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优化

2024-07-14

课堂教学的优化(共12篇)

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1

摘要:课堂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笔者在提出我国目前课堂教学对话弊端的基础上,就优化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进行探索,以期对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对话,优化对话

苏辙在《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中说道:“两汉之间经各有师,师各有说,异师殊说,相攻如仇。”传统教学的对话,教师君临天下,其话语具有绝对的权力色彩。虽然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和观摩课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情感互动几乎成了语文界的口头禅,但静心一想,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因为对话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科价值的实现。走向对话,是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所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对话,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以求建立起共同参与、真诚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分享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一、我国目前课堂教学对话的弊端

1. 对话重心知识化。

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限于现实的束缚,而过分重视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导致对话的重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重和取舍。

2. 对话结构程式化。

语文备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把说什么、问什么、有哪几个学生回答、怎样回答等问题都预先设计好了,貌似对话,实则独白。

3. 对话内容教条化。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是先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课堂上的对话基本都是教材、教参设计好的,教师只是依案问答,也就谈不上创新、改造、生成。

4. 对话方式静态化。

很多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回答,轻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徒具对话的形式,没有思维的空间与时间,更无情感、心灵的碰撞。

二、课堂教学对话的优化策略

1. 导学探究,走入文本

导学案是初中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体现了“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导学案”的较多优势。因此,教师应精心编制、合理使用好学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能力。

例如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一文,我编制的导学案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

②相关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作品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构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③学习内容: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化解成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④随堂练习:如文中写家中境况与描写背影有什么关系?分别说出在车站送别过程中父亲说的四句话的具体含义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⑤拓展延伸:写一篇自己和父母之间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在下节课堂上一起分享。

2. 先学质疑,激情入境

先学质疑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学文章之后,提出问题的一类教学方式,其中最核心的环节便是提问的环节。由于学生对文章的自学程度不同,往往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能把握到文章中心思想,导致提问的无效性和片面性,也就谈不上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因此,先学质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寻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设计如下:

①反复朗读,在理解中提问:文章思路清晰,安排有序,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是百读不厌的佳作。因此,我让学生首先带着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如: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等?

②知识整合,在同类中思考:引导学生对比朱自清的《春》进行思考,如:两篇文章在语句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相似点?同是借景抒情,有什么异同?来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把握课文。

③开拓思路,在想象中探求: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交流讨讨,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有效引导,整体感知

对话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助等教学情境,一步一步达到求知解惑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和古诗词,应该用相当的时间来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体验,帮助学生领略其中不同的韵味和丰富的哲理,从而提高多重对话能力。

例如高尔基《海燕》一文,教师可以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整体感知课文,才能真正体会“海燕”的艺术形象。再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逐步在想象的画面中理解到诗词所散发出来的内涵,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总之,对话教学是双向、共振的。我们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发出真实声音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对话,才能起到交流的效应,达到沟通的效果,否则现场再热闹,那也只是表演。

参考文献

[1]刘延金,林莎.关于课堂教学对话的几点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23

[2]钟一娜.课堂教学对话实效性攻略[J].教学月刊,2011,11: 34-36

[3]舒海燕.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41:51

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2

路景梦

电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电化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二、运用电教手段,诱发学生的情感。

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三、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像。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划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电教化手段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致学难点。教学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投影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四、运用电教手段,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操。电教能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有声、有形、有色、有动、有静,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器官,去感觉,去体会。如教《桂林山水》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时,利用桂林山水的录像,再配以一段悠扬的钢琴曲,让学生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切身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爱美的情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好知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97-01

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表现:有不少教师缺少对教材所处地位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原有认知结构的必要分析,对教材怎样处理,教学方法怎样选择,教学手段怎样运用钻研得不深。更有不少教师随意拔高要求,讲得过多过难等。这些倾向和现象淡化了基本知识的教学,漠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由于课堂效率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大搞集体补课、大搞“题海战、满堂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偏离了培养目标。面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改变其现状,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笔者反复思考后认为,应该从优化课堂教学这个角度着手,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妙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2、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3、导入要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为此,要优化新课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一开始就把学生“抓住”。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学习结果或者预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不超纲。第二、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不能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真正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是“了解”的不能定成“理解”,“理解”的就不能定成“掌握”。第三、要保证教学目标定向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设计都要瞄准目标,凡是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并实施当堂检测,保证大面积达标,否则,课堂教学将陷入随意性、盲目性。

