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2024-08-19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通用10篇)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篇1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产生畏惧情绪,这其中当然有诸多原因,但主要还是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意义没有理解、领会、掌握。所以讲授物理知识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规律、概念。

一、借助实验活动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从直观上加强物理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应用各种感觉器官来了解各种物理现象的一个感知过程,并通过分析、整理和判断使这种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实验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到的知识就不如亲自看到的和自己动手总结得到的理解得深刻、透彻。如果课堂上只是老师的“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对那些深奥、抽象的物理知识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就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根本无法透彻地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通过现象的观察,从中寻找并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懂得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在讲《蒸发》这节课的教授过程中,如果只告诉学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增大液体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学生不能牢固记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块用酒精浸泡的纱布,让他们想办法,看谁的纱布干得快。有的学生用嘴吹,有的放在太阳光充足的地方。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无论他们采用哪种方法,最终还是上面的三个因素。实验完毕让学生总结,这样水到渠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记忆深刻,有利于教学。

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进一步开拓视野,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去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魅力。当然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很多,这就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去发现,并使他们学会从观察中抽象、概括和总结。例如,自然现象中的雨、雾、霜、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什么规律?有什么条件?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雪见少不见化?这些内容包含着“液化”“凝华”“熔化吸热”等热学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加强实验和观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加强实验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二、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法采用是否灵活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反之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则会使学生拒而远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尝试,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了,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变为“会学”。如在讲《变阻器》一课中,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设计做一个滑动变阻器。很长的一段导线利用起来不方便,怎么办?“把它们环绕在一个绝缘体上。”学生很容易想到。接着问学生如何方便连续的改变电阻的大小呢?一步一步的引导、铺垫使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并且主动参与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案,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所讲知识,并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和学生小实验,让学生在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等,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篇2

一、更新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我们不仅应该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教, 而且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教, 为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而教。目前,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而其前提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 教学“相遇问题”时, 为了扫除学习障碍, 上课一开始, 我就创设情境:先让两个学生分别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地行走, 然后提问: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行走的结果如何?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很快就能正确理解“相向”、“相遇”、“和距”、“同时”等抽象概念, 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二、更新观念, 构建教学环境, 激励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教师不应简单地把数学课堂当做学生“接收”知识的地方, 而应把它当成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 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而, 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 使之具有愉快感、充实感, 从而主动地学习, 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如, 教学“质数和合数”时, 我是这样进行的:l创设情境。师:今天, 我们来当一回小侦察员, 如何?课件展示:在一次行动中, 我方侦察员劫获了敌人的密码, 第一个数字是10以内的最大质数;第二个数字既有约数3, 又是6的倍数;第三个数字既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第四个数字既是质数, 又是偶数;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谁能破译密码?2.新授课。师:按照每个数约数的多少, l到12这些数能分成几种情况?然后,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 在小组内交流。之后, 让三个小组汇报并到黑板上分别填写结果。写出有一个约数的、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分别有哪些。接下来, 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 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最后, 班内交流质数、合数的概念, 教师课件出示质数、合数的概念。3.帮助破译密码。通过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破译出密码。

三、更新观念, 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 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

首先, 开放题的结论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 但这些不唯一的结论或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也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其次, 学生解题时也具有广阔性, 即不是利用从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解题。再次,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 利用猜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于猜想, 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 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学生一旦表示出基本设想, 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 就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 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 关心课堂的进展, 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从波利亚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小学生而言, 并非要出现像科学家那样的猜想, 凡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猜想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可以让他们在猜想中更好地获取知识, 展示他们的创新才能,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如, 教学“分数化小数”时, 我是这样进行的:1提出猜想。教师让学生把一些分数化成小数, 并寻找在一般的分数化小数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猜想:“一个分数, 如果分母中含有2或5而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 那么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2.检验猜想。教师出示例8, 然后提问:这些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可先让学生根据以上猜想做出判断、检验、修改。3.修改猜想。学生分类比较, 得出结论:再增加一个条件———最简分数。4.论证猜想。分母只含质因数2或5的最简分数, 可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十进分数) 。而分母中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的最简分数, 则不能化成十进分数。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篇3

