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文化

2024-09-10

我国体育文化(共12篇)

我国体育文化 篇1

0 引言

体育也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文化属于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是人类需求的特殊反映。体育利用身体形态、动作、运动器材等有形的物质来反映无形的意识、观念, 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以及民族的特征, 并对人们的体育行为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体育文化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 中国文化注重自身修养的养成, 儒家文化重视体育、德育、智力的统一和谐。中国体育文化不只是锻炼人的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而是对人的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 陶冶人的性情,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1 对体育文化的界定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化。体育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体育文化中还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在进行本文的研究之前, 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第一, 体育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发展。第二, 在进行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当中, 为了保障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地开展, 形成了相关的体育活动的制度文化。第三,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民族心理以及对体育活动的评判, 这些统称为体育的精神文化, 是抽象的体育文化概念。第四, 具体化的体育文化, 也就是人们创造出了一定的物化形式, 例如火炬、奖杯、徽章等。学者高于兰著作了《从文化结构看中国体育改革》一文, 在该文当中高于兰指出:体育设施设备、体育技术、体育消费以及体育资金等都属于体育的物质层面, 这些因素具有活跃性、时代性的特征, 是衡量文化整体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具体的政策、制度等体育制度文化属于体育中层文化, 它具有权威性, 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深层文化。精神文化具有保守性、稳定性的特征, 是文化的核心它。

总的来说, 体育文化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而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集合,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以及发展过程当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 其作用是为了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

1.1 西方体 育文化

根据地理位置来划分, 西方体育文化是指以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主的体育文化。但是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 西方文化也与北美洲、大洋洲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 西方文化以欧洲为中心, 也包含北美洲与大洋洲。

西方体育文化发源于古希腊、罗马。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工业大生产而产生, 西方体育文化注重市场竞争。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再度兴起, 西方体育文化更具世界意义, 并逐渐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

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的体育文化的总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国体育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本文中笔者认为中国文化注重道德、礼仪, 主张“天人合一”, 注重保健作用 , 崇尚礼让、宽厚、和平的观念。

2 两种体育文化的差异性

2.1 两种体育文化依存的社会背景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 中国的传统体育也是在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地大物博, 土地肥沃, 农业是立国之本,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中国人崇尚自然的力量, 尊重自然。农业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的勤劳、朴实、稳重的民族性。

而西方则完全不同, 西方国家是在工业文明中发展起来的。因为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西方人更崇尚的是工业发展。西方发达的商品经济造就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 西方人崇尚与自然的竞争, 认为优胜劣汰, 西方人更崇尚的是人的力量, 提倡自由、平等。

2.2 两种体育文化的思想基础不同

2.2.1 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

朴素主义唯物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提倡阴阳五行、气一元说的观点, 这些观点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 并成为了中国传统体育的理论依据。

西方体育是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的。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西方的试验科学开始出现, 为西方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19世纪,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后, 西方出现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分解观点。这种新观点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解剖学等相继出现, 体育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为西方体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2.2.2 中国传统体育强调整体观, 西方体育提倡个体观

中国传统体育体现了中国典型的整体观念。中国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就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二是人的躯体与人的精神的和谐, 也就是所谓的“形神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体育强调通过人的身体锻炼, 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以及身心的和谐。

与中国传统体育不同, 西方体育强调的是人的物质形态, 提倡人通过体育运动, 强壮身体, 练成发达的肌肉, 促进身体器官的健康。

2.3 两种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不同

2.3.1 中国传统体育重视伦理, 西方体育突出公平竞争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伦理文化, 注重道德和人伦。中国将体育和德育联系起来, 主张利用体育培养人的伦理观和道德观, 养成良好的情操。因而, 中国传统体育的意义不在于竞争取胜, 而是在体育运动中实现个人的道德升华。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重在参与”这样的鼓励的话语, 都体现了中国的体育文化价值取向。

西方体育是以工业文明为依托,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西方提倡竞争, 认为竞争才能发展。人们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 展现个人的能力, 获得成功。西方的比赛规则是在平等的情况下, 通过个人的努力, 在竞争中实现个人的价值。竞争性是西方体育的根本性。

2.3.2 中国传统体育追求和谐, 西方体育重视抗争

中国崇尚的是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而中国的体育项目, 如太极拳、剑舞等都都是通过运动实现天人合一、身心和谐。

而西方一直追求的是人的独立、自主, 强调人的作用, 认为人是宇宙的主宰, 提倡抗争。人与自然的抗争, 人与社会的抗争, 人与人的抗争, 在抗争中求生存。

3 两种体育文化的相似性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体育还是西方的体育都是重视集体的发展。中国社会一直强调集体的力量, 个体依附集体, 集体主宰个体。个体的完善最终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西方也是将集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的利益之上。而古希腊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国家优先于个人, 个人从属于国家。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公民。

4 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体育文化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因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 势必会吸收其精华的部分。

4.1 中国体育开始追求体育竞争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施行, 中国的政治文化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西方体育的竞争意识也渐渐开始影响中国传统体育。现代奥运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 现代奥运的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敢于挑战自我, 勇于冒险, 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获得胜利, 实现自我发展的飞跃。

4.2 不同的体育文化在交流中吸收对方的精华 , 从而推动世界体育的发展

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传入了中国后, 其中有很多的项目深受中国人民的热爱, 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各地的健身会所也相继开展, 西方的重型机械、击剑等项目成为热潮。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西方的体育文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但同时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运动项目, 同时完善了世界体育的理论体系。

4.3 伴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 , 西方的竞争观念也为我国体育文化所推崇

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体育文化必然要输入新鲜的血液。西方的竞争观念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 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 正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认可和接受, 逐渐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新追求。

4.4 中国引入西方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同时, 西方的一些优秀的体育项目也开始传入中国, 像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逐渐为中国人民接受并喜爱。

总而言之,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因为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等因素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呈现不同的特征。以中西方文化为基础的中西方体育文化也具备着一定的民族特征。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也具备统一性。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结合不仅可能会改变体育文化原本的性质, 同时可能带来文化的变迁, 产生新的体育文化。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摘要:体育也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文化属于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化。本文对体育文化的概念予以了定义, 认为体育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的有意识的身体活动, 并且为了保障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文化制度以及人们用以对体育活动进行评判的体育文化精神, 体育文化还有具体的体现形式, 如奖杯、奖牌等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同时笔者就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内涵予以了不同的阐述,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的体育文化的总和;西方体育文化是指以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主的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工业大生产而产生。同时笔者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相似性的角度着手, 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 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 并且指出中西方体育文化都是将集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的利益之上的这一相似性。文章的最后笔者根据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概念、不同的特征以及共同的特性的研究结果, 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 中国体育文化开始崇尚体育竞争, 西方的竞争观念逐渐为我国体育文化所推崇, 两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吸收对方的精华, 不仅丰富了体育运动项目, 还推动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体育文化,中国体育文化,差异性,相似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岗, 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1 (1) .

[2]哲学中国网.http:/www.philosophy.org.cn/article_info.aspx?n=20120321121819357232[OL].

