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

2024-08-04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精选7篇)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 篇1

一、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

网络学习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最终必将实现学习的一系列系统地变化,所有的人、事、物的学习将有机联系在一起。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满足学习者需求,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空间资源。经过对云计算的开发又形成了教育云,这一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教育者与学习者实现资源的搜索与教育教学的双向交流。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关于教学的检测与评价功能,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大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网络学习空间是将学生学习空间和教师教学空间统一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平台,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有课程学习、专题演练、疑问解答、同步练习、分享资源、我的发现、测试评价、下载任务、同步交流等,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网络学习资源,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学习者不断地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的过程是分不开的,学生查找资源越多,学习空间就会越“丰满”,而学习资料、网上练习也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学习空间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有备课、教案上传、课堂资源链接、疑问展示、优秀课堂、在线交流与评价、在线辅导、学生问答、试卷制作等,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很好地掌握现代教学的动态,提高教学的效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当地教育网注册网络学习空间,免费享受网络资源给学习带来的丰富性与便利性。这一资源的形成可依据不同的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以提供适合于当地教师教学的资源和符合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学习资源。同时,网络学习空间把教师和学生对资源的需求记录下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了可以保留的“隐私”,都可以清楚看到对方学习到哪些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双方的监督作用。

二、网络学习空间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特征

2012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契机,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的能力与个性化的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与终身发展。”所以,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网络学习的大背景之下,与其他科目相比拥有更加开放性、共享性与创造性的学习资源。

(一)网络学习空间拓宽了高中语文阅读教与学的范围

在开放性的网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以固定的学习地点、不变的学习时间、统一的课程教师等形式开展;教学内容不单单以所使用的教材为主;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也不再以“教师掌控”的教学模式为主。网络学习的空间模式是基于“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而构建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是以课后阅读的练习为依据,对阅读内容进行“解剖”,让学生快速地查找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层面上。更有甚者,语文教师自己总结出几条屡试不爽的“金条率例”,让学生尽快的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制度之下,通往所谓成功的彼岸。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中,学生能快速地掌握到阅读的方法,对于教师也是一条简便的教学策略,但从培养学生批判性素养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鼠目寸光、杀鸡取卵的做法。而网络学习空间是阅读教学的前沿阵地,打破了原先师生“共处一堂”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的移动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便利性,把学习的碎片化时间加以有效利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了学习压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网络学习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对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在推动与变革中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蓝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大不相同,其对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离不开阅读大量的“感性的阅读材料”。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的独角戏角色仍然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附和”教师,只获取了微薄的知识和技能,在长此以久的学习过程当中,会感到语文学习乏味而无趣。而网络学习空间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开发与应用,可把图片信息、网上评价、视屏资源等有效应用到课堂当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高中语文阅读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学生在网络资源平台上搜索关于杜甫《登高》的背景信息,通过同伴网络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展示这首诗中满目清凉、萧瑟的情景时,通过配上预制协调的音乐,让学生来诵读,用缓慢的语调让学生在黯淡萧瑟的氛围中感受到杜甫的诗歌中凝重的情怀。教师通过让学生查找关于杜甫诗歌中其他不一样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充分发挥在网络空间设计上的能力,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与想象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熏陶情感、共享信息、思辨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有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虽然现行的教材资源相比以前较丰富,但总体来说,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能达到我国普通高中要求学生三年不能少于150万字的标准。此外,学生在学习当中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时,存在着晦涩难懂、牵强附会的现象,致使与学生的主体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冲突,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而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实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和教师教的便利性,真正地“开辟”了网络学习空间阅读教学的新天地。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网络阅读平台建立工作日志、教学观摩、网上家访、备课、课堂教案、教学计划、课题详细分析、课后的辅导、学生的评价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如在高中语文阅读《荷塘月色》一课当中,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从空间中的心灵驿站、留言板、在线优质课程、个人的学习作品收藏、学习知识链接、我的文学作品阅读等一系列网上阅读学习平台上进行阅读学习并与教师的网络学习构成相互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多样式的阅读中勾勒出一幅淡雅清新、丰富多彩的画面,伴随着轻缓的音乐,感悟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多么的奇颖秀逸、旁逸斜出、韵致优雅。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使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形式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人文的气息,享受到生活的多彩。

三、网络学习空间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网络空间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当中是以阅读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建构一种以教学与网络空间应用一体化为目标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即接受模式、自主阅读模式、合作探究模式。

(一)接受教学模式

判断一种教学法的优劣与否,其实是由不同尺度的标准衡量的。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被称赞,一定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主体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学当中只是一个“被动者”。教师通过教学目标,利用口授、板演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在课堂环境中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用手记录的方法掌握知识。在网络学习资源中如果把接受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引用到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当中,可以尝试利用视频资源来呈现给学生。

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关于阅读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网络平台上的网络资源,通过研读教材、资源共享、重点语言分析、个性问题展示、优质课程搜索等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实施教学:教师通过视频播放,重点提示、呈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讨论:让学生讨论关于这篇文章教学的感受,学生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强化练习: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这种自由阅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空间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开展阅读与学习,这需要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有可供选择的、丰富的阅读资源。但由于自主学习平台上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与及时的反馈评价,会使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无所适从,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线监测就起到了作用,在网络空间资源环境的架构上把握与平衡了自主阅读与接受式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兴趣。将这种模式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就可以概括出自我阅读教学模式(如图2)。

第一,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空间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如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中,资源的分享、下载、上传等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虽然使用需求不同,但信息的共享、储藏、在线交流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第三,通过在线评价功能巩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三)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具有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中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获取有困难且缺乏系统性、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环节但又没有及时的沟通与反馈、缺少阅读有效的情景再现等,合作探究的意义就显得举足轻重。从字面含义理解,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似乎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解脱出来,但并没有注重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有凸显。在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网络资源平台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如图3)。

1.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一种以网络资源为基础所开发的关于像电子书、微信书、云书等类似的文本学习方式。语文阅读知识可分为事实性知识、理解性性知识、批判性知识与创造性知识。从知识的呈现层次上来说,事实性知识当中的字、词、句、篇的学习是基础,理解性知识是以作品当中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作品表达的深刻内涵为目标,支撑批判性与创造性知识接受情况的知识。网络空间中的的经典评论是指相关专家学者对文章中某一点能给读者带来想象的有影响力的评论,有利于学生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达方式,这也是网络空间当中学生与名家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体现。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主要是以专题学习内容模块来呈现,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展示讨论结果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从网络资源当中学生通过平台把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小组与成员之间的讨论,把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类加工,对阅读文章有不同的见解。它可以促进参与者积极地利用网络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在不同题材的语文教学中,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古诗词等,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由结组探讨语文阅读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都能发挥,拓展与丰富他们的语文视野。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空间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是在社会大变革当中一场从质性到量性的教学变革,也是一场亘古未有的教育革命,可以让新时代的学生在多层次、宽领域变革中体会到语文阅读教学所带来的新改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2010-7-29.

[2]李克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2015-3-6.

[3]刘延东.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C].北京:2012-9-5.

[4]陈艳君,基于本土视角的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5]彭鸿舫.远程学习者自我评价模式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02):25.

