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精选10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 篇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个体力求达到认识某种事物时,就乐于参与某种活动,这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来自于他对所要认识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远程教育资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内容也贴近少年的生活,把远程教育资源作为认知工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地辅助英语教学。使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八年级英语教学中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是否能组织学生的集中注意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堂英语课有一个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将对整堂课的英语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在英语课前的2-3分钟,我就开始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唱一些简单易学、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英语的良好境界。抓住这一时机,我又在开始上课时的5分钟之内,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充分利用录音设备,多听标准的语音,让学生在语音的学习中,感知语音的优美、语调的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
厚兴趣。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洞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新授动物单词时,把这些单词所表达的事物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趁机教学新词。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
三、用远程教育资源图像刺激与丰富学生的想象
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形象能形象地理解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因此,利多媒体课件这一刺激物激发学生的再造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化认识陌生及抽象的事物。例如;在教做奶昔这一单元时,农村学生没见过奶昔,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能促使学生直观学习知识。·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The
Farm”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使学生犹
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学会cow, duck, farm,field等单词及句型,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对一幅幅彩色画面的再造想象,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现情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基础的中学英语其口语在此尤显重要。
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多媒体设计,可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有一次教学新课前,我播放了这节课所学有关食物的歌曲《It’stime for
lunch》来渲染气氛,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以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用微机播放从远程教育资源中剪辑好的对话,进行播放回顾和润色,在此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消音或全部消音处理,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配音,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
思维。学是为了用,在课结束之前,我又将卡通人物和食物用课件形式放映并展示给大家进行现场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练习材料,让情景的设置配合情景活动,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将所学知识变为己用,讲出来,让他们有开口的欲望,并真正说出口,进行语言交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形成流畅的语流和悦耳的语感。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图像、音乐、动画、歌谣等远程教育资源,能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 篇2
一、本土文化资源在素质教育中运用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2008年3月中旬至6月中旬,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先后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中学、河源市三小、河源市博物馆、龙川县佗城、紫金县革命纪念馆等学校和文化单位共600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河源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是学生对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配合的态度。46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认为利用河源本土文化资源对提高自身的素质很有意义。
二是河源市各级部门一直十分重视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河源市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和市文化部门从1990年起就一直从事本土文化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到2006年底已出版《河源文史》共16辑, 全面涵盖了河源的自然特点、环境资源、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河源市教育局还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河源, 我可爱的家乡》等乡土教材, 并列入了全市各中小学的教学计划。
在调研中,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河源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许多相关单位对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开发价值认识不足。一些历史、革命文化遗迹大多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此外, 政府及相关单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还不够, 对个别蕴含很强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载体, 实物的解说不够严谨, 资料不够详实, 没有很好地发挥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二是学校不够重视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在问及“学校是否统一组织学生到河源名胜古迹参观”的问题时, 有117人 (占25.43%) 表示平均一年一次, 167人 (占36.30%) 表示一学期一次, 86人 (占18.69%) 表示平均两年一次。可见, 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情况不容乐观。
三是教师对乡情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近年来随着河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外地人才充实到河源各级各类学校, 他们中的很多人, 甚至少数土生土长的河源本地教师对河源的本土文化资源知之甚少。
四是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制约了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由于河源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 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许多课程教学局限在课堂上, 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知识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虽然许多教师在教法、学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但教材内容不尽人意。一些好的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资源的优势也不能为各科教学所用, 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的活动形式、方法被束之高阁, 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
五是经费上的窘迫限制了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河源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国情、省情、乡情教育一直非常重视, 对开展“三情”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确保“三情”教育进课堂, 并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课时。但由于广东省从2008年起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免收学杂费政策, 所有教材由省通过招投标方式统一采购并发放到学校。而乡土教材未能列入省的统一采购, 这就意味着乡土教材要由当地财政出资编印, 并免费发放到学校。河源要承担这笔费用有相当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和推广。
二、加强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运用中的对策和建议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调研情况, 我们认为要切实发挥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就必须努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虽然河源建市不到20年, 但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本土文化资源。无论是越王遗韵, 还是围屋情结, 或者是红色革命, 都是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为此, 在深入挖掘河源的本土文化资源的同时, 更迫切的是出台科学的文化开发与保护策略, 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河源的本土文化资源, 为河源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努力使本土文化教育形成课程系列
纳入课程计划, 把本土文化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序列中, 这是实施和发展本土文化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也是本土文化教育功能发挥最充分的环节。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在《纲要》的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中就这样提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本土文化教育课程的内容本质上就是对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的加强, 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 符合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 在各门课程中要有机渗透本土文化知识
