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管理(精选12篇)
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管理 篇1
一堂成功的课, 良好的情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 教师除按照大纲要求, 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以外, 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情境, 力求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紧紧地抓住, 用独特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下面, 笔者就谈谈对情境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体现教学者的教学原则和思想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时代的特征, 教学原则正是当前时代教学思想的反映。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 从而使它流于形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能单纯以灌输知识为重, 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这种理念是当前最新的教学理念, 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和学生发展的一种创新。它更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情境教学, 是现代教学对课堂情境创设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现代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 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二、教学情境体现出教学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能体现出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得当的。在课堂的创设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某个典型例子, 通过这一典型实例, 引导学生从美术课堂学习的角度, 运用相关知识自主发现、自主探究问题。这无疑是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 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又间接地促进了教学情境的改进和完善。情境教学方法, 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 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求知欲, 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之中融为一体, 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三、教学情境的转变体现出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学情境的变化
教师在使用这一情境时, 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大胆提出各种知识上的假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无论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 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学生发言中, 教师要认真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讲解学生最初的假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 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 这样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如学生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我们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往往冷落了持有与教学目标不同意见的学生, 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习效率, 这种做法在情境教学中是有害的。这就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对教学情境的转变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教学情境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依赖于教学理念和教师教学方法。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习者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而良好的教学情境则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更离不开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想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现重大的突破, 教师就要创设出新型的教学情境。首先, 是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 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从而转变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新观念中来。其次, 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的课堂情境在认识活动中突显出来。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 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可以增进学生对现代学习方法掌握水平的提高。
五、现代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又决定着教学情境发展的方向
情境性评价不是呆板地执行预定的评价方案, 而应该是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课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意见, 不仅重视事先预定的评价项目, 而且还应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评价项目。要强调评价的主体性, 这主要指评价不是评价者单方面地对被评价者进行鉴定, 而是要求二者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强调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被评价者的意见和想法。过去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认定, 因而,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而现代的教学情境则要求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 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从而才能使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 在关注过程中, 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如电影、电视、影像、参观、旅游, 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 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 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 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 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都可作为教学资源。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丰富学生体验, 激起学生联想, 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达到教师乐于奉献, 学生热爱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 更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
摘要:一堂成功的课, 良好的情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 教师除按照大纲要求, 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以外, 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情境, 力求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紧紧地抓住, 用独特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2]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管理 篇2
