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

2024-05-15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精选6篇)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 篇1

和宝宝说话时语句的表达要清晰

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平时妈妈会用哪种语言形式和宝宝说话呢?

测试题:当你刚进浴室,忘记拿拖鞋,这时你想要宝宝帮你拿拖鞋,于是你会说:

宝宝,妈妈要洗澡,你能到那里(用手指向鞋柜)帮妈妈拿一双拖鞋吗?”

宝宝,妈妈要洗澡,你帮妈妈到鞋柜里拿那双绿色的拖鞋过来,好吗?”

宝宝,妈妈要洗澡了,你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在得到宝宝的回应后继续说:“到鞋柜里帮妈妈拿那双小草颜色的拖鞋,好吗?”

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宝宝乐意接受爸爸妈妈“指派”任务,而且还会完成得非常好。因为在妈妈的话语中,妈妈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然后还用宝宝经常感观到的小草颜色做形象比喻,而不是用绿色这种对宝宝来说比较“深奥”的词语,让宝宝在鞋柜里一眼就能发现妈妈需要的鞋子。同时因为妈妈经常使用长句,宝宝自然慢慢学会用长句表达他的意思,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会渐渐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分析以上五种语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E的说话方式对正进入口头语言发展敏感期的2岁宝宝最为适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宝宝顺利地理解妈妈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宝宝能够慢慢学会妈妈的表达,逐渐从一个简单的短句过度到比较标准的长句。

不要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如果你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那也没关系,最好的一招是把这句话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宗旨是不要拆句子。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有限,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妈妈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则会起到不良的影响,从而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和宝宝进行交流的时候,父母应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语句表达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抽象和深奥的词汇。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 篇2

对学生而言, 语文教师的表达具有言语示范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是“鲜活的教科书”;对教学而言, 优秀的表达使课堂对话富有深度、广度和美感度,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 表达可以抒发性情、疏理思维, 是实现专业自我、享受专业幸福的必由之路。作为担任母语教学的专任教师, 我们必须着力提升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的表达力。因此, 语文教师表达力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那么, 当前语文教师的表达力状况如何呢?我们对新昌县的语文教师进行了关于表达力状况的测评和访谈, 从各乡镇和街道小学推选出的50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这50位小学语文教师, 12位来自街道学校, 其余均来自农村学校, 年龄都在28至40岁之间。这批青年教师是本地语文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在学校中起着辐射示范作用, 对他们的表达力状况进行测评和访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教师基本表达力书面测评

书面测评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为210分钟。测评内容包括: (1) 阅读《我是什么》的识字教学片段, 运用相关语文教学理论进行分析; (2) 儿童学作品秦文君的《表哥驾到》鉴赏和细读; (3) 参照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的相关要求, 对文本《小河蚌的故事》做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详案, 第二课时简案) , 要求有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流程; (4) 以“从三味书屋走向百草园———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其中第一题关涉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思辨力;第二题关涉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 也透视出教师言语认知 (阅读) 和表现 (写作) 的能力水平;第三题关涉教师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能力;第四题既是对教师自由写作能力的检测, 也反映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 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测评。因此, 教师们的评论、鉴赏、设计都具有原创性和真实性。

从卷面情况来看, 呈现出以下特点:

1. 言语表达缺乏审美性、思辨性

从卷面来看, 教师们大多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一般都能做到文从字顺地表情达意, 但也存在表达的思辨性、审美性不够的问题。

错别字较少。个别教师文中的错别字多为笔误所致, 如“的、地、得”的误用, “高潮迭起”写成“高潮叠起”, “栉风沐雨”写成“栉风淋雨”, 等等。标点符号的使用意识不强, 一位教师在一个287字的段落里居然一“逗”到底。

语言积累较为丰富。能恰当自如地运用成语、熟语, 一篇8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一般都会有10个左右的成语, 这说明他们的语言素材库并不贫乏。

句式丰富多样。教师多喜欢用短句, 少用长句, 喜用整齐的排比句。可见他们对句式的运用较为自如。

行文较为流畅, 无生涩之感。虽是规定时间的考场写作, 但多数教师的卷面相当整洁, 无涂改痕迹, 文字清通, 较少表意生涩、模糊的语句。但也有9位教师的语言表达较为贫乏、生涩;还有一位教师600字的鉴赏文字实际上是把原文的某些段落摘抄了一遍。

