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

2024-09-16

教育功能(精选12篇)

教育功能 篇1

一、引言

孔子学院是在不断升温的世界性的“中国热”中产生的, 而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汉语热”, “语言文化推广热”。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孔子学院, 成立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 如韩国在海外建立了传播韩语和韩国文化的“世宗学院”, 日本在海外建立了日语培训中心, 印度也大力宣传发展了“甘地学院”等。截至2013年底, 孔子学院在全球共设有440所孔子学院, 其中, 亚洲32国 (地区) 93所, 非洲27国37所, 欧洲37国149所, 美洲16国144所, 大洋洲3国17所。

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必要性

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在国际国内社会备受关注, 国内外人士都对孔子学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人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工程的重大项目, 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布局和世界各国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有人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建议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 实现市场化运营;有人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格局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是中国文化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路径。更重要的是, 在教育层面上,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国际推广机构,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直以来, 人们没有形成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定位、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需要不断深化。首先, 人们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分析重视不够, 形成了单一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势, 缺少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全面分析与准确把握, 难以深入剖析孔子学院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其次, 在研究模式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大多是对功能结果的研究, 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很少受到关注。再次, 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常常囿于教育学等单一学科, 难以形成对教育功能实践特征的全面分析。

三、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具体措施

优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界定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构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分析的结构框架。其次, 重视对教育功能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形成, 从功能取向、功能行动、功能结果、功能拓展的过程分析模式, 确立教育功能提升的具体措施。再次, 从学理层面探讨影响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为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途径。最后, 提出提升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 探索可持续性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育传播者需要培养与提升传播素养与传播能力,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

四、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的意义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1. 理论意义。

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 可以充分借鉴和吸取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经验教训。因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是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诉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 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巨大变革, 出现了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教育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也面临着新的洗礼, 出现了“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现代大学要延伸功能”等的呼唤。孔子学院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合作形式, 是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秉承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理念, 以一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参与了教育国际化浪潮,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为全面建设国际化大城市而付之行动, 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对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是促进地方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更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使特色文化“走出去”。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消除世界文化隔阂、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有利于其彰显文化自信, 增强城市软实力, 进一步打牢人文基础的需要并有利于提高大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科技、意识形态、城市精神、道德水平、传媒、制度、服务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借鉴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的经验教训, 不但对地方政府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的互动交流, 国际化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亮.《孔子学院一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国际展望, 2010 (10) .

[2]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3) :25-27.

[3]王坤, 李亚楠.办好孔子学院, 打造国家名片[J].才智.2008, (17) :245-246.

[4]郝柯羡.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孔子学院的建设[J].新学术, 2008, (2) :146-149.

[5]汤哲远.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J].北京高等教育 (高教版) , 2007, (Z1) :81-83.

[6]卢连伟.从“孔子学院”看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J].管子学刊, 2008, (4) :77-79.

[7]马相武.孔子学院与文化传播[N].经济参考报, 2007-8-10-007.

教育功能 篇2

姓名:徐嘉琦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学号:16208336

摘要: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要素。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种表现为能够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体力和智力总和的生产力,并非个体自然生长的结果,个体的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由此可见,劳动力的培养或生产必须依靠教育。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把我们构成的可能的劳动力,分流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现实的合格的各种劳动力或专门人才。教育史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劳动力推动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机器在生产中的使用、推广与革新,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技术已迅速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智力因素在现代劳动中日益重要,脑力劳动的比重日益提高,这些都使生产劳动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

科学作为人们客观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当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过程,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益科学化、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所以它的生存率的提高与古代不同,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而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

教育通过传授生产经验、科学知识,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不断推动具有更高效能、更为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同时,教育还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重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选拔、培养国家管理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与发展,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直接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教育进行,教育作为传递文化、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的活动,能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促进他们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现在社会强调法治,使得教

育更重视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由于科技向管理部门的全面渗透,国家对政治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随着社会越发展,对政治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高,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就显得越重要。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但也与国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国民就越能认识民主的价值,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越能履行民主的权利。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学校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方,他们有知识和见解,勇于发表意见,可以造就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就教育的文化功能而言,教育具有延续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整理文化的功能、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人类社会能从愚昧与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提是文化的传递,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延续与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也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金磊,更在于它的更新与创造。

教育通过把人类已有额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深厚兴趣,使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而且能够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更为美好的文化。

(四)教育的生态功能

生态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使教育日益成为鼓励社会成员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动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结构局部或整体的变化。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使社会成员的职业岗位与社会地位从决定于政治权力、物质财富,逐步转移到决定个人的素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总结:教育的几个主要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功能说 篇3

职业教育外显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其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它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

其一,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及相应的教育结构,主要取决于该国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极好机遇,信息化又可加快工业化步伐,因而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前进。为此,要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计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掌握必备的职业资格,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其二,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需要。职业不仅是个体获取的从业资格与习得的工作经验的一种组合,而且更重要的是个体与社会融合的一种载体,是个体社会定位的一种媒介,也是个体与社会交往的一个空间。这意味着,职业是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入的本质要素,就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为消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企业工人的转岗、农民的转移、新增劳动力的求职,都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也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职业教育内隐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为其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

