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2024-06-09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共12篇)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篇1

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心态,借助各种形象化手段,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情感主要源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情境教学法是情感教育的反映。老师应该懂得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学生受好奇心驱动而努力探索;或描绘图像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或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涌动下努力学习。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令学生入迷入痴的情境,营造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氛围,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或如泣如慕或如怨如诉情绪的感情流动,“于不疑处激疑”所激起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趣和竞争意识。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才能自觉地去钻研、去探索,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呢?

一、运用画面,优化教学情境

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可以画出鲜艳的图画创设情境,用以展示古诗的内容。老师一边绘画,一边描述两只黄鹂鸟在柳树上唱歌,水田中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排成一行飞往天边。远望,千年积雪的西岭就像含在窗口里;近瞧,门前码头边上停着去东吴的万里航船……老师作画,并生动描述,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美丽的图景,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

二、挖掘教材内涵,优化教学情境

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是老师本身的任务。情感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老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异体,是火种,老师应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受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以情动人。情境教学情真意切,促使学生的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情感进入课堂。

三、运用音乐渲染,优化教学情境

运用音乐渲染优化教学情境能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现在咱们一起坐上小船,摇荡在漓江上,大家都眯着眼睛,同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同学们一起跟着唱,同学们仿佛真的到了漓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诱发学生的想象,学生一定会产生身临其境而流连忘返的感觉,对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起到了极其有效的作用。

四、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预习应抓好三个环节:教给方法;提出要求;检查效果。如《范进中举》一课,主要是以人物分析为重点,而这一课的背景———“封建科举制度”支配着人物的命运,这是学生不熟悉的一段历史。所以在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字词预习外,还要提出以下要求:

(1) 请查阅资料,说说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弊是什么?

(2) 请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弄清他们的身份。

(3) 请精读课文,思考这些人对范进的态度如何?请划出关键语句。

如此预习既提供了预习方法,又做到了要求明确具体。学生预习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以读为本,讲练结合。课文必须以读为主,在读好的基础上把讲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保证课堂上有充分时间来朗读,而且朗读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讲明目的。初读前,常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我会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果是个别朗读,则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2) 讲读要紧密结合。讲解须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通常可把分析文章结构作为教学重点。文章结构其实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讲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懂得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段与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各段内容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3) 讲和练要相结合。知识是懂不懂的问题,技能是会不会的问题。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实行讲练结合。在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如辨析字音、字义、选词填空等形式),加强字词句练习。在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的能力。随之,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总而言之,乐教是最高的教学艺术。两千年前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情动而辞发”,学生才会“乐学”,“披文以入情”。优化教学情境,老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让“情”与“境”在相互作用中进一步得到优化,让教与学双边活动获得较佳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篇2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识字数量和其他语文训练的关系,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教学设计应该趣味化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的是: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旦学生对识字写字产生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乐此不疲。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讲究科学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二“口、耳、目”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边讲边播放动画片课件):“在远古的时候,有一天,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一群人来到了一座高山上,男的去打猎,女的在地里给禾苗拔草,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终于能围在一起联欢了。女的把拾来的木柴见了起来点着,男的把打来的山羊、野兔、小鸟等烤上。他们在一起跳呀、玩呀,深夜他们一起吃起了打来的猎物。为了把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有人酒吧它刻在了龟甲上,几万年过去了,后来考古学家认出了它。”讲完后,我出示古代甲骨文“火、羊、兔、禾、竹、日”等图画,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古代的字,你们看这些字像什么?最后出示现代汉字“火、羊、兔等进行对比识字......从以上教学片段中 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用把将要认识的字编入故事的方法引入课堂,孩子们听的十分入迷,十分感兴趣,在这里教师用编故事的方法将抽象的汉字同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感到汉字不是鼓励存在的,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律,还感受到了汉字的形式美。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容易收感情因素感染的,所以教师应当科学的、巧妙的设计一些教育情景,使学生兴趣昂然迁安的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识字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字,汉字的笔画来自于图画,但又美如图画,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具有三美:音美、形美、义美。因此,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使学生认识了汉字的美,才能提高审美的能力。再通过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通过写字训练的经常化可以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不断提高识字效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对识字教学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识字数量由原来的170个增加到400个,并且采用的是认写分开的编排方式,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突破识字关,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阅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结了许多识字方法。

