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2024-08-27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通用13篇)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篇1

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

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仍是学科内容和操作技能,很少探讨道德问题,也基本不愿意过问与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一项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寓德育于“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深有研究的李艺教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任务是学习桥梁,足见,“任务”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任务”中渗透道德教育。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实例1:在教学任务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3章第2节“字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1)。

实例2:在教学任务中渗透学校精神教育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品格的凝练和神韵的描述,更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学校精神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一个人只有爱家、爱校,才能进一步升华至爱民、爱国。

“理解、勤奋、感恩”是我校精神的主要内涵,我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要深刻领会和传承。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2章第2节“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教学内容,我结合学校精神内涵,设计了教学任务(如表2)。

实例3:在教学任务中渗透感恩和责任感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雨露,是健康人格的表现。懂得感恩的人,就会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帮助他人,就会懂得谦虚和自省,就会勇敢地承担责任,乐观地面对风雨人生。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3章第3节“多媒体信息处理――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渗透着感恩和责任感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3)。

特殊的教室环境蕴涵着道德教育

1.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般都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室的特殊性在于,它非常需要被“呵护”和“疼爱”。这些高新科技设施易损坏,学生也会因操作不当或者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2.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经常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很多,而在计算机教室这一特殊环境,主要的教育内容是“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特别是“不要乱藏东西”。

部分学生的确做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但还会趁人不注意时,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这些现象表明部分学生还未真正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基本文明行为习惯不是一时能养成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教育,积极发挥同伴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一方面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学生有效上网,避免其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教育学生慎交网友,不随意约见网友等。

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邮箱;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学生懂得资源共享的网络,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霍益萍主编.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王书伟,王淑娴.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李艺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晓楠编著.教学育经典名言的智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7]王斌.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陶增乐主编.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篇2

一、利用地区资源, 开发德育阵地

利用地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活动, 把本地的德育教育基地等德育素材进行筛选、编辑、检索和加工, 制成课件———《德育基地》, 再利用authorware的交互性和flash的动画性构建生动、形象的教育环境。“知我东安”介绍东安的经济发展情况;“爱我东安”介绍东安的山水风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建我东安”使同学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 探索创新出成效”。同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 随时打开查阅, 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弘扬了民族精神, 增强了民族责任感。

二、利用媒体手段, 开展德育基地活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载体。为此, 我们号召教师在各种德育阵地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部分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 如“重走长征路”, “我为自然添绿色”, “劳动艰辛知多少”活动等。将这些活动的场景, 用主题知识网站做主线, 把同学课下搜集的活动图片、活动内容、活动心得等做成知识网站, 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 网站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认知作用和情感激励作用, 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 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利用网络资源, 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在校园网上让学生自己制作班级主页。在“德育论坛”上学生可以敞开思想与老师沟通, 通过平等的交流缓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碍。学校可设计教研组网页, 任课教师可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改革, 在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 通过构建高中德育阵地新模式,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弘扬, 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学校因此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中学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主体,阵地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国庆主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法及实践应用手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8

[2].黄荣怀著.《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篇3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中学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主体 阵地建设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德育阵地开发活动中,将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利用地区资源,开发德育阵地

利用地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把本地的德育教育基地等德育素材进行筛选、编辑、检索和加工,制成课件——《德育基地》,再利用authorware的交互性和flash的动画性构建生动、形象的教育环境。“知我东安”介绍东安的经济发展情况;“爱我东安”介绍东安的山水风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建我东安”使同学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探索创新出成效”。同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打开查阅,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责任感。

二、利用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基地活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载体。为此,我们号召教师在各种德育阵地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部分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如“重走长征路”,“我为自然添绿色”,“劳动艰辛知多少”活动等。将这些活动的场景,用主题知识网站做主线,把同学课下搜集的活动图片、活动内容、活动心得等做成知识网站,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网站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认知作用和情感激励作用,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在校园网上让学生自己制作班级主页。在“德育论坛”上学生可以敞开思想与老师沟通,通过平等的交流缓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碍。学校可设计教研组网页,任课教师可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改革,在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通过构建高中德育阵地新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弘扬,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校因此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庆主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法及实践应用手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2.黄荣怀著.《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教育信息化》2008年1-8期.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杂志社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篇4

