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2024-05-15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共8篇)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1

嘉 宾:

严昭柱 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辛 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赵鸿文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国力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军事较量转向了软实力的角逐,其中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就要认清我们的现状,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方针,创造性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

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 但与我国国际地位仍不相称

主持人:从党的十七大到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怎么看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严昭柱:总的来说,近些年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2010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 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文化逆差有所缓解。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突出,当然也有利于我们软实力的增长。从国外反映来看,包括约瑟夫•奈等知名人士也承认中国软实力在不断提高。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严昭柱 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一看实效。尽管我们文化产业规模增长很快,但从实效来看,文化逆差依然存在。中国商品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 ,但文化产品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进口影片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相比之下 ,美国电影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 7%,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 90%以上的份额。中美文化软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二看人才流向。人才流向可以成为软实力状况的重要标识。软实力增强了,一方面反映在来华留学的学生增加上,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留学生回国的也在增多。2009年,在中国 61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留学的人数共有 23.8万人,与 1997年相比增长 4.5倍。这个数字反映了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增长,文化软实力确实增强了。但还不够,比如马来西亚目前在整个中国大陆大概有 1000多留学生,但比起他们传统留学目的地新加坡和我国台湾,这些学生仍只是一小部分。从留学生回国情况看,有数据显示,20多年来中国赴美攻读理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得学位后九成人留在了美国,而不到一成的人回国。近几年,回国比例有所提高,但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留在美国的人数仍在 60%以上。

三看汉语学习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近几年软实力增强比较突出。但是也要看到,来华学习的,确实有文化因素,想学习中国文化,但是第一位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要跟中国做经济伙伴,好找工作,经济实用方面的目的很强。

辛鸣:文化之所以被称为软实力是与经济军事等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相对而言。但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不等于就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一个社会的文化倘使没有了指向、没有了根本、没有了基石,就只有“软”而没“实力”可言了。坦率地讲,从软实力角度分析我们的文化建设现状并不太让人乐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面对国际社会,缺乏核心的文化符号。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有外国学者提了一个问题:“代表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什么?”问题很简单,但真把我们给问住了。是汉字吗?中国有汉字,西方还有拉丁文呢。这就好比当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人的时候,他还厚着脸皮说,谁说我不是人,我也有两条胳膊两条腿,我怎么不是人呢?谈文化符号不能降低到拿底线来说事。是“功夫”吗?确实,国际社会对“功夫”这个中国文化符号还是很认同的,但“功夫”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为国际社会所认知主要是李小龙的功劳,从哪一方面看现代中国人都搭不上边。我们应该反思,现代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现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什么样新的文化观念。

第二,就中国国内文化发展态势来看,各种文化激荡冲撞严重。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转型,各种各样的文化纷纷在中国社会粉墨登场 :中国文化当仁不让,西方文化也咄咄逼人;传统文化重振旗鼓,现代文化也风生水起;革命文化高调亮相,庸俗文化也颇有市场,当然还有一些腐朽文化沉渣泛起。总之世界上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社会总能或多或少找到影子。但问题是在一个国度里文化“多”了的时候,也未见得真有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相互之间是会打架的,打起来后的结果甚至还不如本来没有文化。固然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需要融汇各方精华,但是交融之前的冲撞是会很难受的,甚至还很危险,中国今天恰好属于这个文化冲撞阶段。我们打个比方,温水很好喝,喝起来很舒服,开水加点儿冰块就变成了温水,但是如果我们不等它们融合好,就把冰块跟热水同时放到嘴里面,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三,积极健康进步的先进文化缺位,怪力乱神的伪文化盛行。现代社会什么最不可缺?文化。现代社会的人们相信文化,也追随文化,但当真正的文化缺位的时候,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就会越俎代庖,想方设法打扮成文化来骗人,像鼓吹绿豆包治百病造出了所谓的“食疗”文化,故弄玄虚的雕虫小技包装成“养生”文化。当这样一些残渣大行其道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急需加强。

于运全:现在大家对中国的软实力,各有各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总体的共识是现在我们的硬实力不够硬,软实力不够软,软硬两个实力协调也不够巧。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前不久在国内的文化官员和学者中做过一个调查,针对世界 12个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打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平均得分最高,为 88.95分,明显领先其他国家。中国的平均得分为 65.66分,排第 9位,并且与排在第 10位的澳大利亚相近。而且,官员和学者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评价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有一套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样,很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才有依据。

文化软实力要解决对内对外两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如何把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辛鸣:文化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是力量发挥功能的方式不同。军事硬实力是让人口服,你不服不行,我把你打趴下了,但是这个服只能是口服,不是心服。文化软实力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我比你好的问题。文化的力量不在于厉害,而在于好。文化软实力最终体现就是让你既心服又口服。

