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2024-08-05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共11篇)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篇1

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大胆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

一、深入浅出,让词语教学磁力十足

根据教材内容、词语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使枯燥单调的词语教学变得趣味横生。

1.看一看。如“饱满”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拿出两个扁豆(一个瘪,一个饱满),问:哪个扁豆饱满呢?学生一看就理解了。

2.演一演。如《狐假虎威》中“大摇大摆”这个词,教师让学生亲自表演了一番,词语教学就迎刃而解了。

3.换一换。如《“黑板”跑了》一课“聚精会神”一词意思和前一课《学棋》的“专心致志”意思相近。教师提到了“专心致志”,学生也就理解了“聚精会神”。

4.讲一讲。如《少年王勃》中“胸有成竹”一词,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个成语的典故,学生听完后,对于词语和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二、含英咀华,让词语教学动力充足

词语教学,必须重视积累,将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词语归类积累,就是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分类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课堂上,根据词性进行教学。如《开天辟地》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描写准确传神,教师抓住动词“持、握、辟、凿”,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找出动词演一演,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根据词的构建:ABB式(胖乎乎)、ABAC式(碧绿碧绿)不A不B(不卑不亢)……运用学一个带一串的方式,形成知识组块,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学以致用,让词语教学活力四射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过,皆无用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将学到的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1.提供运用机会。

(1)造句精彩。苏教版三年级《水上飞机》“究竟”一词的教学,教师先指导学生把句中的“究竟”换个词,学生换成了“问个明白”“问个清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造句。①问的方面。生:我哥哥吃得少,长得胖。而我吃得多,长得瘦。我想问个究竟……②看的方面。生:我从书上知道峨眉山风景优美,但“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我很想去看看它究竟美在哪里。③探的方面。生:太空中有许多神奇的奥秘,我长大后一定要去探个究竟……

(2)造段练习。《军神》一课出示:刘伯承、拒绝、麻醉剂、哼叫、晕倒、堪称。要求学生用这些词概括主要内容。这种练习既巩固了词语,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3)句式训练。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学生感受丹顶鹤姿态高雅是一个难点。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找出相关的图,用动作演一演。其次,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丹顶鹤的各种画面:水中捕鱼,悠闲漫步,追逐嬉戏,梳理羽毛,岸边戏水。从而让学生对“高雅”这一难以言说的词语有了更深切的感悟。第三,根据画面内容,用“不论……还是……都”赞一赞丹顶鹤。有了句式,学生犹如有了“脚手架”,语言训练更扎实高效。

2.构筑运用阶段。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描写钓鱼的过程时词汇丰富、用词精准,为促进词语的内化,我这样引导:(1)借助课文,描述画面。要求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想象画面,描述主人公汤姆钓鱼的过程。(2)转化语言,落实内化。让学生用上“套上鱼饵、甩起鱼竿、抛向远处、恢复平静、觉察动静、一阵惊喜”等一系列词语,描述“自己钓鱼的经过”,内化文本语言。

词语教学只有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形成由“认识理解”到“灵活运用”的阶梯,才能变“学非致用”为“学以致用”,才能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融人学生的血脉之中。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篇2

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一线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展示重庆市九龙坡区近年来课改实践成果,同时结合《中国教师报》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理念,《中国教师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重庆市教育学会和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在2011年6月18日~19日在山城重庆隆重举办全国高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暨重庆市天宝实验学校“中国特色品牌学校”示范基地挂牌启动仪式,此次交流会中心议题是“融汇课改智慧,展示课改不同文化,剖析各种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流程,破解实际操作中疑难困惑。”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天津教科所所长王敏勤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主题报告,本次活动是一次拓展视野,使之对高效课堂教学有更广阔、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的教学研讨活动。以下是王敏勤教授主题报告的部分内容:

即:一个设想、两个支点、三个途径、四个问题、五个环节。

一个设想:

一个设想可以说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假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两个支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两个支点:

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

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的引导学生。

第二个支点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

三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通过“说教材”活动,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落实第一个支点;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写“课例分析”,对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说教材”怎么说?

