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2024-05-2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精选12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1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双重背景

背景一:

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的革命,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中学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老一套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绊脚石”。

背景二:

信息技术既不参加会考,又不列入高考科目,许多学生根本不重视这门科目,这已经形成了“大气候”,且在我们西部的省区尤为突出。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以学生为主体,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课堂教学问题与探究方法。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基础参差不齐。

按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操作能力来分,大致有以下三种。

(1)完全没有基础。我校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占3%—5%,他们都是来自各县的边远乡镇,在小学和初中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2)有一定基础。这部分学生占的比例最大,约为80%,他们在此之前就学习过计算机,而且大部分家中都有电脑,平时上机操作的时间较多。

(3)操作很熟悉,基础较好。这部分学生虽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大约占15%,他们都是来自条件好的城区,对计算机很感兴趣。

2.学生不重视,学习兴趣不浓。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的一门考查科目,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一部分学生对这一科目学习态度不太端正,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反正又不参加会考和高考,学好了有什么用?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部分学生只对打游戏、上网聊天感兴趣,另外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太浓,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该科只是所谓的“豆芽”,但是在其他学科的辅助教学上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都要用到计算机来辅助完成课题,此外,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非常重要。

3.课堂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上一

总之,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离不开生活环境,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尽量使“生活”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让生活世界成为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获得一辈子受用的教育财富。

直有收获的占40%,有部分学生认为从来没有收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满意度都不高,只占36%。而据调查,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这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老师减少讲解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这说明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满堂灌”,喜欢凭着兴趣去学习,喜欢自主操作,如玩游戏、交友聊天、在网上查找资料等,不喜欢教师过多地约束他们。当然,这不能说明教师的指导不重要,而是说明教师的指导、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学观念落后是这门学科教学效益低的主要原因。

三、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以上问题不能不引起同行的思考,那么,在“大气候”的作用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的计算机知识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任务来进行教学,即在上课开始,教师给出几个不同任务,然后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提出的任务。

“分层教学”即是结合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按学生的基础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一般的学生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学困生完成较为简单的任务。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各有所学,各有提高,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拓展教学内容。

目前许多计算机教材都讲得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拓展部分教学内容和提高难度,主要倾向实用、打基础。比如:在讲PPT制作时,增加在PPT中怎样插入剪切的VCD片段、文件的分割与合并、音视频格式的转换与Flash动画制作等。这些都很实用,而且学生也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即学即用,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教会学生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与其他各课一样,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讲一个软件的使用操作,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使用其他同类软件,做到融会贯通。

4.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主动参与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由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的设计上下工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李秀兰.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北京师范大学.

借网络舞台尽展风采

———浅谈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整合

陈斌娴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江苏常州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以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以目标综合,内容综合,方法、形式综合为特点,强调学生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是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化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一、营造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活动舞台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必须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英特网早已接入了校园,而且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具备向学生展现学习平台和实现网上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能为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基础服务。

例如:在开展《我喜爱的桥》这一活动时,我让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Internet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浏览局域网,利用超级链接登陆相关网站了解了“桥的种类”、“中外名桥”、“水乡的桥”等有关图文信息,并让学生在校园网上的BBS站点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收获。

这一活动过程,从确立研究主题,收集处理信息到展示研究成果,自始至终与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相随相伴”,学生开展活动再也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线学习时,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互动合作,无意间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更投入地活动,从而促进了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整合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信息

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在《水乡水产》这一活动中,我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以下几步。

(一)说鱼导入。让学生明确研究对象———水乡水产,激发学生对水产品的认知欲和求知欲。

(二)锁定目标。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本次活动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共同生成这堂课的研究目标。师生间形成“学习共的情境、悦耳美妙的音乐、妙趣益智的游戏,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5.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辅导学生。

在上课时,一个老师要辅导一个班的所有学生,的确是手忙脚乱,很难应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小专家”来充当教师的角色,辅导其他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既解决了老师忙不过来的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6. 分组协作式学习。

分组协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小专家”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

同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三)自主合作。各小组学生通过“百度”搜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四)交流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在学校局域网上的BBS论坛交流所学到的知识,并向指导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再给予其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建议性指导。