[6]章国英,张燕,施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学习过程的优化[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88.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灰色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9-03

一、灰色文献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网络灰色文献是什么?灰色文献是指商业出版者不能控制,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获得的电子资源。网络灰色文献是指网络上发布的能够获取到的不是正式出版的电子文献,具有类型更多、范围更大、时效更强等特点,正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价值和功能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重视对其收集、整理、序化、储存与利用方面的管理,通过收集整理网络灰色文献,充分利用灰色文献的情报价值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打造出图书馆的一个服务品牌。以下简要介绍网络灰色文献的种类及特点。

2.我们一起来看看网络灰色文献的种类。笔者遍览目前已发的与论述网络灰色文献有关的文献对网络灰色文献的归类,认为目前的网络灰色文献主要由这些类别组成:①政府出版物。②社会调查报告。③科技报告。④学术会议文献。⑤学位论文。⑥内部刊物和内部交流资料。⑦经济贸易类文献。⑧市场研究报告。⑨新闻动态报道。⑩个人博客文章。

3.网络灰色文献的特点。根据网络灰色文献的发布规律,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①获取途径比较方便,一般网上都可以检索到文献原文。②内容涉及的学科比较多,种类多样。③文件格式多样,有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等等。④文献有效期短、一般发布不长时间可能就被删除。⑤文献发布随意,作者想发就发,没有什么限制。⑥发布文献的成本不高,具有电脑+上网的条件就可以发布文献。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整理网络灰色文献策略

网络络灰色文献资源的特点是丰富的内容、庞大的信息数量。目前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一般保存在多个网站、文档的类型多、随意性也很大,读者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甚至有时费了半天工夫找不到自己要的资料。这种情况下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图书馆依靠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对网络上的灰色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再将网络灰色文献资源转化为图书馆读者可方便利用的信息资源。

1.建立资源导航网站,及时把整理好的资源网站链接到网站上,方便读者查询。网络上的有价值的灰色文献这么浩瀚,图书馆怎么办?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序化?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适合学校师生的网络发布平台即资源导航网站,把重点的资源按照学科链接到导航网站上,为师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最大化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2.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挖掘整理网络灰色文献。网络上的灰色文献资源大都有链接,即提供文本超级链接,从一点可以跨到其他各点,通过一篇文献可以跟踪到相关的资源页面,是有效收集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手段。读者获取网络灰色文献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信息检索,这种方法能使得读者能够紧密跟踪最新的文献信息,发现自己需要的有利用价值的文献。参考咨询馆员要熟练掌握搜索引擎使用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灰色文献信息并分类整理到图书馆自建的资源导航平台。

3.参考咨询馆员要养成定期跟踪收集专家学者个人主页上的信息的习惯。现代社会大部分人都有个人博客,专家、学者们也乐意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观点,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在网上都建有自己的个人主页,把自己最新的一些思考发布到网上去供人们参考思索。但专家们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比较散,读者收集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图书馆应建立专门的收集制度,定期对专家的个人主页进行访问,收集他们发布的最新文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去粗取精,把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整理有序化后及时导入到图书馆自建的资源系统中,并发布到前台供读者研究参考。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发网络灰色文献信息资源的策略

笔者认为当前高职图书馆主要应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

1.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读者对灰色文献的认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面对读书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读者知道什么是网络灰色文献,如何查找网络上的灰色文献,如何利用好灰色文献。图书馆自身也要建立网络灰色文献的收集整理网络灰色文献的标准制度,保证文献搜集能够完整、系统、时效地进行,使收集的灰色文献能够成为一个有序的文献集合,从而实现对灰色文献的最大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有详细的灰色文献数据库建设规划,多向学校领导宣传灰色文献收集利用的重要性,获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从而让学校支持图书馆开发网络灰色文献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要多到教学单位宣传,推销图书馆制作的各类灰色文献专题信息,让老师对灰色文献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灰色文献对自己的学术教学研究具有巨大的帮助。

2.对网络灰色文献进行深加工和处理,变文献为情报。在网络灰色文献深加工和处理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加工处理网络灰色文献,二是图书馆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网络灰色文献管理系统,这需要图书馆有强大的技术力量,自己开发的系统最大的好处是能最大地满足图书馆的需求。有了文献管理系统,图书馆馆员把灰色文献按照书目编制要求提取出文献的相关信息导入灰色文献管理系统中。

3.科学管理网络灰色文献信息源。网上的灰色文献源非常多,而且会不断产生新的信息源。因此,图书馆因成立一个团队长期、持久对网络灰色文献信息源进行研究,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发现新的信息源,就对此信息源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此信息源的价值,并及时收集整理此源中的有价值的文献导入到图书馆灰色文献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这样的持续性的研究制度,可以避免重复的研究,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持久地开发利用学校科研教学需要的网络灰色文献信息源,从而收集更多的灰色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文献信息服务。

4.加大读者培训力度,提高读者应用文献的能力。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灰色文献信息逐渐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共识,有问题就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获取答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成立专门的培训队伍,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提高整个团队的网络搜索能力,为开展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工作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培训内容应该侧重于网络灰色文献的基本特征、获取方法,二是要制作好的视频教程发布到各个参考咨询平台供读者在线自学,通过持续的开展培训,提高读者的搜索能力。

5.提高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参考信息服务工作中,馆藏资源、服务设备等开展服务的基础保证,馆员是服务获取成果的决定条件,没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从事信息服务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服务效果。高职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馆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事信息服务的参考咨询馆员队伍的培养,要采取定期培训、送出深造、鼓励自学等方式把参考咨询馆员个个打造成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参考咨询馆员要不断思考、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创新出适合实际要求的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档次,提升图书馆的形象。

6.要加大开发网络灰色文献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开发网络灰色文献的重要保证,目前大部分网络上的灰色文献都是免费对全体公众开放的,什么人只要能上网就可以获取。但有一些涉及到一些商业性质的文献在网上免费是不能获取的,但这部分资源又很有利用价值,而且在平台建设、管理等工作上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如需要把网络灰色文献开发作为一项有价值的情报研究来抓,就必须投入一定的经费,而且要长期保有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开发整理网络灰色文献工作的持续发展,才有利于形成一个独特的有利用价值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应该遵循读者需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奢望一蹴而就。要有清醒的头脑,有踏实的工作作风,长期持续地搞好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等工作,积极为读者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为读者提供质量好又有实用价值的专题灰色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新.试论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和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

[2]华凌.网络时代灰色文献的信息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 篇3

[摘要] 对客家民系文献资源的产生、特征以及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加

工、建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服务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

客家先民和客家人通过迁徙得到更生和发展,在我国的南方和海外广大地域,站住脚,开辟新生

活,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继而产生了记载他们生活、思想轨迹的文献资料,久而久之,形成积淀丰厚的人文资源,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脚步声,提醒我们去重新认识这一资源的重要价值,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这一文献资源,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 文献资源的产生

客家源于中原,几经迁徙,侨居,形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复播于国内18个省、区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分布极广,人口较多、影响甚大的一个民系。它是汉民族八大民系中一个优秀的支脉。

在客家民系发展的历程中,曾遭遇过各种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接受过恶劣生存条件的洗礼,客

家人善于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创立新的谋生方式。每到一地,都能与当地族群和睦相处,吸纳其所长,并与之融通,以顺应环境,相谐发展,繁衍生息,同时,他们又善于群体自保,精心护卫中原文

化传统,保持自身习俗,逐渐形成了特定的语言、文化和精神,孕育出大批震古铄今的精英人物,他

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长期、曲折、复杂、多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记载他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生活,思想轨迹以及命运抗争历程的文献。客家民系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文献资料积淀十分丰厚。粗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代客属或非客属官吏、名人、学者对客家民系考察、研究的有关该民系的奏章、论著、文

