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通用9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 篇1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模式之我见
摘要:电子白板的运用能够优化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完善,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也涌入了小学英语课堂。作为一种新一代的媒体设备,它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适应,逐步建立了一种视、听、说结合的媒体模式。课堂实践告诉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公开教学还是示范教学,运用了电子白板媒体设备,整堂课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促进了英语的自主、合作学习,并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电子白板“教学的内涵”、“应用于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优势”和“白板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浅谈白板教学优化课堂的利与弊,正面倡导应用电子白板设备服务教学的观念。
关键词:导学案;电子白板运用;小学英语;效率
一、引言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小学英语导学案模式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坚持“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学宗旨,遵循“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课堂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切实解决学生的厌学、辍学和升学问题。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导案模式中,教师若能坚持应用电子白板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就会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得孩子们乐于参与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优化教学。
二、电子白板教学的内涵
电子白板是一种替代传统黑板的新型数字化教学工具,是对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陈旧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它是基于PC机的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输入设备,它包括电磁感应白板、电子笔和相应的应用软件。电子白板能检测到电子笔的位置信息,并可将该信息传送给所连接的计算机,该位置信息与计算机的屏幕图像整合在一起,通过投影机投射到交互电子白板上,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互演示系统。使用者能够用电子笔在白板上对计算机进行直接操控,并可对计算机屏幕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标注、几何画图、打印、存储等,就像使用鼠标一样方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的视听影音资料,创造声像并茂、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电子白板应用于导学案教学中的优势
(一)导学案教学中应用白板技术能激励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白板的无尘化“高端教学设备引入教学环境,其强大的教学模拟操作工具和它的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系统,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青睐、接纳”。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可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采用适度的影音、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白板组织教学可使枯燥的英语词汇形象生动、直观化,促进小学生对立体、空间及情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教学中单词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让小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但及时纠正发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准确表达率,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这主要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也能促进他们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课前我们可以提前利用“超级解霸3500”等软件截取教学光盘中的单词图文及朗读音频,再导入“汉王电子白板”中进行链接,这样以幻灯片的形式在课上展示播放,同时要求学生跟读。之后教师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慢放单词的规范书学,学生们可以跟写,如此重复2-3遍,在图文、影音的不断冲击下,加之同学们手、脑、眼、嘴,耳“五到学习法”的共同作用下,单词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想记不住都难。长此以往,依此法有效地进行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们就会逐渐养成词汇学习的好习惯。
(三)导学案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可直观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可将教学内容
[1]直观、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展示,满足学生进行学习模仿的需要”,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陕西旅游版第八册11课,I love animals!这课主要谈论的是关于动物的话题,将要学习一些关于动物名称的词汇,如:snake, zebra, giraffe, kangaroo等。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这课时,将所学动物单词与下载的相应动物动画链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动物特点。在学生练习和观察动画的同时,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能说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名称,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导学案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可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人类天生就有
[2]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刺激习得。”在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讲授枯燥而乏味,使很多学生对英语课毫无兴趣。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有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最缺少的就是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学的是“聋哑英语”、“中西洋结合式英语”。新课程改革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学生,使其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学中,我们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英语光碟中截取的视频资料、纯正英文影音资料或范例性视频资源等导入电子白板系统中,可以实现“英语氛围的大语言环境”,致使英语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抽象、枯燥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纯正地展示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语言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