三、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一般常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几何学习中,还可以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取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才算是有效的成功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注重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内化,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强调重点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指出下一步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梳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获取知识所用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回忆、总结、明确,即进行学法小结。整个课堂小结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语言要简明扼要。

五、课后及时巩固

巩固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口答、笔算、抢答、板演等多种形式激发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效率。5、练习中要有反馈。没有反馈的练习是盲目的练习,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兴趣,优化新课堂,课堂效率

一、引言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应试教育。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 跟着考试走, 而不善于独立自主学习, 这种情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遵循激发兴奋点活动的设计原则基础上, 通过将兴奋点的合理分配、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参与和突破教材线性结构、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等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活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活动, 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如何开发新课程资源

设计新课程时要与日常生活接轨, 要善于把生活融入到课堂上。但高中的英语教学又不能像中学英语那样, 还是要在顺应高考的前提下对高中英语进行新课程开发。所以要想真正完成新课标任务, 就要做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并善于开发课程资源, 更新教学,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和优化课堂教学呢?

1. 突破传统教材线性结构。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言素材本身极富生活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教师在不改变教材中语言项目的交际功能的前提下, 对情景和话题或活动的空间等设置可作一些调整。比如在O lym pic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在W arm ing up部分设计若干问题, 通过一个智力小测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古代和现代奥运会基本知识的了解。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单元中心话题的思考与讨论, 让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时有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课堂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利用报刊文章、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这些语料信息不同于纯粹为教学目的、高度简化了的教材语料, 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而自然的语言, 有着地道的表述、完整的语言环境。因此, 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 同时会给我们的教学增添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

2. 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这一理念可设计多种任务型活动如信息传递型、逻辑推理型和观点阐述型来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来源, 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 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开始上课时用五分钟时间, 进行“news report”, 由学生报导新闻, 教师作适当的讲解。有必要时, 可将一些单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用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分阶段地从网上、英文报刊、杂志上将近期的“hottopic”的有关资料或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记录下来, 归纳整理后印发给学生, 以使学生在知识的“量”上得到积累, 并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3. 把Letm e learn变成I wantto learn。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多方面着手, 激发学生兴趣首要的是给予学生自信心, 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是“I can do”!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趣味。为了使学生对英语课感兴趣, 教师要多花时间了解和整理教材,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的同时要时刻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出发点, 要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原有知识、兴趣、情感为重要前提, 依托学生的经验世界, 摸索出课堂的支撑点和结合点, 创新设计一些有声有色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解决自己的问题, 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rap、诗歌、录音对白或经典文章, 提供背诵材料。 (2) 比如在Christm as这天可以组织学生排话剧节目, 学生们表演。把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成一组, 对白多的角色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扮演, 对白少的角色由学困生扮演, 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 相互帮助, 团结协作, 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 学生在愉乐之中,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三、结语

一位好的教学工作者, 就像是一部话剧的导演, 他是指导学生表演的人。心理学家约翰·卡洛尔 (Carroll, 1963) 曾指出, 成功的教学是一个函数依赖于五个变量:教学质量、教材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学习能力、学习动力、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就要根据所学内容,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潜能,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发和建设高中英语课程资源是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主力军, 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在教学中努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组织指挥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表演, 在其指导下, 整个课堂充满紧凑而活跃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会感到新鲜多样、趣味无穷, 外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喻建平, 岑如意.以多媒体为辅助技术的英语课堂结构模式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3, (1) .

