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24-05-17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通用12篇)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1

前一段时间,有幸观看了三位老师的写作指导课,这三位老师在写作指导教学中巧用妙用情境教学,使得写作指导教学课堂激情飞扬,思维荡漾,文采激荡,观课后,深深感悟:写作教学,这边风景亦好。

第一,利用教者自身,引起情感共鸣。要想在文章中表达出感情,首先写作者要心中有情。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变化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感情世界简单而又纯真。如果要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示出他们的感情,教者应该找到一个触发点,不露声色地启开他们的感情世界的大门。

在“我和我的梦想”的写作教学环节,美丽的女教师配着舒缓柔情的音乐娓娓 讲述起她 的曾经的 梦想 :“每个人都爱做梦。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也很爱做梦,每次,看到我们的老师,站在讲台上,那亲切的笑容,那充满智慧的语言,都让我梦想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现在,我站在这儿,我梦想成真了!我想,在你们的心中,在你们的梦想中,一定有一个关于你们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晒一晒我们的梦。”站在眼前的老师,用亲切的笑容,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着自己曾经“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的梦想。学生们听着,自然而然地勾起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于是才有了下面学生们多彩的梦想的展示。

第二,利用已学课文,调动技巧积累。语文老师在写作指导时,都会要求学生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诸如,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采,等等。这些写作技巧,在阅读教学中几乎每课必讲,学生也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到了写作中,似乎就与阅读学习时分道扬镳了。那些方法技巧只是成了概念在脑海里盘旋,而不能化为技能在写作中运用。如果在写作教学时,适时地引进已学的典型课文的典型方法,学生写作时就如蹒跚学步的孩子抓到了大人有力的手指一样,有了支撑有了力量有了方向,走起来也就更自然更顺畅更优雅。

在“景语———心语”的写作指导教学中,优雅的女教师引进了刚刚学过的课文《孤独之旅》,把文中渲染孤独气氛烘托孤独心理的环境描写的段落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因为学生熟悉课文,老师没有做过多分析,强调了“绘声绘色绘形”的写景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文中人物杜小康的言行增加环境描写,以加深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文笔来体现“景语即心语”。正是有了熟悉的文章的引路,学生在完成以“孤独”为话题的作文时,才体现得那么真切那么动人。

第三,利用课外典故,激发思维火花。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能“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而要写出“真”,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离不开独特的思想与智慧。初中生的联想和想象如喷散的烟花般绚烂多彩,思想与智慧如雨后的春笋般清新稚嫩。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能巧妙有效地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的联想想象的翅膀得以舒展,让他们的思想智慧的嫩芽得以滋长。

智慧的女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利用一则小故事,充分全面地激发出了学生“思维的力量”。故事讲述的是法国著名歌唱家迪梅普莱为了保护自己美丽的私人林园,在管家竖起几块“私人林园,禁止进入”的牌子后依然无效的情况下,让管家在各个路口竖起更大的牌子并醒目地写上别的标语。充满智慧的老师就在这里设计了一串神来之思的问题:“如果你是迪梅普莱,你会写上什么?写给谁看?目的是什么?你写的比管家写的好在哪里?”这串问题,如同惊雷,震动了学生思维的灵魂,又如春风,吹起了学生联想的气球。学生精彩纷呈的标语,独到深刻的阐释,让课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展示着思想的力量。这为接下来自由续写以及给迪梅普莱写一封信,做了极为自然又极为巧妙的铺垫。

真是三节精彩而又绝妙的课!三位老师用她们的经历她们的智慧她们的思想,用不同的方式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 , 达到了同 样的教学 目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热情写作的智慧。对于平时把写作教学当作乏力低效的语文老师,像我,应该好好反思,好好揣摩,力求把写作教学打造成一个让学生喜爱而又收获颇丰的另一道好风景。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语文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往往不如阅读教学那么得心应手。三节写作指导课告诉语文老师,写作指导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同样会使课堂激情飞扬,思维荡漾,文采激荡。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2

