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片段展示比赛

2024-07-04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片段展示比赛(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片段展示比赛 篇1

一、把握教材,精准解读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熟悉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必要时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和利用,从“清、明、新”三个字上下功夫。

1.前后知识联系“清”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事实上, 一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既体现在相同领域中,也体现在不同领域中。

如“数与代数”领域内,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均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分散且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但数学知识却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这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没有太大差异。数学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时,若能深刻体会到这点,就更能把握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了。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代数式” 第81页至“想一想”栏目为止的相关内容片段教学中(以下简称“代数式”),因本节内容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后续内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是比较清晰的,所提供材料最上方的标题就写着“2.代数式”,但某位教师却认为“代数式”是上节已学完的内容,课前就对代数式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把本节课题认定为“求代数式的值”。又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P141至例题为止的相关内容片段教学中(以下简称“水箱变高了”),因本堂课内容为“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安排的课时较多,教师要不是凭借记忆或对教材非常熟悉,确实很难记住该节的“应用”发生在第几课时了。为此,被考核的教师大多出现了一开始上课就对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进行复习的状况,把未学的当已学的来处理的情况。

2.重、难点问题“明”

片段教学技能考核时间短,一般为10~15分钟,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不明确,就会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简单的问题上,必然会出现重点问题不突出,难点问题得不到突破的尴尬局面。

在“代数式”片段教学中,有教师对“代数式”的定义进行了一番探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让学生辨别、比较, 让“代数式”这一简单的定义给学生增加了很多麻烦,也浪费了课堂时间,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状况,以致对代数式 “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不够而得不到拓展练习,使学生能力的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

在“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教材中已经有表格对比了,教师就没必要在黑板上再把表格画一遍了,可以直接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教材上,这可以为后期的变式训练节省时间,又兼顾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一定要抓准重、难点问题,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3.二次加工“新”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统一, 才能把教材的普遍性、教学实践及学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代数式”片段教学中,对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x” 和“y”分别赋予不同的内涵,配上数量即得“10x”和“5y”, 从而体会代数式“10x+5y”的内涵。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在完成了水箱变高了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设置拓展练习训练。如:若将水箱的底面直径增加到5 m,请问水箱的高度有何变化?如把水箱形状改为底面边长为4 m的长方体(原底面是正方形), 水箱的高度又将变为多少m?把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变动,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设计环节,合理创新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创新, 从重视课堂引入设置、虚设课堂教学情境、打造课堂教学亮点等方面进行突破。

1.课堂引入,不拘一格

关于课堂引入如何进行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而应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而定。事实上,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课堂引入方面设计了不少问题情境,多数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加以利用,不必重新创设,建议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情境仔细斟酌,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某位教师在引入时设置了“复习引入”,具体内容如下:解方程3x+2=8;求半径为2 m,高为2 m的圆柱体的体积。在这个引入中,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与本堂课内容有关,本节涉及的方程较难, 让学生解简单方程3x+2=8的意义不大。为此,教师在引入环节采用“复习引入”时,应仔细斟酌所设置的复习题目,是为了解决学生上节课存在的问题?还是为本节课教学做铺垫?或使两者兼而有之?另外,本节涉及体积不变的问题,建议在课堂引入时可借助两个水杯来进行辅助教学,把小水杯中的水倒入大水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分析该过程中“变”与“不变”的量,初步感受“形变”但“量不变”的道理。如此设计引入环节, 其操作简单、容易观察、道理易懂,为讲解例题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时间有剩余,还可为后期的变式练习做好铺垫。

2.教学情境,预设虚拟

片段教学因时间较短,教学之前必须将部分教学情境进行虚设。如学生朗读材料的情境,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境,学生辩论情境等,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构建和再现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既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也使教学情境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和丰富。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本节问题情境的本质———体积不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生观察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演示中发现了什么?什么量在变化?什么量不变?”对学生的回答可以根据教师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预设,甚至对解题过程也可以进行虚设,有关教学情境虚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片段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环节中就应对相关教学情境进行虚设训练,不断调整并提高预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深入浅出,打造亮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好课必定来自课堂教学中的若干亮点,它可能是教师刻意设置的一个活动体验, 也可能是课堂意外生成的一段精彩问答,这会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的交融,以刺激学生的感官, 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有位教师带着两个水杯(其中一个大杯装有水)进入课堂,在讲台上亲自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思考演示过程中“变”与“不变”的量,学生不难观察到小水杯水位上升了,这就突出了主题“水箱变高了”。在解决了“水箱变高了”相关问题之后,通过变式练习,如改变水箱的形状,让学生深刻体会虽然水箱形状改变了,但水的容积是不变的道理,实现了学生从问题现象到问题本质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上述演示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为本节内容“水箱为什么会变高了”作以铺垫, 这样的设计就是一个亮点。在弄清楚“水箱为什么变高了”之后,再对问题进行变式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这又是一个亮点。

