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抗训练

2024-09-22

网络对抗训练(精选7篇)

网络对抗训练 篇1

0.引言

网络对抗训练是为适应网络战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提高网络战人员组织、指挥、实施网络战的能力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目的是增强受训者的网络战意识,促进受训者对网络战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之成为能驾驭网络战的高素质人才。

网络对抗训练是借助现有或模拟网络环境进行网络攻防对抗的训练。它是依据现代模拟理论,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黑客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虚拟化技术等,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模拟攻击以及防敌网络攻击的实验。网络对抗训练应具有作战环境逼真、训练投资少、训练效果突出等特点,既可集体组织施训,又可单独进行训练,是提高网络战人员攻防实战能力的主要手段。

目前,有关网络对抗实验平台研究较多,多基于单一的功能实现,或是特定目标训练,而整体训练体系研究不足,本文从网络对抗训练整体的训练方式、步骤、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训练的流程、具体内容和要求,为培养网络对抗人才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

1. 网络对抗训练方式

1.1 模拟训练法

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制、开发及应用,模拟训练系统已经成为实践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网络战模拟训练法,是指广泛运用网络技术、仿真模拟技术、虚拟化技术,专家决策系统、辅助决策评估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战作战环境、对象、过程以及各种网络战装备的作战效应进行仿真的模拟,使受训者在这种模拟环境中进行网络战技战术和指挥控制训练。

网络战模拟训练系统具有多种主要功能。

(1)为受训者提供网络战训练的条件和环境,主要是为使网络战指挥员、指挥控制机构展开训练,针对训练的课题和训练问题,模拟出有关网络战训练背景信息,在导调、控制人员的干预、调整下,将训练作业的条件提供给受训者。

(2)自动或辅助进行网络战训练的导调工作,就是使计算机系统自动或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受训者进行指导性作业或训练,当各种不同的末端提供有关信息后,模拟系统将其转换成相对的作业条件提供给受训对象,并对受训对象的作业结果进行分类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3)进行训练评估和裁决,就是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课题及问题,模拟系统将对受训者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和裁决,从而增强训练的科学性。

(4)自动化作业,就是在综合训练过程中,网络战指挥员、指挥控制机构和各部门的各种作业信息,都可由模拟系统自动处理并形成相应的格式,在系统内可以任意传输并形成资源共享。

1.2 网络训练法

网络训练法是指运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其它设备,用通信线路(无线)连接起来,按照约定协议和规定的访问权限进行交互式的网络对抗训练,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共享训练资源和满足网络战人员的训练需求。网络训练法具有环境逼真,接近实战的效果,是对抗训练的主要方法。

网络训练法一改单机训练中各训练主体科目主要为单项训练的特点,把网络进攻与防御有机结合,互为对象,互为条件,同步施训。为此,必须搭配对抗强手,挑选理论和技术都较强的对抗人员,搭配成对抗能力较强的对抗对手,互相出情况,一起解决问题,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网络对抗训练步骤

网络对抗训练内容广、涉及训练对象的范围大、组训复杂。在组织和实施训练中,必须针对网络对抗训练的规律和特点,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周密计划、科学安排,使网络对抗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高度统一,确保训练效益和质量。网络对抗训练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2.1 理论学习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采取以自学为主,结合辅导、讲座、学术研究等方法进行计算机基本原理、网络技术知识、网络战技战术研究、网络战指挥决策等学习。在组织理论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要制定网络训练大纲及有关训练计划,弄清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步骤;二是要联系实际学理论,弄清知识概念,使训练对象弄懂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2.2 集体辅导阶段

集体辅导阶段可采取统一授课和重点辅导的集中教学方法,或按照战斗序列编组,进行分组辅导的分组教学方法进行。集体辅导阶段首先要制定训练辅导提纲,在组织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理论辅导,施训者可针对理论学习的难点、重点对受训者进行辅导,引导受训者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正确选择基础知识学习及训练手段。可利用各种可视化教学手段,配合网络战理论学习,力求体现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

2.3 示范作业阶段

示范作业阶段是指在开训前,专门培训示范分队,将标准规范的网络侦察、攻击、防御动作和科学的组织计划、战法运用训练进行演示,为训练树立标杆。也可以收集高技术战争中本专业方面教学录像片,组织观看学习,了解方法和步骤。

2.4 体会练习阶段

体会练习阶段是指在训练阶段后期,将专业人员集中起来,分别由各训练小组进行轮流训练,其他人员则进行观摩。一方面学习别人好的训练方法、规范的训练动作及正规的训练程序;另一方面帮助其查找存在的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纠正问题的方法,使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

2.5 考核验收阶段

考核验收阶段是为了检验网络战施训效果而采取的方式,同时也是对网络战人员能力的测试,以便查找训练疏漏,固强补弱,以考促训,提高质量。施训者可利用网络对抗训练模拟系统自动完成,也可以利用网络训练环境设定考核题目,完成规定任务,对受训对象的作业结果进行评定和裁决。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3. 网络对抗训练内容

网络对抗训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3.1 网络对抗专业训练

网络对抗专业训练可分为网络侦察、攻击和防御训练。

网络侦察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网络踩点探测,主要训练网络目标端口扫描、口令探测、网络嗅探等网络侦察技术;二是网络勘察训练,主要训练目标网络综合判证,网络侦察的理论、技术、手段与工具使用,设伏控制技术等。

网络攻击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网络入侵训练。主要是训练如何进入敌方网络,如何解密数据,如何对网络实施攻击等等。其内容包括:中断训练,主要进行网络系统节点破坏和中断信息传输通路训练;篡改训练,主要是训练在网络系统中修改、删除或重建文件训练;例如训练改变某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值,或更改某一程序,或修改某一消息的内容,这是进入并掌控利用网络能力的训练;网络流量分析训练,主要进行系统访问信息传输的数据分析训练等。

二是病毒攻击训练。病毒攻击的重点与主要目标是各种信息系统,如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各种传感器,以及电力系统等。病毒攻击训练,主要是目标选定训练,设计病毒或病毒工具的选择训练,病毒入侵与控制训练,以及攻击时机的把握和攻击方式的运用训练等。

网络防御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另方面。

一是防网络渗透训练。防网络渗透训练的重点是防非法入侵,主要训练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此外,还要训练如何避免电磁干扰、进行电磁屏蔽和防止电磁无意泄漏,以及训练如何对系统和数据实施加密、恢复,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的完整可靠等采取的措施。

二是防病毒侵害训练。网络中最主要的软、硬件实体就是服务器和工作站,因此,防病毒侵害训练的关键,是工作站和服务器防病毒训练。工作站防治病毒训练,主要是软件病毒检测、清除,及防病毒设施等训练。服务器防治病毒训练,主要是防病毒可装载模块的运用训练。

3.2 网络对抗组织计划训练

网络对抗的组织计划训练是在专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战决策训练。它是针对指挥人员而进行的对指挥控制目标、力量、方法及保障等问题的筹划与决断方面的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情报数据收集与整理、战场信息分析和判断、明确任务与定下决心、评估优选决策方案等。通过训练,使网络战指挥人员能熟练掌握决策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等。

二是网络战计划的制定训练。它是网络战指挥员、指挥控制机构的训练课目。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网络战攻防重点、划分作战阶段和设计行动方案、分配网络战资源、运用图文形成计划、进行模拟检验以及修改完善等。通过训练,使指挥人员熟练掌握拟制网络战计划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

