“绿色苹果”代表“我能成熟”。另准备照相机一部。

课堂节录:游戏“我们的‘苹果树’”

(1)“我的苹果”环节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甄别自我、剖析反思的过程,使学生得砖而思玉。

(2)游戏过程:将苹果贴到黑板上的“纪律树”上。

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一拥而上,拥挤的场面可想而知。我的苹果树遭殃啦,全乱套了。

这一景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顿时心里感到很失落。而同学们看着自己贴出的“纪律树”俨然成了“妖怪树”,正手舞足蹈,笑得欢呢!

这样的场面完全不在预设之中。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才是真实的孩子,才是孩子真实的状态。在以前的主题班会公开课中,为了场面好看,我们往往都经过多次演习,学生对主题班会的设计过程了如指掌,很少会在正式场合跑偏罢了。而思想教育永远没有唯一,火花的碰撞才是真实。

(3)畅所欲言:对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捕捉新的学情,抓住契机,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用感性的语言推动整个班级学生进行共同的体验,抓住学生可能产生的即时的自我体验,分享学生的即时情感,适当引导即可。

师:同学们,我们做这个游戏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可以进步(真是少有的一致意见啊)。

师:那么这棵漂亮的树怎么成这样了呢?

生:是因为我们都只顾自己贴,没考虑其他同学能不能贴得下,也没有想到个子小的同学可能够不着。我们表现得很自私,没有集体观念。

出现上述结果,作为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于是我决定设计一个后续跟进的活动:明天的“苹果树”。

七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学生心理上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亲子沟通成为家校联系中家长们最渴望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看看父母的老照片”主题活动,有父母婴儿时代、学生时代、青年时代与结婚时的老照片。孩子们仿佛在和家长一起经历那些过去的时光,一起阅读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活动。在教育过程的设计中,我还邀请了一位家长现场讲述孩子出生时照片里发生的故事。妈妈讲述分娩的痛苦经历和看到孩子出生的那种幸福感,言语的渲染加上媒体音乐的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可怜天下父母心”。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迷茫阶段,是青少年个体发展的转折期,被称为“疾风暴雨”期。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度过这个动荡、危险的特殊时期。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情绪波动比较大,往往表现出焦躁不安、狭隘偏激,家长们也是孤注一掷、急于求成。这种把一切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中国式思维,让学生狂呼“压力山大”。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准确把握班级学生的动态,及时纠正学习方法,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做好学习情况分析的跟进工作。从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届的毕业班带教中,我设计和实施“让优秀从小事做起”的主题活动,如从关注优秀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其他同学对照后发现: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作业完成质量的高低、自修时间的精巧安排等,都能有效提升复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帮助中等及偏下学生克服灰色的自卑心理。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把握有效主题,差异发展

学生个性差异是众所周知的。经常能听到老师们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样的感叹。我们把今天和过去作一下比较,就不难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变革对教育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今天的班主任面对巨大的挑战:90%以上的学生都是特征鲜明、个性张扬的独生子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渴求也是空前的。这些都改变着我们的师生关系,呼吁班主任要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跟上时代步伐。

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迟到,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训斥了他,想要“杀鸡儆猴”。可下课后,有个女生特地跑来告诉我,说我是白费力气,越骂她,她越听不进去,对班主任也无半点好感,更何况浪费了全班同学的时间,让其他学生陪骂,这不公平。这个女生还指点我不如让她鞠个躬,她自己会去反省,其他同学也能从中得到借鉴,更重要的是,还能体现出班主任的大将风度。有位教育家说过:不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活动,就是“打死铁”。原来我这就是在“打死铁”。学生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我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未必是一样的,每个学生的感受也未必是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句话、同一件事,每个人获得的价值和体验都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走近我的学生,我举行了微型班会“我眼中的班主任”,采取无记名方式。意想不到的是,从此之后,周记中学生们都会称呼我“朱姐”。随着称呼的改变,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在我们班悄然形成。

二、顺应学生主体变化,灵活机智地调整教育过程

主题班会的实效低迷,与我们在设计和实施班会过程中墨守成规、沉溺于僵化模式和固有窠臼有很大的关系。“微型班会”绝不是随手拈来的“拿来主义”和简单的“拼盘”,绝不仅仅是安排学生体验活动,交流讨论。班主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关注度和对现实事件的心理倾向性,及时捕捉每一个细节,提炼出精要的主题,设计适合学生年龄、情感价值的活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有所获,心有所向,主题教育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而不是走过场的作秀表演。陶行知先生讲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

