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精选10篇)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1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老师和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立体化、多层次的组合整体。而体育文化作为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强有力的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学校学生的文化质量,加强学校的体育精神建设,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全民建设计划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校园环境中,其体育文化包含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体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所有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等活动中所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依据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即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三类文化均有助于人们的心理调节,满足师生员工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体育教学、健身锻炼、体育竞赛、体育表演、道德行为、制度规范等。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 协调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愉悦,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视野,最终达到培养创造精神,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和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2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从社会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需求和渴望。现在的体育活动已经从单纯的肌肉型运动转变出来,形成了既是锻炼又能娱乐的体育文化活动,进而实现了人们既能参加又可以观察的一类比较特别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当代, 其体育教育和知识文化教育的交汇处衍生出了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即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整个体育文化系统的一部组成部分,它在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校园精神是学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较深层次的学生群体意识,体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 校园精神可以说是学校群体共同认可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学校体育文化作为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力量,可以融入到学生和教师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主体,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题的,以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学校体育文化也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改善大学生的智力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传承、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3 学习体育文化的功能
开发和培训在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精神是学习体育文化的主要目的。学校体育文化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前提,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从历史上著名的生物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坚持身体锻炼,到我国邓亚萍接连摘得世界冠军的桂冠,到雷诺发展体育事业改变命运的人物事迹当中,都可以反映出他们强烈的体育精神。例如,邓亚萍有着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但是仍然坚持在体育赛场上,其敢于拼搏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了世界人民,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尊重。而这些体育人物所诠释的精神文化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鼓励和支持学生热爱运动,同时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格。
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流。锻炼体能、展现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体育精神让人们之间更容易交流沟通,让合作更广泛,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学校的体育文化包涵了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德意志。从现代体育发展由社会劳动生产脱离出来后,人们就在不停的利用体育精神向人类自身的极限发起挑战,而每一次挑战的过程,都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不单是非凡的体力所能达到,因此体育锻炼也是人们精神力量的一种锻炼。
然而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越来越优良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在改变了广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后,也给这些学生当中的很多人带来了负面影响的东西,例如现在许多学生缺乏对人生目标追求的耐心和信心,也没有相应的信仰鼓励他们继续前进,面对失败和挫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而怨天尤人等,这些缺少精神和理念的人必然容易受到环境优劣的影响而缺乏主观能动性。根据资料显示,在现今社会,大概有35%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有25%的学生经常感到迷茫和烦恼,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学习压力、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不能够用正确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实际上校园内的体育竞赛或训练等同于校园体育文化范畴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和不屈不挠拼搏精神的有效途径。北京大学“山鹰社”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就是因为他们在参与训练或去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意志的磨练,才敢直面成功或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发扬努力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从而形成了对人生目标更加坚定的追求和信念,这不仅仅是依靠学习的文化教育就可以达到的,更是靠学校的体育活动的锻炼来加以实现。
在学校的体育文化中,竞争精神和公平意识是其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在所有相关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公平都是基础条件。关于竞争精神和公平意识,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知识,其中一方面是指,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需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具有不畏强者的精神。另一方面,还要求在这个体育竞争活动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的道德规范和竞争意识。在这样的环境倡导下,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和培养一种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社会正气。因此,学习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不单单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壮学生的体魄,更能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而通过体育文化洗礼锻炼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力量。所以学校建设体育文化活动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小组或个人的体育竞技,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4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且从完善学校教育的软环境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与学校其它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系统化地建设,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文化是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为基础,增加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一般学校的体育文化,涉及到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类体育爱好需求。因此,学校的体育文化是学校建设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学习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学校,体育文化,功能,价值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2
【摘 要】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新兴运动项目沙滩排球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及自身特点和运动价值,通过对沙滩排球运动特点、价值和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研究分析,进一步说明开展沙滩排球运动对提升高校体育文化水平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沙滩排球运动;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01-01
前言
国际排联行政会议对沙滩排球的定义为“在沙滩上或者其他软场地上按有关规则,举行排球运动即为沙滩排球”。沙滩排球被誉为21世纪最杰出的运动,是一项具有竞技、娱乐、时尚和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性运动,符合九江学院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该项运动的推广对增强大学生体质,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满足大学生的娱乐心理,享受体育乐趣,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以及奠定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具有积极作用。笔者针对沙滩排球运动的娱乐休闲、健身价值和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分析,提出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沙滩排球是在高校学生普通学生普遍喜爱排球的基础上,坚持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该运动的基本出发点,结合众多体育项目优点于一体,以其时尚、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沙滩排球运动符合素质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 新兴的沙滩排球运动吸引了各类高校学生参与
沙滩排球是一项具有竞技、娱乐、时尚和欣赏的多功能性的运动项目。在大学校园里,篮球场、足球场爆满的是男生,女生很少参加篮球足球这些项目,而健美操等运动项目,男生参加的数量很少,对于体育锻炼比较少的学生来说选择的项目就更少。而作为新兴的沙滩排球运动,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参与,不觉中培养自我锻炼的兴趣,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这项运动的场地简易、建构投资少,简易学习便于开展。沙滩排球运动是在沙滩上或软场地进行,能够减少运动时造成的运动损伤,具有较强的安全感,参赛人数灵活,趣味性、锻炼价值、欣赏价值高、比赛的激烈性等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沙滩排球运动。学习之余,闲暇之时,进行这种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运动,将会使高校学生在娱乐和消遣中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集体配合练习时,还有助于增进友谊,增强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吸引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的积极参与。
2 沙滩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人民大学等已开展了沙滩排球运动,并且已组织了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事。2007年,北京市举行的高校沙滩排球联赛,参赛的高等院校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十一所高水平院校代表队。 “2008年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在烟台市三山岛举行,本届锦标赛有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60多支队伍参加了比赛。山东大学沙滩排球队在前几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山东大学男子沙滩排球队在代表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队参加在德国举行的“2008年世界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的同时,以其他队员组成男子沙滩排球队迎战本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相信随着沙滩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推广普及,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沙滩排球的知识、技能,将会大幅度的增加我国沙滩排球人口,提高沙滩排球的竞技运动水平。我国沙滩排球运动起步较晚,在沙滩排球的路上还有一定的艰辛,培养沙滩排球人才,为中国沙滩排球球队选拔人才储备后备人才。
3 沙滩排球运动的开展对提升体育文化水平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3.1 娱乐休闲价值
广大学生在自然浑然一体的气氛中进行锻炼,心情愉快,不易疲劳,还可以排除因学习和其他方面带来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正如美国新运动的提议者乔治•莱昂纳多的观点:“生态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处理他们每周所必须面对的紧张、复杂的工作环境方法,使人们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还为人们提供了与过去强调组织和被动参与的传统休闲运动的不同选择。”
3.2 健身价值
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以应付在校紧张的学习和即将踏上社会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沙滩排球,是从室内排球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因为其独特的运动环境,将给运动参加者带来很大的健身价值。首先沙滩排球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和创伤。与传统的运动项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沙滩排球是在细腻并且柔软的沙滩上开展。细腻、柔软的沙滩对于人体腾空落地后起了极大的缓冲作用,这能有效保护膝、踝等关节使之不易损伤。而从事室内排球的专业运动员在从室内场地室外场地后,原来明显感到疼痛的踝关节、胫骨、膝关节等伤病都有好转。这是因为在室内坚硬地地板运动时,由于长期的起跳、落地,或不正确的落地动作等造成的,而沙滩排球柔软场地正好杜绝了室内硬地板给运动员带来的伤病源。其次沙滩排球能够促进人体力量耐力的发展。由于沙的缓冲作用,要做出快速 弹跳与移动,不仅需要良好的爆发力,更需要有较好的力量耐力。经常进行沙滩排球运动,其力量耐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这种无损伤的运动,符合了大众娱乐健身的需要。
