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2024-11-22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共12篇)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1

作为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的美术学科,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等, 都在某种程度上未被得到重视。使得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不能和谐发展, 从而造成情感品质的缺失, 心灵世界的荒芜。在审美过程中, 他们既不懂得自然之美, 也不懂得艺术之美, 更不用说创作出饱含情感的心灵之作了。下面, 我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 拨动情感琴弦

“情生于境, 境能移情”。初中美术课本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只有让学生进入那一幅幅美术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 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 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中, 我善于创设产生情感的环境, “由境入情”运用情感的内力功能, 在创作与欣赏中, 触动其兴奋点, 拨动其情感的琴弦。

如在教《美丽的校园》时, 我先请学生们观察校园, 在观察的过程中, 我启发学生回想平时在校园内散步、学习、游戏等场景 (幽静的小路、宽敞的教室、充满欢乐的操场……) 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并使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这样便会在他们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激发了学生画建筑物、画风景的欲望。促使他们萌生用艺术的语言来展现内心世界, 抒发各自的情感念头, 只有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富有生命的灵性, 才能真正达到情随境生, 境随情现的最佳效果。

二、用爱心去沟通, 架设情感桥梁

情感是感知美和理解美的第一要素, 具有感染性, 以情动情是情感的特殊作用, 是所有艺术门类的一条共同规律。爱是教育的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 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 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情感的前提下, 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 用心去与学生交流, 用情去与学生沟通。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 使教育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情感。

如手工制作课的时候, 虽然大部分学生多对手工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学生由于天分和基础的差异, 出现了水平差异比较大的情况, 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时候, 我首先自我构建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耐心地和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用自己所能做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要拘泥于课本所安排的图片资料,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才能做出富有才华的, 出人意料的作品。又如, 在学习《父亲》这个一课时, 通常都是从材料、效果等方面去入手, 这样做学生势必感到枯燥无味。于是, 我从情感角度出发, 先由自己和父亲的关系说起,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在回忆与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差距, 进而让学生想象上个世纪80年代的劳动人民是什么样的生活, 罗中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和情感之下来完成这部作品的。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将一系列情感问题串连起来, 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美术的各个知识点。

由此可见, 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 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 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只有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而热切的爱, 他才会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和愉快感, 他的求知欲望将会得到激发, 灵魂将会得以净化, 他就会更加尊重和信任自己的老师, 就会听这个老师的教导, 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促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敏捷、深刻, 而且极具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

三、以师德去感召, 步入艺术殿堂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 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 因此, 我们要以师德的魅力去感召学生, 善于体察孩子的童心, 应敞开心扉, 摘下面具, 亮出真实的自我, 怀着自信, 青春焕发地走上讲台, 用爱心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鼓励他们产生自信。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方法, 引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生活处处有美术。在进行美术教学时, 我并不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内容, 如利用开放课, 给学生留有学习美术的活动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 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利用写生课带学生去农田果园、山麓湖畔, 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 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时带学生去放风筝, 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 做到学以致用。课余时间, 我还组织学生参观画展,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从生活中认识美术, 走进美术世界, 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真义, 真正热爱美术, 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总之, 艺术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情。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或思想, 或意念, 或某种精神内涵。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 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情”是艺术的灵魂,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 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是作用于人类感官的形象与符号, 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不仅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 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它植根于教育活动之中,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 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 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俄]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第1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小鹭.当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新拓展[J].焦作大学学报, 2004.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2

一、审美情感培养在现阶段课堂中的情况

1.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现阶段课程的发展,初高校生已经不像小学课程那样轻松,学生所面临的中考使得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受到忽视。学生对美术逐渐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度。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其重要程度虽然不等同于主要课程,却也是不能或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课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只能挑较为重要的课程来讲。美术教育的任务重,课程时间少,内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所有任务。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高校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二、美术教育在高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全面培养学生情商

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下,学生表现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对画作的喜爱程度和欣赏水平会呈现差异,在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对自身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使学生深切体会艺术欣赏的乐趣,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提升,情商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达成。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高校的美术课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是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师在全面授课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还应具有材料工具及作业表现手法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关注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使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更加重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生情感,修养,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觑,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成长,美术教育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需要体力运动,因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材料工具,动手制作或是绘制图画。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项策略

