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2024-08-16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精选11篇)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篇1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转眼间,一学年又过去了,在这一学年里,我自觉结合本人信息课教学的工作特色,积极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试着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优化的实现教学目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充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自身需要。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正因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一批批走出去,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主人。要求教师要切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因此,我在这一学期中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和三个代表的文件精神,使自己树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想,提高自己履行师德要求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过程中体现师德。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 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因此,我这个学期任教整个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来自农村的这一实际,利用各种方式,打消学生的畏惧感,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有些接受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不厌其烦的手把手的教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管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这半年来做得较好的一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觉到计算机课的不一样,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本人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重点,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正因为这些努力,以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学校的师生一致好评。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鼓舞,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知道,我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合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篇2

信息技术教师, 你在哪里——理论与现实夹缝中的生存

理论上, 你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你年轻, 有活力, 你或许是刚毕业于某所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 对课程改革的意义、方法有着自身的感悟和系统的学习, 或许刚走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校门, 手里拿着这个或那个证书, 满怀对教育的热情, 和对工作的期待。当然, 你不仅仅有这种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自觉, 你还有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长处。你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强力武器。当其他学科教师还在努力学习博客操作界面的时候, 你已经能熟练地用博客反思写作了;当其他教师孤军奋战困惑于不知怎样与同行们学习交流的时候, 你已经能方便地利用聊天工具、交流平台进行对话、协作了。你有良好的成长氛围, 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专门召开高级别工作会议的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是国家承认的少数奥赛学科之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投入最多的方向之一, 也是各种教学比赛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有条件创造人际和谐的发展空间, 你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好帮手, 差不多所有教师都需要你帮助他们制作、修改课件, 需要你帮助他们走近教育信息化;你是学校领导的宠儿, 学校需要你组织电教室、管理机房、维护各个教研室的计算机运行——唯大材方可大用, 教师们都喜欢你、欣赏你。

但在现实中呢?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事实上, 你是欢宴一角的旁观者。你是一个“副科”教师, 评优?得奖?行政领导惋惜地告诉你:“对不起, 看不到你的高考成绩, 学校无法评价你。”你是其他教师的助手, 他们的工作得到表彰, 当然不能否认课件的功绩, 但这课件毕竟是他们思想的结晶, 其他学科教师遗憾地告诉你:“谢谢, 但这不是你的成绩。”你确实为学校做了许多杂事, 但杂事毕竟是杂事, 学校领导不无严厉地告诉你:“对于勤杂一类的工作, 我们看在眼里, 但这类工作实在不能享有太高的荣誉。”就这样, 你的“教师”身份遮蔽于繁杂的工作之中了, 你的成绩淹没于各种遗憾的声音里了。于是, 你开始抱怨自己工作的边缘化, 在喋喋不休的关于地位“边缘化”的感慨中, 你默默地接受了这种认知, 习惯于把自己看成一个责任不明的教育改革的旁观者。“专业发展?不!连专业恐怕都算不上, 谈什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 你为什么在这里——专业的错位与定位

很遗憾地揭露出你的处境, 不是希望用这样尖酸的语言刺痛你, 我是你的朋友, 其实我就是你。当我诚实地说出你在夹缝里生存的真相,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你为什么在这里。

高考、中考等升学考试不考?是的, 这的确使你沦为“副科”, 不受学校重视的最表面原因, 为此你可以抱怨这种政策导向上的缺失。但理论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应该是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才是一个科目地位的保证, 信息时代的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天然的兴趣应该可以部分弥补这种政策缺失的遗憾。何况, 对于考试或者不考, 你或许无能为力, 因此考试不应该是你抱怨的内容, 我们能做的恐怕是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抓住学生的兴趣, 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专业地位。当然, 除了政策, 或许你也该考虑一下你的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个定位有什么问题呢?

专家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指导他们掌握信息技能、形成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方法。”因此, 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限于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的教育, 还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不是一个学科教学能解决的, 因此人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但这种整合会不会削弱了你的专业地位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好, 是不是意味着就无需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了呢?反过来问问自己,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整合的时候, 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定位应该在哪里呢?