其一,职业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需要。“有教无类”,保证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目标。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职业教育的对象,其智力特征不是以逻辑思维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类型不同,对知识获取的指向性也不同。由于这一差异,数理化不够好的学生,但可以操纵最复杂的机器、制作最漂亮的衣服、烹制最可口的饭菜,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教育评价的公平,体现为对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只有基于能力的评价才能突显教育的公平。

其二,职业教育是教育和谐的需要。这里的和谐,除指教育的全面性,即兼顾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共同发展,也指教育的协调性,即强化教育调控——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分类指导。仅从教学层面看,这些规律就表现在:“专业”源于社会职业,是对职业群和岗位群所需共同职业资格的归纳,而不是学科专业的复制;课程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教学的组织实施指向职业行动,而不是学科知识的位移。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群体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有着自己深沉的思考——使其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

(下载自豆丁网)

谈朗读的教育功能 篇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事实上,朗读不仅能培养语感,而且能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 还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一、 朗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语言是有声的艺术, 学习语文就需要大声朗读, 学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和感知语言的音乐性和艺术美。因此,古人非常重视朗读,并且明确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在《桃花心木》一课中有这样的几句话:“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如果学生对这几句话理解透彻,那么就会对全文的主旨有更深的理解, 也就能够体会到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然而,这几句话光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所限, 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 学生不一定会理解。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的人情风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 这些明丽的色彩即能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就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更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原则, 尤其在小学阶段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甚至于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 写出来的文字才能符合语法规范; 用词才能恰当准确,写人、状物、抒情才能具体深刻, 读者读后才能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语感的好坏对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而语感的培养只能依靠准确、熟练的朗读才能形成。

四、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朗读不仅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直接手段,而且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更是使学生接受美好的思想情感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适当而巧妙的朗读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再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 能够诱发学生去想象和联想,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五、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不仅仅是“口 ”的发音活动 ,也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痛苦,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焦急的心情。学生通过朗读, 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 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催人泪下。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篇5

各位好!我是初一(2)班学生×××的妈妈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的焦点问题。特别是有儿女在校读书的家庭,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更是成了日常谈论的中心话题。

和我们那一代相比,现在的学习环境要优越得多。以前很多家庭中,大人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或很少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把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都交给了学校。而现在,大都数家长都有充裕的时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在家如何做好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作为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你不断努力,处理得当,就会有好的结果。在这里我就简单的说说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和子女学会相互沟通,培养同子女之间的感情,是教育好子女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想法和动向,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才能针对性的做出教育孩子的合适方法。

首先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多同孩子交流谈心。其次,多陪孩子玩感兴趣的活动,使孩子感到父母无比的亲近,没有任何的隔阂,这样,孩子就愿意把自己的真是想法告诉你。

平时多点赞美、少点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理解和沟通中去,努力教育好孩子,才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

进入了初中,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抽象思维已形成,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要让孩子好好的认真读书,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根据我女儿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之初,先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目标过高,达不到反而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多给讲讲孩子学习的目的,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只有对学习的目的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才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思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才能激发和强化孩子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正确对待优缺点

所有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同时都难免出现错误和缺点。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是每个家长要考虑的问题。取得好的成绩该表扬,发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要把握好尺度。过度表扬和批评会使孩子的心态出现反常,过度表扬和奖励会使孩子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过度批评,又会使孩子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出现逆反心里。平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引导他,以实际行道支持她,有利于孩子缺点的改正,也利于孩子的优点发扬光大。

我女儿有一个缺点,就是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主动和别的学生去交流,怕和陌生人打交道。从小学开始,碰到同学都不敢打招呼,特别是怕接触师,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曾几次狠狠的批评了,甚至大发脾气,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效果,反而引起女儿对我的反感。我意识到用这种粗暴简单的方法来让女儿接受改变是不行的。因此只能设法来锻炼她,所有能让女儿锻炼的场合,都尽最大努力让她去接受锻炼。刚进初一女儿担任了班干部,回家跟我说不想当,我鼓励她说,要当好这个班干部,这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可以多同老师、同学接触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现在虽然不能和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以前有大的进步和提高。渐渐有了自信,人也比以前开朗起来了。

都说女孩心细,可我女儿却还有个粗心的缺点,给她检查作业时,经常发现很多粗心的问题:不是加法当减法做了,就是把正负号弄反了;不是把时态弄错了,就是单词缺个字母;不是词义表达不对,就是别字一串……。几次考试下了,在这个缺点上也扣了一些分数。孩子回家也常说他们组里学习的情况,默写经常要扣分,为了改正她这个缺点,我还开玩笑的对她说,你们组里是不是一半人属马,一半人属虎,叫马虎组,而你是马虎组长。她当时还很气愤,说不要小看人,到学期结束,你看我还当不当这个马虎组长。吃一堑,长一智,我相信我女儿会从中得到教训,改正个这缺点的。

四、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天性

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求知欲,好奇心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虽然每天上完课回家都已经很辛苦了,还有家庭作业要做,有时回家直喊累,但我还是尽量满足孩子,抽一点时间去玩和放松自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对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我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是我最开心、最轻松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能够彻彻底底放松自己

