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共12篇)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1
新课改进行到今日,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但是在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困扰着大家。作文教学要想取得好效果, 在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尝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因文规划
因文规划, 指备课阶段, 老师根据学生作文情况, 合理地制定目标, 恰当地选择内容, 科学地安排进程, 做好规划工作。在整个高中阶段, 一次作文规划就是设置一个台阶, 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作文的新高度。
作文课的目标要明确且单一, 不能指望在一个训练中解决几个问题, 老师要明确在作文的哪个点上准备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这样在后面素材的选择, 教学的进度与深度, 教学的方法上, 就好把握了。在设定目标前, 要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有清醒认识。难度太低, 对学生而言是简单的重复, 意义不大;难度太高, 实现不了也是徒添烦恼。“跳起来摘桃子”, 是比较好的尺度。
目标要有它的针对性。学生作文情况千差万别, 教学应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疑惑, 让学生的整体水平获得提升。还要侧重于基础性的课题, 如思维能力、语言水平、思想深度、表现手法的训练等, 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问题和作文进程的关节点上下功夫。
二.例文指导
例文指导, 教师选择恰当的范文, 优秀作文, 或下水作文, 或典型病文, 从已设定的教学目标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并结合理论进行相应的创作指导。根据所确定的作文主题, 选择典型的例文进行作文指导, 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典型的例文, 要能够集中体现所要讲的作文理论, 如要讲借景抒情可选《荷塘月色》, 讲比喻论证可选《拿来主义》等。恰当的例文还应该是简单易懂、便于模仿的, 因为是要从作文的角度运用, 就不能让学生将太多精力花在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上。
对于一个主题, 肯定有多篇典型的文章。如果必要, 可以选用多篇例文, 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所讲内容或者这次作文主题下的多种形态变化。对所选文章分析, 从中提炼或挖掘出的作文问题, 或者一般的作文规律, 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等。因为是学生熟悉的作品, 从写作的角度重新阐发, 既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易于接受长久记忆, 还加深了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当然例文只是载体, 从中得出的作文技法才是这节课的目的所在。
三.定文演练
定文演练, 在既定目标之下, 确定具体的作文题目, 进行必要的作文练习。在这个过程中, 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 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作文的选题应该在学生生活经历阅历或者熟悉的知识范围内, 这就让他们有材料, 有兴趣, 有能力去写。不在写作题材上为难学生, 他们才能把精力集中在主旨的提炼, 章法的安排, 语言的优美等作文更本质的层面上。当然题目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和新颖性。太过简单或者是以往题目的简单重复, 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新颖的选材或者是切入角度, 能够调动学生兴趣;而相应的难度,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能。
至于具体的写作过程安排, 也不一定是要死板的现场出题当堂完成。可以提前几天出题, 让学生酝酿思考, 然后用一节课完成。从出题到动笔这段时间, 可以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清楚准确。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选择恰当的素材, 确立最佳主旨, 充分的比较各种思路, 甚至考虑语言的表达。这样最后的成品作文, 应该有相应的质量。高质量的作文写多了, 必然会有由量到质的飞跃。
四.阅文赏结
传统上, 学生写完作文, 剩下的就是老师的事情了。批改作文是一件繁重的事情, 老师因此疲惫不堪, 学生也收获甚微。这一环节, 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 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 别人的作文也是一面镜子, 批改别人的作文可能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自批自改, 方式是灵活的。可以自己批改自己的, 也可以交换批改, 还可以一文多人次改, 小组讨论批改。前两种简便, 但效果不可控制, 不提倡;后两种复杂, 耗时长, 但能有效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效果好得多。
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到这里也结束了, 同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相比, 虽然只是细节的变化, 但是贯穿其中的理念却有显著的不同。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 所以这个过程更复杂, 更细致, 需要老师做更多的研究工作。这是作文教学在新课标指导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学生的需要, 老师们热情投入, 冷静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2
卢氏县徐家湾中学方红军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的“纠缪法”--只罗列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教育原则,要变“纠缪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赏识、激励。激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信。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需要激励。上好作文讲评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重要。根据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作文讲评课要有如下五个环节:
一、赏识性批改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心理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除了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外,还要了解学生倾向性的问题;更要利用赏识心理,培养学生成功的心态,因为鼓励和欣赏永远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与其过多地指出学生作文的缺点,求全责备,还不如多多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走进作文讲评课,既能看到作文成功的希望,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地面对存在的问题。落实以上环节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宽打分数。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给的分数。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其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只要在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有“亮点”即可给高分,不必要求多方面优秀才给高分。批改作文不应吝啬分数,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词语,也要在分数上予以体现。时间长了,学生就能从分数上看到自己作文进步的方向;不知不觉中,教师也就能用分数为学生搭一架“梯子”,使其主动愉悦地向作文成功的高峰攀登。二是写好评语。作文评语应以褒扬为主,肯定学生在遣词造句、立意构思上的优点,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批语中切忌出现“刺眼”的语言,如果要指出缺点,语言尽可能要温和,少否定,多从正面提建议,多指出努力的方向。比如“多读报,素材就更丰实了”“增加一点描写,人物形象就更丰满了”“努力写几个分论点,你下次作文时一定能办到”,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好评,内心就会感动,也就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总之,教师应通过赏识性批改让学生怀揣一颗“火热的心”走进课堂,增强他们听课的兴趣,为高效作文讲评奠定基础。
