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德育的工作总结

2024-09-24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的工作总结(精选12篇)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1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德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04-0008-01 新课程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整合,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理念,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粗浅认识。 1.提高整合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怎样才能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让学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路子,要根据学科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的课程被分为了不同的模块,比如小学阶段的“操作系统的简单操作”、“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写作文”等等。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再将这些模块进行细分,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然后教师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各个部分有很深刻的了解,但随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信息技术被人分割成联系很少甚至没有联系的零散部分,学生在简单的环境中可以运用知识,但在复杂、综合的信息环境下就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在这种对知识要点进行细致分类的情况下,学生能学到很多有关于某一操作的书面知识,但由于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所以会产生“纸上谈兵”的现象,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内容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本的内容与社会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派不上用场。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学生最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变化,在旧的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正是针对这些弊端所提出来的。 2.明确整合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例如,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每个单元的教学通过2~3个任务加以贯穿,任务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学生必须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才可以完成任务。 3.探索整合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 4.推广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前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有必要加强理论和应用研究。例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学习中的应用模式、应用效果的研究,加强对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配合小学综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的研究;等等。这些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成果,可以科学地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从而保障信息技术教育沿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促进学生信息社会化进程这一宗旨,立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新课程理念、整合的目标、整合的途径等方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落实到实处,从而推动信息技术现课程融合的改革。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2

近几年, 由于大学扩招等原因, 技校生源紧张, 素质不高且逐年有所下降。本人长期在省信息技术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据观察其特点可概括为“四多两低”。“四多”, 就是中考成绩差, 甚至无中考成绩的多, 独生子女多, “双差生”多, 弱势群体子女多。“两低”, 就是文化素质低 (且参差不齐) , 思想道德素质低。其中道德素质低又可以概括为“四个淡薄、四个不强。“四个淡薄”, 就是理想信念淡薄、集体合作意识淡薄、纪律意识淡薄、劳动意识淡薄;“四个不强”就是自信心不强、上进心不强、自我约束和调控力不强、思想情绪稳定性不强。此外, 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 娇骄二气比较普遍。进入技校后, 老师不能及时为其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培养教育, 一些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 养成一些坏习惯, 以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学业, 更有甚者会中途选择退学。另外, 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 大部分是第一次进城市学习和生活, 面对许多新鲜的事物及各种诱惑, 很难辨别, 不加以正确和教育, 很可能走上歧途, 甚至犯罪。在生活习惯上城市与农村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职业道德习惯, 他们毕业进入社会, 就会很不适应各种工作环境。日本某家企业招聘员工时, 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及日常生活习惯, 而把专业技能放在了第二位。该企业主管表示, 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进入企业后可继续培养, 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则是在企业无法培养的。所以, 提高技校教育质量,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 已是大势所趋。

2 如何加强技校生德育教育工作

2.1 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否有效, 并不取决于他对道德理论的讲解, 而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取决于教师的举止言谈等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加强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长期与学生接触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及生管老师, 学校应定期组织他们学习, 可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 充分发挥德育课的正面教育作用, 增强道德知识的灌输力。

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以学习“道德知识”为开始, 逐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 进而达到“知行统一”。在第一课堂德育课教学中, 除按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必修德育内容外, 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如树立“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三品 (勤奋、合作、诚信) 、三观 (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 , 进行心理健康, 为人处世, 文明礼仪等的教育学习, 较好地发挥道德知识先入为主的作用。

2.3 发挥班会课教育功能, 提高班会课质量。

上好班会课, 能够统一全班学生的认识和行动, 对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的班会课, 往往形式单一, 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内容贫乏, 以贯彻学校的中心工作, 进行纪律、安全教育为主。学生, 特别是像我们这类学校的中职生, 对班会课没有兴趣, 班会课收效甚微。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广大学生勇跃参与的主题班会。可以学生主持、师生共同主持, 讨论、辩论、座谈、观看影片、知识竞赛、课外活动、表演等形式开展如下主题:《谈建设班集体的责任》、《团结就是力量》、……, 使班会课别开生面, 增强了学生参与班会课的兴趣, 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 懂得更多道理, 情操得到陶冶, 思想获得升华。

