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共11篇)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1
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
准备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性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过程,而过程决定了结果,因此,课堂环节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这堂课的生命力。设计教学环节要从目标出发,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要有趣、可操作,更重要的是富有实效。下面,我就以一个亲身实践的课例《北大荒》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有效导入
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总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导入,一定要有效。而我认为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 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导入还给学生留了个悬念。
现在,我们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语言、神态、情感变化入手,理解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1、求治:
提问:“为什么沃克医生是冷冷地?” 术前:
追问:明明知道要忍受巨大的疼痛,为什么他不打麻醉 剂?引导学生理解刘伯承的话。
2、术中:
手术台上,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微微颤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刘伯承是怎样的呢?
刘伯承“抓破白垫单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体会刘伯承的坚毅顽强。
3、术后:
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三、讨论:(四人组)
1、他最初的态度怎样?后来,他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2、用自己的话赞赞“军神”
四、作业
1、通过一件事写一写身边让你敬佩的人。
板书设计:
军 神 沃克 刘伯承
求治:冷冷 不悦 镇定
术前:愣住了平静 军神 术中:颤抖 一声不吭 术后:吓、失声、亲切、钢板 72刀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教学反思:
一、精读课文感悟“神”
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促进学生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二、在读中感悟,领会“神”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在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时,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案例的有效性。
一堂课最好的形式是一个案例用到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这个案例需要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问题的设计和学生有可能形成的回答上,教师都必须在备课时想到
四、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如果学生的目光能注视 3 着你,对你微笑,我想他愿意来回答你的问题,这是一种师生之间无声的交流。我们要改变那种简单的问答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
四、活动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老师不是主持人的角色来举行的课堂活动更具有活动的活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了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使用语言的情景,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情景的创设又为学生提供了真实使用语言的平台,所以课堂上呈现出学生兴趣盎然、喜形于色地交流场景。我觉得此处的设计是成功的。
所以说,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2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般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但它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应根据教学任务, 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对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这样才能遇到问题不慌不乱, 从而使每一堂数学课都处于一个有序的氛围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1. 数学课堂语言具有科学性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是严谨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讲的每一道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不含糊, 不模棱两可, 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性质、判定等。所以一直以来, 我严格要求自己, 争取课上不说一句废话。几年来, 我不断地推敲、钻研, 收获了不少心得。
2. 数学课堂语言富有启发性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启发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例如, 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 我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 使学生受到了启发, 他们很容易得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样, 学生不仅增强了印象, 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类比思想,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 我们的教学都是教师的个人秀, 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如今, 教学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由接受知识的“罐装桶”变为张扬个性的主人, 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在课上, 我尽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对问题的掌握程度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四、及时抓好效果反馈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一般要看学生的反馈情况,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安排反馈练习, 在课堂上适时练习, 以保证教师能及时掌握反馈情况并能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然, 反馈情况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有所收获, 有所成长。对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地予以评价, 对的要鼓励, 错的要分析其原因所在, 以保证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五、每天做到反思三分钟
自古以来, 我们都非常重视反思的精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们每天都要求学生做到课下反思三分钟, 殊不知教师又何尝不用呢?反思是一种自我醒悟的过程, 是一个人能力、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经常反思的人, 势必不会将错误一再上演, 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教师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 教师的成长在课堂, 而不在课下。所以, 从事教学工作几年来, 我都会把自己的反思——不足以及闪光点记录下来, 这样, 不仅保证了教学效果, 而且也能提高我的教学能力。
六、终身学习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我们每一个人, 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 还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 因为知识在不断地更新, 不努力去学习新知识, 势必会被社会淘汰。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有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做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现代社会高技术产业突飞猛进, 教师对某些领域也有不了解的地方, 我深感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我从来不放弃自我充电的机会。我认为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才能日趋完善数学课堂,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