章等。

(2)分布在南方各省的客家各县市、各年代的府志、县志、年鉴和乡土读物等。

(3)客家民系各姓氏的族谱、传记、年谱和记载庙宇、宗祠、碑文的文献,客家民系姓氏中的堂号、堂联、对联以及名胜古迹、文物的记载等文献资料。

(4)有关客家民系的民俗、风情、山歌和民间故事传说等文献资料。

(5)海内外客家人聚居区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团,在各个时期的公开出版物和内部资

料,特别是各地会馆的期刊和纪念特刊。

(6)古今客家人在各地创办的公开或内部出版的报纸、刊物和文学艺术作品。

(7)国内,海外有关客家民系和客家学研讨会的学术论文和专辑。

(8)其它有关客家民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在收集文献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上述文献资料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和文化活动

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这一文献

群落无论对客家民系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重要资源。中华民族有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

献工作经验,我们应该继承这一光荣传统,把它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使之得到科学的处理,在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文献资源的特征

深究起来,客家人的迁徙,演变与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世界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客家先民

与后来的客家人善于以新的视野和思路分析,判断各种社会历史背景,在国内海外进行迁徙,开辟新

的活动区域、谋生方式和交往对象,又能顺应环境、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播撒中华文明,吸纳当

地所长,使之融通,用于成家立业。由此可见,客家民系确是中华民族中极具特色的一员,与此相适

应,其文献资源也有以下明显特征:

2.1迁徙历史的文献特征

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壮大和精神、文化、经济上的升华,都与其迁徙活动紧密相连。长达千

年的悲壮迁徙历史,使客家人引以为豪,写入各姓氏谱碟,浓笔重彩于史册,使之永世难忘,因此,

迁徙的历史文化成为客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客家文献资源的始终,散见于文献资源的各个

领域。构成客家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2.2根在中原的文献特征

客家人根在中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无论从历史、习俗、文化、语言和精神各方面

看,客家人与中原的枝与根、流与源的关系都是显而易见的。这在客家的历史、文学和研究专著中,

都有丰富、确切的记载。就是在他们的文化、艺术、习俗、方言和谚语里也都保留着中原文明的特

色,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原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在客家文献资源中得到高度

重视和展现,形成丰厚的文献资源积淀,构成客家人文资源中引人注目的亮点。

2.3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因素特征

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汉人,中原又是中国古文化发源地。早在秦汉以前,就在此产生了河洛文

化,唐宋时代更得到发展而成为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影响深远的中原文化。客家先民携带着中原文

化在赣、闽、粤交界地区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文化上发生双向式的影响与融合。汉人以

其中原文化去融合、征服原居民文化,畲瑶民族也以其固有文化来迎接外来文化。两种文化的撞击、

磨合和交融,孕育出客家文化。因此,客家文化在形成中受到当地舍瑶民族文化的影响,不仅有中原

的主体文化,还含有畲瑶文化以及其他地域的文化因素。

这种多元文化因素现象,在客家的历史文化典籍中早有大量记载。历代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宏

篇巨著里都有详细论证。就是在客家方言、民俗、民间艺术以及山歌中也有不可胜数的展现。这又是

客家文献资源独有的特征。

2.4善于同自然、社会环境沟通的文献特征

客家民系经千余年的辗转迁徙,把数千万人撒播于国内海外广大地域,在这中间,常遇到各种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勇于改造,善于顺应: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能及时调整自身,吸纳当地人民之所长,与之融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求新的谋生方式。在异国他乡,既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和客家习俗,又努力吸纳其他优秀文化的精华以充实和发展自己。在与他族共处中,团结和睦、相谐发展、不卑不亢、礼尚往来,这是客家民系特有的优势,他们以此为依托,迁离中原。开发山区、走向世界,成为日不落民系。各个时期的文献,不仅反映这一发展过程,还有更多文献源源不断地来自客家分布的广大地域。这是汉民族中其他民系的文献不多有的文献特征。

2.5尊师重教的文献特征

客家人来自文明昌盛的中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来到南方,既拓垦创业,又传承人文精神。

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和人多田少的地理环境,使读书求学成为客家人的最好出路,“山瘠栽松柏,

家贫好读书”,把“耕读传家”奉为圭臬。定规立制写入族谱,化为祖训。

客家人刚到南方是通过宗族办学、兴建书院发展教育的,并对造就客家人才产生了显著效益,张氏三代进士、杨氏“一腹三翰林”,饶氏父子进士、郭氏父子双中举。在永定土楼里也出现一姓九翰林、汀洲府有一家五进士的盛事,在客家地区广为传颂。

清朝末年,废科举,办新学之风刚兴,一时间,小学,中学雨后春笋般涌现。新中国建立后,

教育事业在客家民系中更得到重视和长足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也是全民性的,家庭、宗

族、亲戚朋友和海外华侨华人都鼎力关心资助。田家炳和曾宪梓在资助教育上作出杰出贡献受到国际

社会的尊重,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特将2886号和3388号小行星分别命名为“田家炳星”和“曾

宪梓星”,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已成为客家民系的传统美德,常见诸报端,载于族谱、县志、年鉴以及名人传记等各种出版物,构成厚实的基础性文献资源。

2.6“侨”的文献特征

客家民系与“侨”有缘,早在东晋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安置“流民”,招徐南迁士族,便在南

方设置侨州郡县,让南迁汉人保留原有籍贯,在此聚居,并给予免除谣役赋税的优待。这段“侨史”

直到隋统一中国后,才告结束。现在的客属华侨华人是历代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移居海外或在海外出生的客家人及其后裔。他们散居在海外84个国家和地区约有454万人。他们在海外开荒山造良田,辟穷乡建商埠。足迹遍及各大洲的大小商埠,穷乡僻壤,见多识广,事业不囿于一途,功绩不限于一隅,鼎新当地社会发展,关心家乡经济建设,守护中华文化传统,吸纳当地文化精华,孕育客家海洋文化,铸造强劲的经济实力,形成适应时势潮流的思想观念。这就构成了客家文献资源中新的群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上述客家民系的文献资源特征,深刻地反映了客家民系为求生存、图发展、认识自然、认识社

会、适应环境、开拓事业以建立辉煌成就于世界各地的情况。

客家民系的文献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特征丰富了中华民

族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特别是客家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产生、演

变和发展的基础依据,对于推进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发展侨务工作、

增进海内外客属同胞的沟通、联系和互相理解,将起媒介和桥梁作用。

3 文献资源的建设

客家民系文献资源具有纵贯千年、横跨全球、数量大、语种多和文献类型杂的特点,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中说:“在历史上,人类创造的文化依靠文字记载流传下来。当这些记载人类思想活动和生活事迹的文献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收集、整理和收藏的问题。”要系统地收集、整理散布在广大地域的客家民系的文献资源,在交通、通讯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不易办到的,但在有了网络环境的今天,是可以作为一项事业,认真耕耘,把它汇入互联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使之穿云破雾放射光彩。

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为了收集客家民系的文献资料,先后走访了赣、闽、粤三省的客家人聚居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客属华侨华人聚居地,拜访了他们的社团和领袖人物,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原始文献,研究报告和各种出版物等。经梳理、分类、提炼拟出了“客家民系文献资源数据库”结构提纲,包括:概况、历史,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社团、媒体、杰出

人物、侨乡建设、客家研究等十一大类。数据库实行数字化管理。现在已初步建成的有:客家社团、

人口、杰出人物和客家研究专著四个数据库。待提纲中所列的项目大部分建成后,即编辑上网,实行

共享。

我们还对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深入的梳理研究、提炼和编辑,研制出《客家人文》多媒体光

