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精选12篇)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迅速发展的新世纪, 对教育而言,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知道, 教师是教育环节中的主导者, 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因此,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能力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 态度和意识层面。
教师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经常有目的地上网搜集信息或阅读有关电子读物, 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 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 解决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还应该是学习者与实践者, 除了熟悉自己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及各项技能外, 还应时刻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 信息技术操作层面。
教师要会用Office等常用办公软件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加工或文字排版, 能制作简易课件, 能分门别类地管理好自己所拥有的信息, 以方便检索和利用;掌握浏览互联网和下载网上资料的一般方法;会安装和使用常用计算机软件;会制作简易网页和简易Flash动画;会用计算机绘制简易图形;会用计算机和常规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3.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层面。
能有效加工、处理信息, 以解决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会设计、制作课件, 有创新意识, 特别是在课程整合方面, 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 使教学最优化。
根据以上教师信息素养三个层面的分析, 我们应该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时紧紧抓住这三点内容制定培养方案。
1.要提高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
把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让教师在意识层面上接受现代信息技术, 从而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素养。同时制度性的要求也很重要, 这可以让教师认识到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2. 真正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就要在操作层面上下工夫。
首先, 进行调查分析。只有了解了基本情况, 才能有的放矢, 制定相应的策略, 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 研究教师年龄、学历等因素对信息素养的影响;了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以便于制定基于实际情况的可行性培训方案;了解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想法和要求, 以解决教师培训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 制定评价标准和培训方案。只有制定相关评价标准, 才能使教师学习有目标,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学校也可根据这个标准去制定培训方案。例如, 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可以是由大专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培训活动或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等;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活动。学校可以在闲暇时间组织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观摩教学等, 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 像阅读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书籍, 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 参与各种研讨会, 发表教学成果等。
3. 引导教师去探索、创新。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 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 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简单地组合在一起,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因此, 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课程整合的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2
1.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指的是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综合教学能力,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它包括各种数学综合能力,如数学的思考能力、数学论证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能力、交流观点能力等。只有充分具备各种数学综合能力,才能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主要数学概念。
主要数学概念指的是包含有足够多的类型和深度来揭示数学的本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慎重选择机会、变化和增长、从属性关系等概念作为其需要的数学概念。因此,数学素养不仅需要数学技能,还需要一定的数学概念,这样才能使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更加完善,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途径
1.提高自身素养,需要不断“充电”。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今已迈进经济时代,面对已逐渐老化的知识,日益更新的知识时代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快的掌握最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数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还要学习儿童心理学,同时还要加强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数学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快速的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不仅要从专业方面提升自身素养,同样还要向同事学习,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和经验,与同事多沟通多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自身的进步。
2.提高自身素养,需要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看出,数学教师若想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还要学会勤于思考,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与不足,经常反思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因此,在日常教学时,教师既要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又要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用心倾听,让学生的心灵产生钦佩与折服。
3.提高自身素养,需要善于积累。
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除了要丰富自身的各项知识外,还要善于积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学会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内涵。在平时浏览网页或看电视新闻的时候,应特别关注有关于数学方面的信息和新闻,凡是在生活中遇到相关材料或问题时,应及时记录下来。对于社会中发生的信息和新闻,也要试着留心其中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例如公交车的问题:3路车每5分钟发一次车,6路车每10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车要过多久后会同时发车呢?若是在课堂中教师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学生,会使学生感觉到真实和亲切,同时也可以把“求最小公倍数”这样枯燥无味的问题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提高自身素养,需要勇于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的知识点都来源于课本教材,虽然如此,但教师不能一味的只采用课本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学习数学,应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从而在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多向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那么很容易在解题时钻牛角尖,不能用逻辑思维处理问题。因此,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用创新的精神来对待数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5.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运用数学的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是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主要一部分。如今,数学科目作为各门科学的重要基础,在很多领域中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数学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每位公民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一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随着社会科学的逐渐进步与发展,目前已经逐渐采用概率统计方式来播报天气预报,或用图表来表示工作速度等。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做好这方面教育的重要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增强自身运用数学的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数学来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目的。
