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024-07-07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共10篇)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坚持, 以人为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状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其次+要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语文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实践+如规定学生完成固定的作业+课前预习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等+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第三+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接触各式各样的文章*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的基本教法是, 教读-与, 自读-*教师教读要循循善诱+适当点拨.指导+必要时还要给予讲解+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 自读-则要主动揣摩+多读.多练+力求透彻理解+领会精神+掌握规律*与此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朗读和默读.精读和泛读等方法+在读课文时+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感染+激发起一定的情感体验+为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要营造活跃.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科技读物+使他们关注社会+了解时代+热爱科学+不断提高阅读政论.科技书籍的能力*

三.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 发现-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发现+让学生在认真思考.有理有据的前提下+能够对书籍的结论产生怀疑+敢于否定教师的阐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要善于引导学生探明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构成对客观事物立体式的认识+使思维能够顺向.逆向.纵向.横向及立体方向多方面展开*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和综合思维的能力+并不断加以深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从而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

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网络阅读素质

网络的出现+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变革*利用网络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是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向学生推介较好的语文学习网站+还可以发动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帮助学生养成互助.协作的品质*二是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查找语文阅读资料+减少网上查找语文阅读资源的难度+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学习时间*三是鼓励学生使用网上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利用发电子邮件.发帖子和写评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与此同时+要以网络为载体+延伸语文课堂教育*教师要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性不断拓展师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较多课外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保证师生关系的亲密和谐+从而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一.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

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向其传授阅读技巧,让学生体会到在阅读课上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还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对提高语文的成绩有较大帮助。与此同时,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还需要在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之上,对所阅读的文章有较深入的了解,使阅读教学实现其应有的意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运用略读法和精读法来对待不同的文章。一些较长篇幅的文章在有限的课堂上无法进行精读细读,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学会利用略读法来阅读,迅速的找出文章的中心部分,以最快的速度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文章所表达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而精读法主要是学生在进行了略读之上,将文章中难以理解以及具有较深刻含义的句段找出来,进行精读细读,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力不足,教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首先从学生身上下手,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只有在保证较高的兴趣条件下,才会跟随教师的节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并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阅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乐意阅读了才会喜欢上阅读课,从而乐意接受与阅读有关的知识点,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上课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要利用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与所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环境,帮助学生更迅速地融入到所阅读的文章之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上阅读课之前统计好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在进行阅读课之初就选取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感受到阅读课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课的乐趣,才会以一种十分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阅读教学,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充分尊重学生所表达出的看法,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更为实际的了解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改进。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不同的阅读篇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选取最适合其的阅读内容。在选择好篇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尽量在每堂阅读课中抽出五至十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喜欢的文章,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阅读,以一种更为自由的形式使学生在阅读课上充分发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篇目,并在进行整理之后从中选出能够面向大部分学生的文章,并发放下去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阅读的文章发表不同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中,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同时,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重视识字教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重视识字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怕学生读错字。在教学新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找出不认识的字,接下来让他们听教师范读,核对自己的读音有没有错误,标出不认识的字的读音,然后再让他们去查字典,具体理解这些字,加深他们对字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其次,让阅读帮助识字,让识字促进阅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才能准确理解字义,加深记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技巧,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对阅读上产生兴趣,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3

一、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潜心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并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备课, 还需要设计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 学法。

1. 精心设计教案———设计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准确和明确是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首先要求。例如:在教授《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 从西沙群岛的传说、宝贵的资源和美丽的景色三方面体会西沙群岛的魅力。 (2) 体会第二三段中心句的作用。 (3) 背诵第二三段。这样, 一节课中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落实, 有效的教学目标, 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山中访友》在叙述方式上, 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 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 读者才恍然大悟, 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 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 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 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 不但是作者的, 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 于是倍感亲切。

2. 精心设计教案———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任何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要学生欢迎和接受。每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都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预设, 备学生是必要, 教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情, 激情课堂、生成性的课堂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才能迸发出激情的火花。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又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 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具体有哪些操作方法呢?

