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21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2篇)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

一情境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实用性教学模式, 主要内容是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效结合, 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参与性, 在基础上强化学科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模式与传统知识本位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历史情境, 使学生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教师可将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通过形象的语言设计, 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直接体验到人物及事件所蕴含的情感, 在教师情境语言的引导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 从而使这些历史知识与历史事件深入到学生的记忆中。

情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语言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良性引导加深其研究感悟, 从而激发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情境设计过程中以人的活动与环境为根本, 这样能使教师所设计出的历史情境符合教学要求, 所以主题明确、情感丰富是历史教学情境设计中的主要特点,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感悟并发掘新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要求明确学生为主体, 教师根据历史课程进行情境设计加深学生感悟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兴趣, 达成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情感升华与审美体验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情境设计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素养是情境设计的核心要求,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历史情境设计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要求, 情境教学内容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通过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深度。情境教学作为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 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细化每个情境细节, 这样才能达成通过情境教学强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目标。

2. 真实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情境设计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历史事件与任务的真实性是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 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其真实性, 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展现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任务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合主观看法, 但这些主观看法不应该影响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真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把最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设计展现给学生。

3. 多样性原则

教师在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设计多样的教学情境, 避免因同一情境模式使用过多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特点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如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境设计可以使人物语言更加激昂, 而对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境设计可以运用十分愤怒的语气,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记忆深度, 同时将历史情境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地发挥出来。

4. 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过程中, 不是每一章历史课程都适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所以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情境教学模式特点选取其适用范围, 从历史课程中选取适用情境教学模式的章节, 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取特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而不是将全篇历史课程都设计成教学情境, 这样才能保证情境教学模式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初中阶段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有强烈的好奇心, 而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通过多样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在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度, 从而实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加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目标。

1. 利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学生无法通过直观角度了解历史, 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需求选取相应重现历史的视频动画, 同时也可以利用相应历史图片制作成历史图文, 将这些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规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历史课件直观地了解历史, 使历史事件与人物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深度, 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 多媒体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历史知识最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2. 利用人物特点构建教学情境

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情境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 根据历史人物特点进行不同的情境语言组织, 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情境可以直观地感受人物特点, 同时也可以将历史场景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发挥出来。利用人物特点构建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教学场景中与人物心理产生共鸣, 从而揭示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独特思想, 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有着重要作用, 达成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的目标。

3. 利用故事场景构建情境教学

历史故事是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最佳手段, 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历史故事, 根据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可以针对一些经典历史事件片段选取相应的历史故事, 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场景获取更多的体验感受。例如, 周恩来“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任务的印象, 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接收到伟人的爱国情怀, 从而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出良好的爱国情怀, 历史故事情境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发挥感染与熏陶作用。

4. 利用语言情境构建情境教学

语言情境是历史情境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语言情境设计, 将历史知识与事件情感融入其中, 在通过语言情境为学生中展现历史场面过程中, 可以使学生在加深历史知识记忆的同时体会到情感, 从而使这些历史画面中蕴含的情感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语言情境设计过程中要利用语言感染的优势, 将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融入教学情境中, 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可以从语言情境中得到感染,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与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现阶段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 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将情境教学模式与初中历史教学完美的结合。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 使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深入到学生记忆中, 同时将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情感全部挥发出来, 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洁丹.浅析历史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意义及其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5)

[2]段秀云.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6)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原则 目标

初中历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对一个国家认识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当更加关注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所学的教材出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产生情感,帮助学生迅速准确的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特征与原则

1.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包含四大特点:即“形真”、“情深”、“意远”和“理寓其中”。上面四个特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本身就体现了情景教学的本质,表现出独特的育人功能。这四个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形真”,它表现在学生在活动中更多的调动感官来协调活动和教学的合二为一,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情深”是指在整个教学环境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得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强化感受性。而对于“意远”和“理寓其中”,主要是针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即将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改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社会中去,使得学生在社会中学习,以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情境教学的原则