总之,片断教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精准把握教材是片断教学成功的基础,优秀环节的设计则是展示精彩的载体,而生本化教学理念在设计中的不断融入与贯穿则是片断教学成功的保障。

摘要:片段教学是一项通过临时抽签、限时准备、当堂展示的教学技能活动,它最能考验一名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熟悉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从“清、明、新”三个字上下功夫。片断教学要合理地创新,从重视课堂引入设置、虚设课堂教学情境、打造课堂教学亮点等方面进行突破。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片段展示比赛 篇2

其一,作为学生,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玩球”。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迎合其心理,上课时,让学生拿几个球进行篮球比赛,那么,从表面上看来,学生是积极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能动的主体作用,也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体质,但实际上教师却是处于学生练习之外,不能称之为“教学”比赛,而成了我们常说的“放养式”教学了。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不够系统、全面,篮球基本技术不扎实,甚至定形为不规范的动作技术,更谈不上正确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也就不能完成体育课的任务了。

其二,作为教师,如果认为学生这样是贪玩,而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权威”,片面强调自己的意志,把体育教学看作是向学生灌注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形成基本技能和发展体质等的活动时,那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承受状态,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死板的,“圈羊式”的教学也是不成功的。

所以说,在篮球教学比赛中,体育教师主导,教师与学生不断地相互交往,对学生认识的方向、内容、方法、速度、水平和个性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教学离开了教师的主导,没有教师教的活动,也就不成其为教学,同样,如果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压制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那就谈不上形式正确的技能了,充其量只能算是“填鸭式”教学的“牺牲品”了。

那么,在篮球教学比赛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主导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我们不妨从体育教师身份的多重性入手。

第一,体育教师首先是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重任以利于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比赛中,注意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以及进行思想教育,并力求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讲解动作要领言简意赅,语音要生动、形象,既活泼有趣,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教师讲解时,用词确切,简练,口齿清楚,语气肯定,熟练地运用术语口诀,使学生得到清晰而准确的语言信息,从而对动作的结构、要领、形象、方法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持球的手型的手型时,只要讲清两手张开,两大拇指成“八字形”,以双手的手指和指根部分“包”住球的后半部分,置于体前或体侧即可,切忌啰里啰嗦,含糊不清。

2.有正确的示范的动作能力。教师的正确示范对于学生直接逼真地感知某一动作的全貌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篮球教学比赛时,体育教师合理地运用完整示范和分解演练,甚至有时还放“慢镜头”,辅之以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的示范位置,来显示基本技术,基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辅以形象生动的讲解,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有严密却又不乏灵活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场地、器材、适当地安排运动负荷,利用各种游戏方法来克服基本技术练习的单调性,克服学生在教学比赛中的对基本技术、战术的盲目性,都是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比如,在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篮球行进间运球时,对枯燥、单调单调运球感到厌烦,进而就想拿球去投篮,此时,如果辅之以运球接力游戏或者障碍运球,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以及运用,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

第二、体育教师又是裁判,他除了要担负教师的职责外,还要在教学比赛中,正确执行篮球竞赛规则中的各项规定、熟练地运用裁判方法和裁判手势、术语。准确地掌握裁判尺度,来担任临场执法的裁判工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努力提高篮球裁判水平,并结合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战术的掌握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教学比赛的具体规则,以利于学生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战术,形成正确的篮球技能,提高学生对篮球技术战术练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这个特殊的裁判,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1.正确地客观运用篮球竞赛规则的各项规定,熟练地运用裁判方法和裁判手势、术语。正确地掌握裁判尺度来进行临场执法,只有正确客观地运用篮球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熟练地运用裁判方法和裁判手势,才能使学生发现篮球有如此丰富的内容、趣味性和魅力以及严格的纪律性,也只有正确地掌握裁判尺度,才能保证篮球教学比赛流畅,能有序进行而不至于过多出现“围抢篮球”的无序局态,影响教学比赛的效率。

2.及时转变角色,充分运用对篮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当学生在教学比赛中出现犯规时,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动作用简短、肯定的语言予以纠正,并给以及时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玩球”中,体会到篮球技术的境界。当场上出现难以得分的情况时,就应该向学生讲解并示范实用的基本战术,引导学生找出如何控制场上局面、克敌制胜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篮球比赛水平。

3.积极培养学生裁判。第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裁判规则、裁判方法的教育,也就是对篮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的教育延伸。它能促使学生提高篮球素养,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基本功练习。第二方面,通过培养出来的学生裁判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弥补教学比赛中裁判人数的不足,并影响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