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三年的探索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努力理解、践行和倡导教育的新理念,努力达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一、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过程、备教学反思。备课时教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倡导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人人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备课方式从单纯的课前备转化为课前备、课中备、课后备三个环节。课前备要围绕三维目标,关注学生差异,预见动态课堂;课中备要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课后备要注重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备课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教师促进自我发展的途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有新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信息素养的学生。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让大家摆脱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一方面重新理解并运用讲授法、演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尝试自主学习、主题活动等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

如利用校园网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网站,把内容分成主题知识点,包括文本

讲稿、PPT课件、音视频资源,放在在线学习的平台上,定期发布学习信息,总结阶段教学成果,同时学生通过班级电子档案袋,在每个主题学习完毕后留下心得体会以及改进措施,还可根据本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版教材,成为对新课程的有益补充,更增加了技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可采用辩论和比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将记忆性的知识点,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事先写在一摞小卡片上。上课时教师先讲授,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模仿《开心词典》的形式,找一个学生做主持人,利用写在小卡片上的问题组织竞答,对于技术性的内容,则实行小组合作、分组对抗的形式进行,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增强。

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的许多操作可转换成成果或作品。例如,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动画制作、PP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的任务操作,其结果完全能以作品形式进行存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前演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拓展了他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的渠道。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

三、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庸俗化与片面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现,对克服信息技术教师中软件功能讲解、单纯技能训练等弊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其后天乏力的问题日益显露。有教师将染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或作业,有教师将一个个软件操作当做任务,有教师片面理解“任务来自实际“的含义,选择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使课程主题被要补充的大量其他方面的知识冲淡。

2、选修课遇挑战

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理想状态下,选课的多是对该课有浓厚兴趣并愿意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开课教师应该对这方面有同样的兴趣并对该课有较多的研究,因此,选修课应是个性色彩突出的课堂,同时,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形式应该更加活泼。然而,有很多学校选修课不是学生选,而是老师决定,而且没有考试的压力,有些学校是明开暗不开。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需要付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3、进一步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只靠专家讲授,理念是难以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的,更无法落实到行动中。培训活动要关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主动、平等地参与讨论,让教师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自主构建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课程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集体备课、赛课、课堂教学观摩、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

高中信息技术课总结 篇5

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

3、学生方面:在转差促优上,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的高级阶段、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二、德育渗透方面

1、通过对本册书的学习,在学习当中,不要忘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给集体争光添彩;

以祖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对软件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身方面,认真按照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自己,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微机室管理方面

1、本学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微机室完成了教学和使用任务。

2、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好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问题后马上进行检修。不让机器耽误学生使用和教学。

3、认真打扫两个教室的卫生。每天进行拖地扫地,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备课环境。

4、坚持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工作。每天下班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用电方面的检查。是否关闭了电源和门窗。

四、努力方面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总结 篇6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习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习、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习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教育 篇7

一遵循原则, 开发德育

德育不会在教材中以简单的条理式呈现, 只有细读大纲、钻研教材, 对课文二次开发, 才能深掘出模块的德育内容。开发德育内容应遵循“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德育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对高、中、低段学生不同的德育内容, 教师要有度和量的把握。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开发的德育内容还应有层次和梯度, 要分别照顾到优、中、差学生的个体实际。德育内容决不能泛泛而谈, 要具体化、细节化、生活化、形象化, 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现象, 从学生身边最熟悉、最常见的现象, 最知晓的事物开始, 从小处、细节处着手。如:Internet网篇章的教学, 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通过警务新闻网的案例阅读,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网络散播病毒、未经同意恶意篡改别人的作品等是道德品质低下的表现, 是违犯法律的行为, 将受到法律的制裁。Front Page的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会正确筛选、使用健康向上的信息图片, 不传播淫秽图片、有害信息。收发E-mail的教学, 通过书信、节日贺卡等邮件发送, 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联系交流, 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把握方法, 做好德育