二、针对性讲评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每次作文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一次作文讲评既要涉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又要涉及遣词造句、语法修辞,那么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不大的结果。况且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作文训练应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讲评课也应在整个作文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坚决避免随意性。为提高实效,作文讲评时要体现针对性的原则,力求讲好“这一次”,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教师应该根据批改的实际情况确立讲评目的,并选取重点问题,做到一次讲评主要解决一个问题。讲评的目的应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一学年或一学期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具体到每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明确,讲评才能有针对性。比如,本学期作文教学以议论文写作为训练重点。那么作文讲评课就应从这一重点出发,把整个议论文写作分解成七八个训练点,逐一突破,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及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这一目的。每次作文讲评,都要以解决突出的普遍问题为中心,如审题立意、结构布局、材料选择、论证方法、语言运用等,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次讲评的重点。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最终达到了讲评目的。
总之,教师心中要有一本学生作文的“总账”,要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债务”分期偿还。试图让学生把作文的巨额“债务”一次性还清,学生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后,就会感到暗无天日,索性当“赖皮”了。因此,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必须是一节课突破一个“点”的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螺旋式”地提升。
三、“下水文”引路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有效途径。“下水文”引路就是教师通过亲自写范文指导学生写作的一种方法,用好这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水文”有如下四个作用:一是有效定点的.作用。教师通过设身处地地写“下水文”,可以真实地了解这篇作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可以在讲评时结合自己写“下水文”时碰到的问题,以确定学生最需要“扶一把”的地方,使讲评围绕侧重点“中心开花”。二是示范比照作用。教师的“下水文”可以用在写作前,作为学生仿写的对象,以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也可用在写作后,为学生自评、互改提供参考和标准。三是互动提高作用。教师的“下水文”作为范文要读给学生听,发给学生看。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水文”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学生对此完全会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评析“下水文”,让学生勇敢地提出不足,并尝试修改。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写作能力互动提高的过程。四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作用。教师通过写“下水文”,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从而拉近师生“教”与“学”的距离。教师尝到了作文的甘苦,在讲评时就会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挑剔,就会将自己写作时的一些思考在讲评时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教师讲评课的“向心力”。
教师写“下水文”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示范性下水文”。教师可把它呈现给一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当他们对作文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写起时,让他们首先阅读“下水文”,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范例。二是“矫正式下水文”。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发现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教师可针对这些问题写“矫正式下水文”,供学生体悟,让学生模仿。这样,他们既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又可以找到矫正的思路和方法。三是“片段式下水文”。教师可根据学生作文最需要突破的点,写几个片段给学生作示范,以解决学生作文的局部问题。四是“提纲式下水文”。顾名思义,此法就是教师列几个作文的提纲给学生作示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其得到启发。
四、升格性重作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重要保证。所谓升格性重作,也就是在教师的作文讲评完成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整体情况已经有所了解,并在体味教师所给范文的基础上,针对自己作文的缺点重写作文的过程。升格性重作力求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现的误区和“雷区”,使重作后的作文能脱胎换骨。当然,升格作文也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讲评要点,有所进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个点,最终力求完美。笔者曾经让全班学生把一篇《欲望与人生》的作文同题升格重作了四次,效果颇佳。二是片段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针对写得不够理想的片段重作一个段落。这一方法应不厌其烦地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的始终。三是升华式重作。对于一些作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讲评后可指导他们在较为成功的原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层次,以达到发表的要求。
五、拓展性阅读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必备要素。此环节应安排在作文讲评后。在作文讲评后,教师可以印发自己的“下水文”、学生的优秀作文、与之类似的时文美文等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再一次提高自己。
通过阅读印发的这些文章,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使自己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这样的阅读好比蜜蜂采花酿蜜,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精雕细刻处的品味,可以形成可依托的写作方法,也可以形成自己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长期坚持,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脱离文篇之思路发展与语言运用,不放开文篇另外说一番道理,另外说一番篇章结构之类,学生即当于思想品德方面有所感受,于读法写法方面有所长进。”这一次的阅读是吸收,下一次的写作是倾吐。学生获得满腹文章后,自然会文思如泉涌。作文讲评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
总之,作文讲评课应该是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作文讲评课应该是一座“加油站”,给学生补充向前行进的作文“能源”;作文讲评课也应该是一座“桥梁”,使学生到达较为理想的作文境地。当然,教无定法,作文讲评课更能体现教学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因“人”、因“文”、因“课”而异。只要我们拥有赏识的眼光、运用赏识的语言、采用行之有效的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为作文教学奏响和谐的主题曲。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探索 篇3
[关键词]作文 教学效率 提高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2