一、优化思维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提出问题优化思维情境。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中,教师提出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 诱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思维状态中,并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听课情绪,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什么时间问,什么地方问,问什么问题,这里面大有学问。教师首先要知识渊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备课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讲授、练习、阅读、讨论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都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不仅促进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堂上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教学效果就会不言而喻。例如,在学习酯化反应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学生听到我提的问题后,马上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再引导他们去探索酯化反应的实质,学生通过思考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

通过教学语言优化思维情境。教师教学时语言要准确、生动,还要注意讲话的音调、节奏,再加上恰当的表情和手势,就会有效地增强教学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学会用语言和动作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这节课时,我首先通过谈话的方法介绍了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现在我们国家的石油产量占据世界第5位。然后,我用激情的、富有诗意的朗诵:汽车在公路上奔驰,轮船在大海里航行,飞机在天空中飞翔,离不开石油。你身上穿的腈纶衫,脚上穿的旅游鞋等,也离不开石油。所以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动力的源泉”。通过我的朗诵把石油的价值和用途深深地打入学生的脑海,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通过化学实验优化思维情境。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变化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使学生处于高昂的思维状态之中。教师要通过化学实验,优化思维环境,不但让学生看“热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想“门道”。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探索知识本质的轨道上。化学实验运用得好,不但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化学的奥秘。

二、优化认知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无疑“知识与技能”是化学课堂教学关注的核心所在。不少化学教师从感情上始终认为,化学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经历、体验、交流、讨论、合作、能力、兴趣、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次要的。因此,教师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对化学知识总是不折不扣地讲明白、讲准确、讲完整,做到毫不保留地把知识复制给学生。学生只好按照教师讲述的关键字眼逐一对照完成,这样的教学,教师确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去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而且还进行拓展,似乎给学生一个无懈可击的化学概念。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个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否产生体验和感受,则无关紧要乃至可以忽略。

化学世界丰富多彩,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化学都是实实在在的,有理论、有实验、有现象、有应用。但是从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看,他们能听懂却记不住。原因我想还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知,思维不能同步,没有产生共鸣,未能激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实现知识的衔接和同化。学生表现为迷惘和困惑,知识链没有生长。为了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衔接要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提出的问题应有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因此,我们要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学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的预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然而,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大多数阐述不明确,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在续写时,存在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明确、行为条件不确定、行为程度太高等问题,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太笼统、太宽泛的陈述,对实际教学效果无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无具体的指导意义。我们叙写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成为目标定向的活动,减少盲目性,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的兴趣,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实施过程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4

【摘 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反映。探讨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实施过程教学管理,就是在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施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管理;过程管理;教学质量

一、过程教学管理的内涵

(一)深化三项改革

三项改革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历来被视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要推进教学观、教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改革,考试本是对教学过程的“教”和“学”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手段,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强化两项管理

强化过程教学管理和两级教学管理。采取强化过程教学管理举措的目的,是力求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跟得上,不掉队。要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表现加以记载,使其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不是只靠期末考试的一张考卷算总账。两级教学管理的内涵就是:学院和学部两级职责分明,有分有合,协调一致,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都能井然有序,运行顺畅。

(三)抓紧五项建设

五项建设主要是专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基本规范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东方学院下大力气抓好这五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二、推行过程教学管理原因

首先要明确我们这个做法叫“过程教学管理”,把教师教学看作过程的教学,把学生学习看作过程的学习,这与目标教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一致的。把过程教学管理作为实现目标教学管理的途径,由单纯强调目标向注重过程转化,所以这个提法今后我们都要统一。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分析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提出了过程教学管理。

二是高等教育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去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多规格、多类型、多品位的人才。所谓如何培养是针对目标而言的,这里面涉及目标、规格、模式、内容、方法、手段,这些都非常重要。其中过程教学管理和考试方式方法改革,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突破和叛逆,是教学改革深层次的重要内容。

东方学院为什么要实行过程教学管理,根本上是为了学生,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要以人为本。总体上遵循过程规律,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我们的过程教学管理必须要有教师的参与,有主导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的教风,教风能够带动学风。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辅导员紧密结合。过程教学管理的采分点的设置和考核很重要,考核是指挥棒,考核要一元变多元,由刚性变弹性,由被动变主动,由单纯考知识转向考能力。

三、过程教学管理的实施

(一)教师的管理

1.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教案要求

1)所有讲授课程都应有完备规范的教学大纲(电子稿),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教学日历和教案(后二者打印稿、手写稿均可)。