三、结语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3
一、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培养具有较强信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中小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呢?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教育局曾对全区16所学校、800多名教师按40%的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为:教师每天使用计算机2小时者为12%,用机1小时者为35%,难得使用者为47%,不用者为6%;教师使用计算机用于工作者为44%,其中查找资料者为68%,通信者为21%,备课者为12%。从统计结果来看。虽然近年来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但有47%的教师每天使用计算机1-2小时,难得使用和不用的却分别是47%和7%,说明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率。从教师对计算机功能作用的体会情况统计看,认为计算机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者为84%,没有帮助还增加负担者为3%,没有体会者为12%。此结果说明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计算机的优越功能和作用,但是还有小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不了解或者不理解。从对教师使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的情况统计表明,用计算机开展教学者为30%,用于辅助教学者为79%,巩固复习者为22%,习题练习者为25%。扩充效果者为41%,认为没用和不需要者各为2%,没有体会者为3%。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大特点是学生地位的变化,即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探究者,师生关系的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有极少部分教师缺乏这样的观念和意识,没有或者是不愿意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就难以确立自己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为应对此种现实,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教育局通过网络技术的培训,使87%的教师已经掌握了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的技能。这部分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提高。
对这一问题,湖南省株洲市、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也都作了针对性很强的问卷调查工作。所得结果与此基本一致。应该说这一结果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教育局大力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使本区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掌握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可谓是成功的探索。这一事例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体会,我们认为快速、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可尝试采用如下措施。
1、政策诱导与考核奖励并重
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引导,这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信息素养”一直未引起重视,很大程度是由于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的信息意识不强造成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中小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和教师计算机房,这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技术重视不够。同时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也会导致其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不同,这种差异需要通过政策导向来解决。
除政策导向外,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应将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或参与编制现代化多媒体教材另计工作量,参与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应与其他科研、教研成果同等对待。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要求学校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同时,各学校要积极推进网络应用,实行网上公文传输、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教育管理等举措,借此增强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意识和观念。
2、加强培训,重视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已引起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刻不容缓。培训可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短期培训。
校内培训是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比较适合中小学教师普及性培训,一般以校或以学区为单位进行。从工作岗位的要求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文献检索方法,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培训的方式以课余短训为主,自学为辅。校外短期培训主要是指进行短期、集中的信息技术培训进修活动,主要针对教师对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应用。培训的方式:一是针对所有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讲授文献的检索和课件的制作:二是教育部门组织针对教育技术骨干的培训班,主要讲授课件和网页制作等。通过上述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3、强化应用,重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当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能够开发一些适合自己教学工作的教学软件时,那么下一步就能够把开发的教学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提高和完善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当然,由于现在的网络管理措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网上还有很多不良和不准确的信息,这就要求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修养。教师应坚决抵制那些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选择那些有用的、积极的信息进行加工,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也有益于自己的信息,这样才会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浅谈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4
一、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1. 培训策略与方法。
利用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 首先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然后以此影响学生。所以, 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都应该考虑到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目前我校已经具有先进的网络办公平台, 老师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已经相当娴熟。根据以上情况, 制定的培训内容不能拘泥于基础知识而应该是实用的知识, 使教师们学即有所得, 学即可以用, 特别是消除老师们因某些技术问题产生的“不会用”“不敢用”而产生的焦虑感。
2. 培训的内容。
(1) 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提高教学中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如操作系统Windows7、办公软件office 2010等的基本使用技巧, 让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搜集资料最好的助手。 (3) 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如音、视频编辑软件, 利用音、视频资源辅助教学, 能传递文字材料所无法显现的表情、声音等信息, 给学生一种身临期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欢乐。 (4) 掌握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电子白板的基本使用, 尽快掌握新的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 取代旧的多媒体平台切换起来麻烦、教学时间不紧凑的弊端。
3. 培训的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 利用活动促进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培训目标, 布置具体任务, 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根据教师水平, 分层次开展培训。另外, 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 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已经开展了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工作, 但要使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 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 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 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 把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 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 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是长期的学习计划, 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 一次的比赛。