文化软实力能干什么?应该从对内、对外两方面来说。

辛 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数千年来,尽管曾经多次被外族侵略,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薪火相传,越发兴盛,靠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如果没有了文化精髓,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甚至种族肤色都不管用。像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虽然也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是骆家辉自我定位很清楚,是真正的美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文化下的美国精神,你想把人家拉进来做“龙的传人”,人家还不买账。

对内还有一个创造力的问题。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如何才能不断发展?尽管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如何形成价值追求?只能靠文化来产生。

对外也要解决两个“力”的问题。

首先是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告诉别人,你们的好,我们这个也好,而且我们的好是有道理的。通过传播让他们能接受我们这种好。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更理解中国、信任中国,感觉到有亲和力,对中国的发展不感觉到恐惧,中国威胁论不再生长。

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化元素到了国际上不是被当做文物搁在博物馆里面,就是被人家当做猎奇的东西。瓷器好,兵马俑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小脚绣鞋、大红灯笼别有一番风味,就成为人家下午茶的谈资,等等。这样的文化就算传播出去了,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首要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主持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说来,应该怎么做?

严昭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际上一个人走出去,就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我们有些国人在国外比较张扬,喜欢炫富,这跟中国文化的含蓄性、包容性恰好相反,在国外这个样子对国家形象是有影响的。

辛鸣:我认为关键是六个字——塑魂、健体、传承。

首先要让软实力背后有魂。文化本身就是精神产品,但是文化背后还有精神,这是文化的灵魂,文化的主心骨,文化的精气神。今日中国社会文化精神最核心的东西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试想,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还能叫社会主义国家吗?快速发展转型的中国社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吗?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去鼓舞斗志?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怎能引领社会风尚?

我们还回到文化传播上来说,一个社会的文化如果没有了灵魂做根基,文化符号再多也只是一些庞杂的文化材料,那是不管用的。比如,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整个片子的文化元素都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画面场景也是中国的,但当我们看到熊猫阿宝的形象的时候,怎么看都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哪有一星半点中国大侠的神态?为什么?人家虽然用的是中国的材料,但是传达的是好莱坞的价值观,好莱坞的文化精神。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我们的文化不仅仅要文化符号走出去,更主要的是要文化精神走出去。

其次要健体,就是文化产品要真正有文化的味道。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大家对搞文化产业积极性很高,这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好事要做好。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赶时髦叫“文化搭台文化唱戏”,但是唱来唱去眼睛还是只盯住钱。当一门心思地想用文化产业去赚钱的时候,文化产业是否还有文化的味道就让人怀疑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以文化的名义开始,做到最后却是离文化越来越远。我们还举好莱坞的例子。好莱坞电影是文化产业,也赚了不少钱,但好莱坞电影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赚钱,好莱坞把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当成己任,从不懈怠,而且宣传得很好。

第三,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现在创新很时髦,不管干什么都讲创新,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肯定是有差别的,社会往前走文化肯定要发展,但是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传统的滋养。不是说把旧文化抛弃掉了,新文化就自然出现了,真正的新文化和文化创新应该是把具有历史厚度的文化接续下来之后赋予新时代的新内容。

最后讲一点,增强文化软实力,一定要增强文化自信,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的文化好。如果连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文化不好,还谈什么发扬光大?如果大家都认为西方交响乐是高雅的艺术,中国京剧是跟不上时代的人才听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能“硬起来”吗?

文化自信之后就是文化自强,不能光说好,还得真拿出好东西来。我们可以说好莱坞电影是煽情和骗人眼泪的,好吃但没有营养,但是说句老实话,仅就文化制作角度说,人家确实搞得很有文化味,骗人骗得也很有文化,让我们很多人甘心去被骗。在文化自强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流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主持人:我们是文化大国,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传统文化怎样才能变成我们强大的软实力?