2.4 完善德育培养的机制, 制定一系列的德育奖励和惩罚措施。

把“厚德”和“敬人”作为校训、学风的主要内容。制定“学生文明公约”;“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的规定”;体现学生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一系列考勤、考绩、考德的规章制度;鼓励鞭策班级和个人争先创优的竞赛考核办法, 使学生成长进步基本上实现了学有方向, 行有规则, 赶有目标。学校可尝试量化管理, 开展积分竞赛。这样能有效地促进班级和宿舍之间争夺流动红旗的良性竞争, 使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2.5 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 抓好养成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用人单位所需的学生除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外, 更需有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勇于竞争、文明向上的职业品德。但是, 从上述技校生源素质状况分析来看, 他们的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物别在行为方式上还有许多不良习气:如吸烟、酗酒、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 量化达标考核一条线。详细地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诸方面的行为规范要求, 具体分解成学习、纪律、卫生活动单项考核指标, 以一定的应得分和实得分的“分值”百分比率, 规划出“超标-达标-不达标”三个量化标级 (如量化考核百分率90%以上的为超标, 70%以上为达标, 70%以下为不达标) , 一条线地贯穿于班集体和学生个人每日、每周、每月乃至学期、学年行为考核的全过程。 (2) 实行“三检评”即三个阶段、三个主要领域、三支队伍的联检考核。每日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和教学区、生活区 (宿舍为主) , 校园公共区的检查与考评。可由学生科、班主任、学生干部三支队伍联检考核。 (3) “四挂靠”。将班级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 通过一定的量化考核结果, 评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几种操作成绩, 并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评比、毕业成绩鉴定、就业择优推荐相挂靠。

2.6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从近来技校学生的教育来看, 许多学生存在观念滞后, 创业意识较差, 理想与现实错位等问题, 对职业的确定, 主要从个人利益、前途和兴趣爱好出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群知之甚少;对社会、对职业、对自己的特点不甚了解。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思想准备不足, 出现了许多问题与矛盾。因此, 我们有必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首先, 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来加强理论教育。其次, 开展走出校园, 走进工厂车间活动, 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生涯。长期与一些用人单位相挂钩, 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或分时段、分批次下厂实训, 实训时间可由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此类实践活动, 能够促进学生加强职业意识, 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群,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职业期望值, 为学生以后顺利地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7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由团委牵头组织, 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此举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可开展如下活动:如军训, 入学思想教育, “迈好青春门, 走好成人路”主题活动, 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卫生保健、文明礼仪、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出各种主题的黑板报。开展征文活动, 读书活动, 知识竞赛, 演讲比赛, 合唱比赛, 各种体育比赛, 棋类比赛, 书法、绘画比赛, 中秋、元旦文艺晚会,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演练, 参观英模、先进事迹展览, 观看教育视频等等。希望通过开展上述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 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

也许, 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知识结构不尽相同,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从经济学著名的“希尔顿钢板价值说”中受到启示: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 如果普通的工匠把它打造成马蹄掌, 它仅值得10.5美元, 如果中级技师把它打造成钢针, 它可值3550.80美元;如果一个用心良苦的技师把它打造成名贵的表针, 它的价值就可以攀升至25万美元。一个尚待成长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正如一块普通的钢板,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我相信, 只要我们集思广益, 勇于创新, 从德育、行为习惯、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方面加强教育,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中技人才!

摘要:阐述了技校生源现状, 分析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技校,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3

【摘 要】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化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容量和效果。但现代信息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尤其是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针对网络的负面效应,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学生带来的损害。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德育;及时性;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18-0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识、情感、思想与心理。这种影响也快速而广泛地覆盖了教育领域,一方面,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动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因此,信息技术好比一把双刃剑,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对信息技术利用的趋利避害。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德育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陈旧做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综合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手段,使教学过程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化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容量和效果。