在专业定位上,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非垄断性的, 而垄断性又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标志, 这种非垄断性使得你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而这是影响你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具有不同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前者是外在的、群体的, 而后者是内在、个体的。一方面, 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结果, 同时, 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又为教师个体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支持环境。因此, 或许正是这种专业目标上的模糊使得你无所适从, 使你既是一个“副科”的任课教师, 又是一个一般教师的助手, 还是一个维修学校设备的勤杂工, 而最后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信息技术教师, 你要往哪里去——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努力, 专业化问题的解决还要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中, 那么你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从形而上的意义看, 发展本身就是你的目标, 但是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例把这抽象的“发展”目标具体化一些。

或许课上你要你的学生搜索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 但这不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 你不能把干巴巴的“搜索引擎”、“关键词”、“与、或、非”等计算机知识填到学生的脑袋里, 你要结合气候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这些信息技术知识。看看这里涉及教师的哪些东西呢?

首先, 这堂课的教学包括计算机知识, 这是你的根本目的, 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时候,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是学习的副产品, 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知识是核心。在围绕信息技术开展的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任务或基于项目的教学中, 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和依托, 因为你不能孤零零地教技术操作, 你要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但这里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术。从国家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看,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中也强调这种技术的特点。如在高中阶段6个基本模块中, 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5个主要模块都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因此你要把握住这种专业的重点, 以技术为核心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你要万分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中本体性知识的把握, 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你的专业学科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这更要求你利用专业优势, 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

其次, 这里包含地理、社会等其他传统学科的知识, 如果你对气候变化等“学科外”的知识一无所知, 那么你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呢?因此你要把握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 以便运用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把干瘪的远离生活的计算机知识镶嵌到学生的生活中, 送到学生心里。

再次, 这里还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学生走进你的课堂的时候, 他从来不是一张任意涂抹的白纸, 在进行具体学习之前, 他前面的经验总是规约着他对新内容的认识, 而信息时代让他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或许有的学生早已熟练掌握了搜索的技巧而对你的“唠叨”不耐烦, 而有的学生却迷惑于你熟练说出的“搜索引擎”、“谷歌”等陌生的词语而充满沮丧。因此, 你要用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认识你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状况, 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后, 还有一些实际上指导了我们行为的, 需要我们用“心”把握的实践性知识, 这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人际知识、情境知识。这部分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 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 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 深藏在知识冰山的下部。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信息技术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良好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这支队伍的师德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不尽合理;(2)对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不够;(3)学生工作职责泛化,挫伤了政治辅导员的积极性;(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有的教师在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发生偏差。

二、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前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在高校这样一个环境中,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应该施惠于此,应该给这里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改变。

三、信息技术在师德建设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沟通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一些聊天工具,如网络论坛、网上评课系统、QQ、飞信、飞秋、飞鸽、微信、微博等,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得以应用。在日常的管理和学习中,有效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会使我们的师德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就信息技术在师德建设中的运用情况予以说明。

1.建立网上评课系统

为了使校园更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学术交流,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商学院独立研发并且建立了网上评课系统,以相互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任课教师所上的课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部门及时了解教学状况,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使教师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地予以改正,更加方便地掌握学生上课的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自我学习,提升自己。

2.建立网上师生沟通、干群沟通平台

南职商学院贯彻学校文件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上师生沟通、干群沟通平台与学校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是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党的群众路线。师生沟通、干群沟通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及时地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便于师生干群们无缝隙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真正做到管理无空白,服务有监督。由于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在全院范围内公开,使我们缺乏经验的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经验。遇到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对处理问题的办法进行借鉴。

除上述的两点之外,商学院微博利用QQ、飞信等通讯工具的运用等在师德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渠道不仅只是通过会议、文件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我们网上的交流、反馈等渠道进行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

2.提高了教师的管理业务能力

QQ软件、微博、微信等的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式。一些有困惑或者是面临问题的老师,经常在群里面发布消息,其他的老师积极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解决。有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教师管理业务能力的提高。

3.提高了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使其自觉按照师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进,使“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等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心信念和行为品质,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高职院校师德的建设,还有很多可以上升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还有待后续的研究和完善。我们一定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改革的脉络。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力求更好更有效地找出一些途径,为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师德建设[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05):25-26,31.

[2]戴锦明.谈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师德建设[J].科学教育家,2008(06):18-19.

[3]徐宁宁,汪卫.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师德立意[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7):26-28.