【摘要】情境教学是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所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好的情境教学的创设不仅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习时也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对情境教学的研究能够给教育者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反思 化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与境、情与理、情与辞、情与情为出发点,创设好适宜的情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而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师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作用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智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情境教学强调利用情境开展教学。情境教学运用新颖的形式、丰富的教学道具和有意义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情境教学的难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紧密相关的情境,不能为了情境而设计,而要让情境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和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所以情境教学的创设首先得符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造环境、情境,并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来建立。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宗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高中化学中加强情境创设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的,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笔者主要通过化学教学来试着谈谈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化学其实源自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见化学的影子,因此,生活就是很好的化学教学素材库,此外,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化学教学要回归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贴近生活,创设好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鼓励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性质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化工厂氯气泄漏事件的图片和视频播放出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即可提出以下的问题:同学们,氯气泄漏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们是化工厂的员工,如果发生了泄漏事件,想要正确的逃生,就必须要了解氯气的性质,那么你们能够总结出氯气的性质么?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接收信息时也能贴身体会到化学的意义所在,能够分清物质的特性,有毒还是无毒,怎样防治,甚至还能救人,一个情境的创设就能让他们接收到很多的知识点。在此案例中,教师试图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期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体现出了情境对教学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通常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往往会设置巧妙的问题,留下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答案,讨论完成后,有的学生会谈到密度、有的学生会谈到气味和颜色,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当然涉及的知识也会有很多,你会发现其实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有的时候甚至老师都想不到的知识点,他们会提及。这样,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就可以很快的分析出氯气的性质,了解到性质后,就能够提出逃生的方法了。可以看出,创设好生活化的情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全面的发挥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具备必需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就要特别强调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化学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课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化学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十分有效的方法。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古到今,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实践环境,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实践,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将单一的学习转化为实践体验的过程,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先模拟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或结论,然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还有就是历史,化学史料不仅真实记录了化学知识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过程,也体现了科学家优秀的科学品德与科学思维,在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家的事件或者化学历史事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史料为背景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他们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与人文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进行硝酸的教学中,就可以讲述关于玻尔诺贝尔金质奖章的事件,让学生感受到玻尔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感受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去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也能够帮助其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然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刻意追求形式,要经过仔细思考备课,类似种种非学生熟悉的,不符合实际的或者完全人为的编造的,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多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学生不能正确或者准确理解,导致对教师所讲不知所云,甚至起阻碍作用的应坚决割舍。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才算是成功的呢?笔者认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情境的速效性。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应力求体现速效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

2.情境的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非教学情境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而应保持一定的尺度。曾经听过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节课中创设了十多个教学情境。一会儿参观动物园,一会儿参加跳绳比赛,一会儿做游戏„„学生忙,教师更忙。在忙乱中一节课匆匆结束了。在这匆匆忙忙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境本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其实可能也忘的差不多了。

3.情境的现实性。创设情境要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他们所接触到的东西,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更好也更容易让学生进入。

4.情境的思考性。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原型。即使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也不等于将生活画面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中来。创设教学情境,不在于情境的华丽生动,不在于气氛的热烈,也不在于问题提出方式的“与众不同”,而在于学生有无对问题作出反应,能否使学生具有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能否真正调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地方,一个教学情境也许很好,但未必就能让学生理解接受。

情境教学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促进作用。化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盲目追求新颖性,而忽略了科学性和体验性。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造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创造最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在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和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支撑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探究活动,真正帮助他们成为化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3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故事性”内容,以“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形象性,来创设情境。如讲《童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去感受作者以一个小孩的口吻,将“物外之趣”勾勒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为这篇课文本身趣味性强,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和他们类似的童年经历,更能感同身受。《桃花源记》可用联想和想象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如“渔人何以敢入洞?”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何皆叹惋?在学完本课后,要求学生大胆地续编故事,学生有的说渔人感慨桃花源的安宁、幸福,又找人去建了一个类似的福地;还有的说渔人“因处处志之”,最后真的找着了,从此可以幸福一生。这跟书上是截然不同的结尾,这样评说虽然不太符合实现,但看得出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的空间是如此广阔。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情境能愉悦情绪,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是“互动”的需要,又是育人的需要。如我在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的写景部分时,设计了两张截然不同的图景,一张是阴雨天气,满目萧然,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一张是春和景明,心旷神怡,迁客骚人满面喜色;利用电教室遮光环境放映,同时放出配乐朗诵,其中又录入“阴风怒号、渔歌互答”的声音,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开展“三问解答活动”:一问“洞庭湖的景色有何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学生在情境感染下很容易答出,一是阴,悲,二是晴,喜。二问“详写这些景物有何作用?”学生回答,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三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全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回答,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了揭示“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主题。这就是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达到促进智力发展。一般说,凡是需要设置情境的课文,都尽可能去创设,如《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配以图景,结合配乐朗诵。让学生既能得到视觉的触发,又能得到情感的熏陶。

3、在综合性学习中创设情境

综合性学习不同于常规的语文教学,要求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之下,通过把握学习领域在时间上的流变性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来设计并实现学习的综合化。因此在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时,教师应依据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资源现状,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学习场所,让学生在弹性的学习时间内,在变动的学习空间里,全身心投入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开展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学习活动可以在学校里查阅图书资料、地方志,可以在家庭里向身边的亲友进行调查访问,可以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人们的谈话……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性的、超时空的综合性学习。

4、利用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创造学鼓励人们要有更多的设想,并且认为:设想提出得越多,则证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开发得越好,他的创造思维能力也越强。针对课文所学内容作某些有意义的设想,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的童年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如果你有机会参观这两个地方,请设想一下你置身此地的情景。

设想性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独创、新奇和合理想象和联想。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进行设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十分有效,而且十分有趣。

5、结语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4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概述