三是网络战指挥控制方式的运用训练。主要是训练根据不同的指挥控制对象、手段、环境以及网络战任务、战法,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指挥控制方式。通过训练,使指挥员及指挥控制机构能熟练掌握各种指挥控制方式的运用时机和要求。

四是网络战情况处置训练。网络战作战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遇敌突击,人员伤亡,战场指挥控制系统被破坏;遇敌电子轰炸,信息传输系统工作困难或无法工作;遇敌计算机病毒攻击,网络瘫痪;指挥控制系统的设备发生人为或自然故障,系统工作失常;网络战行动失调,造成严重后果;网络战任务变更等。因此,须通过情况处置的训练,才能提高指挥控制人员处置情况的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置等。

通过网络对抗的组织计划训练,使受训人员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战指挥控制的基本内容、基本程序和组织方法,全面提高受训人员的专业战术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想定作业、机上模拟进行实施。

3.3 网络对抗战法运用训练

网络对抗战法运用训练主要是指通过系统的、有步骤的、有目的的单项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使网络战指挥控制人员能立足敌情、我情,创新出克敌制胜的战法。

网络战战法的运用训练主要包括:在不同的网络战目标、任务、敌方行动、己方行动、时间、空间等情况下,各种网络攻防战法的运用问题。

一是训练网络战中各种战法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掌握网络战诸战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驾驭网络战的本领。

二是训练以网络对抗为核心的作战指挥及作战管理,增强指挥控制人员操作使用计算机水平和能力,为在战时保证利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实施作战指挥奠定基础。

三是在掌握网络战战法的基础上,结合敌我双方新的武器装备的性能、特点创造出新的战法。

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科学预测能力、丰富想象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超常创造能力、果敢随机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指挥控制能力。通过训练,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强化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4. 网络对抗训练要求

4.1 网络对抗训练必须具有针对性

网络对抗训练要针对高技术战争中网络战的特点和敌网络使用环境、现状和水平,提高在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实施网络对抗的能力。

一是要针对主要作战对象网络对抗的技战术特点、网络使用的范围和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乃至网络建设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二是要针对己方网络战的强、弱点,不断加强人员的基础训练、技术训练,使其掌握基本的网络对抗战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手段和应用等。

三是要针对网络战与信息战整体性的关系,加强网络战与其它信息作战行动合训,以便于在实战中形成强大的整体作战效能。

4.2 网络对抗训练必须具有适应性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网络技术瞬息万变,要使网络战人员在这种复杂、变化的作战环境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就必须通过系统、严格的训练,使之能适应各种复杂的作战环境。

一是要大力加强模拟实战训练。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条件,尽可能设置比较复杂、逼真的网络环境,使训练尽可能符合作战的实际。

二是要突出“一专多能”的训练。指挥控制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同时还要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既要熟练运用网络对抗手段,又要掌握相关信息作战手段的使用。

4.3 网络对抗训练必须具有指导性

加强网络对抗训练的指导性,是由网络战对抗训练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为此,应做到三点。

一是紧紧围绕作战任务的需要,针对网络战对抗训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群众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术研究通常应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实用价值。

二是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学术研究要在现代战争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选择研究专题,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资料积累,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步骤,正确地设计专题的结构和内容,使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是把实践环节作为网络对抗训练的中心环节,以此来检验、论证学术研究成果。

5. 结束语

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对抗训练已经成为培养和训练网络战人才的重要途径。网络对抗模拟训练系统能够提高网络战人员的网络对抗实践技能,增强受训人员信息安全意识。

本文对网络对抗训练的方式、步骤、内容、要求方面的讨论,对如何开展网络对抗训练,培养合格的网络作战人才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网络对抗训练是提高网络战人员实际作战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模拟网络攻防环境。参训人员按照规定的训练内容,有序的进行训练,以达到特定的训练目标。本文对网络对抗训练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结合网络战的特点及对参战人员的特殊要求,从训练的方式、步骤、内容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如何开展网络对抗训练,构建网络对抗训练环境,培养网络战人才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对抗训练,网络战,网络攻击,网络防御,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森林,高平.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高永明,卢昱.网络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河北保定.第二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2006.

[3]徐建军,单懿,仇广煜.网络攻防训练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

[4]甘刚,陈运,李飞.网络对抗训练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

[5]卢昱.协同式网络对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6]卿斯汉,蒋建春.网络攻防技术原理与实战[M].北京:科学出版,2004.

[7]赵宗岐.信息作战指挥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8]贝蒂纳·恩格曼,保拉·科达诺.cyber commander’s handbook[M].严美,网络指挥官手册.郑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2010.

探析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 篇2

关键词:篮球,对抗技术,训练,原则

对篮球队员技术的训练过程当中采用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 能够有效提高篮球队员的控球技术, 进而使得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当前, 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得到了许多篮球爱好者的关注和探讨, 不少篮球工作者也为此提出许多有效的观点, 然而篮球对抗技术训练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时间很短, 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因此, 对篮球对抗训练的日常运用当中, 需要参照篮球比赛的各种相关数据, 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完善, 再运用到对抗训练当中, 进而保证篮球比赛获得优秀成绩[1]。

1 篮球对抗技术训练的内涵

篮球对抗技术训练的重点是把对抗作为一种训练手段与对手进行互动的基本概念。与单纯的“篮球技术”的训练有所区别, 篮球对抗训练的着重点在于以对抗和互动为前提的训练方法, 在篮球比赛的过程当中, 教练员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有效的指导, 不再以单纯的个人技术和手段, 把整个篮球队的全部技术作为考核对象。另外, 在比赛训练的过程当中, 队员之间的身体接触, 也体现了运动员身体体能对抗的一个方面, 这是篮球比赛有区别于其他技术训练的显要标志。通常, 篮球对抗训练可以分为直接对抗和间接对抗, 直接对抗又称攻与守的对抗, 它可以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 以运动员的个人技术对抗为主, 能够在短时间内知晓对抗结果。所谓的间接对抗, 是多个直接对抗叠加的结果, 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 以整个球队的技术为主, 形成多个局部对抗的过程。总的来说, 每一次直接对抗的结果影响着间接对抗的结果, 两种对抗的结果最终决定着整个比赛的胜负。

2 篮球对抗技术的特点

(1) 对抗的激烈性。激烈性是篮球运动对抗比赛中不可避免的, 在你追我赶的赛场分数当中发挥得尤为明显,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在小学对抗训练中占35%~45%的比例, 中学占50%左右, 大学占到65%~85%, 专职的篮球队员可以达到85%以上。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很简单地得知篮球对抗的激烈状况。又如在篮球比赛开始时算起, 10名平均2 m以上、体重125 kg的篮球运动员要局限在28 m×15 m场地中, 展开48 min激烈的篮球对抗性运动, 攻守抢拼, 制约与反制约的争夺中完成整个赛事。

(2) 攻守中的准确性。在篮球对抗性运动中, 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各种动作要领中力求“准确”在每一场比赛争夺中超长发挥自身的水准。另外篮球多为一门多人配合完成的集体运动项目, 其规则也在不断变化, 自20世纪以来, 篮球运动规则平均每年修改了4次之多, 进入21世纪更是多达每年修改一次。在不断的规则修改过程当中使得篮球运动规则的准确性达到了更高的水准, 使得篮球运动员在对抗性训练中技能也更加娴熟。

