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对抗技术与实验

2024-06-18

雷达对抗技术与实验(通用3篇)

雷达对抗技术与实验 篇1

一、1震荡电压和定时器的触发脉冲均由同一基准信、如果雷达系统的发射信号,本振电压,相参号提供,那么所有这些信号之间均保持相位相参性。通常把这种系统称为全相参系统。2其他相关信息。、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并发现其他位置及3作用距离取决于、雷达的距离分辨力取决于 信噪比,雷达平均发射功率与脉冲宽度,雷达的占空比有关。4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以 故有称为电子扫描雷达。5频率为、某雷达的发射频率为2000HZ,发射脉冲宽度为10GHZ,发射脉冲重复2us,发射峰值功率为650KW,则该雷达的PRT=0.5ms,发射机平均功率=2600W。6用。、描述收发开关在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下的作 发射状态时发射功率很大,很容易将接收机烧毁。在发射状态时,收发开关削弱功率保护接收机。在接收状态时,收发开关恢复正常状态,使回波信号及时进入接收机。7根据雷达发射信号的不同,、目标距离测量就是要精确测定收发延迟时间。测定延迟时间通常采用脉冲法,频率法,相位法。8提高雷达距离的分辨力。采用、脉冲压缩雷达兼顾了扩大雷达的作用距离跟调制宽脉冲发射,以提高发射机平均功率,保证足够的最大作用距离,用脉冲压缩法获得窄脉冲,提高距离分辨力。9有应用,有哪两种实现方法。、波束形成方法在雷达、声呐及通信系统中均数字波速形成(DBF)、自适应数字波速形成(ADBF)1011、合成孔径雷达是对抗、声学、电子对抗从频域上可分为高分辨率成像三段。射频对抗,光电的雷达。12源干扰、复合干扰、干扰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为。P12 有源干扰、无13盖性干扰、、按照干扰信号的作用原理分类。欺骗性干扰。P12 干扰分为遮14资源主要分为、根据干扰信号的产生原理,引导式、转发式、合成式雷达干扰的基本。P14 15(、雷达对抗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1)宽频带、大视场、复杂电磁信号环境;P4(2)瞬时信号检测、测量和快速、非匹配信号处理。16索频率窗、毗邻频率窗、一类测频技术是直接在频域进行的。P19 包括搜17调变换到相位、时间、空间等其他物理域,再、变换法测频技术如何实现。将信号频率单通过对变换域信号的测量得到原信号频率。P19 18和、比想法测频技术的信号处理有19AD极性量化法差接收机中,常以、镜像信道干扰会引起频率测量错误,量化法。P25 镜像抑制比d在超外ms来衡量系统对镜像信道干扰的抑制能力。P22 13关器并用,其中采用、实际使用的比想法测频技术往往采用多路相最短迟延时间T的相关器保证无模糊测频范围,采用最长迟延时间nk-1T的相关器保证频率测量的精度。P26 14为哪两种定位方式。、定位技术分类按照参与定位的接收站数量分15多站定位与单站定位为、测向交汇定位法、测向多站定位按照定位采用的测量信息,/时差定位法、测时差主要分 定位法。P79、P52 10以特定的地理环境或接收站的运动为辅助定位、单站定位只用一个接收站的定位。一般需要条件。主要有飞越目标定位法、方位/仰角定位法、测向/方向变化率定位法、测向/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法。P75、P52 16基带滤波测频、模拟信道化测频技术分为。P29 直接滤波测频和17线的波束宽度、搜索法测向的角度分辨力主要取决于,而波束宽度又主要取决于测向天天线口径d。18对幅度大小、振幅法测向是依据确定信号的到达方向。测向天线接收信号的相主要的侧向方法有最大信号法,比较信号法,等信号法。P52 19函数的时间变化率,、窄带信号,其频率的物理定义为其相位调制相位调制函数的二阶导数称为调制斜率。P17-18 20为、频率非搜索或瞬时宽开的测频如果频率测量范围等于瞬时带宽,系统。则系统称P18 21因此它适合于、时差法测向,由于时间差与信号频率无关,宽带测向。P52 22就能够达到侦查测向灵敏度,、如果在雷达天线任意旁瓣指向侦察机方向时则称为雷达侦察的旁瓣侦收。P56 23如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信号的稳定度的定义。指信号的各项参数,、脉冲宽度及脉冲重复频率等是否随时间作不应有的变化。24波器组、PD或雷达主要滤波方法是采用窄带跟踪滤波器,把所关心的运动目邻接的窄带滤标过滤出来。