玩和爱好是要付出一定时间的,这跟学习要发生冲突怎么办?这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 篇6

关键字:阅读材料;数学;兴趣

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正文之后的一个小“板块”, 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材料主要是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的延伸拓宽和实际应用,以及数学发展的一些历史等。阅读材料一般包括: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概念的来源、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趣味性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计算机等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关数学知识拓展等。阅读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对学生理解数学,特别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浙江省各所高中学校中使用的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设有40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趣味性、知识性、史料性、教育性于一身的阅读材料,它们被分为“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三大类型。这些材料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德育上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

一、阅读材料在教学上发挥的功能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探索和研究。比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数的发明”、“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三角学与天文学”、“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海伦和秦九韶”、“割圆术”……向学生介绍了数学概念、规律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科学家的贡献和生平事迹,展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数学史的引入,使原先枯燥的数学、图形、公式,因为与历史、生活的联系而变得丰富多彩,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好的效果。

而“一个著名的案例”、“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概率与密码”、“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九连环”、“购房中的数学”等实际应用类材料,又以简练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中带着兴趣学习教材正文内容,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二)拓宽知识面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以及一些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广和应用,是教材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们掌握课上要求的知识内容, 更要抓住时机开扩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了数学发展的真实历程,即有利于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魅力。

比如,阅读材料《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附于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一节之后,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知识后,通过这篇材料的阅读,可以了解向量的来历、表示方法及发展历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益于学生加强数学与物理的联系。向量最初应用于物理学,被称为矢量。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最早有向量意识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最早给出“向量”这一概念、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材料描述了“向量的表示”发展的历程,1806年瑞士人阿尔冈以 表示一个有向线段→1827年莫比乌斯以 表示起点为 终点为 的向量→哈密尔顿、吉布斯以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向量→1912年兰格文用 表示向量。本材料最后介绍了向量从物理进入到数学并得到发展,是从复数的几何表示开始的。1797年,丹麦数学家威塞尔利用坐标平面的的点 表示复数 ,并利用具有几何意义的复数运算来定义向量的运算。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把向量的几何表示用于研究几何与三角问题。人们逐步接受了复数,也学会了利用复数表示、研究平面中的向量。

又如,必修1在对数函数后附了一则阅读材料《对数的发明》,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我们在正文学习指数、对数函数概念时是先学指数、再学对数。当碰到求一类未知数位于指数部位的方程不能求解时,才定义了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学生在阅读完课后的阅读材料后,惊奇地发现:对数的发明先于指数,就像一位作家先写续集再写前传一样。这篇材料中有晦涩难懂的一段,但不影响我们了解对数的发明及起到的作用。16、17世纪之交,随着天文、航海、工程、贸易以及军事的发展,改进数字计算方法成了当务之急。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正是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其中的计算而发明了对数。将对数加以改造使之广泛流传的是纳皮尔的朋友布里格斯。他通过研究《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感到其中的对数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与纳皮尔商定,使1的对数为0,10的对数为1,这样就得到了现在所用的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

从对数的发明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纳皮尔在讨论对数概念时,并没有使用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指数概念,就连指数符号也是在20多年后的1637年才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开始使用。直到18世纪,才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

从对数的发明过程可以看到,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需要的是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建立对数与指数之间联系的过程表明,使用较好的符号体系对于数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好的数学符号能够大大地节省人的思维负担。数学家们对数学符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对数概念的来之不易、对数带给数学的进一步发展。读完后不禁感叹,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产生都来之不易,耗费了数学达人的毕业精力,但还是有无数致力于数学发展的数学家们前仆后继,为数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感染学生努力学习数学,能进一步发展数学。

(三)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高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地思考。教科书上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马虎”的科学态度,加强数量感觉与形式判断、数据收集与分析、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逻辑思考与严密证明、抽象表示与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各学科综合能力、探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等等。

1、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贯穿在教材的编写始终。不仅教材的正文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而且在阅读材料中也十分注意提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如 《购房中的数学》、《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天气变化的认知过程》、《概率与密码》、《收集数据与函数模型》等等。这些阅读材料讨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会感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学了没用的,而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探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它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本套教材中“探究与发现”类型的阅读材料共有七篇,均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特点。

比如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有一篇阅读材料《魔术师的地毯》(P99),这篇文章可以成为学生展开探究的良好素材。过程如下:

【引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地毯重组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视觉得到满足。

【探究1】通过演示,学生并没有发现地毯形状改变之后,面积有所变化,但是根据计算面积确实少了一平方米,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通过师生的讨论,猜想问题出现在中间的接头地带!但要想得到最终结论还必须给与严格证明。

【探究2】怎么利用所学知识,特别是解析几何的知识给与证明呢?建立恰当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直线的斜率,根据斜率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证明出来魔术师地毯的症结所在。

【探究3】让学生自己实践使用坐标法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落实在笔头上。

猜想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用坐标法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4】这里的两组数“1,1,2,3”、”5,8,11,13”有什么特点?

可以探究出这两组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某四项。

【探究5】你能构造这样类似的问题吗?

学生经提示可以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按上两例中分割方法分成四块,可拼接出一个新的矩形。原来正方形面积为 ,而新的矩形的面积为 ,比原来的正方形面积多了一个单位。为什么?

