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素养

2024-07-29

提高文化素养(精选11篇)

提高文化素养 篇1

数学是人们学习、劳动、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所以说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而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数学人才的重任,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数学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营养丰富的水, 仅仅靠自身的知识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文化修养。

一、数学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原因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职责, 言谈举止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还应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首先, 提高文化修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在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做中学习数学, 在交流中学习数学, 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这种变化对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多渠道地提高自己, 成为一个“多面手”。

其次, 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是互联网普及和迅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途径非常多, 因而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 所以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 多渠道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成为学生崇拜、难忘的教师, 成为学生精神的指导者。

二、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主要表现

1.严谨的工作作风, 扎实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的基础学科, 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 数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谨、一丝不苟, 对数学知识必须求真、求实, 不能马虎应付。 同时也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处理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 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 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教学中做到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2.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

数学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 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表率, 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 生活中的益友, 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学生, 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3.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 知识、信息技术更新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并被淘汰的危险。 教师也不例外, 而数学教师要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必须掌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不断学习充电, 多途径地获取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做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4.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无味, 计算比较繁琐,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条不紊、一丝不苟, 能够避免外界干扰, 把心沉静下来。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 有些内容难于接受和掌握。对难于理解的内容, 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不厌其烦地讲解, 教师对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 克服困难, 扫除学习上的障碍,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提高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文化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结合自身感受, 我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1.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提高文化修养, 数学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平时注意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 遇到与数学有关的材料或问题时, 即时地记录下来,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例如, 商场中的打折促销和商场的购物返券等这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数学中的问题, 可以将这些实例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学中教师将身边的数学问题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读书交流, 做好个人阶段总结和反思。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数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以外的书籍, 如, 科普读本、文学方面的书籍, 通过读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充实自己, 收集、积累有关文化修养方面的文章。 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通过读书交流, 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做好个人阶段的工作和总结。 这样日积月累, 就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创新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养成反思的教学习惯, 提升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的调控能力,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开设网络专题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可以通过网络为数学教师开设专题学习平台,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进行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 进行自我修正, 从而丰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提高文化修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时代, 也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对知识进行扩充,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真正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怀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文化修养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9) :11-12.

提高文化素养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校资源 课堂教学 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

校园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校园文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为主要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因素,也包括学生课余活动中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诸如文学社、诗社等社团活动。钟湘霖指出“校园文学活动,广义地说,是发生在校园的文学现象的综合,包括校园文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学创作活动、校园文学批评活动、校园文学鉴赏活动、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和其它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以及对校园文学实践活动进行的理论研究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形态的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建筑设计、校园的景观、绿化建设等,精神形态的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等。充分利用学校物质资源,形成良好的校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2、抓好以校报和广播站为主的宣传阵地。

3、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4、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当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一首古典诗词、一篇精品散文、一行哲理名言、一句俗话谚语等等。这些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老师要将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同步教学,渗透文化

小学课本所选的课文,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诗歌,无论是古典散文,还是现当代散文,无论是外国语言,还是中国古典故事,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在教学中,老师挖掘出选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赏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作文教学,渗透文化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作文,因为生活中富有情感,生活中富有思想。文化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懂得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文化美,才能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的文化。如那浔阳江头的琴弦、那静谧的荷塘、萧瑟的秋风等等,这些都源于生活,都是生活中的文化。此外,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古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古诗词的语言简练精悍,意象流动,谋篇布局,匠心独运,这些都可以借鉴到我们的作文教学当中,可以把古诗词中的技巧传授给莘莘学子,可以以诗经楚辞、元曲清诗、当代诗歌作为范本,让学生再现古诗的意境,让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丽画面丰富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作文能够穿上文化的彩衣,让真情散发文化的馨香。

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

“在新课程中,语文课本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只是一种教学媒体;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限定场所,只是提供一种时空。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也就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活动,反过来说,校园文学活动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语文教育丰富多样内涵与形式,甚至有时校园文学活动就是语文教育的实践形式。”(黄伟《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校园文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除了在课堂上要渗透文化之外,还可以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

1、要建好文学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示文学才能的舞台。中小学时期是培养文学才能的重要时期,而文学社团又是激发文学兴趣、获取文学能力的良好开端。文学社团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便捷的途径,同时充分利用文学社团的文化渗透优势,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办好文学社要做好六个落实,即组织落实、社刊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活动时间落实、活动场地落实、活动计划落实。

2、学校展开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的文化品位,学校定期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多开展文娱活动,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学生心理的愿望。激发师生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练就真才实学。还可以让师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享受文化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学生文学思维

