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2024-10-04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精选8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1

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

【摘要】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shallow talk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urse kan wen 【abstract】so-called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be pass an academics course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academics teaching organically knot put together, teach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academics course with learn to merge into an integral whole, be a kind of tool the technique, exaltation teach and the efficiency for learn, improvement teach and the effect for learn, change tradition of teaching mode.【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integration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1.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

2.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而且可以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教学 merry christmas!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1)利用主人公 peter和kat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2)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plane , doll , car , kite , ball , balloon , boat.接着妈妈拿出圣诞树,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3)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peter , kate 和妈妈装饰圣诞树,peter 和 kate 间相互对话。(4)动画飞入圣诞老人,同时响起 “merrychristmas”的歌曲,营造氛围,引出新授内容 “it’s santa!”和“merry christmas!”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了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的界限,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11-04-25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2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认识和看法:相对于单一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 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 即使教师使尽浑身解数, 也无法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 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甚至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反之, 如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他们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 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图文并茂, 形象逼真, 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英语单词horse, cow, hen等动物时, 结合多媒体课件, 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来猜, 当学生听到动物逼真的叫声时, 感到十分新奇, 争先恐后的说出答案。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 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教学,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非母语的外语教学, 英语教学最缺乏的就是语境。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交际活动情境, 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也就是说,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造出生动, 形象, 有趣的教学情景, 为学生营造出类母语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轻松学习并掌握所学外语知识。在教学At a farm这部分内容时, 我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出草肥牛壮的农场, 蓝天上白云朵朵, 还能听到鸟儿叽喳的叫声, 使学生如同置身于真正的农场之中, 在这样的情景中再教授有关农场的知识, 学生会更易于接受并记忆深刻。

三、突出重难点, 优化课堂教学

重点、难点是教师一节课讲授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可以帮助教师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如遇到需要强调的重点, 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内容通过使用计算机加粗放大文本文字, 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时, 单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很抽象,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难懂的概念, 变得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如:在教学The story of rain时,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小水滴受热变成水蒸气, 聚集成云朵, 最后形成雨滴降落, 再次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和英文介绍, 让学生边看图, 边听并理解故事。并试着结合图片播放, 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小故事。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 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的单一的授课模式, 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提高了教学效率, 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 相对于小学的中年级孩子来说, 背诵英语单词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如果仅仅是通过机械的反复读来记忆单词的话, 不仅使学生容易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单词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 让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 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在教授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 music room, 等单词时, 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实物图片, 并配有英文发音, 学生既听到了标准发音, 又看到了有关图片, 同时跟读, 口、眼、耳多种感官相结合, 记忆起来, 效果更佳。此外,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如在教授Christmas, Halloween等有关西方文化特色的节日时, 学生可能不太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有关这些节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介绍, 使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这样既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势, 然而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也要遵循“实用、适时、适度”的原则。不能华而不实, 喧宾夺主, 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 造成注意的浪费。也不宜过多过度的使用, 以致冲淡教学主题, 影响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搞得顾此失彼, 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小学英语教学学生与教师常存在的几大问题。第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第三,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众所周知,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语言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我国,英语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课堂是学生唯一能够比较有机会接触英语的地方,但由于教师水平的原因,许多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師在上课时都是讲汉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多媒体PPT在课堂上的应用,填补了英语教学的不足。信息技术环境为外语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激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曾一度僵死的课堂教学,使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信息时代外语学科的一场革命。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因为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密切相关。教育心理学中这样阐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另外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正因为如此,小学英语教学老师枯燥讲解,学生机械背诵,往往会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对英语教学渐渐丧失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范围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求知欲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通过计算机课件设计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形象作为引发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如:教学闽教版第六册“Angry”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制作大象,袋鼠,熊猫,猫,狗的图像,并把它们安在课文配套的情景中,让学生们先根据情景想象一下这些动物在一起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这样以来学生很感兴趣,热烈地讨论故事内容。然后我再让学生看光盘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能融入课文中的情景去了。最后播放教学光盘,这时学生们踊跃参与,各种模仿者的声音妙趣横生,学习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争先恐后抢着模仿,有的学生几乎到了下意识(直觉思维)开口就说的地步。充分发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真实效应。

2、扩大词汇量,启发学生的思维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4

(2)格式:①首页是封面,封面上注明论文标题、参评学科、学段、作者姓名和单位、移动电话。②第二页起为正文,正文首行是论文标题(二号宋体或黑体),正文下空二行为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附上关键词,再打印正文(小4号宋体或楷体),文末附参考文献。页面为A4纸设置,Word格式(.doc)录入,正文部分(包括文末)一律不得出现作者单位、姓名。