首先,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教师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一个教师如果把这7个问题说清楚了就是一个教学专家。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 6.初中和高中要分别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然后是说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也是按照以上七个方面说,只是说一册教材比说一个学段要具体一些,说一个单元就更具体了。在时间的安排上一般在暑假长假说一个学段的教材并说秋季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说春季学期的双册教材。每次说教材活动都有评价表。

什么是“知识树”?

“知识树”就是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我们不仅在“说教材”时用,在上课时也用,一堂课至少要有两棵“树”:“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有些比较长的课文还有“段落知识树”,形成“知识林”。如果是在黑板上临 时板书,教师只要按照知识的逻辑线索用树状表示出来就行。如果用电脑制作课件,一般要用PPT模板,很好操作。

“同课异构”活动和写课例分析也有具体要求吗?

“同课异构”类似“同一首歌”活动。以往搞教研活动,比如搞语文教研活动,你讲一篇诗歌,他讲一篇散文,虽然都是讲语文课,但不同的文章没有可比性。现在同上一篇文章就有了可比性。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课后反思,我们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然后是几个附录:上课时的教案、反思后修改的教案、知识树等。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上完课大家议论一番,而是要根据专家的点评和同伴的议论,认真的进行反思并写成文章,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系统的工作。

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教学的五个环节是怎样的?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五个环节: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而是呈现单元的知识树,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编者的一段话,一般是在标题下单独成页),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组长要检查,老师也要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学生自学后各组大组长要向全班汇报,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各组组长在汇报时要说明本组还有谁不会,问题是什么,现在解决没有。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每堂课在结束前进行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性;方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3-01

“有效性”教学理念起源于上世纪西方教学科学文化运动,是指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能从中受益,获得进步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对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然而,在中职语文教学,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辛苦,但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师资能力有待加强;教学形式多样,混淆了教学本质意义等等,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掌握学生特点、创造生活情境、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等方面,对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通过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观点,即教学是否有效是以最终学生个体能否得到成长为唯一标准的。但反观现今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对于学习已经丧失了信心,更不要提对学习有兴趣了,更有的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抱着一种鄙视的态度,认为到中职学校来是学习手艺的,没有必要再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学科。

2、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合实际。有的教师不清楚究竟要教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习惯、品质,导致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环节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既浪费了时间,更谈不上什么效率。还有的教师每个环节都想讲得精彩,面面俱到,结果出现了内容繁多、重难点不突出的弊病,致使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

3、课堂教学形式过多,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失去本质意义。近年来,职业院校也一直在搞课程改革,很多教师为了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在上课的时候大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会大脑风暴法,一会讨论法,一会小组合作学习,还有的老师完全依赖多媒体,又是音乐又是图片,流于形式,忘记了教学的本质。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1、优化课堂结构,变“讲堂”为“学堂”。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基本是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进行积极思维,其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演学生看,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张口就灌,伸手就填,有时提问学生也是为教服务。教师讲授密度大,学生主动性差,求知欲受到抵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潭死水的结构,其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学生之间“平行影响”,课堂成学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胆发言,互相讨论,求知欲旺盛,当堂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其教学方式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教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进行质疑问难,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

2、全面掌握学生特点,尊重教学主体的地位。我们不难看出,在选择中职院校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没考上高中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大部分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学生多数认为来职业院校就是单纯的学习技术和生存技能的,忽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习的功利性目的使他们违背了提高思想文化的初衷。而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工作人员更应该对语文的教学加大力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发,根据学生各个专业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学生课程实际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使中职语文教学发挥其真正的工具学科的作用。

3、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趣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文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学习,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地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构建开放的生活情趣。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创设课堂情趣的载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的同时还要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语文问题,它们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语文文本。

4、将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相结合,突出实用性。中职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职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陈 良.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科普童话.2016(02)

[2] 杨玉芝.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 2014(02)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略探究 篇4

当前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新教学目标, 明确指出了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关系.但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在继续, 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对学习高中数学没有兴趣, 感觉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繁琐的数字和公式, 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 而教师的高压手段和题海战术对他们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严重缺乏对数学的自主学习.要改变如今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教师必须秉承新课改的思路和方法,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努力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略

