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精选8篇)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1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能力的研究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形成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设备来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合理地把信息技术融合在美术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整合 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重大改革。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完美整合,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操纵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的常用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资源能够与全球信息相连通,不仅突破了教材和教师知识的局限,而且突出了美术教学的生活气息与时代特征。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技术,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和自我创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在研究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学内容以及所教知识的本质、规律以及内在与外在联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与教学创新的能力。从而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不断探索和设想,进而使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显著特征是交互性。课件中的交互性设计,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并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有效指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既是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还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整合。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的优势之处。
一、整合的原则
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美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教师在自主创作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哪类内容(绘画、工艺、欣赏)是教学所需要的,从而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此方面能提高学习效果的信息,哪些地方不适合用,也不能勉强给予套用。应有一个基本的整合原则,如下:
1、教学目标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体现在不同学生身上,达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性表现,个体身心素质潜能的社会化,有利于建立学生主体性的个性结构,培养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以引导为中介转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因为,教育不仅是灌输,更在于开发。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创作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本质是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美术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教学合力,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达到动力机制。
4、教学形式多样化原则。建构小组集体性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系统更能达成美术教学的目标。尤其在美术欣赏课中,充分开发课堂的集体交往、人际关系、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氛围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
5、教学网络创造性原则。通过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美术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是教师个性化教育艺术的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内容的指导,从学习方法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承认差异性,包容多样性,诊视独特性,鼓励创造性。
二、整合的过程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回忆、想象、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一切的开始,由于课堂教学、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视觉范围受到限制。只靠教师凭空说,显得空洞、乏味,学生也感到茫然。多媒体技术可集中多种素材,穿越了时间、空间,极大地增强了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在人教版美术第五册《星空的联想》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星空的视频资料、图片,配以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直观地感受到星空的美,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从而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2、善用多媒体,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美术的学习中,由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如果课本没有充足的图片资料,学生就不知老师在讲些什么。如在教授人教版美术第八册《诗情画意》时,课本上只是简单地给了一些国画图片。这对于许多没有接触过国画训练的学生来说,老师在怎么说,他脑海中形成不了画面。但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网页浏览,了解到中国画艺术特点。通过图片和影像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了国画的不同种类和文化底蕴。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国画风格。这种效果是一幅美术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在人教版美术第八册《我和我的小伙伴》中,对学生来说人物的动态和重心的把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对人物重心的把握。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形式,就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与把握“重心”的概念,这种有选择的动画和影像视频资料就可以让我们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活用多媒体,扩充课内的信息容量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美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多而不乱、信息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在《夸张的脸》一课中,我们把“金山画王”作为一个切入点,用它作为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把两门看似无关联的学科联系起来。“金山画王”是一个用于绘图的软件,它的功能非常丰富。它提供了铅笔、擦子、尺子、颜料等工具,而这些都是美术课上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在利用金山画王操作技术的同时学习美术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这样我们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4、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 人们讲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大概更是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音乐是流动的,它与美术具有天然内在的联系。自古以来,音乐家因画作曲,美术家因曲作画的事例举不胜举。音乐除了形象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情感特征。音乐具有感情性,情感具有感染力,相对于美术作品而言,音乐更容易打动人,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例如,在欣赏范宽的中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时,可以用Powerpion制作教学课件,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画面中那种巍峨、崇高的意境,随着音乐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高昂的旋律中展现。再加上教师对作品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既表达主题又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同时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打破“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变成现实。
三、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与美术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但对于美术中不同课型的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为此我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分为两种基本教学模式:
1、辅助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使信息技术完全为美术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课件或网页的形式来呈现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后,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多媒体提供的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然后,进行创作、评价、反馈。整个教学基本模式如下: 引导
教师
学生
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感受情景,对学习目标感兴趣
提出学习任务,提供信息资源
学生探讨、进行创作
组织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评价、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也保障了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学特点。同样,教师也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网络环境下的主探索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最终完成研究任务。在美术教材中,欣赏.评述课比较适合,根据教材内容,不可以课后延伸。如:中国(外国)古代优秀动画,古代的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的玩具等等。内容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般以单一美术内容学习为主,如“小朋友的画”,小学高段以综合美术内容学习为主。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模式如下: 引导(情景设计、问题导向)教师:
↓
↓
↓
↓
↓
评价讨论
学生: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讲诉心得体会
四、整合的优势 从概念上讲,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美术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将各种教学要素综合地加以考虑,使美术学科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 其目的就是实现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那么,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存在哪些优势呢?