贾磊磊:传统文化不是软实力,需要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它的能量和价值。就像地下的煤矿、石油,我们要把它挖出来,经过冶炼转化成能源才能推动火车前进,需要开采、深化、转化的过程,或者说需要这么一个机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的转换,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做得非常好,比如日本,日本现在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额的4倍。我们许多人了解日本文化同样是通过铁臂阿童木,通过聪明的一休。日本在这些作品中不会去追求那种深奥的哲理,而只是把那些容易被人识别与认同的文化意义表达出来。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对这些资源应当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涵养,尤其要防止对其进行破坏性开采,特别是像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资源,对其开采更应当慎之又慎。

主持人:怎么看流行文化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贾磊磊: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关注流行文化,2009年他访华时,羽泉受邀以中国流行音乐界代表身份,参加欢迎晚会并献唱,效果特别好。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战略力量。只有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才能够使其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世界知道中国文化有武术、中医,但是流行文化,就是中国电影、电视剧等不能作为品牌来推销,只能作为产品来推销。我们还没有一种能够被国际市场普遍接受的流行文化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对海外受众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力。现在实际上对流行文化批评太多,扶植提升不够。固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流行文化产品都变成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具,但是,那些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力作必定会在流行文化作品中产生,而不能期望还有另外一个专门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品的机构来完成这个使命。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

主持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具体的平台,如何从这方面下工夫?

严昭柱:经济体制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要发展公共外交,创新创立文化交流平台,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中央的、地方的,半政府的、民间的,都要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逐渐取得好的效果。

贾磊磊:文化依然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如果我们经济没有这么发达,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文化一定要有经济的支持才能够有力量。没有经济支持的文化,可以成为一种传统,可以保留下来,但是它不会变成软实力。软实力的传播一定要有硬实力平台的支撑,比如咱们国家卫星上天的数量大概跟印度接近,比日本、英国、法国、美国都差很远。经济的硬性指标实际上也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尺度。一部电影具有再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人观看,那么它的文化价值也无从体现。所以硬实力一定是软实力的平台。以市场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主持人:对外宣传,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国际社会接受我们?

贾磊磊:文化的传播一定是建筑在市场化的通道上,做商业性推广最有效。你光送票给别人,免费请人家来看,人家也许都不看。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文化产品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软实力。美国文化如果离开了好莱坞电影、百老汇歌舞、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饮料,它在哪里呢?它不会在天上。我们的文化传播也是一样,需要一系列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适应海外文化市场的商业取向。否则,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

严昭柱:需要改进宣传文化工作方式,多考虑接受者。软实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最软,最亲和,最不需要设防。中华文化要让世界人民觉得非常值得亲近,值得尊重,值得学习。亲和力越强,强到人家对你根本就不设防,欢迎你来,这样的文化才更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而不是有多“硬”。一些地方的宣传文化工作方式还是要注意,防止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不要搞比赛,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一些事儿。

于运全:对外宣传中国,要学会讲故事,讲生动、鲜活、具体的“中国故事”。在与美国人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不仅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好办法,更是展示文化软实力最易为人接受的手段。如何讲好文化领域的故事,又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你的话题得让人家能接受,要有共同的价值在里面,比如像生态文明、气候变化,类似这样的话题,得从中国文化中提炼出一些能为世界文化共同接受的议题,才能讲清楚。从传播角度讲,民族的东西如何变成世界的,需要一个话语转换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不是所有民族的东西都能成为世界的。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此外,还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传播渠道、手段和方法的问题。比如美国驻华使馆的官方微博,由其新闻文化处负责维护,他们不仅仅发布新闻信息,也时常介绍美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新闻和文化有机整合在一起。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新闻信息属于硬传播范畴,文化很多属于软性传播,软硬结合起来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精要所在。目前我们这里条块分割得比较厉害,大家往来交流得比较少,整体合力没有发挥出来。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2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老区发展,文化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和全球一体化以及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新形势,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各地的高度重视。谁占领了文化制高点, 谁就赢得了主动权。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革命老区一般因交通、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较差, 发展工业往往因技术含量低, 产品竞争弱, 而处于劣势, 但是, 老区如果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文化软实力来提振精神、提升内力, 扩大影响、增强引力, 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定能加速老区的崛起。

一、国内许多革命老区提高文化软实力对本地发展贡献巨大

国内一些老区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已经探索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显示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2004年以来, 一些老区抓住在全国开展的“弘扬革命传统精神, 巩固执政地位”的大型活动这个契机, 广泛地掀起了一股红色风暴, 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达到了凝聚人心, 振奋精神, 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 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 扩大红色文化影响, 增强本地吸引力, 兴起了红色旅游热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热。这些老区以此为新的增长点, 极大地提升了本地综合实力, 一举改变落后被动的局面, 近年, 这些地方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如, 革命圣地延安和井冈山, 不仅以红色文化传承老区精神, 而且扩大红色文化对全国的影响, 两地文化业和旅游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延安2009年的旅游业产值达46亿元。现在井冈山已是多家影视拍摄的基地, 吸引了大批开发商前往投资, 2009年的文化产值达3亿元, 旅游产值16亿多元。革命老区临沂市不仅认识到文化的非市场属性非常重要, 而且也认识到文化商业的市场属性同样重要, 他们把文化产业称为“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2005年就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的旅游业收入超过百亿元。安徽老区泾县, 秀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同样吸引了大批开发商和旅游人员, 2009年的旅游收入就近5亿元。上述这些老区发展文化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其它老区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如革命老区金寨县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县情与上述这些老区过去的情况相类似, 但现在金寨县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他们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的文化产值不足0.9亿元。旅游业综合收入只有2亿多元。所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应引起所有老区的高度重视。

