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评价

2024-09-16

美术课堂评价(精选12篇)

美术课堂评价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改进教学,对美术教学评价进行积极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在美术课程评价中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依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呢?

一、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课改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活动方式来划分领域。 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 而欣赏又分为“ 欣赏评述”和“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的设计体现了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二、注重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兴趣的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要体现课程标准评价的时代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评价的互动性与情感性。 低年级学生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他们常常把一切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美好的,和自己有关联的。 他们不知道怎样画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什么都敢画,在这里我们评价的就不是“ 画的是什么”“ 像不像”的问题了,而是把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给予评价。 在执教《 乘上列车去画画》 这一课时,我边让学生观看幻灯图片边做游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你们在乘车过程中见到了什么? 心情怎样? 表情应该是怎样的? 对学生这种积极参与意识,我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画面进行表现,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词语表达出来,并进行评述,让他们互相提出建议,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也进行了全方位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游戏活动,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过程性、终结性和综合性评价

小学美术评价要体现整个学习过程,既要有课堂评价、短期评价、 中期评价及长期评价。 短期评价主要为单科评价和小单元评价,中期评价主要为大单元评价和学期评价,长期评价为学年评价和跨年级评价。 由于评价融合于小学整个美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评价过程又不断变化,所以也就形成了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 作为老师要对不同的思维层次给予不同评价,即以激励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创造,体验成功,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重视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自我的动态性,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平时观察指导,学期进行总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四、对学生美术作业的单一性评价变为多元性、多样性评价

1.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1) 体现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 为了突出评价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有必要对 学生的美 术活动表 现进行评 价 ,主要通过 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 2) 要体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与家长的评价 。 在评价情境中,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是整个评价的共同建构者。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用问卷的形式,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成长记录档案的评价方法可以做到日常化,让它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 家长参与评价体现课程标准所具有的时代性,也是新型评价的基本组成,它促进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 1) 对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技能情况的评价 。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这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四大领域。 在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中, 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动物形象,能否认识常用颜色等,作品的表现是否与众不同等;在设计应用活动中,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是否对材料有大致了解,能否选择材料进行造型制作等;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活动中应评价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美术知识诠释作品技巧,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及自然的感受,能否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创作等。

( 2) 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材料的形、色感兴趣, 是否能对材料进行联想,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利用材料进行创造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他们对美术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安全地使用工具,是否在学习活动结束时收拾、整理材料和工具等。

为了避免甄别性质的评价与其产生的不良作用,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课堂评价是带有明显鼓励性评价的性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领会美术课程标准,尽可能改进课堂评价方案。

美术课堂评价 篇2

[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与能动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张 剑(武定县田心乡田心中心小学 云南 武定 651609)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与能动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也是教学的平等参与者。美术教学作业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作业评价中被重新审视。根据教学的经验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1.从评价角度的转变开始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这个差异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的不同,教师进行作业的评价时就不能以同一角度和同一标准衡量每个学生,避免评价的一概性,一致性。有一部分学生在星期三下午活动课的时间在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了一些专业的美术知识技能,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目标,要求学生必须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倒是还很高涨,可是到后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大量普通的小学生的美术评价来说专业美术知识只会让他们觉的枯燥。《风景写生》教学内容有着透视与构图的专业知识,评价作业从专业的技能,技巧角度评价,作业以黑白为主色,线条为表现元素,学生会觉的很枯燥。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忽略了作品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评价中我们应加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换个角度从学生的视角,阅历出发,认识、解读作业,画面表现了学生视野里的风景,以幼稚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景物。画面中的建筑物夸张变形,画面上只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其他的景物围绕在周围。这样的画面体现了学生对风景的最初影响,洋溢着对世界天真的理解,有着儿童跳跃的童心。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对画面有自己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视角的转变,给学生的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应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以评价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2.要注重作业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其结果

从过去的传统上看,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常以完成一件较为满意的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学生作业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注重最终静态的作业评价演变成对作业过程中学生情感动态,态度变化,能力深浅的评价。学生作业过程的评价可了解在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适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一年级的《水墨游戏》,学生初次接触水墨,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一无所知,想让他们完成一幅水墨画是完全不可能的。学习以游戏形式展开与学生一起游戏,让学生用毛笔蘸墨调和不同水分在宣纸上画出不同深浅浓淡墨色的电,线,墨块,在随意的涂鸦中学习墨色变化与水分的多少有关。同时对于一些学生涂鸦过程中适时点评墨与不同水分调和可以表现水墨丰富的层次,提升学习的兴趣。由对竟态的的教学成果的评价转入动态作业过程的分析,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多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把发言权力还给学生