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教师要遵循规律, 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防微杜渐, 从小事做起, 持之以恒。

1.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学生有其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在德育教育中, 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只能引导不能强迫;只能促进不能代替;只能给予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观其行, 因势利导, 不能任意摆布;只能示范、要求, 说理、鼓励、表扬、诱导为主, 不能批评、惩罚为主, 更不可数落、耻笑、打骂和放弃。同时, 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道德修养学习的榜样。

2. 结合特点, 注意渗透

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融德育于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之中。“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就是让德育内容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3. 抓住时机, 正确教育

教师要善于发现, 抓住机遇, 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发现学生有一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 教师不能一味指责学生, 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 而应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的思想倾向、苗头, 挖掘其行为动机, 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 循循善诱、耐心疏导,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4. 联系生活, 体验感悟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因此, 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要时常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 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事物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来感悟德育内容, 并将德育内容引向生活实际, 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生活言行。

三创新形式, 深化德育

1. 创建德育主题

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不囿于教材内容而教学, 更应在把握教学知识点、重难点后, 设计某一德育主题贯穿课堂始终, 让学生感受德育教育。如:设计缤纷的图形一课, 以一面奥运会上的五星红旗为学习对象, 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又达到本课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草原上的骏马一课, 以我的梦想为主题, 教学各环节紧扣住梦想进行创作学习, 达到对学生理想情感教育。

2. 创设体验情境

经过体验的东西才真实、才深刻、才记忆犹新, 才能不自觉地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行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就是让学生多动、多想、多实践、多练习,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应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感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德育体验情境, 安排体验内容、体验情节, 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 能够联系自己实际。如教学转动的风车一课时, 在教会学生掌握绕中心旋转的图形动画后, 播放短片让学生参观风力发电站, 引出“环保、节约”理念,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电、水等能源。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 课程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39-01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德育对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等新理念,更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智育轻育人”的思想中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生做人”中来。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当前高中学生行为特点及信息素养的调查

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综合调查表的各项数据表明:现在的高中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很不明确,重视的人只占40.6%。而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占不到30%,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

根据数据分析,学生的信息行为概括如下:(1)对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爱惜(乱点鼠标、拆鼠标球、恶搞键盘、不爱惜机房卫生、吃零食、对桌面和屏幕乱涂乱画)。(2)缺乏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意识(删除系统文件取乐、私自带入自己的电子产品MP3、MP4、偷阅他人的信息)。(3)缺乏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在网上乱发贴,不能文明用语;或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在网上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论)。

2 学生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1 学生的成因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方面。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能力较弱是违纪的主要原因。他们总觉得时时都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却不懂得也要尊重他人,喜欢寻找刺激、讲义气。(2)教师教育引导不得法。教育不得法,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是又一重要原因。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或者进行思想教育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用疏导说服的方法,或者只想利用教师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导致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3)学校、社会缺乏系统而全面的道德教育过程。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靠大家齐抓共管。学校不能因为抓教学质量而忽视德育工作,教师也不能因为分数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不仅要在平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落实,还要渗透、贯穿到各学科及其教学过程中。

2.2 学生的应对策略

(1)加强思想纪律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2)加强“自治”能力,提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检查。(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4)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全国中小学生上网“五要五不”的学习,提高对网络的认识。

3 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1)言传身教法。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的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2)创设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多媒体创设的环境下,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再结合现在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现场展示,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3)师生互动、集体讨论式教学法。为了取得更好的德育渗透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师生互动。

(4)结合时事,及时进行主题式教育。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可利用元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式德育教育。教学例子:对《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第二章第二节“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就可以利用“谷歌退出中国”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件事件说明,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搜索引擎”和“黑客”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科学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4 不断地反思与总结

(1)如何坚持长久。学校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虽然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二节,但是从日常上的每一节计算机课中,从我们每一次规范的使用计算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都会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如何避免反复。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然而,要让学生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不能仅仅靠教材或机房管理规则,也不能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通过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的信息伦理教育方能实现。具体而言,就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3)如何更加有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它并不是单一的学科行为,要想使德育水平更加有效,就必须动员全校的力量,利用学校和各学科集体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纲要(高级)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网络技术应用)[Z].