学生的态度及美术课自身的局限使得美术课程长期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的存在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才能充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开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培养高校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做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中,让同学们赏析西方著名画作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同学们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中,学生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通过感受画家的生平、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可以独立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感情的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积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等方式使艺术表现变得多姿多彩。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会给美术赏析课堂以“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教师的审美情感教育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情感都具有启发性作用。教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纵观整个高校美术教学,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技巧训练,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提高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须知任何一个艺术事物的价值判断都离不开审美情感的丰富和充实,它是美术教育给予学生的情感动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提升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美术课堂;交流;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7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科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二上),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巧用资源积蓄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如,笔者在《纸风铃》(人教版一上)和《会摇的玩具》(人教版一下)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如何将线穿过纸杯底、不让杯子上下移动”和“怎样让纸圈摇起来”的问题时,请那些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拿着自己的“杰作”上台,为大家示范、讲解。由于教师巧妙利用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成资源,在使学生体验到了大胆探索、相互学习而取得成功的快乐和自豪的同时,难题也迎刃而解。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师生合作“大闸蟹”(《今天的菜谱》人教版二上)的过程中,师生分工明确,愉快合作。教师以饱含积极求美情感的言行作纽带,随时保持与其他学生的“热线联系”,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思辨,精心创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艺术情感之花也得到了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切实以人为本,采取活化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等多种积极策略,让教材“站起来”、“动起来”、“唱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创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兴趣。在教《闪光的烟花》、《美丽的印纹》、《鱼儿游游》、《繁忙的交通》(人教版一上)和《瓢虫的花衣裳》、《有趣的半圆形》、《分蛋糕》、《太空里的植物》、《运动场上》(人教版一下)等内容时,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作线形的深入,又作点上的泛化,把一课内容分成有共同主题统领的几课时完成,又注重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这里我只是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愿同行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靳晓燕;素质教育:用智慧点击快乐[J];教师博览;2006年01期

[2]梁淑玲;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J];教育导刊;2003年Z1期

[3]谢红仔;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J];教育导刊;2003年Z1期

[4]余会莲;梁建中;课堂教学中的“零”理念[J];人民教育;2003年09期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4

一、教学要热爱每一位学生

爱是学生的需要, 教育实践一再证明, 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 也就意味着将要毁坏一个学生。因此, 作为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 就是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桥梁, 爱是一种积极地情感, 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 给人以温暖和动力。

例如:美术课《老师您好》, 就很好的渗透了情感教育,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老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还是他们最贴心的大朋友, 孩子们总乐意将生活与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与忧愁, 成功与失败的点点滴滴和最亲爱的老师分享, 老师成了孩子们最信赖、最尊敬的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永远镌刻下了教师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画面, 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留下了一段最美好的回忆。本课围绕“教师”这个主题, 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 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要让情感注入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人际交往的过程。如果教师从备课到上课毫无感情, 那么, 学生怎能受到心灵的震撼?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教学, 没有感情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课堂要饱含情意, 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如果能上课热情洋溢, 激情似火, 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作为教师, 无论有多么充足的理由, 也不能把不愉快帯到课堂, 因为学生的愉悦首先来自教师的愉悦。所以每天上课, 无论是衣着、神情还是语言、动作, 都力争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 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地情感影响带动学生, 一个教师之所以成功, 就在于他有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激情。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 学生才会发自心底地爱老师, 进而对老师教授的这门课充满兴趣。

例如:美术课《三个小伙伴》, 是讲述三原色红黄蓝的一节课,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采用开门见山的讲课方式, 直引主题,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如果教师用情感导入法就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用电视台支持人的形式, 铃声过后,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七彩乐园, 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师:红色的太阳, 生:绿色的果, 师:彩色的世界, 生:你和我。师:涂涂颜色抹一抹, 生:快乐属于你和我!接下来, 教师找来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红黄蓝三位嘉宾, 红色:大家好, 我是红红, 是来自色彩大家族的一员, 我温暖热情, 非常喜欢交朋友, 瞧!这就是我的好朋友, 黄黄!黄色嘉宾上台, 嗨, 大家好, 我是黄黄, 看到我, 你一定有一种欢快、响亮的感觉吧!我是色彩大家族中最闪亮的一员。蓝色嘉宾上台, 大家静一静, 还有我呢?我叫蓝蓝, 天空和大海都是我的颜色, 我给人清心凉爽的感觉。三位同学一起说:我们都是好伙伴!引出了教师黑板的大标题, 然后教师开始讲解, 一节课后, 学生由于投入了情感,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再例如:美术课《海底世界》, 是表现鱼和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和海底世界的各种色彩变化, 创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鱼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的一节课, 如果教师上课采用直接导入法讲, 鱼儿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动物, 海底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 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希望大家发挥想象, 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这样的授课比较呆板, 没有感情色彩, 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感情和绘画融为一体, 理解不够深刻。那么, 我们如果换一种授课方式, 采用情感互动式的教学法, 将整节课设计为一个故事, 教师用绘图纸做一个大大的海底世界, 用讲故事的导入告诉学生, 有一只大海神龟它吞没了整个海底世界, 我们大家一起去海龟的肚子里把鱼儿救出放回大海吧!老师带着学生在海涛声的伴奏下, 每一位学生都要去道具海龟的肚子里救一条鱼或是海底动物, 它们有的是涂了颜色的, 有的是没有颜色的, 谁救了没有颜色的鱼儿就需要用色彩把它装扮好以后再放回大海里, 整节课同学们激情洋溢, 在一种真挚的情感中, 教学效果收到了神奇的实效!