(作者单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教师总结 篇4

一、教学方面

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高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常用软件,并能够制作优秀的电脑作品。此外,在课余时间,我开展了学生电脑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好环境。

二、师德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认真管理好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3、多媒体设备及时进行检测,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不耽误老师与学生的上课使用。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平时,通过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努力也使我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科基本功比赛、论文等在县里获奖,县级个人课题结题并评为优秀,所参与的省级课题结题并被评为省一等奖。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电脑教师信息技术总结 篇5

刚开始,我对各种教学软件全然不知,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这些从未接触过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就像一团乱麻,无从着手。为了迎合使用电脑进行幼儿教学的趋势,我曾走过许多弯路:如将画册中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中,加上简单的切换音效,就算是一个课件了;或将录音磁带中的音乐通过电脑播放出来,就算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了。显而易见,诸如此类的无稽行为只是滥竽充数,这些所谓的“课件”并没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更没有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渐渐地,我意识到制作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拼凑、刻意地强加,而应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件内容、巧妙运用软件技巧,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

如社会活动《美丽的亭林路》。由于客观原因,孩子们不可能到亭林路的现场开展活动,所以我事先拍摄了许多亭林路的照片、录像,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刚开始设计课件时我觉得千头万绪,因为亭林路上可讲的内容很多,我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后来经过教研组各位老师的群策群力,将活动环节确定为亭林路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配套设施、新旧亭林路对比和路名的由来。活动从幼儿熟悉的昆山路名开始,通过观察课件中亭林路的路牌照片,帮助幼儿学习了如何看路牌。接着我简单绘制了亭林路的的地理方位,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幼儿了解了亭林路的地理位置。通过观察地图和老师的讲解,幼儿基本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地图方法。在了解亭林路的配套设施时,我根据幼儿说到的店名在课件中点出相应的照片,并讲解了各商店的商品。亭林路的.过去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我就在课件中展示了亭林路的旧照片,帮助幼儿了解它的过去,从而体验如今的昆山环境如此优美,激发幼儿热爱昆山的情感。关于亭林路的路名,幼儿了解得并不多,我通过课件中顾炎武的图片讲解了亭林路路名的由来,并提出了柏庐路、震川路的路名,为活动后的延伸环节做铺垫。课件的最后部分,我插入了亭林路的视频资料,再现了美丽、繁华、便利的亭林路,并根据视频内容配上相关的语音讲解,加深了幼儿对亭林路的认识,增强了幼儿热爱昆山的情感。

活动实施后,我发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与课件的互动性也很强。课件中再现了亭林路的建筑特色、配套设施,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幼儿身临其境,并通过新、旧亭林路的对比,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整个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得到较为充分地体现,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电脑的各种功能,通过培训、自学、相关的课题研究,逐步掌握了音效处理、powerpoint制作、网络信息共享等使用方法,使电脑渐渐成为了幼儿学习、教师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十年后的今天,电脑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设备,它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锻音乐的选取与剪辑、活动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等等。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高效的智能化教育对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将结合幼教五大领域七大学科的特点,借助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效能。

教师信息技术线下研修总结 篇6

峰市中学饶振信

我是永定区峰市中学从教近三十年的语文老师,带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桃李满天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校学生人数锐减,老师相对富余,服从学校安排,我当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兼七年级的心理辅导老师。若不是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过几年就可以光荣退休,无事一身轻。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行,老师相对富余的状况会逐步改变,也许再过几年,师资还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作为从教多年且热爱语文教学岗位的老师,我不能存有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思想,而是要未雨绸缪,要像时刻紧握手中钢枪的战士一样,随时等待祖国和人民的呼唤,到最需要的一线岗位上去。因此,我觉得这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通过培训,我获益匪浅。

一、培训为我校数字化图书管理打下了基础。我校虽然学生不足百人,但图书馆藏书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八千多册。以前都是用簿子登记造册,有十五、六册之多,上级检查时拿出来厚厚一大摞。学生借书情况统计,也要人工清点汇总,费时费力。过些时候,福建海峡出版社还准备捐赠十万元的图书给我校。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用簿子登记入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若能运用图书管理软件,实行数字化管理,则轻松省事多了。以后上级检查,只要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总共有多少册图书、新增的多少、各种类别的书有多少、学生借阅的情况等信息就一目了然。实行数字化图书管理,将大大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图书的有效利用率。