(3) 对抗运动的随机性。篮球对抗的争夺过程当中, 攻守两个对立的局面始终存在并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据世界篮球大赛的数据统计, 实力相当的男子运动员在每场篮球比赛的过程当中, 平均进攻次数在120~150次之多, 随着双方操控球权的不断变化, 一般以4~6 s的时间将球推至前场, 到前场以后以3~5 s的运球时间完成投篮动作, 整个过程的发生时间大概在20 s左右, 更有对抗过程中由守转攻的时间能在2~3 s之内快速完成。正是因为对抗性双方完成动作的快捷性, 使得篮球在彼此争夺中出现对立双方的不断变化, 这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3 篮球对抗技术的相关技巧

(1) 掌握必要的节奏。节奏是篮球对抗技术中动作速度快慢的一种变化现象。运动员运动速度快慢的完美掌握往往能够在对抗中取得主导作用, 篮球运动员速度的敏捷性在篮球对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并不是所有的快节奏都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适当的慢节奏通常也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 教练员要在日常的对抗训练过程中善于运用篮球对抗的时间差, 让队员合理掌握篮球对抗中的节奏变化。

(2) 对抗中的躲闪技巧。在篮球对抗技术训练过程当中, 运动员的有效躲闪是对抗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虽然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注重强大的体能是对抗训练中的关键, 但是不是所有的对抗技术中都必须凭借身体的对抗。如, 运动员的投篮技术和持球技术的对抗过程当中, 运动员在身体接触过程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因为持球者在这个身体接触过程中多了一项护球的负担。如何能够有效保护好球并且完成相关任务, 就要求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经常性地进行避免对抗的训练, 训练持球队员善于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方, 继而达到有效躲闪的办法。即使是持球队员的身体与对手接触不可避免时, 也必须是用身体对抗, 而不是用球与对方接触。

(3) 迷惑对方的技巧。在篮球对抗技术训练过程当中, 比赛所涉及的层面是广泛、多层次、全方位的, 往往有时候胜负的关键会集中在某个关键性的点上, 这就要善于运用焦点转移的办法, 迷惑对方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如, 队员在持球投篮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被关注的焦点, 成为对手重点防守的对象, 如何避免这种局部的对抗, 巧妙地进行焦点转移, 达到避强击弱的效果。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对抗训练中进行焦点转移的适当训练, 在对抗中获取更大的主动性[4]。

(4) 扩大范围的技巧。在日常的比赛对抗中, 通常局部对抗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下, 用技术范围扩大化的方法去弥补局部的损失, 从而达到弥补局部损失的对抗技巧, 使对抗处于平衡地位, 这种扩大范围补救局部的方法是篮球对抗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篮板球受阻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提高进攻率来得到弥补。扩大范围技巧是调节和变动其他技术对抗所达到的一种对抗行为, 它必须参与到比赛对抗的活动范围当中去才能发挥其作用。

4 结语

篮球作为运动科目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的欢迎, 诸多体育工作者和篮球教练员对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认为必须要在体能和速度、技术和规律等多个角度加强重视, 在训练当中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 在对抗性训练的过程当中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使得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让篮球和乒乓球一样, 在各种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 让我国篮球事业向更高、更强、更新的脚部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延光.篮球运动中防守队员采用攻击性防守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 :147-148.

[2]刘莉.浅析现代篮球的对抗技术及其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29) :29-30.

[3]马皛磊.对现代篮球中锋进攻技术的再认识[J].中国市场, 2011 (18) :188-189, 192.

网络对抗训练 篇3

关键词:警务战术,彩弹,模拟对抗,训练方法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犯罪形势日趋严重, 根据统计局统计, 去年我国共立刑事案件接近194万起, 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之多, 其中重特大案件94起左右, 比前一年增加了27万起左右, 人质案件400多起。特别是今年“3.1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案”, “8.24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 以及新疆一系列恐怖袭击案, 对于警察使用枪支、警械的执法制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一线基层民警配枪上岗, 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对公安民警进行了武器警械使用能力的专项训练。

由此可见, 加强公安民警使用枪支的能力是目前警务战术教学训练重点, 具有深刻的意义。彩弹模拟训练则是人与人对抗, 模仿真实战斗的一项运动, 它是利用枪和彩弹进行人与人的对抗射击, 彩弹在击中人体后会破碎而留下色彩记号, 使参与者既可体会和领悟到真枪实弹、战场搏斗的感受, 又可以锻炼参与者的体能、意志、思维、反应, 让参加者感受其更深的意义, 能够很好的训练民警使用枪支的实战能力。

2 当前国内彩弹训练的现状

彩弹模拟对抗训练, 是通过真枪、彩弹的形式, 让学员能够使用真枪进行各种模拟训练, 训练环境能较好的贴近案发现场环境, 较为贴近实战。但是目前, 国内许多地方在实际的彩弹模拟训练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2.1 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经过调查, 各地在彩弹模拟射击训练中普遍遇到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场地方面, 不好地方彩弹训练没有专业的场地, 无法在环境上尽可能贴近实战, 在训练场地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 彩弹训练的子弹采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采购不方便, 来源很少, 而且国内普遍使用64式手枪以及专用彩弹开展彩弹模拟对抗训练, 虽然国内大部分民警都在使用64式手枪, 但是64式手枪已经停产, 所以教学训练的手枪很多都达到报废标准却无法更新, 训练中故障频频。因此, 一方面需要各训练机构领导重视, 建设专门的战术训练场地, 另一方面, 迫切需要有关警务战术教学相关专家与警用武器研发机构联合研究, 学习国外, 开发出各种警察使用枪型对应的彩弹, 应用与实战训练。

2.2 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通过对基层以及对浙江警察学院教官的访谈, 在彩弹教学上缺乏对教官的培训, 许多教官都是通过自己的摸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教学, 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基层组织在这一问题上就更加的缺乏, 没有固定的教官, 大多数时候都是谁值班谁组织, 并且基层在彩弹的训练普及性还不够, 大多数地方培训对象仅限对特警, 而且训练的次数相对较少, 这对于基层教官的成长以及经验的积累都有一定的限制。在彩弹模拟对抗训练方面, 还需要在国内组织相关培训与交流, 建立起标准的教学模式, 让更过的教官掌握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的教学方法。

2.3 缺乏技术支持。

国内研究彩弹对抗、案例模拟演练等科研相对较少, 而一个成熟的模拟训练系统, 能够为民警提供仿真的技术平台, 可以解决日常训练过程中难以解决的战术运用、逻辑判断、意识思维及其他一些日常训练。从基层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来看, 许多教官无法得到国内最新的案例资源, 因此也无法针对性布置模拟场景, 让民警在训练中汲取已有的案例经验。这需要有更多的教官投入到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研究工作中, 积极到基层调研, 收集典型案例, 建立实战模拟对抗训练的案例库, 并由专门人员系统研究, 成立仿真实战的技术平台并推广。

3 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3.1 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在彩弹对抗训练中, 应该突出对抗训练的危险性以及对抗性。学员身上的肢体部位则不应该做过多的防护, 以使学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恐惧感, 增加对抗的实战性, 让学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 而不是对抗的娱乐游戏心态进入训练。在对抗中应该重视对学员实战心理、利用掩护物、快速反应、准确处置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针对在执行警务工作中的需要, 尽可能的贴近实战环境, 让学员掌握警务实战中使用枪械的基本原则, 并强化学员对于实战的安全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执法规范意识。

3.2 设置合理的训练内容。

在彩弹对抗训练中应该明确训练目标, 避免训练情境与执法环境相脱离, 充分考虑训练的真实性, 让学员能够在近似真实的情景下体验实战行动的难点与压力, 全方位的开展知识、技能、执法规范以及心理等的综合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自我保护、出枪训练、射击训练、决定性射击、战术训练等等。