3.3 启迪智力价值
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相比较而言,需要通过视觉与本体感觉对球的飞行路线、旋转、速度和力量做出判断而进行运动,并且由于沙滩排球在室外沙地进行,更需要参与者具有灵敏的触觉器官来获得对沙、风、雨的良好感应。人的智力还包括另一方面,即非认知系统,主要指意志、注意、信心等方面。经常参加沙滩排球运动会磨练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扩大注意的范围,这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较大的帮助。这种心理品质对认知系统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开展沙滩排球运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げ慰嘉南:
[1] 郑金松.普通高校可设沙滩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07)
[2] 李士荣.中北大学开设沙滩排球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3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以及高度的艺术与技巧性,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欢乐与作用,它经常出现在重要的民族节日当中,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光彩,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在发展、演变、传承的过程大众,所形成的共有的、独特的民族的特性。作为体育文化的载体,其民族特性是其包含其本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反映。表现在其内涵方面就是其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涵养、道德观念等的综合反映,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当中所共同具有的文化情趣,如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摔跤等等,这些项目都是具有其地域性所独有的,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项目,因而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与鲜明的民族性。
其次,其具有历史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这个民族在这个地域长期生产、生活,从而传承与发展出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因而其具有历史性的特征。民族文化不单单是一种体育文化,更是各个民族在其文化的发展进化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其风格以及模式都随着其历史的沿革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所保留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因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民族性得以保留传承下来的。
最后,其具有传统性与传承性。传统体育文化是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来的,它带着其民族本身的许多特性,这些特性伴随着传统体育文化而来,继承着民族的特征,因而其具有传统性。另外,其本身也在传承着其民族的特性,体育文化都是各民族的长期发展当中而来的,都是在其原始的生产、生活当中发展而来的,其自觉不自觉的都继承和发扬了其民族本身所具有的精髓,并为其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调的民族凝聚力。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
首先,其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而来,它与体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各个民族在参加劳动生产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因而,其也就在各个民族的发展当中被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愉悦人们的身心生活,从而提高国民体质。因此,作为体育健身,其已成为体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和活力,而且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其次,其具有沟通民族感情,娱乐的功能。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诞生于生产生活当中,因而作为一种盛大的活动,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进来,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当前,随着我们的民族沟通日益紧密,其他民族的人们也都愿意参与进来,因而,它也成为了沟通民族感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与纽带。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价值
首先,其具有很高的文化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当中其主要发展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而民族体育文化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价值。首先,它能够通过其体育活动的形式对人们的肢体、技术动作给予活动,满足了现代教育当中的“体”的教育;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传统体育文化当中还具有一定的规则,礼仪与规范,通过它可以教育学生的德行的发展,更能够满足其对于民族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满足了现代教育当中的“德”的教育;在进行前两者的教育的同时,想要赢得比赛,还需要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通过斗智斗勇的方式赢得胜利,满足了现代教育当中“智”的教育。
其次,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体育教育价值。它能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能够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教师改变他们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积极性。
最后,能够加快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脚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它强调修身养性,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因而,我国的少数民族传同体育应该能够在创新与保持其民族特性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同时,要规范自己的规则,努力充分更新其内在的内容,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使传统的体育活动得到了改进和提高,使得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的。同时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思考和探索,使得它能够跟的上我们国家体育健康发展的脚步。此外,它还应该加强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并向其他国家学习,如学习日本、韩国等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经验,然后总结起来,以提高和发现适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之路,使我国的传统体育在世界上舞台再次闪耀。
参考文献
[1]陈蕾,李鹏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4,06:178-181.
[2]孙德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圈的结构层次及功能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6:58-60+297.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文化体系建设;产业文化
由于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我国群众在生活中的要求也不断增高,特别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丰富。为了创建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改变社会文化的发展种类,还要使群众在发展建设中积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才能在文化发展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群众文化的阐述
群众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一种大众性的文化建设,是人们在空闲期间进行的参与活动,从而促进人们在生活与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群众文化的主体对象是面对大众来实现的,在各个活动建设中为人们创建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群众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文化现象来说,它是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主要方向,而文化建设是人们在不同地域与不同背景方式下建立的,能够实现人们的丰富特性。所以说,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一种特殊的形式,不仅要体现出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特魅力,还要在发展建设中体现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娱乐性
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娱乐性是整个建设的基本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人们之间的交流随着利益的趋势已经不断减少,每个人在心灵上根本不能满足相关的需要,所以开展群众文化在这种方式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使人们在娱乐方式下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创造群众文化的艺术效果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指标,只要人们在交流与发展中具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就能实现一种简单文化的创造,不仅发挥了人们在活动参与中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也使人们在精神方向以及生活方式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团结性
群众文化的发展在社会地位中也具有团结性,因为群众文化的实施在社会发展中能够将人们凝结巨大的力量,使人们在团结中更好的发展。在群众文化发展形式下,每个人都是主动、积极参与进来的,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要创建群众文化不仅是多个民族的丰富创造,这种强大性也建立了更大的和谐家庭。这不仅是团结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上的主要方式。人们在实际的文化活动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团结意识,还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团结氛围。
(三)地域性
地域性的群众文化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形式,在发展建设中具有先进的地域性和精神建设。群众文化在开展建设中主要是由人们自己发出、自己组织的活动。由于不同的区域在发展文化水平和丰富内容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和形式,所以产生的地域特色也不同。群众文化体现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具有明显的关系,所以这种发展过程不仅要重视本土发展的特色,还要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从而提高群众在生活中的幸福指数。
三、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一)主导文化的彰显
主导文化的发展成为这个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它在发展建设中与群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两种文化发展实施的有利结合之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创建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实现了社会在发展建设中的健康性与和谐性。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人数比较多、规模比较大的团体活动,不仅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产生的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在这种丰富的、具有活力的环境发展下开展群众文化,不仅使人们在繁重的工作与生活中得到更大的压力释放,也缓解了人们的心情。所以说,开展群众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创建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不仅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在群众中实施更有效的宣传力度,还要将这种文化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二)精英文化的衬托
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和建设下,要将群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和发展,就要进行明确的分析和整理。群众文化是精英文化发展中的一部分,它的良好发展对精英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精英文化在发展中具有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高水平的文化建设以及更强的层次感建设,所以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建设下,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联系,从而在不同发展变化和内容下实施统一的发展和建设。开展精英文化面对的对象主要是极少数的知识分子,发展的范围比较小,而群众文化在开展中主要面对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开展的范围比较大。所以在开展精英文化建设中,就要敢于吸收群众文化中的积极观念,处理好两者在发展与社会地位中的关系,从而实现群众文化更有利的发展价值。
(三)产业文化的依靠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要发展具有创新性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建设就要与人民群众作为良好的沟通和支持,这样才能建立适应我国发展的文化产业。在一般发展状况下,文化产业的实施是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完成的,相比较与其他的发展产业,它实现的经济利益主要是以人民群众在文化艺术实施的消费行为来创造的。但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在生活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的精神文化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要发展更好的文化产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在文化艺术进行更好的创新和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实现具有群众文化气息的产业发展。
四、结论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时代的变化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仅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更发展成我国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在文化建设中,不仅提高了社会活动的质量,也提升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而为营造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带来积极的创新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齐仁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安晶.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价值的探索[J].学理论,2015,(4):199-200.
