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共8篇)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1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
黄鑫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作用。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能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能力。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在我地区实施已三年有余,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校几乎普及了“白板教学”,事实告诉我们,它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更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高中语文的历史必然
语文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高中语文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硬灌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激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高中语文学的历史必然!
二、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内容整合的意义重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内容的整合可使课堂教学高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蜀道难》一课,对什么是蜀道,蜀道的建造外形、特点如何,如果没有对蜀道的了解,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只看文字,就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一段古蜀道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蜀道的建造外形、特点及蜀道建造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学习理解课文,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整合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整合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课堂又怎么会不高效呢?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可以深度挖掘课本的内涵,还可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更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来,不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实践和体会》禹飚
2、《激活网络环境优化语文教学》施妮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2
一、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化,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比较优势,因此,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主动性、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法手段虽然可以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但其力量比较单薄,对学生感官刺激比较单一,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可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并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性,最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一味依靠教师讲解而导致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
2.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并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并且可以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优化教学内容。
3. 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法,由于教学媒体简单,课堂教学的任务似乎仅仅是讲解或传授教学内容,这种逻辑分析讲授过程的课堂教学法,也限制了大量的信息、材料进入课堂,从而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从信息材料中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极大地改变政治课教学法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使教学过程真正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课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同时对学生的观念转变、素质培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利状况。
1. 信息技术手段只能是机械的计算机操作、屏幕演示,而且其程序的事先编排性,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感,缺乏传统手段的亲切感和人情味,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充分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
2. 由于程序的事先预设和操作的固定性,从而造成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功能。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容量加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必将促使学生思维的高度紧张,思维活动受屏幕内容的抑制,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影响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
4. 信息主要是靠网络来传播,网络中有不健康的内容,同时内容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对我们将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1. 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课件的“二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整合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制作课件时应重视以下两方面。
(1)课件的灵魂——科学性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仅从政治学科的辅助教学软件的角度看,我认为首先是看它是否体现了政治教材的教学目的,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内容要与教材一致,必须正确无误,无任何科学错误,这是一个成功课件的前提。其次要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字幕、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但这些都要围绕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可堆砌素材,又不可面面俱到,要体现辅助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
(2)课件的生命力——实用性
不言而喻,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的,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要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有时甚至还可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和师生交流上,对于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仅是“举手之劳”,不可占用太多时间或进行太复杂的操作。最后是实际效果,当我们走出仅将多媒体作为“演示手段”的“初级阶段”后,摆在面前的就是开始从形式转向深入,注重课件在中学政治教学授课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解决、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甚至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实用性就是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2. 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自觉抵御网络不良现象。
网络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除加强管理外,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
3. 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政治课教学带来全新的机遇,使政治课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对政治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纠正教学目标单一的传统思想,把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准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较广阔的知识面。政治多媒体课件应能迅速准确地反映目前国际时势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充分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信息技术 优越性
“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信息为支柱,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促进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变革,而且带来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等各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多样化、信息量大的特点,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优势,因此,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法手段虽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但其力量就显得比较单薄,对学生感官刺激比较单一,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
2、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并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并且可以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优化教学内容。
3、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法由于教学媒体的简单,课堂教学的任务似乎仅仅是讲解或传授教学内容,这种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也限制大量的信息、材料进入课堂,从而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从信息材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发挥政治课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同时对学生观念转变,素质培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利状况。
1、信息技术手段只能机械的通过计算机操作,屏幕的演示,再加上程序的事先编排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造成一定的距离感,缺乏传统手段的亲切感和人情味,不利于师生情感的充分交流,不利于学生良好情商的培养。
