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功能(精选12篇)
文化教育功能 篇1
班级文化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 (包括教师和学生) 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 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塑造优良班风班貌, 增强班级凝聚力, 促进班级成员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定位
1. 道德发展功能。
班级文化通过对学生进行柔性的道德教化, 启发学生内心的一种理性约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通过从班级文化中学习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来确定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 促使自己的行为结果符合社会期望。学生还可以学到在班级文化形成的进程中, 靠榜样自身的人格魅力逐渐成为大家接受认同的道德规范。这些榜样示范作用, 能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另外, 班级文化的隐性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此外, 显性的教室环境文化、隐性的观念与舆论, 刚性的各种制度、柔性的理性约束等多样性的班级文化手段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总之,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它以其目的的隐蔽性、榜样的示范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实施影响, 实现对全体成员的同化, 促进全体成员道德素质的共同提高。
2. 教育管理功能。
首先, 表现在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因为班级物质环境的美化与布置、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班级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内容的建设, 既涉及智育的培养与发展, 又涉及美育的培养与发展, 还涉及道德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因此,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 它所包括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有着无形的教育力。
其次, 表现在班级文化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 有评价指导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三方面。评价指导功能表现在:班级文化的目标导向性和文化导向性。规范约束功能表现在:一是通过班级文化中一系列”法”的体系约束学生;二是通过良好互动, 让学生理解制度和规范, 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律。激励凝聚功能表现在:一是班级文化对价值观的整合, 尤其是对班级主流精神的整合;二是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观导向、舆论氛围、示范榜样, 会激发学生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二、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以文“化”人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以文“化”人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突出“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多用隐性教育, 通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 做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又要开展专门的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教育的设计、实施、反馈建设班级文化。
2. 合目的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合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利用主客观条件, 以实现我们所预期的文化, 方向性原则是指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两者的结合, 指要处理好班级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关系, 处理好实现教育目的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 处理好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3. 指导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原则。
指导性原则指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加强指导、辅导, 使班级文化的教育、凝聚、制约、激励功能充分发挥, 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指导的整体格局。自主性原则指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督促。两者的结合, 是指班级文化建设, 教师既不能放手不管, 又不能干涉太多, 应提高自身水平,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三、班级文化功能实现的途径
1. 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树立班级核心价值观。
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应在班级创立之初, 广泛征求每个班级成员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并结合班级的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因素来确定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一旦确定, 切忌朝令夕改和空洞肤浅。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是被班级成员普遍认同, 并愿意遵循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班风是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班风一经形成, 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因此, 班级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 提高道德水平, 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互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 形成良好班风。
2. 发挥好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辅导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 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特别要在原则把握、价值判定、方向抉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保证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学生党员干部是班级的优秀分子, 是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只有学生干部主动关爱同学、服务同学, 关键时刻身先士卒, 其他同学才会心悦诚服地配合班级干部组织开展活动, 建设班级文化。
3. 从班级文化的三大要素出发,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
(1) 创建特色班级物质文化, 增强环境育人功能。
班级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静态的班级文化要素。课室的整齐与洁净、板报墙面的提醒与激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班级网络媒体的开放与互动等班级物质文化凸显班级理念, 暗示、引领、督促学生融入氛围, 奋发向上。因此, 班级物质环境布置要充满着文化的气息, 让学生走进教室都有一种精神的洗礼, 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 都在微笑, 都在育人。
(2) 建立健全班级制度文化, 形成优良的班风班貌。
完善班级管理机构和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班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的班级管理机构。至于班级管理制度, 可以采用五大机制,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一是竞赛机制, 鼓励同学之间你追我赶。二是代谢机制, 班干部不断地循环, 常换常新。三是协调机制, 组建“协调小组”, 以协调班委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是督导机制, 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法”。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 管理因时而动, 权力彼此制约。五是引导机制, 注意提高学生对班级自我管理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3) 传播良好班级精神文化, 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形态, 是在班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隐性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促进作用及班级特色活动的推动作用来传播。一般说来, 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强化主题班会课的严肃性与辅导员的责任心;强化主题班会课的科学性与主题内容的系列性;强化主题班会课的有效性与组织实施的艺术性。班级特色活动必须注重主体性、发展性、社会性、多样性原则。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让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让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 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活动建设, 细水长流, 润物无声, 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摘要:班级是学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组织,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具有道德发展、教育管理的功能。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构建班级核心价值观;发挥好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从班级文化的三大要素出发,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是实现这两大功能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班级文化,功能定位,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 2006, (4) .
[3]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文化教育功能 篇2
【摘要】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育人”要求,强调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与目标,把“文化育人”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文化立本,优质育人。
【关键词】高校思政;文化立本;优质育人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过,“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可见育人是教育的天职,文化是教育的内核,“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树立“文化立本,优质育人”的思想,把“文化育人”融入到大学的日常管理和生活中,尤其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精神引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注重思想引导,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一、以红色感召为主题,增强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远离战争的硝烟,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有了新的变化,不少人对爱国主义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爱国的非理性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出现崇洋媚外倾向,爱国热情锐减。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以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为教育主线,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点培养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大学生树立爱国理想和报国志向;另一方面要转变教育模式,将单一说教转变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教育,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和重要节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借助红歌会、话剧节、朗诵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红色文化。
二、以思想引领为辅助,增强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本应肩负历史重任的大学生身上,却看到了社会集体责任的淡化和缺失,部分学生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满足轻精神境界升华,重索取轻奉献。要通过榜样示范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三、以主题引导为主线,增强诚信意识。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撑起了中华民 1
族的道德脊梁。在今天的大学生群体中,诚信这一命题却受到广泛质疑,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高校应重视诚信教育。一方面,要营造诚信氛围,正确认识诚信道德的内涵及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诚信档案、拓展诚信监察渠道等形式,监督诚信习惯的养成;同时鼓励学生组织在校园中建立如“无人售报摊”的现实场景,让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互相信任的快乐。
四、以“以爱育爱”为核心,增强感恩意识。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来说,感恩之情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回报社会。通过“一句谢谢、一个拥抱、一通电话、一封家书”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精神田园里播种“善”和“爱”的种子。近些年,国家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做出很大努力,社会各界和学校也纷纷伸出援手。但“我贫困,我理所应当得到国家助学金”“助学金不拿白不拿”等错误的认识也随之出现。因此高校应着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系统的感恩知识教育,引导其正确理相关政策,学会饮水思源,自立自强。
五、以学术论坛为依托,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创新意义,增强创新信念,激发创新潜能。另外要加强实践锻炼,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避免传统教育过多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实际运用所导致的实践能力匮乏。