【探究6】同上两例相同办法,可验证拼接时多了个小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7】是不是斐波那契数列的任何相邻四项,都能应用于上述的分割重拼魔术?

结论:是的。正方形比重新拼成的矩形,时而少一个单位面积,时而又多一个单位面积,这是因为重拼时,在矩形对角线附近,有时会重叠一个细长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失去一个单位面积),有时又会出现一个细长的平行四边形空隙(因此多出一个单位面积)。条件可以的话,还可探究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有趣而重要的性质: 。即每个斐波那契数的平方与它左右两个数的乘积相差1。事实上,也正是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这样的一种性质,才使得分割重拼的魔术得以进行。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能力不仅在社会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还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得以终身学习的基础、保障,而自学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另外,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和数学语言水平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上显得无能,在听讲方面,接受信息差。而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改善学习数学困难这一状况,从而可望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阅读能力能且只能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因此,以数学阅读能力为主项的数学自学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向来被认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又“唾手可得”,每本教科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附有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富有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还能弥补正文中知识的不足。这些读物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阅读材料在德育方面发挥的功能

(一)利用阅读材料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数学先驱前仆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贤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借鉴,许多数学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感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阅读材料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割圆术》、《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海伦和秦九韶》让学生看到我国古代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中介绍了我国当代数学家吴文俊所取得的成就。如此诸多前辈,在数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果将这些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内容之中,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奋发学习的强大动力。

数学的德育功能,除了“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历史辨证唯物主义地介绍数学史,不仅让要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中国的数学史,更要向学生介绍国外的数学成就,让学生也能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提倡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画法几何与蒙日几何》、《欧儿里德〈原本〉与公理化方法》、《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就介绍了国外的数学成就。教师可以因势引导学生对比当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和当时的科学文化政治的发展情况,辨证的看待我国的数学成就。在西方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里原理,因为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在1629年提出了与祖暅原理一致的定理,从时间上看我国数学家领先了一千多年,但是刘徽、祖暅的方法更加繁琐,祖暅原理也没有得到发展,而卡瓦列里却提出了更为一般的“不可分量原理”,成为后来微积分诞生的基础之一;在“海伦和秦九韶”中也不能不承认海伦公式的形式与秦九韶的“三斜求积”公式相比,的确更加漂亮,更便于记忆,等等.

(二)利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人品教育。

教育功能 篇7

从建国至今, 我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已经迈入六十年征程。校外教育阵地包括各级各类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虽然性质相同, 但分属于教育、团委、妇联、科协等不同部门, 目前校外教育单位及达2000多家。

二、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能

中办4号文件明确了不同类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自应具备的教育服务功能:大中城市的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示范带动、人才培养、服务指导的功能。要利用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强的优势, 在项目设计、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示范;要在积极开展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要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 发挥好领头作用, 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

1.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确定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性质, 对于保证校外教育发展方向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少年儿童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进一步学习, 即终身学习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校外教育阵地成为一支生力军和一条重要渠道也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发挥教育的人本性功能、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是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责。

2.青少年社团普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形式丰富、涉及面广的各类学生社团是校外机构又一职能。在校外教育机构, 广大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社团;校外教育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千姿百态的社团。在内容上, 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活动, 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 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 这些是潜移默化的, 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在形式上, 校外教育的多数社团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 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 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在校外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年级,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相互认识、交往、合作, 成为好伙伴、好朋友, 这相对校外教育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可见, 校外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 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自由、充分发展。

3.个性特长教育的重要平台

个别性是个性的具体体现, 是个性的特异性, 与别人不同的特点。个别性可以表现在认识、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个性的发展是不断满足更高的、新的需要的结果。个性、个别性发展需要个别化教育。校外教育应该为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讲述、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直接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被称为七种教育策略。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水平和需要调整教学。校外教育阵地具备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条件, 首先, 教师有更多地实践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多样性, 根据个人或小组的情况, 根据学习任务不同, 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其次, 在学习形式上, 可以避开了全班教学或集体教学动, 而代之以小组实践、小组学科, 适应于个体。校外教育的优势是: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增强学生对其学习能力的自信。辅导, 是最古老、最著名的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个别辅导是校外活动教师看家本领, 看家手段。辅导员是最能体现校外教育特点的、响亮的、光荣的称呼。

三、校外教育开展的形式

1.公益性的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是校外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应以育人为本, 提供公益服务、发挥社会效益。正确提供公共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的服务, 确保进一步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利用活动中心的各种优势功能开展活动。

校外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的活动为不同个性差异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为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创造了宽松活泼的环境, 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多种的活动形式给少年儿童一个崭新的天地。完全不同于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 使少年儿童充满了活力。他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 自己提出研究 (制作) 的问题, 自己寻找和学习有关资料,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研究、讨论, 或实验、制作, 或调查研究, 最后归纳总结, 获得成果。

2.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 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校外教育培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运动、科技、艺术、文化都可囊括其中。培训过程中,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校外教育的培训活动计划是灵活的, 灵活的活动计划不受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限制。灵活的活动计划可以使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信息随时补充到活动中来, 让少年儿童尝到最新的“果实”, 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是必需的。