3.2.1自我保护训练。在训练中靶场上摆上一块挡板, 教官佩戴手枪装上彩弹, 一名学员面对佩戴彩弹手枪的学员并与挡板平行站立, 教官和学员之间间隔15米。当站在挡板处的学员看见教官掏枪时, 迅速移动到挡板后面, 学员可以侧步、滚翻或者其他快速移动方式不限, 犹如实际中突然发现一名持枪歹徒, 迅速躲避到掩体后面保护自身安全。教官拔枪射击不需要刻意瞄准学员射击, 学员这移动中或者移动到挡板后面的瞬间枪声会响起。在这种情况下随即响起的枪声会使学员高度紧张, 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实战刚刚接受训练的学员, 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如此的反复训练会使学员逐步适应枪声, 并且了解自己并非与子弹在赛跑, 而是要细致观察教官并充分利用教官拔枪的时间来完成移动动作, 进而了解到移动目标难以命中的道理。继而增强在自身的反应时间和面对歹徒的自信心和克服自身面对枪口下的紧张压力和恐惧感。此种训练方法对于学员克服自身压力和恐惧感有着巨大的帮助, 而且对于基层一线警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层一线警察出任务或者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不清楚犯罪嫌疑人是否携带枪支, 这对于这些警察的生命有着重大的威胁。许多民警在面对歹徒拿枪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进而遭受歹徒的袭击。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懂得迅速找掩体保护自己。

3.2.2出枪训练。在很多案例中显示, 国内外有许多民警由于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过于缓慢, 来不及掏枪而丧命于歹徒之手。对于这一现象, 我觉得关于民警出枪速度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训练方法如在学员空枪训练出枪动作达标的前提下, 模拟场景让学员在狭窄的楼道、房间等环境遇到致命武器袭击, 训练他们在近距离遇袭过程中的自我保护与出枪射击能力。此种模拟训练方法对于学员快速出枪然后首发命中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面对歹徒突然袭击的时候学员可以迅速的做出反应, 制服歹徒。

3.2.3移动中射击移动目标训练。据相关研究[2], 2008年-2013年间民警公务用枪案件中, 60.64%的案例中民警开枪时, 嫌疑人正在移动, 55.32%的案例中民警在开枪时正在移动。而目前在靶场, 民警在射击时都是静止不动的, 彩弹射击正可以拟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彩弹模拟对抗训练中, 我们将学员分为对立两组, 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对抗射击, 训练他们在移动中射击移动目标的能力, 并可以进一步提高队员枪支操作能力 (排障、团队合作、单警战术等) 。

3.2.4决定性射击训练。通过典型案例重演, 结合使用武器警械的法律法规, 将学员代入案例背景, 让学员在情况显示员 (受害人、嫌疑人等) 的引导下, 对突发的情况作出决定, 是否开枪。该训练对训练环境的拟真有较高要求, 如需要表演逼真、场地贴近实际 (商铺、地铁、房间等) 。3.2.5战术训练。该训练较适用于特警, 我们可以设置复杂的案例背景, 如宾馆抓捕持枪嫌疑人, 社区围捕持枪毒贩等, 让学员学习各类团队作战战术。要求在对抗开始前, 针对情报分工、预演, 对抗开始后注意战术分工、跑位、配合等;对抗中考察学员的推进、掩体利用、破门入室配合、拐角切控等战术动作细节及协同配合意识等。

4 结论

彩弹模拟实战对抗训练具有很强的实战对抗功能,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军警部门得到很好的开展, 西方国家的警察部门将这一训练项目列入了公安警务执法活动重要的战术训练内容之一。警务战术教学, 要想更好的提高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枪械的能力, 必须将彩弹对抗训练作为靶场射击训练的重要补充列入民警枪械训练的内容。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的发展, 必须在硬件、教学人才培养, 案例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大力, 钟兴龙.警察手枪实战应用射击研究[J].公安教育, 2013 (6) .

时效评估法在对抗训练中的应用 篇4

现代战争中,通信对抗是信息作战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战争胜负。在和平时期,为了检验通信对抗双方的战技水平,需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通信与通信干扰双方的对抗训练。通过评估对抗双方的训练效果,查找部队在技术、战术训练及装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训练、建设提供依据。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训练效果就成为训练的关键问题。

1评估方法的选择

通信对抗评估是指通过相应的评估方法,确定通信与通信对抗兵力在典型电磁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是对通信对抗双方的综合评估[1,2]。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灰关联评估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和能力指数评估法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装备与系统的作战能力、效能评估当中[3,4,5,6]。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但主要用于不同装备、系统之间的比较,对于通信对抗训练的效果评估来讲,适用性均不够理想[7]。

在通信对抗训练过程中,对抗效果不仅涉及设备和技术,还受战术和战场环境等影响,不确定因素众多,对训练结果的影响难以准确和全面衡量[8]。因此,在评估时要避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定性描述,基于对抗结果寻求一种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客观性的评估方法。

时效评估法基于控制论中的“黑箱”分析方法,将训练看成一个“黑色”系统,不管系统内部参数和组成如何,只关注系统外部行为数据的客观处理,最终以时效性评估训练效果,符合通信对抗训练客观评估的需求。

2时效评估法模型

在通信对抗训练中,通信与通信干扰双方围绕通信效果相互对抗,即通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及时性以训练的时间来表示,准确性可用传输的信息量是否正确来衡量。

令训练时间为T,传输正确的信息量为NT,传输错误的信息量为NF,则通信方的时效值ET为:

ET=NT/T。 (1)

式中,ET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正确传输的信息量,NT越大则ET越大。

干扰方的时效值EJ为:

EJ=NF/T (2)

式中,EJ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错误传输的信息量,NF越大则EJ越大。

ET>EJ,则判为通信方取胜;反之亦然。ET、EJ的大小说明了通信对抗双方宏观对抗能力的强弱。时效值反映了全部通信网、台和干扰网、机的能力,并且计算ET与EJ的标准是一样的,其计算过程与双方具体技术、战术的定量描述无关,但从宏观上反映了双方采用各种手段以后的最终效果与代价。可见,时效评估法是符合前述指导思想的,对于通信对抗训练这个特定的条件而言是一种比较好的评估方法。

3时效评估法应用分析

评估模型是通信对抗训练效果评估的总体思路,还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的评估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训练情况和要求对模型参数进行必要的转换和细化。实际通信过程中,不论是语音还是数据通信,传输的信息一般需要经过校验、确认,对错误的信息进行纠正或丢弃、重传,接收到的信息总是正确的,实际对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通信受干扰后传输信息量的减少和纠正错误或规避干扰所延迟时间的长短,NF和EJ难以直接确定。

因此,实际训练中EJ的确定思路是用干扰条件下的通信时效值较无干扰时的下降程度来体现干扰时效值。根据时效评估法原理和实际训练情况,可以从2个方面来考虑:① 从通信受干扰后传输信息量的减少来考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令发送的总信息量为NS,接收的正确信息量为NR,NF=NS-NR,NT=NR,则

EΤ/EJ=ΝΤ/ΤΝF/Τ=ΝΤΝF=ΝRΝS-ΝR。 (3)

ET/EJ>1,根据式(3)可得NR>NS/2,即当接收的正确信息量超过发送的总信息量的一半时,则判为通信方取胜;反之,则干扰方取胜。

② 从通信受干扰后纠正错误或规避干扰所延迟时间的长短来考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9]。令无干扰时的通信时效值为E T′,E T′=NT/T′,T′为无干扰时的通信时间,则