二年级美术教材——19课《过春节》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我以“过年了”为主题,进行情境创设。课前,我在教室中贴上对联、年画、窗花,黑板左右贴上对联,上方挂上挂签,中间倒着贴两个“福”字,正中间为课题——“过春节”。整个教室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走进教室,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一声惊叹:“真漂亮”。这样简单的布置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带着丰富的、激动的感情色彩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我及时引导:“过年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互相拜年问候吧!”简单的谈话和活动,使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他们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的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个性的形成。
二、利用情境,加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不同的地区过春节有不同的风俗。结合录像欣赏,充分利用教室布置,引导、感受北方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色彩鲜艳、寓意丰富的年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倒贴的“福”字寓意“福气、福运已到”;红色的对联、窗花、灯笼表示吉祥、富贵。使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激发表达自己美好祝愿的强烈愿望。
三、利用情境,激发表现欲望
学生用自绘的年画,自制的灯笼、拉花等将教师布置的五彩缤纷。在他们自我赏析的同时,我播放了一段人们用不同形式欢庆春节的录像。孩子们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也不自觉的跟着节奏哼着、扭着。我及时的建议:同学们在音乐中拿起道具扭起来。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拿扇子、有的拿彩带,尽情的扭了起来,充分的感受过年的喜庆与热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小学美术课堂创设情境教学探讨 篇3
有意习得和附带习得是语言学习的两种方式。而附带习得作为词汇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者和教师所重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都积极探索和研究词汇附带习得的各个方面。阅读、影音、网络等等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进行词汇的附带习得。而看英文电影这种进行词汇附带习得的方式,相对于阅读,有声音、图像的电影则显得更加有趣,潘洁(2010)就通过理论研究说明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策略,在中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的同时附带习得词汇是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词汇学习意识。王春亚(2009)也在其论文中假设初中生观看英文卡通片能够附带习得词汇,并通过实证测试(前测、即时测试和延期测试)进行论证。朱正才(2006)则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高校生进行问卷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对观看英文电影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
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关于词汇习得的分类,结合我国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特点,编写了“初中生英语词汇课外学习方式的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图1),在通过观看英文电影的过程中,学生们觉得能够附带习得词汇,并对英语词汇量的提高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受到最多初中生喜爱的一种习得方式。观看英文电影是提高英语词汇和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种词汇附带习得的方式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体验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英语语感的形成。电影中的对白由于有具体的画面、情节和语境,因此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判断词义,比较适合于附带习得。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每周花费在观看英文影片的时间最多,均值为2.04,略高于2;高于进行课外阅读和通过网络接触英语词汇的时间。对于观看英文电影的附带习得方式也得到了初中生的普遍认可,均值等于3。说明受访者认为观看英文电影这种附带习得方式确实能够帮助他们习得英语词汇。
以上的调查为初中生关于通过附带习得能够帮助他们习得英语词汇的主观判断,他们认为通过观看英文影片能够附带习得词汇。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本研究也同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客观上这种附带习得方式的效果究竟如何。对参加实验班级进行观看英文影片的实验,通过对于前测、后测以及延时测试成绩的均值、T检验的分析来验证学生们的习得效果。试验班级(观看影片)的人数为42人。表1为实验班级的前测、后测以及延时测试成绩的均值统计。表2为成对样本,即同一班级前测-后测、前测-延时测试的相关系数。表3为成对样本,即同一班级前测-后测、前测-延时测试的T检验。
表1 实验班级前测、后测和延时测试成绩均值
表2 成对样本(实验班级前测-后测,前测-延时测试)相关系数
表3成对样本(实验班级前测-后测,前测-延时测试)T检验
通过表1中前测和后测均值的统计,可以清楚的看出通过观看英文电影这种附带习得方式,实验班级学生的平均分有明显的提高(提高了10.07),这表明这种附带习得方式可以使得初中生从中习得词汇,增加词汇量。而表2的成对样本T检验则进一步验证了这种附带习得方式下,无论是前测与后测,前测与延时测试之间,都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尤其是后测的效果更为明显,与前测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值为.00,小于0.01)。通过实验任务和实验结果的比较,对于语块(chunk)的习得,观看英文影片的效果更好。
英文电影提供情节、画面、声音等丰富的内容,给学生们以视、听、文等多方面的体验,同时为观看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通过情境、剧情,人物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猜测和判断词义。这样,配合了学生有效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某一个词、词块、语段,使得学生们在观看英文影片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观看英文影片时遇到新单词通常会怎么做”的问题上,58.6%的受访者选择了“对照中英文字幕,了解新单词的意思”,15%的受访者选择了“了解并记住新单词,观看结束后查阅字典学习”,同时,也有23.6%的受访者选择了“看字幕,直接忽略”。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受访者还是会“注意”到新单词,并给与一定的关注,试图通过中英文字幕的对照,来了解新单词,甚至给与更大的“投入量”(查字典等)。这表明,在观看带有中英文字幕的影音材料时,学生们可以附带习得词汇。
而观看英文电影的过程中,影片精彩丰富的内容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影片的进展速度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观看速度。这样会使得即使学生有要习得某个单词的意愿,也不得不追随者影片的发展而放弃。从而,学生们忽视了单个词汇的习得。此外,调查表明,仍然有23.6%的受访者会忽略新单词的出现和习得。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初探 篇4
一、情境创设, 提高审美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是艺术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能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 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 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牧童短笛》这一课时, 课件播放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听完此曲教室里一片寂静, 此时学生们已经是浮想连篇了, 于是文本出示问题: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有很多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举手了, 各抒己见。有个学生激动的说他看到了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 手执竹笛, 在田野中应和对奏, 纵情嬉戏的情景……是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此时笔者再适时的播放了一段《牧童短笛》的Flash, 伴着课件播放的优美的画面和声音, 学生陶醉在此声、此画、此情、此景之中, 仿佛已经身临其境, 和牧童在一起嬉戏玩耍……最后总结的时候有的学生说“他们和牧童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仿佛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田园风俗画面”, “是一次无上的享受”……