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除了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和本地的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来引导学生来学习、借鉴、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的精华, 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机渗透相关本土文化知识。
首先, 学校要引导教师了解乡情, 建立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库, 使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相关本土文化知识, 储备丰富典型的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应定期收看河源电视台的地方专题节目, 广泛浏览各大网站, 关注报刊刊登的有关信息, 并储备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的图片、案例或实物, 教师可通过附页的形式粘贴到教材、教案的相应章节中, 或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在电脑里,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随时提取和运用。
其次, 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在课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三五分钟时间开展小活动, 诸如讲述有关家乡的名人轶事, 或介绍家乡一处名胜古迹, 或唱一首山歌等。每逢传统佳节, 可由学生组织一个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会或知识竞赛……不管是原创的, 还是通过网络媒体搜集整理的, 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和表扬。总之, 长期坚持把本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 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拓展视野, 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内涵, 开展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
河源本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为使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实效, 学校应与社区联合建立好三个德育基地, 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经常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让学生了解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让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使其在学习中树立牢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经常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 让学生树立牢固的劳动观念, 增加一些社会实践内容的真知灼见。
本土文化资源是零碎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走访, 走近自己的祖辈、父辈, 家乡的老艺人、老战士, 了解本地的乡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邀请本地的老艺人、老战士到学校进行知识讲座或表演, 以此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本土文化能够汇集成校本教材的具体内容, 薪火相传。
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此项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而开展对本土文化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和实践是件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相信,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不断深入, 河源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多媒体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则是新课程英语标准中倡导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在吸引学生英语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基础上,更能够开阔其知识视野,帮助积累知识技能。多媒体资源运用能产生如下效果:(1)构建和谐课程教学环境范围,激活学生学习动力。(2)创设接近真实语言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3)形成良好互动交流过程,增强学生认知理解体验。
一、利用多媒體创设情境,吸引注意力
凭借多媒体能够产生音形动等多样化的效果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够更好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情境创设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景氛围,不仅能够拓宽教学过程,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
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理解感悟。在创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如下教学环节:首先,要能够找准课程学习内容的知识要点体系,通过多媒体介绍导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其次,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尤其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再次,注意多种艺术效果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可学习感悟的背景,激活学习好奇心理,满足学习需要。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更好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1 Friend的“Reading A Best friend”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通过播放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中的相关片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课间展示世界名人对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深刻理解,像Old friends and old wine are best.(陈酒味醇, 老友情深)。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提示,结合文本阅读内容,思考:Who do you want to play with? How to make good friend?等,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二、利用多媒体互动交流,增强探究性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激活学生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整体认知和感悟。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形式进行交流,不仅是学生增强语言学习认知体验的需要,更是帮助其丰富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需要,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探究能力。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以人机互动交流对话为模板,鼓励学生能够尝试运用互相交流模式进行探究。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上能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利用课间进行设计相关的互动探究话题,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合作探究。再次,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互动探究过程后,来回答事先设计好的课件交流准备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认知感悟。
笔者在教学中就利用每个单元的开头都有“Comic strip(卡通漫画)”,旨在通过卡通漫画中的小狗埃迪(Eddie)和电子狗霍波(Hobo)之间的对话来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要点。在阅读环节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设计好的思考题目来回答,而多媒体课件则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像“Good. You are clever!”等,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延伸,提升创造力
学生依据多媒体学习内容的引导来深入理解感悟,一方面,能够更好强化认知感悟,促进知识技能形成;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情感思维,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策略。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来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更好激活其学习探究运用思维。
在拓展延伸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如下几方面:(1)从学习内容的背景知识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认知感素材,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内容。(2)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似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现在英美国家中一些较为新鲜的文化知识内容信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3)为学生布置适当的思考探究题目,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些题目进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呈现,以强化认知感悟。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够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一定的方向,更为增强学生的语言认知感悟升华提供帮助。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跨文化以及传统语言表达等形式基础上优化多媒体课件运用,以帮助学生增强认知感悟。
正如上所述,多媒体资源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引导促进和激活潜能作用。能够提高课程教学速度和效率。但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好适度原则,合理合时运用,真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李桂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1年11期.