2、由于程序的事先预设和操作的固定性,从而造成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削弱教师主导地位和功能。
3、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容量的加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将促使学生思维的高度紧张,思维活动受屏幕内容的抑制,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影响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
4、信息主要是靠网络来传播,网络中内容的多种多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我们将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1、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注重Cai课件的“二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整合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制作Cai课件时应重视以下两方面:
(1)课件的灵魂——科学性。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标准。
(2)课件的生命力——实用性。不言而喻,课件是为教学辅助而用,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要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有时课件还可体现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是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知识和师生交流上,对于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仅是“举手之劳”,不可占用太多时间或进行太复杂的操作。第三是实际效果。同时也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实用性就是Cai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2、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自觉抵御网络不良现象。由于网络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除加强管理外,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政治课教学带来全新的机遇,使政治课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对政治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求政治教师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纠正教学目标单一的传统思想,把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准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较广阔的知识面。再次,要求教师能熟练地驾驭多媒体硬软件系统,尤其是对软件的应用,应能充分利用软件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功能,注意课件的背景颜色与布局,文字的字体、位置和色彩以及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质量,使多媒体课件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既有要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坚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现代教学手段只不过是辅助工具,不应喧宾夺主,使整堂课演变为工具的展示和手段的演示,坚持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度性和简洁性原则。牢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而不应让机器唱主角。
现代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 篇4
认识与实践
天津市教研室历史室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组
为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验提供参照模式和经验,我们在津华中学、耀华中学、实验中学、21中、43中5所学校的高中二年级历史教学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下面将我们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型: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研究理念:
1.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功能,开发、选择、提供较丰富的网上学习研究资源。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以其海量信息存储与共享,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在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人们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但网上资源的庞杂,也使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尤其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尝试选择必要的网络资源,并与图书资料相结合,开发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研究资源,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专题性的结合。
2.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初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初步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为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网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而且其便利的交互功能,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共同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习者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或网上的其他协作者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体现了基础教育对21世纪科技发展与终身学习理念的响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3.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职能应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必须以教师教学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为前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其含义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平等协作与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但又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进行的。个体探究与小组协作、组际交流与全体研讨,在教师的组织下,成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张弛有度的学习活动。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还是必不可少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完全主动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设法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或按学生的需要作一些辅导。总之,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角色趋于多元化。这对教师的信息能力、研究能力、技术的运用能力和组织调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历史学习应加大和现实结合的力度,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
历史知识不仅具有过去性,和现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学习应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科学的现实意义,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更应从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出发,确定研究主题,并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以学生亲身体验的研究过程来体现历史学的借鉴作用,使历史学习从“过去”走向“现实”,从知识的获取转变为积极地探究,进而帮助学习者实现对研究主题的意义建构,形成学习者自身的思维结构。
实施策略:
1.以学习教科书工业革命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学习经典论述深化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研究工业革命的启示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注意对研究课程中时间维度和方向维度的调控。提供精选的典型的学习资源作为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基本素材,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研究目光和思维活动按照合理的方向运行,避免时间和思维的失控,使研究过程体现定向与自主、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达到研究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实效性。
3.组织研究联合体,提高研究水平和规模效应。本课题研究确定具备技术条件和研究基础的5所学校承担试验研究的实施工作,在市、区教研室和有关学校领导的组织配合下,全体实验研究人员统一研究、统一备课、统一试验,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学实施中,各试验校在统一的试验框架内,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自主安排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以达到原则性和灵活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深刻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初步训练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3.通过对工业革命启示的初步研究,使学生认识现代科技的发展提出的机遇和挑战,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网络主页:
本课题研究尝试创建主题网站,运用多媒体网络的基本功能,实现学习资源的提供和网上交互空间的支持。网页的创制基本采用了Frontpage、dreamweaver、ASP、lanstar等工作平台,力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网络潜能,为研究性学习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实践途径。
网页的制作过程中,各校之间相互观摩。交流了初级成品,五校的最终网页既具有信息的兼容性,形式和功能又各具特色。
基本程序:
1.教师概要说明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步骤。
课程开始,教师向学生概要说明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及网页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人学习。研究过程。
2.深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理解。
