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2024-06-05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共11篇)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篇1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陈 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更多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来,势必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课程开发也是当今教育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AE影视后期制作》为例,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以及利用现代信息化进行教学中的优劣表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影视后期制作;课程项目设定

一、AE影视制作课程项目的设定

项目课程开发是在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而形成的学习项目(或模块化教学单元)设计,是包容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学习情境等内容的系统、立体、全景式的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思考,全面达成预期学习目标。一门项目课程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

利用项目化教学后,将《AE影视后期制作》课程进行项目管理,得到符合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将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引出相关概念,避免了从纯理论入手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将《AE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分为九个模块,每个模块里面都有三到四个工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六步教学法“从项目引入→项目分析、准备(计划)→色彩 主题(决策)→案例的制作(实施)→项目作品展示(检查)→项目评价(评估)等6个学习任务进行设计, 通过项目实施引领教学实施,体现了理实一体、做学教一体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资料准备

AE影视后期制作是在已有的素材情况下进行素材的加工处理。课前的素材、资料的采集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主要利用校内网站,将教学资源放到网站上,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实现访问学习。同时将大量的教学素材放到服务器,创建FTP、录制大量的`教学视频、微课作品。让学生不仅只能在课堂学,同时还是课下学。对于即将学习的课程可以达到提前阅读、预习。对不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课前资料进行学习。实现时时刻刻都是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还可以把知识点进行整合,同时可以完成综合实训,提高操作技能,了解行业规程、和工作完全对接。让学生能在自己学的同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别人身上学习更好的东西,为进入这个行业打下基础。

2.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光、影、特效实现现场体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直播设备实现课堂同步直播,让学生对影视后期制作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我还将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现场拍摄、制作成典型操作方法等方式丰富课堂。使以前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到的提高。

3.信息技术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课堂的反转,使课堂从以前的传授知识,变为讨论答疑。而且评价机制也不再是传统的师生互评这样简单。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的制作,同时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评价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投票

利用学校的网站、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网站,开展全校性的评价活动,让学生参与手机投票、现场投票等方式。使学生的作品得到评价,而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制作热情。

(2)在线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线评价等方式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得到可操作的建议。

(3)多媒体的集体鉴赏

影视后期的集体鉴赏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同一主题作品找到差距,同时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创意的手段和方法,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很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很快。在我们的实验班级进行使用后,学生变化很大,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学生对这样的声、光、影的多感官调到的课程兴趣很高。也真正的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网站、微课等实现课后自学,课堂答疑的反转。逐步提升自己的影视素养和操作能力。同学还利用晚自习自学,建立专业群进行讨论、学习的热情空前的提高,还有部分同学承担起学校电视台后期处理的部分工作,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礼君。《After Effects cs4 影视特效基础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8月

[2]邱晓岩。《影视动画短片制作综合实训》课程的项目设计探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9月。第8卷第3期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篇2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新技术做教学支撑点,技术革新必定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除了PPT课件的植入,当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逐渐得到更多老师的运用,如果我们一点都不转变,或许就会被抛弃在上个世纪的某个年代,我们应该适时地让信息技术介入,让语文的课堂有新的活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模式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却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介入语文课堂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视、网络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教学的重心从传统的教师“教”转移到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的“感”和“学”上。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技术能造福教育,它可以让知识呈现的形式和学生通过这种先进的手段所激发的感受度和兴趣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比仅仅掌握知识的框架有了更多的价值和意义。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给语文学科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特别是语文教学,形象、生动的课件通过绘声绘色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把语文中关于社会、历史、哲学和艺术等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也更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本解读,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丰富了学生探讨语文世界的兴趣和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加强了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以及语文科目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常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讲解、朗读、默读等方法,现在逐渐有了共同的交流、探讨等。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进行多种不同层面的交流与合作甚至探讨教学,既尊重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又让我们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构思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课堂等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时间的训练与探讨。语文本身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生活是多彩的,所以语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性格的。所以,语文课必然与其他科目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不可能独立其外。比如,语文与音乐,语文与美术,语文与建筑等都有着诸多的联系,我们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个真正的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的语文,和更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三、有利于师生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对生活实践的探索