为了使得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老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时效性原则。由于历史知识的时滞性,老师在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进行安排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不同的选择。如果单单是为了追求课堂氛围,创造出一种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内容,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还会误导学生。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材中的内容更能够为学生多理解。因此,老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要关注他的实用性,应当促使学生多动手、动脑,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二,真实性原则。历史学科主要讲授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他要求必须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经验。学习情景越真实,学生们的知识构建就越坚固,越容易达到教学目标。老师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第三,交际性原则。教学的时候注意创造一定的情境,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能够有种身历其境的感受,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1.联系生活,特切现实

相关资料显示,和人关系越紧密的事物越能够引起自身的注意。因此,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使课本上的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关联起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历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例如,老师在讲解文字等的发展过程的时候,可以举办一个方言文化大赛等,可以通过朗诵、唱歌、表演等方式来展现各自家乡的不同。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进而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中文字的变化产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解历史的情趣。

老师还可以将每天发生的重要新闻、时政与同学们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同时将当前发生的时政与历史联系起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对课堂效果的发挥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角色扮演,回归历史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更加注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同学们听,以一种互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创学生的思维。为了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可以安排学生以排话剧的形式,还原到当时的年代,让同学们身临其中,更能够加深同学们对历史的记忆。

四、结语

情境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心,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重要。情境教育法关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少艺.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 中国文化教育讨论,2010.02(12):64-65.

[2] 李川. 基于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下),2011.12(10):162-217.

[3] 李秀梅、刘翔. 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8):124-125.

[4] 赵九凤.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24):104-105.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一、引子:当今语文教学的境况,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使得历史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倘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但会使历史教学的特点无法彰显,还会使学生迷失在枯燥的历史事件之中,使其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为了生动地展现这些历史事件,创设一定的场景是必不可少的,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成为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鸦片战争》应用方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教学目标,将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中所描述的场景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场景中自主地感知这些历史事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一般会采取以下策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一、寻找教材中的资源创设情境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离开教材,其教学活动将无以为继。这就跟我国教育名师钱梦龙所说的那样:“这法,那法,不钻研教材就是无法。”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入手,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此注意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依据的,需要从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等,根据教学所需,选择能调动其课堂参与自主性的方法。

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对教材中已有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经过”在我们所使用的岳麓版教材中并未提及。但是,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材中所呈现的两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图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画面,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战地记者,站在“真实的”战场上对这两次鸦片战争的场面进行简要的报道。如此,以教材中已有的图画为落脚点,创设相应的多媒体情境,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可以调动起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经验,对其畅所欲言,在角色扮演中将鸦片战争的经过自主地总结出来,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历史又为其具有过去时的特点,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是无法将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的,此时只有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⒆约鹤魑?历史事件的主角或者参与者,站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下,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此在最接近历史事件面目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导入活动的时候,会直接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走进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跟随着鸦片战争的发展进程,伴随着讲解员对其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与之有关的历史画面播放出来,引导学生站在这生动的画面之前,模仿博物馆讲解员对所呈现的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或讲解,如此,使学生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理性地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为其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借助实践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兴趣。

三、应用历史史料创设情境

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大都是对历史事件的抽象描述,对于生活经验和历史学习经验有限的高中生来说,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加之,历史事件大都是过去的事件,对于当时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依靠教师的知识讲述或者事件的描述来了解某一历史事件。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除却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的阅读能力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有所认识,但其学习结果只是局限在认识层面上,无法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记教师所讲述的极具结论性的历史内容,借此应付考试。史料作为历史的源头,其在历史教学活动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历史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历史学习氛围,使其在历史真实感增加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我在《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这一问题,对此,我会借助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的“清军与英军的枪支对比表”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中的某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史料为学生营造出极具客观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客观的数据对比下,并结合所学到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来自主地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此,不仅可以使学生被历史的氛围所包围,还可以使其在自主总结中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 要】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教学情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上的情境,它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的情境。因此,情境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从而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本文剖析了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探讨了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高校法学教学 情境教学 三个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进行的教学。因此,无论是在中外,情境教学其实是古已有之。我国

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认为人的成长决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择邻而处”、“居必择乡”、“游必就土”等教育原则,并从中提炼出了情境教学的范例。《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即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可以说,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学的一块教育瑰宝,也是我国教育对世界教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二、情境教学的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是一种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即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不再象传统教学那样单纯地强调对系统理论的阐述,仅仅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参与教学,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如胆量、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真正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传统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智育的“第一”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要求必须促成人个性和谐而全面的发展,强调“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语)。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变教材(课本)上的“此情此境”为课堂中的“我情我境”,“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置身其间,通过亲身感受情境,充分展示个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不仅能获取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培养情感,做到学习与做人相统一,进而使学生的心智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的交流性