[4]李明.文化的社会功能视野下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5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联结文化企业、其他产业企业、政府和消费者, 形成集文化产品 (包括衍生产品及服务) 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营销体系。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超越了产业和经济的范畴, 不仅跨越多个产业和行业, 而且与政治、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融合渗透, 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运作特征及功能。
1 理论背景
国内外学者揭示了新闻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对各国增加出口的积极影响。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摩根索在其名著《国际政治学》 (Hnns J.Morgenthau, 1966) 中指出, 通过“我们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对征服、控制人们的心灵及影响国家间政治权力、经济关系的巨大作用。70年代, 第三世界不结盟、反霸权运动的著名学者辛格哈姆 (A.W.Singham) 和胡内 (Shirley Hune) 指出, 国际传播体系通过强调西方喜欢的经济体系, 忽视其缺陷, 以及通过国际广告影响南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及消费方式, 从而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内容和结构。Pratt (1997) 指出, 现在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导向确定为文化 (创意) 产业, 即未来的产业战略选择必然是文化 (创意) 产业。
厉无畏 (2009) 等人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 揭示了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 文化创意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 同时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生关联和融合, 对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文化产业通过价值链的分配来组织生产流程。胡晓鹏 (2006) 的研究指出, 文化资本、创意资本通过对产业、企业乃至产品的全面渗透, 可以显著改变传统产业的内容, 成为产品价值和生产流程的构成部分, 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甚至可以“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
孔同 (2007) 在对韩国传媒业发展策略的研究中, 指出韩国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推动传媒产业向国外输出电视剧、电影, 提高了韩国在国际影视剧市场的占有率, 带动了旅游业及衍生产品的销售, 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使韩国文化得到世界认同, 提高了国家的影响力。韩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基本战略是, 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 大力开发, 促进出口, 向世界传播韩国文化。
2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运作特征及功能
信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产业价值网络的运作, 是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整合技术资本与文化资本、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文化传播与产品全球营销, 并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的历程。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具有产品 (服务) 营销、国家 (区域) 营销的功能, 是实现产品 (服务) 价值增值、创造“原产地效应”、提高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国家 (区域) 形象的重要力量。
2.1 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文化产业价值网络运作, 首先是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渗透。不仅注重文化的经济化, 更注重产业的文化。由于文化价值网络联结众多的文化企业和传统企业, 使得文化产业、传统产业中的文化价值含量提升, 使关联产业具有了文化创意产业特征, 从而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现用数学模型来表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赋予关联产业产品 (服务) 文化创意价值及创意特征的联合经济性生成机理。
现假设文化产业价值网络仅有两个企业 (分别为文化企业和传统产业企业) 。各自在规模经济下生产函数为Q1=f (x1, x2, …, xn) , x1x2, …, xn为文化产业企业的生产要素;Q2=f (y1, y2, …, yn) , y1y2, …, yn为传统产业企业的生产要素。两个企业的各自核心优势要素为xj、yj。两个企业融合、联盟后文化价值网络整体新增净产值近似表达式为:
式中, pt为融合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 ΔA为文化价值网络中的价值增量的总和, ΔM为文化价值网络新增的管理成本, ΔC文化价值网络新增的交易费用。由上述表达式推知:
(1) pt>p0 (p0设为相应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 。文化价值网络在产业融合和价值链网络范围内由于其文化价值和创意特征, 因而, 不构成竞争关系, 可以垄断价格, 因而文化企业产品或劳务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这就是垄断利润的来源。
(2) ΔA>0。文化价值网络是传统企业和文化企业各自核心优势的整合, 文化资本、创意设计及生产技术水平一般高于原单一企业创意设计及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前述优势互补产生的共生放大效应。
(3) ΔM→0, ΔC<0, 则ΔM+ΔC≤0。于是
这就是说, 文化价值网络并未增加原企业管理人员数目, 各种业务协作可借助网络技术, 既节约交易成本 (ΔC<0) , 又未增加单位产品管理成本 (ΔM→0) , 因而|ΔM+ΔC|就是前述获得的规模经济。
以迪斯尼传媒集团全球价值网络为例, 它以动漫电影制作为源头、以主题公园和媒体网络为主体、以特许经营和衍生消费产品为支干。迪斯尼以米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一系列出色的动画、影片, 获得全球高额的影院收入, 同时发行销售拷贝、录像带和影像出版物。自1955年, 迪斯尼乐园的建成使迪斯尼的经营范围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扩展到主题公园旅游业。此后又成功向日本、法国、香港等地扩张, 为全球儿童及成人提供体验式娱乐服务。2002年迪斯尼乐园的收入占公司总利润的40%, 其范围包括餐饮、旅游纪念品、度假村、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 (谢婉若, 2006) 。
迪斯尼旗下有多家网站, 1983、1995年分别在美国、印度开播“迪斯尼频道”, 并通过与台湾博新公司、英国“天空”电视台合作, 以及兼并美国广播公司 (ABC) 等举措, 向全球传送自己制作的影片、卡通或购买的节目, 同时获得广告收入。迪斯尼还通过特许其它厂商使用迪斯尼动画形象, 获取特许费, 如授权国际饮品公司生产销售米老鼠蛋卷冰淇淋。迪斯尼的衍生消费品包括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制作的音像带、旅游产品、玩具、游戏产品、纪念品、服饰书籍等。特许经营和衍生产品的全球营销占迪斯尼20%左右的盈利。
“蓝猫”是中国企业中实施品牌、创意增值路线、构建跨产业价值网络较为成功的一例 (李敏, 2007) 。湖南三辰推出的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在国内外1000多家电视台热播的同时, 三辰启动了一个庞大的连锁店计划——蓝猫专卖店, 以加盟连锁的方式, 用极短的时间建立了3000多家主题连锁店。通过生产动画片主角的主题玩具、文具、服饰上市销售获得远高于同类产品的超额利润。三辰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动画片的制作和拍摄、专卖店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等高价值领域, 而其产品基本是通过OEM的方式获得。蓝猫持有三辰公司拥有十六大类、6600多品种的衍生产品, 拥有包括美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海外版权, 还有广告、品牌图书及光盘等多个盈利点。2007年“蓝猫”系列动漫产值达到1.2亿元。
“蓝猫”借助动画产业链突破了单向的产业发展形式, 其价值网络的构建取代了传统生产链。蓝猫卡通节目在国内电视台及海外市场播出, 逐步形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卡通品牌。在此基础上, “蓝猫”开始品牌授权衍生, 拓展特许专卖网络, 形成产业集群。“蓝猫”成功地打造出一条以卡通形象为龙头、跨行业的“艺术形象——品牌商标——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 建成全国性的集影视传媒——工业制造——商业零售为一体的复合型大企业。
上述案例显示,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重塑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 按照研发、生产、销售的一般流程组织生产, 形成单向的生产链结构, 彼此间缺少横向联系, 产业组织以垂直一体化为特征, 而文化创意企业加入, 成为其它产业的投入要素 (Werner Holzl, 2005) , 文化创意企业是为传统产业企业提供文化创意服务, 形成以优势文化企业为主导, 集创意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价值体系。从现实形态上看, 文化创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 形成以创意设计为中心, 生产、营销等环节为外围、联结国内外的同心圆的产业组织结构, 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具有反馈效应 (厉无畏, 2006) 。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在不断积累、扩张的同时, 通过融入相关产业价值链环节, 显著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内容, 甚至改变了以三大产业为特征的纵向产业格局, 这种产业纵向整合的功能也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同时, 在培育文化创意资本的过程中, 艺术家、经纪人、生产商、销售商等不同的参与者被联结起来, 并最终出现了一条横跨不同产业和企业的协作链, 而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涵盖各种类型的具体产业, 对诱发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具有重要作用。
2.2 文化资本与技术资本整合, 实现产品 (服务) 价值增值
技术、文化同属于人的精神领域。技术建立在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在此意义上, 技术与文化、技术生产与知识生产、文化生产紧密相关。
但技术资本和文化资本是有区别的。技术资本是可编码的知识, 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单纯的技术产品同质性强。与此不同, 文化资本多为非编码知识或缄默知识, 它难以在不同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有效转移。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可编码知识 (技术创新) 的传递成本随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下降, 甚至接近于零。但非编码知识由于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其传递成本则不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下降。文化资本的黏性特征使得各个地区或国家都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延展过程中, 渗透特殊地域、民族文化内涵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因其既有高技术含量、又富含文化意蕴, 进入其它国家后, 则因其不可复制模仿的独特性和特有的文化价值而被各国消费者所认同,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产品、服务的价值增值及实现。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高科技与独特美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迪斯尼、好莱坞等企业声名卓著, 唐老鸭、米老鼠等世界级卡通品牌数十年来盛况不衰, 他们不断根据市场需求, 向产品和服务中注入创意理念和技术含量, 象征美国特色的高科技影视制作技术、卡通形象与美国文化天衣无缝地结合是美国产品全球渗透的致胜法宝。
文化产品如动漫创意、形象塑造及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 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假如说蓝猫文具、米奇服装、Kitty猫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资本融合的典型。那么《阿凡达》、《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 同时也是技术资本与文化资本、现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理念完美结合的结晶。