1.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是根据汉字中有很大比列的形声字的规律,按照一定的字形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比一比识字:“载”和“栽”;加偏旁识字:“常”和“嫦”等,都属于集中识字。通过学生比一比、加偏旁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2.随文识字法。这种方法非常注重音意之间的联系,它是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一种识字方法。在低年级最常见的就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识字,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识生字的积极性,把识字和看图、学词朗读童谣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3.课堂中合作识字。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自由合作识字,如“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如果组内发现读音不准或读错的同学,可以马上让其停下来对其领读,读会为止。再如同学间合作做“游戏识字”“男女比赛识字”,让同学间相互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并记住这些汉字的,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

4.行进比较,辩异识字。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有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辩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辩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结构、构架、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辩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识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5、做动作法。如在教学“跑”、“跳”、“抓”、“笑”、“哭”、“举”、“拉”、“伸”、“说”等表示动作的字时,我会让学生先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再根据汉字特点教学识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天性,也为他们的识字过程增添了乐趣。

6、猜谜语法。我平时特别注意留意收集字谜。例如我在教“拿”字时我给同学出了个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有只手让同学猜。又如我平时和学生自编字谜,如人在云上是“会”字;上下一体就是“卡”一人靠在树木旁,就是“休息”的“休”;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是“日”字等等。这样做无形中加深了孩子对字体的印象,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

7、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笔者多年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8、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三、识字难度大,应该注重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识字教学.1、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新课之前自读课文之后,将本课中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读音)。再看一看它的模样(字形),想一想识记好办法。还要注意他的“邻居”是谁,他还能与谁交上“朋友”(字义)。时间一长,学生使能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2、提前课外阅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东西。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阅读的习惯,我们的识字方法应该向外扩展。比如提前让低年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遇到不认识字问爸爸妈妈或老师、鼓励低年级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和同学、老师网络交流。利用家庭电脑练习打字等等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3、到生活中识字

孩子们的识字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广告标语,商场中的牌匾、标签、书刊等,把自己喜欢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里,通过竞赛,评选“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等,让学生从生活中识字。日积月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识字方法,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关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识字当然也如此。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识记生字的字形就成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但只要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忆字形,体会记字的乐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然后帮助学生总结记字方法。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备课;示范;练习;评价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它是技术生产中的通用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机械制图被看作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桥梁。学生学完这门课后须掌握识图技能和绘图技能。所以要上好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课,教师就必须进行充分准备、优化教学手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熟练运用机械制图工程语言的一流技术工人。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觉性也不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课堂上不够专心。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教好该课的关键。

机械制图作为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技术课,在学生上第一次课时,首先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都是一样的起点,在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好与差对于制图的学习没有影响。不是以前学得好的学生就能学好制图,而学习差的学生就一定学得差。然后,要告诉他们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才能具备技能人才的首要条件。最后,再告诉学生机械制图的学习主要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只要多想,然后多画,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

二、精心准备,优化教学设计

机械制图教师备课时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并能熟练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好一堂课。

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教学大纲,配合教参研究教材,对教材的每部分内容进行仔细研究,从各个角度理解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对学生提问,同时也要逐个检查这些问题,解答这些问题,直到确定这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并且没有知识点的遗漏,这样备课工作才算圆满完成。比如机械制图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这一节,笔者这样备课:第一,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第二,画三视图前要做什么?回顾复习,巩固记忆;第三,三视图是如何配置的?分析问题,引导解决;第四,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这样逐步将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再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教师的示范是机械制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首先通过语言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通过画图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解题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采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因为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只有选择与这节课有关的模型、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借助橡皮泥,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出模型。这样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督促练习,做好评价

要学好制图这门课,练习是很重要的。笔者一般把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难度题两种,一般题要求学生全部独立完成,难度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在学生完成习题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预见性,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强调,但不能指望学生仅仅靠听讲解、看示范就能掌握绘图技能。在练习中肯定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学生不规范的画图方法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错误,还要在全班范围内重新讲解、纠正。当学生完成习题后,必须进行批改。批改时,教师要给学生全面的分析和评定,写几句简单的评语,这样会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简单的一个“钩”和“叉”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练习、评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篇4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效率的提高, 优化教学策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是需要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 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 这就是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来说,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策略能促进教学技能更好地掌握。

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依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信息加工的控制点不同, 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两大类:

1. 替代性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代替学生处理信息, 为学生提供全部或部分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等。替代性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较好地集中在预定的学习目标上, 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