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观。教师常常以教科书为唯一标准,用书中搬来的观点去统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尊重学生个性,不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也应有学生的参与,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远近的奥秘》评价时让学生和同桌比较,运用比较法分析自己的画面,学生认为画中画得比较好近大远小表现出来了这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从总体上看图画,线条不算流畅,仔细检查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构图感觉太散,没有紧密感。和自己以前的作业比较有很大进步,画画的灵活有层次感。这样横向、纵向比较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的经验构建了认识。学生对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体现出个体的审美。学生审视自己的作业,发现作业中有许多完美的成分与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从而引发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尽管有时显得较为幼稚,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美、自我获得美、自我创造美的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4.采用激励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完善教学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常常会被老师批评,作业多不敢展示给同学,怕受到老师的嘲笑。但是同学的评价会让这些成绩不好的差生对美术学习产生爱好,喜欢上美术课。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眼光要比教师的评价和自己的自我评价会更加敏锐,这是美术评价中不可替代的。有个班的学生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调皮的差生,到了他们班的美术课我特意的走到这个所味的差生的桌子边上看了一眼他的美术作业《风景写生》,发现他的画面线条有力,抓住了画面的主要景物。当我正想看他的画时,他却不让我看,让他自己发表对自己画的评价时也是一言不发。作业评价时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班里的一个学生发现了他的画面,用文字在他的画面下方写上了几句话:“画面景色优美,选景很好。线条流畅,画面远近层次分明。”这样的话让这个所味的差生发现了自己不是什么都不如人都比人差,从这次课中找到了自信。从此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了努力学习的自信。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四要点 篇3

一、评价要立足学生的课堂表现

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站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个基点上的,当然,任何学科的教学评价都离不开学生的课堂表现,但是美术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初中美术课没有考试,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排名,学生少了这些隐形的负担,在课堂上的表现就趋向于“本真”与“纯粹”。美术课堂上评价立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首先,要看学生是不是喜欢这节课,学生对某学科或者某堂课的喜欢程度往往决定着他们在这门学科或这堂课当中的收获。如果喜欢自然会在课堂当中表现的非常出色;其次,要看学生是不是再这堂课上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美术教学因为课时少,学生能力的体现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来突显出来的。只有努力表现自己的学生,才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再次,还要看学生在这堂课中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是通过语言来进行,而是看学生的脸色和表情,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很认真,很高兴,很出色,往往能够说明这节课对他来讲很有收获。基于以上这三方面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断定学生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如何了,据此,我们就可以给他们进行评价。

二、评价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很可能我们的一句话就决定了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喜好。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鉴,学会表现、表达。正因为美术课不考试,不算分数,没有升学压力,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只有考虑长远了,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更加地慎重。教师的科学引导是一方面,教师的精心教授是一方面,教师的用心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对某个构思有自己的体会和创意,我们可以给以及时的表扬;学生对某个线条的处理很到位,我们也可以给予恰当的褒奖;学生很用心地勾画某个作品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依然可以给他真诚的鼓励……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教师的一句话能够帮助学生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也能让学生陷入痛苦的泥淖不可自拔甚至愈陷愈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和未来。

三、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应该感受到轻松,因为没有知识的硬性识记,更因为没有考试的重重压力。因此,美术老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让学生感觉到“舒服”、“惬意”的课堂氛围来。学生除了在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下完成老师所要求完成的美术作业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轻松”表达。包括老师授课语言的温和、舒适,授课表情的亲切、随意,授课过程的温暖、祥和,还包括老师课堂评价的积极与向上。老师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内心自然充溢着浓烈的感动与醇和的力量。学生从老师“画的真棒”的赞语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老师“还要加油”的鼓励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老师“很有创意”的话语中体味到收获的兴奋,从老师“十分漂亮”的赞美里油然而生暖暖的幸福。可以说,美术课堂当中的评价语言是最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伟大与真诚的,只要老师们肯营造出一种无压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一定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老师的亲和,感受到美术的力量。

四、评价要成为学生的主动追求

课堂评价不能仅仅成为老师的独角戏,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如果每一堂课都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有厌倦的时候,因此,老师要想办法让追求成为学生的主动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学生自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口头讲述自己的构思及作品,然后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评定的分值。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老师根据不同授课内容给出不同的评判标准,让学生之间根据标准相互打分或者进行判定。教师在班级范围内选择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可以是技法出众的,也可以是形象感突出的,也可以是非常有创意的,总之是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之间先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一旁予以引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哪儿好?”“你认为他的作品主要的创意在哪里”“你认为我们该向他的作品借鉴什么?……教师通过简洁而恰当的语言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互评,能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彼此的优点与长处,进而加强了自我反思,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追求美术课堂中的“完美”,进而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着眼点,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为最终目标,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既收获知识,更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多元评价,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篇4

1. 运用比较法进行评价, 拓宽审美的思路

没有比较就不会有进步。我觉得对比法可以运用在大师的作品中, 也可以运用在学生的作品里, 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谁的画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教学《风景如画 (一) 》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画家和小朋友的风景画, 并说说他们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去表现风景的美感的?他们的作品风格又是怎样的?你还有哪些独特的方法能表现眼中看到的风景呢?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 学生感受到风景美的同时, 也获得了多种的表现技法, 培养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在对比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讨论、对比, 可以发现风景画有很多种表现手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 学生一下有了兴趣, 不停地比较各种技法的特点, 油画厚重、水彩轻盈、铅笔淡彩清新素雅。接着, 教师帮助学生从构图上再进行比较, 学生会发现大自然的景物多彩、纷繁, 选景时既要关注一些奇特的景物, 也要从平常景物中发现美。在表现风景时还要注意空间层次, 有近、中、远的距离感。最后, 再一次利用风景照片和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 逐步掌握构图和表现能力。