盘。包括:客家历史源流,客家分布与社团、海外客家人、客家精神、客家教育、客家文化、客家英

才、客家妇女、客家研究九个部分。本光盘借助高科技手段,全方位,跨时空展现了客家民系的历史

渊源、人文景观、精神气质、传统习俗、杰出人物以及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创业的艰辛历程。既严谨

客观地再现客家辗转迁徙的悲壮画卷。历史人物的夺目风采,又反映普通客家人的劳动生活场景、独

具风韵的文化习俗;既有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又有认真深入的殿堂研讨;既有历史性开拓,又有现

代化发展;既有国内的建设大业,更有海外客籍巨子的韬略。

我们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客家民系文献资源是一项新的事业,虽有资金、

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但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郭呈样,陈海燕. 网络环境下华侨华人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网络教育平台文献综述 篇4

《基于Web的学生作业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网络教育平台在现代教育中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百花争鸣的现在,到底其发展现状如何?主要应用的技术是什么?现在的主流技术中ASP.NET&C#链接SQL Server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而基于这个环境中开发出来的系统学生作业管理系统,因为其机构分层明显,便于功能扩展和用户的使用。使得他成为我们本次课题研究和开发的十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此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建立在对国内网络教育平台的研究及欠缺的方向展开的。

关键词:网络教育平台ASP.NET C# SQL Server基于B/S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

Literature review on Web-bas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udent assignments

Abstract: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in modern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shown its importance, contend the flowers now, What is the status of their development? What i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ow themainstream technologyinASP.NET & C #link to SQL Serverhas a veryprominentthe advantage.This environment-based systemdeveloped bystudentsin thejob managementsystem, becauseof itshierarchicalorganizationwasto facilitatethe use ofextensionsand users.Making him the subject of ou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very good foundation and platform.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network of research and lack of education platform launched in the direction.Keywords: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ASP.NETC#

SQL ServerB/S-bas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udent assignments

第1章 前言

1.1 网络教育平台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以网络为纽带快速、高效、方便地实现知识传递,以现代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电脑+网络课堂+internet等多种学习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以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脱颖而出世纪信息时代,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化的生产的新的教育形式,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是创设能够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而学习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学习活动离不开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是支持网上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三个功能子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

1.2 网络教育平台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

1、网络教育平台在国外的发展

从1996年底,1997年初开始出现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平台。国际上应用比较好的有 IBM Lotus公司开发的 Learning Space——— IBM 电子学习策略的核心技术 , 作为世界领先的基于 Web的远程教学平台 ,它提供了完整的可扩展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是唯一能够在单一平台上提供自学、非同步协作学习和虚拟教室同步交互学习所有 3 种在线学习模式的分布式教学平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 WebCT ,它提供了一批支持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学员、教师和技术方面的工具; WBT系统在 995 年开发的Topclass是一个综合的课程稀内容和教室管理系统;另外还有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 Course Info ;MadDuck学习技术公司开发的 Web Course in a Box 以及Asymmetrix公司研制的支持网络培训和虚拟学习环境的集成软件ToolBook等。这些产品都是从支持多媒体开发或网站建设等方面发展起来的 , 经过多年的积累 , 成长为综合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2、网络教育平台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研究起步较晚,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网络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特点:简单易用,适用面较窄)第二阶段: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完整集成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特点:系统完备性、通用性、集成性、符合教学机制、支持教学策略)第三阶段:基于“天网”、“地网”结合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第四阶段: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平台

第五阶段:网络教育平台产品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随着网络教学概念的深入,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逐渐成熟,网络教学平台正以一种高效的方案解决了我国教育需求和资源的矛盾,它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然,探索的路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经过调查发现如目前网络教学平台水平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些教学网站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甚至出现教学性的失误;有的则是在技术水平上出现问题等等。

其次,有些教学网站不注重和学生间的交流,往往造成了教育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的后果。

第2章 开发技术

2.1 ASP.NET发展起源

ASP.NET的前身ASP技术,是在IIS 2.0上首次推出(Windows NT 3.51),当时与 ADO 1.0 一起推出,在IIS 3.0(Windows NT 4.0)发扬光大,成为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热门开发工具,微软还特别为它量身打造了Visual InterDev开发工具,在1994年到2000年之间,ASP技术已经成为微软推展Windows NT 4.0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数以万计的ASP网站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网络上。它的简单以及高度可定制化的能力,也是它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不过ASP的缺点也逐渐的浮现出来:

意大利面型的程序开发方法,让维护的难度提高很多,尤其是大型的ASP应用程序。直译式的VBScript或JScript语言,让效能有些许的受限。延展性因为其基础架构扩充性不足而受限,虽然有COM元件可用,但开发一些特殊功能(像文件上传)时,没有来自内置的支持,需要寻求第三方软件商开发的元件。1997年时,微软开始针对ASP的缺点(尤其是意大利面型的程序开发方法)准备开始一个新项目来开发,当时ASP.NET的主要领导人Scott Guthrie刚从杜克大学毕业,他和IIS团队的Mark Anders经理一起合作两个月,开发出了下一代ASP技术的原型,这个原型在1997年的圣诞节时被发展出来,并给予一个名称:XSP,这个原型产品使用的是Java语言。不过它马上就被纳入当时还在开发中的CLR平台,Scott Guthrie事后也认为将这个技术移植到当时的CLR平台,确实有很大的风险(huge risk),但当时的XSP团队却是以CLR开发应用的第一个团队。

为了将XSP移植到CLR中,XSP团队将XSP的内核程序全部以C#语言重新撰写(在内部的项目代号是 “Project Cool”,但是当时对公开场合是保密的),并且改名为ASP+,作为ASP技术的后继者,并且也会提供一个简单的移转方法给ASP开发人员。ASP+首次的Beta版本以及应用在PDC 2000中亮相,由Bill Gates主讲Keynote(即关键技术的概览),由富士通公司展示使用COBOL语言撰写ASP+应用程序,并且宣布它可以使用Visual Basic.NET、C#、Perl与Python语言(后两者由ActiveState公司开发的互通工具支持)来开发。

在2000年第二季时,微软正式推动.NET策略,ASP+也顺理成章的改名为ASP.NET,经过四年的开发,第一个版本的ASP.NET在2002年1月5日亮相(和.NET Framework 1.0),Scott Guthrie也成为ASP.NET的产品经理(到现在已经开发了数个微软产品,像ASP.NET AJAX和Microsoft Silverlight)。目前最新版本的 ASP.NET 4.0 以及.NET Framework 4.0 已经在VS2010平台内应用。

2.2ASP.NET的优势

以前的 Web 开发模型相比,ASP.NET 提供了数个重要的优点:

1.增强的性能。ASP.NET 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与被解释的前辈不同,ASP.NET 可利用早期绑定、实时编译、本机优化和盒外缓存服务。这相当于在编写代码行之前便显著提高了性能

2.世界级的工具支持。ASP.NET 框架补充了 Visual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和设计器。WYSIWYG 编辑、拖放服务器控件和自动部署只是这个强大的工具所提供功能中的少数几种。

3.威力和灵活性。由于 ASP.NET 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因此 Web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威力和灵活性。.NET 框架类库、消息处理和数据访问解决方案都可从 Web 无缝访问。ASP.NET 也与语言无关,所以可以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的语言,或跨多种语言分割应用程序。另外,公共语言运行库的交互性保证在迁移到 ASP.NET 时保留基于 COM 的开发中的现有投资。

