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2024-08-25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精选12篇)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1

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 都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式”和“灌输式”的应试教育, 相当的枯燥和乏味。随着教育的改革, 时代的发展, 小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认知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了, 现代教育对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现代教育下的新要求, 只有我们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理念, 重塑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所以,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 要了解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新要求, 对美术知识重新认识, 明白新时代下现代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新意义, 知道学生们应该学习什么, 我们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准备怎么去教学生, 从而制定现代化的教育计划, 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 就要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有了教学计划就要把计划实施到每一堂课当中去。那么, 如何能够更有效地优化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 如何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为小学生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提升每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呢?我浅谈几点这样的看法:

一、开放思维, 点燃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之火

小学生的天性本来就是喜欢涂涂画画, 无论在哪, 总想画上几笔, 比如, 小学生对新事物容易好奇, 容易兴奋, 乐于探索, 所以, 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天性, 计划新颖、有趣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 使学生产生兴趣, 从而自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主动学习。

在开课前导入部分, 美术教师可以花心思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进行“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美术大本营”等小游戏, 比如, 可以用小故事来开课, 在开课前先对学生们说:“今天教师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名字叫做《唐伯虎卖画》。”这时候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唐伯虎拿出来一幅水墨画, 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就对围观的人们说, 这是一幅字谜画, 谁猜对了, 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 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 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 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 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 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 同时也就有不少学生都猜出来是这个谜底是个“默”字, 大家都很自然地被这个“小故事”激发出了对美术的兴趣来了。

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 很简单地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学生就会开始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通过一幅画来体现, 来表达, 所以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和欲望, 从而活跃美术课堂气氛, 提高美术课堂效率。这个只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一个思考和设计开课导入部分的一个过程, 便可以得到一个优化、高效的课堂效率, 可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二、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在讨论中感受

赫钦斯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 作出独立判断。”我很赞同赫钦斯的观点, 教育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片面的他人认知, 这样未免显得教育教学太过于片面而变得枯燥、无味和死板。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懂得是与非, 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所以, 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 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把课堂教学变灵活, 只有灵活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们相互讨论,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 从而变得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见解, 能够自己思考, 自己探索, 自己理解, 自己判断, 对美术课程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但是, 课堂气氛活跃不代表就是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学生之间讨论也是要有计划的, 比如, 可以像主持节目一样, 分好小组, 提出具体的问题,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 使其互相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一幅画的内容、背景和材料, 等活动, 可以由每组的一个学生进行介绍, 也可以自由发言, 相互讨论。最后,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以及言论进行点评,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并且加以指导和改正。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讨论法, 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认知, 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都是可以通过画画表达出来的。由此可知, 课堂讨论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 对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质量, 推动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 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三、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 落实美术教育的意义

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开放学生的思维, 在美术课程中变得独立, 根据之前对美术的见解和讨论, 之后便是要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 让学生们可以自己创作画图。我们都知道, 创作源于生活, 没有生活哪来的创作, 所有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悟与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想要学生创作, 就要先教给学生发现。

小学生本来就是小孩子, 他们不是艺术家, 他们不懂创作, 但是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新奇的事物, 对于任何一切的新事物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兴趣, 但是每一个小学生就像是一头小狮子, 各方面还都处于发展阶段, 还需要在母狮子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食, 抓住时机。

所以小学生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启和激发, 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 开启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能力、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从生活中去捕捉美, 对生活中的美产生表现欲望, 从而激发出创作美的灵感和动力。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学生能够喜欢美、认识美, 从而创作美, 激发出小学生对美的潜能, 对美表现的追求, 为以后的美术发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总之, 美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求, 去摸索, 它是永无止境的, 只有不断地实践, 反思, 再实践, 才能够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 才能够掌握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使学生无法抗拒美术的吸引和诱惑, 对美术产生学习的欲望, 这样就能够成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所以,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 要尽最大的努力, 用最佳的精力、时间和物力, 来取得更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高效率的美术教育课堂。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2

