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2024-05-09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共12篇)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1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历来都被看作是小学教学的难点, 令学生头疼不堪, 也使教师备感烦恼。笔者就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说明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了解社会, 了解生活, 了解国家大事,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 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 歌颂生活, 赞美生活, 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还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 带学生参观游览, 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走进社会, 认识社会的真、善、美, 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 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 运用自如。

二、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 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 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 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 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 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 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语言文字入手,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学习表达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 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培养作文能力。

三、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和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 不能无病呻吟, 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 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 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 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 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 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 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 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四、欣赏学生, 鼓励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 但上进心强, 荣誉感强, 期盼良好评价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 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苦心教诲。

教师应该欣赏学生、肯定学生, 这样才能成功地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 要以朋友的口吻和长辈的关爱, 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 都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 要实行高分政策, 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 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处在这种情绪下时, 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 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长期持之以恒,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勤劳的小蜜蜂, 多思考、多练笔, 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 写出优美而动人的作文。笙编辑:马德佳

关键词:作文,阅读教学,写作情境,兴趣,欣赏,鼓励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2

摘 要:学习外语的人都想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不仅对其他语言技能。如听、说、写、译的发展起着辅助与推动的作用,而且是获取知识及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阅读能力、方法、猜词义

一、重视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发音准确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发音,也就不会有听、说、读的兴趣。在学习中,要想掌握正确的发音,除了要积极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外,还要听课文录音和其他发音地道的英语有声资料。有正确的语音知识,还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和扎实的语法基础。

二、掌握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

1、略读法

所谓掠读法,又称“浏览”或“略读”,就是很快地浏览全文以求抓住文章的梗概。要想利用掠读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全文大意,就必须学会找主题句。找到了每段的主题句,那么这些主题句的意思加起来就差不多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了。

2、寻读法

寻读法又称扫描法,即快速扫视几行文字、一个段落或整个篇章,以最快的速度从一篇文章中披沙拣金,寻找你所期望得到的某个细节,如查找一个人名、地名,某一件事发生的年月或其他类似的材料,必须说明,比较有效的寻读法应放在掠读法之后,因为先读全文再用扫描法就会大大降低搜索重要细节的盲目性。

3、意群寻读法

有意义的语法结构被称为“意群”。为了加快阅读速度避免逐字阅读,掌握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是一个比较容易且效率较高的方法。阅读时,用视野将每句按意群为单位分割为“块状”,眼睛只须注视每个“块状”意群的中心词,不必每个单词都注视。

4、用上下文线索猜词义

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意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阅读时,如果碰到生词就查词典,那样太耗时间,因此教给学生一点猜词义的技巧对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

5、查阅法

查阅法是一种查寻式阅读,它是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即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

6、猜测词义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测词义。(1)、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例如: the biggest in the word peter dozed off while his teacher was talking.teacher: peter!tell us,what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peter: well,well....eyelids.teacher: what?eyelids? peter:yes,sir because as soon as i shut my eyes ,the eyelids cover everything of the world.该短文中,“eyelids ”一词根据上文中的“shut eyes”档住眼睛的东西,猜出是“眼皮”之意。(2)、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

例如:suffxes: such as _ ing、_ed、_s、_ful and _less,may cause spelling changes when added to words.句中给出了“suffixes ”的几个例子,_ing、_ed、_s、_ful ,这些都有是常见的单词后缀。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便可知道“suffixes”的意思是“后缀”。

(3)、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

(a)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 ,while ,however,yet ,otherwise...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词义。如:

the paint on the cottage had peeled in a few places,otherwise they looked well kept。句中的“peel”可从“otherwise”后面对比猜出是“脱落”之意。

再比如:

jack was thin while his wife was really obese句中的“obese”通过while 与 thin对比那意思为“胖”(b)通过定义或同位语来理解词义

如: meterologists,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s still have difficulty predictly the weather.该句中“ 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作为“meterologists”的同位语,其实是对“meterologists”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可判断,“meterloogists ”的意思是“气象学家”。

三、选择适当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标准,应该是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基本上不超出已学的范围,生词不多于5%,学生能独立阅读并理解90%左右的内容。反之,若阅读材料的难度较大,结构复杂,生词连篇,学生读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乏味无比,也就失去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还要注意阅读材料的知识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涉猎地道的英语轶闻趣事、科普小品、文史纵横、名人传记、短篇小说等。选择这些材料时要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若材料附有适当的注释和理解练习题,则不仅能学到一些新知识,而且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篇3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 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識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4

关键词:基本图形,提高,解题,能力

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似》这一章,从湘教版教材编排的例题、习题中出现最多,运用最广的几何图形归纳起来有两种. 如图型如大写字母“A”,我们叫“A型”. 如图型如大写字母“X”,我们叫“X型”. 现谈谈这两种基本图形在几何证明题中的运用.

一、直接运用“A”型或“X”型解题

例1图1,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则下列式子中不能成立的是() .

解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例2图2,m1∥m2∥m3,AB = 3,BC = 5,DF = 12. 求DE和EF的长.

设 DE = x,则 EF = 12 - x,

∴3/5=x/(12 - x),解得: x = 4. 5.

经检验x = 4. 5是原方程的解,∴DE = 4. 5,EF = 7. 5

二、两次运用“A”型或“X”型解题

例3图3: 在ABCD中,E是BA边延长线上一点,CE交对角线DB于点G,交AD边于点F.

求证: CG2= GF·GE

三、添加辅助线构造“A”型或“X”型解题

例4图5: △ABC的边AB上有一点D,边BC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且AD =CE,DE交AC于点F.

求证: AB·DF = BC·EF.

分析要证明AB·DF = BC·EF,即AB/BC=EF/DF,由于EF,DF是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线段,故可考虑转化线段的比. 作DG∥CE交AC于点G,则EF/DF=CE/DG,而AD = CE,∴EF/DF=AD/DG,那么只需证明ABBC=ADDG即可.