2. 试用评语进行评价, 凸显学生的个性

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不能因为教师笼统的评价而使个性淹没, 在课堂中一定要凸显学生个性, 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想象, 自由地去画, 满怀信心地去表现。

2014刚开学的时候, 我教的一个班里刚转来一位学生, 这位学生原来是在乡下农村小学就读, 刚上第一节课我就发现, 他由于以前没有好好画过画, 所以不会画、也不敢画, 拿着作业本东张西望不敢下笔, 好不容易画出一点东西, 看了两眼别人的作业, 立即将自己的画又给擦掉了。我看在眼里很是着急, 这个样子下去, 不光他不会画, 还会带动旁边一批人都不画, 只顾讲话消磨时间了。于是, 我悄悄地告诉他, 其实他画得很好, 只要再画大一些, 线条流畅一点就可以了。听了我的话, 他放心了, 对我说:“啊!就这么简单啊, 那我会画呢!”第一次作业交上来, 我给他打了三颗星, 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色彩再亮丽一些, 你就会得到表扬星的, 加油啊!”很快, 第二次、第三次作业, 一次比一次好, 而且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 每次作业我都给他加一颗大大的表扬星, 有时还会写上“你进步真大!”一类的话。

正是因为利用了评语式的评价, 学生才愿意跟老师敞开心扉, 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不断提醒着学生努力的方向。

3. 妙用师生交流评价, 鼓励大胆的创新

记得在学生三年级时上过一节染纸课, 课上我适时地引导, 不断鼓励创新, 让学生巧妙设计染纸作业,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等到作业评价阶段时, 我让学生把染好的作业贴在相应的分组展板上, 非常漂亮, 我对学生说:“你最喜欢谁设计的花纹?用最美的语言夸一夸你最欣赏的作品。”允许学生们可以自由走动, 相互欣赏、评议, 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当场口头评议或互赠评价卡。然后我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 作出总结性评价:“老师觉得四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花纹设计得都很漂亮, 各有各的精彩, 所以老师决定要为你们四个小组颁四个特别的奖, 请四位小组长出来领奖。”学生没有想到我会为他们每一个组设置奖项, 一个个非常好奇, 催促组长赶紧领自己的奖, 原来我是为学生颁发了四个印有漂亮花纹的信封, 信封里有四句不同评价的话:“我们的花纹最漂亮!”“我们的创意最棒!”“我们的色彩最丰富!”“我们的合作最愉快!”这些话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当小组长读出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时, 一个个非常激动, 显得特别神奇、兴奋, 成功感倍增, 这样的评价为这节课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这种评价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悟, 学生才会有所创新, 让每一幅作业中都闪烁着他们思维的火花。

美术课堂评价 篇5

零陵区徐家井小学 周履阳

受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评价美术作业、美术作品时,习惯以评价者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无视学生作品自身的客观价值如何,主观的仅以“像”、“不像”、“有几分像”的标准来作评价。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主动的去学习、去发现和肯定自我。这种评价方法伤害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压抑,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热情和信心。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评价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引路人”、“铺路石”的作用,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发挥出激励和导向的双重作用。如:教授《动物乐园》一课,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泥塑动物的方法。教师以感悟、合作、审美、创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先摸一摸、评一评泥塑动物哪个地方塑造得最生动?再评一评老师设计的泥塑公鸡怎么样?(教师出示一个半成品泥塑公鸡范作。)老师是否表现出了它的骄傲?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老师设计完成一只骄傲又神气的泥塑公鸡?角色互换的评价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展示的平台,孩子们争相评述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范作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方案,有的帮助老师为公鸡设计高昂挺胸打鸣的动作,有的帮助老师为公鸡装饰美丽花纹彩衣„„课堂上乐学氛围高涨。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师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共识、共享、共进,评价角色的互换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让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协作性、创作的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找准评价量化标准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竭尽全力肯定学生进步,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个性、人格的完善。如: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有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能到月亮上荡秋千,能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 “太阳、月亮和星星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应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三、选择合适的课堂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我的一种评价形式。学生的自我评价法,即“授权”评价法。所谓“授权”评价法,就是把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评价方法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经常被看作是教师的任务,教师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优劣)而提出的。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学生就乐于参与,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注意发挥群体评价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又如:教授《会动的线条》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线条的各种变化,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些有重点、有目的的体验赏析活动,先后出示罗冠中的《江山如歌》和荷兰画家的《星光之夜》作品,为了增强学生对国画和油画中动感线条的审美体验和赏析的目的性,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指空描画家所画的线条,并在组内交流一些自己的评价观,有的学生认为《江山如歌》作品中的群山的线条很有动感,有高低变化------有的觉得《星光之夜》作品中表现的星空是用许多虚线围成的螺旋形状很有动感------当各组学生评价观点基本交换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组际之间评价交流:画家笔下的运用了多变的线条,这些线条使画面产生了什么样的美感呢?通过自评和群体评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线条的长短、方向、高低、疏密的丰富变化会使画面更具动感。自评和组际的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评价的准确性,而且扩展了学生审美视野,有助于艺术审美活动向更深层次探究下去。

