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方法(精选12篇)
对抗方法 篇1
摘要: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是当前光电对抗领域的研究热点。系统梳理了光电对抗效果评估的相关概念, 概括总结了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 着重阐述了光电对抗效果评估准则, 并具体介绍了针对不同光电对抗系统的效果评估准则。研究成果对完善光电对抗效果评估的理论和规范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光电对抗,效果评估,试验方法,评估准则
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是选择光电对抗方式, 调整对抗参量, 研制与鉴定装备, 以及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和军用光电技术所必须探讨的问题。因此, 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成为近年来光电对抗领域的研究热点[1]。
光电对抗包括光电侦察、光电干扰、反光电侦察和抗光电干扰四大方面。干扰与抗干扰、侦察与反侦察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 所以, 干扰与抗干扰效果、侦察与反侦察效果的评估应该是统一的。关于统一性, 以干扰与抗干扰效果评估为例进行分析。光电干扰效果是指在光电干扰作用下, 对被干扰对象产生的破坏、损伤效应, 是光电干扰设备综合战术性能最直观的体现。干扰效果评估是对实施光电干扰后所产生效果的定性或定量评价, 对于改进干扰技术有重要意义。因此, 各国都十分重视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光电对抗干扰效果评估是针对光电制导系统或光电侦测设备在光电干扰环境下, 性能水平的下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的一整套评估准则、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有关光电武器装备抗干扰性能评估准则和方法的研究, 直接影响到对光电系统抗干扰性能的综合评价, 而且对于光电对抗双方选择合适的干扰、抗干扰样式, 以及对于干扰系统和光电系统的设计,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某次试验结果来说, 干扰效果好, 则说明抗干扰效果差;反之, 抗干扰效果好, 则说明干扰效果差。类似地, 侦察与反侦察效果的评估也是统一的。因此, 对抗效果的评估可以归结到干扰效果和侦察效果的评估上。
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方法包括试验方法和评估准则。对每一类光电武器装备可以采用相似的对抗效果评估方法。文中在阐述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具体给出了针对不同光电对抗系统的效果评估准则, 并探讨了实际应用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方法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1 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
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包括两大类:实弹打靶试验方法和仿真试验方法。实弹打靶试验方法无疑是评估对抗效果最准确、最可信的方法。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投入战场使用, 从战场上取回数据, 给出对抗效果评估结果。但战场环境往往难于得到, 因此, 只能采用实弹打靶试验方法, 它需要将被保护目标和对抗系统置于模拟战场环境, 通过发射实弹进行试验, 并根据试验数据, 给出对抗效果评估结果。这种方法虽然真实, 但费用昂贵, 适用于装备定型试验[2]。所谓仿真试验, 就是对光电武器装备、光电对抗装备、被保护的目标、战场环境进行仿真模拟, 逼真地再现战场上双方对抗的过程和结果。根据需要, 仿真试验可以做多次, 甚至可以做上千次、上万次, 来检测与评估光电武器装备与光电对抗装备的对抗效果, 作为改进光电武器装备及其对抗系统的依据。文中主要论述仿真试验方法。仿真试验方法分为全实物仿真、半实物仿真和计算机仿真等几种类型[3]。
(1) 全实物仿真是指参加试验的装备 (包括试验装备和被试装备) 都是物理存在的、实际的装备, 试验环境是模拟战场环境。全实物仿真分为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两种。动态测试法把导弹的飞行和目标的机动过程用某种经济可行的方法来代替, 但仍然能体现出或基本体现出实弹攻击过程。可通过对导弹进行改装, 除去战斗部, 加装记录设备来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 可把它们作为科研过程中的一项试验, 为设备研制提供参考。静态测试法把导弹和目标的机动过程忽略, 只对导弹的寻的器进行测试, 并依据评估准则给出对抗效果评估结果。
全实物仿真的突出特点是逼真, 它是对光电对抗装备进行检测与评估试验最有效、往往也是最后的试验方式。全实物仿真试验通常在外场进行, 其中静态测试也可在实验室内完成。外场试验一般由试验装备、被试装备、指挥控制与数据处理中心以及数据通信网络组成。参加试验的装备可以是某一种光电武器, 被试的光电对抗装备可能是一个干扰装备, 也可能是一个侦察告警和干扰的综合系统, 被保卫的目标可能是一架飞机, 也可能是一艘军舰等。为了评估光电对抗效果, 必须建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以及评估软件系统。在外场试验中, 整个系统的指挥控制由指挥控制中心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进行。
全实物仿真在使用中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比如: (1) 难以逼真地模拟战场上密集的电磁环境; (2) 这种试验做一次不容易, 既费时又花钱, 不能作为经常性的试验手段; (3) 外场试验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2) 半实物仿真的被试装备是实际装备, 部分试验装备、试验环境由模拟产生。半实物仿真的特点是参加试验的被检测装备是实际装备, 而检测设备和检测环境大部分是用仿真技术模拟生成的。例如, 对一个光电干扰装备干扰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用导引头模拟器来接收光电干扰装备的干扰信号, 检测与评估干扰效果。
用半实物仿真方式检测与评估光电对抗的效果, 需建立半实物的光电对抗效果评估系统, 通常由光电对抗装备、光电制导武器导引头模拟器、被保卫目标、计算机中心、各种仿真模拟数学模型、评估软件等组成。
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作为外场试验的完善与补充, 特别是光电对抗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大量试验工作, 都可利用半实物仿真完成, 但其鉴定试验仍然需要以全实物仿真进行。由于半实物仿真仍旧需要制造若干样机硬件, 故在场景生成、试验模式、评估手段等方面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3) 计算机仿真的试验环境、参试装备的性能和工作机理都是由各种数学模型和数据表示, 整个试验过程由计算机软件控制, 并通过计算得到试验结果。计算机仿真包括:全过程仿真和寻的器仿真两种。全过程仿真是指在建立导弹、目标、干扰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在计算机上对导弹的整个攻击过程 (包括目标的机动过程) 进行仿真, 并根据各种状态下多次仿真的结果, 按一定准则给出对抗效果评估结果。寻的器仿真是在寻的器的层次给出对抗效果评估结果。从理论上说, 它就是对实物静态测试整个过程的仿真。
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是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对于光电制导武器, 就要建立某种型号的光电制导武器的运动模型、控制模型、空气动力学模型;对光电对抗装备, 就要建立相应的光电对抗装备的数学模型, 包括侦察模型、干扰模型;对被保护目标, 就要建立被保护目标红外辐射模型。如果是运动目标, 还要建立被保护目标的运动模型;另外还要建立所处环境条件的数学模型, 包括战场环境模型和气象环境模型。在进行系统对抗效果仿真时, 根据作战假定, 将这些模型集成在一起, 组成双方的交战模型, 输入作战双方的有关数据, 按照预定的软件, 运行仿真系统, 得出光电对抗效果[4,5,6,7]。
计算机仿真的突出优点为: (1) 经济、安全可靠、试验周期短; (2) 适合试验条件不确定时的性能评估。由于光电对抗装备试验中有较多不确定条件, 试验过程和武器应用过程实际上存在许多随机性。对于某些光电对抗装备系统, 直接试验几乎是不允许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仿真数据可以用来检验所选用的假设。因此,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获得应用。其主要难点是如何在全实物仿真、半实物仿真以及丰富的实验和作战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逼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和仿真演示评估系统。
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并发展了自己完整、先进的仿真系统, 如位于德克萨斯州福特沃思的空军电子战评估系统 (AFEWES) 、亚拉巴马州红石兵工厂的陆军导弹指挥部先进仿真中心 (ASC) 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以及加州中国湖的海军仿真实验室 (SIMLAB) 。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光电对抗仿真试验系统。
2 光电对抗效果评估准则
光电对抗效果的评估可以归结到干扰效果和侦察效果的评估上, 故从干扰效果和侦察效果两个角度来讨论评估准则。
2.1 干扰效果评估准则
干扰效果指的是在干扰作用下对被干扰对象产生的破坏、损伤效应, 而不是干扰设备本身的性能指标之一[8]。但应该说明, 在未知干扰对象时, 也可以单纯从干扰设备本身性能指标角度来衡量干扰效果好坏, 比如:烟幕的质量消光系数, 诱饵剂的辐射强度, 激光抑制干扰信号的随机性等, 这些性能参数越好, 表明其干扰效果越好。文中重点讨论已知干扰对象时的干扰效果评估问题。基本思想是从被干扰对象的角度出发, 以干扰前后被干扰对象与干扰效应相关的关键性能的变化为依据评估干扰效果。被干扰对象接受干扰后所产生的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被干扰对象因受到干扰使其系统的信息流发生恶化, 例如:信噪比下降、虚假信号产生、信息中断等。
(2) 被干扰对象技术指标的恶化, 如跟踪精度、跟踪角速度、速度等指标下降。
(3) 被干扰对象战术性能的恶化, 如脱靶量增加、命中率降低等。
因此, 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可以定义为在评估干扰效果时, 所选择的评估指标和所确定的干扰效果等级划分。评估指标是指在评估中需要检测的被干扰对象与干扰效应有关的关键性能。干扰效果等级划分则是指根据上述评估指标量值大小对被干扰对象战术性能或总体功能的影响程度, 确定出与干扰无效、有效或1级、2级、3级等量化等级对应的评估指标阈值。由此可见, 干扰效果评估准则是进行干扰效果评估所必需的依据, 在确定了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后, 通过检测实施干扰后被干扰对象评估指标的量值并与阈值相比较, 便可以确定干扰是否有效以及干扰效果的等级[9]。
在评估准则中, 关键是选取合适的评估指标, 然后就可以通过试验方法进行干扰效果评估试验, 根据评估指标阈值来确定干扰效果等级。常见的光电干扰效果评估指标包括[10]:搜索参数类指标、制导精度类指标、跟踪精度类指标、图像特征类指标和压制系数指标。
(1) 搜索参数类指标
适用于从光电成像制导系统的搜索、截获性能角度评估干扰效果。如果光电成像系统在预定的区域中未能发现目标, 即启动搜索功能, 直到截获目标, 从而转入对目标的跟踪。在这个阶段, 干扰效果的评估应该以发现概率、截获概率、虚警概率、捕捉灵敏度以及跟踪目标和跟踪干扰的转换频率等指标来衡量。
(2) 制导精度类指标
适用于从光电成像制导系统的命中目标性能角度评估干扰效果。制导武器弹着点的脱靶量和制导精度是反映其战术性能的关键指标, 对制导武器的干扰直接影响到其脱靶量和制导精度, 所以评估指标可以选择为脱靶量或制导精度。通过检测制导武器受干扰后, 其脱靶量或制导精度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干扰效果[11]。
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结果证实, 在正常情况下, 制导武器的制导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 以3S0为界限判定实施干扰时制导误差是否超出正常制导精度允许范围, 其中S0为未实施光电干扰时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令实施干扰后脱靶量大小为δr, 则当δr3S0时, 本次干扰无效;当δr>3S0时, 本次干扰有效。
如何求未实施光电干扰时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S0?设靶平面上目标的位置矢量为r0, 制导武器弹着点的位置矢量为ri (i=1, 2, ⋯, n) , n为有效试验次数, 于是第i次试验的脱靶量矢量为Δr=r-r0, 平均脱靶量矢量则为Δrˉ=rˉ-r0, 其中, 为平均弹着点的位置矢量。平均脱靶量即为制导误差的系统误差。对于系统误差, 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消除或修正, 这时有Δr=0即有rˉ=r0。制导误差的随机误差通常用标准差表示, 利用Bessel公式, 可得标准差为
在系统误差已消除或修正的情况下, 即可利用式 (1) 计算制导精度。
如果无法获知光电制导武器无干扰时的制导精度, 以实施干扰后的脱靶量相对于制导武器对被保护目标的杀伤半径的大小为依据, 来评定干扰效果。设杀伤半径为Rd, 则当δrRd时, 本次干扰无效;当δr>Rd时, 本次干扰有效。
(3) 跟踪精度类指标