二、充分认识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意识现象, 是人类通过长期劳动和特定意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社会、人自身的成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并对人类社会有影响作用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德国文化哲学家米希尔·兰德曼说:“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 而是文化形成和习惯。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 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 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获得的文化来支配。”因此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加速器”。当一个社会能够实现“文化自觉”, 把社会发展置于创造的文化基础之上, 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加速的和快节奏的态势。当前, 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各地特别是老区凝聚人心, 提振精神, 扩大影响, 提高吸引力, 克服自然条件差、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等不利因素, 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意义。

(一) 面临知识经济社会到来和全球一体化以及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新形势下各地主动作为、发展自我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要认清:一是在原有的具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制度等受到冲击的情况下, 如何认识外来文化的优劣, 如何趋利避害, 同时如何做到把自身推介出去, 扩大自身影响, 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在全面市场化的情况下, 如何发挥文化的非市场属性作用, 既要解决好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又要解决好为社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等问题。三是为什么说文化也是生产力。美国利用文化手段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垄断, 向世界大力推销他们的产品特别是文化产品, 他们拥有世界文化产品80%的知识产权, 控制了世界75%的电影电视节目和60%以上传媒产品的生产和制作。2009年文化产值已占GDP的30%。现在, 全世界每天的文化产值高达220亿美元。认清这些问题, 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作用, 从而做到主动作为。

(二) 基于文化建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战略部署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 提出了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大建设的总体布局, 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以来, 我国明显地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 包括加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教育和思想武装;加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宣传, 以达到凝聚人心, 振奋精神的目的, 如多次举办了弘扬抗震精神、奥运精神、歌颂祖国等大型文艺活动;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进程, 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如2009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万亿元。近年来, 我国各地也相继提出了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北京市2007年9月就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要占GDP的10%左右。广州市于2008年提出了“要以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广州的未来发展”。安徽省于2009年8月专门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为安徽省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三) 开发利用无限的智力资源和优势红色文化资源, 实现老区追赶跨越、快速发展的需要。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 也不是土地和劳动, 而是文化。我国著名的深圳华为公司打造的文化兴“企”的理念是:“我们没有优势的资源, 有的只是从我们的大脑中挖出大金矿、大油田、大煤矿……”。这对许多老区而言, 非常有启发。有的老区自然条件差, 底子薄, 资源匮乏, 地下矿藏贫乏;有的老区山高地陡, 山上植被受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田地偏少, 道路交通不便, 对外吸引力不强, 人才缺乏;有的老区工业支柱产业薄弱, 产品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有的老区是农业大县, 自然灾害及农作物的病虫害严重等。因而要实现老区的崛起, 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老区的红色文化优势, 从人们的大脑中挖出财富。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总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 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老区之间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采取适合各地情况的具体措施。

(一) 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和宣传, 努力凝聚人心, 提振精神, 形成一种追求崇高价值目标和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这样讲实际上是说明了人们树立了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共同认知在文化建设中起着根本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广大中国人民的认同, 她引领着我们在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是非判断, 影响着我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和教育, 重点解决大家思想认识不清、精神动力不足的问题。引导广大干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制定文化发展规划,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常抓队伍, 优化政策, 提供经费保障。

通过努力力争三年形成局面, 五年见成效。当前, 老区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 丰富和完善文化发展规划, 使发展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得力。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 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 发挥特色, 大力挖掘红色资源, 扩大老区影响,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老区拥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如延安有象征延安精神的宝塔山;有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有红军领袖居住过的窑洞;有红色的枣园;有红色巨著《保卫延安》;井冈山是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有井冈山精神;有红色革命歌舞;有一大批革命伟人在井冈山的影响;有大量的革命遗址和文物;临沂有“抗日模范村”渊子崖;有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有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的孟良崮战役遗址;有《沂蒙颂歌》的文化作品;有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石家庄有党中央指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泾县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旧址纪念馆;金寨有革命烈士馆和烈士纪念塔;有汤家汇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革命遗址群、槐树湾抗日民主活动中心、斑竹园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方基地;这些资源是老区的无价之宝。要动员所有老区人民继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组织队伍, 组织技术力量, 进一步开发整修各地革命遗址, 整理、编辑、出版“红色”事迹, 编写“红色故事”, 不断创作“红色文化”作品, 加大宣传力度, 力求以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军精神”。同时通过红色文化发展, 为扩大红色旅游业创造条件。

