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操教学效率(共4篇)
提高体操教学效率 篇1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培养一些掌握死知识的机器,而应注意培养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人格完善、有个性、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世纪新人。因此,本文就对体操教学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使体育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
体操,竞技体操的简称,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所以,本文就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女子体操教学效率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促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借助游戏情境,加强学生训练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学,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现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身体发育的活跃阶段,他们渴望求知,且活泼好动,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既可以满足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又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对于女学生来说,进行体操教学,空中的翻转会让一半以上的学生害怕,她们喜欢观看,但真正轮到自己就开始害怕,胆怯使得她们不敢去尝试。因此,将游戏情境引入课堂,可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在玩中锻炼,在玩中学习。而且,在这个游戏的活动中,学生还不容易累,寓教于乐,很容易的就会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自由体操时,自由体操是在无伴唱的音乐下完成的空翻和技巧动作。所以,在授课时,我和学生进行了“教师指挥学生动”的游戏,比如,在以“掀起了你的盖头来”为音乐背景的情况下,教师要跟随着音乐指挥让学生去练习,如,当音乐到“掀起了你的盖头”的时候,学生就要跟随着教师的指挥进行表演,先让学生在舞蹈的中放松心情,之后,再进行一些空翻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舞蹈色彩较重的课堂中练习基本的体操技能。
二、创设比赛情境,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竞赛法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普遍,也受到师生的喜爱,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最后以时间最少、表现最为完美的一组胜出。但是,在运用比赛法的应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避免一些学生因为竞赛而出现矛盾要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竞赛,使学生在相互促进中不断的成长。当然,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要想真正的取得胜利,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难看出,我们的体育课堂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如,学习平衡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练习,在复习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以每个小组用时间最少以及对动作的掌握程度为评判标准,模拟比赛时的形式,使学生在紧张中完成练习,逐步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进而,为学生以后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凭借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锻炼热情
对于女子体操来说,学生是比较喜欢的,但是,体操的特点又让学生感觉害怕,不能坚持,例如,有学生看见单、双杠就觉得紧张害怕;有的还会因为初次练习不成功或是看到别人锻炼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就会产生退却的心理。所以,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体操比赛。如,让学生观看中国选手邓琳琳在平衡木上发挥近乎完美,几乎没有任何抖动,整套动作简洁稳定,最终以15.600分拿下这枚金牌的视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视频的展示中完善自己的动作,对提升学生的技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乐趣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任何一个学科来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子体操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鼓动性强的语言,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加强练习。但是,教师评价的前提和鼓励的基础就是要对学生做出全面的了解,要让优等生练习的动作要努力做到完美,要让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整套动作。然而,教师要想真正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学会尊重,不要存在歧视,要一视同仁,这样更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操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体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走进体操,热爱体操,逐步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国斌.怎样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0(36).
[2]任三忠.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20).