4.简易性。ASP.NET 使执行常见任务变得容易,从简单的窗体提交和客户端身份验证到部署和站点配置。例如,ASP.NET 页框架使您可以生成将应用程序逻辑与表示代码清楚分开的用户界面,和在类似 Visual Basic 的简单窗体处理模型中处理事件。另外,公共语言运行库利用托管代码服务(如自动引用计数和垃圾回收)简化了开发。

5.可管理性。ASP.NET 采用基于文本的分层配置系统,简化了将设置应用于服务器环境和 Web 应用程序。由于配置信息是以纯文本形式存储的,因此可以在没有本地管理工具帮助的情况下应用新设置。此“零本地管理”哲学也扩展到了 ASP.NET 框架应用程序的部署。只需将必要的文件复制到服务器,即可将 ASP.NET 框架应用程序部署到服务器。不需要重新启动服务器,即使是在部署或替换运行的编译代码时。

6.可缩放性和可用性。ASP.NET 在设计时考虑了可缩放性,增加了专门用于在聚集环境和多处理器环境中提高性能的功能。另外,进程受到 ASP.NET 运行库的密切监视和管理,以便当进程行为不正常(泄漏、死锁)时,可就地创建新进程,以帮助保持应用程序始终可用于处理请求。

7.自定义性和扩展性。ASP.NET 随附了一个设计周到的结构,它使开发人员可以在适当的级别“插入”代码。实际上,可以用自己编写的自定义组件扩展或替换 ASP.NET 运行库的任何子组件。实现自定义身份验证或状态服务一直没有变得更容易。

8.安全性。借助内置的 Windows 身份验证和基于每个应用程序的配置,可以保证应用程序是安全的。

2.3C#介绍

C sharp(又被简称为“C#”)是微软公司在2000年6月发布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并定于在微软职业开发者论坛(PDC)上登台亮相.C#是微软公司研究员Anders Hejlsberg的最新成果.C#看起来与Java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包括了诸如单一继承,界面,与Java几乎同样的语法,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但是C#与Java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借鉴了Delphi的一个特点,与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而且它是微软公司.NET 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PHP 独特的语法混合了 C、Java、Perl 以及 PHP 自创新的语法。

微软c#语言定义主要是从C和C++继承而来的,而且语言中的许多元素也反映了这一点。C#在设计者从C++继承的可选选项方面比Java要广泛一些(比如说structs),它还增加了自己新的特点(比方说源代码版本定义).但它还太不成熟,不可能挤垮Java、C#还需要进化成一种开发者能够接受和采用的语言。C#更像Java一些,虽然微软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我觉得,因为Java近来很成功而使用Java的公司都报告说它们在生产效率上比C++获得了提高。

2.4 SQL Server 简介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 版本。在Windows NT 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 在SQL Server 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 将SQL Server 移植到Windows 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 的Windows NT 版本。Sybase 则较专注于SQL Server在UNIX 操作系统上的应用。

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200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SQL Server 2000 的特性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的特性包括: 1.Internet 集成。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引擎提供完整的XML 支持。它还具有构成最大的Web 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SQL Server 2000 程序设计模型与 Windows DNA 构架集成,用以开发 Web 应用程序,并且SQL Server 2000 支持 English Query 和 Microsoft 搜索服务等功能,在Web 应用程序中包含了用户友好的查询和强大的搜索功能。

2.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从运行 Microsoft Windows® 98 的便携式电脑,到运行 Microsoft Windows 2000 数据中心版的大型多处理器服务器。SQL Server 2000 企业版支持联合服务器、索引视图和大型内存支持等功能,使其得以升级到最大 Web 站点所需的性能级别。

3.企业级数据库功能。SQL Server 2000 关系数据库引擎支持当今苛刻的数据处理环境所需的功能。数据库引擎充分保护数据完整性,同时将管理上千个并发修改数据库的用户的开销减到最小。SQL Server 2000 分布式查询使您得以引用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就好象这些数据是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的一部分,同时分布式事务支持充分保护任何分布式数据更新的完整性。复制同样使您得以维护多个数据复本,同时确保单独的数据复本保持同步。可将一组数据复制到多个移动的脱接用户,使这些用户自主地工作,然后将他们所做的修改合并回发布服务器。

4.易于安装、部署和使用。SQL Server 2000 中包括一系列管理和开发工具,这些工具可改进在多个站点上安装、部署、管理和使用 SQL Server 的过程。SQL Server 2000 还支持基于标准的、与 Windows DNA 集成的程序设计模型,使 SQL Server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使用成为生成强大的可伸缩系统的无缝部分。这些功能使您得以快速交付 SQL Server 应用程序,使客户只需最少的安装和管理开销即可实现这些应用程序。

第3章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

3.1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简介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Web的提供作业布置、上传、下载、批阅等功能的系统。是一种轻型课程/学习管理体系的系统。他支持在网上出题,然后将题目的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中。学生可在网上查看相关题目并下载题目文档,做完后可将答案文档上传至服务器中。然后老师可以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信息,并给出分数和建议。后台管理人员可以添加教师和学生班级等。而教师可以添加课程和题目。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采用当今流行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的三层结构软件架构体系,以微软的WindowsServer2003为网络操作系统,以基于C#的ASP.NET为开发应用程序的环境,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而完成的。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ASP.NET的工作原理是:SQL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各种用户数据,Web服务器上存储应用程序。用户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登录教育教学管理平台,Web服务器上应用程序采用ADO技术与SQL服务器连接,即把客户的请求转化成SQL请求并传递给SQL服务器,SQL服务器接受请求做出响应,并把处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进一步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本系统的三层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位于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输入的信息,本层可以作为中间组件接收从表示层来的数据,并传递到数据访问层中读出这些数据。数据访问层从业务逻辑层获得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数据库,采用存储过程实现了对数据的读取、编辑、添加和删除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业务逻辑层,由业务逻辑层再返回给表示层。在很大程度上,采用分层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3.2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一.管理员。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你可以对整个系统数据进行修改。可以对教师、学生、学院班级、课程、作业等信息进行管理。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都可以在管理员界面进行修改。

二.教师。以教师身份登录系统,你可以对你所教的课程进行作业的布置,查阅学生提交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和批注,并查看学生成绩的统计。也可以查看学生的信息,修改自己的信息等。

三.学生。以学生身份登录系统,你可以查看、修改自己的信息,或者修改自己的密码。与此同时,你可以查看自己的作业,下载作业要求文档,也可以在昨晚作业后提交作业,并查看自己的作业成绩。

第4章 总结及可能研究方向

4.1 网络教育平台发展总结

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推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的重大战略举措。

网络教育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与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其主要的特点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特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育的载体,是体现网络教育优势的关键。网络教学平台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我国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开发正处于探索中,对现状的了解和对经验的总结意义深远。目前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相对于网络教育来说少得多,大都是研究者或开发者对“应该”具备什么功能或“能够”具备什么功能的论述,对实际应用层的分析较少。

4.2 对教育平台的研究方向及建议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不是单一化、综合性(大而全),而是有特色、多样性,以期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向定制化方向发展。

据调查一些学校之所以在自主开发平台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自主开发,主要考虑到要让平台去适应教学而不是由教学来适应平台,直接将平台拿过来用容易使教学受到平台框架的束缚,难以自由发挥,不能很好的体现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平台开发的时候应先对网院的实际教学和管理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之后再进行设计,而不是只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而不顾应用的实际盲目开发。