情境教学,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发学生态度体验, 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合理开展情境教学, 不仅可以促进我们英语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还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为我们中职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语言应用于交际。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创设生活化情境, 需要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并能在英语课堂上巧妙使用,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并将学生引入一种与英语话题有关的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英语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心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教电子专业学生时, 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 他们英语基础差、兴趣不高, 所以在教“Fun time”这一单元时, 我先根据现实生活抛出了话题, 以此吸引学生兴趣:

“MybrotherDavid, heisnothappy, sohewantstotakepartinsomeactivities to make himself happy, 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 ”学生纷纷答道:“watch movies”“dosomesports”“join clubs”……听完学生意见后, 我让学生用英文表述自己提出这些建议的原因并针对“Entertainment activities”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这样, 我就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Talking about entertainmentactivities.而且, 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 同时也为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作铺垫。

2.利用角色扮演, 创设体验式情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外语教学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演员, 学生要能表演, 要手舞足蹈, 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去学习语言, 如果只让学生死板地坐在座位上, 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所以,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并在角色状态中去体验、去感悟, 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富有新鲜感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 采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 可以将他们引入到一个妙趣横生、精彩四溢的英语世界中。

例如, 在学习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这一单元时, 在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听说部分和掌握了基本的购物用语后, 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表演情境:母亲节将至, Linda想给妈妈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作为礼物, 于是和好朋友Jenny去了购物广场, 并和售货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英文对话。然后, 我在班里选取了几名学生对这几个人物进行分角色扮演, 对话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 我就将教学阵地———课堂交给了学生, 学生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互相协作, 将这个对话演绎得有声有色, 班里其他学生在这几位同学的感染下, 也显得跃跃欲试。这样, 我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和实践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直观式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地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多媒体技术。它集文本、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于一身,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并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 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上,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 让英语教学在直观、逼真的情境中进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对话情境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加大课堂容量, 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比如, 在学习Unit 1NicePeople, NicePlaces这一单元时, 我并没有一上课就给学生讲解本单元的英语概念和知识要点, 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大量有关世界各国的优美图片和录像资料, 并配上简单的英文解说, 这样学生就用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学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名字, 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因此,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视野, 给学生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教学效果自然也会达到理想的状态。

4.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学习能力上, 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现象, 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很短一段时间, 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进而进入思维低谷。而利用游戏教学, 则可以减缓学生疲劳期, 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生会觉得原来学习英语并非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 而是充满了乐趣, 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 在学习Unit2 What do youdo?这一单元时, 在教给学生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后, 我在班里选了五名学生, 让他们拉手围成一个圈, 再选出一名站在圈中间, 并蒙上眼睛, 摸到一位同学就向他提问:“What will youdo after your graduation?”然后, 这名被摸到的学生要站在圈中间对“Talk about my future job”这一论题用英文进行简单的阐述, 阐述完之后, 蒙上眼睛继续游戏。这样, 我们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所学知识,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让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实施情境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对英语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印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英语课堂。当然, 中职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以上仅是我个人几点简单的描述, 希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并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化特点和英语水平进行合理运用, 从而达到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当前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底子薄,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的学习, 学生学习起来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近年来, 通过调查研究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结构之后, 尝试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大家进行详细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境教学,生活化情境,体验式情境,直观式情境,游戏情境

参考文献

[1]马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 2013-12-08.

[2]陈华英.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尝试:多元情境教学[J].海外英语, 2010-10-15.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5

单 位 濮阳工业园区赵葛寨中心小学______ 姓 名_ 季利娜___________ 职 称__ 中学二级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 ***________

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摘要:“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不同,行为亦有差异。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交流、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应用互动交往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验,充满信心的去探索呢?

关键词:师生互动;优化;合作;策略;主体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师生互动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师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活动、共生共创的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所产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是师生共同对互动情景的界定过程,又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碰撞和调整的过程。同时,师生之间的这种交互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所以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必须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应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

二、师生互动的特点

1、自主性

师生互动策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求异创新,有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机会,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成了学生成果的展现,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中的成就感,受到极大鼓舞,创造力被进一步开发出来。

2、综合性

(1)知识综合:师生互动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如何质疑,如何观察,如何调查,如何社交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能力综合:不但要具有一般的学习能力,还要具有获取信息,研究问题,归纳信息的能力。(3)活动的综合:不但有师生的教学活动,还有个体活动;群体活动;理论探讨活动;实践调查活动;经验积累活动;开拓创新活动等综合性的活动。

3、研究探索性

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教师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传授知识上,而是放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放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从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学习,在学习中联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

1.制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保持兴奋的持久性,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增强了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学生有能力实现有效的互动。这样师生双方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就会同心协力,彼此主动协调,采取策略,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发生师生双向的良性互动。

2.教学情境,陶冶情操

教学情境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围。在课堂教学

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师生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3.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确越有利于互动。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以育人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这时的教师就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使学生成为合作者、竞争者和学习者。师生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4.让教师与学生了解与适应