1. 有趣的导课方式奠定有效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 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在教授《望庐山瀑布》一课时, 用古筝的音乐背景, 提问:同学们一谈到诗人你首先想到谁? (李白) 是啊, 李白的诗成为古诗鼎盛时期的顶峰, 他的诗可谓精妙绝伦, 后人称其为诗仙, 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大诗人李白的脚步, 去欣赏著名的庐山瀑布, 你们愿意去吗? (愿意!) 学生大声喊,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在教学《唯一的听众》我设计如下:播放小提琴曲, 教师引导:同学们, 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 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 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 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 (老教授) 这样有了音乐的烘托, 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导读与自读相结合, 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 我让学生第二次读课文, 一边读, 一边用~~划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好好地品味一下。哪句话感动了你?A.“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平静地望着我。”此时的老妇人她心里正想着———所以老妇人就这么平静地望着, 望着, 这样的情景只是发生在这一天吗?是啊, 坚持了好久好久, 你从哪儿看出来?———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像深深的潭水……是啊,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 一位极瘦———当我有了几份信心, 每天去练琴, 她看到了, 也是一直———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她还是用她慈祥———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 还给了我——— (勇气, 动力, 奋斗的目标) 此刻的沉默, 胜过千言万语。B.“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听着她的朗读,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妇人?这是我们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到的, 老妇人还有哪些语言能让你品味出点什么?从这些句子中,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尊重他人, 真诚无私, 循循善诱, 对音乐爱好者的怜惜)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着, 带着你的这些体会, 运用你的表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分组读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 老人是多么陶醉啊, 你看到了吗?一支优美的曲子在林间流淌着, 美妙的音符从她的身旁闪过, 它就像太阳, 温暖着她, 更温暖着也陶醉其中的小伙子。再读课文读文章就是这样, 要用心地去读, 要能够细细地去品味, 请同学们挑选一段有感情地读读吧!

3. 有效的问题预设。

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 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 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 好的问题需要设计, 也需要生成。课堂上要巧妙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 要统领全文, 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激起学生未知探索的愿望, 让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展开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实现与文本的交流, 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 这样才能化平淡为精彩, 化腐朽为神奇, 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授《我的母亲》一课时, 课文介绍了哪两位母亲?为什么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从全文入手, 从每一段中找到重点, 学会整体感知全文。这样有效的问题提出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点。

三、读写结合, 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因此, 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做到读悟结合, 读写结合。在执教《这片土地神圣的》一课时, 在学生通过说感受体会到酋长西雅图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 把对土地的这份深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时, 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 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布置作业: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你想对白人的告诫写下来。学生写道: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 转让给你们, 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要善待大山, 因为大山是我们的父亲, 也是你们的父亲, 他给了我们茂密的树林、清新的空气, 他是我们的靠山, 你们一定要像尊敬父亲那样尊敬大山。这样趁热打铁, 凭借学生升华体会之际, 进行写话训练, 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创新, 不断地研究, 探讨.相信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原因   表现形式   方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3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词汇、朗读、思维、表达各种能力都得不到提高。

一、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阅读教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这几点:阅读课选取的教材文学性高了,添加了很多诗歌,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明显加强了,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和生动……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但是,从阅读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目前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来分析,和预期目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我们的阅读教学

从识字方面来说,小学阶段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之后,还是会有很多学生出现字词写得不正确、不端正的现象,一篇作文中错别字比比皆是。从阅读方面来看,学生上了六年的阅读课,读了不下三百篇文章,可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读书,主要表现在:抓不住文章的重点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不会写读书心得,不能够通过阅读汲取文章中的精华和营养,更不会通过阅读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提高赏析能力,而且缺乏对阅读的兴趣。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很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很差,意思表达不清楚,写一篇小短文也很难做到文通字顺。当然,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我说的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要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一度围绕着学生的考试而进行。有些学生甚至到了五、六年级还不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会记笔记。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把这些重点直接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写背诵,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背过了知识点,却仍然不会读书。又如写作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考试之前会选上几篇优秀作文当范文,让学生背诵模仿,分数提高了,写作能力却毫无发展……在围绕考试的应试教育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语文考试的分数特别高,但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下来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单纯的背诵记忆其实就是一种作弊,对于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并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反对形式主义,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阅读教学要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三千个汉字,并且要书写正确、规范;理解教材中的文章,具有独立的阅读和赏析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汲取知识,体验丰富情感,提高道德修养;能够写出简单通顺的文章;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能够顺畅礼貌地和别人沟通交流等。