(一) 有效目标———科学备课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从科学备课做起, 这是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实施的基础.首先, 要认真钻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课标、考纲、教材、教参, 新课改下的课标、教材、考纲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的钻研新课标、研究教材和考纲.其次, 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体现者, 所以备课一定要了解学情.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基础如何、知识储备的水平多高、本课可能的疑点是什么、什么地方可能有“新生成”出现等学情, 才能更切合教学实际的设立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最后, 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模式.以“多层次、低起点、多交流、勤总结”为课堂设计原则, 精心设计本课知识的呈现方式,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并针对不同的课题设定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 课前充分的备课, 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 有效课堂———以学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都在不断更新, 课堂教学模式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为了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以新课标为基准, 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 优化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那么,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 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激趣,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探索新知、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 教师要注意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内, 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2.巧设问题, 诱思导学

数学问题可以说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 要围绕本课知识点, 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带有趣味性的问题, 诱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并及时加以引导、鼓励,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正确的学法指导

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 更要增加其智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 有效成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浅议提高立法质量方略 篇5

一、关于审查前置问题探析

从广义角度看,对法的审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法的颁布实施到法的废止失效全过程在严格意义上讲均处于这种状态。将审查的重点阶段放在立法过程中还是放在法实施以后直接影响到立法的质量。本文所讲的审查是从狭义的角度引用的,源于《立法法》的规定,专指在立法这一特定过程或者阶段即在法公布实施前的审查。

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这是立法法中唯一关于审查前置的规定。其他如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规定的都是备案和后置审查制度,是救济程序。对规章的审查程序没有明文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只在第九十二条明确由接受备案的机关自行规定如何审查,这是不妥的。

法一经颁布、实施就会在各自的权限范围之内生效,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一部适当的、无瑕的法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共权益,促进社会公序良俗的建立,同时也能够充分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反之,法如果有瑕疵就会影响其权威性,有害于其效能的发挥,有时客观上也对执法者与守法者的权益造成损害。如:盐业管理方面。国务院1990年3月2日颁布实施的《盐业管理条例》和5月27日颁布实施的《食盐专营办法》中均没有规定盐业管理人员可以行使检查权。《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除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就此制定地方性法规,授予盐业管理人员检查权,(有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盐业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如:天津、辽宁、内蒙古、浙江)但江苏省人民政府却以政府令的形式规定盐业管理人员可以行使检查权,属立法法第八十七条中规定的超越权限立法的情形。

最近,我县就发生了一起盐业管理人员因依据省政府令行使检查权而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在此之前,被检查的人却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才销案。当然,由于此种现象属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将责任归咎于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单位,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据此可以初识立法质量对执法者、守法者所产生的影响,是立法的尴尬为执法者挖掘了这个陷阱,同时也侵害了守法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提高立法质量的意义并不仅在于立法的本身,而且在于法能为广大守法者所接受并自觉地遵守,执法者依法行事而不会出错。审查是提高立法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立法过程中将审查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立法质量。首先,主观上有利于提高立法者的责任感。保证立法质量是立法者的第一要务。立法中存在瑕疵是不可避免的,立法者应尽最大努力予以克服,不能将保证立法质量的责任转嫁给执法者和守法者,由他们来承担因立法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各种不良法律后果责任。否则,执法者在执法前首先必须对自己的业务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的审查,再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和法的一般原理判定自己应当执行哪些法和法条,不能执行哪些法和法条,这显然和我国当前执法队伍素质的现状相失衡,也违背了立法的宗旨。其次,客观上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外,其他法不同程度地均具有一定的部门法、地方法的色彩。为了部门、地方的利益,立法者经常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其他法的规定,而且立法者往

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略 篇6

一、拓展学生的“意象”思维,提高课堂有效性

美术作品是创造者独特意象的表达,意象的时间是一个有组织的内在统一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艺术的本体。孩子的绘画是在窥见这个完整世界时,感性地呈现出来的展示自己小小宇

宙生命的本体的“道”。

使用故事幻灯和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情景交融的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情感的储备,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拓展孩子的意象世界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绘画的欲望,创造个性的美感世界。