通过美术课的情感培育, 将会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欣赏美, 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 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 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所以作为教师, 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接受你, 才能接受你的课。构建和谐课堂更需要我们以情激情, 以情促学。教师把爱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爱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情的升华、知识技能的提高, 生命得以成长!

摘要:众所周知, 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 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课堂教学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堂上, 师生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信息。丰富教师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 加强师生的情感对话, 远胜过一味的认知传递。教师对情感的理解、表达和调控, 是教育理念的灵魂。

管窥小学美术与情感教育论文 篇5

一、它体现的情感性是其他任何载体都无法比拟的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在美术实践中的情感体验。一、拓宽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教学的一个可操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学生创作意愿的最基本的源泉。但它并不代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适当地将教材内容加以延伸拓展。例如,在小学七年级《大提琴》这一课中,课本只要求学生能够用剪贴的方法,拼凑出一幅装饰画即可。而我却在让学生用剪贴方法拼图之外,还让他们以原作品为主要创作依据,可取舍其内容,来构思新的表现对象。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也能使他们的求异思维、想象等情感意识有所舒展。同时这也为学生以后学习美术在无形之中打好了构图的基础,使学生有了构图的概念。

二、恰当地引入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补充来完善课本的内容。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泡泡飞啊飞》这一课中,课本只要求学生能够绘画出泡泡的形态和颜色即可,但我还在课余带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吹泡泡比赛,看哪个学生吹得又多又大,并且我还引导学生从泡泡的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来进行观察,然后要求学生据此来进行构思创作。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又如,在三年级的《留住秋天》这一课中,课本也只要求学生能够收集叶脉突出的落叶涂色拓印,并且能够用落叶拼贴成一幅有趣的画即可,但这些内容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我带学生到山上去植树,让学生通过植树来观察树叶的形态、特点以及它的生存环境。这样也就让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的道理,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识。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画题,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

例如,在《救救大熊猫》这一创作课中,我没有直接介绍大熊猫将面临的灾难和灭亡,而是在画好的熊猫的眼睛上添上了几滴眼泪,然后提问学生:“熊猫怎么哭了呢?”这时学生的情绪都被引到了本课的主题上来。大家纷纷展开联想和想象。有的学生说:“大熊猫没有竹子吃,快死了”我又问:“小朋友,假设你的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呢?”儿童的爱怜之心因此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把熊猫当作“人”,当作“好朋友”“好伙伴”,此时孩子的创作欲望也已经被激发出来,这既加强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四、讲解示范具体化、形象化,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讲解时,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于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如,小学生对书本上的“横线”“竖线”不太理解时,我说:“站着的线是竖线,躺着睡觉的线是横线。”通过这样形象的解释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儿童的语言习惯来讲课,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所以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的特征时,就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巴”“长长的腿”“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会顺其童心,将作画步骤编成一首首儿歌,从而达到使学生快速掌握新授知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动物造型训练中,画小鸡,我就将小鸡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鸡头画小圆,翅膀画半圆,眼睛随着头部转,小脚画两边。画大象时,我也将大象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圆头方耳柱子腿,小圆眼睛扇子耳,三角牙齿伞柄鼻,腿壮趾宽尾巴短。这样具体形象且富有趣味性的讲解示范,保留了孩子的童心,丰富了孩子的想象,优化了师生关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并且也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以情境引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教师要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来使学生尽快地产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进入创作境界的具体做法是:

1、用音乐渲染情境。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创设优美的情境。音乐和美术是共通的,都属于艺术。那么我们也就可以运用音乐为美术教学创造情境,烘托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得到美的享受。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 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策略

随着高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但如今教学模式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高中美术课堂教育中,教师一味将自己认为对的教学模式强加给学生,缺乏新鲜感,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的激情与兴趣日益减退,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我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其是一种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主要通过情感交流方式,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发展并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从而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对美术的求知探索欲。