[3]董立兵.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

[4]崔怀猛, 刘秉果.古代中西方体育文化[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6.

我国体育文化 篇2

张海涛 《光明日报》(2014年08月17日07 版)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竞技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不断发展,文化与技术、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体育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与体育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新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体育产业新形式。随着人们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逐步加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对知识、技能、创意交融渗透后表现出来的带有高经济值的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创新型载体。创意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以创意理念为核心,以高智能化、高知识化为主要特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智能化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特征。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是原创性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和发明的唯一,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的特定产物。在新产品的市场分析、研制开发、生产销售、营销推广的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创意灵感贯穿始终。

强附加性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二特征。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和科技的附加值比例应该明显高于普通的体育产品及服务,如体育产品的简单制作加工、机械化复制与超市化零售及普通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不能算作完整意义上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内容,而形成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如体育赛事电视转播与冠名、知名体育品牌的销售策划案、品牌体育赛事的营销宣传推广等可归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

大融合性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三特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体育、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及市场的有机融合。比如广东省的一些知名运动鞋生产企业,生产出的运动鞋既舒适,功能又强,既能防水,又有显示跑步步数的液晶表,这就是体育用品与知识技术大融合下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体育创意产品。

大力发展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形象型产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将体育文化和产品创意、创新技术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注入时尚因子,融入体育产品与服务,将产品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并借力发展国际市场,必将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营造创新文化的发展型产业。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知晓和模仿。要想始终领先于对手,必须不断创新。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正是营造创新文化的发展型产业。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技术的良好风尚,培育创新创业的社会土壤。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绿色型产业。伴随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价值链长,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型产业,其发展有助于增强产业关联,重塑产业结构。从未来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及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力,可以起到推动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作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是具有衍射效应的朝阳型产业。中国老百姓对于体育的需求日益主动化和多样化,体育消费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内容,这将带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资本、科技、文化力量的介入,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若干年间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确定发展重点,优化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初期,我们应避免高、大、全的发展模式,首先要确定发展重点,依次推进,根据区域特点和优势确定发展产业和门类,培养带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意产品。根据产业门类再确定体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要优化发展环境。除了高效的政府服务、公平的市场准入、完善的基础设施之外,还必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新氛围,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增强文化创造力,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在于多层次人才的培养。体育创意文化产业需要多学科人才,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营造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加强与国外相关产业交流与合作,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现有技术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增强专业化的技术水平,以人才来推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建设“创意”城市,形成品牌区域集聚式发展。跳出传统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局限,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开展“创意示范城区”建设,结合城市规划,采取产业特殊帮扶政策,逐步推进“创意”城市的建设工作。加快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中心,形成品牌区域的集聚式发展,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使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产业空间。

浅析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创建 篇3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创建优秀的高校体育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是摆在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创建的重要意义,并从我国高校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行為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创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体育 文化 创建

高校体育文化的创建既可以使高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将教育性融入体育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强健体魄,又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对于学生的培养,还是对于高校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创建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体育文化的创建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随着社会的与日进步,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加强,实现了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这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使得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弥补了以前体育教学的不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的基础在于体育文化,没有体育文化的支撑,教学很难开展起来,所以创建体育文化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其次,创建高校体育文化是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综合发展,开展体育文化的创建工作,有助于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将教育融于体育,增长学生的体育才干,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锻炼坚毅的意志,使其身心健康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再次,高校体育文化的创建有利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以及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创建高校体育文化可以使学生的精神文化得以充实,培养其高尚的品德,锻炼其坚韧的信念,从而使校园文化得以繁荣发展。最后,高校体育文化的创建还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提升学校的声誉,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创建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创建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学校运动场和体育馆的经费投入,修建丰富的体育设施,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体育场和体育馆是高校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同时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完善的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有力保障。其次,高校应该合理布局,创造合适的体育人文景观,提升高校体育文化的品质,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体育人文景观的设立,一定要体现体育精神,宣传体育运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再次,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体育教师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关键,然而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历来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远远不够。所以高校一定要展开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体育教师进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体育人力资源。

三、我国高校体育制度文化的创建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体育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体育制度文化的创建,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体育规章制度,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合理规划;其二,高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原则,建立人性化的体育制度文化,切实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为目的,保证体育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体魄得到锻炼,意志得到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得以塑造;其三,高校要强化体育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尽可能的责任到人,使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得以发挥,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避免各自为政,互不相同,从而提高体育活动开展的效率。高校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要紧密协作,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体育政策和方针,遵守体育文化制度,将体育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

四、我国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创建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创建是体育文化创建的重中之重,有了精神文化,体育文化才有了灵魂。一方面,高校应该不断加强体育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积极创建以健康为中心的体育文化理念,多方齐动开创校园体育文化新局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切实做好体育工作,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他们的体育竞技意识,体育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学生的体育诚信理念的培养,体育竞技宣扬的是一种公平竞争、诚信、尊重的理念,正是体育的这种尊重与美的体现,才使得体育的魅力得以彰显。高校应该充分重视体育的这种公平和尊重的理念,并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融入这种体育理念的教育,使每一个参与体育竞技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这种体育的魅力,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化,情操得以培养,学会尊重对手,是他们懂得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从而使学生获得超越体育本身的精神层面的感受,促进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创建。

参考文献:

[1] 代春敏.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武魂.2013,(12):162-178.

我国体育文化 篇4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 形成了不拘泥于任何形式, 以自身生理、心理修炼实践为基础, 涉及到天文、哲学、宗教、科技等各个文化体系。在人们的长期生活生产中, 通过意识、形态、气息、体能的调动方式, 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道德方式、情感方式, 对人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的发展博大精深, 内容精彩丰富。在其漫长的发展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体系, 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们的身心修养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内涵丰富, 现已挖掘整理出一千多个项目。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仅是人口比例最大的汉族拥有其传统项目, 而且各个民族都拥有传统项目, 例如藏族的赛牦牛比赛, 苗族的划船、荡秋千, 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射箭等“男儿三项游艺”等等, 数不胜数。至于划龙舟、放风筝、太极拳、扭秧歌等项目, 则深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共同喜爱。中国古代养生文化内涵丰富, 是传统养生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没有它, 就失去了中国传统体养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不仅拥有完善的理论体系, 更重要的是, 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凝结了历经磨难的民族繁衍、发展的智慧,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文化宝藏。

2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契合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不断更新的尖端科技为人类提供了创造巨大财富和保持持续发展的手段和能力, 同时也对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类的知识水平发展到这样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引起了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使得人类的工作从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进行每一步的创造中, 人类的行为都必须依靠着文化, 并深受其影响。文化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文明和进步, 同时也有可能带来野蛮与愚昧, 可以说, 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发展程度的重要的标准。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产物, 它以友谊、团结和公平来增加奥林匹克精神, 以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 从而为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和平美好的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毫无疑问对推进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度注重项目的竞争激烈以及观赏性质, 运动员们几乎想尽一切办法去开发人体机能, 以实现“更快、更高、更强”, 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已经产生。