提高体操教学效率 篇2
1 在形体训练中提高审美能力
女性的形体美是社会客观审美的需要,也是女性自身追求美的需要。一个具有魅力的现代女性,应该具备健康美好的形体,并体现出她的内在气质和不凡的精神面貌。有的女性文静内涵,举止典雅,从她优雅的气质中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温和与智慧;还有的女性体魄健美,举止洒脱,生气勃勃,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她的神采所吸引。
在万物中,人体的美可以说是美中之精华。从生活美学角度来看,人体的整体上四肢对称,比例协调,本身便具备了人体基本美感。
美的魅力是产生于对美的追求和自信中,最能赋予女性美的,莫过于要相信自己与别人同样漂亮。因为你和别人一样,都具有一副独具特质的体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塑造和充实不足之处,形成属于你自己的形体美和与众不同的风韵。
1.1 对形体美的基本认识
形体美的基础是健康。它包括发育良好、骨骼健全、五官端正、腰身匀称、四肢协调、肌肉有弹性、皮肤光润、精神饱满、精力旺盛、动作灵敏。
形体美的基本原则是:“肩平腰直”,具有四肢比例的协调感。带有质朴、纯真的特点,是最动人的形体美。
东方女性的形体美应突出“健美加柔美”。因为东方女性的骨骼细小,肌肉平滑,躯干和颈略长,体型上自然呈现出明显的胸线、腰线、臀线的曲线美。
1.2 形体美是内外统一的整体美
形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在静态美方面包含着人体的容貌美、躯干美、和服饰美。在动态方面包含着语言、举止和动作的美。形体美首先是以个体美为基础,然后通过语言、举止和姿态动作体现出它的动态美。有的人仅注重容貌的美、服饰的美,而忽视了体形的健美,这就缺乏完善的静态美。有的人仅注重静态美而忽视了动态美,忽视内在的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的充实和提高,那就会内心空虚,徒有其表。
1.3 在“站、坐、行”的练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形体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站”,让学生在站立中提高审美能力。古话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它揭示了一个健康人应具有挺拔、稳重、敏捷的外部形象的全貌。优美的站姿,关键在脊背的挺直、挺拔,立腰、向上是站立的最基本要领。
挺拔的站立,给人从内到外产生一种肢体挺拔、精力充沛之感。立腰能给人一种端正直立的形象。并且能给人以精神振奋之感。如芭蕾舞的把杆练习,能训练端庄的姿态、舒展的动作、高雅的气质。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徒手练习,可使身体在动感中提高协调性、灵活性、均匀发展身体各部位,让学生在自信中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体会了站立中的美以后,还应知道“坐”。端庄大方的坐态能充分展示女性的文化教养。在严肃的场合要正襟危坐,注意仪态的端庄大方。轻松场合可以坐得随便一些,但应注意腰背稍加挺起,不要完全松懈。与人谈话时,身子可略向前倾,既可听清对方的讲话,又显得谦和、恭顺、有礼。
谁都会走路,但有的人步态潇洒,稳健大方,给人以振奋之感;有的人疲疲沓沓,塌肩松胯,给人以衰老之态;还有的人颠跛、摇摆,显得极不稳定。走路的美感,在于下肢移位时与上体配合形成的一种协调和谐、平衡对称的人体律动美。因此,迈步的大小应与自身高和腿的长短相适应。在艺体教学中,各种舞步的练习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人体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 在动作的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从美学效应的角度来讲,复杂的动作美能诱发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动作美的关注。动作美主要体现在动作的表现力及姿态的展示上,在教学中,通过一些舞蹈动作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姿态美。如:阿提秋,阿拉贝斯、巴塞转体等舞姿,将动作与器械完美的结合,又能使学生达到一个新的美的境界,从中感受美所带给人的享受和震撼,用这些姿态去完成跳跃、转体、平衡等动作则构成了艺术体操基本的动作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美的示范、饱满的精神面貌,简练生动的要领讲解、准确清楚的节拍口令,及时对动作提示与纠正错误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把美的情感、美的思想、美的动作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得到一种美的教育和启迪。
3 在美妙的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是艺术体操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艺术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音乐贯穿始终,通过音乐伴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激发其动作的表现力,增强学习兴趣,所以在最初的教学中,音乐要像血液一样贯穿到全身,要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去完成各部位肌肉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本人身体肌肉的注意,用感觉去体会自己哪部分肌肉在收紧?哪部分控制正确?久而久之,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就可以协调而轻松地进行各部位肌肉的调整。这样,既提高了肌肉工作能力,也加强了音乐的节奏感,只有具有韵律感的动作,才会产生美。