2、平台的模块化、可拆装化是一个趋势。

一方面,学校可以择优组合,选择各个平台中好的、适合自己的部分。如某个平台的教务管理部分很适合我们,而另一个平台的教学支持很适合我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台自身的改进和升级,方便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删、改。

3、平台的开发应注意到标准问题。

遵循标准有利于优化组合,有利于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利于系统的兼容性。标准应由开发商与研究人员共同制定,如果没有开发商的参与,会造成一方面标准的实用性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标准不能够为开发商所知道和了解,从而增加了应用和推广的难度。

4、平台的优劣不在具体功能的多少,而在于对实际需要的满足,即不是为开发而开发而是为解决问题而开发。

开发的思想不是能够做多少或应该做多少而是需要多少。平台的开发不是只懂得教育理论就行了,还需要了解用户。

5、网络教学平台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与其他传播媒体优化组合。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除了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外,还要依据一定的传播理论,网络实际上仍是一种传播媒体,它同时具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自我传播的功能,但同时也要根据一定的媒体心理学理论认识到它的局限。

我们之所以采用一个新的媒体在于它具有以前的媒体所没有的优点,应将这种优点充分挖掘利用。计算机网络不同于前几代传播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进行及时双向的交互、能够提供一个环境。网络教学平台要充分发挥这两方面优势,真正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要让学习者感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个环境中、在一个集体中。

6、面向现实的同时着眼将来。如遵循标准、各模块要为将来的扩展留好接口等。在标准化的同时力求个性化,使标准化与个性化完美的统一,即内部的标准化和外在表现形式的个性化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袁鑫.PHP开发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陈浩.PHP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Leon Atkinson.MySQL核心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David Flanagan.JavaScript权威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徐磊.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6月; [7]教育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2000年7月;

[8]汪琼《网上教学支撑平台现状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0 /8 ;

关于网络营销理论的文献综述 篇5

国外网络营销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网络营销在国外被译为E一marketing或者Internetmarketing。菲利普科特勒(PhihpKotler)教授在《营销管理》(2001年)的第23章中,专门讨论了网上营销,他认为网络营销活动是21世纪重要的营销方式。英国德比大学的DaveChaffey(2004年)在其著作中指出:网络营销或者以因特网为基础的营销可以定义为运用因特网和相关的数字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和支持现代营销观念。朱迪•施特劳斯(Ju勿strauss)在《网络营销》(2004年)中提到:“网络营销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达到以下目标:第一,通过更为有效的市场细分、目标定位、差异化、渠道策略等方式,转换营销战略,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第二,对网络营销理念、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产品价格、服务及创意等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第三,创造满足个人和组织客户需求的交易”。

斯莱沃斯在《数字化企业》(2001年)一书中提出了数字化企业的概念,其论述的着眼点不是数字技术本身,而是数字技术的经济含义,即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战略差别化,创造企业的独特性,从而达到争取客户,实现盈利的目的。作者认为数字化企业是指那些由于使用数字技术,使企业本身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这种选择范围极大拓宽的企业。按照这一定义,只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者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公司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的真正目标。随着Internet的普及,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更具个性化,更讲究以消费者为中心,于是在1990年,劳腾伯恩(Lautenbom,1990)在4PS的基础上提出了4CS的网络营销组合策略新理念。

关于网络渠道的定义:雷波特和斯欧卡拉(RayPort&Sviokla,1995)认为网络渠道主要是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承载信息流的作用。他们首先提出电子虚拟市场中电子渠道的概念,他们认为电子渠道可以便捷、低成本地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麦克唐纳德和威尔森(McDonald&wi1lsen,2002)着眼于方导向和买方控制,构建了新型的网络渠道结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他们把网络渠道看作是为买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网络消费者可以完成选购商品、在线支付和选择配送方式等功能。

B 2 B网络营销的定义:拜瑞•斯瓦斯丁(Barry Silverstein)在《B2B营销》一书中尽管没有给出B2B网络营销的明确定义,但对B2B营销的原则、计划战略、策略进行了论述,指出所有B2B营销需要的核心内容,即提示产生、事件营销、回复、订单产生、顾客,不但正在利用而且能通过网络营销得以强化,网络营销将被普遍接受并上升到B2B营销的主导地位。

B 2 C网络营销的定义:B2C(Business to Consumer)电子商务是企业通过网络向个人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B2C电子商务涉及到两个参与者,一个是企业,一个是个人消费者,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B2C电子商务是普通消费者广泛接触的一类电子商务模式,同时电子商务应用也是最普遍、发展最快的领域。B2C电子商务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网络购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提供的数据,在美国,有7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美国网民的普遍行为。而在我们中国,这个比例要小得多,我国使用网络购物的网民比例只有25.5%。但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完善,可以肯定,今后使用网络购物的中国网民数量会快速增长。

在国内,对网络营销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冯英健博士(2000年),他是新竞争力网站总裁、电子商务博士和网络营销专家。他认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网上经营环境的营造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网站,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一些具体策略对网站进行推广,从而建立并扩大与其他网站之间、以及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Davechaffey和冯英健博士的观点中我们发现,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根据地,企业的网络营销活动是以网站为基础的。此外,国内学者姜旭平、孟丽莎、刘向晖、卓骏、李纲、蹼小金等纷纷给网络营销下了不同的定义。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一些细微的区别决定了我国多数企业网上活动仍处于网络营销阶段,且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国外的网络营销理论成果与经验总结对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企业的网络营销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我国的企业必须拥有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发展策略,并注意其细节的实施,才有可能成功地步入网络经济的大门,进而取得后续发展。

我国对网络营销渠道的研究仅仅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争议,其进程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仍有一大批营销界的学者和企业家致力于对网络营销渠道的研究和传播。瞿彭志(2001)认为,网络营销渠道就是借助互联网将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方便消费者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在消费者选择产品后要能完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手续,当然交钱和交货不一定在同时进行。清华大学卓骏教授(2005)在《网络营销>>一书中认为:传统的营销渠道的层次设计、相互匹配及全面管理是一件很繁杂的工作,网络营销渠道将销售渠道变成网络这一单一的层次,其作用、结构和费用都有很大的变革和进步。

虽然我国的许多学者、教授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营销渠道理论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网络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的理论内容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 篇6

BB网络系统和博客协同辅助对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 BB网络系统之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优势及问题

1. BB网络系统辅助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突出优势

首先, 基于BB系统而构建的虚拟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 可以提供远程教学甚至于跨校际资源共享并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 因而使学习者的学习空间更加开放。其次, BB网络系统教学环境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从而使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灵活性。第三, BB系统为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的全方位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种即时的、互动式的交流, 能推进学习者之间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深化。第四, BB网络系统可使学习者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与地点,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全方位的协同式交流, 从而使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得到体现与加强。

2. BB网络系统辅助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BB系统在丰富了知识获取途径、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 还存在着与教学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其一, 有时网络不稳定, 课程模块中的一些功能在使用时就会受到影响。其二, BB系统强调意义的建构, 却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绝不止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还应包括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而BB系统教学在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的同时, 却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其三, 学习者由于缺少直接的交流与指导, 容易构建错误的新知识。

在BB系统网络环境下, 教师由“前台”走向“幕后”, 无法直接影响学习者新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时, 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都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 同时也对学习者的素质、能力及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学习者的基本素质、信息处理能力或是自我约束能力比较有限, 在BB系统网络环境下难以找到对应于自己学习能力和所选学习内容的指导者和交流者, 这样就容易构建错误的新知识。另外, BB网络系统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及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软件方面, BB系统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此外, 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健康性以及信息安全性必须予以保证, 否则分布在各个不同角落里的学习者很可能收集到无用乃至错误的信息, 从而导致学习者建构错误的知识结构。