证明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

∴△DGF∽△ECF,

又∵AD = CE,∴EF/DF=AD/DG=AB/BC,即AB·DF = BC·EF

过某一点作平行线,构造出“A”型或“X”型相似三角形,通过相似三角形转化线段比.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5

——读《朗读手册》有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题记

《朗读手册》是一部教育经典,是一本百万畅销书,还是一册美国教育类院校指定教材。它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所著。

《朗读手册》书中集中了丰富、具体、可信的案例,从阅读指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详尽地论述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处理迷恋上网和看电视的问题等。

《朗读手册》是家长、老师解决棘手教育难题的法宝,是让孩子成为终生爱读书人的灵丹妙药。

[案例一]:15分钟

德瑞克的妈妈从他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每天给他读一个故事——经常还不止一个。她从杰克·普鲁斯基的《小小孩朗读诗》开始读起,然后读儿歌。起初是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一摞的书,后来又提回一袋一袋的书。到小家伙3岁时,他已经准备好要听第一本小说了。4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学着自己阅读了。6岁,他已经可以给妈妈读绘本了。

[启示]凯利·柯林(德瑞克的妈妈)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张免费的图书馆借书证,以及每天为孩子付出15分钟的时间与心血来给孩子朗读。我们可不要小瞧这15分钟,它可是美国教育的秘诀(每天朗读15分钟)。这15分钟的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这15分钟的朗读,还是培养孩子较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的行之有效的简单的手段。

让我们大声为孩子朗读吧!

[案例二]:间谍秘笈

玛琪·柯默是一位佃农的女儿,她只上过9个月的学。她给人当女仆,养育了5个子女,她的孩子共有13张大学文凭。其中,詹姆斯·柯默拥有医学及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还获得了36项荣誉学位。

她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她做女仆时,很注意观察有钱人是怎么办事的。她看到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创造各种最好的机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让孩子上音乐课,给学校打电话确认孩子是否有个好老师并了解学校问题,而且重视家庭作业,在家中放置书报杂志等等。

[启示]为人父母,谁都想成就非凡的孩子。玛琪·柯默的家庭很贫困,但是她却成就了孩子们的非凡。这就告诉我们,为人父母,谁都有能力为孩子的将来出谋划策,为孩子将来的更好发展进行奠基。关键要看是否用心,是否找准方法,是否践行。

让我们都做有心人,好好学学玛琪·柯默偷“间谍秘笈”的招数那样去做,要求孩子、启发孩子、管束孩子、鼓励孩子。学着比葫芦画瓢,以培养孩子快乐和成就孩子为出发点,哪怕是比葫芦画瓢也行。

让我们(为孩子)大胆实践吧!

[案例三]:一天中的美好时光

肯特·巴默尔是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一位圣公会教士,他在每天早上带孩子等校车时给孩子读书。不论晴雨,这对父子在路边等车共读,一直持续到孩子上五年级。这不但使父子间感情愈加深厚,也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一路走来,我读了许多小时候没看过的书。”巴默尔说,“亲子共读15分钟,是我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启示]肯特·巴默尔每天亲子共读,不只享受了阅读的乐趣,而且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子之间,心心相印;父子之间,亲密无间;父子之间,无话不谈。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做父母的所期盼是心愿吗?时间是有的,就看我们是否会合理利用,是否会抓住时机。想想吧,我们白白放走了多少宝贵的时光?

让我们赶快抓住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吧!

[案例四]两个“10分钟”

托马斯·P.小欧尼尔担任波士顿地区所罗门陆文堡中学校长时,这所学校被讥讽为“疯人院”,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该地区最差的。欧尼尔决心大胆改革,即向师生推广阅读。

第一年,欧尼尔在每天的最后10分钟,安排将近400名学生与教职员进行默读——在这段时间,学校每个人都享受阅读。每位老师被分配到一间教室带领学生默读。一年后,学校在放学时非常安静。学生甚至将默读时间没看完的书带到等公共汽车的队伍中看。

下一项挑战则是,要让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不只每天看到大人读书,而且要听到大人读书。每位老师负责一间教室,以10分钟的朗读开始每天的学习,和放学时的10分钟默读相呼应。不久,朗读开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默读时间读各种新书。

改革的第三年,陆文堡中学570名学生的阅读成绩在波士顿市高居榜首。《时代》杂志在封面故事中介绍了欧尼尔的成功经验。

[启示]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刚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要做孩子与书之间穿针引线的人。欧尼尔不正是“穿针引线”的人吗?

欧尼尔深知阅读成绩与阅读乐趣是可以并行的。他也知道阅读是所有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训练方式。

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朗读比成绩单、家庭作业、评估表、读书报告和图卡更重要。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和教室里使用都再好不过了。

让我们加入到晨读午诵暮醒的行列吧!

[案例五]能治病?神了

卡索拉出生时由于染色体受到破坏,导致脾脏、肾脏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有痉挛现象,这使她晚上的睡眠从来没有超出过两小时。3岁时,她才能用手握住东西。另外,它还弱视,无法看到自己手指尖以外的东西。3岁时,医生们诊断她是“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并建议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机构去。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当她父母看到她对书本的反应之后,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读14本书给她听,而且是从卡索拉4个月大时开始给她朗读的。当她9个月大时,她已经对特定的一些故事有反应,并向父母示意哪些是她最喜爱的故事。5岁时,卡索拉已经能够自己朗读故事了,而且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能力良好。

[启示] 卡索拉的事例证明,阅读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因为在早期,其他人可以助一臂之力,也就是说,家长或亲戚可以读书给孩子听。

给孩子朗读,其实就是对孩子说话,只不过是说话的内容丰富多彩了,说话的语气千变万化了,说话时情感更投入了。读书给孩子听,能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对于我们拥有正常孩子的家长、老师来说,还有什么使您不能做的呢?