二、1察的技术特点。、简述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和雷达侦P9,P11(1)辐射源数量多,分布密度大,脉冲重频高,信号交叠严重。(2)信号调制复杂,参数变化范围大,且多变、快变。(3)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以及诱饵雷达和虚假雷达信号日益增多。技术特点:

1、作用距离远,安全隐蔽性好,获取信息多而准

2、简述tTOA测量。P92 3技术特点。、简述雷达对抗的基本条件、基本方法及主要P3 基本条件:雷达发射电磁波;侦察机接收到足够强的雷达信号;雷达信号的调制方式和参数位于侦察机处理能力之内;侦察机能够适应其当前所在的电磁信号环境。基本方法:破坏雷达探测目标的电磁波传播空间特性;产生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破坏其检测目标和测量目标信息;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技术特点:宽频带、大视场、复杂电磁信号环 境;瞬时信号检测、测量和快速、非匹配信号处理。4优点:、简述脉冲压缩雷达的优缺点。

1、通过匹配压缩处理获得高的距离分辨率。

2、脉冲宽度与有效频谱宽度这两个参数可以独立选取,增加了雷达波形设计的灵活性。

3、宽带信号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缺点:

1、存在距离和速度耦合,影响测量。

2、存在距离旁瓣,通过加权处理抑制旁瓣。

3、收发系统比较复杂,在信号产生和处理过程中的任何失真,都将增大旁瓣高度。5信号分选和识别;引导干扰方向;引导武器系、简述测向定位的作用。P51 统攻击;提供告警信息;提供辐射源,方向和位置情报。

三、12、RCS3、UWB;雷达反射截面积;超宽带 4、5、DBF;数字波束形成

6、PDWELINT;脉冲描述字;电子情报侦查

7、STFT;短时傅里叶变换、ESM;电子支援侦查

四、120MW、某雷达用的发射机,要求输出脉冲功率为体微波源),现已知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的主振器(固的输入功率为20mW,则此微波放大链的功率增益为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G=10lg(20*10^6)/(20*10^(-3))=90db 2[2GHz,4GHz]、一比向法测频接路相关器,n=4,最短延迟线时间为收机,测,一输入信号频率为0.5ns频2.761GHz,采用范围为,3下表给出各相关器无模糊的相位估计值。分别采用最长延时线相关器输出和所有相关器输出求得到的频率估计值。P27 k fˆRFˆkk1fn1ˆi0fˆRFi1 2πnT2πTnk1f03示样脉冲、压缩测频接收机,t测频范围为f1~f2 =1~2GHz,号经过接收机的延时时间是多少。SA=Tc=1us,那么频率为1.45GHzP50 的信τ =(f-f1)×TC/△fC =0.45us △fc=f2-f1 12GHz]、某超外差搜索接收机测频范围为中放带宽,中频频率2MHz,试求:30MHz,频率搜索周期[1GHz,1ms,(1)本真的频率变换范围和调谐函数f(2)若有频率为1125MHz的连续波信号到达,L(t)求视频输出波形。(1)测频范围:[1000+30MHz,2000+30MHz] 2)在搜索过程中,输出信号有无时间:中频 fL(t)=1000+30+(2000-1000)t/10-3=1030+106(t 频率两边 ffL(t1)-1125=29(t2)-1125=31 t1=0.124 Lt2=0.126(还有画图)

雷达对抗技术与实验 篇2

关键词:拖曳式诱饵,速度选通角度测量,仿真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Towed Radar Active Decoy,TRAD)干扰是一种新的自卫干扰方式,它是指由空中运动的飞机通过拖缆牵引、对敌方威胁雷达产生射频干扰的一种特殊电子装备。当飞机使用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时,由于出现了第二个射频源,所以导弹的角度误差会发生畸变。如果飞机和拖曳式诱饵在距离、速度或角度上分辨不出来,那么导弹导引头的响应会成为两个RF源的复杂函数,这将产生一个角度误差,从而增加了导弹的脱靶距离,提高了飞机的生存能力[1]。因此拖曳式诱饵已成为飞机躲避精确制导导弹的有力手段之一。