在音乐节奏和乐感美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理解音乐的语言,使动作与音乐配合默契,融为一体,丰富学生对动作的想象力,塑造许多美的形象和动作,通过音乐伴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进入美的意境,使之更充分地进行自我个性表现,烘托表演气氛和感染力,使音乐美感与动作美感完美的统一,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发现他们细腻的艺术感,并体会到身体和心灵上美的交融,从而使学生们的美感得到升华。
4 在整洁合身的服饰穿着中提高审美能力
服饰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依附于人体的一种装饰性造型艺术。它属于形式美,又同自然美的艺术美密切相关。穿衣打扮应以衣服合于身体,身体合于衣服,二者协调,浑然一体为主,通过人体的动态把服饰的面料、款式、颜色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既体现了人体美与仪态气质的美,同时又体现了服饰本身的价值。因为有了人体的动态美,才能给时装以生命并增添光彩。人体美与服饰美二者的结合,才会产生完整的美的欣赏、美的创造、美的教育的效果。如:穿上运动服会使人产生身心轻松愉快的感觉,穿上晚礼服会引起丽装在身的高雅感觉。因此,在艺术体操学习训练中,学生统一身着造型美观、用料讲究、配色独特、图案精巧的运动服装,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青春美、线条美、体形美,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成为服饰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5 在教师的高雅仪态美的影响中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体操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体认识、学习和锻炼的运动过程,同时也包含学生审美的过程,因此,教师端庄的仪态,优雅的举止和得体的礼仪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产生持久良好的影响。因为,看一个人美不美,第一眼的印象很重要。在别人第一印象中吸引人的往往是这个人整体的仪态、气质和风度,评价一个人美不美,并不完全是脸长得漂亮与否。一位体态优美、端庄、朝气蓬勃,坦率、豁达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会引起学生的赞赏、模仿,并进入审美境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在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中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体操是以人的自身为对象,在练习中人既是审美的主体,又是审美的对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表现美。例如:练习者在练习时看到镜子中的形象,这时他一面练习动作技术,又在一面自我欣赏优美的动作,在强烈的韵律节奏中和委婉动听的曲调中,把舒展多变的姿态和动作技术巧妙的融为一体,构成美的旋律与美的造型,唤起练习者的内心美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美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自我肯定。学生美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可通过提问、相互观摩、评议及编排动作等组织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讲解、示范、观察分析、纠正错误及编排简单动作组合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去勾画出一幅幅美的画面,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的动作,应如何去表现才能达到赏心悦目、怡神的境界。
7 结论
艺术体操是一项美的特殊教育,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认识美,懂得美,感受美,塑造美和创造美,使学生成为一个体态健美,身心健康的人。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通过形体美的训练,动作的学习和音乐的陶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体统一的服饰,能使人产生愉悦的心境,让学生成为服饰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教师的仪态美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对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能使学生达到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楼晨辉.浅谈普通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改进[J].湖北体育科技,2008,(2).
[2]韩冬梅,等.论学习艺术体操的兴趣培养[J].考试周刊,2008,(20).
提高体操教学效率 篇3
1、艺术体操训练的重要性
在进行艺术体操的练习时, 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反复训练, 可以对练习者的身体围度产生正面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体态练习的准确性, 能够纠正学生部分身体部位先天不足的问题, 也能改善体形的均衡。如常见的扣肩、鸡胸, 可以通过体侧屈来伸长脊柱的弯曲, 以及腿部存在率高的“O”型腿、内外八字腿等, 可以通过基本步伐的站立以及贴墙的训练矫正。如掌握把杆练习的要领, 不断对腿部以及臀部的肌肉进行刺激, 让臀部肌肉向上收缩, 让下肢拉长, 这样的效果能让臀部更丰满, 下肢更修长, 改善两者的协调感和曲线感。又比如对小腿肌肉有针对性的起踵练习, 不管是舞步、跳步的练习, 都能有效使小腿形态更加美观。再如艺术体操中效果显著的转体练习, 以及躯干的波浪练习, 都能很好地消耗积压在腰腹上的多余脂肪, 让练习者的腰身变得更加纤细, 富有女性美。艺术体操运动中的形体练习, 为的是形体、姿态、肌肉这三种美的追求, 主旨是为了塑造更加完美的形体效果。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应该知道, 只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形体练习, 就能让人体各部位更均匀, 互相之间更加和谐, 从而让身体达到最佳的美观状态。