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一、更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从目前众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段上。虽然这些理念在某个历史时期起过作用,甚至有过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的学生,不再适应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认不清形势,习惯于、固守于那些已显陈旧的理念,必定阻碍学生的思维、堵塞学生的创造、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本谈不上课堂的优化、教学的有效。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应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效果上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树立真正的学生发展观,确立为学生服务意识,达到首先优化自己的头脑,形成一种崭新的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化灌输为探求,化沉闷为活跃,化封闭为开放,化分数为发展……如此“化”下去,课堂一定会“优”上来。实际上,课堂的优化就是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优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也可以说就是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优化。而决定这一切的就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要准,既要紧扣时代特点,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二、满含热情
有效的课堂是充满热情的课堂。因为有热情,才能产生激情,才能体现出勃勃生机,才能激发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学习是一种个体的体验和实践,它伴有情感活动。热情、激情能使学习主体——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轻松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增强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热情,对真理的热情,对探求发现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热情等。充满热情的学生面部总是微笑的,行动总是机敏的,心灵总是阳光的。他们会把对知识的学习,对真理的探求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化为生命的一部分。缺少热情的学生,只能是消极被动,死气沉沉,敷衍塞责。而后者正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改变的现象。将这部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课堂也就优化成功了。
然而,热情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教出来的,它来自于周围环境对学生的感染,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感染。换言之,就是教师要充满热情。即对职业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文本的热情,对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等。只有饱含这种种热情,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如绵绵春雨滋润万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感受其中,逐渐唤起自己的那份热情。当学生的热情与教师的热情相遇,便会达到和谐一致,形成高效的课堂。因此,优化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满含热情,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热情“引爆”课堂的热情。一支歌唱得好:“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热情能“燃烧沙漠”,热情更能燃烧贫瘠干枯的“思想”。不信,请看一看,低效失败的课堂几乎都是缺少热情的课堂!
三、注重学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魏书生说: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做法。前者强调的是方法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低头蛮干,埋头苦干,精神可嘉,但良好的效果则难以体现。“条条道路通罗马”,而其中必定有最便捷的。过去的教学讲究教法,侧重点在于教师,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今天的教学应该注重学法,即教师的目光由自身转向学习主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或分析归纳,或对照比较,或座谈讨论,或调查了解,从而确定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本质的需要。当然,适合学生的学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学生的学习应是一种自觉行为,不靠外界的压力和环境的约束。愉悦性,学习本身是一种个体体验活动,其中伴随着情感;轻松愉快的感受定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不断闪烁出创造的火花。个体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不同之外,人更如此。知识积累、性格特点、环境熏陶、思维方式等往往存在差异,整齐划一统一执行的学习方法对有些学生是如鱼得水,自由酣畅,而对另一些学生则可能要削足适履,影响成效。因此,教师应该在大的自主活动背景下,让学生寻找带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总之,优化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具体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实践。它需要教师自身的优化,也需要学生自身的优化,尤其需要师生双边活动的优化。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赞赏和激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4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无锡市广新实验小学
陈知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一些教育理念,探索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学,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广大数学教师纷纷致力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直观性
创新性
能动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通过实际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创设情境目的要明,形式要新,组织要活,时机要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概念性错误,认为“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体验参与,注重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来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学教学宗旨。因此,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重时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归分法和化曲为直等。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总结”,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观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探索的新型教学观,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多让学生在探索中观察、类比、想象等,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引入阶段,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20÷6=3(盒)……2(个)。然后学生独立操作列式:21个乒乓球,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22个、23个、24个呢?这次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便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接着教师继续问:“如果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乒乓球就还可以再装一盒,从而轻松得出结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三次操作,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指导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 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教材与教法》,2003年第四期
[3]沈予重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师》,2003第1、2期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5
——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育叙事
实验教学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现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还有不少没有达到新课程要求,主要原因我想有这几点:
1、老师怕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实验过程很热闹,但没有得出结论。
2、实验前老师没有很好的优化实验设计和提出实验要求。在我学习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之后我运用到了《杠杆》这节课的教学当中,对比我前后的教学有几点收获和心得体会。