2.师生互评:在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同时,学生对教师或这一节课作出一个评价。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自评、互评固然可以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自性心,但教师的评定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所有学生都应得到合适的机会来展露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的一般利益,给他们提供诚实的建设性的反馈。

3.拓展评价:拓展评价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技能技巧。它要求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感和成功感。拓展评价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学一学、画一画、评一评的活动。学生可以为自己最喜欢的画贴上一颗小红星,或在画面右下角的点评栏内写上自己的建议等等。拓展评价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丰富艺术构想力,全面提高艺术素养,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课堂中的魅力评价 篇6

关键词:真诚评价;幽默评价;诗意评价;多样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38-01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所进行的随时性的评价。

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单一,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开始孩子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为一种形式。为使课堂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并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课堂评价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个性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

一、用真诚的评价语言呵护孩子们的童心

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比如当学生听讲很认真时。我会说:“谢谢你听得这么专心。”“你的构思太有创意了!继续加油吧!!”“我从你们的神情、姿态感觉到,你们已经胸有成竹了。”“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呦!你们小组合作分工的真合理,期待你们的作品!”……

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发言不会都准确,有时答案离标准甚远,学生的表现不理想,我同样以鼓励为主,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你很有自己的见解,只要先想好怎么回答就更好了!” “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

二、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融洽了师生关系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1、幽默的评价语言魅力非凡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巧妙地在作业点评中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可以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热情的个性。

案例1:记得上《想像中的飞机》这课时,我问学生:“你准备设计一架什么样的飞机?”这时,一位学生举手说道:“我想设计一架多功能的家用飞机,有一个驾驶舱三个驾驶位,一家三口可以共同体会开飞机的乐趣。”他边说还边形象地做起驾驶飞机的动作,他生动的讲解和表演博得了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我随即幽默地说道:“哇!你不仅有丰富的想像力还有很强的表演天赋!真是口才赛过崔永元,演技超过张子怡!”这时,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被表扬的这位学生更是兴奋。最后在完成作业时,他的积极性特别高,完成的作品也特别富有创意。

案例2:记得上《各种各样的鞋》这课时,我用“鞋鞋大卖场”的形式来取代传统的作业展示,全班以小组的形式分为四大“卖场”,“各买家”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鞋子。这样的作业展示形式,符合学生好动、易兴奋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当大家都在“卖场”中选购到自己喜欢的鞋后,我让四个“卖主”展示今天的收入,“卖主”们兴奋地喊道:“我卖了五百八!”“我卖了七百!”“我卖了一千零五十……”我立即乘热打铁幽默地评价道:“看来第三‘卖场的‘卖主发了大财,日进斗金,恭喜!恭喜!同时,也说明你们这组同学绘制作鞋子的手艺高超,能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听到这里,全班同学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特别是童趣式的幽默,更能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

2、诗意的评价语言魅力挡不住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捕捉着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生活的各种教学资源,也渐渐地发现,那些紧扣时代脉搏的评价,是师生平等对话的推动力;那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歇后语、成语更是增添课堂情趣的法宝。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看似即兴而为,其实内涵丰富,它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读积累和敏锐的洞察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提炼出充满诗意的精彩评价语。

之所以称教育是艺术,在于它能激励受教育者,能唤醒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教师运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使之饱含智慧与幽默,富有情趣与真诚,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驰骋想像,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我们都来关注课堂评价,在课堂中,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让我们的课堂应评价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

[2]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5:11.

[3] 周 莹《动态生成中的课堂评价》.

初中美术课堂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篇7

一、灵活多样的课堂评价

在课堂评价的把握上, 不能采用单一化的评价标准, 而要体现出评价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 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例如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单元《关注你我他》这一课, 要求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地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而初中学生绘画基本功普遍不强, 如果单纯从技能上去评价肯定只能得出不理想的结果。笔者认为,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实践的欲望。在对学生作品作出课堂评价时, 笔者并没有局限在“像不像”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标准上, 而是根据作品某个方面的优点, 有选择地进行强化与表扬。例如有的作品造型不准但线条流畅, 有的作品技法表现弱但人物形象有趣味, 可以给予适当的肯定性评价, 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再顺水推舟, 教师适时跟进示范性技能演示, 学生同步模仿等, 使技能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二、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新课程理念认为, 美术课程的评价从评价主体上说, 又可以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方法, 并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加重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审美转型期,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 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互评, 这一评价环节对完善课堂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课堂评价的最高境界, 但是在自我评价环节中, 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很到位, 一些学生会因缺乏自信, 对自己作出过低评价, 一些学生也会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教师要机智地引导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例如在新授欣赏课《在绘画中永生》时, 经过分小组讨论后, 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对“凡·高自画像”进行了绘声绘色的评述。我让他说一说对自己的发言的评价, 在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 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大胆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行……”这位学生鼓足勇气才说了几句自评的话, 虽未加修饰但却发自肺腑, 没有矫揉造作, 笔者认为达到了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本课结束前五分钟, 让所有的学生进行自评与反省:“这节课我获得了什么知识?对哪幅作品理解最深刻?能不能对一件喜欢的作品写篇美术评论?”通过“留白”, 便于学生更准确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欣赏课《在绘画中永生》中, 我还采用了小组互评方式来展开教学, 首先要求各小组选择一幅外国肖像画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公开评述, 最后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在小组讨论中, 每个组员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 组员之间相互评价, 形成组内观点。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公开评述时, 小组代表还要应对来自其他小组的评价。这种层层推进的互评方式在有效培养学生评价习惯和能力的同时, 也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成为“副产品”。当然, 还可以进行“换位”尝试, 鼓励一部分较为突出的学生担任“老师”角色, 进行换位体验, 站在老师的角度, 对其他学生作出评价。例如, 给同学改画, 在学生给同学改画的过程中, 既对学生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 又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当然,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发挥“点”到为止的杠杆作用, 控制发展方向而不提供具体做法, 及时鼓励而不随意泛泛表扬, 相信并依赖学生, 让学生自己做主。