[3]易艳丽.运用多媒体技术于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J].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4]欧阳秋华.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版,2012年19期.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篇4
陕西省韩城市盘龙乡四年制综合学校
王玉侠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颖而先进的教学手段,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能够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如何运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但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这种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认知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由它产生的求知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动有关器官达到最兴奋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一旦通过感官刺激而获得的思维成功转化为精神、心智上的满足,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就越爱钻研,使他们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时,首先创设一个与新知识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对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可以先运用我刚学的powerpoint软件展示城市中纵横交错的街道、田野中错综交叉的公路等等,让学生感知现实中广泛存在两直线平行和相交两种关系;然后用flsh展示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的大小变化情况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位角”、“平行”等数学概念,并理解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两线被第三线所截形成的两角有关,为后续学习铺平了道路。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悟不深,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如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可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折纸、剪纸等活动过程,让活动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又如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四章第二节)时,利用多媒体flsh形式展示平面内两圆的关系,发现其特征,找出不同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是大自然最奇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
课堂练习是课堂上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练习是可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光靠教师很难做到。在练习巩固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开放性或一题多解等题目,让学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各自的看法,在多媒体幻灯机平台上,能更生动更快速更准确地表述,增强具体性,清晰性,使语言传达的信息更直接地被听者接受。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节省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及时的反馈,使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小结时,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发展思维。在一堂课的尾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节课的知识点,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揉合、升华,进一步转化成技能,一堂课的知识通过小结时的揉合,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得出规律,进一步发展思维。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信息不宜太多。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所以课件的功能无论多么完备,它仍然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想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课堂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显然这是不可取的。
2、不能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板书内容。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科学正确的利用板书,可以充分协调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传授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相反只是一味的运用多媒体显示一晃而过的内容来代替必要的板书,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的。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另外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教师的教学灵活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起来、使知识的难点容易起来。因此,我们全体一线教师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高宇: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郭雪峰,张世禄: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数学教学难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聂倩:对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思考[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篇5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展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重要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优美的词句,通过声、光、电、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静,清,绿,奇,秀,险”的山水特点和优美画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刻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的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那清澈碧绿的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顿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在深浓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全班学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课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优美画面以形象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以无需多言。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整体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的引导学生
敢于参加,乐于参加,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大胆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例如,上学期的语文综合学习单元,以欣赏、了解诗歌、散文作品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室里播放有情景朗读视频的资料及一些诗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图片,物象图片、情景视频的展示和美妙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一般,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宽带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创造的,而现代教育科技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回声》一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回声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设计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青蛙发出呱呱的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桥底或障碍物,“(((((”反射回到青蛙的耳朵,小青蛙就听到了回声。这些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了回声的复杂过程,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当教导学生披文入情,翻新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已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现代科技的使用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如《丰碑》一课意境深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讲述了一位将军在云中山行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过去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了如下激情教学。
1. 渲染气氛,调动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特定的场景,开课时,设计了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着”的画面,我配上一段动情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云中山上,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艰难地行进着,等待着他们的是„„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似乎和这支红军队伍一起到了大雪山上。