(二)具体的文章教学体现实效性

1.阅读教学要有目的性

阅读教学要全面落实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通过阅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由不会读到会读,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进步过程,使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感悟到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

2.阅读教学要科学性

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语言以及在运用中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扎实性,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也要科学合理。

3.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阅读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问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简言之,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会读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上。

三、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教师要认识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工具,所以,要学好语文,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体验;(3)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4)充实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堂,因此,阅读课就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写作,学会与人交流,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只有将这个核心突出出来,才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实现阅读教学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理解和感悟是不够的,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仿写、续写或者改写之类的小练笔,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篇5

2011版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就是说, 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 学会“运用”, 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怎么做呢?

第一, 要制订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 也就是通过教学, 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质量的标准。所以,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 没有目标就没有效益。

时下, 虽然, 不少教师对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能够依标行教, 但是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有的教师备课时不是先看教材, 而是先看教参, 看教参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课堂练习, 然后照搬照抄;有的甚至抄袭现成的教案, 和课文只是匆匆见上一面;有的课时目标写了, 却在年段要求上越位或缺位, 出现了课堂上要求低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而在高年级教学中又用教低段的方法, 半节课的时间只教几个生字;有的目标大而空, 指向性不强;有的目标太多、太散, 一节课根本完不成;还有的目标是纸上谈兵, 并不遵照执行, 纯粹为应付检查。

有效的教学目标应与课标中的总目标、年段目标、教材的编写意图相一致。所定的课时目标应当是全面的:既有思想情感方面的目标, 也有语言训练、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应当是适度的:难易适中, 内容适量;应该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应当是分层的:因材施教, 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行为的标尺, 不应当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应当目标与行为两张皮——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更不应当遗失目标, 随心所欲, 摸黑行船。老师们应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 在目标的指引下展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教学活动, 在目标的指引下奔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 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提炼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我们施教的主要凭借, 但是,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一篇课文往往存在多种教学价值, 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等。作为语文课, 我们应当关注的只能是语文核心价值。应重点挖掘文本的语文学习价值, 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完成语文课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 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一篇课文, 具体教什么, 要根据年段要求、学生实际、文本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重构。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要把最有语文价值的、最适合学生水平的部分作为这个学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一篇课文, 同一个年级, 不同的教师教, 教学内容不同的例子很多。例如, 人教版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一课, 一位老师教学时, 把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内容选定为“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聋哑青年什么样的品质”。另一位老师的目标是“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前者把力量用在了感悟、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上, 没有抓住语文课程学语习文的特点来选择内容;后者从文章的表达形式入手, 通过品词析句, 体会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刻画人物品质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细致入微地、生动地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品质的。显然, 后者的教学目标符合语文课程要求, 能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到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达到让学生言意兼得的目的。

人教版三年级有一篇课文是《燕子》。该课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对于这一段的教学, 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一位老师侧重让学生体会小燕子的美丽可爱、活泼机灵, 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另一位老师则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 用优美的词句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和整个外形。该老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环节, 她说:“燕子还有头、眼睛、爪子等等, 为什么作者不全部写下来呢?”学生说:“作者是抓住最能表现小燕子美丽可爱的几个点写的, 没有样样都写。”该老师趁势总结:“对呀!这就叫抓住特点写。我们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 都应当抓住特点写。本文作者抓住特点写, 就写出了燕子的美丽可爱。”该老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乌黑发亮”和“黑黑的”, “剪刀似的”和“树杈似的”体会用词的生动形象, 启发学生在读中发现这段话中的词语字数相等、结构相近, 读起来朗朗上口, 像诗歌一样好记、好背的特点。在她的鼓励下, 学生很快就背会了这段话, 把“乌黑发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等词语连同这种表达的句式全都收藏进了自己记忆的仓库, 实现了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 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 只是在内容上去寻求, 结果是劳力多而收效少。”叶老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语文学科学习的直接对象是语言形式, 是语言本身, 而其他所有学科学习的对象都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以往, 我们对“怎么教”看得比较重。评价一节课, 常常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风采, 而对“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却重视不够, 研究不深。这其实是造成语文教学在低效率中徘徊的原因之一。一堂阅读课, 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 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 课堂气氛再热烈再活跃, 价值都极为有限。“教学内容”选对了, 妥帖了, 再推敲教法不迟。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什么决定了应当怎么教, 并影响教得怎么样。教学方法的选择空间是很大的,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在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 语文教师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