适用于从光电成像制导或跟踪系统的跟踪性能角度评估干扰效果。导引头截获目标后转入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状态, 并连续测量目标的运动参数, 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在跟踪阶段, 对光电成像制导或跟踪系统的干扰效果主要表现在使系统跟踪误差增大, 跟踪精度下降, 导致目标跟踪不稳定或丢失目标等。这个阶段一般可以通过监测干扰前后以及干扰过程中导引头的导引信号, 根据跟踪误差、跟踪精度和跟踪能力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干扰效果。
从跟踪性能角度评估时, 由于检测的是跟踪脱靶量 (不同于制导武器最终在遭遇区弹着点的脱靶量) , 所以还应该考虑到一种有效干扰情况, 即当干扰较强时, 导引头的跟踪处理系统可能会提取不出有效的跟踪脱靶量, 或者导引头受到干扰损伤时 (例如被激光致盲) , 完全不能输出跟踪脱靶量, 显然这是一种比脱靶量超差更为严重的干扰效果。
设未实施干扰时, 光电成像制导或跟踪系统的正常跟踪精度为σ0 (标准差) , 实施干扰后系统输出的脱靶量大小为θ, 则当θ3σ0时, 干扰无效;当θ>3σ0, 或不能输出有效脱靶量, 或系统不能稳定跟踪而丢失目标时, 干扰有效。
(4) 图像特征类指标
光电成像装备的核心是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 而探测、识别和跟踪的性能依赖于图像目标特征的强弱。当释放干扰时, 图像目标的特征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 可以基于各种图像目标特征的变化来评估干扰效果。
(1) 图像对比度和相关度特征[12,13]。通过干扰前后对比度和相关度特征的变化来评估干扰效果。
(2) 信噪比或作用距离特征。根据导引头的信噪比或作用距离进行评价, 施放干扰后, 导引头的信噪比越大, 作用距离越近, 则干扰效果越好[14]。
以红外导引头为例进行说明。信噪比用来表征红外导引头系统的探测能力, 信噪比大于某个数值时, 导引头才能可靠地探测和跟踪目标[15]。信噪比的定义为
式中, S N为信噪比;NEFD为噪声等效通量密度;ET为目标在导引头光学系统口径上的光谱辐射度;ET=ET (λ) dλ为在Δλ波段范围内目标的总辐射照度。
对于点源目标而言, 它在导引头光学孔径上产生的光谱辐射照度ET为
式中, Ta为大气光谱透过率;R为目标至红外探测器的距离;I为目标红外辐射强度, 当红外辐射通过烟幕气溶胶时, 被烟幕气溶胶所散射和吸收而消弱, 其规律符合Lambet-Beer定律, 即
式中, I为通过烟幕后的辐射强度;I0为通过烟幕前的辐射强度;C为烟幕浓度;S为红外辐射通过浓度C的光程;MC为消光系数。
从式 (2) ~式 (4) 可看出, 当烟幕的浓度增大时会使得红外导引头系统的信噪比减小。当烟幕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导引头的信噪比小于系统工作的最低灵敏度时, 导引头将不能正常工作, 从而捕捉不到目标。
(3) 图像分形特征。目前, 分形理论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该类算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人造目标和自然场景之间在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人造目标通常表现为表面纹理简单、几何形状较规则等, 在分形模型中表现为分形维数较低, 分形模型拟合误差较大;而自然场景目标则具有较复杂的表面纹理, 且形状轮廓大多杂乱无章, 反应在数学模型上就是分形维数较高, 分形模型拟合误差较小。在烟幕施放过程中, 由于烟幕的干扰遮蔽, 且随着遮蔽程度的加强, 目标区的灰度特征逐渐接近于自然物体的灰度特征, 从而与分形模型相吻合, 反映在数学模型中, 则是分形拟合误差减小或分形维数增加。因此通过分形拟合误差或分形维数的变化[16,17,18,19], 可以反映出烟幕对目标热像的干扰程度。
(5) 压制系数指标
压制系数是干扰信号品质的功率特征, 它表示被干扰设备产生指定的信息损失时, 在其输入端的通频带内产生所需的最小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使对方光电装备产生信息损失的表现是:对有用信号的遮蔽、使模拟产生误差、中断信息进入等。压制系数小, 干扰效果好;压制系数大, 干扰效果差。
2.2 侦察效果评估准则
侦察效果评估和干扰效果评估的思路一样, 主要是通过侦察设备的关键性能指标的变化来衡量。侦察效果评估准则指的是在评估侦察效果时, 所选择的评估指标和所确定的侦察效果等级划分。侦察效果等级划分是指根据评估指标量值大小对侦察设备战术性能或总体功能的影响程度, 确定出与侦察效果等级对应的评估指标阈值。在确定了侦察效果评估准则后, 通过检测实施干扰后侦察设备评估指标的量值并与阈值相比较, 便可确定侦察效果的等级。
评估侦察效果可以有不同的指标, 比如:目标鉴别等级 (发现、识别和认清) 、目标鉴别概率 (目标鉴别总是存在一定的鉴别概率, 比如;发现概率和识别概率等, 鉴别达到某一等级, 是在一定概率条件下的, 在Johnson准则中, 与鉴别等级相应的鉴别概率为50%) 、作用距离 (在同一鉴别概率, 对目标的鉴别等级达到相同鉴别等级时的作用距离来衡量侦察性能) 等。
2.3 评估准则具体应用
(1) 目力光学侦察对抗效果评估
(1) 目力光学侦察的侦察性能评估
目力光学侦察是人眼直接或借助于光电观瞄设备间接发现和识别目标的侦察手段, 通过计算对目标的发现和识别概率, 可以定量分析目力光学侦察效果。所以, 目力光学侦察的效果评估可以采用发现概率和识别概率作为评估指标。
(2) 烟幕对目力光学侦察的反侦察效果评估
为了对抗目力光学侦察, 通常采用烟幕遮蔽方式。基本原理是改变观察者与目标之间的光学传输性质, 从而改变目标与背景亮度对比, 继而影响侦察的发现和识别概率[21]。所以, 烟幕的反侦察效果评估可以采用目力光学侦察设备的发现概率和识别概率作为评估指标。
(2) 红外系统对抗效果评估
(1) 红外系统的工作性能评估
工作在红外波段的光电设备或光电武器称为红外系统。目前红外系统在军事上广泛用于侦察与导弹制导, 如红外夜视系统, 红外点源寻的制导和亚成像、成像制导等。
红外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目标辐射红外能量, 经大气衰减后进入光学接收器, 光学接收器汇聚由目标产生的部分辐射, 并传送给将辐射转变成电信号的探测器, 在辐射到达探测器之前, 需通过光学调制器, 在此对与目标方向有关的信息或有助于从不需要的背景细节中反分出目标的信息进行编码。从探测器来的电信号, 经过放大处理, 从而取出经过编码的目标信息。最后利用此信息去自动控制某些过程, 或者把信息显示出来供观察人员判读。通常采用作用距离、探测概率、制导精度和跟踪精度等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红外系统的工作性能。
(2) 对红外系统的干扰效果评估
对红外系统的干扰方法包括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两大类。无源干扰主要包括红外隐身和烟幕干扰。红外隐身是指采取一些措施, 改变红外辐射源辐射的红外信号特征, 如降低温度、减少辐射、限制辐射角、屏蔽辐射源、改变其热特性等。烟幕的干扰原理是利用红外通过微粒时产生的吸收和散射特性阻止红外探测器对目标红外辐射的探测。有源干扰主要包括红外干扰机和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可发出经过调制的精确编码的红外脉冲串, 使红外导引头产生干扰信号并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相叠加, 致使制导系统内产生错误的制导信号, 使导弹受欺骗而产生脱靶。红外干扰弹能够诱骗按比例导引规律跟踪的红外导引头, 使导弹攻击时偏向红外诱饵, 从而有效地保护目标本身。通常采用作用距离、探测概率、制导精度和跟踪精度等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干扰效果, 当然, 通过其他过程类指标 (比如:压制系数、图像特征等) , 也可以一定程度地评估干扰效果。
(a) 红外隐身对红外系统的干扰效果评估
红外隐身通过降低红外系统接收的信噪比, 让信号淹没在噪声中, 实现降低目标探测概率的目的。所以, 采用探测概率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红外隐身对红外系统的干扰效果。
(b) 烟幕对红外系统的干扰效果评估
烟幕能够有效地遮蔽目标与红外系统的光路, 造成系统迷盲。所以, 可分别采用探测概率和基于分形拟合误差的图像特征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烟幕对探测系统和跟踪系统的干扰效果[20]。
(c) 有源干扰对红外系统的干扰效果评估
通常以压制系数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红外干扰机和红外干扰弹的欺骗干扰效果。
(3) 激光系统对抗效果评估
(1) 激光系统的工作性能评估
通常采用作用距离和探测概率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激光系统的工作性能。
(2) 强激光干扰对激光系统的干扰效果评估
强激光干扰是用高能激光直射敌方的激光接收系统, 使其里面的光学系统或探测元件等过载饱和甚至烧毁, 既使达不到烧毁的程度, 也能淹没其接收的目标信号。通常采用探测概率作为评估指标来衡量强激光干扰的干扰效果。
总之, 从目力光学侦察对抗、红外系统对抗和激光系统对抗三个方面, 对评估准则进行了具体应用。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 光电对抗双方 (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抗干扰) 的对抗效果评估准则是一致的, 仅从干扰效果和侦察效果两个角度讨论得出的评估准则是有效的。
3 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方法
采用某种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 外加合适的光电对抗效果评估准则, 就构成了完整的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方法, 从而实现对特定光电武器装备及其对抗系统的对抗效果评估。在具体评估时, 可能还需要处理如下情况:
(1) 相同试验方法和多样本情况
光电干扰设备对光电武器装备的干扰, 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 在这一动态过程中, 影响干扰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 所以干扰效果有很大随机性。因此在实用中重要的不是某一次干扰效果如何, 而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有多大把握对特定目标实现有效干扰, 即对干扰设备主要关心的是其干扰概率, 通称干扰成功率。为此在评定光电干扰设备对光电武器装备的干扰效果时, 必须考核干扰成功率。干扰成功率定义为
式中, n为总干扰次数;ne为有效干扰次数。
干扰成功率越高, 则说明光电干扰设备在规定使用条件下, 对特定光电武器装备的干扰效果越好, 也即干扰能力越强。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评估需要, 依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将干扰效果划分为若干等级。
在多样本情况下, 也可以采用相空间统计法进行干扰效果评估。相空间统计法是一种多样本统计法, 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就可得到置信度高的评估结果。
(2) 相同试验方法和少量样本情况
由于通过实弹发射检验干扰效果只能进行少量次试验, 因而试验数据少, 一般不足以提供统计分析所需的试验数据量, 不能统计得到干扰成功率或采用相空间统计法。这时可采用时间统计法。对同一型号同一批生产的导弹, 其脱靶量分布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把导弹跟踪目标的过程看作是具有普遍性的平稳随机过程, 可用时间统计代替相空间统计, 也就是通过延长导弹跟踪时间来代替多枚导弹的试验。
(3) 多种试验方法情况
如前所述, 试验方法有多种, 包括:实弹打靶试验、外场飞行试验、外场地面试验、半实物仿真试验和计算机仿真试验等。综合考虑各种试验方法的特点, 从提高试验结果的置信度出发, 并考虑到试验组织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可以认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仿真试验技术的逐步成熟, 对制导武器的干扰和抗干扰试验应该以仿真试验为主, 同时结合少量的外场实弹试验、模拟飞行试验和地面试验, 通过对仿真和外场试验结果的综合比对分析, 最终对干扰和抗干扰效果做出可靠评估。比如:可采用层次分析法, 充分利用导引头研制过程中各阶段的实验数据, 综合评估红外导引头抗干扰性能[21]。
4 结束语
系统论述了光电对抗效果评估的相关问题, 包括光电对抗效果评估、光电对抗效果评估方法、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和光电对抗效果评估准则等, 对完善光电对抗效果评估的理论和规范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电对抗装备的性能优劣决定了该装备在战争中的有效性。而光电对抗装备的作战适应性与有效性, 只有在逼真的光电对抗环境中才能检验, 最终只有在战场上经受考验。但在和平时期, 或在新的光电对抗装备投入使用之前, 只能通过仿真的方式来进行光电对抗效果评估, 从而检验光电对抗装备的性能。可见, 在光电对抗效果试验方法中, 仿真试验方法举足轻重。
对特定的光电武器装备与光电对抗装备, 文中初步探讨了可以使用的评估准则。进一步有无更好的评估准则?选用哪一个评估准则不仅评估实施方便, 而且结果更加逼真?评估准则与试验方法的不同的结合是否需要考虑?这些问题都还有待继续研究。
对抗方法 篇2
现今职场女性在工作上的表现不比男性弱,职场女强人越来越多,但同时职场女性也会因为工作上或人际交往而烦恼,因此往往会容易疲劳和出现情绪波动。以下的建议希望能帮助职场女性面对困境。
女性更容易情绪波动和疲劳
当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职业女性容易情绪波动,出现焦虑和急躁等情绪,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在职场中,情绪化的表现是不被提倡的,在面临压力时的情绪化反应也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作用,这使得女性身心更容易疲劳。
所以,女性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男性同事对女性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女性更倾向倾诉
压力是必须承受的,但压力的应对方式却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当面临压力或挫折的时候,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寻求业余爱好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去努力”,“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职业女性则采取“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试图忘记整个事情”,以及“自己安慰自己”。