(五)总结生成。

教师总结,学生完成本课的活动目标,感受水乡水产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水产的热情,引导学生把研究的内容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选用网络学习方式,发掘学生的活动潜能

在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的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我喜爱的桥》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从“寨桥”这一地名谈起,生成了几个研究课题:“桥的种类”“中外名桥”“水乡的桥”。我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多渠道地展开研究。有许多同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收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书画、剪贴报、列图表、故事会……在部分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活动成果后,我说:同学们的资料非常丰富,也非常宝贵。我真为这样大胆的设想震惊和折服,本以为《我喜爱的桥》这一活动已成功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可以圆满地画上句号了,没想到此刻活动又生成了一个新的更具研究意义的课题。听到这一建议,许多同学的明眸中充满了期待。我坦率地表示,这一愿望可以实现,但必须请学校信息办的老师帮助才行。接下来的几次活动课,信息指导老师又引导他们将手头的资料按网页设计的要求分成以“桥的种类”“中外名桥”“水乡的桥”“我设计的桥”“桥的故事”为名称的几大版面,每一块版面都建立了相关的超级链接。接下来,每一合作小组中选出一些打字速度较快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电脑上利用文字处理工具,就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内容分析整理、归类优选,进一步加工资料。

在这过程中我还注意和学生一起把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茅以升小时候的故事》《北京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探索性、多样性等许多特点,能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同时担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不断尝试、坚持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学习能力,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利弊众说纷纭,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弊转化为利,发挥它的优势作用,使其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摘要:在2010年全国新课改全面实施之时,信息技术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选修课程调整到必修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适应新课改,以上好信息技术课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2

摘要:我校的物理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后,再次提出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案,但物理教学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又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

一、整合前本校物理教学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分析

1、从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范围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还不是真正普及和广泛。

2、从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形式上看。以课堂演示型和操作练习型的单一模式为主,且往往忽略双向交流,交互性差。

3、从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技术角度看。没有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注重的是课件形式的华丽、过分强调多媒体的声、光、色等的多种刺激。整合停留在一种简单的组合阶段。技术含量低,无法大量推广应用。

4、从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物理教学中的效果上看。引发学生瞬时注意并不能带来长足的效果。

5、从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层次上来看,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媒体的功能,起到的仅是辅助教与学的功能。

6、从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物理教学应用中的情感激励方面看。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二、整合后的效果及对我校教学的实践意义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对于创新意识和实践等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模式还是停留在以前的单一演示型和练习型模式,那整合无疑是失败的。因此,我们现在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积极探索并去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应物理学科教与学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

按照教和学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就目前现状看来,演示型教学模式也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我们应特别加强后者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整合模式多样化,以达到真正全面整合的目的。据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了观念

通过二年来的学习交流活动,我们发现了课题组每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正在改变,大家在实践中渐渐明白,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确实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时有迸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现在,教师们渐渐明白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不断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基本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只有不断改变观念,努力改革课堂的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在目前阶段仍旧可以作为一种较好教学手段。这种模式在重新组织提供物理情景,创设物理过程,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有许多优越性。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对硬件配备 1 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也比较适合,并且可以应用于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甚至实验课。在应用的时候特别注意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加强人机对话的交互功能,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必不可少的主导作用,避免如前所述的诸多不足。同时,主要针对难点、重点地突破,有针对性的选择运用,不滥用,或搞形式。例如因物理学科其自身的特点,物理演示型课件就不同于其它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另外,针对物理学科,加强并重视与物理实验教学相互结合渗透,使之相得益彰。

3、建立浏览信息和获取资源的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更注重自主学习方式,而网络又是最好的自主认知工具,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是各种科技前沿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人们能否迅速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读取和运用有用的信息,将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因此,我们利用各种网上教学资源,并根据学习内容,精心创设科学、精美、艺术的信息资源环境。

三、整合后所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近乎完美的渠道,但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也有其固有的缺点,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传统教学。

1、真实性问题。

虽然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都是间接的经验,是别人做好给学生看和听的,许多情景是模拟出来的、是假的,比如模拟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作用研究气压的产生,由于分子的放大,使学生对作用的连续性产生怀疑。作为物理教师,应当坚信这样一个原则,可以演示的,尽量用实验而不用计算机。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此时教师应该舍弃计算机,多做实验。