二、情境引导, 培养探究力
整个艺术教学过程都有一定的阶段性, 处于不同的教学阶段, 为避免学生兴趣的渐逝, 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刺激, 逐步引导, 以唤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而艺术教师应该创设多层次的教学情境, 通过形、声与色的层层安排, 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培养他们的探究力, 从而对教学的内容始终保持着一份新鲜。
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桥流水》这一课时,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太湖美》, 在优美的歌声中导出了课题, 这也即在教学导入阶段使用的“导入性情境”;在学习巩固阶段, 美的画面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住了,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初步的启发。接着课件出示了几幅江南水乡的美景:小桥流水, 姑苏城外, 假山石头, 竹林清风……学生仿佛也置身于其中,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留恋往返, 这一阶段创设的情境, 可以视为“巩固性情境”;美好的风景总是让人感触很深, 此时用文本提出问题“这些美的创造来哪里?”课件又进一步展示一幅幅优美的水乡美景, 学生们在美的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只要我们勤动脑、多动手, 就能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情境造境, 激发创造力
艺术教学中不应把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某种既定的理解, 而应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 在更大的空间里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 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和表达观点提供服务, 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也是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艺术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 应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媒体优势和网络和海量资源, 为学生时空造境, 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黄河的怒吼》这一课中, 我先让学生来说说黄河怎么会怒吼?学生们一开始还很难进入气氛, 我适时给他们播放了音乐视频《黄水谣》。当到了“奸淫烧杀一片凄凉, 扶老携幼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时, 引导学生进入了故事情境:原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 它象征了中华民族, 是中华民族发出的怒吼!接着我出示了蒋兆和的《流民图》, 通过欣赏画面, 文本出示问题:从此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通过音画结合, 仿佛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的情景, 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的说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的说他看到了这些灾民们在共同述说着炎黄子孙内心的悲愤;还有的同学说看到了这些面容枯槁、流离失所的灾民们在各自述说着自己的不幸……学生们情绪十分高涨、激动, 当然也使他们产生创作冲动。这时, 我趁势激发想象:假如流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会怎样?望着画面中的流民们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具体形象,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他们进入了绘画创作。
美术课创设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5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审美媒介,创设美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感知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所学内容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增强其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无论是欣赏一件美术作品,还是用造型去表现一个场景或主题,往往都要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在欣赏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画中各种造型令初见者费解,在欣赏这幅画之前,我让学生首先谈谈人在痛苦时的一些表情、感受。拉近学生与画面所反映主题、生活的距离,让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生活有贴近之处,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毕加索画中表现了人民受到种种苦难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气氛,表达他对法西斯的仇恨,而立体主义是他观察、表达事物的一种方法。
二、创设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巧设情境,感染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美
在小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
四、创设美术氛围,引导学生欣赏美
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
直观性物品在各种教学中都需运用,但美术运用得更广泛,它包括范画及过程范画、模型、投影片、CD、录像带等其他辅助教具。通过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学生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在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如以语言表达显得十分复杂,但通过直观性的图表或工具来反映十分简单与清晰。例如在将素描五大调子时,运用一只白色石膏球和一个聚光灯教具,石膏球在聚光灯的照射下会呈现出明显的五个调子,这样给学生分析,既形象又直观。而过程示范也是在美术技能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难以表述的东西,看过示范形象便能直观地解决问题。比如,中国画教学,毛笔和宣纸性能的掌握,需要教师反复示范,学生通过反复实践训练才能领悟其法。如果没有示范,任凭你任何精讲细练,学生也很难了解笔、墨在宣纸上的微妙变化。
五、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绘画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在纸上的空间组合,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观者的心灵。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形成时间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美术教学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借助文学作品展示情境
文学作品与美术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美的,它们都借助不同的形式表达、抒发各自的情感。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让学生在表现春天的景色之前,朗读一些有关春天的优美散文、诗歌,体验到春天的美好、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情感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视觉形象去表现立体的春天。
小学美术课堂绘画情境教学浅议 篇6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美术引进绘画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绘画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主要围绕小学美术课堂中绘画手段对美术作品理解的辅助作用来论述。教师通过绘画的线条和色彩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利用绘画固定、静止、可观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关于绘画情境对美术教学中美育教育作用的研究。主要围绕美术课堂中绘画情境的引入对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将绘画视为一种多维度学习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关于绘画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情境手段如音乐、舞蹈等,在总体上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围绕美术课堂中绘画情境的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音乐、舞蹈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形体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美术课程。
