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共12篇)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1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常识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以便指导教学。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1名。有40人曾接受过一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有10名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虽然部分学生已接受了一年多的教育,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不能熟地进行操作,他们只知一些最简单基本的操作方法,诸如利用Word文档进行简单的编辑,绘制表格等。但大多数学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操作上仍不熟练。根据这些情况,结合我班实际,本期特安排如下教学内容。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期安排的教学内容有:复习开关机、Word文档编辑、建立文档、编辑文档、设置文档格式、制作表格并进行简单的编辑等内容。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介绍讲解、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操作方法、文明上机。
2、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文明上机,正确地识别、获取和使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住处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意识和方法。
四、教学要求:
1、认识Word,学会使用Word,建立及编辑打印文档,初步正确使用Word文档。
2、继续学习快速制作表格,并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
3、学习利用电脑绘制图画、制作简单的电子演示文稿。以上三个要求也是本册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措施:
1、以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为主,重点突出实践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而后从实践中探索知识。
4、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及时纠错。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2
一、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 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实施与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等方面较先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很大不同, 其更人性化的理念更加符合高中生的个体情况, 从理论上上提供了科学的教学依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教学能力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其对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等角色的扮演, 最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人认为, 新课改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至少从以下二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课程设置方面新课改对课程作了更科学的规划和权重分配, 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要。
信息技术最基本的模块是必修课程, 另外信息技术还有5个选修模块, 在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安排方面, 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兼任选修模块的教学, 为了能胜任新的学科, 教师光看懂教材, 会做题目是远远不够的,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 更要明确上下文存在的隐性要素, 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要经得起考验, 对课程目标达成具有时效性, 这需要教师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
2、反思教学反思是让理论与实践充分互动的良好途径, 是教学绩效行为。
传统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围绕能否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考试优劣程度而开展的, 这种反思恰恰会强化教育的负面作用。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重视自身思考和探究能力, 提升专业修养, 加强合作对话,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靠学校课堂是难以完成的, 因为学校课堂资源有限, 环境成分单一, 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从事各种活动, 根据实际问题来锤炼自己的反思能力, 并将其直接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现状
从大环境看, 当前高中教学主要体现学科性、理论性、应试性三大特点, 学科性有利于资源规划和课程配置, 但不利于整合教学、综合思维以及迁移能力的培养;理论性有利于环境安排和评价操作, 但不利于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组织活动能力的培养;应试性有利于操作简约化和低成本化, 但不利于个人实际问题求解、受挫力和竞争力的培养。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学行为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 教学改革无从谈起, 教育观念一旦改变, 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新课程一改过去只重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过程, 因此,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教师应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切实改变过去重知识的传授, 重机械重复训练, 重考试过关率,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个体差异和创造性。
2、搞探究性学习, 做研究型教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先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会进行科学探究, 善于进行科学探究, 若还按照旧版教材的教学思路进行演示, 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
3、积极主动学习, 提高自身能力
专业技能是实施学科教学的前提。自从大学毕业到现在, 接受专业再培训的机会少之甚少, 各种各样的技术能力培训似乎都是隔靴搔痒,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加之教研活动的严重不足,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自生能力的提高,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寻求网络资源、网络课堂以及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也要向外收集专业培训信息, 积极主动同本学科本专业的同事沟通交流心得和体会, 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在相应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各种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Intel培训、多媒体创作培训、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学习等。