2.配画配乐朗读,体会情感。果戈里曾经说:“像样地朗读一篇课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丰碑》一颗第7自然段对军需处长的描写是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多媒体课件由大到小逐步演示出军需处长依靠树干的形象,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同学心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配上深沉的音乐,同学们深情的朗诵起来,饱含着对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3、巧妙联想,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教师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一组画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在光秃秃的树干上;慢慢的,树干变成大雪覆盖的云中山,军需处长边变成了一座晶莹,透明的丰碑矗立在云中山上;不一会又变成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这画面,这声音,强有力的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时,学生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电教室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在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知识。例如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阅读材料,思考预设问题,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作品的写作背景等;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去寻找资料完成写作,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这样既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求知能力。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坚持收看电视节目,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学科,而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每天就餐和自由活动时间都开放了食堂和普通教室里的电视机,让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新闻三十分”、“ 今日说法”、“晚间新闻”,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 探索发现”、“心理访谈”等节目。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积累,启发了思维,培养了情感。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自然、关心学校、关心自己的人文精神;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学习古代仁人贤士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广泛接触社会现象,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每周坚持开设一节语文网络课。
网络的方便快捷、直观形象、开放、互动等特点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施语文教学,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网络教室上语文课,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还结合学生所学课文,让同学们进行网上扩展阅读或收集相关资料。
比如在教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可以让学生课后上网查找毛泽东的其他词作,体会作品词风激昂,意境阔大,气势磅礴的艺术特色。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积累,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
网络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宽松、自由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创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谐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或平时学习之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意见、感悟,以留言的形式发表在QQ上,与
任课老师或其他教师一起讨论或交换意见;还可以使用网络QQ,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交流、沟通、畅谈学习、生活、人生、理想和内心感受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确实,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2008第三期【J】
【2】余彤辉,关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见【J】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 篇6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进入网络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这时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新的教学情景的设置,新课的巧妙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进行教学时,考虑到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和图形较多,怕学生感觉到难,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份课件,在课件的开头以一些常见的生活实例的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进而我把握这个机会,继续展示了正态曲线及其变化,让学生在变化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成功地把知识点贯穿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双曲线的教学时,先借助几何画板作出已经学习过的椭圆的图形及将要学习的双曲线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结合图形各椭圆的性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想猜想双曲线的性质,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其性质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直线的斜率》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已知两点
、,直线
过点
且与线段MN相交,求直线
的斜率
的取值范围.”,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先画出线段MN,再过点
画直线
,度量直线
的斜率,拖动直线
上的一关键自由点,直线
绕着点
转动,使直线
与线段MN相交,让学生观察直线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得出答案,同时根据演示,找出斜率的变化规律。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三角函数的图象、圆锥曲线、简单几何体等等,用多媒体研究问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如函数图象的平移,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演示,以及旋转几何体的得法等等,都让学生能更直观理形象地接受和理解。
四.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传统的教学一般只有教师的参与,学生很少主动参与,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问题,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例如在介绍“平行六面体”的概念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展开平行四边行的平移过程,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五.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例如在算法的教学中,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话那么算法程序的教学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借助多媒体进行本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算法语言写得正否正确,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数学知识竞赛、兴趣小组等,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想,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生活因网络而变得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变得更轻松。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必将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应用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要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 篇7
一、类比变式,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 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 仅仅依靠老师的情境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 所以需要教师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 在学习“分式的意义”时, 一个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含义: (1) 分式的分子为零; (2) 分母不为零。因此, 如果仅有“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此类简单模仿性的问题, 学生对“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还是很不清晰的, 考虑“分母不为零”意识还不会很强。但如果做以下的变形训练, 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
变形1:当x______时, 分式的值为零?
变形2:当x______时, 分式的值为零?
变形3:当x______时, 分式的值为零?