论文标题: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

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评学科:小学语文

学 段:小 学

作者姓名:谢 春 红

单 位:无为县实验小学

移动电话:***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早已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师而言,准确把握整合时机,合理掌握整合程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

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就能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快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精神。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呈现信息的便捷,学习趣味的增强,难点有效的突破等优势,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美景。但是,在信息技术广泛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语感培养的忽视,情感交流的淡化,思维想象的限制,课堂生成的抑制等等,对语文教学原有的思想、方法、形式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摒弃,使语文教学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回看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让我们不禁深思: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整合呢?下面我将以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体会,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准确把握整合时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的设计应为教学的某一环节,起着呈现、烘托、渲染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必须找准整合的适当时机,科学有效的“整合”。在什么时候实现整合?怎样实施整合?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种途径:

1、适时呈现,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适时地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心理期待下,其兴趣与热情自然迁移到后面的语文学习中。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首先展示课件,课件播放海风吹着尖利的号角声,海浪似乎是千百乘铁骑,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波涛汹涌的恢弘场面,再配上扣人心弦的音乐,然后再让同学们说说大海留给自己的印象,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教师导入,那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吗?想不想和老师乘坐海底观光潜艇潜到海底,观赏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的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善于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令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更新手段,突破难点 分析语文教学的难点,大致可分为这几种情况,一是文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如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和科普类的文章;二是文本语言抽象,含义深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有限,无法理解体会。如:《狼和鹿》、《“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最后一段话;三是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缺乏方法和途径,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如今多媒体素材资源各种各样,表现力与感染力独具一格,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些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一画描写沙漠环境的词语和句子,说说感受。在学生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沙漠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茫茫”、“铺天盖地”等词语的意思。多媒体的呈现,加深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沙漠环境的了解,也为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忽视情感体验的教育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体验,创设一切可以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提升其自身的综合语文素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我在教学《桂花雨》第二课时,学生分组齐读“摇花乐”、“思乡情”部分,教师说作者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她在《烟愁》的后记有这样一段话:(配乐逐行出示),听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现在琦君住在美国,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前年她又回到了故乡,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热泪盈眶:(出示图片和字幕)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让学生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理解作者对故土深深的眷念之情。利用课件,升华情感,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缩短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4、资源补充,拓展外延 有些课文,文虽完但意未尽,这时我们教师更应该利用好网络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碧螺春》一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网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上网浏览这些网页的相关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自助地从事学习活动, 如读一读清丽多姿的茶诗、茶词、茶曲,写一写有关茶文化的研究报告,在典籍文献中追随茶文化漫长的历史足迹,体会其特有的清淡、高洁而隽永的文化意蕴。网络的应用,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更广阔的语文生活之中,使自己的语文学习更自主、更深刻、更灵活、更快乐。

二、合理掌握整合程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却一味的依赖多媒体。多媒体的过多使用,让我们的教学简单了,教师轻松了,学生浮躁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幅下降。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科学整合,要讲实效、高效,要把握整合的程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1、整合要水乳交融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看课件与内容的融合度,讲究实际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教

师找来《哪吒闹海》的动画片给同学们播放,孩子们很是开心,因为看着有声音有图像的影片比阅读文字趣味性强多了,结果却忽略了这是语文课堂,是要通过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人物形象。结果本末倒置,追求趣味性,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一定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在一起,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可取的。

2、整合频率要适可而止

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语文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应做到适可而止。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海底动植物的图片,这些图片制作精美,我一张也舍不得删掉,于是课上我将几十张图片配着音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刚开始,随着一张张海底美轮美奂的图片播放,学生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到后来学生观赏的兴趣明显下降,我发现课件的出现频率过高,对后面的教学帮助不大。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声像图片很新奇,但是过多地出现,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怎能没有审美疲劳呢?教师繁复切换多媒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效益又怎能得到提高呢?因此,在采集整合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

3、整合难度要恰到好处 因为多媒体呈现方便,分析和展示思考过程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就增加了难度,忽视了教学目标,盲目的拔高学习的要求,拓展延伸往往不加节制。如我校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体诗《江雪》时,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诗意后,向学生发问:在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段视频,讲述了诗的作者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教师告诉学生,柳宗元当时被贬来到永州,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出示课件)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这种脱离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拓展,过分夸大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每位老师都应对教材和学生深入研究,掌握好拓展的深度和延伸的广度,做到恰到好处。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

4、整合要适时调控。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需要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在整合式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成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

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调控。比如,在预习课文时或学完课文后,为了课堂教学需要拓展其他方面知识,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对这些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如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整合时机,合理掌握整合程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就能更快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自由地进入语文学习运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5

河北省武安市东关小学

杜颖杰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作用越来越凸显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它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实际应用