多年来,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一些教师也对作文教学常常感到束手无策。面对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学生对于作文存在着为难情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认为作文枯燥无味,干巴巴的没意思。教师就要对症下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写作文,爱写作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生动的图画、影视资料,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也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或者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写春天时,可以播放一段春暖花开的小朋友游戏的视频,就能够把学生带入春的世界。
二、积累素材,使学生体验表达的过程
选择恰当的、能够表现主题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文难,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大脑一片空白,心中想不到可写的内容,只能对着作文本发呆。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选择素材,教会学生积累素材。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只有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生动感人。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比如,春天的小草、夏天的阵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等,还要留心观察周围人和事。生活中这些微小变化、点滴小事都可能会成为以后作文的素材。最后,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日积月累,自己心中便有物,写作是就有话了。
三、指导方法,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作文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写作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中除了选择素材,还有很多的写作技巧。虽然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开始的都比较早,但是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还是比较少的,因此造成了学生写的作文语言没有生气,缺乏灵性,甚至连最基本的简洁清晰都做不到。还有的学生对命题作文经常是写跑题,不会列写作提纲,连写作前的腹稿都不会打,想到哪写到哪儿,从而使作文语言苍白、有头无尾、结构混乱。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例如,学生在阅读时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词语等,学会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形式的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方面,要让学生看清写作的要求,明确写作的范围和主题,审清作文命题的关键词,从而有针对性的选出典型的素材。
四、破除限制,给学生自由作文的空间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在写作时,要破除各种约束和限制,如作文的字数、体裁、写作的时间等,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写自己所想,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过多的限制会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由此看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灵活地进行作文教学,大胆破除各种约束,让学生在写作舞台上,大胆展示自己的精彩。例如,传统的作文课大部分都是两周一次,两节联排,基本上学生要在两节课内完成一篇习作。为了破除这种限制,教师可以两周前就布置写作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也可提前完成,并不限定于两节作文课上写作。
五、注重点评,帮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
作文的点评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写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上有些学生对作文的批改不在乎,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看一遍作文只打个分数也没有进行点评,草率了之。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写的好在哪儿,哪里需要改进,也感受不到写作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找不到写作的乐趣,同时影响作文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作文点评的方法,例如,在批改时,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对学生作文精彩的地方进行标示,在课堂点评时可以让学生互评或者处评等。
总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高度重视,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4
不少学生写作时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 导致作文脱离实际。为此, 我们可以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 西方的天空, 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 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 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 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
二、在思考中丰富
教师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 更要教他们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对于同一片飘落的黄叶, 杜甫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 刘禹锡写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情景, 龚自珍写出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所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看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 让他们能从劳动者额头滚动的汗珠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通过狂风暴雨中摇动的小草感受到“春风吹又生”的抗争, 从最黑暗的夜晚得到的祝福明白雪中送炭的真挚, 从母亲的絮叨中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
三、积累写作素材, 充实文章内容
首先, 要从课内外的阅读中积累素材。没有素材, 写作就像无水之源, 所以, 写作首先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而语文课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除了语文课本的内容, 课外阅读也是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 在学期初期, 教师要为学生开阅读书单, 要求他们每学期要阅读两本优秀读物, 同时还要通过开设阅读课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阅读, 并做好阅读笔记。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积累了足够的阅读材料, 写作的时候才能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
其次, 要从日常生活和电视节目去积累作文材料。生活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学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 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接触社会, 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同时要让学生多看经典电视节目, 如《百家讲坛》等。通过这样的形式, 学生会提高了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四、巧借新闻大事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语文课堂是需要激情的, 作文课尤其如此。虽然我们的训练是系统性的, 但偶尔我们也不妨变换方式, 吊吊学生的胃口。现实生活中有利于我们语文学习的媒介其实很多, 我们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固定内容与要求。学生们每天只能在校园内过着比较封闭单一的生活, 他们是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的。而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其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大事其实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在课堂上拿出点时间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只有有了说的意愿, 才会诉诸笔端, 写出更好的文章。记得前段时间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时, 我便搜集了一些资料, 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就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开始, 有些学生还有所顾忌, 在几个学生的带领下, 大家都放开了胆量, 畅所欲言。于是, 我临时调整教学计划, 趁热打铁, 让学生把自己说过的话写成文字, 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体裁不限, 字数不限。大多数学生当堂就把文章写完了, 而且写作水平都高于平常的一般练笔。在这方面, 我们也必须明确一点, 口头的表达必须与笔头的落实相结合, 效果才能显现。