在以前《杠杆》这节教学中我都是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怎么记录,在杠杆的左边挂几个钩码,右边挂几个钩码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按照我的要求做完,然后就照课本的结论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中没有探究意识,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很不明显。在冯长喜老师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课中指出好的实验设计给人愉悦和探索的求知欲望,在王颖老师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也明确提出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重要的 , 也是微妙的。教师要掌控全局,又得时隐时现,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即让学生通过 “ 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 ” 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
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探究性教学的认同和对于有效的物理教学的责任感。下面是我的教学尝试:
1、课前兴趣的激发,我在杠杆的一边挂四个钩码,然后对学生说:我用一个钩码也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们相信吗?学生觉得很新奇。
2、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去体会在各种条件下杠杆的平衡。
3、根据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分析力臂和力的关系,得出有关规律。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探究,不断尝试各种平衡方法,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感悟: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给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不能用一种思维定势去束缚学生的思想空间,那将永远没有创新。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而不是要学生去记知识、背理论。只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发挥出来,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工作。
曾路迹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6
关于上报“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教改实施计划的报告
县教研室:
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实施课堂评价方法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此,按照县局及县教研室项目实施计划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
效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
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
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内容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师要经常对照课程标准,通读
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
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以及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并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2.高度重视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
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手段、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合理、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切实抓好课型研究。在四月份“评教赛讲”活动月中,全县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根据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究不同
学段、不同学科“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自习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
4.优化作业设计。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高效课堂发展性评价。逐步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6、将五年确定为实验年级,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一案三单”。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教材内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法和流程,精心设计高质量的“一案三单”,提高“一案三单”的针对性,使“三单”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合理确定教学方法。既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既可以采用体验学习,也可以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可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
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吴海洋
副组长:任义各谢永强
组员:宁守利高兴赵丽娟陈明铁永刚
任小艾陈建平安利陈怀玉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剖析问题。根据我校教学的实际,在不断深化课标教材教法研修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学习研讨,结合学习外校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反思目前存在的无效、低效教学现象,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和路径,确定创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2.加强学习,强化认识。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到黄凤
山、桃川小学等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市级实验校的先进经验,了解和把握兄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的结构和流程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高效课堂的共同特点,丰富理论储备,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形成共识;要深入剖析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外地教育教改经验,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在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广泛交流、研讨总结的基础
上召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及时推广学校构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机制和考评实施办法。
优化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7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1.了解教材编写体系。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在现阶段,课本是主要的教学依据。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学习规律,才能在讲课时突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易于被学生掌握领会的内容,确立具体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对教材的了解越详尽,对教材的编写体系越熟悉,教学的针对性就越高,效率也就越高。
2.选择有效教法。
黄远振教授认为,“教什么”针对的是内容的问题;“怎么教”是方法、策略问题;“为什么这样教”是为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寻求理论依据,使教学更具有方向性,保证最佳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通过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维同化、顺应的过程,也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可见,从备课环节的具体内容来看,研究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知识目标、态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十分必要。这些问题在教师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游刃有余。