当今社会, 人们日益重视身体与心理相统一的健康观念, 不再满足于竞技体育的狂热氛围和强烈的竞争性, 更多的需要的是深层次的身心体验的运动。人类对于体育文化观念的更新, 使体育文化在群众中的发展越来越快, 成为了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趣味的必修课, 因此, 对于重视身体、心理的修养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例如武术、太极拳、气功等富含各种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 经历了中国数千年的古典文化的滋润, 蕴含着浓重的文化色彩。其传统文化的内涵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传统体育文化中涉及到哲学、伦理、健身等方面的文化思想, 与现代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相契合, 人们可以从传统体育文化中提取精髓, 来指导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3 古法今用,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造福人类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古人们不断总结领悟出的智慧结晶,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 常年接触到祖先留下的智慧, 但是存在不够尊重、浮躁的心态。对于这遗留的体育养生文化的宝库, 进行简单的挖掘和研究工作, 会造成轻视古代养生文化、忽略巨大的精神财富的恶果。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我们应采取科学积极的态度, 弘扬古代体育养生文化, 造福人民与社会。

(1)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可增强各类人群的体质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和效果是在于能够增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等各类人群体质。在通过传统的体育锻炼方法中, 各类人群都可以收到切实的锻炼实效, 使身体和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使精力更加充足旺盛。不仅如此, 传统的体育锻炼方法锻炼节奏舒缓平和, 几乎不需要大型体育锻炼健身器械, 场地可因陋就简。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 锻炼强度可大可小, 锻炼时间可长可短。正因如此, 我们更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

(2)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可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

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没有竞争的社会必然如同一汪死水, 腐败而缺乏生命力。尤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 竞争更加激烈突出, 甚至在部分地区已经达到白热化。然而, 如果单纯地将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人生的全部竞争, 那么必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萎靡、文化事业的衰败以及道德观念的沦丧。因此, 拥有正确的竞争思想观念是现代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历来崇尚养心养德、养身崇德的传统, 在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 提倡公平竞争、遵守法律道德、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竞争观念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学习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时, 可以磨练意志, 培养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避免现代社会出现不择手段地竞争的现象。

(3)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可改变人的健康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变革更新, 现代社会,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生活内容都跟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而改变。人们在工作岗位上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因此, 改变原先对于健康的理解, 不再存在着健康就是身体不生病的观念, 而是需要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思想恰好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 在身体锻炼方面, 它强调对于人体的全面的锻炼, 身体和精神要兼顾, 同时对于心理上的修养主要表现在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强调的仁义道德, 使人们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 从而达到调节人们精神和情感, 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

博大精深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内涵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同时也赢得了全世界人的赞誉。它能做到适应不同社会的需求, 并且在满足人类和社会需求的同时, 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古代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应用于全民健身活动中, 整体国民体质将得到相应的改善。古代体育养生文化应用于当今社会的竞技体育是可行的, 它可以与现代的体育训练相结合, 二者取长补短, 全方位地开拓竞争项目的训练途径。在调节提高训练质量、消除运动疲劳、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防治运动外伤疾病传染、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应重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将对于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工作纳入日常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内, 同时也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配置, 安排策划专项经费, 对其予以重视研究。不仅如此, 在体育院校中, 应当设置出相应的课程教育, 对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的教育。加强对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学术研究, 可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进行宣传推广, 做到让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光辉, 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剑.木桶理论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3) .

[2]熊晓正.关于体育理论与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10) .

[3]田轶, 章思琪.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5) .

[4]陈秀娟.我国体育制度改革路径依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12) .

[5]覃燕庆.挖掘弘扬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为建设体育强国服务[J].体育文化导刊.2011 (4) .

我国体育文化 篇5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策略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体育文化是物质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精神层面看,体育文化也有科学教育的内涵,它在提升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人格境界、净化道德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文化主要包含体育理论和体育道德建设、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育新闻事业、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创新、体育民族文化保护、体育对外文化交流与人才队伍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分析,体育文化也可分为体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体育文化产业,则指体育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体育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体育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它构成体育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体育文化产品、体育文化传播服务、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体育文化产业的补充。体育文化产业也可分为三个层面:文化产业核心层、体育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体育文化产业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为体育文化产业核心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为体育文化产业外围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为相关体育文化产业层。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将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近年来,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国家政策以及经营观念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较为薄弱。现代社会,体育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标识。它既是一种现实竞争能力,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决定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公共体育文化设施、传媒、体育文化资源与体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与创新、体育文化消费、生活质量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有机整体,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现实体育文化竞争力状况,也影响着国家的竞争潜力。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它表现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体育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它表现为体育文化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的组合;从体育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精神性来看,它表现为公众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可表现在四大能力方面:

一是整体创新能力。指体育文化产业在产品内容、产品形式、科技手段、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整体创新能力。由于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原创性的文化内容,而体育文化内容是影响千百万人的心理、唤起社会的广泛认同、扩大国际和国内影响的根本要素,这决定了创新能力成为体育文化产业最宝贵、最核心的产业能力。

二是市场拓展能力。指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市场空间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在已有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而且包括率先去开拓新的市场,打开新的文化消费空间。

三是成本控制能力。指体育文化产业内部通过组织的调整,促进有效竞争而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不断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体育文化产业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资源等相协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化产业并不是一个自我维持、独立运转的封闭系统,它要不断获得信息、智能、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的支持,避免过多地消耗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智能资源等的不断投入与优化组合,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实现扩大再生产。

上述的四大体育文化产业核心能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其一是产业实力。它是市场拓展能力的基础,市场竞争首先是实力的较量。它采用主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反映,最核心的是体育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和体育文化产业占当地GDP总量的比重,其次是采用体育文化产业万元资产的利税额、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量等。

其二是产业效益。它是成本控制能力的直接体现,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比和动态指标来反映。体育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越高,其产业效益越高,文化产品和文化劳务在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在产业效益的指标中,最核心的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利税率以及本地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其三是产业关联。它是成本控制能力的间接体现,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体育文化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一个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利用文化资源的投入,对其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反复产出,包括为相关产业提供丰富的市场附加值。在研究体育文化产业关联度时,可以选择本地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体育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如旅游业、交通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广告业等的带动率,海外游客与本地人口的比率等来体现。

其四是产业资源。它是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装备、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条件。由于体育文化产业不但需要资本、自然资源等硬资源,还需要人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具有较高支付能力的人口等。所以,在考虑体育文化产业的资源时,要考虑人文发展指数。

其五是产业能力。它是体育文化产业的成长性因素,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资源汇聚能力等。最核心的是本地体育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获得专利的数量、获得省市以上文化艺术奖项的数量、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等。

就目前来看,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传媒竞争力不强,有线电视人户率、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国际互联网用户率指标不高;体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体育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被充分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体育文化创新竞争力不足,体育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体育文化创新力不足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体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相对较低;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大众在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的享受型文化消费占的比例偏大,存在着超前发展,而基本体育文化消费、发展型、智能性体育文化消费却表现为投入不足、增长乏力。要提升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要充分认识提升体育文化产业实力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价值。