2)教案在上第一次课前必须至少完成三分之一,期中教学检查前必须至少完成三分之二。

3)开课计划、课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及试卷上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必须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进程表一致。

2.实践教学文档

实践课教学计划与实际授课的时间、内容相符。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文档(学部相关大纲或规定、要求、进度安排、过程记载、指导教师、实验实习等报告、考核办法及学生成绩等)完备规范。

3.考试命题

1)考试前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全面复习,严禁给学生划定考试题范围。学部要对教师加强教育、管理和检查。学生有权举报。

2)命题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体现从单纯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的转变。原则上要求在试题中,考核学生概念、知识点记忆力的试题分数不能多于40%,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分数不能少于60%。任课教师要自觉遵守,认真执行,教研室和学部主管领导要把好关。

3)试题题型灵活、题量适当、难易适度、对不同情况学生考核的区分度明显。对考后学生成绩可能的分布状况要有预测和掌控。

4)使用最新试卷模板命题。

5)教研室主任、学部(教研部)主管领导,要根据上述要求对命题认真审查,审查合格的试卷,须有上述领导签字,方能生效付印,否则无效。发现命题不合格试卷,将追究命题教师和审查者责任。

4.试卷评阅

1)按要求评分,评分公平、记分准确,记载填写位置正确,合分准确无误。每门课程的试卷,累计更改(合分除外)不得超过三(含)处,更改方法正确,更改处须有本人签章。

2)教师考试批卷后,认真填写考试命题、考试成绩分析表。填写要齐全、分析要具体,针对性强,无空泛的套话。

3)相关管理人员在各个成绩单上签章齐全。

4)试卷袋中文件(试题A或B卷、标准答案或评分标准、过程教学管理成绩单、课程成绩单、考试命题考试成绩分析表)齐全规范。

5.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指导

1)毕业设计(论文)(以下均简称论文)采用最新模板,按最新的体例、格式要求撰写。

2)论文封皮与正文题目要统一,题目(与同届及往届同学之间)决不能雷同。

3)在任务书、开题报告、周志上,指导教师要有审查意见和签名。

4)指导教师要注意审查学生论文有无抄袭现象,发现问题,严令改正。论文评语要详实,不能寥寥几个字而过于简单。

5)论文及相关文档和资料上盖章、签名齐全,无遗漏、无差错。

(二)学生的管理

1.每堂学生出勤情况要实记载,给出学生出勤(包括教材持有及课堂表现)分。

2.上课期间,凡是能记笔记的课程,要做好课堂笔记。

3.过程表现和能力考核分。通过随堂小测验成绩、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优劣、课堂讨论中学生发言踊跃程度与质量等给出分数。

四、实施效果

(一)促进了学风教风建设

通过过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各学部的教学管理工作,各学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查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过程教学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班主任都积极听课。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优良学风班建设、课外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学生的补考率、考试违纪率都在逐年下降。

(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实施实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过程教学管理,大大降低了教学事故率,提高了师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虽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张,但是教学质量仍稳步提高。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科技知识比赛的热情在提高,参加各种大赛获奖在增加。英语CET-4通过率、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本科生考研录取率都明显提高。

(三)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之后,学院的教学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转变,管理成效显著。学校自2009年开始实施过程教学管理以来,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其配套的选修课不断增加,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在2012年教育部对学院的教学评估中,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5

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

一、情景教学法。即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理解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可创设情景:如果我们荡舟漓江,一定会被漓江的秀水陶醉。你将怎样表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加以欣赏。此时,学生眉飞色舞,议论纷纷,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

二、想象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使语言文字形想化,用感知的表象,结合课文的文字形象来创造想象新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刚学完《桂林山水》后,教师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立马展开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同学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开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为归宿,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把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儿”„„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接着放手让学生读书,圈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继续提问,并联系课文来回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借助范例来提问,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思考,加深了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示范教学法。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模仿、运用,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先指导学生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五、合作教学法。即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2至5人为一组学习课文。这种合作,即可以在课外开展,也可以在课内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常常是教师提出目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解释、判断,直至共同作出结论。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分组阅读,集中讨论。课文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每一组阅读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解答课文问题。这样即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篇6

刘建

(河南工程学院 郑州市

450007)

摘要:

高职学校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差。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改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高职化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 提高 注意力