(二) 博客与BB网络系统协同辅助教学便可扬长避短

博客作为软件工具具有方便快捷易于使用的特点, 它的普及性、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与多元碰撞等特点不但是学习者所必需的, 而且更能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运用博客可以帮助实现面授与网络教学的整合, 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尤其它灵活性的特点、互动性的沟通、形成性的评价等功能, 为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鉴于此, 我们尝试将博客链接在BB网络教学系统上, 就可使BB网络系统的优势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又能弥补其不足。

博客与BB网络系统协同辅助教学, 对阅读与写作学习至少有三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二是学习方式和途径更加多种多样;三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能得以充分体现。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当BB网络系统课程模块中的一些功能受到网络不稳定的影响时, 链接在BB网络系统中的博客辅助教学则能有效地克服其存在的一些缺陷, 与BB网络系统相互支撑,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当然, 网络课程的建设并不只是呈现课程内容, 尤应重视学生感受和体验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媒体元素的选择, 还应设计读、写训练等实践活动的适宜环境[1]。这些都要求BB系统与博客协同整合, 以此建立师生互动的畅通渠道, 既充分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 又能突出阅读与写作学习的特色。例如, 在课堂上, 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时较少, 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 运用BB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教学, 便可为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些积极的影响, 成为践行新型读写方式的技术支撑, 从而使目前深受学界推崇的探究式阅读、对话式学习、交互式写作较以往更便于实施。

BB网络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下的阅读与写作学习方式

(一) 探究式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 从社会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在此过程中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2]。探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开发潜力的同时, 形成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而BB网络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教学, 为探究式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系统, 包括资源性支持、交互性支持和管理性支持等。事实上, BB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教学对于学科学习最具积极意义的影响就是促进探究性学习方式走向深入。这是因为在BB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教学环境下, 学习者是基于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需要上网搜集信息, 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分析和评价,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本身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

BB网络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下的探究式阅读, 在具体实施中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结成若干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可申请建立自己的博客, 然后将各个小组的博客链接在BB网络系统上和老师的教学博客形成师生、生生及小组间互动性的博客群进行交流, 这样就会构建一个网络下的学习共同体。利用BB系统诸多模块的阅读内容、较强的后台监控功能和博客群中师生提供的相关丰富材料,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探究题目进行讨论, 能使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究式阅读是基于文本的探究研讨, 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书面“对话”。究其本质, 可以说是基于BB网络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环境下的对话与写作教学。

(二) 对话式学习

对话式学习是当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尤应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范式[3]。对话者由于知识面的广狭、认识水平的高低各不相同, 相互之间存在着视域的差异。实施对话教学, 就是为了使所有参与者不断进入他人的视域, 通过取长补短达致共同视域。因为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进入他人的视域, 师生通过对话提升了各自的认识水平, 这在本质上就是“教学相长”。语文课程对话教学的理想境界, 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视域融合。为此, 在BB网络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语文教学中, 可分别采用BB网络系统虚拟课堂和设计讨论板的形式以及博客的互动交流方式, 为对话者之间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虚拟课堂作为BB网络教学系统的协作工具, 模拟了真实的课堂教学, 所提供的交流互动功能是实时同步的。它虽然不具备音频交互和视频交互功能, 但可以让对话者通过“白板”、“结构图”、“私人消息接发”、“小组浏览器”、“提问工具”、“问题收集箱”等功能发起讨论、交互式提问, 并通过板书开展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在讨论版中开设不同的论坛, 引导学生进行异步交流。也可以在BB网络系统通知模块上布置讨论的话题, 鼓励学生将各自的观点发到BB系统讨论版及博客上, 参与网上协同互动讨论。学生也可通过讨论版及博客对语文教学进行动态评价,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语文教师借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反馈意见, 通过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吸纳其合理化建议, 对语文教学内容作出适时调整, 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三) 交互式写作

网络文学的兴起, 早已使阅读与写作的主体、方式等发生了诸多变化。网络文学使文学的存在形态由书面向电脑网络转变, 传播媒介由单纯的语言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变, 欣赏过程由书面欣赏向机读化欣赏转变。读者和作者的网民化、创作方式的交互化、文本载体的数字化、流通方式上的闪捷化、欣赏方式的鼠标点击化, 以及功用方面的自娱性、价值取向的虚拟性等, 对于阅读与写作教学而言, 无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尤其是网络文学之交互式写作的全新面貌, 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已成为急需重新审视和着力研究的现实课题。例如:读者与作者的即时交流, 使作者能够根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续写作品, 甚或由读者以接龙形式和原作者合作完成作品;把作品中的人物做成多媒体文本放进视窗界面, 让读者、作者都能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 甚至通过鼠标和键盘走进去与之对话;不同的读者之间, 彼此就作品某一方面或片段交换意见、进行讨论, 大家共同完成作品……如此等等, 笔者姑且简单地称之为“交互式写作”, 那么这种交互式写作不只是模糊了作者与读者的界限, 同时也拓展了文学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容量, 扩大了作品对于受众的影响力。因此, 交互式写作标志着文学创作进入大众化时代, 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大文学观”, 也大大提升了文学对于自身的审视力度与反思的品质[4]。

尽管如此, 网络文学因其先天不足, 无论从读者还是作者角度而言, 都缺乏深刻的内涵、高贵的精神、审美的趣味;从监管层面来看, 则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得力的引导措施、积极的扶持政策。作为这种快餐文化的制造者和消费者, 普通网民难以把握时代脉搏, 难以反映时代精神, 难以体现人民追求的文化, 难以更好地丰富网民的精神世界, 难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鉴于此, 我们借助BB网络系统与博客协同辅助教学平台, 将网络文学纳入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式写作, 既可使网络文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又可使阅读与写作教学创出一个全新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湘萍, 刘家春等.教师教育数字化平台构建、应用与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9.

[2]李闻歆, 单子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1) :66-69.

[3]倪文锦, 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 篇7

摘 要:网络技术给灰色文献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鉴于灰色文献的重要价值,国际社会对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呈现出国际合作、国家立法、标准统一、深层开发、多向服务和开放存取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48-02

1 网络技术对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相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灰色文献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加简单、内容覆盖范围更广、数据格式更加多样、时效性更强、发布更加自由、发布成本更低,这为丰富网络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但是,计算机网络打破了地域界限,也改变了灰色文献生产、传播的方式,甚至影响到灰色文献的性质,给其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不便。

灰色文献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献资料,网上灰色文献的范围更加难以确定。一方面,网络灰色文献呈现出海数量、多媒体、非规范、跨地理、跨行业、跨语种的趋势,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仅数量大,而且包罗万象。另一方面,灰色文献同其它类型文献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对其价值判断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文献控制的角度看,灰色文献是处于受控边缘的文献形式。信息社会到来会加剧信息的无序状态,灰色文献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中的灰色文献,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失控性,其信息发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即使采取有效措施,也不可能回到传统灰色文献的受控状态。

灰色文献具有较强的专业系统性和本位性,由于担心涉密及考虑专利等因素,其通常发行与交流仅限于本行业与相关行业,对本质、核心的问题涉及较少,透明度低,获取难度大。加之网络的不安全性较大,因而灰色文献生产者在向外界发布、透露时做了更多的保留。