四、总结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如何搞好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对学科教师来讲, 是一个挑战也是是一个机遇。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 牢牢把握新课改的思想精髓, 紧扣“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主线, 以科学的思想指引自己,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不断充实, 提高自己, 化挑战为机遇, 进而必将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天地里大有作为。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 信息技术课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相应地信息技术课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的需要, 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新课改的思想能否得到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能够得以付诸实践?更大一点说, 新课改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中间环节。那么,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来讲, 我们该如何深刻领会新课改的思想, 进而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教学工作?本文将从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个人能力等三个方面加以详细地阐述。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 Evernote印象笔记 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7-03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产出呈指数级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Internet带给我们海量的信息,但也让我们面临严峻的事实: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与知识,“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信息是免费的,但毫无目标的获取信息,我们就无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刻体会到,现代网络学习,如果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将会被知识“淹没”,我们应该有目标地去学习那些给自己带来最大提升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一般是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简单地讲,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分为三部分: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保存 、知识的分享。
一、知识的学习
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单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广泛地涉猎其他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知识更新的速度,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方式也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交互网站、App、富媒体(Rich Media)等形式已越来越多,随着这些媒介方式的蓬勃发展,书本不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纸质书的阅读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更多类型的学习手段和更容易被大脑接受的学习方式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其学习的方式不应该喧宾夺主,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我们需要学习的只是知识载体所承载的知识。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学习工具,以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如今,Google被学者广泛地用作做学术的利器,WIKI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被作为电子版的大百科全书进行专业检索,使用CNKI中国知网查阅文献,探索和挖掘信息技术相关的信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各种电子形式书籍的涌现,极大丰富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多样化,用豆瓣书评作参考,用Kindle阅读器 、多看等下载电子书进行碎片化阅读,假期里沉浸式阅读,适时地做笔记,并整理导出到Evernote印象笔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此外,Coursera、edX、udacity、学堂在线等MOOC(慕课) 的蓬勃发展,在线学习已成为知识学习的一种新趋势。在线课堂一般指无人物教学,录制电脑画面教授编程、设计类知识,重点在于实战,可边看边操作,同时提供多种交互。在线课堂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知识的提高。通过浏览TED(TED:http://www.ted.com/)某一观点的阐述,可以给人以启迪;大学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包含一系列的专业性大学课程,集数多,细致深入地介绍这门课程,在線课堂不仅是技术类的,还有哈佛幸福公开课之类的,能给人们带来生活方面的启示。
二、知识的保存
知识的学习,对个人知识管理来说,只是开始的第一步。很长时间以来,笔者也只做了这一步,即已形成了常态的知识学习,可是,为什么感觉没有进步?整体上没有提高,在教学上没有突破?原来我们忽视了知识的保存与分享。
月光老师说:“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以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信息技术老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因场所不同而变换,上课、办公、在家所使用计算机各不相同,知识的学习变得分散、零乱,极不利于保存与查阅。而目前云端服务的兴起为用户带来了便捷,使知识的集中保存与学习成为现实,因工作生活的使用习惯,笔者选择了Evernote印象笔记,作为知识保存和查找的工具。Evernote是一款笔记软件,拥有简洁的操作界面和稳定的远程存储功能,支持多平台使用,支持微信,微博的转存,运用印象笔记,让我们的课堂鲜活起来,笔者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一)保存信息技术相关资讯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奠定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上,为学生展示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相关资讯,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是对教材内容的最好补充。学生能因此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增加学习的动力,激发创新灵感。笔者将平时知识学习看到的优秀的Flash 动画、TED视频,学生比赛现场录像,等等,随时保存在印象笔记中,在信息课开始前的几分钟,从印象笔记中找出来,给学生播放,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分享。当学生看得兴致勃勃,觉得“好厉害”、“好酷”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是同龄人的作品,只要他们愿意尝试和努力也可以做到,将极大地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开动自己的脑筋并动手实践。
(二)随时记录课堂上的闪光点,应激事件,及时反思
课堂上,老师若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记录,进行反思,那么昙花一现的教学机智可能转瞬即逝,同时,原有的旧理念和不适当的行为也很难改变,其结果将有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同时,也难与其他教师共享。因为没有反思,即使工作了20年,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此,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地去分析自己的得失,对课堂环境和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对教学情境产生的直觉进行深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比如,同样的编程题,1班的学生反应就是不懂,不明白。反复讲两次,很多学生还是一脸迷茫。于是在上课的间隙,随手在印象笔记中记下:1班学生对1+3+5+7+……+99=0中,s=s+(2i-1),i的取值范围不理解,下节课前用其他方式再进行解释。课后备课时,翻看笔记,按照笔记的记录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多平台同步使用,及时反馈课堂情况
多平台同步使用,更能及时反馈课堂情况。某次,一学生放学时找到笔者,说班主任要班里上午信息课的旷课名单,电脑已经关机,门也锁了,只能叫该学生明天来拿。本学科平时的考勤,用的是南软教师端的“点名”,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存在电脑里,教师很少去翻看统计,而且有时因为输入法切换不了,某些学生是签到不了的,甚至个别学生上课几分钟才到,错过了签到时间,使得考勤数据不准确。于是笔者思考,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完善和保存?结合印象笔记的截剪+标记(如图1),在每班签到时截个图,标注上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正常签到但已到的学生,余下就是缺课的。划上下划线,存起来。在课后,通过电脑或手机,发送到班主任的QQ、微信,与班主任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时反馈了课堂情况。
(四)记录软件使用体验,逐步挖掘,深入运用
信息时代,各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录软件的使用体验,有助于逐步挖掘、深入运用该软件。而善用小软件,可以提高我们课堂的上课效率。信息技术老师上的班数多,不能记下每个学生是常有的事。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去体现?带着对问题的思考,笔者寻找并使用了倪明的点名器(如图2)。使用印象笔记,记录使用体验:1)优点。可以分班级进行统计,每节课程分别设置,课堂上随机点名,按回答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打分,软件即时生成记录,可作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一种依据。2)不足。如设置了课程后,未点、已点,从未作用不明显,还是会出现点过了又点的情况。通过逐步摸索软件使用和改善的方法。最后,还可以根据体验情况与开发者进行联系,为改进软件出一点微薄之力。