三、重视课堂的随机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随机评价伴随着学生的美术学习全过程, 其中, 教师会涉及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交流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随机评价。课堂的随机评价特别考验教师灵活处事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有机智的语言能力, 要用饱含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一次我提问一位学生:“你最欣赏或崇拜的人是谁?”本来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往往会回答欣赏老师、同学, 或崇拜伟人、明星, 又或感恩父母长辈, 然后教师导入到课程下一环节。没想到这位学生说:“我好像除了崇拜自己, 不欣赏任何人。”我就说:“那你说说你为什么崇拜自己啊?”学生说:“我也说不上来, 就觉得崇拜自己。”班内哄堂大笑, 马上其他学生插嘴:“哈哈, 自恋。”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就需要语言机智去处理了, 你不能也说这个学生是自恋, 这会伤害到学生。当时我说:“我们欣赏某位同学, 可能因为他成绩优异或乐于助人;崇拜明星, 可能因为他演艺出众;感激父母, 是因为他们充满爱心。你如果仔细找找自己身上的优点, 会找到许多优点让别人欣赏, 所以你崇拜自己没错。”结果学生们这回没有笑, 许多学生反而开始了思考。

教师随机评价时要投入情感, 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发自内心的, 不能一味表扬鼓励。授课时, 不管学生胡乱回答问题或是瞎涂乱画, 教师一概评价“很好”、“真不错”, 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在教学过程中, 我虽不求学生个个出色, 但求学生人人进步, 个个尽力, 因此在评价学生的答问及作品时, 我会说:“能说出这样的见解说明你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但回答还可以更丰富, 从其他角度再思考一下好吗?”有时还会这样说:“画得很不错, 构图饱满, 线条流畅, 形象也刻画得很逼真, 可以打个优秀, 如果构图往右再偏一些就更好了。”当然, 教师的课堂随机评价不能拘于形式, 在给学生鼓励时不要弱化知识的传授, 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中, 要因人而异, 运用自己丰富的语言, 对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评价,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美术教师运用好课堂评价这一武器, 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估, 更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在实践中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外, 还需要对课堂评价的特点不断地总结探索, 有机结合灵活多样的课堂评价形式, 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 重视课堂的随机评价, 用机智的教学语言、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教学姿态, 形象生动地诠释美术知识, 创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最终有效达成教学的目标, 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 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荣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实施美术课堂评价的几点体会 篇8

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 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 不同的评价目标, 其评价体系的结构内容也截然不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 评价的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评价方案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则, 在制订方案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者是谁;评价的步骤如何;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用在什么地方。教师应对教材有系统的了解, 把握好教材, 掌握教材的特色, 同时教师还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二、美术有效的课堂评价需要有激励性的评价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学生在受到激励之后, 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绘画潜能。在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同时要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寻找闪光点, 提出积极的希望和要求, 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 提高学习兴趣, 因为乐趣的巩固需成立在绘画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 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得到奖励和较好的评价, 使学生的自主创作愿望增强, 绘画的乐趣得以持续。实施激励性评价, 必须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 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 有利于调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应向高一层次前进, 促进学生向更高起点迈进,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美术有效的课堂评价要以学生为本,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在新课改中, 教学应学会“让权”给学生,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多角度看待同学和自己, 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教学中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形式有利于学生全面总结出自己哪些方面比较突出, 哪些方面尚存不足, 从而主动弥补缺点, 扬长避短, 同时可以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 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 还能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 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美术课堂评价 篇9

一、准确把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一) 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完整性,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业成绩, 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创新创造力水平。评价还应与时俱进, 在评价中融入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及学校文化理念。

(二) 注重评价的客观性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建立公平有效的评价机制,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重视形成性评价, 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又重视其对美术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及其他综合素质的评价, 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与反馈功能,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

传统的评价在学业方面主要看学生的作业和成绩, 对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主要凭映像。这种评价方式既不准确, 又不科学。只有建立系统的、量化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 注重评价的人文性

评价要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要用同一尺度来衡量学生。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跟踪评价体系

(一) 准确定位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美术教育教学的范畴包括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及与美术教育教学相关的学生活动。

根据美术课程学科特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原则、时代精神、传统文化、红岩小学校园文化核心理念 (目标、理想、坚持、坚信;团结、奋斗、奉献、爱国) , 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及参与各类活动的表现从“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团队精神、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坚持坚信的意志力品质”几方面进行评价。