调查显示,女性在价值观上更加重视感情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使她们的内心得到满足。因此,当女性面临压力的时候,找自己信任的人倾诉就成了非常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P2P平台对抗流动性风险方法 篇3
1 P2P平台对抗流动性风险常用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花果运行经验,笔者认为,运营时间在3年以下的P2P平台,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高逾期率与刚性兑付并存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而不是最终资产损失风险。如何妥善处置流动性风险是当前P2P平台解决所面临风险的关键所在,客观来讲,目前平台普遍采用的有6种方式。
1.1 静态准备金
利用自有资本和营业利润构建一个静态的准备金池,这个池子的比例维持在交易规模的8%即可对抗流动性风险。使用资本和利润作为静态准备金在企业发展早期是可行的,但由于营业利润不可能达到8%,这种方式缺乏可持续性,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后期对资金池的补充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1.2 动态准备金
也就是俗称的项目保证金。但笔者认为,项目保证金方式构造的风险对抗基本属于摆设,对抵御流动性风险几乎无用,只是为了让投资者有个心理安慰而已。因为项目保证金是与项目隔离的,如按照当前业内公开的1%~3%标准收取,起不到任何保障作用,除非能收取到20%甚至30%以上,但是收取如此高比例的保证金势必会使借款成本增加,这要求P2P平台能够将综合借款成本降到14%以下才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目前能够做到这个水准的平台寥寥无几,只能寄期望于P2P平台大规模降息,才能让项目保证金成为有效的对抗流动性风险的方式。
1.3 第三方担保
利用第三方担保公司的资金池对冲流动性风险。这种方式有利有弊,有时候甚至弊大于利,因为绝大多数担保公司(包括规模非常大的担保公司)在P2P端的流动性对冲能力有限。担保公司在银行端也许可以承担比较强的流动性对冲,这是因为一旦担保公司在银行业务上发生代偿,银行一般会通过短期给予该担保公司大量的担保项目,使其增加即期保费收入,以补充流动性资金池,而这在P2P企业中几乎不可能。以北京为例,能够在P2P业务上抵抗住2000万元流动性风险(不是2000万元损失,是1年内的流动性)的担保公司只有少数几家。所以,如果平台需要对抗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就需引入更多担保公司。但问题是,每个担保公司一定会带着自己的项目进入P2P平台,而在这些项目中,有极大的可能发生担保公司利用壳公司自融,利用P2P平台构造自身资金池或者为担保公司关联企业融资等问题。今年或者明年栽在这个问题上的平台会很多。
1.4 自融
一提到自融,很多人都会想到违规、风险等词。的确,平台自融存在两方面问题必须重视,一是这种方式违规,甚至是违法;二是这种方式对平台募资端的稳定性有很强依赖性,如果一旦黑天鹅事件或外部环境造成募资端大规模波动,就无法正常维护资金池的稳定性,将带来巨大的杠杆风险。因此,P2P平台最好不要知法犯法。
1.5 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
在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没有实质性运用之前,平台可采用的做法就是和资产处置能力较强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当逾期发生时,以6折左右的价格让渡逾期资产,这个折让率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利润空间可观。笔者曾接触过一个案例,一笔1000万元的逾期资产,以600万元折价让渡,资产管理公司用了1年多时间处置并收回3000万元,获得了接近500%利润率。但这个模式也有一个问题:如果完全采用让渡给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营业利润就将基本归资产管理公司所有。经测算,如果一个平台全部流动性资金都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的话,基本上每年亏损额相当于业务规模的3%~5%。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控,也就是说采用这种方式最大的业务损失也就5%,虽然不少,但不至于伤筋动骨。这对于业务年限短、规模不大的平台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当业务规模到达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考虑其他方式了。
1.6 风险递延,借新还旧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个人小微业务,一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永远存在;二是小微业务对经济周期不敏感,借新还旧是可行的,信用卡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企业类借款,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但是会造成风险不可控,因为平台没有把风险释放出去,依旧让流动性风险在一个刚兑的环境中积累,一旦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消失(破产、倒闭)或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一些问题,而平台风险又积累到比较高的程度,就会有“爆”的风险,所以对这种方式的应用要谨慎。
2 建议
在目前P2P平台可能采用的对抗流动性风险的6种方式中,有的风险性极高,有的甚至违规,企业在运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承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抗风险。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并不存在一种完美的对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正当方法的综合运用,探索出符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成熟度的流动性风险对冲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对抗流动性风险,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15-05-15
浅谈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方法 篇4
1 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方法
要想掌握先进的篮球对抗训练方法, 首先就要明确对抗技术的特点, 依照这个特点, 本着一个科学原则, 展开训练, 经过专业人士的调查研究表明, 对抗技术的训练要遵循: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原则, 也就是说, 要在对抗比赛中锻炼对抗技术, 在对抗中训练, 是保证对抗技术能被运动员所用的前提条件, 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从是从实战需要出发, 它不仅是出发点又是终极目标, 然而从严、从难是实战训练的保证。
1.1 要从实战出发
要想做到从实战需要出发, 就要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规律, 以这个基本规律为根本出发点,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 对抗训练并非单纯关注某一比赛对象, 或者某一场比赛, 而且不能脱离基本的篮球训练, 而是要在篮球训练中重点观众身体方面的训练, 强调基本功, 让队员熟练掌握对抗技术, 并在真正的比赛中, 灵活运用这一技术, 来适应实战的需要。
1.2 本着“从严”的原则
(1) 要严格纪律, 严格训练要求, 设立严格的目标, 执行严格的训练计划, 形成严格的训练组织过程等等。
(2) 在具体的训练中要注意在“严与难”之间的平衡关系, 也就是说在基本功训练中要本着从严的原则, 设立严格的规范, 要求队员掌握过硬的技术;但是, 对技术训练要从难, 设置对抗的复杂条件, 只有在平时的基本功中从严要求, 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素质, 提高质量, 才能在更多的复杂条件下显示出真本领, 才能训练出具有战斗力的对抗技术, 所以, 运动员训练要打好基础, 不断增加技术运用的难度, 提高对抗技术的质量, 确保他们能够应多各种比赛。
(3) 要设置严格的技术标准与要求。只有对对抗技术进行严格要求才能确保对抗技术的质量, 才能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水平, 才能在实际比赛中发挥强势战斗力, 一定要注重对基础的训练, 持续增加对抗技术运用的难度, 并提高技术质量, 运动员具备了高质量的对抗技术, 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比赛中占据优势地位。
(4) 要严格纠正运动员的细微的错误动作。很多人在训练过程中没有注意把握正规的动作规范, 一些细小错误动作随处可见, 例如:带球走步, 在接球时无意识拍一下球等导致犯规, 这种无意识的细小动作会对对抗技术的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自身的战斗力, 要想防止这些动作, 就要以从严的训练要求, 来训练运动员的每个技术动作, 在实际的篮球比赛中, 对任何一个细微的缺点都要给予关注, 提高运动员的战斗力, 通过从严的实战技术的训练使运动员养成良好作风, 形成标准规范的对抗习惯和技巧。以便在实际比赛中, 灵活从容面对比赛。
1.3 本着“从难”的原则, 对运动员展开训练
在对抗训练中, 要适当提出与比赛相适应的甚至超过比赛要求的运动符合, 这其中不仅涵盖体力方面、技术方面的要求, 还包括技术与对抗技术训练方面的符合要求, 一定要保证训练的规模超过正规比赛。
要加强对抗训练, 争取在比赛中获得主动权, 占据优势地位, 在被动形势下, 后发制人, 变被动为主动, 要求运动员在高难度, 高复杂的对抗形势下, 提高对抗水平, 发挥正常的对抗技术, 赢得比赛的最重要就是要依靠过硬的技术。
要训练运动员应对紧急情况技术, 在平时的训练中, 为运动员增设一些困难情况, 以此, 来训练运动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运动员只有敢于面对突发情况, 才能积极对手,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困难发生的条件, 依照具体的任务和情况来设置条件。
从难、从严以及从实战出发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本着这一原则才能掌握对抗训练的基本规律, 来切实提高运动员的对抗观念, 对抗水平和对抗技术。
2 如何正确落实篮球对抗技术训练方法
2.1 树立科学的对抗训练目标
在整个的篮球比赛过程中, 运动是最基本的动作要领, 而且这些动作是多个单一动作的结合, 他们之间是彼此联系而且是协调在一起的,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 也不管是单个队员还是全体队员都是多方面的配合, 甚至是立体的配合, 几乎所有的分数的取得都是队员们在动作中实现的, 这样的运动特点无疑对对抗技术要求更高, 要掌握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要求, 所以, 要树立科学的对抗训练目标。
首先, 运动员不仅要熟悉自己所在位置, 在自身的位置上运用对抗技术, 发挥对抗技能, 而且还要熟悉其他位置, 能够在其他位置上面完成相应的对抗动作, 确保运动员无论在比赛现场的哪一个位置, 都能积极发挥自身作用。
其次, 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对抗意识, 培养他们的对抗策略, 不仅要培养个体运动员的对抗能力, 而且要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 让他们掌握正确时机, 提高整体对抗敌手的能力。要让运动员在对抗中熟练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做到动作速度快, 掌握纯熟的衔接技术, 个人攻防技术达到里、外、前、后都能运用自如的程度, 在实战中训练运动员全方位的经验, 提高运动员在保持速度足够快的前提下, 依然能够灵活地运用对抗技术, 以达到灵活适应。
2.2 掌握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经专业人士训练总结出, 综合训练法和结合训练法是两种比较好的训练方法。原因是在训练的组织与安排上, 做到了把思想作风与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的相互联系与结合, 一改以往的训练中的技术单一, 技术无法衔接的不足。
无论结合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是在单一的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 一定要把握好基本功, 把扎实的基本功有机衔接起来, 抓住重点和关键, 把思想作风, 技术水平, 和身体素质集中体现出来。
此外, 可以通过具体的比赛来训练对抗技术, 因为训练就是为比赛服务的, 只有通过比赛才能真正展现出对抗水平, 得出成绩得出社会的认可, 所以, 训练不能与比赛脱离开来, 在篮球对抗训练中, 要让运动员通过比赛, 来自由发挥自身的技术和本领, 提高自身的实战经验和实战能力。
3 对抗训练要明确的问题
(1) 明确对抗技术的特征。要把对抗技术的特点作为训练对抗技术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实体训练中把身体、技术和战术思想紧密结合起来, 不但在技术和体能上面提高运动员的对抗水平, 而且也要在思想意识上面来提高运动员的对抗意识, 形成勇敢, 威猛的仅供势头, 提高队员之间彼此协作的能力, 树立团结一致的理念, 减少因内部抢球对抗带来的不必要的矛盾。
(2) 要努力培养运动员的判断力, 最重要的判断力就是运动员无论在任何一个复杂的情形下, 都能够做出准确又机智的应答反应, 在比赛中准确有熟练地发挥自身的对抗能力。
4 结语