一、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教学更倾向于成绩提升、文化分数等,往往忽略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再加上传统高中美术教学过于单一且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将美术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高中教师应善于发现自己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教师可利用情感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表达的精神及内容等,进而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对《蒙娜丽莎》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情感教育基本内容,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用和蔼可亲的姿态与生动内涵的语言对这幅作品进行描述。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多数人常忽略掉的细节获取更多信息,使其学会感受画家画这幅作品时的心境等。如蒙娜丽莎的双手丰满、柔嫩,这不仅展示了她的温柔、身份、地位,还展示了达·芬奇观察自然的敏锐度与精湛画技;在她那迷人的微笑中,时而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揶揄与讽嘲,而这也显露出了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理活动;另外,在画中的左、右的平线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左边低于右边,故蒙娜丽莎的左侧看上去高于右侧,而在历史上,左边代表着女性,这就体现了达·芬奇对女性的崇拜等。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强化了学生对作品的剖析能力与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还深化了学生对很多教学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真正发现美术课程的魅力,从而提升艺术修养。

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体验作品

情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还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更是学生学好各种知识的催化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质量的能动性作用,灵活组织、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应在美术课堂中充分融入情感教育,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情,使他们学会联想美术作者画画时的场景,并通过各种途径试图了解画家的生活时代及生平事迹等,从而让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正确评价。

在教学《人间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浏览这一课时的内容、图画等,并让学生择其中一幅画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让学生加深、明确对这些画内涵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音乐或影片,刺激学生的听、视觉感官,如选择《清明上河图》进行欣赏评价后,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动态视频并配以《春江花月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热闹的街市”,感叹的绘画规模的宏大、张择端画工所达到的境界及他绘画的特点等,进而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还能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求知欲与创造力。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创作灵感也来自生活,因此,教师应采取种种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正确引导学生从美术视角观察并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美,进而帮助学生找寻到创作美的灵感。同时,教师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组织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在对《兵马俑》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围绕“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主题?工匠们烧制这些像真人一样的兵马俑,其目的是什么?‘兵马俑与西方雕塑在形态、比例上存在有哪些区别”等问题,通过各种方式(网上资料、博物馆、书籍资料等)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然后,将小组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分享、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其学会从细节中发现美术的魅力,体会其中的乐趣,最后在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同时,在调查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适当的帮助,当学生遇到瓶颈时,对其进行适当点拨等。

总之,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高中美术课时应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并主动为学生创设出有益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应将教育情感充分渗透到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合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学会发现美、再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郑海松.论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艺术科技,2014,(08).

[2]姜玉亮.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7

艺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各阶段的学习, 形成尊重、关怀等品质, 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提高人文素养。因此, 如何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 如何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便成为了教师们热谈的话题。以下是笔者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 供大家一起探讨:

一、心灵交流, 引导尊重他人

尊重是相互的,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 首先得懂得尊重他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尊重, 首先作为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将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 要用心与学生沟通。对小学生而言, 犯错误是难免的, 若教师总是以严师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批评, 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有些教师甚至长期以某些学生为反面教材, 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 那样只会令学生更加叛逆。“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 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 多给学生鼓励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能因学生的成绩好而偏爱于某些学生, 即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是不应当受到歧视或被忽视的。只有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才能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才能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才能使某些学生信心倍增, 也可使某些学生找回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的快乐, 从而影响学生去尊重他人。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行为点滴感化学生。

二、教学素材, 渗透环保理念

美术是将一些物质材料结合巧妙的心思形成艺术形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把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变废为宝, 这就涉及环保概念。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 在教学《纸的立体制作》一课时, 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自己动手制作的纸艺书签, 引导学生变废为宝, 对以往认为没有用处的糖果纸、包装纸、挂历纸等进行收集, 结合自己的艺术思维巧妙地运用纸类材料的图案、颜色等, 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 形成漂亮的艺术品。这样, 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废弃物, 只要巧运用, 任何东西都有其可用的一面。笔者通过对纸张的再利用, 延伸到旧衣物、纽扣、吸管、瓶子等等, 让学生懂得了, 任何材料只要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进行加工制作, 都能幻化为有魅力的工艺品以装饰生活。再如教学《小树快长大》这一课时, 笔者利用一棵小树引导学生捕捉整个大自然, 从一棵小树变为一片森林, 由一片森林扩展为大自然, 让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利用美来感化学生, 暗示学生要保护环境, 要多植树、不随手丢垃圾, 做到“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三、榜样教学, 发展健康人格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爱玩的天性, 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 并且他们具有惊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几乎所有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崇拜的人物, 他们分别来自于连环画、动画片, 或是故事书中。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表现出自己心中崇拜的大英雄的作风, 这就是模仿。童年生活离不开动画片, 教师要准确抓住学生这一天性, 把动画片巧妙地应用于教学中, 利用动画片中的主角形象, 为学生树立榜样, 进行榜样教学, 发展学生健康的人格。