1、课前准备。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打仗不打无准备的仗, 做事不做无准备的事, 学生课前如果做不好准备, 该堂课必定收不到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及做事的计划性, 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大有益处。

(1) 带齐当日美术课需要的工具材料。学生上美术课的工具材料就好比军人的武器, 医生的手术刀, 只有带齐了学习用具, 才能保证该堂课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也避免了学生因没带学习用具而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 或因借学习用具, 在课堂上违规违纪, 影响课堂纪律, 分散学习精力。

(2) 上美术课前, 将本堂课所需工具材料整齐叠放到课桌的右上角。这一规定可引导学生养成爱整洁, 讲卫生, 自己动手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习惯。同时, 也避免了因桌面混乱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 听到预备铃声立即回到座位上静息, 等待老师上课或认真做眼保健操。许多学生课间活动量都很大, 情绪也异常兴奋。如果打了预备铃还不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下来, 必然会影响后面的听课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的习惯。

2、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纪律主要体现在静息、听课、学生作业几个环节。学生只要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课堂常规管理要求去做,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更是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根本保障。

3、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 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参与程度, 包括每个环节的纪律状况、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讨论的情况。

态度决定效果。做任何一件事, 有了积极的态度, 结果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也是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关注的三维目标之一。

4、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学生作业, 是对一堂课教学知识点的应用、巩固和反馈。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 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所学知识很快就会遗忘, 老师也弄不清这堂课的效果, 无法进行反馈矫正。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也是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的体现。

对作业等级的评价可以从构图、造型、色彩、工艺、创意等方面去考虑。对某些基础较差, 但学习态度好, 作业认真、进步较大的学生, 仍可在作业等级上给以较高评价, 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5、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小组成员纪律方面的整体状况;小组集体完成一次作业或一项任务时, 小组成员参与、分工、配合的情况;积极参加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各类活动场地布置, 努力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做贡献;积极参加各类美术竞赛活动, 为学校、班级争夺荣誉;认真履行美术课代表、小组长职责, 热心为班级、同学服务, 出色完成教师交给的各项任务的等方面。

团队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 也是我校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之一, 是当代青少年必需具备的精神品质。

6、目标意识。目标理想像灯塔一样, 指引着人们奋斗的方向。人一旦失去了目标, 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变得碌碌无为。所以, 目标意识也是当代青少年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

目标意识主要体现在:每堂课有明确目标, 并在每个环节中都努力去达成目标;积极参加与美术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 有明确目标, 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奋斗等方面。

7、竞争意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如果一个人没有敢于拼搏, 敢于竞争的精神, 就没有达成目标, 创造辉煌的勇气。

竞争意识主要体现在:积极报名参加美术课代表及小组长的竞选;积极报名参加与美术相关的各项竞赛活动等方面。

8、坚持坚信的意志力品质。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都要坚持坚信, 不抛弃不放弃。如果一遇到什么困难就半途而废, 将会一事无成。

坚持坚信的意志力品质主要体现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及与美术相关的各类活动中, 努力进取,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 坚持到底。

(二) 设计科学有效的美术学科学生综合素质跟踪评价量表

三、具体操作方式

1、该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板块, 制成表格。一人一表, 分小组装订成册, 装上封面及档案袋, 交给每组组长保管, 并根据每堂美术课及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表现情况分日期、项目逐一打分 (在日期及项目对应处, 以划正字的方式动态记录分值, 红色表示加分, 黑色表示减分。) , 每月汇总一次, 按得分高低, 分三个等级在评比栏上展示。

2、评比栏以《看谁跑得快》命名。三个等级分别以火箭、飞机、公共汽车的形象代表, 并请学生以合适的形式制作出来, 贴在评比栏相应的墙上。每个学生的名字制成漂亮的小卡片。获一等奖的, 将自己的名片贴到火箭上, 获二等奖的, 将自己的名片贴到飞机上, 获三等奖的, 将自己的名片贴到公共汽车上。

美术课堂评价 篇10

古往今来, 在智力的结构、功能等问题上, 各个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们都曾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形式各异的观点。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 个体的智能先天具有高低之分, 因此, 把对个体智能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这种“智商式思维”极大地忽视了个体生存与发展中的其他重要智能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对个体智能特点的准确判断, 容易延滞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 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人才培养之需求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

从传统的智力理论到多元智力理论的发展无疑标志着人类智力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

1983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吸收各种智力研究成果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个体智能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关注个体智能的多元化和从多元化的角度看待个体智能, 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局限, 重新定义了智力的结构。加德纳认为, 个体之间存在的是智能类型的差异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 并提出个体智能所具有的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律节奏、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和存在智力九种能力类型。加德纳还进一步提出, 个体的智能不应是一种能力类型或以某一种能力类型为中心的能力, 而是各自相对独立自主而又互相协调联系的多种智能类型的和谐组合, 它们在个体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存在, 从而形成了个体智能上的差异性。而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个体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作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的不同。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看待个体智能的崭新视野与科学方法, 从而引起了世界教育各界的极大重视, 很快就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也为进一步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晰的视界。

多元智力视野下, 现代美术教育的观念在不断转变, 从而也激励着美术课堂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发展。众所周知, 课堂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不同的评