EJ=E T′- E T。

ET/EJ>1,根据式(4)可得2T′>T,即实际干扰条件下通信时间小于无干扰条件下通信时间的2倍时,则判为通信方取胜;反之,则干扰方取胜。

EΤ/EJ=ΝΤ/ΤΝΤ/Τ-ΝΤ/Τ=ΤΤ-Τ。 (4)

在实际的通信对抗训练中,只需要将通信的发送与接收信息录取下来,就可以根据式(3)或式(4)对训练双方的对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其计算过程与双方具体技术、战术的定量描述无关,能够从宏观上反映双方采用各种手段以后的最终效果。

另外,式(3)中发送信息量NS与正确接收信息量NR的统计更为简单、直接,而式(4)能够涵盖通信换频等战术措施所损耗的时间,因而更加准确。在实际的训练数据处理过程中,可根据现场评估、事后评估等不同需要选择评估公式。

4评估实例

在一次对抗式训练任务中,通信方与干扰方在背靠背的条件下共进行了5次对抗训练。通信方使用多部数据通信装备,采用了电磁佯动、主动与被动换频、多信道传输等抗干扰措施;干扰方使用多部通信对抗装备,采用了分布布站、分频守控和重点压制等措施实施侦察干扰。根据采集到的双方训练数据,使用式(3)进行了训练效果评估。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表格内数据均为举例说明。

根据评估结果,得出本次通信对抗训练的最终结论为通信方胜。

另外,表1中发送信息量NS是无干扰情况下的数值,在有干扰时按正常通信速率和通信时间推算得出;错误接收信息量NF为发送信息量NS与错误接收信息量NF之差,即包含了干扰造成的信息传输错误、丢失等情况。

从以上训练评估实例可以看出,使用式(3)进行训练效果评估,其优点是只需采集通信发送与接收的数据,数据采集工作量小;数据处理只需进行发送与接收的数据比对,得到正确和错误接收信息量,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对抗效果通过比较正确和错误接收信息量得出,评估结论比较直观;并且以实测数据来体现对抗双方人员、装备的对抗效果,评估方法与结论客观。其缺点主要是无法体现出训练过程中人员的决策、指挥、操作及装备的能力等因素对训练效果的影响。这也是训练效果评估的一个难点问题,目前还缺少客观、有效的评估方法。

5结束语

时效评估法简单易行,对于通信对抗训练而言是一种比较好的评估方法,能够避开训练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影响,有效反映通信对抗双方的对抗能力,得到训练效果准确、客观的评估结论,提高了通信对抗训练评估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富强.通信对抗演习中对抗效果评估探讨[J].现代军事通信,1996(2):10-13.

[2]姚富强.通信电子战策略研究[J].现代军事通信,1996(3):20-25.

[3]罗鹏程,傅攀峰,周经伦.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22(10):16-19.

[4]谷双春.通信对抗系统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33(4):20-24.

[5]赵宏,王红军.舰载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J].电子对抗技术,2003,18(3):14-17.

[6]潘志丽,张宏科,张思东.电子干扰效果与效能评估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12):83-85.

[7]姚富强.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84-386.

[8]邵国培,曹志俊,何俊.电子对抗作战效能分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网络对抗训练 篇5

1 老年肌肉

1. 1 老年肌肉生理特征

肌肉萎缩和力量的减少是关系到老年人骨骼肌衰老的一般特征, 优先是Ⅱ型肌纤维的萎缩, 出现肌纤维坏死, 肌纤维群化并增加肌肉内部非肌肉 ( 即脂肪和结缔) 组织。Ⅱ型肌纤维减少和能量产生速率的减少要比Ⅰ型肌纤维快的多, 并且Ⅱ型肌纤维整体的减少带来了整体肌肉收缩速率的下降。基于整个外侧肌断面的研究, 50岁以上老年人的肌纤维大小和肌纤维数量明显加速减小。从20岁到50岁的成年人肌肉块会减少5 ~ 10%, 但随后的50岁到80岁的成年人的肌肉块会减小30 ~40%。

1. 2 老年肌肉潜在机制

相关资料指出降低血清类固醇激素 ( 如胰岛素生长因子I[中IGF - I] 睾酮) 作为潜在的贡献者, 而类固醇/雄激素 ( 即睾酮, 脱氢表雄酮) “代替”疗法已被显示出能诱导老年人力量的适当改善。有一个根据是基础肌肉蛋白合成率随年龄递增而下降; 但是近来更多的研究表明基础肌肉蛋白的转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方面是相近的。一个生长的个体显示骨骼肌的先锋细胞 ( 命名为卫星细胞) 对整个骨骼肌的修复, 再生和生长有重要作用。卫星细胞池在老年人肌肉中是否减少还不清楚, 但卫星细胞能力的降低可能会引起无法修补破坏的肌纤维的敏感性和随之而来的肌纤维坏死。有研究表明肌肉凋亡和神经退化的情况与肌肉老化类似。

多种循环和局部因素很可能参与抑制卫星细胞活性、肌肉生长和再生。肌肉限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 α]最近受到非常关注。伴随老年人的衰老, 肌肉限制因子可能在限制卫星细胞活性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族, 肌肉限制因子通过抑制分化卫星细胞的扩散来削弱肌肉的生长。

异化的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肌肉萎缩抑制蛋白质合成及增加蛋白质破裂。因此它诱导的各种疾病会引起肌肉的退废。异化的肿瘤坏死因子也诱导肌肉细胞的凋亡。通过激活NF - κB,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Myod因子, 从而阻断肌肉的生成。

2 肌肉肥大机制

骨骼肌是一种通过改变负荷量而受到影响的高度可塑性组织。肌纤维是永久变化的多核细胞组织。在多核肌纤维中, 每个肌肉细胞核体积是严格控制的, 保持理论上遗传机制肌纤维动态平衡。肌纤维的生长或修复, 需要添加肌细胞核。分化的卫星细胞存在于肌纤维基底膜下面, 通常这些静态细胞可以刺激进入细胞分裂周期, 分化和融合到肌纤维增长或再生期间。在对抗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中卫星细胞的必要性被证实。受损的卫星细胞可能限制老年肌肉的生长、修复、再生能力, 给予适当刺激, 增生并融入肌丝的能力就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给卫星细胞的活性提供足够的刺激可能是延缓衰老的答案。肌肉生长因子可能起到调节卫星细胞活性的作用。通过对抗训练表明负荷能使卫星细胞募集机制保持完整。

生肌调节因子 ( 家族) , 包括MyoD, 调节 -5, 调节 -6, 生肌具有使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控制肌肉细胞分裂和基因表达的作用, 因此, 生肌对发达肌肉中的纤维生长和卫星细胞调节的生长, 修复与再生是重要的。活体组织生长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IGF - I ( 胰岛素生长因子) 是骨骼肌生长和修复的一个有力调制剂, 暗示IGF - I在肌肉衰老进程及训练引起的肥大中扮演一个角色。胰岛素生长因子对活体内生肌和肌丝的作用被公认。胰岛素生长因子刺激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关系到肌肉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增加。诱导肌肉胰岛素生长因表达子, 可能恢复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 减轻与年龄有关的萎缩。一个负重敏感的亚型胰岛素生长因子 ( 命名为机制生长因子mechanogrowth factor[MGF]) 在骨骼肌的表达中被描述, 并且在对抗训练后MGF的表达增加被注意到。最近有证据表明, 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在肌肉中的表达伴随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来自细胞培养和老鼠实验的数据显示, 胰岛素生长因子 ( 或者机制生长因子) 可能激活生肌家族。