2、艺术体操形体美感训练方向
为了达到美的目的, 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与艺术体操形体训练有密切关系。
第一, 在动作学习中提高美感。从视觉角度来看, 注重美感的复杂动作, 更能满足人们心理上对美的需求。针对动作美的重要性来说, 动作表现力和姿态美都需要在教学中, 利用一些舞蹈动作来提升它们的效果。例如阿提秋的平衡、阿拉贝斯的跳跃、罢赛转体等舞蹈姿态, 能将动作提升到一个美的意境中, 让人从中去感知美, 而这些舞蹈姿态恰恰也是构成艺术体操根本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饱满的精神面貌, 配合生动的课程讲解, 在清晰的节拍口令中, 用完美的示范动作诠释着动作术语所表达的意义, 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把美通过思想、动作、情感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 最终将通过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体现, 并且让学生在进行这些动作的同时, 无论是思想上, 还是在肢体展示上, 都获取美的启发, 达到提高美感的目的。
从基本的走步、跳跃、转体、平衡动作, 延伸到身份各个部位的波浪、摆动、含挺等徒手练习, 再到轻器械的球类、扇子、纱巾等练习, 组成了艺术体操的整体动作练习。必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 挺胸等动作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驼背现象。其他练习动作多数是针对胸、腰、臀部位进行, 这些部分的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后, 使得围度比例更佳化, 能充分展现女性身体特征上的曲线美, 也将体重、体态、气质更恰当地融合起来。
大众艺术体操表现出来的和谐感及完美度, 通常都是将学习的动作美化之后, 随着节奏的配合, 或流畅、或柔和、或夸大动作语言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种形式不仅造就了女性越来越完美的身材, 更是凸显了女性曲线美、形体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 在音乐中提高美感。音乐是升华美的一种必要手段, 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所在。音乐是通过不同音阶的音符组成, 不同的节奏能够表达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音乐能够触动神经抒发情感, 放松人们紧张的肌肉, 并且从心理上获取安慰。音乐作为服务于艺术体操教学的有机构成, 将始终为艺术体操伴奏。因此, 我们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音乐, 培养学生在完成动作时把握对节拍的韵律、掌握节奏的快慢、以及从音乐去体会美感。
在艺术体操中, 要达到听觉、视觉的最佳和谐效果, 音乐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在确定主题的同时, 旋律优美的音乐有利于用动作表达其思想感情。理解音乐的内涵, 在练习时才能与音乐达成共鸣, 畅游音乐的海洋, 尽情地创造出融入感极佳的富有动作美的艺术体操。
在教学的初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能动性, 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用身体表达。充分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 进入音乐, 找到独有的个性的表现形式, 渲染表演气氛, 增强感染力, 让音乐和动作在美感中达到和谐, 在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下, 体会身心的交替, 不断地提升美感的高度。
第三, 在服饰上提高美感。服饰是以装饰为主, 给人以实质上的造型艺术。它是形式与自然两种美的结合体。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整齐一致的服饰, 让人从视觉角度产生愉悦感, 让学生感叹服饰美, 享受服饰美, 也让教师的仪态得到更好的体现。在教学中, 单一的颜色使人感到枯燥, 丰富多彩的服饰, 能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也能让学生自由进行颜色上的搭配, 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 也能促进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结语
由于艺术体操对美的特殊诠释,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狠抓美感的训练, 通过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服饰美和器械美的完美结合, 塑造优美体态, 优雅仪表以及高尚气质。训练学生感知美, 创造美的能力, 建立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意识。最终让学生得到体态优美和身心健康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朱继丽.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学生表现力的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 2008, 02.