高校教育应坚持先成人后成才,先立人后立事。作为高校辅导员,更应树立“文化育人”理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文化氛围、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特色,更好地肩负起营建创新文化和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 篇3
关键词:数学文化;抽象思维;科学性;教育功能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其中蕴涵的内容、思想方法等都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文化中包含的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等特征,都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何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学识、有完整人格的人,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文化及其价值体现
1.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就是在数学问题解决渗透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数学文化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人的理解、观点、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技巧等,这些远远比数学的成果更加有意义,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启发和拓展、对人类的终身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这些解决数学问题中透漏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思想观念以及数学精神品质等都属于数学文化的范围。
2.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
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会人如何去思考,也就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工具。首先,数学对于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促进作用。例如,现在很多数学和物理规律的推理过程中都要用到微积分的思想,数学文化的思维方式贯穿在解决问题的整个环节中。其次,数学文化中包含了理性的精神。这表现在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推断过程中,无数的数学家经历了无数次的演算和推断,这前仆后继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再次,数学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数学家在其著作中写到的这样:“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且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二、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认识数学的本质
数学观包括对数学内容、概念和意义的理解,也包括对数学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是对数学基本看法的总和。在以往的认识中,数学就是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忽略了它其中包含的文化,忽略了文化价值,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和综合的数学观。只有将数学放在社会之中,才能形成密切联系的动态的数学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单单是知识的渗透,更重要的是技巧和方法的累积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这才是人们学习数学的目的。
2.发展理性精神
传统上的数学教育就是把数学当成一种单纯的学科,把数学学习的侧重点放在了内容和结果的推断及学习公式定理上,然后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按照公式进行套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理性和精神层面的熏陶,因而学生学到的只是皮毛的东西,没有深刻理解数学文化,没有理解其中蕴涵的理性精神,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是很单一的。在古希腊,数學开始之初就被人看做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一种探索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探求知识最深刻的内涵。
三、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文化思想
课堂是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要利用好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传递数学文化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不能只是记忆公式,而是要理解这个公式的本质。老师可以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应用范围、推导过程等,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数学的科学性、数学家的探索性、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性以及数学问题的美学价值,把数学问题置身于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去思考,通过师生交流,传递数学文化思想和观念。
2.数学建模的学习和竞赛
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技术形式,目前的许多学校开展了建模活动,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数学学习是有帮助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学文化。在建模的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养成自己记录和解答的习惯,能够把概念性的数学问题转换成形象化的数学现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就是对数学文化最好的诠释。
3.数学教育不断线
数学应该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化,在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时,数学思想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对数学的教育不能间断,在学生学习期间不能够间断,既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又要在生活中实践理论,充分地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让数学的学习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四、结语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蕴涵独特的审美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只有理解了这其中的内涵,被这种强烈的感染力所吸引,才会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去理解数学文化,进而能够亲身去体验数学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黄秦安.数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数学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6,11(4).
文化教育功能 篇4
孔子学院是在不断升温的世界性的“中国热”中产生的, 而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汉语热”, “语言文化推广热”。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孔子学院, 成立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 如韩国在海外建立了传播韩语和韩国文化的“世宗学院”, 日本在海外建立了日语培训中心, 印度也大力宣传发展了“甘地学院”等。截至2013年底, 孔子学院在全球共设有440所孔子学院, 其中, 亚洲32国 (地区) 93所, 非洲27国37所, 欧洲37国149所, 美洲16国144所, 大洋洲3国17所。
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必要性
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在国际国内社会备受关注, 国内外人士都对孔子学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人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工程的重大项目, 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布局和世界各国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有人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建议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 实现市场化运营;有人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格局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是中国文化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路径。更重要的是, 在教育层面上,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国际推广机构,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直以来, 人们没有形成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定位、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需要不断深化。首先, 人们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分析重视不够, 形成了单一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势, 缺少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全面分析与准确把握, 难以深入剖析孔子学院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其次, 在研究模式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大多是对功能结果的研究, 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很少受到关注。再次, 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常常囿于教育学等单一学科, 难以形成对教育功能实践特征的全面分析。
三、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具体措施
优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界定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构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分析的结构框架。其次, 重视对教育功能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形成, 从功能取向、功能行动、功能结果、功能拓展的过程分析模式, 确立教育功能提升的具体措施。再次, 从学理层面探讨影响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为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途径。最后, 提出提升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 探索可持续性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育传播者需要培养与提升传播素养与传播能力,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
四、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的意义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1. 理论意义。
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 可以充分借鉴和吸取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经验教训。因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是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诉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 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巨大变革, 出现了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教育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也面临着新的洗礼, 出现了“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现代大学要延伸功能”等的呼唤。孔子学院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合作形式, 是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秉承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理念, 以一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参与了教育国际化浪潮,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为全面建设国际化大城市而付之行动, 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对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是促进地方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更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使特色文化“走出去”。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消除世界文化隔阂、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有利于其彰显文化自信, 增强城市软实力, 进一步打牢人文基础的需要并有利于提高大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科技、意识形态、城市精神、道德水平、传媒、制度、服务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借鉴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的经验教训, 不但对地方政府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的互动交流, 国际化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亮.《孔子学院一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国际展望, 2010 (10) .
[2]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3) :25-27.
[3]王坤, 李亚楠.办好孔子学院, 打造国家名片[J].才智.2008, (17) :245-246.
[4]郝柯羡.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孔子学院的建设[J].新学术, 2008, (2) :146-149.
[5]汤哲远.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J].北京高等教育 (高教版) , 2007, (Z1) :81-83.
[6]卢连伟.从“孔子学院”看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J].管子学刊, 2008, (4) :77-79.