(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德育手段和德育资源

在德育课堂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变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显得枯燥空洞,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难以调动。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声像技术为一体的信息集成技术,能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进行各种处理,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听觉等虚拟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图形、动画乃至声音、音乐或影带、VCD、各类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比单纯的文字表述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可以营造动态的、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便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扩大自身认知空间,增加信息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几乎任何需要的知识。通过互联网可以支持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着手借助各种媒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德育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信息网络传输平台为迅速传递各类数字化教育内容提供了迅捷的传递通道。这样,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利用网络,就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无需中间媒介地把全人类最新的各种信息资源调到自己的网点上,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所需要资源。同时,也可以及时便利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联系。通过设置辅导员电子信箱、网上热线等形式,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监控网上行为,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及个性发展,对网上情况能迅速作出反应,进行正面思想灌输和引导,帮助他们抵制错误思想信息的误导,维护校园、社会的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通过交互式沟通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原有的被动接受型模式向平等对话型模式转变。教师可以和学生就一些困扰学生的问题随时通过网络进行探讨。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取各种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及时利用网络沟通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信息的双向反馈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拓展德育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具体途径

计算机 、多媒体 、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方式,构建了崭新的德育环境,拓展了德育的时空,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一)建立德育专题网站

利用校园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其他教育资源,创建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职院校德育专题网站,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校园德育网站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对学生施以不同目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育引导。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德育教育的热点,精心设计德育网页。大力开发道德教育工作信息资源,不断扩大信息的输出量,同时注意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力求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主动的关注和思考,使德育工作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到自己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学习,丰富知识,端正认识,净化心灵,实现德育工作美化灵魂、陶冶情操的最终目的。

(二)建立班级网页

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由学生自己动手在校园网上建立班级网页。班级网页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集体活动过程,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劳动体现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树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信心,从而获得人格修养中必需的自尊。也可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培养团队精神。同时,班级可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班级建设情况,设置不同的栏目,如班级建设、思想动态、学习园地、知识之窗、荣誉榜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另外,还可通过班级网页评比,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班级网站建设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丰富网站内容,美化页面设计,提高班级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开辟网上论坛和开设电子信箱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ICQ、E—Mail、BBS、NetMeeting、Blog等网络工具,创设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协商、讨论和答疑等德育活动,实现心灵的沟通。学生与老师间、学生与学生间可通过这些网络媒介,讨论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可以剖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端正统一思想,提高认知水平;可以针对学校建设展开讨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好的建议;可以协调师生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形成教与学的统一,提高学习效率等。网上讨论隐去真实的姓名,具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向,有利于及时发现思想问题,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把各种不良思想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通过网络交流工具,有效避开了面对面的尴尬,为打破心理障碍,实现人际间的充分沟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沟通渠道。

(四)利用综合手段加强网络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尤其是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网络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问,但网络上各种思潮的任意泛滥易导致青年学生不能明辨是非,行为上出现盲目性。网络是一个超时空的无政府状态,各种不同价值观将对社会主义主体价值观产生冲击,对传统民族道德观、文明观提出挑战,面对纷繁、浩瀚的各种信息,每个青年学生都会依据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并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取舍。如果青年学生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过多,将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机会越来越少,少数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网络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这有可能导致同学关系疏远,传统的亲情、友情等道德情感淡漠,社会化程度降低。面对网络上的万千气象,有的学生缺乏自控力,长时间的聊天、玩游戏,更有甚者通宵达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荒废了学业。网络对青年人的毒害是不容忽视的。

刘焕鑫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4

绥阳林业局第二小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渐普及,很多家庭也已经购买了电脑,互联网也随之走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人开始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为自己服务,而这些人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健康教育和网络公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办公和信息处理工具。在计算机课注重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也要在钻研复杂的知识中,锻炼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

计算机应用的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本学期回顾

小学生主要是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的兴趣培养和健康教育,给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姿势,以及用电安全和防幅射的教育。学习操作系统和图文处理。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小学就开设了网络知识的课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公德教育。让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为网络的健康和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学生进行这些安全教育、公德教育,引导他们安全用网络、科学用网络。让计算机和网络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存在问题