3 对抗性训练与老年肌肉肥大关系研究

尽管老年人的骨骼肌被解释成迟钝的生理储备, 但很多研究提供了鼓励性的建议, 老年人的对抗训练使肌肉适应新的活力并引起明显的肌肉肥大 ( 主要是Ⅱ型肌纤维) 。每周坚持训练2 ~ 3次, 当训练到9至52周时, 肌纤维肥大从10%提高到62%, 这是很有价值的。事实上, 青年人和老年人随着相同的对抗训练条件下, 肌纤维的改善已被证实。对抗训练表现在肌肉块数量得到回应, 而且在肌纤维数量方面亦得到回应。在整个肌肉水平中, 由于与年龄相关的运动单位的丢失, 因此肥大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有限的 ( 相对于一个年轻人的肌肉来说) 。在一个混合性别的报告中指出, 通过对抗训练后, 老人整个肌肉体积增长比青年人要小。

4 对抗性训练效果与性别关系研究

在证实对抗训练可以诱导肌纤维肥大的同时, 近期研究又显示, 对抗训练在诱导老年人肌肉肥大上又出现了性别上的差异。给予相同的训练刺激, 与男性老年人相比, 女性老年人在肌肉肥大上表现迟钝 ( 对于Ⅱ型肌纤维) 。最近相关的报告指出, 在相同六周时间的对抗训练后, 男性老年人的肌肉肥大增长 ( 36%) 是女性老年人的 ( 7%) 的5倍多。

5 对抗性训练对肌肉输出功率影响研究

也许与衰老有关的最重要的功能亏空是肌肉输出功率的下滑。老年人肉收缩强度及速度的降低对于增加日常活动中跌倒的危险和负重活动的困难来说是复杂的。幸运的是: 一些研究已经显示对抗性训练对老年人输出功率有相当不错的促进。由于功率输出对于日常功能的重要性, 建议老年人把低负荷高速率的肌肉收缩融入到对抗训练的运动处方中去 ( 例如, 至少拿出1/3周的时间来训练) 。

6 对抗性训练对肌肉质量影响研究

Hakkinen与其同事指出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是多因素的。Brooks和Faulknet在老啮齿类动物身上的研究指出, 力量的亏损可能是每个横桥面积的减少或者是每个横桥力量的减小导致的结果。与这个前提一致的一些研究指出老年人的肌肉质量与青年人比相对降低。Martin et al研究指出对抗性训练可能延缓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的衰减。

力量训练研究, 特别是老年人, 除了期望的肌肉体积出现增加, 还典型地显示力量的增长。由于运动单位活性的增强, 通过最大等长收缩肌电图一体化的测量, 能感觉到肌肉质量的增加。在于啮齿目动物的研究上, 一致认为, 除了运动单位活力以外还有其他因素贡献于肌肉质量。同力量训练诱导肌肉质量的增加一样, 不同的肌肉结构, 纤维类型的面积, 还有增加肌肉组织液等都随着年龄潜在地影响着肌肉质量。一个正常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可能影响到肌肉质量, 那就是相邻肌肉蛋白横桥接头ATP的获得多少。因肌球蛋白横桥接头闻名于快速率的周期 ( 300 ~600赫兹) , 对于ATP的获得多少可能限制横桥约束力的潜能看起来是合理的, 甚至在肌肉最大收缩持续1秒或更少。几个因素暗示ATP可能影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的不同和不同的训练相关的肌肉质量的改变。有研究还证明磷的核磁共振测定 ( 31PMRS) 骨骼肌肌酸激酶活性在最大等长收缩期间与肌肉力量相关, 独立于肌肉的横截面积。除此之外, 肌肉激酶的活性 ( ADP + ADP = ATP + AMP) 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这个观点支持了高能量磷酸原系统的获得可能影响肌肉质量。

7 对抗性训练对日常生活活动 ( ADL) 能力影响研究

最大ADL能力对于人来说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 但不管运动能力如何, 30岁之后开始减退。ADL能力的下降导致肌肉衰老和体脂增加。一部分研究对脆弱的老人通过力量对抗训练已经证实在力量与ADL能力上有积极的影响。Kent - Braun和Ng, 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指出, 通过减少身体活动和不活动来调节肌肉代谢能力具有较低的价值。一致地研究发现运动肌在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功能的下降方面要比无运动肌更易受到影响, 也同样支持肌肉代谢能力随年龄下滑首要的调节是降低ADL这一假说。老年人ADL能力能通过对抗性训练得到改善。研究表明, 通过对抗性训练女性成功地保持了体重, 提高了ADL能力并且增加了肌肉力量; 多项研究显示, 老年女性通过力量训练能使执行ADL的能力得到改善。

8 对抗性训练对能量支出和体重维持影响研究

多项研究显示对抗性训练与体重减少有关, 但大多数研究显示增加了相应的瘦体重, 整个体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对抗性训练对体成分的主要影响是从脂肪到瘦体重的转化, 这是为了维持个体能量的平衡。能量平衡或失衡的测定, 必须包括脂肪和瘦体重质量的改变。最近报道的老年男子和女子 ( 61 ~77岁) 26周对抗训练项目的结果中, 瘦体重组织平均增加2千克, 脂肪平均损失为2. 7千克。

部分研究显示对抗性训练将带来在休息时能量消耗的增加, 至少强烈训练能足够引起部分瘦体重的增加, 很少研究能真实地利用双标记水测出在未训练状态和过去训练状态时整个能量的消耗。

9 单一训练与复合训练效果对比研究

由于训练效果的不同, 耐力训练和对抗性训练 ( 简称复合训练) 相结合被提倡为保持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健康的最佳训练法。一些围绕青壮年的研究指出, 复合训练实施中会损害力量的改善, 而一些研究中没有发现损害现象。力量损害可能是老年人进行对抗性训练一个特别重要的看法, 力量和肌肉水平可能影响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能量的支出和基本功能。对于一些基本项目的研究, 有依据支持复合训练的协同性和添加性。首先, 表现在最大摄氧能力方面, Ferketich et al. 报告老年女性在通过对抗性训练与复合训练后, 复合训练最大摄氧能力明显得到增强。其次, 就是复合训练协同效果带来动力平衡的改善。Wood et al. 报道, 与单独对抗性能训练和单独耐力训练相比, 只有复合训练诱导平衡能力的巨大促进。再次, 复合训练对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Hakkinen et对比老年人仅有对抗性训练和复合训练方案的适应性, 报告出相似的力量改善。对抗性训练方案包括一部分用小负荷 ( 最大负荷的50 ~60%) 和尽快的爆发的膝关节屈伸重复运动。有趣的是, 尽管在两组有相近的力量促进和肌肉肥大, 但只有唯一采用对抗性训练产生膝关节屈伸力量的促进。损伤伴随着结合训练而得到明显的调节, 由肌电图可以作为评定。

10 结论

对抗性训练对于老年人的益处的证明势不可挡。我们结合起来考虑这个观点, 强调积极的适应性在考虑极大多数因素对于决定基本状态、健康、生活质量方面是重要的。老年人的对抗性训练会显著地提高肌肉大小、力量和功率, 减少日常活动的困难, 增加能量的支出和身体成分, 激发参加者通过训练方案自发的参加身体活动。这些有利的适应建立在有刺激训练的基础上。但是对于最佳训练方案还没达成共识。对于进一步的复杂问题, 关于遗传倾向的个体化, 健康水平, 前人的经验, 年龄和性别可能影响着最佳训练方案的制定。最近通过Rhea et al的梅塔分析结果为项目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基本指导。基于梅塔分析和在这篇研究中的发现, 我们提供遵从对抗性训练运动处方的一般指导方针。对于促进肌肉肥大的训练强度应接近1RM60 ~ 80% ( 高于个人最高训练强度的80%) , 配合着每次训练2 ~4组的8 ~ 15次重复训练。每个训练组应该每周训练2 ~ 3天。Rhea和其同事的梅塔分析建议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应该每周训练两天。Gary R. Hunter还推荐每周至少一次的低强度 ( 如40%) , 高速度收缩训练, 为了发展肌肉做功的功率。过早衰老或老年女性个体展现的迹象可能从变化强度训练的运动处方到尽量在高强度的之间修养生息是有利的。最后, 为了降低力量和肌肉块在训练中的受损, 任何耐力训练增加到对抗训练应该被控制在每周不超过三次。

参考文献

[1]余友林.体育锻炼对人体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安徽体育科技, 2009, (02) .