信息技术除了让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让课堂活起来以外,同时它也有利于我们师生对教学效果进行更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思考。云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云课堂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和评价。信息化反馈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深度融合,是对传统教学反馈的有效改进,它更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有利于老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同时,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教学中学生新颖的思维、创新的思想有着鼓励作用,在更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在自我价值和自我探索知识方面更大胆更积极的探索。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课堂,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我们要保持技术应用对语文教学的前瞻性,这样才不会被时代落下,同时更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保持科学性和宽容性,这样才能更从容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不会因利用技术而丢了本源,也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杰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我们在感受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技术对于教育的深刻影响。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了新的辅助工作,更造成了教学关系的重要变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不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的三元关系,而是由“教材——教师——计算机——学生”所组成的新的四元关系。从而,用发展的眼光看,这就必然会造成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显然,这将对传统的教师角色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现在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是教学信息的加工者

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随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的“以学为主”的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等教学策略的广泛应用,表面上看,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播者,但已由传统教学中的“填灌机”变成了要会用教学设计与方法去分析学生、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策略的教学系统设计专家。因此,教师角色的本质虽未改变,但外延扩展了。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是能以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这个角色支配下的教师必须明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便于师生共同融入教学情景的工具。所以说,不能把课堂当作放映室,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当成彰显个人的工具,教师更不能只是一个放映员或解说员。

二、现在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传递人类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夹杂着糟粕。教师要承担起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作为引导者,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作为辅导者,是使学生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能力;作为指导者,是使学生能够清醒、自主地区分信息的价值类别,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害。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面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层次的多样化,教师应努力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对学科知识更大的兼容性,从而保证优质的教学效果。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必须互动,强调“自主、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互动教学环境中,学生的非常规性提问、质疑、争辩、甚至不满都会发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构建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的学习态度,化解掉不和谐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是良好教学质量的前提,其教育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三、现在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是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者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是巨大的,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来接受挑战。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流通不再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互动的双向反馈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成为教学信息及资源的研究者,善于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研究、比较、过滤、精选、整合,然后再提供给学生,确保教学的高效和优质。教师方法的改革等,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专家。

現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应是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者、开路先锋,既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教师必须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构建以教学活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培养模式”,把“单一学习”过程变为“综合实践”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求新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开拓的观念,较好的语言素质,合理的认知结构的新一代教师,将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永葆职业青春。

四、现在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是新教学模式的反思者

学习也好,实践也好,都要聚焦在反思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思想,净化情感。努力塑造部分学生不是很难,但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好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教师的反思只有教师在思想上和实践上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看成是有问题的时候,这种反思才是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反思就是教学研究,教师要反思自己每一堂课中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只有经过反思这一环节,教师才能从经历中获取促进成长的营养。反思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名成功的教师,必定不只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且是善于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教师通过反思把握时间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育的感知和顿悟,不断生成时间创意,提升时间智能,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改进教育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我们的教学产生了很多的变化,这是教师职能的多元化体现;对学生而言,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在充分肯定现代技术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我们不应将现代技术看成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应高度重视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更新。综上可见,现代技术及时为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对于全体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傅自素.数学现代课堂教学与教师素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7月第15卷第7期

[2]但琦.严尚安.数学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学数学.2005年6月21卷第3期

[3]刘惠新.和谐校园和个人自由发展.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卷第10期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篇4

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本、图形、语音、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影像等与计算机的交互控制互相融合,使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多媒体又称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教师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作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一般分为辅助式和主体式两种,前者是在课堂中应用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等现代教学媒体,随时用来展示教学内容、演示实验过程等;后者是以网络教室为主,每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机机相连,教师主要通过网络指导或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等,来促进教学的一种形式。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使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学校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我校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影响

1、加快思维速度:我校在旅游专业的风景区介绍的教学中,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相关名胜风景图片、文字资料和录像片段,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形式供教学使用,学生如身临其境,大开眼界,再经过老师指导、分析、归纳分类,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领略了国内外名胜古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珍贵的历史价值,使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信息量,加快思维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见多媒体教学引入现代课堂教学技术的电子特技与编辑功能,调动视频信息与音频信息。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了信息呈现的速度,视听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系统,诱导学生自觉地展开思维。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而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感性材料变成了最佳的学生进行思维的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升华,产生了思维上的飞跃,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思维的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本身反映的迅速也必然加大课堂密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的反馈效果必定优于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效果。