教学中有一些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再有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比较孤立,不能和其它学科有效结合,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应该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和其它学科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绥阳林业局第二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术的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众所周之,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看到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坚定了我教好信息技术的信心。由于目前学校受资金、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因此在上机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也使大部分同学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继上学期参加市教育学院“学苑”杯教师素质大赛获特等奖后,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论坛活动,《情境创设之我见》在论坛上也取得了教好的成绩,同时发表在桦甸教育信息《教师阅刊》上;另外积极参加全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活动,受到了上级教学主管领导的好评,将《在word里修改文字》一课刻录并将在20XX年起初备课时观摩;参加我校张校长组织的《“三网”在农村小学中应用》课题顺利结题,也使我们个人从中受益,坚定了我以后还要积极参加此类活动的决心;参加微软“携手助学”课件评选活动获得吉林市二等奖。

由于受教材等因素的限制,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系统,年级之间没能很好的衔接等,下学期如果上级还不能定制出较适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我们就自己编制校本教材,另外一二年级无论如何也得制定我校的校本教材了,如果寒假有时间力争把此项工作完成,以便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2、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结合上级检查要求,本学期我校继续培训EXCLE电子表格,我能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参加学习的广大教师能有最大的收获。另外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各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技术支持的时候,我也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课堂应用的能力。

3、完成上级文件的接收工作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继续负责接收上级文件工作,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桦甸市教育信息网,查看是否有新的文件和通知,保证在第一时间下载并及时送到领导手中,保证上级的各项政策的畅通,以便我校领导准确决策。可以说这学期从来没有因为我个人工作的原因影响到文件的传达。

4、微机室安全工作和维护校园网路方面

微机室电路比较多,用电量也比较大,我时时提醒自己把安全放到首位,保证用电安全。另外定时检查报警器中电量,及时更换电池,确保在下班后微机的安全。

另外根据领导的安排,协助电教老师维护学校的计算机网路,实事求是的讲,由于本身技术水平有限,加之本学期工作比较忙碌,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做好。

5、协助领导迎接上级检查

本学期的检查工作特别多,不管是我们本学科的信息技术检查还是其它的一些检查,只要领导安排任务,我都能认真完成。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 篇6

石嘴山市第十六中学

何孟璘

岁月如梭,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思想政治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担任初一年级,共五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坚持看书,熟悉所有信息技术教材;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有限,微机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正常启用,加上许多计算机和线路老化,故障频出,给这项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厌学情绪很重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却很浓,所以对爱好信息技术的计算机小高手和家有电脑的同学进行课外辅导,增加一些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学习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辅导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辅导的过程虽然艰辛,但通过这些辅导,实现了分层次教学,以优带差,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保留成功点,并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新的突破。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完成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学校计算机维护和微机室管理,还完成了学校的各种材料的查找和编写,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并帮助同事们查阅资料、撰写论文、邮发稿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全员育人

信息技术课由于在中考中的地位不被引为重点科目,许多学生也不把信息技术教师放在眼里,加上所教班级多、上课地点在微机室,管理起来比较麻烦。结合学校的全员育人,我在尊重学生的前提前下,经常和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惑排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势利导,或声色俱厉,或温言软语,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教他们自尊自爱,最终使老师公认的一些“难缠户”也心服口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总结,积累经验,为学校育人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五、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晚上也是坚持天天加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备课和学习。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也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7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获得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由此可以看出, 在坚守本学科教学目标旨归的背景下,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成为一种必需, 有着深刻的内涵。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范畴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参考《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两个模块内容载体为例, 从信息道德认知、信息道德情感、信息道德意志和信息道德行为等方面概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德育范畴。

第一,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实践, 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思想交流, 合作互助, 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恰如其分地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确自我责任承担, 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技术价值观,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对学生的道德渗透起正向显著影响。

第二, 通过“信息的获取”学习,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引用实例, 进行深入剖析, 启发引导学生关注信息获取活动, 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和技术手段上进行信息的获取, 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 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 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所用, 解决问题。

第三, 通过“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学习, 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重要性。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信息素养的表现之一。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 达到信息的“再造”, 发挥信息的价值, 让学生感受信息加工的先进性, 增强信息加工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

第四, 通过“信息的管理”的学习, 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正确认识, 了解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 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养成乐于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习惯, 体验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所带来的便捷。