第三,体育教师还是篮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如果体育教师能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融入学生这个集体,以运动员的身份与他们进行篮球比赛,并抓住时机把自己熟练的技术战术和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容易把体育老师看作知心朋友甚至是偶像,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自觉进行学习、模仿,和谐友好地交流各自对篮球的体会和思想,由此所得的心得感悟也更正确更深刻。

初中片段写作练习(教师版本) 篇3

一、动作片段

示例: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写作引路 :

1、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2、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3、选取典型,巧用修饰。

4、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大展身手

片段演练:

主题

1、斯文女士的吃相

主题

2、粗鲁男士的吃相

主题

3、胆小的他放烟花

主题

4、妈妈炒鸡蛋

要求: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

时间5分钟。

主题

1、斯文女士的吃相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慢慢地挑了几缕菜叶,轻轻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主题

2、粗鲁男士的吃相

他还没等菜上齐,就急急忙忙地拿起筷子,端起大碗,对着想吃的菜猛地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撑得两腮鼓鼓的,嘴角边还有几颗米粒挂在上面,也顾不得擦去,整个人的吃相就像一只饿极了的小猫。

主题

3、胆小的他放烟花

他轻轻地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远远的,尽可能的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但他的手抖得直打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他吓得扭头就跑了。

主题

4、妈妈炒鸡蛋

妈妈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一些盐,然后用筷子顺时针不停地搅动,待到蛋液搅匀后,她在炒锅里放上油,不一会儿,炒锅里腾起了油烟子,她快速地把蛋液倒进去,“嗞啦”一声,然后拿起锅铲翻动了起来,嘴里哼着小曲。很快,鸡蛋便炒好了。家庭作业:运用相应的动作描写方法,描写一个同学进行跳远测试的场景,字数100字左右。

沙坑边上,几个同学正准备进行跳远测试。小威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他深吸了一口气,扬起双臂,踮起脚尖,微微弯下腰,身子下蹲,脚用力一蹬,双臂往后一摆,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在沙坑上,他回头望了望量尺,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太棒了!”

二、神态片段练习

喜:忍俊不禁、和颜悦色、眉开眼笑、眉飞色舞

怒:横眉怒目、疾言厉色、咬牙切齿、冷若冰霜

惧:大惊失色、双眉紧皱、六神无主、毛骨悚然、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哀:欲哭无泪、潸然泪下、涕泗横流、热泪盈眶

描写方法:认真观察,细致描摹。可以适当加入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形象。

示例: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她的脸好象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

·她听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示例:对方犯规,裁判又错判了,你看此时的篮球明星乔丹愤怒了——只见他双手叉腰,手上的青筋暴跳;双眉拧成了一团,双目圆睁,嘴巴张得大大的,呈呼啸状。

写作练笔:写一片断描写,描写你的家人、老师、同学或朋友生气时的神态,不少于100字。

写作练笔:要求:填上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胖胖小弟刚想走,忽然看见妈妈端着一盘红烧肉进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一:老师气冲冲地走进教室:“看看你们的劳动成果,做成了什么样子?”说着把昨天考试的试卷朝讲台上一扔。“哗啦”试卷散成一片。只见老师把双手撑在讲台上,浑身有些发抖,脸涨得通红,双眉紧锁,目光像两把利剑,射出冷冷的光,往日的亲切和蔼一扫而光------

• 例二:“给我扔出去!”那怒吼似炸雷,震得我耳朵发麻。我抱着小猫,一动不动,一边偷看妈妈的眼睛,那眼睛里仿佛喷出熊熊烈火,似乎要把我烧成灰烬。

练笔:班主任说:谁没有交作业? 【班主任脸色阴沉,眉毛高高的翘起,一双喷火的眼睛恶狠狠地盯着同学们,煞白的嘴唇微微开启着,突然间怒吼道:“谁没有交作业?】

多种配合【动作、神态】

一、弟弟有些坐不住啦,一会儿抓抓头,一会儿挠挠腮,眼睛瞪得铜铃大,紧盯着棋盘,恨不得这回有个“炸弹”,能把爸爸手下大大小小的“兵”全给炸死。我在一旁幸灾乐祸:“爸,你再厉害些,把他的‘司令’的脑壳也敲下来。”弟弟抬头狠狠地盯了我一眼,目光中有愤怒,有焦急,还有点哀求。

例二:对方犯规,裁判又错判了,你看此时的篮球明星乔丹愤怒了——只见他双手叉腰,手上的青筋暴跳,像裸露在地表的树根;双眉拧成了一个疙瘩,双目圆睁像要喷出火来,嘴巴张成大大的O型,呈呼啸状,他怒吼着,像是在说:“你们是在比赛吗?你们还想比赛吗?我抗议!”【神态+动作+语言】