会计文化功能论文 篇5
会计文化功能论文【1】
摘 要:会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所特有的功能。
会计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教育和协调功能。
关键词:文化;会计文化;功能
一、会计文化功能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的功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会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所特有的功能。
二、会计文化具体功能
1.导向功能
会计文化能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及行为起到引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直接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使之融会于会计整体的行为之中。
这是由于会计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导向),会计文化会通过积极、明确的导向,把明确的会计目标、强烈的集体意识、合理的会计行为、鲜明的社会责任、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诸因素渗透到会计管理的全过程,使之更完善、合理、有效。
如果会计人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会计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会计文化会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良好的会计文化使会计人员会在会计实践中无形的接受共同的会计价值观念的引导,并自觉地把这种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目标追求,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个共同价值观而努力。
2.约束功能
所谓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所体现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包括有形的“硬约束”和无形的“软约束”两种。
会计物质文化以从事会计活动相关的设备和工具对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范围及会计人员活动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了限制。
会计制度文化以会计法律、法规章程的形式对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起到了约束。
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是刚性的、直接的且具有外部性,是一种有形的“硬约束”。
特别是会计制度文化,它的约束功能通过制定各种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而起作用,它运用刚性的制裁手段,强制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了会计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3.凝聚功能
会计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会计文化通过会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增强会计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会计人员与会计组织之间的融洽关系,使会计组织内部凝聚成一种无形的黏合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激发会计人员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整个会计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会计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会计人员行为的凝聚力。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行为势必与会计组织与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
由于会计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取向,在引导会计人员行为的过程中会将所有会计人员的行为聚合在共同的会计行为取向上,从而将会计人员的行为团结一致。
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思想凝聚力。
会计人员的行为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支配会计人员行为的是会计人员的思想。
会计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在思想层面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共同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凝聚在会计文化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中,使会计人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把分散的个体力量凝结为一个整体的力量,促进会计组织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会计文化有效地将会计行为和会计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了会计组织发挥其最大的整体效应。
4.激励功能
会计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以人为核心,以“软约束”的方式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激发和调动会计人员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鞭策力,确保会计目标实现的内在精神品质的引导过程。
“自我实现”是对人性的一种假说,其强调的是自身内在精神品质的实现过程,在“自我实现”这种假说的指导下,会计文化的激励功能强调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在会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文化激励功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物质和制度激励方式,即通过物质奖励、制度奖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形象提高会计人员做好份内工作;另一种是内在的精神激励方式,即通过会计伦理、会计诚信、会计道德、会计意识、会计价值观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
5.教育功能
会计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指会计文化的基础是会计活动,而会计作为一个学科,其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会计学科的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会计人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会计文化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授,另一方面也包括了培养会计人员的主动学习,后者是会计文化功能的最终体现。
会计文化的教育功能表现为运用会计文化理论进行会计教育。
会计文化理论除了会计学科知识外,还包括与会计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的学习。
同时,也包括了会计手段、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精神的教育。
会计文化的教育功能使会计人员在接受学习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学的习惯,会计人员在自学中,一方面关注会计专业课程,同时,将会计文化理论渗透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中,从而培养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协调(优化)功能 会计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会计文化具有根据环境变化对自身进行调整适应,并为会计人员创造一种良好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优化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文化是各个层次上的会计人员共同认可的,由于层次的不同及价值观的不同,因而各个层次的人满足程度就不同。
会计文化在共同认可的前提下,通过协调功能使会计人员同会计组织、会计工作更加的合理化。
会计文化的协调功能表现在:(1)优化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管理的内容也是会计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管理工作受会计物质资料及会计精神文化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会计管理工作,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会计文化能协调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以达到会计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2)对会计文化内容的协调。
会计文化包括了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
会计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其中有冲突,有矛盾,只有将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机的协调和优化,会计文化才能朝良性的方向发展;(3)对会计人员、会计组织、会计工作协调。
对会计人员、会计组织、会计工作的协调包括对会计人员的心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协调,对会计人员与会计组织、会计工作三者之间的协调。
会计文化的协调(优化)功能就是会计文化的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它能在会计文化发展过程中协调各个对会计文化发展不利的因素,为会计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会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所特有的功能。
会计文化在会计和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中其作为一种软约束力量存在,主要依靠一种自然约定俗成的力量来制约会计行为人的实践行为,它具有法律法规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 张建梅.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上),,(3).
[3] 靳能泉.从文化存在方式管窥会计文化观的存在形式[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4] 郑开焰.实施新会计准则效率性分析:从文化视角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6).
[5] 程丽萍.中国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
会计生态文化的概念及功能研究【2】
摘要:会计生态文化是伴随着会计工作实践的发展逐渐产生的文化现象。
作为企业生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生态文化具有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对于企业会计工作、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文化的功能 篇6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企业文化具有四大功能。一、导向功能。它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二、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与贯彻力,能使员工更紧密的团结在其周围,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增加企业的活力与积极性;三、激励功能。先进而又崇高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的思路更清楚,会给员工带来荣誉感;四、稳定功能。正确的企业文化能确定正确的企业理念,使企业处于有序状态,更有利企业的平稳运行。
徐浩然:企业的品牌传播,和企业文化不一定划等号的,前者是更深一点的东西,是内部关系的调整;品牌则是外在的关系调整,更外化和浅表一些。它虽然跟前者有对应关系,但也并不完全保持一致。比如前面说的“谦和”,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但在品牌传播的时候却未必照搬,我们要塑造品质,塑造速度,可能另外有风格考虑,那就是“灵动”,例如我们曾经获得过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 就大量出现在我们的广告宣传当中。所以,一个企业也许骨子里很谦卑,但是顾及品牌传播效果,可能又要塑造很牛、很冲的形象,这也都很正常的。
王少磊:这听起来,跟产品竟是有关系的了。不过产品关联指向的是消费者,而企业文化的主体还是员工。下面我们还要多谈一些案例,也许从中可以看到,企业文化与企业性质本身的关联。Google,大家说得不少了,人们可能只知道它允许员工带宠物进办公室,我还是读点其他的东西给你听吧:
这里还保存替办公大楼或会议室取些怪怪名称的习俗,比如无理数“e”(2.71828)是第二大楼的名称;第三大楼则叫做圆周率“pi”(3.14);第四大楼则命名为黄金比率“phi”(1.61803)。
Google员工可以在名为GoogleEplex的公司总部玩轮滑曲棍球;办公室里可以安置小狗的位子;若要往来于办公室之间,员工可骑乘Segway电动滑板车,或者Green Machine车(一种适合11岁儿童的玩具车)。
公司提供员工免费餐点,早中晚餐全包,而“主厨长”还聘请前知名迷幻乐团GratefulDead(死之华)的大厨CharlieAyers来担任。健身球与M&Ms巧克力随处可见,门户玄关处还有数百盏迷幻熔岩灯(lava lamps)。公司里面设有驻诊牙医与家庭医师看诊;请育婴假的员工可照领75%的薪水;婴儿出生后两周内,公司每天补贴50美元当作员工的坐月子津贴……
徐浩然:现在你还有开篇的疑问,认为Google的企业文化是个伪命题吗?前阵子前电视台同事去澳大利亚参观,回来后一再感慨那里的休息室,有免费的咖啡和点心,情调温馨真有家的感觉。那次沙龙马青提到过的,你还记得吗?