所谓情境,是指能够触发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并且由此而激发学习情绪的具体事物、场合、情景、环境。“情”就是主观的情感,“境”就是客观的环境。也就是说,凡是人的感官能感知的一切客观事物以及环境,都属于“ 境”。人被“境”激发而产生的主观意念,则为“情”。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美术课所描绘的具体情境,创设出了形象鲜明的图画片,加上生动的绘画辅助,并且借助美术的艺术感染力,再次呈现了美术课所描绘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在其间,如临其境;而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这样,“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开发了学生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这样,创设情境是合乎学生学习美术的心理反映过程的。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了恰当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一致的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目的。在课堂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这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在自然之中进入绘本角色,体验情感,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到情境之美。
将绘画情境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绘本的内容用绘画艺术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给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绘画中走进美术,实现对绘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迁移和创造。这样改变了过去小学美术教学仅限于单纯的主题、画法的分析的旧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美术教学也将在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课堂里变得更生动而浪漫。绘画情境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无疑就是对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打开思维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各种美术课型中充分运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活跃了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想象,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的透彻理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在经过了20年的教改实践后曾深有体会地讲过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这种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出了情境教学的效果,如果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恰当地运用绘画情境教学无疑对美术课堂更加精彩。
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索 篇7
一、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
每位学生都有表演欲望, 渴望展现自我。游戏表演是直观的视觉形式, 通过表演传达信息, 反映情感, 有利于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 并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例如在上《化装晚会》这一课时, 首先要设计一个小动物们要参加森林里举行的化装舞会的情节, 并安排几个学生戴面具, 模仿动物模样, 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有的同学问:“你们到哪去啊?”回答:“去参加化装晚会。”老师问:“你们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当激发起孩子们想自己也拥有的迫切心情时, 再转入教学。主动活泼的游戏, 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 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当面具制作好后, 教师和同学们戴着自己制作的面具, 蹦蹦跳跳地参加化装晚会。这样, 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整节课学生信心十足, 气氛活跃, 效果极佳。
二、以故事创设情境
孩子们最爱听故事了, 动听、有趣的故事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能让孩子在入迷的倾听中轻松地学习。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性, 并激发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思维和想象。在教《美丽的印纹》一课时, 讲一个小故事。有位画画的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画画时, 不小心手指沾上红颜色, 又不巧碰到了一张洁白的图画纸上。当时, 他心里很懊悔, 以为把一张画纸弄脏了, 结果仔细看看, 这纹很像小动物的形象。随手又添画了几笔, 那形象就更像了。当时, 那位老师高兴极了。后来, 就在意外的发现中创造了指纹画。紧接着, 老师出示了多幅指纹画挂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欣赏、去品味、去模仿, 领略其卓绝的艺术风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异想天开的王国。
三、以悬念创设情境
设置悬念可将平淡枯燥的学习内容处理得生动有趣, 能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求心理, 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疑, 让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中有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如教学《可爱的太阳》一课,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小故事, 让学生进入情境:太阳是美丽的, 但在每个人心中太阳又是不同的, 在农民伯伯的心中希望夏日的太阳是蓝色的, 在工人叔叔、警察叔叔的眼里太阳又是怎样的呢?在悬念式故事情境下, 学生进行了丰富的联想绘画。这种设置悬念的故事情境,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延伸,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表现学生的个性。
四、以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 跳动的音符, 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 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表现《校园生活》时, 先听一段欢快的音乐, 再听各种读书声、嬉笑声、玩闹声、叫好声……学生边听边沉醉, 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 将音乐渗透在儿童美术的教学中, 一次次地积累美感经验, 促使儿童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精微、比较敏锐的程度。又如:在欣赏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 老师边播放音乐, 边引导学生欣赏:“天空晴朗, 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只大货船, 因为是逆水行驶, 所以船走得很慢、很慢, 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 迈着沉重的步子, 踏着河滩, 沿着河岸, 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向前……”画面的情景、音乐的冲击, 使学生对伏尔加河纤夫的同情油然而生, 可以多角度观察。因此, 设置一定的音乐情境, 激发学生的感情, 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欣赏层次。
五、以演示创设情境
形象直观的实验演示对于理解掌握美术知识很有效, 它能引发学生直觉体验。如在教学《三原色和三间色》时, 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学习, 避免枯燥的讲授。先在试管里加入等量的红、黄、蓝 (两份) , 学生认识了原色后, 再通过演示, 将原色两两等量相调即可调出橙、绿、紫。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又解决了调色形式需“等量”这一难点。实验演示以一种行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出现, 其过程形象、直观, 使孩子们的求异心理得到一种满足, 感受了一种体验。这对于抽象的美术知识的理解, 是极为有效的。