首先, 要瞄准言语特点、表达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并以此为重点组织教学。

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一要选学生必须学习的, 如生字新词等。二要选学生想要学习、充满期待的。学习的本质是实现最近发展区, 要依据学生的欲望, 选择他们兴趣十足、跳一跳够得着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例如, 古诗词教学, 有的经典篇目小学有, 中学有, 大学还有。学生年龄不同, 学段有别, 理解、感悟、品析的广度和深度就不可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切忌面面俱到, 要学会舍弃, 学会集中力量解决最有价值的一两个问题。

再次, 要依据认知规律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在小学阶段, 阅读一篇课文, 一般情况应该是“认识领会——语言积累——技能运用”, 就是要在学习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尝试运用, 并学会举一反三, 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去迁移运用。

总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形式, 教学的航标要更多地指向于“怎么写的”, 而不是“写了什么”。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语习文处多动脑筋, 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三, 要真心实意地“让学”, 让“教”更好地为“学”服务

“让学”, 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让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乐园。“让学”的根本宗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体验,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协调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当下, 语文教学只有从深层次进行变革, 才能实现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的华丽转身,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真正落实“让学”, 应当怎么做呢?

首先, 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人”。要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已知什么 (现在在哪里) , 需要什么 (要到哪里去) , 困惑的是什么 (有哪些困难) , 容易忽略的是什么 (似懂非懂、浅尝辄止的地方) 。然后根据学生实际,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设计教学方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释疑解惑、跳起来摘果子。

其次, 上课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课堂上, 教师要做到“三要”, 一要注意察言观色, 看看学生对当下的学习是否感兴趣, 是否全身心地投入, 并适时组织调控;二要善于倾听, 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发现差错加以指导, 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方案;三要学会等待, 学生的学习和领悟有个过程, 当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后, 要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 切忌为了赶进度、出精彩, 只和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你来我往地对话, 不厌其烦地挖掘教材的深度, 而把大部分学生晾在一边。在“让学”的语文课上, 教师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 时而把他们引向热烈的讨论, 时而让他们进行深沉的思索。讨论时, 学生畅所欲言, 智慧的火花频频闪现;沉思时, 学生潜心会文, 圈点批注, 感受着文字的张力, 体悟着语言的温度, 积累着对话的资本, 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地位, 教师发挥的只是组织的作用、唤醒的作用、激励的作用、服务的作用。

再次, 教学时要敢于“放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也是难点之一。课标始终提及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 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当前的教学中, 教师不放心、不放手, 牵得太紧、统得太死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串讲式、问答式的课堂不在少数, 这与“让学”的精神和课标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应引导学生透过字面, 在字里行间, 在词句段的关系和关联中, 在叙事情节的曲折交错中, 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 在阻塞处疏导, 在衔接处穿针引线。自主前提下的合作, 才有真正的意义, 才能智慧互补, 情感交流, 资源共享。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鼓励他们发表见解, 注意倾听,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探究是在已知的前提下, 对未知领域进行某种推测和揣摩, 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 要引导学生亲历过程, 体验过程, 享受过程。对于小学生的探究, 不应要求过高, 只需培养探究意识, 体验探究过程, 不必过于重视探究的结论。在学生探究过程中, 即使有一点小小的发现, 或能说出自己的困惑, 提出一两个问题, 都应给予鼓励。

乐于表现是儿童的天性, 老师要多为学生搭建朗读的、争论的、讲述的、习作的各种平台, 激发他们浓厚的自主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展示中运用语言, 丰富认识, 在展示中增长智慧, 获得发展, 在展示中体验成功, 享受语言表达的乐趣。