因为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教师们有的没时间构思, 有的构思尚不成熟就仓促提笔, 于是大多数文章缺少条理性、逻辑性, 句子与句子之间也缺少起承转合, 往往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随意性较大。另外, 多数文章的观点、构思、言语风貌均有雷同之嫌。

第一题、第三题和第四题涉及教学理论素养。行文中显示出教师们的教学理论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教学理论素养较好, 如答第一题时给出的标题有“立足言语形式, 语文教学的寻根之旅”“美景如画须细看, 最动人处是天然”“一字一世界, 一文一天堂”“真实、扎实、朴实”, 标题内涵丰富, 语言优美, 立意鲜明。行文中能引用或运用一些教育教学理论, 如一位教师提出的设计理念为“循儿童之性, 寻文本之道, 品语言之美”, 牢牢地把握住语文教学设计的根本。

教师们在行文中一般都引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论, 这跟他们考前熟读新课标及相关教学要求有关。大多数教师平时缺少阅读专业书籍的习惯, 也就不可能厚积而薄发, 不可能旁征而博引, 他们只不过是临阵磨枪硬啃了几遍语文课程标准。这从标题和段落小标题亦可见一斑, 如“多种方法, 多种形式, 读中求趣”“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适当点拨”“在师生平等民主中互动”“激发兴趣, 趣中识字”, 等等, 雷同的套话很多。理论是理论, 案例是案例, 缺少运用理论来思考、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这就使得他们的教学评论和设计缺少思辨性和严密性。

整体来看, 缺少精彩的言语表达, 缺少折射出生命光华的思辩性、审美性的言语表达。

2. 鉴赏解读缺少个人性、独立性

第二题是鉴赏《表哥驾到》, 直面的是教师的文本细读能力和鉴赏力。从行文来看, 多数教师的文本细读都落实在文章内容和人文价值的探讨上。如人物形象分析, 对“我”和“表哥”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对“妈妈”和“姨妈”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当前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 等等。另有部分教师完全没有儿童文学作品鉴赏的意识, 只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概述。这从标题即可看出, 如“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 请多多表扬你的孩子”“少一分完美, 多一些童年的快乐”“妈妈, 别总拿我们同别人比”, 等等。这从侧面说明, 教师们面对文本时, 下意识地以功利性、实用性的眼光审视文本, 而缺少审美的眼光和意识。“内容人人得见, 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 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 (歌德语) , 而这正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文本解读意识。

从教师们对《表哥驾到》的鉴赏和细读来看, 大多数仍属于“以文本为中心, 以感觉为基础”的业余阅读。本次测评中, 很少有教师就文本语言的童趣性、幽默性、夸张化, 情节的戏剧性, 取材的典型性, 构思的巧妙和前后呼应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和细读。这其实与我国60年来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有关。在教师的集体无意识里,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无缘于专业阅读的, 不具备进行专业阅读的潜质, 教师也没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当然, 教学一般的文本可以采用业余阅读的方式, 但我们在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专业阅读意识, 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题材、艺术形式等多方面来细读文本。

但是, 我们的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愿进行文本细读, 拒绝综合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文学史、接受美学、创作理论等因素对文本进行理性解读。当然, 从专业阅读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 教师自身需要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学养, 有足够的文学鉴赏力, 但是多数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职前贫乏, 职后忙于升学率、题海战术, 远离学界前沿的研究成果。

由于教师的鉴赏解读缺少个性和独特性, 反映在教学设计上, 也就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意识, 多数尚处在模仿或借鉴阶段。自主创新应该是每一位优秀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 因为教学是艺术, 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大凡优秀的教师, 其教育风格无不具有独创的特征。”具有独创性的教学设计倾注了教师的学识和智慧, 是教师教学理念、个性特征、阅读能力的综合反映。