二、让教育技术和各学科“融合”在一起
教育技术的应用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教育技术和各学科的融合。只有将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教育技术和各学科融合在一起, 才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有些人把教育技术单纯地理解为课件制作或是多媒体演示, 我们要避免走进这个误区, 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重心放到探索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放到应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
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 一方面, 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工具性应用会长期存在;另一方面,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互动应用、需要伴随教学模式的变革而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前我们提倡多媒体“整合”学科教学, 现在我们要提倡“融合”, 两者是有区别的。“整合”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 “融合”则包含着互不分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一体化的过程, 强调有机的结合、无缝的连接。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科教学和教育技术的“融合”。
1. 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 树立整体优化的观念。
在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的编写、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以及课堂实施等方面, 都要有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思想。
2. 通过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教育科研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俗话说得好,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刚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科研中, 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可以使我们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 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技方面考虑。
1. 学校教师根据各学科教学的实际组成开发小组,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2. 购买或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资源进行整合, 必要时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不管是自行开发还是网上下载,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 建设校园博客, 让师生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让博客成为师生沟通的最好桥梁, 也成为老师和家长联系的纽带。
4. 建立学习社区, 按学科进行划分, 让社区成为教
师工作和对学生个别辅导的平台, 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学生的差别化教学。
或整理好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精品课教案及录像等资源放在公用平台上, 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 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避免各自为政, 形成“信息孤岛”, 造成了资源浪费。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5
浅论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及其提高途径
新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场所,对教师的再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未能够主动开发挖掘潜能开发自己的信息能力,对课件制作停留在“板书电子化”阶段,对激发学生兴趣方面难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对学习型社会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及其提高途径开展研究.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黑河学刊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年,卷(期):“”(5)分类号:G451关键词:高职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检索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6
关键词:政治教师;增加;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67-01
当前,政治课教材已经是比较紧跟时代的发展,但在客观上仍然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是知识本身发展快,日新月异;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在不断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出台、实施;三是教材受编写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教材不可能完整、全面地给予反映,有些已失去典型性和时代性,如照本宣科,就缺乏说服力;四是有些教材内容已在中小学各年级政治教材和其它学科教材中重复使用,学生听多了会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在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日益便捷的当今,教师如还死抱教材,不吸收新的信息,则政治课很难合上时代的脉搏,政治课的吸引力将会降低,其教育功能将会丧失。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引用新事例、新材料,阐述新情况,把政治课上好上活。
一、培养和强化政治教师信息素养的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受教育观念和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师对不同信息感知的敏感度,对信息需求的紧迫性以及教师获取信息行动的自觉程度等都有所差异。因此,政治教师要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首先,应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去思考政治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的基本信息素质,增进积极进取的意识,使提高信息素质成为政治教师自身的内在要求。其次,政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去思考信息需求的问题。再次,政治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或教育研究工作的规律,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来指导自己对信息的意识取向。
二、政治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应及时增加相关的新内容
继续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此,教师的继续教育无疑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当今,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传播和检索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应进行有关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尤其是增加信息检索方面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只有将计算机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图书馆情报信息知识掌握了并能更好地运用,才能大大提高政治教师获取、传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增强政治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只有与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拥有的信息量再多,亦是徒劳的。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尤其必要。(1)教师课前的信息转化行为。一般说来,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输出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开始了信息的转化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所采取的一般都是单向的信息通讯模式,他必须把所要讲授的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录音录像、计算机编码等;然后进行编码、加工、处理,确定用哪些方法和手段传输这些信息是最有效的,分哪些步骤来传递等;最后,写成教学步骤和方案。中学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自身驾御信息的能力问题,信息与教材的结合问题,信息与中学生的需要和可接受问题。同时,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收集那些适用而又新颖的信息。切忌无用而又陈旧的信息的大量堆砌,那样对教学反而适得其反。(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与转化行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转化信息的活动,教师应该想办法创造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排除与教学目的要求不相关的干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各种感官去观察、操作和体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把各种载体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有序地存储在记忆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信息库。课堂教学既是交流和转化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检验交流和转化信息成效的关键时刻。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发现和收集对方发出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认真地编码、加工、分析,发出新的指令调整自己的活动,使信息的交流和转换活动取得积极成果。