例如, 笔者在教学卡通形象时, 就给学生观看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龙猫》等动画。利用学生对动画的热爱, 将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片段安排在美术课堂中, 将动画中表现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思想中, 这比单纯的老生常谈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 可爱的小羊们时刻打动着学生们, 聪明的喜羊羊教会学生在关键时刻要临危不惧、沉稳、有责任心等。《龙猫》更是一展家庭的温暖、亲人间的关怀, 在看完动画后, 笔者提醒学生将自己的行为与小主角进行对照, 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事后, 很多家长反应, 学生回家后模仿小主角有了帮助别人、关心父母的举动, 这便是教育的最佳效果。

美术教学活动中处处展现美、渗透美, 它涉及的学科、领域极其广泛, 因此, 教师要精准抓住美术教学的长处,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美术课的陶冶功能,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发展健全的人格。

摘要:如何发挥美术课堂教学的情感陶冶功能, 达到“以美辅德”的效果值得教师们深思。如何利用小学美术课程为载体, 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更是值得教师热议的问题。美术课程涉及的学科之广, 为利用小学美术课程渗透多元化情感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品质,环保理念,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赵功伟.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环境教育.2010年12期

[2]赵欣.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8

关键词:情感,美术,操作

笔者认为,要想长期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把握好美术课堂教学,要以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有机整合,层层推进,使教与学相互融合,真正利用课堂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一、利用直观教学,把学生带入情景,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真正地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合理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的思维和实物直接联系起来。如,在讲到八年级第十二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色彩的感悟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第一节上课我就选取了几块儿色彩艳丽的布料,简单把它着装在身。刚一走进教室学生就沸腾了,面对色彩缤纷的布料,老师的奇特着装,一下子就让学生有点目不暇接,我趁机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些布料色彩的感受和认识,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色彩,随着气氛的高涨,学生的情感也如潮水般喷涌而出,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而且加强了学生热爱美术课的情感。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进入情景,体验情感

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就一定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景,积极参与,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情感。如进行《策划一次校园活动》这一节时,我只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建议,就给学生分组,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自己搜集信息,大胆创意,并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校的体艺节活动策划一个最佳方案。布置下去后每组学生都很积极,有人构思设计方案,有人动手操作,有人考虑着色,每个人都忙的不亦乐乎,在他们共同创作的同时,不但培养了他们综合解决问题与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更好地体验了美术的功能,既相互学习到了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他们在这种艺术文化的氛围中增进情感。这节课也让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最关键要利用好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真切体验艺术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等积极情感。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置身情景,表达情感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在美术教学中让他们动手操作显得尤其重要。美术课堂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教师要想让每一节课都充满特色,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有不同感受,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带来新奇与乐趣,就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面具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就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思路,既可选择人物,也可选择动物或植物形象;既可以借鉴传统面具程式化特点,强调装饰性的艺术风格,也可以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精心创作,让他们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真实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艺术情感之花也得到了茁壮成长。还有在教《大家动手做条龙》这一节时,先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常用的纸杯。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刻、折、粘贴等来制作龙头、龙尾。再利用穿、插、捆等方法,把多个纸杯连接成可以活动的龙身,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就制作出来了。他们不仅能体会到动手操作的快乐,还能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美术作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四,让学生评价交流,亲身体验情景,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评价,它不仅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这一环节就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对好的美术作品作出正确评价。因为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实际作品的检查、总结,又是对作品中出现问题的矫正和指导。当然,对于不同的课型,评价的方法也不同,对于手工制作,当节就在课堂上让学生作出评价,好的作品,给予肯定,并让他把自己的创作思路、手法技巧都讲给大家听,不但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也让大家能学习他的优点。对于绘画作业,就单独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讲评,让大家从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对比中肯定自己的成绩,这样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让他们能对自己做出一个理想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学生不但能谈出自己的感受,更能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在评价中总结经验,并能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立起健康的情感体系,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篇9