六、以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 将成为美术教育最具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多媒体课件, 它不仅可以运用形、动、声、色等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创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生活经验少, 阅历不多, 知识面不够广, 就导致大脑中图像信息少。因此, 在教学《鱼儿游游》时, 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海底鱼类及其他一些海洋生物的动态录像, 为学生提供图像资料, 了解海底奥秘的一些浅显知识。这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解决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等问题, 扩展学生的视野, 给他们以充分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多媒体课件中, 还可以把所需要的各种图像、文字、音乐以及教师的示范进行整合, 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美术教师要善于营造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情境, 把全体学生融入进来。在美术教学中, 运用情境教学手段进行美术教学, 不仅方法多, 效果好, 而且更加贴近学生。可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利用声、光、色、形把学生带进那种不可言传的情境之中, 真正使学生乐学、趣学、让学生在看、听、讲、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愉快地、主动地获得知识。
创设情境,激发美术课堂活力 篇8
一、丰富表象,创设直观情境,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有困难。老师采用实物直观、教具表演、学具操作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环境中,整体感知,亲生体验,从而理解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充实了学生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画“福桔”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等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学生“:桔子是什么形状?”“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抢着回答:圆形,还有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苹果、西瓜……等都是圆形的)“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学生画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联想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丰富了。
二、利用媒体,创设欣赏情境,有利于营造乐学的氛围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绚丽的视觉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欣赏图片,教师的资料基本来源于书本图片或杂志中的图片,图片小,学生看不清,而且图片量也少,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如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各样的信息,声形并茂,用多种方式结合,展示信息内涵,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来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乐学的天地。记得我在上《手形的联想》这课时,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我先播放一手《巧巧手》的歌曲给学生听,随着欢快的节奏,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有手形变化出来的画面,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深深地被这些生动有趣的作品给吸引了,有的同学还兴奋地舞动着小手,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起来。当我播放完一遍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喊着:“再放一遍,再看一遍。”那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小手也能变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拍手后所好。接着我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手形,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同学们边欣赏欢快的歌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的小手形变成了小鸟、美丽的孔雀、大树、鱼……等等有趣的画面。此时的教室便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了。
三、设计导语,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创作的表象
赞可夫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要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能够在整个教学中骑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通过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是很重要的一环。我在教一年级美术第一册中《圆形的东西多》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表演吹泡泡给学生看,然后问:刚才老师吹出许多泡泡,这些泡泡是什么形状?大小一样吗?我们平时看到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这时同学们争着发言。我抓住时机,话锋一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圆形的物体。此时,课堂上的求知气氛更浓厚了,同学们情绪更活跃了,从而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就跃然纸上了。
四、通过音乐,想象歌词情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有人说,音乐是“美丽的画”,是“流动的诗”。通过创设音响,音乐等听觉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去思维、想象、创造。同时,还能把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如:我在教一年级学生画《小燕子》,我我先将歌曲《小燕子》唱一遍,让学生想象歌词内容,让后我边唱歌曲边在黑板上示范画一遍:一个圈 ,一只眼,圈外掉下两个小雨点,展开双翅飞呀飞,飞来一只小燕子。通过,唱唱、看看、想想、画画,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评价作业,创设审美情境,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练习后,仅靠教师用语言总结,印象并不深刻,但等到下一节课再进行评讲,学生对评讲又漠不关心,各自埋头作画了。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按意愿展示在教师设计的有简单背景的画纸上,这样,使学生在亲自参与展示中找到自我,也在比较中不断进步。如,教《美丽的蝴蝶》这一课,我在课前分别画了4副有“花园”景色的大背景,贴在墙上,布置成一个大“花园”,要求学生把自己画好的蝴蝶剪下来,自由地贴“花园”中。渐渐地“,花园”里的蝴蝶越来越多了,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当学生看到大家共同完成的作业有这么美妙时,深深地体会到创作的魅力。特别是对后进生来说,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同大家一起展出,便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他们对创作绘画不在有害怕的情绪了。紧接着我说:大家找一找哪只蝴蝶最美丽,它美在哪?这样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比较,无形中学会了对作品的评价,不仅能评价别人也能评价自己,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是在一定情境中培养出来的。为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步入乐画的天地。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摭谈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9