[案例六]创造奇迹

史蒂芬18个月大时,仍不会走路与说话,他被诊断出患有脑部传达信息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症,而且医生断定他的脑部神经永远不可能再进一步发育。“他将永远无法走路或说话,或做任何必须控制肌肉活动的事情,他将会重度智障,你们几乎无法教会他做任何事。”医生说。

史蒂芬的父母试着像对待他的两个姐姐一样,每天晚上准备晚餐的时间里,他们其中一人就坐在史蒂芬身边读故事给他听,而且用枕头垫着他的头部使他在听到同时能看到书的内容。

然而3个月之后的一天,当姐姐特鲁迪说要去读故事给史蒂芬听时,她惊讶地发现,史蒂芬竟然开始用力挪动自己的身体,朝书架对待方向爬去,接着他抓了一本书,并用力拍打书本,直到他将书翻开,然后盯着书上的动物图片看。第二天,史蒂芬做了同样的动作,把书翻到了相同的页码。他有记忆了。

至此以后,史蒂芬的家人更尽心地去帮助他,每天读更多的故事给他听,并帮助他做一些简单的肌肉运动。史蒂芬5虽多才会说出一些字。走路和学习对于史蒂芬来说犹如登山,但他们一家人却从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史蒂芬13岁时,他终于能够走路和说话,并可以打篮球。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阅读和写作了,并且达到小学的程度。

[启示]阅读的力量真大啊!阅读创造了奇迹呀!

除了拥抱之外,我们能给孩子最有价值而不昂贵的礼物就是:语言。你不需要工作、存款账号,甚至没有高中文凭也没有关系,只要和孩子说话就可以了。

时间是公平的老人。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不多也不少。时间是成功的关键。追求成功的人,不论运动员、会计、作家还是读者,都必须为成功投注时间。您只要把看电视、看球赛、逛大街的时间压

缩一丁点,每天从床头故事朗读起,您将把快乐传递给孩子。

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是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因此朗读让孩子把书本、印刷品与愉悦画上等号。“当孩子还小时,在床边读书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

让我们也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奇迹吧!

另外,此书中感人的真实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如艾琳,10个月到15个月时,早餐后9本书;午餐后10本书、4首诗;晚餐后7本书。有一次早餐后,妈妈在艾琳的一再强烈要求下,一口气读了25本书,花了75分钟。

大人们啊,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还要确保朗读是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

刚开始朗读时,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任何会阅读的人都可以为学生读书,甚至文盲也可以使用科技(如有声书)来进行。

普通的家庭闲聊可以建立基础的词汇,但是当你给孩子阅读时,就补充了生僻词,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帮助最大。同时,你可以引导孩子与书为友,享受阅读的乐趣。

您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更多。

您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朗读手册》真是一本阅读知识大全啊!

《朗读手册》真是一本一读就喜欢,不读特遗憾的书呀!

理解基本数学语言,提高解题能力 篇6

一、 无处不在的集合语言

有些考题如果直接用常规的语言来表述,就会显得比较僵硬、缺乏生机;但如果用集合语言来“包装”,则既可以考查同学们对集合语言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考查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转化能力.

例1 已知集合A={x|x2+x-1=xπx2-1+(x2-1)πx,x∈R},则A中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等于 .

解析 要求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首先得搞清楚集合A中的元素是什么.显然集合A中的元素是方程x2+x-1=xπx2-1+(x2-1)πx的实数根.

于是难点便落在如何求该方程的实数根上了.仔细观察该方程的结构,发现:若设y=x2-1,则该方程可变为x(πy-1)+y(πx-1)=0.当x<0(或>0)时,有πx-1<0(或>0),故x与πx-1同号.同理,y与πy-1同号.

故当xy≠0时,有x(πy-1)y(πx-1)>0,故x(πy-1)与y(πx-1)同号,所以由x(πy-1)+y(πx-1)=0,知xy=0,即x=0或y=0.

所以该方程的所有实数根为-1,0,1,即A={-1,0,1},故A中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等于2.

点评 整体换元可以简化问题,便于看清问题的实质.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两点P(x1,y1),Q(x2,y2)之间的交通距离d(P,Q)=|x1-x2|+|y1-y2|.若B={点(x,y)|点(x,y)到点A(1,3),B(6,9)的交通距离相等,且x,y满足0≤x≤10,0≤y≤10},则集合B中的所有点的轨迹的长度为 .

解析 由条件,得|x-1|+|y-3|=|x-6|+|y-9|.分类讨论:

当0≤x<1,9

当1≤x≤6,9

当6

当0≤x<1,3≤y≤9时,解得y=8.5,该(只有一个端点的)线段长为1;

当1≤x≤6,3≤y≤9时,解得x+y=9.5,故x=1时,y=8.5,x=6时,y=3.5,该线段长为5;

当6

当0≤x<1,0≤y<3时,该方程无解;

当1≤x≤6,0≤y<3时,该方程无解;

当6

综上,集合B中的所有点的轨迹的长度为1+5+4=5(+1).

例3 已知集合M={P|P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表面上的点,且AP=},则集合M中的所有点的轨迹的长度是 .

解析 因为AP=,且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故只须在不过点A的三个面A1B1C1D1,BCC1B1及CDD1C1内找集合M中的点.

若P在面A1B1C1D1上,则A1P==1,故集合M中的在面A1B1C1D1内的点的轨迹是以A1为圆心,1为半径的个圆周,其长度为.

同理,在平面BCC1B1及平面CDD1C1内的集合M中的点的轨迹的长度均为.

于是集合M中的所有点的轨迹的长度是.

二、 无处不在的常用逻辑用语

按照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主要目的是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能利用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处理具体的题目时,如何正确理解常用逻辑用语,以及怎么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例4 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q:不等式4x2+4(m-2)x+1>0的解集为R.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p∨q为真,p∧q为假,知p,q必定是一真一假.

p为真命题m2-4>0,-m<0,1>0m>2.q为真命题[4(m-2)]2-4×4<01

若p真q假,则m>2,且m≤1或m≥3,所以m≥3.若p假q真,则m≤2,且1

因此m的取值范围为{m|1

点评 将两个命题通过逻辑联结词“或”和“且”(符号“∨”和“∧”)联结在一起,使得命题的表述异常简单.

实际上,你可以借助逻辑联结词自己来命制题目.

例5 有这样一段材料:某医疗研究所为了检验某种血清预防感冒的作用,把500名使用该血清的人与另外500名未用该血清的人一年中的感冒记录作比较.提出假设H0:这种血清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利用2×2列联表计算得χ2=3.918.查对临界值表知P(χ2≥3.841)≈0.05.

可以把它设计成下面一道题目.