当代国家的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国家发展后劲的强弱较量中,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已经演变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国家竞争中,谁拥有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谁占据了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赢得先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无所不在,尤其是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经济的推动力、与经济的融合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的互动趋势愈加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重点从工业转向高新科技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在此过程中,体育文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重点从工业转向高新科技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在此过程中,体育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抓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构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各级政府要把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中,给予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综合协调等。要促进体育文化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后劲。首先应按照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成立体育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行使政府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管理和调控、监管职能,打破条块分割、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其次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事和政企分开,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要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识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骨干文化企业成为文化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切实加大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体育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体育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培育优势行业、优势地区,提高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形成以广播电视业为主体。兼营相关产业的现代综合传媒业。要加快文化信息运作数字化进程,建立文化网站;大力发展高科技娱乐设施和应用软件,全力推进体育文化产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

(三)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要设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作为加快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对一些重大项目政府要进行引导和扶持,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体育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同时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增加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允许社会和个人兴办体育文化艺术基金。要逐步扩大体育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可以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加速发展。要调整体育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制定差别税率、税金减免、先征后退等优惠政策,广开筹资渠道,支持体育文化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要加快体育产业园区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园区对于带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加速、整合的作用。要使体育文化产业园区真正成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以创新的理念打造体育创意产业园的特色。要发挥规模效应,力争使体育文化产业园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重要增长点。

(五)加快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公共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努力完善体育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结构,加大体育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政府对体育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要动员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要设立投入机制和引导机制,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促进社会资金向体育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流动。要培育健康的体育文化消费市场。不断加大体育文化消费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培养市民的体育文化消费意识,让体育文化消费真正进入广大市民的生活。

(六)要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品牌。

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篇6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文化产业;产业开发;开发策略

1.前言

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的体育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长期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开发和创新,对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性和时势性出发,探讨加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路径和策略,以期能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产业辨析

虽然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体育文化产业并不完全等同于体育产业,尤其是狭义的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应与传统的体育产业相区别,首先体育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载体,是以满足人们的体育精神文化为经营目的的,其自身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其次体育文化产业经营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功能。其与传统的体育产业相比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①经营对象不同:传统的体育产业是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或者消费价值为内容的,而体育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们对体育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主要经营对象的。②经营目标不同:传统的体育产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体育文化产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丰富社会文化内涵、传播文化价值。由此可知体育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等特征。当然,从体育的本质来讲,体育即文化,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产业也是一脉相承的,但本文主要从狭义角度探讨体育文化产业开发。

3.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对象分析

体育文化产业开发对象按层次可划分为:①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核心层:以传播体育文化为经营手段的产业,主要包括以体育文化符号(名称、标志、明星、特许专利等)为标志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体育赛事转播(赛事体育赞助、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赛事报道等)、体育媒体。②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外围层:以提供体育文化服务为经营方式的产业,其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丰富做出贡献。主要包括体育旅游、体育中介、体育经纪等。③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相关层:以提供体育文化创意为经营内容的产业,其具有文化所独有的高品位、高文化附加值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体育广告、体育咨询、体育博彩等。

4.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体育本体产业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对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意识。

目前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小,职业联赛水平不高,各职业联赛还未能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几乎靠政府或企业“输血”。竞赛水平低,内容不精彩是制约我国职业体育联赛发展的主要瓶颈。另外对体育标志、体育名称及体育赞助权等无形资产缺乏必要的开发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如许多体育场馆及优秀运动队名称的冠名权等还尚未开发,以及对侵犯体育知识产权行为缺乏法律保护。

4.2 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结构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

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结构的不平衡表现在:①从产业发展分析,首先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和规模远高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其次产业发展的城乡不平衡,大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比中等城市发达,中等城市比城镇发达,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比农村发达。②从体育产业结构内部来看,不同层次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上的差异(反映为产业的效益差异等)。

4.3体育服务市场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市场规范和法律保障

体育服务市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娱乐业等以提供文化服务为经营方式的产业市场定位不清,很多经营者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体育精神文化的供应和传播,另外体育经纪市场也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经纪代理道德缺失等问题。

4.4 体育广告与体育咨询市场文化创意水平低,缺乏需求刚性。

广告与体育文化相结合已经不再局限于体育赛事中了,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注重打“体育文化”牌,这为体育广告及体育咨询等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潜力与机遇,但限于经营管理人员与创意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创意水平低而不能为体育文化市场“锦上添花”。

5.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策略

5.1 提高赛事质量,增强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意识

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而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主要承载者就是体育赛事文化,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体育赛事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这就需要我国在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中要在提高赛事质量和精彩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和保护的意识。如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联赛的成功经营模式,提高我国职业体育联赛的竞技水平和精彩程度,增强对体育场馆及优秀运动队的冠名权及特许经营权的开发以及加强对我国体育明星的包装和明星效应的推广等措施。

5.2 增强服务理念,建立健全体育服务市场规范及法律保障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决不能舍本逐末,必须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经营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要以提供和传播体育精神文化为主要的营销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服务市场的发展必须要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基础,建立健全市场规范及法律保障,为消费者提供诚实守信的服务和满意的服务质量,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5.3 完善分配方式,建立合理的体育文化市场资源配置机制

体育文化产业要呈现“百家争鸣”互利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要求体育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能存在“木桶效应”,相关部门要建立体育文化产业内部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扶持和保护新兴的、刚起步的相关产业,加强对薄弱市场的投资力度,促进体育文化产业整体结构的系统性,从而保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平衡性。另外要特别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资源投入和开发力度,体现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独有的文化特色,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体育民族文化。

5.4 注重文化创意,加强对高素质的专门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的支持,文化创意能够也应该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而这种支持必须要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为保障,这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体育文化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常青树,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李辉.文化产业发展对体育的几点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3]陈飞飞.体育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1

我国体育文化 篇7

1. 体育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老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1]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是以动作技能、运动技术为文化符号的人体文化。体育文化自觉是文化自觉的下位概念,是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的自知之明的过程,是体育文化在新时期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传播、创新及自主能力提高的进程。

2. 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自觉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作为全球性的文化内容之一,不仅具有多元化,而且具有本身的流通性。但是体育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内容和程式始终没有走出“古希腊”和“西方”体育的文化挟持之中,基本被西方体育所垄断和同化。以西方体育为内容的世界性体育竞赛: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以及由英国的户外运动,德国和瑞典的体操所构成的近代体育也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虽然东方的一些体育项目,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相继走进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广泛的交流和不断的学习推动了不同文化体系间的融通与认同,而且孕育出具有人类共识色彩的比赛规则、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念,但是依然动摇不了西方体育的主导地位。西方体育理念和运作模式也已经全球化。我国学者李力研指出:“今天的一切体育比赛都是希腊式的,奥运会更是如此。即使不断地融进一些亚洲的所谓体育项目,那也不是奥运会向这类项目低头,而是这些东方项目如何适应奥运会的规则要求。”[2]