恰当使用投影辅助教学可以在普通的室内使用,课前制片,操作简便,书写自如,易移动,集体用。图文直观,节省时间。

信息量有限,不能连续地展示图象,缺乏动感,不能配音。可面对学生操作,可同学生保持目光的接触,便于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随时在图上添加重点和细节。

恰当使用录像辅助教学课前录制,声像真实,可移动,集体用。生动,直观,声形并茂。

信息量单向传播,引发兴趣,全体参与。能呈现丰富的有声彩色运动图像。 可以多次复制,反复使用。

恰当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前制作,课件设计程序,不移动,单人用,可联网。信息量极大,

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可进行非线性链接。网上可自由查询信息,可互教互学,监控指导。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简便快捷,事半功倍;资源丰富,可随意选择内容;教学过程可随师生意愿改变;音像、动画,引人入胜,

[1][2]下一页

学生兴趣高。

运用网的优势,进行人机交互,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学。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研究说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优化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要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条件暂时还达不到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在美术教学中使用投影和录像辅助教学,以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议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多种电教手段并用,优势互补,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培养智能,均有积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培养想象能力,对培养创造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优化课堂

在小学美术課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选择新颖且独特的引课艺术进行教学,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并且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学会探究和创造,从而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多媒体尤其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营造氛围,优化欣赏教学

利用多媒体上好美术欣赏课。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最流行、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美术欣赏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创造出艺术气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品位作品的内涵,引起他们的思维通觉,使美术欣赏课能够得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使用多媒体,不仅让学生能够看到更多的作品,还能局部放大,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观赏作品,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打破时空和地域的界限,横跨古今中外,在审美的教育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学到其中的内涵,并在想象的空间里驰骋,“天马行空”一直是美术生的代名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美术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逼真的视频动画的多媒体计算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四册想象画练习课“海底世界”时,先通过课件展示课本范图,伴随教师的谈话,播放精彩的海底画面,各种各样的鱼儿穿梭在斑斓多姿的海葵和珊瑚丛中,生动形象的视频必定会吸引学生,学生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中,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和美丽,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就会更加热情,更能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三、情境再现,突破难点

所有的学科都有重点和难点,美术也不例外。在美术教材中,学生应主动分析探索,积极掌握技巧。当学生不能掌握技巧的时候,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情景再现的模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思维和教师在上课期间所说的重难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扫清思维的阻碍,突破学生的定向思维。

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气氛和课本知识,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教学“汽车”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本上的一些重点难点,将他们列举出来并且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绘制成一些情节动画。首先,播放各种各样的名车,以供学生欣赏。播放的时候要变换一下汽车的数量以达到视觉效果的冲击,如有时候播放的汽车是一辆接着一辆的,但是有时候是几辆一起出现,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目光和兴趣。汽车的外观、造型和色彩都有着较为强烈的对比,使他们沉浸在启程的世界里面,从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学生在学习和感受情景动画时,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那也就是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这时候我就会用语言启迪的方式加深他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重难点。

四、发挥主体,培养创造能力

新课程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多媒体技术能把视听功能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产生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形成图文并茂和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选择自己以后未来要学习的内容,再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创作。例如:在讲解绘画构图知识时,以往学生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入画。我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存储中打开一幅风景图片,利用附件中画图软件从不同的角度裁剪、保存,然后进行比较。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再选择其他工具进行图形上修改。学生学习得心应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教学技术,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钻研教学大纲,更好地掌握教材,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活跃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运用动画资源,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篇4