二、提炼“意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中国绘画意境的追求源远流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明确地提出意境的定义。刘禹锡也指出“境生于象外”,是更理性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表达。孩子的内心是纯洁无瑕的美丽世界,虽然单纯,但也有自己的童真童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给孩子自由思维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讲解、拓展、延伸孩子的心里空间,将意境融合到绘画的笔端。帮助、指导、评价时,要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尊重儿童创作的自主性,切莫过分注重画面内容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得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

三、尊重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课堂有效性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意识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而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流动过程。孩子的绘画过程也是自我意识飞行和流动的过程,包括下意识的活动填补了意象间飞越的空白。

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和生成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观、生活观差异性很大,“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要以挖掘意境为主,结合教材设计仿真的美术交流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展露世界。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教师要培养学习主体有明确的美术学习方式,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四、开放“意义”的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儿童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西路小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篇7

1. 巧妙布置课堂,创设乐学情境

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学习环境的敏感性比较强烈,音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将教室布置得充满童趣、充满音乐氛围,那么小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注意力也将更加集中。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不注重对教师环境的设置,学生正襟危坐, 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书本,丝毫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想方设法地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比如,在学习《过新年》这首歌时, 我课前将对联、灯笼、剪纸、年画等过年用品张贴、陈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氛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大家迫不及待地分享过年的欢乐和喜悦,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教学效果也十分好。

又如教学《火车开了》这一首歌时, 我让学生将各自的课桌前后接连起来, 平凑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在讲台做火车司机,学生做乘客,从学校出发去北京、去上海、去游览祖国的隽秀河山。学生在《火车开了》的伴奏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进行上车、下车等动作, 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良好教室环境的创设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讲述趣味故事,展现趣味情境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有些歌曲具有很强的情节性,有着很明晰的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牢,帮助学生融入故事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音乐欣赏课《摇篮曲》的教学前,我给学生讲了关于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他虽然出身贫寒,连谱纸都没钱买,但是他酷爱音乐,凭借卓越的天资以及后天的勤奋,他终于获得了音乐上的巨大成功,《摇篮曲》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学生完全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对舒伯特产生了崇高的敬佩之情, 在接下来的聆听和学唱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更加饱满,兴趣更加高涨,通过反复的学唱,学生产生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既学会了表述歌曲情感,又让他们记住了舒伯特这位音乐家。

3.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情境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抽象的事物难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 多媒体将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声为有声,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情感。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地进入多媒体音乐教学情境中去。

笔者在教学《小雨沙沙》这首歌时, 我先制作了风雨声、雷鸣声的录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张空白片,当学生猜出雨声时,我就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同时将这首歌播放出来。在明快的音乐声中, 我再通过Flash演示出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动态过程, 如此,新歌的意境就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经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的过程,很好地了解了词义,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还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4. 组织音乐游戏,再现活动情境

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 通过游戏,学生能充分地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融入集体、发展个性,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产生欲罢不能的学习欲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放下了教师的身份,俯下身去与学生一起开展音乐游戏,创设了愉快的游戏活动情境。如《火车开啦》一歌的创编表现歌曲环节,我让一组学生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表演, 首先请两个学生面向站立,手撑开做成隧道口,让一名学生站在最前面当司机,其他学生依次拽住前面一个同学的衣角,拼成一列火车。随着司机口哨一声响,火车缓缓驶出车站,穿过隧道, 越过高山……孩子们一边唱着欢快的曲子,一边做着各种游戏动作,完全沉浸在编创游戏的欢快之中,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高兴,音乐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5. 进行角色表演,体验角色情境

表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视觉性, 能够很好地传达音乐信息,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增强音乐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欲望,希望通过表演展示自我,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和认可,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表演情境,打造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学习与表演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表演动作,将抽象的音乐变成生动的表演,从而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获得美的情感。

比如,《大鹿》这首歌,尽管它的曲调比较平缓,但其音准比较难以把握, 如果像传统课堂那样教唱,学生势必难以把握。考虑到现实情况,我在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内容之后,让学生来扮演大鹿和小兔子,扮演小兔子的同学将逃命时的急切心理表演得淋漓尽致,扮演大鹿的同学则将助人为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曲。又如在《两只小象》的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小象,以舞蹈的形式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小动物们的深厚情感,感受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对歌曲的内涵和主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不仅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培养,也发展了孩子们的个性, 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性情。

