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精选7篇)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篇1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三年的探索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努力理解、践行和倡导教育的新理念,努力达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一、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过程、备教学反思。备课时教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倡导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人人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备课方式从单纯的课前备转化为课前备、课中备、课后备三个环节。课前备要围绕三维目标,关注学生差异,预见动态课堂;课中备要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课后备要注重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备课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教师促进自我发展的途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有新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信息素养的学生。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让大家摆脱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一方面重新理解并运用讲授法、演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尝试自主学习、主题活动等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
如利用校园网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网站,把内容分成主题知识点,包括文本
讲稿、PPT课件、音视频资源,放在在线学习的平台上,定期发布学习信息,总结阶段教学成果,同时学生通过班级电子档案袋,在每个主题学习完毕后留下心得体会以及改进措施,还可根据本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版教材,成为对新课程的有益补充,更增加了技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可采用辩论和比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将记忆性的知识点,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事先写在一摞小卡片上。上课时教师先讲授,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模仿《开心词典》的形式,找一个学生做主持人,利用写在小卡片上的问题组织竞答,对于技术性的内容,则实行小组合作、分组对抗的形式进行,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增强。
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的许多操作可转换成成果或作品。例如,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动画制作、PP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的任务操作,其结果完全能以作品形式进行存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前演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拓展了他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的渠道。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
三、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庸俗化与片面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现,对克服信息技术教师中软件功能讲解、单纯技能训练等弊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其后天乏力的问题日益显露。有教师将染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或作业,有教师将一个个软件操作当做任务,有教师片面理解“任务来自实际“的含义,选择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使课程主题被要补充的大量其他方面的知识冲淡。
2、选修课遇挑战
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理想状态下,选课的多是对该课有浓厚兴趣并愿意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开课教师应该对这方面有同样的兴趣并对该课有较多的研究,因此,选修课应是个性色彩突出的课堂,同时,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形式应该更加活泼。然而,有很多学校选修课不是学生选,而是老师决定,而且没有考试的压力,有些学校是明开暗不开。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需要付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3、进一步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只靠专家讲授,理念是难以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的,更无法落实到行动中。培训活动要关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主动、平等地参与讨论,让教师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自主构建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课程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集体备课、赛课、课堂教学观摩、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历史相对较短,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会在“披荆斩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篇2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导入,情感教育,协作学习,课堂亮点
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注重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得、运用、制作、互动、阐述信息的能力;讨论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办法、运用经过、结论的能力;互相学习、阐述思想、进行合作学习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觉遵守当前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具备和当前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及人生世界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争取实现技术与知识、办法与经过、人生观与个人生活态度等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非常重要,优秀的开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在学习当中付诸努力,争取学习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开始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和原来的知识相连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比如:在进行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及其特征》学习的时候,我用学生做游戏的方法引入课题,和学生一起玩“我解释,你来猜”的小游戏,即一个学生在看了卡片内容之后,运用身体动作语言把信息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简单地说,就是猜词游戏,使学生亲自体会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结束后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然后引入课本上的信息概念,使学生在刚才课堂内容的启发下很快进入角色,掌握信息传递的实质。
二、营造和谐轻松气氛,着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广泛流行,课堂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当然也应把情感教育纳入其中,有著名学者说,学校当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够使人得到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那么在高中课堂上,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学生本身会不会接受呢?在以前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只是一句空话,教师只在课堂上讲学习的大道理,学生接受程度低,有的还会反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日常教学当中,和学生做朋友,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三、运用协作学习方式
协同学习就是同学之间建立学习小组,互相帮助,交流互动,获得新知识的学习形式。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把个人的学习信息及时公布到组织中,使得大家的信息互相融合,取长取短,求得最佳知识组合,在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锻炼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中的推广,一般有四个影响因素:协作小组、指导老师、学习个体和教育学习环境。
1. 协作小组。
这是协作学习方式的主体,要重视它的划分,不同的小组会影响学习结果,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组,一般是2~6人一组,人数过多会妨碍教师管理。
2. 小组成员。
成员就是高中学生,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予以分配,在实际分配时要考虑到个人的操作水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等,运用优差结合的方式达到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例如信息技术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到一个组,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整体水平的提升。
3. 指导老师。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具备高精度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教育思想,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确定教育目标,关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学习环境。
协作式小组学习要具备一定的学习环境,包括:操作环境、师生环境、设备环境等。师生环境指的是在学习当中,学生个人任务的分配、组织的划分及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操作环境指的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如微机教室。设备环境指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学校设施设备。
四、巧妙设置课堂亮点,调动学生的思维
每个教师都想使课堂变得尽善尽美,打造自身课堂的亮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亮点。例如讲第二章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时,我找到了教学的几个亮点,特别突出的一个就是,介绍搜索引擎时,教导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不要只使用一个搜索引擎,可以尝试多个搜索引擎,比较搜索到的内容是否相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认识得以增强,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五、结语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当中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个人教学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使教学过程合理化发展,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教学稳步健康前进。
参考文献
[1]钱松岭, 董晓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师访谈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8) .