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首先,教师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识能力要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为了使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进行,学生也必须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等,即学生也要适应教师的教。

四、师生互动的必备条件

1.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悟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的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动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几是调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是一门思维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水平,辨证唯物主义熏陶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从而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意识,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认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喜悦,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学时教师运用情感,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镕铸在作品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教师的监控和学生的自律

无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组织管理对于教育效能的影响。赫尔巴特早就郑重指出:“如果不坚定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相对于成人,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脆弱,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学生又是迅速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心理可塑性,所以教师在加强纪律约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逐步养成其独立自主、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在教育活动中,规则是监控和自律的基础,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教师只有同学生一起不断地建立规则,并引导他们遵守规则,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教学活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宽松自由和民主平等。有了这样的前提,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分的精力和时间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并从旁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既需要教师一定程度的监控,也需要学生的自近代。只不过随着活动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监控程度愈来愈降低,而学生的自控程度则会越来越增强。

3.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师生互动要借助于知识的传输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不同,行为亦有差异。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然后以学生能够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职责。由于教育设计、教学决策与技能本身带有极大的智力创造成分,所以非常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施教、愿意施教的热情与自觉性,需要教师抛弃那种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能否做到这一点,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师要彻底消除消极应付的教育心理,而代之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以及积极探索的态度,善于使用简洁明快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努力成为教育改革和高效教学的追求者。当然知识的传授不是单向的,它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参与活动和动手操作易于引起学生求学的乐趣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寻求知识的活动化、游戏化,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出现了乐学的热情时,说明其精力

已真正投到了教育过程中。

五、“师生互动”方式的实现

从“师生互动”三个必备条件中得知,要想再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必须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自由、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自我去体验、构建、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1.教师在课堂上巧提问。

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就问题提问题,较直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而应该将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紧扣大题,又有一层的价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灵活,更富有创意,培养出时代的新人。2.在教学中实行“学生老师”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能真正充分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从当“老师”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各方面还远不如教师,从而他们佩服教师,服从教师的正确管理,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学生老师”教学中,学生能学到一般教学方式学不到的知识,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3.教师应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在课外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互递,思维得到激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及创造力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让“互动”能动起来,教师除了事先要准备好“情景”——如图片、道具以及相关的各种数据、问题外,还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①教学民主。②人格平等和师生互爱。在快乐的课外活动中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而达到共创、共进。4.学生议,教师导

“议”就是让学生讨论,这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老师参加议论,及时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处、疑难处作重点讲解。

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1.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谐互通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教学中尊重学生,还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源泉,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

2.情感交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教育的过程变成师生情感互动共鸣的愉快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例如,使用“很好!”“你真聪明!”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其次教师也可用正确的体态性语言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光、举动、表情等。教师要充满热情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激励的动作等体态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3、优化教学结构,形成良好心理准备

教学结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促进教学内部诸因素间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进而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教学结构的优化,不仅决定着教学环节能否自然流畅,时刻体现学生现时需要,也决定着教学诸因素的交往是否协调发展,是促进互动交流的关键。教学结构优化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横向组织结构的优化,也包括激活学生内部动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纵向结构的优化

4、培养创新能力,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信心

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从中受到观察、猜想、分析与转换等思维方法的启迪,思维品质获得了培养和锻炼。同时学生也从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悦,使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强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5、运用合作策略,实现和谐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可以运用人际合作的教学策略,让教师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我们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让我们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总结经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87页。[2]古人伏 《师生互动准则初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1年第1期。第23页。

[3]肖锋 《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第63页。

[4]张秀丽 《重视师生互动提高高校教学的有效性》,《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第27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10-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开始更多的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反之通过对生活问题的了解来应对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本文主要通过联系实际教学条件,使初中数学更加具体化,加强情境教学方式的建立。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站在社会的角度上要从对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从小的树立和培育。而站在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的话,则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探究能力为主,强化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们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衔接,使数学知识能够和生活之间做到融会贯通,既能在特定情境中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能通过适宜的情境促进学生们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

1、通过课前预习予以巧妙导入

为了切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们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迁移规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们完成课前的预习。这种方式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可以使难度较高的知识相对简化。预习对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做好良好预习工作的前提下,学生们对讲授的知识能够更加轻松的记忆和理解。而生活化的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预习效果,也能够激发正处于活泼好动年纪的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中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将学生们引入数学教学的相关情境。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不应当直接将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通过这种引导式的问题来提升学生们的兴趣,进而陷入问题的思考进入到教师所设定的相应情境。这种方法不仅能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进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将生活化的情境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对于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学生们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多动手、多实践,积极从生活中探寻数学知识的原理。通常情况下,许多数学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简单地讲述很难使学生们理解透彻,所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实践总结,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还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的内容和重点采取组织学生们演绎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函数的相关教学时,可以将题的内容扩展到生产生活,市场经营以及经济核算等更广泛的知识范围上,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某西服进价是一百元,售价是一百五十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百分之二十,那么商店最多降价多少元出售西服?这种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根据这类情境来进行课堂的情境演绎,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们的课外情境延伸

最后,在引导和培养的作用下还要鼓励学生们从课外的内容中来延伸数学知识,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扩大数学情境的范围。一切知识理论成果都是源于疑问,都源于生活,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取得进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向老师提出问题,对一切不明白、不理解的内容去探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们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可是任务,所以学生们在课后去探索营造数学情境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大有裨益。

结束语: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地教学手段,教师在面对情境教学模式的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要做到善于启发学生,开导学生,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积极、耐心的解答,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去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茂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1)

[2] 任瀚.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S1:68-70.