二、培训为我上好心理辅导课打好了基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可能有些领导也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是给工作量不够的老师凑数的。直到今天,学生手中还没有一本正规的教材。老师拿到手的还是网上购来的一本书,至于教参、教案和可供借鉴使用的课件,更是难觅踪迹。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心理辅导老师,要把课上得让学生喜闻乐见,其难度可想而知。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之前,学生上心理健康课的兴致不高,有的在做其他科的作业,有的干脆伏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即使有听也是心不在焉。究其原因,除了学生不够重视,老师心理健康的知识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水平不高也有很大关系。这学期我校更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条件。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努力从网上查找资料,寻找可供参考的课件,精心制作每一堂课的课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学生感兴趣,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内心的困惑和追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前不久,我上了一堂《萌动的青春情》的公开课。导入新课时,引述著名诗人歌德的名言“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来激发学生对青春期异性交往这个问题的兴趣,课中列举了学生两性交往中存在的十几种情况,让学生去讨论“如果当事人是我,我该怎么做”。上课结束时,我即兴创作了一首诗《青春萌动不迷茫》——青葱学子情飞扬,伊甸禁果君莫尝。学业精进缘广结,渠成水到果辉煌。让学生当堂朗读,学生兴趣盎然,此课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可见,老师只要肯静下心来,勤于钻研教材,精心准备上课资料,精心制作好课件,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过去靠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显得陈旧落后,而且是难以想象的。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篇7

21世纪, 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素养之一。公民信息素养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或者学校的系统学习获得, 后者是公民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的系统学习就离不开教师的教学,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以教为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配备信息技术课教师。这些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必备的教学能力, 还必须具备能够指导和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与研究的能力。所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培养。[1]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课程,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能胜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令人堪忧, 以下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其发展的现状作一探讨。

1. 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内因

(1) 教师的学历和所学专业

笔者对河北省11个地区18所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 对个别学校教师采取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18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查发现, 1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占总数的89%, 1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还有1人具有硕士学历。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科学, 其中有6人是学教育技术的, 占总数的33.3%, 9人是学计算机科学的, 占总数的50%, 此外还有英语专业、数学专业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教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普遍在大学本科, 就学历而言足以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就所学专业来说, 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优于计算机专业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而现实正好相反,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争抢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饭碗, 后果就是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进一步变窄, 进而导致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面临萎缩或停招。

(2)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通过访谈我们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备课不积极, 教学状态松散, 成就感降低等。归纳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 首先,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差, 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尤其在那些信息技术课程未纳入高考范围的学校里, 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繁杂, 除了讲课外还负责机房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而学校却不能对其工作予以相应的重视。其次, 教师的职业压力比较大。通过问卷调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师生比数据进行了收集, 最低师生比为1:50, 最高的师生比为1:1000。师生比的高度不对称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 而教学效果必然也难以保证。

(3) 继续教育或者培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据调查, 上述18所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中从事该课程教学后参加过培训的有11人, 占到总数的61%。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培训使得非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意识到信息技术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意义所在, 更多地关注于具体的技术如何使用, 如何掌握某软件的高级技能。我们应该培养指导教师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 将整门课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和教学, 以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整合。

(4)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技术素养在内, 信息素养是说一个人有足够的元认知策略, 能够指导其对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技术素养是说一个人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 能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 满足其工作等方面的需要[3]。

有些教师对于什么是信息素养, 自己是否具备信息素养, 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并不明晰, 在教学中亦步亦趋, 没有创新, 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纸空文。

2. 外界对教师的影响因素———外因

国家教育部要求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规定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最迟于2010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各地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定位不一致, 各地经济发展不一致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也不一致, 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考查的方法都无法一致。经济发达地区已纳入高考范围, 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才刚刚起步。

只有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技术教师才可以专心于教学, 才有可能专心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进而彻底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二、当前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对策

目前为止, 我国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高考范围的省份寥寥无几, 对于暂时还游离于高考大门之外的省份,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应对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问题和困难。

1. 检验自己是否具备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

当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何种能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除了教师必备的能力之外, 以下几方面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必备的:处理教育信息的能力, 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和媒体 (资源) 应用、开发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3]。这些恰恰是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因此从这一点看来教育技术专业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专业对口。其他专业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等方法加以增强和提高。

信息时代的技术和思维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所以无论哪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就要抱定终身学习的态度,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这其中就包含着方法的选择问题。据调查,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选的是演示法, 其次是任务驱动法, 再有就是讲授法、操练法还有多媒体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使用能够唤起学生思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 例如:任务驱动法。笔者在教学中曾将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结合,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Flash教学中在讲授了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后, 给出两个任务, 一个是做出与示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一个就是稍加提高或综合的任务, 不限制学生采取何种方法, 当场检验学习效果。在这样一种类似比赛的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都积极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并进行职业规划