网络对抗训练 篇6

彩弹模拟对抗是在模拟对抗的状态下, 进行对抗射击的一项运动, 是除实弹对抗训练外最接近于实战训练的一种训练形式, 它采用二氧化碳压缩气体为击发动力, 是代替实弹弹头装有染色剂的塑料弹头, 击中目标后即刻留下彩色弹痕, 无毒易清洗, 击中对方时会出现明显的标记和轻微的疼痛, 在紧张的对抗射击中, 使训练的效果更加真实, 充分体现个人的智慧和团队的合作, 是训练者体能, 毅力, 思维, 反应等素质的综合体现。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警察类院校警察实战执法教育训练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训练内容, 彩弹模拟对抗训练便是近年来我国警察类院校应用型、实战型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进的教学方法之一, 开展警察类院校彩弹模拟对抗射击训练, 提高了学员使用武器警械的技能, 锻炼了心理素质, 培养了团队精神, 激发了训练热情, 有效解决了对武器警械不敢用、不会用、不善用的问题, 为警察类院校实战教学更加贴近实战、服务政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警察类院校开设彩弹模拟对抗的现状和教学意义

据了解, 当前我国警察类院校开设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的院校并不多, 只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福建警察学院和浙江警察学院等我国部分警察类院校得到了开展, 其作用和价值没有被警察院校实战教育相关部门重视, 因此警察类院校开展彩弹模拟对抗教学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彩弹模拟对抗不是单纯的持枪射击训练, 而是需要学员在熟练掌握枪支使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正确判断使用武器的时机、熟悉枪支构造并能排除简单的枪支故障, 从而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战术和射击技能及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

(一) 彩弹模拟对抗训练是学习枪支使用法律法规具体载体。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第十五条规定, 有15种情形经警告无效的, 可以使用武器。但据统计, 2014年广东省发生暴力袭警案件740宗, 占所有侵权案的94.7%, 暴力抗法袭警导致1, 088名民警的执法权益受到侵害, 其中造成1名民警牺牲、2名民警重伤、39名民警轻伤和793名民警轻微伤, 其中能使用武器的情况下警察使用枪支的频率不高是受到不法侵害的主要原因。彩弹模拟对抗训练能够使学员对法律规定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例如何时持枪戒备, 何时允许出枪警示, 何时鸣枪示警, 何时可以开枪射击等行为, 树立学员依法依规使用武器的程序, 强化学员的法制理念。

(二) 彩弹模拟对抗能使学员的安全意识及战术意识得到提高。

在模拟警情处置、掩体快速射击战术等课目的训练中, 在选择掩体不当时, 犯罪嫌疑人袭击就有可能体验“中弹”的感觉, 中弹后会产生相应的痛楚感, 学员能够短时间思索为什么中弹和错误在哪里, 从而自发性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战术意识。

(三) 彩弹模拟对抗能规范武器操作程序和排除故障能力。

警察类院校由于课时和器材的原因在武器构造缺少实践的操作, 由于现有的彩弹训练器材有不供弹、卡弹、连续击发能力差等缺点, 一旦枪械出现以上故障时学员往往不知所措, 这样反而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 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彩弹模拟训练能把教学和实战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切实提高学员的武器使用技能。

(四) 彩弹模拟对抗能增强学员的临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彩弹对抗训练由于有具极强的实战性, 这种接近于“实战、实装、实景、实地”的仿真模拟训练, 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情绪。如焦虑、紧张、过分警惕、思维混乱和心跳加速、肌肉僵硬、行动迟缓等心理和生理问题, 经过学员自身心理暗示和教官心理指引使得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波动处于稳定水平, 对培养其的临战心理素质, 在面对各种情景下的应急行动处置能力, 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 彩弹模拟对抗能够有效检验学员的协同意识。

借助彩弹模拟对抗训练教官可以检验和评估学员的警组协同作战意识, 特别是在沟通配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定多人对两人武力对抗条件背景, 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 明确实战中指挥、协同、组织的必要性, 让学员懂得优势的原则, 达到综合提高学员协同意识和素养的目的。

(六) 多种类的彩弹模拟对抗是辅助实战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战术教学中, 如利用掩体推进、建筑物搜索和车辆查控等科目, 利用彩弹训练来明确知识点和问题点, 让学员在实战执法环节中明确查缉项目的程序和方法, 还应设计彩弹对抗训练难易情节和环节, 做到逐层递进, 以确保预期达到实战教学的目的。

三、警察类院校组织开展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的原则

(一) 合理选择场地, 加强学员安全防范意识。

彩弹模拟对抗应在全封闭的场地进行,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同时在训练区域张贴清晰、醒目的警告标识。在组织彩弹模拟对抗前, 教官应明确训练的纪律要求和武器管理等。特别是强调坚决避免把枪支带出训练场, 应有教官专门负责枪支和子弹的管理监督。对演练的人员检查穿戴好的防护服装、头盔和护目镜, 还应特别强调在演练期间不能出现擅自去掉防护用具的危险动作。

(二) 教官应明确职责与分工, 做好训练的指导。

彩弹模拟对抗训练必须有五名或五名以上的教官来共同完成, 主讲教官与辅助教官之间要分工明确, 主讲教官负责演练现场的情况诱导, 两名辅助教官负责枪弹的管理和弹药的清点, 另两名辅助教官负责扮演犯罪嫌疑人, 在相关的区域进行情况的诱导, 以上才能保证彩弹模拟对抗的顺利开展。

(三) 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引导学员进入角色。

通过选取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 让学员通过这些典型案例, 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和处置, 教师也应加强有效指导, 并针对学员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正确的引导, 明确演练课程的战术目的和意图, 才能正确地诱导学员进行演练, 促进学员积极思考,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彩弹模拟对抗教学训练作为警察实战新型的一种教学方法, 让学员在近似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实战演练, 重点培养学员在临战复杂高压状态下合法正确使用枪支的能力和处置各种情况的应用能力, 是射击和战术综合演练科目的有效补充, 并且可通过对抗射击和模拟场景导入大量真实的案例, 结合战术训练目的进行彩弹演练教学设计, 针对在训练中学员出现的问题, 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员思考, 使学员的战术技能和实战意识上通过演练得到提高, 以达到预期的实战教学目的和效果。

摘要:彩弹模拟对抗是除实弹对抗训练外最接近于实战训练的一种训练模式, 是提高警察类院校学员实战射击水平、临战心理素质及对抗作战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使学员的战术技能和实战意识通过演练得到提高,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警察院校,警务实战,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伟昂.警务战术教学中彩弹模拟对抗训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6