2、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

教师可以把整堂课制成一个软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学生看着屏幕,听着计算机扬声器的讲解,记着笔记,就课完成学习。教师除了操作之外没有其他教学活动,甚至连板书都不要写,从引课、授新课、小结到作业布置,都由计算机一气呵成,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被削弱或消失,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教师的经验、特色、个人的聪明才智无法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还是一个原则,永远是计算机辅助教师教学而不是教师辅助计算机,更不是计算机取代教师。

3、整体教学进度问题。

教师和学生在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网络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但过分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无法保证整体正常的教学进度,以至于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教师必须对进度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协调,人为的拉齐整体教学进度,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问题。

如果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少了师生间、学生间面对面的交流,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过多键盘和鼠标的操作必定妨碍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这两种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学会与人交流的基础能力。

5、学生情感培养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可利用课堂阵地,通过理解、体谅、关心和爱护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如果长时间面对冰冷的计算机,特别在遇到困难时,学生缺少必要的师长关爱和鼓励,很难通过这一关,即使勉 2 强完成学业,培养出来也一定是一个冷漠、无情、自私的废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根据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修养为教学总体目标。其主要任务是:一是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知道如何利用和运用信息技术,判断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二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工具软件,养成信息技术学习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变化。三是培养学生利用和运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性和针对性。四是加强学生之间关于信息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不高,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开始逐渐重要起来,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但是,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高校招生的原则没有根本的改变,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困扰,使得学生和学校不得不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因此从思想和行动上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使得信息技术的地位明显不高。

(二)难以平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在平时上课的教室里授课,一些教师给学生大谈特谈理论,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学生却无法认真领会,计算机信息理论教学并不理想,学生对理论课也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管理过松,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当成了消遣课,上课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没有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以考定教情况严重

当前阶段对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评价仍是以学习成果为评价对象。例如,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演示文稿等,都是采取单一评价的方式,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表现和成绩,也不会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也是往往考什么,就教什么,以考定教的情况十分严重。

(四)信息技术课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课程中所处的地位,目前部分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都相对偏低,主要因素就是学校不愿意去招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构成显得比较混杂,多数教师也是由于工作岗位需求从其它专业转行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造成了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术方面的缺失。

(五)教学内容参差不齐

由于教学课时的大幅减少,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十分难以把握,选择适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加之各个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参差不齐,差异较高。如何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既适合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又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确定好高中信息课程具体应该传授什么内容,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

三、改进和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地位,增强学校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信息技术课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是学生继续参加高等教育和毕业从事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一定要切实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提高全校师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教育主管部门要确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经费投入,做到经费到位、课时到位、教师到位。通过这些手段,逐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在普通高中的教学地位,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一个基础性和实用性的工具。

(二)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信息技术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另外,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也需要改革,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还需要同学之间的互评,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实现反思,进而实现自我评价,接受同学、教师的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

四、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可供借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寻求规律。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担负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峰.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J].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1(5)

[2] 倪同浩.谈高中计算机课的教学[J].信息与教学探索,2008(11)

[3] 战培焱.浅谈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阅读,2011(8)

[4] 吴元翠.高中计算机教育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

[5] 王银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8(15)

(责任编辑 付淑霞)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4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有利于打破传统课本、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 只是一味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很大程度上使得高中生可以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而使以高中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智能双主体模式得以实现。这种“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作答”的师生交互模式, 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 进而增强高中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高中生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需要与高中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创设问题情境也需依照教学目标做到与高中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 在实施授课网页中的图像处理前, 设计一个通过网站标志的图片辨别网站名称的游戏, 将网站名称事先隐藏起来, 然后让高中生依据自身生活经验猜出与标志图片对应的网站名称。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 教师便可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个网页图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可以采用哪些软件进行操作?”由此引入这堂课的主题“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并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

2.借助实物道具创设问题情境

实物道具同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物道具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辅助工具, 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文字用生动形象可见的实物进行展示, 使高中生对课文中一些艰涩难懂的文字有更好的理解, 从而极大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 进行《多媒体信息采集》一章的授课时, 教师可在展示实物道具前创设问题情境:“学校将举办画展, 你在收集画展的素材时需要哪些设备呢?具体如何操作?”随后让学生对此提问进行分组讨论, 中途向学生展示话筒、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打印机等设备, 并让学生实际体验这些设备的操作过程, 进而完成对声音、视频和相片的采集。