[3] 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7

一、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见, 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存在, 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究.

例如, 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领学生到水果店里买水果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今天过生日, 小明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橙子, 为妈妈做橙汁, 恰好水果店正在做打折促销, 广告牌上写着:三元钱可以买3个橙子, 小明身上有9元钱, 请问:他可以买多少个橙子呢?有的学生采用归一法, 先计算出一元钱可以买几个橙子, 再计算出小明可以买多少个橙子, 还有的学生采用倍比法, 先求出9元钱里有几个3元钱, 然后计算出小明可以买的橙子的个数.最后, 我又让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自己编出一道道应用题, 给其他学生当练习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有的说父亲节快到了, 想送给父亲一个礼物, 自己两天能存1元钱, 而买那个礼物还差22元钱, 那么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存够钱买礼物呢.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生活悄悄带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境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呈现枯燥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无疑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实效.

二、情境问题化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产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并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生活中的光盘、盘子、月饼等都被学生们一一列举了出来, 然后, 我提问: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太多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用什么方法可以来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呢?同学们私下纷纷讨论着, 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 用事先准备好的光盘、碗盘和玩具球让他们进行测量.学生用软尺测量出了光盘、碗盘的周长, 把玩具球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了周长.我接着说: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测出了圆的周长, 但是比较费力, 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带着这个疑问, 我又拿着在其中一头已经系上一小段粉笔的一根细绳, 用力甩动一周, 问学生:刚才粉笔所画过的痕迹也是圆, 这样摸不着的虚拟圆如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学生们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意识到之前采用的测圆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 我因势导入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入迫切想要探个究竟的情绪中, 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操作化

俗话说:“眼见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为辅,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 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得出结论, 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一比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的小组每个人画了一个不同的三角形, 再用量角器量出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再加一加, 并列出了一张表格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有的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进而也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从正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 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是180°;还有的小组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从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为180°通过创设操作情境,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自主探索, 牢牢记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 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23.

情境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探讨 篇8

在化学教学过程使用情境教学,要秉持三点原则,包括情境联系教材、情境联系生活、情境联系兴趣.

1. 情境联系教材

教材内容是教学任务之本,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创设情境一定要和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联系,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情境创设的主体内容和氛围.将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效连接起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化学教材,制订不同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2. 情境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学习论提出,情境创设要提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模拟或真实情境,学生可通过此情境,获得其需要的学科基础理论,并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感受化学学科的乐趣,探索生活中的化学.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化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盐”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松花蛋的制作流程,在这个过程将盐的理论知识融合其中,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课堂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学习效果就会提升.

3. 情境联系兴趣

学生是情境教学中心主体,教师在联系化学学科教学内容,创造生活化的化学情境的同时,适时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情境设计与学生爱好联系在一起.这种情境创设,在一定程度上更贴近学生的想法,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思想上学生产生共鸣.情境教学的成功的关键,就是真实的体验,教师应在创设的过程中设计与学生知、情、意统一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成功率最高.

二、化学情境创设途径

化学情境化,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将学生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感性化快速转变为理性化.在遵循以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依托以下途径,进行化学情境创设:

1. 依托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多媒体技术也日益完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情境创设,可以更加真实.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丰富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为化学情境创设提供了便利.

可以再现化学实验场景.由于化学课程中,时常涉及比较危险的实验,这种实验通常情况下是无法在教学实验室中完成的,例如,稀硝酸和浓硝酸的区别实验.实验过程容易发生爆炸,这种实验不适合学生亲手操作.这时为学生播放实验的视频资料,学生就可以对实验画面进行仔细观看,完成学习任务.

2. 依托微型化学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近年来,绿色化学思想开始准备占领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使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教学,开始成为化学技能学习的主流技术.微型化学实验的特包括便于操作、安全简单、污染相对传统实验更小、节约时间.教师可依托微型化学实验,创设良好的实践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由于微型化学实验的主要用品大部分来自自制的小型仪器和代替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训练学生制作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将学生完全融入动手学习化学的情境之中.