部分大的灰色文献收藏机构往往能够获得灰色文献的版权,并向用户提供一定的使用权。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复制、分发、租赁、存储等目的的使用权限需要重新向文献的版权所有者申请。还有很多灰色文献没有明确的版权说明,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更无从考证版权的真实性及其归属。

2 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灰色文献具有决策服务、信息导向、预测前瞻、反馈调节、效益促进等功能,是当今社会中具有极高信息价值的重要知识载体。面对网络技术对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新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对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首先体现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比如,1992年意大利在罗马举行全国性的灰色文献会议,借此推动本国对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1993年,美国召开了“改善国外灰色文献获取条件”会议,这是因为美国信息技术发达,相对于获取本国灰色文献,得到外国灰色文献比较困难。同年,法国总理办公室研究部成立相关组织,负责收集、描述和出版灰色文献。

国际社会对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采取了合作策略。比如,1982年,根据法国的提议,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赞助下,建立了“欧洲灰色文献信息系统”(SIGLE),负责欧共体范围内的灰色文献书目控制。目前,SIGLE有17个成员单位。SIGLE涉及的文献类型有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预印本、官方出版物、讨论、政策、标准、书目等。又比如,1986年,美日签署《新日美科学技术协定》,明确了两国在科技报告等类型灰色文献的互惠流通机制。1996年,美国UMI公司发展“网络博士论文电子图书馆”计划,参加国有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性的灰色文献研讨会也得以召开。比如,1993年12月,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RAI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一次灰色文献国际会议,参会者来自几十个国家,就灰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特征确定、发展趋势以及灰色文献“白色化”的对策等方面作了研究。

在国际合作的同时,国内合作得到加强。比如,美国对灰色文献虽然采取了分散管理模式,但是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各机构分工配合,联系协调,形成了对灰色文献收集的整体性网络。比如,HP Laboratories收集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及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灰色文献,NASA Jet Propulsion Lab主要收集航天技术、外层空间开发、机器人任务方面的灰色文献,STINET侧重于收集国防研究和基础科学相关的灰色文献,包括生物和医药科学、环境污染与控制、行为和社会科学、专利及其应用等。

大型和著名的文献信息机构的参与是当今社会对灰色文献管理的又一个特色。比如在俄罗斯,许多大型图书馆致力于编辑出版《俄罗斯灰色文献联合目录》,已收集10万多条数据。意大利罗马国家研究院图书馆是一个独立的灰色文献中心,形成了灰色文献收集、整理、传播的完整体系。又比如,日本的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ICST,其前身是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国立国会图书馆、学术情报中心都非常重视灰色文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将灰色文献编制成数据库,完善书目控制,来开展复制、借阅服务。英国国家图书馆是研究灰色文献最活跃的组织,已将灰色文献数据库化,开展联机服务。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教育研究资料中心(ERIC)、国家技术情报局(NTIS)等也都是从事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最重要的组织。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灰色文献数据库,创构多元检索途径,可以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检索渠道获取有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远程查阅,可以提高用户的检索速度。比如,SIGLE数据库有主题检索、报告号检索或发布机构检索、作者检索、文献类型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以主题检索为例,这种检索可以在多个字段进行,如标题、关键词、文摘等。所有的SIGLE记录都可以用3个以上的主题分类号来检索,很容易将检索限制在相关的主题领域内。

3 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资源共享,而标准化与规范化则是灰色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将无法实现对灰色文献大范围、深层次的利用与控制。存在的问题是:对灰色文献的加工、描述、组织、存贮、转换、检索和服务的标准不统一;对元数据的描述、加工处理、转换、检索的标准不统一;对灰色文献的收集、筛选、编目、加工和使用不统一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不同的数据库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使得跨库检索难。现在欧洲各国通过制定一些合作标准,来推动欧洲内部灰色文献的控制管理。比如,在辨识方面的规则有:ISO 5966-Documentation-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ISO 7144- Documentation-Presentation of Dissertations and Assimilated Documets等。在处理规则方面的标准有国际标准报告号码(ISRN)等。

灰色文献的整理和深层次开发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在网络时代,灰色文献的整序、编辑工作,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开发利用的保障。其一,灰色文献的出版形式、载体形态的多样化、无序化决定了对它整序的必要性。其二,编目的多样化可以弱化网络灰色文献的隐蔽性,提高其可见度。其三,通过对灰色文献的整序与深加工,可以产生新的知识。现有网络灰色文献的开发深度仅停留在可以提供详细的书目信息、全文以及灰色信息生产者层面上,所提供的服务也是与此相关的服务,如全文的检索与传递服务、提供书目信息的电子邮件订阅服务等,这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目前在灰色文献深层次服务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尝试。比如,OpCit项目开发的Citbase Search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更是一个分析工具,可以对灰色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的统计分析。另外,网络灰色文献的内容分析也是一个深层开发的方向,可以为用户确定某领域当前最新研究热点,预测领域发展态势。

网络灰色文献服务的方式将得到拓展和丰富。其一,检索服务。比如ArXiv不但提供了作者、题名、文摘、注释、期刊参考、报告号等多个常见的检索入口,还提供有“Form interface”和“Catchup”,分别可以快速检索某主题某月和某天收集的全部论文。其二,全文传递服务。灰色文献全文传递服务以英国的BLDSC最为成熟,方便、快捷、安全,质量高。BLDSC还提供灰色文献增值服务,如同一文章的多种版本形式、特别质量或彩色复印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缩微形式等。其三,目录索引服务。第一,机构目录。提供灰色文献生产机构的名称、地址、网址等信息。第二,文章目录。提供灰色文献作者、题目、来源、文摘、网址等书目信息。其四,动态报道。比如,Grey Net以日程表的形式依次报道各专业图书馆协会、IFLA、美国图书馆协会等图书情报领域的会议动态。此外,还有灰色文献电子邮件订阅服务、数字统计服务等。

为了解除版权对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制约,国际社会正在探索诸多办法。其中,开放存取被认为是可行路径之一。所谓开放存取就是在版权制度框架内,版权人通过放弃或让渡部分版权,赋予用户较大的利用版权资源的权利。灰色文献开放存取的主要载体是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和学科/主题知识库。截止2006年11月,全世界共有54个国家建立了770个开放存取知识库。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202家)、英国(82家)、德国(68家)、巴西(46家)和澳大利亚(30家),我国的开放存取知识库有8家。现在已经有多种支持知识库开放存取的协议,比较著名的有:就文字、图片、美术、音乐等开放内容的许可证来讲,有创作共用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CCL)、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的Creative Archive许可协议、EFF开放音频许可协议(EFF Open Audio License)、Ethymonics自由音乐许可协议(Ethymonics Free Music License)、开放出版许可协议(Open Publication License)、开放内容许可协议(Open Content License)等。其中,CCL目前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对“著作权束”进行分解之后,由著作权人选择保留部分权利,而将另外的权利进行让渡,这些权利相互组合就形成内容不同的许可证。CCL包括“署名”、“非派生作品”、“非商业用途”和“相同方式共享”等4种基本权利,能组合成11种许可协议。在CCL2.5版本中,共提供6种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

[1] 董明强,李广德,吴奇才.谈网络灰色文献“白色化”[J].情报杂志,2004,(6).

[2] 王淑群.灰色文献开发和利用的障碍与措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

[3] 刘海航,黄碧云,张畅.欧洲灰色文献系统[J].图书馆杂志,2003,(3).

[4] 莫泽瑞.网上灰色文献及其收集利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上一篇:高速公路建设调研报告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