[1]
四、导学案模式下利用电子白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避免
(一)由于小学英语导学案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电子白板教学过多地依赖,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被抑制,教师时常会忽视学生的自主和主体地位。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读、写,表达能力,虽然白板教学的运用能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或图文、影音相关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直观印象,但却无法代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操练,所以我们在应用电子白板技术时要适度、适量,要避开简单的人机互动,更要重视在课堂内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小学英语导学案教学中避免用直接、简单的图文、影像进行灌输而忽视了小学生思维能力与课内互动参与力的培养。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通过白板媒体中链接或导入的示范性的影、音材料对学生学习起到诱导作用,要求设计的媒体播放内容对学生在起到辨别音调、规范学生个人口语发音、拓展思维想象等作用。教师在设计白板媒体课件时,要巧设问题使设置的教学内容在符合教材的情况下,注重内容的任务性、自主活动性、易操控性和互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那种“过电影式”的学习,从而不忽视教学中师生间在思维与行动上的交流。
(三)在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中,利用课件时应避免“喧宾夺主”。导入白板的课件,要避免使用夸张的动画和华丽的图片,花俏的内容易分散小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上的注意力。尤其是处于儿童期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差,常会随华丽的图文和动画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导入电子白板的课件或影音、图文应选用清新、淡雅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再配以文本知识点,这样一来才会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五、总结
我们将电子白板的无尘化教学辅助手段融入导学案教学模式中能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使英语教学由单一的直观性向三维模式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体现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装备服务英语教学的意识,并且在认真研究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电子白板设备,努力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向课堂40分钟追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福霞.恰到好处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J].校园英语,2011(1).[2]范智宏.浅谈多媒体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2011(5).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 篇2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概念的指导下, 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题教学内容或课时,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是指导、引导;“学”是指学生、学习,是学生的自学;“案”是方案,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设计方案;强调指导,就一定要有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如何做。
二、导学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途径;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导学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三、导学案的特点
1. 问题探究 是导学案 的关键 , 起到“以 问拓思 , 因问造势”的功效,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管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
4.巩 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执教八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B的阅读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文章的难易程度,我设计了一份导学案,内容如下:
1.学习目标
掌握课标要求的词汇和词组,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复述课文。
2.自主学习
(1)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Which three talent shows are mentioned?
What do talent shows have in common?
Who decides the winner?
Why do some people not like these show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shows?
(2)自读课文,翻译下列短语:
越来越流行_____ 世界各地_____
有……共同特征_____ 尝试做某事_____
3.问题探究
(1)Now, there are similar shows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China’s Got Talent.
(2)For example, some people say they are poor famers, but in fact they are just actors.
相同点:such as和for example都表示____。
不同点:such as____逗号隔开。
for example _____逗号隔开。
练习:
Many people here,______,Tom would like to have a rest.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______ Australia,Canada and Holland.
4.反馈提升 :复述课文
All these shows有共同的一个特征: They尝试寻找the best singers, 最有天赋的舞者 , the most exciting magicians, 最有趣的演员, 等等。各种各样的人join these shows,but who can弹奏钢琴最好or sing the most beautifully?That’s由你决定。When people watch the show,they在决定获 胜者中起 作用。and the winner always获得丰厚的奖赏。
然而,not everybody喜欢观看这些表演。Some think that表演者的生活are made up。例如,一些人说they are poor farmers,但是事实上他们就是演员。However, 如果你没有认真看待这些演出 ,they are fun to watch.And one great thing about them is that他们给人们提供一条实现他们梦想的道路。
5.达标运用 :选择题
(1)My friend David and I have some things______common.
A. from B. inC. at D. for
(2)We can’t decide which country to go, America or Australia? It’s up to you_____ one.
A. choose B. to choose C. choosing D. chose
(3)Students often______ conversations in class to learn English.
A. make up B. look for C. good at D. laugh at
(4)The DJs often play ______ the winner.
A. role in deciding B. a role in deciding
C. a role of deciding D. role of deciding
(5)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see in London,_____,BigBen.