1、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恰好就是通过图文、音像、动画等多种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更多的信息,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现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反思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态度。产生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的因素有:新颖有趣,充满感情因素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某些教学情景引用多媒体进行导课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是一段录像一张照片或是一段音乐。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蜻蜓飞飞》一课中,我在导课时利用计算机播放有关蜻蜓的录像,由于播放的内容是色彩鲜艳的蜻蜓,并配有优美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这个有趣的“蜻蜓飞飞的世界”,学生们都被这些多彩的图像世界所吸引。
2、信息技术的引入,丰富了教学资源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所学的某些欣赏知识往往不容易消化,各种感官对作品信息的接收还不够充分。但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其图文声像画等呈现给学生,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到位,使美术欣赏课变成“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因为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在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藏书票》一课,教授版画雕刻时,传统的美术课就只能挂几幅挂图,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搜寻有关雕刻的素材,再让学生对这些雕刻进行欣赏、比较、消化、讨论,最终达到理解,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许多。
传统的美术课堂的导入可能是通过讲故事、谈话、游戏、作品展示等方式,但现在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如采用更多的名画、录像和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入,这些在网络资源上可以很容易找到。在教学古代陶瓷艺术欣赏时,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挂图教材等资源,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供学生欣赏、了解等,让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青花瓷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青花瓷的历史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青花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陶瓷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
3、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技法课认为,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标准是其画得像不像。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的作品画得都不像,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而且在画水彩、水粉、国画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颜料的调和度、明度等要素把握不准确,导致效果不理想。但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绘画大师,而是让学生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培养其审美的能力。如果我们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教材中“金山画王和画图软件”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我们就能突出这个重点和突破这个难点。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风来了》时,本来学生要准备彩笔,而且很难把风瑟瑟的感觉表现出来,如果引入了画图工具就简单多了,学生可以利用画图中的剪切、粘贴、复制等工具就可以把这幅画顺利完成,特别是利用画图中的喷笔工具很容易就能画出各种不同状态下的风的感觉。而且利用这个软件可以绘画出各种不同的景色,如利用图形工具绘画出各种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只需简单的操作加上一些技巧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还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另外,还可以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利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个人已根本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因此,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向。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时,学生能够很容易获得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而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视野,看到百家思想。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工具,我们能从里面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但它并不是让学生坐享其成,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各种信息。这就需要学生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风的魅力》一课,教授学生做风筝时,先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交流讨论风筝的特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就能够形象地了解到风筝的构造特点,不仅培养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还给予了学生美的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
五、结束语
当然,小学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能给美术教学带来许多优势,但是,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混合,而是把各种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也就是教学上所说的“教学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的整合,它的主体应该还是美术课程本身,而不是信息技术。我们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小学美术,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在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调控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导致学生“只是玩得开心”,而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实效。
【参 考 文 献】
[1] 苏景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多位一体[J].华章,2008(19).[2] 边秀梅,刘小兰.中小学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5] 陈卫和主编.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米竞,李建耀.必然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9).[7] 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2001(12).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2
1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条件
1.1 国家政策提供机遇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 提出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 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基础教学实践中,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资源整合, 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使得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增加更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另外,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国一直在探寻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教育方针提供了契机[1]。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为我国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 对新鲜的事物更具有强烈的探索欲,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 更能发挥其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由于更新快, 发展迅速, 其新鲜程度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学科教学整合更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对其课堂学习和自身发展都有益处。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1 以老师为依托, 改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 老师的主导地位始终是不变的,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其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学科教学中, 首先得以老师为依托, 改变其传统教学观念, 从而改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老师上课的工具只有教材和黑板粉笔, 学生上课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教材和黑板上, 课堂中只有毫无生气的文字, 而小学生因为自制力差, 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显得枯燥, 从而降低课堂质量。要想提高上课质量, 活跃课堂氛围是关键, 如何把课本上“死”的东西变“活”, 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运用的质量,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2]。