1. 针对学生主体特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微型班会在选择主题时除了要及时,很重要的就是主题切口要小,研究问题要单一,这样才能短而快地解决问题。“微型班会”的主体是每一个学生,主要聚焦于出现在学生身上的思想矛盾、成长困惑和不良习惯等,是有指向、有价值的细小问题。但是由于主体是全体学生,往往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始料未及的问题,及时调整,可以将次要矛盾“留白”,让学生思考、碰撞,这样才能让学生一课一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拥有更多成长的思索与乐趣。

例如,在“我们的‘苹果树’”中也出现了小插曲。女生小王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交作业掉队,订正作业从没一次完整交过,默写从没及格过,成绩自然不用提。但在“拿取苹果”时,她却毫不犹豫地拿了个“橙色苹果”,当时我也很惊讶,但也没有干预她,想着等“展示苹果”时再重点请她发言,做个剖析自我的典型,也好让她在以后努力些。不料,她刚坐回自己的座位上,男生小叶就举报她,又有男生跟着附合:“不要脸,想骗人!”大家都嘲笑她。这十秒钟,太长了。很多思绪飞过脑海:是让他们笑她还是帮帮她?当时的情形不容我犹豫。于是我支持地说:“我们小王同学确实在学习上需要改进,学习态度也需要改变,但是老师发现她乐于助人,你们看,同桌小徐视力不好,小王同学就帮她取饭盒,带她上洗手间;她上课很少被老师点名,因为小王上课认真听,眼睛总是盯着老师,在自修课也从不影响其他同学。虽然她学习落后了,但她在努力,不是吗?今天,小王选择‘橙色苹果’,刚开始老师也挺惊讶的,后来一想——,我也想请同学们猜猜,小王同学以后会有怎样的改变?”还是刚才那个男生:“大概是以后她决心要更努力了吧?”班长起立:“大家给点鼓励的掌声呗!”尊重了小王的自尊心,给她创造了空间,也给其他同学留下思考:要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其优秀之处。

2. 洞察学生心理发展,有效深化教育主题

由于微型班会课前没有演练,所以更为真实。教育目标需要开放地接受弹性问题,微型班会内容的动态变化需要在课后继续延伸。“我们的‘苹果树’”这节微型班会,我曾经在初二年级也开过,却没有出现“疯苹果树”的情况,在今年预备班开设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前面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调整教育目标设定,设计了新的环节:产生联想——明天的“苹果树”。

师:那么,我们这次的游戏失败了吗?

生:……

师:这棵树确实长得不好看,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帮忙,过不了几天,这个绿苹果就熟了,变成了橙色,再过几天,有些橙色的苹果就长成红红的苹果啦。帮帮忙吧。

有四五个同学积极要求来换走自己的几个长势不好的苹果,换上老师手里的新苹果。也有同学把自己乱贴的苹果重新贴了个位置。不一会儿,漂亮的苹果树就变出来了。

师: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个同学心中装着集体荣誉,心中装着别的同学,不再自私、散漫,不再随便影响他人,我们的“苹果树”一定能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种下苹果树,细心照顾树木,浇水施肥,告别春天的青涩,送走夏天的热烈,直待秋天收获累累果实。知道老师所说的“累累果实”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个人都要进步!哈哈哈……

在短短20分钟里,教师使用静心倾听、察言观色、巧妙引导、有效追问等一系列方式,使得这次微型班会取得成功,达到了预定的教育效果。在联想中,给予学生正能量,和学生一起演绎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主题班会虽然结束,但若想教育能发挥持久的效果,还需班主任进一步深化。于是我把树上的苹果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把苹果贴在自己的课桌上,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不仅如此,两个星期后,我们再次举行微型班会,检查两周以来同学们的进步情况。

三、“微型班会”追求教育有效性,呼唤创新型班主任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有更高的素养和专业技能。微型班会课的主题选择是班主任智慧生成的。学生是班会的真正主角,选择的主题应该契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关注班级学生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互动实践活动中,通过共同体验、分析困扰、达成认同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思想品德内涵,提升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予学生生命正能量。