A. For instanceB. such as C. for exampleD. Such as
五、反思与总结
本课短语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查找,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其他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也完成任务。复述课文这一环节采用读译结合的方式具有挑战性,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达标运用部分知识点明确,主要是对重点短语的考查, 但后进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有欠缺,课下还要下工夫。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案;应用
G633.41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应用新的导学案教学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学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应用加强理论研究,就能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提高起到支持作用。
1.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方法及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1.1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方法内涵
初中英语课程是学生必学的课程,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英语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起不到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比较乏力,加强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显得比较重要。而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科学性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的方法应用主要是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学习,所进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明确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中的重难点也都有着指出,这就为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条件。
1.2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将导学案教学法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梳理作用发挥就比较突出,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导学案教学法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得到了突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1]。导学案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是比较有利的。
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能有效指导老师的科学化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起到良好辅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导学案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也提供了条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导学案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比较有利。导学案的方法应用对学生预习英语知识的习惯培养比较有利,以及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能加强,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英语语感以及学习的氛围得以优化,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2]。
2.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方法实际应用措施
2.1导学案的应用主要程序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导学案方法应用要按照相应程序,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化,一些老师也对导学案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就需要遵循科学化的应用程序,在导学案应用前的教学目标要加以明确,结合英语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对教学法加以选择[3]。然后对导学案的教学程序以及计划进行制定,接着就要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学生就要对导学案中的一些例子和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在学习资料的分析上要认真。具体的应用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难点及时性指导以及传输学习技巧等,让学生学会学习总结和学习反馈,这样就能为导学案的应用作用充分发挥打下基础。
2.2导学案的实际应用措施
导学案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及时转变,主动的让学生进行体验。初中英语课程中的情景对话内容比较多,主要是通过对话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进行提高。
例如:在对话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Hobo.Im Amy.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night.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显然不是科学化的方法。老师通过导学案的方法应用进行引导,在导学案中进行设置,让学生对基础词汇掌握,以及对句式理解以及变化,对场景进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就可在基础词汇掌握之后设置简单性的词汇填空,让学生对is are am的区别有更深的认识[4]。然后老师可向学生教授相应句式。在场景的应用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会话,老师可为学生进行编排相应场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导学案教学方案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比较重要的,老师将英语课程需要教学的知识制作成导学案,这就包含着语法以及词汇的使用和词组的搭配等等,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内容上能有简单了解,这就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对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老师要将教学的英语词组以及单词等都放置到导学案当中,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对学习关键点能加以明确,然后老师再进行及时性的指导,这对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有着积极意义。
导学案的应用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加以呈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导学案的结合,对学生吸收英语知识就有着促进作用,也能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强化,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能有效满足[5]。在小组合作方法应用中要注意分组的科学合理性,导学案的结合中要针对性的应用,将学习知识点先进行罗列,然后将小组合作学习加以辅助展开,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进行联系。导学案的方法应用,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要加以明确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导学案的应用作用充分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是对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的重要举措,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应用下,对学生的英语学習知识能系统化呈现以及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就能为学生针对性的学习英语知识打下了基础。处在当前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将导学案的教学方案科学化的应用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去,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对整体的英语教学的发展才能真正的促进。导学案方法应用是教学改革的落实,在未来的教学中也要注重这一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裴菊芳.初中英语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思考[J]. 新课程导学. 2016(07)
[2]孙晶.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 2015(10)
[3]刘艳芳.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快乐阅读. 2015(06)
[4]江时莲.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校园英语. 2015(05)
科学使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4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指在教师集体组织研究课程教材的过程中,先由教师个人准备、再集体讨论综合形成的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原则是以当前教育部办法的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内容包括对教材内容的详细讲解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结构的优化调整等。
一、导学案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无论任何一门课程,以人为本都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内容。教师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爱上学习、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内容,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多多讨论和确定一些适宜当前阶段和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些贴合当前学生年龄阶段思考的问题,或者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导学案课程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