另外, 校外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极好的课堂。到处都是发现式、探索性地学习, 这同知识前沿的专家, 科学家的智力活动性质是相同的, 不同的只是程度而已。这正是少年宫教育有利于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学习艺术的过程具有磨练技能、技巧的特点, 要想获得娴熟的演技和纯熟的书画技能, 都要有一个漫长且艰辛的历程, 要经受各种意志的考验和毅力的磨砺。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 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 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

3.深入学校的特色活动

在探索阵地活动与走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上, 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出击, 校外教育机构除立足阵地活动, 还应主动拓展活动渠道, 扩展校外服务领域, 重心下移, 坚持面向学校、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通过设计优质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 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中来, 使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童年时间更加快乐。“流动少年宫”的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加“流动少年宫”活动的青少年面向全体, 没有特长要求, 不需要彩排, 活动中谁都有机会成为主角。与社区、学校、农村联系, 积极与社会和企业互补联动, 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 丰富活动内容, 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公共服务。

摘要: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校外教育机构应不断拓宽青少年德育渠道, 扩大了少年宫的辐射效应, 使更多青少年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教育中来, 愉快地享受优质校外教育资源。

教育功能 篇8

一、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 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 通过阅读, 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后, 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 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 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 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 每节课都拿出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 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 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 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 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 即使错了, 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 要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 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 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 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 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 效果就会更好。

三、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 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 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 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 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 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 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 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 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发挥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 篇9

一、量质互变,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例1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

A. 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 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 光具有波粒两象性性。

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 量的变化表现的性质不一样。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发展也说明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等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实例, 质点、光滑面、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模型,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 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抓住主要特征, 忽略次要因素, 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最新科技成果,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2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 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 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 (用M、m、R、R1、r、r1和T表示, 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

通过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 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 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介绍中外物理学家,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例3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这个实例,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 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四、合理开发新能源,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4 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 (气流的功能)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 发电机等。如图所示。

⑴利用总电阻R=10 Ω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率P0=300 kW, 输电电压U=10 kW, 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⑵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 气流速度为v, 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

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 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 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⑶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P与Pm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的风速v1=9 m/s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1=540 kW。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2=6 m/s的时间每年约为5000小时, 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的最小年发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节约能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治理污染, 造福人类

例5 环保汽车将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服务。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 总质量m=3 ×103kg。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 电压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

(1) 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p电;

(2) 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机, 求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 (g取10m/s2) ;

(3) 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 其它条件不变, 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结合计算结果, 简述你对该设想的思考。

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0=4×1026W,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11m , 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 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于一体,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学生作为普通公民,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六、珍视生命, 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例6 某汽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表的其它部分:

充分发挥美术色彩教育功能 篇10

一、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系统地增加色彩理论知识

从中学《美术》的整套教材来看,关于色彩的知识显得较为凌乱,教学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色彩知识从前到后跳跃幅度较大、难成体系,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这样,尽管色彩也是中学美术的教育重点,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其应有的教育潜能却很难体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术》学科的艺术教育效果。因此,要提高色彩的教育效能,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就要利用其可用的材料,补充其不足。

比如第一册《基础图案》教学单元,教学重点是图案的形式法则、造型方法和构成式样,虽然色彩也是图案造型的重点要素,教材上提供的图例也有丰富的色彩,但教材的文字内容既没有提及色彩在图案造型中的变化规律,也没有点出色彩在传达艺术美感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从表面看,学习图案造型只要学会或了解了图案的形式、造型途径、构成式样就达到目的了,却忽略了如果没有色彩,图案造型的艺术美将难以体现,《基础图案》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基础图案》对于中学生而言,了解其艺术形式、体味其艺术美就可以了,具体的造型方法、构成式样等知识都较为枯燥,而且难度较大,学生不必一一掌握。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依靠教材提供的图例之外,补充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案应用实例,如图案在服饰、工艺品、家居装饰、家庭用品、饮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介绍色彩在图案造型中是如何应用的,不断变化的色彩对图案形式美感的影响,用事实说明色彩在图案造型中的艺术作用,既能反过来帮助学生领悟图案艺术的形式美,又可为下一步装饰色的教学奠定基础,以完成教材在情意领域和认知领域的教学要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是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并列的位置。色彩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双基”教育一向是重点。实际教学情况是,受客观学时和学生美术素质的限制,如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齐头并进,最后的教学效果明显两项都抓不好,尤其是色彩的教育教学。

由于色彩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对儿童而言,色彩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初印象,好的色彩教育能够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色彩有理由最早用于美术教学并贯穿始终。目前美术教育现状是关于色彩的教育明显不足,从小学到初中都存在这种情况。为了弥补,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尽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得到较为丰富的色彩教育。

1.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方面的教育

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色彩素养。俗话说见多才识广,在被动刺激下,人能够产生强烈的色彩印象。于是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依据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色彩图例,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寻找色彩,指导学生使用各种色彩媒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和用色能力。色彩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感受色彩美、鉴赏色彩美、再现色彩美、创造色彩美,使他们自觉地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

