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共10篇)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1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科普书和多观看科普节目,以增强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认识;其次是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争取成为一个对科学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做得更好,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还有就是要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则首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依我所见,“人文性”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把所学知识尽量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使所学知识融入真实的的生活情境,尽力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此,我就一个具体教学片段来做分析。
教学内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学时安排:1学时(40分钟)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入门阶段,好奇心强,对乘坐何种交通方式以及其他各地的学生乘坐的交通方式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transportations, bus, subway, ropeway等词语,并围绕transportations话题,运用所学词语来讲述交通方式。
(2)初步了解各种交通方式,感受不同地区交通方式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态度;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了解,懂得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使学生了解、欣赏和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
难点:简单识认对应的交通方式图片。
教学过程:
1,播放交通歌曲,呈现图片,营造一个相对逼真的环境,导入本课主题。
2,观看交通视频,识认transportations, bus, subway, ropeway Christmas card等。
并让学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3,讨论:(1)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对于有些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车祸,交通堵塞等。对于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看法?
4.课后作业;写出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并给出简单理由。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生活视频等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篇2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教师首先要正视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教师力争要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流淌出人文精神。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鉴于此,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我曾听过刘桂秋教授的讲座,教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文素养是师德素养的重要内涵。教师就是要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关乎学生素质,所以人文素养对于教师来说极其重要。多年的教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特性,从各个方面积累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的身份去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类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人文素质的提高靠不断的学习,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如果没有适应时代的知识作为支撑,那么必被社会所淘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倡导公民终身学习,教师更不例外。我喜欢读书,读书是我的习惯和爱好,是茶余饭后的必修。我认为没有广泛的阅读作为坚厚的基石是决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语文学科涉及到各个课程,面不可谓不广,可以说方方面面都体现在不同形式的课文中,传统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 ,古代儒家的“仁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道德教育为中心理论,陶行知力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语文教育忽视人文精神传承,不重视也不懂得个人修身立德重要性,一旦当学生走上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后必将造成道德水准下降,从而导致国家、民族、集体、公民道德意识越来越淡薄,这种状况的产生固然与大气候有关,责任不全在教育,但学校教育尤其是负有传递道德文明的教师难咎其责。现代的教育行家们也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从教材的选定可以看出,现行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如,因为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基本要素之一,所以语文学科语言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着本民族文化品味同时也在品味一段历史、一份哲理、人格,其人文性是不言而喻的,再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感情的表现,如果说识字教学中人文性不可低估,那么阅读教学中人文因素就更胜一筹了,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浓郁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就不一一累述。因此,教师要胜任教学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就通过广泛、扎实而持久的阅读给大脑源源不断提供信息量,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以此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在广泛阅读,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常常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我深深地懂得只有苦思才能有所大悟,才能有充满智慧的灵感,才能有丰硕的收获,创新的东西才能出现。延续反复,才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与同事,与专家,与学生思想交流,进行激烈地交锋辩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途径多样的充实,人文素质的质量必将更上一层楼。平时做到精心策划,布局谋篇,针对实际情况要做好活动的预案,让学生从思考中获益,从生活中感悟,长此以往,积沙成塔。教师的积极引导要循序渐进,这样,人文素养的高楼大厦定会巍然矗立。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 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1)人的心理的产生即依赖于客观条件,又依赖于主观条件。心理在一定心理活动中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2)客观条件刺激是从反映内容来讲,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刺激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但是反映由一定的人进行的反应,由于态度观点、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及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反应,就会得出不同结果,即使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心理状态。
正确处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过去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质转向重视语文的双重性,体现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的本来面目,语文的内涵也进一步拓展了。但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现在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另一种极端的做法: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却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是朗读课文,然后是对一些篇段的品味,再者就是放一些精彩相关画面。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低下。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弱的弊端。我们倡导新课程改革,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决不能以消弱学生的基础训练为代价。要知道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主体,即学生。整个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是配角。所以就不讲也不引导。让学生去跑野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甲同学说得很好,乙同学讲得也非常棒,把过去的“一言堂式的教法演放为今天的“大放羊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而绝不是一名普通的看客。