3. 依托课堂活动创设多种情境

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激发,提高学习效果.最常见的活动为角色化活动.教师可以创设角色化活动.所谓角色化的活动,就是将学生置于某一特定的认知情境中,要求学生扮演情境中的某一角色.角色化活动,可以直接模拟真实场景,通常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角色化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中的某个人对某一化学问题的解释说明与处理过程,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扮演化学反应中某一化学物质.后者对于讲解化学反应抽象理论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知识时,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物质结构和相关反应原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就可以创设角色化活动情境,由学生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将抽象概念立体化的演绎出来,对概念就有了直观化的体验.

三、化学情境创设意义

现行的化学教材中,无论是高中教材还是初中教材,都有共同的特点,教材内容中饱含大量的开放性情境素材.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化学历史、化学科研成就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诠释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限的教学空间二次开放,丰富教学内容.由于情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教学专业水平,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情境教学的使用,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自身化学专业素养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化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建构相对有效的化学学习情境.化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突出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真实化、生活化、形象化.教师作为情境的创设主体操作者和教学引导者,要充分发挥教学优势,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健萍.新课改下对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26).

[2]刘鹏.深化对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认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6).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9

一、体育情境教学的特点

体育情境教学就是从生动形象的场景, 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活动欲望为手段, 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动作和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 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景, 作用于学生心理,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练活动, 以达到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体育情境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 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最大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我们最常见的兔跳、蛙跳、鸟飞、马跑等动作是最典型的形象模仿, 这些情境中的形象, 通过教师语言、图画再现或体验角色, 使儿童兴趣浓厚, 富有情感, 使教学目标在儿童的“内化”中完成。

运用生动的手段创设富有美感的情绪, 是体育情境教学的又一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 可以通过音乐渲染, 可以通过场地布置, 还可以用适当的画面,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倾听、观察、想象和演练的过程中, 逐渐培养起感受美的能力, 他们可以成为“侦察兵”, 可以成为“火炬手”, 可以成为“小英雄”。当学生在他们的视觉、听觉中获得美感, 感受愉悦, 便能从热烈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练习中去。

体育情境教学所创设鲜明的形象, 所伴随抒发的真挚情感以及所开拓广远的意境, 这三者融于一体, 将教学目标蕴含于其中, 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体育情境教学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环境与学生的情感, 使其心理发生共鸣, 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体育情境教学的作用与效果

实践证明,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 通过体育情境教学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使体育教学不再是呆板机械的, 而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愉快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得到更好的发展。

首先, 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注意等心理特征, 将教材内容融入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之中, 教师通过暗示角色效应, 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练习活动之中。比如, 在教学耐久跑时, 如让学生反复机械跑, 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 而创设“军事演战”的情境, 学生就有了积极性, 一口气跑完全程。

其次, 体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领会和掌握运动技能。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想象, 将教材融于情境之中,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动作技能。例如创设“我是捉虫小能手”的情境, 让学生模仿青蛙动作, 双脚蹬地、蹬摆结合、双脚轻巧落地, 学生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

第三, 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以兴趣为前提。教师创设一个个情境让学生产生“情境即在眼前”的感觉,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加以渗透。长此以往, 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体育情境教学讲究“情境”和“意象”, 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蕴含在所创设的情境中, 带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情境教学的正确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形象性、实践性和情境性, 而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场景, 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 创设直观情境, 感悟动作要领。在体育教学中, 为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直观法, 学生通过视觉来理解并掌握动作技能, 创设直观情境, 运用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等手段, 将教学内容融于富有情趣、学生喜爱、乐于接受的教学氛围中,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还以教一二年级学生立定跳远为例, 如光靠教师讲解、示范, 效果不一定好, 创设了“青蛙学本领”的情境, 教师配以语言描绘, 促使学生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自我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 使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到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

(2) 模拟生活情境, 理解掌握运动技能。体育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与人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活动起来, 积极投入训练感受练习活动的乐趣, 并在学习的欢乐中迅速掌握运动技能。如在教站立式起跑时, 为使学生掌握快速起动动作要领, 创设“赶快救人”场境, 学生站在起跑线前, 教师发出“前方有人落水, 赶快救人”的指令, 学生快速起动前去救人, 使学生明白并掌握了快速起动的要领。

(3) 利用角色情境, 强化主体意识。体育教学的目的, 学生的参与内化和吸取才能实现, 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最有助于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手段, 无非是角色担当了。如创设“我是解放军小战士”的情境, 通过语言描绘和直观画面, 使学生感受到那是步伐一致、整齐划一的队列, 学生觉得自己就是解放军, 就能认真地投入到练习中来。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10

关键词:《模拟电路》课程,培养兴趣,情境教学法

1. 引言

《模拟电路》课程是我院物理学、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本课程,对深入学习各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及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多、理论多,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学,戏称为“魔鬼电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若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大大影响教学质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有助于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思维的品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思维的顺利进行。故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兴趣是最好的朋友,有了兴趣才有强大的内驱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我通过尝试,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效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2.1 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场景,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转变或态度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2 理论依据。