信息量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化学是轻化工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学生有了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相关的印染、化纤、环保等专业的专业知识。针对基础较差、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高职学生的化学课教学任务?我认为重在改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在心理学上,注意有两种解释:即广义的注意和狭义的注意[1]。广义的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狭义的注意是指导致对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有选择性;二是有心理努力。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教师上课,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并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注意品质,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关键。1.1 利用暗示

教师上课时,应提前到达教室,给学生一个上课前的心理准备过程。特别是老师服装上,或者是发型有新变化时,更应该提前到达教室,使学生最快适应新的变化,稳定学习情绪。1.2 利用心理物理刺激

化学课的内容,特别是物质结构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应该利用教具,如分子轨道模型、分子模型等,或者利用投影、多媒体等手段,以及教师讲课时的语调、节奏的变化,给学生一定的物理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1.3 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教师上课的内容虽然来自于教材,但有知识的扩充和延伸,不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课下的复习巩固,更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但当有些学生听讲与记笔记相冲突时,要求他们以听讲为主,课后再补充笔记。提高听课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应牢记每堂课的教学的任务,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二是有周密的计划和严谨的组织,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包括知识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三方面。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上课时,教师必须牢牢记住并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就向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制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可以适当的插入生产、生活中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事件或“趣闻”,以调节课堂气氛,但不能单纯为了讲故事而开“无轨电车”。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所谓巧设“问题情竟”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竟之中的过程[2]。大致可分为:不协调—设疑—探究—沉思—发现—解决问题等步骤。“问题情竟”的设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产生探究行为,设立“问题情竟”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每节课的内容来确定,并且,提出的问题必须新颖有趣、具体,要有启发性和适当的难度。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提出为什么电子可以绕核高速旋转?电子绕核高速旋转与月亮绕地球旋转有什么相似之处?因为学生已有月亮绕地球旋转的知识,所以他们就很容易接受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讲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不同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规律了。另外,还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堂课内容的安排,要有适当的难度和信息量

所谓难度就是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讲课内容要以教材为依据,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智力发展。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从高中走过来的,虽然基础不太过硬,但有一定的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巧妙地运用高中已有的化学知识,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但要避免知识单纯的从复。另外,要有适当的信息量,即每堂课内容安排、容量、信息的多少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不能内容太单调、贫乏,信息量过少,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不能安排内容庞杂,信息量过多,使学生难以接受,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智发展水平,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容量,特别是增添一些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方面的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至用,以增强学生学习好化学课的自信心。

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途径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社会知识经验的形成、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而个体对人类社会知识经验的学习、掌握则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1]。在这两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性活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直接基础,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化学性质的实质,只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再从实验结论中验证理论,完成从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学习过程,使学到的知识达到质的飞跃。将学生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突破难点,阐明重点,浅者深入,深者浅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整个教材的编排结构,了解知识点难易分布的情况。在讲课过程中,做到突破难点,阐明重点,浅者深入,深者浅出。对学生已有的或者浅显的知识,要讲出它深层的道理和内涵,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中学物理中已经讲过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即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创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如果在讲课时,再简单的重复该原理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不同结构,引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概念,从而揭示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在化学变化中的内涵,使知识深化。

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要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图解、模具等帮助学生领会、理解。对于每节、每章的难点、重点,教师要舍得化时间讲解,必须引导学生攻克难点,扫除学习上的障碍。要抓住重点突出讲解,例如化学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讲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限度的。内容抽象,既是化学中的难点,又是重点。讲这部分的内容时,必须从热力学基本概念入手,讲透讲好每一个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自发过程。在讲自发过程这个概念时,可以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铁生锈为例,揭示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力就能进行的过程的实质。用铁锈不会自动分解成铁和氧的事实讲明自发过程的重要特征——不可逆。为进一步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打下基础。另外,教师上课时,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联想记忆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3]。

7积极开展双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过程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

7.1单向沟通,即教师单向讲授,缺乏反馈。也就是“填鸭式”教学,效果最差。

7.2 双向沟通,即教师讲解与向学生提问相结合,能部分反馈授课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教学效果。