2.2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只有辅助作用, 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更不能取代教材占领课堂的主要地位。要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宗旨,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发散思维,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内容变“活”, 从而达到课堂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在教学生认识字母或拼读单词时, 由于一系列因素, 导致一些老师发音可能不准确, 这不仅影响上课质量, 对小学生英语基础的学习更是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如果老师在上课之前在网络上收集下载资料, 利用多媒体准确发音教学, 让学生准确的发音, 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新鲜的教学方法更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欲望[3]。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3.1 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小学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对色彩鲜艳的东西以及动画尤其感兴趣, 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 老师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不仅生动形象,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多种感官的刺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掌握知识。例如在上小学思想品德课时, 在讲到有关的思想品德故事时, 老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寓言故事或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 如《孔融让梨》、《掩耳盗铃》、《狼来了》等大家所熟悉的故事, 同时对故事进行适当的讲解, 使学生在视觉享受的同时理解故事中的意义, 寓教于乐, 提升教学质量。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只有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 而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画, 只要任课老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做好充足准备, 在课堂中一改传统的手捧书本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在备课时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小知识, 利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便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 由于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都比较好奇, 在课堂中老师需要学生利用多媒体答题时更能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致, 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3.3 拓展思维, 提升认知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技术, 具有新鲜性,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 也就意味着把新时代最新的知识融入到了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认知能力有限,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课本知识范围以外的问题, 这时候现代信息技术便能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超链接技术, 可以使老师在课堂中以新的教学手段引入课本以外的知识, 其新鲜的表现手法为学生提供新颖的课堂环境, 使他们认识到课本以外的东西, 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5]。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设置情景, 设置问题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解疑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在其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帮助老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还能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 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拓展他们的思维,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 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资源整合,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国家要求基础教育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要求, 这不仅能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多接触现代信息技术, 更能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我国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学科,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林果.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J].新校园:理论版, 2012 (5) .
[2]修树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快乐学习报 (信息教研周刊) , 2014 (4) .
[3]张萍.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3) .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3
[关键词]阅读;写作;信息技术;整合运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策略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拼音识字能力。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图像、课文插图,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教他们学会听普通话,以及结合拼音教学进行正音的工作将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既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汉字之前,便可以掌握不少词语和句子的正确读法。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这样写和那样写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必须与前面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方面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用词造句、写话和写作训练,以及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和讲评等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后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不能出现人灌或机灌,更不能是“人灌加机灌”,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只有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4
仁怀市三合二小 陈虹羽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 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农村小学教师要教多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四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的可怕,和平的重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运用这样的方法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雨来的机智勇敢深深的感动了。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5
张野
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乡东屯学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渗入我们的英语教学。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找准信息技术与之整合的切入点,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开发课程资源
仔细观察小学的英语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沿袭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一节课老师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书写各种对话、单词,自制教具,带上录音机、磁带,比较繁琐、费力、耗时。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教科书,大大的限制了知识传授的数量与速率,这样的教学封闭,机械且单调,当然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味索然,效率低下。那么怎样创造一种既开放快乐又有效的教学呢?这显然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迫切呼唤。《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