对抗技术是篮球比赛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 全体运动员要全面掌握这项技术, 在平时的训练中, 加强对抗技术的训练和掌握, 从基本功的训练做起, 本着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训练原则, 切实提高运动员应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主动掌握进攻, 在防守中也要变被动为主动, 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 注重整个团队的整体配合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摘要:在篮球运动中, 对抗技术是一种必备的技术, 因为只有利用好了对抗技术才能在比赛中保持优势, 在篮球运动中, 对抗技术体现的是拼抢能力强, 在身体的碰撞中, 一方的对抗技术优于另一方, 就能取得优势地位, 今年来爱好篮球的人越来越多, 爱好者的篮球技术也不断上升, 要想在众多的篮球爱好者中, 脱颖而出, 赢得比赛就要利用好对抗技术。本文针对篮球运用中的对抗技术展开讨论, 分析了对抗技术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篮球,对抗技术,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勇, 李可可.提高青少年男篮运动员对抗能力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 2005 (2) :10~11.
[2]边桓, 张晓仑, 等.论身体对抗, 接触和侵人犯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1) :93~94.
[3]李桦春.影响篮球攻击防守质量的因素[J].体育学刊, 2003:109~110.
[4]李爱民, 高树太.对篮球身体对抗的再认识[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4) .
[5]冯洪.篮球对抗“知行”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24 (4) .
对抗的收获作文 篇5
一辈子与大海为伴的老人,必定拥有如大海一般坚忍、倔强……性格。
老人独自乘船打鱼,84天中一条鱼也没有捕到。他瘦削憔悴的脸上的那双如海水般湛蓝的眼睛,却毫无沮丧之色。这是一位多么安于现状、又多么“与世无争”的老人啊!我带着对老人的这第一印象,“走”进了他的第85天。
这是一条18英寸长的大马林鱼与年近六旬老人之间的对抗。鱼不肯轻易屈服,而老人更不会轻易放弃。老人不断地调整着“作战方案”的同时,也不停地鼓励着自己。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其中,“鱼啊,我爱你,有助于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啊,尊敬自己的对手,感谢自己的.的“敌人”。尊敬对手对自我的坚持,感谢“敌人”使我们获得对抗的机会,并取得对抗的收获。学习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要尊敬以我为榜样,想要超越并打败我的同学,让我时常倍感压力。当我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使我再次挤身榜样的行例;我要感谢成绩优异的同学,使我有了超越的念头和行动,让我在一次次奋起直追中积累和收获。
两天两夜的“人鱼”对抗结束了,“老人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成群结队的鲨鱼来袭,将老人的战利品吃了个精光,只剩下鱼头和鱼尾……这次的对抗,老人似乎成了失败者。即便老人在面对鲨鱼时毫无惧色地用鱼叉,干掉第一只鲨鱼、用刀再次杀死第二只鲨鱼……仿佛预示着老人将一无所获。
“天亮后,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比的白色鱼脊骨,大家都惊叹老人桑提亚哥。”在这一场人与鱼、生与死的对抗中,老人用毫不畏惧、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取得了别人的尊敬、认可、赞叹……
对抗性成长 篇6
这里的往上走,与权力富贵无关,而是当相似的日子开始单曲循环时,还有从“等死模式”中跳出来的一种热情。从这个角度说,创业激发的热情,是一条与环境对抗的优质路径选择。
创业者对人生百味的感受,往往会比平常人强度要高。出发时的初心不尽相同,但竞争唤醒的野蛮是相同的,野蛮带来对抗,解脱社会叠加的层层约束。一路上,肯定会有心累的时刻,但总比心老要好。
心不老,则人生不老。人生来就是要与外部社会和心灵世界的灰暗进行斗争,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内心完善和人格发展,对抗不了身体的衰老,却至少可以对抗成为一个可能更糟糕的自己。
对抗性成长对个体而言,是打破既有的路径依赖,改造一颗有可能在岁月中沉沦的心。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总是喜欢那些东山再起的英雄,喜欢那些老骥伏枥的故事。就像今天的褚时健之所以受到尊敬,就在于即便他已经八十岁了也历经过生活的巨大波折,却依旧拥有改变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太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
对抗性成长,与传统商业模式对抗继而带来新的产业改造,就像自动取款机的发明使得银行业务发生变化,互联网金融又再次冲刷其根基,只有打破平衡才能新旧交替。同样,今天的BAT让互联网生态铁板一块,但依旧不能阻挡不断发出的移动互联网信号,这些信号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颠覆,就像当年的BAT颠覆它们的前辈一样。
不被世俗驯化,不被周遭的大多数人所影响,而是选择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中发现坚持的价值,这就是一场人生摇滚。没有什么比昨天和今天不一样更让人开心,那种一天即是一生的生活让人沮丧,而选择与行业既有模式对抗,选择与不美好的自己对抗,即便最后失败了也是一种精彩的释放。
这种释放,是对抗带来的成长,是对不美好的自己的一记重拳。
对抗方法 篇7
关键词:拖曳式诱饵,速度选通角度测量,仿真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Towed Radar Active Decoy,TRAD)干扰是一种新的自卫干扰方式,它是指由空中运动的飞机通过拖缆牵引、对敌方威胁雷达产生射频干扰的一种特殊电子装备。当飞机使用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时,由于出现了第二个射频源,所以导弹的角度误差会发生畸变。如果飞机和拖曳式诱饵在距离、速度或角度上分辨不出来,那么导弹导引头的响应会成为两个RF源的复杂函数,这将产生一个角度误差,从而增加了导弹的脱靶距离,提高了飞机的生存能力[1]。因此拖曳式诱饵已成为飞机躲避精确制导导弹的有力手段之一。
1 拖曳式诱饵工作原理
如果将载机散射回波作为一个源,则最简单的非相干干扰方法就是在载机附近配置一个干扰源,如图1所示。
假设该干扰源与载机回波的时间差、频率差、角度差、功率比分别为Δt,Δfd,Δθ,KJ,末制导雷达的距离、多普勒频率、角度分辨力分别为δR,δfd,δθ,根据非相干干扰原理,应满足
由此形成末制导雷达的稳态角度偏差dθ为
式(1)中的3个约束条件用以保证末制导雷达在距离、速度和角度上都不能分辨目标回波和干扰信号,从而将载机与干扰源当成一个“虚拟目标”进行跟踪和引导。式(2)则是在此约束条件下得到的跟踪方向与载机之间的角度偏差,它主要取决于功率比KJ。
TRAD作为一种载机外干扰源,通过拖曳线与载机相连,能逼真地模拟载机的航速、航向及雷达反射特性,使一般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跟踪系统无法通过运动特性来区分载机和诱饵。在中远距离上,无论是迎头、尾追还是截击,载机回波信号与诱饵干扰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差与距离差,以及弹机连线与弹诱连线的张角分别小于普通单脉冲导引头雷达的多普勒频率分辨率、距离分辨率以及角度分辨率,即满足式(1)的条件,导引头较难分辨载机回波信号与诱饵干扰信号,因此,干扰信号较容易捕获导引头的跟踪波门。当导弹运动到一定位置后,也可以通过载机机动形成载机、诱饵、导弹之间的三角态势后,总有一个不满足式(1)的时刻,而且通常是出现角度可分辨的情况Δθ>δθ,此时单脉冲末制导雷达将按照该时刻前载机回波与干扰信号功率比的概率,选择某个方向继续跟踪。显然如果此时干扰功率高于目标回波信号功率的概率越大,末制导雷达跟踪拖曳诱饵的概率也越大。
2 测量抗拖曳式诱饵干扰的分析与仿真
2.1 可行性分析
通过第一节拖曳式诱饵干扰工作原理分析可知,拖曳式诱饵作用是使末制导雷达在距离、速度和角度上都不能分辨目标回波和干扰信号,从而将目标与干扰源当成一个“虚拟目标”进行跟踪和引导。为通过减小雷达天线波束宽度,提高雷达的角度分辨率抑制拖曳式诱饵的干扰不可行时,因为雷达天线波束越小,载机逃逸出雷达天线波束照射范围的几率也会相对增大。所以需要寻找其他的方法,使雷达在天线波束宽度在不变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分辨出载机和诱饵。
由于TRAD与载机的运动特性一致,在中远距离上,弹机连线与弹诱连线的张角较小,导弹——载机的相对速度与导弹——诱饵的相对速度几乎相同。但随着距离的接近,两者对导弹的张角逐渐增大,相对速度差也越来越大。这时如果导引头的速度分辨力较高,进行频谱分析时,将可以观察到单根谱线逐渐分离成两根,进而对两者进行分辨。一般两者速度相差两个速度分辨单元宽度时,导引头即可分辨出载机与诱饵[2]。
速度选通角度测量方法是指在进行单脉冲测角前,首先进行速度跟踪,只有当速度跟踪上目标后才进行角度测量,此时角度测量仅在特定速度回波信号的单元做角度测量,因此经过速度选通,干扰信号在频域被截断,干扰信号损失Δfj/Δfd倍,其中Δfd为雷达的多普勒频率分辨率。若干扰信号与雷达速度跟踪的信号不在同一个速度单元,干扰信号则被完全抑制。
PD雷达具有速度测量的能力,并且改变雷达参数可以提高多普勒分辨率,达到速度高分辨的要求。如果在分离点前,PD雷达就已经从频率上分辨出目标和诱饵,配合速度选通角度测量,就可以消除诱饵对导引头单脉冲测角系统的干扰[3,4]。
2.2 仿真与分析
针对导弹迎头攻击的作战场景,载机的多普勒速度会小于诱饵的多普勒速度。在进行频谱分析时,两根谱线中频率较高的一根属于诱饵,此时将回波信号通过一个带通或低通滤波器,滤除频率较高的谱线后再进行角度测量便能够削弱诱饵对导引头单脉冲测角系统的影响。
仿真初始时刻以拦截导弹发射点为坐标原点,导弹飞行速度1 000 m/s,初始时刻导弹入射角与导引头速度矢量均为40°,雷达发射功率Pt=1 000 W,目标方向导引头发射天线增益Gt=36 dB,目标方向导引头接收天线增益Gr=36 dB,导引头工作波长λ=0.03 m,目标雷达截面积σ=3 m2,采用不起伏模型,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综合损耗分别为γT=1 dB,γR=1 dB,导引头半功率波束宽度为3°,比例导航系数取3,弹目初始距离R=7 000 m,中放增益G=60 dB,导弹跟踪下限cT/2=150 m,导弹杀伤半径70 m。载机无机动,飞行速度800 m/s,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飞行方位角为39°。诱饵发射功率Pj=200 W,诱饵天线增益Gj=0 dB,发射损耗γj=1 dB,拖曳线长度L=150 m,诱饵下坠角5°。采用速度高分辨时多普勒分辨力Δfd=976.562 5 Hz,多普勒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带宽Bf=Δfd,制导时间间隔0.020 0 s。
仿真结束条件:
(1)导弹距离载机或诱饵的最小距离小于导弹的杀伤半径。
(2)导弹与目标或诱饵的空间距离连续n个周期均为渐远。
仿真目的:
通过比较普通单脉冲雷达和速度高分辨单脉冲PD雷达的仿真结果,验证速度高分辨单脉冲PD雷达抗拖曳式诱饵转发式干扰的能力。
仿真结果:
(1)普通单脉冲雷达,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目距离133.816 3 m,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诱距离为66.290 4 m。仿真导弹、载机和诱饵的轨迹和角度跟踪曲线如图4所示。
(2)速度高分辨PD雷达,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目距离66.228 9 m,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诱距离189.483 0 m。仿真导弹、载机和诱饵的轨迹和角度跟踪曲线如图5所示。
图4和图5中的“×”均表示载机或诱饵逃逸出雷达和波束宽度的时刻即分离点。通过仿真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普通单脉冲雷达和速度高分辨PD雷达的仿真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完全被诱饵诱偏,导引头上的近炸引信引爆炸弹时,载机逃逸诱饵被炸毁,诱饵起到了保护载机的作用;但采用有速度高分辨和多普勒滤波体制时,导弹在分离点前就已经跟踪上了载机,导引头上的近炸引信引爆炸弹时,载机被炸毁,诱饵没有起到保护载机的作用。
3 结束语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可以对单脉冲雷达进行有效的角度干扰,受到国内外军事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单脉冲雷达目前还不能从角度上分辨出载机和诱饵,但根据拖曳式诱饵的特点,采取一些其他技术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对单脉冲雷达角度测量系统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方有培.拖曳式有源射频诱饵干扰防空导弹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1(4):16-19.
[2]周栋.拖曳式诱饵对抗方法探讨[J].制导与引信,2010,31(2):10-11.
[3]韩晋平,冉小凤.拖曳式雷达诱铒的噪声干扰分析与仿真[J].电子科技,2011,24(3):62-65.
对抗方法 篇8