3. 审题立意流于浅俗化、雷同化

第四题要求以“从三味书屋走向百草园”为题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这样的题目设计也许并不十分妥当。因为在当下, 无论是对“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本质, 人们都可能有着不同的见解, 所以“漫谈”起来可能会流于泛滥无边。为使“漫谈”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语境, 我们对三个概念的内涵作一个大众化的简单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散文,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童年鲁迅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百草园清新、亮丽、神奇, 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自然生活, 而三味书屋则昏暗、枯燥、森严、无味, 象征着一种压抑沉闷的生活。

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 首先要明确话题的关键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其次要明确话题的思维倾向, 即“从三味书屋走向百草园”, 而且要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放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意义视域里。34%的教师能从两者的结合点进行审题, 但多为零星片段, 能成为完整篇章的只有五六人;32%的教师只关注“三味书屋”“百草园”, 没有把这两个意象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还有26%的教师则置“三味书屋”“百草园”不顾, 只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想法或建议;另有8%的教师则完全置话题于一边, 只谈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如谈“转化问题学生”“关注留守儿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 等等。也就是说, 有60%左右的教师在审题时没有对话题进行全方位思考, 教师在写作时缺少敏锐的审题意识。

从本次测评看, 这批青年骨干语文教师存在着审题能力较弱, 文本细读专业性不强, 表达的逻辑性、思辩性、独创性不够等问题。

二、语文教师表达力书面访谈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语文教师的表达力现状, 我们制作了一份《语文教师表达力状况访谈提纲》, 对这50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书面访谈。通过访谈, 进一步了解当前语文教师表达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提升需求, 从而为探索提升途径提供参考。经过对访谈内容进行疏理和整合, 情况总结如下。

1. 语文教学目标意识状况

对于“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还是表达”这个问题, 其中只有3位教师认为是“学会表达”, 占6%, 他们认为:“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阅读是输入, 表达是输出, 阅读和习得是为了更好地表达。42位教师选择“阅读和表达”, 占84%, 他们认为阅读和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 相互作用, 相互激活, 两者要有机地结合, 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还有5位教师选择“学会阅读”, 他们认为阅读能力提高了, 积累丰富了, 表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现代学生必须学会高效阅读、有效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在当前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几乎独霸天下, 作文教学只占很小的比例, 而口语交际教学则略胜于无 (教材中有, 教学中几乎没有) 。从数据上看, 有42位教师选择“阅读和表达”, 占84%, 可见无论是在教师的观念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阅读教学无疑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言语表达力培养的忽视, 直接导致教师们对提升自身表达力的不重视。

2. 阅读容量和解读鉴赏能力状况

第二题“平时阅读哪些报刊杂志和书籍”是多选题。选择“教育教学类”的有21位教师, 他们认为既然身为教师, 就要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而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宝库;其中有11位教师长期订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 他们觉得经常翻阅对自己很有帮助。选择“休闲类”的有33人, 他们认为休闲类的书可放松心情, 也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他们最常看的休闲类杂志是《读者》《青年博览》《格言》, 里面的励志类小故事可以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有6人选择了“学术随笔”, 他们喜欢读季羡林、余秋雨等的学术随笔和散文, 阅读此类书籍可以丰富文史素养和文化底蕴。还有2位老师没选, 他们认为自己是兴之所至, 无所不读。

对于“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创新整合”这个问题, 10位教师表示“经常进行创新整合”;27位教师表示“偶尔会进行创新整合”;13位教师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文本解读能力、细读能力”这个问题, 认为“好”的没有, 认为“较好”的有19人, 认为“不够好, 需要提高”的有31人。对于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认为要多跟同事交流, 多看教学类杂志, 多找一些教学资料, 丰富知识储备, 反复研读教材, 多思考, 多钻研。但是也有2位教师基本依赖教参和优秀教案, 平时上课就带一本教参, 上公开课则找几本优秀教案参考, 或者直接到网上下载一些教案。