四、加强政治教师的信息增长行为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看作为未知和已知信息的结合,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信息资料、新知识要由一个能动的、有意识的思维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这种结合,不是已有知识和新信息的简单叠加,而是众多知识直接的和间接的整合。
五、构建一个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非常重视与提高政治教师的信息素养,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手段,努力创造一个氛围,使政治教师认识到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努力增加基础设备的建设,如组建校园网等,为提高政治教师信息素养创造良好的硬件保证。再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督促政治教师参加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最后,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中学政治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互相学习和研究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7
一、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 幼儿园教育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园内资源、家长资源和网络资源。为了充分发挥3种教育资源的作用, 我园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顺畅快捷的信息化环境, 使各种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 我园创建了“xingfubaby”网站, 由园所网页、班级网页、教师博客、幼儿网页组成, 实现了全园信息的共享。在日常管理中, 我园注重对网站建设的管理, 网站主页栏目由中层领导分工负责上传, 班级网页上传由各班教师负责, 内容包括:班级月、周教育计划、家园直通车、主要活动照片等。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我园还与中国移动合作, 创建校讯通平台, 通过短信实现了幼儿园、班级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各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时方便快捷。
跨越时空的网络拉近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这里成为信息交流和展示教育智慧的平台。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网络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我园每月开展各班网页评比活动, 以家长的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教师们运用网络的能力在建设班级网页的任务驱动下快速提升。
第二, 在建设网站基础上, 我园还尝试建设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以五大领域课程为内容, 收集各领域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主题网、教育活动计划等, 以实现园内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 为每班安装童易教学软件。童易教学软件是很多幼教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中包括278个主题, 为教师开展各领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资源, 缩短了教师盲目上网查找信息的时间, 使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设计课堂教学和对幼儿的关注上。尽管我们无法获得专家的亲自指导, 但通过这套教学软件, 我们依然可以得到专家的引领, 分享众多幼教专家的教育智慧。
丰富的信息资源, 顺畅的交流环境, 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园本教研, 培训教师信息化技能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熟练的信息化技能, 遵循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的原则, 将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与园本教研有机结合。在园本研修中, 建立以学习、交流、合作与发展为基本要素的教师“研究共同体”, 图1, 图2为我园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
在行动的过程中, 我园着力建设两个共同体,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一是建设常规教研共同体, 以年龄班为单位, 以班级全面工作为研究内容, 提高保教质量, 活动形式以月末评估检查为载体。
以前, 我们的评估形式以年龄班全体教师下班实地检查各班环境和班长汇报工作为主, 实施一段时间后, 我们发现, 这样的评估形式: (1) 耗费时间较长; (2) 不能反映各班一个月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 (3) 无法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了改进这些弊端, 我园将信息化手段引入月末评估过程。
我们为每个年龄班配备了DV机和数码相机, 并利用休息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集中培训。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一般按以下步骤设计制作: (1) 根据课题收集和整理原始图片、文字资料。 (2) 通过扫描仪将原始图片资料输入计算机将其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收的数字文件。 (3) 利用Photoshop, PhotImpact, Fireworks等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文件进行处理和制作。如:完成对图片的缩放、反转、淡化、清晰、润色、合成、修改、强化等特殊效果的处理, 甚至可以根据需要从图片中删除于教学无关的东西;利用CorelDraw, Freehand等图形处理软件绘制插图;利用Animator Pro, Flash MX, 3Ds MAX等动画制作软件来制作动画。 (4) 利用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 MX等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将处理好的文件, 即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进行编辑合成, 借助计算机轻松快捷地进行“板书”“画图”“演示”“比较”“总结”等操作, 制作成完整的教学课件。这一系列的操作与应用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应用的科学性、准确性。我们要求各班运用所学技术记录和展示班级一个月的重点活动, 包括班级环境、主题活动过程、幼儿在活动中的关键行为等。评估检查方式以各班通过视频和演示文稿演示为主, 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再去各班实地考察。这样做, 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设备的能力, 增加了月末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加自然和全面。
二是建设实验研究共同体, 以课题组为单位, 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载体, 打造园本特色和研究型教师队伍。
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围绕我园“十一五”立项课题《提高教师指导科学区活动能力研究》, 教师们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技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迅速提升。
操作和探究是科学活动的本质, 幼儿的知识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建构的, 通过亲自摆弄和探索, 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亲自操作和实验。然而由于幼儿实验尝试的过程具有不可重复性, 而且科学活动多为小组活动形式, 幼儿教师不能做到及时指导每一组幼儿, 这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 记录每个 (组) 幼儿的实验过程, 然后根据录像或照片, 与幼儿一起回忆实验过程, 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自己操作的问题, 从而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 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例如:我园大一班幼儿的自然测量活动中, 4名幼儿分别用小棍测量桌子的长度, 结果却差异很大。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桌子, 结果却不一样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同时, 播放每个幼儿测量过程的视频, 并将关键细节用数码照片进行再现, 请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看看每个小朋友是怎样进行测量的?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非常利于幼儿观察和思考, 孩子们很快发现了测量过程中的问题, 如:不是从桌子的头开始量;小棍与小棍之间的缝隙太大, 不是一根挨着一根量;测量时小棍摆歪了, 不在一条直线上等等。在发现问题的同时, 孩子们也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而正确经验的建构正是来源于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 真实再现了幼儿操作实验的过程, 使幼儿不但看到了自己的实验过程, 还能与别人的实验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丰富了所有幼儿的经验, 而这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它可以再现, 可以重复, 可以放大, 可以缩小, 将多媒体技术的这些特点适时的应用于我们的科学课堂, 让抽象的转化为具体, 虚幻的转换为真实, 消失的进行重现, 引领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小培养幼儿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
持续的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为教师信息化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 她们熟练掌握了各种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方法, 学会了利用网络检索和查找各种信息, 尝试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 体会到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便和快捷。