这一环节,是在学习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开发的学习资源和网络的交互功能,参考经典论述,通过讨论交流,深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在网上发表、交流自己或小组的初步见解,再进一步从网络资源中查找相关的论述,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研讨和教师的归纳总结,达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基本共识。本环节旨在学习教科书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参考经典论述,开阔思路,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一内容,并为下一步对“工业革命的启示”的研究做好铺垫。
3.“工业革命的启示”的研究。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把目光由历史转向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熔于一炉。基本程序是:
(1)确定研究方向和题目。由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启示”点在网上交流,由教师进行归纳。学生提出的“启示”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②工业革命和创新。③从“东方从属于西方”看现代科技发展提出的机遇和挑战。④城市化和环境污染。⑤从工业革命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西部开发。③经济全球化和WTO,等等。教师从网上浏览学生提出的研究题目,加以归纳。
(2)小组研讨。分组选题,对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组选题可以按坐位分组选题,也可以按选题分组。学生各自根据研究题目,在网上选读有关材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网上发布,经过组内研讨形成小组结论。
(3)班级研讨。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代表口头发表研究结果,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既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也随时对讨论进程加以调控。
4.教师总结。
教师的总结包括:对工业革命影响和启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对学生的学习、研究的态度和成果作出评价;对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给予提示。教师的总结应体现出科学性、激励性、开放性。
几点思考:
1.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两种界定和本课的归属。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
本课以对研究性学习的广义理解为基础,探讨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与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迁移到学科课程中。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开展单一或综合的研究。研究的主题往往来源于学科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或希望深人了解的问题。当然在研究中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超出本学科范围,形成几个学科的综合(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实施形式往往以专题研究为主,如本课所选择的“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启示”,就是在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中,选择学生希望深入探讨,并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
2.“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利用和发挥网络的大信息量的存储与共享功能、便利的交互功能,以研究主题为核心,以网络为探究与协作平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态度与能力,从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出发,探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常规课堂教学的矛盾及处理。
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同时又要适当、有效地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整合,发挥网络独特的优势。学习的基本程序上,以研究主题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内容、时间的安排均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本课题研究尝试突破常规教学的时间限制,把网络研究性学习时间初步定为90分钟。在教学形式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研究主题出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在教师的组织下,尝试实现个体探究与协作学习的结合。
4.“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基本点。
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迅捷、双向或多向交互的便利、资源(包括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的丰富和及时的更新能力、使用者的平等、超越时空等特点,都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在这种技术支持下,促使教和学的观念、方式发生变革,使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在更为广阔、丰富的领域内开展实践活动。
5.研究课题的指向。本课选择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启示”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从研究方向上强调深人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从中探讨工业革命影响带来的启示。这是一个历史专题研究,目标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协商,对研究主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主题的选择以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相关内容为依托,注重学科性与综合性的结合。对于研究性学习效果的评估,强调注重学习与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的多样化,并切合高中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评价标准。
6.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学科内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避免“技术万能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而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丰富信息与资源共享功能、便捷的多向交互方式,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在本课的实践中,我们尝试师生共建主题网站,为网络课堂学习与研究提供充实的学习资源,并以资源的课堂浏览与使用为依托,进行网上多元交流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内容选择最适合的交流与学习方式,以期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最优功效。
7.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关系的处理。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和网络交互功能,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主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是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现实。
8.学习资源的效用。网上学习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内容。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本次研究课题的关键之一。在教学设计上,我们探讨了学习资料内容的选择与浏览时间的关系,尝试以醒目的颜色提示学生重点阅读内容,从而提高网上测览的效率。在学习资料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体现围绕研究主题,而又较为宽泛地组织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探讨提供充实的资源基础。学习资料内容的选择尽可能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在网络带宽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链接相关同站,为有进一步研究需要的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性学习空间。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5
界水中学 毛桃花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多媒体与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提供了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况,以及协作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探索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愿望的重要途径。本论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教学;整合1.前言The integration research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teaching
Taohua Mao
Abstract
With the multiple-applianc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nology in the domains of educaton,the ways of subject-discipline teaching has changed deeply,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onlgy and biology also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t applies multiple-media technology and online technology to biology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that supports pictures.sounds.words.photos ect.Multiple-culture education and inter-study circumstances.It stimulates students to self-research in biology-discipline.In this paper,I will try to discuss the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biology technology in theory and practical.Key words mord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biology teching;integration 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资源的开发性、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学生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以及学习者的主体性等特点,都对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生物学教学而言这种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对生物教学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1]。本论文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理论支持、整合的目标、整合的背景及整合所产生的影响等理论方面和从整合的示例和整合模式等实际方面来进行探讨。