3.根据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 包括视频剪辑、文字信息处理和数字化处理等多个方面, 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并且按照原有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进行教学, 很难有充足时间向学生传授全部课程内容, 而且学生在高强度的知识吸收过程中学习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例如, 在讲授《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一章时, 重点与难点是Excel表格的运用。教师可在授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假设1-6月份香蕉的价格为给定值, 如何得出香蕉价格这半年内的变化趋势?”通过此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Excel表格的制作和使用这一教学难点。

4.利用学科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若能发现所教科目与其他科目的结合点, 就可以使学生在一堂课上接触到多种学科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课中《力的合成与分解》一章时, 常会感觉抽象且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在对Flash动画制作进行授课时, 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F1ash制作压力、重力和摩擦力等的合成分解图?”从而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学生在学会Flash动画制作的同时, 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理解上也更为透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5

本教材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程序设计基础共六章。其中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是在考试中占%60,是该书的重点。而操作系统基础是所有操作技能的前提,因此学好操作系统这一章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本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学生情况分析认知前提分析优势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不足由于学校电脑设备想较其它县市学校落后,对学生积极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致使有些学生厌恶上机实践操作,从而影响部分学生积极性。情感前提分析优势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不足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改进措施教学措施1)

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2)

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4)

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5)

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优(差)生教育计划指导思想1)

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2)

完成学校制定的合格率和会考A率3)

培养些技术较深、知识较好的优势生4)

加强后进生转化辅导工作辅导对象1)

加强优势生辅导,使其尽量都能达到A,并在班级中起骨干作用2)

引导优势生,特长生帮助后进生转化进步工作,尽量做到无一人不及格辅导形式,时间形式:1)

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2)

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教

度 单元课题单元教学要求课时周次备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

信息的概述2)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命3)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名称、国家4)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5)

宣告网络时代到来的标志6)

现代通信包括哪几个方面?7)

现代信息技术的组成及发展方向21 第一章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1)

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的描述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

冯▪诺依曼理论体系4)

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5)

计算机存储单位间换算关系及常见存储设备6)

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2 第一章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1)

计算机软件系统划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2)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哪些?3)

应用软件主要有哪些?4)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时间,目的5)

目前威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表现有哪些?6)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时间23 第二章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1)

操作系统的概念2)

操作系统的作用3)

常见的操作系统4)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5)

操作系统的分类24 第二章文件与文件目录(含上机)1)

文件的概述与基本组成结构2)

文件命名规则及不能使用的的符号3)

文件的基本属性4)

文件目录结构5)

路径、当前目录概念的理解6)

目录的创建与删除7)

目录的复制、移动45,6 第二章文件的查找与共享(含上机)1)

文件的查找方式2)

通配符“*”与“?”的用法3)

文件的高级搜索4)

文件的共享操作5)

文件的共享方式47,8 第二章资源管理器(含上机)1)

资源管理器的组成结构2)

用资源管理器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基作操作3)

显示属性的设置(背景、屏保、外观、效果)4)

添加、删除程序5)

桌面主题的安装与设置49,10 第二章资源管理器(含上机)系统工具的应用1)

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2)

显示属性的设置3)

资源管理器对硬件资源管理4)

系统监视及磁盘碎片整理程序411,12 第三章电子表格基本知识1)

电子表格Excel的启动和退出2)

电子表格Excel窗口的基本组成3)

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概念的理解4)

Excel中鼠标指针的含义213 第三章建立工作簿(含上机)1)

工作表的选择、插入与删除2)

工作表的重命名、复制、移动3)

活动单元格与区域选择4)

工作表的数据输入5)

数据的计算(自动求和、公式计算)414,15 第三章建立工作簿工作表的编辑(含上机)1)

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引用和绝地引用的理解应用2)

简单函数的应用操作(求积、平均值)3)

单元格内容的编辑修改4)

单元格的移动、复制、插入及删除5)

改变单元格数据格式、边框、底纹6)

调整行高、列宽416,17 第三章统计分析数据建立图表1)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2)

数据的分类汇总操作3)

图表的建立及编辑4)