三、知识的分享
个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在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扬认为“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教师的隐性知识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必须挖掘出教师的隐性知识,让教师的实践知识得到显性化。个人知识管理能帮助我们作好归纳和总结,但还无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当有了这些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同积累后才谈得上质变,质变的结果就是我们经常需要的创新思维和系统观。
个人知识的管理,不但要关注知识积累,更要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即最关键是进行知识的分享,在显性知识的分享、共享中,通过使用和交流,让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螺旋式上升,进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对信息进行获取和保存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判断,然后系统的整理和学习、思考、最后或者告诉别人或者写成文字,完成这一完整的过程,这些信息才是我们的,会为我们所用。如果不懂得分享,知识永远只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不能流动,就像地上的一滩水,面积永远只有这么大,流动的知识才能被注入更多的活力。分享知识不只是分享,也完善了你的知识。重视个人知识的管理,做好知识的分享,能够以综合的方式利用隐性和显性知识,鲜活教师的课堂,提高教师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共享的渠道很多,其中Evernote印象笔记自带有笔记分享的功能;另外,简书,知乎,微博、博客等是很好的知识共享、交流反馈的网络平台。把我们收集积累的知识,通过保存,整理,编辑后,上传到网络平台,既可以利用平台的存储功能代为保存,也能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共享,让知识在分享过程中得到增值。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如广西南宁市教师研修社区http://nnjs.yanxiu.com/)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突破时空、身份的限制与隔阂,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激起彼此之间的思想震荡,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播,在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时,将分散的、零碎的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组织化,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个人知识,逐步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积极主动掌握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视个人知识的管理,真正把各种新型信息技术互相结合,进行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保存,知识的分享;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鲜活我们的课堂,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俊慧.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6
[2]黄娟. 信息时代的個人知识管理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3)
[3]林晗. 课堂五个细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4(3)
[4]张红太. 浅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7)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篇4
三、具体措施
1、看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研读名家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学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 、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内博客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
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4、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5、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6、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的同时,通过多读多写完善自我,为教好书育好人打下坚实基础。诵读名家名篇,浸润人文情怀。写生活感悟,反思人生真谛。通过自身的提高,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篇三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校园,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 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
2、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3、教育政策法规;
4、教师职业道德;
5、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6、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
7、教师心理调试与情绪控制;
8、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每期有一本学习笔记。
2、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积极参加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组织的研究课、示范课等,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每周至少听课一节,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
4、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
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5、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践行“高效课堂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认真反思,做好记录,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进步。
6、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在岗培训,远程教育培训,认真完成作业。
7、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8、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信息技术教师校本研修个人计划 篇5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我个人的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培训目标
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培训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
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老师。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级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6
教师 :史岩红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能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现就我本学期负责的几项工作进行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实际的行动为学校教学服务;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1、微机室的管理。为了做好微机室的管理工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的学生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的要求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2、教学方面