陈金明先生指出“没有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课程结构畸形的表现。”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生活是它唯一的源泉。所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不仅要在学校中,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会文化,汲取更广泛的文化,对于老师来说,在教育学生时,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不仅可以使同学们追怀烈士,还可以使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清明的习俗,再如举办端午节晚会,既可以纪念屈原,也可以使同学们积累更多各地端午节的各种风俗文化。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如父亲的严格,母亲的随和,父母的一举一动植根于孩子内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文学灵感;在社区生活中可以历练学生的社会思维,提高思想水平,学生将人们在社区的活动用文学的方式析因溯果,再付诸笔端,就会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文学修养更加浓厚;在政治生活中,可以让人擦亮眼睛,给人智慧,校园文学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奥巴马上台、普京的沉浮、陈水扁贪独等,让学生单纯的思想火花与社会政治相碰撞,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思想,还提高了文化品味。

参考文献:

[1]王世龙主编《校园文学与创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2]彭晓明 王世龙主编《轮校园文学》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3]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措施 篇3

一、从教师角度谈文化素养的提高

1.通过转变英汉思维提高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中西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不能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去翻译和剖析英文句子(你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这是教学生还是自我提高?)。 例如翻译一个简单句子:“在我这里不要期待太多。”中国式翻译往往会说“: Don't expect me too much.”但是对比才知,西方人常讲:“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of me.”又如:“2011年,我国经历了很多自然灾难。”由于受中国式思维影响,我们(很多人可能)会直接翻译:“In 2011,our nation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 .”但是按照西方人的表达习惯在陈述一句话的时候,不能带有个人意见,要客观地表述句子内容:“Natural disasters accompanied our in2011” 当然,英语教师们除了要灵活转变思维之外,也要加强培养当地语言思维的表达方式,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从教科书入手。我们的教科书不应只有文字和个别图片、录音带。作为更真实和客观的反映,我们的教材必须附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与内容有关的真实图片等;增加可视性的教学媒体,如教学软件、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给教师和学生以最贴近现实的情景,通过可视性的了解和接触,增强他们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3.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利用互联网资源或者学校为教师订阅各类时文杂志,不断了解最新的信息,充实教师本身的知识,以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英文报刊阅读,并以此提升阅读量是提升英语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各方面的时事动态都会刊登在报纸、杂志上,这不仅让教师快速了解和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词汇,还增强对地域风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英文报纸杂志上出现的“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 “Dragon boat racing”赛龙舟等,还有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灾害,如“The earthquake”地震、“The typhoon”台风、 “landslide”滑坡等。教师从中都可以加以学习和借鉴,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词汇,不断更新自身的文化知识。

二、从学校角度谈文化素养的提高

1.为英语教师敞开国门。 有条件的可以选派一些英语教师出国培训。无条件的可以请一些外教或英语国家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来。这样间接或直接地了解英语国家,切身感受英语文化,非常有利于认识、比较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

2.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文化素养。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并应该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为老师们的继续教育提供时间和空间。在继续教育中,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让职教的英语教师注意了解中外交往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广阔范围和诸多因素。使英语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传统节日等等,为改善英语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提高文化素养 篇4

摘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是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在良好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实现与企业之间的融合,使得校企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合力,以便更加针对性的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文章以经管专业为例,首先探讨了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接着对于如何发挥校企联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联合;班级文化;学生职业素养

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经管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度重视经管专业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发挥校企联合效益,使得经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不断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来看,对于经管专业班级而言,如果能够营造积极向上,专业职业性十足,经济管理氛围强的班级文化环境,经管系的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到各种经管实践活动中去,由此慢慢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其次,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主体来看,校企联合,能够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尤其是经管类型企业的融入,可以将最前沿的经管工作技术和方法带入校园,使得经管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实际的经管专业知识,这对于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方案来讲,是很有帮助的;最后,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文化教导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而企业文化教导了学生如何去工作,如何去发展;两者相互融合,就能够为经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二、校企发挥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作用的策略

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是两种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要想发挥两者融合效益,就应该遵循两者的各自特性,充分交流和沟通,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能够体现校企文化的物质环境。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针对于经管专业教学特点,结合企业文化的职业性,实现健全的物质环境的构造,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入,将企业经管职业的工作规章,职业操守提炼成为对应的文化元素,以建立企业经管文化长廊或者企业形象展示区的方式,或者以报道企业经管精英人才的事迹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于经管在企业中的价值得以明晰,进而慢慢的推动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扎根;其二,注重建立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在对于企业经管工作流程进行充分调查之后,邀请企业中的经管人才参与到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的设计和构建中去,并且可以担任对应实习教师,以使得职业素养与岗位要求能够实现对接,保证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效能的发挥。