2. 生成性策略

生成性策略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加工, 安排教学顺序, 并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教师作为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生成性策略的主要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 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比较深入,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操作运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课堂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因此教学具有灵活性。在决定教学策略或选择策略时, 要根据所面临的教学实际情况而定, 应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环境等因素,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取长补短, 从而用最适当的策略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根据不同课型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1. 新授课

教学目标主要是获得运动技能。此阶段的动作特征是动作不稳定, 不协调, 缺乏节奏感, 常常出现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此阶段一般采用替代性教学策略,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在练习中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掌握动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学练。如在体操分腿腾越新授课中教师示范讲解, 引导学生多做地上俯撑蹬地成分腿立的辅助性练习和分解分步助跑踏跳练习,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检查, 加强动作的理解与掌握。

2. 改进课

改进动作技能阶段的动作特征是动作较稳定、有节奏感, 能顺利和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并能正确地分析动作技术。但是遇到一些新异刺激, 多余的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此阶段目的是加强动作稳定性与熟练度, 应集中精力纠正错误动作, 通过精讲多练,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动作稳定性。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 在学习了助跑与起跳技术后, 重点在助跑时稳定的节奏与有力起跳上, 学生通过相互分析动作技术, 找出错误原因, 通过反复练习, 改进动作。

3. 巩固课

运动技能稳定阶段的动作特征是动作熟练, 准确流畅, 轻松自如, 能独立完成动作。如在篮球变方向运球教学中, 学生学会变方向运球后, 通过分组教学竞赛提高动作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 并对比赛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提高掌握与运用动作的能力。

4. 发展课

动作自动化阶段的动作特征:暂时变为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动作。宜较多采用生成性教学策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重组知识结构或建构新的知识。如在武术棍术攻防对练教学中, 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技术, 根据武术的攻防意义, 通过合作探究, 重组对练动作结构或创新动作技术。如一位学生作为进攻方从正面向下劈棍, 防守学生举棍架挡, 接着以棍把扫击对方肋部, 进攻方立即转化为防守方, 令人刮目。再如:一位学生横扫对方腿部, 防守学生跳起躲闪后, 以劈棍击打对方头部, 防守方立即转为进攻方, 攻防转换及时, 合理有效。

三、制定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体现学科性质特点

教学策略必须与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 要体现学科性质特点。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因此,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 精讲多练。必须事先设计好活动目标, 根据目标确定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学习的示范和足够的练习时间。

2. 根据学生实际

学生在获取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过程中, 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化等方面得到迅速成长。但彼此间的成长速率并不相同,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如果仅从知识内容出发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基础水平, 必将问题百出。可以这样说, 教学目标的全面、合理与个性化导向,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3.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篇5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七台河市逸夫中学

李爱丽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初中音乐课在学校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被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点缀,长期得不到重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缺乏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低下。有的音乐老师采用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非常严肃的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注入;有的教师像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教;有的教师像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学,只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有的教师则一直采用单纯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

面对我国目前初中音乐教育的状况,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依据我校初中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我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

在音乐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初中生大多是十四、十五岁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一堂课的组织教学中,特别要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1. 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作品如《梁祝》等都有故事背景,教师在演唱或欣赏之前,先把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做一些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演唱练耳是音乐课中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极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单调乏味,如果教师能收集一些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民间小调作为教材,开展“唱着民歌去旅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感到新鲜而提高积极性。2. 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例如在学习小三和弦时可先复习大三和弦,在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之间都是三度,根音与五音之间是纯五度)和不同的地方(大小三度位置的互换),学生极易理解。再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3. 结尾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演唱或录音中结尾,也可以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泼,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联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强调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音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它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还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初一年级学生应该多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初

二、初三年级则应该多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二、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

教学内容是一堂音乐课的核心,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师上一堂课,首先要将教学任务完成。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讲解方法,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律动教学、创作教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内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努力探索,争取找到该教学内容的最佳讲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苦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如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等,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还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除了教师的讲解以外,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采用提问、思考、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别是对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让学生找出,教师还可以故意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错,请学生来纠正老师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和鉴别。

三、要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以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物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表现音乐形象。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90-01

一、合作性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独立钻研的精神诚然可贵,但积极合作,共同探讨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例如笔者在教学“不等式性质”一节知识点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观察下列不等式:3>-5,然后说如果两边都乘以-2得:-6>10对吗?这样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犯错误,因此,笔者给他们留出空间,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课堂测验中,学生的解题问题也会暴露出来,通过借鉴其他学生解题的正确方式,通过讨论学生们能加深对不等式概念的认识;对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地掌握不等式性质。