2.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这是进行现代信息技 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对象的生动和丰富性,生物及其环境的声、形、色等可用图片,电影和动画以充分展现;实验科学,对于一些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如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再现,这些都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3.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涵义
3.1课程概念的界定
“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2]即是使分化了的教育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是指,各门原来相互分裂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而广义的课程整合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子、练习等)、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当这些相互渗透和补充的重要性并不突出,或者已经非常自然,到了潜移默化的程度时,就没有必要提出整合,反之,就需要强调整合。3.2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之中[3]。它不仅仅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育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之:一方面,它是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必将走进课堂。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和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4.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建设数字化的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在生物课程整合中,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有终身教育的观念,并在实验整合的过程中通过逐步渗透,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可以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更多的知识。还要采用多种整合模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听讲,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教师、同学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和展示知识。
5.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产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3]。现代信息技术可提供多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现代信息技术还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如多媒体电子教材;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适时开放。(2)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还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 自主学习状态;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4)现代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动机,实现了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也为生物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起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6.1建立教育资源中心
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没有教育信息资料的支持,整合也就无从谈起。下列教育信息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建立教学图书中心,将大量有价值的,反映各类学科基本体系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图书加以数字化,在Internet上对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供所有人随意查阅;建立教育软件资料库,加强智能型软件和协作型软件的研究和开发。6.2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研究
生物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为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为我们生物实验提供一项强大功能—虚拟现实[4]。这样就使得有些生物知识老师须通过网络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生物学者为了方便的进行生物研究,也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6.3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一是在界面制作方面,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5]。(2)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程都能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可通过微机模拟展示。再如,动物的个体发育,我们模拟一个池塘中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展示蝌蚪的变态发育,使学生印象深刻。(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生物实验能使学生参与实际实 验过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以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CAI模拟实验所不可取代的。只有那些因条件有限而无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实验才可考虑到计算机模拟。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4)生物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平台[6]。
目前在生物学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种: a)Authorware 是当前生物课件市场化制作的主要平台。主要用于集成录象、动画等Avi、mpg文件和声音wav文件,并能控制这些文件的播放,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个体发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可以用它来集成。
b)Powerpoint 主要用与演示类,能通过超链接调选所需要的文件。生物学中可以用来介绍一些科学史实,简单的实验过程、生活现象等。c)Flash用与gif 动画的制作,也可以直接以swf 文件成立独立课件。生物学中一些二维状态的渐变动画(如《植物的个体发育》、《酸雨》、《无丝分裂》等)可以由它来制作。特点是界面美观,渐变过程清晰,且占用的空间比较小,易于网上传输。d)Frontpage和Dreamweaver主要用于网页制作。生物学中主要用它来显示文本内容教多的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7.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具体途径[1]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支持,应用到生物学教学过程后,引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数字化方向发展。7.1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生物课程相整合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设施。如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局域网、因特网的宽带接入等。②资源。如生物学多媒体教材、课件、网络课程、生物学应用软件等。③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④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7.2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数据文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生物课程整合,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5(1)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以课本和教参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因特网上相关的教育教学网站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查询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种多媒体课件和最新的生物学成果等。学生则可以根据教师在校园网上提供的相关的链接,获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比如,生物引擎网站http://,生物学科科普之窗,http://wildbid.go.163.com,中学生物学教学资源网站http://swjx.myrice.com,现代生物图片库网站http://biogallery.yeah.net,中学生物学教与学网站http://bioedu.6to23.com,生物天地网网站http://duyong.myetang.com等。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搜集教学素材和制作课件的时间,而且大大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同时增强了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2)开发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为例,介绍开发生物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做法。在该课程的网页上,设计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点讲解、扩展资料、习题精选等五部分,点击每一部分可以链接到相关的网页上。比如,在学习内容部分,根据教材的要求,我们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水分吸收、水分运输、水分利用和水分的散失,分别加以介绍。在重点讲解中,将渗透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重
8.结论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可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7]。所以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科的同时,应该大力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强大的认知工具,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8]。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我们只有更多、更好的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才会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并且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于我们能在这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玉.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J] .生物学教学,2004;29(4):32-33. [2]张之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认识和实践—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6-138.
[3]钱天平.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27
[4]戴佳明,徐作英,黄均勤.生物信息化教学整合初探[J] .2004:316-317.
[5]秦忠民.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1):1281-1282.