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教育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建立起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只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产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教学组织形式看,情境教学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某种符合教学需要的具体情境,然后师生融入情境中进行交流、讨论,这其中既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既可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可使教师从学生那里接收到富有灵性的看法,进而给师生带来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使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具活力、生机无限。

(四)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素质教育倡导培养新型创造性的学生。情境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的是“问题――探究――结论――问题――探究――结论――问题……”式的开放教学过程。在情境教学中,教学情境均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实例(如生活实例或教材实例),容易激发其主动探索实际“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尝试,开展创新活动。

三、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其角色定位是策划教学情境,指导情境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在上课前,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具有典型样本意义、检验意义和发现意义,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不能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添加过多“人工化”成分(如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过于浅露、直白或太多假设、虚拟),否则会因教学情境明显虚假、简单而降低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创设法学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根据课程目标创设含有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方法的情境,针对教学重点创设法学“教眼”情境,针对学生具有好奇心理的特点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定提出问题情境的角度和层次等等。

(二)法学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要活

在高校法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择素材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具体作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情境。学以致用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法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例外。这是因为实践性教学是法学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法。二是结合法学知识点再现情境。法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法学教材是由多个知识点有机组合而成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可以在同一个知识点中从不同的角度创设多个不同的法律实践情境,以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也可以在同一个教学情境中反映多个不同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法学教学情境的问题设置要“显”“隐”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其起源和发展总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引起的,其作用就在于引导人们去认识和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发现法律问题进而运用法律规则去解决问题就是法律思维方式的核心,因此法学教学离不开设置必要的法律问题。在创设法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程度、法律思维的特点,有意识地注意问题显现型教学情境(直接呈现出具体法律问题的情境,如上述教学情境中“搜身是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之问题就直接呈现了出来)和问题隐含型教学情境(没有直接呈现出具体法律问题,但却隐藏着待“挖掘”的法律问题的情境,如上述教学情境中就隐含着“此种情形下的搜身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在何种情况下才能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甚至是扭送违法行为人至司法机关”等法律问题)的结合,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法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基本构成要素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已知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法律思维,深入挖掘隐藏在教学情境中的法律关系,由已知条件分析推算出未知条件,变未知为已知,从而实现解决法律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89.

[2]王承绪,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80.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分析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核心, 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 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要求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创设情境教学。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时, 需要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有一个很好地把握, 因为这是上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课的前提条件和根本。

1.设定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

情境教学的一个设计思想, 就是以思维为核心, 以情感教学为枢纽, 通过符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造与设计, 巧妙地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就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即长期以来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而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不能够很好地协调。而且, 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强调借情境促进整体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因此, 情境教学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又能够开创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模式, 这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实际教学铺平了道路。最终将会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 那么其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有了较大地进步和提高。

2.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分析

情境教学的设计必须基于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的积极思维, 能够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情境作为文化的综合体,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课堂细节以及任何一种因素, 都有可能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很多时候, 这些影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历史情境教学进行优化预设, 这样才会达到一定的生成。教学情境是随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 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紧随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而真实性是情境教学中的一个最为本质的特征, 那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就是以真实性为中心的。例如, 在上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情境:先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商量, 然后演一场林则徐的虎门硝烟。让学生感知一下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侠胆和豪气, 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针对如上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的目标原则的论述, 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

建立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氛围, 关键在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 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能够持续性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需要依赖于学生高度的课堂注意力、学习兴趣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等。课堂教学, 尤其是情境教学的课堂, 人是最为关键的。因此,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得和谐, 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提高。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实现民主化的教学模式, 而且教师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自身的课堂地位, 其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出现的,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 在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时,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 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知识, 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获得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等。这才是初中历史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根本之所在。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孔子这句话可以知道, 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好奇心, 而且在思维上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地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也开始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不一样的就是, 它可以图文并茂, 画面栩栩如生, 使人身临其境。在历史教学中巧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地感性认识, 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积极思维, 会产生积极作用。例如, 在讲到我国的解放战争时, 教师可以事先下载好相关影片,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放映, 学生们除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还能够身临其境,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放映的同时, 再穿插讲一些背景知识 (主要为课本上的知识) , 这就能够使学生们不仅能够从心灵上得到愉悦, 也能够在愉悦的同时, 学到课本上的知识。