这一学期我担任5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改善课堂教学。在平时日常教学中我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了下去;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了三年的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知识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时,充分兼顾所有学生,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理论的知识,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另外,由于个人和学校的月考放假都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上课,为了弥补学生所缺的课,本
学期一直采用提前8分钟进课堂的办法,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补课等办法,赢得了学生的满意。
三、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
1、多媒体教室的管理
今年,我还负责学校移动多媒体的使用管理工作。学校把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和管理任务交给我。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会用多媒体,我还对老师们多媒体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培训。平时我还要对多媒体机进行维护,使用进行登记。保证老师们会用多媒体上课,能用多媒体上课,用多媒体能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校电脑的维护管理
学校有一个机房,教师个人有32台电脑。为了更好的使用机器,学校机房、备课室要定期维护,每隔一段时间要杀毒和更新软件、重装系统还要除尘。除了学校的机器要维护,还有老师个人的电脑也要帮忙。几乎每天都有老师们的电脑出故障,需要维修,有的要重装系统,有的要检查网络,我力争在第一时间帮老师们修好机器,不耽误使用。
3、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4、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有时还会加班加点,这同时煅练了自己。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7
我们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之余, 也承受着其给人类增加的新的风险。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就是人们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什么是个人信息
作为展开的讨论的基础, 我们先从个人信息一词入手。
英文information (信息)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 原意是解释、陈述。《辞海》关于信息的定义是:音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 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信息的定义是:符号、信号或消息所包含的内容, 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 (Shannon) 有个经典语句: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笔者认为, 个人信息是人类利用自己的符号系统对对人特征的描述。其中既有反应人的生物属性特征的, 如血型、DNA、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出生地、健康状况等;亦有反应人的社会属性特征的, 如姓名、学历、联系方式、财产、家庭、社会关系等。当上述信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存在时, 即为我们所说的个人数据。
二、为什么要保护个人信息
在心理学上, 人与人沟通时, 有个安全距离原则, 过近了, 会给对方压迫感;这种安全距离犹如我们自己的私人空间 (如住房) , 在这个空间里, 你可以展现最原始的自己而不必考虑社会规范的约束, 这个充满安全感的空间可以让个体享有充分的自由。在信息世界里, 也存在着这种个人信息安全的范围界限, 一旦被逾越, 则意味着个人私人空间的被压缩、个人自由的受限, 同时也意味着个人被外界影响、控制的可能性的增大。其实, 我们讨论的政府信息公开正是基于这一道理:信息的公开程度与政府受监督的程度成正比, 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也正是对政府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的制约。只是相对于个人信息的被公开, 这种制约是具有正当性基础。
可以说, 个人信息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给自由的绽放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然后, 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 我们必须正视个人信息日益凸显的财产价值。并且, 个人信息中属于个人隐私、与人格权有涉的部分将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 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 个人数据的搜集、处理与应用将更为便利和广泛, 数据的规模呈几何量级的递增, 个人数据的财产权益将不断增长, 财产权属性将不断增强。
但自由与财富, 就价值位阶而言, 可能自由对人们的意义更为深远。讨论个人信息权利的属性时, 这一点应尤为注意。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性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每次引起人类社会深刻变革的新技术孕育之初, 其高昂的成本非寻常百姓可以企及, 因而每次新技术革命在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同时, 亦加剧了技术的垄断与财富的集中。然而, 当前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 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身外之物”的垄断与集中, 也将人类自身变成了技术变革的客体。
以人类自身的信息记录为载体的技术变革, 亦将挑战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基本价值, 个人信息人格与财产的双重属性, 是人们必须冷静面对的现实问题。有鉴于此, 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尤其是二战中纳粹集权主义对于人们自由及生命的戕害的欧盟各国, 对涉及个人隐私及自由的个人数据极为看重。在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的立法说明中, 强调了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对于守护和平、增进自由及促进宪法意义上的民主等重大社会价值的积极意义。《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第八条就明确了个人数据权 (the right to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 concerning him or her) , 赋予其宪法层面的意义。技术进步带来的未必是人类的解放, 亦有可能是对人的更隐蔽、更深刻的奴役。目前正在发酵中的“棱镜门”事件正是新信息技术革命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风险的初步显露。
四、个人信息保护的限制
1、网络治理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 出于秩序与安全的需要, 人们让渡一部分权利出来从而形成了国家权力。在网络空间亦然, 人们需要让渡一部分个人信息以供网络社会治理之需, 其本质就是剥夺了部分个体的自由空间, 而留给国家公器留有施展的余地。不过, 此处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界定好公共服务部门占有个人信息范围, 二是公共服务部门所占有的数据的处理。
当前最精准高效的信息持有者是各级公共服务部门。目前这些单位所持有的尚未被“唤醒”的信息是各方经营者所垂涎的对象。在此, 既要警惕行政管理部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对个人信息可能的直接戕害, 也要提防其对所掌控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或有偿转移。
2、表达自由的需要
其实, 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 对于人们的个人信息保护亦有着严格的限定, 各类平面媒体正是籍于此得以发展和繁荣, 人们亦由此开始自己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历程。而在自媒体时代, 每个人不仅成为了信息的受众, 亦是信息的源头, 人们的表达自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公权力的运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监督。需要警惕各种假保护个人信息之名、行约束表达自由之实的不当之举。
3、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不久的将来, 海量数据将像今天的石油、电力等能源一样, 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而这些海量数据的绝大部分都将与个人信息有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换, 不仅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亦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不与社会发生信息交换的个体, 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孤岛。
4、个人的权利放弃