1 防突变浓度的提出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之所以不能发现潜在的耐药突变菌株,是由于标准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所使用的细菌浓度为每毫升含活菌1×104~1×105 cfu,而细菌自发突变的频率仅为1×10-7。刘静等[1]通过大量药敏实验发现,仅通过药敏实验筛选药物并不完全可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所需的细菌接种量并不能代表实际的细菌感染量。因此,考虑耐药突变株存在的细菌敏感性测定方法更有意义。Y.Dong等[2]提出的防突变浓度考虑到了突变亚群在高浓度菌群出现的可能性,并在研究中将1×1011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均匀涂布于含不同浓度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琼脂平板上,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菌落生长出现了2次明显的下降。第1次菌落生长下降出现在MIC99时,此时野生菌株的生长被抑制,之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这时对含药平板上的菌落进行DNA测序,证实是耐药突变菌株;随着药物浓度进一步增加,菌落生长出现第2次明显下降,直到药物浓度高至某一限度时含药平板中无菌落生长,提示该浓度能阻断突变菌株的生长,将此药物浓度定义为防突变浓度。也就是说防突变浓度是指当大量细菌存在时,防止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值得注意的是,防突变浓度只适用于敏感性评判标准认为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
2 防突变浓度的测定方法
测定防突变浓度的常用方法是将浓度大于1×1010 cfu的菌液均匀涂布于含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每浓度4个平板,并使每个平板的细菌接种总量大于1×109 cfu,37 ℃孵育48~72 h(视细菌种类而定)后进行菌落计数,以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为暂定防突变浓度(MPCpr),再以暂定防突变浓度为基准,线性增减(20%)抗菌药物浓度,以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定为防突变浓度。显然,防突变浓度测定方法过于繁琐,不适于临床实验室。J.M.Blondeau[3]尝试用一种改进的肉汤微量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的防突变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有较好的重复性。简单地说,该方法就是将1×101~1×109 cfu的细菌暴露于倍比递增药物浓度的微量培养板上,经过适当条件及时间的培养,以接种1×105 cfu而未见细菌生长的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以接种≥1×107 cfu而未见细菌生长的药物浓度为防突变浓度。
3 防突变浓度的意义
3.1 突变选择窗假说
突变选择窗(MSW)指MIC99与防突变浓度之间的范围,自从K.Drlica[4]提出防突变浓度后,又提出一个建立在防突变浓度基础之上的假说,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当抗菌药物浓度在突变选择窗内时,细菌耐药突变株发生富集和扩增;二是当抗菌药物浓度高于防突变浓度时,即可严格限制耐药突变株的富集。该假说提出后,A.A.Firsov 等[5]通过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首先证明了突变选择窗的存在。其具体做法是将金黄色葡菌球菌暴露于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分别使药物浓度小于最小抑菌浓度、位于突变选择窗内但大于防突变浓度,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来评价细菌耐药突变体富集的情况。结果表明,只有当药物浓度大部分时间处于突变选择窗内时,耐药突变体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最小抑菌浓度提高。随后,崔俊昌等[6]通过建立兔组织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体内试验结果证实了突变选择窗的存在。在对抽取的组织笼内组织液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及监测组织笼内细菌药物敏感性变化时发现,当药物浓度位于突变选择窗内时,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富集,但当药物浓度高于防突变浓度时无耐药菌出现,从而得出保持抗菌药物浓度在突变选择窗以上可以限制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富集。在防突变浓度基础上提出的突变选择窗,人为地给易使细菌耐药突变株富集的药物浓度设定了一个范围,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用药剂量,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3.2 评估及预测药物抗细菌突变能力
对于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测得的防突变浓度使给药剂量既能达到治疗细菌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能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富集;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还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治疗方案。通过测定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分离于鸡的13株空肠弯曲杆菌的防突变浓度,发现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的防突变浓度范围,其顺序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这说明在体外试验中,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相比,恩诺沙星能更好地降低空肠弯曲杆菌突变的产生[7]。K.Credito等[8]通过比较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的防突变浓度时得出莫西沙星的防突变浓度最低;因此,对耐药突变株的增殖表现出较低的选择压力。K.Credito等[9]在测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4种共10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防突变浓度时,同样发现建立在防突变浓度上的药物浓度能够降低细菌感染数量,以及限制耐药亚群的选择性扩增。试验充分证实了防突变浓度的临床意义,选择防突变浓度较低的抗菌药物既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还可以防止耐药突变株的富集。使用高于防突变浓度的治疗剂量固然比较理想,但某些药物的防突变浓度过高,甚至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最高剂量,此时再使用高于防突变浓度的治疗剂量显然是不得当的,正是基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学者开始尝试联合用药来降低防突变浓度值。刘明涛等[10]通过测定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单药及与奥美拉唑联用时的防突变浓度,评价其预防铜绿假单胞杆菌耐药突变的能力。结果发现,联合用药可降低防突变浓度。此外,刘洋等[11]研究发现,酒石酸泰乐菌素与阿莫西林钠联合使用时的防突变浓度低于两者单独使用时的防突变浓度,而且缩小了2种单药对猪链球菌的突变选择窗。
临床上测定防突变浓度,或者通过联合用药降低防突变浓度虽然有助于降低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细菌的耐药问题。对于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改变其防突变浓度困难较大,但对于正在研发的新药来说,可将防突变浓度作为新药研发时的一个评价指标,使得新药的正常使用剂量在防突变浓度之上,这样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耐药突变株的富集。
4 防突变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关性
虽然突变选择窗为MIC99到防突变浓度之间的范围,但最小抑菌浓度和防突变浓度本身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G.Sindelar等[12]通过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阻断耻垢分枝杆菌生长和野生菌群选择耐药突变的能力。结果表明,防突变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关性非常小(r2=0.39)。防突变浓度的提出者K.Drlica等[13]同样得出类似结果,他们通过已测定的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5种细菌及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防突变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低于0.5,大环内酯类药物高于0.5[13]。防突变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低相关性非常复杂,K.Drlica等[13]给出的解释是这些临床分离株很可能包含突变亚群,从而使药物敏感性发生很大的改变,当突变富集到一定程度时,会促成最小抑菌浓度的广泛变化。这些分离株也有可能包含许多不同的多阶突变或能代表测定防突变浓度的最敏感亚群;因此,不能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来估计防突变浓度,对个体使用防突变方案时需测定防突变浓度。
5 防突变浓度与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如何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而药物效应动力学(PD)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及感染组织中的活性机制和药效。研究表明,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可受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动力学影响,所以将最小抑菌浓度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相结合来评价药物的抗菌活性更具有临床意义。自从防突变浓度提出后,学者同样期待可以将防突变浓度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结合起来。S.K.Olofsson等[14]通过研究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选择的体外动力学模型,从而确定药物暴露与防突变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得出药时曲线下面积与防突发浓度的比值(AUC/MPC)将成为预防耐药突变菌群富集的下限。在研究大肠杆菌感染的体外药效学模型中环丙沙星药物剂量与防突变浓度之间的关系时,S.K.Olofsson 等[15]证实了他的推断,当 AUC/MPC>35 时可以防止一步耐药突变,AUC/MPC>105时则可以防止二步耐药突变株。而G.P.Allen等[16]从药效学角度分析了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选择时发现,AUC/MPC可变区的最小值可以预防耐药突变的出现,更高值可以增强对耐药突变的抑制,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试验。综上所述,AUC/MPC是预防耐药突变株出现的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参数之一。
6 小结与展望
防突变浓度是继最小抑菌浓度之后的又一种测定细菌敏感性的新方法,并且已经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对于防突变浓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测定防突变浓度来预测及评估现有抗菌药物抗细菌耐药突变的能力,以及将防突变浓度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相结合找出最合适的给药剂量;但是,因其存在测定方法相对比较复杂、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防突变浓度对于抗菌药物抗细菌耐药突变能力的预测使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更具吸引力,在确定给药剂量时将防突变浓度作为一个指标,制订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摘要:防突变浓度指防止细菌的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一种细菌敏感性测定的新方法,防突变浓度可用于预测及评估抗菌药物的防突变能力,从而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文章就防突变浓度的测定方法、意义及其与最小抑菌浓度(MIC)、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掌握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新方法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
对抗方法 篇9
本文对攻击者在命名数据网络中采用的攻击策略建立了统一模型;利用在入网点中兴趣包传输链路的差异, 设计了一种用于检测和降低污染的算法;分析了算法基本原理, 基于概率计算和布隆过滤器技术, 提出两种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评估算法:低开销下, 算法对于检测污染攻击是很有效的。
1 命名数据网络中的污染攻击
本节提出描述污染攻击者的攻击策略, 检查攻击在网络中效果的统一模型。根据文献[3]的工作, 我们假设攻击者已知晓网络中不受欢迎的内容, 如多年前的报道, 点击量很少的用户视频等, 但维护一个不受欢迎内容的完整列表来阻止污染是不可行的。
1.1 威胁模型和攻击策略