当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应对教学、学生、自身发展、家庭、社会等带来的压力时, 职业倦怠的出现是必然的。家庭和社会应该给教师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 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使得教师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只有职业定位准确, 教师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学校也可以提出某种奖励政策, 使得教师在内部动机不足时, 依靠外部动机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自己积极进行自我调整, 学习心理学理论进行积极的归因, 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 学会分辨来自外部的不良影响, 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不同地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处工作环境不同,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河北省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处境并不能代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但是对于如何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正面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探讨得出一致的结论。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出发还是外部给教师营造更加恰当的环境,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 目的都是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良性发展, 我国公民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梅, 田振清.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系统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 .

信息技术下教师角色转变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转变 多媒体 网络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是在电子备课室,建立多媒体教室,老师用多媒体进行上课。而科技的发展又极为迅猛,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PoertPoint、Authorware等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电子邮件、卫星远程通讯、传真通讯、虚拟现实等都在不断介入教育而成为很有用处的新的教育媒体。

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自然有助于教学,反之也可能由多媒体而成为“倒霉体”,妨害了教学进程。记得我一次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是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花了一周的时间用Authorware制作的一个课件《锥体的体积》,组内老师都认为课件作的不差,但问题也很多,如:(1)制作课件太花时间;(2)效果不见的很好;(3)整堂课跟放电影没有什么区别等。由于课件是打包的,教学时只能按照固定的程序下来而不能修改,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将无法进行。表面上看課堂信息量大,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用PowerPoint编写演示文稿代替小黑板,增加课堂容量,但由于对其他课件制作软件不了解,不会从中选择和整合使用,因而所制作的课件的实用性、交互性不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的掌握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利用。我想如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到以下2个转变。

1、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道授业解惑”是人们对教师作用的一种注解,在新时代下,教师仍然要能“传道授业解惑”,但不能如以往一样一味的包办了学生的学习,忽视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特性。实际上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

基于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操作上,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

可以说教师如果练就一双慧眼,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为自己所用,那么信息技术就成了教师手中有力的教学武器。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黑板和粉笔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而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1)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又如在求锥体的体积时,可用Authorware制作将一个三棱柱分成三个三棱锥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从而得出锥体的体积公式;在讲解椭圆的定义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到两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让学生直观的得到椭圆的定义;在线性回归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Excel处理数据,模拟图形。

由于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生动丰富,通过它可以解除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

(2)网络的交流功能。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老师应将上课用的课件在校园网上公布,能够让学生回家后进行操作;同时,老师的课件应不是简单的罗列上课的内容,要有一些可以互动操作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在课下操作的需要。如果用网页形式,还便于网上传播,而且容易操作,可以实现互动,比如里面可以有bbs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后就课堂上的该学生没有来得及表达的问题进行交流了。

可以说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建立QQ群,班级、学校网站,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问题研讨、教师答疑、资源共享,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网络的广泛使用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师要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如在学习研究性课题:欧拉定理的发现时,可采用WebQuest学习模式,由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总结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篇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树立永远学习的观念更是不可或却。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由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统一授课,边学习理论知识边上机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后学习了EXCEL及word的使用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大胆上机实践操作,把的知识力求当堂消化吸收,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全体教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从而加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的运用程度,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来担负起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具体工作

此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内容侧重于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训时我们根据PPT大纲边讲解边演示方式进行,并在课堂上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水平差异,我们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

1、制定可行性计划,工作有条不紊,收效显著。本学年初,在学校组建计算机教室之后,学校领导立刻意识到,利用本校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立刻组织人员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收到了良好的成绩。

2、微机教师认真准备,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以课堂的形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知识及技能告诉给大家,课时充分。

3、老师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并且,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

三、努力方向

由于网络带宽有限,对老师的上网学习有了一定的限制,对制作教学课件方面尚有不足。今后将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培训,以提高在教学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力。

四、培训的效果

此次培训覆盖面广,知识点新、实用性强。从培训的现场反馈和课后反应来看,这次培训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大家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一直非常集中,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作为培训讲师来说,每次上课也是饱含激-情,能够比较好的调动大家的情绪,双方互动良好。虽然每次课程都持续将近1个小时,但是学员大部分都聚精会神的坚持到最后,课间还有非常多的学员提出一些平时计算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更有部分学员提出把培训时间延长为一天。可见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广大教职工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渴望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而且大家对这方面需求确实很大。通过本期的培训,教师们基本学会使用表格和文档,将所学的运用到工作中去,会使用聊天工具QQ,在QQ中发邮件,上传和下载群文件。

