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2024-10-16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精选3篇)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篇1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sxpdjx

发布时间:2009-03-24 13:14:19

浏览次数:366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课改下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能力求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在转化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上,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取得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考试制度的改革使得这门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每况愈下(中考分值不断降低),这导致了学生德育能力的下降,也完全违背了品德教学的初衷。因此,改变品德课的教学现状迫在眉睫。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行开放式教学,真正去领悟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一、领悟思品课改精髓 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精髓就是以之前的意在强化“政治性”转化为“人文性”,以“服从”转变为“做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其具体体现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身心发育、认知水平等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学生自觉参与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终生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向我们思品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思品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思维,挖掘个人的潜力,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会自主,会合作、会探究?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可见,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去实施的一种教育。它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如学习《环境问题》内容时,指导学生对环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对环境为题就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所学知识就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学生只有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竞争与合作》内容时,引导学生从喝牛奶谈起,对蒙牛牛奶和伊利牛奶之间的技术竞争和友好合作,并非互相拆台,恶意诋毁,最终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共同协作,而且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如果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则会让合作学习走向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正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如果任学生自由发挥,弊端很多。如果教师也投入其中,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活动有第一时间的了解,而且可以适时地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这样就做到合作无处不在,符合合作精神的要求。课堂合作、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巩固已取得知识,或解决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课堂讨论的形式多样,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式讨论、穿插讨论等,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3、突出探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以《礼仪展风采》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个框题是讲述“礼仪展风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一定要比平时更加端正,更加注重礼仪。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观念的创新,有助于内容的创新,有助于方式的创新,有助于学法的创新。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真实的问题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无效问题,而多引导学生对现实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以学好思品知识,提高道德修养。

!本文来自:【思想品德教学网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篇2

1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 降低教学难度, 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时, 讲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被腐蚀, 铜质管变绿, 铁锅生锈, 铝质器皿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 切开的表面会变红, 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教学情境的材料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际, 这样学生感到既熟悉, 又奥妙无穷, 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就在生活中, 就在社会实际中。这些巧妙的引入, 既不费教学资源, 又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学习的进步, 学习的欲望高涨, 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2 注重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重在得法, 贵在用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探究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尽一切办法结合学校实际资源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必修 (1) 中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是一个高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 但要制备出纯净的氢氧化亚铁却是相当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 探索问题, 发现问题, 共同交流来解决问题, 来体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在教学中我特别引导学生分析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案的优劣, 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 不断尝试改进实验探究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制备氢氧化亚铁, 是本节课的难点。解释的实质就是首先提出一种假设, 再用证据证明假设,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释, 从而形成多种假设, 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解释, 就是问题的结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 提供动手机会, 发展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手开始”。可见,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是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

如在必修 (2) 《原电池原理》教学中, 我曾经设计过这样一节课。首先演示铜、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 然后提出问题: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我为学生提供如下材料和试剂:电极材料:碳棒、锌板、铜板、铁钉、塑料片;试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蒸馏水、酒精等。不同的组提供的材料和试剂是不同的。学生用本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探讨, 回答上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随后的课堂汇报与交流, 学生总结出锌极可以用其他的活泼金属替换,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子;铜电极的主要作用是导电, 可以用其他导体来替换;如果把铜换成比锌片更活泼的金属, 也能形成电流, 但是电流的方向就是相反的了。对于电解质溶液也作了实验探究, 用乙醇、纯水、纯水中加入食盐、硫酸铜溶液等替代硫酸, 观察原电池构成的情况, 使学生对于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反应原理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

4 应用媒体辅助, 整合课堂知识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教学节奏的加快, 教学内容的更新, 知识容量自然增大, 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将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进行整合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把课堂种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 还可以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现出来, 这些都是现在农村学校有限的实验资源条件下研究的主要方向。如我们在讲授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时, 可以展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三维图像, 通过图像可以形象地把电子在核外运动的过程展示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上到计算题的时候,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 对于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学生一直觉得是个难点, 我就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例子, 做了个动画, 边做实验边放动画, 把反应前和后的溶液的质量仔细分析, 放完动画的同时他们也知道了溶液质量前后就相差了放出去的氢气的质量。接着再放几个相关的不完全反应和有沉淀生成的反应让他们分析, 只用了半节课的时间, 这个难点就突破了。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时候, 我更多的会想用一下多媒体来体现。

总之, 新课改是一场大的文化革命, 作为农村教师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变革, 但在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实际操作起来却又困难重重。面对困难,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充分认识新课改的伟大性, 要敢于向传统观念发出挑战, 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学校新课改要求的新的东西, 真正意义上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只要我们大家能够积极的投入、大胆的探索, 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新课程改革之路。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我对农村学校化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等, 与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相结合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

关键词:新课程教法,化学教学,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大安.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EB/OL].http://www.baidu.com/.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02 (5) .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优化内容 教学效率

因教育布局调整,原为高中教师的我转为初中教师,面对全新的教材体系、全新的教学对象,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教学,以期更好地适应初中教学,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材和学生。

借《开发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之机,我提前介入了初中教学,认真学习新的教材,认真分析新的教学对象,思考如何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优化初中教学内容,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从而强化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效果。

一、备课环节,要立足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十分明了。以《世界因我而精彩》为例,我上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析,整框教材共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明确成才目标,成才的基本途径,以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通过教学,应该达到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人才,怎样成为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教材上有些事例不一定都用,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案例使用。

(二)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我校初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到90%以上,其家长均为打工族。据了解,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城市中从事环卫等辛苦工作。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非常滞后,他们虽然纯朴、勤俭、刻苦、有较强的上进心,但由于父母是进城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从事工时长、强度大的工作,既没有时间,又没有精力,教育意识薄弱。教师要对他们格外关爱。

(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实际,可以选取和他们生活相关、相似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分析《世界因我而精彩》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选取了常州一名普通环卫工人的视频《城市美容师——梅风云》,因为许多学生的父母也从事同样的工作,非常辛苦,以期通过这个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认识职业,理解父母。

二、上课环节,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上课环节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他们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思考、感悟。教师要逐步引导,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抛出一个“诱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新闻,对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诱惑,随即问他们羡不羡慕,引导他们逐步思考并谈谈最高科技奖得主是不是人才,什么是人才,是不是得奖的名人才是人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走进人才招聘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让学生对人才的内涵和人才的多样化(各个职业、各个层次)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人才,怎样才成才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探讨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楚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除外在的环境、外部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勤奋努力。

在处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的问题上,我播放《城市美容师——梅风云》的视频,因为我校许多学生的家庭与此视频讲述的相似,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要歧视某些职业,不要看不起父母,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后环节,要留有回味余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

思想品德课经常会陷入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效果全无的境地。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开卷考试,这些孩子是思想上不给予重视,课上听听,下课后书本一扔不闻不问,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视课后环节,但不能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下课后可以布置有思维含量的思考题,如我这节课就布置了“有人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有人说没有没出息的职业,只有没出息的人”的主题请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达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目的。学生为了正确回答这一思考题,课后必须翻书,达到复习的目的。

上一篇:我是幽灵作文700字下一篇:写家乡田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