五、重视作文修改, 提升作文能力
学生作文必须经过多次修改, 才能逐步完善。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改, 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在作文修改过程中逐渐提高作文能力。学生往往看不出自己所写文章的问题和错误, 对此, 我们可以采用互批互改方式, 让学生们在同桌之间、小组内成员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批改,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指出对方作文中的错误, 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帮助对方完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最好是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互改对方的作文, 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审题, 通读全文, 看作文是否文题相符;然后详细读, 边读边思考文章中的用词是否准确、恰当, 语句是否通顺, 标点符号用法是否正确, 并把错误之处做上标记;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 把好与不好之处、优点与缺点都要写清, 以便对方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错误, 认真修改。这样做对互批互改的双方都有好处, 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能够从对方的作文中吸取教训, 学到好的作文方法,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不断转变观念, 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的交流, 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调, 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和人格修养, 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 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摘要:目前的作文教学以“以读促写”占主导地位, 形成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因此, 我们必须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 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 从而为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 真正体现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 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新格局。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守华.材料作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20) .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5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小学语文作文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今后思维表达习惯、认识世界以及自我认知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注重素材的积累、注重日常体验、注重指导方式和优化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展开,来交流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教学效率 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3-01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训练一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更是显得难度加大,一直以来,对于语文文字功底和语言功底的熟练程度都是在作文上来体现。从教学上来看,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作文也一直是他们头痛的问题,本人总结多年来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注重素材积累,做到有材可写
有材可写体现在作文中可谓是“运笔如飞”,将心中所想所思展现在纸面上。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少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积累,本人在教学中一直重视这个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觉得效果比较好的方法:(1)从语文教材中积累。(2)从日常生活中来积累。(3)从课外读物中积累。
二、注重日常体验,做到有感可发
有感可发体现在作文中可谓是“感人肺腑”,主要指的是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情感去抒发自己的观点。培养小学生的有感可发,主要是让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并及时记录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春天到了,我会在班级里面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去见识一下野外的风光,回到学校后,再让学生写一写春游随感。只要是在春游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作为内容写下来。平时,还组织学生们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回来后写一篇主人翁的事迹和感触。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比赛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参加活动时的表现和参加活动时的心里感受以及别人参加活动的一些表现„„在写这些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写成的作文,就是不够理想,通过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发现,主要是这些学生不善于去留意这些事物。他们往往是:玩,尽兴;写,扫兴。对这部分学生,我总会更加关注他们,逐渐培养这一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到底的精神。
三、注重指导方法,做到有据可依
有据可依体现在作文中可谓是“真材实料”,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依据真实存在的实例。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小学生的撒谎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这样的说辞虽然没有科学的依据,但是值得人们去深思。小学生写作时容易出现假话和空话,这主要是教师在训练写作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指导方法,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无据可依,只能胡编乱造。要做到有据可依,需要一套系统的指导方法,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命题。目前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题材有很多,在作文命题的时候要灵活,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写命题作文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写话题作文时,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2)范文。好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生在写作文之前,需要熟悉类似作文的写作模式,然后根据自己的事例来进行描述。例如:一篇好的记述文,里面除了描述事情的始末,还有丰富的情感波动。五年级教材中有一篇《慈母情怀》的文章,首先讲到了故事的主人公渴望得到一本《青年近卫军》的书,但是自己却买不起,在去找母亲要钱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对话,体现了母亲的辛苦,以及主人翁自己的反思,很是感人。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母亲的事情,学生们因为刚学完课文,深受感动,纷纷回忆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一篇篇感人的文章一下子就写成了。(3)阅读。小学生的积累和阅历还不够丰富,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上就不够具体生动,因此,在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开拓他们的视野,在书中去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写作技巧。平时写作时,我再进行写作细节上的指导。通过这几种方法,让学生在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有固定的模式,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