2.实现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促进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也应该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内容:其一,邀请企业经管方面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专家和校园经管系教育专家组建成为全新的课程体系设计小组,在共同探讨当前经管人才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将经管人才的素质要求纳入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以体现出企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其二,对于当前经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应该突出强调经管实践课程比重的增加,处理好经管理论知识学习与经管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能够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课程体系开发为重点,实现经管课程格局的调整。

3.注重经管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基于校企文化融合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需要有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来完成。对此,注重经管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对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立足当前经管教育师资,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沟通,在企业进修,调研考察,企业锻炼等方式,使得当前的经管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进而使得其明白如何去实现经管课程内容的调整;其二,积极鼓励企业经管精英参与到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以兼职代课,课外活动组织者,学生职业规划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校园,以一个班级一个经管职业导师的方式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参与到班级实践活动中去,由此引导良好职业规划氛围和环境。

4.大量开展基于校企文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成为建设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契机。对此,可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举办有企业赞助的各种经管实践创业创新比赛活动,邀请企业内部经管精英,企业领导,校园领导,经管系专家作为评判队伍,从经管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角度去评价,并且给予优胜班级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经管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其二,邀请企业经管方面的精英,经管专业专家参与到经管知识大讲堂中去,可以是经管专业学术交流,可以是经管人才职业规划等,由此营造出良好的经管文化氛围;其三,企业经管部门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得学生明白经管工作的职业取向,了解经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对于班级文化构建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当前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理想的实现路径。我们在正确认识校企文化融合效益的同时,还积极促进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融合,立足专业经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经管教育教学方法的调整,内容的改善,以营造出积极向上,职业专业素质的教育平台,使得经管班级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琦.运用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段洪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殿安.以校企文化融合助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J].交通职业教育,2013,02:27-30.

诵读古典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篇5

【关键词】诵读;小学语文;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很多,尤其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两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5首5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巧妙利用时间

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了这个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三、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

诵读时间长了学生自己也就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②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③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①可以增强记忆力;②能训练口才;③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④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⑤培养想象能力;⑥提高审美情趣;⑦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

经营者需提高生态文化素养 篇6

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文化素质是在生产生活中逐渐修习、积累而形成, 并在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 包括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管理、生态发展等方面。其中, 生态意识是基础, 生态道德是灵魂, 生态管理是载体, 生态发展是根本。这几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综合地展现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文化素养水平。所以,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文化素养, 需要注重全面提高生态文化素质的各个方面, 不可偏废。

生态意识:企业经营者生态文化素养的基础

生态意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素养, 它基于人们对生态知识的掌握, 又积极地反作用于实践活动。促进企业经营者生态意识的养成, 就是让他们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深入思考生态问题, 促使他们以生态世界观为核心的生态文化素养获得全面提升。目前, 就企业整体而言, 生态意识比较薄弱, 不能充分认识生态经营活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在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机渗透生态意识。为此, 企业经营者应加强生态哲学的学习, 树立生态世界观、价值观, 掌握生态学方法论, 努力形成生态思维。

随着经营者生态意识的增强, 他们就能够在承认自然价值的基础上, 走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圈子,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建设起尊重自然的精神文化, 从而引领企业员工从优化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出发, 重新审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既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道德:企业经营者生态文化素养的灵魂

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对其员工影响很大, 高尚的道德可以净化企业员工的心灵, 并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 进而通过他们去影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平衡。也就是说, 企业经营者将自己已经内化了的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 从而促使企业员工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因此, 企业经营者要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道德观念, 并内化为一种稳定的道德素质。它要求企业经营者坚持“生态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尊重一切生命体的生存权利和价值, 维护他们的尊严和权益, 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这是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 是人类道德进步和道德成熟的表现, 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构建现代和谐企业的需要。

企业经营者坚持“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 就能辩证地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利用“生态伦理机制”调节投入与产出、收入与分配、企业与国家、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力求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分享过程中, 维持一种生态平衡, 使企业与社会间的各项工作处于生态互动之中。这样, 企业经营者就会把生态道德内化为自己的灵魂, 真正领会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从而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管理:企业经营者生态文化素养的载体

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文化素养是通过经常性修习涵养而积淀所得, 它来自于经营者对于生态文化的深切体悟。对于具有生态文化素养的经营者来说, 既要让自己有深厚的生态知识底蕴, 更要用这方面的知识去加强生态管理。可以说, 生态管理方式和生态管理水平应该是企业经营者在生态文化素养方面的集中体现。