1. 班主任的机智和幽默,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及时雨

师生矛盾发生时,很多班主任会说:“你这个学生怎么老是这样,说不好?”“你们班怎么一点也不像我以前带的班,教不会了?”学生们都是机灵鬼,很会察言观色,这个时候谁敢说话?所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要有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耐心之外,还应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当偶发事件出现时,班主任首先要心平气和,不要将学生置于火山之上,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变异,导致师生关系冷冻。班主任要随机应变,巧妙捕捉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凭借自己的教育敏感和专业驾驭能力化解危机,提升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文化氛围。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里充满了想象和联想,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话题。比如,有次我给学生讲《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一锅汤,汤匙柄极长,地狱里的人都没法喝到汤,越来越瘦;天堂里的人相互喂食,所以都很幸福地生活着。本来预设的目标是告诉学生人与人和谐共处,互相体贴才是幸福的。引伸到班集体里,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但是,当我问同学们“天堂里的人为什么会比地狱里的人幸福”时,学生脱口而出:“因为他们都死了……”又一个接上“那地狱里的也是死了的!”此时,就需要班主任这个舵手领航,及时调整状况:“所以活着的人更幸福啊,同学们说,对不对?我们要好好活着,努力活得更好!”班主任的幽默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及时雨。

2. 班主任要创新设计,追求教育和谐是一门艺术

由于微型班会课教育目标相对单一,设定时间也较短,往往针对突发事件、偶发事件,有些班主任不做课程设计,拿上来就“声嘶力竭”或是“不准这个不准那个”。微型班会切忌班主任说教,大道理一箩筐,一个人唱“独角戏”,其实学生很反感这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注意故事情景的设计和导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得失。班会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可以使用简单的辅助道具,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借助网络视频、QQ群聊天,还可以借助新闻案例作简短示范。

3. 创新型班主任要追求教育过程的节奏美感,必须重视积累

班会实效性 篇4

关键词:德育;初中;教学;主题班会

当下学校教育要把一定的社会规则、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个人思想融入课堂的教育方法,德育对象是面对学校所有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初中德育不同于小学或者高中、大学,初中学生正是接受教育,改变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小学生和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并且德育要求学生要有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初中学生要有自我服务的德育思想,通过最终的教育管理使初中学生由他人约束变为自我约束,为学生从初中毕业后上高中教育打下坚实的思想教育基础。德育教育有自己的规律。初中教师要想提高实施德育工作的效果,深化初中素质教育,让学生尽早地适应社会,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认为德育工作要想做得有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多结合实际方法,多创新,做到教学方法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主题班会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好德育班会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来探讨运用主题班会的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激发初中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的主题来组织和寻找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让学生心灵有触动的故事,让学生从班会中学习到丰富的思想和哲理。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早已经厌烦了传统的学习,他们是未成年人,所以他们有着不理智的思想,他们行为容易冲动,思想不成熟想放松自己的身心,想在学校里脱离家长的约束、获得自由。因此在开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避开大量文字性的内容。所以要想开好这一堂班会,让学生从中受益,教师就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

进行。

二、通过案例让学生领悟德育主题班会的含义

在初中学生的眼里,他们觉得看图片比看文字有意思很多,看视频比看图片更加感兴趣。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撼动学生的内心,让德育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在通常的德育班会中,有经验的班主任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名男生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这名学生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这名学生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他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名学生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学生,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通过这个案例不仅让教师懂得教育学生的同时应该用心去感化学生,通过学生熟悉的教师的声音、表情、眼神让学生从错误中改变过来,继续学习,不再自卑、不再流泪、不再无依无靠在悲伤中学习。

三、利用情境结合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大爆炸,多媒体教育已经进入每一所学校,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让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灵活,使得德育教学手段更上一层楼。班主任根据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恰到好处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教育。例如,教师应该在班会开始的时候,为他们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出现的人物有五个:一个女孩、女孩子的妈妈、挎着公文包的青年、还有两个电梯乘客。挎着公文包的男青年可能由于赶时间,手里拿着早点,结果等他吃完早点的时候随手将垃圾袋扔在地上。这个时候,小女孩天真地抬起头,告诉叔叔不能乱扔垃圾,应该将垃圾扔在垃圾桶里,随手她将垃圾捡起来扔在了出电梯的垃圾桶里。这个时候男青年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她,然后他摸着女孩的头告诉她,做得很对,是他错了,一起出电梯的人都笑了。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应该让学生模拟现场情境,让学生感受女孩和青年的心情,让他们懂得品德人性的重要性,让他们从中也懂得学会做一名有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以学生自我学习和领悟为主体的主动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发扬良好的师风师德,做好带头作用,尊重学生的做法,慰藉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健康地学习。

参考文献:

史煜琼.让45分钟孕育健康世界观:浅谈主题班会[J].科普童话,2016(3).