已知命题p:有95%的把握认为“这种血清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q:若某人未使用该血清,那么他在一年中有95%的可能性得感冒;r:这种血清预防感冒的有效率为95%;s:这种血清预防感冒的有效率为5%.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①p∧( q);②( p)∧q;③(( p)∧( q))∧(r∨s);④(p∨( r))∧(( q)∨s).

这样处理后,就巧妙地把对常用逻辑用语与对独立性检验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了.

解析 根据材料,知只有命题p是正确的,而命题q,r,s都是错误的.由真值表,知结论①、④正确.

例6 已知{an}是等差数列,d为其公差且不为0,Sn为其前n项和,a1和d均为实数.设集合A={an,n∈N*},B=(x,y)x2-y2=1,x,y∈R.试问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 集合A∩B中至多有一个元素;

(2) 当a1≠0时,一定有A∩B≠.

解析 首先要搞清楚集合A,B中的元素分别是什么.A=an,n∈N*是一个点集,但其元素的特征性质却没有直接地告诉你,因此需要你去探究.事实上,由{an}是等差数列,可知==,因此A中的元素都在直线y=x+a1上.不这样认识集合A,在处理集合A∩B时就没有抓手.

于是,集合A∩B中究竟有没有元素,若有,又有多少,就可以通过研究方程组y=x+a1,x2-y2=1的解的情况加以判断了.

对于(1),由方程组消去y,得2a1x+a2 1=-4.

当a1=0时,该方程无解,此时A∩B=;

当a1≠0时,如果∈{x|x=an,n∈N*},那么该方程只有唯一的解x=,上述方程组也只有唯一的解x=,y=,此时,A∩B≠,否则,A∩B=.

综上所述,上述方程组至多有一组解.

故“集合A∩B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是真命题.

对于(2),显然该命题是假命题.

反例如下:取a1=1,d=1,对一切的x∈N*,有an=a1+(n-1)d=n>0.另外,由于a1=1≠0,=-<0.所以{x|x=an,n∈N*},所以A∩B=.

你还能再举一个反例吗?

点评 实际上,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直线y=x+a1与双曲线x2-y2=1的位置关系,但利用集合语言以及常用逻辑用语“包装”后,其综合度与魅力大增.

此外,对于命题及其关系的考查可以是多种形式并举的.

例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

(1) 求证:“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3”是真命题;

(2) 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解析 (1) 略.

(2) 逆命题是:设直线l交抛物线y2=2x于A,B两点,如果•=3,那么直线l过点T(3,0).

该命题是假命题.

反例如下:取抛物线y2=2x上的两点A(2,2),B,1,此时•=3,但直线AB的方程为y=(x+1),所以点T(3,0)不在直线AB上.

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备考工作,并不一定要做大量的习题,而是要弄清问题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各部分知识进行交汇,以提高自己融会贯通的能力.

1. 若命题“x∈R,使得x2+(a-1)x+1<0”的否定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2. 设命题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命题q:实数x满足x2-x-6≤0,x2+2x-8>0.

(1) 若a=1,且p∧q为真,求x的取值范围;

(2) 若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3. 设函数f(x)的自变量的取值区间为A,若集合B={y|y=f(x),x∈A}=A,则称A为f(x)的保值区间.那么对于函数g(x)=1-(x>0),是否存在形如[a,b](a

1. a<-1或a>3. 2. (1) 2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7

关键词: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途径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 语言的功用在主持节目时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主持人利用这一特殊的传播符号与听众建立了直接的交流关系。主持人用其特有的语言吸引了听众, 引发了听众的兴趣, 激起了听众参与的热情。那么, 在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用语言这一载体来展示自我呢?我以为应从文化气质的培养、准确发音、幽默感、应变能力与脱口秀等四个方面抓起。

一、文化气质培养

1. 吸纳文化精髓, 注重知识积累。

文化气质是一个广泛阅读中外古今文学精华的外在体现, 也是人内心感受的外观品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人有知学, 则有力矣。”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也说:“人有多少知识, 就有多少力量。”我想, 这些名言用在主持人身上更为合适。良好的文化素质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源泉、魅力的根本, 是节目主持人职业生命旺盛持久、青春常驻的秘密所在。节目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其位子是断然坐不稳的, 就像没见过大海的人做水手, 迟早会翻船。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应该对此细心体会, 吸纳文学精髓, 厚积而薄发, 出口成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如“腹有诗书语自华”, 让文化气质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 让听众感受到充满博爱、睿智、隽永的话语, 感受文学艺术的语言美、艺术美、音乐美。

2. 丰富人生阅历, 增加人生经验。

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实践经验在学习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运用书本知识, 还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其中。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一生的酸甜苦辣都会成为一笔财富, 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 也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心桥, 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主持人的财富, 是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增加主持人的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二、准确发音技能培养

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做到用语规范, 发音准确, 声音悦耳, 原广电部长孙家正要求节目主持人“应该模范地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 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积极为广大听众和观众起示范作用”。节目主持人应同播音员一样, 自觉地树立起语言规范的意识。苦练语言基本功, 做到语言规范、字音准确、吐字清晰, 理应成为社会使用语言的典范。这是社会和受众对主持人语言的基本要求。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语言规范, 普通话标准, 而且要声音圆润, 悦耳动听, 富有美感, 能给受众以心理上的愉悦感。

三、幽默感的培养

幽默感是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幽默谈吐具有多种表达功能, 节目主持人无论在重大场合, 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应付严肃问题, 还是面对窘迫局面, 采用恰当得体的幽默谈吐, 应对周旋, 都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风格力量, 维护自己的形象, 使得受众很快对主持人产生好感, 从而使双方交流起来更加无拘无束。

节目主持人的幽默不是专门对付别人的, 它经常得“幽默自己”, 它是思想品格、知识素养和美好情怀的自然流露。作好节目主持人应当语言俏皮, 蕴蓄智趣, 超越常规, 妙语引趣, 引而不发, 制造幽默, 亦庄亦谐, 走题岔话, 欲贬虚褒, 巧说反语, 故意曲解, 顺推成趣, 巧设停顿, 妙趣顿生, 语言漫画, 趣说自己。

四、应变能力与“脱口秀”培养

1. 常见的应变技巧有以下四种:

其一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即顺应意外, 化不利为合理的应变方式。其二推波助澜, 推波助澜是在节目中别人表达突然“卡壳”, 这时主持人及时地给予语言上的配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冷场的间隔, 避免对方窘困和尴尬的情况出现。其三戏谑成趣, 戏谑成趣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不小心出了洋相或发生意外情况时采用幽默的语言, 化窘迫为轻松的应变语。其四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即主持人不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 而是向受众勇敢承认的方法, 以自己的坦诚去改变自己在受众心目中本会留下的不良印象。

2. 脱口秀也是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品德的修养, 知识的积累, 加上刻苦练习而形成的。

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说话也像做事一样, 要干净利落, 不要拖沓。其二“口”里含珠, “口里含珠”也就是要求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要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 字字珠玉, 掷地有声。其三脱口秀的技巧多种多样, 有借题秀、暗换秀、双关秀等。借题秀, 即借对方话题旁及另一事物或阐述另一事理, 也就是借题发挥;暗换秀, 即暗换转移, 是运用反逻辑的方式构成的语言策略;双关秀,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语言或语义条件, 有意让一句话产生双重意义, 这就被称为“双关”。它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加强语意, 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五、结束语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8

众所周知, 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这是困扰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要问题。英语水平的高低体现为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的高低。民办高校学生这五种能力水平发展极不均衡, 读、写能力一般, 听、说能力教差, 翻译思想及方法不当。学生基础较差, 再加上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习目标模糊, 缺乏学习兴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使社会急需大量精通外语的人才, 目前,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 每年民办高校毕业的学生非常多, 但就业情况堪忧, 除一些客观因素外, 大多数企业都要求外语达到六级水平或专业八级水平, 且口语要好, 有一定翻译外文材料的能力。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和重点高校学生相比, 表达能力较差。从民办高校语言教学情况来看, 学生基础差, 学时少, 教师未从根本上重视语言教学,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是提高民办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提高语言基本能力的方法分析

1. 学习方式的转换。

刚刚进入高校的大一学生, 只是对大学充满了好奇, 并对大学的学习方式认知不清, 很多学生认为,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学习方式一样:每天做笔记, 从早到晚做作业, 做习题, 为考试而学习等。民办高校的学生, 由于根基较弱, 要想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及方法仍比较困难的。部分大三学生甚至还不知道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所以, 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 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学好语言的外在重要因素。实践证明, 高中的语言学习方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因此, 把应试变为提高语言能力的自主学习方式, 是民办高校学生入学后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2.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方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当代大学生, 尤其是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学生基本都把学习时间放在课堂上, 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较少。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从根本上来讲, 应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摒弃高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滞后观念, 加强自主学习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知名专家讲座, 学校辅导员积极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小组等方式,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但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任重道远, 需要所有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了, 学生的语言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学生学习语言的时数就会增加, 学生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学习语言, 并逐渐学会如何学习, 逐渐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

3. 重视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因素。民办高校的语言教学师资配比不均衡, 基本达不到语言教学的标准, 首先, 教师应保证能与学生进行外语语言沟通。众所周知,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工具, 没有沟通或沟通少都会制约学生听和说能力的提高, 只有学生真正地和教师进行语言对话和交流, 学生才能熟悉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其次, 学校应该从根本上重视语言教学, 增加语言教学的上课学时数, 改变上课方式, 将单纯的教师传授转为互动式实践教学, 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动口及动手能力。此外, 学校还应该多举办一些关于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 比如, 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角口语大赛等活动, 真正地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气氛调动起来, 增强学校学习英语的氛围。再次, 当前, 多数公立院校在进行外语教学时, 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制,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差, 因此, 外语教学应实行小班授课制。最后, 教师要重视语言教学。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因此, 教师要认清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重视语言教学, 更新教学观念, 打破常规,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由其主动授课变为教师积极引导, 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 民办高校的师资整体水平趋向年轻化, 青年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基本功功底薄弱, 尤其是英语教师, 许多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此外, 年轻教师的责任心较低, 对学生缺乏耐心。因此, 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此, 首先, 年轻教师要自觉加强继续教育, 利用课余时间, 参加技能培训班, 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强化技能训练;其次, 年轻教师应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 备好课, 使学生能在课上时获取最大的知识量, 如上翻译课时, 如何让翻译变得让学生感兴趣, 上听力课时,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能听进去, 上读写课时,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再次, 青年教师还要虚心地向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或老教授请教, 全面提高自身的外语教学能力, 只有自身素质和水平提高了, 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为学生负责,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后, 各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学培训活动, 或与其他院校举办教师交流会,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结语

民办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及水平, 要从政策和硬件上加大对语言学习的投入, 教师也应不断改进英语语言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断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加强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识。总之, 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民办高校的师生共同努力,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 增强民办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众所周知, 语言的基本能力包含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以英语为例, 旨在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语言能力现状, 探寻出民办高校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 解决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语言时遇到的困境, 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语言能力,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景云.谈民办高校语言学习策略学习和培训[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 .

[2]欧美荣.语言学习策略在外语自主学习中的意义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5) .

[3]程冰.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实践与效果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9)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9

关键词:图形,结论,解题

到了初三, 几何型综合性的题目也非常多, 很多学生拿到综合题都需要很长的思考时间, 甚至都无法下手.上课老师评讲后他也能听懂, 但课后遇到类似的, 还是不会做.作为教师, 我觉得怎么教是关键.我们在实践中都会遇到一些重要图形, 我们暂且称它们为基本图形, 其中培养学生循基本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怎么教的方法之一.

要提高学生的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光靠模仿、听懂是不够的, 我觉得老师例题的解法、证法能读懂听懂仅仅是停在最浅层次上, 而最重要的是必须知道老师是怎样想出那个解题方法的, 为什么要那样解题,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数学解题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就是问题转化能力的高低, 不管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都是通过一步一步转化, 最后归结为我们所熟悉的问题中去处理.可以说每个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建而成的, 而这些正是分析解决复杂图形的突破口所在, 在分析时才有可能把这些复杂图形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图形, 用基本图形的基本结论帮助我们冲突难点进而解决问题.如果对这些图形和结论非常熟悉的话, 就会很容易找到题目的突破口, 解决问题.下面我举几个基本图形的例子.