[6]梁芳.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 .南昌高专学报,2005;(5):81-83. [7]王玲,汤文骏.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2003;(3):47-48.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6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已成为当前创新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就是通过小学数学课把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视、听、交互功能合众为一,产生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随时可以反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把极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生在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感官的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用课件出示:明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他的爸爸准备用长3dm,宽2dm的墙转装饰厨房的墙。如果用这样的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吗?最小是多少分米呢?这节课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把数学融入生活,从而给枯燥的数学增添了色彩,学生和知识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被启开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为学生自主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一片沃土。具体形象的事物能让学生激动、兴奋,注意力集中。如果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录像,或让重点内容闪烁几下,或具有动画效果,都可以引起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定向运动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行动路线,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对分类结果的注意与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适时恰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持续下去,定会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精彩。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其产生兴趣,就能很好的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地理解,从而能够帮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一课时,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 就是 张(课件演示)。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用除法计算,但计算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这时用多媒体出示:把3块饼叠在一起,即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1/4,再通过演示,使一个1/4 变成3个1/4 块,再把3个1/4 块拼成一个圆饼的3/4(课件演示)。通过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把重点知识、难点内容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学得有目标,学得有信心,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而且把更多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加大课堂学习密度,节省许多传统方法浪费的时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上《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以播放经过处理的某一电视剧或电影中车水马龙的场景,或者拍摄一段校门口车流录像,制成课件,让学生统计各种车辆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镜头的总量。这样可以免去实地调查这一环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朋友的一天的生活,每个时间段小朋友在干什么(起床、吃饭、上课、做操、游戏、写作业、睡觉等),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很形象的感受到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教学1时=60分时,可通过动态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最后,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个教学片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达到了最优化的境界,这光靠教师的讲解靠传统的教育媒体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中抽象、概括得到的,而儿童的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我们只有将一些数学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转化为学生看的见、摸的着又易于理解的内容,才能便于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如:我们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将割补、平移、翻折、变形等各种解题方法均能在电脑中灵活运用,将组合图形分析个清晰、透彻。再如,在求组合图形的周长时,看起来长长短短,十分复杂,但只要在电脑中将一些线段稍作平移,学生便会恍然大悟,很快求出答案。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过程包括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创设思维情境,促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表去探索、去思维,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尝到掌握真知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的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五、巩固练习中的运用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针对性的练习课件、系统复习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突出,是传统方法所无可比拟的。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它的最大最大优势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中系统整理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题游戏题《看谁先到夺红旗》,让学生完成。学生学得积极,理解得透彻,激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7
1 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重要影响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学生从实际学习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用相似于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 自主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是来源、存储、转换以及加工文字、数字信息、声音、图像的一切现代高科技的总称,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 其对任务型高中英语教学有着深渊而广泛影响。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做中学习, 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现在,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将课程中习得而来的宝贵研究性学习策略与理念, 通过网络平台, 应用到我们的任务型教学中。
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2.1 更多地侧重于过程的学习
现行的语言教学方式侧重于老师的课堂传授, 侧重于学生被动地记忆和模仿, 在学习的整个环节中更多地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 学生则被动地成为知识的存储容器。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整个环节中, 学生往往是活动的主体, 学生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典型任务并积极地去学习。再整个过程中, 任务形象, 目的清晰,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搞, 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 在完成任务中提高。
2.2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不断的动力来源于其自主动的、内在的学习动机, 而不是来源于家长、教师、社会等外部的要求, 它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那些具体的、直观的网络素材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主动地开口讲英语, 动笔练英语, 此类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 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逐步深入。伴随学习的深入进行其所带来的收获更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进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习的效果更具有效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其自发性,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极大地提高
高中英语新课程内容多, 容量大,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设立学习情景, 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 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 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 这也是学习高中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3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方式主要由三个阶段所构成:一是在任务前。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往往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输进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内容,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 激活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材料,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任务中。该阶段是语言习得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语言的流畅性, 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积极鼓励学生重构英语语言。三是任务后。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归纳、小结, 强化后, 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师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4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行的必要性
4.1 现行英语课程改革的自然选择
现行的英语课程比较侧重于学科内部的逻辑关系, 不太重视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 从而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获取完整的体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较好地弥补了这个不足, 使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文性和科学的内在统一。
4.2 学习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 海量的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信息意识应该从学生抓起。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阅读知识的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是和不可分割的, 教师锻炼学生取得信息的技能, 同时也是增强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大量地选取、阅读, 获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必要时还要学生自己动笔修改, 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的阶段。
4.3 与高考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致性
近年来, 高考英语教学改革着重于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的锻炼。素质教育改革的培养模式超越了应试教育那种更多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分数决定一切的错误做法, 更多地注重于能力的考察, 每年英语高考的题型变换非常灵活、各种具有显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就是最好的证明。
4.4 现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3]教育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体现学生本位的意识, 倾向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创新精神、科学创新意识。并非只有任务型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但是,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重要方式。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极大改善了高中英语的教学环境, 致力于学生合作、互动、完成情景, 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学内部结构,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状况下, 教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研究性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与所带来的教学变革, 踏上时代的步伐, 积极进行改革创新, 努力探索更多的适合与我国国情的、人情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13 (1) :14-18.