一、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随着时代信息的到来,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利用多媒体其欣赏视野逐渐扩展, 欣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所以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一些。一张图片的欣赏价值我认为是在于它给予我们的情感价值。现在走在大街小巷各类图片随处可见, 有新闻图片、商业图片、经济图片等。它们虽开拓了学生视野, 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学生很容易将我们课堂中的作业与这些图片混为一谈。所以针对时代的发展, 老师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图片, 从图片中读出情感。比如有这么一张新闻图片: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后, 温总理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图中张温总理亲切地握着一个藏族男孩的手并且嘘寒问暖, 小男孩哭了。当时我被深深的感动了。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时很快联想到了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追风快车》, 本课围绕“汽车”这一主题安排了三个相关学习活动: (1) 画自己喜欢的车, 侧重平面绘画的学习; (2) 用纸盒组拼汽车, 侧重立体组合造型的学习; (3) 用各种材料组拼汽车, 侧重材料利用学习。第一、二课时合为一课时。课后又对第三课时作了说明, 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如:水果、蔬菜、鞋等) 以便课堂学生活动。第三课时一开始我简单导入新课, 分组直接进入制作汽车的活动,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材料傻眼了, 不知所措。这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张照片, 并用哭泣的语气以小男孩的身份说到:“我的学校倒塌了!”随后和蔼的模仿温总理的话语“孩子别哭!有我们大家呢?”伴随着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的响起, 我拿出提前用橘子、黄瓜、糖果、牙签等做的模型车, 当时没有说制作过程, 只是说:“我希望我的这辆爱心快车载上我的祝福和愿望, 为青海玉树的小朋友带去温暖, 和他们一起共渡难关。”话音刚落, 好多同学纷纷动起来, 边做边说, 都希望自己制作的爱心快车给玉树的小朋友带去祝福。这一节课利用新闻图片、音乐、以及语言去感染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充满情感的。

二、启发学生对美的思考, 理解美、创造美促进情感的良性发展

对一件作品的美需要去思考, 理解它的美, 最后做到创造它的美。我们往往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美?”其实对于孩子, 作品能恰当地表达他们美好纯真的情感, 就是真美。因此, 美术教育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创作的情感。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中国结》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在丝丝缕缕的穿插绕中编就的中国结, 没有金银钻玉的流光缢彩与华贵逼人, 却向人们诉说着一种古老而纯洁的情怀。因此《中国结》这一课给我们的学生很好的一次情感的释放。在课堂中我们大可放任学生的发展, 材料自选, 编法自选老师指导, 但要求每位同学最后说说你编制的中国结或手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果出乎预料, 同学们编的丰富多彩, 每一份都寄托着自己的情感, 有亲情, 友情, 其中有一位同学编了一个平安结希望自己家人平安一生。一堂很简单的课可在学生看来却非同凡响, 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的空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情体验, 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 把自己的爱编制在作品中, 小小的作品就有了生命。

三、作品评价中强调情感价

值, 让学生懂得艺术的生命不仅仅在于形更重要的是情感艺术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强调情感价值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是学生有了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做出的评价, 是一个自讨、自学、合讨、合学的过程, 有了这一过程老师也轻松了一大半。我们还是拿《中国结》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结在市场上很畅销?因为中国结的取意如其他中国艺术般多利用自然形态、谐音而取其意, 如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 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 可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类推又延伸出了“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内涵, 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 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象征着中华人民的情致与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学习中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团结协作, 互相学习、竞争, 体验成功的喜悦。即达到情与乐化———美的境界, 所以我们的中国结得到广泛传播, 评价很高。学生在编制与交流中获得情感的释放, 增加生活经验, 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让孩子体验爱,体验被重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心中要充满爱,时时刻刻要装满幼儿,用微笑和真情来迎接、拥抱幼儿,使幼儿敢于走近你,乐于贴近你。美术活动中更应如此。要在美术活动中增加孩子情感方面的体验,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发现幼儿的画“参差不齐”,教师要认识到孩子们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不要太强求。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在活动中倾注一腔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感觉被重视,让他们敢于动笔,敢于作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绘画、折纸等活动中,对于遇到困难或发急或沉默不愿动手的幼儿,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引导、提示,或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用语言或体态动作鼓励和肯定他们:“不错,很好,就是这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增进对教师的感情,同时让孩子由爱教师延伸到喜爱美术活动。

二、在肯定中体验自信,在鼓励中体验快乐

幼儿年龄小,情感易被动,易受伤,而每个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肯定。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关注个体差异,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引导,特别是对于经常胆怯或迟疑的幼儿,教师更要多留一份心,要做一个有心人,更要做一个细心人,善于发现幼儿一些细微的进步,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而创造更多的“被表扬”来巩固自信心。如:有一名幼儿,受经济条件限制,只上过半年中班,每到美术课,他就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动笔,一动笔就用手指擦。刚开始时老师手把手地教,耐心地引导他,并且不断地鼓励他自己动手,也会偶尔握住他的手帮他一起画。有一次,画秋天,他生长在农村,对农作物很熟悉,自己在画纸上画了一些很难辨识的稻穗,虽然画面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他自己画的,而且还很有“个性”,老师不仅让他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画,而且说出农村秋天里他知道的事和物,还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表扬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鼓励他要更大胆,获取更大的进步。大家都对他投来了赞扬的目光,孩子在那一刻非常开心。老师还在其他学科中寻找他的优点,以此来激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能行的。就这样,慢慢地,他开始独立作画了,而且越画越好。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交往环境