[2]邓杰.关于教育技术艺术化理念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5.

[3]郑和钧.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9

当要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时,我心里难以平静。今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也是我从教以来,在教育科研方面提高最快、收获最大的一年。简要总结如下:

一、珍惜时间多读书,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以前说起读书,总是感到没有时间,后来自从阅读了《教师月刊》的相关文章后,我才发现每一位专家,或者同行的佼佼者,都是书籍阅读方面的专家,她们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贫乏。现在我学会利用平时零碎的时间,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朱永新的《书香——也醉人》《致教师》,定期阅读《电脑爱好者》《南

方周末》,最近读了几本名人传记《诺贝尔》、《杜甫》、《李白》、《居里夫人》、《爱迪生》、《林肯》、《钱学森》、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及《走在人生边上》等书籍,通过专业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阅读文学类的书籍,我更加感觉到了他们惜时如金,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付出、敬业,他们与众不同的观念,他们那超乎常人的精力,每一本书籍阅读完成后,我都会有很深的不同的感慨。于是,撰写成读书笔记,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

二、与良师益友同行,在王增运老师工作室自由飞翔。

感谢xx市教育局搭建的工作室平台,感谢王增运老师以及各位成员老师。有幸成为卓越团队的一名,与智者同行,与诚者共进,收获颇多:

1、教学研究方面:我坚持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我们学校今年开始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下的五步思维课堂,”诱思—导思—练思—辩思—拓思”,新的教学理念带给我新的思考和尝试的机会,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围绕学生思考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方面:本年内,我参与的2014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专项研究课题《基于学情差异的高中信息课有效教学》于今年成功结题。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我经历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宝贵的课题研究经验,更加促使我对以后做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同时,我参与的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也已经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一等奖。

3、校本教材方面:本,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校本教材《Photoshop平面设计》,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在这个书写——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最大:首先,我更加敬佩我们的师傅王老师,他对工作的敬业、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我自己又一次系统的学习,梳理了Photoshop这个软件,与此同时,也掌握了以前怎么也不会用到的书籍排版,校对的一些技巧。比如:分页符,画布,页码,左右对齐,目录页的设置,及排版中对版面的设计,首页和目录页不加页眉页码等操作。这样不断完善磨练的过程,使我更加坚信——有压力才有动力。

4、微课制作方面:本 ,完成了两节微课《矢量图形的设计入门》及《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的联系与区别》。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心里惧怕,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到后面的给同事教如何使用软件,如何去录制微课。从开始的注重设计教学设计,到最后懂得了先设计你的课件,熟练掌握操作,对语言要求的精准,以及细节的完善,不要瑕疵。为了录制这节微课,我学习了软件的使用,学习了PPT高级制作,又学习了

Photoshop 高级制作,也接触了Coreldraw软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制作这两节微课,我最加深刻的体会到:任何事情,要做可能都比较容易,要做好,那就要多付出了。

5、工作室方面:我认真参与工作室会议,积极进行研讨,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搜集整理,不断的完善,写了两篇论文和四篇教学设计,发表在xx市陆裕元名师工作室出版的论文集和教学设计集中。

三、成长的足迹——参加的主要培训及取得成绩

1、参加的主要培训:

(1)听报告《”认真工作 从容生活”教师职业幸福感专题培训》 寻找幸福 乐活工作

(2)白珍老师主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莲湖进校

(3)进校李南颖主讲的《微课

制作方法》

(4)冯莎主讲《微课及微课制作》

(5)马瑞香老师主讲《静悄悄的课堂改革——教学交流会》

(6)下午 《中小学教材辅导安排》区进校

(7)上午 高晓红主讲《挖掘新教材 创造新课堂》莲湖进校

一名好教师,要会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教材和课堂,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尽一切努力,做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老师。

(8)碑林进校邵老师主讲《回到原点——我们给学生教什么》、陆老师主讲《机器人和萝卜圈》

(9)高陵一中《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10)—3 xx市教育局《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

(11)—22 Intel 未来教育培训

(12)高中自主选学项目学习

(13)高陵一中听朱丽花老师公开课

(14)xx中学听市级优质课展评 房媛媛老师《CS3抠图》

(15)— xx市组织的《互联网+教育》领导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2、取得成绩:

(1)在学校做《信息技术引发教育教学变革》报告

(2)担任莲湖区中学信息赛教优质课评委(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获 2015年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交流 一等奖

(4)我主讲的《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措施》获xx市”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优秀课例及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名单。

(5)我在44中给陕西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研究班做了《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观摩课

最后,我想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总结我在王增运老师工作室的工作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篇10

许文利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还为各类信息技术类比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高质量完成教研任务。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严格按照学校、科研处要求,在学期初制定了教研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按时举行教研组活动,活动质量高,有成效,对我们信息技术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2、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本学期开设的是信息技术选修课,实行新课改后,它也占有一定的学分,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学初,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认真学习,积极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施新的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备课组按照学期计划,每周三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探讨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策,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组内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业务学习,自学一些软件的使用,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这也和信息技术本身这门前沿学科相关,只有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思想,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根据学习和实践体会,不少教师还写了论文,本学期共有5人次在论文、课件、优质课等比赛中获省、市不同奖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许文利老师承担了武安市“十二五”课题研究,段雅莉老师承担了邯郸市“十二五”课题研究。

4、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尽心尽力服务教学,是我们工作的准则,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对老师做课件遇到困难时,总能给予帮热情指导;如果有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也能给预相应的保障。

让信息技术绽放“德育”的花朵 篇11

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成功有效的教育,总是需要大量的材

料、信息。如果德育教育的讲授过程中信息

少,视野不够开阔,内容不够丰富,这样很

难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因此缺乏说服力,

教育的效果就不好。而德育内容在网上是非

常丰富的,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德育

资源,还可以在网上共同探讨、交流问题。

如“绿色环保”的主题班会,可以要求

学生利用课前和课后上网去查询环境保护

的有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后教师可以组

织环保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班

会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踊

跃参与。

再如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加入

WTO、“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申奥成功等影

像资料,了解我国各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会让

学生深刻认识到,要强国必须先自强,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将受到的教育内化为一种心

理需求,而后深入探讨当代青年学子所应

肩负的历史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习目的,让时代责任感在学生的头脑中根

深蒂固。

二、信息技术下的各种活动具有灵活

性和互动性,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

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学校德

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基本上是一块

黑板、一枝粉笔、和老师一张嘴,对学生没

有什么吸引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各

种活动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声音、图片、动

画、影视画面等,学生还可以与专家、信赖

的人交流思想,进行心理咨询,解决思想上

的障碍,这种新技术不仅给德育的手段、方

式、条件和效果等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且

使学生多方位感知,强化了德育内容的学

习,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也大大地改变

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手段。

如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

断乳期,过重的学业负担、人际关系方面的

困惑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他们需要诉说、安慰和宣泄内心的苦闷。网

络具有新颖性、主动性和匿名性的优势,为

学生跨越时空进行交流提供了方便,学生

乐于接受。因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给予

学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尽

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可以实行以下一

些措施:

1.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主页上开辟有关

栏目,并把它与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链

接,实现共享网上资源。

2.学生可以在“聊天室”就一些不便直

说或不愿透露姓名的事情直接向心理健康

教育老师或班主任倾诉,这样既可以使学

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减轻心理压力,又可以

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一些

特殊的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每周进行

跟踪辅导、调查,记录其个性心理发展轨

迹,以便对其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理论和实践依据。

4.邀请心理咨询老师通过“校园广播”、

“校园电视”、“网络心理教室”等渠道为学

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上的

压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具有可选择性,能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模式,彻底地改

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育人方式

在德育教育中,将信息技术和面对面

教育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改

变以往在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利用课余时

间,通过多媒体去搜集多方面的资料,这样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充分体现

了学生在德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

有人说:“道德产生于交往,倘若一个

学生没有时间去和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

没有时间去和他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那

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由这种交往所发生的

心灵体验。没有交往,没有体验,一个人不

可能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信息

时代为学生的交往、自我发展开辟了绿色

通道。为了有效地利用校园网实现其教育

功能,我们可以开辟思想道德教育专区,把

与德育资源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

料进行知识化、结构化重组,寓知识性、趣

味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于一体。绝大

多数内容可以由师生共同在搜集、检索、整

理、加工的基础上建立。这些专区学生可以

随时打开,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与其他同

学进行及时交流,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

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开辟了学生

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因材施教,因

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在每个孩

子身上发现其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

人发展根源的兴奋点,使孩子能够充分发

挥他的天赋,以取得卓越成绩。那么怎样找

到“兴奋点”呢?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但可能他们打字速度快,或排版技术好,或

画图水平高,可以给他们机会表现,比如成

立电脑小组,建立班级主页,出班级刊物,

打表格,为生日的同学设计电子生日贺卡

等等,以发现或激活学生的兴奋点,给他们

一个表演的舞台,这样他们就会找回自信

和自尊,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利用网络,

给出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的资

料,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

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改变和丰富了

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

了很好的条件。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了一个家校

互动的德育环境,形成了家校合一的教育

合力

在校园网中创设学校与家庭、教师与

家长密切配合的互动教育信息平台,通过

平台家长能随时更多了解学校的发展,孩

子的成长,让网络平台成为沟通教师与家

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心灵的一座桥

梁,成为开展民主治校的一条畅通渠道,是

拓展家长学校的重要途径。让家长了解教

育、了解学校,在学校与家长、家长之间、家

长与学生、家长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互动,

形成教育合力这正好是发挥网络的最大优

势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拓展了学校德育的时空,把

居高临下的简单说教变成一种自主的道德

体验,使德育工作从单向传递变成双向反

馈,把德育内容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调动

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

可以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德育教学探索 篇12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德育导航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使用正确的指法,自己却翘着二郎腿,打字速度还不如大部分学生,学生自然也会坐得东倒西歪,甚至对老师的水平产生怀疑。课后,老师率先将自己的椅子摆好,再让学生将自己的座位摆放整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摆好椅子。又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依托模块内容要求,为学生创设德育情境

信息技术教材中蕴藏着许多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将它们从教材中发掘出来,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加深对操作技巧的印象,牢固掌握操作技能,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自己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又如,我在教学“Word中插入图片”的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出示一些人类因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接下来,我又让学生上网搜索与环保相关的图片,插入自己的Word文档中。整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不仅学习了Word中插入图片的知识,而且受到了生动的、极有说服力的环保教育,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

三、创设合作机会,在合作中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常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集体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例如:在学完Word后,我结合2010年的特大旱灾,要求学生利用Word做一份班级小报,内容包括新闻、图片、感想等,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需要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并树立学敢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我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我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学生有的画画,有的写感想、有的收集新闻、有的设计版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四、多手段的作品评价,为学生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品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的成果,能重点体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特征。如果作品是小组的共同的作品,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合作意识等重要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促使内容评价的模块化,决定了采用作品的评价方式更合适。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字编辑部分,可用电子报刊作品来评价;网络知识模块的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收集相应知识,形成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作业的方式实现;网页与多媒体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做出网页作品来进行评价。同时,作品的评价要有一个完整、科学的程序。例如,在授完网页与多媒体知识这一模块,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我就尝试了下面的评价流程。