校本培训的有效方略 篇8

根据需要确定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优先保证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教法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同时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体研修相结合;要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主要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对骨干教师主要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内容的培训。

点面结合确定培训对象

1. 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10天内完成每个教师80学时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规范性培训任务,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

2. 骨干培训。

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措施、考核细则、奖励意见,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及高级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教育教学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初步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 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 青年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学校的现在,关系着学校的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确定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个人三级培训的思路,考虑制订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考核细则及奖励意见。利用开讲座、结对子、以会代训、听课评课、上汇报课、送培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不间断的培训,形成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希望能在在这一体系下,基本达到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胜任教师工作,六年成为教坛新秀,十年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目标。

4. 班主任培训。

培训工作中,考虑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切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力争三年内完成对班主任45课时的培训,基本上建立起一支适应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 教研组长培训。

加强对学科教研组长的培训,形成学科教研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

灵活多样活化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我校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 希望能以此带动教师培训, 基本上形成每个学科有课题, 每位教师搞科研的局面, 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以老带新结对子培训。

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 老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可考虑制定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制度。每位老教师与一位青年教师结成对子, 由老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并把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进步情况作为对老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

3.外出考察走出去培训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 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近几年来, 我校共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将近30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和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 必须考虑建立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因为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能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 实现考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4.名师讲座以会代训。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篇9

一、改变教材知识呈现方式, 突破复习的基点 和难点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 主要是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容易产生疲劳, 并且在泛读教材时抓不住知识的基点和难点, 阅读效率较低。因此,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方法应该做一些改变, 可以尝试改变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如对教材中的某些基础知识, 可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组, 对教材中的某些难点知识, 可设计成类似试题形式的问题组, 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 可有效地突破教材的基点和难点。

[案例1]胚胎工程

在复习胚胎工程时, 首先简介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试管婴儿”体外授精疗法研究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 并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①什么是“试管婴儿”?试管婴儿培育中包括哪些胚胎工程技术?简要写出培育步骤。②正常情况下, 人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何处怎样产生的?③精子和卵细胞如何采集?它们在何处受精?受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④受精作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防止多精入卵有哪些屏障?⑤精卵体外受精后, 能否直接移植?一般培养到什么阶段才能进行移植?⑥胚胎移植的基本过程怎样?⑦为确保适龄妇女优生, 最好进行产前诊断, 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有哪些?……

评注: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识记的内容较多, 若二轮复习时还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识顺序再讲一遍, 则学生定会感到枯燥无味,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的收效也甚微。本案例以“试管婴儿” (教材为“试管山羊”) 为教学切入点复习胚胎工程, 设计以问题组为载体的学习方案, 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知识呈现方式的新颖性,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有效地把握教材的基点和难点, 做到真正去阅读教材, 并在阅读教材中找到成就感。

[案例2]遗传信息的表达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④⑤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 需要的酶分别是_____。

(2) RNA病毒 (如劳氏肉瘤病毒) 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_____。

(3) 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基因从本质上讲, 就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____片段。

(4) 在真核细胞中, 进行过程①②③的场所分别是_____;参与过程③的RNA有_____种。

(5) 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 共有____种, 功能是____。

(6) 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是AUG、UAC, 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 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 该DNA分子作为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是_____。

(7)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遗传密码决定, 这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_____。

(8) 科学研究表明, 一个mRNA上连接着多个核糖体叫作多聚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的形成的意义是_____。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 这说明_____。

(9) 若该过程合成的蛋白质是抗利尿激素, 则需经_____加工后才能发挥作用, 这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

(10) (2011年浙江理综卷) 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 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是______。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 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 说明 _______。翻译时, 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 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 其原因是 ______。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 翻译就此终止, 由此推断, mRNA上的 _____ 为终止密码子。

(11) (2012年安徽理综卷) 图1是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

A. 真核细胞内,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 原核细胞内, 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 原核细胞内, 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 真核细胞内, 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12) (2013年浙江理综卷) 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 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 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评注:“遗传信息的表达”这一内容包括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基因概念等知识, 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叙述较为简单, 但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这一类试题灵活性较大, 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涉及转录和翻译等知识的考题, 难度就更大。为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 深刻领悟教材中的每一句话, 并且就其基础知识和难点知识, 联系最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命题规律和特点, 结合相关高考试题, 设计成考题形式的问题组, 让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寻求答案, 真正掌握教材的基点和难点。同时,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样准确作答, 由此学生会提振信心, 增强斗志, 真正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

