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精选12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1
高中信息技术自2004年正式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展现在高中的课程设置中以来, 课堂的教学管理一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课标明确要求新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就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主要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有效管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受, 上课时学生总会叽叽喳喳, 交头接耳。有些甚至还会偷偷地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 我们该如何去有效管理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的有效管理浅谈几点拙见。
一、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几个因素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存在上述一些现象, 笔者分析,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它更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密切相结合的学科。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要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也为课堂上出现前述不良现象提供了条件。
2.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 其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有了很大的变化, 进入高中以后认知结构得到迅速发展, 各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而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也更加成熟。这一阶段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向以理论思维为主的方式逐渐转化。但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智力的品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前述诸多现象的原因。
3.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 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普遍存在着差异, 课堂表现在:首先, 由于学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条件的不同, 学生的操作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种不协调。其次, 计算机网络承载着包罗万象的信息, 内容极其丰富。刺激而又颇具诱惑力的游戏、网上聊天, 对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是一种考验。第三, 不同的学生对搜集资料、图像处理、网站制作、软件编程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这些差异也是导致课堂中教学管理不协调的直接原因。
4.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成败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 在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认识上, 许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细致的宣传。其次, 许多教师对待每一节课, 课前没有经过全面的钻研和打磨, 课中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做到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 课后更没有对教学延伸的内容进行合理引导与布置。
所以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 如何有效地对课堂进行管理, 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启迪, 又要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1.重建教材,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进入高中起始年级, 由于受到地区、城乡差别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往往很低, 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是很普遍的。因此, 这些学生进入高一年级, 感觉到教材内容晦涩难懂, 对计算机怀着的浓厚兴趣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也会荡然无存。基于这种现状, 笔者通过观察, 索性在教学中打破了教材中原有的体系结构, 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重组, 这样反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巧设课堂导入, 创设严肃、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时, 教师要利用好机房这个天然优势, 适时地、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快速定神, 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 要有张有弛, 在课堂上既要做到“严肃”, 也要做到让学生“自由”。严肃是一种规范, 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 最终使课堂气氛达到和谐状态。其中可以运用的方法通常有小组比赛法, 知识抢答法, 作品展示法, 游戏比拼法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有了这些氛围以后, 课堂教学管理也就自然地向良性方向发展了。
3.精讲多练, 提高学生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 各教学模块均对计算机这样一个信息处理工具在可操作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精讲多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所谓“精讲”, 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 教师少讲, 甚至不讲, 让学生自学;“多练”, 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 教师可以进行巡回辅导, 可以进行集中辅导, 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通过精讲多练, 使得学生不会感觉到无所事事, 精力就会自然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总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辅以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目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管理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要做好这一点, 就得靠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按照教学规律,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 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2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下降很快,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并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保持长期的兴趣?本文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阐述,回答了如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理解的理论部分往往比较抽象,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对于这种问题一般都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来解决,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理论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所以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在多媒体教室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一方面,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奉行“拿来主义政策”,选择一些现成的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市场上有《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软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搜集素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整理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现成的CAI教学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难免和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能搜集到的素材,通过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软件合成符合我们需要的课件。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用心爱心专心 1
总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2、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83、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93-944、《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 郭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年6月
5、《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
6、《建构主义棗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组织不成功的上机操作,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最后感觉索然无味,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
首先要明确上机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上机目的不明确,学生只是凭着新鲜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形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没有一点课堂效果可言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屏幕广播把学习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强调一遍,使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无数实践证明:由学习者自己不断探索、甚至经历过失败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最不容易忘记。教师应该彻底撇弃以往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传统,在讲授知识点时切忌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这样势必扼杀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由学生自主地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文件的搜索》这节课时,有位教师在讲解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和基本的搜索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以下 “寻宝行动”的任务:
寻宝行动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线索搜索一个宝藏,宝藏的名称分布在下面五条线索中,每条线索都给出宝藏的一部份名称。请同学们按顺序完成搜索每条线索,然后把每条线索提供的信息拼在一起,这就是宝藏的名称,最后就可以通过搜索宝藏的名称就可以找到这个宝藏了。(请在右边单元格内记录你所搜索到的信息)
线索
1、文件名为Asia.doc,存放在C盘。
线索
2、文件名是以E开头,主文件名为6个字符组成的文件类型为gif(扩展名)格式。线索
3、搜索在d盘的,文件名的第2个字符为f的文件
线索
4、只知道文件是在2005年10月25日建立和存放在D盘上。
线索
5、只知道大小至少为85KB的,扩展名为doc的文件,存放在d盘的文件。
当然,宝藏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但教师选定的宝藏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例如一段好看的动画或者是一个好玩的小游戏等。线索的数量和内容取决于教学内容,线索的顺序安排尽量做到一环扣一环,使学生欲罢不能,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线索内容,维持较长时间的探索兴趣,从而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完成线索
2、线索3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使用通配符。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全场巡视,个别指导,及时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以便统一讲解。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让信息技术走进高中体育课堂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多媒体CAI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轻松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而且能够展示形象直观的技术动作,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而且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理论课不仅能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动作要领,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途径。长期以来,重体育实践轻理论学习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持反感态度。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情感。”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CAI,以此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枯燥乏味的理念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情境演示。
例如:笔者在足球教学时,为了讲解“脚背正面侧身踢凌空球”的技术要领,笔者就从INTERNET上搜集并整理了一些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并利用Flash MX制作了多媒体CAI。在学生观看CAI时,放大局部,并通过细节介绍来讲解和说明易犯的错误和纠正的方法。
易犯错误:
(1)身体没有侧倒,造成向上摆腿,将球凌空踢飞。
(2)判断落点不准,击球点偏球中下部。
纠正方法:
(1)多做侧倒摆腿练习,强调踢球腿沿水平方向摆动。
(2)多做自抛踢球和互抛踢球练习,根据球的落点选择支撑位置。
(3)多做踢吊球练习。
事实证明,体育理论课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在给体育教师“减负”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技能课教学中的应用
1.准确动作示范,定格动作细节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播放,就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双杠教学第一课的内容是外侧坐,越两杠挺身下,重点:举腿送髋,推杠有力。难点:弹杠有力,前摆直腿并膝。举腿时上体适度后仰。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不易观察和掌握这些动作要领,而通过视频演示加示范讲解,教学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跑跳结合是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知道助跑、蹬地与过杆的关系,学会发展过杆的正确方法,笔者同样借助慢放视频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定格动作细节,让学生逐渐体会其技术要领,最后通过学生实践练习掌握其相关动作。
2. 减少讲解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进行较为复杂的示范讲解、队列练习或队伍调动时,教师往往讲了很多,可学生还是不能听懂。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所要演示的队列练习或队伍调动通过录象完整地播放出来,效果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进行障碍跑教学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明白过障碍的方法,往往要逐一进行示范和讲解,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将过障碍的整个过程拍录下来,在课堂上一边进行播放,一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和听讲,马上就会明白过障碍的各个步骤。而且录象内容还可以在其他班级上课时进行反复播放,这就避免了重复劳动,节省了老师讲解、示范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 制作专题网站,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技术动作对于高中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仅凭课堂的一两节课进行讲解和练习很难掌握。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呢?那就是制作专题网站,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观察、体会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有关篮球的重点技术时,笔者就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教学素材,通过Dreamweaver软件制作了一个专题网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帮助学生掌握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上篮、低运球、高运球、运球急停疾起以及相关持球、传球等关键技术。经过学生的体会与实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球技。
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只起辅助教学作用
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只起辅助教学作用,它是有利的学习工具,它是达到合理教学的保障,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组合。
2、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教学课件是关键
作为体育教师,要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时给自己弥补知识,在一定的基础上制做课件作为教学的补充,提高教学质量。学会各种表格的绘制、电子表格的应用、简单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和Flash、以及Author ware课件大师等相关多媒体软件工具的应用,这是我们制作大量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课件的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多少就成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否运用成功的关键所在,没有充足、优秀的课件做后盾,也很难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辉作用。
总之,加强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能把信息技术教学看作是教学手段的主体,它只是起到的教学辅助作用,体育教师也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相接合,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既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少林 让信息技术走进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 第28期
2.张国录 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1年 第5期
3.任江华 崔秀娟 浅析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 第18期
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三高级中学 刘妍 116041 手机13234078686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4
一、如何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 这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特点
(1)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 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习需要将科学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新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 这是课堂纪律不良的前提条件。
2.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1)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也有分配;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 但欠精确。思维活跃, 经常提出问题, 不轻信别人的结论, 喜欢评论和争议。
(2) 兴趣范围广泛, 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 外显与内向类型明显。性格的可塑性较大, 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重新塑造, 新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还会产生。
(3) 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 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现实的冲突。这些心理特征是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的内在原因。
3. 学生的个别差异
(1) 自控能力的差异。计算机网络承载着包罗万象的信息, 内容极其丰富。刺激而又颇具诱惑力的游戏, 新颖、交互性较高的网上聊天, 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一种考验。
(2) 操作技能的差异。由于学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条件的不同, 学生的操作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种不协调。