2、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我校老师在进行风景名胜介绍中,学生对埃及金字塔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详尽了解的同时,自然产生对其成因的好奇,促进他们进一步去了解它们,研究它们;在进行其它名胜古迹介绍时,由于各种自然风光、人物风情、实物造型的优美壮观,使学生对其成因过程有极大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去探究其历史或地理成因,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进行数学的三角函数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随着参数变化随着调整的变化规律,把知识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抑制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方法单一,学生枯燥乏味疲劳等不良因素。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新颖的形式及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诱人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多媒体参与课堂上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学习心境,用饱满的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势必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符合当前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

3、帮助思维记忆:我校教师在幼师专业进行语音教学时,改变传统挂图与讲解的教法,直接采用录像片段,把发音器官部位动作与发音效果展示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但掌握快,印象深刻,而且记忆更加牢固;在一些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跟课文场景相似的片段,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赏、听讲的同时来理解课文和掌握单词,比传统枯燥强记的效果明显不同。多媒体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眼、耳、手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所以这种多种感觉的应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记忆率,这也是多媒体优势所在。

4、创设思维的情境:我校语文教师在讲授《荔枝》、《荷花》等课文时引用了一些课件,对这些植物的结构、特性、生存环境条件进行展示,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讲解课文中作者描写的顺序和表达方式,使学生顺着作者的创作情境进行思维,使学生领会其中创作的风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学到了创作的过程。正如黑格尔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就语文课来说,多种文学体裁中魅力无穷的祖国语言文字富有审美功能,而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境,并不是单靠老师的唇干舌燥的讲解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领会那种艺术感染力,而多媒体技术则可通过视听信息的传递,直观明了的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教学中形、声、早、举的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可见,多媒体技术对学生思维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利用多媒体人们可以从颜色逼真的图形、图像中理解内涵,通过大脑思维了解计算机所表达的信息,其中许多信息又是其他形式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同时,图形、图像的灵活运用为多媒体提供了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一图胜千言。”声音的出现提高了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和空间效果,特别是音乐及不同质量的音响设备,渲染了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环境。在多媒体技术中,声音的前后台及背景声音的灵活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声音和图像是处于同一时空内的。正如一场歌剧一样,主角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有声音和动作,同时背景音乐的渲染烘托是不可缺少的。多媒体利用视觉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知教材。因为人们是用感知材料进行思维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多媒体技术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它提供的视、能够再现事物变化的状态和过程,把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心通其义”。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的影响

学生的求知欲主要来自对知识的好奇和兴趣,只有对知识的求知欲,才能有追求,才能有发现和发明创造。我校在教学中发现,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目前生源素质不高,平时学习心理障碍较多,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老师很难全面注意到全班同学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课堂上能表现出来对知识理解的往往是一些较好的学生,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而言,由于自尊心的影响,不敢表现自己,心态较低沉,心理压抑大,影响他们的求知欲望。认识到这一点,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网络教室教学,把相关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或习题放到服务器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学到不同层次的内容;并且避开与教师直接接触,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有关问题,这对内向型的学生和差生均有好处,平时在正规课堂上对中下水平的学生往往不敢轻易表现自己,而在网络上这些学生可和其他同学一样自主学习和自由发问,根据观察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心理方面体现出许多正面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互流通信息的一种方法,利用电脑的交互性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些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影响

随着我校不断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改革要求,要求做到备课电脑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理念超前化。我们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先改变教学方法,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偏向抽象化(如数学)、很难体现个性化、不易增加课堂容量(受条件限制),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丰富的具体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多媒体技术具有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教学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和有意义的范例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要是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能画并茂的教学内容: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热情,学生还能够通过各种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因此教师通过积极构建学生参与熏陶的教学气氛,如听音乐、表演、谈话等,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融合起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体现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必然性。

四、课堂上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根据传统的理解,电化教育中所倡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是利用幻灯、投影仪、电影、电视机、录音、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随着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那种“使计算机与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激光视盘播放机等,构成多媒体系统并利用这种系统进行教学活动”的多媒体理论已经落后。有人说,既然这样,现在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所有的教学信息(包括文字、图形、视频图像等)均可存储并随意调用,也就不再需要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甚至有人说,电视教材已经过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确实,多媒体技术突破了计算机与各种电教设备的行业界限。它能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处理,调用存在硬盘、软盘与光盘上的文字、数据、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但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替代所有的传统媒体。比如我校在电子线路图、电子元器件教学中,仍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对实物进行辨识,取得了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效果。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5