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并且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展开。西方追求工业文明时代的理想人格与道德模式,“差生”更差,最后掉队。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孩子。学生犯错时,老师应该批评指正,但是要注意语气、神态和措辞,要真诚地表达出“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并且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还抱有很大的希望。同时不要吝啬表扬,特别是针对那些稍稍落后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使不同地域的人们很快接受并转化为民众的意识、行为和生活理念。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长期的欧洲中心沙文主义的存在,奥林匹克已经呈现出“豪华与奢侈、浮肿与偏颇、正义与邪恶”争斗并存的现状,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正日益陷入人文危机中,功利主义盛行,重物轻人,使奥运会出现了异化,人成为工具,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兴奋剂丑闻一浪高过一浪,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达到泛滥的程度。过度的商业化、运动员的职业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萨马兰奇在卸任时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时指出:“这种团结是十分脆弱的。”要时刻加以呵护,加大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更多关注东方文化,寻求变化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实现体育的价值,才能使体育全球化有更大的发展。

2.2 我国体育文化自觉存在的问题

2.2.1 西方体育文化占据主导位置。

西方体育作为西方强势文化对外扩张的急先锋,在19世纪实质性传入中国后逐渐在中国取得了体育中的主导地位,对传统体育形成了挤压之势,使得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本土性特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王岗说:“我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文化,在一代代以接受西方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中,逐渐使当代社会的主流人群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产生了隔阂。”[3]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始终处于西方体育的辖制之下,自身的发展走入瓶颈。事物之间存在着斗争性,只有在斗争中才能求共存,求发展。如何自觉,如何把握好度,如何把握好学习与自学这个天平,如何追求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不失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瑰宝?过犹不及,迟缓则又预示着落后且无法达到发展。

2.2.2 体育的异化。

接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同时,精华与糟粕同时存在,所出现的弊端给我国体育文化自觉的进程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竞技体育以取胜为最终目的,过度强化竞技体育的目的导致了竞技体育的弊端。如:文化形式单一、环境生态破坏、球场暴力、道德偏离、商业化摆布、职业化赚钱工具、裁判不公和非法用药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产生弊端的原因是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培育造就的体育文化的劣势正以其最大的破坏力,对我国体育文化进行着毁灭性的打击。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吸收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体育文化,使两者相融合,趋利避害,这也是进一步推动体育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

2.2.3 体育全球化对民族体育文化自觉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体育文化生产走向市场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体育文化必须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才能被关注和被炒作,不能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体育文化产品面临被淘汰或被边缘化的命运。尽管这并不像某些论者所担心的那样,意味着民族体育文化的末日,但的确产生了不容乐观的现象。另一方面,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使我国传统体育文

教育是一门艺术,值得教师花费毕生的精力去探索和追求它的最高境界。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探索出更多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化的发展面临两个陷阱,其中之一就是体育文化陷阱,也就是民族虚无主义,这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如中国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转型社会中的民众可能会持中华体育文化已不如人的观点,导致彻底否定中华体育文化传统,结果西方体育文化全面介入,造成中国社会的无根状态和无序状态,这显然不符合基本的国家利益。

3. 关于实现我国体育文化自觉基本途径的思考

3.1 坚持多元共存的全球体育文化观

“多元共存文化观”认为,体育全球化虽然使现有的各种文明之间增添了一些共性的成分,带来了诸如体育全球性文化市场和体育文化产业那样的新事物,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文明之间的差异。相反,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呈现出的是强劲有力的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文明的多样性并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消失。整个人类历史包括文学史、艺术史、建筑史都证明所有文明的地位是平等的,各种文明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各种文明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全球体育文化背景下,全球化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本土化的关系为:体育文化全球化并不排斥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兴盛,而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推进体育文化全球化,“撇开本土来强调全球或撇开全球来强调本土,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体育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多种文化交流、沟通、互补,融合机会和文化共性增多,但它并不排斥民族本土化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存在。这正是世界体育文化和而不同,各民族体育文化互异其趣的根本原因。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历经五千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价值理念和体系,曾一度是世界文明中的强势文化,影响渗透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3.2 新的体育文化是多因子的有机构成

与全球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趋势相类似,中国文化的内生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向是多元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必然走向多元化。站在多元性体育文化体系的立场,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一个思想体系的取向,是系统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的综合效应。以一个简单的受力系统为例,物体受到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不是某一个力的方向和强度,而决定于力的合成结果。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不是以决裂传统为途径的,其关键可能在配置合理的体育文化元素和获得一个良性的结构。在这样一个结构中,多元文化系统的合成指向一个较为理想的方向,而不是强求系统中每一元素都指向同一方向。

我们常常要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包容现代西方价值观念,并要求它为现代化过程提供直接的功利性精神动源,必须兼容东方与西方,古代与近代,甚至还有现代。诚然,我们对于传统体育文化有一种“爱之深故责之切”的良好企望,另外,这里似乎仍然有着一种不自觉的一元化的思想方式,我们常常设想一个一元化的体育文化思想提供给我们一切必需的价值。因此,我们总是要求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改造成一个包罗所有现代社会需要的价值的体系,要求其为现代化的一切层面提供价值动力。

3.3 推进中国体育传统文化创新

文化的综合与创新是文化的根基和源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的综合与创新相互联系,互为辩证。张岱年先生说:“创造的综合即对旧事物加以拔夺而生成的新事物,一面否定了旧事物,一面又保持旧事物中之好的东西,且不惟保持之,而且提高之,举扬之同时更有所新创,以新的姿态出现,凡创造的综合,都不只综合,而是否定了旧事物后而出现的新整体。”[4]

当下,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文化的综合与创新,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正确处理好古今中西的关系。在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传统体育文化绝不能从一派一家出发,而要综合各个时代各个学派的思想,如儒、墨、道、法等,认真加以综合和研究,从而创造出适应今天要求的新思想。

3.4 树立开放的体育文化观

西方优秀体育文化成果主要是指包含着西方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西方现代化,是西方社会在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凝聚的历史文明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西方优秀的体育文化成果,是世界全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西方体育文化为人类体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为其他体育文化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教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体系、性质很不相同的两种体育文化。粗略而言,西方体育文化是一种注重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追求自我价值的智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强调人文精神、伦理道德、中庸和谐关系的道德理性体育文化,是一种强调集体主义、克己复礼的德性文化。应该说,这两种文化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并且是相辅相成、相依相存的。

4. 结语

体育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它绝不意味着人类理想已经达到,人类文明还在继续,崭新的篇章即将翻开,体育文化不断地自觉重复。今天,我们已经跨进了新千年的大门,回顾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历程,我们不妨进行深入的思考,今天我们已经获得了哪些经验,展望未来,我们会不会或者能否有更为宽阔的新的视野?人类已经迈进新的千年,中华民族也已经不再怀疑自己重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现代化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快速和稳妥地实现文化自觉,达到世界大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群言出版社,2005:78-190.

[2]李力研.奥林匹克运动与中西方文化性格[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6-8.

[3]王岗.穿越历史的目光:中西体育文化之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12-19.

[4]张岱年全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56.

[5]刘坚,郑国华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2-9.