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篇5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外语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来优化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说准教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律和教学规律。说准教材,意味着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说出每一课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难点,掌握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学习规律,才能在讲课时突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易于被学生掌握领会的内容,把“准”确立在具体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等目标上。以现行初级中学新编英语课本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本课所授内容为英语数词(Numbers in English)表达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经过分析,核单元的内容在本册 Unit6、Unit9、Unitl2、Unit15以及第二册、第三册及以后的分数、倍数等知识学习中都要用到,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掌握初中英语数词知识的关键和基础的部分,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仅停留在对数词1、2、3的对等英语翻译上。因此,找准了所授教材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切入点,我们可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①认知目标──掌握拼法和用法;②能力目标──借助于实物、实景、图片等向学生呈现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记忆、联想的能力;③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要求学生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个体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交流意识和互助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交流意识和互助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装较强的交流意识和互助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群体参与意识与兼顾他人的行为;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个人奉献精神,体验挫折与成功的.正常心态,凝聚智慧、克服困难的行为等,以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

教师说准教材,一是要全面、具体、恰当地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有对知识的要求,而且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有对知识的要求,而且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有对智育的要求,而且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进而科学施教。二是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突破性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说明教法,促进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优化 篇6

一、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要力求精练,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1.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长、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lè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又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a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

2.用词要准确。在教学时,尤其是概念教学,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了,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再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3.语言要精确。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练,输出的信息无重复。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归纳为: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出算式,求出问题。再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二、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如,有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三、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像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这是一个活动组合投影片:

甲地乙地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得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语言要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了知识。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7

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陈旧教学模式的改变已是不容置疑。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由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 按照教师的意愿规划, 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 达到领会, 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运用新学的内容, 最后检查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客观上处于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地位, 老师讲什么, 学生听什么, 老师要求什么, 学生做什么,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揭示了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是人格, 其次是能力, 最后是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训,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从而具备自我发展的“能量”和“能动性”。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提供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出在课堂45分钟能够达到的、较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胸有全局, 通过对每章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分析和研究, 制订出每节的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之后, 还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灵活选择教法,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针对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要能够多设计几种讲法, 做到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把问题阐述清楚, 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

三、师生互动、和谐融洽, 让学生进入一种乐学的境界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较优的教学设计, 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巧妙的引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目标;通过恰当的设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活跃学生思维。整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进入一种“乐学”的课堂学习状态。

学生的“乐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l)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有强烈的参与愿望和表现; (2) 课堂上有多边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 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 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踏实和满足, 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学生课堂上好的学习状态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并会通过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出来。

教学中, 我曾讲过一道和提前量有关的解三角形的应用题。当时在课堂上感觉讲得已经十分清楚了, 学生听完也没有很多疑问, 但接下来的一次测验却很能说明问题。这次测验恰有一道和这道例题可以说类型完全相同的应用题, 我拿到试卷一看, 觉得学生做这道题不应有太大问题, 可等我评完卷后一统计才发现做对这道题的全班仅有4人, 为什么?我经过认真思考认为, 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 我这道例题是讲完了, 也讲清楚了, 但学生那里呢?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此类问题的知识背景, 有没有分析此类问题的有效思维方法, 对这一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和最终解决有没有相关的疑问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既没有暴露出来也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我从这件事中体会到, 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合作氛围。课堂上要有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 要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独创性地解决问题。吸取这一事件的经验教训, 在不等式一章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增加学生课堂思维质疑的时间, 把有些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自己解决,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以前数学成绩一般的一名学生对数学不等式问题的证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独立钻研出许多新的解法, 他的发言受到大家的一致首肯, 这名学生也从此进入了数学优等生的行列;还有一名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因为课堂上的一次成功表演,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了一个证明题受到老师的表扬, 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赞可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事实证明,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成功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一种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 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重实效

一堂课时间有限, 开始几分钟可以做个小练习,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比单纯讲上节课的知识点要有效果。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做题, 学会解决问题, 才能巩固知识, 开发思维。这个小练习时间不长, 但长期坚持能促进学生及时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 有较好的效果。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实效的具体体现。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听懂, 想通, 并及时练习, 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从学生的课堂掌握知识和作业反馈情况来看, 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应较高, 绝大多数学生应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五、充分体现出教师较高的教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应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教师要体现出高超的教学基本功。如教师教态的亲切自然, 具有亲和力;数学语言的使用应科学准确、简练、严密、生动、富有感染力;板书字体工整规范, 整体布局合理, 具有系统性;教师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具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