一、运用动画声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部分都是简单的作品欣赏和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导致美术课堂失去了灵性,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渐消失。兴趣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催化剂。为了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利用动画对学生们强大的吸引力,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运用惟妙惟肖的动画声音,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动物明星”一节内容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Premiere软件,对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森林王子》《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等作品中的各种动物的声音进行了编辑,制作成了一个汇集了各种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声音的课件,在开始上课时,老师就让学生先听一听,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学生们对于这些动物的声音充满了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猜测是什么动物的声音,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伴随声音的播放,孩子们头脑中也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动物形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由此看来,生动逼真、妙趣横生的动画声音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刺激,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丰富学生对声音的认知,促使学生获得真实而独特的美感。

二、利用动画故事融入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动画故事普遍具有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极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动画故事,组织教学活动,把动画故事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不着痕迹地渗透美育,为美术教学增添无穷的乐趣,促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优化美术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动物面具”一节内容时,老师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步骤与特点。老师在对面具的由来和制作进行简单的示范之后,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选择了一段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森林王子》,让学生认真观看,了解动画片的内容和其中的角色,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尝试,在观看了动画片之后,在对故事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对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进行了面具设计和制作,老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地指导帮助学生。最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面具演绎动画片中的情节。运用动画故事进行串联,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动画故事与美术学习相结合是活化美术课堂的有效方式,老师通过留心学生喜爱的动画故事,贯串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动画故事中,习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三、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活跃学生思维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创新美术教学实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开发利用动画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可能。老师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时,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使用相关的动画作品,把美术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动画生动直观的优势,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印象,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水墨画动物”一节内容时,老师通过分析教材,发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特点,了解水墨画的绘画方式,体会水墨画的美感和情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到了动画片《牧童》,在课堂上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则动画片。由于这部动画片是水墨动画,学生们通过亲眼观看动画片,不仅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鸣,而且对水墨画的美获得真切的感知。一些学生对于这部动画片的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适时地引入了水墨画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运用毛笔和宣纸结合自己的想象,对牧童和水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动画是老师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可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增加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性认知,促使学生积极的建构美术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

总之,动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作为美术教学的切入点,创新应用动画资源,带给小学生新颖独特的视觉、听觉享受,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提升学校美育的实际效果。

摘要:动画凭借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和离奇有趣的故事情节,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最美好、最喜爱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发利用动画资源,恰当运用动画人物和故事,导入新课教学,渗透各种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5

【摘要】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进行探究。需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美术欣赏的课程目标的明确,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小学生美术欣赏心理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关键词】美术欣赏 审美框架 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欣赏心理

美术教学是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课所授对象由于年龄的原因,在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优化形成最适合小学生的并能学以致用的美术欣赏系统。我以为,小学美术欣赏课要取得成效的话,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美术欣赏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小学生美术欣赏心理相结合;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

一、明确美术欣赏课程目标 艺术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美术欣赏对培养人格的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发现视觉艺术的含义和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事物,用深刻的洞察力、敏感性对待艺术,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真实地观念,通过了解艺术家和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学生能明确这些艺术家的人格,获得对他人的更积极的理解和对世界更深刻的意识。培养艺术的欣赏力和艺术的理解力,是美术欣赏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实际教学,我经过反思意识到,在一些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经常扮演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是一个欣赏客体,程式化地叙述着艺术情感,诸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等等,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想象,是被动的欣赏。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接受者。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模式,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发展学生想象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习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不要让教师的审美表述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展开讨论,不管是赞美还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据,尽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阐述明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其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学生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价值系统,这才真正地学会了欣赏。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小学美术欣赏心理相结合 小学的美术课程集绘画、欣赏、图案、手工为一体,美术欣赏课程通常是在每节课都会出现,但有不是整课时的。时间这么有限,而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又何其多。单纯的只是以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为主线进行“灌输”,如蜻蜓点水似的在各部分一滑而过,学生们所得到的只是些凌乱的模糊的印象,而无深层次的理解,亦谈不上有系统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相去太远。我们知道,各种知识都有其必然的联系,在讲解中选择面有一定的侧重,把其中的内容讲深、讲透,不仅讲个体,而且讲整体,培养了解艺术作品的正确方法,形成对一类艺术作品认识的总框架。如果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会在以后的欣赏实践中自己去体会、探索。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真正的审美天地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但事实上,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对于成人而言,他们的欣赏还处于浅层次,有更多的直觉因素参与其中,但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对美术作品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在阅读了《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后,我了解到:

1、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2、在教育的干预下,儿童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3、小学生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和具象作品相比,儿童更善于和喜欢和抽象作品展开对话,对表现儿童较为熟悉的事物、生活趣味浓厚的作品也较感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按照以下几大块的思路进行。以绘画作品为例:(图片见附页)一,首先是抽象性的作品。如西画欣赏部分,以西方现代美术作品为主。如波洛克的《会聚:第10号》(图1)、《蓝色杠杆:第11号》(图2),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图3)、《灰色的树》(图4),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图5),康定斯基的《圆》(图6),蓝色(图7)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图8)、等现代派艺术大师的抽象作品的欣赏。在中国画的欣赏中,可以选择吴冠中的《冰天雪地》(图19)、《小鸟天堂》(图10)等作品。这些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的,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靠一种直觉,这恰好与儿童期尚完好地保存着的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一致。二,其次是具象性的作品。对具象性的作品的欣赏大多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画部分,在了解中国画一些基本知识和审美特色的基础上可选择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如齐白石的鱼、虾图,瓜果、蔬菜图,(图11、12、13)徐悲鸿的奔马图(图14),吴作人、李可染的动物画,陈之佛的花鸟画(图15)等。西画部分,同样选择反映生活场景或一定故事情节的作品。如米勒的《拾穗》(图16)、莱顿的《缠线》(图17)、密莱的《盲女》(图18)、魏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图19)、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20)等一些作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事物及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也可以从事物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这些作品,儿童也很有兴趣,也是完全可以欣赏的。三,第三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或者造型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图21)、《睡莲》(图22),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图23),德加的《舞者》(图24),凡高的《星月夜》(图25)、《向日葵》(图26)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

三、采用合适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自己课堂效果,我发现,如果设计的话题吸引力不够,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容易变得索然无味,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讨论型的教学方法比较好,但是如果组织地不好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涣散,讨论话题偏离;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很理想,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前自由收集资料,课堂教师解说、师生问答、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扮演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优化

前言

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本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小学美术课程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作者在对现阶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需求,从而对小学美术教学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分析。

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幾方面的现状[1]。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美术本身是一门具有较高趣味性的学科,可因教师教学方式的不科学,使得一门趣味性较强学科变得枯燥,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经常以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仅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却很难满足大部分的学生需求,不利于学生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在评价模式上也过于传统,评价不够全面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些问题是决不允许出现的,而且,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势在必行。

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2.1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小学是学生学习以及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更是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以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传统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对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能力提升也有所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教学方式更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作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好发言阶段,应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亲自参与的课堂环境,如,将课堂内容转换成游戏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娱乐中学习,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2.2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统一化、大班化教学方式为主,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不高,而且,能够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也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不仅造成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3]。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尤其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作者建议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一些存在疑难问题未能解决的学生,应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引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要充分体现出美术的趣味性,要将快乐带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将学生带进美术的世界里让学生感受无穷乐趣,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式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评价,以此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对小学美术课堂知识的学习重视起来[4]。而在对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很多情况下,也会出现学生为了应付评价而学习,未能真正的涉足美术领域,而是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本着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为主要目标,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要从多方面、多层面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对结果展开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确保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以表扬的方式进行,无论学生做的好坏都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先表扬,后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增强美术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了解自身美术学习上的缺陷,并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改进,而对于一些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尤其是能够单独完成一部好作品的学生,可以将其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赞赏,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激励,进而提高了整体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美术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分析,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11)

[2]方辉,武英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探讨[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2(04)

[3]王明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6)

[4]张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4)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7