不过, 目前许多企业经营者只注重熟悉生态文化知识, 不重视应用生态文化知识, 更谈不上对企业进行生态管理, 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其实, 生态管理就在于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引导, 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就在于经营管理活动中强化员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使他们自觉地防止污染, 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就在于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中强化生态文化观念和科学发展观念, 并在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生活中处处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氛围。

生态发展:企业经营者生态文化素养的根本

提高文化素养 篇7

一、数学阅读的概念与特征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 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 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从心理层面, 它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和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数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分支, 它应具有自然语言、文字语言的一般属性, 即注重对字、词、句、段的理解, 语义处理, 句法结构剖析, 明确问题背景, 已知及未知等内容, 如“有且仅有”、“和”、“或”、“增长了”、“增长到”。

数学阅读有利于承继数学人文精神。数学作为一门文化, 要传承数学文化乃至人类文明, 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 仅立足课堂不够, 仅依赖教师的传授不够, 这就需要用阅读的途径来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 体会数学人文精神。轻视数学阅读就会导致数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数学素养的不健全。

二、引用古典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我国古代数学中, 有许多经典算法, 如“鸡兔同笼”、“抽屉原理”、“植树问题”等, 富有情趣, 许多“河洛图”、“算式迷”的填写, 方法多样,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如五年级下册学习了用倒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后, 出示课后思考题: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李白街上走, 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 原有多少酒?”你能用已学过的解题策略解答这道题吗?学生兴趣浓, 在诗情画意中, 探求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文化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鉴经典,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探究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计算经验, 《九章算术》中就有很多记载。这些经典算法, 对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 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然后, 根据试商情况调商, 这部分知识较活, 学生计算往往比较困难。我在新授后的练习中安排了一节练习课, 先让学生计算两组数:

(1) 245÷26 358÷37 438÷45

(2) 238÷46 336÷68 425÷85

观察第一组商有什么特点?第二组呢?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学生不知其解, 在学生的困惑中, 我出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经验:“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什么意思?请自学课本第15页。学生兴趣盎然, 在阅读理解后, 理解了经典算法的意义, 进行了尝试练习, 化解了这一计算难点, 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大大提高, 还有许多如“铺地锦”、古代运算符号、数学运算的介绍等, 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介绍课外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现代数学教学, 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 培养能力, 更应在对数学规律的再创造中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环境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中适当介绍课外知识,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教学三年级的“年月日”一课, 学生对闰年不太理解, 为什么会闰年?为什么4年一闰?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为此, 我就适当介绍闰年的来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科学家们经过精确测量发现,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所以每隔四年就要多23时15分4秒, 大约一日, 所以每四年里增加一天, 即2月29日, 这一年就是闰年。但23时15分4秒不是24时, 400年就差3日多一点, 因此, 在400年中就少设3个闰年, 由此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 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学生听了介绍后, 不仅对天体的运动知识略有了解, 更让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四年一闰, 又为什么整百年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学生兴趣浓, 印象深, 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五、给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氛围

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 即数学需要阅读, 相信学生会读, 学生能读好。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 并把握阅读时机, 让学生在需要理解处、创新处、疑难易混处、升华提炼处阅读。

摘要: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 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 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数学阅读的内容是数学符号、数学图表、数学术语等数学语言, 数学阅读以积极的逻辑思维为基础和纽带, 数学阅读有利于承继数学人文精神。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和文化素养 篇8

那么如何提高和加强自身专业和文化素养呢?

1. 多看专业教法书籍。

这个话题其实大家都不喜欢,以前我和大家有同样的想法,但是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好像一座矿山被挖空了一样,每次教研会议让发言,每次展开听课评课活动,往严重里讲,我都有种上刑场的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物,这大抵可以说是我们对一些教育理念,专业术语懂得太少的缘故吧。我也知道我们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所以我们没必要拿出大块的时间来读这些专业书籍,但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看看,比如,备不下去课的时候或者批改完作业,见缝插针看一点,每天坚持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慢慢地自己就会积累一些教法知识。另外,看了专家的一些建议和点评,往往能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解决我们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问题的本质。我个人就比较喜欢看魏书生的书和讲座,因为他不仅仅是在讲一些教学理论,还讲一部分生活感悟,对我们教师的生活和人生观都有帮助和启迪。例如魏书生写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另外还有一本书也不错,是范革新写的《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去年我们学校推荐的一本书《今天怎样做教师》里面点评了100个教育案例,很精辟,值得一读。