第五, 通过“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学习, 逐渐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围绕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讨论信息技术给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以及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从而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 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文明前行。

第六, 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学习, 了解网络对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互动的影响。网络成为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学习, 达到基础知识理论与基本应用技能的共通认知, 强化根据实际需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渗透网络应用的道德规范和丰富的技术价值观内容,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 认识“信息”这一事物, 从大量客观现实中感受信息, 归纳信息的特征,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特征分析信息问题、甄别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 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 具有整体的认识, 通过对五次信息技术的学习, 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 亲历、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中的经验与技巧, 教育学生获取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有效地甄别信息, 学会有效组织信息和处理信息, 为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4) 了解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认识它们的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通过对这些软件数据进行整合、挖掘、提炼、统计和分析, 找出其所蕴涵的信息, 为学习、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 (5)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 体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了解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 有效管理信息, 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 (6)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形成正确的道德信息观。 (7) 体会信息、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确立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的生产力的观点, 认同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 (8) 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2.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德育目标,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 通过倾听校园中的铃声、观看运动场比赛的场景、学习资料上的知识和习题、浏览报纸上国内外的新闻等活动, 发现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进一步归纳出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等;再通过《史记》中“增兵减灶”和《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典故, 指出信息具有真伪性, 现实社会中存在某些信息的假象, 让学生在遇到不明信息时留意。 (2) 人类发展史上有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了解发展的节点, 让学生感悟在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对人类前行起到的推动作用。穿插介绍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其开发的GUI (人机交互界面) Windows系统至今仍是全球操作系统的主导者。然后介绍国内红旗Linux从1999年8月创办到2014年2月, 成立14年之久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衰败破产, 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与使命感, 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自我发展、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3) 一般信息获取, 就是搜索引擎的使用, 是一种相对固化的认识, 往往通过平铺式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要打破学生这种依附课本知识的拿来主义,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多一些参与感和期盼感, 可以设计以“家乡特产知多少”为切入点, 从学生内联角度出发, 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在体验中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应用, 这样既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应用, 又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 (4) 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模块, 选择合适的软件加工信息, 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在浏览者面前, 在此章节中, 教师适当将国产WPS Office与微软Office进行对比, 并且说明在一般计算机中大多使用的是微软Office,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和设计、展示学生的作品等,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 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 了解从古代的藏书阁、户籍管理, 到近代的实体图书馆、档案管理, 再到现代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售票机构、在线联网学籍管理系统, 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源远流长。通过“选修课我做主”的案例, 简单了解数据库的构成、表的关联以及创建新的查询表, 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尝试操作数据库, 体验数据库的功能,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 养成良好的数据管理的习惯和意识, 将学生的视域引向技术背后的信息思想和信息价值。 (6) 在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的学习中, 让学生认识个体应对自己发布的信息承担责任, 事先要查询可靠的官方数据库, 清楚自己发布错误信息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不轻信谣言, 不传播谣言, 不误导别人, 形成正确的道德信息观。 (7) 强化信息技术的技术价值观。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过, 计算机在未来社会就像现代社会人家中必备的螺丝刀一样。在信息技术课堂必须进行“道德渗透”, 用好这把“螺丝刀”, 才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信息观、道德情操”, 达到培养文明, 启迪智慧, 培养其敏锐的、积极的捕捉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 倡导网络道德自律, 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体会网络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同网络的价值, 正确地认识网络、网络技术应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关心网络环境, 树立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德育目标,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 2013年7月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 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全体网民的23.2%, 这表明青少年是网络的庞大群体, 他们普遍缺乏自控力, 痴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这些信息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传递了道德渗透的必要性、迫切性, 我们应利用课堂的有利条件, 有意识地做好道德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形成网络道德自律。 (2) 处在信息化的社会, 网络信息高速流通, 网络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渠道, 网络及其衍生出来的新媒体充斥网络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然而, 与此同时, 腐朽、落后、色情文化和有害、蛊惑、邪教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 腐蚀学生的心灵。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 部分学生可能会精神空虚、行为失范、误入迷途, 基于此,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明确指出网络的两面性, 它既有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服务社会的正面价值, 也存在危机、隐患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信息的获取部分, 网络为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也使很多人随意地复制互联网信息, 甚至随意地抄袭别人的成果, 也使我们的学生过度依赖网络, 学生本应该有的想象力、创造力消失殆尽, 网络的信息资源可能导致学生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迷航。 (3) 通过网络通信各工作原理, 理解DNS域名解析的过程、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感受通信技术在网络互联中的核心价值。2014年初, 国内部分.com域名网站、腾讯、百度、京东、优酷等大批网站无法正常访问, “断网”的原因与DNS故障有关, 从本质上说是掌握中国网站命门的DNS根服务器控制在美国人手中。DNS根服务器是互联网运行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谁控制了DNS根服务器, 意味着谁就有对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 这种情况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网络安全。通过这样的内容讲解, 使学生认识到, 不管难度有多大, 都必须迎难而上, 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服务器, 从而树立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摘要: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渗透, 可以从德育范畴、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分析 篇8