筅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陈靖

价观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个体智力的组合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 不应该存在衡量智力高下的统一标准。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下, 变革美术课堂评价中的片面观, 变单纯以标准的技能测试和学科成绩为主的只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为关注个体学习过程、关注个体个性发展、关注个体情感价值观等多元多维的课堂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三、对现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1. 评价主体的单一

以往传统的美术课堂过于强调“师道尊严”, 因而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 较少有学习个体自身、个体之间、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 因此, 容易流于主观和片面, 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体自我评价和互评交流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2. 评价内容的单一

过于倚重课本知识与技能, 在美术课堂评价的内容方面多局限于传统的知识技能测试, 往往以个体在艺术技能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来衡量美术教育质量的高低, 而忽略了对个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美术素养的全面评估, 从而也很难体现出个体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兴趣和欣赏水平的发展。

3. 评价手段的单一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手段较为匮乏, 通常以传统的技能测试为主, 侧重测试量化的结果, 更多的是考量学习个体对知识技能的记忆和复制能力, 而非个体在具体美术创造活动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

4. 评价标准的单一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多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 过于注重个体技能上的高低水平, 以考试成绩为绝对重心, 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不同需求。

四、纠偏策略

1. 评价主体的全员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肯定。这种渴望不仅表现为对来自于教师的肯定, 还有个体自身的自我肯定, 同伴之间的互相肯定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肯定等。

大量实验表明, 教师善意、激励、公正的评价对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有良好的建构作用;而踊跃大胆的自我评价, 能使学习个体增强对自己作品价值的认识, 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帮助个体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同时, 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美术知识技能和美术体验的前提下, 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自己的判断, 并且在这种角色的变换中获得自尊感的满足。除此之外, 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的反馈与肯定, 也将对个体学习的完善与修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 寻求师生、生生、家校、社会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使美术课堂的评价主体更为全员化, 有助于科学而全面地对学习个体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 评价内容的丰富化

日本和光大学教授泽典明曾说:“通过美术学科的教育, 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 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 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能力的人, 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可见, 美术课堂评价的内容不应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 如通过美术操作练习评价个体对美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增加个体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其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构建起美术课堂评价机制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使美术课堂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个体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拓展空间。

3. 评价标准的发展化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个体之间智力的差别主要在于其各自拥有的不同智力结构组合的差异, 因而会存在某些智力类型表现突出而另一些智力类型表现相对逊色的个体特征。也就是说,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有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恰当、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学习个体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智力类型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促进与带动其他智力类型的同步协调发展。

因此, 美术课堂评价标准应该是发展化的, 应该是关注个体成长过程、注重个体差异的发展性标准而非静止、僵化的固定尺度。传统美术课堂评价标准中那种多以成人化的评判眼光和程式化的评判方式如“像不像”或表现技能技巧的高或低等评价条件, 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社会与学习个体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课堂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个体的技能提高, 同时更要关注学习个体在美术学习活动与各个成长阶段中的每一个进步, 由侧重个体单次测试成绩的高低向侧重个体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转换, 从而逐步形成多维度的、灵活的评价标准, 以配合个体智能组合的差异, 更好地展示和发挥其优势智力的同时促进其他智力领域的开发与提升。

4. 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多元智力理论重视和强调个体智力的多元化结构和个体的个性差异性, 这种个体智能结构和组合的特殊性对我们现有的美术课堂评价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现代美术教育教学倡导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手段要多样化:要关注个体学习的过程, 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良性变化;要关注个体在具体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状态, 引导他们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方法;要关注个体是否乐于和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鼓励他们的学习合作和沟通;要关注个体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激励他们的学习激情和韧性;还要关注个体是否真正地开动脑筋思考, 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真正使个体从技能技巧的单一考核评判中解放出来,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为个体提供能够表现其多种智能的良好机会, 并使其从中体验到操作的乐趣, 体验到创造的成功, 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 从而激发出个体智力潜能的有效开发, 使美术课堂评价真正成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正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 要看事实, 看未来;解放头脑, 撕掉精神的裹头巾, 要想得通, 想得远;解放嘴巴, 享受言论自由, 谈天, 谈地, 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 甩去无形的手套, 大胆操作, 向前开辟;解放空间, 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 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总之, 多元智能理论为美术课堂评价机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它与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相吻合, 以学习个体为本源, 从多元化的角度观察、发掘和培养个体的多元智能, 通过评价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智能与劣势智能的协调共进, 真正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卷一)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教育研究, 2000 (9) .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谈美术课堂课的积极评价 篇11

一、要进行激励性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鼓励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众所周知,人是需要激励的,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的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平等、民主互助的氛围,从正面评价他们的美术活动,表达对他们与众不同的欣赏,往往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诱导、强化的作用,甚至可能成为他们立志成才的重要契机。