据统计, 我国儿童商品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 每年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人民币, 其范围从影片到游乐园、从图书到玩具、从服装到鞋帽, 卡通品牌及其衍生品。这些风靡全球的卡通形象走下银幕, 进入几代人的童年, 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成为产品价值增值和实现的重要模式。
文化产品及服务则是文化和技术的载体, 其价值取决于荷载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并传达文化、知识的内涵及意义。其符号价值远离事物的本来含义, 从而产生了超出成本的附加价值。文化赋予技术产品—机器猫、宇航猫以灵性和精神, 从而大大提升了工业产品的内在价值和文化特色, 使之受到消费者认同和喜爱。
2.3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整合,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主要以人文资源为基础, 通过文化元素的发掘利用, 推动产业的发展。对美国西部开拓和美国精神的传递、对传统儒家文化遗产和本民族历史题材的挖掘是美国、韩国影视文化产业近年得以在全球扩张的重要基础。但文化产业也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要消耗自然资源。如电影业的胶片来自化工原料, 电视摄录设备的制造来自工业材料, 图书、杂志的用纸则来自森林资源。文化资源是特定自然与人类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 如北京猿人遗址、西安兵马俑遗址等。文化创意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启迪, 如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充分利用了云南、广西的山水为天然背景。而文化产业渗透到传统资源产业中, 生产相关的文化衍生品如玩具、服装等则因其特有的文化意蕴而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
自然资源具有可消耗性。而人文资源以其特有的隐含性、专用性和复杂性, 具有不可消耗性、不断重复利用的特征。因此, 发展基于人文资源的文化产业可在增强产品、服务独特性、差异性的同时, 规避环保风险, 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进入二十一世纪,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出现了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比例不断下降, 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上升的趋势。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倡导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即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文化的本意是人与物的教化过程, 是对其潜能的培育与完善。它既要考虑人自身行为对行为关联整体的副作用及反作用, 同时要顾及事物自身的权利。而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运作和文化产品及服装、玩具、家电等衍生产品、关联产品的对外输出, 将充分整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即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充分融入人文资源的高级要素, 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 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环境生态改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类开始步入体验经济时代, 文化艺术、民族风情、信仰观念等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 对提高文化产品和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基于对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它贯注了生态发展的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风土人情, 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会, 为现代社会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景观, 有利于提升城市、区域形象和品牌。如南京夫子庙, 结合旧城改造, 既强化了该地古老的文化底蕴, 又融入了现代城市的时尚元素, 成为独特的地标景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的拓展为许多地区塑造、保护了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古老村落。这些特色人文景观, 能有效吸引人才和资金, 促进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大量积聚, 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生态循环, 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企业在利用资源、构筑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 可集中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非物质化和虚拟性的功能环节, 如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管理服务、营销及品牌管理等增值环节, 而将更多的环境破坏性、资源消耗性生产环节分包给世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 甚至完全退出成品生产, 以节约自然资源的消耗。
2.4 文化传播与产品服务全球营销整合, 提升国家“软实力”并创造“原产国效应”
含有特殊文化要素的产品及服务都带有显著的声誉效应, 在偏好各异的消费者眼里总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区域、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如好莱坞的大片、意大利、伦敦的歌剧等。而文化产业价值网络运作及产品服务的全球营销, 因其对特定地理区域及人文特色传播, 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区域及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全球传播营销, 兼具国家营销、区域营销的功能, 能创造巨大的“原产国”或“原产地效应”, 带动其它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全球销售及消费。
以韩国为例, 韩国文化产业国内市场的有限性, 使韩国将目光瞄准国际。由于韩国上升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与坚挺的韩元增大了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困难, 韩国公司调整战略, 以高质高价的差异化战略替代低成本生产战略。这一过程中, 韩国文化产业对韩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国借助文化创意资本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 通过“韩流”改变了传统产品的价值构成, 大大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韩国政府设立“文化产品出口大奖”、鼓励本国电影参加各种影展, 积极投入巨额资金举办各类“电影节”, 为年均1500部作品的外文制作及优势出口项目研发提供资金, 同时提供多种政策、税收优惠等, 鼓励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构建全球产业链。十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做强做大。1997年, 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 2000年,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成功登陆中国市场, 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掀起了“韩流”热潮。与此同步, 韩国电影业开始登陆北美市场。
随着《大长今》等韩剧在中国、日本等亚洲、欧美等国的热播, 韩国饮食文化及韩国服饰在全世界大受欢迎。韩国文化产业的增长带动了旅游、化妆品、饮食、医疗整容、日用品乃至汽车等工业的增长。韩国文化产业在赚取巨额外汇、增加就业机会之外, 达到了长期的对外宣传效果, 大力提升了其国家影响力和“软实力”, 扭转国际消费者对韩国的负面看法, 促进了韩国家电、汽车的“原产地形象”及全球销售。学习韩语在外国学生中成为时髦, 韩国文化得到了世界好感和认同 (孔同, 2007) 。
除了文化价值, 文化产业的全球价值网络通过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准确把握, 将一国成熟、衰退期的产品, 引入国际市场, 实现产品服务的价值提升。众所周知, 在一个买方经济主导、追求异域新奇事物、崇尚个性化消费的体验经济时代, 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是需求价值的高端领域。而通过文化产品及衍生产品的跨国销售, 则能通过其独特的异域文化理念使一国已无市场价值的传统产品重新焕发价值活力,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文化产业外向型发展, 是一个产业本身界限日渐模糊, 产业间融合不断加强的过程。文化产业同新闻传媒、网络传播及传统产业的外延日益延展。电影业、电视业、音像业、出版业、会展业、IT业、旅游业、服装业、玩具业、家电汽车业相互融合、相互惜力, 最终可达到塑造群体品牌、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目的。而“原产国”软实力的提升, 也是创造“原产国效应”、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市场份额和附加价值的有效途径。
3 结论及政策含义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固有特性和产品营销、国家 (区域) 营销功能, 对提升相关国家和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的原产地形象及文化价值、并对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鉴于中国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 及不同地域文化产业资源发展状况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应基于文化资源特征, 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经验, 选择具体的构建策略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达到以区域特色弘扬区域文化、由区域文化创造“中国制作”、借“中国制作”营销“中国制造”的目标。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有其内在的效率、利益、技术要素驱动和产业竞争因素的促进。但由于它是一个跨产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系统, 它的构建, 需要打破行业、部门条块分割, 突破传统管理体制和观念的束缚, 实现技术、体制、制度创新及产业融合创新。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网络、社会资本、知识、创意设计及人才等高级资源要素的创造、培育, 文化艺术等共生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 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竞争、并主导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核心要素, 是一个地区、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当今世界区域和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拓展, 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 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型战略课题。
中国文化因其积淀深厚、包容丰富, 构成了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拓展的深层历史动因。中国制造业发达, 近年来, 中国制造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中, 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产基地。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价廉质劣的代名字, 中国产品出口目标国遍及全球。但是, 中国制造企业形象意识薄弱, 产品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有影响力的现代营销方式。因此, 其销售渠道、文化价值、创意设计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客观上要求与文化产业的联姻。
应当特别关注的是,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 而是多个企业、组织、个人联合构成的无边界“多重目标共同体”。它的拓展运作, 依赖优势文化企业、关联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组织的“集体行动”。除了微观层面企业自身的战略权变及策略选择, 政府宏观层次的政治运作、国家营销及产业发展战略、政策设计是弥补市场调节失灵、促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构建的重要变量。特别是政府、团体协会、关联企业等组织联合, 如推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营销、产品促销活动, 有益于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集中人力、物力推动文化产品及关联产品服务的创意制作及国际营销。