2. 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教育

色彩教育重在意识教育。施教过程中,思维训练的价值要大于色彩知识教学本身。良好的色彩意识能启迪智慧,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想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色彩意识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点明书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对比色、冷暖色等,它们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艺术作品中、社会生活中感觉色彩的存在状态是千变万化的,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训练他们的色彩意识,并促进色彩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

3. 在增进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教育

色彩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都离不开色彩。色彩的变化无穷无尽,微妙而神奇,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无限的联想空间,而且能使他们产生创作冲动,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

艺术与艺术之间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不管是什么门类的艺术,它的最初愿望和最终目的都是传达“美”。色彩本身就是美的使者,能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由此而产生的想象化成美丽的画面。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如播放阿炳的《二泉映月》,让学生任意联想画面,最好把联想的画面画下来;摘一段《语文》书上的散文或者朗诵一首诗,如朱自清的《春》、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等,指导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意境创作插图。这些做法,既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又可以巩固他们的色彩知识,锻炼他们实际应用色彩的能力。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关爱性;趣味性;功能性

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性毋庸置疑,作为国家、民族、国力发展的基础行业,教育产业对国民的人文素质的栽培无可替代。但是经济社会空前繁盛的同时,社会病态丑恶现象也在增长,不断地撞击社会生活中人文精神的承载力底线,不断拷问我们的教育体系在日益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弱化甚至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培养!

本文试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爱性、趣味性角度。考查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文教育功能的可能性。

一、小学阶段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性,是由儿童、少年人性成长特征决定的

在公民社会,人文素质是划分阶层晋级基本要求。低素质人格一生可能无法完成人性成长;知识、技能阶层有可能完成人性成长。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培养、塑造健康、阳光、积极、宽容、完整人性最佳时期。这是由儿童、少年成长期先天缺陷性、先天模仿性决定的。

先天缺陷,源于人类动物性本源,就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当前,小学阶段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试教育在市场机制推动下,人才培养的工业化模式不断加强。知识、技能培养列入最重要、最主要的位置,排斥、忽视人文素质、身心健康、体能健康成长等各类成长性教育。这在小学语文教学规范中表现十分突出,完成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指标任务,是整个教学工作核心指导理念。孩子的心理成长、关爱成长、志趣成长、人文素质成长完全漠视。

2.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指导思想和课程安排上定位为知识、技能等主科之外辅助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是受排斥、忽视课程。

3.语文教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无可替代,优秀文学作品对成长期人性、人格的陶冶作用,无可替代。尽管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但是语文课对孩子的人文素质培养不可小视,现场感悟模仿,会深刻作用于成长期记忆,影响人的一生!语文科的人文感动,会在人的一生中,长期不断的唤起、回味!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对人文素质培养不明确,有市场机制规避因素存在。

4.儿童、少年成长期人格、人性的先天缺陷性,决定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处于人生成长发育期。客观存在发育性格、心理不完整、人性、人格缺陷,是生理性关爱需求期,生理性无意识或意识盲动冲动期,生理性好奇渴求知识、技能期,这一切源于生命成长的竞争本能。

在这一阶段,如果强化工业化生产链式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教育,会给大部分孩子造成长期心理性厌烦压力,会对人生后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甚至厌世情绪。

5.人性关爱成长教育与知识、技能成长教育,有密切关系。按照公民社会要求,人性关爱成长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阶段缺失关爱教育投入,社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生命生长期关爱投入,就是对生命未来的责任投入。

反之,儿童、少年在成长期不断沉淀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种种怨恨,在成长之后,会不认同家庭、社会、国家基本价值,成为反叛型或纯功利型人才。此乃国家之祸、社会之患、家庭悲剧。

6.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要求在基本政治建设层面,要加大对儿童、少年成长期的关爱教育投入。

二、小学语文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期培养人文素质功能独特。应在体制、机制上鼓励、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1.爱的教育是感受教育,教师是教育行为主体。小学语文教师资质应具备一定的爱心情商和从事爱心教育的能力。

2.在体制、机制运作上,应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角色,学校的活动设计、事物安排、人事安排、课程设计,都应相当程度地体现关爱情结。

3.不论是课程设计、授课规范、教学体验、教育环境,都应不吝惜表达关爱情结,成为校园文化重要核心价值,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切感受这个国家真情关爱每一个孩子。

4.趣味性是培养天才精英的土壤,出现天才精英,乃国家、民族之幸运,是教育的最大成功。自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依然以普通教育模式为主,强调人才培养的普遍合格率;对天才精英培养,没有特殊政策,在体制、机制上有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因材施教,鼓励天才精英脱颖而出。

国家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应有特殊政策、特别投入,鼓励天才培养。对发现和培养天才精英人物的教务人员,应给予特殊奖励。

三、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关爱性、趣味性、功能性健康发展的设想

1.教学指导理论、观念的改进

应明确在小学这个儿童、少年生理成长期,教育小学生学习关爱情感,健康心态,培养^、格、人性成长,有个人志趣即人文素质培养,是第—位的,至少要同知识技能培养同等重要。

2.教材和体制、机制改进

明確小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特殊地位,应成为培养儿童、少年人文素质、关爱情感、志趣执著意志、知识、技能培养重点建设领域;完善天才精英培养选拔渠道。