教师手里有千万顶“高帽子”, 要善于适时地戴在每一个学生头上。激励和赏识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 汽车的引擎, 是人们前进的外在动力。激励和赏识学生是一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态度、一种教育思想, 是“让学”精神的明显体现。让我们的学生因赏识而愉悦, 因赏识而感动, 因赏识而更加优秀!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6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出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 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在阅读中感受情感教育的熏陶。”

1. 提高阅读实效性有益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

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人类可以通过阅读不同材料获得各种信息, 为其进行思想交流提供迅速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在阅读过程中, 小学生不仅可以突破时空和实践经验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 而且通过参与阅读的过程使其智力从深层次上得到发展,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阅读书籍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阅读中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接收、编码和提取, 并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来理解阅读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 对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将会终身受益。

3. 提高阅读实效性有利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 还能多角度地提高其审美能力。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开阔文化视野, 认识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 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 陶冶语文素养, 从而多角度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定位不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存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部分教师为了进行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 由传统封闭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转向开放式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 在实践中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 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后就放任自流, 让学生匆匆进入自主讨论, 自主发言等。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引导, 学生因自身理解能力有限, 阅读效果较差, 课堂阅读任务也难以完成, 且容易压制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学习负担。

2. 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然而,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多数教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 更注重字、词、句等方面的意思理解, 往往忽视对“读”的指导, 不能很好地通过阅读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则偏向于听从教师指导, 缺乏独立思考, 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3. 对语文阅读的人文性重视不够。

语文的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更偏重于对学生字、词、句、篇等方面的训练, 而忽略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人文思想内涵, 不能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于阅读教学中, 通过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内化, 在理解和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这样学生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语文阅读人文熏陶的作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4. 学生语文阅读实践不够丰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阅读实践不够丰富的问题, 学生阅读对象较为单一, 阅读数量不够。课堂上, 因为受时间的限制, 教师很少留出时间让小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己思考交流的时间少, 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 教学的传统之———“读”书正在日益减少即使教师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任务, 学生能够按时保质完成的较少。

上述问题都严重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必须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 采用合适多元的教学策略, 多渠道地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于阅读教学中, 从而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在阅读教学中,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找准定位,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处于核心地位, 是课堂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教学目标制定中, 教师首先应该找准定位, 做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把握好“导”和“放”的度, 让学生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开展等方面分享选择权和决策权。引导学生开发学习资源, 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创设条件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性。

第一, 按照课标要求,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 这是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 也是教师制定目标的依据。在制定阅读目标时, 要对三维目标进行合理整合, 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尤其不可漏掉“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 只要三个维度的目标都实现了, 那么有效教学就实现了。第二, 结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因此, 教学要想有效, 就必须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 只有依据学生认识水平, 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目标, 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才能更加有效。

2. 激发兴趣,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 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 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之形成较高的阅读期待, 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如通过故事导入, 在阅读教学中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角色扮演, 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角色, 寓教学于活动中, 让学生较快融入教学情境, 更直接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对提高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习惯一经养成, 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内在需要, 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引导学生专心看书、静心阅读;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中的人文因素。同时, 要培养学生边勤动笔的习惯, 注重积累优美的语句、段落, 学会写读后感。

3. 巧用方法, 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情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随机应变, 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语文学科性质、理念、教学目标着手, 根据课文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等, 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要能够博采众长, 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巧妙提问、设问观察联系实际、启发引导、横向迁移等方法, 有效地强化阅读教学效果。如《骆驼和羊》的教学, 在第二自然段可以采用“看、读、说、想、划、读”的方法分步骤进行教学。看一看, 让学生知道骆驼和羊在哪、在干什么;读一读, 让学生了解大意;说一说, 此段主要讲了什么事;想一想, 骆驼和羊到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怎么做的;划一划, 重点把握有关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全段。然后师生一起总结, 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的内容,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以此方法继续学习。这样, 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 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合作探究, 增强自主学习品质。