四、优化评价方式,做到主动去写
学生在对写作产生兴趣之后,我们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主动去写,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及时反馈。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都希望教师能够尽快的批阅,教师在这个过程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好的方面及时肯定并提出表扬,不好的提醒下次注意。(2)作品展示。将写得好的作文通过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所教的每一个班级,每学期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里发动全体学生装订优秀作文集。让每一位同学从自己一学期里写的作文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文,然后装订成册,人手一份,既可以作为留念,又可以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极大的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积极性。(3)设置比赛。每一学期通过一次班级写作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设置奖品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奖惩明确,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写作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荣誉,带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五、小结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促使教师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本文从素材积累、日常体验、指导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展开来讨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激发小学生创作的激情和热情,让学生们能写作、会写作、想写作,让作文教学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作文批改;贯穿全程;激发进步;自主修改
语文教师最头疼的恐怕就是批改作文吧,因为当前教师批改作文费时费力,但收效甚微,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变。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作文的批改方法。笔者多年从事高年级作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摸索作文批改新方法,认为批改作文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批改作文应贯穿于每个写作环节
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把批改作文放在作文教学环节的最后一步,往往要等学生作文全部上交后,教师才着手批改,几十篇文章至少得批上一个星期。这样,不仅信息反馈缓慢,学生作文中的各种毛病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而且造成依赖情绪,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等你发作文本下来的时候,就是该应付下一次写作的时候,学生此时往往已没有了任何兴致,对你辛辛苦苦做的批注、评语漠不关心,只关心得了多少分,此时你的作文批改变得低效、多余。
因此,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把批改作文这一重要步骤贯穿于写作的每个环节中,应该引导学生“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想,改一改”。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指导写作中时时提醒学生,看看自己的习作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切题;材料选择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看看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特别是学生动笔练习时,教师可巡视指导,有目标有计划地个别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特别是针对个别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批改作文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在阻碍着学生的进步,这就是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农村孩子更为突出,因为他们总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有内容时也因为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写不出来,结果就总是失败,数不胜数的失败记录,他们先是痛苦、羞愧,继而是失望、自卑,最后完全对作文丧失信心,甚至产后厌恶情绪。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作文上的心理障碍,在批改学困生作文时,就得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成功点”,并采取一步排除一个难点的“逐步接近法”,使学困生也能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希望,一直保持良好的写作情绪。比如,经常告诉学生我们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这篇作文比上篇写得长,那你就进步了;这次作文错别字少了许多,那你也进步了;这次作文用上了一个特别优美的词语或句子,给它画上好看的波纹线,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因为,学困生也并非篇篇作文都很差,就是“差”也并非一无是处,每篇作文总会有一点一滴闪光点,抓住这些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帮他们迈出胜利的第一步。有时,一个学困生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有时为了肯定学困生进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给学困生评分时,常常只评“成功分”,不记“失败分”。并采用分层次评分标准,给学困生的文章降低评分标准,给予高分或较高分,让他们也能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批改作文需立足于學生“自主修改”
所谓“自主修改”,就是学生在初步完成习作后,先按照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进行自我对照和修改。通过自我对照,可激发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意向,保证浓厚的写作兴趣和高涨的写作热情。如果学生自我对照越周密,越充分,作文就越有成效。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对照和修改是他们关心自己作文命运的强大动力。可惜我们的老师常常都忽略这一点,他们常常越俎代庖,以自己的红朱代替学生的自我对照和修改,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其实,教师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写点眉批提示,或者作点符号标记,就可让学生有的放矢进行自主修改。这样,通过教师批示提醒,学生自己琢磨修正的过程,既可丢开学生在作文中的种种不易丢开的毛病,又可养成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不断修改完善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智.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几点尝试.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4).