第三:心理描写 就要到家了,拿着仅有58分的数学试卷。我害怕得要命,就怕老爸看到。很是伤心。伤心,伤心!我害怕进家门!很怕很怕很怕!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拿到考试成绩后回家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害怕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思考: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好象看见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练习:

1雪天,一边走在回家的途中,一边想着:考试连连挂红灯,受不了这窒息的空气。突然,看见墙边的梅花迎风雪怒放,此时你会想„„

初中地理片段教学设计 篇4

篇二:例谈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一)例谈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

(一)苏 鸿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区教研室本学年工作计划,结合我区中学地理教学实际,把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组织实施,作为地理学科本学年教研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开学第一周地理科组长区教研会议和高一地理教师区教研会议、第三周高二地理教师区教研会议、第五周初中地理教师区教研活动上,都进行了研讨、动员布置,并对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共性特征做了初步说明。一个月来,通过几次下校听课调研等发现,许多老师对基于知识点的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认识不够清晰,对设计的着力点不够明确。现以我区地理老师教学的实例,从表述、思维、认识论的层面和地理学科学习研究的层面作一些分析探讨。

先来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可见优质教学设计的特征之一是要体现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这符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原理、规律等是可以表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的表述。原理、规律等的形态也是可以说明的,但也不只有普通的说明。因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没有说明,是天地万物的始端(原态);抽象的表述,可以包括无限丰富的具象。

另外两个教学片段不但体现了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还接着体现了从有名到无名的过程: 75中学罗荣就老师在高一教地球公转不同时间日照图的画法时,先呈现两分、两至日的日照图,再加上用丁字型的小木架表示太阳光线和晨昏线,作为活动教具动态演示地球公转不同时间太阳光线和晨昏线的变化,请学生观察太阳光线和晨昏线的关系,归纳抽象出两者的空间关系是垂直关系。再依据归纳出的结论为指导,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北半球冬至日的日照图。可见他的教学流程是:读具体的日照图(无名)——归纳出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垂直的关系(有名)——练习画具体的日照图(无名)

下面是47中学肖红老师上高三综合科《世界气候类型》一课的教案节录: 3方法

练习训练的方式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

过程如下:

(1)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此地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2)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据最高温或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所在的南北半球。

第二步:据最低温或最高温初步确定所在的气候带。

第三步:据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

(3)训练

读“风向模式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m 图是半球季。

(2)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别是甲、乙、丙、丁。

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3)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下同).(4)全年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的是。(5)c、d同为30°~40°n的大陆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答案】(1)北 冬(2)c a b d(3)甲(4)a 肖老师用这段教案教气候类型的判断,其教学流程正如她教案中体现的那样:

分析典型例题(无名)——归纳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有名)——训练典型题(无名)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有这样的共性: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过程,在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个过程可归纳为——表述的层面就是无名到有名的过程与有名到无名的过程;思维的层面主要是归纳(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演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认识论的层面就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地理学科学习研究的层面则是由“地”(事实、现象、分布、演变等)到“理”(概念、原理、规律、观点等理论知识)的过程和由“理”到“地”的过程。

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上述两个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过程的设计,而不要仅仅停留在研究知识本身(研究教材)这个点上。要十分重视把体现这两个过程的实用素材、组织结构形式(特殊、无名)收集、整理、积累起来,即要多做“无名”的工作。

篇三: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教材:

教材分析:在课改的背景下,本套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重视了学生的情感。本节课我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理念: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唱、动手操 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片段展示比赛 篇5

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国民素质水平在世界排名一百多位,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适应。提高国民素质从基础教育抓起,是我们每一位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就应当从课堂教学的细微处人手,在不同的教学片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国民素质教育。

诚信意识。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教师上课提前三分钟到教室,给学生守时的影响。对迟到学生要批评教育,不要认为自己是任课教师,学生迟到与我无关,教书就是育人。

批判精神。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学者们编写的教科书也有不妥的地方,敢于去质疑、验证。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将一硬纸片浸上浓氢氧化钠溶液,串在燃烧匙上,盖在集气瓶口,集气瓶内装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以防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做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时,让学生设计尾气处理的多种方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用量或取最少量,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废物污染环境。做磷的燃烧实验时,磷的用量尽可能少,如果用量过多就会产生大量的P205等有害物质,影响师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环保意识。环保,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祖祖辈辈永恒的话题。初中化学事例教学片段中,很多地方能够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我国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云南滇池的水污染事件等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今光化学烟雾、臭氧層空洞、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淡水资源匮乏、核泄漏等诸多污染使得森林和农作物被破坏、江河湖泊酸化、皮肤癌变、冰川融化、洪水泛滥、旱魔横行、土地慌漠化等。我国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日趋严重,由城市蔓延到了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问题,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起学生环保的忧患意识。