参考文献
[1].Hnns J.Morgenthau, Kenneth W Thompson, DavidClinton.Politics among nations.McGraw-Hill Humanities, 1966
[2].Pratt, Andy C.Production values:fromcultural indus-triesto the governance of cultur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97, 29 (11) :1911~1917
[3].A.W.Singham, Shirley Hune.Namibian indepen-dence--a global responsibility.Westport, Conn.L.Hill, 1986
[4].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5~13
[5].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2) , 5~12
[6].孔同.从韩国传媒产业发展看国家软实力增强[J].传媒, 2007, (4) :66~67
[7].谢婉若.迪斯尼传媒集团产业链经营模式分析[J].时代教育, 2006, (12) :137~138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6
关键词:淮河,水文化建设,研究
水是生命之源, 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当今世界, 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日益紧密, 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彰显文化的作用, 因此, 加强水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淮河, 是我国一条古老而又独具地域特色的河流, 与我国长江、黄河、济水齐名于世, 并称“四渎”。淮河流域, 不仅是我国闻名的战略要地之一, 而且是苏、鲁、豫、皖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淮河水文化历史悠远、内容丰富。淮河在哺育沿岸人民的同时, 也孕育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为我们留下了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和浩如烟海的典籍, 这也正是淮河所特有的历史地位和蕴含的非凡价值, 所以, 研究淮河水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价值, 对于总结历史经验, 继承流域文化遗产, 丰富当下精神文明的内涵, 从而为今天淮河流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淮河水文化的内涵
1.1 水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黄易·贲卦》, 书中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辞海》把文化定义为“精神生产能力和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1]
水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2]。它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水一旦与人发生了联系, 人们对水有了认识, 有了思考, 有了治水、用水、管水的创造就产生了水文化, 所以说水文化的实质是透过人与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关系的文化。
1.2 淮河水文化的内涵
“走上走下, 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水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淮河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淮河水文化是受淮河流域自然条件和区域文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淮河流域特点的水文化[3]。
淮河是我国东部的重要构成部分, 正是淮河水哺育了这片辽阔的平原上的人们, 才让我们得以繁衍生息。由古到今, 人们在发展中对淮河的治理、认识、感知, 形成了淮河流域文明, 形成了具有流域特色的淮河水文化。在古代文明中, 淮河水是中华文明的源泉, 是淮河流域社会发展的杠杆, 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现代文明中, 淮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对经济和农业发展、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2 水文化的表现形式
2.1 形态文化
2.1.1 水利工程
淮河流域发展水利事业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淮河流域的十几个诸侯国为了角逐争霸, 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有:公元前605年楚国令尹 (即宰相) 孙叔敖在今寿县境内兴建的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芍陂, 也就是现在的安丰塘。同时兴建的还有河南期思雩娄灌区。春秋时河南的徐偃王在淮阳 (陈) 上蔡之间, 开挖了人工运河, 沟通陈蔡,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公元前486年,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称霸中原, 在今扬州附近开凿邗沟, 沟通了江淮, 成为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战国时魏国开凿了开封至沈邱的鸿沟, 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等[4]。
2.1.2 水利景区
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各地市利用淮河流域已有的自然资源建设了一些水利景区, 如蚌埠市的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 2004年水利部批准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景色十分优美, 水中有山, 水中有桥, 水光山色浑然一体, 各处树木苍郁、静谧幽雅、鸟语花香, 既有“都市鸟岛”的美誉, 又有“天然氧吧”的美称。南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涂山, 而涂山则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根据地, 是古涂山氏国的所在地;北邻广阔的淮北平原, 如铜墙铁壁般而又生机盎然的淮北大堤, 担负着淮北平原工农业生产的防洪任务。
2.1.3 水利文化
隋唐时期, 江淮地区经济更加繁荣。自隋炀帝开挖南北大运河后, 通济渠横贯淮河流域, 沟通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 沿运河出现了许多盛极一时的大都会。北宋王朝都城汴梁 (开封) , 是当时“天下富商大贾所聚”之处, 不仅是北宋王朝的政治中心, 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故都, 城内有古老的开封铁塔和著名的相国寺。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 就是以开封为背景, 描绘当时都城的繁荣景象。“淮右名都”扬州, 景色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 不仅赢得了历代帝王和文人骚客的青睐, 而且还吸引了阿拉伯、伊朗、印度和日本等国际商贾, 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2 生态文化
2.2.1 淮水活动
无论是人们对淮河恬静优美的景致的喜爱还是对他怒吼咆哮的洪水的畏惧, 淮河流域从古至今围绕淮水而形成的民俗活动种类繁多, 如祭祀淮河湫神, 祈求降雨;淮河健康生命行;淮河论坛;淮河书画展等一系列民间自发的或政府组织与淮河息息相关的活动。
2.2.2 淮河管理
淮河水主要用于农畜用水、城市供水和水上运输。千百年来沿河人民用淮河水进行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养殖、城市生活和生产, 古时设有水部 (属工部四司之一) 进行管理, 现在设有淮河水利委员等部门进行管理。在我国古代时期淮河水还有航运的作用, 例如上述提到的自隋炀帝开挖南北大运河后, 沿运河出现了许多大都会[4]。
2.2.3 法律法规
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以及2004年9月淮委批复的《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水文遥测及信息系统工程》。
2.3 文明文化
2.3.1 历史底蕴
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与淮河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早在4000多年前, 夏王朝就在颍河上游的登封建都, 这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开端。继夏而起的商朝, 也首先在河南商丘一带艰苦创业。夏商王朝的兴起, 创造出代表世界东方的灿烂文化, 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文明相媲美, 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之源。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中, 已经出现了“淮”字的记载, 稍后2900多年前的西周钟鼎文中也有“淮”的字样。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记有“鼓钟将将, 淮水汤汤”的诗句。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禹贡》云:“导淮自桐柏, 东会泗、沂, 东入于海”, 并对淮河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
2.3.2 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 吟诵淮河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大量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词。淮河源头———桐柏山, 是神话中盘古开天劈地的地方。这里, 太白顶雄居山巅, 云台山毗邻峰侧;淮源山溪容纳百川奔腾而下, “万顷白云蒸绿壁, 一声黄鹤唳青霄”。在河南淮阳, 人们为追忆“三皇五帝”之首天皇伏羲氏的功绩建筑了伏羲陵庙。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 画八卦, 妻子女娲手拿矩尺, 炼石补天, 积芦灰以止淫水, 成为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佳话。郭沫若著《中国史稿》中, 把伏羲氏称作淮河流域民族的祖先。鲧和大禹父子治水的传说, 更是家喻户晓。据史载, 大禹是淮河流域河南登封人, 他曾三次到桐柏山察看淮河水情, 征服淮河水妖巫支祁, 使淮河不再泛滥。安徽怀远县的涂山, 相传是大禹取涂山氏和大会诸候的地方, 后人在涂山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禹王宫, 象征涂山氏的天然石像———启母石矗立在禹王宫前。涂山隔河相望是荆山, 在那里曾为大禹的儿子建造过启王殿, 山腰有白乳泉和望淮楼, 在那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联:“片帆从天外飞来, 劈开两岸青山, 好趁长风冲巨浪, 乱石自云中错落, 酿得一瓯白乳, 合邀明月饮高楼。”荆山脚下的“断梅谷”, 是长淮三峡之一, 更是风景秀丽的天成佳景。
2.3.3 地域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 早在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目前已经发现的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址, 就达100多处。如: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1号遗址;位于淮河中游的盱眙县下草湾遗址;位于淮河下游的苏北连云港桃花涧遗址和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人类活动更为活跃, 现已发现散落在淮河流域各地的仰韶、龙山、青莲岗、大汶口文化遗址100多处。其中1977、1978年在河南新郑县发掘的裴李岗遗址, 从出土的文物证明, 淮河流域在数千年以前已经有了农业和畜牧业。陶器的广泛使用和图形文字的出现, 说明淮河流域的人类当时已经脱离了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古老淮河很早以前就已成为淮河流域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从漫长的文化史分析, 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 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 并与中原文化汇合, 才使中国进入炎黄同尊、龙凤呈样的时代[4]。
2.3.4 革命传统
淮河流域的劳动人民不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同时又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大别山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 新四军军部设在盱眙的黄花塘, 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淮河两岸, 运筹于洪泽湖畔, 为拯救民族危亡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中, 淮河流域的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积极支前, 从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到震惊世界的淮海战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4]。
2.3.5 文人故乡