[6]宋继新.传播和谐的体育文化[N].吉林日报:2008-2-26,(15).

[7]王冬冬,李泽群.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自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23.

[8]宋小荣.论全球化时代中西体育文化价值冲突的形式及意蕴[J].体育与科学,2005,(2):4-9.

[9]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2-152.

[10]彭业仁,陈惠娜.全球化、后现代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7.

[11]陈立新.国内外体育全球化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9,(4):2-7.

我国体育文化 篇8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综述

当跨学科、跨地域的交叉研究成为一种趋势之时, 以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体育学科的相关领域便成为偶然中的必然, “文化”与“体育”不可避免的被列在了一起, 关于体育文化的研究随之展开。而作为体育文化重要分支的“校园体育文化”, 自然也成为众多体育界和教育界专家学者们研究的对象。

目前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逐年递增, 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涉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建设、发展等各个方面。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 将其归纳为以下方面。

1 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

1 . 1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角度来定义校园体育文化, 认为它是师生在校园活动中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所创造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类观点通俗易懂, 便于理解, 但过于简单, 不能充分反映其实质性内涵。

第二种是借用文化的概念来界定校园体育文化, 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层面是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文化主体 (学生和教师等) 所创造出的所有内容的总和;狭义层面是指体育精神、体育态度等文化形态。持这一类观点的研究者将其概念的外延限定在精神领域, 但笔者认为这种定义仍然不够全面。

第三种是借用文化结构来界定校园体育文化概念, 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外在物质层面 (学校体育运动设施等) , 中间制度层面 (学校体育相关规章制度等) 以及内在精神层面 (体育精神、体育思维方式等) 。这种分层次的观点;体现了文化的开放性和整合性, 描述了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综合来说, 所有这些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 都是在承认学生和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主体的基础上, 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活动纳入文化范围进行考量, 试图从文化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中揭示主客体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1 . 2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正如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理解尚未有统一认识一样, 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认为目前已有研究提到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有以下几种: (1) 健身功能; (2) 教育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熏陶功能等; (3) 社会功能——包括同化功能、辐射功能、调控功能等; (4) 情感功能——包括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1]。

从上述表述中不难看出, 这些功能有些是“体育”本身赋予的功能, 有些是“文化”本身赋予的功能, 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既有体育的部分功能又兼具了文化方面的功能, 而经过“体育”与“文化”的相容, 并且附加上“校园”这一特定环境, 又衍生出“校园体育文化”特有的功能。

正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有上述这些多样化的功能, 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有: (1) 传播社会体育文化, 宣传体育精神; (2) 营造运动文化氛围, 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修养; (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 完成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2]。

这些观点中, 笔者同意对前3点校园体育文化作用的描述, 但是第4点和体育教学的作用相混淆, 因此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校园体育文化仅仅是对完成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

2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目前的相关研究中, 有相当多的文章是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 可见这是一个学者们比较关心的研究方向。综合起来,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有: (1)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 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 建立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5) 以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为榜样, 提升学校内部对体育的关注程度; (6) 推进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7) 注重学校的体育制度建设; (8) 注重校园体育物质层面的建设等[3]。

归纳起来,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围绕着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体育制度和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展开的。但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应该根据学校的类型、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3 某地区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发展的相关研究

针对某一地区 (省市) 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由于研究的时间和地域不同, 其研究结论一般无法归纳和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此类研究的研究方法及其衡量标准。

目前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现将其衡量指标归纳如下: (1) 物质层面:体育经费、体育场馆建设、标志性体育建筑、体育标识、体育资料配备等。 (2) 制度层面:体育道德规范、体育规章制度等; (3) 精神层面:体育态度、体育口号、体育目标、体育核心理念等; (4) 行为表现: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体育活动方式等。[4]

研究结果证实, 物质层面的体育基础设施, 是校园体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载体, 它可以直接反映出某一地区 (省市) 校园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制度层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保障, 反映出某地区 (省市) 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力度和决心;精神层面的观念态度等指标, 能够反映出某地区 (省市) 的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视和繁荣程度;行为表现方面的指标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直观表达和具体体现。

尽管根据研究需要, 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时划分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指标, 但在评价其结果时, 还是应该以系统的眼光综合考察, 以防止研究结论过于片面。

4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近年来有关校园体育文化的科研课题、科研论文等的数量逐年增加, 反映出校园体育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项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拓展,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研究水平不断地提高,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履待完善。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集中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探讨, 而对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关系、校园体育文化与教育政策法规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在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建设途径和建设措施等方面, 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机制和建设效果等方面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评估特定地区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和发展状况的研究方面, 普遍采用“现状—对策”的研究模式, 多数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性分析, 并且低水平重复研究过多, 缺乏优化深入研究。

因此, “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还需增加广度和深度, 加强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开展实证基础上的系统优质研究。

参考文献

[1]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4) :71-72.

[2]王艳云, 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9) :1177-1184.

[3]刘相林.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11) :69-70.

刍议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篇9

1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民族性质浓厚

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经过不断的发展传承慢慢的得到了积累和沉淀, 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体系, 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主要来源于宗教和节日, 而所谓的体育运动主要是一种祭祀形式, 比如是对神明的祈求和敬畏或者是对丰收的庆祝, 也正因为如此, 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充满浓厚的民族特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民族体育和现代体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不光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同时也满足了精神上的娱乐。不同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各具特色, 比如舞龙、武术充满着武学气息, 在南北方普遍盛行;摔跤、决斗主要存在于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傣族则擅长于射弹弓;朝鲜族和维吾尔族则是擅长歌舞的民族, 体育运动则主要围绕歌舞展开, 如荡秋千, 跳板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充满着浓浓的民族特色。

2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宗教色彩

少数民族一半都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正因为如此, 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通常都带有一些宗教色彩, 甚至有些体育项目就是宗教的仪式。“火把节”就是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仪式, 据史料记载, 早期火把节仪式是人们手拿火把在田地里不规则走动, 想通过这样的举动烧死或吓退害虫, 由此来得到新一年的丰收, 经过慢慢的演变, 火把节成为了祭祀节日, 这一天人们通过这样的运动仪式向火神祈祷丰收。而哈萨克族传统的赛马活动也是和宗教相关的祭祀活动。另外因为藏族信仰佛教, 民族体育运动也与佛教息息相关, 比如捡哈达, 射箭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体育一个主要的源泉, 并且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延续。同时特色的体育文化也吸引着各民族的人, 体育也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交流的方式, 一种文化的传播, 一种民族的融合。

3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质

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貌, 不同的习惯, 不同的文化特色, 地域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比如赛马这个运动项目本身需要辽阔的场地和马匹, 地域的要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健硕善骑射的藏族人民特别喜爱这项运动, 由此骑马比赛成为了藏族人民经常举行的体育盛会,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延续, 至今为止藏族的主要居住地区还保留着众多的赛马项目和赛马规则, 每一次赛马比赛都热闹非凡, 民族特色异常浓厚。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作息方式, 布依族的划船比赛, 黎族的爬杆运动, 还有维吾尔族的骑驴比赛都与生活劳作有关, 而这些差异也是由地域所决定的, 由此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充满着鲜明的地域性。