2.加强对学生思考和怀疑能力的引导。积极引导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在导学案的编辑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及怀疑能力的培训。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固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性别及知识经历等一系列特点,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求知欲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导学案编写与应用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前或结束之后抛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怀疑、辩论、总结过程中,教会和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及全面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索和怀疑中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教师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真正的学会学习方法。
3.加强对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整体授课过程中的精髓部分,对整个授课过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应在导学案编辑及使用中,提前对授课内容中进行精炼、总结,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展开由学生积极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为课堂授课内容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积极展开对于当前课堂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辩论来发现学生与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中授课内容理解的方式及不同,进一步发现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理解的疑问。
4.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引导。实践能力应该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之前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核查。教师应该在导学案编写和确定中提前准备好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及相关内容,例如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一个相关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的归纳为基础,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当前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将当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重新总结当前教学内容。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利用导学案编写和教师集体的智慧力量来确定相关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体验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结语
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习”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习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导学案导学的一些困惑
1、学生以完成学案上的习题为己任,因此拿到学案后,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习题,而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也在忙着完成习题,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了,产生了所谓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导学案,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 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摘要: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课程数学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导学案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导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与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使用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更具备学习主动性,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什么时候学过,怎样学,学得怎么样。能实现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的发现,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再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主动的去分析、思维、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一、创设导学案的模式
六步三展教学模式是我乡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废除注入式,实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步三展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流程有六个步骤,其中学生有三次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发现优秀的作品〈包括规范书写与格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活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大家帮助纠正)。操作步骤:1.课题导入。(数学以复习旧知、意义、定律、性质、数学原理等来揭示新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2.出示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每一步的学习。)3.自主学习。(数学方面安排一些与例题有关的试题让学生做,理清算理或数学原理,总结规律等,为新知铺垫。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达成部分简单目标。)4.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或交流,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5.课堂总结。(理清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6.当堂检测。(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理解。目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导学案编制的重、难点
(一)导学案编制的难点在“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演说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那么,教师要怎样 “导”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巧设导语激兴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复习旧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比如在教“小小设计师”,出示一些自制的精美图案或课件让学生欣赏质疑-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图形。
(二)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例如: 在设计计算内容的导学案。“重算法轻算理”是传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往往一节计算课上过后,大多数学生都会计算,但说不上其中的算理。这就是许多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因为他们学习计算题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因此对于计算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例题的基础上,主动寻找计算规律。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有些知识点在几个学期的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学习的深度不同。当遇到这样的知识点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三)导学案编制的重点在“案”。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1.自主“带着问题自学”转变成“在自学中发现问题”。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也可以认为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应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的空间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大小 时,这样设计导学案的: 想一想,写一写:
(1)动手画一个计数器,先标示出一个你喜欢的数,再读写出这个数。(请学生板演不同情况的数)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看这四种电视机的价格,你能读吗?(3)任选两种电视机的价格比一比。想一想你是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请你试一试友情提示: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你的思考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4)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你的发现,想一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6)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在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别教育。
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但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三、导学案的作用与效果
通过使用导学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变“接受式” 学习为“自我选择”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 变“苦学”为“乐学”、肯学、学会、会学,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 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了解了教学思路,减少了板演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加了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 在这个把权力归还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四、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案管理,充分利用学案,提高学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案开展学习。使用学案,不是简单地分析解答一个个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结合学习内容认真阅读、思考、讨论、书面解答和发言交流,教师要及时归纳、指导和评价。对于课堂上尚未详细解答的问题,必须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小组交流、教师指点,在课后补充完整。