(四) 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 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 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努力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努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不断提高文化服务功能, 进一步净化文化发展环境。二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三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的支持, 要特别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我们在对老区金寨县吴家店镇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镇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科学化、技术化的教学, 而农村依然是老一套的原始方法。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 农村中小学缺乏合格老师的情况仍然严重。吴家店镇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如老师年龄偏大, 整体素质不高, 该镇现有小学老师132人, 其中在编110人, 聘用22人, 平均年龄46岁, 第一学历为中专以上的只有27人, 只占总数的20%。人才缺乏, 综合素质就难以提高。

(五)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探索与发展, 培养新的文化业态, 增强老区的综合实力。

1.应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产值发展目标。

具体发展思路可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载体, 以效益为中心, 坚持政府引导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相配套, 与其它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在扶持发展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印刷业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努力发展文化创造、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广告服务、网络文化服务、休闲服务等产业。

2.加大文化体制创新力度,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文化体制机制的大改革创新是增强文化发展的保障条件。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文化发展就没有出路。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为多元的文化大发展创造条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是要把政府职能真正由主办文化转到加强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非公有资本进入城、乡、区域等文化领域, 形成各种文化市场主体, 通过市场机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形成各类文化产业互补的新格局。

3.打造精品,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与其他企业一样, 质量精品也是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 实行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 生产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 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安徽省老区霍山县近年工业发展迅速, 突出表现在环境优、自主创新能力强, 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如200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 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 高新技术产品净出口额达7, 500万美元。

4.用好人才, 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文化产业要出精品、创名牌, 首先要靠人才, 用人才。发展文化产业, 既需要一批懂文化懂艺术的拔尖人才, 又需要一大批善经营管理的人才, 更需要兼有二者之能的复合型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搞好文化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人才资源。人才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提高文化软实力关键靠人才队伍。要根据文化发展规律,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文化专业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在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枢纽地位, 这些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必须尽快培养、抓紧引进。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

略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策略 篇3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提高;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25-02

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有目共睹,我们以此为荣,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文化发展就显得比较滞后了。这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文化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制约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很多方面,经济实力是其中的基本要素,而文化同样也是这其中的关键部分。在影响综合国力的诸多因素之中,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一、 提高我國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一)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文化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给别人施以恩惠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目的的能力。这种吸引力必须是建立在对方自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主动接收的过程,对方认可这种文化,并且愿意去效仿它,这也是文化软实力得以实现的途径。文化软实力是通过无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手段较为间接,最终能产生潜移默化地同化他人的效果。文化软实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综合国力中硬实力,硬实力的发挥,是要以软实力作为前提和基础,因为硬实力须有由高素质的“人”来创造,而文化软实力正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由此可见,要让硬实力发挥出效果,那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文化软实力。

(二)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内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何为向心力?向心力就是指人民对领导的认同度。当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民收入越来越高,我国也在不断的加大民生推进工作,这是在为老百姓谋福利,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惠民政策的实行,让人民真正的获益,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和支持度越来越高,向心力越来越强。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党制定的路线方针,都符合了国民的内心意愿,也满足了国民的利益需求,让人民真正受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对国家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够发挥出一股无与伦比的力量,让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正是这一伟大理想,将中国共产党、国家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和中华人民的殷切希望联系在了一起,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人民来建设,共同完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

(三)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增进亲和力和影响力

和谐世界理念主张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取长补短,让世界各国文明得以和谐相处。自古以来,和谐就是中国的对外相处之道,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国与国之间的来年息日益紧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对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的秉持与选择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也就是说,中国会受到国际社会发展理念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举一动也将影响着世界。中国秉持的是科学发展观,主张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积极参与环境与生态保护、核安全等活动,在缓解人类风险方面主动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正是因为中国有了正义的主张,才赢取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肯定,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影响力。

二、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原则

(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指导思想,对文化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建设其实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利用先人的优秀文化,要对前人的创造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会正确的批判和继承前时代文化成果,是我们建设文化的必要前提。批判和继承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批判是前提,是手段;继承是结果,是目的。要想正确的批判和继承前时代文化,那就必须要有有效地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有利的工具和武器,我们要充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前时代文化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继承其优秀传统文化,抛弃落后老旧的东西,促进文化的不断发展。