3.把握关键环节。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以便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环节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每个环节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层面上,即在“学”上下功夫,把学生的“自学”和“共学” 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教师的“导学”应努力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之中,真正起到启发、点拨、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索过程,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凸显学生建构知识、交流互动的过程,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
二、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1.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点,教学环节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过程,而过程决定了结果。因此,课堂环节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这堂课的生长点和生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优化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设计教学环节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要有趣、 可操作,更重要的是富有实效性,环节设计的有效性是教师对这堂课深思熟虑的最终呈现。教学环节不仅体现了教师备课、教学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上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对课后的作业设计。 此外,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要考虑各个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即课题如何导入、兴趣如何激发、提问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开展。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环节设计得再好,细节却“粗枝大叶”,一样会功亏一篑的。
2.运用简明语言。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教师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如在教big,small,short,long,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很小的小圈等,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教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手段,培养兴趣。在教三年级英语时,明显感到三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课堂气氛热闹甚至有点“乱”。因此,我因势利导,上课时尽可能多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 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在教授Unit 3 How many时,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我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来教授,如pencil,rulel之类的文具, 让学生参与数数,在不断增加数量的过程中学习新单词。最后,让学生全体起立用英文报数,不仅巩固了单词的记忆,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组织活动,形式多样。《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教育专家指出,活动设计和情境创设应贴近学生生活,它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教学工作变得生动形象, 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学好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形式,去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根本无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合作学习(group work或pair work) 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之一。这种活动形式要求邻座学生2~4人一组或者3~4人为一组,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这样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将增加几倍,能大大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量。
四、课后延伸,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高效是否仅仅靠课堂过程的最优化来体现?课后及时有效的补充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锦上添花。课后的延伸一般以作业的形式来体现。作业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论哪种方式,都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延伸,课后作业有因材施教的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或许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这种做法工作量大,许多教师可能不乐意采用,原因也多种多样,但运用得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大。要真正让课后延伸服务于课堂教学, 不可不考虑作业的效果。教师要防止课后作业成为抵消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的发生,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设计课后作业,通过有效延伸,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强化素质,提高教学有效性
1.智慧好学,以身作则。
周彬教授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水平、教学知识与经验、教育实践智慧是真正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因素。这充分说明了教师本身学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有可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只具备深厚的学术水平还不够,还应该具备对信息的掌握、了解、使用的能力,并把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在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好学的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8
摘 要:微课作为微时代的教学产物,在认知习惯、认知策略上都特别能够贴近学员的心理。化学实验在培养未来高科技人才的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化学实验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80
微课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是指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等)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它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模式与应用都处于探索期,而针对化学实验微课的研究更少,仅有少量报道。辽宁科技大学的陈绯等以“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为例,通过实践经验和体会来探讨微课的发展潜力与网络环境下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潍坊医学院的綦慧敏针对微课的特点,将其融入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校教员也积极涉足微课领域,部分教员参加了2013年至2015年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4年和2015年,我校也组织了微课教学大赛,影响广泛。
我校《大学化学》课程开设时间较短,至今尚未建立大学化学实验室,没有化学实验支撑的课堂教学成了空幻的理论讲解,严重影响学员学习化学的热情。为了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基于微课的蓬勃发展,我们通过借助地方院校的实验室制作化学实验微课并引入课堂,采用化学实验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扬长避短,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化学教学现状和学员特点的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员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
一、化学实验微课设计的过程
本文的实践经验来自于教员引导学员制作微课实验教学视频的全过程。为了培养学员自主探究实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微课开发小组由教学班中的学员组成,让学员们通过主动报名的方式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全程参与实验微课的制作。学员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分工,分别负责讲授实验内容、操作实验、录制视频以及后期视频剪辑,整个过程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学员们充分展示其个人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形成最终成果——实验微课。