提高体操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平衡能力,艺术体操,教学,训练
1 平衡能力的产生
当人们走路时,偶尔会不慎被一个凸起的石头绊到,一个踉跄之后,眼看身体已经倾斜,可是身体在摇晃几次之后竟能化险为夷,重新保持了平衡的状态。人的平衡能力从何而来? 科学家发现,人类维持平衡的奥秘在颅骨的内耳上,这个内耳结构非常复杂。患有耳疾的病人,往往伴有走路不稳,步履蹒跚,感觉天旋地转,头晕眼花。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真正主宰人体平衡的结构是人体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半规管前的两个囊状结构。头部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处于三个垂直平面结构中的管道组织就会把这些变化信息传至大脑中枢,而两个囊状结构则专门负责头部静止时的位置,及前进、后退和升降等直线运动。大脑中枢通过这两个结构,及时地掌握人体的身体空间状态,及时地加以调控,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2 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
平衡能力是人体功能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从事其他运动和活动的基础。对于可能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因素,科学家经过分析总结,大致包括年龄、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和肌力等因素。
平衡能力是相对一定的空间位置而言的,指在很小的支持面上来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平衡能力涉及三种运动状态,即坐立状态、站立状态和运动状态。对于三种状态的感觉神经则主要来自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三个方面。
2. 1 年龄和视觉因素
美国学者Janusz W. Blaszczyk在其《安静环境中年龄和视觉对肢体非对称负荷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基于在睁闭工作的过程中,对下肢的负荷影响不同的理论,发现相对于年龄,视觉对老人下肢负荷的影响更大。国内学者刘波在其《应用海绵垫干扰本体觉分析正常人姿势平衡中的感觉整合作用》一文中指出,在身体平衡的过程中,对平衡能力影响由强到弱的依次是前庭觉、本体觉和视觉。汪敏在《年龄和视觉对直立静态平衡的影响》一文中,通过对健康人样本空间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指出,睁眼和闭眼动作的参考差值,与年龄成正比,对于年龄偏大的人来说,视觉影响效果越显著。马俊杰在《体操练习对学前儿童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学前儿童在一段较长时间的体操练习后,对儿童的视觉系统静态平衡姿势的控制能力提高效果显著。随着人体的衰老和视力的下降,人体的平衡能力将受到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在年龄和视觉对平衡能力影响方面,视觉系统的影响度明显要大于年龄,这对在体操训练中有效提高平衡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 2 前庭器官的影响因素
大脑中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控制,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而前庭器官又是大脑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研究实践表明,前庭器官对人体平衡能力的主导作用的稳定性,在运动训练中可以得到明显改善。马兰军在《太极拳对改善中老年妇女平衡能力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前庭器官功能。邹荣琪在《木兰拳练习对改善老年妇女的平衡能力前庭功能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木兰拳也是通过提高前庭器官功能,来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张素珍在《静态平衡功能定量分析》一文中指出,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差是由于半规管损伤所造成的。以上的研究分析表明,对人体平衡能力起主导作用的前庭器官功能,在适当训练提升后,随着人体的衰老,其前庭器官功能以及内耳半规管功能都有了明显的下降,所以在体操训练中要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需要既维持适当科学合理的训练,又要加强对身体器官功能,尤其是前庭器官等的保养和保健。
2. 3 本体感觉影响因素
本体感觉是遍布身体的各种运动组织,如肌肉组织和关节的感受器对压力和肌肉、关节形状的变化比较敏感,能够使身体大脑中枢及时通过感受器感觉到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孔维佳在《不同厚度海绵垫对健康人直立姿势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人体姿势的稳定性与海绵垫厚度的增加成反比,原因是海绵垫厚度的增加增强了对人体直立感觉稳定性的干扰。罗春在《腰痛患者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腰部的本体感受器联系较广,不仅影响直立平衡,同时也对坐立平衡产生影响。刘璟在《干扰视觉及本体感觉对静态姿势描记结果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在人体姿势稳定性与海绵垫厚度的增加成反比的基础上,增加对视觉的干扰影响,大脑中枢对姿势平衡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以上研究表明,病患对人体平衡能力产生影响,各种各样的病患可以影响到本位感受器的正常感觉、减缓和抑制,最终造成大脑中枢对人体姿势控制能力大大下降。基于此,在体操训练的过程中,要想控制好人体姿势的平衡,除了要避免伤病对训练效果的影响,还要对重点本位感受器部位进行强化训练,重点突破和强化。