对于主体主动公之于众的个人信息——不论这些信息的敏感性如何——都意味着信息主体就该部分信息部分权利的放弃, 不过, 尽管他人可以不受约束地传播该部分信息, 但不能对信息内容通过删减、组合等形式歪曲信息的内容。
摘要: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不仅体现了个人信息的财产价值, 对维护人的自由与尊严更有着深刻的意义。鉴于信息的合理利用对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讨论个人信息保护时, 亦应对个人信息予以必要的限制。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55-04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1]从文献资料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是个多面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所在的区域,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逐步回归单一学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回归学科本源。
一、各时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描述及分析
1.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为关键字段,搜索到28篇文章(2003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指向现状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为关键字段,搜索到55篇(2002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所指向专业发展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74篇(2004年-2012年),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均有。
2.文献摘要
上述文献筛选和整理后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描述类似,选取代表摘要如下:
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对全国教师,通过网络得到有效问卷207份。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杂的工作,包括机房电脑维护、学校电脑维修、网络管理、技术辅导(做课件)、校信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信息学奥赛指导、校园电视台管理、学校闭路电视维护、文印等工作)。[2]
2010年杨煜:(上海浦东新区)自实现“校校通”后,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技教师兼任,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3]
2011年曾兰芳、金冬梅:北京城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管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计算机故障、网络维护、帮助做课件、行政工作。[4]
2012年周喜萍:(吉林省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打字员、课件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甚至还要完成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维护与使用及教师的培训。[5]
3.总结分析
文献普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为:“主角色”,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
(1)“主角色”不被重视。外部原因:政策不支持、学科边缘化,无中考、高考、评价(评奖、评优、职称)不认可,领导、同行关注“副角色”等;内在原因:学科背景复杂、学历低、数量不足、忙于各类工作、培训机会少等。
(2)“副角色”工作繁重。“副角色”好听的称为“信息技术的专家”,普通一点“教务人员”,差一点则为“勤杂工”,无非就是电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制作员……;“副角色”是影响“主角色”的主要因素。
(3)改变角色的做法。一线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做法(图1):通过个人专业发展,改变角色。这样角色的改变主要归于教师个人努力,并不是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同时带来的是将自己的副角色转嫁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
(4)改变角色的策略与重定位。一般策略:期望重视、政策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网络研修、专业培训、教研实践、完善评价等。对应角色的重定位:“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即有学者认为重定位角色是“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定位为教师,需要站好讲台,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定位为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的助推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着教辅人员的角色,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6]
综上所述,凡是描述现实角色时,无一例外“苦大仇深”,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已有10多年,难道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真是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就是“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吗?笔者仅仅认同“主角色”加“副角色”是必须经历的过渡,但“副角色”必将消亡。因为事实反映,笔者所在区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身份正不断强化,“副角色”正弱化,乃至消亡。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为标志的高位发展历史阶段;敬业善教的教师队伍既是支持基础教育高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随着上海基础教育的高位发展,正发生着改变(如图2)。
二、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
1.区级教育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
(1)全员培训、兼顾特色
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来,大规模全员培训和兼顾个性化培训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全区教师基本都能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二是全区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参与课件的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亡。
(2)整体应用、共享资源
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应用,如中小学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有效推进区域各校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自行完成管理调配和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的角色逐步弱化。
(3)统一申报、科学采购
学校每年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申报第二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其统一审核,报财政审批。采购由区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学校不再参与。例如,笔者学校需要采购网上阅卷软硬件,区批复仅允许学校购扫描仪,不必再购服务器和软件,要求使用区统一的阅卷系统,学校安排教务员扫描试卷入网即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无任何参与,而在以往无疑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由此说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谋划的角色逐步弱化。
2.社会力量参与,外包服务到位
学校信息化设备难免需要维护,以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现在,资产管理员联系公司安排维护。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协议到期后,再购买服务,直至报废。这些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比原信息技术教师仅知道坏了再修,做得更专业、更科学,更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3.学校内分工明确,岗位专业化