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篇8

优师必须懂得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一切条件, 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好一、导入新课的艺术的导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具语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俗话说, 入如同良好的文南省万桥预标, 梁示引, 着导联后着系面学着的生旧高的课潮思与维和新方结课向;局。如;同所如序以同, 幕路善, 课宁市于导入新课, 新是我们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是讲好课的重。要一环, 堂中1.设疑提问中千万, 起点是一问, ”导。教育家入新课。叶圣陶曾“发明千的心学说过校何导:呢“?教师不仅要教他说“一要提, 而且要导问, 二要指。点””如。教讲课一开始张考性的问题, , 使学生注意教师要善于, 积极思考提出富有思。学文清始给同学们播放歌曲《大海的我给同学们上《观潮》一课时, 故乡》授课开, 艺然后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起同学们的激情, 术学据过一2程定.激中的发, 教学感教内情师, 容为导, 入实要新现创课教设。学出在目一课标种堂, 以教依

形象为主体, 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的

情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把学生的认识过程置于特定的环境中,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学内容, 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从而形成教学情境。

3.直观演示, 导入新课。一些抽象的知识, 通过直观演示的导入, 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我给同学们上《长城》一课时, 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室上课, 在上课之前, 我先给同学们观看伟大壮观的万里长城, 通过直观演示的观看, 使学生们引起兴趣, 导入新课。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应贯穿在一堂课的全过程, 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集中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在组织教学工作中, 应注意以下三点:

1. 组织课堂秩序,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我们如果不组织课堂秩序, 就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组织课堂秩序, 常因教师而异, 有的教师面对混乱的课堂和颜悦色, 只用和蔼的目光, 可亲的手势或稍微停下来不讲课, 学生就顿时安静。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维护他们的自尊, 又组织好课堂纪律。

2. 善于利用反馈信息, 组织教学进程。

在讲课过程中, 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 从中获得信息。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表情都不对, 如皱眉、瞪眼等等, 说明他们没有很好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教师就不能再讲下去了, 应该问学生什么地方听不懂, 必须进行重讲或辅导性讲解。

三、教师语言的艺术

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 课堂讲授的成败, 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所以说, 教师语言的艺术, 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1.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中, 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 只有能为学生接受, 能让学生听得明白,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 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 逻辑性强, 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 教师语言的节奏感和幽默感。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幽默感, 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有一次, 学校组织老师上公开课。在听课的过程中, 四 (1) 班的何老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 她让学生朗读《火烧云》一课, 刚开始学生读书声朗朗, 逐渐死气沉沉, 好像快睡着似的。这时, 何老师突然冒出一句:“四 (1) 班的‘音响’怎么‘坏’了呢?”既洪亮又搞笑的一句话, 激起了同学们兴趣, 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起。

四、课堂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要真正发挥好板书的作用, 需要注意板书设计的艺术技巧。

1. 板书内容方面:

板书的内容应是一堂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核心。它既包含一堂课的框架结构, 也需体现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 我们在构思板书设计时应注意:抓住重点、力求简洁、条理清楚。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便于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记忆网络, 提高记忆的效率。

2. 板书形式方面:

优美的板书形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也能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 我们在板书时应遵循:便于运用、布局合理、书写优美、色彩鲜明等原则。形式可以多样, 我们可根据教学条件的不同, 灵活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们的注意力, 从而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

五、课堂互动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之路 篇9

在新课程标准下,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大的提高, 是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教学目标

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1.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 不能用比较含糊或宽泛的词语, 用语必须准确而有分寸。2.制定目标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3.制定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4.制定目标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实际出发, 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力争收到实效。5.制定目标要体现创新的特点。人教版语文新教材特别注重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比如讲解《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 笔者把写景当作作者论述“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反面材料来讲解, 别出心裁。

二、优化教和学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老师教得好, 学生才能学得好。” (邓小平)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尤显重要。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 解答疑难问题、设计教学结构, 调控教学节奏、确定教学方法等。这里强调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始终和学生做到同步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 必须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应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1. 优化教师的“讲解”, 把一部分课堂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的“讲”, 要讲在关键处、疑难处, 点在节骨眼上, 做到少而精, 教师应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优化教师的“提问”,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问”要有针对性, 须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难点;要有适中性, 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问题的难度适中,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有启发性, 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要有艺术性, 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 融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的提问成为课堂提问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贵有思, 思贵有疑, “君子之学必好问”。教师的“问”, 不宜问尽, 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想、自己问, 培养他们乐于思考、乐于质疑的品质。