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而在信息技术与英语的整合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就此谈几点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息,教师是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确定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策略整体设计,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入手,不断地形成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积极性,不断地利用旧知识向新知识进行迁移,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从而更主动地学习。相对于传统的用电视机、录音机和幻灯机简单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和具体。动感的画面配合美妙的音效、新奇的互动环节加上巧妙的评价方式,这些都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和保持着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并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使教学内容的导入性变得更引人入胜。
例如在教授“Where is „„?” 和表示方位的介词“on”、“in”、“under”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一个冬天的早晨,John蹬 着自行车去上学,后座的书包扣松了,一个皮球、一张考试卷和一个练习本陆续掉了出来。皮球滚到了树下,考试卷和练习本也分别被风吹到了屋顶上和池塘里。到了学校,John发现掉了东西,马上返回寻找,一路上口中喃喃念着 “Where is my ball? Where is my exam paper? Where is my notebook?”看到这,学生马上理解了“Where is „„?”的意思,并在主动帮John寻找的过程中也学会了“on”、“in”和“under”。
二、信息技术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好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而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少,教师和教材是他们主要的“知识源”,使得他们往往跟在教师后面被动的学习。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中,学生知识的来源则是多样化的。各种信息媒体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搜索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例如:在教学 “Christmas”这一单元时,我事先布置学生上网浏览相关网页,掌握这一西方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借此了解一定的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求知欲,拓宽了知识面。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索性的、开放式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小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少儿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语言息的输入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接触频率。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教室里的电视录像等设备播放《迪斯尼神奇英语》、《小蜜蜂英语》以及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原版的动画,以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学生,学生爱看爱学,极易在平时课间自然模仿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锻炼语言能力。进行口语训练时,学生开始时有畏难情绪,我利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在口语训练前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状态,激起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学生通过看和听规范的英语然后进行模仿说话,然后分组、分角色操练巩固,我再将学生的表演进行录音和录像,在班内播放、点评。学生看到自己的录像,听到自己的声音,积极性特别高,主动纠正自己和他人发音中的错误。可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久稳定,训练效果好,能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学生不但要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获取信息,更要学会在网上获得信息的技巧,学会搜索工具的使用。在K12学习频道和网易主页中特色服务/网易免费电子杂志/英文English类似的网站中有许多英语阅读材料,如趣味故事、小诗、童 谣、谜语等资源,学生结合使用金山词霸软件,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在真实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运用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整和和建构新的知识库,扩大知识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素质教育观。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国外很多研究与实验表明,在网络中使用Email除了能加强人际交流外,在辅导写作教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学生为了更好的在交际中表达思想,努力的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把英语作业布置在校园网上,形式有看图写话,写日记,写贺卡,改写课文,续写课文等。学生先把第一稿发送给教师,教师浏览批阅后发还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意见进行修改,经过几次反复交流,最后定稿,对优秀作业可以打印成稿,供大家交流学习。逢母亲节、教师节、圣诞节、春节或同学生日,学生都有发电子贺卡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网上资源,寻找自己最满意的祝福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任务型教学。
教育部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探究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布置任务,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来完成任务。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在一次教学中,教学主题是“Clothes”。学生学习了各种服装的名称后,笔者利用CAI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场景的变换,让Tom和Mary置身于不同的场合,而每一次他们的穿着都不合时宜,在屏幕的两旁有各种不同的服装。教师让学生根据场景为Tom和Mary挑选服装,并通过多媒体操作为两位主角换装,当装扮合适后,两位主角的愁脸则变换成了笑脸,并对学生们说“Thank you!”类似这样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参与,在一片热闹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增强了某些评价的实效性。
以前,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常用一些赞扬或激励性的语言、可爱的卡通贴纸和画五角星等方式来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评价少了新鲜感,评价所起的作用也逐步在消失。有了多媒体,评价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同样是小组竞赛,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CAI看哪个小组能率先登上“神州六号”飞船飞向太空。这样的方式很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增强该评价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的网络环境教学下,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家户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为“教材加生活”。通过改变,强化“学”的环境的最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教学并不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不是每节课都适用。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另外它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对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的整合起来,使小学英语教学踏上一个新台阶,还需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苏] 苏霍姆林斯基,林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3.王松美,林继玲,《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 4.余胜泉,《(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5.《创新教育学习资料》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6
摘 要: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多媒体系统进入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学已多年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成为未来的趋势。它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并能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使品德受到陶冶。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
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 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