3.利用语言情境, 激起情感交流

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历史场面, 其中战争场面就是一个方面。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而言, 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似的将这些场面读一下或是介绍一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历史场面进行再现。例如, 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时, 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生动语言进行讲述:“致运舰在激烈的海, 战中勇往直前, 多次中弹, 船身严重倾斜, 最后不幸中鱼雷, 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在即将沉没之时, 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望能挽救他的生命, 可是他因全舰俱没, 义不独生, 摇手拒绝, 这时他养的‘太阳’犬, 叨住他的肩膀, 不使他下沉, 邓世昌毅然揽住爱犬, 一同沉默在黄海的波涛之中。”这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情境气氛, 更能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加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而言, 体现在: (1) 通过创设情境, 可以开辟学生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 (2) “以情育人”, 可以实现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 积极创设情境教学, 完全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也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通过情境教学, 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增加他们的人文情怀, 渲染其内心世界的感情色彩,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进行了介绍, 然后论述了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最后指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希娟.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尝试[J].学周刊 (C版) , 2010, (3) .

[2]王拥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三部曲[J].文教资料, 2009, (24) .

[3]赵九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4)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历史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所关注。一些有着远见卓识的社会学家们将道德、文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解决寄希望在凝结着古人智慧的历史学科中寻找到借鉴,因此近些年来历史的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因此,我国近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效并不是非常乐观。一方面由于初中生较之小学生多了几门课程,导致初中生的课堂时间有些紧张,因此很多初中教师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情境教学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那个使得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做给领导看的,不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也就取不到相应的改革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情境教学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还是比较短,因此有很多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徒有其形,教师不能够真正的领悟到情境教学的精髓,导致课堂要么主题不明确,要么课堂时间规划不当等,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不断地钻研教材,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这样将有助于情境教学模式真正的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何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1、运用语言与情感烘托情境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对初中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挚、饱满的情感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2、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强化情境历史课程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多么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触动,印象也就不深,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的去学习。从心理学上讲,刺激物的强烈、新颖,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转化为有意注意。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可以借助直观教具再现历史现象。实物和模型不仅能逼真、形象地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情境,也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图片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可以把更多的历史的信息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3、运用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设备再现情境再现情境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投影、录音、录像、电脑的广泛使用,扩大和改变了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了视听效果。通过电影、电视、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根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些成果的运用,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4、用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情境感知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高水准的思维,是人类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精神,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措施。要培养学生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克服片面性、表面性、模糊性、直线性等弱点,努力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展開思维飞跃的翅膀,克服思维僵化定势,也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初中学生的各种技能。

除了课堂上的情境创设之外,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真实的场景更加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很好地扩展课堂教学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教师经常组织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古诗词学习比赛、历史短剧表演比赛、举办历史书画展览; 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革命前辈或历史学者讲座;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圣地、陈列馆、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不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充分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对历史知识的深刻掌握。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8

摘 要:新课改之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对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物品、语言,或者是道具来人为地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的环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如,在古诗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和鉴赏的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感充沛的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内涵。比如,在学习《亲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课前不妨创设一个感恩父母的情境,让学生来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感受亲情。

2.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通过创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加热情地主动对问题展开谈论,在不知不觉间学习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内涵。尤其是一些比较科普类的文章,学生有可能不太喜欢阅读,教师创设探索的情境,正好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会主动学习。问题的设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

3.让学生在情境中引起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来营造课堂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欢。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由于是文言文,学生有可能会背诵但是不解其意。教师可以对古诗进行一个意境优美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讲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比如,在学习《回乡偶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办法,让学生了解古诗表达的思乡之念。

小学语文除了认字和遣词造句之外,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感受情感,学会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的素质全面地发展,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9

摘要: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设计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结合设计美学教学改革实践,从科学地创设问题、艺术性地提出问题、互动性地追问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在设计美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问题情境