1. 作品与评价标准公示

所完成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上,让学生浏览。同时,提供作品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让他们的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2. 作品讨论

校园网络开通评论功能,允许学生对作品直接评论。在校园BBS上,建立相应的主题,作者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展示,而且可以直接沟通。

3. 作品投票

在校园网络进行作品投票。

4. 班级信息专家评定

班级信息专家由信息技术骨干成员组成,让他们互相交流,评好等级,再提交评价结果。

5. 教师终审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投票结果、班级专家的意见,给出学生作品的成绩。此外,由于作品在网络上,还可以引入家长去参与。

整个作品评价环节,我既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又看到了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表述,还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创新所在。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而且明确了努力方向,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了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堵住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造成的各种缺口,使德育工作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的每个环节,于潜移默化中将德育进行到底,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成为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2.

[2]“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高中德育年终总结 篇13

开好教师会。学期初的教学常规会,教务处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常规管理都讲清楚,使教师工作有目标。每考必有分析会,本学期的五次大型考试都召开了全体老师的分析会,教务处从学校自身比、和外校比、和上届学生比,使教师认识清晰。阶段小结会,把教务处的工作及时小结,教学的各种落实情况,让教师一目了然。

开好学生会。学期初对成绩突出和进步幅度较大学生开全校大会表彰。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念,克服学习困难,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努力营造和谐的、积极的、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月末召开学生百日誓师会,全校师生参与,大家情绪高涨,在条幅上签上了备战中考的信心。中考前召开微笑迎接中考会,对学生分层次培训,由校长亲自培训,缓解学生的中考压力。

开好学生家长会。一模后召开学生家长会,通报学生考试情况,指导家长对子女教育和沟通技巧,更好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6月中旬,召开了志愿填报家长会,指导家长填报中考志愿,并对家长做学生中考前各种事项的指导,家长更好的了解中考、理解中考、理解考生。

(3)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

本学期共组织5次大型考试,月考、一模、二模、三模、毕业考。对每次考试,都召开考务会,安排严格监考,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 从考务安排、监考、评卷、成绩统计各环节,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实现竞争的公平公正,以考风促进我校学风。

高中德育年终总结【2】

一、德育认知是行为德育工作的前提。

我校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两周,要进行严格的“三育一训”。“三育”即 诚信守法教育、高中生行为规范教育和自信心培养教育。学校印发完整配套的学习材料,人手一册,利用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同时还组织学生观看礼仪规范、交通安全、应急自救等专题教育光盘,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设计我的高中生活”征文比赛活动。学习结束后对全体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书面测试,凡测试不达标的学生,学校不予注册,直至补考达标为止。“一训”即新生军训,通过军训,促使学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磨练意志,健壮体魄,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强化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入学 “三育一训”,强化了学生的德育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二、构建德育网络体系是行为德育工作的主体。

学校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培养的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教育,营建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氛围。我校采用“一点三横三纵”的方式,构建了严密的德育工作网络。“一点”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是整个网络的中枢,对我校的德育工作作出决策和统一部署。“三横”即“学校――家庭――社会,政教处――年级组――保卫部,教师――教辅人员――工勤人员”。“三纵”即“政教处――班级――学生,团总支――团支部――学生,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学生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树立整体观念,形成整体功能。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三横三纵”相互交错,任务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形成了校内全员参与、校内外有机结合的格局,使每位同学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都处于科学、规范、严密的德育网络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课外活动和心理咨询是行为德育工作的两翼。

德育实施过程中,如果只靠单纯的说教,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但是,若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分钱”,举办每年一次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和冬季越野赛,举办科技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开辟德育基地,拓宽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渠道,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信心状况,经过科学的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还对部分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困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矫正。

四、德育考核是行为德育工作的手段。

上一篇: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下一篇:2020八一建军节93周年主题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