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导致了一场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新的革命。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将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课堂带来的影响变化是毋庸置疑的。我从以下几点对培训培训中及自己实践课堂的一点感受: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过去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的讲授,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知识时代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拓宽了时空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教育信息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 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 不仅能从书本获取知识,从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中汲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 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1)教师的“讲”变为“导”。“教”师应该变为“导”师。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 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 作为教师的我, 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 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 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

(2)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 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 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 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巩固。

(四)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时清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有一部分教师将由直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由幕前转为幕后,成为教育软件的编制者、管理者、服务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二、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给学生带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加强:

(一)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

在教师作为教学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发现问题,制定研究问题的方向。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从自身内部产生动机(即内部动机),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存在而产生的外部动机。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学习,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不像过去只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参与问题产生的过程,只是机械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更为有效。

(二)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我评估。

在一般的教学课件中会给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所给出的教学目标与自己的反馈结果(即自身的学习结果)相比较,找出差距、并且由自己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通过自己主动查找差距,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作为当事人对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会更为清楚。

(三)在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

在缺少教师的指导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共同进步。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一位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是有限的,但若综合多数学生的观点与看法,每位学生都会从中学到几倍的知识。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勉励;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不能少,在网络知识庞杂的时代,有些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经常予以指导和帮助,引领学习的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的确确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改进了传统教育中不合适宜的方面,将更新更为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带到了世人面前。今天,全球互联网上用户人数已达4亿之多,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限制,为教师摆脱了繁忙的教学任务,为学习者摆脱了机械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效率、主动性和能动性。为了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四)在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氛围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乐学”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体现,是掌握知识的最初开始,“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走上主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等和靠,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大量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电影、录像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有深远的意义。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愉快,掌握知识会很快,记忆效率也会很高。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新颖的手段和高超的技术,解决很多难题,它不仅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图形、文字,还能使课堂变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这一部分内容时,应用对媒体教学软件,并在屏幕上显示我国外交成就和外交行动,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感受领悟我国的外交,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新教育的氛围。

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影响 篇6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把教学的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撑。当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信息技术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1、信息技术能够促使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影幕、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些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具有存储、播放、编辑、处理的功能,能够更好的呈现课堂教学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集中了幻灯、电影、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很多的优点,还能实现人机交互的独特之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效的提升了教学媒体的交互性和展示力。据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大约占到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对人体的感官和学习、感官和记忆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运用人体的视觉和听觉所取得的效果最佳。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形象的为学生展现课本上的内容,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听觉和视觉的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2、信息技术能够在高效课堂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多媒体语言教室内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学生既能够跟着录音读课文,还能够实现可视可听的效果,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的不同,主动选择和控制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要根据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的指导,实现学生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数字化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共享性,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建立自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上的数字信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搭建起学习的平台。

3、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随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概念的扩充,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已经成为认知领域最底层的阶段,教学重点的要放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的运用为实现这一教学重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他可以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把课堂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大为小,用心的时空观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效的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学生还能够把自己随身收集到的信息融合到教师的教学资源中,可见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改善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4、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效课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再设计,就会更新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语言教师和电子白板的投入,就能够很好的改进教学模式,现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的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学生掌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创造条件。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高效课堂中的几点思考

1、中小学教师缺乏系统的技术观,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方面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系统学习,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很难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实施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特性了解不到位,过度的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有的教师几乎每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产生了过度依赖的现象,造成课堂成了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录像课,造成了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误解。

2、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不高。现阶段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幻灯片、录像片的数量很多,但是教师真正自己根据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的却很少,照搬来教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效课堂的生成。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要得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持,要深刻反思多媒体技术的教训和经验,从多个角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的运用信息技术。

三、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模式

1 传统会计模式

1.1 传统的会计职能被界定为核算和监督

核算与监督是传统的两大会计职能, 这也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这主要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事后反映和对以往经济业务的记录。这种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数据的需要, 反映在企业决策跟不上市场变化, 决策可行性差、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依据等等。

1.2 传统的会计流程独立于业务流程之外

传统的会计流程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下, 以货币为计量工具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会计核算流程大体如下所示:

一般经济业务发生时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面的流程, 会计人员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 并涉及业务本身。所以传统的会计方式下会计人员对成本管理、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制约。

1.3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计算机记账

会计电算化只是传统的会计核算程序的计算机化, 并没有网络、数据仓库等相关概念和应用的支持, 充其量只是发挥了计算机的数据计算和存储功能。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企业环境的不稳定造成风险的不断增加, 使得决策层对企业数据的及时、准确、共享性提出了现实要求。原有独立、分散的单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1.4 传统的会计人员只是普通的核算人员