[2]李薇薇.为孩子提供写作的“实习场”.江苏教育,2009(9).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策略谈 篇7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针对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
二、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苦练》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这里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方法。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自然好。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中的瑕疵,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篇8
除了教材中的作文题目, 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跟他们的人生经验相关的题目。首先, 可让学生写有关自己兴趣爱好的作文, 《我的兴趣我做主》《童年趣事》等就是属于这类;其次, 还可以让学生多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真实性, 让学生乐于表达, 如《为了自己的梦想》《爱在我身边》《令我感动的目光》这类作文题目就能让学生更有话说;再次, 可让学生多写《给自己一个拥抱》《自信是我的一张名片》这类有关自我的意见的文章;第四, 教师可完全放开让学生写《三十年后的我》《星球之旅》等有关自我的想象的作文;第五, 注重学生的自我的观察, 可让学生写《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美在我身边》等作文。这些题目一方面可以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确有话可说,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会观察, 积蓄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曾说:“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透彻, 才好下笔。”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蓄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从而抓住事物的特征。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鲁迅先生仔细观察, 抓住了黄蜂的“肥胖”、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的特征来写, 同时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写百草园, 把百草园写得富有立体感。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像的翅膀, 启发他们的独特感受。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由何首乌想到成仙, 由赤练蛇联想到美女蛇的故事, 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当我们引导学生用一颗活泼的心灵去观察感受时, 观察的对象便在他们笔下呈现出万千姿态。同是写一棵小草, 在学生的笔下, 它可能是“舞姿优美的少女”, 也可能是“步履蹒跚的老人”, 也可能是“呵护幼小孩子的妈妈”……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乐于观察, 心灵与自然对话、交融、碰撞, 能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之中, 从而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积极实践, 挖掘写作素材
开展实践活动能引领学生融入社会, 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是我们挖掘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从活动中获得的写作素材是第一手的, 直接的, 真实性强。
去年全县的“教师健身杯”篮球赛在我校举行, 我要求学生以这次篮球赛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告诉学生要注意点面结合写活动, 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特征。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比赛开始以后, 双方迅速投入比赛。随着队员左晃、右晃、过人、起跳、钩手, 球进了!我校的队员首先占领主动权, 为我们队赢得了可贵的2分。但对方也不甘示弱, 他们一会妙传, 一会防守;时进时退, 时缓时急;时而转身跳跃, 时而三步上篮;引得观众掌声阵阵, 喝彩连连。”看到这样真实的作文我感到了职业的自豪感。又如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感受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从参加班干选举中学生领略了竞争与失败;从远足中感受了艰辛与坚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真切地感悟生活, 品味多样人生。学生在做完社会实践活动之后, 有话可说, 主动性高, 这时传授写作方法, 事半功倍。
四、情“真”感“实”, 袒露真情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鲁迅也说过写作要“不做作, 去粉饰, 有真意”, 可见, 写作对“真”的重视。唯有情“真”感“实”, 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发现在学生平时的习作中, 一些学生的作文思想贫乏, 内容空洞, 情感矫饰, 缺乏动人心扉的真情实感, 胡编乱造, 不知所云。华丽的辞藻掩盖不住情感的矫饰。有的学生不管有无参加过献爱心活动, 他写的是向希望工程捐款, 到敬老院服务;有的学生为了写坚强, 不管父母多么健康幸福地活着, 他硬要写父母离婚, 甚至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些学生学会了压制个人经验而屈从既成理念的套路, 完全丧失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这样就不能表现个人情感的丰富性、立体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引导学生不说假话, 空话, 套话, 避免为文矫情。真情从哪里来呢?“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在生活中洞明世事, 练达人情, 则能通晓人情世故, 积淀真情。五味人生, 只有自己亲口品尝, 才能知其味。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样, 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以真情动人, 提高写作效率。
五、作文训练力求多样化
组词、造句、仿写、写日记、片断写作、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都是作文训练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 写作的训练不能只局限在笔端, 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具有清晰的思维。语文老师也可以带着学生表演喜剧, 练习念白, 举办演讲、辩论活动, 以此促进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提高,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与表达习惯, 从而提高书面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渗透相应知识。同时, 训练次数要适中,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六、重视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法对于中学生也有一定的普适性。语文教师如果能趁节假日带着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 在这种自然美、艺术美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这种美的熏陶中, 学生乐于作文, 乐于探寻好的写作方法, 教师因势利导, 从而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当然, 围绕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 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地域文化的差别、教师的特长, 其实还有很多作文教学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热忱的心, 不断地创造、开发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从而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摘要:作文教学是“思想的演绎与情感的流泻”,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 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9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艺术形象, 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 还是给材料作文, 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 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 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 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 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 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 而多媒体网络中, 浩如烟海的信息, 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 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一) 要写好作文, 观察是第一步