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强化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放手让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比如课堂上应该照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 预留充分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通读全文, 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感悟。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字积累, 可以鼓励其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及课文注释, 扫清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理清文章的脉络,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对全文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解决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积极发言, 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同时, 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地参与过程, 学生获得较多的机会进行思考、表达, 想象力、语言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 增强认识, 提高阅读能力, 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

5. 读练结合, 提升人文素养积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意识, 不断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 帮助学生选择喜爱的读书方式, 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注重阅读量的积累, 还要注意读练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通过制订阅读指导计划、推荐阅读书籍、阅读交流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针对小学生阅读时注意力大多较差的情况, 在阅读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读,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 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 促进其作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情境、提供阅读背景, 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反复阅读, 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更深入地关注文章中的人文意蕴, 陶冶情操, 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情趣美、人格美、语言美, 侧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已然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 采用合适多元的教学策略, 有助于多渠道地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平.寻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2 (11) .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7

一、培养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指导老师。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内心的共鸣,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关键在于教学的方式多样化。语言的教学不仅应具有趣味性而且必须有科学性。风趣的言语, 深情的描绘这些都可以感染学生, 使他们心情愉快, 动情。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 合乎语法, 不能废话连篇, 模棱两可。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及积极性。为此标准的普通话则是老师必备的。不但语音要准确清晰, 而且感情要真切实在, 不夸大, 掌握好言语的节奏, 最好是生动活泼。如此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可以上课前让学生听一下由这首词谱曲做的歌。歌有韵律, 有节奏, 有美感。这样无论是学生朗诵还是背诵都很容易了, 还让学生有了求知欲。这样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 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健康。

二、浅入深知的阅读方式

阅读是一个人一生中避免不了的学习活动, 是人们主观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张志公先生说过:“读文章可以这样读:粗读一遍, 想一遍, 再细读一遍。”粗读了解文章大概。细读深知文章精意。陶渊明说过:“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前句是说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扫过, 后句是说读文章要读懂内涵, 力求有所得。在阅读的时候, 必须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及重点, 包括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这样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文章, 才可以读懂, 读通, 读出味来。如读鲁迅的《药》, 要读懂就要明白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什么, 是无知的父亲用血馒头救他儿子, 还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被枪决, 百姓的愚昧无知?这种文章需要细细研读。

三、阅读文章要找中心, 抓对象, 把握文体

现代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把握住文体, 阅读就会相当顺手, 很快就能抓住主体。

找准主旨, 是一种抓住文章或者段落中心思想的一种方法。主要依靠对文章段落的分析理解, 上下文的衔接以及语感来表达。不一样的文体有不一样的规律和分析方法。例如记叙文是一种最常见的文体, 主要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 故事情节或者细节比较突出。《骆驼祥子》就是一篇记叙文。议论文, 则是有一个明确的议论主体或论述观点的文体。这种文体有明显的主旨句关键词。说明文与议论文有相似之处, 主体就是要说明的内容。不过说明文的语言不像其他文体, 比较朴素, 没有过多的抒情语句, 陈述句较多。关键句比较浅显易找。《苏州园林》就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阅读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找对了方法就像迷雾的的帆船看到了指路明灯。找准主旨便是那盏明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还有一项重要任务, 那就是体会并理解所阅读作品的主题。在体会课文中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时刻注意联系上下文, 找准主旨并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四、良好的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及学生的文化素质。所以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学习新课时, 为学生设计特别的情境, 让学亲自体验, 能享受在学习中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乐趣。还有, 师生关系的和谐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所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比如在新课导入时, 利用导语创设学习的情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特别是散文的教学, 创设情境, 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艺术享受中学习, 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8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立足于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的个性,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力争在以最少的时间、 最少的物力投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对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希望实现的。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成果,传统的教学内容逐渐减少,合作教学取代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了阅读教学课堂,但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晰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教学目的模糊不清,教学计划空洞,缺乏有效性的问题,致使语文阅读课堂过于散漫随意,也无法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重视。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指南针,是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依托与保证。制定细致严谨、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就可以顺利完成。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课堂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忽视教学策略,随意教学,随意发挥,想到哪就讲到哪,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 科学性,这样就导致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2.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尽管当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呼声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困扰着语文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课堂仍摆脱不了解读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等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语文教师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是导致阅读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师们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下,语文阅读课“千人一面”, 缺乏特色。更重要的是缺少创新、缺乏趣味性,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产生厌烦的心理。