二、整合教材分散知识, 切实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考题的新和难在于多点综合, 而在一轮复习时多关注的是单元过关, 学科内综合的要求不是很强。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应针对高三学生的思维特点及高考强调学科内综合的要求, 整合分散知识, 通过整合复习, 打破原来的单元和模块界限, 帮助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整体性, 进一步强化学科内综合。为此, 二轮复习时力求做到立足眼前、务实基础, 前后联系、多元综合, 优化思维、提升能力。同时, 也可以避免复习内容的重复性, 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率。

[案例3]常见酶及其作用

[案例4]生物育种

评注:“酶”在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选修3等教材中均有涉及, 有些酶 (如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解旋酶与RNA聚合酶等) 的作用容易混淆, 学生时常出错, 若将分散在教材中的常见酶作一归纳总结, 定能帮助学生少犯错误,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生物育种”是生物变异在生产上应用的具体体现, 主要在必修2和选修3教材中作了重点描述, 但其与细胞分裂、遗传定律、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知识联系紧密, 故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也是理综试卷生物试题中的压轴题。在二轮复习时, 非常有必要整合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的有关育种内容 (包括无子番茄、无子葡萄培育等) , 帮助学生理清和掌握育种方法及相关知识, 并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挖掘教材隐性知识, 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编制虽然紧扣《考试说明》和生物教材, 但浙科版教材中不少内容的表述学生难以理解, 不能领悟教材图示和文本中的一些“隐性知识”, 以致经常听学生说:“一读教材似乎都明白, 一做考题就易犯错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之一是对教材中的这些“隐性知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或挖掘。为此,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和利用教材。

[案例5]教材图示中的“隐性知识”

例1:必修1第30页图2-8中细胞外被含有糖蛋白和糖脂, 有细胞外被一侧的是细胞膜外侧。除了细胞膜外侧含有细胞外被, 其他生物膜外侧一般无细胞外被。植物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很少或没有。

例2:必修1第87页图3-18中光反应产生的氧气是发生在类囊体膜内。

例3:必修1第95~96页图3-24、3-25、3-26纵坐标中的光合速率是指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 同时是指整株植物的光合速率。若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就要大于细胞的呼吸速率。

例4:必修2第15页图1-9中F1产生F2为什么要采用自交而不是杂交?原因除了探究控制绿色和皱粒这两个隐性形状的基因存在于F1还是F2中外, 还能避免其他基因对该实验的干扰。

例5:必修2第50页图3-2中加热杀死S型菌的原因是高温使酶等蛋白质变性失活, 但DNA由于具有双螺旋结构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活力。

例6:必修2第66页图3-13中RNA聚合酶既兼有DNA解旋功能, 又能使单个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上去;模板链是DNA用于转录和形成稳定双螺旋结构的基础, 而编码链则起到编码和储存遗传信息的作用;随着RNA聚合酶向右移动, 右侧的DNA双螺旋解开, 而左侧的DNA双螺旋结构重新形成。

例7:必修2第68页图3-14中, 翻译时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核糖体中mRNA的两个遗传密码分别是“UUA”“AGA”, tRNA的反密码子则是“UAA”“UCU”, 通常识读顺序是“AAU”“UCU”。

例8:必修3第22页图2-7中动作电位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右侧上升的曲线是去极化与反极化过程, 左侧下降的曲线是复极化过程;右侧去极化与反极化过程的曲线下方对应的轴突中主要发生钠离子电压门通道打开, 使钠离子大量内流, 左侧复极化过程的曲线下方对应的轴突中主要发生钾离子电压门通道打开, 使钾离子大量外流。

例9:必修3第23页图2-8中一个骨骼肌细胞有多个细胞核;突触小泡内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当突触后膜去极化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 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