首先不受欢迎的内容构成集合P。攻击目的是将P中的对象注入网络中的路由器的内容存储库, 从而降低正常用户的命中率。使用两个参数来描述攻击者的攻击策略。第一个参数攻击者的攻击能力, 这个参数决定了攻击者向网络中的路由器发送兴趣包数目的能力。使用攻击者发送的恶意的兴趣包数目与所有用户发送的兴趣包数目的比例来描述攻击能力, 并将其称为攻击者的能力比例 (power ratio) , 用γ表示。
第二个参数是用于污染的数据对象集合P。使用范围比例θ (range ratio) 表示集合P中的对象数目与路由器缓存空间C的比例, 以此表示攻击者的对象选择范围, 即θ=P/C。此外, 攻击者可能会选择集合P中不受欢迎的对象来最大化攻击效果;也可能选择一些适度地受欢迎的对象, 尽管这些对象不会被路由器所缓存, 但是存在一些用户请求这些对象, 这就会导致攻击与用户的请求很难分辨。使用集合P中对象的累积欢迎度ρ (accumulative popularity) 来描述攻击者的选择, 即ρ=∑e∈Pp (e) , 这里的p (e) 为对象e的受欢迎程度。
使用{γ, θ, ρ}对污染策略进行了建模, 就可以描述攻击行为的范围。伪局部性攻击针对某一流行度内容发送大量恶意请求, 使其长期占据节点部分缓存, 降低用户命中率, 我们可以认为其θ≤1。
2 反污染方法
2.1 基本思想
对于一个受欢迎的数据对象来说, 它将会被不同地方的不同用户请求, 因此, 在入网点内, 用户请求该对象的兴趣包将会通过很多条不同的路由器级链路到达核心路由器。由于被控制的主机的数目很少, 因此不可能像正常用户一样广泛地存在于网络的各个地方。因此, 恶意兴趣包消息不可能与受欢迎的对象的兴趣包消息一样经过许多不同的链路。
用于阻碍伪局部性污染攻击的基本思想:对于一个被核心路由器所缓存的数据对象来说, 我们期望请求该对象的兴趣包消息经过入网点中的许多不同的路由器级链路到达核心路由器;如果我们没有观察到链路的差异, 那么该缓存对象很有可能是攻击者用来污染网络的不受欢迎对象, 因此应该将其从内容存储库中丢弃。
2.2 反污染算法
当网络的路由器收到一个兴趣包消息, 在使用内容存储库或者转发信息库处理该消息之前, 路由器首先会在收到的兴趣包消息后面添加相关接口信息。一旦兴趣包到达了核心路由器, 那么该兴趣包消息便携带了链路上的所有路由器接口的信息。文献[3]提出的攻击方法, 通过伪造请求主机的地址来避免普通的检测机制, 攻击者很难在其控制的主机上伪造链路信息。
核心路由器接收到带有链路信息的兴趣包后, 便在其内容存储库中记录相应的链路信息, 如图1所示。对于每一个缓存的数据对象o, 通过图1来说明:当一个请求对象o的兴趣包消息到达核心路由器并在核心路由器上命中时, 路由器首先增加o.hit, 并通过消息携带的链路信息来更新与其相关联的o.Path Tracker。通过查询o.Path Tracker返回不同链路数目o.pathe。由于o.hit是已知的并且假设o是受欢迎的,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 (2) 来计算兴趣包消息经过的链路数目的期望值o.patht。
对于每一个缓存对象o, 如果o已经被命中超过η次, 即o.hit>η, 这里的η (η>0) 是一个临界参数, 那么我们分别计算兴趣包传播链路数目与o.pathe以及o.patht的比例, 见式 (1) 。
假设对象o被污染攻击者利用, 那么兴趣包实际传输的链路数目o.pathe应该远远小于o.patht, 得到re>rt;如果re足够大以至于re>ξ×rt, 这里的ξ (ξ>0) 是另外一个临界参数, 可以确定o是一个被利用的对象并将其从内容存储库中去除。否则, o被认为是受欢迎的对象, 并且重置与其相关联的o.hit以及o.PathTracker。
2.3 Path Tracker的实现
对Path Tracker有三个要求:第一, Path Tracker不能占有路由器中太多的空间;第二, 更新链路的信息和查询链路的差异应该很容易实现;第三, 根据缓存对象链路的差异能够精确地辨别该对象是受欢迎的还是被利用的。
2.3.1 使用PCSA的实现
PCSA是一种在集合很大时估计集合中元素数目的技术[3]。如图2所示, 一个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包含了一个由2b个桶 (B0, …, B2b) 组成的位图, 并且每个桶中有 (h-b) 个初始为0的位。当一个携带链路信息的兴趣包在路由器中命中时, 根据链路信息, 我们使用一个哈希函数Hp (·) 计算得到一个h位的哈希值, 并根据前b位来确定更新哪个桶。被选中的桶按照下面的步骤更新:我们在剩下的 (h-b) 位哈希值中计算最长“0”序列, 如果有连续k个‘0’, 那么我们就将桶的第 (k+1) 个位置设为“1”。对于每一个桶Bi, 使用zi来表示桶中“0”的最高有效位, 并令珋z为所有桶的zi的平均值。不同链路的数据可估计为见式 (2) 。
2.3.2 使用布隆过滤器来实现
考虑使用布隆过滤器 (Bloom filter, BF) 来实现Path Tracker。通过一个含有m个元素的数组b[1, …, m]来实现Path Tracker, 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初始化为0的位。我们只使用一个哈希函数Hb (·) 来确定兴趣包消息携带的链路消息与布隆过滤器中的元素是否相匹配。更具体地说, 为了更新一条链路, 计算一个长度为h位Hb (path) , 并将元素b[Hb (path) ]设为“1”。
计算不同链路的数目, 使用公式 (3) 。
其中m为布隆过滤器的大小, t为布隆过滤器中‘1’的数目[1]。
基于PCSA实现的和基于布隆过滤器实现的Path Tracker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当b很小时, 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平均误差为, 这表明了其不够精确, 同时, 公式 (5) 说明了当b很大时, 记录传输链路数目很小的对象是不精确的;如果位数固定, 当记录很多链路时, 一个布隆过滤器将会出现误算率。下一节将系统地评估提出的由两种不同方式实现Path Tracker的反污染算法。
3 评估
3.1 实验设置
通过执行仿真实验, 我们评估提出的反污染算法的性能。在第三章中, 我们使用幂律分布来对一百万个数据对象的受欢迎程度建模。我们使用图1中的拓扑结构, 并使用LCE (Leave a Copy Everywhere) 缓存放置策略以及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置换策略。与先前的实验有所差别, 本实验中, 对于每一个入网点, 我们使用K叉树来模拟其路由器级拓扑, 只有树的根节点是具有全功能的网络的核心路由器, 其它的节点都是只具有转发功能的接入路由器。K叉树中的每一个接入路由器都只有一个上行接口和k个下行接口。图3说明了该入网点网络的具体结构。
仿真中, 设置k=8, d=3, 网络共有kd=512个用户子网和73个路由器。假设对于受欢迎的对象来说, 每个子网请求概率相等, 同时记录链路的差异。对于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 使用一个32位的哈希函数HP (·) 并令b=3, 数据结构消耗232位;对于基于布隆过滤器的Path Tracker, 使用232位的布隆过滤器。分别使用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和基于布隆过滤器实现的Path Tracker来对反污染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
3.2 污染防御
考虑攻击者控制P0P7里5个不同用户子网内的多台主机来进行一次污染攻击的情况。设置该攻击者的能力比例γ=10%以及范围比例θ=0.6, 通过请求内容目录里不受欢迎的对象来污染网络。分析可知攻击是有效, 平均损害比例高达0.262。
3.2.1 减轻污染攻击
使用反污染算法来检测效果。比较P0P7中核心路由器在运行/不运行反污染算法的情况下的损害比例来得出结果。同时计算误报率和漏报率, 定义如下:
在提出的反污染算法中, 有两个临界参数η和ξ, 当o.hit≥η并且o.re>ξ×o.rt时, 那么该缓存对象o就被认为是被利用的对象。临界参数η的值越小, 算法对缓存对象的检测越频繁;然而, 如果η值很小, 此时很难找到一个存在的ξ值用于区别受欢迎的对象与被利用的对象。鉴于该原因, 下面的实验中, 首先挑选临界参数η, 然后通过改变ξ的值来寻找合适的ξ。设置合适的η和ξ, 使得错误比例rfp和rfn都接近于0, 那么该算法对减少污染有着很好的性能。
首先, 使用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执行反污染算法。实验结果如图4 (a) 所示, 令η=15, 绘制了在ξ取不同值的情况下的损害比例。为了比较, 同时也绘制了在没有反污染算法情况下的损害比例。从图4 (a) 中可以看出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和减少污染, 与不执行反污染算法时损害比为0.262相比, 执行反污染算法之后损害比降低至0.089。此外, ξ的值需要谨慎地选择:如果ξ的值太大, 反污染算法的漏报率很高;另一方面, 当ξ的值很小使, 由于基于PCSA实现的Path Tracker错误地估计, 算法将会错误地丢弃某些受欢迎的对象。
在图4 (b) 绘制了基于布隆过滤器实现的反污染算法的损害比。设置η=15, 改变ξ的值得最佳性能。布隆过滤器实现的反污染算法同样是有效的。与PCSA相比, ξ值有着更大的选择范围。
结论:基于PCSA实现的反污染算法和基于布隆过滤器实现的算法都能很有效的阻碍伪局部性污染攻击。
4 结束语
本文中, 我们关注命名数据网络中的伪局部性污染攻击。为攻击者污染网络的策略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模型, 证明攻击者可以对命名数据网络造成的重大损害。提出了一种利用兴趣包消息链路的差异的反污染算法, 并在网络核心路由器上实现了该算法。算法的开销较小, 且对兴趣包消息地址伪造具有抗性。实验表明算法对阻碍伪局部性污染攻击有效, 其中基于布隆过滤器实现的算法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Ali K, and Scarr M.Robust methodologies for modeling web click distributions[C].Word Wide Web Conference Series.2007:511-520
[2]Fayazbakhsh S K, Lin Y, Tootoonchian A, et al.Less pain, most of the gain:incrementally deployable ICN[J].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13, 43 (4) :147-158
对抗方法 篇10
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2005年, 教育部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总体培养目标:“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 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 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本科教育已从20年来一直沿用的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 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那么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是否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呢?某跨国集团CEO指出:“中国大学体系的最大缺点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在他们毕业的时候, 很难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换, 因此难以融入社会之中。他们在学校里多年学到的理论知识可能并不是今后的老板想要的, 我在上海和深圳经常听到许多公司抱怨, 他们找不到适合公司需要的大学生。”周爱国 (2007) 认为, 高校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总之, 社会需求与学校供给的巨大差异,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顽疾。尤其是作为应用型学科的管理专业, 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更是不可或缺。要加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憾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表现在巨量的理性信息流与微乎其微的感性信息流的强烈反差。没有实践,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一定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思维能力薄弱, 难以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无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步伐, 不能满足社会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因此, 高校“要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构建新的课程结构。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本文对高校管理专业开展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能否加强学生能力、素质进行定量评价, 以期对管理专业教改提供一点建议。
二、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
沙盘模拟对抗实训最初主要用于职业培训, 之后被引入到MBA与EMBA的教学中。该课程最初主要是针对财务人员从财务管理角度来开发设计的, 之后被不断改进与完善, 针对CEO、CFO、COO等职位的沙盘演练课程被相继开发出来。世界500强中的许多企业将沙盘培训作为中高层管理者必修的培训课程之一, 欧美的很多商学院也将其作为EMBA的培训课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我国管理教学中开始采用沙盘模拟。最初主要在高校的MBA教学中使用, 另外一些培训公司也进行类似的沙盘培训。1996年的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在中国大陆赛区的比赛吸引了96个队参加, 包括大多数提供MBA学位教育的国内著名的管理学院。21世纪初, 用友软件公司率先将沙盘实验引入ERP教学中, 并将其命名为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由此, 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被正式引入高校的本科实验教学中。全国有上百家学校引入了这种实训课程。