文明教养。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不要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化学课外活动较多,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时,做到统一校服、朴素整洁,讲究个人形象。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到社区、农村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不能随地乱丢垃圾,不要说脏话粗话,要尊老爱幼,要爱护公私财物,要待人诚恳。

法制意识。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意识。初中化学教学片断中许多地方能够渗透法律知识。如学习二氧化硫、硫酸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讲钢铁冶炼方法时,介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介绍,增强学生的科学发展观,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

审美意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是一种德操横溢而高尚的精神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化学在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时,显示了化学领域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素材,因此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完成“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后,让学生像写作文一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说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蜡烛燃烧火苗的美景。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得失观念。在“离子”一课中,学生懂得原子得失电子的现象后,让学生从原子得失电子中思考做人的道理。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但原子在得失电子中,它的原子核不变,所以原子种类没有变。人生就像原子得失电子一样,有得有失,但不能失去中心,失去目标。目前有许多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无心学习。他们得到了一部分“电子”,就是电脑游戏的刺激。却失掉了他们的“原子核”,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原子核”,也就没有了自我,“电子”再多有何用?那岂不成了没有目的、没有灵魂的“流浪汉”?

合作意识。广泛展开探究活动,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当代科技、经济的交流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更频繁,那种“独善其身”、“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而相互协作、乐群和睦等品质必将成为新一代国民的行为特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有时需要合理分工、协作,需要团结互助,合作共事,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创设更多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交流、合作,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助精神,还使他们在分享合作成果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更加具有团体精神。当然其中还包括与老师的、与家长的协作。在学习“空气”一课前,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父母的帮助、父母知识的丰富、父母动手能力比自己强。

初中语文互助展示教学模式实践 篇6

展示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环节最早是由山东茌平县的杜郎口中学提出来的。后来很多学校开始效仿这种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循环大课堂”——展示+预习(山东兖州一中);“大单元教学”——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河北天卉中学);“五环大课堂”——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安徽铜都双语学校)。 他们都以“展示”作为课堂的核心环节。

本研究拟构建一种以学生小组互助、精彩展示为核心环节,辅以适度的课前培训和课堂即时评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讲而不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学生善于主动发现文本问题、主动与同学、教师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互助展示的内容

1.个性化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个性化阅读成果的机会。如:可以给“信客”写一则墓志铭,让学生把自己对信客的理解和感情表现出来,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在学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母亲写几句话,几个同学联起来朗读就是一首感恩母爱的诗;可以让学生给《小石潭记》中的柳完元写一段话,和作者进行对话。以下是学生的一个写作片断:

子厚兄,宦海沉浮乃平常之事,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干嘛非要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何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好生活呢?你为何不喜欢幽静深远、清澈见底的小石潭呢?人生苦短,不如珍惜现在,珍惜眼前的美景,好好地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无限乐趣吧!

2.能力承载点

不同的学习内容,承载的学生能力培养点是不同的,但不论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只要对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承载点都进行详细地展示,就能不断强化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3.重难点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自学探究、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过程展示,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目的,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二、互助展示的形式

1.板书展示

学生板书答案要点,用红笔标识或总结答题思路。

2.讲解展示

学生说出展示问题的分析过程,重在归纳和总结,并进行拓展,和非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上穿下联。

3.点评展示

点评展示也可称作评价展示,是在比较板书、展示语言、思路、创新性、方法等的基础上对展示小组的表现作出评价,以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另外还要有提升性的知识总结。

4.表演展示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性的展示。表演展示也可称为肢体语言展示,有朗读、小品、情景剧、辩论等形式。如:《皇帝的新装》中的分角色朗读,《海燕》中的个人读,《安塞腰鼓》中的女生齐读、男生齐读和全班齐读等。下面是对《安塞腰鼓》的一个朗读设计: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最后时,四步轮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此外,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和《散步》时可进行课本情景剧的表演;在教授《奇妙的克隆》和《羚羊木雕》时可安排“克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得利”和“是家长的错还是孩子的错”的辩论。

总之,展示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三、互助展示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明确

展示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给他人的一种过程。展示前的精心准备和展示中的精彩表现让他们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的愉悦和激情,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学习动力,成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金钥匙)。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示不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他们生命成长的展示。既然展示的目的是抒发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是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方法,是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因此展不展示,展示什么都要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展示目的一定要明确,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具体来讲就是要以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并以此来选择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2.方式多样