2.2.1 从生理构造看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抽象概括思维,右半球主要负责感性直观思维。传统教学法的逻辑分析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情境教学法中直观、生动的情境能发掘右半球的潜能。若两个半球交替使用,不仅能大大激发大脑潜在的潜能,且不易疲劳,可真正实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2.2 从认知规律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反映了人类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观感受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情境,尽可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积极性。

3. 模拟电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3.1 巧设疑问,导航情境。

《模拟电路》教材中许多电路是根据从“存在缺点”到“比较完善”这一线索进行设计的。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这一特点,凡符合这一特点的章节,均可通过巧设疑问,导航到情境。例如在学习共射放大电路时,可按这样的流程进行:分析原理电路(a)→(a)能防止干扰吗?(不能)→如何将两个电源合二为一?让信号源与放大电路“共地”(且要使信号驮载在静态之上)?→分析 (b) →Rb1上有信号损失吗?RL上有直流分量吗?(有)怎么办?→ (c) 。教师紧紧围绕“发现缺点,逐步完善”这一主线,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办法,这样可避免一味灌输的乏味,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随之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

3.2 投影图片,展现情境。

人们认识世界往往是首先通过视觉、知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受,然后视知觉过程转化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即当事物的视知觉信息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就会在抽象、联想、想象等高级思维活动下,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配以图片可从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时,可用大屏幕将其发展过程中元器件的变化历程用彩色图片(如下图2)展现出来,很显然是围绕元器件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进行的,使学生有热情并记忆深刻。

又如,在学习“二极管”时,可首先将各种类型的二极管(如下图3)通过大屏幕投影出来,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实验中乃至以后的生活中,能轻松地辨别哪些是稳压二极管,哪些是发光二极管;哪些是小功率管,哪些是大功率管?

3.3 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教师除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表演才能。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可让十几个同学面对面站成两排,夹道扮演二极管,再让两三个同学扮演载流子,形象生动地模拟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又如,在学习“推挽功放”时,学生很难理解“推挽”这一概念,教师可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双人拉锯”。输出级的两组放大元件就如同这两人,一个人推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是拉,两个人轮流交替工作。这种表演既简单又形象,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高深的知识通俗化。

3.4 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语言讲解单纯,概念定义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上课精神不振、打瞌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教学中适时地通过音乐渲染气氛,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例如,在学习“功放电路”时,可设计一个这样的电路:通过示波器显示功放电路输出音乐的波形,同时用音箱来发出音乐的声音。首先让两只晶体管正常工作并播放音乐,学生可通过示波器观察此时输出音乐的完整波形,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然后只让一只晶体管工作,学生可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晶体管同时工作时得到的完整波形的明显差异,同时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放电路中两只晶体管的工作情况。这样通过音乐播放,加上波形显示,可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3.5 动画演示,模拟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动画为载体,模拟情境,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刺激和诱导,可使抽象、难懂的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PN结内部空穴和电子的漂移及复合过程”时,可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和理解这一变化过程。又如,在学习“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也可利用动画来模拟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过程,从而理解放大原理———实质是电子的控制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情感相互交融、共同传递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的情境教学过程中,知识在情感的基础上传递,情感在知识的依托上升华。合理创设情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邱红.试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

[3]戴辉.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09, (11) .

[4]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5.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11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很有乐趣,也只有学生感到乐趣时才会产生学习上的动力。这很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案例1:在学习指示剂遇酸和碱的变色规律时,因为以前在学习分子运动及二氧化碳性质时,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知道指示剂在不同环境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为了使学生对指示剂有更深入的了解,先给学生变个小魔术:取一张事先用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纸,展示给学生,他们会认为纸上什么也没有,然后向其喷洒一种“神雾”(碱性溶液),则纸上就会显示出红色的事先写好的字。纸上的红字从哪里来的呢?此时学生兴趣高涨,他们就会带着疑团和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创设易错问题,引导学生思辨。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冲突,还有些知识点和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还有些化学测试题学生一看就懂,但一做就错,这些都极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这些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案例2 :预测含杂质的氧化铜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将混合物100克放入试管中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减少了16克,则混合物中氧化铜质量是多少?

学生习惯性认为,质量减少即为有二氧化碳生成,把16克当作二氧化碳来计算,此为易错点,可逐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减少的质量并不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而是减少了氧元素,要抓住这个关键来计算。

3.创设热点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变通能力。有關社会热点问题,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的欲望比较强,从中选取相关内容创设情境,非常方便,效果也好。

案例3:在学习“温室效应”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可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想想,这几年的冬天你觉得冷吗?在新闻媒体上你听过关于“暖冬”的报道吗?学生会马上行动起来,想立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这样做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提高了学生关心环境的意识。

4.创设目标式教学情境,改组旧知识引进新知识。在教学设计上,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然后在其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从而形成实质性的知识网络。