(二)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发展文化的指导思想,可见,以人为本也必然会成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导原则。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高,要靠人民的思想、人民的双手来创造,人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因此,我们要充分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做出更多的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工作态度。所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要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放在第一位,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

nlc202309030416

(三) 坚持文化多样性

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要从思想上对本民族的文化加以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和独特优势。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文化多样性,要充分尊重文化的异质性,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其精华所在,又不能一味的墨守陈规,还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反对对文化的全盘否定与全盘西化。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文化不同的文化存在不同的性質特点,而文化得以发展的根基,正是在于这种异质性,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文化的异质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发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对这种价值我们要予以承认。

三、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一)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交流与借鉴,国家都应该整体规划,以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实际相结合,加大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解答现实问题的力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化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原则,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为当今的文化建设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必须要重视文化宣传的工作,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宣传和教育,那就发挥不了其强大的社会功效,社会效益几近为零。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价值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在思想领域代代相传。要借助网络媒体和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二) 继承、借鉴与创新

中华文明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兼容并蓄,其中的精华至今还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世界上有很多种古老文化,但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已经中断了,比如说,古埃及、巴比伦文明早已中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活跃于世界,其顽强的生命力是极为罕见的。这股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太多太多的精华之处,有太多太多的可取之处,直至今日,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并不全都是好的,也存在一些“糟粕”,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处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的区分出“糟粕”和“精华”,尽可能的将“糟粕”转变为“精华”,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 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导向。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目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将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还必须切实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便使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活力全面迸发。

结束语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既然我们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好我国的文化资源,致力于将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邓显超.近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09(6).

[2]贾海涛.文化软实力:概念考辨与理论探源[J],2008(3).

[3]骆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

[4]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3).

[5]肖永明 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归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4

杨丹丹

电子1103班

1111100307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同时也举出了美国的文化发展带动着国家进步,并与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作对比,突出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迫切性。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现状与发展

一、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1、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3、能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

4、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三、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美国文化不仅促进了美国国内的发展,而且在确立美国对外政策上也发挥着重要影响。

立国之初,由于国力弱小以及对旧大陆权力斗争的厌恶,华盛顿等开国元老将孤立主义奉为羽翼未丰的新生共和国的外交原则。

一战期间,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在战争的一开始保持中立,后期加入与自己有更多文化价值观联系的英国一方。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的文化攻势在全球展开。总统罗斯福提出著名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将美国打扮成为面对法西斯威胁的世界“希望灯塔”。二战结束后,美国继续不遗余力地打造文化软实力。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专门负责执行向海外推行其文化与价值观。例如,创立“富布赖特基金会”,资助美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学生的交流学习;在肯尼迪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和平队,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志愿队员,以扩大美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等等。此外,美国政府还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美国民主在海外的传播。通过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宣传,美国成功地将自身打造成“自由世界”的守护神和代表,在与前苏联争夺“人心和思想”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

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全球扩张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所谓的民主化“第四波浪潮”的持续冲击,美国价值观得以在地域范围上向东欧、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传播扩散。美国文化挟全球化之力大规模扩张,其标榜的价值观跟随英语、好莱坞影片、可口可乐、麦当劳迅速扩散到世界多个角落。全球化甚至一度被不少人等同于“美国化”。纵观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独特的历史和地缘特征,造就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美国的崛起得益于此。但是,强大后的美国却试图在全世界推行其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扩张和价值观输出既违背了文化多元性,也不利于不同国家的和谐共生,造成社会的动荡。

四、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及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 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1、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 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

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 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2、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 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 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3、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现在 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 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

五、个人观点论述

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发展是及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就好比是一个国家的明信片,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它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与评价。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5

在当今世界中,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和越来越明显。因此,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很有必要的,何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发展文化软实力就要继承、培育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动漫游戏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我国之所以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因为一方面要解决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和国际治理结构的重构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和谐世界的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从总体来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才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经验。总所周知,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文化强国,号称“文化帝国”。美国搭上了经济全球化及传播数字化、网络化的快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是美国最富活力的产业。日本是东方的文化输出大国和动漫王国,日本未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韩国是后起之国,韩国的电视剧、电影风靡整个东南亚等地区及市场,波及到具有强大影视产业的欧美各国,被称为“韩流”,“韩流”不仅为韩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很多潜在的经济效益,使韩国的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应该借鉴这三个国家的一些做法,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文化的发展和壮大;重视培养复合型的文化人才;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等。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我们应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反映了文化和经济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如《灰太狼与喜洋洋》就发展得不错。我们还要努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6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制度、文化、国民、意识形态等所具有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影响力。从其外延上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度模式的优越性、国家的国际形象、历史文化传统和底蕴、国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及对外交往能力等。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呢?第一,我们要以开放、自信、乐观的心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批评,提升我们社会和国民的人文素质,在对话与交流中释放我们的真诚与善意,谋求合作与谅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第二,我们要利用重大的国际赛事、博览会等,不失时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文化成果,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赢取国际社会的尊重。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如美日等发大国家呢?人们热衷于看外国大片,吃西餐,就是外国文化软实力强于中国,向中国渗透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我认为我们太不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宁可过西方的节日也不过我国的传统节日。幸好我国开始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主要外国文化的入侵,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核心问题是不断提高文化生产的原创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精品,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正确途径。