(二)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认清并不是任何问题、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有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经过简单的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这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交流,这样也能为课堂教学省下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是有些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只是单一的、片面地思维可能会解不出来,这就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汲取集体的智慧,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充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价值。

二、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就如磁铁般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设计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会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一)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以及概念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例如,笔者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讲解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播放日出全过程,将太阳比喻成一个圆形,海平面比作成一条直线;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讨论直线与圆的关系,并且通过观察,让学生指出他俩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视频观看,积极发言如下几点:1.“相交于两点”2.“相交于一点”3.“不相交”。笔者趁着学生的这股学习热情正式引入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二)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坐标时, 可以设计一个玩坐标的游戏:用两根绳子构成坐标, 让一个同学做原点, 学生对应坐标、象限、直线y = x 等都可以体现。原点可以变动, 坐标也就随着变化。通过这样趣味性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到未知知识领域上来,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的讲解。

(三)课堂导入艺术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要讲究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笔者在学习《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一课时,笔者提出这样的具有悬念的问题,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算的快:a,b是任意两个连续的整数,那么他们的平方差是多少?一个学生报数,老师和另一个学生来比试。笔者用平方差公式能很快地说出答案,而学生比较慢,由此产生悬念。这样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知识,并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数学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基本练习。习题的选编应慎重,一般情况下作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不宜过宽,运算量不能太大,综合性不要很强,要求上也不要“一刀切”,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 A 组学生,目的是能让他们仿照例题找出解题方法,掌握新知。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作业布置要合理。比如在某海域中有一海岛A.它的四周20海里范围内为暗礁区。一艘轮船由东向西航行.在B处见岛A在北偏西60度,航行24海里到C处,见岛A在北偏西30度,货轮继续向西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这类题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分层教学实效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适时、有效的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因人施教,分层提高”,以促使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辅导分层,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教师就必须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反复通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的全部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取其精华,灵活组织教学,比如笔者平时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尤其对C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成绩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数学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就需要我们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都得到提高。

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课堂数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有效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万海.教学质量观重建:有效教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

[2]李建业.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刍议[J]. 学周刊,2012,04:64.

[3]盛志军:“浅谈数学解题教学中揭示思维过程中的途径”,《中学数学月刊》,江苏,1997.12

[4]杨永尚.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1:47-48.

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教学目标,提高,效率

一、目前的教学活动目标不合理

1. 目标大、虚、空

首先是把学段目标当成单科目标, 如“培养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 而“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和人物优秀的精神品质”“体会人物的感情”等太虚。教学目标的大、虚使学生感觉教学活动的空洞。

2. 目标不全面

教学目标包括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行为、学习的习惯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有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 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内心情感,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制订目标时, 往往不全面、不到位。

3.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混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有组织、有步骤、有策略地展示, 而达到的一种行为变化的结果。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4.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

学校的主人是学生, 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 而不是老师。实际教学中, 很多时候老师没有认清教学目标主体, 因而教学目标也含糊不清。

二、如何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强化教学目标不能流于口头行动, 要落实于行动, 要在教学流程中加强科学管理。以下是笔者归纳出的一些切实性的办法:

1. 深入研究教材, 把握三大目标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教学的三大目标即重点目标、基础目标和一般目标, 只有紧紧把握三大目标, 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重点目标是中心目标, 如果没有把握重点目标, 教学活动也将失去重心。基础目标是研究课后习题, 明确选题,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一般目标是老师根据教材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 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的一般目标。重点目标、基础目标与一般目标三者的关系如同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只有三大目标相得益彰, 互相依存, 才能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深入研究教材, 把握三大目标的关系, 才能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2. 合理分配课时, 制订小目标

有了三大目标, 就必须制订小目标, 而小目标的制订就是合理分配课时。一堂课应该讲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又是重点, 在课堂上学生又必须掌握哪些内容, 课后又是怎样的安排, 这些都是小目标。所以合理分配课时, 制订好小目标, 教学活动才能循序渐进, 学生才能得到能力的提升。三大目标要分课时解决, 应试教育是超负荷教育, 是不科学的教育, 有悖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注重反馈, 注重教育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 而教学活动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是否能接受,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才能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反馈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由学生学习效应显示, 由学生主动向老师反映;二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输出信息等到反馈评价。反馈要注重三点: (1) 在反馈前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得到反馈时要合理安排, 不可因小失大; (2) 得到反馈信息, 要及时调整, 针对出现的问题, 做出反应; (3) 反馈是检验教学计划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 不仅要老师积极参与, 更要得到学生的支持。