4. 优化课堂的“练”, 把“练”纳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 不能光讲不练, 而要讲练结合。教师要安排好练的内容、练的时间。语文教学中的“练”, 大部分应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利用大量的课堂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

1. 把真爱带进课堂。

语文教师应把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学生, 把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 把尊重送给每一位学生。

2. 把情境教育引进课堂。

语文教师应抓住教材中的情境,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 既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 也会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3. 把激励引进课堂。

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手足情、生死谜”到底说的是什么, 教师应先让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 把生活引进课堂。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0

一、设计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获取知识,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兴趣有很强的指向性,引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引入环节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根据学生情况及课文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讲朱自清的《背影》,我采用了以旧带新法和直观演示法。把学过朱自清的《春》联系起来,再用多媒体演示“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直观演示,能把教学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寻求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架起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这种以旧带新法与直观演示法,同样可以激发学生极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尊重差异,发挥特长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低分则劣。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今天,我们是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将基本的统一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的要求相结合、相统一。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我们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三、反复诵读,张扬个性

于永正老师曾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阅读是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共鸣或质疑。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在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好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音轻重与文章的情感变化合拍,促使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达到“语悟其神”的目标。在阅读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自由读、同桌相互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等方式,使其情感随认知同步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和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起需要的火花,不断激发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要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五、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中的学习。布鲁纳认为: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的确,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

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实物、模型、图片、影视等直观材料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例如在一次学些亲情的作文训练中,首先一起观看那则感人至深的公益广告:小男孩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幼小的心灵升腾起对母亲深切的爱。许多学生看到小男孩端着热气腾腾的洗脚水蹒跚而行的镜头时都流下激动的泪水。再启发学生联想到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奉献、给予,又怎能无动于衷?学生情感的闸门打开了,作文获得了理所当然的成功。

六、运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渲染情境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首先接受课文的启迪和熏陶,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统一,讲课时自然就会感情投入,很快进入角色。假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彼此间灵犀相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11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组织

教师经过细致的备课以后,明确了应该教什么,教材上提供了教学内容,但是怎样使用好教材来进行教学,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上课是教教材,另一种认为是应用“用教材教”。按照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教学不仅是要传授知识,还要促进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任务并非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更需要研究如何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教学内容的优化组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

1.要把握教材的实质,明确教学目标

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分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仅要知道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也就是要知道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知识上去。

例如,在教授“小数”时,老师举出一个实例:一个工程队的设计师在计算时,点错了小数点的位置,给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这样使学生了解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也明确了学好这堂课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了解到所学内容的意义价值,这样思想受到了教育,而且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智力也得到最大的发展。

2.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材

教材提供了典型的适用一般的教学材料,但不可能适应各种水平的学生,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智力都得到发展。如果老师只知道照本宣科,专教教材,而不根据实际,用教材来教便不能充分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老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各类水平学生的特点、发展的顺序来合理地组织教材。

例如,在教授“求积的近似值”时,教师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把例题:0.306×16=4.896≈4.9(元)改为0.36×11=3.366≈3.37(元),把举例2.953改为2.853,把得数保留两位数或一位数,这样无论学困生还是优生都会顺利地先掌握好“四舍五入”的方法,而后来再做没改前的题,这样有利于学困生接受,从而分清3.0比3更精确的原因。这样无论是好生还是学困生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教学也得到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要使每一堂课都很成功,老师就应该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组织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还要想一想应怎样教给学生。那么,怎样教呢?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彼此复杂地发生作用的过程。要使教学过程得到整体的、系统的改进,就必须依据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的一整套教学规律和原则,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并不直接规定教学的内容、方式、结构和方法;要求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灵活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结构和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益。为此教学过程的优化组织是优化课堂的重要一环。

1.处理好“知”与“情”的关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学生的发展,应获得整个人格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掌握知识上。因此,在教学时也不单纯是知识体系的变化和扩充。人都有感情,那么教学也是这样。任何缺乏感情的教学活动,都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弃学。为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重视情感教学,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形成学生信念和追求。