对图表进行调整修改418 ,19 总复习对各单元理论知识重点进行回顾总结Windows基本知识及其操作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知识电子表格的理解应用220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含义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构成要素3)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第四章Internet基出知识1)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2)中国的四大主干网3)普通用户进入Internet4)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22 第四章Internet上获取信息1)

使用浏览器查看WWW2)

下载保存WWW上的信息资源3)

利用FTP获取信息4)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43,4 第四章Internet上发布信息1)HTML语言2)浏览器的作用3)网页中的基本组成4)规化网站建设5)制作相关网页6)申请主页空间7)发布主页45,6 第五章信息的数字化1)二进制基础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化3)二进制与其它进制间的转化4)计算机中数字的表示5)计算机中字符的表示27 第五章多媒体基础知识1)文本、图形、图像2)音频、视频3)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4)数据压缩28 第五章多媒体的展示与应用1)多媒体的展示(常用的几种多媒体软件介绍)2)多媒体的应用29 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1)宏的基本结构2)宏的基本操作3)210 第六章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1)宏与Visual Basic的关系2)程序设计基本控制结构 211 第六章程序设计方法1)程序设计中的几个核心概念①Windows的工作方式②事件驱动模型③集成开发环境的元素2)创建一个VB程序实例212 第六章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①软件危机的概念②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③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2)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3)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 213 复习理论重点知识搜集整理相关重点难点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识记掌握理论,对重点反重强调,划出重点,由学生背诵414,15 总复习基本操作加强与巩固Windows基本操作、Excel操作、程序设计习题(并结合会考模拟)416,17 总复习基本操作反复练习掌握各项操作(适当给予考试指点)618,19,2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6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44-01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在中学生中间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使人们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见,高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各方面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进一步说,掌握娴熟的计算机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从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很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很早地接触到计算机。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把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很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高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高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提高练习,并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可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些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音乐,以及一些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形象举例,直观呈现。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因此,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把人的眼睛、鼻子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就相当于输出设备。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

三、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7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新产生的科目,是处于发展中的学科,是一门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学科。它与其他早已成型的传统学科不同,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改进去完善。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教研方面的成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自己摸索,有的教师干脆就模仿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可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需求,这样,课堂效果很不如意。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有的学校三个年级近三千人才配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现在新课程改革在高二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它也属于信息技术科目,配备的教师更是远远不够,更谈不上教研成功,因而我们广西因条件不成熟而没有开设这门功课的学业水平考试。还有,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几千人的学校,才有一个机房,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上机实践的需要。以上种种矛盾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

(二)学生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各种高新科技产品频频的更新换代,真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不管教材怎么更新,都始终是跟在信息技术的后面,永远不可能与之同步,这样,学生获得的教学信息就相对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进入千家万户,就算是在农村,家中有电脑,兜中有手机早已是司空见惯,没什么值得炫耀。现在的高中生大多人都接触过电脑,简单的电脑操作可能都会,可不否认,还有一些高中生是电脑盲,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早已经熟练掌握,但可能有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前先做好充分的调查,充分备课,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在教室上理论课时没什么兴趣,主动去探讨理论方面的内容极少,如果不是考点,学生的学习劲头更是没有;在机房授课时,对教师传授的系统的信息知识没有兴趣,只希望这一页快点翻篇,转入到自由上机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对娱乐的东西感兴趣,真正的技能操作少有问津。这样,完全违背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过于呆板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理论性知识过于抽象。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多而机房少,我们的课程讲授百分之九十是在教室进行,就算学生能很好的记住理论知识,但缺少了上机实践的机会,到真正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一脸茫然,还是没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积极的探讨对策。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归纳了一下几条对策:

(一)加强教师教研,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前面已经介绍到,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是高校刚毕业年轻人,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再加上这门学科没有现有的固定教学模式,所以他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感悟,其难度可想而知。学校应抓住每一次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的机会,多派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多研究多探讨,走出自己的教学路子,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联系理论知识,重视生活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其他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不同,其他学科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了,而信息技术课程不一样,它不但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还具有很高的技能性,因此,不但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最终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新颖多媒体教学方式,非常能吸引学生,还有,学生觉得信息技术高深莫测,非常佩服教师能如此娴熟运用这项技术,教师可以把这作为授课的一个兴趣点,偶尔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以此为根本拓展教学内容,比如:教学生制作幻灯片以及Flash动画制作,怎么把日常生活的相片扫描制作成动漫,这些东西不仅实用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极佳。