“临淮自古多名士”。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历代的政治变迁, 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除产生许多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外, 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文学艺术家。如管仲、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刘邦、项羽、韩信、蔡文姬、曹操、诸葛亮、朱元璋、施耐庵、吴承恩、孔尚任, 特别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也诞生于此, 可谓群星灿烂, 光照千秋。
3 淮河水文化的功能价值
3.1 整合功能
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 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 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 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 消除隔阂、促成合作。淮河水文化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通过对淮河水文化的研究, 以文化为媒介, 把人类千百年来围绕淮河流域进行的水利工程和水利景区建设、水利科技发展、涉水诗词歌赋、书画摄影以及和淮河相关的各种民俗历史、制度法规、会议活动等进行整合。其次, 在对淮河流域水文化整合的基础上把淮河水文化和淮河流域的其他文化相结合, 例如, 水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 展现水在饮食中的重要作用;水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 体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文化与交通文化相结合, 突出水运是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 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5]。
3.2 导向功能
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 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 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 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来自实践而高于实践, 因而能指导实践。淮河水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人们对淮河水文化的认知度的提升, 树立淮河水文化形象, 凝练淮河水文化精神,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群众心中形成一种共识性, 从而有效的达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保护水生态、防治水污染, 保护水文化遗产、促进水文化进程。例如淮河水文化的导向作用让人们有意识地通过淮河生命健康行活动保护淮河的可持续发展。
3.3 规范功能
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 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 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 这也意味着某种规范的形成, 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 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规范就会被维持下去, 这就是文化规范的功能。淮河水文化的规范功能是指规范实践层面水事活动的功能[6]。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办法等强制性行为规范, 这些都是淮河水文化中制度文化功能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种非情感、超意志的强制性的规范功能。这种水文化的规范功能不仅规范从事水事活动人们的行为, 而且要求全社会都要共同遵守, 如颁布的《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十条规定禁止向淮河流域水体、河床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及其它化学类有毒有害废液和贮存、堆放、倾倒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二是人们遵循长期以来在水事活动中形成的基本道德、习惯、行为准则以及对水和水利的价值判断标准, 这是一种情感、意识的内在强制性的规范功能。例如水利工作者为了除水患, 兴水利, 造福人民, 长期自觉艰苦奋斗在水利战线上, 为淮河的发展默默奉献;又如水文工作者每到汛期, 越是风险浪急越是要去测水位, 查汛情, 这些都成为水利职工在长期的水事活动中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7]。
3.4 传承功能
从世代的角度看, 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 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 那么, 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水文化传承功能是由于它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可以通过传达、传递和传授达到继承和弘扬的功能。
任何文化一旦形成, 不仅作用于当代, 而且影响未来。例如人们在淮河流域长期治水实践中, 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 发明了新的技术手段、材料器械, 也饱尝失败的艰辛和教训, 这些均值得后人充分的学习和借鉴。再如从古至今人们通过诗词歌赋、书画照片对淮河流域各种事物的记录, 是对淮河千百年来变迁的见证, 是后人认识淮河的重要凭证。这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的淮河水文化都是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无限资源, 是淮河水文化能够一直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因素[8]。
4 淮河水文化建设规划实践
滔滔淮河之水流淌千年, 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淮河流域自古至今对当地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 西起桐柏山、伏牛山, 东临黄海。全流域跨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自然景观独特, 历史遗存丰富, 是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之后我国第三大地域景观带。山水秀美。淮河流域山多景美, 嵩山、鸡公山、八公山、皇藏山等名山林木茂盛, 景色怡人;河渠纵横, 库塘众多, 湖泊洼地星罗棋布, 水域广阔, 水面2000多万亩, 京杭大运河进入淮河流域后, 串联了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 使淮河流域更具灵性。然而, 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流域内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文化遗产受到损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 进行淮河水文化建设规划是推进民生水利发展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是认真贯彻落实《水文化建设纲要 (2011-2020) 》的举措。实施淮委水文化精品战略, 精心打造淮河文化大讲堂等水利行业水文化品牌, 创作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 实现水利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水文化建设成果日益丰富;丰富治淮工程文化元素和内涵, 加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 完善以扩建治淮陈列馆、建设职工书屋为重点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使治淮工作的文化品味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加强淮委水文化普及教育和传播, 增进水文化国内外交流, 建立淮委水文化建设大格局, 加大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 基本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务实开放、特色鲜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与治淮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水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9,10]。
5 结语
上述通过对淮河水文化的内涵研究, 使淮河水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刻, 通过系统的分析淮河水文化在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三个层次上的表现形式, 使淮河水文化的挖掘更加深入;总结了淮河水文化的四种功能价值, 整合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传承功能。我们要以淮河文化资源为依托, 借助豫、皖、苏、鲁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脉佳水, 进一步增进沿淮各地之间的交流合作, 持续求进, 务实发展, 积极作为, 共促繁荣进步, 共创发展伟业, 努力把千里淮河打造成为推动淮河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两岸人民群众的“黄金水道”, 更要通过深入挖掘淮河传统水文化遗产, 梳理淮河传统水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核, 切实保护好淮河沿线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水文化遗产, 为实现我国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悦, 刘建林, 朱记伟.渭河水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价值研究[J].西部文化.
[2]李宗新.水文化的主要功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3]吴圣刚.论淮河流域文化的特征[J].
[4]陈琳, 陈丽丽.淮河文化的成因与特色[Z].江苏地方志, 2007-1-46.
[5]孟亚明, 于开宁.浅谈水文化内涵、研究方法贺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
[6]毛春梅.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水利文化的关系[J].
[7]闫彦, 王生云.浙江水文化建设实施对策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8]余渊.关于安徽水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淮水利科技.
[9]汪健, 黄健勇, 费薇分.浅议江南水文化的特色与发展思路[J].中国水运.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7
1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体现
1.1 高校文化景观建设突出“以人文本”的理念
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应当根据大学所处地理位置的城市特征,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同时,也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众所周知,历史名人最能够显示一个大学和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因此,在大学校园内建设名人雕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名人雕塑能够体现高校的文化精神,凸显出校园建设的与众不同。校园景观的空间布置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设计。在景观区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与文化需求。在道路规划方面,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上下课的便捷,而对于车行道的设计,一定要避开教师与老师上下课行走的主干道路。除了在道路设计方面要体现人性化,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户外娱乐区,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在大学校园娱乐区,可以将湖、凉亭、长椅集于一体,并配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为莘莘学子营造出一个既适用于晨读学习,又适于放松心情的场所。例如,北大校园的“一塔湖图”景观,即未名湖和博雅塔,充分体现了燕园建筑的精髓,成为北大校园独特的文化景观。
1.2 高校文化景观建设应突出“本土化”的价值理念
在大学校园内进行景观建设,既是对自然景观形态的合理铺排与设计,更是运用独特的艺术处理方法,将本地的区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建设文化景观,能够为全校师生营造出属于本学校的精神文化理念,同时,大学校园环境是比较开放包容的,各种先进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因此,设计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时,必须因地制宜,将本地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精神理念都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例如,苏州大学在设计校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苏州的文化传统、文化区域特色,重点突出水乡文化,将江南水乡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2 校园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建设原则