7.3开放式沟通,即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的沟通,又在限定的条件,允许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沟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7.4全开通式的沟通,即教师作为班集体的普通成员与所有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一堂课往往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替使用。一般来说,讲授新概念时,宜采用前两种沟通形式。上习题课、复习答疑课时,宜采用后两种沟通方式。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由于一个班的学生,有时成绩差别很大,课堂上师生沟通方式更应该灵活运用。在上课时,教师应充分重视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的作用。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根据学生的神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说话的语气及表情。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当你学会运用二十一种不同的声音说“出去!”、“进来!”时,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开展的好,可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快完成知识的转化。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强调课堂安静、绝对依从教师,教师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生理疾病敏感,而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反应迟钝。传统的教学秩序观,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创造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应该进行改进。教师应该树立现代的教学秩序观[3],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自由发问、讨论或者切切私语。也就是当学生学有所得或者疑惑不解的时候,允许他们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高职学校的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于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困难,难免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采取多鼓励、多启发的方法,鼓励他们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大胆发表意见,允许出错。鼓励他们对教师发问或同学之间设问,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在上复习、答疑课时,更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而不能简单地给出问题的答案,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心中有学生,勤于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遵循教学规律,多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参考资料]:

[1]燕国材.心理与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6-44 [2](美)E·阿伦森著.社会心理学入门[M].郑日昌,张珠江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3]孟兆森.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6 Choosing Best Teaching Method on Classroom, Improving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hemistryTeaching Quality

Abstract:The student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have universal relatively poor knowledg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eachers how to chang teaching train of thought and choose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mprove attention information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篇7

一、明确课堂教学中的内涵

素质教育在各学科涉及的层面比较广, 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情操、思维训练、技能技法、智力开发等方面的素质, 但概括起来各门学科的教育包括了对学生进行智力素质、技能素质、智能素质、非智能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的要素训练。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单项指标, 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和整体效应, 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所以, 教师在设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时, 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根据提高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 设计课时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素质教育内涵, 有的放矢, 明确方向。

二、摆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位置

我们在教学中, 常常都知道“三为主”, 即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训练主线的教学原则, 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许多老师就摆不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了, 多数老师往往把自己摆在主宰整个课堂教学的地位, 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操纵者, 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绕老师转, 教师只是照“教案”办事, 学生只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许多学者就提出了“主体教育”的理论, 他们认为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 所以,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重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个体差异, 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如何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呢?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当好“主持人”, 控制教学过程, 控制学习方向,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当好向导, 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方面的指导上下功夫,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 当好“咨询者”, 及时释疑解惑, 当好发动机, 提供成功的机会,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信心, 鼓足学习干劲。

三、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承认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这些“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 教师少包办代替, 学生多自主学习

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体系为主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 学决定教, 教是为了学。因此, 应当以“学”论教,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相信学生, 放手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 当好课堂教学的“主角”。

1.首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 有效地学习必须具备有个人的意义, 使个人能在时间和环境适应的条件下, 按照他的理解去行动。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意义, 把学习内化为个人需要, 同时大力创造自主学习机会, 能放手的一定要放手, 能自主的一定要自主, 不代替学生思考, 不代替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自主运用音标、词典自学单词, 自主运用阅读方法读懂课文等。

2.在课堂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来测验学生, 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只会伏案用功的学者;如果鼓励学生“发现”, 学生就能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而且它给予学生的自信心是对学生的最好鼓励。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单纯的“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围绕问题去找“答案”的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 教师多引导启发, 少约束限制

1.应从教师嘴里节省时间。教师讲新课的时间不能超过整节课的, 剩下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活动, 因为活动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

2.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限制太多, 这个不准, 那个不行, 把学生的手脚捆得死死的, 学生怎能主动参与学习, 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用上学具的必须用上学具, 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和板演, 允许学生在讨论、阅读时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相互讨论和自行交流。

3.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因为想象和幻想是创造之母,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敢于怀疑正确答案, 敢于打破“权威”, 这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 这种精神千万不能扼杀。

(三) 创设情景, 激发情趣

当前, 最先进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种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学习的情境创造, 以生动的情境创造, 活灵活现展示教学内容, 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这无不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欲的增加, 所以教师要注意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赏析和品味优秀的原版文学作品, 领悟期间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篇8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通过对课堂细节的深入研究,改变了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变知识的“片面识记”为“立体探究”