制作出的实验微课可以引入课堂为更多学员学习所用,也可作为翻转课堂的学习资源,新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深化学员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也能够促进教员教学能力的提升。
化学实验微课的制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查阅资料,验证实验
教员确定实验内容,学员以选定的实验为基础,查阅相关书籍,确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为后期的视频采集提供基础材料。学员针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入地方院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验证,通过在实验室中的实际操作,验证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对实验步骤进行规范。整个过程学员之间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充分理解了化学概念并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二)录制视频,剪辑微课
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后,开始视频的录制。学员作为讲解人讲解实验内容,并根据确定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将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原始视频的采集,最后将上述制备及采集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制作成微课以供课堂上学员观摩和学习。
二、化学实验微课的主要特色
(一)创新教学体系
我校《大学化学》课程课时少,没有开设化学实验课程,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验过程的体验,纯粹的理论讲解就类似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空中楼阁,较难理解也很容易遗忘。而没有理论铺垫和支撑的化学实验过程则耗时耗力,因此,化学课堂的理想状态就是实现“理实一体化”。基于我校实验条件不足的实际情况,这个目标的实现难度很大。
化学实验微课引入到课堂教学,即可成功地将实验室“搬进”教室,引导学员自主学习,让学员在实验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空幻的概念,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可轻松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目标。实验微课融入课堂教学既体现了实验对化学教学的支撑作用,又弥补了我校化学实验资源不足的现状,是对我校化学教学体系的一次改革和创新。
(二)更新教学理念
现代科学教育理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员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每一个微课实验的设计、素材课件的制作、实验视频的录制以及最终微课的制作等都由学员完成,教员则主要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要的细节进行讲解和辅导,让学员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既用课堂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验设计,又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和巩固课堂知识,成效颇丰,悄无声息地将协同式学习等教育理念应用其中,初步形成由“教学”到“教育”的转变,实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将录制好的微课引入到课堂,一方面方便学员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还可将微课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与学员分享,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化学实验微课的实践经验
(一)严格设计实验微课
微课实验的设计是制作微课的重要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讲解内容的撰写以及人机界面的形式等进行周密考虑和细致安排的过程,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微课的质量和最终教学效果。由于实验微课的实验设计和讲解主要由学员完成,因此实验过程是否合理、严谨,学员的语言是否精炼、有条理,都是教员必须关注的方面,也一定要做好指导。同时,在课堂上使用微课时,学员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录制视频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实验台要干净整洁,录制过程中要对关键实验现象进行局部特写,剪辑掉如长时间加热、具体称量过程等不必要的实验过程等。
(二)巧妙引入实验微课
如何更好地将实验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并为更多学员所用,是创新大学化学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为了尽最大努力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迅速进入学习实验微课的状态,化学实验内容的引入非常关键。比如,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我们选择了“摩尔气体常数R的测定” 这个实验,摩尔气体常数R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到,比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动力学中的阿伦尼乌斯公式、热力学中的范特荷夫等温式等,很多同学脑中会有个疑问:R的值是怎么得来的?教员可以首先提出这样一个简短的疑问来引出主题,激发学员探求摩尔气体常数及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通过播放实验微课来满足学员的求知欲,紧接着,再深化包含上述公式在内的一些与R值相关的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实验微课的优势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有真实的情境、明确的教学目标、切实的能力提升,才能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化学实验微课包括了实验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实验过程、教学反思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共同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资源包,营造了一个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员在指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即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又可使学员在这种新奇的实验组织方式中,自主学习,激发其潜在的探究知识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
微课的好坏最终还需要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进行判断。通过学员评价以及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得出结论:化学实验微课教学的设计和录制,可以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学习的功能;课堂上使用实验微课能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提升学员对该内容的兴趣,使学员在好奇和欣赏中学习化学知识,也使整个学习过程变成“揭秘式”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微课的录制只能是部分学员参与,更多的学员则是通过观看实验微课来满足其对特定实验内容的学习。
四、结语和展望
微课的出现契合了网络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对于学员来说,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便捷,更加充满个性;对于教员来说,则感受到了机遇背后的挑战,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微课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挥微课正面的教学价值,将会发挥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弥补了一些院校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还为传统理论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师生交流,引导教员改进教学方式。对学员来说,注意力很容易被实验微课中神奇的实验现象所吸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得学员们在好奇和欣赏中学习化学知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也使整个学习过程变成“揭秘式”的学习,培养起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与习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改进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为学员提供更多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等.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
[3] 吴安艳,陈继良,张泓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6).
[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5] 陈绯,王志有,陈林等.“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3).
[6] 綦慧敏.微课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3.
[7] 吴玲儿. 利用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2015(6).