观察是否深刻、细致, 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 感受、体验就深, 就能触发写作动机, 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 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 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 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 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 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 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 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 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再用“闪烁”的方法, 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 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 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 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 因而他们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二) 再现场景, 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 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
由于再现场景, 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 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 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 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 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季》时, 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 于是, 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 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有果园, 有麦田, 有田野, 有庄稼, 有水果……看完录像,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 争着说, “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 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 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 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 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到果园里寻找秋天, 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 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 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学生开阔了思路。
(三) 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 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 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 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 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 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 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 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改变评改方式, 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 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 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 且操作程序繁复, 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 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 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 师生共改, 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 教师浏览, 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 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 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 (或利用复印机缩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 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教鞭所指之处, 或教师示范改, 或师生评议作者改, 或学生多人“接力”改, 等等, 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 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 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 均能做到视听结合, 集体受益。同时, 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 可谓事半功倍。
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 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 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 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摘要: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之中, 可以再现艺术形象, 可以改变作文评改方式, 解决以往作文课枯燥沉庸的难题, 给作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三个途径 篇10
一、加强诵读,注重积累
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独到见解;古人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切身体会;读书人亦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验之谈。可见,从古到今,诵读积累是语文学习不可废弃的法宝,厚积而薄发是写作教学制胜的一剂良方。
首先重视背诵篇目的积累。学语文,本是举一反三;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从小学到中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的篇目, 必须督促学生强化记忆,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而且要达到熟练、准确默写的程度。
其次重视“文本”的积累。凡是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出现的“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一定要督促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 积累人们日常生活中鲜活的语句, 耐人寻味的表述,从生活这个大舞台中汲取营养。
最后重视 语文课堂 的诵读教学,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在教学时要将着眼点放在好词佳句的斟酌上,放在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心理刻画等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地方,聚焦到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上,使学生在琅琅的诵读中,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玩味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进而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衷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
一要培养学生乐于动笔, 勤于思考的良好写作习惯。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引导学生可以写一句话,也可以写特定时刻的心理感受,也可以记录一天的生活轨迹,也可以抒发一种情感,也可以谈谈对一件事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一本书的感受等等。凡是有生活就有写日记的素材,贵在坚持。
二要将经典名著引进课堂, 使学生在文学百花园中汲取多种营养。教学时一方面要特别重视课本中“名著导读”,让学生既要对作者链接、写作背景、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和了解, 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另一方面,教者要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介绍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去阅读,严格落实课程标准中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规定。
三要重视作文批改,要轻改重批,评语要有针对性。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不 通的句子 ,可以鼓励 学生自改 ,或同桌互 改 ,教师少改 或不改。教师重视总评和批语,总评要有针对性 ,抓住要害 ,一语道破 真谛 ,多用鼓励 性语言 ,要善于发 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小到一个词语的准确运用,一句精彩语句出色描写;大到通篇文章结构布局的巧妙设计,取材立意高远深刻。贵在鼓励学生,激发写作欲望。
三、贴近生活,展示个性