三、优化教学目标的原则

1. 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统一性

教学目标不是随意的胡乱制订, 它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 再结合学生的情况制订, 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总目标, 然后深入研究教材制订教学目标, 循序渐进。只有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统一,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也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 大目标与小目标的相关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我们只有一步步实现小目标, 大目标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近, 而小目标也是为大目标做铺垫。教学活动亦是如此, 大目标靠小目标实现, 小目标靠大目标统一, 这是目标整体教学的原则。假如大目标是大海, 那小目标就是汇入大海的小溪, 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教学的大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不知道围绕什么来进行, 会显得杂乱无章。只有大目标, 没有每部分的小目标, 教学活动会显得空洞。只有把握好大目标与小目标的关系, 教学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教学质量才能保证。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并不是传递的知识越多, 学生吸收得越多, 而是与效率有关。而教学活动的效率是教学目标的体现,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活动也会杂乱无章, 更没有效率可言, 所以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实际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没有清楚的认知, 使得教学活动与预期效果偏差, 或违背教学活动的宗旨, 教学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日益增强。所以优化教学目标, 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保证, 增强效率的动力。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要把教材研究透彻, 把握三大目标的关系;其次是小目标的制订, 大目标是小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的;最后是反馈信息, 只有不断地反馈, 才能不断地完善, 而反馈的参与不仅是老师, 更要学生的支持。优化教学目标, 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谷秀娥.科学课程目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1.

[2]蔡建东.高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 2001.

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篇8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语文教师不注重优化教学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教师, 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或许很深, 但因其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少活力, 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表现, 或贫乏式语言泛滥成灾, 或口头禅语言随处都是, 或流水账语言屡见不鲜, 或指令性语言时有露面。要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教学语言的优化就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一、教学语言要富有知识性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 始终是检验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准。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 语言表达更要准确, 如果用词不当, 逻辑不清, 语法不规范, 就会造成词不达意, 语无伦次, 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语言的知识性, 也表现为教师语言的简练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充实的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增强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知识性, 还表现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选择地穿插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学常识、学习方法等知识,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教学语言要富有层次性

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在总结散文创作理论时提出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义法论”, 并强调“物”和“序”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这一观点对于课堂教学同样适用。在课堂教学中, 要实现给学生传授知识的目标, 除了知识素材的精心准备外, 教师语言的组织艺术也很重要。上课前, 教师应该对教材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 弄清要讲知识的来龙去脉, 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 只有思路井然有序, 讲解才会条理清晰, 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 较好的教师讲解, 优异的教师示范, 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使他们快速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 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前问题。例如, 在教授《错误》一诗之前,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疑:“错误一般而言都是人们不愿接受的, 作者为什么要用‘美丽’一词来修饰呢?”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深入浅出, 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 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 探求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启发教学的火候,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只有在适当时机施教, 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四、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要求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 富于理趣、情趣, 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 多用幽默词汇、比喻性和描绘性词语, 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 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提醒教师:“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 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 但是要记住, 在学习当中,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趣的, 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 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 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 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所以,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 要将趣味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 切忌在课堂上招欢买笑, 追求噱头与掌声的低级趣味以及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笙编辑:郭裕嘉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篇9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提高课堂效率的真正含义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有效的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要求课堂教学要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第二要精心设计设计环节;第三要注重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第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全面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我们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和《小学生学习规范》, 从严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切以学生为本,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然、和谐、健康、平等、安全、幸福和人性的成长环境, 让学生愉快地去学习, 轻松地去认知, 从而全面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它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1.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深刻钻研教材, 以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既不超标加重学生负担, 又不为减负而降低教学要求。2.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为基础, 既要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 又不能使学生感到课业负担重。而且要因人施教, 对于优秀生和后进生要区别对待,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水平上再进一步。3.我们制定教学目标不唯书, 不唯上, 而是密切联系教学意图和本班教学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班级的自身优势。4.精心设计情感目标, 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乐学。