传统会计下, 会计人员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核算和监督。一般会计人员较少参与管理, 更不用说决策, 会计人员地位低下。这除了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制约、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限制之外, 主要与企业环境和企业领导的意识有关。

2 信息时代的会计核算模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在以下方面一起了崭新的变化:

2.1 核算和监督被淡化更强调分析、控制与决策

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已经淡化, 但并不是说核算与监督不再重要。在信息时代, 会计职能除了传统的核算与监督之外, 更重要的分析与控制职能更显突出。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集成的现代管理工具, 例如: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使得企业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切实可行, 成为定量分析的基础;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使得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同步一致、准确及时、集成共享, 财务人员随时知道当前的各种财务数据, 分析这些数据并加强控制, 有效提高公司效益将更加重要。同时财务人员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 信息技术的产生将对会计职能产生重大影响, 而这种影响将随着信息化进程得到加强。

2.2 业务流程与核算流程的统一

传统的业务流程与核算会计流程相对独立, 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业务与会计流程的融合和统一成为趋势。在整个企业流程中, 供应链管理贯穿始终, 财务系统只是充当财务数据的集成器, 很多传统的票据传递在流程中被取代, 而由业务人员处理, 这集中体现在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很多使用过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Planning) 、ERP、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等系统的财务人员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传统模式下, 财务人员的很多职能被其他流程融合, 财务作为一个模块紧密集成于其他业务流程中。这包括库存管理、成本核算、应收应付款管理等。财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已经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得到全过程体现。为了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 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业务流程, 以更好地参与管理与决策。

2.3 信息的高度集成与统一

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的集成与统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够充分共享, 数据不再是支离破碎, 恼人的数字会变成音符畅想一篇和谐的乐章。与数字成天打交道的财务人员将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的震撼力。你不必再为成堆的单据茫然, 从而库存管理得到实质有效控制, 成本管理也不再只是停留在核算层面上, 所有的数据都是集成共享的。

2.4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为企业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 但很多企业领导者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旧社会的账房先生在东家眼里的重要程度, 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行使职能, 全面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力。比如:良好的成本控制、流畅的现金流动、公司预算目标的实施与控制都必须有财务人员全程的参与。

3 结论及对策

总之, 信息技术下传统的会计模式必将得到革命性的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及时把握时机适应环境的要求。

3.1 改变观念及意识, 加强学习

信息技术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观念及意识, 加强学习, 不断用知识改变行为。除了财务专业知识, 更多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参与决策与管理。

3.2 迎接信息时代的会计革命

信息技术将对财务产生深远影响, 手工、电算化时代的很多理论和模式、程序将受到极大挑战。信息技术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会计模式。因为很多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中将受到挑战。首先是会计核算程序的改变和会计业务的集成。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影响。

3.3 财务管理, 为企业创核心造竞争力

财务必须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除了核心技术之外, 企业的成本、良好的财务状况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创造这些核心竞争力的极佳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翔, 张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06-15

[2]冯巧根.构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成本核算新模式.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11-25

[3]万淑玲.商誉会计模式构建适应信息技术的探讨.山西财税.2007-02-15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篇8

一、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价值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再次,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第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篇9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试卷的编辑:刚上班的时候,没有电脑网络,如果要是考试只能是手写试题再印刷,试卷的质量不高,模糊不清。后来,学校安装了电脑,因此用Word编排试卷,印刷出的试卷清晰清楚,而且,也便于保存,只要存在U里,以后还能继续用。

2.学生成绩的统计:初中的科目较多,学生各科成绩的统计自从使用了Excel表格就方便了很多。使用它就能很快算出学生的总分和排名,以及单科的平均分、优秀和及格人数,一目了然。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篇10

专业: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 XXX

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及其作用

摘要:当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信息化的脚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并促进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均衡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它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心由之路,其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经历了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这三个时代变革后,当前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未来将是科学智力与信息时代。因此,与信息相关的学科也有着无限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领域,主要研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和管理。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的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计划决策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梁,它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测,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以制定出行动方案予以应对。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多方面快速地为计划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一是促使计划数据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及存取。二是其拥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能反映管理经营活动的成效、彼此的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是科学预测、制定计划的前提。三是促进预测的准确性。科学的预测是计划的基础,而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的预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通过吸取准确的数据,从而选择适当的策略,为科学决策打下良好基础。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但使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上下层之间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而且更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其它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由于各种参考数据唾手可得,使领导的决策水平空前提高,达到“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