三、正确处理开放与语文本位的关系
新课程标指出,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挥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立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处延。但有的教师脱离课文的具体教学要求,把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专业概念等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大加阐释,把自己变成了杂家。如有些教师把《看云识天气》上成了地理课,在课堂上大讲云是怎样形成的及水的三种变化等。
四、正确处理教法与教学实效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体现新思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逐渐改变了单一被动学习的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谓百花齐放。小组讨论、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等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充满了盎然生机。
最近听了不少优质课和观摩课,往往是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在老师的主导下,还不停地读,显得很热烈。有人说公开课就要这样,沉默会造成“冷”场。会扣上一顶“对话不充分的帽子”。课堂是否一定要有“静思默想”呢?我想,“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静思默想具有促进思考,帮助理解,关照多元化。个性化阅读,彰显创造性阅读的重要价值。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沉默”,说明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又不能立即解决。只能静下心来,沉静于本文之中,依照个人的生活,知识积累,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深入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
课堂,要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须能自由呼吸,决不能走入内
容上顾及全面而缺乏重点,方法上错把问答当对话,流程中缺少留白艺术的误区。
五、正确处理好课外与课内的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学生提供了一广阔的天地,那种仅凭课内教学所获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一改以往的语文教学,把禁锢在教材中的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不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于是课堂教学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突破课堂为中心,每堂课的设计,必须有课外拓展内容,甚至随意脱离教学内容,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外内容的讨论上,忽视了课内知识的教学。如上《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雅鲁藏布江在我国的那个省区?(2)这里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什么工程?(3)这一工程对本省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 交流、争论竟占了整节课时间的三分之二,如此设计文本的“回归生活”,很难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看到,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和主要对象。我们拓展学习,联系生活,首先必须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链接课内外、沟通校内处的桥梁。其实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是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审美情趣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新课标下使用的教材就注意到了课内与课外的街接,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
新课标肩负着革除传统教学弊端,推动语文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重任,不仅是一次语文课程的改革,更是一次语文学习观念的革命。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统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开放与语文本位,教法与教学实效、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篇4
题目: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提高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其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就军官而言,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指挥员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使指挥军官具备审美情感、道德理想和完整健康的人格。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提高初级指挥军官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一、目前中国大学生现状分析
九年的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乖乖的、听话的“顺民”,在读大学之前的12年,由于听老师的话,学生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自从踏入大学这片“自由”的土壤,有的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笔者的经验来谈,笔者在一所二本院校讲授大学英语,同时做班主任,学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日常教学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学习都比较认真、刻苦,不懂就问。只有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打瞌睡。同学们学习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还有我们本专业的各项技能考核。
但是,在这种平静的表面现象下,掩藏着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信仰的缺失。我们的大学生会学习,会用功。可是,除了用功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之外,就没什么信仰了。终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国家、对社会毫不关心,不懂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早已经是过时的言辞,和他们毫无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的只是心中的小算盘。平时不知道多和老师沟通联系,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半夜里都会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诉说委屈。
当然,我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只怪他们。在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观点在很多人心中深深扎根,金钱日益成为一个衡量标准,只不过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从而使得大学生素质下滑与我国社会、学校、家庭和教育机制难脱干系。但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不一样,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本论文抛开社会、抛开家庭,从学校和教育机制这方面来谈我国当代的大学生。
二、再谈人文通识教育——大学教育的灵魂
现代的中国的大学是在西方现代大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专业划分过细。大学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系统地进行“文、史、哲”的教育。即使开了一些文学课、历史课,也离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所需所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人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头脑过于简单,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大学生和高水平的专业化机器有什么区别?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金耀基说,“对人间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美、善的品味与体认,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知识所能担当,更不能垄断的。这些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教育能够提供的。诚然,现代文明越来越加重了‘科学的属性’,但人类的文明永远不是科学所能包办的,人类的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的字样与丰润。”[1]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只注重理工学科的建设,忽视人文学科的建设,久而久之,这样的大学势必会衰落,社会群体必然要走下坡路,国家也不会继续兴旺。