吉林省提高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 篇7

1. 要把吉林文化的发展和塑造置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

我们应当根据当代社会活动节奏的加速化、活动方式的信息化、活动群体的全球化, 来探索发展吉林特色文化的新思路。

2.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塑造吉林文化的新形象。

我们应当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的高度, 摒弃吉林文化传统中的小农意识, 转换舞台和背景, 用工业精神改造农业文化, 用信息文化去提升工业思维。

3. 要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塑造吉林特色文化, 倡导先进文化。

二、发展具有吉林特色的优秀文化产业, 提高我省文化软实力

200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扶持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产业, 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剧创作、歌舞、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 培育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树立吉林文化的新形象。

1. 大力发展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2005年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被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006年我省成立了动漫产业工作领导小组, 2007年建立了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暨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 打造“绿色二人转”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吉林好戏连台“绿色二人转”打造凇城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由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与吉林市江城剧场强强连手, 共同打造的具有“健康、幽默、浓郁地方特色”的“绿色二人转”将在新落成的江城剧场连炔公演。新颖的表演形式, 精湛的舞台绝技, 雅俗共赏的演出风格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吉林市的特色风光, 让每名观众在欣赏民间艺术表演的同时, 还要对吉林市的美丽山水留下深刻印象。

3. 宣扬“吉林造”关东风情电视剧。

近年来, 《刘老根1》、《圣水湖畔》、《都市外乡人》等一批吉林省拍摄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好评。特别是央视大戏“闯关东”掀起关东热, 使“吉林造”电视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发挥东北亚区域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 加强合作推出吉林特色文化产业。

结合我省与东北亚区域的地缘政治、经济特点, 围绕东北亚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东北振兴三大主题, 提出设立长 (春) -吉 (林) -图 (们江) 开放带动先导区的设想。今年, 要着力抓好规划申请及相关建设工作, 加快把“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开放平台和全省发展引擎。

5. 发挥我省院有文化优势, 加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我省共精选了1 3个重点文化产业单位 (项目) 参展, 包括吉林电视台、长影世纪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中筝文化集团、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长春市宝凤剪纸艺术、东丰县农民画院、敦化市刀油画、长春市紫玉木兰工艺、古尘木艺、农安文化产业展示区以及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等。文化部日前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吉林省申报的东北二人转、满族说部、朝鲜族农乐舞、蒙古族乌力格尔及朝鲜族跳板、秋千等5个项目入选。

6. 打造宣传吉林饮食文化。

本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部为高山和丘陵地, 千山竞秀, 林木葱茏;西部为广阔的松辽平原, 沃野千里, 五谷丰盛。在这片广大的半湿润地带,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丘陵和山地盛产松子、榛子、山核桃等干果油料, 山葡萄、五味子、猕猴桃等优良鲜果以及松茸蘑、短裙竹荪、榆黄蘑等多种名贵食用菌和品种繁多的山菜。可用于珍馐原料的猎物有棕熊、狍子、梅花鹿、田鸡、飞龙 (榛鸡) 、山鸡、沙半鸡等。全省境内纵横的河流和西部的水乡泽国、星罗棋布的泡塘, 出产大量的鱼虾。吉林省有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 可灌溉肥沃的田野, 故这里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盛产大豆、甜菜、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等。吉林是满族的故乡, 满族的饮食习俗奠定了吉林饮食习俗的基本格调。吉林汉族的祖先多数来自山东和河北。山东、河北人口的流入, 又为吉林的饮食风俗增加了新的内容, 比如在菜的制作方面, 就为吉林菜增添了许多花色,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炊具, 烹制方法也愈加精细。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饮食业, 也主要由来自山东的人从事。这对今天吉林的饮食风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吉林多民族杂居, 除汉族、满族外, 还有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习惯, 民族之间互相影响, 又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饮食习俗。从而构成了吉林省丰富多彩的饮食风俗画面。

近年来, 吉林省的饮食行业, 在吸收各民族饮食烹调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本地的特产, 创制了山珍宴、豆腐宴、松花湖全鱼宴等新的宴席格式, 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新的贡献。吉林省的饮食文化就可以细分出清宫廷菜系、满族风味、蒙族风味、朝鲜族风味、民间小吃、葡萄酒文化、人参烟文化、吉菜文化等等。其中每一项都是吉林的特色文化。