3.学生缺乏阅读环境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学生缺乏语文阅读的环境。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教师能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读, 再通过构思巧妙的教学安排,吸引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文章氛围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有效地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然而事实上,许多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带给学生美的体验, 使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同时, 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忽视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一关键环节。许多家长重视孩子成绩,却只知道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并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4.忽视学生自主性

正如上文提到的,目前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仍停留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许多教师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分配在教师解读课文, 讲解知识,为学生解答疑惑上,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然而语文阅读的重点在于要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经验, 融入文章情景中,感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才算达到了语文阅读的真正目的。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中心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只会事倍而功半。

二.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1.树立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检测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实效性为基准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切实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要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开展, 毫无疑问备课是关键。教师要做好阅读教学的备课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 做到真正的有备无患。教师可以为自己设立阶段性教学目标,每隔一段时间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不断督促自己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 因人而异,为学生制定阅读目标, 以此监督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当督促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预先理解课文,从而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基础。

2.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下学习知识,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一切都好奇的年龄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选择趣味性更强的阅读资源来吸引学生,或是根据特点各异的文章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每节课开始之前为学生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然后留下悬念,故意不告诉学生结局, 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利用课外阅读,扩展学生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 文素养、认知外界事物的重要途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语文课堂限制,认识缤纷世界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同样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学生通过课堂上阅读训练的熏陶,或多或少地掌握了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培养的阅读能力能够发挥作用,从而体会到课堂学习的益处。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阅读能力推荐相应的书籍,以便于学生阅读。

4.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课堂,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要不断调整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配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对文章的解读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支持学生的个性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积极倡导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之间多沟通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三.结语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篇9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性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因素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大因素。语感在语言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采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语感;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感;通过比较词语在句中的效果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想象文章的情景培养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 引语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自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 “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课后反思,分析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在实践中寻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措施。

2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总的来说,教师与学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2.1教师因素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并不充分,对教材的钻研够深入,过分依赖教学参考资料,上课时完全依赖参考资料,将参考书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讲给学生听。阅读的课堂教学没有教师自己的理解,更不用说去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教师严重依赖教学参考资料,不进行独立的思考,是很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从阅读教参中独立出来,深入钻研教材,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然后设计出科学的有效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实效性。

2.2学生因素

虽然自新课改以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人尽皆知。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没办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并没有得到动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表面上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如启发式教学。但在实际课堂上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路,不尊重和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见解。在课堂上,教师让他们根据其在课前设计的问题,进行各种阅读练习。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较少。

3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感是语言学家分析语言的经验数据。语感能让人们自然而然的理解和识别句子。甚至可以依靠语感创造和生成语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感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语感必要条件

小学生有了很高的阅读兴趣,才会自觉地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量从而提高语感。教师应该给小学生营造课堂气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教师必须营造课堂气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培养其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融入教学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对阅读有很大的兴趣,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榜样,并产生感染力激发小学生兴趣。教师还要给学生做榜样,如在教室里的某个角落里放一个书架,将常用的书籍放在书架里,在每天晨读或晚自习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率先朗读。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吸引力,使其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榜样作用能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3.2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感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养成。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根据小学语文大纲,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花许多时间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有亲身体验课文情感的机会。朗读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交给学生朗读技巧,使其能够有感情,清晰地朗读文章。与朗读相比,默读更有利于思考。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默读,这是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对于不同的文章,所需要的阅读方法有所不同,有的需要精读,有的文章略读就可以了,还有一些文章只需浏览。教师注意教会小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文章。这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

3.3通过比较词语在句中的效果培养语感

经过对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访问,可知通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比较词语的用法,可以有效培养语感的精确性。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课文中所用的非常平常的词语,但是在一个句子中却无从替换,显得精妙传神并且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句子中的词语稍加改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原句与改后的句子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原句中词语运用的准确而精妙,从而有效培养语感的精准性。如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将其改为“鸟睡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然后让学生们体会这两句话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就会发现“宿”与“推”在此用的精妙传神之处。