[2]何可可, 魏奶萍.西安市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04) .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31-01
2010年秋季我省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被纳入高中阶段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上发生了全面的变革,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研究教材、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课程设置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不再是高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经历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目前,高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在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节课,我进行了如下内容的调查: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在初中有没开设信息技术课?你家里有没有电脑?你会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你会使用以下哪几个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flash吗来调查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调查,可以大概地了解目前高一新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认为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也称自主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材料能动的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达到学习目标自主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项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对于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进行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新课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软件,而这些软件的使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接触。因此,通过“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任务驱动学习操作技能的方式会更少地被采用。但这并不是说新课程不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反,我们要更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即可以通过自评、他评以及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篇4
北海五中
转眼来到五中工作已经一学期了。这学期以来,作为新进教师,我在不断学习与适应,根据初中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念。
新的教材的确给教育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不少一线教师创造出了不少生动的、新颖的、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程教学方法。而由于五中今年进行综合楼改造,所以没有安排机房,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和学都有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改,我主要采取了讲演练三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然后通过事例进行操作演练,最后让学生上台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再进行复习总结。
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下面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1、问题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鼓励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我们的放手还不够。比如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独立的思考与创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自主提问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问题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干脆还是由老师精心挑选引导讨论。这样做可以集中时间与精力,解决学习重点,但不足也很明显,因为你无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就难免会做学生不懂的没有讲到,学生懂的我们却讲得很辛苦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果问题总由教师指出,不知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何时能得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何时得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何时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当然,问题由学生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驾驭能力等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个性化教学手段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各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也出现了。与以往被动的吸收的课堂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而教师真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鼓励也不能滥用。学生所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总觉得我们的鼓励有点多了。
信息技术备课组课改经验总结材料 篇5
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
2008年11月17日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知识体系、全新的授课理念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新要求,逐渐形成了本学科应对新课改的整体策略。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在这个总结材料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知识整合型”教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引自《技术课程标准》所讲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术业有专攻,而仅还要有更加广博、全面的知识,了解所教学生当前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做知识整合型的教师。这样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讲授可指导其他学科学习的方法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
2、对教师理论积淀的高要求
看过信息技术课改教材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再讲软件的操作了,而是讲授的基于信息学理论的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等层面的知识,要想使学生真正学透教材知识的精髓,仅备好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表象知识还远远不够,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积淀,要掌握如信息学、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相关理论。只有将教师的头脑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好,才有可能在教学备课中深挖教材,讲透知识的内涵,讲出知识的外延。教师站得高了,学生才有可能望得更远。
3、要求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信息技术的课堂任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 也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前,都会通过网络论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她)们关心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方法。我们从服务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时、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学习主题。举个例子:在学习图像处理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软件学习枯燥、无趣。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方面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征集改进方案,另一方 面通过网络,了解软件最新的应用。最后我们综合了两方面获取的信息,将授课主题改为——非主流图片的制作。非主流图片是网络上的新名词,追求时尚的学生在QQ空间,网络冲浪的时候它都特别熟悉,将其作为课堂学习内容,迎合了学生的时尚心理,可谓一呼百应,授课效果大有好转。仍然是图像处理知识学习,但赋予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就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这节课让我们教师感觉到,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
4、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有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活动的形式贵在推陈出新。如何出新,我们的做法是广泛涉猎各种媒体的信息,特别是电视媒体中的各种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中的各种活动形式,如猜词、传话等,注意平时的积累,让我们的活动形式能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口味。