案例5: 教师问:“西红柿、苹果、食醋、酸奶的酸碱性一样吗?”学生:“不一样”。“不一样的话,用什么方法确定酸性的强弱呢?”“用酚酞试液,用石蕊试液”。“那好,请同学自己实验,检验酸性的强弱。”当学生用石蕊作完实验时,惊呆了:各试管的颜色几乎差不多,为什么?“看来,我们需要用别的方法来区别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了。”

一连串的问题从生活中来,激发了学生们原有的知识,而当他们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时,又遇到了困难,此时引入PH就成为必然。在这样的情境中构建新的知识,更有基础,学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如果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这应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上的问题,要让他们感到困惑,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2.创设的问题难易适当,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问题提得太大、太空,学生摸不到边际,无从下手;问题提得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回答,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3.对于某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在创设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辅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应。

4.化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践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善于寻找教材和生活生产实践的衔接点,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很实用,很重要,必须学好。

情境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

(一) 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其中指明了素质教育注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弘扬主体精神。而传统的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做是消极的条件发射, 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能使更多学生等待教师的喂养, 学生没有学会使用头脑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往往教师问学生是否有问题时, 学生感到很茫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情境教学较注重活动, 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提供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 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对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向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这也许正是情境教学的魅力所在吧。

(二) 情境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有着特殊性: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大脑活动机能的兴奋性较高, 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 但兴趣在学习中仍起着重要作用。而情境教学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 从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 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 通过认真巧妙地构思设计导入, 能很好地渲染气氛,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有“先声夺人”之效。所以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等来导入。如笔者上到“性格的作用”这一内容时, 用故事来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吗?

生1:知道, 我家有这本书, 我看过。

生2:我看过这个电视剧。

……

师:你们知道其中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故事吗?

生3:知道一点。

生4:不知道, 老师快讲。

笔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空城计的故事, 接着设问:诸葛亮为什么敢唱空城计?这显示出他什么样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性格使稳操胜券的司马懿失败了?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 笔者指出:可见, 一个人性格的好坏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性格。这节课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 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 在提问过程中创设情境

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增进师生感情, 也可以反馈教学信息, 从而适当调节教学进程。所以, 教师要掌握好提问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关键处设置问题“悬念”, 创设冲突情境, 让学生产生质疑, 还要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发言的机会。例如, 上“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内容时, 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两个不同的画面。

A画面:在枝繁叶茂的森林里, 有许多小鸟, 有的在引吭高歌, 有的在空中飞翔。 (配乐:小鸟欢快的叫声)

B画面:在一颗矮树下, 躺着一个人, 他跷着二郎腿, 叼着一根烟, 正悠然地欣赏自己喷出来的烟雾。他的身旁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一只小鸟可怜巴巴地站在他跟前乞求把它一起带走, 四周是一片光秃秃的树桩。 (配一首哀伤的曲子)

学生看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 用不着教师提问, 早已坐立不安, 抢着提出问题。

生1:小鸟为什么乞求砍树人把它带走?

生2:怎样看待砍树人的行为?

生3:如果没有树, 没有小鸟, 地球将是什么样子?

生4:为了让小鸟不再伤心, 我们该怎么做?

……

面对这些问题, 其他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 在讲解过程中创设情境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 理论繁多, 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如果教师讲课时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容易出现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有吸引力情境, 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例如, 有一位老师在讲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等内容时, 他先讲了一段令人心碎的对话。那是30年代爆发经济危机期间的一个滴水成冰的严冬, 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二人的对话。儿子问母亲:“现在天气这样冷, 为什么还不生火?”母亲:“我们买不起煤。”“为什么买不起煤?”“因为你爸爸失业了。”“爸爸不是挖煤工人吗?”“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很能说明问题的对话, 抛弃繁琐的讲解, 寓讲于“境”, 使学生加深对生产相对过剩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

(四) 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境

学生通过做练习能深化知识、巩固知识、发展和培养能力。一般在讲完新课之后或阶段性复习时教师都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便于学生学以致用。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 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让学生激动和鼓舞了。例如, 为了考查学生对有关法律常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笔者设置了这样练习:小明同学在放学回家路上遭到高年级同学强行收取保护费。如果你是小明, 请你写出可能采取的三种做法, 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每一种做法进行分析。学生对此容易有话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三、情境教学的展望

曾经有幸阅读过一篇介绍英式教育风格的文章, 讲的是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懂得羊毛的清洗过程, 先带领学生去农场观察, 亲自给羊清洗, 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回忆。该教师一步步提问:“先做什么?”“闻到什么味道?”“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由于学生有过亲身体验, 所以常常是几个学生抢着回答同一个问题, 最后由师生共同把这个过程整理编排并写出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 同时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也得到锻炼。再看目前的情境教学大多是由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在课堂中体验, 无论教师创设的情境多么逼真,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它与现实生活情境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希望今后学生有更多机会真正去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也希望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领略到集声音、色彩和动画于一体的动感情境, 这样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上一篇:高职理念下一篇:股权融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