在大学校园进行文化景观建设,离不开对场地的合理设置与运用,因此,在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场地的生态条件,也就是说,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景观时必须遵循生态性建设的原则。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山水鱼虫都属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过于重视建筑物材质和造型的选择,而忽略了对场地生态性的考虑,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应将生态规划设计原则运用其中,顺应原本校园的地质地貌,建设符合校园地形特色的美丽景观,并且运用自然材料或就地取材设计景观,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环境。
2.2 保留性原则
每个大学都有独属于自己学校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的可能是保存久远的古树名柏,也可能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名人雕塑,更可能是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建筑、纪念碑等。因此,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坚持保留性原则,将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观保留下来。这种典型的文化景观能够增加学校的历史厚重感,也能够弘扬本学校的精神。
2.3 安全性原则
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首要必须考虑的规划设计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校园是全体师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才能使校园和谐稳定,校风积极向上,因此,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体现安全性原则至关重要。设计校园文化景观时,主干路上的路灯设置,照明度一定要符合标准,学生在晚间出行时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植物的选择一定要仔细选择,必须选择安全无毒害的植物。
3 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建设中,要探究和分析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及规划设计原则,力求为全体师生建设一个景色优美又具有文化特色的大学校园。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是在合理运用校园空间的基础上,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并将大学校园的历史底蕴、实用功能和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本文从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及规划设计原则入手展开分析和研究,探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价值功能,规划设计原则,探讨
参考文献
[1]谢大伟,丁峻.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及规划设计原则[J].美育学刊,2011(5)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8
“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 各年春秋之际, 士大夫都会组织举办“乡射礼”, 邀请一名具有德行的处士做主持, 称为“宾”, 在堂正南方丈三十之远处设置箭靶, 称为“侯”, 于堂上设置射位, “侯”左前方会设置一皮质小屏, 报靶者藏身于此, 称为“乏”。将算筹、弓、箭等射具布置在西堂。射手间三轮比射即为“乡射礼”的核心活动, 称为“三番射”, 射手各发射四支箭。一番注重射的教练;二番射为正式比赛, 依据射箭成绩分胜负, 负方射手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并站喝罚酒;三番射增加音乐伴奏, 需应和鼓节拍且射中靶心, 否则无效, 结果公布后依然是负方射手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并站喝罚酒。三番射结束后行余兴节目, 堂下堂上遍饮酬酒, 歌奏不已, 尽欢而止[1]。
二、“乡射礼”体现的“人人之和”
“乡射礼”进行的各个环节, 宾、射者、主人等都是谦虚礼让的态度, 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和敬的修养。且最后一个环节———旅酬, 是一项要求参与射礼的人饮酒的环节。此环节要求胜者为败者敬酒, 均具有以下意思: (1) 罚酒。比赛未取得胜利, 表明输者射艺、德行比如胜者, 需予以惩罚, 鞭策其继续修德练艺; (2) 体现胜者谦虚的态度。主动为败者敬酒, 以谢“谦让”。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联想现今体育比赛, 胜者通常会得到较丰厚的精神、物质奖励, 被大众追捧, 演化为“追星”现象, 胜者缺乏谦虚道德修养会形成骄傲自满心态;败者则出现了迅速被冷落的反差, 形成极端相反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会造成社会不和谐因素的滋长蔓延。我们可以从先秦“乡射礼”汲取其体育文化景象, 胜者主动向败者敬酒, 警示胜者切不可高傲自满戒骄戒躁, 同时也满足了败者自尊心要求并给予鞭策鼓励。所以“乡射礼”举办注重的是修德行、明礼仪, 教谕人们为人做事道理。而且报靶者报告射箭比赛结果的时候并非直呼比者其名, 以某藕上射或下射来代替, 既突出了古代不能直呼长者、地位较高者其名的等级观念, 也充分考虑失败者自尊心。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倡:“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 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2]说明君子不妄与人争, 应以修身进德为本。我们可以从“乡射礼”中体会到其蕴藏的“人人之和”思想。
三、射礼体现出来的传统体育和人文教养相结合思想
“乡射”是“五礼”之中的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里提到“以嘉礼亲万民”, 意思就是采用嘉礼——“乡射”来与百姓亲近, 进而实现教化百姓的目的。“乡射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体育训练活动, 经前秦儒家等改造, 采用一种以习射观德的方式来对人们进行养德、尚德引导的重礼轻射活动, 转化成为了道德教化礼仪活动[3]。先秦时期的“射礼”包括大射礼、乡射礼、燕射和宾射四种。在《礼记·射义》中有这样的记载, 孔子和他的弟子于瞿相之地园圃内举办射礼, “观者如堵”。子路手执弓矢, 孔子邀请围观者加入射礼, 说道:只要不是败军之将和与国家灭亡责任重大的大夫, 其余均可入地。此番话过, 不少人羞愧离去。比赛结束, 酬宾仪式开始, 这时孔子又说:少年至壮年期间未间断行孝悌之行的人, 到老年还好礼且不从流俗的人请到宾位就座。话过, 又有一番人离去, 而一些人获得了荣耀。从这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射礼方面赋予了其很多道德内容, 具备德行的人才能参与射礼, 而那些国难当头只知道保全个人, 贪生怕死畏缩后退的人是没有资格参与射礼的。参与射礼的宾客是道德的榜样, 德行超群才有资格担当射礼宾客。孔子的这一思想利于提倡正气、构建公正的社会舆论。
四、“乡射礼”体现出的“正己持志”思想
《礼记·射义》中表明:“心平体正, 持弓矢审固, 则射中矣。”它的意思是说, 射箭的人只有体态正直, 心平气和, 牢牢地抓握住弓箭, 向目标瞄准才有射中的可能, 意为“己正而后发”。“己正”可以分为“外体直”和“内志正”两方面。“外体直”的意思就说在射箭的时候动作应标准, 做合乎规矩的姿势和动作, 射手需依据规定做出正规的动作。“乡射礼”中司射会做一系列示范动作给射者观摩, 射者需要作出规定、规范动作。在射位站定之后, 需先扭头注视靶中心, 这样可以表示射者的心志在射箭, 心无旁贷;然后俯身看双脚, 将步伐调整后开弓射箭。只有动作规范了才能获得理想的射箭效果。孟子曰:“大匠诲人, 必以规矩, 学者亦必以规矩。”[4]意思是说高明的工匠在教人手艺的时候肯定会依照一定的规矩教授, 而学习的手艺人也一定要依照这个规矩来学习, 不然难以学成精湛的手艺。孟子的意思与“体外直”有异曲同工之效。“内志正”的前提为“立志”, 意思是说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射箭是先秦时期男子当然之事, 射箭是男子们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射礼竞射的主要技能, 射礼以习射为主要内容, 在先秦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现实作用。《礼记·射义》中有这样的记载:“故男子生, 桑弧蓬矢六, 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 男子之所有事也, 故必先有志于所有事, 然后敢用谷也, 饭食之谓也。”[5]哪户人家一旦生了男孩子, 必在门口悬挂代表男孩的六根蓬草做成的箭和桑木弓, 以此来表达向上下四方发射。男子施展作为的广阔空间即为天地四方。古代父母长辈对刚出生的男孩寄予了厚望, 希望他们长大之后可以练就一身射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希望男孩从小树立磨炼射技、光耀门庭之志。由此可见古人利用“射天地四方”来表达“望子成龙”的追求, 以射箭行为来隐喻“立志”。基于“立志”思想, 还需要对个人的身份、目标进行明确、合理的确定, 在《礼记·射义》中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 或曰舍也。绎者, 各绎己之志也。为人父者, 以为父鹄;为人子者, 以为子鹄;为人君者, 以为君鹄;为人臣者, 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6]意思是说射者应依据个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寻绎个人志向。虽然存在强烈的等级观念, 不过它的借鉴意义在于每个人需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定制出合理的、科学的目标。在体育运动或是做任何事情上都需如此。综上所述, 在现实生活中, 每一个人只有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设置合理的志向目标, 严格遵循为人做事准则, 做好基础工作, 才能把事情做好。“乡射礼”要求射手“立正志”, 也就是要告诫人们应依据个人情况心存合理志向, 以身符合规范并坚持不懈, 才能达成既定目标。
五、“乡射礼”对现代体育产生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礼仪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 即礼仪和道德的有机结合。在一定意义上, 我国的传统礼仪属于道德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人善良人格的形成需要学习、遵守礼仪。为人之善应“立于礼”, 处事之善应“行于礼”, 交往之善应“让于礼”。礼是德的基础也是德的规范, 具有端正个人行为的作用。
1. 健康竞争心态。
竞技运动中一定会存在成功者和失败者, 不能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那么纠正比赛就成为了无聊的恶斗。“乡射礼”中就明显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乡射礼”教人习射的同时还教人为射之道。在《射义》中指出:“射求正诸己, 己正然后发, 发而不中, 则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而已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射箭之前需要先对个人心态、自身进行调整, 只有自身端正后才能发射。发而不中不能怨天尤人, 特别是不能埋怨射中的人, 要对自己进行反躬自省, 找出自身原因。保持健康良好的竞争心态, 才能转败为胜。从中可以看出, 个人心态及身体的调整状态是射箭成功的关键。将这种思想运用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面对社会各种竞争, 心平气和地面对成败得失, 保持健康竞争心理, 意义重大。在体育比赛会场上, 高手云集, 团体、个人比赛均现场气氛紧张, 竞争激烈, 如果运动员不能具备健康、平和的气态, 心浮气躁, 那么就难以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理念。
2. 君子之争思想。
体育竞技需要双方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决定出胜负。比赛中应力争战胜对手, 也要善待对手, 颇有“是对手非对手, 是友非友”的意思。孔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 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不要总想着和人一比高低, 而应以修身进德为主。“乡射礼”中规定, 射手在上下堂、取箭、饮罚酒等各个环节都要揖让对手, 表示尊敬对方。现今我们的体育竞争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也是这个意思。孔子十分赞成这种“乡射礼”安排, 君子之争也就是在比赛中为表示尊重、看重对手, 必当全力以赴, 心无旁骛, 力争胜利;下了比赛场地能够把酒言欢, 畅谈快饮。我们看到直至今日, 朝鲜、日本等国在跆拳道、相扑等传统竞技类比赛项目之前、后均会双方鞠躬、作揖, 相互表达敬意, 就是“乡射礼”的承接演绎。
从先秦“乡射礼”中映射出来的传统体育文化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 “乡射礼”提倡的是一种“人人之和”、身心和谐发展及正己持志思想。提倡在竞技比赛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正确直面成败, 实现君子之争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彭林.从仪礼“乡射礼”看中国古代体育精神[J].光明日报, 2004—2—10.