3. 朗读和演讲能力状况

关于“是否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和朗读指导”这个问题, 表示经常示范和指导的有29人, 偶尔进行示范和指导的有4人, 指导但不示范的有15人, 很少进行示范和指导的只有2人。由此可见, 教师们都十分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舍得花时间在朗读指导上。但从“指导但不示范”有15人这一点来看, 即使是这批较为优秀的青年教师, 他们对自己的朗读能力和水平也并不十分自信。关于“您的朗读和演讲能力如何”的话题, 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朗读和演讲能力不错, 如城西小学的一位语文教师, 他对自己的朗读和演讲能力相对自信, 不仅着力训练和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而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他还跟几位志同道合的教师在学校里发起组织了一个课外朗读兴趣小组班, 定期开展朗读指导和训练活动。总之, 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但自己的朗读能力和水平有限, 需要有效的指导和训练, 以期得到提高。

4. 自由写作和教育写作状况

对于“平时是否写作散文、随笔、诗歌、小说、教学论文”这个问题, 有5位教师表示“经常写, 经常向学生展示”;6位教师“经常写, 但不向学生展示”, 写在空间和博客里自娱或给朋友同事网友看, 但不给学生看;36位教师“偶尔写”, 基本上是为了评奖或发表写点论文案例;还有3位教师称“除了硬性规定的论文案例外几乎不写”。这些教师都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是学校着力培养的对象, 他们的写作状况尚且如此堪忧, 其他教师的写作状况可想而知了。

对于“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否有必要建言立说”问题, 被访谈的教师们出示的答案存在三种取向:

第一种认为“有必要”, 持这一观点的最多, 有38人, 占76%。建言立说是对真实经验的进一步思考、疏理和升华, 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建言立说, 使思想走向深刻, 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有一位教师说得特别好:“每日一篇教学随笔, 或长或短, 亦庄亦谐, 读书心得, 创意设计, 教后反思, 听课感想……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留下的是点滴思考, 收获的却是凤凰涅槃般的脱胎换骨;读书、教学、写作, 传承着语文人的梦想, 让专业成长的希望萌芽、生长。”还有一位教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上课不至于变得单调, 那就要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关注教学之外, 还应注重读书、写作、研究等活动;要把书教出品位, 教师就要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第二种认为“不一定”, 持此观点的有10人, 占20%。他们认为因为建言立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囿于自身文字功底和理论概括能力, 在教育论文的写作中总是言不达意、捉襟见肘。并不是所有的优秀教师都具备建言立说的天赋和潜质, 他们只能在其他方面发展自己, 如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没有必要把建言立说、教育写作作为评价优秀教师的一项硬性指标, 否则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第三种认为“没必要”。持这一观点的只有2人, 占4%。但即使是持这一观点的教师, 他们也认为教师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因为没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一定不可能优秀, 但是否建言立说则不必强求。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 被访谈的语文青年骨干教师, 他们有着较强烈的专业发展欲望, 多数愿意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表达力;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阅读第一, 表达第二”已深入骨髓, 阅读视野不够开阔, 视写作和表达为“畏途”, 多数人并没有在自由写作和教育科研中为“生命留痕”。

摘要:为了解当前语文教师表达力的现状, 本文对新昌县的50位青年语文教师进行了关于表达力状况的测评和访谈。通过对测评和访谈材料的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较强烈的专业发展欲望, 愿意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表达力,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自觉地践行着“阅读第一, 表达第二”的教育理念;在表达力方面存在写作审题能力较弱, 表达的逻辑性、思辨性、独创性不够等问题, 视写作和表达为“畏途”, 多数人并没有在自由写作和教育科研中为“生命留痕”。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与初中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语言表达 类型 功能 教学 初中英语

1.教师语言类型

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性的语言,通过自己合理、严谨、有效的表达形式,可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创造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矛盾,调整教与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影响。教师语言一般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类型。书面语言主要包括板书、教案、教学日记、学生评语等等,它是教师开展教学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体态语言是指教师的表情、手势、姿势等通过身体部位的变化来传递信息和师生交流的另一种重要的语言,教师恰到好处的使用体态语言,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取得。

2.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2.1教育性作用

教师的语言是教育教学信息传递的生动载体,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手段。对于教师来说,没有一节课能离开语言去传递教学内容与组织课堂。通过自身恰当的语言,教师能把书本上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以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以及有效的批评,会给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升华带来有效的力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其逐渐变成一个积极、进步、品德高尚、健全的人。