三、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趣味、多样,课堂教学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传统学科教学以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大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法,不断尝试创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信息技术科目是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因为它是新生的,对于这样的学科,人们对它还处在研究之中,因而还没有形成成熟固定的教学体系,该科目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8

1.1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存在差异。如今的高中生大多从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计算机, 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 有的学生小时候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少, 有的则较多, 直接导致了高中阶段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异。而信息技术教材则是面向大众的, 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为主要目标。

1.2信息技术理论课抽象而乏味。依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体会最深的是, 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上表现出没有学习兴趣, 对抽象的理论及相关概念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史感觉枯燥乏味。

1.3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 由于学校受人员编制、教育经费等问题的制约, 导致很多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 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由于课时较少, 又不作为高考科目, 很多学校的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现任教师大多为改行任教, 信息技术教师虽然熟练掌握常规电脑知识,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但是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知识还比较缺乏。此外, 培训机会也比较少, 知识更新速度比较慢。

二、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1成立“异质组合”小组。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 所以较容易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日常教学中, 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 实施分组教学, 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异质组合是指针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学习而言的, 是将全班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这样的学习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2.2开展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的改善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首先, 学生应该有目的的去获得相关知识,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去发现问题;其次, 应用发散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搜索问题的最佳答案, 完成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最后, 教师对学习过程及答案进行分析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智力,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2.3加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如:以“校本培训”为主。在学校内部选取操作水平高, 工作责任心强, 乐于助人的教师作为辅导老师;以“教师自学”为主, 学校可以为信息技术教师全天开放计算机房, 连接宽带网, 下载必要的学习光盘或资料。

结束语

目前, 虽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只要教师和学校领导充分认识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好所有问题。首先,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 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 逐渐改善教学效果。其次, 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大信息技术学科软硬件资金投入, 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引进重点大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对现有教师加大培训力度, 文中的观点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明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9

1 注重结合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注重学以致用, 如果脱离实际生活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那么就失去了设置这门课程的意义。目前,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主要有软件的学习与了解、图像处理、视频编辑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 创设具体情境, 最好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那些计算机底子特别薄弱的学生, 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时, 就要从最基础的开始着手, 如在“文件传输 (FTP) ”教学中, 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提问学生是否使用过因特网?使用因特网的哪些服务?在因特网上如何传输文件?知不知道什么是“FTP”?有没有用过FTP工具等问题引出教学内容。

2 注意抓住重点, 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 包括各种文本的加工、图片加工处理、视频编辑、程序编排、数字的再加工, 等等。如果使用其他学科讲课时的演示方法, 不仅时间不够, 而且会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难以达成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创设情境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只要突破了重难点, 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时才能轻而易举。这样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仍以“FTP”的教学为例, 这一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是FTP工具的使用。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设置好网站内的根目录为连接到的文件夹”、“在文件上传的最后, 在浏览器上输入网址, 检验文件是否已正确上传”等内容。在下载、上传文件前, 需要教师先做一下示范, 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特别注意强调出重点、难点内容, 让学生在实践中少走弯路。