所以,中国现在在倡导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市。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国民的人文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问题在于一些大学本身由于学科体制的关系,尚不能与国家的建设目标同步。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甘阳在所做的题为《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的演讲中预言,“今后二三十年,或许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本身没有信心,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的传统以及中国的一切总是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那么可以肯定,中国的大学是办不好的。反之,如果中国人和中国大学生能够具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如果中国的大学牢牢地植根于中国文明的最深处,那么,即使今天中国的大学仍然很不理想,但我们有理由期望,经过一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大学作为伟大中国文明的担纲者将会成长为伟大的大学。”[2]所以,我国的大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人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作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张窿溪指出,“就大学教育而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使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基本的文化修养;不仅有本学科扎实的学问,而且有超出专业范围之外的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不仅有冷静的头脑,而且有热情、有理想,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怀和道德的责任感。换句话说,通识教育,尤其是文学、历史、哲学,所谓文史哲,人文教育的核心,对于完成一个平衡发展的现代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开篇就论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这样解释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之道的意义,“‘明明德’,是培育崇高而丰富的感情,‘新民’,是培育正确而富于创新的思维能力,‘至善’就是融合这种感情与这种思维能力为一体的纯洁而神圣的精神境界,‘至善’就是全面、主动、健康而完善发展的个性,从而能全身心服务于人民与社会主义事业。”
这就要求各个高校要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和理工科专业。调整学科体系布局,把文化素质教育放在基础性平台上来加强。清华大学是这方面的很好的例子。增加学生必须选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开设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出台学生必读书
目,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和课程建设,努力培育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对于许多普通高校来说,想在办学理念上和办学方法上赶上清华大学这类名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三、当代大学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想法的最终实现,一方面,依赖人文课程教师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各个高校为人文课程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这既包括学校的教学的大环境,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放在第一的位置来抓,转变办学观念;又包括学校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只有在人性化管理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教师的人性化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他的题为《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的演讲中指出,“科学教育必须讲实证,没有实证方法便没有科学道理。但在道德和美的精神世界里,需要自我体验,并不是所有人文文化都是可以量化的。”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第一个是唐朝贾岛《寻隐者不遇》所展示的深远的意境,使人精神开阔,这是不能实证,也不能量化的。如果要问:云有多深,怎样才能找到药师,那就会闹出笑话来。第二个是唐朝杜牧的《清明》展现了一种令人断肠的意境,是不好问杏花村究竟有多远,这是不能量化的。他指出,尽管在大学里各种评估体系普遍使用“量化”方法,但在人文学术范围内如何使用“量化”是要慎重研究的。高校人文文化和人文学术建设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只靠“产品”的数量(即所谓量化)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历史老人最公正,他要的是精品。再过几十年人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在,大量的东西可能已被岁月冲刷,惟有文化的精品才能得以长存,但精品并不是朝夕可以拿出来的。
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惠玲,毛莉芬,童淑萍.软性环境对高职实习护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熏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
[2]韩奇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
[3]朱梅梵.人文素养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谐发展的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
[4]席凤英,杨桂华,常宗霞等.职业化培训对提升护士人文素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
[5]蔡惟铮,王淑娟.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关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6]唐燕翎.艺校政治课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3)
[7]戴红红.论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当代传播,2008,(5)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5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勐统镇中心完小 李建敏
2015年7月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永德县小勐统镇中心完小
李建敏
【摘 要】: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小学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本文从 《课堂教学 途径 方法 文化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途径方法 人文光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同欢乐、共忧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我在上《四个太阳》时:让学生合作互查生子,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___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 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在教学《赠汪伦》时的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的就是人文关怀。
从教24年来,在课堂教学上我力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得到尊重,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真正的和谐,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啊!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一直处于以考试为中心,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之中。重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轻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轻学科间的沟通和联系;重知识的传授,轻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甚至导致最具人文的语文教学成为了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的枯燥训练,文学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和体验不复存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人们的地位、价值、情感、尊严也可怕的消失了。看来,我们真的是该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是到了要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某些观点的时候了,也许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虽然我也学习过,但仍然没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为那只不过是新课改的一个举措,只不过是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复归的一个昭示,评价体系没发生根本的改变,考试还是考学生语文工具性掌握得怎么样,谁还去考人文性掌握的怎么样?这也没法考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墙壁文化:校园内的走廊、楼梯拐角、教室的墙壁都是文化展示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墙壁文化,将学生的手抄报、作文、绘画等作品展示在墙壁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正在被重视;将一些名言警句、伟人画像、江山图画等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表现在墙壁上。只有当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自然的美、人性的美、艺术的美,才会让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天然的惊奇与求知欲,才能使他们不断的学习,做一个符合现代要求的有人文素养的人。