浅谈艺术美的教育功能 篇12

关键词:艺术美育,典型性,情感性,感染性,教育功能

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艺术活动, 如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等活动, 到处都可以接触到艺术, 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艺术美。

由于艺术美体现人们的生活理想, 体现时代的审美追求, 而且集中于饱含感情的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 所以, 它又对人类具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

音乐是我们中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艺术样式, 我们不仅可以直接观赏音乐晚会, 还可以通过看电视、听收录机来欣赏音乐。从我们欣赏音乐的各种活动中可以发现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是乐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整合而成的, 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 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 深沉雄浑的力度, 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歌颂党的心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危机四起的封建王朝, 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使灾难深重的劳苦大众走上了光明的道路,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很明显, 是音响表达了这种美妙的旋律和强烈的情感, 恩格斯说:“把人类感情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东西, 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 并且表现在音响中。”是音响构成了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我们说音乐是音响的有机组合, 但是这种组合并不是无休止的, 而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 准确地说, 音乐是以音响为物质手段的时间艺术。

在我们熟悉的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中, 还没有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说, 像《国歌》、《国际歌》等作品, 一般也只需几分钟就可以演出完了, 就是一些专供欣赏的音乐作品, 也大多只有十几分钟, 稍长一些的组歌或者是音乐舞蹈史诗, 也不过是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 从总体上说, 它们都必须受到时间的制约。

音乐是抒情的艺术, 我们知道,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情感, 但是, 唯独音乐艺术的情感是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时常为一些美妙的音乐而停止前行的脚步;我们也时常用听听音乐来调节情绪:格调激越音乐, 能使人心情感奋, 情味低沉的音乐能使人神色忧伤。据说, 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一曲《江河水》, 竟然使自己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到了合二为一的地步, 音乐的震颤正如她心灵的震颤, 音乐与她自己的情潮正如这江河水一样, 在不停地向人们诉说, 江河在流泪, 闵惠芬在流泪, 观众们也在流泪……这不都是来自于情感的力量吗?因此我认为音乐是最普通的抒情艺术。

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 文化水平的提高, 就会逐步认识到, 舞蹈是通过人体的运动、造型、动作变化等形式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 虽然舞蹈常有音乐和语言相随, 但又不是音乐和语言所能取代的, 手舞足蹈的全身动作所表达的意味, 不管是深度、广度、细腻性和形象性都是其他艺术不能越俎代庖的。比如说, 《阿里山的姑娘》, 就是通过形体动作的运动、变化和造型来表现阿里山的姑娘的美丽、活泼的形象特征和激越欢快的生活气息的。

再如, 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创编的男子群舞《黄河魂》曾在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那么, 创作者是怎样表现舞蹈的艺术美的呢?该舞蹈由十六个光着上身、强健英武的男子来演出。他们通过俯仰开合, 跌宕起伏的划浆动作, 配上虚拟而强劲的人体动作, 构成一幅撼人心魂的人体艺术图画, 以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 显然人体是舞蹈艺术的基础, 也是舞蹈艺术美的核心, 必要的服饰和道具, 灯光等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舞蹈艺术作品中, 大多都需要一定的音乐伴奏, 最起码也有敲打的节拍, 以及与舞蹈演员的表演融为一体, 其实, 这些音乐或者敲打的节拍都为舞蹈艺术提供一种始终不可缺少的要素——节奏。

节奏不仅在形式上控制着舞蹈艺术的表演, 也从精神上决定着艺术内容, 特别是生活和情感的表现。比如说, 演员形体以较快的节奏迅速而剧烈地翻飞, 常常表现极度的怨愤:在正常的节奏中, 轻步盘旋时常表示寻觅;在缓慢的节奏下静静地叩首, 则是表现孤寂、深沉和忧伤。

由此可见, 节奏不仅是舞蹈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而且, 它还是组织艺术形式、表达生活情感的重要因素。

书画是书法与绘画的合称, 由于书法与绘画都是二度空间艺术, 而且拥有共同的渊源与类似的审美特征。

在人类文化早期, 书画是一种表摹动植物等具体事物符号, 那时的追求主要是“形似”, 以形似来表达生活内容, 交流思想情感。现代书画, 特别是书法, 已基本与原来事物大相径庭, 但它仍与绘画一样, 特别重视艺术的结构形式。比如说, 书法很重视结构、运笔与章法, 绘画也很重视构图、着色与透视。中学生练习书法和绘画, 一般要从“形似”起步, 比如字的间架结构、笔力轻重、绘画的总体布局、明暗比例, 等等, 都是构成书画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可见, 讲究结构形式是书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画艺术讲究以形传神, 由于书画艺术是二度空间艺术, 所以, 形式体现美无疑是一种必然现象, 但书画艺术的美绝不局限于结构形式的“形似”, 而更重要的则是取意取势的“神似”。