幼儿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同龄幼儿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因为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感染,所以不仅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技能,而且更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去关心同情别人,爱别人,如为掉队的小雁寻找妈妈,为无家的小狗做小屋等。也要教幼儿学会同伴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让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在活动结束之前,让幼儿以对子、小组或班集体为单位,多种形式地相互欣赏、交流。

美术活动是自然与社会的折射,而社会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把社会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看,同时注重自身言行的美,以自身的激情燃起幼儿的热情,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教师也要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美术活动逐步让幼儿贴近自然、社会,激起其想发掘的愿望。如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观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直观形象事物感兴趣,针对这些特征,教师每次活动,要让幼儿明确目的,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受直接强烈的各种感官的刺激。如在画秋天时,秋天的景物很多,色彩很丰富,教师不是坐在教室里空谈或借助几幅有关秋天的图片草草打发,而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秋游,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体会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带到下一次的发现中。有助于再次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四、在审美活动中体验美的情感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善于发现美,敢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美术的技能。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美,而我们的美术活动应成为一个发现美、表现美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多引导幼儿乐意参加美术活动,引导他们更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而且还应用心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种美的因素,要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的事物总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如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这些美好的事物应多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欣赏,用自己的笔把他们留下来。如让幼儿欣赏“春天”,获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情感体验;观察“大马路”,激发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感,也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让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心灵的美,如助人为乐,礼貌谦让,拾金不昧……这样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孩子就成了一群懂得欣赏美,善于发现美,乐于表现美的孩子了。

在美术课堂中融入情感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美术 情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167-02

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激情、互动和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美术与人的认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实践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将美术知识教学、绘画技能学习和美术作品鉴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特定环境和特殊气氛下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进行沟通。情感是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要素,是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就如同牛奶中的发酵因子一样使其形成浓郁酸奶的香醇。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情感的存在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美术教学活动的情感交流与体验中,教师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其中起着激发、调节的作用。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切入点,对情感教学的基本概念,情感教学对美术的重要意义以及美术情感教学的策略等内容展开阐述与分析,以期待能够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

一、情感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情感有积极、合理、向上的一面,也有其消极、不合理、不健康的一面。”苏联著名教育家在其教育理论中就曾经这样说。向上的情感能够促进人们学习,使大脑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在美术学习中,情感对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中感情、学习感觉、整体的情绪、学习态度等,这一点无疑适合艺术类课程教学。情感对于美术学习过程的效果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和研究情感问题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尽力引导学生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前进,利用并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营造积极、健康的情感氛围为美术学习服务,同时,要尽可能地消除或者克服消极、不合理的情感所引发的一些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西方的一些理论家更多地认为情感在事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驱动力。

二、情感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交流过程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与应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教学关系中存在着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美术的理解和知识表达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通过这一流动过程进行有效地传播。当然了这一过程是可以进行实地感知和感受,但是确实无法用眼睛去观察的,需要在内心里进行捕捉和回应。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是在一定的基本条件之上,它必须是美术教材教学的需要及其内部蕴含情感的要求。这两者需要有效地表达,所以出现情感交流。教师就是在教材教学的感悟上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将自己的情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喷薄而出,对学生的情感反馈进行鼓动、激发和发掘,从而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情感的交互对应。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在良好教学环境下表达出来的,并且在这个环境氛围下相互感染与熏陶。

在美术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是重要的情感传递的发起者和引领者,就如同一粒种子力图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教师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美术教学的热情和激情,始终使自己处在一种激情满怀、自信的精神状态中。只有这样积极的情感才能触动学生的情绪,使整个教学气氛变得积极起来。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是很容易产生流动与传递的,教师的教学情绪会影响学生、学生的情绪又会影响教师,并且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的情感流动过程。比如说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可是学生却没有达到老师要求,而在情绪上流露出消极的情感,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状态,使整体的教学进程受到影响。相反的,如果教师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那么无论学生遇到什么样的学习困难都会带着饱满的精神去学习和克服困难,给教学注入积极的因子,推动美术教学发展。

(二)师生情感交流活动为美术教学构建良好的氛围

教学过程不单局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不仅是教师把现有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和鉴赏技巧理性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师生、生生的关系构成美术交流的主要关系成分,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也存在于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之中。师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情感交流,如彼此之间的言谈、动作、表情等都会传递情感。生活之中也会进行情感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交融与情感态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彼此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形成温馨的师生关系,构建互动、和谐、共鸣的课堂。也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意义。在这个内在情感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间的情感流动是十分活跃的,任务环境的和谐、美术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都会形成轻松、愉悦的气氛,反之,过度紧张、失望会形成压抑、抑郁的气势。再者,班级的情感环境,往往跟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有一定的关系,其气氛和环境会深刻地影响美术学习。因此,师生在情感交流中,要为美术教学构建良好的氛围。