三、开展教学实践,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 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的整合, 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从教学需要出发, 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统一在一定时空平台上, 建构有效地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 选取各领域适合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内容, 要求各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做出具有整合性特点的课件, 并付诸实施, 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研讨, 图3为我园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经验分享。
如语言领域的诗歌和散文, 语言优美, 意境幽远, 通常以排比、对仗等句式为主, 但由于诗歌和散文语句精练, 内涵丰富, 而对幼儿来讲, 却抽象而难于理解。因此在组织活动时, 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意境相符的音乐, 优美的图片等, 为幼儿营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使幼儿感受和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继而通过谈话让儿童充分表达自己喜欢的画面、句子和词语, 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和散文的理解。
我园针对这一教学难点, 各年龄班选取不同内容,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研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中班的散文诗《听……》, “听, 小鸟在对大树说些什么?听, 小鱼在对小河说些什么?听, 风儿在对树叶说些什么?听, 小雨在对屋檐说些什么?听, 蟋蟀在对月亮说些什么?听……”针对这首散文诗, 中班冯静老师制作出反映森林、河边、夜晚、下雨等场景的课件, 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小鸟的叫声、小河的流水声、小雨的嘀嗒声、蟋蟀的叫声、风儿的呼呼声等, 一下子把幼儿带入了诗中的意境, 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大胆展开联想, 用生动稚嫩的语言表达出各个场景中的语言, 丰富而充满童趣,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完美的结合, 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益。
再如, 在科学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较远, 如各种动物、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等。幼儿园的孩子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动物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很好地突破科学教学重点难点,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进行动态展示, 加强幼儿的直观印象, 让幼儿学起来轻松愉快。如:在进行海洋食物链的教学时, 幼儿只能对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蟹, 虾、蟹吃小虫, 小虫吃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有初步了解, 有的幼儿提出:“这些动物你吃我, 我吃它, 太残忍了, 如果海洋里面没有大鲨鱼该多好!”“没有大鲨鱼行吗?如果食物链断了会发生什么事呢?”依据幼儿的困惑, 教师进行课件演示, 请孩子们看一看, 如果没有鲨鱼, 事情到底会变得怎样。通过课件中画面、音乐的渲染, 孩子们了解到:鲨鱼虽然凶猛, 但它也有好的地方, 它还是海洋中的清洁工, 有了它, 海洋会变得干干净净,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形成了海洋动物的食物链。通过课件生动的动画演示, 让幼儿认识到自然界种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突破了活动的重点难点, 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图4为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授课。
在五大领域教学的实践和研讨中, 教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日益提升。
2005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信息素养论坛”联合召开了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 发表了《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 指出: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理念是信息社会的灯塔, 照亮了通向发展、繁荣的自由之路。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 它能使人们终生有效的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 以便达到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们任重而道远。但灯塔在前方, 我们已在路上。
参考文献
多管齐下,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8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 不是资源, 而是教师的素质。”美国教育工作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对于每一位处于信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人员而言: (1) 能够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教师的首要标志; (2) 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是具有信息素养教师的核心技能; (3) 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应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如何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呢?笔者结合本校实际, 从以下几点出发, 切实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的使用意识, 让他们感受信息化环境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一、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整合型”培训
在教学环节中,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最开始的阶段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课件开发环境的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在操作中, 首先, 我们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突破口, 重点培训, 以点带面。其次, 在培训中注重对教师观念的更新, 将信息素养所包含的诸如数据的整合和使用过程, 基于资源和项目的学习, 树立数字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培养教师的创新性思维等各种理念向教师进行渗透。我们还通过举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座谈讨论, 共同分享教师收集到的关于信息素养的理论化文章, 加强教师的理解与转变。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 强化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 在教育科研中有意识地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在培训中我们避免过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尽量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上下功夫, 使其认识到自己观念的重要性, 产生学习的紧迫性。
二、学校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了让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有实质的飞跃, 唯有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 学校应尽一切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鼓励与督促其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竞赛, 让教师感悟到, 只有在不断地应用中信息素养才会提高, 才有利于学校信息化的发展。
三、学校创造环境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得益于近年来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创建, 我校的信息硬件水平逐年提升。强大的硬件保障及软件资源库的建设, 迫使教师需要自觉发展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我校首先从改变教师的阅读方式入手, 将网络阅读看成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其次, 让教师习惯用电脑写作, 包括掌握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自行设计的教学软件、个人教学专题网站等的建立,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而且也是学校信息化软件建设达成的重要指标。最后, 我们还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多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事务, 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等。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觉醒、自我督促和自我提高, 才能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 化被动为主动, 从而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四、培养教师甄别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进一步促进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尤其是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素材, 并且进行适当的加工, 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我们不需要所有教师都成为计算机高手, 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五、对全体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分层, 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前期的调查, 发现我校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高低不一, 以应用能力为标准可以分为独立开拓型、能动取舍型和被动复制型三种。