本期的培训和他们原先所受的同类培训完全不同,受益非浅,这次培训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操作性,内容均较为实用,有利于今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学校今后能多组织此类培训。很多教师也在课后进一步向培训教师询问问题,索要培训资料、多媒体光盘。

从中可以看出,这次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考虑今后可以根据各部门、各层次人员需求,更加细化、更专题化的组织计算机培训,将培训工作持续的进行下去。

五、培训的不足

虽然这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由于培训时间所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不得不一再压缩培训内容,舍弃一些原来准备的实用技巧和知识点,希望下次能有机会补上。而且我们每次培训只能针对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总结 篇10

一、三个微能力点的学习收获很大。

在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习中,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学情分析的意义、作用,系统的学习了有关学情分析的问题设置、软件使用方法和分析方法,还亲自使用“问卷星”软件制作了一份问卷调查表。

在微课课程设置与制作学习中,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微课的起源;可汗学院的发展;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微课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雨课堂”软件,该课件对于教育教学有强大的功能,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快捷地展示更多内容,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疑、弹幕互动。“雨课堂”科学高效的个性化功能,使教与学更轻松便捷。进一步了解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高效多能,提高了我们信息化应用能力,这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教学。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能力点培训收获和启发特别大。跨学科学习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单一的学科背景下,学生很难得到于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体验.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能自觉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是支撑活动的关键。在学习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技巧。通过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具体感知了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课堂魅力,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

二、通过培训进一步拓宽了教育教学视野。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加深了认识,提高了操作能力。这次培训点燃了思想的火花,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次训练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到了更多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方法,它一定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多重感官的体验,确保课堂效果更好。

三、通过学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个人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指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及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的教学等要素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容忽略三个问题。

一是教师必须明白在一节课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要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作用,不能用课件、视频代替教师组织教学、讲授、指导等重要作用。基于什么目的,能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必须清楚。

二是教师必须找准使用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基于使用目的后,在使用时间点上必须把握准确,才能起到助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师师德总结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 实践技能 学习兴趣 专业知识

在信息化高度密集的今天,每个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渠道宽阔无比。作为信息化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何有效地落到实处?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每年都会举办了各项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展示中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果,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活动,现结合活动体会谈谈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并与同行共勉。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教学理论基础

我认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其目的是一个采风的过程,三年一个轮回,全国会有一批的信息技术教师走上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思想和经验,通过展示、交流和沟通,使比赛选手之间、选手和听课、选手和评委教师进行了心与心的、技术与技术之间交流,大家相互影响,相互感悟,在时间中走向进步和成熟。比赛的过程大致分为三轮: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笔试;专业技术上机考试和说课比赛;展示课赛。赛后选手讨论的最多的话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磨枪不快也光。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提升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更要学习先进的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时,尤其是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以下能力:

1.有较广的知识内涵。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那么你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2.不断变化的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结合信息技术对课堂的影响。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已经让很多教师适应了这种环境,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让师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成为了课堂的主流。微课等手段的应用,更加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向和谐、有效的课堂模式去发展。但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教师本身的变化,尤其是教师教学构建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课堂角色互换的能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只要在于“学生课堂的地位”,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人才,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似乎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如何体现这一主体的地位、作用。教师除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试着转换角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来体验“小老师”、“小组长”,给学生适当的责任感,在责任中激发兴趣。这种角色转换后,促使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角色转换后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协作性学习法、开放性研究性法等都是课堂角色转换后有效的理论支撑。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4.学科科研能力,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时,经常无法完成既定的设计效果,在我看来主要的原因是课堂的机智和灵敏度不够,有点紧张,在感觉到不能按照原计划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灵活处理教学任务(或没有机灵的把任务做裁剪处理)而是依然像试教的那样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流程来教学。