2. 博览群书、练习耳朵。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求老师不能只是讲授语法、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我们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题型:阅读理解,它所涉及的文章类型涵盖科普文、说明文、小说等各种题材,如果我们教师对文学、地理、历史都一知半解,怎么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呢。比如:有一次上自习课,学生问到一篇阅读理解,是节选《Wuthering Heights》里面的一段对白,学生搞不懂文章中提到的几个人物关系,我当时又问了几个同学,他们也说不懂,于是我就把勃朗特三姐妹的著作以及作者艾米丽,还有小说中设计到的人物关系列到了黑板上,学生听的是津津有味,分析完之后,学生对文章中所提到的人物关系豁然开朗。现在想想如果我没有看过或学过这篇小说,对这么知名的英文著作都不了解,学生会怎么看我呢。所以我们在闲暇时间一定要多读书,除了文学之外还要涉猎一些其他跨学科的书籍。

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过了一个假期,再开学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听力会有所下降,当然我指的是英语听力,说英语的时候嘴巴也很绉。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很多老师可能在平时都是这么做的,就是建议大家多看一些英文电影,看英文电影不但能够练习我们的听力,更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它还能够帮助让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学习一些日常俚语和俗语。有个老外曾经说过一句话:在家看一部英文电影就相当于在美国生活了一天。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如果大家看电影的话,建议大家看奥斯卡获奖影片,我基本上都看过,个人认为还是很具有观赏价值的。另外PPS中有个欧美剧场,里面都是一些经典的英文连续剧,非常的精彩,像:越狱,绝望主妇、欲望都市、实习医生格雷,丑女贝蒂、超感警探等。另外,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演员看他们主演的电影,其中大众情人奥黛丽·赫本,大嘴巴罗伯茨,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理查·吉尔,汤姆·汉克斯等主演的影片都值得大家一看。

3. 养成写教育反思的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师的成长不仅仅表现在专业知识的进步,更要从思想上取得进步,比如我平时的教学后记,说白了就是一篇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把今天的教学得失写成反思,进步的地方继续发挥其长处,不足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在下节课中克服掉,长期积累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小论文。另外也可以把反思写成对教学方法的一种研究,例如,今天课堂上使用了一种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教学方法,感觉课堂效果不错,也可以马上以反思的形式写下来,长期积累下来,就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话好说,事难做,关键在坚持,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一个行为能坚持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教学反思“进行到底”。

4. 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每天以保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和挫折,面对这一切,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我们凡事应该多往好处想,不要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不稳定性。为师者,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光,我们坚信那光,终将洒成满天的星星,在这个我们深爱的世界熠熠生辉!

相信我们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博览群书、研究教法、调整心态,我们每一位教师终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摘要: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 要求英语教师注重所任学科与邻近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提高自我, 多看专业教法书籍、博览群书、养成写反思等习惯, 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提高文化素养 篇9

1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党的十八大揭开新的文化征程, 赋予了文化人新的使命, 为文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文化活动, 是指连续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 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大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在新形势下,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1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标志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公益性文化活动, 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求乐、求新的愿望日益强烈, 艺术欣赏水平也愈来愈高, 而我们开展的一般性的普通群众文化活动, 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1.2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体现了文化部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是一个部门和组织或个人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 主动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群众文化部门,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不仅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而且还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1.3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化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规模大、综合性强, 不同于一般的小型活动、部门活动和社区活动等, 而是集社区、乡村、企业、校园、机关等活动于一身的复杂的、宏大的、大型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它反映了本地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经济能力、艺术水平、设备承受能力、群众参与程度等综合实力和水平。因此,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和规模是其它活动不可比拟的,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举办数量和质量, 可以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形象的积极作用。

2 新时期发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思路

各地在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新方法和新经验。以下思路和方法, 值得参考与重视。

2.1 政府主导, 群众文化部门承办, 社会广泛参与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 是要求较高的大型综合型公益性文化活动, 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否则, 难以达到目标和应有的效果。如: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满族乐舞《八旗山水谣》, 所选演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 他们的单纯质朴更能原汁原味地体现满族风情, 生动展现了满族的市井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 气势恢宏、撼动心灵, 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为当地旅游事业平添一抹迷人的色彩。

2.2 突出地域特色, 增强吸引力, 提高艺术魅力

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能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 必须突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本地文化特色活动, 是经过历史发展, 时间检验, 深受本地群众喜爱的文化。对本地群众来说, 有较强的群众基础, 具有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来朋友来说, 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如:近年来丹东市举行“五百迎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 由“百面军鼓擂新春”、“百幅艺影赞新春”、“百支唢呐迎新春”、“百队秧歌闹新春”和“百幅楹联颂新春”活动共同组成,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国内外游客, 一起共度佳节, 热闹非凡, 欢乐无限。