(3) 学习兴趣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名言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同的学生对搜集资料、上网娱乐、图像处理、网站制作、软件编程感兴趣的程度不同,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总是依据自己的兴趣活动, 这些个别差异是导致课堂不协调的直接原因。
4. 教师的教学偏颇
(1) 教育宣传不够。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 老师没有对信息技术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
(2) 备课不全面。任何一节课, 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备课的内容, 因为缺乏对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的准备或安排, 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一些缺憾。
(3) 对学生的差异注重不够。新课程要求关注全体学生, 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得不到关注, 这就有可能产生“优生”“差生”都在乱的现象。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颇会加剧课堂纪律的恶化。课堂需要有一定的纪律, 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 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过分强调纪律, 又会扼杀学生潜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 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我们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启迪, 又要保证教学活动有效顺利地进行, 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二、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方法和技巧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探究, 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有如下一些方法和技巧。
1. 巧设课堂前奏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巧妙地设置课堂前奏。比如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 讲一节课, 不操作;第二, 讲30分钟, 操作15分钟;第三, 讲15分钟, 操作30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呢?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 必须集中精力听课, 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 甚至第一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将非常集中。
2. 从兴趣入手, 从应用入手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 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 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3. 精讲多练
“精讲”, 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 教师少讲, 甚至不讲, 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 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 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 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 教师加强巡回辅导, 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4. 创设严肃自由、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要做到“严肃而自由”, 严肃是一种规范, 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在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的同时, 要让“差生”敢于提问, 让“优生”敢于质疑。这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学科整合法。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如此, 教学就能够离开僵化走向灵活, 离开凝固走向丰富多彩, 离开混乱走向秩序。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5
本学期第六周我上了一节《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的公开课,我们信息学科组内的几个老师都来听课。课后,我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怎样上才能真正提 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如何改进?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反思这堂课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我主要围绕着图表的性质、制作方法、构成元素、修改来展开《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我重点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关注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是在机房上课,有个别几个学生偷偷玩游戏,我没有注意到,还有小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显然我的思维中心还不能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没有注意到实时渗透德育教育。所以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是要真正地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45分钟才有效。
二、反思这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的消化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图表的创建,难点是数据的选择,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虽然在课堂上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但是我可能还是忽略了班级中几个后进生教学,虽然后进生能够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跟上步骤,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是通过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定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贯通,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追求教学的表面现象,却没有通过多举些例子来检测后进生的灵活运用。
三、反思本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是给出数据资料,生成图表,然后拿图标和数据对比,来向学生展示创建图表的必要性,以及图表的作用,从而引入如何创建图表,如何通过 图表让数据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所授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课后想想我只不过是牵引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直走下去而已,并未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想、去做、去活动。而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能力,同时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课后我不得不反思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新课标新理念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教学上我还是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后我就应该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 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四、反思是否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高层的反思,更具挑战性的反思。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对自我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再提升。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还参考了前辈们的集体智慧,经过再三思考而选择的教学方法,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总觉得还应该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敢于否定自我。为此,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机会多走出去其他兄弟学校听课,比如: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多和有经验的教师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提升,学会善于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谈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管理;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现今教育制度下,信息技术不作为高考科目,导致从学生到一些教师再到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会考很简单,等于是“鸡肋”课。但调查发现,高中生都很喜欢信息技术,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学生都非常热衷。可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和上机操作实践毕竟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构建高效的课堂非常必要。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堂理念,促进课堂的有效管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教师一定要丰富个人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由于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再单一,这些变化在客观上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新的知识结构应对新的挑战。而我们往往被湮没在琐碎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备课、上课、命题……于是,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窄,总是停留在所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上,使信息技术缺乏一定的深刻性和实质性。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发展形势如火如荼,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大胆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新课程也需要成长型的教师和学习型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越来越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课堂当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互动舞台。