3 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进而分析、理解问题, 以此来巩固和联系新旧知识, 进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情境问题的创设不是毫无目的的胡乱创设, 而是有目的、有规律的的设置问题。也就是说,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必须和本节课的主旨内容相联系, 这样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本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毫无关系, 就很难使学生把握重点, 只能是把学生引导到与所教知识无关的琐碎细节之中, 这样的话, 本节课的内容就毫无意义了。如在学习“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时, 先提出是否知道“特洛伊战争”, 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概括这一事件后,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特洛伊》的片段, 由此引出“特洛伊木马病毒”, 再进一步引出网络病毒。将历史事件引入教学中, 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4 围绕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设置情境问题时应注意围绕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网络安全”时, 针对高中生喜欢明星的特点, 先让学生上网下载一张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照片, 存储在D盘中, 接着登陆FTP素材库, 下载一个指定的游戏, 并安装。教师可先下载好游戏, 并将“冰河病毒”捆绑在游戏软件上, 之后上传到FTP素材库中。学生下载安装游戏软件后, 就中了“冰河病毒”, 教师可控制中毒的机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远程控制查看中了毒的计算机下载的明星照片, 挑选出几个学生并记好相应的照片。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根据记录的学生的名字进行提问, 告知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喜欢的明星是谁, 并说出答案。而学生在听到教师说出的名字与自己所想的一致时, 往往觉得十分神奇。教师则可以趁机提出“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知道你们的想法的?”的问题,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学生的好奇心和激情被完全激发出来, 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5 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最佳阶段, 学校一定要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引入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具体情况, 适时创设紧扣学习主题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稳步上升,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 以问题为载体, 依据实际教学情况, 有针对性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曹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育导刊 (上半月) , 2013 (2) :76-78.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10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追求教学课件形式美, 忽视课程本身内在美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教师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 将精力都集中在展现技术层面的操作上, 教学的过程中, 将各种演示、课件设计的五彩缤纷, 眼花缭乱。这种结果并不是吸引学生注意力, 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出去, 使他们忽略了课堂真正的内容。

2.信息课程被教学理论占领, 忽视了操作能力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会接触到比初中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理论,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接受更多的知识, 一味的施行理论教学, 将理论深层次化,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就造成了学生记忆难度加大, 引起学生的反感与疲惫感, 致使一部分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 开小差等。

3.只一味重视课堂教的效率, 忽视与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学生面对电脑, 而教师控制主机, 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实际操作的细节, 但是却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忽视了学生的反映, 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效率不但没有达到要求, 反而越来越低。

二、应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切忌喧宾夺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建立在简单的文字、声像、上网基础上更深一层的理论学习, 对二进制、十进制这样的理论的学习,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切忌勿将学生当作是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初学者, 要灵活多变的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进行教学。如在学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这一课时的时候,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知道将加工后的信息 (如表格、文本、演示文稿等) 有效地集成在一起, 集成的形式就是做一个网页。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 就明确提出了接下去几节课的目标要求, 就是要让学生完成一个网站,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学生在平时上网只是浏览别人的网站, 现在有机会自己尝试, 还是很感兴趣的,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也只在中间给大家示范了几个简单的网页, 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 分工合作, 互相帮助, 顺利完成预期的网站。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发挥, 才能够真正展现学生的实力,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不断的进步。

2.借助学生的信息技术好奇心, 培养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跨越空间的技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广泛的接触到了信息技术, 且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会想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想挖掘这带给生活便利的神奇之物。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网页制作之后, 学生对网页制作的流程比较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去实践操作。如在学习《信息发布》的时候, 教师就以操作步骤为核心进行讲解, 一边给学生演示, 一边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从发布前的准备 (如检查内容、检查连接, 注意到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使用的不同;再预览网页;检查下载时间等) , 网站发布 (在不同的地方发布信息) 、维护网站、宣传网站等。学生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 让学生不断地熟练操作, 真正的掌握到了学习技能。学生了解了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 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 通过发布网站、维护网站和宣传网站理解信息发布的过程, 掌握信息发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起到了推动作用, 推动学生发挥能动性, 去动手操作, 真正掌握知识。

3.互联网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 实现优势互补

互联网的利弊是两面的, 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有利的一面, 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促进互联网的更新与发展, 而互联网的发展也能带动学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 实现优势互补。如在接下来的学习《信息交流》中, 就需要充分利用到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信息交流的方式 (如E-MAIL、BBS、QQ、微博、MSN、微信等) 学生就需要正确利用网络,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在网络上交友或者学习都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 认识到网络作为工作场所, 需要文明用网, 做一个文明的网民。信息交流是信息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同时也发布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的好坏都需要学生自我判断, 合理利用网络的优势, 扩大自己的交友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也要识别网络不良信息, 不受到网络的控制, 能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影响。教师也要合理利用互联网, 辅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防微杜渐,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 实现网络与教学的优势互补。

总之, 作为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课程, 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在未来的发展中, 高中学校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 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 让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的广泛深入开展, 课堂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并且在不断的深化发展。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方面。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志俊.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消费导刊, 2009 (16)