2.3 树立从小做起、持之以恒, 做大做强的理念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是一项复杂的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招之即来”、“一蹴而就”就能做成的, 而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的过程, 是年复一年的不断总结提高起来的。比如:丹东市少儿京剧艺术团是丹东唯一一家少儿戏曲培训中心, 自2003年成立以来, 为国粹京剧的传承和传播贡献着力量, 不断做大做强, 凭借良好的口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京剧艺术人才, 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4 与地方经济结合,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有影响有规模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不但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也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如丹东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鸭绿江国际旅游节”都会同时举行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 吸引着大批中外客商前洽谈贸易、技术交流和观光游览。因此, 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时, 应根据本地的文化特点, 发挥民间文化资源优势, 重视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2.5 创新内容与形式, 保持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生命力

创新是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生命线, 只有不断创新,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人民群众中才能拥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长期发展和保留。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 将愈来愈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各文化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各有关组织人员和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重视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思路与方法, 不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不断根据新时期的特色与要求, 创新理念, 使各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百花齐放。

摘要:本文就新的时期背景下, 如何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素养作一些探讨。

提高文化素养 篇10

【关键词】美育的功能 数学美育 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5-01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思维学科之一,对提高全人类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和社会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大文化,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学家提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及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的光辉,丰富着人类的思想,促进着科技的进步。

然而,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却遗憾地看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生中,真正热爱数学的可说是寥寥无几!数学在应试教育下仅仅是学生们不得不重视的得分工具,而在职业教育中却成了大多数学生避之唯恐不及的梦魇。我们遗憾的同时该做些什么?!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培养。几年来,“德育领先”使德育有声有色;智育依然占据着教育教学的根基;全民健身活动使得体育也丰富多彩;劳动教育结合生活、生产实践,让人喜闻乐见;美育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似乎被忽视了!特别是数学中的美育还有待于挖掘、提高认识并利用其影响德、智、体等方面,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数学美育的功能认识

1.美育的原理认识

提到美,人们往往想到引人入胜的画面,或者令人陶醉的音乐,……它们以生动的感性品格让人动情而难忘。美的事物能把人的认识系统唤醒,使人的感悟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从而产生赞赏感、愉悦感、满足感等等。这些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让人沉醉其中,使人思维活跃、奇思妙想频出,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精神层面的提升。这种美感引人孜孜不倦地加以追求,改善着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美育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因而在整个教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缺乏美育教育,就有可能出现价值观念混乱、价值评价颠倒、精神空虚、信仰失落等现象而影响甚至威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美育能影响人的情感、趣味、 气质、品位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升一个人的格调。

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能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提高价值观,丰富人生情趣和意义。

3.数学美育

作为基础文化学科的数学教育,多年来在单纯追求分数的道路上难以调整重视智育而忽视美育的偏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一个人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通过数学美育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深化对数学的价值认识和情感提升。

数学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提醒你有无形的灵魂,她赋予她所发现的真理以生命;她唤起心神,澄净智慧;她给我们的内心思想增添光辉;她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Proclus)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应用数学美,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数学美,适时地实施数学美育,甚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数学美,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品格,维护学生的精神平衡,师生在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中,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美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强化数学美育的措施

1.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美

数学美不同于音乐、美术等显性的美,它是自然的、深邃的、巧妙的——数学内容的统一美,表达的简洁美,形式的对称美,思维的奇异美……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美,提升学生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增函数”和“减函数”的概念通过对比,取值x1f(x2)则为减,教师给出口诀:同号为增,异号为减。教师通过式子对比并结合图像,生动形象地简化概念中的重点内容,并以数学式子的形式展示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学生记忆深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鉴赏数学美

数学美无处不在而又引人入胜。如,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通常是用简单的符号语言给出,体现了一种简洁美;圆、椭圆、抛物线等数学图形又常常是以对称的形式画出,具有鲜明的对称美;阐述问题常用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满了和谐美;数学系统性的统一美;数学解题创造性的奇异美等等。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鉴赏数学美。这样的数学美,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发现,在鉴赏数学美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3.引领学生运用数学美

数学是应用型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

如,要建一座抛物线形拱桥,跨度为52米,高是6.5米。在建桥时,需要在拱下每隔1米处竖一支柱,求离桥中心线13米处支柱MN的长。(精确到0.1米)。

分析:考虑到数形结合,从对称性出发,以抛物线形拱桥的轴为y轴,拱顶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考虑图形的简洁)。如图:

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x2=-2py(p>0)

把B点坐标(26,-6.5)代入,

得 262=-2p(-6.5) ∴p=52。

因此,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x2=-104y.