二、广播空间:校园广播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通过新闻解读、名人轶事、歌曲欣赏、校园新鲜事等内容来彰显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扎根在孩子们的内心;也可以让孩子身临其境参与其间,争当校园广播主持人、争当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在积淀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了课余生活。
三、图书传情:每周规定学生的阅读量,用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徜徉在书海里,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从中体会人文精神的宗旨。可以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每次读书后及时交流,让图书的氛围回荡在班集体之中,并随时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馆读书,让学生感受书香的环境,感受书籍的滋润,在班中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从书中学的知识,还可以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和读书方法。因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但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想碰撞时便是两种思想”,所以广泛的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课堂中人文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实施,持续作用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以适度的情感熏陶,有效的进行语文实践和文化建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倡导与落实人文性的开掘,让课文所蕴涵的人文思想都能得以充分的、淋漓尽致的体现,让语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前行。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个性优化,激情焕发,人文素养得到真正提升,进而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都闪烁起人文的光芒吧!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2012(5)
2、期刊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创新2012(10)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4、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篇6
通过这次在线研讨,我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教师素养的机会。我深深懂得,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较丰富的思想内涵,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呢?
(一)首先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三)拓宽自身业务学习渠道和内容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1.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养,高水平、高能力就成了虚妄之谈。作为一个教师要上好课、育好人,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行吗?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
2.在教学中开展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知道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提高质量离不开科研。所以我们要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篇7
李刚
前言
如今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有“少、慢、差、低、费”现象,教材在不断改进,学校教学硬件也逐渐现代化,学生整体素质比过去强,但英语教学为什么达不到理想的境界呢?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英语教师的身上。强兵受训于强将,高徒受益于名师。我们都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师以及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英语教师的素养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当下英语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呢?最基本的当然是:具有坚实的语音、词汇、句型以及语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本技能;娴熟的教学技能与技巧,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教学法等不同角度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他们的心理因素、个人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除此以外,你还要表现出:既是知识的组织者,又是智慧本身的化身;课堂教学与活动的向导;既是研究者,更是学习者。当然,英语教师素养的提高包括多方面,如思想、教育、科研、专业、身心素养等方面,本文仅从如何提升中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角度谈几点想法,即通过五项举措——更新观念,实践创新;学习完善,培养科研意识;训练提高,锻造专业技能;交流改进,了解沟通;勤于动笔,教后反思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更新观念,实践创新
观念就是认识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样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英语教育如何渗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样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如何对待英语学科“学困生”?如何处理运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视英语学法指导?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批改英语作业?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重新认识、认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办法。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我是知识的拥有者”、“我在学生面前至高无上”的想法,要多反思教学,多作自我批评,多向学生们请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门艺术,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真正高效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这门艺术领域里,教师如果只是因循守旧,前年教案去年抄,去年教案今年用,而不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未知的新境界,增加新知识,学生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中学英语教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中小学生的大脑没有固化,短时记忆能力强,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自我意识不强,活泼、好动,勇于表现,学习主动性强。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开展他们喜欢的一些教学活动,如英语歌谣、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短剧以及英语歌曲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英语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试验田,务必立足课堂,立足教材,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技巧,不断达到新的英语教学境界。
二、学习完善,培养科研意识