王少磊:呵呵我仍然保持警惕。我们有烧滚100遍的开水炉,相比过去已经算是进步了。人家澳大利亚岂止是休息室茶点,最让我感慨的是随处可见的哺乳室。很显然,Google的企业文化,跟互联网精神,乃至创造了互联网神话的这个公司是有关系的。这种企业文化,不仅不太可能出现在制造业,甚至不可能出现在传统IT业。在连篇累牍的分析文章里,连微软都被作为反面案例,比如嘲笑它的员工 “体面而正经”——就是说Google这种企业文化,不仅符合互联网精神,而且符合互联网的2.0的精神。在我看到的报道里,Google的企业代表说他们没有正式的公司文化,而现在的文化现状“比较能激发创意”。这个事实至少能说明,企业文化可能是自发形成的,跟员工、企业乃至产品都有关系,但是作为管理者,可以引导以强化、丰满、肯定和总结这个取向?
徐浩然:别急,我们已经有残疾人厕位了,远东创办20年来共安置了近两千个残疾员工就业,算得上是中国安置残疾员工最多的企业,让我们很自豪很有成就感。企业文化,跟企业属性是很有关联的,什么样的企业,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倾向性,而管理者也势必会选择强化这种倾向。像Google虽然也需要技术支撑,但本质上还是创意型企业,创意是不能整齐划一的,我丝毫不奇怪,他们不要求统一正装。但有的公司刚好相反,比如需要集体意志覆盖个人意志,工人就像一个活的机器,从穿着到语言全部机械化,这样更能减少管理成本。其实也不光是Google吧?互联网公司都有这个意思,我听说比尔·盖茨也允许员工带女友上班啊,完成設计任务就行了。
王少磊:提到Google的案例,不能不说下“Google中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谷歌。你怎么看待它本土化进程中的问题?跟搜狗中文输入法争端,这算是很大的事情了(就是微弱输入法剽窃事件)。另外,还有个事情让我特别感慨。你在Google里搜“SB”,显示的头条是和百度有关系的一个网址,反过来,你在百度里面输入SB,显示的头条就是GOOGLE!你认为这是否仅是巧合?……谷歌是否继承了Google的传统?他们的文化里不是有“don’t be evil”吗?
徐浩然:西方也不是没有问题,西方的丑闻不比我们少吧?少磊要有“平常心态”。你说的“SB”未必是公司行为,也可能是个别员工的恶搞吧。
王少磊:呵呵,好吧,但愿这只是偶然的现象,但愿杨致远那边也是偶然。现在企业有很多海归做高管,你怎么评价这些人的成绩?有些高管好像既服务过微软,又服务于Google。跨国公司认为,他们既有西方背景,又懂中华文化,对于自己的本土化有意义。而本土公司,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要借他们跟国际接轨走向世界。有一些海归还要高调发言,动不动给中国青年写公开信,在国外收入很高,回国是为了中国青年……这就喷得没边儿了,你一个买卖人做什么青年导师啊!
徐浩然:人家咋就不能为了中国青年呢?买卖人就不能当青年导师?我认为,你看这些人事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就算一个人另有真实想法,只要他的实际作为有积极意义,你就不能完全否定。我认为企业人的任何行为,只要不犯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则无论公关也好作秀也罢,统统是可以理解的。公序良俗已经包含了道德观念,对不对?
王少磊: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具体的事件,可以剥离出来,然后分别进行评价。他牛是他牛,他喷是他喷。我没有因为他喷否定他牛,但能因为他牛就不能批评他喷吗?你从企业角度看,百分之八十都是好的,为什么还要挑刺儿?我从公众的角度看,你百分之八十都是好的,那是份内应当毫不稀奇。对了,我发现自己在网上特别招骂。不仅批评海归被海归批评,也被爱国青年批评为虚无主义。我希望在下面的话题里,有机会说说这个事情。
徐浩然:呵呵,好像你是看什么都有毛病。我的意思是,你对那百分之二十特别敏感。
王少磊:对,统统有毛病。过去我写过篇东西,就叫《统统有毛病》。我不怕被人当作有毛病,我就是那个春晚小品讽刺的人,而且我还要讽刺春晚的小品。你说,作为一个写手,是解构好呢还是粉饰好?前面说了,我就吃这碗饭的。这是我的命。
徐浩然:“吃饭”这个词是关键词,以吃饭事大作为原则很好。但你要吃饭,也不能砸人家的饭碗,都要吃饭嘛。所以说,批评的目的还是建设,最后都要落到这个根儿上。
王少磊:那就让我们分工吧呵呵。我兄少年得志,也许没有这样的愤懑和挣扎,而我因为成长经历的缘故,心里更多的还是“浓黑的悲凉”,所以大概只能够以批评来建设了——也是为了好。
试析高校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 篇7
1、高校篮球文化的特点
篮球是高校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体育项目,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要了解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首先应该研究篮球文化的特点, 其特点有: (1) 教育性特点,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稳定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具有较强的探究心理, 经常参加篮球活动有助于学生竞争精神的培养, 并且篮球竞赛的竞争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提供了进取的意志, 逐渐将这种意志转化为学习生活中。 (2) 篮球文化具有全面性的特征, 篮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健身的功效也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游戏开展因此篮球也具有娱乐性特征, 在篮球竞赛中团队之间的比拼使得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充分彰显。根据篮球文化的特点对其自身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就可以深入并准确的了解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
2、高校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分析
教育功能是篮球运动在进行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形式, 通过参与篮球活动潜移默化的对参与者造成的一种教育功能。
2.1、高校篮球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开展篮球运动需要竞争, 篮球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和其他体育活动一项都具有基本的输赢的概念, 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和赛场上的拼搏。 篮球运动竞争激烈, 赛场上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有可能给对方造成进攻的机会, 从而为对方提供胜利的机会。 竞争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一项要求, 从事任何一份活动或动作都应该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赛场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也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学会采用公平的竞争方式为自己赢得胜利。 学生通过篮球运动的参与, 会激发内心的竞争意识, 克服各种困难, 只为完成赛场上胜利的目标。
2.2、高校篮球文化中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竞争的同时更需要团队的合作, 这是篮球运动的一项主要特征, 也是篮球文化中主要的教育功能。 在篮球运动中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 它需要团队的协作, 从基础的战术到全队的战术配合都需要整个团队共同的努力, 团队中每个人都坚守自身的职责、运用传切、掩护、突分这几种最基础的篮球技术配合相应的补防、夹击等战术, 共同赢得赛场上的胜利。在当今社会中团队精神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大学生即将走进社会、成为一名社会建设者, 在踏入社会之前大学生应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并根据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比如:篮球活动, 通过参加活动锻炼身体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
2.3、高校篮球文化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功效。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活动量大、竞争激烈的体育项目深受很多人喜欢, 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建设的人才资源, 要实现建设社会的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才能完成各项工作。同时参与篮球运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让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这种意志品质也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 校园篮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学生经常性的参与篮球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有较好的作用, 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种途径。
2.4、高校篮球文化对学生行为规范产生的教育功能
由于社会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部分高校的学生在行为规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也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篮球运动的开展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篮球比赛的竞争性使得参赛人员发生碰撞或身体之间的接触是不能避免的, 部分参赛者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会情绪失控, 做出一些粗暴的行为, 但是篮球比赛规则限制球员在比赛中出现各种扰乱球场秩序或者是对别人造成威胁的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力参赛者的行为, 督促他们严格按照篮球比赛规则完成比赛。 这种制度的实施也是篮球运动所传递的一种文化, 它指导大学生在生活、 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遵守相应的规则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 提高自身的修养。 篮球制度对参赛者所表现的出的约束性, 也指导高校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3、结束语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篮球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参与篮球运动体现篮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同时篮球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营造校园文化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 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摘要: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篮球运动中所传递的文化对于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 对高校篮球文化进行研究并发挥篮球文化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是根据篮球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发掘并落实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篮球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钟兆祥.大学校园篮球文化价值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4) .