又设M点坐标为(13,y1),代入方程x2=-104y,得 169=-104y1,

∴y1=-13/8=-1.625. ∴∣MN∣=6.5-1.625=4.875≈4.9(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使解题思路和方法简洁明了。即运用数学美使问题简化,解题过程变得让人欣喜。

4.激励学生创造数学美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家提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创造数学美的过程,激励学生以美的标准来衡量数学的式子、解法、思维过程等,提高学生感知美、表现美、提炼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快乐、美好而有序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师生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数学美育需要数学教师不辞辛劳地通过剖析、讲解、图像、多媒体等各种方法和手段,赋予数学以美的内涵、美的形式、美的精神传承,使学生形成数学美感。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甚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不断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丛书惠.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与数学美[D].沈阳师范大学,2006( 6) : 1-2,8,16.

[2]袁慧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4,( 4):63-65 .

[3]许晓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育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5(11):119-120.

[4]徐本顺.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81.

作者简介:

丛书惠,女,汉族,1969年3月生于辽宁省东港市,1992年7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通过全国在职研究生考试,2006年获数学教育硕士学位。现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物理等理科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提高文化素养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一个人来说,素养提高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有的人的世界大得能够包容天下,而有的人的世界甚至连自己也容不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我认为这与他的知识、学养有关。而文化素养,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笑话:中国古代有一个县官,他的官是花钱买来的,文化水平很低,升堂时看到一个犯人叫“金止未”,他不认识,就喊“全上来”,堂下的犯人全部都上来了。他又看到一个犯人叫“郁卞圭”,又大喊一声“都下去”,所有犯人又都全部退了下去。这样的笑话,在教师中可能不大会有。但有些教师由于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广,文化底蕴不深,有时课堂上难免会念错字,说错话,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多途径,但读书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读狄更斯、拜伦,怎么理解英国?不读罗曼·罗兰、雨果,怎么理解法国?不读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怎么理解俄国?不读杰克·伦敦、欧·亨利,怎么理解美国?还有中国的《红楼梦》、古典诗词等,都应该系统地学习。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曾说:“对一个教师来说,他的时间表的分配应是七分读书三分教书。”可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据说,有个学生在美国读博士,听无机化学课,教授借用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一句台词来说明一个现象,顺便说起了莎士比亚戏剧,这一说就止不住了,说了两个小时。来自世界各国的博士生,没有哪个不吃惊,没有人认为他“上课跑题”,而是认为“化学太了不起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多读书,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多阅读。只有教师真正喜欢读书,爱好文学,被文本打动,拿自己的研习积累和心得与学生交流,不人云亦云,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点燃”和“带入”作用。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能于知识学养的纵横辨析、归纳演绎中将其中内容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就不愁吸引不了学生了。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认为,要上好课,一要有扎实的功底,二要有精彩的设计,三要有真挚的情感。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而这扎实的功底,不是立竿见影的东西,是要靠积累的。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还要有其“诗外”的功夫。这让我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去听一位教师的课。听课时,他有一个习惯,记下执教教师的教学环节,课后点评。可那节课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直至下课他笔记上也没记下一个字。他问那位教师:“你这堂课花了多长时间?”“直接时间是15分钟,但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可见,知识是需要积累的,优秀教师的功夫在课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演员,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二、学好本体知识

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用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一文中指出:“而今,我们不少语文课泡沫很多,缺乏扎实的本体知识,缺乏学术含量、文化含量。”

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学好本体知识。本体知识,即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的看家本领。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语文教师本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诗歌,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近两千年漫长的发展、演变,到了唐代,无论是体制的完备,还是题材的多样,无论是意境的深邃,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在封建社会,已达到了不可企及的境界。所以,鲁迅先生曾风趣地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

上海诗人赵丽宏也说过:“我一直有个看法,就是中国的旧体诗在它那个时代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是不可超越的,写律诗大概超不过唐代,唐代的律诗在艺术上已到达极致,写词肯定写不过宋人。”还有宋诗也有自己的特色,用启功先生的话说:“唐诗是囔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正如蒋勋先生在《“美”的最大敌人是“忙”》中所说:“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注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都没看到。”