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关键还是落实,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反思,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进行这种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又要求教师用心选择。比如,在《初识多媒体》一课,我们选取了美国大片《哥斯拉》的片断给学生赏析,电影精彩、感人的情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再做点拨,请同学们好好回味、反思电影中的情节,记住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的道理:做一个懂得感恩母爱的有心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好心人,情感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设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思考、感悟,这部电脑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无法实施了。所以要求教师能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方可呈现更加多彩、深刻的教学。
二、新课改后备课的变化,教师是如何研究教学的
1、备课—教学的变化
学校的要求是每个周二第八节开始备课,根据我们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每堂课做课件,所以我们备课组执行了“轮做制”。周五上午就要初备下一周的课,做课件的老师要在周一前做出下周教学的课件,周一上班就课件的问题备课组提出改进方略,并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周一用新课件教学,要求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听后个人反思,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再针对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及教师上课时反思到的、领悟到的新问题修改课件,改进教学策略(再次备 课),再根据比较完善的想法,制定最后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备课—教学流程。虽然每周只有一节新课,但我们都感觉似乎一周里时时刻刻都在备课,改课。甚至回家的途中,吃饭的时候还在想怎么能将某个环节讲得更好。虽然很累,但感觉课改的教材很锻炼人,坚持下来,对个人的成长、业务的进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2、研究教学的新形式——信息技术研讨网站
对课改教学的研究我们组采用两种方式。
一、直接研究法。
二、网络研究法。在每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组的老师会通过互相交流、向老教师求教、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于课程相关的问题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业务提高技巧等等不是每节教学中直接呈现出来而在教学中还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信息技术研讨网站。集合我们全体老师的智慧,设立了十五个类别的研讨板块,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与他人研讨,共建学科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坚持一年来感觉利用这个研讨平台可以提升理念、精化知识、取人之长、共同进步。
小议高中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篇6
一、合理细化教学目标, 突出“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高中新课标中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为指导, 在细化教学目标时我们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每个教学模块细化为一些包含容易掌握的练习与操作的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 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做中学”的思想,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例如, 信息获取这节内容的教学可以分成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等几个子任务, 同时对于“从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又可以分为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通过任务的合理细化,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结合学生学情, 开展分层分组教学
受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原因的限制,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都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有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所学, 而有的学生还在入门阶段徘徊。为此我们常常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来开展课堂教学, 既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具体的分层原则是首先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愿选择, 最后由任课教师确认。进过合理的分层之后, 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有了显著缩小,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进行适当分组, 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当组长和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遇到问题时, 由组长进行辅导, 同时教师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笔者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能获得的资料制作一个“郑州——我的家”的幻灯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浏览查看相关网页, 进行信息搜索, 由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汇总,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 相互支持, 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一来, 既使小组成员的知识与智慧得到了共享, 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学生学科整合能力, 淡化学科界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 突出其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作用。信息时代的教育其最终落脚点是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不是具体的知识, 而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并使这种技能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例如, 笔者曾经开展过一个关于旅游规划的专题, 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查询等方法得出的计划, 涉及行车、景点 (人文及自然) 、住宿以及气候等多个方面, 这对学生历史、地理、生物知识的学习都大有裨益。这样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 使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对各方面知识都能有所涉猎, 进而促进其各个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四、给学生激励性、全面性的教学评价
作为一门课程, 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课程, 它的评价应该和其他课程有所不同, 我们应该多开展一些协作活动, 注重学生钻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 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方向深入地走下去, 让我们的课堂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和动力。
五、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教师的指导都是有限的, 而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教师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才能真正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开展学生讲座、多开展一些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竞赛等方法, 使其的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达到完美的融合, 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实现古人所说的“寓教于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教学方式应由被动接受向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转变。每一节课的设计在总体教学中可能并不明显, 但它却凝聚着任课教师的智慧和血汗。每一个任务的提出与创设都并非一时的激情, 而是智慧的火花, 是对课堂的深入把握。只有深入合理地对学科特点、教材、学生学情进行研究, 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才能创造性地建立自身的教学特点, 设计出有自己特点的适合学生的教学任务, 进而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把握课堂节奏。
参考文献
[1]姚国平.浅谈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模块教学[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1) :92-94.