[2]刘石.传媒视野下篮球运动文化特征及其教育功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2) .
高校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剖析 篇8
1.有形篮球文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分析
所谓有形文化, 主要是以篮球为载体开展一切活动和可见有形器物形成的文化。其活动形式和物质特点均具有可视化的特点。有形篮球文化是基于各种有关篮球活动开展所需的设施和器材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在校园中营造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在这一氛围下,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形篮球文化的有形篮球文化在不同的高校中, 其所运行的环境不同,所取得的教育功能也不同。高校必须在篮球教学中配备所需的一切器材和场地,这在我国高校中均能满足,而不同的是在场馆设施设计、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其所取得的效果不同。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就必须结合校园空间布局设置场馆设施,并与校园环境一道组成优美的文化环境,才能在满足学生审美心理要求的同时引导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篮球活动中。当然,除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外,有关篮球的教材和书籍、宣传品和奖品也具有教育、渗透和激励的功能,例如在校园文化走廊内贴上历届运动员在各种大小赛事中的精彩表现集锦展示出来,就能有效地发挥其激励和教育作用[1]。
2.无形篮球文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分析
文化往往是无形的, 且其具有的教育功能是有形文化无可比拟的。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无形篮球文化是学生和教师通过长期不断的篮球文化实践活动, 具有篮球运动特点和规律化育而成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是篮球文化的核心所在,其教育功能不可小觑,主要具有以下教育功能[2]。
2.1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校篮球活动的开展并非只基于其游戏性的特点, 反而其实践内容往往十分丰富, 且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注重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开发智慧、陶冶情操、开拓思路、提高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践,篮球文化在高校校园内变得熠熠生辉,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的心情, 还能营造健康、积极、向上、轻松而又舒畅的生活环境,在学生情操陶冶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2规范学生的行为
虽然学生是篮球活动的开展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运动必须基于篮球规则的束缚, 才能更好地将其游戏性和教育性的作用同时发挥出来。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必须在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游戏,才能更好地提高篮球文化素养。加上篮球运动自身就具备对抗的特点, 所以在运动中难免出现肢体碰撞和激烈的碰撞,从而引发情绪失控,甚至出现肢体冲突。必须利用篮球运动中的各种规则,发挥其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同时教育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不仅是篮球场的各种行为,而且是生活和学习中各种行为有效规范的体现, 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严守纪律,坚决不跨越法律鸿沟和打破道德底线,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2.3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新课改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 致力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提出的基本理念。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应践行这一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就高校篮球文化而言,其无形文化的教育功能毋庸置疑。将其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教育功能发挥的同时,还应注重其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的教育功能。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十分鲜明,且均为“90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篮球运动受地域性文化影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竞技特征, 美国NBA运动员表现为勇于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的个性,为了赢得一场比赛、取得一个控球权都会全力以赴、积极争取,这与运动员良好的职业性格分不开。高校大学生对NBA比赛尤为喜爱,大学生可以从观赏NBA比赛中吸取乔丹、艾弗森等明星的勇敢、机智和果断等性格, 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篮球运动得到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的锻炼,从而不断完善个性[3]。
3.结 语
高校档案馆文化教育功能探析 篇9
一、高校档案馆是培养师生档案意识和学习档案相关知识的重要机构
今天的高校档案馆管理着学校党群、行政、学生等11类档案, 已经发展成学校档案信息资源中心。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民生档案重视程度的提高, 高校档案馆不断加强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高校档案馆为学生就业、继续深造, 教师发展、评定职称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始凭据, 这在现实意义上起到了宣传档案价值、提高档案意识的积极作用。
1. 大学生档案意识培养。
高校档案馆应不断探寻提高大学生档案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档案意识。以北京工业大学档案馆为例, 对于学生档案意识培养方面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 新生入学教育环节。每年9月新生入学教育中档案馆与各个学院积极联系,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为大学生普及档案知识, 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学生人事档案、学籍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利用方法等, 增强大学生的档案意识, 提高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第二, 特困学生勤工助学环节。北京工业大学档案馆每学期为来自不同学院的几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这些学生不仅能够充实档案馆的工作力量, 还能在日常工作中了解档案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 同时能够在本学院和班级中宣传档案的作用, 不同程度上提高周围同学的档案意识和对档案重要性的关注。第三, 毕业生就业教育环节。北京工业大学档案馆与学校招生就业处紧密配合, 对大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档案特别是学生人事档案相关内容和重要作用的强化教育。重点培训大学生怎样利用本人人事档案的相关材料 (例如政审等) , 签订就业单位后本人人事档案怎样进行转递, 当年未就业学生人事档案在学校保管的期限以及如何办理后续手续, 如果发生个人人事档案丢失怎样采取补救措施等等, 帮助毕业生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 引起自身的重视。第四, 大学生主题党团日活动环节。根据学校党委和团委的要求,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每年都会组织不同主题的党团员教育活动, 档案馆积极与学生党团联系, 为其提供档案素材和场地, 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
2. 教职员工档案意识培养。
针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培养, 笔者认为高校档案馆应当采取普遍层面和特殊对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于普通的教职员工, 高校档案馆应该通过举办档案专题展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举办档案相关内容讲座等形式使其了解档案知识, 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在自身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不断提高档案意识。对于特殊对象如二级机构的负责人、档案员、科研课题的负责人、主要业务节点的负责人等高校档案馆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 不仅要提高档案意识, 使其履行“三纳入四同步”的职责, 还要提高档案业务水平, 保证有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归档保存。以北京工业大学档案馆为例, 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档案业务培训月活动, 有针对性的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照片档案管理系统操作流程、馆藏结构优化、教学档案管理细则等不同内容的培训活动。此外, 还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人员到北京市档案局 (馆)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北京大学档案馆等单位进行参观, 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 以此提高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和业务水平。
二、高校档案馆是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机构