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曾以别样的眼光打量古典诗词,他说:“我们是否可以学学‘江南可采莲’一诗的抽象构成,‘一树碧无情’的抽象感,‘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几何趣味……”

要知道,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史上既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诗家苍劲古朴”,词“贵香艳清幽”,故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

在表现手法上,“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后来的元曲以“俗”为本色,表现手法则“赋和比多于兴”。

三、多读一点历史

除本体知识外,语文教师要多学一点历史知识。我们的教师,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各方面的修养,只有一个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是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教师,他首先应该是文化人。

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人类文化大视野的支撑,没有对文、史、哲、法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了解,而仅仅将自己的目光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那么便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史使人明志”,“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古代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左丘明的《春秋左传》、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是以“志”著史的典范。尤其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有诗歌,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小说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文学著作。它写尽了人世间的辛酸,写尽了一个家族的兴旺盛衰,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同时它也是一部清朝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要研究文学,必须要了解历史。人是活在历史中的。有了历史感,生活的深度就不一样了,精神的深度也不一样了。

四、不可不读哲学

哲学之于教师发展,犹如空气之于生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冉乃彦先生在《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一书中所说:“‘学哲学'和‘用哲学’,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是哲学?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哲学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要到哪里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赋予了人们一种‘Choice (选择)’的眼光,使得你能够站在制高点上,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更有把握”。(俞吾金《哲学导论》)

实际上,哲学是一种“大智慧”,它不仅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也包括“人生价值观”,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学哲学可能更有意思,它可以融会所有学科,更有高度。”没错,哲学是一种境界。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思考和价值判断。有人说,看山有三种境界。一曰看山是山,二曰看山非山,三曰看山还是山。这里面的禅意哲思,对教育新常态下教师的理想追求和教育行为不无启发意义。

说到今天的中国教育问题,归结到一点,也许正是因为缺少思想的润泽、哲学的思考。尽管,我们大学里有一门课程叫教育哲学,但今天的教育,很多时候真的是与哲学渐行渐远。因此,我们要学习列宁的《哲学笔记》,读一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林逢祺、洪仁进主编的《教师不可不学的哲学》等书籍。

在古诗文教学中,文、史、哲是三位一体的。柏拉图说得好:“教育,从最高意义上讲就是哲学。”因此,我觉得教师一定要读点哲学,精神要作一点追究终极和意义的努力。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也就是说,研究智慧的学问就是哲学。因此,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经典阅读,读的大都是文史哲与艺术等,也就是文学、哲学、历史及艺术作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的文史哲,当是中国文化的根系所在。其中不但有着智慧,也流动着思想。所以,大凡认真学习经典文化者,多能走进真善美的境界。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近年来,难怪许多企业家和大企业高管热衷于学习历史、文化、哲学和宗教。他们为什么会突然迷上了人文知识?有一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的大企业高管这样说道:“要论管理知识,最尖端的我们都了解了、掌握了。但到我们这个层次,发现要进一步提升,必须有大智慧。而大智慧,在管理学里面是没有的,都在文史哲里面。”企业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何况我们教师?

五、不能没有美学知识

除文、史、哲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学习美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郭沫若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样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经典古诗文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学范例,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能否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取决于欣赏者的美学素养和认识水平。如描写自然美的,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抒写人情美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蕴涵哲理美的,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反映生活美的,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等。这些富有美学意蕴的诗句,需要我们认真去品读和体味。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不仅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同时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会“诗意地栖居”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读一些美学著作,如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因为美不仅蕴涵在文学作品里,更存在于生活中。正如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对于美的发现,更多的不是靠眼睛,而是在心灵的层面。教师只有让美学素养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美,充满魅力,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美的感染与熏陶。由此,我又想到爱尔兰著名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名言:“美的追求是生命的真正秘密。”

六、要有国际视野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孙子兵法》考虑所有问题都出于系统性和全局性。战争是这样,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在做中国教育,你完全不看外面的东西,不看外国对中国的研究,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你是“身在此山中”。中国超越百岁的文化巨匠、思想大家周有光有一句名言:“要从世界看中国。”但是,你如果只在外面看,里面的风景怎样你都是看不到的。所以,你要把内和外结合起来,做到既有中国立场,又有世界眼光。

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曾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口号,叫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每个人都可以认定自己美好的东西,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美好的东西,虽然不一样,美的东西我们可以共享。只有这样,“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读中国的书,又读外国的书,既读教育的书,又读教育之外的书,甚至是高层次的书,教师才能视野大开,才能走进苏东坡诗中所说的那种境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上一篇:提高山羊繁殖力的办法下一篇:分子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