(二) 严格落实教学规范, 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我们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下, 制定的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研规范, 做到简约、务实、可操作性强, 突出新课程理念, 对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减轻师生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我们建立了学生预习本, 课前都通过印发预习指南、出预习题等形式, 指导学生预习, 减少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预习的内容主要有两类, 一是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是学生分出哪些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哪些是自己通过努力而弄不懂的问题, 把已有的知识技能与将要获得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这样, 师生从预习中获得了信息, 在教学中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教师教得也更有针对性。我们努力将“课前预习”改为“课内预习”, 尽最大可能避免“课堂向两头延伸”, 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不良现象。

2.优化课堂教学, 删除无效环节。我们的教学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对预习情况的反馈, 对学生知识技能发展水平有了比较准确的了解, 课堂讲授重点、讲解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学生已会的不讲。

我们通过设计巧妙的板书,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减少了学生笔记的时间, 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整体理解。简洁的板书也能使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得心应手, 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 节省了时间, 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落实好反馈矫正原理。每节课都有专门的反馈矫正环节, 课堂反馈矫正的方式主要是堂堂清, 通过当堂检测、学生自测、当堂作业、专项练习等形式进行, 做到堂堂反馈、节节落实。我们从严抓好和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 使布置作业及时适量, 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业要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 注重内容的有意反复和练习形式的多种多样。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 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去考虑和设计习题;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4.建立多元的科学评价机制。我们改革评价方法, 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 将评价重心引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不再单纯通过书面检测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而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在综合评价中, 应用了《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形式, 内容除文化课学习外还包括道德品质、公共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 评价方法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多鼓励, 少批评,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使学生能及时得到鼓励。

(三) 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过去教师普遍应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鲜有趣, 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不能真正地、全身心地进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效率低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吸引了学生, 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涨, 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 这样不仅整个课堂气氛特别和谐、轻松愉快, 同时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搞好我们的语文教学, 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我相信大多数教师也都为这个问题探索、摸索了很久,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经验, 总结如下几点看法和意见, 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下, 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再像以前一样,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 学生只是课堂的附属品,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 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整个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 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 教师应该敢于放手, 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这样学生对得到的知识不但理解得更加深刻, 而且会记忆得特别牢固, 教学效率也相应地会大大地提高。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 我就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与发现, 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读懂了是谁和谁进行赛马, 一共比赛了几次, 每次比赛的结果怎样, 是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是谁的主意使田忌获得了胜利, 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用什么方法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等等。接着我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 为什么调换马的顺序就能取得胜利?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怎样理解?到底快了多少?这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在讨论中学生逐步明白, 快不了多少是说田忌的上等马虽然比不过齐王的上等马, 但却比他的中等马要快。而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上齐王的中等马, 但却比齐王的下等马要快, 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那么我再进行引导, 田忌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学生很快就会找出答案, 原来是在第一场比赛时, 孙膑在旁边观看就看出来了。这样学生对文章人物也有了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 明白了之所以孙膑想出那样的好办法, 这都是孙膑认真观察、认真分析, 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以后对待学习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 使学生明白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动脑思考的重要性。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全身心得到放松, 心情愉悦, 学习起来轻松而愉快。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能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而应该是学习的伙伴、合作者, 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路上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 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 动作神态都要让学生感到可亲温暖,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能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同时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 俗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大的。”教师一定要注重鼓励的作用, 鼓励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勇气,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 这也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前提, 学生只有真正去思考了, 才会有疑问。小学语文教学中, 尤其是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而后解决问题。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了, 那么说明他在认真积极地思考了, 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是开阔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地去解答, 有时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比较简单, 教师不可以批评学生, 否则的话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以后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了。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去解决, 对于比较有争议的、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四、师生交流,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他们会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 热烈响应教师的每个要求。而且他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来。建立在师生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是高效的。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篇11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运用好教学幽默,体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教育教学思想呢?

一、把握好教学幽默的量和度

教学幽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幽默,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适当地预设一些幽默,使课堂更加出彩。

课堂中的教学幽默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个别非常幽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幽默不断,学生笑声不绝。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检测,发现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不如其他班“一本正经”的课堂效果好。经过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教师的幽默吸引了,学生普遍关心和等待的是下一个“笑”,这必然淡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期盼,从而使课堂的轻重发生了转变,这样的教学幽默适得其反。