[2]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language Learning[M].1998 Oxford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篇8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美术特长教学 实践经验 整合 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对人类发展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高中美术特长专业课的训练,多数学生在毫无美术基础又迫于文化课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学美术考大学的途径,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在高中阶段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我校从高一就开设了“艺文并重模式”的美术特长班,笔者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引进特长教学中,优化了美术课堂教学,下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特长教学课程整合的认识和理解
从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美术的学科特点、高中美术特长教学的目的和现状分析出发,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和整合点。
1.信息技术的特点。
(1)资源的丰富;(2)表现的多样性;(3)交流的互动性;(4)时间的高效性;(5)效果的预见性;(6)学习的主动性。
2.高中美术课程的特点。
(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理解美术文化,提高人文素养;(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拓展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3.高中美术特长教学的目的和现状分析。
高中美术特长教学的目的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一定量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深入地、扎实地掌握艺术造型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为学生升入高等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和从事一般美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美术特长教学现状分析:美术专业理论课讲授得枯燥乏味,许多抽象概念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美术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被动和机械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停滞不前,眼界狭小,很少接触到各种“百花齐放”风格的作品和作画方法。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特长教学整合的具体运用
高中美术特长教学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直观教学,具备其他学科的一般流程和环节,合理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到美术特长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各项课程中,发挥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改善了美术理论知识课。
给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是进行临摹和写生练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学生很难独立思考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画面,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找出理论知识与直观形象结合中的转换途径,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目的。
以静物写生构图原理的传授为例,先把要讲授表达的静物内容在3DMAX中进行建模,制作出衬布的形状、大小和贴上不同的颜色或贴图,然后通过灯光配置和摄影机的摆放,形成一个课堂静物写生教学的三维空间,给学生一个由理论到真实环境相结合理解的切入方式。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程跟踪学生考试情况,完善和升华美术考试过程。
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美术作品的作画过程往往是一幅美术作品成败的关键,美术专业训练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规范学生的作画步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录像,全程拍摄记录下部分学生考试的过程,将从学生起稿构图的第一步到最终修改完成的过程拍摄下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每次考试的录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写生作品的讲评方式。
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评,是特长班教学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可以用相机拍摄下学生每次的美术作业,在电脑上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将拍摄下的作业照片标上姓名,完成日期并存进档案里;找出与学习内容相同的各种类型的美术范本入电脑,放进另一个文件包里,并以不同风格和表现特点命名。例如,在进行了一次静物素描写生考试后,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作业都出现了“灰”的问题,我运用软件photoshop打开了一张美术作业,选择了菜单[图像]|[调整]命令中的[曲线]功能对画面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强了画面的对比度,顿时整个画面效果与先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用直观快速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灰”这个问题的认识。通过作品显示比较,获得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特长教学整合的反思
在信息技术和美术教育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技术的阻碍,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入的。
1.整合应将信息技术看做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哪类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强化学习效果,哪些地方并不适合用,也不要勉强套用,像高中的特长教学老师的很多现场动手示范是任何信息媒体都取代不了的。
2.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美术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图形软件等,并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更深更全更透的掌握,要尝试运用更新的教学理念、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更好地结合,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变传统老师讲、学生练的单一形式为信息学习的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有些学生极易在信息海洋里迷茫,或者沉迷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转移注意力,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强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4.尚待解决的问题。
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4]张铁汉.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电化教育通讯,2002,(1).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05-20
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11-30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论文题目06-01
让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之中12-10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09-03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08-13
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05-30
将社会热点知识融入高中生物教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