基本图形1:如图1, AD∥BC, ∠BAD的平分线交BC于E, AB=BE (即等腰三角形) .

若题目中出现这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必能推得第三个结论, 有了这个基本图形, 就可以将复杂综合题稍加简化了.

如2010年泸州的一道中考题:如图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E为BC边上一点, 且AE与DE分别平分∠BAD和∠ADC.

(1) 求证:AE⊥DE;

(2) 设以AD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F, 连接DF交AE于G, 已知CD=5, AE=8, 求值.

分析由于题中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的条件, 如果看到这个条件, 那么第 (2) 问就有等腰三角形, 就很容易把AD边求出来了 (理由:由于AD∥BC, AE是角平分线, 容易得∠BAE=∠BEA, 那么AB=BE=CD=5, 同理有CE=CD=5, 容易得出AD=BC=BE+CE=10) .再解决后面的问题就顺畅多了.

基本图形2:如图3, 已知Rt△DAE与Rt△EBC, ∠A=∠B=90°, DE⊥EC, 则Rt△DAE与Rt△EBC必相似.类推到△BAC与△CDE, 如果∠A=∠D=α, ∠BCF=α, 则△BAC与△CDE必相似, 若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则△BAC与△CDE必全等.

如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的一道中考题:如图5, 在等腰梯形ABCD中, 直角三角板含45°角的顶点E在边BC上移动, 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A, 斜边与CD交于点F.若△ABE为等腰三角形, 则CF的长等于.

分析由于题中有等腰梯形, 且∠B=45°, 则∠C=45°, 又有∠AEF=45°, 则△BAE与△CEF相似, 再由题中条件, 就可求出腰长AB=3, 利用相似可将CF求出.

再如2008年海南省的一道中考题的第 (1) 问:如图6, 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 (P与A, C不重合) , 点E在射线BC上, 且PE=PB. (1) 求证: (1) PE=PD; (2) PE⊥PD.

这道题第 (1) 问证全等方法难度不大, 用一次全等就可以解决, 但是第 (2) 问的证法就多了, 如证法一:

(2) (i) 当点E在线段BC上 (E与B, C不重合) 时,

∵PB=PE,

∴∠PBE=∠PEB,

∴∠PEB=∠PDC,

∴∠PEB+∠PEC=∠PDC+∠PEC=180°,

∴∠DPE=360°- (∠BCD+∠PDC+∠PEC) =90°,

∴PE⊥PD.

(ii) 当点E与点C重合时, 点P恰好在AC中点处, 此时, PE⊥PD.

(iii) 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 如图7.

∵∠PEC=∠PDC, ∠1=∠2,

∴∠DPE=∠DCE=90°,

∴PE⊥PD.

综合 (i) (ii) (iii) , PE⊥PD.

由于点E在射线BC上, 第 (2) 问分类讨论比较麻烦, 若要证明PE⊥PD, 如果我构造如图8的基本图形, 证明Rt△EFP≌Rt△PGD, 那么第 (2) 问的证明就会简化.

(1) 证法二: (1) 过点P作GF∥AB, 分别交AD, BC于G, F, 如图8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四边形ABFG和四边形GFCD都是矩形,

△AGP和△PF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GD=FC=FP, GP=AG=BF, ∠PGD=∠PFE=90°.

又∵PB=PE,

∴BF=FE,

∴GP=FE,

∴△EFP≌△PGD (SAS) .

∴PE=PD.

(2) ∵∠1=∠2,

∴∠1+∠3=∠2+∠3=90°.

∴∠DPE=90°.

∴PE⊥PD.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10

一、初中数学进行创新教学的基本策略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必须有开放性、挑战性, 能驱动学生探索思考, 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基本策略有:

1、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生活教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手脑相长”的论点, 认为脑与手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学习的力量。因此,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要尽量从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与方法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展示他们的创造智慧。可以说,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系列行为表现获得肯定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 给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 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教学立体图形时, 可以开展设计包装盒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活动小组, 分别设计一种物品的外包装盒, 这种主题活动可以整合学生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多种学科知识, 他们的劳动成果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再如“函数”过程中,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通信微波塔的高度, 这种充满探究性的问题解决, 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结论, 一种方法, 而且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数学的优越性, 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学法指导,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实践证明,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 用创造与内心的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时, 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如创设情景, 层层铺垫引导学生会学, 可采取比较新的引入方式, 有教师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 引用了李白的一首诗写在黑板上:1、2、3、4、5 (1白日依山尽, 2黄河入海流。3欲穷千里目, 4更上一层楼) , 然后说“同学们这首诗里有一句成语很有名, 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顿时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引发探究的导火索, 接下来再把学生往坐标上引, 结果学生很多的奇思妙想就在这里被激发。

3、引导探究, 步步深入。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是由问题引起的,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 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台阶, 设置成一个个的问题,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 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2x+1=0, 求x。学生很快地求出x=-1/2;紧接着我又问:ax-3=0, 求x.。学生也很快求出x=3/a。此时, 教师没有马上指出错误, 而是提问:你觉得这两道题有区别吗?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 然后教师选择正确的让学生回答:a=0时, 方程无解, 乘胜追击, 教师又问:ax-b=0, 怎么求x?又一次把学生引入更深的探索层次。

4、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就是在交给学生很难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新教材在处理乘法公式时,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不是直接抛给学生, 而是通过面积分割的方法, 从几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教师先给出公式, 只叫学生背下来的话, 这无疑是剥夺思考机会的教育。所以, 教师应该让学生联系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进行思考, 动手进行图形的分割和拼凑, 像做游戏一样不断地开动脑筋, 不断地创新。

5、在课外拓展时让学生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家庭有了电脑, 需要上网, 于是他们到电信局去调查, 结果有两种上网收费方式:一种是包月式, 每月65元, 上网时间不限制;另一种是计时式, 每小时3元。采用哪种上网方式更适合呢?学生经过研究, 将两种收费方式整理成“Y元与X小时”的函数:Y= (0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建议