设计美学

教学模式

设计美学是艺术设计类院校或艺术设计专业各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设计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该门课程不仅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的美学原理,而且要求学生结合实践分析研究设计之美的本质特征和设计审美规律,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并指导其艺术设计实践。设计美学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多抽象的一般美学原理,如美的历史与美的本质、美感的本质和美感的心理过程等,学生对其认知和掌握有一定难度,也缺乏主动研究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把设计美学课定位为枯燥的理论课,对课程学习有抵触心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具有生动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成为课程教改的重点所在。

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选择能反映一般关系、特性和方式的、具有概括性特点的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绪状态,并通过调控,使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与问题情境中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发生矛盾或出现差距,从而置教学过程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之中,在高积极性和高自主性中促进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发展其创造能力”[1]。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运用于设计美学课程教学中,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现状,不同问题情境的设计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激发。笔者从设问、提问、追问三方面探讨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设计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问题的科学性

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科学而合理地创设问题是教学效果强化的关键所在。问题的创设既不能偏离既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更要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置得合理与否、难易与否等均与课堂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课程开设前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规划安排,并系统设计课程中的若干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既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又循序渐进,难易得当。

以笔者的教改实践为例,首先,开课前笔者把设计美学教材中的十个章节围绕教学目标重新整合,划分为五大专题版块:1.美的一般原理;2.设计的形式美;3.设计审美心理;4.中西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5.设计美学新课题。其中第一版块既有对设计美学学科的概述,又有对美的历史与美的本质的探讨,以及对设计美本质特征的分析,属于课程入门的基础版块;第二到四版块按照逐层深入的过程,由易到难,从设计表象的形式美到美感的心理过程、设计审美心理的剖析,再到文化精神和设计美学思想的研讨,属于课程重要的核心版块;第五版块集中于当代设计前沿的探讨,交流最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思想,探讨设计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精心设计的五大专题版块,围绕课程教学大纲,紧扣教学目标,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纲的教学结构内容安排。其次,在将教学内容专题版块化的基础上,围绕每一版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学生的兴趣点,创设了整个课程的若干讲标题,每一讲的标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如第一讲是设计美学讲什么?第二讲是设计之美的本质是什么?……对应每一讲的大标题问题,再设计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小问题。每一讲由这些小问题串起来,小问题逐一解决了,对应的这一讲大的标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上述教改实践可以看出,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应首先注意创设问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课程要有全局整体的把握。围绕教学大纲划分专题化的教学版块是“面”,把各个版块的教学重点设计成贯穿整个课程的若干大标题问题是“线”,每个大标题问题下的若干个小问题是“点”。点线面有机结合,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统一,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线索非常清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一目了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出问题的艺术性

即使有了从面到线再到点的合理的问题创设,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富有艺术性地导入问题,让问题与情境真正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乃至主动思考,与教师有效互动,这也是课程教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情景式教学采用特殊命题,鼓励学生将间接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特定情境结合,通过视觉、听觉、感官等方式,多渠道获取对理论知识的直接理解,其核心是运用具体的活动场境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具体而言,在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将提前规划设计好的问题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这里所谓的艺术性表现在课堂上即为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在教改实践中十分重视问题的导入方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关注喜爱程度设计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如在探讨“美是什么”相对抽象的理论问题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一段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视频,其中涉及社会美、艺术美、设计美、自然美多个方面,以声画结合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审美注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满怀兴趣并带着思考进入问题情境中,这样后面再讲解相关问题时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再如分析日本的禅意设计与北欧设计的区别的问题时,将这一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带来实物(小的家居、日用品)或者自己参观的实景图片,在问题探讨前先展示,让同班学生有直观而亲切的情境感受,其对随之而来的问题分析会更加主动、更加投入。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设情境 教学应用

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课堂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留下了枯燥、乏味、无趣的印象,当学生潜意识里这样认为时就很难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影响数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使用情境教学使学生重新认识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打心眼里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故事情境,展现数学魅力