一位不善于学习的英语教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另外,自身不学习也不可能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我认为基本理论要笃学,本职业务要深学,修身知识要勤学,急需知识要先学。专业知识是一名英语教师外在美的依托!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是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建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完善的学习使教师能积极提高自我科研意识,不断进行英语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和自主科学研究,从而改善自身英语教学质量和探索英语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是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是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在英语语言教育界,“教师发展”、“研究型教师”等概念已成为当前的一种国际潮流,要使英语教师具备科学研究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与兴趣,使他们意识到科研能力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内在要求。科研与教学是相长的,不会进行科研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因为他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就不能使之改进。许多英语教师会把科研神秘化,将其看作是一个困难的、高不可攀的活动,不敢轻易动手,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其实,每一名英语教师都能进行英语教学研究,关键是要掌握教
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使自己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如此,英语教师就要系统地读一些有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书,特别是读一些好的教育刊物,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的好文章,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式。这些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读后肯定受益匪浅。总之,英语教师要自主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习中的有心人,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三、训练提高,锻造专业技能
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英语基本技能与专业教学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体来说,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能听懂英语作为母语的人讲的简单的生活对话;能听懂一些媒体播放的英语节目。说的能力包括语音、语调标准;口语流利,能和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对话;能轻松用英语组织教学和讲述与学校相关的英语事件。读的能力包括能阅读英语原版小说,能迅速从所读的文章中获取信息,掌握阅读理论和技巧。中学英语教师应能够完成英语论文的写作,熟悉英语应用文的写作,当然还要能清楚流畅地板书英文。能够准确忠实地翻译简单的英语文章,能口译简单话语。在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中,说和写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说和写都是语言输出,而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输出是他们第一手的语言输入材料。
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分析理解运用教材的能力、课堂设计能力、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等。教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能用中学英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全面深入掌握所教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善于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情况,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板书规范;能绘画制作教具,利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教唱英语歌曲,编写和导演英语短剧等;能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大纲的要求,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与任务。
训练提高主要是指专业水平的提高。对英语教师自身来说,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听说能力、词汇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要求学生做好的,英语教师必须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学生英语书写认真、整洁、流畅,自己就必须练就一手美观的英语书法,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你要求学生读音正确,老师自己必须读得不仅准确,还要地道。总的说来,英语教师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
力,多听英语原声录音带,模仿标准语音语调,多读英语课文,培养语感,苦练教学基本功;要定期举行全校英语教师均必须参加的英语演讲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督促英语教师整体口语水平的提高,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长负责全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责任重大。组织“以老带新,结对帮扶”活动,使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能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跟年轻教师共享;要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如利用假期时间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口语培训等。
四、交流改进,了解沟通
语言教学是外向型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习,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交流才能产生启迪或省悟,交流才能发现不足。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片断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技艺。我们应该向同行学习,既可以向名师学习,又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要“走出去,引进来”,多外派英语教师去听公开课、示范课,参加研习班、培训讨论会等,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不断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了解沟通是指教师、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语言教学离不开情感活动。英语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平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聊聊天,通过聊天的方式多接触他们,往往许多“教然后知困”就会“得来全不费工夫”。
五、勤于动笔,教后反思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教师如能坚持在教后将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学偶得和各科学习所悟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能够防止许多经验和教训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情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教后动笔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写教学后记,二是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财富,能让教师终身受益。三是写教学随笔。四是多动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总结、升华,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好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学的自我反思,是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
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教后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时刻,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哪些教学灵感与顿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或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和创新?等等。要形成撰写教学日志的习惯,自拍教学录像进行自我观察,找出与同仁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合作发展,共同进步。
客观地说,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脱产学习和进修自然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英语教学资源和有关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绝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在教学的同时寻求各种机会逐步进行自我提高,如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书籍和刑物,撰写论文和案例,参加教研室等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展听课、评课等校本研训,进行小课题研究等等。事实上,这种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式显现出了它的灵活性和生命力,对英语教师整个专业发展发挥了更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也期待着在教师专注地提升自我的同时,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也有所提高,让我们一起积极地创造条件,提高校本研究活动的质量,以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8