[8] 谢文.利用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5(12).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9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10
文 浩
(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电子信箱:414166460@qq.com)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都会体会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利用教材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其信心,使学生全体投入,获得整体提高,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模式基础上革故鼎新,创设良好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律,提高教学质量。在一节课40分钟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方式 效率 提高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小学英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一节成功、高效的英语课应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英语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密切相关。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要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水平,必须破除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现代英语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随着现代英语的变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创造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用交际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
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二、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在英语课上,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以歌激趣
歌曲能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可选择由师生共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上课前的紧张感,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以游戏激趣
游戏能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许多游戏都有戏剧性,角色性,这正好满足学生爱说爱动、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合适的游戏。如: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教师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他们对很多的单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做,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
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以竞赛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竞赛是激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竞赛的开展,可以在男生与女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让学生跟老师比赛,并配有抢答的形式,使竞赛更有竞争性。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欢呼雀跃,同学间的友情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加深厚,从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然而竞赛与奖励是并存的,没有奖励的竞赛是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奖励形式,可以是精神的奖励,如:授予最棒小队、最佳英语星、英语小博士等光荣称号。将英语课堂教学竞赛化,学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要活化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教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教材以其辅助材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以学生的英语实践为课堂主要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并组织一系列引导学生自始至终通过一项又一项具体任务的活动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并形成能力。
活动化的课堂教学的言语实践活动应以大量的听说实践活动为主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把英语学习当成熟读和背诵。教师尽可能将教学内容设计得真实或接近真实,有交流价值,有信息差,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听、做、说等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根据设计出不同任务给出相应的语境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样不仅有利用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挥方面,当好“导演”。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行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优化分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1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小组的建设,并始终把小组建设放在首位。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异质分组
教师将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加强学生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将学习成绩较好的与中等水平的以及学困生组合成一组,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点在组内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在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学习。学生间横向联系,组内分工明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图1所示。
2.小组规模
2.1教师分组时,要注意人数结构的合理
根据实践和研究调查,以4~6人为一组最为科学。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人数尽量是偶数,充分体现结对子“一帮一”的学习帮助方式。如:班级的人数不能平分时,可以分一个大组,然后组内再分两小组,为组内之组,平时可以单独活动,在课堂上或小组活动时则是大组成员。这样就可以最大范围地实现学生的互动。
2.2教师分组时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
如: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互学,齐头并进。
2.3教师分组时要注意情感结构的合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和生物成绩在组间进行微调,例如:男(女)生不能集中在一组,兴趣强的也不能集中到一组。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3.小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的内部应当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分工,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缺点。如: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在自己做作业,有的在闲聊,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小组是个别优秀的学生在唱“独角戏”。这种情况只有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而无实质的内容。并且在组内事务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由小组长或个别学生去做,而其他成员就表现的有点儿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组长或个别学生在感觉不平的衡情况下最终也就放弃了,这样也就使得小组的活动最终只是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进行。只有教师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负有责任,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更多的任务。小组的分工:小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各一名,如表1所示。
在选好组长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明确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教学要训练学生学会倾听;要教会学生学会对别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学会分工。分组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是在学生分工合作中完成的,因此,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小组调控与指导
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技巧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不仅可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更能规范学生的合作行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有效调控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维持良好的激情,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特别注意的是:在探究中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多创造表现的机会,切实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5.小组学习测查
进行分组学习后,可以由组长负责,及时对每位组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相互监督,激励学生改进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1)学习效果的测查。例如在课后请小组长负责检查每位组员的作业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在无形中也建立了互帮机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建立。
(2)学习态度的测查。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分组学习后,组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及时考虑自己的学习态度,共同解决学习障碍,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小组平等竞赛。有了竞争才能有提高,因此可以开展组内竞争和各小组之问的竞争。
6.小组的评价要多元化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组长负责检查并划分等级,直接用分数来表示,如A等5分、B等3分、C等1分。
(2)课堂表现:主要表现在的配合怎样以及是否积极地参与表达交流。
(3)考试:对于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根据小组的不同划分,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能完成任务的可以给以一定的分数奖励。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实效性11-30
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优化06-26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11-21
课堂教学的优化07-14
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05-26
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07-22
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08-24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