通过以上的变形, 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 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 数学变式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深入反思数学问题的习惯, 使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
二、模仿变式, 更快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数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数学方法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适当地改变问题的背景或者提问方式, 通过模仿训练来熟悉。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或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 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数学 (上) 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SSS”方法的运用, 就很好地采用了变式教学的设计形式。
(1) 如图1, △ABC是一个钢架, AB=AC, AD是连接点A和BC的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例题1)
(2) 如图2, AB=AD, CB=CD, △ABC与△ADC全等吗? (习题13.2中的复习巩固)
(3) 如图3, C是AB的中点, AD=CE, CD=BE, 求证△ACD≌△CBE; (习题13.2中的复习巩固)
(4) 如图4, B、E、C、F在一条直线上, AB=DE, AC=DF, BE=CF.求证∠A=∠D. (习题13.2中的综合运用)
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掌握“SSS”方法, 首先安排了 (1) 中的简单训练, 其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的三角形, 相等关系较为直接, 只要验证全等的条件是否齐全、是否对应即可;而 (2) 则是 (1) 的图形略为变形, 旨在增强学生针对图形变化应注意全等条件的验证意识; (3) (4) 中的两个三角形虽然已经一对边之间有直接关系, 但其中一对边的相等关系需要经过简单的推理而得到, 难度有所加强, 对学生是否掌握“SSS”方法的要求更高。这样的变式训练, 让学生通过模仿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对初中学生有着更普遍的意义。
三、阶梯变式, 训练中总结数学规律
初中数学内容的形式化趋势比较明显, 而学生对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理解普遍感到困难, 对某些规律的形式化的归纳往往更是无从下手。所以, 适当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变式教学环节, 让学生从变式问题中“变化量”的相互关系中, 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例如,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数学 (下) 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开口等变化规律与a的取值的关系时就是采用变式教学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总结出这类函数的性质的规律。首先, 用描点法分别画出两个简单的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和“y=2x2”的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它们与“y=x2”的图像的不同点、相同点, 得出如下结论: (1) 三个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都是y轴; (2) 三个函数的图像的顶点都是原点; (3) 图像的开口均向上。其次, 进行变式后再尝试验证。同样用描点法分别画出两个简单的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y=-x2”“y=-2x2”的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它们与图像的不同点、相同点的系数, 引导学生验证上述结论, 发现 (1) (2) 依然成立, 而 (3) 有了不同的变化, 就是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实际上与函数中系数的正负有关, 当a>0时, 开口向上;当a<0时, 开口向下。
这样, 因为需要对图形的几何性质等规律性知识进行总结或验证时, 从简单的一类问题开始进行变式, 借助变式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 数学中其他规律的发现与验证都可以使用变式教学。
四、拓展变式, 变点为面沟通新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下述两条才是有意义的, 否则就是灌输的、死记硬背的:其一是合理联系;其二是实质联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可从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挖掘问题, 通过问题展示新概念形成的过程;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问题, 不直接将公式告诉学生;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分析形成假设, 进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
例1:依次连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它是什么图形?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P128活动3)
变式1: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变式2: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变式3: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变式4:顺次连结哪一种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5:顺次连结哪一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6:顺次连结哪一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变式训练, 使多数学生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的双基知识, 强化了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理解, 使学生感悟出: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活跃了思维, 激发了兴趣。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 这种归纳不是概念、性质的重复和罗列, 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 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 它是通过对许多知识点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五、背景变式, 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 通过改变问题背景进行变式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 通过解题后的反思, 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 可以让学生满足对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严密。
例如: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 则底角为多少度?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变式教学:
变式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70°, 则它的顶角为多少度?
变式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 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变式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40°, 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变式1是在原问题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与前两题相比需要学生改变思维策略, 进行分类讨论;而变式3中的140°, 只能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否则就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变式, 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变式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授课对象、数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环境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 要想它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教学因素;变式教学是外因, 学生的学习活动则是内因, 变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空间, 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周爱东, 赵晓楚.数学课堂变式教学的点滴思考[J].科教文汇, 2007 (2) .
[2]武岿.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理论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8) .
[3]鲍建生, 黄荣金, 易凌峰, 顾伶沅.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 2003 (3) .