【关键词】教师 信息技术培训 管理工作

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水平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但当下,在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管理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笔者认为,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工作需要强化以下三点内容。

一、建立健全培训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保障和基础,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管理体制需要从以下两点抓起。

(一)组织建设。结合当下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际现状,笔者建议在组织建设上建立起一种以行政为主体,辅以科研团体与培训中心,各个组织单元协作互动,合理分工,自上而下密切配合,由点到面进行辐射管理的体制结构。

(二)制度建设。对于制度的建设,主要分为两大方向,管理制度和督促制度。在管理制度建设上,要分层次多元化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与管理,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根据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内容、自修要求及验收标准。同时,不断修正和完善地方性信息技术培训法规,提出合理的实施意见,实事求是,制订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对经费筹措、基地建设以及评估检查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督促制度建设上,行政部门要组织培训中心及各级科研团体,根据实际现状制定出总体水平考核的标准,同时制定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各级各类标准,强化考核的流程,加强监督,形成一套完善的考评监督管理制度。

二、明确培训管理思路

思路是制定管理计划的基础,好的思路是保障培训管理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认清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大环境大形势,分析培训内容自身所包含的因素,探究培训活动之间的作用次序,并不断掌握未来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尊重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规律。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被公认为四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培养阶段、课程的整合阶段、课程的改革阶段以及全方位教改阶段。在日常的教学培训工作中,要结合这一发展方向自觉将此将融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与管理当中去,将宏观规划、需求驱动、校本为主和注重实用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路。在实施规划时,不仅要对考虑长期发展的设计,还要针对实际现状和教学需求,做出短期的规划与部署。

三、狠抓培训管理工作重点

抓住工作重点,才能更好地反映和解决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管理上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以及问题的主要方面,也才能较好地提高培训质量。

(一)抓好科研管理工作。科研管理主要包含科研计划管理、情报档案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管理三个内容。在制定科研计划时,应先由培训中心给出建议,然后由各地级科研结构提出本级的科研计划,经由行政部门逐级向上汇报,最后交由省级科研单位与省教委进行审核并决定本省的科研项目,省级科研单位与省教委给予各科研计划指导。对于情报档案的管理,要充分认识情报与档案的重要性,面向教育,依托互联网并放眼世界。在科研成果方面,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科研成果通常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教学成果是学术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性成果,科研成果的管理内容基本是科研鉴定、奖励与推广上的工作。

(二)抓好经费管理工作。经费管理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要在保证经费主来源主渠道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来源与途径。所谓的主渠道基本是指通过学费以及拨款等来获得经费,它是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经费来源。目前情况而言,这种经费支持还不能够满足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新的来源和途径,特别是省教委和省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可以专款专用或设立专项的经费。

(三)抓好建设管理工作。这里所说的建设管理主要是指在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时对于基础设施与设备的管理,包含必需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基础建设不但要考虑性能的有效性,还要做到经济实用。在此,笔者认为在基础建设中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注重課堂的前提下,从学校或培训中心的教学任务和发展出发,对基础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一定要系统规划,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四、结束语