例如,在教授2,5,3的倍数时,通过学生出题给老师做,引起学生的好奇。老师是怎样算得又对又快的,从而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一种新知识时,利用学生认识的差异,设置矛盾的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哪一种方法是对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需求,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获得一种新的知识,掌握一种新的方法,看到自己正确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满足感,成功的喜悦会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新知识。这样以知促情,以情导知,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就能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

2.注意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准确、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

老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现状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掌握、预测教学的效果,准确、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

首先,反馈信息要准确。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学生得出计算周长的各种方法。教师应该知道,这些不同的算法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水平,并反映全体学生对不同的算法的认识。这样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应有的认识。

总之,课堂教学的优化组织是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儿童的发展,而且还与情感教育有关,教师的思想方法、教学风格是课堂教学优化组织的重要因素。

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篇12

一、说准教材,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律和教学规律。说准教材, 意味着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说出每一课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难点, 掌握知识间的逻辑结构, 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与基础知识的关系, 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学习规律, 才能在讲课时突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易于被学生掌握领会的内容, 把“准”确立在具体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等目标上。以现行初级中学新编英语课本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 本课所授内容为英语数词 (Numbers in English) 表达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经过分析, 该单元的内容在本册Unit 6、Unit 9、Unit l2、Uni t 1 5以及第二册、第三册及以后的分数、倍数等知识学习中都要用到, 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掌握初中英语数词知识的关键和基础的部分, 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仅停留在对数词1、2、3的对等英语翻译上。因此, 找准了所授教材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切入点, 我们可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1) 认知目标──掌握拼法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借助于实物、实景、图片等向学生呈现知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发展他们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记忆、联想的能力; (3) 思想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个体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交流意识和互助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交流意识和互助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交流意识和互助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群体参与意识与兼顾他人的行为;通过角色扮演和精神, 体验挫折与成功的正常心态, 凝聚智慧、克服困难的行为等, 以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

教师说准教材, 一是要全面、具体、恰当地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目的, 不仅要有对知识的要求, 而且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有对智育的要求, 而且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思想教育的要求;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 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进而科学施教。二是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 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 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突破性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说明教法,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心智技能的关键。而学生正确思维能力的养成, 普遍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要说明教法, 就要研究专利法、优化教法。任何一节课, 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教师不管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 采用何种教学手段, 都必须以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基础, 根据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一般说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助于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 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遵循认识规律, 启发学生思考, 还要注意适应面向全体和突出个体,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说会学法,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是学习者由学会到会学质的飞跃过程。认知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 教师在考虑如何教学生的同时, 也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使他们既学会知识, 又掌握学习方法;既提高学生觉悟, 又指导学生行为。外语教学绝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授, 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教学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教师的教学在于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英语语言中的问题, 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例如:听力教学, 是听

河北省石家庄第三十六中学刘灵欣

大意、听细节, 还是听语言表达, 目的一定要明确, 每一次的焦点应放在哪里, 学生如何判断分析所听语言材料并正确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是否忽略与当前任务无关紧要的内容。这种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听懂, 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和技巧。

四、说清教学程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接受过程, 是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 也是新知识的潜在意义得以实现的过程。中国学生都是在母语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学英语的, 要实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与现学的知识结构互相统一, 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层次化的课堂结构, 这样才能使新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程序清晰、明确地得以显现。为了说清教学程序, 我们探索实践了LSRF程序。

引入程序 (Lead-in) :充分了解学生已知道的知识是什么, 该程序是以母语句子引入英语句型还是直接引入英语句型, 用什么方法引入, 用什么教具, 时间的分配侧重在哪里, 这些因素对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至关重要。

启动程序和运行程序 (Set-up and Run) :该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 教法应灵活组合, 每个步骤的目的与意图、板书的设计形式、时间的分配都要体现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否和新知识建立起最佳联系。

反馈程序 (Feedback) :缺乏检查反馈的教学程序, 不能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 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反馈可以是个体反馈、小组讨论反馈, 也可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集体反馈。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方能科学、有序、高效地完成。

外语课堂教学优化提供了适于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目的的准确把握, 对教学方法的明确优化,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 对教学程序的清晰实施, 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认知水平迅速提高。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从而减少了他们学习上的盲目性, 达到了外语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 自然是外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上一篇:课程资源库下一篇:季度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