固然,幽默风趣的教师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但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讲相声、演小品,一节课教师能让学生发出多少次“笑”与教学质量不成正比。那么,一节课要让学生发出多少次“笑”才最好,教学效率才最高呢?我们研究发现:教学幽默的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教学的容量来定。一般来说,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知识点比较少,容量小,那么这节课就可以不预设或少预设教学幽默,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本来就比较轻松,兴趣也很浓厚,教学幽默就显多余;相反,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或知识点多,那么这节课就应该配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适时地预设或生成教学幽默,以化解难度,保持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幽默时,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实际适当地预设或生成,一定要掌握好教学幽默的量。

教学幽默不一定非要学生笑,只要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达到提高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就行。同时,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不能脱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可随意乱用。因此,我们还要把握好教学幽默的度。

二、把握好教学幽默的时机

教学幽默作为提高或保持兴趣、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的一种手段,它的呈现应该是适时的、恰当的,这样才能起到作用。那么,教学幽默用在何时呢?

1.用在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是一节课的总领,所谓“万事贵乎始”,头开好了,后面也就顺了,一节课也是如此。导入阶段预设的好,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就能跟得上了,教学效果也就是显见的了。可见,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适时地预设或生成恰如其分的教学幽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鼓励、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并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2.用在突出重点处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在突出重点上有很多的方法,而教学幽默也是突出重点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根据突出教学重点的需要,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幽默和准确定位教学幽默,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用在突破难点上

教学难点不是每节课都有,但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教学难点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在化解难点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用在注意力分散时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波动的、不稳定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能得到维持。可配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地幽默一下,让学生在愉悦的同时,精神得以放松,兴趣得以保持。

5.用在知识的衔接点

一节课的知识点往往不止一个,而有时下一个知识点与上一个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往往很难适应,思维可能一下子不能转变过来,这就给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若在两个知识点的教学间隙,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幽默一下,这样既总结了上一个知识点,又把学生带进了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三、把握好教学幽默的形式

经过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幽默有以下表现形式:

1.语言表情的幽默

所谓语言表情的幽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比喻、拟人、打比方、双关、夸张等语言形式,再配以相应的表情适时地幽默一下,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并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兴趣得以维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表情的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鼓励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和表情,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和表情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语言和表情的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2.动作表演的幽默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动作表演的手段也是可取的。可教师自演、请学生表演或师生互动表演,在表演的同时揉进幽默,以此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具道具的幽默

一堂课的教学有时也离不开教具和道具,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和表演的需要,在准备教具、道具时,适当地夸张、变形,以增加教学的幽默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4.多媒体课件的幽默

多媒体课件是新课程背景下最为流行也最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它集视、听于一体,在有效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本身就很受学生欢迎,如果能再增加幽默的成分,效果就更好了。因此,教师在构思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再配以滑稽性的动画或相应的背景音乐,增加幽默感,以此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极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12

一、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恰当、及时地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情境, 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动手实践, 积极探索, 以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 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 教材安排了“小小商店”的环节, 让学生模拟购物。活动结束后, 笔者提问:“一学生拿着5 元钱购物, 如果他想去买7 元钱的小汽车, 够不够?如果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回去拿了2 元钱再来买;有的说向其他小朋友借了2 元钱再来买;还有的说钱不够的话, 不是正好有5元钱的一本书吗, 让他改变主意就买5 元钱的一本书吧, 这样还可以从书中多学点本领;也有学生说可以去跟卖东西的人讨价还价, 叫他打个折。听到这里, 笔者不仅为一年级的学生能有这样随机应变的想法而高兴, 更为他们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自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由于联系了生活实际, 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他们获得了更加直接的体验。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 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切实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 “学校食堂上午用去大米21 千克, 下午用去30 千克, 剩下的大米是总量的2/5。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通过画线段图, 学生从图中一目了然地看出:大米总重量的2/5和剩下的大米重量对应, 大米总量的 (1-2/5) 与已用大米重量 (21+30) 千克对应, 问题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在教学中, 教师加强对应思想的渗透, 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找到数量关系, 轻松理解解题思路, 得出正确答案。

三、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也就是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因材施教, 就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 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 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满堂灌输, 不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出的无非是些简单的解题机器, 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然也就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更谈不上知识应用的创新性。学法指导贵在坚持, 重在方法, 如果教师们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 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四、加强后进生辅导

1. 情感交流, 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东西。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后进生, 从思想上爱护他们,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让他们愿意和教师交往沟通。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后进生, 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玩耍、谈心,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如“我相信你能做到”、“你一定能行”、“老师喜欢你”等等;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

上一篇:利益市场下一篇:培养快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