展示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有的适合辩论,如:《羚羊木雕》和《奇妙的克隆》;有的适合朗诵,如《海燕》和《安塞腰鼓》;有的适合表演,如《再塑生命》和《散步》。这都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来选择一种主要的展示方式,不要千篇一律。

3.分层展示

参与展示的同学要尽量全面,不要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展示的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努力做到分层展示。班级要创设一种安全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展示,不怕说错。

四、互助展示模式的创新之处

1.课前培训,导在课下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片段展示比赛 篇7

关键词:教师展示;识字;写字;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A-0116-04

展示,课改的时代话语[1]。然而,综观近年各地课改典型,大多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展示。与之相应,在“矫枉必须过正”“回归学习主权”等名义下,教学中教师的个人展示(如讲授、演示、范读、板演等)的时空备受挤压。更有甚者,“严禁教师进课堂”[2],生生践踏了《教师法》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也违背了“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基本教育规律。受此大环境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自我展示也日趋式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成效。如何更好地认识教师自我展示对于识字写字的价值,优化教师识字写字过程中的自我展示,让识字写字教学更科学高效,是深化当前识字写字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展示缺失现象举例

一是缺乏教师直观展现,就事论事,把直观晓畅变成抽象晦涩。汉字字义的掌握,就是建立汉字符号与对象之间联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理解对象所对应的概念的过程。因此,如果忽视对象(尤其是学生生活所不常见对象)的直观展示,理解字义时,往往会步入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路径,进而出现“为了解释一个这样的词汇,人们必须引入一大堆比这个词汇复杂很多的词汇,而且事实上会越解释越糊涂”[3]的窘状。比如,教学《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的“荇”,教师让学生查阅字典自主理解字义。这时,他们会得到如下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蒴果椭圆形。茎可以吃,全草入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何为“草本植物”?何为“蒴果”?估计小学生一头雾水。其实,只要教师直观展示一下“荇菜”图画,学生自会一目了然。乌申斯基早就提醒我们:“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教儿童五个他所不认识的字,他将会长久地、徒劳地受这几个字的折磨;但是,如果你把二十个这一类的字和图画联系起来,儿童会飞快地掌握它们。”而“字和图画联系”,则须“展示”。

二是缺乏教师魅力解说,机械识记,把文化宝库变成符号堆砌。字形教学是汉语识字教学的关键[4]。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能力,很多教师常用“你是怎么记住字形的?”这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于是,语文课识字环节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这样记‘寇,上面是‘宝盖头,下面左边是‘元,右边是竖、横,加‘又。”“‘寇,把‘冠上面秃宝盖换成宝盖头,右下的‘寸换成竖、横,加上‘又。”“‘完加上‘敲的右边部分,合起来就是‘寇。”教师至此仍不满足,继续启发:“还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吗?”自有学生应答:“老师,我这样记:点、点、横钩,两横一撇竖弯钩;竖、横、横撇、点。”为了所谓的自主识记,可真难为了孩子。其实,“寇”字就是贼寇入侵的场景:宝盖头表示房子,左下边的“元”,是人面朝左站立的样子,右下边的“攴”,下面的“又”,是一只大手,上面的竖、横,是皮鞭或有枝丫的木棍。合起来就是:人手拿皮鞭(木棍),闯进别人家鞭打主人,这不就是匪寇行径?你看,教师寥寥几笔画出“寇”的甲骨文字形,加上三言两语的讲解,“寇”字印入学生脑海深矣!倘若把内涵丰富的汉字,拆解成笔画符号的堆砌,那真是“身在宝山不识宝”。而且,有时用替换方式记忆字形,学生反而容易混淆部件。比如“寇”字中的“攴”,学生会和“冠”字中的“寸”打架,就是明证。

三是缺乏教师板书演示,光说不练,把示范摹写变成枯燥说教。在语文课写字时间,常见这样的情景:教师用投影出示某字的田字格写法,然后提问:“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还以“寇”字为例,学生纷纷发言:“‘寇字最上面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寇最后一笔是‘点。”“右下面的‘横撇和‘元的第二横基本对齐”……如此喋喋不休,一两分钟不觉而逝。而一般一堂课都要摹写四个字左右,这样下来,光“说字”就需六七分钟,结果学生还没动笔写字,下课铃已响,教师往往草草收场:“同学们,这几个字留着课后写,下课。”且不说徒增学生课后负担,就这种缺乏教师示范,让学生现场观摩的习字指导,纸上谈兵,天知道有的学生课后会怎么写!很多学校常以“写字教学”为特色,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字早有明确要求,写好字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正是有课堂上光说不练的写字教学现象存在,才导致很多学生写字不合格,在这些学校的反衬下,少部分写字教学到位的学校就成了“特色学校”。把应有之义当特色,可见写字教学水平普遍之低。这其中,缺乏教师示范指导的“说字”教学难辞其咎。要知道:说千道万,喊破嗓子,不如教师现场放个样子。