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我这样的一个新的保育老师来说来的及时,让我深受启迪,这次的培训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规划都做出了明确指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后期的培训和不断钻研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培训中贾老师先让我们做了目标定位,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以前我也是上述中的一员,可当自己进了幼儿园成了幼儿老师时,才惊讶的发现,即使是专门的幼师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做好都不容易,更何况我这个非专业的‘门外汉’通过这个培训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敬业的乐业的教育观。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来照顾。
其次幼儿教师体罚孩子的现象一次都不能被原谅,当我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调皮软硬不吃的时候,当我们付出努力没有回报的时候,职业倦怠感多少都会浮现在心头。是啊,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是离天使最近的人,我们怎么忍心不负责任?怎么忍心伤害他们? 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摆正心态。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9
21世纪的国际历史舞台,国与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以及是否始终把教育、科技放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问题。只有拥有了具备良好教育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否则,改善教育质量,改变教育现状,培养优秀人才就是1句空话。作为教师必须博学多识,既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思路开阔,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引经据典、深人浅出、生动活泼、使教学的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明显提高教学的效果。教育素养是教育工作的必备素质
教育素养是对教育工作者所要求的一种专门素养,它是教师按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的知一识、技能、观念和情感的总和。提出教师要具有专门的教育素养的要求,是由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l)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产品是活生生的人。高等教育是把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人,培养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灵魂工程,对此,不仅要看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还要看到育人对象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性,以及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过程中的隐蔽性、反复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这些是任何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所无所比拟的。
(2)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和配合。在不同时期,学生将从不同的教师那里,分别或有侧重地接受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因此,从事这种复杂工作的人,不但必须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要的工作艺术,使各阶段、各环节的教育有机衔接起来,起到增效的作用。正是教育工作的这种复杂性,才导致了任何国家都对育人者提出了要经受专门的师范教育和训练的特殊要求。而且在师范教育中,要求除开设专业课程外,均要开设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以及教育实习等,强调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打下基础。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基本要求
(1)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施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扎扎实实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严谨求实,公正无私,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书育人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2)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大学是知识传播和扩散的中心,教师的知识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青年教师必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一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要给学生l杯水,自己就必须成为1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深造,注重知一识更新。同时,应努力致身于教学科研工作,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实际说服力,只有教学与科研相长,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水平。
(3)具备广博的知识层面。当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科间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态势,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运用,因此,青年教师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拥有宽厚的知识根基。
(4)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按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据统计,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获得需要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得到。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除了传授知识外,更主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善于组织教学的能力如课堂讲授能力、驾驭课堂讨论的能力,设计操作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等等。几点认识
(1)当代科技教育背景下,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事业发展大有益处。
(2)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育素养,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通过编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指导书、开设教育理论课、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等途径来进行。其中以系统的岗前培训效果最明显。
(3)在开设教育理论课或进行系统培训时,必须注意青年教师的特点,贯彻教学相长的基本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灵活的形式。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10
摘要:针对中学地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校师范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改课程要求,并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反思当今高校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在校地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字:新课改 在校师范生 教师专业素养
课程改革使课程标准至教材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教学观,对地理工作者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数师范生都是受传统模式的熏陶,因此对于如何转变角色及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非常值得思索与研究。
新课程的特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强调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为本”,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彻底的方面,影响着改革的实效。面对这些改变,身为即将步入三尺讲台的师范生来说必须做出积极地应对。