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把参加的同学分为4~8个组, 每个组4~6人组成一个企业, 分别担任企业中的核心角色, 如CEO、CFO、CIO、COO、CMO等。同学以角色的身份通过沙盘进入场景,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亲身体验一个企业运营的完整流程。亲自操作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及其协同, 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CFO通过操作贷款、融资、投资等业务认识理财活动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看到现金流量和存量、资产回报率 (ROA) 、权益回报率 (ROE) 、速动比率等指标是如何反映经营业绩的;锻炼预算的编制能力并体会预算的重要性, 理解企业的财务系统。CIO通过采集、加工和报送各种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数据, 实际演练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 体会信息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COO通过销售订单、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库存、销售等物流管理环节的操作以及产销排程、成本控制、合理开支、JIT生产等理论的具体应用, 理解企业的生产系统。CMO通过分析与预测企业营销环境、寻找合理的市场切入点、安排市场品牌建设的投入,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 理解企业的市场战略。CEO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风格, 其日常职责主要是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 从企业全局的视角协调各个岗位的抉择并协调各部门主管的思路。教师担任双重角色:一方面在对抗中扮演市场和执法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同学演练并根据同学在教学现场的实际操作数据, 动态地分析成败的原因和关键因素, 使同学们将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训课程, 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希望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 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 把理论融入实战演练时可能发生的具体事件中, 引发参与者的强烈共鸣, 加深参与者对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希望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 在对抗中,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际经营, 在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资金短缺、生产能力不足、市场变化等诸多问题时能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 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管理精髓, 增强管理能力, 掌握管理技能。那么, 该课程是否能达到其预期目标, 指导管理专业本科生完成教育部提出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呢?刘良惠 (2005) 、左两军 (2006) 、陈冰 (2007) 等应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认为该课程能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本文创新地将模糊理论应用于该课程的评价, 利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减少主观因素, 提高课程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公正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 克服了专家评判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 定量地分析该课程在经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三、课程评价含义及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1. 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是完整的课程编制、实施、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人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文沿用泰勒的评价定义, 即把课程评价看成是对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描述。本文是对课程设置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主体定义为课程实施者与课程接受者, 不包含课程编制者、管理者等。
2.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步骤及其运算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是基于评价过程的非线性特点而提出的, 它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运算法则, 对非线性的评价论域进行量化综合, 从而得到可比的量化评价结果的过程。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步骤是: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U。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评价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设评价因素集合为U, 则有:U={u1, u2, …, um}, 式中, um为各评价因素, 评价的开展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由评价目标确定, 由此保证评价是目标导向的。
(2)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矩阵A。在指标体系中, 权重是某一因素在因素集中的重要程度, 它反映了各指标间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是3种比较常用的主观确定权重的方法。
(3) 建立评语集V。评语集的组合比较灵活, 一般用“很好, 较好, 一般, 差”这种大致规律来确定, 但可以根据各种指标的要求不同而不同。例如可建立:V={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或V={最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极不满意}等, 还可以运用隶属函数来确定, 通常评语论域的取值采用分等级划分, 再量化综合的办法给定。
(4) 对指标体系各因素进行评价打分。在进行评价的时候, 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对于同一评价对象有人可能认为“很好”, 有人认为“一般”, 也有人认为“其他”,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由评价者对指标体系各因素进行打分。
(5)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R。对第 (4) 步采集到的评语进行处理后, 可以建立模糊评判矩阵。设评价的评语集合为V, 有n个评价等级, 则:V={v1, v2, …, vn}, 设有m个评价因素, 则评价因素集合U和评语集合V之间的模糊关系可用评价矩阵R来表示:
其中rij (i=1, 2, …, m;j=1, 2, …, n) 表示对第i个指标评价做出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
(6) 进行模糊变换B=A·R。
(7) 进行归一化处理, 利用最大隶属度法得出评价结论。
四、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的评价
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得出, 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与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 (获取、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 、应变能力。本文对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设置是否能提高管理专业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研究, 结合模糊数学的相关知识, 提出了一个模糊评判模型, 用来对高校本科管理专业中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设置进行评价。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U, 则有:U={u1, u2, u3, u4, u5}, 其中, u1:决策能力;u2:团队协作能力;u3:创新能力;u4:信息素养;u5:应变能力。
(2)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矩阵A。在问卷调查中总计发出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67份, 有效率达67%, 收回问卷中19份来自管理专业的教师 (发放30份) , 37份来自管理专业大四学生 (发放50份) , 11份来自企业高管人员 (发放20份) 。67位参与者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投票, 统计结果见表1。
得权重分配模糊向量A= (0.31, 0.28, 0.17, 0.15, 0.09) 。
(3) 建立评语集V。V={非常有帮助, 很有帮助, 有些帮助, 几乎没什么帮助}。
(4) 关于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对指标体系各因素的作用, 67位问卷调查的参与者进行评价打分, 结果见表2。
为以后的计算说明方便, 将表2中的人数转化为百分比, 如表2中有52人认为该课程对决策能力非常有帮助, 即有52/67=78%, 或0.78的人认为该课程对决策能力非常有帮助。
(5)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R。
(6) 进行模糊变换。
(7) 进行归一化处理, 利用最大隶属度法得出评价结论。
此结果表示, 对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而言, 将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应变能力综合考虑评价, 根据最大隶属度法可以得出结论, 认为该课程非常有帮助的占最大比重 (59%) 。
五、结论
ERP沙盘因其直观性、动手操作性、团队合作性而深受学生的喜欢, 也因其教学方式的新颖性而为大家所关注。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对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课程也有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如:该课程教学形成过程花费较大, 对师生要求较高, 效率有时较低;实训涵盖相当长的时间历程, 很难在内容与时间历程之间保持协调一致;实训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等。对于这些问题, 有的要通过实训教师的能力提高, 经验加强得以改善, 有的要通过系统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加以弥补。总之, 要想通过某一个课程的设置完全改变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是不可能的, 本文只是证明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对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刘良惠.ERP实验教学初探[J].财会月刊, 2005 (6) .
[3]左两军, 王玉蓉.ERP沙盘仿真对抗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的创新探索[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
[4]陈冰.ERP沙盘模拟课程建设管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7 (3) .
成功对抗购物“病毒” 篇11
毕业了,我过五关斩六将,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了现在这家大公司。我既不漂亮,也没有显赫的背景、辉煌的家世,能进到这个薪酬、福利都很好的公司里来,真是上天的眷顾。
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从上班那天起,我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把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抓住每一分一秒跟客户联系,完美地做成了好几笔生意。我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不久职务就得到了提升。
我的晋升速度算是公司女职员中最快的了,但是,却没有得到预期的荣耀及快乐。
那一天,我心情不错,特意穿了一件新买的衣服,它可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呢。看到同事几百上千的衣服披挂上身,我又怎么好意思再穿那些大学时代的旧衣服?