2. 4 肌力影响因素
肌肉力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大脑中枢对人体姿势平衡能力的控制。祝令庆与姚波在《负荷伸膝运动对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和《老年人下肢伸膝肌力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中指出,通过负荷伸膝运动提高中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其对平衡的控制能力。Olivier Caron在《站立姿势稳定性的控制对下肢疲劳负荷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神经肌肉能力的增加,疲劳虽然可以改变人体对姿势的控制,但是姿势的稳定性并没有受到影响。朱从德在《中老年人女性踝关节力量与平衡能力相关性》一文中指出,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综上所述,肌力因素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并不占主要地位,其所发挥的作用仅限于辅助,一个人平衡能力的强弱,与其自身肌肉力量的大小、强弱,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所以,在体操训练中,通过增强机体肌力力量的方式来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其所能起到的提升效果,应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3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平衡能力的科学训练
3. 1 基本素质
对于一名高校艺术体操的学生来说,具备正确的重心意识是培养和提高平衡能力的前提。人体的重心在艺术体操中极为重要,重心的调整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所在。重心掌握不好,学生往往整个身体的力量都不协调,长此以往,形体就不会完美。站立是艺术体操的基础,而站立的决定因素又在于重心的定位。
肌力对于艺术体操学生而言,讲究的是一个适度和均衡。适度均衡的肌力发展是培养和提升人体平衡能力的保证。肌肉均匀的发展使形体日趋优美,追求关节运动轴两侧的肌肉在艺术体操训练中得到协调发展。一般情况下,艺术体操的下肢运动,往往需要提升大腿屈伸肌群的伸展性。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可以使腿部更多的肌肉参与活动,进而全面发展人体的肌肉系统。
3. 2 科学的训练方法
3. 2. 1 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不仅对培养标准协调的体态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和发展腿部和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把杆练习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练习、身体控制、平衡动作以及跳跃等辅助性练习,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要着重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练习。
( 1) 注意平衡力量分配。把杆练习中要注重交替,动作力度松紧适度,力求各个方面在练习中都要涉及到,包括两腿交替、交换方向,以及不同动作之间也可以交叉,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使艺术体操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力量的分配情况,实现肌肉群的均匀协调增长,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力量分配的尝试。
( 2) 注意平衡下肢肌肉训练。下肢力量在整个身体能力方面最为重要,它对艺术体操技巧的展示和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旧的训练方法多是单一、强制的模式,长期进行大量的单一能力、单一技巧的训练,造成局部形体压力多强,整体肌肉紧弛程度不协调,造成部分肌肉粗大,影响形体美观。在实际的下肢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小腿肌肉和大腿肌肉的协调均衡发展。
( 3) 平衡腰腹力量。腰腹力量在艺术体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它的支撑。肱四头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腹直肌的静力控制能力,对艺术体操舞姿动作的协调连贯具有重要的作用。腰腹力量区的各种肌肉组织都要在训练中加以重视,并使其均衡发展。
3. 2. 2 把下练习
( 1) 平衡动作数量。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各种练习的次数、时间和强度要均衡安排。为了使学生身体的各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炼,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动作练习的频率和强度。一些强度相当的练习,力求时间和次数尽量均衡,考虑到学生身体各部位特性和疲劳适应性强弱的因素,在训练次数和时间上要给予合理的安排。
【提高体操教学效率】推荐阅读: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06-09
提高习作教学效率08-28
提高大班教学效率10-06
提高政治教学效率11-20
有效探究提高教学效率07-14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8-11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09-07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10-06
落实教学规范,提高教学效率11-07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