在语文课及其他课上教师们常常使用故事教学情境,通过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同样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数学公式、概念用故事形式表现出来,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是因为只看到了一大串数字与符号,而能够感受到数学趣味性的学生则通过数字、符号转化成了其他数学语言,从中发现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故事情境教学就是将这些纸上的数字、符号“活跃”起来,为他们创造生动的背景,从而展现出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负数意义,我把负数概念编成了生动的小故事“夏天到了,爸爸带了3000元钱买空调,但空调是3500元,于是爸爸把3000元钱作为定金付给了老板,剩下的500等空调送到家的时候再给。这个时候爸爸口袋里还剩下多少钱呢?没错,一分都不剩了,而且欠了人家500元钱,那么就可以说爸爸口袋里有负500元”。然后通过这个故事进入到课本的学习中,使学生从实际中认识负数。

二、创设游戏情境,提高数学趣味

游戏始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之一,学生在游戏中的积极性、思维能力非常强,因此将游戏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数学趣味性。游戏教学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和学习的主题有相应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从玩中学、学中玩;二是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学生是否通过游戏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或者是否通过游戏了解到了学习的内容;三是在游戏教学后,教师要做好与教学环节的衔接工作,利用学生玩游戏的这股热情将他们带入到知识当中。例如:在初步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之后,为了检测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教师用纸板写上不同的有理数和无理数并做成头箍,派几名学生到台前玩“有理数蹲无理数蹲”的游戏,在决定让某个数字的同学蹲下时,必须在自己和对方的数字前面加上无理数或有理数,如果说错了将被淘汰。如“有理数3蹲,有理数3蹲,有理数3蹲完无理数根号2蹲”。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既享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又巩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创设自主探究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这门科目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和开发才能够获取,而且自主探究的能力越强,挖掘宝藏的能力就越强。教师是带领学生挖掘数学宝藏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数学宝藏的主人,而不是教师的“随从”。创设自主探究教学情境是给学生创造了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对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平移”实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火柴拼数字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拼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尝试移动火柴将正方形变成一个数字,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特点。初步认识之后,教师继续让学生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是物体平移移动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中。

四、创设互助合作情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互助合作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注意每个小组中尽量做到有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帮带下进步,对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既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又可以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例如: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直尺、白纸、剪刀和三角板,让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三个边长分别为4cm、5cm、7cm,然后把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小组进行观察、判断、讨论,最后教师挑选小组代表总结他们的发现。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劲头更加高涨。

五、创设实物展示情境,将抽象思维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科目,很多时候学生由于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而成为学习数学的阻碍。通过创设实物展示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思维能力锻炼是学生能够将抽象思维具体化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转化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轴对称性质》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和判断轴对称这一概念,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物品,一组对称风景的照片、一本纯色的笔记本、一件旧纯白T恤等,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对称物品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性质?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对轴对称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具体认识和判断。

情境教学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块法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教师不能停下前进脚步,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究,努力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伍志文.浅析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情景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英语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是第二语言, 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是第三语言, 所以教师教学难度很大。笔者所在的地区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教育相对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 英语教学效果一直不佳。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成了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它的实践性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更多地给学生提供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这过程中加深理解, 熟练运用, 牢固掌握, 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此, 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 利用其生动性和形象性, 把呆板的语言知识变为灵动、有趣的语言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 培养他们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技能,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 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本人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情境教学:

一、创设英语语言使用的语言环境, 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笔者曾听过本县很多的英语课, 有常规性教学课、观摩示范课、公开课、教育教学课堂竞赛课, 其中70%的英语教师都是用汉语组织教学, 课堂上用汉语解释英语, 讲解知识点。课后和他们进行交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高频率使用汉语的原因, 回答都是担心学生理解上的问题, 怕学生听不懂。但是这样的做法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前进的脚步。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 只有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才能掌握和体会, 但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 汉语式的思维严重地负迁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 影响了他们学习效能的提高。所以英语老师要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讲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 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使课堂教学英语化。

如七年级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学生问好:Hello, boys and girls!用英语作自我介绍:My nameis Diao Jing. You can call me Miss Diao. 然后问:What's your name?如果学生不能完全理解, 可用汉语板书展示。从学生踏入英语课堂开始, 教师就要坚持用英语来上课,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刚开始学的都是简单的单词和句子,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如教授Listen to me.时, 教师可以反复指指耳朵, 配以适当的表情, 反复几次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又如, 当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说话时, 教师可以把手指放在嘴上“嘘”一声, 然后对学生说:Be quiet, please.学生看着教师的动作、表情, 很快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得好时, 教师应用鼓励的话语:Very good!Well done! Clever boy/girl.等等。所谓习惯成自然, 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英语气氛, 又可以增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听力, 还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学习英语, 减少母语的干扰作用。