谁知道,穿到公司,却是出乎意料的难堪。同事们来到我身边,很惊讶地问:“你换了新衣服?”好像我天生穿不得新衣服似的。“798元。”当我说出价钱时,一位同事说:“哎呀,上当了上当了,这衣服也就几十块钱,前两天我还看见的,是不是在地下商场买的?”当我说这是国际商城的新款时,对方又撇撇嘴,说:“刚升职加薪的人当然要马上显示自己的不同身份啦,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还是显得落伍了。”我冷冷一笑,就走开了。
我疯狂地
奔跑在购物的路上
我想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和同事搞好关系的了,还不如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干出些成绩,让同事认同我的能力。
周一早晨六点,我就被闹钟叫醒。一阵打仗似的梳妆打扮之后,我匆匆乘地铁赶往公司。站在晃动的车厢里、挤在一群人当中,整夜辗转难眠的我昏昏欲睡。我掐掐太阳穴,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瞌睡,一天的战斗刚开始!
崭新的一天,打不完的仗。先写昨天没写完的报告,然后制作表格;忙到一半的时候接到电话,老板叫我去开会;在会上我接到了学习进修的任务,会后还需要提交一个详细的会议记录;回到办公室,又一个客户部刚接下的案子在等我处理。我觉得有一根鞭子在自己的身后赶着我前行。每天都在不断奔跑,根本没有静下来的时候。
我站在桌边,迟迟不敢坐下去,我疲劳,最近更出现了头昏脑胀,不思饮食的症状。一坐到办公椅上,这些毛病就会跑出来。我的压力极大,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上司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这些担忧使我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
但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了解除这种焦虑的方法。在一个周末,好久不见的大学同学方静来找我。在花钱大手大脚的方静怂恿下,我买了2000多元钱的东西。当晚拎着大兜小兜回到家时,虽然很累,心里却很轻松,那一刻,我突然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压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从那以后,购物成了我疲倦时充电的最佳方式。每次购物后压力确实得到了释放,第二天工作时精神特别充足,我逐渐形成了“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的观念,甚至把购物作为精神抑郁的疏导方法。
我不再到公司附属的餐厅就餐,而是在单位附近一家有名的商场顶楼办了饭卡,每次饭后我就在商场里走走,顺便买回各种东西,多是那些可以让人更美丽的产品,如服装、首饰和化妆品等。
我越来越不能拒绝打折的诱惑。谁能拒绝半价的面包呢,虽然家里还有一堆馒头;谁能拒绝半价的蔬菜呢,虽然上顿已经剩了三个菜。于是我在春天买冬天减价的内衣、还有所谓从2000多降到600多的驼绒外套。
我办了几张信用卡,方便管理钱财。身上不用带太多的现金,即刷即买,还可以透支,钱不够的时候可以预支下个月的工资。
久而久之,我竟然养成了疯狂购物的习惯,如果隔一段不去,心理都会很失落,全身不对劲,特别是在工作最忙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去购物,状态就总是调整不过来。
疯狂购物让朋友离我而去
这天是公司发薪水的第二天。我的工资在朋友中算是高的了,但是每次还完信用卡的购物透支欠款后,就所剩无几了。上午,我突然接到好友小萍的电话,让我赶到市中心医院。她丈夫被车撞了,头部大量出血,情况危急,医院要求先交一万块钱才给动手术。看着小萍哀求的眼神,我还是硬着头皮告诉她我没有钱。小萍一听就炸了:“还做什么朋友!不就是你两个月的工资吗,我又不是不还,你竟然见死不救,亏我还当你是最好最信任的朋友,出了那么大的事第一个就想到你。”她把我赶了出来!
后来小萍再也不和我往来,因为在那天,方静二话没说,就拿出了两万块现金给小萍。我真是有口难言,每月5000多块的高工资也攒不下钱,看看身上穿的戴的,哪件不是成百上千的,跟谁说起自己没钱谁都不信。后来陆续有朋友向我借钱救急,我总也拿不出钱来,日子久了,我小气吝啬、不够义气的流言就在朋友圈中传开来了………
心理点评:压力是一颗“定时炸弹”
文中主人公在沉重的压力下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焦虑—冲动购物—负债—还钱—更焦虑“从而导致类似强迫症的”购物冲动症“。 她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复杂的同事关系。
崭新的一天,打不完的仗!她既要接待客户,又要完成各种书面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不断的充电,可以看出其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性。
当然这种压力是每一位都市白领都无法避免的。但是工作对本文的主人公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她的叙述可以看出,工作是她人生意义的重大支柱,所以她非常敬业,经常加班加点,使工作成为自己生活的重中之重。她勤奋工作不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而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种验证。这样的心态一方面促进她勤奋工作,另一方面却很容易将她引入功利的歧途。比如,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比别人更容易焦虑,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从而使自己变成一颗随时爆炸的“炸弹”。
同事关系的不利因素在其所承受的压力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主人公工作勤奋,晋升得很快,本身就容易遭到同事,特别是女同事的嫉妒。她的点点滴滴,例如穿衣服不够时髦等等,都会被同事拿来冷嘲热讽。而遇到这种情况,她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能力,控制这个局面。同事的议论给她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成绩来得到同事的认可,可是工作越出色同事越疏远她。
于是,女主人公奔跑在疯狂购物的路上。德国科学家研究表明,购物行为能令大脑分泌血清素,使人产生快感。因此,购物令部分女性感到亢奋。可是,疯狂购物又使主人公陷入了经济压力。
由此可见,主人公“购物冲动症”是由于工作压力与同事关系压力两个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压力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工作上更容易感受到压力,经济上也陷入窘境,无法及时帮助朋友和家人,导致关系破裂。
如何走出疯狂购物的泥潭
1.给工作一个合理的位置。英国有句谚语:只会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工作是每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唯一内容。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周末的时候可以打扫打扫房间、邀朋友赛车,平时烦闷了,也可给朋友写写信、听音乐等。这样才有良好的状态去应对工作的压力。
2.在同事中展现自己“可爱”的一面。工作出色招致同事的嫉妒是常见的事情,此时,除了工作本身之外,更应该注意协调与同事的关系。比如,在同事面前表现出谦虚的态度;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及时给予赞美;闲暇时约同事喝喝茶,聊聊天。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中才能慢慢建立自己“可爱”的一面,赢得同事的认可和好感,化解自己工作出色带来的紧张关系。
3.做个购物计划表。没有人喜欢总按计划做事,但如果你不是百万富翁,那就稍花些时间做个购物计划表。把需要购置的东西列在你的明细单上,然后,仔细分析一下,必须要买的东西可当即就买,那些可买可不买的,可以推迟一段时间。
对抗方法 篇12
朱军的表态有一个深刻的行业背景——目前,国内上市销售的外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少之又少,市场基本被本土品牌占领,但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太久。大众、通用、丰田、标致雪铁龙等大型集团近期纷纷在华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方案。以大众为例,其将在2020年前在中国推出20款新能源汽车。同时,各大合资车企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最快在两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将形成中外品牌对抗的新局面。
如何应对外资势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可能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天众多参会嘉宾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需要上下统一起来,希望国家在提供支持的时候要支持到点上,比如补贴大大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低水平的量的竞争,尤其是地方补贴扶持了一批竞争力不强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精进电动CTO蔡蔚直言。
随着政策红利逐步消退,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如何依靠市场的力量发展下去?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强,并应对未来中外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的新一轮竞赛?
全产业链上的竞争
整车产品竞争开始之前,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外资企业已经刀锋相见。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对“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议的函”征求企业意见的通知》,引发行业巨震,随后工信部宣布三元材料锂电池“暂不纳入”新能源汽车目录,截至目前仍未“解禁”。此事件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是中国阻止外资电池进入中国的行动,目的在于打破外资在锂电池领域的垄断。
但是,国内电池的水平至今依然让一些企业感到担忧。“企业第一是要考虑出好的产品。”针对这一点,小鹏电动汽车创始人兼总裁夏衍表示。他认为,国外零部件企业可以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起步阶段少走弯路,因为目前国内缺少可以满足整车需要的零部件。“小鹏在电器打包方面和国内的供应商合作,也希望在电池包方面国家有更好的政策出来。”夏衍表示。
如电池一样,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中外资的对抗无处不在。“核心零部件产业也好,汽车整车产业也好,大家听到了最近商务部在谈股比放开,现在发改委也在谈,说明外资迟早要介入。早期我国汽车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是外资企业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蔡蔚说。
而如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初步形成之后,外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主流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南北大众、东风日产、神龙汽车等都公布了未来五至十年将发力新能源车型。眼下,一些高端车已经率先开始布局,诸如宝马的i系列,奥迪的e-tron系列、特斯拉等已经进入国内。但从绝对数量来看,目前本土车企仍然牢牢的掌握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动权——当然,这也与缺少竞品有关。
不过,中国本土车企主要发力民用车型,一定程度存在着蔡蔚提到的“低水平竞争”问题,中国本土电动车在高端电动车领域有所缺失。虽然外资新能源车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大多从高端切入,正如文前朱军所言,中外资新能源车有品牌差异。
“跟国外存在差距有几个因素,第一是技术积累不够;第二是批量数量不够;第三是我们在品牌等层面存在不足。”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指出。中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在逐年退坡,至2020年将没有补贴存在。因此,在补贴退出之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十分关键。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试水推行“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交易”,业内将之解读为国家将以此代替补贴政策。可以预见的是,在新旧政策交替之际,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仍将面临着不少变数。
技术大战中的机会
中国车企已经意识到,要想在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最核心的就是打造过硬的技术实力。
朱军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还无法断定,但是至少做到四点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普及。第一是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达到300-400公里;第二是充电设备可以在15分钟之内充满电;第三是电池寿命达到40-60万公里;第四则是价格亲民。
在电机和变速器供应商精进电动看来,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是走技术共享之路,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实现密切配合,才能实现自我的强大。“未来汽车的技术应该包括分工合作以及共享。”蔡蔚说。精进电机的设想是,其未来的电驱动产品能装到所有的车上,不管是传统汽车企业生产的面向未来的汽车,还是全新创业公司生产的汽车。
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近日表示,比亚迪的技术储备已经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完全可以应对补贴取消后的市场自由竞争。“实际上,在国外比亚迪知名度非常高,技术也受到认可。”比亚迪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比亚迪目前将收入的5%投入研发,这笔费用大概是30亿元左右。
而与传统车领域的竞争不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掌握了核心技术。比如上汽、比亚迪都已经掌握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同时在电动车关键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戴姆勒也经常向我们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比亚迪相关负责人称。“在核心技术动力电池方面,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都是领先的,现在能跟我们竞争的是韩国的LG、三星。而国内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绝对是一流的,我对此充满信心。”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曾如此点评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
欧阳明高认为,中国车企未来的机会在于,国内新企业创新能力很强,而再与智能技术结合,优势会更加明显。但同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也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整车共性技术开发能力还不强、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储备不足、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不相适应、后续维修保养体系尚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