[4]张乃达.反思比发现更重要[J].中学数学, 2003 (5) .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博客 篇8
关键词:博客;初中英语;教学;应用;课外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博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为学生提供安全而有效的信息
语言学习需要让学生大量的接触语言信息,广泛的接触语言材料,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在不断使用中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然而网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太乱,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无法逐一浏览这些信息,也无法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哪些信息是重要的;而且多数网站的首页上都有不适合学生看的广告画面和图片,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利影响。借助于博客教师可以把审核过滤过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学生只需在博客上按照时间或类别搜索就能直接获取信息,省去了大量搜索信息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有效促进多元化的英语学习
刘秀菊(2006)认为Blog蕴含了建构主义、过程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先进学习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学生可以在博客上写下自己的课堂记录、考试总结、学习心得、学习困惑或者思想心情日记等;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不同的栏目,比如随堂测试、背景知识、每日阅读、每日谚语、经典文学名著、中考链接、听力专项练习、每日话题等,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也可以在博客中建立“相关链接”,学生只要一点击就能浏览 “英语中国”、“英语童话网”、“听世界”“恒星英语学习网”等英语学习网站,在这些网站上读到大量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文章,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世界。教师还可以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教学要求、电子教案或课件、教学心得或者反思。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博客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放在博客上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可以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听力、词汇题、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也可以进行话题描述或评论,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
博客可以成为教师总结反思的工具,教师可以随时记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日记、反思、随笔等, 也可以展示与教师相关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感悟和体会。教师还可以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阅读教育教学日志和文章,就一些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我还尝试把教育大师的博客和一些教育教学网站用“链接”收藏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就可以轻松访问,不断学习。
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英语能够也应该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浸润其生命,丰厚其精神。(葛文山,2008)我收集了很多精彩美文,放在“美文阅读赏析”栏目里。阅读赏析时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Which sentence do you like best),最美/最有用的句子(Which sentenc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beautiful/the most useful)等等。每学期我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读出英语所特有的语言味和韵律美,感受英语的语言美。
三、博客可以成为师生、生生、老师和家长、老师和同行、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交流的平台。
(一)激励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激励学生,在学生的作业或帖子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作出回复,给与评语,以不断鼓励学生。
(二)答疑解惑
博客可以用来解答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克服了师生之间因课堂时间限制导致的交流障碍,使得课堂延展到了课前课后,并且因为网络的无限性,这个课堂实际上也就变得无限,这将在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博客中开发式的交流,对其他学生也有所启发。
(三)学习经验介绍
通过“英语学习方法介绍”这个栏目,学生可以浏览我转载的文章,吸取别人学习的成功经验。例如《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学英语》、《学习英语的六大要诀》、 《英语语法的学习方法》、 《英语专家陈琳谈英语学习》、 《如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等;在“学习经验互享”栏目,各同学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学习,通过交流实现学习经验共享。
(四)及时沟通
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学生对于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可以发表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有时学生还可以不署名提一些意见和看法。这样既达到师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用Blog 来记录学生的作品(作业、作文、日志等)、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即学生的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教师通过电子档案袋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程度,比如在英语上投入的时间、词汇量的增长、语音语调、作文完成情况等。通过电子档案袋,老师和家长都能对孩子有更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我的博客中设置了“优秀作品集”,展览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比如:优秀作文集、诗歌集、读后感集、小小翻译家(组织学生翻译比赛,并把优秀的翻译收编成集)、啄木鸟(短文改错)等。在这些优秀作品中都标有学生的名字,既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使学生更自信,体验成就感,又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范例,教育并引导他们互相学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秀菊.Blog在教育中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04)
[2]杨行胜.网络博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4)
[3]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2003(02)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 篇9