那么,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该如何优化呢?根据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框架规律, 我们把一节美术课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教学结构的优化。

第一阶段 (0—5分钟时) :激趣揭标

一节课的前五分钟, 学生刚回到教室, 他们或玩游戏玩得意犹未尽, 或参加课间体育活动尚气喘吁吁, 大多数同学都情绪激动, 心绪难平, 如果这时候老师立即传授新知识, 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因为我们还沉浸在课间活动中没回过神来呢。

这个阶段中老师应该用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笑话、小谜语、小故事、小游戏等教学手段, 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者是听一首优美的音乐、欣赏一下精美的图片、看一段精彩的录相, 把学生的心收回来, 回到课堂中, 然后再不失时机地揭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 (5—15分钟时) :传授新知

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高峰期, 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黄金时间, 教师必须抓住这十分钟的时间, 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 或是让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法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多推敲教案, 多提炼美术知识, 多收集、制作图片资料, 图文并茂, 让枯燥、生涩的知识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 传统教与学的模式, 正在酝酿重大突破, 体育教学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由一定情节, 规则和结果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其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符合青少年的特点, 深受学生喜爱, 它对全面锻炼身体, 促进德育, 智育, 体育、美育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因此,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通过游戏教学的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游戏教学改革, 是通过对游戏的场地, 器材进行重新编排, 重组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推崇创新和实践, 追求创新和实践厂以创新和实践为荣的思想和意识,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思想活跃, 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也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二、具体实施步骤

1、教师准备过程。

改革的游戏以《体育与健康》中的游戏为基础,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一些好的场景、动作, 适合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将进行改革的游戏的内容、目的、要求和玩法, 事先告诉学生;同时将改革游戏的要求、目的和简单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 完成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具体教学分三个阶段

当然, 教师若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亲切和蔼的教态来引导学生, 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能否利用好这十分钟, 是一堂课的关键。

第三阶段 (15—25分钟时) :课堂练习

美术课的宗旨是精讲多练, 一节课中的知识学生掌握与否, 主要还得靠作业反映出来。在第三阶段学生恰好处于心理疲劳期, 让学生做美术作业、练习将是最佳选择。一来可以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来教师在巡视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阶段 (25—35分钟时) :查漏补缺

在第四阶段中学生处于第二个学习高峰期, 虽然它弱于第一个学习高峰期, 但教师也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查漏补缺。基于美术课的“精讲多练”的特点, 我们将这个时段的十分钟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 (25—30分钟时) :集中讲解

教师要利用这五分钟的时间, 对同学们的作业当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 及时予以讲解、纠正,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步 (30—35分钟时) :巩固练习

在对学生作业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讲解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做练习, 让他们有针对性地修改、整理并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五阶段 (35—40分钟时) :展示评比

这是一节课的最后阶段, 临近下课, 学生身心疲劳, 又有些坐不住了, 教师可利用这一时段让学生把作品拿到台上或贴到黑板上展示、评比, 评比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作品的差别, 取长补短, 然后由教师小结作业的完成情况, 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多拓展。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课堂的优化,新课标,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1. 优化课堂教学指向,以利于学生创新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和置疑。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口号。

1.1 用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在新课程小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如:《走近大自然》是一年级造型、表现的一节课,课中已提供了一些图片。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仅靠书本上的图片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现代化工具,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与作品面对面地接触,直接与作品对话,直接体验。

1.2《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上述三点不仅是新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还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培养学生的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人们常说,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是情感的交融,是生命的交往。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更要给课堂画上绚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活力”。我们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心、亲历学习。

2.1 变“灌输”为“交流”的教学手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即变“灌输”为“交流”,让学生去交流、去探求、去发现。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敝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教师的传授、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例如:《染色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学效果就会一般。我经过反复的琢磨和设计,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黑板上挂两幅范作染色图案,我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交流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通过探讨、交流,孩子们生出了想象的翅膀,诱发了学生从探索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就有多宽。