[2]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 2010 (0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1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情境 重要性 问题 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马丘什金说:问题情境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在思维上相互作用的情形,当主体完成要求发现新的而又尚未具备的知识或动作作业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学习中,问题具有不易发现性,它必须依附于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缺少情境的问题,了无趣味,而没有问题的情境同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新开的一门课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问题提出、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对该种教学模式了解不深刻,并且准备不充分,致使问题情境创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情境创设流于表面

1.和教学内容有出入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为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服务于课堂教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密切联系,导致教学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问题情境重形式轻内容

问题情境是教学情境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引导启发、支持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创设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问题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使其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促使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真正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认为只要创设了问题情境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创设的问题情境广度和深度不够,使学生难以理解,不能有效地触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只会浪费时间。比如《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这一节,书本上的例子是将几款不同品牌的杀毒软件图形化,一般创设的情境只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软件经销商”的角色,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消费者”“软件开发商”的角色,从多种角度、多种数据来理解不同品牌的杀毒软件,这样更有说服力。

(三)问题情境缺少启发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只是有趣,而没有考虑问题情境的启发性,这种问题情境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紧紧联系生活实际

目前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可能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进而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

(三)充足的问题情境准备

做好准备是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前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充分的问题情境准备,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情”。所准备的问题情境应该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最终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否则达不到教学目的。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一个公司白领的一天,主要讲的是iphone的siri等功能在人工智能方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情境的使用非常贴切,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创设这个情境无疑是失败的,因为毕竟高中生能接触智能机的时间有限,更何况是iphone。通过贴近现实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掌握课堂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篇12

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与学生日常所见所闻相结合。可以利用更加生动的、直观的事物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脑海中的知识相联系,这样便于学生更能接受新鲜的事物,合理的运用并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实践证明,在教学环节中,越是和学生相关的话题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越能激发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知识的学习中来。有鉴于此,教师在进行相关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

举例来说,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越来越普遍,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学生而言,网络更是具有非常强的诱惑力。合理的运用网络,无疑能提供学习和生活更的方便; 不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沉迷网络,不仅会耽误学习,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当然,如果我们合理的将网络运用到创设问题情境中的话,常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诸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学习网页中的图片处理时,可以通过将若干知名网站的标志收集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竞猜,比如常见的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和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许多学生肯定会知道,这样而来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将话题转向如何从以上这些优秀的网站设计中学习经验,以便自己在设计网页站标时能够更加顺手、更加成功。

诸如,在学习文件的上传和下载的课程中,可以先以要给大家玩一个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向学生传授如何从FTP上下载文件,并告诉学生下载下来的才能进行安装并自己动手体验游戏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以便知道如何熟练的掌握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若是有的学生因为不会下载而不能玩游戏,其他的学生便可以发挥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下载,自己也能更加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老师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优势,留心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教学相结合,善于发现素材并融入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另一方面,通过轻松的、高效的教学带领学生了解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二、注重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寓情于景

由于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相对而言,技术层面的讲解会十分多,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学枯燥、生搬硬套的局面。因此,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来教学可以避免出现课程单调乏味的现象。

比如,在高中物理阶段学习的布朗运动,一般说来,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时很难理解得很透彻,可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利用计算机软件编辑动画格式的小片段,教会同学如何来生动的描绘空中悬浮颗粒的运动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复杂难懂的概念。这样一来,不仅教会了同学如何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还能帮助同学更快捷的掌握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

又如,高中语文课本中出自《雷雨》文中的一段四凤和老爷的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生动形象的将该对话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布置一定量的开放式作业交由学生完成。

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将所学的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群体行为,在课堂上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同学们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净胜和团队意识,还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要借助网络交流工具:MSN、QQ、飞信,为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合作提供一个便利的舞台。

比如,在教授学生如何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处理时,可以给一个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图片,让同学们对其背景、文字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之符合老师的要求。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每一个小组负责处理图片的一部分,同时又分组进行PK。不同的小组之间即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每个小组完成各自的作业后,可以由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点评,这也是一个互相提高的过程。

在创设互助性的问题情境过程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全面的、更清晰的看待问题。

四、小结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科学合理,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

1. 要清晰地知道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是为了有机地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一定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相结合起来。

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实际,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阅历等。

3. 问题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4.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基本信息技术知识,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导游队伍下一篇:住宅供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