当今信息社会中,教育的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培训作为教师进修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技能以及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虽然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教委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实效性还不是很理想。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健全体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雷胜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

[2] 段钦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剖析与反思.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5)

[3] 胡伟俊.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 篇9

思想方面:我坚持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事业,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服从学校分配,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年来无任何病假、事假。关心爱护学生,能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能方面:新课改的实施,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真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教学理论,钻研教材和教法,探索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备课质量,讲求课堂实效,不忘辅导。能按大纲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维护好微机室、电教室的相关仪器设备,使其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利用课外时间刻苦钻研相关技术,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方法。今年11月,我的教学案例《用表格设计版面》获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竞赛”三等奖。

一年来,我努力在思想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自己今年担任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实施新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应用当代教育理论、尝试教法的改进、实施,尽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提起学生的兴趣。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构架出整体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步骤、方法。在具体上课前一周备好课堂教案,在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注意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知识的教学与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完成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同时,不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工作。在初一年级讲信息技术基础时,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如我国的电视机、手机、计算机、通讯卫星等的发展;在讲Word字处理软件时,介绍我国的WPS字处理软件,使学生我国的现在的发展与不足。在讲解计算机操作时,结合、对比人处理工作及其它事务的方式方法,通过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时的良好习惯,教育他们处理其它事务的方式方法。

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不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批评,而是和他平心静气地交流,使其知道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同时调动全班学生一起互相监督,参与到管理机房教学秩序和卫生的工作中来,以解决教师上课时难以管理教学秩序和学生不爱护机房卫生的问题,同时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上机操作时都能认识到遵守机房管理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自觉遵守纪律,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不是单一地规定一个任务强制学生去完成,而是提供多个学生身边的任务,让学生自己选择或重新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确定任务去完成。使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快乐在氛围下学习、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四、注意摸索和总结机房管理经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校地处昆明远郊,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很少,为开扩学生眼界,同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利用学校一台微机,安装服务器,并自建网站,使学生的学习之余利用网站了解课堂教学以外的相关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发展。

五、提供技术支持,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

由于去年我校接通宽带,并建立简易校园对等网后,学校教师对利用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利用网络探索资料、传递文件等。我校领导也考虑到利用网络来处理考试成绩,使我校教师在各办公室的微机上输入成绩,由教务处统一处理,针对我校原来单机处理成绩方法,我向教务处提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修正后的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0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我是去年12月19日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半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认真学习十六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而努力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指导下,做好学校“党建在线”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懂得的东西太多,要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每天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我积极参加各类业务进修,自学网络开发和网络管理技术。3月份参加国家计算机信息化认证网络管理员培训和考试获合格证书。11月参加无锡市《教育系统计算机安全培训班》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二、处理好个人和学校的关系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我在劳技学科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参加了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劳技教材编写,本学期刚完成了省劳技教材《识图与钳工》第三次修订工作,三年来一直负责制订无锡市高中劳技会考“识图与钳工”项目的考查要求和评分标准。我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多年评为无锡市信息学奥赛优秀辅导员,被无锡市电教馆聘任为“江苏省信息学奥赛希望之星无锡培训班”和信息学奥赛市选手集训高中组主讲教师,我还担任区信息学奥赛的评委。2003年江苏省青少年信息技术奥林匹克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中,指导学生获省二等奖一个、三等奖3个。在2003年无锡市青少年信息技术竞赛中被评为无锡市优秀辅导员、“中小学电脑报杯”2003年无锡市青少年信息技术普及知识竞赛伯乐奖,指导学生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我为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会会员,参加2个省级课题的研究,目前都已经通过中期评估。8月份个人作品《网页常用制作工具的选择》获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评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优秀作品。8月份撰写论文《中小学如何建设视频点播系统》一文在《无锡教育新视窗》第二期上发表;9月份撰写《营造信息化环境-数码校园的建设》一文在2003年无锡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10月份撰写《信息化小班教育的成功探索》、《认真搞好教师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二文在滨湖教育2003年10月号上发表,撰写《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一文滨湖教育信息网登载并作为经验推广。12月个人制作网站“斌斌工作室”在2003年滨湖区特色网站一等奖、无锡市第二届网页设计大赛一等奖,设计制作“新课程资源网”获三等奖。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展,而我个人发展又离不开学校。在校外,我牢记自己是太湖高中的一员,宣传太湖高中,关心学校的发展,时刻努力为学校争取荣誉。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篇11