目前, 高校档案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档案资源的日常管理和保存, 同时会利用档案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和效果最好的是校史展。校史展作为学校编年史的丰富体现, 记录、展示、传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成果, 对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校史展中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档案实物展示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优秀事迹和先进思想文化, 这些对广大师生起到独有的激励作用, 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为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工业大学校史展为例, 校史展陈列了“艰苦创业肩负北京的寄托 (1960-1966) ”、“困境办学迎接科学的春天 (1966-1976) ”、“恢复整顿迈向重点大学行列 (1977-1982) ”、“锐意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大学 (1983-1996) ”、“挺进百强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7-2005) ”、“继往开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2006年以来) ”几个历史阶段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 这些对于广大师生特别是新教工和新入校的大学生了解北京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比单纯的理论和说教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有力地体现了高校档案馆的文化教育功能。
三、高校档案馆是师生进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的重要机构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高校, 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创建于1960年的一所以工为主, 理、工、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档案馆经常开展档案基础知识的讲座
学校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探微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丁莎
摘要
关键词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信息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治意识的增强, 档案信息的需要层次日渐丰富, 档案利用的深度也不断拓展, 档案资源从单一、封闭逐渐走向多元和开放, 服务对象则从特殊群体转为普通民众。但服务对象的“大众化”, 并不意味着服务理念和方式必须也是“大众化”———不少档案专业人士通过借鉴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成果, 提倡档案信息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出档案信息服务“小众化”的新视角。据此, 本文将从学校档案信息的实际和特殊性出发, 探索其信息服务小众化的可行性和实现。
一、学校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解析
1. 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内涵。
所谓“小众化信息服务”, 王广宇将其定义为依据内外环境的变化, 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有效挖掘、整合本地及异构信息资源, 针对信息用户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其需求差异, 动态的划分“族群”[1], 并以之为单位搭建交互平台、提供贴身服务, 以期实现效益最优化的信息服务理念[2]。张卫东将档案服务小众化界定为档案部门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 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及时、主动、有效地提供信息, 使档案用户得到专属性、深层次服务的理念和手段[3]。马仁杰等认为小众化概念应指从不同结构层次的用户需求出发, 通过对不同“族群”的特征研究,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主动、及时、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提供专属性、深层次的服务[4]。据此, 我们对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内涵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小众化服务的前提是分析档案信息用户的结构层次及其基本需求, 以实现“族群”分类的最优化;二是服务的核心方式是以动态的“族群”为基本单位提供服务, 而“族群”既可是基于
普及档案知识。同时, 档案馆还利用馆藏资源与学校建工学院、实验学院、经管学院、人文学院、高教所等教学单位相关专业教师相结合, 将档案知识深入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重要环节, 使大学生掌握本专业关于档案的相关要求。高校档案馆深入到学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 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档案意识, 而且更为直观地使大学生了解到本专业关于档案方面的具体要求, 对今后工作过程中文件资料管理和归档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高校档案馆是师生进行大学文化教育和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机构
高校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形成历程和重要成果, 集中保管了大量的相关信息, 成为师生进行大学文化教育和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机构。以北京工业大学档案馆为例, 集中保管了1960年1月筹备处正式成立, 彭真、刘仁等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生来源、主要干部的配备以及校址的选定都亲自过问, 并促其实现的大量档案史料。由于当时正处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 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
通过分析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内涵, 及其在学校档案信息的功能与作用, 探讨了学校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内容构成与主要对象, 并进行了服务平台需求和功能分析, 以促进小众化理念在学校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尝试和应用。
档案用户特征进行分类, 也可根据档案主题内容进行划分;三是小众化是多维交互式的信息服务, 需要通过搭建交互平台, 为信息用户与档案工作者间, 以及“族群”内各成员之间提供交流的机会和渠道;四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小众化服务的基石, 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档案资源的挖掘和整合[5];五是,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众化服务成为可能, 并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2. 学校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功用。
除了具备一般机构档案信息的共性外, 学校档案真实地记录着个体成长历程中弥足珍贵的一段, 是社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 实现其利用和服务的“小众化”, 有着特别的作用和意义: (1) 能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相对而言, 小众化信息服务对用户的信息素质要求不高, 而“个性化”服务则要求用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力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小众化服务在划分“族群”时, 充分考虑了不同结构层次用户群体的信息获取能力, 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并且在对应的“族群”中, 有与之相适应的说明和培训, 并能得到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如针对毕业生的“族群”中, 就会设置涉及毕业生档案关系的专栏和互动。 (2) 能优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档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无论是主管部门的达标考核, 还是对员工的考评晋级, 档案资源都是重要且必需的印证材料, 因而许多学校都为此建立专门类别的档案, 这就是主题“族群”的萌芽和源泉, 此类“专题”服务, 自然能极大地优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 (3) 能更大发挥学校档案资源的效益。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 这些资源如果处于封闭和隔离状态, 必然带来大量的重复
艰苦创业, 克服种种困难, 紧抓基本建设, 终于确保1092名新生于1960年9月如期开学。第一批新生入校后, 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 不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就在北京高校毕业设计中大放异彩, 其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前茅, 这些都记载在大量的档案史料当中, 时时教育和鞭策着今天的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继承和发扬“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北工大精神。
新的时代赋予高校档案馆的文化教育功能,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也将文化教育功能列入高校档案馆的具体管理职责之一。高校档案馆应该以此为契机, 做好档案管理、保存、提供利用等基础业务的同时,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文化教育功能, 为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 2008.