2.2 变“简单划一评价”为“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创新。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去教师用统一标准简单划一地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往往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大批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教师在评点学生习作时,常用“你今天画得多棒!”“只要你在那儿稍改一下就更美了!”“老师为你画得那么好真高兴呀!”……会极大地增进学生学习信心。实践证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有利于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各层次的学生都向高一层次前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应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用我心画我画,用我情表我意”,产生一定的课堂情感效应,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3. 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激励学生学习创新的源泉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只能是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学活动的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创新教学意识。这是美术教师的首要道德素质,也是教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精神要素。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如:在《手提包》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去商场里逛一逛、大街上走一走”导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我把学生引入“热闹的街市”中。“你们看,商场货架上的手提包(我事先的范画)可真多,可真美。你能分别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这些包的形状和图案吗?”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别介绍了每种包的外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梯形……)。然后我又说:“我们今天逛街的收获可不小啊!”由学生小结:我们认识了各种包,有不同形状、不同花纹。接着,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设计出其它形状的包吗?”这样的课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的热情。所以,美术教师在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使学生乘胜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适应。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种种的思考和应对。当前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成人、成材。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推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王大根.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年版.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因地制宜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 篇9

一、活用地方地理特色, 凸显热爱家乡主题

农村小学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最熟悉的是农村风情, 最了解的是农村生活, 最喜欢的是农村环境, 农村生活中任何细节的点点滴滴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信手拈来, 对于农村的特点特色、风土人情了如指掌, 这是他们的优势。如何发挥这样的优势, 并体现在我们的美术课中呢?就我们江南来讲, 多水渠, 多农田, 多河流, 多树木绿化, 建筑有特色。我在教学《变迁中的家园》这一课时, 先通过拍照片和摄像, 把乡镇的部分建筑展示给学生欣赏, 然后引导学生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到本村实地考察, 学生通过采访、拍照、速写等方法把村里的有特色的建筑收集、记录。到第二课时, 每个小组成员都踊跃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现在同学面前, 热情很高。因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对于当地地理特征的深入挖掘, 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更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爱家乡”这一主题的教育。

二、发挥校园环境优势, 因地制宜搞好教学

我校是一所绿色学校, 绿树成荫, 环境优美, 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环境美育的前提条件。于是我有目的地多增设了一些写生课, 包括风景写生、静物写生, 等等。而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采取素描、钢笔、水彩、水粉、蜡笔、钢笔淡彩、线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三、巧用农村资源材料,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对教学设施和学生美术用品方面的问题, 更需要因地制宜, 完全可以根据地方特色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农村的学生到处都可以见到树木, 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美术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将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树叶采集来, 在旧书中压平并阴干作为备用, 并要求学生准备好胶水以及剪刀等贴画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草图画在画纸上, 然后根据草图选择恰当颜色的树叶进行细致的修剪, 再精心地拼摆组合, 最后就可以粘贴成画。与此相似的还有布贴画, 赤豆、稻谷、绿豆、蚕豆、玉米、黄豆、高粱等植物种子, 还有树枝、树皮、树根、各种颜色的石子、不同色彩的马赛克、各种各样的易拉罐、各种包装盒、礼品盒等都是随手可得的非常好的美术创作资源, 它们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和一个个精致的工艺品。教师还可以组织举办“手工艺制作品”展示, 将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大力表扬,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而欣赏本身也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晨曦杏红鲜明、圆润的露珠晶莹剔透、朝阳冉冉升起、落日血红圆润;春天万物盎然, 树枝吐绿、麦苗拔节、油菜花金灿灿、杏花桃花缀满枝头;秋天梨子、柿子高挂枝头, 葡萄园里一串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 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派田园风光, 美不胜收, 沁人心脾。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小学生动手能力、绘画能力的提高, 又对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 很多小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想象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发展。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丰富资源提高效率