(1) 独立开拓型:这部分教师综合能力较强, 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能充分利用既有的软、硬件资源组织教学。并且能够根据教学需要, 整合更新原有教学内容, 充分体现教师的创造性。这些教师大部分是学科知识全面的青年教师。
(2) 能动取舍型:这部分教师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但受到年龄与知识结构的限制, 对于应用于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有限, 组织运用资源程度较低, 依托于教学, 对既有资源只能进行简单加工, 从而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创造性。从现在的情况看, 大部分的学科教师都属于这个类型, 其中以各学科的中年教师居多。
(3) 被动复制型:该部分教师信息素质水平相对较差, 不能就既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只能原样照搬, 该类教师以老年教师居多, 且其中不乏优秀的、极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因此, 我们根据分层情况, 对每个层次的教师进行个别化管理, 目的是促使后两类教师向第一类教师转变, 尤其是第三类教师。同时, 鼓励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合作, 在教学软件的使用过程中,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提供优秀的脚本, 并尽一切可能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知识与操作技能, 青年教师则专注于脚本的实现, 并虚心接受老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经验。只有这样, 通过教师间共同协作、共同提高认识层次, 才能开发出优秀的教学软件, 也才能加快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9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由原来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 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对于教师而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学习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由固定性评价走向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才能在新课程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自身缺乏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一、培养意识和习惯, 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任务, 还要在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管理与对各学科的辅助教学中, 扮演着计划方案的制订者、工作的协调者、信息系统配置方案的规划者与执行者的角色。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掌握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 具备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 以及各种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能力, 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能力, 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鉴别评价等能力, 这些都应训练有素, 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在教学之余, 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尤其是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 要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 从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设计者;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从传导型教师转化为引导型教师;从复制型教师转化为创造型教师;从专制型教师转化为交流型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 要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培养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 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 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并将这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转换成教学习惯。
二、注重学习交流, 拓展知识视野, 开展教学研究, 提升专业层次
借鉴是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学科, 年青教师多, 经验少, 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听同行的课、多参加网络研修是必不可少的捷径之一。要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培训和研讨活动, 认真学习, 总结经验, 这样既有利于自我提高, 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 使自己能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听课过程中, 要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过程, 因为教师上课是门艺术,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有的教师幽默风趣, 课堂氛围轻松快乐;有的教师激情澎湃, 学生的情绪高涨。他们坚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都在提醒我们需要学习和改进。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生活实际,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从小处着手, 积少成多, 由小而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价值取向,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做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新课程要求教师自己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以发挥课程资源的整合效应。面对新课程, 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通过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合作, 增强同行之间的凝聚力;通过教学研究开发专业潜能, 激发创造力;通过教学研究提升专业层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10
一、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是专门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机构, 对我县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比较了解, 今年, 我参与送教下乡, 又更深入了解到我县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状况如下:
1. 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促进教学认识不足。
大部分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知识掌握的不深, 对素质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不够深入, 把信息技术素养看成是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高低, 存在为难、抵触和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恐惧心理, 口头上承认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实际上是披上了信息技术的外衣, 仍然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应试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 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还沉迷于传统教学的观念, 学校之间, 教师之间互相竞争, 以分数论英雄, 追求升学率, 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影响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体等知识欠缺, 运用能力差。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3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能力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教学, 30岁以上的数学老师相比之下就有很大的差距。总体来说, 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低下, 常用的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和电子邮箱等日常基本不用, 只有在公开课、表演课等时才用, 而QQ和微信的日常应用相应的好些, 这就影响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3. 传统教学经验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拦路虎。
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认为,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原因是传统教学经是经过很多年积淀下来的, 得心应手, 一切都在掌控中。
4. 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培训后维持时间短。
我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铺开已经进行了两次, 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也进行了一次, 当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考核, 全县教师基本上都拿到了初级或中级证书;今年元至三月分, 河南省教育厅有进行了一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再提升工程, 我县教师也都参加了本次培训。