其次,学案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便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自主学习”环节,可以将学生绘制的示意图或答案通过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全体学生也有借鉴作用。
最后,教师可及时把学案收起,然后一一批阅,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2.针对学生不同的预习情况区别对待。凡是学生可以直接解答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直接展示。一部分学生能解决的,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相互帮助解决,教师在边上适当点评就行。难度大的,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加强指导,然后由完成较好的小组上台交流合作成果,教师适当进行启发性点拨。研讨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有的还可开展生活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升华情感,通过课堂研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中的存在的问题。总体说来,导学案的使用分为三步,先是自学, 再对学, 而后群学.通过自学,要求大约50%的学生能够解决大约50%的问题;然后进入“对学”,在对学阶段要求大约70% 的学生能够解决大约70%的问题.而后进入“群学”即在课堂上共同学习.通过群学解决自学、对学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3.与课堂有效结合,课堂使用学案也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用学案搞填鸭式灌输。
(1)比如情境导入,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自学学案的基础上对情境进行讨论,以达到巩固、深入理解自学内容。(2)充分分配自主学习时间。这一版块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①通过学案明确给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点(约1分钟)。②按照学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约2分钟)。③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约5--8分钟)。④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约5--6分钟)。
(3)展示反馈。这一版块包括三个层次:①个人展示,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小组通过发言、板演、表演等等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其他学生聆听观察,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然后自由更正,各抒已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归纳。③练习反馈,通过完成当堂作业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4)小结。课堂小结必须有,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点,还要归纳解题通法。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 篇7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6-03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课堂教学在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已经开展了5年的时间,导学案在语文教学组中使用得较为系统。本文以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意见及看法,使导学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帮助高中阶段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我们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全年级学生(420人)、高二全年级学生(4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以书面问卷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导学案的编写体制、导学案的使用以及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感受等。共发出学生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809份,问卷回收率98.7%。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期待。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语文阅读课上,你最希望的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方式”这一提问中,有41.35%的学生选择了“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相结合”,28.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看书学习,有问题再请教老师”,29.7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全程讲解”。说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还是比较依赖的,当然,也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导学案展开小组讨论。在语文阅读自主学习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一般做法,有57.76%的学生选择了“求助小组同学”,27.99%的学生选择了“求助于教师”。在学生喜欢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方式中,大部分学生更加倾向于“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以学生为主的讨论交流”,占到68.7%。说明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希望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更期待老师在导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显然,作为高中生,学生更愿意也更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自我思考和体悟的时间,但同样也渴望在遇到疑难时可以与同学进行探究,或者得到老师的指导。这不但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同样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比较明确,同时也认同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将课前预习、课中疑难的探究、课后复习形成文字形式的导学案,就是能够满足学生期待的、保证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载体。
(二)学生对导学案编写体制的评价。在“你使用的语文阅读课的导学案包括哪些部分”的提问中,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堂研究、达标测试是导学案中最常出现的部分,占所有选项的80.45%。这一数据说明,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地在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并且设计了一定的环节对课程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了反复的强调。而情景创设、作业布置、学法指导是不常出现的部分,只占到总量的17.76%。
导学案学法指导的弱化,其实是弱化了导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是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就很难说实现了课前预习的目标。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学法指导,对即将展开的课程内容并没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也很难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影响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有53.25%的学生在“你对老师每次发放的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总体满意程度上选择了“一般”。结合导学案的主体内容可知,导学案的设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景设置,导学案此时等同于一张张的讲义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导学案失去兴趣甚至有厌倦情绪,这就违背了编写导学案的初衷。可见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直面如何“导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问题。
20.39%的学生在“你认为导学案在什么时间使用效果最好”的提问中,选择了“课前、课中、课后均使用”。说明学生在为何使用导学案、何时使用以及怎样使用导学案这些问题上,认识是不充分甚至是比较模糊的。其中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着主导角色的语文教师,并没有透彻理解导学案的内涵,没有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导学案的使用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目的不能理解透彻,在课堂上的操作必定是失误连连,不能发挥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效果。这一现象在“你的语文老师是否在语文课堂上配套使用导学案”有所体现,28.32%的学生选择“偶尔”,30.3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只有37.89%的学生选择“经常”。教师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
(三)学生使用导学案的体会。30.01%的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各种知识点的内容讲解,是否注意培养了你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中,选择了“时而注意时而没注意”。显然,学生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受不到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感受不到导学案在阅读课文时给予他有效的帮助。导学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反而成为学生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资料。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合作探究、讨论问题以理解掌握知识的作用,30.59%的学生认为“相互启发,培养了能力”,36.26%的学生认为“有些作用”,但仍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仍然是形式主义,效果与以前差不多”。基于学案导学的合作课堂教学,并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寻找到适合的合作方式,学生没有在合作讨论中得到自我提升,这也是导学案得不到重视、导学案的使用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在语文阅读课上讨论时会出现的现象中,41.35%的学生选择了“讨论结果达成一致”,余下将近60%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场面不热列,讨论不起来”或“难以达成共识,草草收场”又或者“讨论无秩序,乱轰轰”。可见课堂的讨论时常是以无效收场,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并未较好地在讨论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没能及时地对学生讨论冷场的情况给予引导;同时也反映了导学案的问题不适合学生讨论,导致讨论冷场。