3.4通过想象文章的情景培养语感

语感的产生往往是以感性为主题的,与具体形象相联系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才能让小学生领会词语内涵多样。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示,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让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使具体的事物出现在脑海中,从而触景生情,带领小学生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融为一体,在生动而具体的的语言中去感悟其深奥与美妙,从而使小学生形成丰富的语感。如在教“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描绘一只雪白的鹅在河里快乐的游着,它那红色的掌波动着清澈的河水,还是不是伸长脖子仰天歌唱的美妙画面。

4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赖于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既要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还要从书本上学习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大因素,并分析了如何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1]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9):43.

[2]陈萍.谈影晌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因素[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2):39-40.

[3]袁静.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2009(3):48.

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表格式的笔记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表格式的解题方法训练涉及到阅读文本、解题活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训练步骤。

1. 考题信息。

主要项目有考题来源、文本类型、题型等,让学生对文本的初级信息加以了解。

2. 解题活动。

初读文本,把握信息。让学生记录阅读时间,计算阅读速度,填写内容概要,等等。要学生养成答题时对文本材料阅读的习惯。要督促同学认真填写。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而设计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产生自觉提高阅读速度的愿望。尤其对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答题状态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内容概要,是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相信随着实验、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填写会越来越整齐,内容会越来越充实。

审题答题要切实过好审题关,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的方法,比如抓审题点,寻找题干以及选项的关键词语,并且能够找到信息源(题目与文本对应的文句和段落),分析归纳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这一环节是训练的重头戏,要给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要个别指导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理解不同而区别对待,要做到因材施教,给每个同学以信心。坚持训练,耐心指导,不久他们将会不再害怕阅读题,而且会在训练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那时我们只需要给他们参考答案,他们自会去研读文本材料,自会去审题,自会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我们将会“无事可做”!

3. 总结提高。总结提高部分应注意以下7个方面。

(1) 学生把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技巧和老师讲解的以及资料上介绍的方法技巧加以比较,看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自己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掌握,哪些还不够熟练,哪些还需要改进,以待下次更进一步加强训练。

(2) 逐题地把自己组织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找出错误点,并且分析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寻找原因是为了对症下药,使训练更具有目的性,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使训练更具有高效性。

(3) 审题和答题思路的总结,针对不同的文体材料,就应该有不同的思维和阅读方法,把握其关键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这个东西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那么,我们的“教”就会越来越“少”,学生的“学”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学生不待教而自会去学,“教是为了不教”的良好局面就会形成。

(4) 知识点、采分点的分析。要让学生知道“学以致用”,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知识,要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知道平时学习中要主动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要准确记忆,哪些是要理解,哪些是要在实践运用中形成能力,等等。这是教给学生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作用难以估量。

(5) 易错点、失误点分析。把多次训练中易错点或者失误点作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纵向的分析,也可以是全体同学横向的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或求助于参考资料,或者与教师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答题思路及技巧的总结。先要训练按照套路出牌的思维,熟能生巧,然后才能求异、创新,才能形成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创新变异思维。要充分肯定学生总结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或者技巧。且统计公布,让所有同学明确自己的优劣之处,对比自己的得失,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7) 解题启示。要学有所得,要学有所成。把学生的成就感形诸于文字,使其思想外露、明朗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内在的督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要实现学生的“多”学,这一环节要十分重视。

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希望他们自己能够进行其他题型的自我训练,相信我们会以逸待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督促检查。

因初、高中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学科压力大,如果不是教师强制(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说:“我喜欢读考题文本材料”、“我经常总结各种方法和技巧”、“我时常写纠错笔记”、“我是有意识地强化训练从而形成能力的”、“我喜欢学语文”。因此,要在起初的训练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强制”训练,即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给学生施加压力,班级小组长、家长、科任教师,多方协调,共同监督。逐步改变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惧怕心理,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习。

上一篇:房屋拆迁补偿下一篇:生态绿色思想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