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画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回到古代的空间——皓月当空,微波粼粼的江面上泛一兰舟,文人骚客行吟船头„„学生不禁沉浸在民族乐曲展示出的清远舒雅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除了承担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
高尚情操与高贵品格的人。因此,小学音乐课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且也只有重视体现教育的这一功能,学生才会对音乐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个短片,简介了阿炳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一个饱经沧桑、思想沉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二泉映月》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深深地理解了阿炳的情怀,明确了音乐具有传承思想、感怀人生思绪抱负的功能。学生在理解阿炳音乐的基础上,也知道了做人当持重,从艺需刻苦的道理。3.利用信息整合技术,灵活构建音乐教学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惫。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时,我会选择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画板画出其想象的有关场景。通过想与画,学生发展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再如,学习与器乐或声乐有关的内容时,我发现班级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声乐或者是器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布置他们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有的找到了演奏或者是歌唱的教程,有的找到了表演视频,有的找到了要学习的内容的背景材料„„孩子们展示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除了展示的学生积极外,他们还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要很好地整合,要求老师的“外功”要扎实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内功)必须扎实之外,还必须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是外功)。如老师应该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比较熟练地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会熟练地上网下载视频资料,并对视频的播放格式进行处理转换及剪接加工——因为有时我们只使用某个视频的特定片断。2.不能把音乐课搞成花哨的展示课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的比重过多,搞成了花哨的展示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为了课堂热闹,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忽略了学生的技能、乐理、审美、德育等方法训练与培养,本末倒置。
3.切忌用多媒体掩盖教师基本功的不足
教学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老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于是利用多媒体代替范唱,代替范舞,代替钢琴伴奏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教师看成“绣花枕头”,对其产生疏远感,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哪方面的基本功暂时欠缺,应该在刻苦的练习中慢慢提高。这样学生才会基于教师的“德艺双馨”而亲师
乐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7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有兴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不会觉得有负担。而现代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正可满足这一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 将这些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教学中, 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利于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 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 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把现代化教学引入课堂, 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 化抽象为具体, 这使得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 比传统的教学更充分的展现了操作过程, 从而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合过程中的误区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确实有着很多优点。但是我们知道, 事物都有两面性, 如果信息技术不加以选择地使用, 则会导致数学课堂效率的降低。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过程中, 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1.“单一选择媒体”特别“依赖”计算机, 让“黑板”成为摆设
错误地认为只要用了计算机, 将课本内容搬上屏幕, 用“白板”代替“黑板”, 将板书换成幻灯片, 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很多多媒体教学课件都只不过是将书本内容搬到电脑屏幕上去, 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简单的“课本搬家”或者“电子教案”。整节课教师只需动动鼠标, 原来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这虽然增强了演示的效果, 也节省了教师的体力。但是却没有借助信息技术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 这种滥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很难体现学科整合的优越性。
2. 整合课件没有反映数学的本质——华而不实
课件的外在形式和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往往陷入形式化的误区。有些老师总喜欢在课件加上一些凌乱吵杂的声音, 特意找一些很漂亮的Flash动画, 画面五颜六色, 这些都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似乎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殊不知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注意了媒体的外在形式, 而对其表达的数学内容没有认真去思考和体会, 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3. 没有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 而不是教学装置。”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 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 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送和接受, 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这样的整合缺乏实际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 致使学生处于另一种形式之下的被动学习, 不能提高课堂效率, 故而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现信息技术教学预期的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整合
基于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我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我认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和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改善学习, 信息技术运用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无力解决而又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信息技术再先进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 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 及时的操作示范等, 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教师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该观察的事物上, 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 要注意用情感启发诱导学生, 甚至用自己的声音、语调等体态去感染学生,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自如地进行交流互动, 从而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艺术 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
[2]姚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7:17.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推荐阅读: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08-13
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05-30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07-03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05-25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08-24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8-08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整合08-2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08-02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与体会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