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 相对地造成了农村美术教学信息的闭塞, 而网络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查找教学资料, 学习先进教育理论, 了解美术专业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情况, 可以为教学带来更多的新鲜内容。同样, 多媒体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果农村美术教师学好了计算机知识及相关的软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不但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处理好画面中远与近、动与静、实与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10

一、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美术创作课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美术创作课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以及教材内容的限制, 教师即没有办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兴趣的素材, 也没有办法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写生, 不能够充分发挥美术创作应有的魅力, 无法激起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使得美术创作课教学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严重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首先, 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美术创作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 现阶段在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创作课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偏低, 如何有效的提高美术创作课的教学效果成为美术教师们继续解决的难题。很多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创作课的时候会受到课本提供素材的限制, 这些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的生活环境, 并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创作兴趣, 进而导致创作课教学效果并不高, 并且久而久之, 学生因为无法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就会对美术创作失去热情。

其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状况。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萌发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十分的活跃, 相对小学低年级阶段而言, 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开始逐渐下降, 这些也都严重影响着美术创作课教学的进行。尤其是在美术创作的时候, 一方面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 学生并不能够很好进行创作构思和绘画布局, 同时, 这一阶段学生绘画的心理普遍比较急躁, 想法很多, 实际却很难表达, 而且急于求成, 在绘画的时候往往涂改多遍, 最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造成创作失败。因为感受不到创作的成就感, 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 对美术课堂的美术创作往往敷衍了事。

二、优化小学中高年级美术创作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以及教材的实际出发,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 不断的丰富美术创作课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并保护这种热情, 使之转化为对美术长久的情感态度。而主要的优化策略有:

1. 重视对美术创作素材的挖掘和积累, 拓宽学生美术创作的思路。

由于小学美术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普遍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 无法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造成学生创作的困难。比如, 在《希望的田野》这节课的教学中, 很多城市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看到过田野, 更不要说对其进行创作了, 这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区进行实地的写生, 也可以播放一些田野的视频, 还可以将一些以田野为素材的名家作品展示费学生, 总之, 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创作素材, 帮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所以, 老师应该在平时重视对美术素材的挖掘和积累, 让学生在美术创作课中有素材可想、有素材可画, 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而且不仅老师自己要不断深入挖掘和积累教学素材, 还要组织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积累起来, 如准备绘画日记, 将所见所闻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绘画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使美术创作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源库, 摆脱因为缺乏素材而造成的创作困境, 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2. 将美术创作教学的起点进行简化, 降低美术创作的难度。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美术创作不感兴趣, 就是因为觉的太难了, 自己没有办法完成。所以, 美术教师应该适当的更改美术创作的标准, 简化创作的起点, 降低美术创作的难度, 让学生能够以一个积极热情的状态投入到美术的创作中去。比如, 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选取一些内容简单但又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帮助学生将杂乱的创作思维进行简化, 集中到一个创作的焦点上来, 使学生能够找准思路, 快速创作。同时美术教师还应该将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简化, 提高创作技巧讲解的效率, 节约时间,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 主要就是让学生将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实际美术创作的构图、绘画变现等内容创作上面。

总而言之, 由于美术创作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美术技能实际运用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面对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美术创作课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结合实际生活, 大胆的对美术教材进行创新编排和利用, 通过活泼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美术能力不断提高的成就感, 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美术创作课的教学当中, 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摘要:美术创作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选择的创作素材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面对小学中高年级美术创作课存在的问题, 老师应该重视素材的挖掘和积累, 简化起点, 降低创作的难度,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这是不断优化美术创作课教学的关键。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育 优化课堂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作为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儿童自由表现,为儿童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虽然他们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线条糊涂乱抹正好吻合了人类原始绘画的特征。当我们看到天真无邪的简单勾画时,我们的心灵也会震颤、激动不已。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 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少年儿童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启蒙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少儿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

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渐加大“写生”的力度。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写生教学的比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逐渐加大,在学生有注意的品质,有积极的观察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观察写生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发现一些绘画语言,能够鉴赏物体的外部结构,以及明暗关系,物体的空间位置,色彩关系等,对客观实物形象与主观视觉形象反复比较,摆脱自由绘画阶段对物象的片面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美术学科的实践要以材料为依托,材料的配备需要经费投入,然而,在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地区,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从事美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也在试验性改进等因素,我们的美育只能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泛说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以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模仿教学,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Z].北京:教科规办,1997.