一、在德育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1. 利用多种的信息技术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取信息,让学生再互相点评、自我对照,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 创设一个多重互动的教学环境。利用“校讯通”“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校园BBS等,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建立多维的联系,使学校的德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使之成为德育的阵地之一,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德育活动课的教学和校内外德育的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广泛性、联动性。我们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在班会活动课、实践活动课等时间,充分使用教育部门的K12资源库、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发挥“德育”功能。在德育的具体内容里,除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我们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室,使学生学会批判和借鉴西方道德文化,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解公平、公开、公正的世界性原则。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实现教育观念、内容、手段的现代化。此外,我们的德育课程应该与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德育与信息技术全方位整合的方法,对全体学生不仅在行动上有落实和提高,在思想上有全新的提升,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机房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持久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它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2.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通过介绍文字处理的发展史,让学生明白从古至今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古代只能刻在石块、竹片、器皿等物品上,到纸的发明,再到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出现,时代不断发展。再分别介绍我国在每一个阶段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世界各国的比较,从“四大发明”造纸术的领先到如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落后,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寻找素材,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贺卡设计课程里,倡导学生亲手设计贺卡送给长辈,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感恩。

3. 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效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都是社会系统中的成员,都有社会的不同职责,我们必须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社会工作。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篇1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出发, 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 从而达到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 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比如, 在学习搜索引擎时, 介绍Yahoo搜索引擎, 指出它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人杨致远, 激励他们刻苦学习, 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再如, 通过介绍电脑的发展史, 使学生明白我国的信息技术 (IT) 发展还很薄弱, 让学生看到差距, 产生危机感, 明确责任,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 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学校公共设备, 特别是使用电脑时, 要有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注意分析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 在介绍有关电脑基本知识的时候, 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XP中的正确关机步骤, 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 保护电脑内的数据安全。

2.教师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 也是无穷的, 老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等, 老师应有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 为学生树立榜样,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合作精神

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 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学会善于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对一个问题或任务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下载资源, 供自己借鉴和使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 可参考网上信息, 但不可照抄照搬,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 在学习利用Microsoft Office2003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 可以欣赏其他的作品, 启发自己,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素材, 但切记不要照抄照搬, 把别人的东西改个名字就是自己的, 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 制订一项学习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范围,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定的主题, 在一定的范围里进行自己的发挥, 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 下载素材, 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自动实际动手完成。对于学生的原创性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 而对于那些照搬照抄的不道德行为要进行思想教育。

五、培养节约环保意识

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生活富裕了, 节约意识不强, 常常乱花钱, 特别是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 总要买一些贺年卡或生日贺卡互赠。现在的贺卡便宜的几元, 贵的十几元乃至几十元, 给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课堂教学中, 有Powerpoint 2003制作电子贺卡这方面的知识, 既有动画又有声音, 学生都很喜欢。于是我抓住这个切入点, 教育他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电子贺卡送给将要过生日的同学、朋友, 这样既时尚又节约, 而且还环保。随即带领学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环保的资料, 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样的一节课, 既满足了学生之间相互传情达意的愿望, 也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知道家长的艰辛, 从自身做起, 用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 保护我们的家园,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学生当中, 有很多敬师爱师的好学生, 但也有些学生觉得“老师教我, 天经地义”。在校内或校外遇上, 不主动问好, 甚至于装作没看见, 低头匆匆躲过, 更有甚者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师爱师的品德, 让同学们把平时想跟老师说又没机会说的话, 写在电子贺卡上, 再用E-mail把同学们的心里话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敬意, 学生都非常兴奋, 在贺卡上写下了很多感人的话语, 通过一句句稚气的话语, 充分表达了学生对教师深厚的感情, 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上一篇:初冬的雪花作文下一篇:民勤县班组安全建设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