三、美术情感教学的实现

(一)教师个人魅力是美术教学动力转化的基础

教师进入课堂开始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前,都要仔细地整理自己的着装,尽力地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把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地平复、调整,而后才走进教室,将自己最为干练的一面留给学生。留下自己的亲切、笑容,把自己对课堂的期待传递给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有自己的知识和涵养进行每一步的教学,思路清晰、精神饱满,将美术的魅力与情感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把握到讲述、聆听、互动之间的关系,时刻用微笑面对着学生。在教学中,充满激情,带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跟着自己教学的思路迈进。特别要注意用鼓励的方法来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在课间,老师可驻足与学生交谈美术话题,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进行亲切交流,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这样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中,把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地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绘画、鉴赏的重要动力。

(二)把情感教学因素作为美术知识传递的重要媒介

“引起学生兴趣的不是某种附加的东西,而是教材本身……善于揭示已知的东西与新的东西的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技巧之一。”这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论述中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知识不仅蕴含于书本的讲解与传授,而且还有更多内在因素深深埋藏在其中,如同深入地下的矿产资源,值得教师去深入地挖掘与探索。当然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手段是进行这种合理挖掘与探索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尤其是主观思维活动比较多的美术教学活动,如果采用适当的情感性质的教学手段使情感得到更好地交流,那么就能更好地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可见,情感因素是美术知识传递的重要媒介。

(三)利用情感交流工具促使美术课堂教学拓展与延伸

此外,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情感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方法至关重要,有些时候直接决定了交流的成败。因而,很多学生由于此前学习的失败而心灰意冷,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这种挫败感的化解恰恰可以借助于情感交流来实现,为美术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通讯手段和方式也进入了交流的空间,诸如QQ、MSN、飞信、微信、微博等,这些交流方式都会为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沟通提供诸多的便利,并且学生都是这些通讯方式的经常使用者。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之更好地谈论美术话题,进行美术知识与绘画技能的新拓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 篇12

随着时代的进步, 素质教育模式深入人心, 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情感教育的研究。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中, 缺乏对情感教育的重视, 于是便导致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学习兴趣以及健全的人格。可以这样说, 缺乏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因此,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便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关键的一环。由此可见,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产生出来的, 同时也是社会进步、教育进步的产物。那么如何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呢?本文会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当今社会可谓是瞬息万变, 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 教育制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 给教育制度打开了新的篇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很多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缺陷, 并没有引入情感教育的方式。究其原因, 首先是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要求, 其次就是教师的素质问题。针对此类情况, 笔者对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其就会主动学习美术, 从而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 由被动变为主动。美术教师和小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实现教学任务, 根据现在的教学观念, 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和接收, 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潜能的挖掘, 可以通过认知和感知的方式挖掘小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例如在上《春天的色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关于春天的音乐片段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 加上适当的图片, 描绘出声音中的具体图像, 让孩子们从听和看来自我感知这个主题。在互动上, 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着去画一些东西, 加以适当的引导,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 虽然年纪不大, 但是在与教师交流, 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却表现得很出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多的是要与孩子们真心的交流。如果说美术教师的态度是消极的, 不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久而久之在他们心中就会产生出“美术难学”的观念, 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学习积极性。反而言之, 积极的态度会让学生们感觉美术可以越学越简单, 从而越来越有兴趣。由此可见,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 美术教师一定要将情感教育贯穿其中, 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这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现在的教学设施中, 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信息化在教学技术中的使用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 多媒体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 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适当地播放一些视频、音频文件会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美术。其次,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 把虚幻的、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应当把握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重视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创作, 同时留给他们展示作品的时间。这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 引导思维, 鼓励创新

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创新素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打破常规去想。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无限的, 适当地激励孩子们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 在上《下雨喽》这一章的时候, 就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一些柔情的音乐, 来刺激孩子们去想象, 孩子们给了很多想法, 有的说自己想到了妈妈冒着雨送自己回家, 有的说放假了和玩伴在河边钓鱼。这种方式才是现在教育所需要的, 给予孩子们适当的引导, 让他们自主地去想, 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在美术中需要用到, 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 需要为孩子们种下各种素质能力的种子, 以便之后可以生根发芽, 让他们更好地、更加全面地成长。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对孩子们进行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要和他们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更加不能忽视情感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毕竟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这就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美术课作为美术与教育结合的阵地, 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陶冶性情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员工培训的经济学分析下一篇: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