尽管外在力量已实现区内每所学校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并适度满足个性化发展。但区内有些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聘请了非教师职务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工明确。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原先学校普遍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摄影摄像师,其实从工作质量角度,还不如说美术教师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适合摄影、摄像工作,美术教师拍摄选光、用景、构图更专业。当然随着基本设备的普及,学校下属各部门都有数码相机,需要课堂实录到录播教室完成,无须借助外力。各类大型活动的摄录任务,学校则可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邀请专业人员。一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事,让专业的人或部门来做。
需要补充的是,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的“副角色”是“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做助推器”。[6]笔者不能认同,这种“副角色”的定位,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谈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并不等同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所有学科教师对此领域有着共同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基于在此领域多年参与积累而成。对于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是少数。目前松江区学校信息化项目申报后,评审邀请的是专业人士、项目专家,很少再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属于“主角色”的职责范畴。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版中就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对每位中学教师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兼职工作正逐步弱化。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若干年后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也将会如此,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强化敬业善教的“主角色”。
三、回归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角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即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概括为《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六十多点。其已成为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善教: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重中之重
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式、策略、模式等研究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高。有学者论述,“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成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地位自我确立的前提,而能力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外界认同和支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条件”。[6]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极至。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在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岗位不再是转岗教师的“收容所”,而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松江区某初中招聘1名信息技术教师,收到应聘简历118份,其中大多还是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松江区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见习教师浸润至优质学校、优秀团队跟岗学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10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已成为主力军,组成10多个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成为教学骨干,逐步实现“善教”。
外在的需求,促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同高考9门学科一起,纳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其重要性在上海逐年提升。但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这种功利化的外需“逼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始终要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将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外在需求。满足外需的同时教学相长,逐步实现“善教”。
2.敬业:专业理念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有着要求的具体表述。查阅资料,众多文献将专业理念与师德直接归纳为专业理念或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则是无源之水。有学者也发现“现实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更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情意问题,而情意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认同。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7]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的关键词:认同
在2013年3月、8月,笔者访谈松江区2所高中(1所示范性、1所非示范性)、3所初中(1所民办、2所公办)、3所小学(1所农村、2所城镇)17名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可以用“认同”来表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状态。
①身份认同:我是一名学科教师。
在松江区,“副角色”的弱化、“主角色”学科教师身份的强化,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明确,“我是一名学科教师”。身份的认同,让每一位受访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②文化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学科教师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谈到了个人与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教师个体价值取向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趋向一致,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导师的指导以及学校的帮助;学校评价机制已能做到合理、科学;绩效改革已能做到公平、公正。言谈中,充满着我是学校主人翁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学科价值被承认的满足感。
③发展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
松江区教育局组织教师发展阶梯工程,发展分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名师比例逐年提升。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自培工程,例如,受访的区某高中校组织青年教师“合格”、“升格”、“风格”自我成才“三六十”的达标活动,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学习名师、争当名师”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组成为上海市文明班组、松江区优秀教研组,1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松江区每一位敬业善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目标。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但从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校长,2007(9):23-24.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5-7.
[3]杨煜.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102-103.
[4]曾兰芳,金冬梅.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6):73-75.
[5]周喜萍.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下),2012(2):76.
[6]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09-115.