4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一定的交融性

上文提到了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而很多民族虽然分属不同的地域和民族, 但是生活的习惯和外在相似条件的影响下有一定的交融, 这个交融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运动形式上的相似, 很多体育项目类似, 比如骑马、射箭、划船都是两三个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另外汉族、苗族、壮族等民族生活在一起, 芦笙舞就是水族对苗族芦笙舞的模仿和不断发展演变来的。另一方面是体育项目自身的多元因素的交融, 不单单是纯粹的体育形式, 比如黎族将舞蹈, 音乐和比赛与体育融合在了一起, 经过发展这些体育项目得以有机的融合并且逐渐发展为人们热爱的健身项目。

5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积极影响

我们可以把体育的本质概括为健身和娱乐两点, 而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体育赋予了很多的意义, 通过体育我们不光达到了物质上的强身健体, 也达到了精神上的娱乐。民族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表现形式将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使体育文化更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而且民族体育也为体育这种健身项目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让体育不单单是健身娱乐, 还具有了神圣的味道。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体育这个单纯的活动增加了更过的魅力, 让体育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热爱。

6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和归纳,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性, 拥有神秘的宗教特色, 各少数民族体育之间有一定的交融使民族体育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 并且慢慢的融入到各个民族, 形成一种体育新潮, 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抹瑰丽的颜色, 需要我们继承并且不断发扬下去。

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 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归纳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几点特征。经过不断的发展, 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拥有特殊文化特色的群体本身就充满浓厚的异域风采, 这是由它本身的地域性所决定的, 另外少数民族一般都有其自身的宗教信仰, 这也为其增加了神秘的色彩。本文就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特征,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琳, 谢智学.对西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文化类型的特征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4) :179-183.

[2]孙莹.我国少数民族育的传统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7) :193-194.

我国体育文化 篇10

哈尔滨是一座崇尚冰雪体育、并极具冰雪文化传统的城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市就有号称“中国冰雪运动摇篮”的美誉。哈尔滨冰雪运动员先后夺得全国级世界冰雪运动冠军百余次, 先后培养出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浩、于亮、王珂等世界冠军数十人, 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冰雪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坚实的群众基础, 哈尔滨市每年平均开展以冰雪运动为龙头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350项次左右, 参与人数达50多万人次。形成了以冰雪运动为龙头, 以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现代体育竞赛及健身项目为主要内容, 以极具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冬季体育项目为补充的, 满足各民族、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内容。多年来, 哈尔滨市以冰雪运动为龙头, 精心打造了一大批极具北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品牌和一系列精品工程, 有效促进了全市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

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为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带动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整体进步, 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健康水平, 有效地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的同时, 更为哈尔滨这座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与魅力, 锻造出了这座城市发展中所急需的一种时代精神, 提升了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为此, 哈尔滨人提出了通过举办大型冰雪体育赛事来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的发展理念。近年来, 哈尔滨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冰雪大世界”、“冰雪运动会”、“冰雪产品博览会”等引人关注的大型赛事或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百名以上的各层次新闻媒体记者, 因为冰雪运动而涌向哈尔滨、了解哈尔滨、认识哈尔滨, 并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各种传播方式宣传哈尔滨的冰雪体育文化。让全国范围内有更多的人通过冰雪运动知道了哈尔滨, 并纷纷来哈尔滨参观冰灯、体验冰雪运动、领略城市冰雪文化。[1]随着世界大冬会在哈尔滨的成功举办, 更增强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对外的吸引力;让哈尔滨人认识到举办大型冰雪体育赛事来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的发展理念的正确性, 将申办冬奥会作为哈尔滨城市发展和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目标。冬奥会的举办可使举办国从申办到举办后的数年之中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时间、高密度、众多媒体的宣传, 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知名度, 非常有利于举办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良好形象的树立。这种知名度的树立和良好的形象的展示能进一步为哈尔滨市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也能够促使哈尔滨冰雪运动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 真正实现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布局

哈尔滨市在城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中首先立足解决冰雪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投资上亿元兴建了市速滑馆、冰球馆、亚布力滑雪基地、帽儿山滑雪场等大型冰雪体育设施;修建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公益性冰雪体育广场。同时利用举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基础, 将旧体育场改建可进行多种冰雪活动的体育场馆, 在大冬会结束后免费对市民开放。[2]其中冰上场馆部分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区内, 主要有:哈尔滨冰上基地速滑馆、冰上基地天润馆、哈尔滨市冰球馆、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哈尔滨市商业大学体育馆、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会展中心体育馆、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哈尔滨市滑冰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馆等。雪上场馆主要集中在亚布力地区、帽儿山地区。亚布力滑雪基地有高山滑雪场地、越野滑雪场地、自由式滑雪场地;K125跳台滑雪场地等。帽儿山滑雪场主要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和单板滑雪U型槽等场地。这些场馆的建设与改造为保证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扩展奠定了基础。让市民能进行冰壶、速度滑冰、冰球、越野滑雪、单板滑雪等冰雪体育活动, 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又培养了人们的冰雪情趣, 让市民在冰雪运动中强健身心、休闲娱乐。此外有关部门还将利用现有的冰上场馆, 定时为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竞技项目及非竞技项目等服务活动;定期召开全省冰上综合性的趣味运动会, 将民间传统冰雪体育活动与现代竞技体育融为一体;利用完善的冰雪体育场地设施, 打造和创建全民健身基地、青少年冬令营基地等, 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四、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内涵

1. 不同层次的竞技运动与竞技表演

哈尔滨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中把冰雪体育运动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主线, 确定了不同层次运动队伍的建设是基础环节的思想。把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表演、高水平冰雪体育竞赛作为城市的品牌, 从培养国家级运动队伍的方式去培养城市专业队, 构建不同年龄阶段梯队的运动队。同时发展企事业冰雪运动队伍、城乡冰雪运动队伍、中小学冰雪运动队伍;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冰雪体育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使哈尔滨冰雪体育运动形成了体系化、层次化和系列化的发展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扩大了哈尔滨城市的知名度、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使冰雪竞技运动成为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主体。

2. 冰雪体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哈尔滨拥有深厚的冰雪体育文化基础, 冰雪体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 创新了哈尔滨冰雪运动大会、哈尔滨冰雪节,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等文化火花。其冰雪竞技体育、冰雪群众体育文化、冰雪游乐活动等一系列冰雪体育运动就系统的诠释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冰雪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向人们展示了城市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形成了以冰雪体育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文化体系。其深厚的冰雪文化已经融入到人民生活中, 从市长到企业家、从工人到农民都积极参与进来。冰雪运动已经成为哈尔滨市人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整座城市都散发着强烈的冰雪运动气息, 拥有最广泛、最忠实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每次冰雪运动比赛或大型赛事, 都有上万名观众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 而每一个观众也都会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大声呐喊、加油。这种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生活的冰雪运动、冰雪体育文化, 是我国北方人民群众冬季体育生活方式最真实的写照, 也是哈尔滨独特的城市冰雪体育文化的根本。