每一学科都有很多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如果把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依赖于机械记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无任何兴趣而言,如果教师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为探究情境,使呆板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采用理论和实验双重探究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刻认识。在讲解钠与水的反应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论探究,通过分析钠的原子结构得出钠极易失去电子,在反应中做强还原剂,化合价会升高生成正一价的化合物,根据水溶液的环境只能形成氢氧化钠,然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化合价升降规律)分析另一产物不可能是氧气,从而提出另一产物只能是氢气的假设。接下来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用酚酞检验溶液组成、用点燃气体的方法检验气体产物),并把可行的实验方案付诸实施,学生独立完成钠放入水中的实验,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教师再引导学生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得出反应产物的确是氢氧化钠和氢气的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研究问题、进行理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全面验证假设、认识变化规律。通过这种立体式探究学习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信息面,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变问题的“教师板演”为“学生展示”

在互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高效互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直接说出答案,把正确的解答过程直接展示出来,剥夺了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很难暴露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教师的讲解也只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在解答,很难对症下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让学生自己讲题,一是对于典型例题的学习,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展现其解答过程;二是对于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题,教师作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分析做题的理由是什么,做题的步骤是什么,做题的基本格式是什么等。通过学生个体的讲解,真实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学生问题的所在。教师要不怕学生走弯路,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其他学生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所以在教学中不在于你讲了多少,而在于有多少讲到了点子上。要让学生勇敢地讲出来,这样的互动才最有效。

三、变试题的“单纯解答”为“题型研究”

很多学生没有明白做题的意义,只是单纯地为找到答案而解答试题,其他方面一概不思考,这种穷于应付的被动式学习根本不能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极易产生疲倦感,使学习变得机械没有效率。所以教学中要把分析的题目赋予深刻的内涵,要把题目转变为一个个的研究课题,即当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再深入研究该类型题的研究对象、目的、出题方式、解答类型、方法、适用条件、解答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做一道题就要会一类题的解答方法。要让学生明白,课下自己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为了研究发现一类题目的解答规律,形成该类型题的整体解答策略,加深对相关事物的认识。

四、变基础知识的“简单翻阅”为“归类检查”

化学基础知识零乱细碎,如果不能抓住规律就很难记忆,需要学生多复习多总结。很多学生复习不得法,认为复习就是把课本或笔记阅读一遍,如果没有记住就再次阅读,结果发现多次阅读都不能很好地记忆,最后只好放弃,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复习方法,首先要分类总结,让学生运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图表法等对相近知识进行辨析,然后进行有目的地记忆和检查。比如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把课本和笔记上有关的反应全部归总起来,然后归纳分类,一般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型”、“复分解反应型”、“水解型”、“电化学反应型”、“与量有关反应型”等。具体在每一个反应中又要细分为许多小类,比如“与量有关反应”又可以分为“与顺序有关的反应”、“多种离子同时参加的反应”和“特定要求的反应”,当明确规律后学生再一类一类依次记忆并逐一检查,遇到没有记住的反应打上记号,当第一遍检查之后,开始强化记忆那些被打上记号的反应,再重点检查,如若还有不会的反应,要继续以上环节直至全面过关。通过这种“地毯式”复习和检查,学生能全面梳理所学内容,使复习不留死角,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五、变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失误”为“反思习惯”

很多学生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常不够重视,总认为是自己的失误行为,如“粗心了”、“没看清题”或是“忘了条件了”等等,用各种借口去搪塞自己。如此反思的长期结果就是错了再错,学习上没有任何改观。实际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失误行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解答该类问题的思维习惯,由于没有正确的解答思维模式,做题时思维才会摇摆不定,最终一错再错。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答方式,即首先要学会情境分析,能够很好地界定和辨认类型,然后形成规范的解题格式,最后要总结个人易错点是什么,找到学习中的注意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极易犯错,原因是不能很好地应用电子守恒法解答,教师就要要求学生首先反思电子守恒法的使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中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量及化合价时),其次是按步骤正确地书写解答格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化合价变化×原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化合价变化×原子数),最后是要反思易错点(如有没有乘原子数等)。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审视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做一个有心人,从课堂细节的变革做起,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篇9

“优化教育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为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从过分注重传授知识和注重培养学生考试能力,转向注重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德行修养,创新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基础教育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国家和地方要奖励并推广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成果。