27.7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语文的复习“很有帮助”,51.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帮助不大”。对于课后如何使用导学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并没有真正地体现课后复习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到位的。有21.81%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他的最大帮助是“按照导学案预习,简单方便”,20.39%的学生认为导学案“训练了解题思路”。
24.93%的学生认为通过导学案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有31.7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培养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8.78%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35.8%的学生在老师使用导学案后,认为自身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有得到提高或者有所提高。学生在使用导学案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自身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收获,可见,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四)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对于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评价和建议中,学生集中表达了如下观点:一是希望能够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和合作课堂的学习,提升语文成绩和能力。二是导学案编写时重复的内容过多,形式较为固定,引导不足,更像是抛出题目供给学生解决,希望导学案的编写能有更多的新意。三是导学案中较难的题目,还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导学案,从编写到使用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必须承认,导学案的使用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学情。但是,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编写和引导导学案使用的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导学案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要有高度的认同,需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三、建议
针对当前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我们提出了如下合理化的建议:
(一)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打磨教学的各个环节。(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确保对导学案的使用目的理解透彻、高度认同。认真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力求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适合各种类型课堂的成型导学案模板。(2)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课堂教学形式为基础,以导学案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改进授课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注重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堂上使用导学案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力求得到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认同。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依托导学案进行预习、讨论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工作。将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三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勇敢展示、敢于质疑,将学生的难点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让学生有收获,有成就感。
(二)学生应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课程学习。(1)学生要加强对导学案的理解和认同。课前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完成导学案课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学习时有个人专属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2)学生要培养乐于合作和分享的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讨论环节。导学案的最佳载体是课堂中的合作讨论,只有勇于暴露问题,乐于合作和分享,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对课前疑惑的问题、课内的重难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要学会在课后将导学案功能最大化。导学案的使用分别体现在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的讨论展示、课后的整理复习。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导学案的课后整理。实际上,经过课前的认真预习和课中的积极讨论,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说已经实现多次重复,学生在课后对导学案的整理,实则是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待到一段时间学习结束后,整理过的导学案将会是学生复习相应知识的重要载体。
(三)学校应重视导学案的使用,积极推进学案导学的进程。学校要给导学案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是要多方面给予教师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课堂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在课堂中正确使用导学案的意识。推广实用的课例,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师的通力合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直面此次调查问卷中反馈的突出问题,不断寻求解决的办法,力求导学案在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日臻完善,实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素养的终极目标。
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 篇8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再“束缚”学生,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就是为了“学”。我们要研究教师的教法,就得先研究学生的学法。因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怎样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教育。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主体),教师只是“导”(主导),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教自己主动去获得知识、技能等。在“应试教育”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几乎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只是处于“听讲”、“记录”的状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灌注”,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导和排斥了学生应有的活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再“束缚”学生,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如此。
一、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好动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认识了事物,学到了本领,受到了启迪。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学到许多文化知识,体会了语言文字的意境,受到了情感的陶冶。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灌注”,为“记忆”而反复地强调学生“死读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其教育空间狭窄、封闭,束缚手脚,压抑学生,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习乏味,感到疲惫不堪,收获甚微。时间长了,许多小学生从“好学”渐渐变成了“厌学”,造成不良的后果,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缺乏一个“活”字。所以,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我们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读一读。既有活动,又有学习;既能使小学生身心得以轻松,消除疲劳,又能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就能够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习惯了等待接纳的这种教学模式,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在教师相应的示意、指点下进行的。因此,学生思维、情感和语言得不到全面发展,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如果教师紧扣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由小学生充当相应的活动角色,那么,角色的热烈情绪一定会渲染整个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全体学生都会在无意识的心理作用下,全清投入学习。如教学《坐井观天》教师设计了让几个学生轮流表演小鸟飞到井沿找水喝的动作,并跟着青蛙对话的表演之后让学生用课本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再探头窗口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并透彻地理解了课文。