在会计教学当中,运用生本教育会收到不错的效果,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愉悦、有效、灵动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社会对这方面的中等人才需求量极大,中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输送此类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通道。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当前每一位会计专业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就如何运用生本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构建幸福课堂进行探索。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培養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会计教学不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而应该让他们接触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并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分岗协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来适应未来的工作。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或技术教育,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教育。中职学校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并不只是“操作技能”,而是适应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一种整体实力。
二、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的探讨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因此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从师本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一)激活生本幸福课堂,主体是学生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既不是单向传输的过程,也并不是所谓师生对话或师生交往,抑或师生互动,而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改变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如熟练掌握制作会计分录方法,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讲解出来,阐述出教师个人的想法,总结出几个要点并写在黑板上,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体会和解决,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和创造型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同时教师也从教学中得到启发,发现教学盲点,实现教学相长。
生本教育的理念可以与很多现有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会计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在实施这些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能够准备得更充分,在课堂提出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那就可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地表现出来,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开来,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他们学得快乐、尽兴,有较好的效果。
(二)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对课堂撒手不管,这是一部分教师应该重视的误区。不论是哪个科目的教学,不论是在哪种类型的学校教学,不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实施生本教育、构建幸福课堂,用心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教师备课质量的要求更加高了。备课时要设计好课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课堂,教师相信和依靠学生,把生命拥有的一切和可联系的一切,都看成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处处凸显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维点、创造点。如在讲述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方法时,可以先把书本知识的范围告诉学生,然后简略地把难点圈出来,之后让学生参照书本知识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一些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辅导。等一部分学生完成制作后,再让他们去帮教旁边的同学,并对一些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慢慢统一出一个答案。
以生为本的课堂并不是放任学生,有一些教师认为生本课堂既然要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让他们讲,让他们做,书本的题目布置下去,教师就可以坐在旁边看,快下课了就公布答案,总结几句话。这是不负责任的体现,也是为迎合教改而敷衍的行为。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幸福课堂,教师一定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更要吃透教材和知识点,更要理解和熟悉学生的需求,更要与学生和谐地相处,更要用心地呵护每一位学生。如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中,电算化本来就是操作的课程,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一个劲地演示和讲述,学生会感到厌烦。不如在课外的时候教师辛苦一点,设计课堂的同时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的学案出来,让学生对照书本知识和学案,进行自学,不懂的可以提问。完成了任务之后,让学生进行演示,他们就有了竞争和激情,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三、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能构建幸福课堂
幸福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有,教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满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能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学到知识,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
(一)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幸福需要人呵护,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大的难处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是楼梯边的扶手,岩崖边的攀藤,动力仓的助燃,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圈套设置者。不少课堂上,老师似乎为了体现启发性,或者某种目的,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问了一个又一个学生,不厌其烦。还美其名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感悟能力等因素,不可能每个学生发展得一样,让学生适当想想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多想想也可以,问题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想得出来。冷落是幸福最大的杀手,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尽量让学生觉得“老师看到我了”,自己也是主角,这也需要教师拿捏适度。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寻求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精心呵护。
(二)让学生找到主动学习的欲望