三、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领导职能的发挥

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多媒体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利用,可以使企业通过声音、图象和文字来近地或远程控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从而减少产品的不良率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运行其上的应用系统,可以高效地、便捷地、经济地管理跨地域的分公司。公司总经理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快速对外地分公司下达指令和及时了解分公司当天的运营情况。总公司能更加容易控制分

1公司的业务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领导的职能。

四、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五、管理信息系统在海尔的运用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海尔集团正在飞速发展,逐步走出国门,创建出中国的世界品牌。

2、海尔的信息化

海尔集团一直重视信息化工作,1992年海尔集团成立时,就确定由直属于集团公司的规划发展中心兼管全集团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成立了海尔集团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各类信息,兼管信息化的建设。1996年,海尔建立了集团网站;1998年在空调事业部实施ERP项目,建立海尔集团客户服务信息系统;2000年,成立海尔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开通B2B、B2C等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建立海尔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料采购管理系统;2001年,建立海外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商流CRM网站开通运行;2002年,建成三网合一应用的宽带广域网络。海尔集团的飞速发展,与其各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是分不开的。作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典型,海尔拥有非常现代的仓库,整个仓库有计算机管理,货物自动存取。进出货采用激光引导的无人运货车,上卸货用的是自动码垛机器人,该系统使得海尔的物流效率是其他同规模仓库的5倍。同时,海尔的采购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在产品开发中,海尔的计算机网络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海尔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网络联合接力设计,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达到全国前列。

海尔信息化过程重要的环节是现代化物流的实现。在该过程中,海尔选择了SAP公司的ERP系统和BBP系统,即原料网上采购系统。在经过对海尔近期的企业运行数据的大量收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SAP与海尔找到了存在的最大瓶颈,即企业内部的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先与其合作伙伴EDS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的MM(物料管理)模块和WM(仓库管理)模块的硬件实施。由于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完善,构建和理顺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

2益: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降低库存资金约7亿元,库存资金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了12天以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使得海尔充满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是以最快的的速度去接近用户,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要求,而信息化恰恰就是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信息化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更快地受到客户的欢迎,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全球化,从而打造出国际品牌。无疑,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海尔只是走出信息化成功的第一步,只有不断实现信息化的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成功中立足。我们应该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从海尔的成功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和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否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企业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管理者,我们肩负着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任,因此,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社会迫切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2、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影响 篇11

【摘 要】信息网络技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道德风貌与行为方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其正面影响,抑制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信息网络;行为方式;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173-02

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社会共享人类一切知识、消息的总和。网络就是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虚拟世界。信息网络是集信息服务、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都毫无例外地、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思想观念、道德风貌和行为方式。

1 信息网络技术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1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信息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更加有效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极大地扩展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增强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能力,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其次,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孕育了新的产业——信息通讯产业,而且给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智能化和第三产业的高效化,改变了现代产业结构;第三,信息网络技术对现代化武器装备、指挥方式、作战方式、军队结构及战略战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了现代军事领域的一场新革命,加快了国防现代化的步伐;第四,信息网络技术导致了一大批传统职业的消失和新职业的出现,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结构,影响着社会的就业取向;第五,信息网络技术所引起的家庭信息化、工作家庭化,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心发生了革命性转移;第六,信息网络技术大大改变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因特网的普及将不仅引起流通革命、经营革命和生产革命,而且也正在对现存的经济学提出挑战,进而引起经济学的革命。至今,因特网之后的经济学将会大大不同于因特网之前的经济学。

信息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以因特网的负面影响为例,因特网在全球范围无止境地发展,用户也迅速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无限的财富。但任何事物都有正负方面:当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因特网的作用时,更要冷静地深思它对人类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有人说互联网既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库,也是泛黄、制黄,产生精神污染的垃圾源,还是一个窥视全球个人隐私的望远镜和偷窃他人财富的钥匙。此话不无道理。鉴于互联网上犯罪活动和信息垃圾的日益增多,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限制措施和技术法规,以抵制难以防范的高技术犯罪手段。