[2]韦益毅, 徐重鑫.论查缉战术教学中彩弹对抗训练的组织与实施[J].公安教育, 2007, 11

[3]章小辉.警务彩弹对抗战术训练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

[4]宋兆铭, 冯水陆, 熊高熨.“标记弹”在警务实战训练中的探索和思考[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 6

浅析计算机网络对抗技术 篇7

1 网络侦察

网络侦察主要是指通过探测对方计算机硬件系统辐射的电磁能、利用对方软硬件系统的漏洞,或利用对方无线网络工作等方法收集和判断目标系统网络的结构、信息流等方面的特征、状况,并直接从敌方计算机网络获取情报[1]。计算机网络侦察的手段主要有:

(1)针对正常的计算机系统保护,通过“后门”、“陷阱术”、“嗅探”、“口令侦测术”等形式绕过保护,窃取用户的口令密码并非法访问系统,从事非法活动。

(2)网络窃听。是将导线搭到无人值守的传输线上进行监听,只要所搭载的监听设备不影响网络负载平衡,就难以被发现。特别是对于跨国计算机网络,更难控制和检查境外是否有搭线窃听。通过解调和正确的协议分析,可以完全掌握通信的全部内容。

(3)无线截获。使用高灵敏接收装置接收网络站点或网络链接设备辐射的电磁波,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分析,恢复原数据信号,从而获得极有价值的情报。1988年,德国情报部门进行了一次实验,利用军事基地内电子计算机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波侦收军事信息[2]。

(4)信息流分析。通过对敌方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情况进行监听,并对通信的频率、信息流向和总量等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准确获取创造条件。

2 网络进攻

网络进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扰乱、拒绝、削弱或破坏存储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或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自身而采取的行动。每年美军网络要受到大约25万次的骚扰,约有65%取得成功,而被发现的不足5%[3]。计算机网络进攻的手段主要有[7]:

(1)嵌入有害程序。将伪数据和有害程序嵌入信息系统,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或引入通信延迟程序等,改变信息系统的性能。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通过情报系统,在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打印机中植入电脑病毒,美军在战略突袭发起前,以遥控手段激活病毒,造成伊拉克整个防空体系瘫痪[8]。

(2)运行非法程序。在信息系统运行非法程序,改变信息的正常流向,甚至篡夺对该系统的控制权。

(3)诱导有误操作。通过引起有误操作,或抹掉系统中已有的数据或程序,或阻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或迫使网络节点脱离,使系统出现功能紊乱,甚至关闭和摧毁整个系统和网络。

(4)微波注入病毒。利用高功率微波病毒枪(炮)或类似装置注入计算机病毒,或者利用高功率微波与计算机病毒的双调制技术直接耦合将病毒注入正处于接收信息状态的计算机,从而破坏计算机网络。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利用微波将病毒投放到敌方信息系统中的有关试验[6]。

3 网络防御

网络防御是指利用网络监视、分析、探测网络中的非法活动并做出反应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为应对网络侦察和网络进攻,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军事部门都在积极采取防范措施[7]。网络防御的手段主要有:

(1)入口控制系统

一是卡片入口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卡和红外卡等,这些卡上预先存有密码,其加密的信息或由微处理机产生的信息可用来取得访问计算机系统或设施的权限;二是生物统计入口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的入口控制系统,它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识别并允许合法用户的进入。美国防部2001年9月决定,今后不再使用普通的计算机密码,而使用人体特征密码。使用的人体特征包括使用者的声音、指纹、眼睛巩膜、耳垂形状等,以后甚至还要包括使用者的气味[8]。

(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大多数网络安全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密技术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按照确定的加密变换方式使未加密的明文变成不同的密文。二是数字签名,引入数字签名技术,能防止用户否认、伪造、篡改、冒充等问题。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一道屏障,保护一系列系统资源免受外部网络用户攻击的硬件和软件,它的作用是阻断、检查和更改所有向内的网络通信,阻隔、过滤有害或无用的信息,其实质是在用户自己的内部网络与外部世界之间安置一个关卡以防止对网络潜在的破坏和侵入。

(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一种动态安全技术,通过对入侵行为的过程与特征的研究,使安全系统对入侵事件和入侵过程能做出实时响应。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做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链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

(5)信息流量控制

由于窃听者可以窃听通过网络的所有消息分组,因此窃听者可以确定谁和谁的通信的频繁程度,从而分析出可能有重大事件发生。一是业务流量填充机制,即在无信息传输时,连续发伪随机序列,混淆有用和无用信息;二是路由控制机制,即发送信息时选择特殊的路由器,绕过不安全的线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6)电磁绝缘法

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加强管理、监督、检测、维护及对敌实施电磁欺骗、干扰等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强度,改变辐射的规律,使敌方无法侦测我方计算机设备辐射的电磁信号,从而保护我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

(7)“蜜罐”技术

“蜜罐”是试图将攻击者从关键系统引诱开的诱骗系统。该系统充满了看起来很有用的信息,实际上却是陷阱。当检测到对“蜜罐”的访问时,很有可能就有攻击者闯入。“蜜罐”的另一个目的是引诱攻击者浪费时间,以延缓对真正目标的攻击。

4 应对计算机网络战的建议

计算机网络战已在世纪之交的两场局部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我们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的防护体系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强化网络安全观念,大力培养网络战人才,建立自主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整合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网络安全。

(1)强化全民计算机网络安全观念

未来作战,敌对双方将围绕着信息网络和通信指挥的安全进行激烈对抗。因此强化全民计算机网络安全观念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我们的网络安全观念与维护国家安全客观需要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应把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观念放在战略地位,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2)培养计算机网络战人才

美国组建了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网络战力量—网络战联合指挥部,并在2007年正式编入了作战序列。该力量由世界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所有成员智商都在140以上[9]。

我们进行计算机网络战,在软硬件上和敌人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更加需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把技术训练和加强网络战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内容,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战人才,迅速壮大网络战部队规模,形成优势于敌方的战斗力。

(3)建立自主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当前我们许多重要网络系统建设中仍然继续大量采购外国品牌的设备和安全产品,而且越高级的系统,引进的程度越高。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利用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优势,占领国际信息技术市场。他们既可以通过限制关键性信息技术出口,制约国家信息化进程,又可以通过在出口的信息技术产品中预先植入计算机病毒等手段,在关键时刻危害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产品,建立统一、严格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以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整合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承担网络战能力建设任务的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多头分散管理的问题,亟需统筹和整合。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个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的宏观顶层设计;其次要整合和统筹部门职能,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立足于战略长远规划的需要,从基层基础抓起,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再次就是要统分结合、强化技术规范与规划,在现有技术水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渐进地统一网络战基础条件建设规划及其技术规范,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分别建设,以便为所有网络共享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冯诗奇.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摘自:世界科学,2010,9.

[2]戚建国,刘昌建,侯新予.网络战-信息作战的生命线.军事译文出版社,2000,7(132).

[3]冯诗奇编译.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摘:世界科学,2010,9.

[4]戴志平,许同和,赵国林编著.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中心战.军事译文出版社,2010,4(205).

[5]李显尧,周碧松,等.信息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1(159).

[6]吕登明,主编.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化军队.解放军出版社,2006.

[7]冯诗奇编译.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摘:世界科学,2010,9.

[8]戴志平,许同和,赵国林编著.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中心战.军事译文出版社,2010.

上一篇:Flash文件系统下一篇:肝硬化饮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