这样的活动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然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学生主动地接纳知识,主动地想象、探索,主动地操作训练等,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活动使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语文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反复地,多层次地讲解,方可达到教学目的。但我们只要紧扣教学内容,针对教材的重点,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按照相应的角色去体验、思维,进行独自朗读、演示、模拟、操作等,学生凭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很快地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这课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发言,狮子想找人接替他当“万兽之王”,要求每个动物当一周,谁做得最好,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最终选到了小猴子。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小猴子根据大家的习惯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受到欢迎,成了新首领,而猫头鹰和袋鼠要别人改变生活习惯,听从他们的意思,去生活,是错的,所以大家不欢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理解了课文,突破了重难点,并读懂了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办。
四、活动满足了小学生扮演角色的渴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遵循教材体系,按照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担当自己向往的角色,或让学生担当童话角色,或让学生担当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些角色与教材紧密相关,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例如: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这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各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如生A喜欢扮演猫头鹰,夜里抓鼠,白天睡觉;又如学生B喜欢扮演袋鼠。教师问:“袋鼠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生答:“袋鼠是跳着走的”。然后,让这位学生上台表演。轮到生C演小猴子,他学着猴子的动作到了讲台,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大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做。”再让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表演得好吗?像吗?同学们答:像。这时教师趁机表白:“要是动物们都按照猫头鹰,袋鼠的生活习惯去做行吗?”学生们回答:“不行!”再让学生寻找小猴子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由此让学生从小猴子的做人道理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使儿童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感受到了新鲜感,满足了自己的要求。
五、活动要与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
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单一的“灌注式”课堂教学活跃多了。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生动而让学生盲目地活动。学生活动要结合语文能力训练,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训练目标设计活动。我们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分析、归纳、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
2、讲述、讨论、商量、争辩、演讲、对白、独白等语言活动;
3、朗读、默读、速读等读书活动;
4、演示、表演、模拟、操作等应用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自身的活动,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这样才能学得真,学得实,学得透,学得活。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 篇9
摘要: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着“导学目标不清,课堂容量大;教师观念陈旧,角色转变不到位;学生缺乏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浮于表面”等问题,从“提高导学案质量,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导学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问题;策略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重教轻学”,备课以备教师“怎样教”为主线,忽视学法指导,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而“导学案”设计时重点考虑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么样”,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图。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使用导学案,就是要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方式。笔者在课堂教学大胆实践使用导学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均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在教学实践和同行交流中发现使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导学案目标不清,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
教师缺乏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钻研,设置课堂目标时,面面俱到,满篇都是问题,重点不突出,导致一堂课师生疲于奔命,成了完成阅读练习的课堂,凸显不了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
(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角色转变不到位
教师在课堂上放手不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充裕,把握不住教学的起点,存在讲评导学案的现象,限制学生思维。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效率不高
一方面是教师问题设计质量不高,学法指导不明,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是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不强,缺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出现各自完成导学案,小组讨论对答案的现象。
(四)学生过分依赖导学案,忽视教材的理解
学生把完成导学案当做学习任务,学习浮于表面,学习深度不够,缺乏深入理解文本,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提高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的改进策略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就是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互助、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效性呢?
(一)提高导学案质量,发挥其“导”的作用
教师要精心研读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及纵横联系,把训练重点分解落实到每一课。简化课时目标,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真正体现导学案“导学”作用,要做到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我检测,让学生觉得好用、使用。
(二)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改背景下,唯有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才能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体验感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找准教学的起点。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抓住重点精心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持者、指导者、合作者。
(三)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认识易于混淆的地方,设计讨论题目。题目设计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明确具体探究任务,探究方法,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的指导,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抓住课堂的有效生成,适时引导学生在认识不清,产生分歧,发生思维碰撞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分析、讨论,明晰思维的过程,还让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从而真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课前主动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中自己能独立完成的内容,并将自己无法完成的问题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深入研读文本,独立思考,与同伴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课前主动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导学案使用的实效性,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总结,势必能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王秀兰.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探究[J].才智,2015(24).作者简介:熊春梅(1970―),女,本科毕业,就职于重庆市云阳县民德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市级、县级一、二等奖,长期从事小学语文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12-17
山西旅游版小学三年级英语导学案07-06
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08-27
对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心得体会10-09
英语导学案的教学案例11-10
优化农村小学英语教学07-08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有效教学导学案06-28
小学英语教学巧用游戏05-21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