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则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学生“自行其事”,或自由组合。因为学生的动作与声音 (或心声) 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所以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虽然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纪律必须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不同儿童的不同个性,因为学习氛围更重要。
二、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三、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应将美术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还增强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三年级《家乡的变化》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花时间收集家乡变化的信息,然后回到课堂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来 (也可以事先实地写生) ,最后将画与文字资料分期在黑板报上发表或自行分组协作设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这次教学活动,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术技能习练,而且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中国古建筑、乡土历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培养了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如在二年级的《风铃》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找伴组合,在教室或校园的任何地方,互助学习制作饰品,为“六一”节准备赠送同学的礼物。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小组里、小组间互帮互助,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全班学生不但学会了风铃的制作,而且许多女同学都把在校外学到的一些纸工制作教给其他同学,制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风铃饰品,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创设激发想像、创造的情境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之浅见 篇10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注意问题
1. 课堂教学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 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 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即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作为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 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情境要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 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 恰当地组织素材, 创设的情境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高度一致, 围绕情境所提出的问题, 恰当选择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3.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灵活多样
课本中或教参书中会提供一些情境例子,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经历, 不加思考地照搬照用。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及学习水平的不同, 所创设的情境内容也应灵活变通, 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 也可以是学生所熟悉的物体, 呈现给学生的情境应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以适应学生思考与学习。
4. 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
在一节课中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可能不只有一个,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等加以适当取舍, 而不能“拿来主义”, 甚至是围绕一个问题创设多个情境, 结果是情境过多过滥冲淡了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要适量, 不可贪多求全,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途径和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 通过创设情境, 将学生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 无论是欣赏一件美术作品, 还是用造型表现一个场景或主题, 往往都要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可以把比较抽象的美术概念如构图、色调适当变化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 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 处处都有美术, 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例如, 讲解色彩知识,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 这样教学, 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如“相同样式的箱子,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 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合适?”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 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采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
直观性物品在各学科教学中都需运用, 但美术运用得更为广泛, 它包括范画、图片、模型、投影演示等其他辅助教具。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 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在美术教学中, 有许多问题, 如用语言表达显得十分复杂, 但通过直观展示反映十分简单与清晰。例如在将素描五大调子时, 运用一只白色石膏球和一个聚光灯教具, 石膏球在聚光灯的照射下会呈现出明显的五个调子, 这样分析, 既形象又直观。而过程示范也是在美术技能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 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难以表述的东西, 通过形象示范便能直观地解决问题。例如, 中国画教学, 毛笔和宣纸性能的掌握, 需要教师反复示范, 学生通过反复实践训练才能领悟其法。如果没有示范, 任凭老师精讲, 学生就很难了解笔、墨在宣纸上的微妙变化。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 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 打破条件的限制, 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 教学《和平鸽》一课,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很少见过和平鸽, 教师将和平鸽的资料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认识和平鸽的形象。通过教师栩栩如生的讲述, 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学生产生对生活的关爱之情, 加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 能使教学重点突出, 易突破难点, 信息量增大, 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 省时高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 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 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