7. 大力开发吉林省的旅游资源

白雪皑皑的长白山、波涛滚滚的松花江、苇花飘荡的大湿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吉林文化的根基。吉林儿女们正是依靠丰厚的大自然才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明。壮丽的山川是上苍赐给我们的自然遗产;先人创造的文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吉林省的旅游业在这些遗产的基础上生根、开花、结果。吉林省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十分丰富, 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乡土歌谣、地方戏曲、民间手艺、工艺美术等等。吉林省是农业大省, 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 搞好循环经济, 改善居住环境, 办好“农家乐”旅游, 让广大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应当是认真考虑的问题。吉林省是科技文教大省。如何为广大青少年建设好教育基地, 建设好科技馆、水族馆、天文馆等等, 也需要认真考虑。自然, 旅游业会从中受益, 旅游文化也会更加坚实。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8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6—0096—0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确立了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新要求。如何围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领

域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分析

1.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软实力(soft power)是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调控导向功能是永葆国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的教育塑造功能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第二,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进入新世纪,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第三,文化是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重心。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身份证和识别码,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 文化实质上就是意义与价值的分享,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共同的价值有利于形成共识,有利于团结。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在相互交往中,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增强相互沟通与理解,达成共识,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文化软实力得以迅速提高。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一是文化产品竞争力不强,文化贸易逆差仍然很大。二是文化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出口规模小,水平低。三是文化对外贸易范围不够广,结构不太合理。目前国内文化贸易依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加工贸易,原创的文化产品较少,文化服务依然主要依靠文化交流的形式,没有很好的实现市场化运作,尤其是市场的国际化运作。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一是近年来中央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并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二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更好的“走出去”。三是我们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个传统文化资源大国。四是境内外公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知需求。近几年,全球持续升温的“汉学热”,充分体现了世界急需了解中国文化的自觉需求。

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离不开文化的凝聚力,而文化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成员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1.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坐标。面对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文化现实,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准确界定和科学把握当前我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确定辨别社会思潮的判断标准,正确区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健康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推进我国文化大繁荣的同时,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增强人们的文化辨别力,形成先进文化的强大引导力量。

2.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通俗化、形象化、大众化,融入到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广泛的心理认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3.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养成。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必须充分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才有生命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参与实践中养成行为自觉。同时,要密切结合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到社会生产方式中、文化产业发展中,使文化生产过程同时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方略。

1.占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一是打造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建构多元文化投资模式。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壮大国有文化企业,保护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和激活更多的文化市场投资主体, 增强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二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最根本的办法是迅速把自己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民族文化企业,企业本身通过开发延伸原创产品、品牌产品等方式打造产业链,把五千年文明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相结合,多出文化精品。三是要转变政府文化职能。文化作为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构建文化发展的良好生态。在文化行为选择上政府要退位让权,在文化职能上政府要从直接办理转到宏观管理,在角色定位上政府要成为一个服务型管理者。

2.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是非赢利性的公益性领域,其自身的生存发展主要靠政府的投资,这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文化发展的人文环境。要对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进行大量的投资,保证这些文化资源和机构能够健康发展,以满足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政府的文化投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文化投资方式,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政府文化投资的有效使用,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公共文化的发展。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提升文化的传播能力。

1.建立国际文化交流的新载体——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要积极开拓文化服务贸易市场,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之间,文化的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之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动的交流平台。如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和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正是在国家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求的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而建立的。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文化贸易、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手段。运用高新技术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方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辐射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同时,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3.通过非政府组织向海外传播。一是鼓励一切有勇气的青年走出去,到海外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经贸、劳务等各项服务事业,普及中国语言,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加深中外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友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二是努力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媒介作用。借助遍布全球的华人社团,建设一个文化传播的网络,然后以这一网络为基础建立一个文化中国。对外传播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发挥传播方式的真实性、生动性、具体性,增强责任感。

4.抓住各类重大会议和国际间活动等机会大力提升中国的传媒素质。大力开展文化外交活动,充分发挥首脑、政府官员的公共外交作用,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外国政府及其国民对我国的浓厚兴趣。同时积极开展民间外交,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经济论坛、学术交流和体育赛事等活动在我国举办,把反映中国良好形象的音像资料放到国际主流传播平台上去积极宣传,以便让更多的外国人将在我国的实地见闻和亲身感受传给其公众、影响其公众。通过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展现我国的整体文化面貌,提升我国的良好形象,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

上一篇: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下一篇:小学英语音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