二、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对策
根据本人掌握的我县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 结合邻近县区做法,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提出以下几点提高我县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仅供同行商榷。
1. 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观念。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观念是实践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大量的进入教学领域, 推进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教师应该挑战传统的教育, 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学校观和现代人才观理论, 进行普及, 让每一位老师都认识到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 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起主导地位。学校领导应该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探索出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为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发展。
2. 针对不同层次情况进行分层培训。
把我县中小学教师按年龄层次和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情况分成不同层次和批次, 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寻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科学合理的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以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育局电教站信息教师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以各个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负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和处理教学事务, 中小学数学教师负责符合自己实际日常教学的信息技术实际运用和开发, 紧密结合, 协同运作, 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使全县的中小学教学活动更加科学, 深入的发展, 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从而推进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
3. 加强推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日程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传统方法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互相交流, 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4. 展开常态化的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交流。
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每学期两到三次优质课或微课大赛, 层层选拔, 优秀者给予相应的表彰, 激发并带动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 推动教师学习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内在动力。建立全县范围的各个学科QQ讨论群, 微信群, 让大家在群内自由讨论, 把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群内解决。教师们把自己独特的创意, 先进的教学理念, 优秀的课件等等都可以放到群里分享。
总之, 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不能仅靠一两次基本技能培训, 要切实推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最优的方法就是“做中学, 学中做, 学做结合”。
摘要:本文从我县中小学教师目前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后又分别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最后指出, 要切实推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最优的方法就是“做中学, 学中做, 学做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信息素养,多媒体
参考文献
[1]徐赛华.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2]李淼浩.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西南大学, 2008.
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11
我以为,学校教育要住好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课型。
一、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不能守旧
1、理论课虽然很重要,但在比例上要远小于上机课。
作为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学会如何让信息技术为自己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太多的理论知识或意义、作用之类的内容可放在次要的地位,甚至可以一带而过。
2、一定要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给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一定要把让学生明白的东西用典型的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计算机手段下接受知识,产生出"我"要学好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与学的顺利开展开个好头。
3、少设计或不设计课前知识性的枯燥检查
目前每周安排的信息技术课时数很少,要想让学生的能力尽快提高起来,时间的分配上应把重心放在方法、技能、习惯的培养上,与其放在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的知识检查上,还不如放在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温故"上。这样也便于导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
4、课堂教学少重复"教",多安排"练"
即使是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不放心的"教"。教师应以具体的操作任务来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教材,让他们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的练习中、小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逐步提高能力。这样的教学更能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5、要让学生主动去追踪新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师在自身紧跟时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紧密追踪新技术。教师要灵活安把握教材,必要时要超脱教材,时时引进课本之外的新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是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便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
二、上机课要让学生体验到展示自我的快乐
1、上机课至少要占总课时的70%
所有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切忌纸上谈兵,一定要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讲求的就是实践性,教师如果把教学像文化可以养放在教室内滔滔不绝的解说、强调,远比不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效果好。学生只有在自身实践、探索、研讨中才能对所要学的东西寻找到途径和办法,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影响。
2、要让学生的自学成为提高能力的主渠道
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授之以漁"才能解脱自己、发展学生、让学生学会发展。当然,让学生学会自学也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超之过急。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难度上要使学生时时能感受到自己"能行"或"不错"的成就感下一步步推进,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要适时地安排"温故而知新"的环节,让学生在"温故"中学会整合知识
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在于教会教材文本知识,更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如何更高效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时时不能忽略开启学生的创新头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 for Windows 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键盘技能训练要把和英语学习相结合作为常规
键盘上的指法操作时一项学生"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每节课教师都要密切关注学生操作的指法,要让学生在正确的"键位感觉"下追求"传感速度",及时解决不规范操作问题。这是一项培养学生科学、高效操作计算机素养的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
5、合理引导学生的计算机教室或局域网上"网上冲浪"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合理利用Internet进行冲浪,要让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思想和操作技能方面远离那些"儿童不易"的网页相关对策和办法。对于那些初接触或接触网络少的学生,如有可能,教师不妨定时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后制作成虚拟网,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会安全。
三、要适当的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势必会涌现出许多计算机爱好者,会有很多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也会有许多学生对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让学生德学有所长得到合理发挥,以免这些学生沉迷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