例10:必修3第25页图2-9中包含着两个反射弧结构, 一个是含有2种神经元的膝反射弧, 另一个是含有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屈反射弧。灰质内画出了6个突触示意图;传入神经元突触小泡内释放的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的递质, 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小泡内释放的是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的递质。这两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均在肌梭内。

例11:必修3第52~54页图3-2、3-3中那些小黑点各表示什么物质?巨噬细胞分泌的是白细胞介素1 (IL-1) 、白细胞介素12 (IL-12) 、白细胞介素6 (IL-6) 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 辅助性T细胞 (Th) 被活化, 然后选择性地分化为Th1和Th2等, Th1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Th2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活化的Th分泌的多种蛋白质主要是指IL-2。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是一些穿孔素、颗粒酶等。图3-2应补画上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出记忆T细胞。

例12:必修3第54页图3-3中B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即膜结合型抗体, 因而抗体分子可以分为B细胞膜上膜结合型抗体和效应B细胞产生的分泌型抗体两种。成熟的B淋巴细胞遇到相应的抗原后被致敏了, 致敏B淋巴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2的促进。

例13:必修3第110页图6-9中“取食”“捕食”指的是“同化量”, 此能量流动过程中未考虑动物的粪便量。

例14:选修3第6页图1-4中目的基因是人胰岛素原基因, 由于含有内含子, 所以表达产生的人胰岛素原无活性, 需要经过加工和修饰后才具有活性。

例15:选修3第42页图3-2中囊胚期外没有滋养层, 滋养层为哺乳动物早期囊胚外表的一层扁平细胞, 是将来发育成胚胎的附属结构或胚外结构。

……

评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从必修到选修, 其图示和文本中都存在“隐性知识”, 而这些“隐性知识”常常被师生忽视, 相反这些“隐性知识”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一旦将之作为命题素材时, 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 在备考复习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弄懂、研透教材中的每一幅图和每一句话, 充分挖掘图示和文本中的“隐性知识”, 并将之编成试题供学生训练,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刍议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的构建方略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课堂,实用性

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形式, 课堂教学有效与否是评估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为有效课堂呢?关于这一点, 很多教师往往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并不仅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知识, 还要看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多少能力的提升。然而, 如今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了折扣。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我们要认清有效教学的内涵, 努力通过多种途径,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灵活运用导入技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环节, 导入环节能起什么作用呢?事实上, 在上课开始前的几分钟, 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导入内容, 就可以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迅速将注意力由课外集中到课堂上, 这样自然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保证导入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设计出一些多样化而具有趣味性的导入。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感受科技创新”时,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上课之前, 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美好愿望, 一直到今天的神舟五号、六号飞天梦想实现的视频资料, 在多媒体工具的帮助下, 唯美壮观的场景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接下来, 教师就可以借由学生的兴趣顺利地进入教学活动中。就这样, 短短几分钟导入的设计, 很轻松地就把学习的气氛给炒热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也显得更加积极主动, 从而获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的主体, 而学生是学的主体, 因此, 教师和学生自然就成为了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师生关系是一种传授与接收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处于一种权威的地位, 而作为学生则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这种师生关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 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读死书、死读书, 仅仅只能掌握一些机械的知识, 而谈不上能力的发展。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重塑师生关系, 努力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谐。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 教师和学生可以拥有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观念表达出来, 而教师则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这样就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动不再是单向的, 而变成了双向的流动。这样的师生关系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真正地实现互动, 而这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如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三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一句话, 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 就是这样一门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缺乏实用性、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很多学生看来,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一些过于空洞的道理, 没有实用性, 事实上, 这是对思想品德学科的一种严重误读。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想法, 与教师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 有些教师总是喜欢把教材内容归纳成一个个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样就会令教学内容显得理论性较强。事实上, 新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往往比较注重实用性, 其中增加了很多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因此, 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材料, 同时, 也可以给学生补充教材以外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资料, 让思想品德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得更近, 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功能, 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抵制不良诱惑”一课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可以正确区分不良的诱惑, 并能够掌握拒绝这些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 掌握这些内容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在课堂上, 笔者先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诱惑”, 然后鼓励学生一起聊一聊, 自己身边存在哪些不良的诱惑, 自己是如何面对这些不良诱惑的。就这样, 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四、重视课后的反思活动

反思加上经验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课后的反思环节至关重要。然而, 遗憾的是, 很多教师对于课后反思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 经验无法得到积累, 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使得教学质量总是停滞不前。因此, 作为教师, 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每一堂课结束以后, 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活动。反思的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等。每一堂课结束后的反思活动都可以让教师获得一定的收获, 这样积少成多,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会大大提升, 从而为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有效课堂的构建, 一个基本的依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 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学科变成学生需要和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苑华.浅谈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4) .