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 就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运用教材中作品内容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或作者的短小故事增添美术作品欣赏的趣味性, 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例如, 在欣赏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 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写意作品时, 通过简要介绍徐悲鸿先生在十分贫困的境况下坚持学画, 成名之后创办中央美术学院, 还把卖画所得捐献祖国救济难民的感人经历, 激发学生对画家的崇敬之情,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要灵活多样。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探索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教学有如下解释,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王大根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可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依据教学内容等需要而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内涵
情境教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情境教学是基于情境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情境认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可能的真实场景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大脑的知觉来习得知识,并能有效沟通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所遇的相关知识,即学生能及时转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所追求的学生真正理解与应用知识的程度。
(二)情境教学能避免对知识的遥远感与抽象性
在情境教学中所习得的知识更带有丰富的真实性,学生更能明晰知识的推导与产生过程。这即能有效回避学生以往深感学习内容过于遥远与抽象,严重脱离他们生活经历的知识背景,而避免所学知识无兴趣与学习无动力现象等问题。
(三)情境教学中的“实习场”式教室环境布置
在普通教室中,教师基于努力营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类道具或是相关资源等来创设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情境,以求得最大程度地去逼近真实的知识场景,给学生一个“实习”知识与技能的“实习场”,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典型案例
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中,一般可分为“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类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探索来列举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一)问题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学生的心里,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但如果在上课时,当教师向学生“请教”时,即把问题推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动脑筋来帮助老师时,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在浙美版第3册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的教学中,笔者故作焦急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情要拜托大家。”同学们一听,老师还有求他们的时候,纷纷聚精会神。“我想一下子剪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可是剪了半天也没剪出来,你们能帮帮我吗?”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接下来,他们就开始查阅教科书与动手尝试。没过一会儿,一部分同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当笔者一边说谢谢,一边听学生们介绍相关的技法时,同学们个个像英雄一样乐开了花,因为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究和学习。
教师通过向学生“示弱”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竟然能解决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能动性、探究性通常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获得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运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如学生通过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然后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其实,不同的角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深层体验,从而让他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美术。
案例一,在“设计·应用”课例——《彩泥点心》中的应用。
在浙美版第1册第9课《彩泥点心》一课教学中,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去探究彩泥的搓、团、压、揉、捏等技法,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教学。首先,给学生们一个启示:“乐乐大酒店要招收一些点心师傅,酒店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会做汤圆”。然后,展示出几套白色的厨师帽与厨师服先让几位同学穿上。低段学生对于成为一名点心师非常感兴趣,就本能地激发了自身的制作欲望。接下来,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大都能很快做出球形的彩泥。此时,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并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做汤圆的方法就是“团”。接着,教师再分别提出“酒店”的第二个要求做大饼,第三个要求是做油条等等。这样,学生们就一如既往地探究技法。很快,在游戏中五种捏彩泥的基本技法被学生们探究出来并掌握了。
以上通过竞选当点心师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他们在用彩泥制作这些“食物”过程中,从教师让我们试着做完全变成了我要做。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酒店的“实习场景”,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习得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二,在“欣赏·评述”课例——《中国传世名作欣赏》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似乎对美术“欣赏·评述”课不太喜欢,这与许多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在此类课例中,转换学生的角色,用情境教学来替代灌输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浙美版第10册第15课《中国传世名作欣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扮演拍卖行和竞拍者的角色来进行模拟真实情境教学,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带到电脑机房,并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欣赏的八幅名作当作“非常贵重”的“拍品”分发给相应的八个组。然后,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类渠道为将要拍卖的藏品查找详尽的资料,并撰写拍品的介绍词,确定起拍价,再推选出一位拍卖师。其次,在教室中事先布置了模拟的拍卖场景,还特意制作了竞拍号及锤子等道具。再次,在“拍卖课”中,学生们逐组介绍他们藏品的资料与介绍词,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边放图片边讲解,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就这样,教学在同学们的作品讲解、拍卖声与锤子声中不断地掀起高潮。此时,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变成了“拍卖”的咨询师与教学的支持者了。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教学,即让学生在“欣赏·评述”的课堂上克服了平时教学中的漫不经心与被动学习的状态,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体验了美术拍卖“实习场景”及其“拍卖师”、拍客与讲解员等角色。欣赏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成效。
当然,上述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创设并不是相互隔离的,有时依据需要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融合使用,以期获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8.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6.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6.