二、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展示的价值意蕴

一是教师展示,让学生发现汉字之韵。申小龙认为:“汉字是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当我们置身博物馆,面对斑驳的青铜器,古朴的秦砖汉瓦,精美的书画作品……往往需要导游的讲解,才能穿越时空隧道,完成与文物的对话。同样,汉字这种独到的社会文化价值,并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字的画面上的,它需要经过专门的“说文解字”工作去发掘。它的一个个画面,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内引外联”,才能系联成社会文化的大观园[5]。无疑,教师就是带领学生进入这座博物馆、大观园的导游。

在教师展示引领下,学生可以用心地感受汉字造字的意蕴。一个个汉字,生动地展示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思维方式、喜怒哀乐……这里有“仰观天文”:“日”是红彤彤太阳的模样,“晶”,满天星斗的形状;这里有“俯察地理”:“水”,是河流奔涌,“田”是阡陌纵横;这里有“远取诸物”:“果”,树木上结果的样子,“奋”(奮),是田地里的鸟(隹)被罩住了,正“奋力”扑着翅膀,想飞走!这里有“近取诸身”:“子”是包裹着的婴儿的样子,“孟”是婴儿在盆里洗澡……难怪有人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6]汉字文化展示下的识字教学,学生怎能不着迷?endprint

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学生可以真切地欣赏汉字造型的艺术。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7]。在“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基本功扎实的教师的现场板演示范中,学生会惊叹:汉字造型如此之美!它美在平衡,左右结构,左边细长,右边部分一般都较横阔,比如“娟”,上下结构,上面横阔,下必减省,比如“煎”,下面的“灬”其实是“火”,变形为四点,就是为了保持平衡。它美在动感,且不说卫夫人所言“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般的“飘风洒落”“郁拔纵横”,同为一横一竖,一字之中,字字之中,字字之间,都有差别。字与字间的流动,行与行间的排列,都讲究前后呼应,气脉贯通,笔断意连。它美在风格,所谓“字如其人”,名家书法,固然如萧衍所评“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那样自成一格,而每一位功底厚重的教师的板书也各如其人。在教师的一笔一画中,学生自能感受书法之美。

二是教师展示,让学生领略教师魅力。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学生愿意围绕在其身边,乐于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教师的魅力之功可见一斑。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自我展示。教师自我展示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将汉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或是写一笔漂亮的板书,银钩铁画,力透纸背,必然会深深吸引学生,让其迷上识字、写字。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书法特色学校,必然有一批热爱书法艺术的教师。

三是教师展示,让学生叩开学问之门。识字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格修炼的过程,更是一窥学问门径的过程。通过教师提供的前人学字练字的阅读材料,或倾听与此相关的小故事,学生们就能实实在在地受到“道在其中”的熏陶。譬如,教师讲述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怀素“蕉叶练字”的故事,学生们就能懂得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只要刻苦勤学,就能成功的道理。又如,教师为学生提供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智永四十年攻《千字文》不辍等资源包,学生自会有为学贵恒的体会……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与古人神遇,受启迪,得教育。如果教师仅就识字写字知识、技能进行教学,学生难以受到这样的浸染。

四是教师展示,让识写契合科学之法。汉字起源于图画,汉字蕴藏着故事,而“世人对图片的再认也可以保持很长时间”[8],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有必要从抽象回到具体”[9],加之“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10],因此,依托教师的展示,从字源入手,从图画入手,让学生通过形状编码记忆,通过造字情境意义识记,比机械的笔画拆分记忆效果要好得多。早在八十多年前,著名心理学家艾伟就开展过相关实验:他选取了40个字,部分为“象形”,部分为“指事”,此外还有很多同偏旁字。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作对比,一是“教的时候加以简单的解释使学者有所联想”(释形法),一是用一个字带另一个同音字的方法(同音法)。结果:临时记忆,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好,但“彼此相差上不算大”,但两个星期后测试,“用释形法不但字形成绩比用同音法好,就是字声成绩也比较的好。”所以他得出结论:“在小学里我们若能利用字的构造,尽量地作系统的介绍,则在学校方面,一般小朋友必能受到事半功倍之效。”[11]同时,书写作为动作技能,如果“通过示范动作,使学生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有了模仿的样板,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2]可见,识字写字教学中的教师自我展示,契合心理学规律,对于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三、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展示的优化举措