1.2 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息网络技术对国家安全构成全新的挑战。与传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形式相比,通过互联网实施侵入具有全新的特征,一是侵入成本低;二是隐秘性强,不容易被发现;三是要区分敌我很困难,有组织的故意袭击和自发的偶然入侵难以区别;四是危害的后果无法估计。因此,在网络时代来临之际,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把国家安全的视野从单纯的物理疆域扩充到数字化空间,把对国家安全的防卫重点扩充到全面防卫;第二,信息网络技术对信息垄断权进行消解。每个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必定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通过封锁某些信息和有意识传递某些信息,来影响公民对特定事件的认识和判断,寻求支撑,减少压力。但是随着因特网的飞速扩张,网络开始成为一个可以与大众媒体抗衡的新的媒体,这种媒体具有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三,信息网络技术使网络政治参与勃然兴起。互联网不仅互联,而且互动。上网者以低廉的代价就可以在广大的范围发布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全球范围的媒体制造商。这不但对一般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快地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讨论中得到了应用。

1.3 对人们观念和意识的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形成新的思想观念。信息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信息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现代化观念如效率观念、平权观念、全球观念和多元知识观念,新的物质、时空和运动观念等。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对人们的传统思想意识造成冲击。其一,跨文化网络传播导致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其二,信息网络技术强化了人们的地球村民意识的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其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大了人们选择信息的难度。

1.4 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影响

首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环境。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而且也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提供了一种拓宽社会关系、将娱乐时间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新的“交互性”的教育空间。全新的网络环境将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广泛的影响,会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同时,它将为人们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开辟新的领域,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信息網络技术的发展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也对人们造成冲击。由于电脑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因而它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网络的网络”,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实效性极强。这种状态将诱发人们的不负责任倾向,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口实。同时,因为没有中心,也就没有控制,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就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使人们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后果。再者,信息网络技术使网民开启心扉的同时,情感更趋于冷漠。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人与人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就大为减少,这必将导致人情淡漠、疏远。

1.5 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社会互助。网络可以即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互动性的立体途径,从而使他们有机会享受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娱乐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整个地球的社交圈子中,人们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等形成不同的身份个体。人们可以让电脑排出信息的优先次序,并以不同的方式来发送这些信息,人们可以遵循有规律的生活,而不必被迫准时去处理一些不必要的同步交流信息。

由于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人们的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及时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从而使一个人掌握多种专业知识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使“多专业”(掌握两种以上专业)人才日益增加。这种从“单专业”向“多专业”发展的趋势正适应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边缘化、学际化的特点。这意味着信息革命包括“信息产业革命”和“信息社会革命”两个侧面,而在信息社会中,那些在工业时代长期作为“配角”或弱者的妇女,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可能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角色。由于工作和劳动将变得饶有趣味,工作与游戏的界限会渐渐趋向模糊。

2 应对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影响对的对策

鉴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正面和負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扩大其正面影响,抑制其负面影响,在促进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网民的身心健康。

(1)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信息港建设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国际互联网的联网管理。面对国际互联网的利弊的交互出现,唯一的选择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制定技术标准,促进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体制。信息发布管理是涉及各个主管部门的综合性工作。由于网络是一项关于信息的技术,其管理对于各个部门来说是一个新问题,而且十分复杂,有效的管理是建立在各个部门密切合作之上,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能力对信息发布进行单独的管理,政府必须明确规定,信息发布单位的资格审查与监督必须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控。

(3)大力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法制法规建设。在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将有关的管理办法和体制归纳起来,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4)加强信息技术职业道德建设。要加强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构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道德的基本框架,尽快形成从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的道德规范。

(5)要大力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道德。首先,这是因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就离不开集体主义。其次,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信息共享,客观上要求人们利他、相互合作。网络发展不断扩大人类的实践范围,一方面向人类提出追求真理、崇尚实践、实事求是、敢于探索等道德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劳动对象(网络)日益成为集体力量的体现,即要求人们具有更积极主动的精神并能与他人协调好关系。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

(6)着力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一是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面对信息网络潮流挑战的治本之道,最主要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要着力提高人们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

げ慰嘉南:

[1] 林文强.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2] 谢忠保.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9)

[3] 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青年研究,2006(4)

[4] 冯昭奎.互联网革命的五大意义[J].世界知识,2007(13)

[5] 广东青少年研究所.新发展新空间[J].南方青少年研究,2005(2)

上一篇:美好的时光小学作文450字下一篇:人大代表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