1、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应用技术辅导
教师可以让少数对计算机饶有兴趣的学生把应用技术拓展到课外实践中。如:创作美术作品;普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样不光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巩固课堂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2、家校互动中课外时间效果更好
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家庭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目前,计算机已基本普及到家庭,教师适当地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可以弥补学校机时的不足。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12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译考斯基(Paul·T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目前,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一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教育离不开坚实的信息教育,开放学院英语的教师既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授语言,还要考虑如何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教学资源形式单调
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之后,教室里教具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和粉笔,教学工具实现了多样化。然而,多数英语教师并未从思想上实现根本地转变,只是把黑板换成了计算机,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授内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弱,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或将其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注意力机械地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观赏图片,聆听声音,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师生间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性利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无限的信息资源,巨大的语料库为外语教学提供生动而鲜活的素材。但多数教师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没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是简单地获取和堆砌相关材料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乏味枯燥,缺乏新意。因此,应该考虑到网络资源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培训和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是否能营造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
3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贯彻
教师只注重媒体技术的学习,忽视自身素养的提升。信息化教学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在实际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各种教学媒体技术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融入实际的教学中去,更不用提教师内在价值、人格魅力的修养了。
4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中过于依赖媒体技术的应用
大部分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一味宣传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设备,简单地以教学中出现的现代教育媒体形式、数量的多少来评判是否是信息化教学或者信息化教学的好坏,然而这些现代教育媒体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包装。
二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路径
1定期开展对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
首先,要改变部分参加过培训教师的意识,不要错误地认为经过培训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就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应进行整合式信息技术培训,这种培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培训重点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是技术本身。
其次,通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与交流技术,如利用Google等检索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或在线语料库获取有用的英语教学资源。此外,常用软件的操作,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压缩和解压缩、迅雷、常用查杀病毒软件的安装、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等。除了运用常见的软件外,还要掌握使用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保存和备份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QQ、MSN、BBS、博客、公共邮箱共享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2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机会,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3强化考评,以评促用
每年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考评,目的是发挥提高信息素养的实际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考核标准和机制,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组织开展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4提高教学技能
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活动大都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然而,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只掌握知识的学生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已成为全世界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
5提高软件资源的质量
注重教师软件技术的提高。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资源已经具备,但与其相适应的软件资源相当匮乏,软件资源已成为今后信息化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下一步要加强学校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优秀教师进行与自己教学相匹配软件资源的开发,以达到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大学英语教学创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这一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把整合错误地理解为信息的混合,使授课缺乏侧重点,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机械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忽视学生的参与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做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要盲目地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势,使英语教育与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充分整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晓菲.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J].考试周刊, 2009, (44) :84.
[2]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四川教育, 2001, (1) :43.
[3]夏海萍.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3) :19.
[4]陆桂晶.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0) :115.
[5]张丽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34.
[6]郭强.论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J].韶关学院学报, 2004 (10) .
[7]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秦美娟, 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 2009, (5) .
[9]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推荐阅读: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05-19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10-18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07-04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08-25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05-15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程08-03
教师信息素养开题报告10-06
怎样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论文07-16
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09-28
教师怎样提高信息技术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