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同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认知这一目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开动脑筋,开发教学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最广阔的空间。当然备课不能仅仅理解为写教案,更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备学生时,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后还要对课堂教学具有预见性,仔细琢磨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教学事件,准备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这门课程的培养需求,也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维持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原则,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例如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联系,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的信息技术工具,这就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切入点,很多学生对于网络中的视频、音频以及各类软件非常感兴趣,而这些内容的制作都离不开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我在课堂上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解成各个部分的信息技术理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在课程学习中都有所涉及,然后先从理论的角度推演视频、音频以及软件等内容的形成过程,然后再以任务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的手动制作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来制作自己喜爱的视频、音频、软件、网站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巩固和利用课内知识,还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发散,这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的夯实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三、探索高效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我们要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到可以灵活、恰当运用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如利用投影仪、实物、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生动形象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动机。
四、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学习的高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根据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教师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合作者。力求避免扮演活动的评判者,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或终结学生的研究任务。
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非常重要。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提供了形式和手段,从而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一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指定或者选出组长,对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指定发言人。在讨论问题时,鼓励每位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主张,然后在全班内交流,各组进行评论质疑。在信息技术研究性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使信息技术表现出灵动和情趣。
参考文献:
创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下的产物,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在高中阶段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构建高效地信息技术课堂。但是当前, 大部分学校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严重影响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就成为当前值得重点探究的问题。
2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队伍结构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现有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化, 没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科学构建教师队伍, 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教师体制, 个别教研室的结构十分不合理。
(2) 业务水平上。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 缺乏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过于注重教学过程, 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过于注重学时的积累, 而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2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 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 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不够多样化。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评价方式上, 多以书面考试为主, 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掌握。
3 创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3.1 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丰富课堂教学
要想构建高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们应积极建立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意识, 不断尝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来开展实际教学。目前, 我国大部分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多沿袭“灌输式教学法”, 这种单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单边政策”教学方法,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必须积极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以一种更为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实际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准备知道什么?”、“实际了解什么?”以及“最终解决什么?”等问题。同时, 为了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教师们应精心备课, 尤其是面对一些实效性较强的基础课, 要在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后, 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此外,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教师们在教学形式上应尽量多样化, 避免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厌烦感, 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频繁开小差。
例如, 为了让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 笔者将全班学生按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由一名小组长与多名组员构成。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速度比赛、美观比赛以及成功率比赛等多项项目, 激发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实践证实, 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形式多变化, 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2 加强师生互动,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忽视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仅仅给学生灌输知识, 这样这会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强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合作, 最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为构建高效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其主要内容时让学生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以及幻灯片的基本操作。这三项教学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外, 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更好地感知这些知识和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学习Word的文档的基本操作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上机操作了解Word的用法。再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 在互动中更好地感知如何设置纸张大小, 如何来设置页面边距, 如何对字体字号、字体的颜色在“格式”栏当中进行相应的设置, 对于段落的对齐方式以及间距的设置、首行缩进等如何在“段落”设置当中更好地进行设置, 让学生在学习互动中更好地掌握。
4 结语
总而言之, 为了实现 教师自留地——课堂的高效教学,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进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成功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但是, 高中信息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副科”, 其课程没有得到学生甚至是学校的重视, 从而在其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足之处,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大胆改革创新教学、加强师生活动等手段, 来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创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佳.构建新课改下高效信息技术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2]汤开洋.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1 (12) .