1 拖曳式诱饵工作原理

如果将载机散射回波作为一个源,则最简单的非相干干扰方法就是在载机附近配置一个干扰源,如图1所示。

假设该干扰源与载机回波的时间差、频率差、角度差、功率比分别为Δtfdθ,KJ,末制导雷达的距离、多普勒频率、角度分辨力分别为δR,δfd,δθ,根据非相干干扰原理,应满足

Δt2δRcfd<δfdθ<δθ (1)

由此形成末制导雷达的稳态角度偏差dθ

dθ=ΔθΚJΚJ+1(2)

式(1)中的3个约束条件用以保证末制导雷达在距离、速度和角度上都不能分辨目标回波和干扰信号,从而将载机与干扰源当成一个“虚拟目标”进行跟踪和引导。式(2)则是在此约束条件下得到的跟踪方向与载机之间的角度偏差,它主要取决于功率比KJ

TRAD作为一种载机外干扰源,通过拖曳线与载机相连,能逼真地模拟载机的航速、航向及雷达反射特性,使一般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跟踪系统无法通过运动特性来区分载机和诱饵。在中远距离上,无论是迎头、尾追还是截击,载机回波信号与诱饵干扰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差与距离差,以及弹机连线与弹诱连线的张角分别小于普通单脉冲导引头雷达的多普勒频率分辨率、距离分辨率以及角度分辨率,即满足式(1)的条件,导引头较难分辨载机回波信号与诱饵干扰信号,因此,干扰信号较容易捕获导引头的跟踪波门。当导弹运动到一定位置后,也可以通过载机机动形成载机、诱饵、导弹之间的三角态势后,总有一个不满足式(1)的时刻,而且通常是出现角度可分辨的情况Δθ>δθ,此时单脉冲末制导雷达将按照该时刻前载机回波与干扰信号功率比的概率,选择某个方向继续跟踪。显然如果此时干扰功率高于目标回波信号功率的概率越大,末制导雷达跟踪拖曳诱饵的概率也越大。

2 测量抗拖曳式诱饵干扰的分析与仿真

2.1 可行性分析

通过第一节拖曳式诱饵干扰工作原理分析可知,拖曳式诱饵作用是使末制导雷达在距离、速度和角度上都不能分辨目标回波和干扰信号,从而将目标与干扰源当成一个“虚拟目标”进行跟踪和引导。为通过减小雷达天线波束宽度,提高雷达的角度分辨率抑制拖曳式诱饵的干扰不可行时,因为雷达天线波束越小,载机逃逸出雷达天线波束照射范围的几率也会相对增大。所以需要寻找其他的方法,使雷达在天线波束宽度在不变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分辨出载机和诱饵。

由于TRAD与载机的运动特性一致,在中远距离上,弹机连线与弹诱连线的张角较小,导弹——载机的相对速度与导弹——诱饵的相对速度几乎相同。但随着距离的接近,两者对导弹的张角逐渐增大,相对速度差也越来越大。这时如果导引头的速度分辨力较高,进行频谱分析时,将可以观察到单根谱线逐渐分离成两根,进而对两者进行分辨。一般两者速度相差两个速度分辨单元宽度时,导引头即可分辨出载机与诱饵[2]。

速度选通角度测量方法是指在进行单脉冲测角前,首先进行速度跟踪,只有当速度跟踪上目标后才进行角度测量,此时角度测量仅在特定速度回波信号的单元做角度测量,因此经过速度选通,干扰信号在频域被截断,干扰信号损失Δfj/Δfd倍,其中Δfd为雷达的多普勒频率分辨率。若干扰信号与雷达速度跟踪的信号不在同一个速度单元,干扰信号则被完全抑制。

PD雷达具有速度测量的能力,并且改变雷达参数可以提高多普勒分辨率,达到速度高分辨的要求。如果在分离点前,PD雷达就已经从频率上分辨出目标和诱饵,配合速度选通角度测量,就可以消除诱饵对导引头单脉冲测角系统的干扰[3,4]。