[2]李玉娟.如何有效增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 2011 (54) .

探求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方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教学效率;因材施教

初中英语课本的知识体系相对精简,但是任教老师对知识的具体讲解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处于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要领,指导学生不断攻破英语学习中的难关。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针对初中英语讲授的特点,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了探讨。

一、建立友好融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位出色的英语教师,要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就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鼓励教学,肯定学生的勤奋和成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1.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其学习规律,对其循循善诱。最好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而不是严格的师长,这样更能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切实了解其学习上的不足。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褒奖,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发挥优秀的组织才能,使课堂保持活跃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指导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教学态度,教学风格应选择适合现代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对每个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要给予耐心的辅导。教师的言行是学生遵循的表率,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恪守教师的职责。

3.理解和关怀学生,要因材施教,并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空间,扩展学生的爱好,使课堂气氛灵活生动起来。

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

1.硬件

我国各地学校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一向都是应试教育,贯彻“填鸭式”教育。学生像一部机器,每天背大量单词,做习题,不断地测验和考试,应付升学。学生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留下到枯燥乏味的记忆。而英语的学习远不只是应付考试,它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对学生语音的训练是很关键的一环,应该放在重中之重,它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张口说话,模仿纯正的英语口音,发出地道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就少不了英语教学中必要的硬件配套设施——录音机、语音教室等。然而我国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导致很多贫困山区的学校都不具备这些教学设施。而即使是城市的学校,由于各校都忙于提高升学率和排名,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教学。因而,学生的语音素质就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做不到日常锻炼口语。

2.软件

近几年来,网络上频繁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笑话。虽然只是我们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小玩笑,但却给了我们国内的英语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面对如此境况,教育界迫切呼吁:英语要从基础学好。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亟待改进,英语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但目前各中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的英语发音不标准,口语不地道,与现实口语交际脱轨,即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的英语。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教师的英语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各校的英语教师要定期组织培训和继续教育,考核和选拔优秀人才,避免知识的中断与落伍。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学有所用。

三、开展“英语小品”和话题讨论

为了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学可采用“演小品”,即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们选择扮演角色,编写英语对白,使其领会对话中的人物思维方式,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实践。话题讨论,即教师提出一个最热门或有争议的话题,学生用英语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学生可以练习用英语思维考虑现实问题,活学活用。

四、作指路明灯,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领路人,不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教材、背诵单词、记忆语法、熟读课文、做习题、考试等,更应扩大知识范围,在闲暇时间多阅读英语文摘或报纸,培养语感;多运用英语知识,写英语日记,积累作文素材。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在一起交流。在QQ或MSN(语音)与外国朋友聊天也成为可能,不用出国门,也能够找到与外国友人对话交流的机会。剩下的就靠我们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这需要我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差异,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克服不足,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英语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和厌烦心理,课下多做沟通交流,找到有效学习的方法,配合他们走出英语学不好的困境;对于英语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参加英语演讲或才艺展示等,提供给他们更多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在英语课堂上,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不掉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六、文化交流,异国体验

英语是了解欧美文化的钥匙。这把钥匙向我们打开了欧美国度的大门,让我们欣赏到异国的秀丽风景,也让我们体验到异国的别样风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普及欧美文化知识,显然能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升文化修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异国文化底蕴的熏陶。

在探求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方略上,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融洽,其次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要过硬,再次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方案,对其弱点各个击破,最后集思广益,使学生都能融入课堂,融入实践,树立英语教学新标杆。

参考文献:

[1]杨永昊.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2]周方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贺国华.试析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镇江高专学报,2005(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八乡山学校)

上一篇:案例与实践教学下一篇:高校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