利用游戏情境优化美术教学 篇12
如何优化美术教学?为了构建这样的课堂, 对于教材来说, 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潜能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 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机敏的感受性, 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 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 认识更多的事物, 发现创造价值, 不断进取。因此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 学生参与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多次实践, 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斯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 更应充分挖掘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 让学生在探索、使用各种美工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才能充分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下面, 谈谈我在美术课中开展游戏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创设游戏, 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转移, 自制能力比较差。刚上课, 学生正处于兴奋阶段, 人虽进教室, 但心里还想着课间活动。这时, 把游戏引进课堂, 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在教小学低年级《可爱的小动物》这课时, 我将龟兔赛跑的游戏导入本课, 具体做法是:找两位同学分别戴上龟、兔的头饰, 各自模仿龟兔的动作进行跑步比赛。最后小白兔并没有得到冠军, 老师向同学说明原因。接着, 老师把已准备好的小刺猬头饰戴上, 与得到冠军的小龟来赛跑, 边讲边动作。快到终点时, 老师趁小龟一不注意立即站到了终点, 问:这次是谁得到冠军?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小刺猬。教师总结:刚才小刺猬是半圆形, 快到终点时, 它动脑一想, 把身子变成圆形滚过去, 所以赢得了比赛。这样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避免了注意转移。游戏结束后, 我再引导学生看这些头饰都是什么形状, 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本课。
二、用游戏教学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造环境
在活动中, 老师要有意识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营造各种机会, 让学生体验, 让学生实践, 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比如, 在教三年级《我的喜怒乐》时, 为了创设情境, 我首先请几个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 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 我从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 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 学生兴趣盎然, 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 也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我话音刚落, 十几双手“唰”地举起, 都跃跃欲试, 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 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 太有趣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 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 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 请五个学生上来品尝, 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分别说出他们属于哪一种表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创设这种轻松自由的游戏教学环境, 不仅激发了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 而且唤起学生强烈创造的动机。
三、用游戏教学来激发兴趣, 诱发创作灵感
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生创作灵感是美术课进行中的重要阶段。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情境中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勇于创新。如在上《吹泡泡》一课中, 为了解决不同人物形态、欢乐表情和泡泡的色彩, 我让全班同学蘸肥皂液吹泡泡、扇泡泡, 看阳光中泡泡的色彩。在热烈欢乐的游戏氛围中, 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 并在有意无意中观察到主题活动画面, 在头脑中印下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对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最鲜明时, 只需稍加选择, 就可“趁热打铁”构思, 确定自己的画面。在这一情境中, 为学生们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宽松的气氛, 让他们活跃的思维冲破教师提供材料的局限, 长出想象的翅膀, 在无限的时空中自由翱翔。
四、创设游戏, 将教学推向高潮
【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管理】推荐阅读:
情境教学激活美术课堂07-23
美术课堂教学管理11-17
美术学院课堂管理12-31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07-04
美术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05-30
美术课堂09-14
中学美术课堂10-15
美术高效课堂05-17
美术课堂评价09-16
快乐课堂美术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