所谓取意取势的“神似”, 是指书画艺术能相应地布局布白, 来表达人们的意趣、情感、气势、风骨等精神风貌。我国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就主张“意在笔先”, 即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趣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了。唐代画学家张彦远说:“笔不周而意周”, 这里说的是书画用笔画虚实相符, 以有限的笔法表达无限的意趣。所以, 古人认为, 书画艺术当以“气韵生动”来求得“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齐白石曾谈过自己的艺术作品, 他说, 我的《荷叶图》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 “不似”有点欺世, “似”又有点媚俗。白石老人的所谓“似与不似”之间, 其实质正是到达了一种“神似”的境界, 他不单调地去写形, 而是以有限之形写出无限的情感、无限的意趣、无限的神韵。这样的作品, 正是“以形传神”的典范。

艺术美育不仅有别于德、智、体、劳四种教育, 他与自然美育和生活美育也是有区别的。自然美育常常需要物质的自然景观, 生活美育需要富有理性意思的社会内容, 只有艺术美育以人的心灵力量为根本的依托, 在艺术美育德寓教于乐的过程中, 实现对人的心灵的潜移默化。

1.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情感性

我们知道,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成功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饱含着艺术家和生活中的丰富的情感, 所以, 体现艺术美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就不太一样了。就拿诗歌来说吧。我国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孟郊, 他有一首著名的诗歌《游子吟》。诗是这样说的:“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真切的游子之情, 大自然也可以作为我们生活情感的寄托, 但是, 它们怎么也不可能象《游子吟》中的情感, 这样真挚, 这样强烈。在作品中, 我们既可以看到慈母对游子的满腔深情, 更可以看到游子对母亲的一片赤诚, 尤其是思念亲人和报效故土的赤诚!欣赏这样的作品, 很容易会燃起中学生刻苦治学的激情, 进而发愤读书, 勇于进取, 以最优异的成绩来报效母亲, 报效祖国!仔细地品味, 认真地思考, 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到, 艺术美比起生活美和自然美来说, 确实具有一种更为强烈的情感。

2.艺术美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和普遍性。简单地说, 典型性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艺术美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是因为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和精心构思的, 它绝对不可能象生活中的形象那样琐碎零散, 那样平淡无奇。我们曾看过我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 作品以寻找小芳为基本线索,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事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贤惠、善良、勤劳、质朴, 具有我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贤惠、善良的女子, 她们也会做出许多美好的、令人赞叹的事来, 但不可能象《渴望》那样, 在完整的情节中, 疏密相间、起伏有度地逐层展开, 也不可能象刘慧芳那样纯朴、真挚而富有理想色彩。显然, 艺术家的劳动创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把生活材料去粗取精, 并按照一种情感的逻辑编织在一起。这样, 一个个富有个性而又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便逐次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由此可知, 高度的典型性是艺术家辛勤劳动的结果。因为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 但它经过精心加工, 提炼之后, 便比原来的生活更高、更集中, 也更具有典型意义。

3.艺术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由于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高度的典型性, 也就是说, 艺术美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因素和理想色彩, 所以,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艺术美又导出了第三个特征, 这就是它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中学生可能都知道《白毛女》的故事, 作品反映的是杨白劳和喜儿的悲惨身世和在党的领导下翻身求解放的故事。一边以黄世仁、穆仁志上门逼债, 抢人抵债表现出地主阶级的丑恶;另一边以衣不御, 食不饱反映贫苦农民的苦难。

在欣赏这样的作品时, 人们自然会产生对地主阶级的憎恨。人们为喜儿的翻身解放而欢欣, 并由此而珍惜社会主义时代的幸福生活, 珍惜自己中学时代的金色年华。

再如, 我们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叫《屠城血证》, 这部电影以它丰富生动的艺术图画, 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一系列残酷的场面。由于作品根据许多史实进行加工、提炼和改造, 通过艺术画面的烘托和对比, 充分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恶。作为中国的青少年, 很自然地会激起对军国主义的无比愤恨和对无数苦难者的深切同情, 从而更加热爱和平, 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而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 为共产主义明天而努力学习, 奋力拼搏。这样的心理感受, 正是来自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美的教育功能是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实现的所谓寓教于乐, 是指学生在一种心甘情愿的情况下, 而且大多是在心情激动和无比快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艺术美的教育常常具有这样的效果, 同学在课堂上希望能够看到直观的图画, 希望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 更希望投入一些富有情趣的艺术游戏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动活泼的艺术美教育是完全合拍的, 所以, 寓教于乐的艺术美的教育, 对于中学生来说, 效果特别明显。

艺术美的教育功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艺术美的教育功能的实现不像其他教育, 具有具体方式的强制性和效果的直接性, 而是一个变的过程。近年来, 有许多同学看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在欣赏过程中, 我们都不知不觉地被孙悟空这个神奇的猛士形象吸引着, 一会儿为他的除暴安良而欢欣鼓舞, 一会儿为他的不幸遭遇而暗自悲伤。然而, 无论剧情怎样曲折起伏, 这个坚强不屈的猛士形象的大无畏精神, 最终给予我们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获得是在一次次欣赏的欢乐与忧伤中, 在逐层逐次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

艺术美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 但是由于这种教化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田, 所以, 它具有一种不可估量的价值, 所以, 我们应当经常组织同学举办趣味横生的艺术美的欣赏活动, 以充分体现艺术美育在中学教育中的特殊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早期思想政治工作下一篇:美术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