在课堂上,首先我们要坚持原则,整堂课的灵魂不能变,教学的主线不能变,任务的主题不能变,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灵活的处理课堂任务,这其实也是教师的基本功。这类基本功需要在平时教学后,进行反思和教学研究才能获得。通过平时每节课教学完成后,对课堂中选择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反思、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日志。在每次的得失中稳定心态,积累经验,壮大自己。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教师而言,除了熟悉所教教材的内容,还需要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二、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精深的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技术面非常广,因为技术必修承载着一些内容,方能让技术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专业知识为例:内容多,深度不一,只有平时积累教学中点点滴滴,认真教学,充分反思,在比赛时方可出彩,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赛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准备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根”。课程标准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每位教师的职业守则。标准的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交流与表达等几个部分。根据这个“根”,全国长出很多“枝”,这些“枝”就是各种信息技术教材。当前信息技术教材主要:人教版、浙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几个版本,如果要参加全国的比赛,建议教师要尽量去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根”的内涵,因为每一枝都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2.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土壤”。教育教学理论是每个学科的“土壤”,他是更多教学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提炼得来的财富。所以这些理论也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土壤,我们只有多读,多学,才能使我们参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生长的空间和目标。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忽缺的内容,例如:研读《技术课程标准研修》和《高中技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李艺教授编写)等。书中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直至课程评价等环节,均有很好的、有针对性的阐述和案例。

3.以扎实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为“花朵”。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操作技能外,工作时需要学习的技术操作技能更多、更新、更全面,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工具软件的使用,才能使你在课堂中像花一样开的更美。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工具部分:基本工具指的是常用的软件,它能进行信息的基本获取、加工和社会交流与表达,例如浙江省技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的:主要是Excel 2010、Word 2010、Access 2010等软件的使用,虽然前面的Office 2010软件是基础软件,但对软件掌握的全面、高级应用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亮点,如Excel中其他函数的使用(除求和、求平均以外的函数使用),Word中邮件合并、引用等操作。

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信息技术教师绝大多数都能用熟悉的语言写出很多功能很强的程序。但是能用多种语言写出不同的程序,就比较少了。曾经有一次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要求用VB编写输入10个数,排序后输出。一位经常写网页代码的教师就无法完成。很多教师辅导过信息学奥赛,常用的算法比较清楚,但如何用多种程序语言表达程序反倒成了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适当的了解常用程序语言的语言风格。

选修课程部分:目前新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需要学生掌握用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等处理多媒体素材,然后使用Flash等软件合成综合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Goldwave和Flash软件,学习使用这些软件实践操作不难,但是需要熟悉不同的版本、并使用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出的作品美观、技术含量高、能让你的学生喜欢的作品,就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努力发展和进修的目标。网络技术是个热门的IT行业,目前“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促使网络安全,网络技术成为学生和家长学习的热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学会网络基本规划、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计算等也是当务之急。

三、精湛的教学设计,鲜明的学科教学思想

“激发兴趣,保持专注、深入探究、学以致用”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理解,也是我平时贯彻新课改理念,追求个人风格的目标。在展示课上我从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力求落实课堂目标,突出我的亮点和风格。

例如,在情景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学生距离,我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每天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经常会看见地下过道中的涂鸦、建筑围墙的图案等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来导入。很快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轻松的引入了我们的课堂。

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我重在启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讨论空间,不但引发思考,也快速的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专注。

任务实施环节,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首先要清晰操作要领、明确操作要求,可以适当用演示法向学生演示操作要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感受你的设置的教学重点,从而也可以为下一个任务作好铺垫。第二个任务目的是巩固重点,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增加一个突破难点的任务,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新知的平台。多个任务实用有趣,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方能成为展示出最大的亮点。

在交流评价环节,我开发了一个课堂即时评价反馈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展示评价,克服了多元评价的难题,提高了评价的效果,在评价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技能,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我经常要求自己争取做“三到”,“三到”分别是:

1.教师需做到:提升素养,汲取他人,精心设计。

2.学生应得到:兴趣盎然,手脑并用,充实体验。

3.课堂要达到:内容丰富,完成任务,余音绕梁。

成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不是教师精彩的讲演、优美的课件演示,也不是学生疲于应对各种软件所带来的绚丽效果,而是学生在宽松、自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集中精力的思考、充满兴趣的实践。

四、小结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信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达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教师。现代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只有掌握广广博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适应职业、适应时代、适应需求。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华斌. 提升信息素养 彰显技术魅力[J]. 衢州教育,2014(01).

[2] 李丽.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2).

[3] 李红霞、何有勇. 浅议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9).

上一篇:幼儿园说课稿会说话的标志含反思下一篇:《会唱歌的猫》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