[2]彭虹斌.高中新课程实施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11) :48-52.
[3]黄建民, 姚立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浙江教育科学, 2007 (05) :25-29.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篇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60-0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课程,不仅涉及技术能力,还包括人文素养。课程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延伸,同时拓展了个性发展空间。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课标内容,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之间多元互动。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实际课程遇到问题,并总结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成功案例。
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不浓。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属于高考科目。在中国高考特殊国情下,无论学生,还是学校,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西部等地区。目前,社会新鲜事物众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在只停留书本,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游戏、上网、网络快餐式小说等等。信息技术带来的东西使用广泛,信息技术本身反倒受到冷落。
1.2 教学内容上,众口难调。由于高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差别较大。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希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学习到更多实用性的和新颖前卫的东西。但是从最终的教学的反馈来看,相当多的学生还不是很满意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很难一下子全部满足。
2 实际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如何更好的传业授道解惑,使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如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原先的教学方式死板,通常是老师多媒体演示,学生照着演示,自我练习,需要学生很高的自觉,不断发问、不断尝试。学生、老师交流互动性差。而且繁琐的演示,极易让人厌倦。另外信息技术知识庞杂,而给与的课时却很少,学生很多时候不能掌握技能,便进入下个阶段,有很大的限制。
①"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使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分成不同任务,在完成不同任务中,不知不觉的使用知识掌握知识。在完成任务好奇心驱使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更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其敢于面对新情况。
"任务驱动"式教学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②用引导式代替填塞式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应对变化的课程,知识是死的,应用是无穷无尽的。传统填塞式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所学所掌握的只是一些条条框框,使用案例,或知识的模仿。引导式教学给与了发挥空间,两点之间存在很多条线,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方式。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尊重每个学生特性,使之能自主学习、个性学习。不只是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③游戏教学法。信息技术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日趋成熟,不断被应用拓展。直接吸收这么多知识,需要过程,而且知识中还有许多抽象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不易接受,老师授课费时,学生不爱学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并研究教材,将知识理解透彻,做到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跟容易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些老师采用问答方式进行教学,并制造一些小乐趣,活跃气氛。
例如:有老师教授IP地址时,旁征博引,用类似事物是学生理解概念:
老师:"大家家里都有固定电话吧?"
学生:"有!"
老师:"下面我把我们学校部分部门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家,请大家寻找规律"
板书:办公室:04745884108 教导处:04745884109 信息中心:04745884103
学生:"前面都是0474。"
老师:嗯,固定电话中前4位表示所属区域,譬如0474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区号,后7位具体用户使用的编号。同理,在网络设定过程,将联网计算机IP地址也分为两部分:网络标示、主机标示。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IP地址的设定了。此时老师可以再次引导为何IP地址不能重复,因为像电话号码一样,有重复将会导致信息传输故障,必须每个网络连接端分配独立的IP地址。
由上可见,通过适时适当的引导,利用合理教学设计,将会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改所支持的,也是学生所乐意学的。这样教学将使老师教学变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变的乐意听讲。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在相互互动知识过程中,变的更加融洽,这又将反过来作用师生之间交流。
2.2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尤其独特的特点,不同一般的数理文科,它是通过演示展示来让学生获得知识。展示的内容很丰富,有图片、音频、视频、不同风格的文字等等不一而足。可以开发不同的学习情境,通过生动图文、智趣游戏、诙谐视频等等,将学生带入轻松的学习氛围。此时,需要我们教师自我拓展,研究自我的教学特点,发挥长处,力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 换一种思路去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根本在于自己,老师就是不能代替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换换思路。譬如说: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先准备些不同学习主题,如制作一些不同内容word、ppt、excel等等,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可以围绕这些东西,引导学生学习。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就会有好奇心,好奇心就会变成学习动力,学生会主动地询问材料出处,如何做到,怎么操作等等。这时候,老师适当的引导,如何上网搜索,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介绍,如何保存所需知识,如何辨别内容是否全面,怎样对材料进行条理化编辑等等。最后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份自己感兴趣主题文档编辑的作业。这样既是学生学而用,有使之感到快乐,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08-27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2-09
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11-12
高中美术信息技术05-28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05-15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05-1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05-21
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06-25
高中数学的信息技术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