论书法艺术的文化教育功能 篇10
书法是一种高妙的境界,是文化层面的,是独属于东方的,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文化形象,同时,它也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根基。要想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决不能单纯止于书写技法,还要秉承着“技近乎道”的宗旨来进行研修,保持着一种平心静气的态度去寻求一种超我,大我的文化自在与心性价值。与此同时,书法也是一种生命之法,艺术之法,教育之法。以下,笔者就从这三方面来分别阐述书法的独到内在价值。
一
作为生命之法,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方面。有史以来,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汉字的艺术审美与书写实践不断完善着人性本身的发展。中国书法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尺。书法艺术超越了表象直达人类本质,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比拟的。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修养自己的心性,从看似简单的笔画中,可以看出书写者本身的胸襟与涵养,正所谓“字如其人”。中国书法正是在这一方面成为沟通心与道以及人生价值的不二桥梁。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人成为文化的倾听者与追问者,书写者能够沉潜到内心的最深层去与文化对话,久而久之,不断熏陶人们重塑自身的内在精神,从此而言,其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显而易见。当代社会被一种形式化的氛围所笼罩,人们变得精神空虚缥缈,如何在物欲横流,精神生态失衡的今天仍然保持住生命的诗意与艺术的价值,是每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都必须关注的首要课题。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与本质是中国书法文化艺术外现的支柱与基石。
二
作为艺术之法,主要表现在文化品位方面。现代书法一味追求形式新颖而忽略了内在本质,其境界经常是粗俗低下,似乎完全忘记了传统古典书法的高迈精神世界与厚重文化底蕴。但是到底什么样的文化艺术才是美好的文化艺术?什么意义上的文化艺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又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衡量标准之上?简而言之,其实艺术的魅力不在于风格的新与旧,而在于其素养内涵的高与低。一种美好的艺术,不在于它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外表与形式,而是在于它留给我们什么样的精神财富,什么样的情感升华,与什么样的人格内化,而它又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在以怎么样的方式来完整我们的灵魂,修正我们的心灵。我想书法这种艺术就可以给我们这所有一切的答案,而这种人性本质也恰是最为考验艺术家本身及其艺术作品的。书法或者任何其他艺术都有一种内在尺度与标准,书法作为一种一次性徒手线条艺术,除去形式的创新,空间的张力与线条的变化之外,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个人的精神与心理品位崇高与否。品德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样清明至理的制约,是书法艺术异于其他而特有的。
三
作为教育之法,主要表现在美学美育方面。当今的中国教育,只在乎一纸试卷,师生一起追求最后的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与人格生成,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或者成为精神上的“残疾”与“偏执狂”。而经典书法艺术教育却能清除这种教育弊病,它可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并熏陶人们的思想感悟,更能达成人性审美生成的教育。古人将书法看做是具有本体意义的生命存在,古人强调文化和书法并行不悖,强调书法是人性修为的根基。我们应该注重内敛温润的内在修为与艺术感悟,坚持遵从人格精神风范的书法气息。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的话对今日的教育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即“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我们的教育也要尊重传统走进传统,重视人的文化根基,关注并挖掘书法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盲目照搬或者套用西方那些所谓的“先进”。
书法是古老的艺术,它在全世界的定位与西方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不一样。书法的艺术魅力对于西方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现代世界,由于电脑的普及,书法的实用性固然不多,但书法艺术性的凸显和对人性的关怀却突出了。书法是在一种静谧的环境中创作,常常书写古典诗词警句,饱含一种文化关切与人生况味。在现代科技化生活中需要我们重新发现书法的当代价值,而不是一味追求视觉与感官刺激,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内心的审美感动。中国书法文化在几千年的孕育与发展中生生不息,才会留给我们今人如此璀璨的艺术瑰宝,所以我们一定要重拾先贤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并致力于将其继续发扬光大。
摘要:在世界艺术文化史上,中国书法的地位很高。艺术家不仅要把琴棋书画看成是一种艺术技能,更要将其视为个体有限生命于诗化生存中的高妙境界。西方文化如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化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使与中国文化唇齿相依的艺术文化也被边缘化。唯一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原貌和本源性的艺术就是中国书法。本文主要从书法作为生命之法,艺术之法与教育之法三方面来分别阐述中国书法文化的艺术性与内在宝贵价值。
教师文化的多元功能 篇11
一、“葵花”型教师文化的凝聚功能
“葵花”型教师文化的凝聚功能,象征教师群体的职业理想选择。它的花蕊是“爱心”;它的花瓣构建了教师文化的新理念: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学技能,科学素养。
“葵花”型教师文化,具有葵花一样的凝聚力。它通过共同的职业价值观来影响教师个体的心理,使其产生群体归宿感、职业认同感和从业自豪感。教师独立与合作的工作状态如同葵花籽粒的聚合。所谓“独立”,是说教师独立担当班主任工作或承担某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所谓“合作”,是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教师团队合作智慧的结晶。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而精诚团结,并付出爱心与责任。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我常常想,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要孩子学好语文,还得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很多人,要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恶丑陋。我深知这其中的许多品质,是在纯真的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影响、去强化。我深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做人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那是育人的语文学习,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追求的一种完美境界。”
二、“月季花”型教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功能
教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如同月季花般诚信守时,无论有人欣赏与否,无论生存环境怎样,它都照样月月花开,持续不断。从“月季花”的身影可以看到教师文化的潜在活力,看到教师的忠诚与奉献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教师的职业习惯。他们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自觉的行动标准。
“月季花”型教师文化是教师的常态。年年月月花相似,月月年年人不同。教师教学相长,学生天天向上,学校日新月异。李吉林老师说:“小学语文把我们带到一个美好的境界中,我也通过语文教学把孩子带到了宽阔而多姿多彩的空间里,我的情感与课文作者共鸣,我的心与孩子相通。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正是在对孩子、对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爱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让孩子发展得早一点、好一点、全面一点、充分一点的强烈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朱永新先生在讨论“理想中的教师”时说:“理想的好老师除了必要的专业素养外,还应有生命内在的强烈的向上感;持久的寻找;能在寂寞中进行刻苦的练习;能倾听世界,但不被喧嚣的声音所左右;永无止息地询问和追求……”我们认为理想的教师要有“月季花”型的教师文化。
三、“梅花”型教师文化的激励与推进功能
教师文化的激励与推进功能,宛如梅花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品性,推进着教师的职业生活。特级教师斯霞说:“教师工作辛苦,平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天忙到晚。”须知“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教师文化的激励与推进功能有利于打造名师。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如果没有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教师探索求知的文化氛围,就没有特级教师李吉林。对一个教师来说,变“老”最快的是心,变“钝”最快的是脑。我坚信,教师保持“职业青春”的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朱永新先生说:“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他的工作是无边苦海中无尽的苦役呢?”