一是写作 话题要贴 近学生生活。 每次作文练习时,教者一定要从学生的 生活实际 出发命制 好写作话题或者写作范围,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 经历、思想 动态、年龄 特点、兴趣爱 好等方面 的实际 ,又要给学生 留有较大 的写作空 间和选材余地, 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在教学时要亲切而平和地进行师生聊天和对话, 进行情感交流,打开学生记忆深处的闸门,启迪学生联想,砥砺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写出别具特色的作文。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想表的情,为作文素材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真实的场景。
实施多元评价,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11
【关键词】多元评价;教学评价;作文教学
一、作文教学的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和主观测定为依据,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甄别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作文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研究中,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学生评价为例,可以考虑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平行班级互评、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作文教学的评价内容多元化
(1)评写作表达。文章要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别人觉得读得懂并且愿意读、喜欢读。
(2)评习作方法是否掌握。结合年级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评价:学会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记叙,注意有一定的详略安排,突出自己重点想表达的内容,分段记叙,会用比喻、拟人、数据、对比等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3)评写作情感。主要评价学生作文中是否有真情实感,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寫完后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还有其他评价方面,每次作文评价都有侧重点。
三、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目的是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激励,帮助他们在成功的快乐中形成作文的内在动力。标准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作硬性统一。
例如,对于作文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评价时尺度可以略宽一些,主要侧重于对其审题的能力、自主立意的能力、结构文章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不足,给予鼓励,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而对于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时就应该侧重于对其立意的创新与深刻,文章意境的营造,想象力的运用,语言的准确、流畅、优美,写作的深度等方面的评价,并能通过积极的评价,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的有效评价,首先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兴趣。让学生对照预先制定的《作文自我评价细则》的要求对自己作文做出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打分也可以是写上几条评语,或者重新修改一遍自己的作文,或自己按照程序进行或小组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意识就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为小组互相评价打好了基础。
2.学生小组互相评价
学生小组互相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全面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创设出了“生生之间”多向的活动氛围。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于学生小组互相评价,我坚持的原则:对作文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对学生点评到位的更应该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哪怕仅仅是表扬一段文字、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当然,也包括一些中肯性的改进建议。评价的学生在观察、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开阔写作视野,作文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别人。被评的学生也在其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倾听别人发言,学会接纳他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学之间经过评价交流,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3.师生互动评价
传统作文讲评时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评价,这种评价让学生往往只知道自己作文的水平和作文的缺点,但大多数学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作文通过什么途径改进、怎样改进。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师生之间互动评价:口头批改、评语评价(我尽量在写评语是要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来看,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给予真诚地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辛勤劳动得到了老师的承认和赏识,享受作文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评价(大家各抒己见,学生、老师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形成互动性评价)。“佳作百花园”是在班级开设专栏,是对作文多元评价的结果的展示。把学生的作文、随笔中的佳作贴出来,供大家观摩欣赏,共享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自信。通过“佳作欣赏”的评价方式,既激励学生成功的心理,又激励学生“表现”心理,养成了勤动笔,乐于作文的好心态。
作文教学多元评价革除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统一的、单向的、总结性的评价模式,用互动的、发展的、欣赏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作文,把作文评价的过程,变成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写作动力,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写作的得失,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第一版
关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我见 篇12
1.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的作文训练, 都注重选择例文, 而所选入教材的课文, 又都是经过筛选的“精品”, 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熟读课文, 这样既达到了“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的效果, 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本, 再进行写作, 落实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就会感到有榜样可学了, 写作也不觉得那么难了, 这符合作文教学由模仿到创造的基本原则。总之, 读, 是吸收借鉴;写, 是消化实践。
2.大小作文紧密结合
所谓大作文, 就是在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写的作文。小作文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训练的需要而随堂布置的随笔。它往往是一个片段或某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练习, 内容较为单一。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小时候在雪地中捉鸟的有趣事后, 布置学生仿写某个游戏过程;学了《老山界》中“以声写静”的写法, 也布置学生用这种写法写出自习课的“静”。另外, 小作文还可以是一些“自由文”, 如日记、周记等, 这也遵循了勤思多练的原则。总之, 大小作文相辅相成, 更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作文训练应多样化
体裁的多样化, 就是在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同时, 安排穿插一些常用的应用文, 如书信、申请、通知、计划、总结等练习, 同时还要联系所学课文写一些文学作品, 如小说、诗歌、剧本等。作文训练的方式也应多样化, 如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情景作文等。训练学生书面作文的同时, 还要留有一定时间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从而促进其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4.作文应多修改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评改效率08-19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06-09
提高习作教学效率08-28
提高体操教学效率09-21
提高大班教学效率10-06
提高政治教学效率11-20
有效探究提高教学效率07-14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8-11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09-07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