[3]韩海涛.对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J].学周刊, C2012 (5) .
[4]李贤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园:教育科研, 2012 (2) .
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篇8
智慧课堂从学生提问开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
我们习惯于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 在课堂中依次提问, 学生基本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给出意料中的答案。这种“教案剧”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上非常普遍。有时也有启发性问题, 但教师可能担心问题收不住, 或是舍不得在课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争论, 更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索性不启发了。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学生总是被动的, 限制了他们自己的思路, 束缚了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认为, 学生只有经由自己思考,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他们才能在课堂中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灵动的智慧课堂才可能实现。如《信息的获取》一课, 通常教师会通过提问“信息获取的途径”来引入课堂, 而后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获取指定的信息, 以检验正确与否。假如换一种方法, 提问:“同学们, 你们此刻最想获取的信息是什么?”学生们定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师生先一起对问题进行筛选, 选出普遍性的、热门的、有意义的, 再通过分工合作、小组竞赛等形式把问题解决, 最后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让学生了解热门资讯, 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这对学生掌握知识点以及进一步研究和认识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具备渊博的知识、开拓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 才能达到“投出一粒石, 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智慧是把抽象的概念变为看得见的事实
例如, 选修模块《IP地址及其管理》一课, 知识要点为IP地址的定义、格式和分类, 理论性较强, 很抽象。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测试, 学生只要掌握IP地址的数值范围、格式, 以及A类、B类、C类、D类、E类IP地址的分类范围, 让学生强行记住就行。显然, 这样的教学结果学生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并不算掌握了这一知识。教师有时以课时紧为借口, 有时以这些知识太专业, 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关联到很多相关知识为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己研究, 更有甚者, 告诉学生:“就是这么规定的, 记住就行。”有智慧的教师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和规律。
笔者在讲解该知识点时, 先让学生查看本机IP地址, 再与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进行比较, 由此了解IP地址的唯一性和格式。然后, 引导学生修改本机IP地址, 并让同学间互“Ping”对方的IP地址, 以此了解子网掩码及其作用。接下来, 鼓励学生查询常用网站的IP地址, 并“Ping”它们, 以此了解IP地址与域名的关系以及DNS服务器的作用, 引入域名解析的概念。最后, 讲解IP地址的数值范围, 利用系统自带的计算器进行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并让学生总结手工转换的方法, 再用计算器计算各类IP地址的范围、可支持的网络数和对应网络支持的主机数, 引入各类IP地址网络标识与主机标识的划分依据。
上述操作非常简单, 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通过操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想象, 学生回家自己轻松地组建成了局域网, 引来爸妈刮目相看, 他们该有多神气啊!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定会倍增, 意义深远。
让学生在有效操作中提升智慧
例如, 选修模块《CSS样式表》一课, 教材将嵌入式样式表、内联式样式表、外联式样式表分开介绍。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定会听得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
笔者在授课前制作了一个《东方之珠——启东》的专题网站, 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 并把CSS样式表的知识点“埋伏”在里面, 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操作、归纳总结的方式来教学。首先, 让学生在首页的第一段文字的代码中添加指定的嵌入式样式表:style=“fontfamily:黑体;font-size:14pt;color:red;”, 文字效果应是“黑体、14磅、红色”。然后, 师生边问答, 边操作。
师:若要把第二段文字效果设置得与第一段一样, 请问该如何操作?
生:将刚才的代码“复制”→“粘贴”。
师:如果第三段还有很多不连续的段落, 也要用与第一段一样的文字效果呢?
生:“复制”→“粘贴”, 很方便的。
师:但是我又想把刚才改过的字的颜色改为蓝色, 咋办呢?
生:一个个改?电脑不会这么笨吧! (学生表示怀疑了。)
由此适时引出内联式样式表, 就是将相同的样式表提取出来。但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学生经过思考, 认为放在
区比较合适, 大家都可以调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