一是练好内功。“展示”属学习外化范畴,是外化过程、结果的客观呈现[13]。要外化、呈现,必先有“内化”环节。只有练好内功,教师才能精彩展示。要练好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功,首先要多读书。主要是学习文字学、训诂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书籍。以文字学方面的书为例:我们既可以读《说文解字注》《说文句读》《甲骨文释林》等名著,也可以读《甲骨文字典》《金文编》等工具书,还可以读日本白静川所著的《汉字百问》《常用字解》,宝岛台湾廖文豪的《汉字树》系列,季旭昇的《说文新证》,香港地区安子介的《解开汉字之谜》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说文解字网”“象形字典网”“词典网”“字源网”“汉典网”等字源、字义解说的专门网站,更为广大教师学习提供了便利。其次要多动笔。“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好字必须临池不辍,心摹手追。有学校做法很好:教师每人每天写好“三字”后,集中至固定区域展示,以展示促练习,极大提高了教师写字水平。

二是用好媒体。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好媒体,可以为自己的展示增添不少亮色,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荇”的字义,只需投影一张图片,学生就明白无误。再如,随着“微视频”的兴起,对于一些字的形体演变、字源探索、书写演示、学书故事等,只需播放“微视频”即可。除了教师自己录制、搜集微视频外,我们还可让著名书法家录制微视频,为学生示范如何写某字,学生对于书法家的崇敬心理,会促使他们更投入地识字习字。当然,传统展示媒体,如:挂图、黑板、橱窗、作业本等我们也不应忽视。教师批改时的书写、上课时的板演、书法作品的展示……对于规范学生写字,提高写字水平作用不可小觑,低成本,大效益。

三是把握限度。首先是教师展示的时间限度。不要一提到教师展示,就又回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上去。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的展示,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鸠占鹊巢。艾伟早就指出:对于字形加以解释,并非正式上文字学课,教者方面只要加以简单说明,不必繁征博引,致兹混淆[14]。教师对于字形的解说务必简短,抓住关键。比如,“灾”字,楷书字形就有房子着火遇灾之义。教师就没必要再讲“灾”字的演化变体,如“籀文”的“灾”,上面是“川”加上一小横,川被堵塞要决堤,下面是“火”,合起来表示:水火无情,遭遇灾害,由此演变为繁体字“災”。要记住,这并非“正式上文字学课”。同时,也没有必要每个字都进行讲解(有些字的来历目前文字学家也讲不清楚),学生有科学的方法记忆,就按照学生的思路办。教师的展示,也不必总是单纯讲述,形式应该多变,如采用猜字谜、顺口溜等多种方式。此外,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学习,简明扼要的解说,关键处的点拨,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读音,理解字义。我们还要确立这样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示范,逐步向学生自主展示字理,展示书写过渡。教师可以推荐通俗的汉字解说的书籍或者相关的网站,比如《汉字树》系列、《图说汉字》、《细说汉字》、“象形字网”等,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解说汉字,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写字,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练字。endprint

再说难度。无论是字源解说,还是书法指导,都要贴近儿童认知水平,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学习体会,通俗、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比如,二年级教师解说“丰”字,如果从“丰”字的繁体“豐”入手,告诉学生这是盛满了黍稷(一说是玉环串)的高脚祭祀器皿的样子,然后再引用《仪礼》中“饮酒实于觯,加于豐”的记载加以佐证,并由祭祀品的“大量”引出“丰富”“丰盛”的意思。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不要忘了:二年级的小学生,“祭祀”“黍稷”“觯”等概念,肯定茫然无绪。这边在讲“丰”,那边学生听了要疯。其实,教师就从简体“丰”字入手,在字、图对照中,学生很快知道:“丰”像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有人认为是谷穗的样子),有了这样的长势,就能“丰收”。如此解说,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再如写字指导,教师切不可书法术语嘴边飞,什么“笔势”“气脉”“意境”,等等,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反而收不到应有效果。

“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不仅仅是就德行而言,教师也应该是学生学识的楷模。依托教师展示的楷模作用,识字写字教学必将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13]冒继承.自主展示:课改的时代话语[J].上海教育科研,2014(3).

[2]李炳亭,洪湖.中国当代课改档案[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76.

[3]江晓原.时间简史之中国篇[J].文史知识,2015(3).

[4]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2.

[5]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30.

[6]骆冬青.汉字蕴含的美学[J].文史知识,2015(4).

[7]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42.

[8][美]罗伯特·L,索尔所,等.认知心理学[M].邵志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72.

[9]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3.

[10]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16.

[11][14]艾伟.教育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14-215.214-215.

[1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9.

上一篇:左家坞镇中心学校2013---2014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对宝宝祝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