二、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术课程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加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更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所付出的劳动和心理变化过程,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点滴发现、点滴进步。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绘画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并不善画。我们的着眼点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技艺。不但使少数优秀者可以得到优良成绩,而且也使大多数愿意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态度认真的“作画困难者” ,也有可能达到良好成绩,为不同层次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与表现自己提供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的一个闪光点或一次小小的成功,都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能很好地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热情,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来。即使有些作品不尽如人意,教师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表现的内容,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以自己特有的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笑脸和恰当的语言给他们以鼓励和期望,使之更敢于与众不同,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美术新课程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学应采取相应的层次丰富、灵活性强的评价标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成果作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性的建议,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 如《故事画》一课, 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业,评价后在画的空白处写上几句话,可以是肯定自己优点也可以是激励性的建议,还可以是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学生互评与集体评:用学生互评、集体评这样的方法,不但被评者得益,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要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并尽可能地防止提出尖锐的批评性意见,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在展评学生作品阶段,引导学生这样评价: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欣赏它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如果修改一下会更好。

3.教师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分别进行评价。如《线贴装饰画》课,在自主操作阶段中,笔者引导学生制定两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一是,在教师提供的范作中找一幅自己喜欢的加以变化。二是,让学生独立设计或者找自己的伙伴一起合作一幅线贴装饰画。评价学生作业,主要看三方面,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画技是否好,三看作画态度是否认真。画得好、认真、有创意,给最高分。画技不很好,但很有创意或画得不很好但十分认真,也给高分。只要态度认真、积极参与的作业肯定及格。作业说明情况允许迟交。作业当面批阅。优秀的,当场出示,进行表扬。根据学生的水平,有的放矢的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不断认识老师对他们的期望,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自我评价能较好地与客观评价相符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

总之,美术课堂评价体现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形成。而美术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将会出现的反应的基础上,正确、适时、灵活地进行评价。坚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激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美术课堂评价 篇12

误区一:简单的、单一性的评价

对策一:积极的、全面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 增强信心, 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轮的探究和创造中去。

分析说明:

1.不作简单的、单一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不应只是局限在美术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上, 教师应在美术本科的知识和能力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比如, 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的评价、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和创新意识的评价等, 使评价的范围更广一些。

2.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完画之后, 急切想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 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 评价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就是在学生做完作业后, 把作业都摆在桌子上, 学生有顺序地进行欣赏并作评价, 或教师可以为学生办一些有趣的作品展, 将所有的作品一起呈现出来, 让学生欣赏、比较、讨论。最后, 让学生把他们对作品的评价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 在“评”与“比”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有的显露出尴尬的神色, 有的学生显出不甘落后的神色, 一瞬间, 学生的上进心、竞争心充分地被激活了, 下次作画时, 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好胜的心态作画。教师评价主要是对低年级来说的, 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 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 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多找优点给予表扬, 对学生不够完美的作品给予鼓励性的表扬, 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创作绘画, 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

3.全面的评价, 激起学生的再创造欲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重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 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个角度去评价学生, 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比如, 其一,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完成的作品画上一颗到三颗“星星”, 以表示作品达到的水平。这样就成了学生单独的自我评价, 结果大多数学生都画上了三颗星星, 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棒的, 缺乏与其他学生之间对作品的优劣比较和合作性的评价。因此, 可以采取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小组内互相评议作品, 再商量确定每一张作品可画几颗星星, 教师则是以点拨评价为主, 给学生作品提出打几颗“星星”的建议, 让学生自我分析, 再作自我评价, 画上作品能得到的“星星”级别。其二, 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评价过程中, 只有少数学生上前讲评, 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 缺乏教师对作品的评价, 因此可让学生在评价某幅作品时, 让评价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流, 这样, 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人的相互合作交流式评价, 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指导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

误区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

对策二:改进课堂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参与评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分析说明:

《国家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强化评价的诊断, 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

1.在教学中, 采用讨论法让每位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对于错误的答案不要轻易地否定, 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当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时, 教师应给予评价, 并鼓励继续保持, 对于有些偏离的答案, 教师应亲切地说:“说得不错, 有谁能补充。”这样不但不会伤害孩子, 而且会使他们思考更准确的答案。对于评价作业早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 对于好的作业, 教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 适当的还可采用物质奖励, 这也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方法。

2.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过去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带有强制性, 霸道的色彩, 是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检查的客体。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 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学生的相互评价, 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 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表现和创造成果, 促进人人参与, 提高学习效率。美术评论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的感受能力及语言的描述能力。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业评价,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误区三:课程成绩的裁判者

对策三: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分析说明:

传统型的美术课程评价, 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 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 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而新课标评价理念, 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 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 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1.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

在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尽管教师不能听每个学生解释他们的每一幅作品, 但遇到特殊情况, 比如, 画面看起来很“乱”, 或者根本看不明白创作的意图和内容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和他们耐心的交流, 了解过程和意图, 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新意。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候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 他上小学时, 曾把花朵画成人脸, 叶子画成手, 这种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 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作为教师, 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 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标准。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 如, “你画得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否则, 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失去创造的自由意识, 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

2.对结果的认同

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审美的能力, 并能借助美术这一手段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高中学习阶段, 美术教学评价应重视激励调控与发展。无论学生的作品是好是坏, 教师都应采用激励的方式,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用一定的奖励、鼓励方式, 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简单写几句相应的肯定性的评语。比如, “色彩美!”“人画得有灵气!”“有进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奖励方式, 奖励先进, 激励学生争做优秀学生, 将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学生会因此得到鼓励, 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实, 评价并非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促进学生向正确、适当的目标发展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 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上一篇:教育功能下一篇:公共艺术设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