[2]靳晓东“.礼之用, 和为贵”——谈乡射礼中的“和”[J].华夏文化, 2010 (4) .
[3]靳晓东.古代乡射礼的教化功能[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8 (4) .
[4]陆树兵, 程杰.传统体育与人文教养结合方式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1) .
[5]郭锐.古代射礼仪式探析及现代价值分析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 篇9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0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在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精神文明的建设。群众文化始终是人们普及文化知识、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不管是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研究,为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
1 群众文化的相关概述
群众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社会和谐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不仅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还是人们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的一种文化形式。人民群众作为群众文化的主体,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群众文化可以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只要在活动中能够实现人们的文化价值,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就可以了。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其发展情况越好,就证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越高,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推动国家繁荣昌盛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1]一般情况下,群众文化主要指文化形态和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
1.1 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具有丰富、多元化的基本特征,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工作之余进行的文化活动、娱乐活动都是群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地域的人们展现群众文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像我国这种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表达群众文化的方式,使群众文化更加的丰富,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这些独特的魅力恰好赋予了群众文化新的形态,群众文化的内容、形态都更加的多样化。
1.2 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特色,也是一个民族的特色。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所以进行文化建设的方式也千姿百态。但是,不管如何开展文化建设,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追求,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文化建设主要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开展,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事业结构、管理模式来提升文化建设的情况。[2]
2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
2.1 娱乐功能
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看,娱乐在群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任何一種文化形式都与娱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娱乐功能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虽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是每天都要背负很重的工作压力,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对于生活中的娱乐方面的追求逐渐麻木。而且,随着城市建筑物的逐渐增加,能够用于人们生活、娱乐的空间越来越小,到处都被高楼大厦占据,想要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生活空间、休息空间变得非常困难,群众文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群众文化具有比较强的集体性,通过这种形式带动人们的激情,提升他们的对娱乐活动的参与性,不仅能够缓解人们的身心压力,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对于缩短城乡差距也有一定的好处。[3]
2.2 团结功能
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一项思想品质。人不可能独自生活在社会中,都需要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的任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经过大大小小的仪式,而这些仪式都是需要很多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的,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通过一种风俗习惯使人们达成共识,团结在一起。不管是家庭、社区、村庄,还是民族、国家,都需要参与到各种群体活动来,共同遵守着相同的习俗和禁忌,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提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甚至是国家的凝聚力。
2.3 遗产保护功能
在开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而这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瑰宝,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每一名中国人都需要传承的优秀文化。在现代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时时刻刻保护着我国文化遗产不受其他国家的侵害,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我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
3 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分析
3.1 传播主导文化
主导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巩固与体现。群众文化开展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核心价值的传播,是政治格局和经济环境的有效反映,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帮助。群众文化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多彩的基本特征,人民群众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文化素养,缓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群众文化的开展正是巩固社会共同思想基础和达成普遍共识的过程。[4]
3.2 促进精英文化
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都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活动内容比较通俗易懂。那么精英文化就是针对专业人士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基本特征,其主体对象主要是一些高学历、高技能的精英人才。精英文化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有很大的帮助,从根本上提高了精英人才的数量,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精英人才。由此可见,在开展群众文化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针对一般大众,还应该制定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来吸引精英人士的注意力,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精英文化活动中来,是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普通民众的精英意识,确保群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双向发展。
3.3 推动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群众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方向受文化市场经济效益的影响。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提升方面。在开展群众文化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文化产业拓宽了文化市场空间的深度与广度,还为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动力源泉。
4 结语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下,人们应该做到不忘初心,在使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关注,积极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充分展现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利群.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06):131-132.
[2]莫延花.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艺术品鉴,2015(08):315.
[3]杨波.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08):15-16.
高校体育社团的体育价值功能 篇10
一、高校体育社团在体育中的价值功能
1. 满足校园人的体育需求
高校体育社团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而迅速壮大起来, 如今已经成为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在高校中以单项协会的形成存在, 数量大, 覆盖体育的各个项目和领域。高校体育社团门类齐全、层次分明,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为校园人搭建了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 满足了校园人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体育社团为校园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校园人结合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体育社团, 广泛地参与体育运动, 因此体育社团得到了广大校园人的拥护和支持。在体育社团中校园人可以充分发挥主体选择性, 同时, 多元化需求也得到满足。
2. 促进学生体育消费
当前, 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 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 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而, 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一般是由学校团委、学生处、学生会牵头, 学生自愿参加、自由活动、自己管理的一种群众性团体。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需求, 充分地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使得身心全面发展。“花钱买健康”“玩体育”“追求健身健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时尚。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体育协会会员在经济许可条件下都拥有自己的锻炼器械并乐于自费参加体育活动。当前学生主要体育消费形式:一是运动服装类、体育社团会费;二是运动场地费 (如篮球馆、网球场、健身房门票) 、器械租用费;三是小型体育器材器械 (如球、球拍、哑铃、拉力器等) 。四是参加社团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所交报名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加强, 体育课以及课、早操, 小组、班级、年级等课外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主体需要, 校园体育社团---一种更加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3. 体育社团是系际、校际交流的纽带
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加强各个学校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一个学校的体育社团会员本身来自于不同的系, 体育社团给本来联系机会不多的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交流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体育领域, 这有助于同学们开拓自己的视野。过去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由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 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 学校的一般学生很难有机会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 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交往, 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 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 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不同高校体育协会工作经验的交流, 通过协会组织校际之间的友谊比赛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社团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将加快并扩大各高校单项体育协会之间的相互交流, 发挥社团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4. 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大多数体育社团把开展体育竞赛工作只是当作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还包括了以下工作:开展体育知识竞赛以及各种形式的辩论赛, 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 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开拓了一个接触社会和社会进行交流的窗口, 这无疑对在校园读书的年轻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很多同学通过协会的工作使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以前的怕接触人到喜欢和人打交道, 很多的协会会员都提到了在协会里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人变得开朗起来了, 有了归属感, 这都有利于更加完满地实现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与之并存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体育这个大平台上的互动本身是否能够为体育文化留下一些高质量的东西, 使体育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厚起来。高校体育社团也是校园人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文化阵地, 是运用体育知识去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实践平台, 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文化活动节等文化活动中, 体育社团紧扣主题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宣传和弘扬体育文化,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作用。
5. 发展学生运动才能, 为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
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因此学生自发建立体育社团来弥补高校体育的空白, 并已逐渐发展为施展学生运动才能的重要组织。学校运动代表队有一部分队员就是在体育社团中发现并挑选出来的, 而且这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为高校开展的各项竞赛中立下汗马功劳。可见, 体育社团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才能, 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6. 形成终身的健身意识
在大学期间, 一个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形成终身健身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社团成员大多是基于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加入该社团的, 它所覆盖的学生数量远大于其他社团。通过体育社团的日常体育活动, 逐渐提高运动能力, 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 使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只开展两个学年, 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是没有体育课的, 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社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能够把体育渗透到每个校园人, 促进他们形成终身的健身意识。
二、建议
虽然体育社团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较高的教育意义与作用。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并完善。
1. 加强、完善学校对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管理、组织制度建设。
2. 加强专业对口管理, 高学生体协专业水平 (使体育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社团) 。
3. 加大社团体育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环境。
4. 注重加强体育职能部门的指导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校园社团吸引力。
5. 加强开发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 增进社团学生体育骨干力量培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体育社团进行综合研究, 进一步认识与明确了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满足了校园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促进系与系之间的交流, 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不但可以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 为学院选拔出体育人才, 更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为终身健身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校体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体育与科学.2007, (1) .
[2]王超英, 沈建华.《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3]赵越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探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
【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功能】推荐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07-12
对学校体育文化功能09-15
体育文化及妇女运动06-02
唐代的体育文化07-15
民族体育的文化势能11-01
体育文化的培养和建设论文05-14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08-11
对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析05-19
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