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 教师如何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 总结出一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道路, 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才, 需要教师具备爱心, 用爱去感动学生, 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去学习, 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1、教师应该学会思考, 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习者角度设计教学。

学生和教师之间, 总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代沟, 尽量减少这些代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更乐于地去接受新知识。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往往更容易, 是因为他们的心态、想法都很接近。现在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年龄不是问题, 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每个教师都保持着学生的心态, 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教学, 那课堂教学质量会得到本质的提高。在这里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做到什么, 而是要思考自己要做到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自己需要什么”, 进而努力地去适合学生的需要。

2、教师要学会带给学生梦想。

“带到过去的是回忆, 带到未来的是梦想”。教师要带给学生梦想, 学生的梦想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源泉, 教师不能制止学生的梦想, 应该引导学生朝积极、正确、客观的方向去梦想。不切实际的想象是妄想;有目的的, 能够实现的想象才是梦想。实行创新教学, 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梦想, 让他们在梦想中学习, 在梦想中成长。

3、教师需要有积极、良好的心态。

用充满激情的态度去教学, 去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 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本着宽容, 理解、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发表的自己的观点, 进行自已独特的体验, 即使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意见是错误的, 语言可能是不太连贯, 或者在书写中不太通顺的地方, 教师仍要理解和欣赏。

4、教师要让自已的课堂能感动学生。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11

【关键词】活动经验;能力培养;策略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然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

在农村学校五年级教学“分段计费”一课前,我对这些农村孩子进行了课前调查,并与城市孩子进行了对比。

关于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统计图 2015.9

(实验班人数:40人)

以上数据表明,城市学校孩子班里几乎都进电影院看过电影,大多数孩子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怎么找,农村学校孩子班里只有两个孩子进过电影院;城市学校孩子班里多数都乘过出租车,农村学校孩子班里只有一人乘过出租车……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城市孩子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关于“分段计费”这样城市孩子都会觉得抽象的问题,对农村孩子该怎样教学呢?又怎样帮助农村孩子在课堂上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一、以学定教,用数学经验激活生活经验

(一)引发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在课的开始,教师出示了一道题和一幅图:小朋友排队,每排2人,有4排,加上一个体育委员,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看着这道题和这幅图,你觉得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一开始可能摸不着头脑,但慢慢就会发现,“小朋友排队,每排2人,有4排”相当于这8片叶子,而还有一个体育委员是单独排在前面的,相当于叶子柄。看似毫无关系的题和图,居然可以有这样的联想!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为学习之后抽象的“分段计费”问题作好铺垫。

(二)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基于之前的教学,学生在情感上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深厚了兴趣,但“分段计费”毕竟离学生的活动经验比较遥远。特别对于出租车“收费标准”的解读,有必要在教师引导下细细品味,解读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课堂生命力,营造了和谐课堂氛围,为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供了平台。

教学片段:

师:前段时间老师出差坐了一次出租车,不巧的是出租车的计价器坏了,只能显示行驶里程是6.3km,根据出租车的收费标准,老师要付多少钱呢?(出示收费标准)

师:这些信息你看的懂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1.理解收费标准一:“3km以内7元”

师:你能具体说说“3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吗?

生:3km以内,不管路程多少,都要付7元。

师:那如果行1千米要付多少钱?2千米呢?2.3km呢?为什么都是7元?

生:因为都是在3km以内。

师:是的,只要出租车从开出到3km之间的这段路程,不管长短,都是7元。

2.理解收费标准二:“超过3km,每千米1.5元”

师:“超过3km,每千米1.5元”这句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生:超过3千米的,每千米都是1.5千米。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果行4km,就是要把4km分成3km和1km两个部分,前面的3km按照“3km以内7元”的标准计算,超过3km的千米数再按照每千米1.5元的标准计算。

本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乘出租车的生活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虽然学生没有乘过出租车,但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拉近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通过文本解读,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这样的数学经验后,平时也会更加关注生活经验,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之间相互转化。

二、自主探究,让生活经验对接数学经验

(一)自主探究,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过程的教学,“经历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是指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从而积累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广等活动经验。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正是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片段: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行驶里程是6.3km,根据出租车的收费标准,老师要付多少钱呢?”

师:那么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答呢?先看大屏幕,听清楚要求。

PPT出示:操作要求:

1.用简洁的方法表达出你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2.可以列列表,画画图,也可以写写式子。

学生尝试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到黑板上,下面学生中先完成的可以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代表作品一:列表法

6.3km≈7km

6+7=13元

师:能看明白他的意思吗?谁看明白了?请同学介绍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因为“不足1km按1km算”,6.3km按7km算。前面3km一共7元,后面4km每千米1.5元,4km就是6元,合起来一共要付13元。

(2)代表作品二:线段图

师:这两个同学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他们又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到屏幕前来说一说)

生:第一个同学其实和刚才列表法解决的同学差不多的,把6.3km按7km算,前面3km一共7元,后面4km每千米1.5元,4km就是6元,合起来一共要付13元。

生:从第二个同学的线段图中可以看出,他是先用6.3km减去前面的3km,把剩下3.3km看作4km,这4km每千米1.5元,一共是6元,再加上前面3km要付7元,合起来就是13元。

师:这两个同学,一个是先估再算,另一个是先减好再估,对这道题来说,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吗?

生: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都是对的。

(3)代表作品三:写式子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你能看明白吗?和同桌说一说他是怎样想的。

3.观察发现,整合思想

(1)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解决了问题,但是大家有没有从不同的方法中看到相同的东西?(都是先把7km分成了两段,再分别进行计算)。

(2)教师PPT展示线段图,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看,6.3km要按7km算,把7km的路程分成两段来考虑。前面的3km按“3km以内7元”的标准算,是7元;超过3km的部分是4km,超过3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算式是1.5×4,然后再把两段的钱相加。所以算式是:7+1.5×4=7+6=13(元)

(3)师:这幅线段图同学们都明白了吗?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4.总结归纳,引出概念

师:在数学上,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分段计费。(出示课题:分段计费)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与上面的叶子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本环节的最后,教师把出租车“分段计费”又一次与叶子图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形成图文结合的影像,把新知识不断纳入已有的经验之中。

(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实现数学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无缝对接。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出租车这样分段计费的问题。

教师出示了以下一组题,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问题解决。

1.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元,超过3分钟的部分每分钟收费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是8分29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用水量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3.五(1)班35名师生照相合影。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付多少钱?