班会实效性 篇5

组织班会是每个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班主任们都以此为阵地对学生进行着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在操作中常常容易产生两个极端的问题。首先是把班会当做一般的会议来开, 班主任用一堂课甚至两堂课的时间对着学生进行灌输教育, 或者是语重心长的循循善诱, 或者是声色俱厉的万钧雷霆, 时间久了, 学生也产生“审美疲劳”了, 再怎样的苦口婆心也不容易打动他们了, 再怎样的怒火也燃不起他们的热情了。然后班主任们开始研究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于是寓教于乐的活动便成为班会的常用形式。但是, 往往因为设计不当或调控不力, 一次班会热热闹闹地开下来, 师生共乐, 但也仅限于“乐”而已, 至于“教”的内容, 所得甚少。

怎样才能让主题班会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以人为本。也就是根据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 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营造与活动主题相适应的氛围, 让教育内容深入到学生内心。下面就以一次主题班会为例来谈谈个人所得。

对于学生来说, 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考试, 为了能给家长一个交代, 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 有些学生就会在考试的时候采用不正当的手段, 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为此, 在全校组织期中考试前, 我班曾经开展过一次以“诚信”主题的班会活动。

首先, 班主任与班委一起讨论设计班会方案, 确定班会活动按人们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逐步加深同学的认识。

第一步解决“什么是诚信”的问题。定名为“现实篇”。

“诚信”这个词字面的解释很简单?———诚实守信, 但是它的外延到底有多大, 学生不仔细思考是没有多少概念的, 因此, 很多时候“诚信”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 到底哪些行为是诚信, 哪些行为不诚信, 学生并没有刻意去想过, 因此在行为上也就表现出了种种不诚信的痕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班委首先查资料, 讨论确定了在我们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不诚信问题, 并且委托专人据此编写了一则小品, 把同学从早晨上学迟到, 到抄作业、向老师解释时找借口、向同学借东西不还、和同学约定没遵守、考试作弊等等各种问题浓缩在“一个同学的一天”中展示, 然后组织同学讨论指出其中不诚信的问题。

这种同学周围发生的故事亲切而直观地告诉了大家, 作为学生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学校是个特殊的小社会, 这个问题在社会表现形式更多更复杂, 接下来就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在社会上所见的种种不诚信的现象。这样, 就把学生的事业从自己身上转向整个社会, 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步解决“为什么诚信”的问题。定名为为“历史篇”。

大家都知道,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诚信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 却还没有真正感悟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诚信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这部分主要设计了讲故事的方法。

一位同学讲了中国历史上的诚信故事———《曾子杀猪》, 还有一位同学讲了一个书生因为不诚信而失去机会的故事。前者称为流传至今的美谈, 后者则从反面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故事讲完, 孰是孰非, 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不用谁来做评点, 留下的是学生静静的思索。

第三步解决“怎样做到诚实守信”的问题。“社会篇”“家庭篇”两个部分。

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种种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和故事。一个个或让人厌恶或让人感动的事件, 让同学们形象地认识到, 人生活在社会上, 怎样才能做到诚信。

接着邀请了一位同学的家长讲述自己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做法。讲述完后, 有几个胆大的男生站起来直接询问了家长:您认为XXX诚信吗?如果不诚信您怎么办的?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 家长给予了诚恳的回答, 赢得一片掌声。

在此基础上, 班团委联合提出了“诚信倡议”, 邀请全班同学进行签名。在嘹亮的“八荣八耻歌”中, 结束主题班会。

这是上述设计得以最终落实的环节。在这次班会的开展过程中, 老师是导演, 班委是主演, 所有的学生都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成为了群众演员, 严谨的推进结构, 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中不断加深对诚信的认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全校公开主题班会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会后反思, 这次班会之所以能获得成效, 首先是因为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把很多学生不在意、不重视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36页) 的细节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学生发现, 以前不以为然的迟到早退居然也是一个人责任心和诚信的缺失表现。其实, 学生身上很多缺点都不是大非, 他们绝大多数只是因为认识的不足。因此, 这次班会后, 我们班在作息时间和承诺上都显得严谨很多。

其次, 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开始学习观察、思考身边的人事。这个世界不缺乏美, 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 这个世界也不乏丑, 缺乏的是对丑的认知和鞭挞。以诚信为主题, 提供了一个契机, 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孰是孰非, 在思考和讨论中得以明辨。

另外, 这次班会的最大亮点就是家长的参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就和家长、老师站在对立面。“代沟”和“猫捉老鼠”成为了学生不愿沟通的理由。而班会就提供了一个机会, 让教育的双方就一个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 因为是在公开场合,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听对方的话, 这种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沟通。他人的家庭教育成果, 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借鉴。只要细心一点, 家长和孩子都会通过对方的言语, 知道对方的期盼。

上一篇: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下一篇:精密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