3.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赢

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自2001年就开始城市经济的转型试点工作, 在转型中哈尔滨人认识到要想成功转型就必须以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发展经济。因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当这种软实力与科技、商业、服务业等结合在一起时, 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一种硬实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3]哈尔滨通过发展冰雪体育运动、增加冰雪体育人口, 在打造冰雪城这张城市名片同时, 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形成了城乡一体、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通过“冠名、立杯”, 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体育事业, 通过引入高水平赛事努力培育竞赛冰雪体育表演市场, 使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中的冰雪体育用品销售、冰雪体育赛事表演、冰雪体育健身指导等产业的经济产值大幅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冰雪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 冰雪体育运动只是北方人们冬季一种增强体质的手段。如今, 冰雪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与人们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关系、与一个地区或城市精神风貌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这一方面源于冰雪体育运动的内涵在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逐渐丰富, 另一方面也源于冰雪体育运动在社会发展中其振奋人们精神、激发人们上进心、增添群体的凝聚力等社会功能体现得愈加充分。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尝试, 哈尔滨市在经济转型中以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 为我国其他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和地区更好地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方法, 探讨我国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哈尔滨发展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实现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过程, 为我国其他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冰雪文化”,城市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喜君, 刘巍.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奥运会发展战略”构想[J].冰雪运动, 2007 (5) :81-83.

[2]刘书勇, 等.近3届世界大冬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 :42-45.

我国体育文化 篇11

摘 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总的来说是持续发展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产生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现阶段,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又出现民族体育文化断层不断加深,因此要挖掘形成民族传统文化断层现象的原因,以便于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断层现象进行改善。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断层 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

一、文化断层的内源性因素

文化断层的内源性因素是指在没有或基本没有外来的异类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介入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文化模式内在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矛盾的冲突和文化内在的自我完善的合理性要求而导致的文化失范。

凡是受过中华文化洗礼的人,无不惊叹其涓滴长流,历久不衰,历经转折而日益壮大,影响广袤而深远。但是,就像所有的古代文明一样,中华文化曾经有过光明璀璨的盛世,但也曾度过阴幽空荡的暗夜。中华文化在发展的过程里,经历兴衰与沧海桑田。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多内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造成的。民族传统体育虽然有些是在奴隶社会就萌芽了,但真正发展是在中国封建王朝,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在这种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都非常严密的社会中,政治和伦理是紧密结合成一体的,大一统的政权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强的控制作用,科学理论一旦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相偏离,就会被封禁、被阻塞、被遗弃。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无数次遭封禁。武术就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武术只能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太极学说、八卦学说等封闭的结构理念中缓慢发展。这样的封闭性,就决定了很多活动的畸形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很多的弊端显现出来的时候,逐渐在民族体育活动中失去地位,甚至遭遗弃。

中国封建社会自秦以后便形成了一种以儒家学说为正统,道家学说为补充的文化形态结构。中国古代理论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直接经验和直观感情相联系。这虽然使中国古代理论带有一定的经验论的唯物倾向,但从根本上这种倾向无法转化为近代西方科学理论。因为以个人经验的合理外推是儒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它发展的极至也不过是宋儒理学的“格物致知”。可以看出由儒家、道家學说形成的中国传统的认知体系具有极其顽固的抗变性和保守性,而这种宗教化、玄学化的学术认知体系若不打破,任何新型的科学认知体系就不可能形成。二、文化断层的外源性因素

文化的外源性因素是指从深层原因来看是基于民族危机、社会变革、文化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文化失范或断裂。当一种人们习以为常的、自在地赖以生存的自在的文化模式或人们自觉地信奉的文化精神不再有效地规范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运行,开始被人们所怀疑、质疑、批判或在行动上背离,同时一些新的文化特质或文化要素开始介入人的行为和社会的活动,并同原有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形成冲突时,我们断言,这种主导性文化模式陷入了危机。民族危机引起的文化断层,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用炮舰轰开了长期封闭的中国国门,泱泱大国竟然败于蛮夷小国,这不能不令朝野为之震动。魏源、林则徐等人率先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思想由此而生。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生活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变。体育也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方的体育思想传入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从那时候开始起,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兴起,西方的兵式体操渐渐传入中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随着洋务派新军、新学等的推行,部分国人对身体活动的传统观念,已经开始悄悄发生变化,这为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虽然柔弱,但却是不可动摇的思想基础。后来,随着学校体育体制的确立,竞技体育体制的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受到更大的威胁,就连称为我国国粹的武术在与西方竞技体育面前都显得十分尴尬。

国家动荡不安也是引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文化断层的一个原因。国家动荡,思想混沌,必然引起文化的危机,文化危机就可能产生文花断层。像“文化大革命”时期,亚洲的四小龙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却止步不前,文化也是产生了空前的危机,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有许多精华被毁,形成这一时期的民族体育文化断层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41.

[2] 孙关龙.断层文化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3).

[3] 段爱明,白晋湘,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意识重构的互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80-82.

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12

学校校园文化包括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 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 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密切相关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群, 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通常人们根据文化学的观点把体育文化分为三大类, 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意识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 具有强烈的个性, 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 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 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 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 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 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 是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 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 都将极大地促进和制约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其他文化建设来讲, 场馆设施的建设多少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所以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 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 通过建设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校园里的体育建筑, 雕塑, 场地设计, 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 凝聚着和展示着人类知识、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对校园师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加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必经途径,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文化主体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首先应积极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把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要把意识和行为道德作为重要的内容, 积极运用各种传媒手段, 大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各种大赛中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挑战极限的先进事迹, 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 以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求真务实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广大师生。师生们的体育道德是对体育目的的自觉反映, 它在体育实践中产生, 校园体育文化为体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体育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要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意义, 意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 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使更多人了解体育, 参与体育并享受体育。

3.大力推进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建设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指导人们的体育行为, 他处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地位, 我们要重点加强高校校园体育建设。首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然后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

加强高校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保证高校各项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体育规章制度, 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强系统的建设, 健全高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或组织, 有效发挥其作用。

推进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提倡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推动评价方式的改革, 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以便更好地管理教学过程, 使体育教学更好地跟上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最终更好地为和谐校园建设服务。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广大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的体育活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非常有利。

首先, 高校应通过校、院系运动会, 体育文化节以及各种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师生员工喜爱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余暇生活。通过校广播台、电视台、校园网络平台等多种宣传媒介, 通过开展奥运知识讲座、制作奥运宣传海报、举行奥运知识竞赛、奥运征文活动、组织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等形式。

其次, 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和学校的场馆资源等,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时代特点广泛开展校园体育俱乐部建设。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主要有田径、棋类、定向越野等项目, 使得广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等选择项目参加锻炼, 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 面向部分水平较高并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成立校运动队, 加强高校的运动队建设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特色的运动队建设往往能够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一块磁石, 也是学校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参考文献

[1]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7, (9) .

[2]张迎军, 张福俊.校园体育文化创建与发展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4) .

上一篇:思维的敏捷性下一篇:动画分镜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