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有一定压力,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学习当作需要。朦胧状态下,有的孩子把学习当作好奇和新鲜接纳了,而有的孩子开始“碰钉子”,好奇心受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老师再不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两极分化了。
珠算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如果要学生熟练地掌握,难度也不小,一味地背公式,或者不断出一些复杂的数字让学生去加减,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再去触碰算盘了。而如果在珠算的教学中插入一些小游戏,让他们自己去“玩”、去竞争,效果就不同。例如教他们“见子打子”,由于特别的形状摆设,他们会好奇结果是不是反过来排列的,一个个学生噼里啪啦地打个不停。生本教育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看成是一种本能,这也是人类的本能,教师如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本能,就可以创建幸福课堂。
(三)学习的乐趣在探索
学生在课堂上的幸福来自征服,在征服困难中展露出勇气、力量、智慧。教师要多设置一些让学生去体验、求证的教学环节,这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一定要让学生设法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头脑动起来,整个课堂就像流动的河,有浪花,有涟漪,有风起潮涌,有拍岸击沫,这样能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时空,而不是局限和满足眼前、教材上的知识。
让学生在追求中磨练意志,在探索中感受幸福,越战越勇。让学生自己动起脑来,动起手来,是以生为本的一个要求,这也是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必要途径之一。所以让教师做一个引导者,不仅仅是引导着学生学习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找到幸福感。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 篇10
一、民间游戏减轻了祖辈带孩子的负担
由于民间游戏具有自由度强、限制条件少、灵活度高、操作简单等多种优点,所以,民间游戏适应于年龄差距较大的祖孙之间进行。而由于祖辈的年龄普遍较大,多为60岁,甚至更大年龄,身体条件日渐下降,当孩子过分调皮时,祖辈常常表现出力不从心、手足无措的状态。
祖辈为了能够让孩子安静下来,以获得身体的休息,一般会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但是市场上的玩具非常昂贵,且可玩度较低。并且,孩子们的“机器人”“洋娃娃”等玩具,祖辈也很难参与进去,交流度较差。所以,通过民间游戏的引入,祖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较简单、安静的民间游戏与孩子一同戏耍,例如“买买肉”“捉猴”等游戏。不仅可以促进祖孙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可以减轻祖辈的身体负担。
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强,一般不受场地、时间、人数、年龄的严格限制,且简单方便,家庭中的成员都可以参加。我园有个孩子,平时家长工作忙,到了休息日就把他托给了奶奶,奶奶对这个调皮的孙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家长有意识地选择了几个简单、安静的游戏,有些还是奶奶儿时做过的,如“买买肉”“捉猴”等,祖孙俩一个玩得开心,一个心里放心。
二、民间游戏增强了幼儿和祖辈的身体素质
17世纪英国的著名教育学者洛克提出:“健康的精神来源于健康的身体。”而一个人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儿时的培养,而老人的身体则有赖于保养。但是,祖辈家庭教育模式中,一方是年近花甲的爷爷奶奶,另一方则是活泼好动的孩童。一方面祖辈的体力正在逐渐衰弱,需要好好静养;而另一方面,孩子正需要不断的运动,为将来拥有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看似矛盾的两者则可以完全通过民间游戏来解决。比如“斗鸡”游戏中,涉及到了跑、跳等运动,而祖辈由于身体的高大,可以付出很少的体力对抗孩子,而孩子为了战胜爷爷奶奶,必须付出大量的运动量。又比如“跳橡皮筋”游戏中,涉及到了跑、跳、钻等多种技能,祖辈可以选择消耗体力较小的绑橡皮筋的人,而孩子则可以作为跳橡皮筋的人,既培养了孩子乐观的性格,又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避免祖辈消耗大量体力。
三、民间游戏拉近孩子与祖辈之间的关系
由于年龄之间的巨大差距,在祖孙模式的家庭中,祖辈往往扮演着“长者”“教师”的身份,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在生活中处处都显得非常强势,造成孩子缺乏主见、迷失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与祖辈之间的沟通问题就越来越困难。但从全球教育环境来看,世界上不乏有祖辈带孙辈的模式,他们的祖辈却能够有效避免“长者”“教师”等身份,反而和孩子建立独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国外的祖辈家庭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后,不难发现,他们多采用了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沟通。而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结合民间游戏则能够有效拉近孩子和祖辈之间的距离,避免“教”与“学”的关系,促成朋友关系。比如说,民间游戏“卖小猪”,爷爷扮演成了胖胖的小猪;“抓痒痒”游戏中一家人彼此挠痒痒,使得大家都在地上打滚。此时,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成为了孩子的伙伴,不再有长幼之分。
四、民间游戏实例简介
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民间游戏无论在我国哪个省份、哪个地区都受到了祖辈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因此,本文也搜集了一些传统民间游戏,以期为祖辈家庭教育中灵活运用民间游戏提供理论依据。
1. 抓痒痒游戏
方法:甲乙两方同时伸出右手掌,甲方的.手掌轻轻按压在乙方的手掌上,然后乙方以最快速度迅速反掌拍打甲方的手掌,甲方的手掌可以在乙方手掌离开瞬间迅速抽离回避乙方的拍打。若拍打成功则乙方对甲方处于“抓痒痒”的处罚,抓痒痒的时间为一首儿歌的时间。甲方为了避免被抓痒痒的时间,则会加快念儿歌的速度,而乙方则需要不断逗甲方笑使其无法顺利念完儿歌,已达到延长抓痒痒时间的处罚。如果乙方未拍打上甲方手掌,则双方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一般,选择的儿歌如下:“磨子磨,锯子锯,铲子铲,蚂蚁上树抓痒痒。”
2. 抓包游戏
方法:甲乙双方通过猜拳方式决定游戏的顺序。一方将沙包洒落在桌上,将其中一只沙包抛向空中,趁沙包未落地时迅速抓起桌上的另一只沙包,并将其放置在旁边。第二次则抓两只,第三次为三只,以此类推,直至抓完所有的沙包为游戏结束。最终统计双方抓的沙包的个数,多者为胜。
3. 斗鸡游戏
方法:甲乙双方面对面站立,各自用不同的手抓住另一侧的腿,即左手抓右腿或右手抓左腿。两人用腿的膝部进行PK,先将对手击倒者胜利。
四、结论
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既然我国祖辈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可避免,就应该为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出谋划策,以尽可能减少祖辈家庭教育的缺点。本文通过介绍民间游戏在祖辈家庭教育中运用的一些实例,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三个较简单的民间游戏,以期对祖辈家庭教育起到一定的帮助。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推荐阅读: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09-2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07-13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12-17
用辩证唯物论指导初中英语教学05-21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09-07
对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心得体会10-09
巧用支架模式,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效08-27
初中英语教学网络资源10-08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农村教学中的活用论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