4.某省供电部门采取用电分段计费制,具体计费标准如下表,小明家7月份用电230度,这个月应缴纳电费多少元?

电价计费标准对照表

学生选择喜欢的题解答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并提问:

师:图该怎么画?你能在黑板上原来求出租车费这个线段图上改一改吗?

学生生改动线段图,再次体验分段计算的解决模型。

师:看来这个线段图非常有用,类似的题目,只要稍作变化,都可以用这样的图来帮助思考,解决问题。

以上这组题每一道都是源自于生活素材,但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抽象的。但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线段上改一改,用以解决新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建模的过程。正是在课堂上积累了大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反思提炼,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的思维仅停留于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就不能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经验。因些,要将学习过程中那些有关的智力活动变为思维的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提炼。上面的课例中,数学活动不只是停止于问题解决时,而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究活动,更关注问题解决后的反思与提炼,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帮助学生将经验显性化。“问题解决了,能说说你们有什么体会吗?”“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解决了问题,但是大家有没有从不同的方法中看到相同的东西?”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性经验背后更深层次的数学本质。学生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画画图、列列表、写写式子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出规律了。”正是提炼出来的这些理性、抽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12

一、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实验基础知识薄弱, 实际动手能力不足

随着近几年, 各高校扩招, 学生入学时普遍化学基础差、操作水平低, 学生在实验室手忙脚乱, 不能快速进入状态。并且学生基础实验知识薄弱, 例如, 在取固体试剂时, 由于药匙大, 放入时不能深入试管内使试剂洒落或粘附在试管内壁, 而不知用V形纸槽代替药匙送试剂入试管内, 倾倒液体试剂时, 试剂瓶口没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试剂外流, 标签没向着手心, 造成标签被腐蚀。甚至还有学生把倒出的多余试剂放回原试剂瓶中, 造成试剂的污染浪费。

2.实验课时相对较少, 针对性不足

我校目前基础化学实验是在原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重组的, 大量的缩短了实验课时, 注重综合化学实验比重, 而轻视了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时, 一些基本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多人同组, 针对性不足, 教学质量差;精密的现代仪器基本上都是教师操作, 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的围观, 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3.只注重实验结果, 忽视操作技能训练

部分同学主观上重理论、轻实践, 忽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学生独立操作的重要性, 造成基本操作等基本功不扎实, 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按照教师所讲内容机械地操作, 只求重实验结果, 甚至实验结束还不清楚实验目的和原理, 处理实验报告时拼凑数据或抄写他人报告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举措

化学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告别以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 就要结合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 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学生基本操作实验。

1.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协调安排实验人数。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化, 实验分组人数严重超标。因此实验缺乏针对性, 指导老师不易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致使学生把自己的那套错误的操作带到高年级乃至以后的工作中。基于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笔者所在高校实验分组人数限制在每组2人, 这样就方便指导老师观察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避免学生相同错误的重复发生, 有助于学生良好实验技能的培养。

(2) 制作仪器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和展板。

多媒体课件和展板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 现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因此, 把小型仪器设备 (如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 的操作规程做成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可以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把需要熟练掌握的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类 (如:药品试剂的取用、试管操作、加热方法等使用方法为一类;酸式滴定管操作姿势和读数、移液管的操作、锥形瓶的操作等操作为一类) 设计成展板, 便于指导教师示范讲解,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2.规范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1) 先演示后练习, 讲练结合。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都融到具体的每个实验中。因此, 实验操作前指导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和展板, 然后进行具体的讲解和操作示范, 重点在操作示范。操作示范时指导老师要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规范、有条不紊, 这将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 在“溶液的配制”实验中, 涉及到移液管、容量瓶等操作, 在演示移液管的操作时, 指导老师着重强调用右手拿移液管, 左手拿洗耳球, 右手食指按住移液管上端口而不是大拇指, 然后让学生用水反复练习, 老师在一旁指导纠正, 10分钟后经指导老师检查, 确认合格后, 方可取用药品试剂。这样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同时让学生明白科学规范的实验基本, 然后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2) 悉心指导, 规范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 指导老师从始至终都要强调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同时还要指出操作中常易犯错的地方。比如, 学生实验时, 时常把滚烫的坩埚、蒸发皿等直接放在桌面上, 烫坏桌面;滴定操作时, 眼睛直视滴定管而不是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导致滴定超过终点, 影响实验结果。因此, 指导老师注意随堂巡视, 悉心指导, 观察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 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让学生明白实验既要观察现象, 也重视实验结果, 只有科学规范的操作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加大操作考核力度。

为了让学生科学规范操作真正落到实处, 必须加大操作考核力度。实验操作考核规定每次实验操作占平时成绩40%;实验课程结束后, 将整个实验操作内容进行操作考试, 占期末成绩50%;另外, 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操作抽出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只给实验药品、材料和仪器,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并交出实验报告。监考老师在一旁观察、记录, 主要考察操作的规范性、观察敏锐性以及记录实验现象、归纳、综合、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通过多次实验操作考核, 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

3.搭建学生开放科研实验训练平台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并加以实施,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求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拓宽实验的时间, 将实验下行到课外, 将课外的讨论搬到课内。在学校内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生资源, 建立化学包, 化学箱, 厨房样品库开放实验室, 建立研究性学习综合大棚, 搭建实验平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

4.建立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长效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长期的应试教育, 使部分学生仍重视理论课学习, 而轻视实验课学习。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部分学生不愿学习基础的化学实验技术, 本末倒置。因此建立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长效机制是非常必要, 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 化学试验中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教学实验和政策管理上认真对待, 积极结合各方面力量, 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 同时, 建立长效机制, 保持一定的持续性, 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目标, 为培养全能型、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宇华, 车喜全, 高玉祥.强化基本操作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J].通化师范学院院报, 2004, 25 (12) :43-44.

[2]宋彬.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误”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报, 2005, 21 (2) :126-127.

上一篇:校园书店下一篇:成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