[7]张文兰,刘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3-49.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9
转眼一学期过去的,我在信息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这一年来的工作自己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1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作为一个专职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课外辅导等工作都需要向同行多学习,多总结。一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首先,我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把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虚心向他人学习,跨学科听课,学校有教研活动积极参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节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完之后 我总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写好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信息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的培训,在这些班中,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电脑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二、其它工作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我这学年依然承担了学校班班通设备维护、资产管理、非线性编辑、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的管理维护等工作。
三、努力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思考的少了一些,如何大优质高效上好每一节课,如何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2、教科研方面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对潜能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0
上学期我担任微机员工作,微机员是学校领导的助手全体教师的帮手,我坚持认真负责、勤劳恳干的工作态度。在平时我尽可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基本不耽误学校的日常工作。
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和庆祝活动中,我积极配合各位领导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尽了我应尽的一份力量。我还尽量帮助任课教师做好示范课、汇报课、竞赛课、师徒帮带课的课件准备工作,教会他们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工作中,我主动帮助多位教师完善课题,上报论文。
上学期我主要担任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学,下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课教学。我不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而且每天晚自习都到学校来看一看住宿的学生有没有不会的题。经过努力学生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成长了自己。
本学年我兼任学校的网站管理员工作。因为平时工作繁忙,这项工作基本都得在晚上或节假日完成。对此我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我觉得这项工作的最大困难不是累,而是自己技术上有欠缺,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到网上去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网站基本建成,成为了展示学校风采,服务全体教师的一个平台。在今年的网站评比活动中,获得了县“十佳网站”称号,个人获“网站管理优秀个人”称号。
本学年,我还兼任学校现金员工作。工作中我认认真真,细心严谨,一年中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现金员工作比较杂乱,但不论多忙,我都把学生放在首位,从不耽误学生上课。工作忙不过来时,我就默默地加班,几分钟或几小时。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探究 篇11
(一)缺乏专业情意
“所谓专业情意,就是指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情感态度。“许多教师把教书当成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把教育当成是一种值得自己去奋斗终生的事业。以这种缺乏专业情意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情况。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以我的观点,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动机是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的前提,缺乏从事某一项工作的动机,做好这一项工作室很难的,尤其是教师行业,这是一个讲求奉献与牺牲精神的职业。
(二)个人专业知识不扎实
信息技术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所在学校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只知道教参书上的知识,对课外知识拓展较少。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积累与不断积淀的学科。没有深厚的底蕴是很难将知识迁移的、运用自如的。那么上课势必会枯燥乏味。根本无法让学生爱上这样一门课程,
(三)缺少人文关怀
教育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人”字,没有人的教育不成其为真正的教育。教育事业说白了就是一个付出的事业。讲求的是奉献。教师个人奉献的多,收获的不一定能与之对等。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奉献。学生需要的如果只是一棵树,那么你便要做好把一片森林给啊的准备。许多教师意识不带自己的付出会让学生收获到什么,对学生的生活状况漠不关心。
(四)教学独自封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都是单独工作,有自己的教案,自己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其课堂上往往是自给自足,缺乏团体意识。”许多教师不常待在办公室,临上课才来,下课即走。极少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自己以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有的教师从开始教信息技术到教了几届学生,模式无多大变化。
(五)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与活力
教师上课内容枯燥,学生在听课时状态受到教师影响,导致课堂沉闷。
(六)道德教育的缺失
教师上课只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其实,信息技术很大一部分是教人做人,将道德教育纳入信息技术课堂之中,贯穿其中是很有必要的,可是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
(七)缺乏能动性
教师为了教信息技术而教信息技术,对学生,对信息技术教材缺乏能动性,不重为学生,信息技术教材只是教书的工具,而不主动地将这种工具深化,真正发觉其内涵,为自己所用。
二、对策分析
1、知信息技术
“所谓知信息技术,就是要读懂信息技术,就是要把握其基本要义,唯有此你才有可能登堂入室,加入信息技术教师行列,你才可能有资格或有可能谈论专业发展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信息技术”尤显得迫切,因为农村学生接触的东西没有城里学生多,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只是需由教师引导,“知信息技术”是对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前提要求,不知信息技术,无从谈信息技术教育,因为可能会将教信息技术的目标带了偏离教信息技术的航线,正如一个非舵手掌舵一样,多半的舵会将船开离航道,因为他不知道这个船行驶的目标是什么。
2、专业能力的提升
“所谓专业能力是指信息技术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职业能力,它包括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内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等。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专业能力作为支撑,就无法将专业知识更好的融入进信息技术教学之中,笔者所在学校有几位信息技术教师是非专业出身,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能力训练,所以,在个人专业能力方面往往落后于经过系统化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有一个质的提升,当然,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重视这一点,因为,时代在发展,不同时代对相同文本的解读不一样,对相同文本的教学设计不一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设计也不一样。