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部分指出: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全面展开。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题是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实现教师教学有法、教学得法,实现学校管理有序、高效,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对象是教师的教学。新课必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做“春蚕”,而且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达到师生生命价值共同体现。教师不再是教学模式行为的体现者。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课改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因此本课题的有得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质量问题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核心指标,是家长和各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2、开展养成教育与班级管理研究。

3、培养学生有效开展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对象。

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研究内容、过程、方法、手段及资料的收集等都要注重科学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首先学习已有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经验,然后用之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补充和完善相关理论;再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再总结、再提升,如此往复。

实效性原则:课题研究要重实效,中小学课题研究主要是应用研究,主要是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教学过程面临的普遍问题,研究的成果主要用于(也要能用于)学校发展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发展性原则:一是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中要根据实

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二是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拟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主要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辅以理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和案例,将课题研究过程分解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进行研究,并分阶段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研究情况,查找问题、总结经验,调整研究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学实践为手段,在教学中研究、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教学如此循环往复;以最终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及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

2.各部门及教师确立子课题,探索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子课题如下:

养成教育与班级管理

培养学生有效开展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现状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学策略

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课堂中背景韵律与主体活动相结合我的课堂我设计

3、课题研究的实施对象:

课题实施对象为小学部,实施主体为全体教师,研究对象为在校学生,其中以四年级为主要研究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研究内容及阶段目标: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9年8月—2012年7月),分三个阶段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成绩;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

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1、准备阶段(2009.9——2009.10)

研究内容: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培训实验教师,加强课题有关理论的学习。召开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现状调查。

阶段目标: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现状调查情况统计。

2、实施阶段(2009.11——2012.2)

研究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培训、集体备课与评课、上研讨课与示范课、教学重难点研究、教法研讨与心得交流、写课后记或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与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加强过程管理,注意收集、整理过程资料。

阶段目标: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寻求并总结出本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完成有关课件、示范课、教案、实验、论文或心得等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2012.3——2012.7)

研究内容:对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对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类、提炼,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完善、提高。收集、整理、编排、装订研究资料,汇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优秀论文、优秀教案和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心得与反思、师生获奖情况及影像资料等),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向上级课题主管部门申请结题。

阶段目标: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学校在管理方面探索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3、教师在教学方面探索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4、班主任在班级与学生管理方面研究出的促进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5、形成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实施体系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教学理念、策略、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书面文字呈现:课题研究报告、优秀论文、优秀教案和案例、教学心得与反思。

2、图片展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图片及展板。

3、视频影像资料:课题开题、结题活动,课题研讨、课堂教学、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影像资料。

4、教师课件: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制作的电子课件。

5、实物展示:教师制作的教具、学生制作的相关作品。

6、汇报课:教师上课题研究汇报课,实际展示研究取得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及保障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研究人员的条件

⑴本课题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思教主任、教研主任及各教研组组长构成。他们都承担着教学一线的工作,科研意识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领导及经费保证。

⑵本课题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大多数是我校高级教师,都参加过市级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项目的主力军,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2、基础设备及文献资料条件

⑴我校拥有完备的图书资料。

⑵我校拥有电脑网络系统和远程教育设备,可获取相关丰富的信息资源。

3、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我校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定期选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或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培训、指导,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聘请专家顾问,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⑴专家顾问:

舒世华:白云区教培中心主任

刘宗强:白云区教培中心副主任

吴银碧:白云区教培中心教研员

陈静:白云区教培中心教研员

于均红:白云区教培中心教研员

吴霄:白云区教培中心教研员

张思娜:白云区教培中心教研员

韩霞:白云区教培中心教研员

⑵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陈恒明学校校长全面领导课题组工作

副组长: 罗丽副校长具体领导课题组工作

成员:周尚琴教研主任主持课题组工作

王健教导主任协助课题组主持学部教学管理研究

工作

姚国波思教主任协助课题组主持班级管理研究工作王丽娜大队辅导员协助课题组主持学生活动研究工作各教研组长协助课题组主持学科课题研究工作

⑶学部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罗丽小高全面主持研究工作

副组长:周尚琴小高主持研究工作和资料收集整理

副组长:王健小高主持创新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研究工作 副组长:姚国波小一主持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工作

王丽娜小高主持开展培养学生有效开展活动的能力,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工作

成员:黄春翔钟建明汪桂珍周宇红杨兴宇刘川陈友名

莫雁唐辉胡志敏陆蓉

孙建华张炳珍赵红朱晓萍

杨廷謇罗芸敖小娟肖红谢赐刚

2、经费保障:

学校按生均公用经费中5%的科研培训经费划拨课题研究经费。

白云八中教研处

执笔:周尚琴

优化教学过程 篇10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本思想,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全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参考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坚持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本思想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意识。要继续保持并有所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新确立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逐步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为此,我校把学习教育理论,写学习笔记,谈心得体会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评。

二、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全过程,向改革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材在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在改革,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知识层面和旧的教法上,显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出局的。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走改革创新的路子。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娱乐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创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语文课前五分钟讲演、英语对话等行之有效的教法,对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1)、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必然措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中,加大管理力度,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作到管理到人,服务到人,事事有人管理,管而有效。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回应,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保证教学各环节政令畅通,有序、有责、科学、高效。改终其管理为过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细化教师考核条例,并纳入对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量化考核中,与先进教研组和年级组的评选以及年终奖励挂钩。作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目前,在我校已基本行成一种竞争上岗、爱岗敬业、校荣我荣的新风尚,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在发展改变。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因此,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的优劣,必须体现在学生的掌握情况上,即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方法、行成能力的评价功能。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笔试、口试、操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证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细心组织各科(包括体、音、美、信息、实验操作等)的考试、登分、记录、统计、分析、反馈等,全面评价教师和学生,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已将评价功能的研究列为新的科研课题,组织部分教师进行实验。

(2)、抓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向教科研要质量

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台阶,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我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水平,研究探讨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考试动态,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种教育信息,与同行及兄弟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子,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抓好基础,全面发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的根本出路,单纯的应试教育,只学主要科目,严重偏科是没有出路的。这是近年学生学习成绩逐年提高的成功经验。

加强课程标准、教材改革和教法更新的研究是教科研的重中之重。探索性、开放型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要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变为由学生互相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为适应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始终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挖掘教材,研究考题,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作到基本功扎实,对所学知识能运用自如,提高学生得高分的机率。因此,我校在生源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能够考出高分的学生就成为必然。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现代化优化教学过程要质量

我们积极的倡导、鼓励、支持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附助教学,把老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制课件,使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提高。

三、坚持面向全体、着眼中间、抓差扶优、分类推进的方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抓两头带中间,是我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生源问题,面对好、中、差不同的学生要教同一本书,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分类推进,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分层次指导和区别要求的方法,按学生程度布置作业。实行学因生转化责任制,将其纳入考核评估内容。对学困生采取底起点、小步走、多帮助、勤表扬,提问优先,批改作业做先等作法,在有些年级和学科收到一定效果。每届都有一些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调教学习成绩有了喜人进步。

(1)、注重情感投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心爱护学生,向情感要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推选创新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只有学生爱学,才能学好这门课。关心和后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基础,是学因生转化的诱发条件。教师期望的眼神、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都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活学困生上进的动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学校生活的情趣,将是终生难忘的。

(2)、注得学习方法指导,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向自主学习要质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从学生一入学就制定出六年的规划和目标以及分期实施细责,预计到学生分化的时间、内容、形式以及预防措施。例如,起始年级学生入学头两个月应先抓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要先学会做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的学习状态,作好进一步学习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上应抓好一年级与三年级与五年级的教材衔接以及学生的基础,教给学生本学科的特点,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方法、要领以及本学科习中的障碍、阻力等,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该学科如何才能学好,如何回避学习中的障碍与阻力,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情绪,使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运用自如。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学不得法、轻视基础重繁难题的解法以及缺乏进一步学习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境地。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已在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效果。我校有多篇论文在《崆峒教育》上发表。(3)、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挖掘个人创造潜力的教育。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做到有的放矢,从严要求,训练学生的忍耐性,形成顽强毅力;巧设试题“陷阱”,使学生从挫折和失败中摸索走出困境的途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强化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索性、开放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为此,我们将力争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由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将会创造出新的辉煌。

崆峒区东大街小学

优化教学过程制度

崆峒区东大街小学 东大街小学优化教学过程制度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优化教学过程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优化教学过程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优化教学过程基本概念。2.理解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3.掌握优化教学过程理论的基本内容。4.了解基本的优化教学过程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应用的研究。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上一篇:学校第一学期总务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新生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