2.2示范性作用

示范性是教师工作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师自身的观点、知识、思想、学识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教师本人就是学生的最直接的模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标本,所以教师的言语与行动需要规范、准确、文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终身受益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的标准读音就是学生正确发音、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的榜样。

教师的示范性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教师学科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学习教师组织表达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阅读与表达形式的规范性,要注意自己的课堂整体组织形式。

2.3能力训练性作用

能力训练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二,审美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反映了教师思维能力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语言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思维过程,能够学习教师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训练与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可以巧妙地将一些做题的方法以及思维技巧融汇到其中。审美能力的训练体现在:教师的语言本身就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它必将对学生产生美的感染,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2.4激励性作用

教学艺术不但在于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到了一定水平,可以触动到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激励性的作用。例如,教师使用类似于“Great!”“Good!”“Come on!”“You must be successful!”等词汇,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同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鼓励,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2.5调控性作用

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更为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语言是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的一个主要工具,教师通过向学生传递信息,告诉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步骤,可以更为有效的使学生避免走弯路。例如,在讲授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需要识记的单词、短语等意义表达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具体的课堂活动。

3.改善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做法

3.1不断地汲取知识养分

言由心生,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只有思维丰富了,语言才能丰富、有含量。英语教师不仅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专业性要求,拥有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课后阅读大量的其他书籍,广泛地汲取其他方面的知识,在课上表达或课后辅导中,能够侃侃而谈,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将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的落实到工作中。例如,教师可以多多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或者外国的建筑、经济,在教学中,将外国的一些东西引入到教学背景。

3.2掌握正确的表达技巧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语不断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以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语言表达技巧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即为发音技巧。首先,教师要科学的控制气息。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正确的发音对于控制气息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共鸣技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五官的共同配合等。最后,教师需要在吐字上进行一定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在闲暇时多有声的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英语的发音练习。

3.3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教师的教学语言显示了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性格、气质、涵养等。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将自己的语言形成一种风格。例如,教师可以在语音、语调、以及谈话、提问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突显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积极思维。

3.4语言富含感情色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的感情,尤其是语言流露出来的真挚的感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将知识与思想包含在情感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学语言的最高境界。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与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的共鸣,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谢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语言输出的个案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

[2] 杨海莲. 初中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探析[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 篇4

在面试中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所有考生都希望做到的一点,也是考官为考生评分的一项重要的标准。现在各位考生的面试备考相比已经非常充分,看到题目后答题内容也比较充实。但是如何在题目中将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可能也是很多考生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大家进行指导。

通过研究发现,考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己对面试题目很有想法,但是在答题的时候就是说不出来。这是我们在备考前期可能会出现的表达方面的问题。

2、能把话说出来,但是内容杂乱无章,听起来不清晰,也不能把握重点,引用电视剧《亮剑》中的话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面试中克服上述困难,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一下几点备考建议:

(一)善于书写、业精于勤。

表面上看,面试是一个靠表达为主的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那么想掌握这项技能,第一步,就是要多动笔写。很多同学对某个事情有看法,但是表达不出来,这个时候,同学们要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在一张纸上,不要懒,不要怕麻烦,要知道只有写出来,你才会直观

中公教育 的看到你脑海中内容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第一遍书写,就直接想什么写什么,到了第二遍修饰,你就需要好好想想,如何把这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连成一段流畅完整的小文章。这样,你的内容就也在脑海中也就自然更流畅完整了。

(二)罗列要点、言简意赅。

当你已经能做到将头脑中的想法有条理的写成小作文时,就要进行第二步了,那就是简化文章,只写要点。这时,你要对之前的小作文进行删减,只保留要点,剩下的内容都记在脑海中。后期的训练,也是只写要点就好。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在考试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快速的想到和题干有关的内容,并且富有逻辑性。在考试时,草稿纸的用途也正是这个,以答题思路和内容的内在逻辑为导向进行书写,比如综合分析书写案例:

这样写出来看上去就比较清晰明了,在答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灵活变换即可。

(三)开篇表态,直入主题。

如果前两步都练得很好,那么就可以开始第三步——表达。在这里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因为面试时间短,且是考官去听,所以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抓住考官的耳朵,让考官最直截了当的摆明自己的观点给考官去看,所以就要开篇表达自己的态度:赞同/不赞同。而这个态度,自然是从上一步的要点分析中得出来的。表完态度之后,就要告诉考官,为什么我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也就是告诉考官自己对于整个事件的原因结果影响的分析过程等等。同时在每个分论点进行分析之前,也可加入一句概括性的话语,这样表达起来也会更加清晰。

中公教育

只需简单三步,就会发现其实只要肯下功夫训练,想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并不难。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视并多加练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面试成绩一定会有所突破,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公”也是奋斗出来的!