但纵观当今高校地理教育的现状,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地理专业重视度不够,学生的热情较低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育,社会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单从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地理专业仍然处于冷门专业,高校地理系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较少。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专业了解甚少,认为地理专业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存在较大的排斥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整个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同样作为基础学科,中学地理在与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比较中始终处于劣势,广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普遍缺乏对地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师范专业素质的培养,基本技能较差。师范院校的地理专业具有教育专业和地理专业的双重性质,因此地理师范生在强化地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教师技能,二者同等重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我国教育活动的一大优势,但实践教育却相对显得十分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就目前来看,多数师范院校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对教师技能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3+1的模式培养师范生,即前面三年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学院统一安排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准备,但教育实习的时间只有短短6周,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难度可想而知。许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粉笔,毛笔、口头表达等,没有得到专门的培养。作为在校师范生直接接触教学实际的教育实习,从时间上来说也不尽合理,短短六周时间使师范生能够汲取的知识和经验微乎其微。不少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仍无法适应具体教学工作,更不用说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这对整个地理教育工作造成直接不利的影响。在校师范生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应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校师范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进入教师行业铺平道路。在校师范生可以从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技能和提升教师素质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在大学阶段首先要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同时要开拓视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一门科学,通常大多数学者将地理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中学地理学科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包罗万象的地理学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地理学特有的学科性质就要求地理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对其他学科也应有所了解。地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才能旁征博引,把地理课讲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通俗易懂,才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也才有利于因材施教。
大学里培养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为以后的科研提供指引和帮助。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人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对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二、提高教师基本技能
地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教师基本素养也不容忽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硬笔字等等。在校师范生应注意这些方面的训练。平时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科学、标准规范、逻辑严密、生动优美、具有教育性和针对性。其次加强板书板画等教学技能,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直观辅助手段,板书要求做到能根据课题布局合理、书写适时、重点突出、字迹规范。图示也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形式,它便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师范生应通过必要的训练,学会运用绘图、制表等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虽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板书板画的作用,但合理利用会为课堂增色不少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师范生创建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特别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为师范生创设作为学习者或指导者参与到整合了多种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机会。
完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开展微格课例研究。首先,结合本校师范专业学生数安排训练时间,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安排训练内容。并且保障微格训练时间,保障每次训练都有教师临场指导,从而保障训练效果和质量。其次,开展微格教学与课例研究有机结合的微格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拓展他们的知识。
完善实习保障机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从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时间两个方面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技能来实施教学的机会。教育实习对在校师范生教学经验的获取起着很大的影响。教学上的实战演练更能让师范生接触到日后的教学环境,地理师范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老师的教学过程检验大学里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在校师范生应牢牢把握教育实习的机会,为日后从事地理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素质
对大多数在校的地理师范生来说,都将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而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布贝尔曾经说过:“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因为在培养品格时,你无需一个道德方面的天才,但你需要一个完全生机勃勃的人,而且能与自己的同伴坦率交谈的人。”教师应具备与其专业要求相当的人格,我们称其为专业人格。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态度。作为未来的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不仅是与事业成功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性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校地理师范生应该把师德修养教育贯穿始终,走上教学岗位时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正直、宽容善良、公正严格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中学地理教育,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在校师范生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
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抽象的理论都是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来的。在校学生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环境事物,从身边走向专业,从具体走向抽象,培养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从自身做起,将自己融入地理,用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世界。这种理念也符合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希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养08-08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11-10
教师如何提高文化素养06-12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08-28
基层护理人员如何提高患者健康素养08-25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10-19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06-27
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08-10
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09-30
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