[2]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12

一、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做朋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创造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 而且与其积极情绪, 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 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 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 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 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上课时望着一双双纯洁的眼睛, 我就有一种使命感, 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课,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我都要让他有所提高, 让他对美术课有兴趣, 发挥美术课特有的作用, 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 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 容易突发奇想, 有利于个性的发挥。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 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 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在上课时, 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 尽量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给孩子们多些宽容和耐心, 多些呵护和关爱, 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创作时, 能力差的学生适当降低程度, 如写生可以让这样的学生进行临摹。不管画的水平怎么样, 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展览, 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让他们感受到美术课主要是参与美术活动, 从而喜欢美术课。通过和学生做朋友, 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不但愿意上美术课了, 而且在思想方面的问题, 也愿意给我讲, 我能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小毛病, 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适当改变教学环境, 让学生乐学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 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开展“自主——创新——改变环境”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探求新知, 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新知。在教学美术教材第一册《折飞机》一课时, 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上课, 我先用谜语引入:“远看像只鹰, 近看像大蜻蜓, 几千只上上下下, 游遍祖国大江南北。”小朋友猜出是飞机。然后我用飞机模型试飞, 启发学生讲讲飞机的结构和用途, 学生的兴趣大增, 我再教学生折纸飞机,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飞机折好后, 我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再稍变化一下, 能不能变成其他式样的飞机呢?我还鼓励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自由放飞, 看谁的小飞机飞得最高, 看谁的小飞机设计得最漂亮。这节课学生不但学会了折飞机, 知道了它的结构和用途, 在试飞中, 锻炼了身体, 提高了思考能力, 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学, 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实践中, 我感到根据课堂内容, 适当改变教学环境, 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美术教材有四种课型:“造型表现”“工艺制作”“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其中“造型表现”“工艺制作”的比例占80%左右, 绘画和工艺制作联系密切, 如把绘画和工艺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就能使美术创作做到画中有做, 做中有画, 画做融为一体, 就能使教材形式由平面到立体, 由立体到活动, 形成系列, 而且, 这样做还有利于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于是我采用“画画、想想、做做、玩玩”的教法, 试着把绘画与工艺制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如教学内容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等教材的技巧性都比较强, 绘制工艺复杂, 作业时间长, 当堂一般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所以学生一般都不喜欢这样的课。特别是在绘制过程中, 某一技术性的步骤若没能处理好 (如配色、涂色) , 往往会导致一张作业的失败, 这将大大地挫伤学生的兴趣。一旦失败一次, 对今后继续深入学习, 就会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 假如采用工艺制作中的撕、剪、刻等工艺手段, 使复杂的图案设计绘画, 由繁变简, 学生就会一看就想学, 一学就会, 并从中尝到学习的乐趣。

在此基础上, 我还启发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做设计制作的实际应用练习,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低年级的涂色练习、线条练习的基础训练课, 我指导学生把画过的作业用来做立体造型“团纸金鱼”或“裁画布做新衣”等, 通过这样的形式, 使学生学得上、用得活。在实践中, 我感到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方便可行的, 上面所举的工艺制作的基本材料都是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 如牙膏盒、线绳、快餐用具等。由平面的绘画创作出立体的作品, 使作品由二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 大大地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学生以后学习更高深的理论知识和将来从事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机械工程下一篇:报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