初中政治教师调查问卷(教师卷) 篇5

1、您的学生愿意做政治文作业吗?()

A、愿意B、不愿意

2、您给学生布置的政治预习作业大多是?()

A、书面B、口头

3、您在新课改中,除了注重教材教法之外,学生学案作业的布置会成为您研究的一个范畴吗?()

A、是B、否C、没注意

4、你检查学案作业的时间是?()

A、上课前两分钟B、课堂上 C、课后

5、您的学案作业设计会因人而异吗?()

A、经常会B、不会C、偶尔会

6、您认为学案作业布置需要精心设计吗?()

A、需要B、不需要,浪费时间C、需要精心设计,但没时间

7、您按统一参考答案来批改政治学案吗?()

A、是B、不是

8、您认为如何提高学案有效性()

A.教师精心设计,精心评讲反馈B.学生认真作业,仔细思考,举一反

C.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学案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 E.多做才能有效

9、您认为如何体现学案作业的分层布置?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表达清晰度问卷调查论文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提问能力;表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39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在提问中感到快乐

积极的思维源自于疑问。提出问题是思维产生的根本,是产生兴趣的动力,它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在进入活跃状态。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勇于提问,在提问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培养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觉地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问题中不断学习。

二、帮助学生消除提问产生的心理障碍,提倡学生提问

学生的求知欲普遍很强,只是由于各个学生起点不同,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有的怕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而遭到批评,有的怕提问过于简单而让学生笑话甚至看不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勇敢提问、大胆质疑,提问错了也要善意引导、表扬。对于课堂上提出问题表达不清的,课后应继续补充;对于不敢当众提问的,课后应个别辅导;对于口头表达不强的,应该让其用文字表述提问。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积极辅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引导学生多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

1. 让学生勤于思考,多说,学会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学生用语言表述的机会,做多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例如,我们在学习比例线段部分时,让学生分别去讲述分式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找出这些性质的异同点,弄清这些内容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2. 让学生多动手,善于启发学生提问。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通过做各种教学模型,从中得到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我们在学轴对称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做模型展示,从中发现边、角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际模型解决问题,为知识的很好掌握而加深理解。

3. 让学生多想,多动脑筋,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分析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决的新问题。比如,在学习分式的运算时,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从而使学生提出如何通分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教学效果就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四、教给学生提问的常用方法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只有提问得当,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切中要害,有时会引入歧途,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

1. 趣味提问。把问题趣味化或做有趣的活动引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起兴趣。2. 连续提问。根据某个问题的结果,沿着思路不断地把问题扩大,连续追问,直至所有情况都弄清问明,所以提倡学生要问“为什么”。3. 类比提问。根据某些形似的有联系的内容,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4. 联系实际生活的常识提问。结合某个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出如何解决分析的办法。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只是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发展空间、提倡探究交流式学习的一种方式。要想更好地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熟练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还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是我们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所谓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各种形式,它几乎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最佳体现。学生不会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会把抽象转化成我们平时的纯数字的问题,就是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所造成的直接原因。

数学语言是准确的、周密的。表达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多样性体现思维的丰富性,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自然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具有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大胆地给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他思考、解决过程的机会,故意设计一定的数学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和畅所欲言。

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习惯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可以在开始阶段注重通过一定的生活语言逐步向书面语言、数学语言转变,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数学小论文、学习心得、解题的分析过程描述,有时还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解题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关注之外,对于题目的阅读、理解和过程表述的格式更应加强培养,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上不能搞一言堂。

上一篇:拓展训练:培训游戏蒙眼作画下一篇: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