二、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创设情景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教材所选用材料的兴趣, 每个教学内容, 教师都要认真钻研, 精心谋划, 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导入。例如:人教版英浯七年级下册Unit 10Section A“I’d like some noodles.”在准备这个部分的内容时, 我把这个单元的内容都认真地梳理了一遍, 找出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 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的分配。这个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一些食物名称和就餐的对话, 而Section A的中心就是食物名称 和围绕would like的句型 :“What wouldyou like?”“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Would you like a large bowl?”……那么, 什么样的导入能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聚焦到教学内容上来呢? 我想了一个和生活实际联系的情景导入, 到了本地很有名的超市, 把超市和教材中所涉及的食物都拍下来,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问:“Do you likeshopping?”然后把照片展示给学生“Where is it?”“It's Lemeija Supermaket.”学生们都大声答, 兴趣盎然。接下来出示食物照片:beef, chicken, cabbage, mutton, potatoes and so on, 边展示边说英语, 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跟着读了。接下来问:“Whatwould you like?…”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会让他们很有兴趣, 因为他们的很多知识经验来源于生活, 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和生活相关的导入是一个good idea, 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 呆板的内容变得灵动起来。

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进行情景创设

英语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情景因素, 尤其是每个Unit中都有大量的对话, 只要认真分析、钻研, 挖掘出其中情景因素, 就可以用来为情景教学服务,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教材内容中的情景, pair work andgroup work,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练习还可以进行替换。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跃课堂气氛, 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近一步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自信心。

四、利用多种辅助手段, 进行情景创设

教师可利用视听设备、电子白板、图表、实物教具、简笔画等进行情景演示, 将一定的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 以增强形象直观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例如英语语法教学中, 在讲形容词的比较级时, 教师可以先让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说:Li Hua is thin. 然后再叫另一名同学站在李华的旁边, 用手示意一下两个人的胖瘦, 然后在黑板上书写Li Hua is thinner than Zhang Hong. 然后问:Who istaller, Li Hua or Zhang Hong? 学生答:Zhang Hongis taller. 随后教师拿出两个盒子摆在讲桌的两边, 用手指着说:This box is big;that box is bigger thanthis one.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两根尺子的长短、两个人年龄的大小 (old, older;young, younger) 等等。通过多次这样的比较, 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习语法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用这些教学辅助手段, 创设一个情景, 有助于清楚地对所需要教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及其概念建立最直接的联系, 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 避免不必要的汉语翻译。初中生活泼好动, 模仿性强, 对具体形象直观的内容容易接受,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弱, 用这些方法, 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 使他们把生动的直观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连接起来, 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摘要:情境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创设情境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关键词:创设 情境 教学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就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把情境教学融入到思想品德的教学之中。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情境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适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

中学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课本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我就通过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成语故事、幽默故事、真实故事(包括一些案例)等,由学生讲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例如:在讲《逆反心理》这一内容时,有一个学生讲述了“浙江‘好学生’杀母事件”,故事讲完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深深思考,由此学生对逆反心理的危害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讲《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选用了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剧情,自己表演小品、话剧、游戏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讲《竞争?合作?》这一内容时,我帮学生组织了一个“绑腿双人跑”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又如在学习《交往讲艺术》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演家长的一方越说越生气,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这堂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

三、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八年级《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内容时,我选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的VCD来导入新课。“静静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啊,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歌声是对老师敬爱之情的真挚流露,它轻轻地拨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感情不由自主地被融合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他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来。这不仅为新知识的讲授创造了良好的情境,而且使学生更渴望了解老师工作特殊的价值。又如:在讲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我让学生一起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歌曲感情真挚,优美动听,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受到极大的感染,而且从中感悟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创设辩论情景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观点的冲突博采众长,开拓思维空间,增长才干。如: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让学生针对《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我让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各执一词,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辩驳对方观点的错误,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从而也明白了任何事物任何事情有其利必有其弊,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新的挑战,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活用教材,不断创新,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

参考资料: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上一篇:消防员岗位安全行为规范下一篇:酒吧三八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