3、加强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者的一个理论支撑,每一个教育者必然熟悉掌握相应的教育理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卢梭的自然教育、于漪的情感教育及教育方法等等。这些思想及方法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的了解,有理论作为指导的实践才会更丰富、更具有目标性。
4、教育能力的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既教书又教人,才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又有高尚思想品质和健康情操的人”。教师个人行为时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个人良好的行为对学生往往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把拉他到办公室骂一顿或是惩罚他要来得更有用。
相信行为的力量,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对把学生教成“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道德败坏的教师是无法使学生信服的,一个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教学生说话、写字,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中随时随地的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5、有信息技术味
信息技术味和知信息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知信息技术重在“知”,而信息技术味则重在一个“味”,教信息技术就要体现信息技术味。一个缺乏信息技术味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出的信息技术必然如一杯白开水,有信息技术味必须要以知信息技术为前提,不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便无味。
6、加强责任意识,改变价值观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12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应用中涉及到数据的同步, 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应用数据同步的类型和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应用的环境不同, 个人信息同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个人信息的单向同步与个人信息的双向同步。
二、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析研究
2.1总体情况
最早涉及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的专利申请的申请年代为1998年, 从此申请量总体保持增长状态, 每年都以一定程度平稳增加。通过上述数据分析说明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研究发展虽然已经经过了15余年, 但是2004年之前申请量并不大,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通信领域技术的大飞跃, 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也在继续进步, 因此专利申请量出现了快速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相关技术专利申请量主要集中在公司, 其比例占78.6%, 另外在大学和个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研究机构申请量较少。可见, 从目前全球范围内, 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在应用领域比较活跃, 应用程度较高。
申请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我国在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2.2技术热点
2.2.1上传个人信息以及下载个人信息
目前, 数据同步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利用上传或者下载的数据同步技术来实现个人信息的同步于管理属于最基本的技术 (KR10-0551957, LG电子株式会社) 。可是, 在实际的个人信息同步过程中, 需要同步的个人信息的数据量往往是很大的, 因此, 通过差异数据同步, 可有效减少同步的数据量。
同时, 通过将原始数据包分块进行传输, 使得网络出现中断时, 不再重新传输整个原始数据包, 而是从网络中断时传输失败的数据块开始继续传输, 从而实现了断点续传, 也可减少同步通讯量, 节省了大量的网络资源, 并且, 通过不同的编码和压缩方式也可减少数据流量 (CN101350839A, 北京立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云计算”是近几年的热门技术, 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项技术, 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 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 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个人信息的存储与同步量不断增加, 对于海量的数据的处理仅采用压缩等技术来减小数据量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 将个人信息的同步运用“云”技术, 通过建立云通讯录, 将云通讯录同步到云通讯客户端 (CN102413169A, 盛乐信息技术 (上海) 有限公司) 。
2.2.2个人信息双向更新
单向的上传或单向的下载是能够实现一方的数据同步, 为了将个人信息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同步,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采用单向同步技术, 实现双向同步, 即终端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以及服务器可以将数据下载到移动终端, 其中, 上传过程为终端按照确定的同步通讯方式发送编码后的数据集合到服务器, 下载过程为终端从服务器下载需要同步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从上述公开的上传个人信息和下载个人信息的方法, 可以比较完善的实现了终端与服务器间的个人信息的数据同步 (CN101321185A,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信息在同步过程中, 若只采用定时的上传或下载并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个人信息, 也就不能及时地达到设备间的同步, 针对上述问题, 当发送端改变了其存储的个人信息时, 发送端的移动电话中的电子邮件程序自动地通过电子邮件将个人信息作为共享信息发送给多个接收者, 接收者根据接收的上述个人信息更新自身的信息, 从而使得设备间及时地同步个人信息 (JP2004112119A,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三、结束语
本文在对专利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对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的专利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针该技术在国内外专利申请中的技术热点进行了介绍, 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
摘要:数据同步技术实现了跨平台、跨设备、跨网络的个人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同步和交换, 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对中国专利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对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的专利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针对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技术在中国专利申请中的技术热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数据同步,个人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立亚, 胡晓红, 辛振国, 一种由智能终端控制的数据同步算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40 (2) :172-180;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05-29
高二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9-08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05-24
信息技术2.0教师个人研修总结07-29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职责06-13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报告09-23
小学信息技术个人工作总结08-18
信息技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