四、“并蒂莲”型教师文化的引导与协调功能
“并蒂莲”型教师文化反映“双师型”教师,是教师素养的最高追求。“双师型”教师是指:1.具有精湛专业技术的“技师“、能力之师、经典专业知识的“经师”。2.是素质之师、价值引导的“人师”、职业指导的“事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
教师文化的引导功能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群体中的教育教学精英的“师范”作用,努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教师文化的协调功能内涵丰富,重要的一点就是协调好“经师”和“人师”的辩证关系,在中小学也提倡“双师型”教师。中国古代曾经把教师分为“经师”(教知识)和“人师”(教做人)两种,对“人师”,提出“谨身修行,足以范俗”的要求,《资治通鉴》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愿为左右,供给洒扫。”可见古人对“人师”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
教师文化是以“文”“化”人,即用文化来教化人、感染人、塑造人、成就人和发展人。教师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缩影。教师文化是教师成长的温床、成熟的花朵、成功的果实。教师文化健康,学生文化就健康;教师文化多元,班级文化就多元;教师文化繁荣,学校文化就繁荣;教师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就发展。教师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鲜花,她在百花齐放中成长、怒放,她在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
文化教育功能 篇12
一、红歌文化在高校中的教育功能
(一) “红歌”文化的美育功能
所谓美育, 指的是通过将音乐、美术等形式结合起来,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们感受到世界是美的, 美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通过美育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美育教育的形式有很多, 其中以音乐为主的美育方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红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 自然首先就担当着美育教育作用。将红歌引入到高校当中, 学生们通过传唱红歌, 可以在歌词中感受到当时共产党人员的艰苦朴素、可以感受到当时劳动人民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 通过红歌的曲调, 学生们可以在红歌曲调的阴阳顿挫中感受到红歌所传递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二) “红歌”文化的德育功能
“红歌”, 作为中国红色经典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他的地位与中国的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红领巾等事物相同, 共同折射出中国所特有的红色精神文化, 并通过这种文化这些孕育了新中国的元素己根植于中华大地与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 并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展现出强大的德育功能。
在高校校园里, 红歌的流行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这主要是与红歌内部所包含的精神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 红歌的创作中包含着中国无数个烈士英雄们的光荣事迹, 他们自身的事迹感染着以后的每一代中国人, 当高校大学生们听或者唱红歌时, 他们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这些烈士们所留下的感人事迹, 同时也可以从中收到熏陶, 自身道德文化水平修养也随之有所提升,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 “红歌”才能够在高校中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上能够攻城拔寨, 更上一层楼。
(三) “红歌”文化的载体功能
文化载体功能的实现需要有两个条件, 首先, 作为文化载体的事物必须确保可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及传达各种信息的能力。作为红歌艺术, 其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政治下的产物, 其内涵包含着的很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及先进事迹, 因此自然能满足这一要求;其次, 作为文化载体的事物必须将教育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 作为高校中的学生, 自然成为教育的主体, 而客体则是高校教育中的其他环节, 如道德修养等, 而红歌作为一种艺术载体, 它可以将教育客体与主体穿插起来。
红歌的载体功能, 主要是指红歌能够成为灌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内容, 或者说通过对红歌的学习和欣赏, 大学生可以在其中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先进性, 红歌就像是一个器物, 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及红色文化的精神要素, 当大学生在欣赏这些红歌艺术时, 红歌本身所承载的这些内容也就在源源不断的灌输给当代大学生身上。
二、红歌文化在高校教育的功能发挥
既然红歌在高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此之大, 那么如何让这一文化更好的在校园中发挥出其功能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下面就关于如何发挥红歌文化的教育功能给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 努力将“红歌”文化传承下去
文化建设不像经济建设那么立竿见影, 一桥飞架南北, 高大、雄伟的城市形象要不了几年, 而文化建设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得经过长期的积淀、浸润。与其他文化一样, 红歌文化也不是一种一蹴而就的, 它的作用的发挥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高校领导必须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情况下来对待红歌文化, 将红歌文化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 而不是想起来就宣传一下, 忘了就不宣传了, 如果这样的话, 肯能不会讲红歌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经过长期的积淀, 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红歌文化传承下去。
(二) 营造一个良好的红歌文化校园氛围
在当今这个思想动荡的时代, 文化的交融非常频繁,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 校园中也是如此, 在如此混杂的校园文化中, 如何让红歌文化能够成为一种先进文化, 如何将这一文化宣传出去, 最关键的是需要校园这个大环境为它营造出一个适当的环境, 这个环境必须是先进的, 适合红歌文化生成的。要使人们自觉地参与“红歌”传唱活动, 并且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 通过各种新型媒体在校园内传播红歌文化
当校园内建造好一个非常好的红歌氛围后, 要想将红歌发扬出来, 还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红歌进行宣传, 且宣传的方式必须要新颖、综合。在抗战时期, 赣南地区红歌的出现及传播基本上是靠群众集体工作时共同传唱的口号, 也就是说之前的传播方式基本上是口号式的传唱, 而社会发展到如今, 传唱的方式远远不能将红歌在校园内传播下去, 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本身对红歌这种歌曲认识度就不高, 让他们在校园内进行口号式的传唱, 他们会因不好意思而拒绝这样做, 因此要想在校园内对红歌进行传播, 必须采取各种新兴媒体技术来进行传播, 随着21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 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 在这一背景下, 电话、视频、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必将对“红歌”的传唱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平台。为此,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型的媒体作为传播平台。比如高校学生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手机短信将结合, 通过平台与短信之间的互动, 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歌”的评选活动, 从而将红歌文化宣传出去。
三、总结
红歌文化石一种积极进步的先进文化, 这一文化在中国和平时期也显得格外重要, 它其中渗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战士的不怕牺牲、不怕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 这些精神恰好是目前大学生们所欠缺的, 因此, 将红歌文化引入到中国高校中, 对中国高校教育起着极大的作用。
摘要:近几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然而, 中国人不能忘记当初落后挨打的历史,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重新将抗战时期的红歌文化提出来, 在中国各高校掀起了一场红色文化热潮, 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 伴随中国革命一起走过, 其在高校所发挥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论述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性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
关键词:红歌文化,高校教育,功能发挥
参考文献
[1]朱桂莲, 李晶.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2]孟繁.论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J].成才之路,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