2.2 仿真与分析

针对导弹迎头攻击的作战场景,载机的多普勒速度会小于诱饵的多普勒速度。在进行频谱分析时,两根谱线中频率较高的一根属于诱饵,此时将回波信号通过一个带通或低通滤波器,滤除频率较高的谱线后再进行角度测量便能够削弱诱饵对导引头单脉冲测角系统的影响。

仿真初始时刻以拦截导弹发射点为坐标原点,导弹飞行速度1 000 m/s,初始时刻导弹入射角与导引头速度矢量均为40°,雷达发射功率Pt=1 000 W,目标方向导引头发射天线增益Gt=36 dB,目标方向导引头接收天线增益Gr=36 dB,导引头工作波长λ=0.03 m,目标雷达截面积σ=3 m2,采用不起伏模型,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综合损耗分别为γT=1 dB,γR=1 dB,导引头半功率波束宽度为3°,比例导航系数取3,弹目初始距离R=7 000 m,中放增益G=60 dB,导弹跟踪下限cT/2=150 m,导弹杀伤半径70 m。载机无机动,飞行速度800 m/s,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飞行方位角为39°。诱饵发射功率Pj=200 W,诱饵天线增益Gj=0 dB,发射损耗γj=1 dB,拖曳线长度L=150 m,诱饵下坠角5°。采用速度高分辨时多普勒分辨力Δfd=976.562 5 Hz,多普勒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带宽Bf=Δfd,制导时间间隔0.020 0 s

仿真结束条件:

(1)导弹距离载机或诱饵的最小距离小于导弹的杀伤半径。

(2)导弹与目标或诱饵的空间距离连续n个周期均为渐远。

仿真目的:

通过比较普通单脉冲雷达和速度高分辨单脉冲PD雷达的仿真结果,验证速度高分辨单脉冲PD雷达抗拖曳式诱饵转发式干扰的能力。

仿真结果:

(1)普通单脉冲雷达,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目距离133.816 3 m,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诱距离为66.290 4 m。仿真导弹、载机和诱饵的轨迹和角度跟踪曲线如图4所示。

(2)速度高分辨PD雷达,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目距离66.228 9 m,近炸引信引爆导弹时的弹诱距离189.483 0 m。仿真导弹、载机和诱饵的轨迹和角度跟踪曲线如图5所示。

图4和图5中的“×”均表示载机或诱饵逃逸出雷达和波束宽度的时刻即分离点。通过仿真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普通单脉冲雷达和速度高分辨PD雷达的仿真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完全被诱饵诱偏,导引头上的近炸引信引爆炸弹时,载机逃逸诱饵被炸毁,诱饵起到了保护载机的作用;但采用有速度高分辨和多普勒滤波体制时,导弹在分离点前就已经跟踪上了载机,导引头上的近炸引信引爆炸弹时,载机被炸毁,诱饵没有起到保护载机的作用。

3 结束语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可以对单脉冲雷达进行有效的角度干扰,受到国内外军事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单脉冲雷达目前还不能从角度上分辨出载机和诱饵,但根据拖曳式诱饵的特点,采取一些其他技术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对单脉冲雷达角度测量系统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方有培.拖曳式有源射频诱饵干扰防空导弹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1(4):16-19.

[2]周栋.拖曳式诱饵对抗方法探讨[J].制导与引信,2010,31(2):10-11.

[3]韩晋平,冉小凤.拖曳式雷达诱铒的噪声干扰分析与仿真[J].电子科技,2011,24(3):62-65.

雷达对抗技术与实验 篇3

基于ZigBee技术的雷达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为了提高机务人员对某新型机栽雷达的维护能力,增强飞行员在现代电磁环境下雷达对抗水平,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雷达模拟器设计与实现.重点阐述了无线传感网在模拟器设计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无线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游戏飞行手柄数据的读取及雷达工作状态显示.由于模拟器使用了ZigBee技术,因此其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管理方便等特点的特点,特别是其符合IEEE802.15.4协议,利于系统与其它符合标准的`产品的互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作 者:李密 吕钊  作者单位:李密(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电子工程系,河南,信阳,464000)

吕钊(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电子工程系,河南,信阳,464000;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

刊 名:工业控制计算机 英文刊名: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年,卷(期): 22(9) 分类号: 关键词:ZigBee   串行通信   雷达  

上一篇:旧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下一篇:烧结工艺流程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