目前,一些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走在前面,已取得实验的成功,初步建立了一些理论。运用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并同时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技能,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必将对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巨大影响,必将推动教学形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媒体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教学媒体的变化、发展,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引起并带动教育理论、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对整个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原理及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然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处理文本、数据之类的信息媒体,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媒体。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的专用品转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并将广泛的应用于学校教育。多媒体技术将对整个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传统陈旧的教育方式面貌大为改观。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三、语文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语文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及充分运用成功教师的丰富经验。软件教学内容的编写不仅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更要有各方面全面丰富的信息,以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为核心,使软件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正确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形成具有语文科特色的知识体系。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解决“教什么”及“如何教”和“学什么”及“如何学”的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性和人机交互的优势,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功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法导入此环节并且有效的、迅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所形成画面以及它的声、光、色、形都能给学生以思维和视觉的冲击以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秋天的图画》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领略秋天的美丽景色。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秋天山野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直观演示看画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将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等资料;课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能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排版和粘贴,在电脑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 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如在教授《梅花魂》一课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屏幕上展示几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 同时播放歌曲《红梅赞》。这时, 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声情并茂的画面而生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继而提问“: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答案? 当时就有学生建议: 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 此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梅花魂》专题栏目网站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 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网络资源拓宽了知识来源的路径, 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有效地在课外得到了延伸。《鲸》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课前,教师首先和同学们谈话:你们看到过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并播放一段“鲸”的录像。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鲸的世界。接着提问: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吗?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当学生带着问题读了全文,将课外从电脑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理解了这些问题后,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 是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 而不在于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 在采集、整理语文教学信息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适量、适度, 效果第一。同时还要做好信息的反馈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针对不同的情况, 加以指导, 给予帮助,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中国电化教育》

2、《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祝智庭《中国电化教育》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马佳宏

4、《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习效益的研究》廖家禄《电教世界》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6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为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改革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用,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使科学课教学倍增活力。它的科学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利用、改造、保护,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而且在发展学生科学志趣和能力,开拓学生进取精神,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培养对科学的情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以它的交互性、广博性、便捷性为科学课堂打开了新视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积累科学文化底蕴的过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早已有之,就其形式而言,早期成果多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之类的研究。近年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内容的丰富,教育者对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学习也有涉足。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着教育手段的革新,促使教育者在新技术、新形势下要深入开展新时期教与学的策略研究,作为新课程之一的教科版科学教材正式启用,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更贴近学生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然而,由于认知对象的广阔性、抽象性、复杂性,教材内容简扼性以及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单纯常规的讲授是难以完成此项艰巨的教学任务的。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将科学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就成为了必然。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电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很快解决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素质教育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对传统的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行变革,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是: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其教学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动态模拟展示,信息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协作交流、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等。正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体现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很好地突破过去那种“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形象化、主体化和实体感为主要特征的交互教学模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浅出,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奠定基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中小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造整合,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科技人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增强国际竞争力。

科学学科也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科学教育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上。这标志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此次改革也将原来属于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进行了综合,使之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掌握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法;形成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和态度;建立对自然和科学稳定的兴趣等。然而,由于认知对象的广阔性、抽象性、复杂性,教材内容简扼性以及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单纯的常规的讲授是难以完成此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将科学学科和信息技术进整合也就成为了必然。一方面,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

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如何实现“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实现教育信息化,以作为高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新理念有机融合已成为“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基石。离开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能是一纸空文。可以说教育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研究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向导。儿童多顽皮好动,喜欢观察。信息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如我在教学《哺乳动物》一课中利用网络收集各种哺乳动物的声音、图片,在授课时进行情景教学,这样就把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了。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并且将动态与静态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在《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中,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可包含多种水域可能受污染的情况,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发散思维的方法,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样,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思维将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地得以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将枯燥变生动、将复杂变简单、将难点变明了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组装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但没有演示板,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如果用上实物投影展台就能很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展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在大屏幕上直接看到老师做的步骤,简单明了,效果极佳。

视频展示台的显微镜头一般可将实物放大六百倍以上,可以清晰地显示微小的事物,增大其可见度,能把细小的实验现象更好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通过视频展示台,学生能在大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一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它周围的水变红了,而且渐渐地向四周扩散,水越来越红,高锰酸钾越来越小,最后不见了,整个溶解过程一目了然,加上老师的有效引导点拨,学生一般都能准确地描述出高锰酸钾溶解的全过程,从而掌握了溶解的实质。

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保护大自然》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4.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领悟科科学实验的本质。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随时留意周围的新问题、新现象的良好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前发布一些学生乐于研究的科学小课题,如“蜗牛怎么不动了?”“梧桐树叶为什么落得有早有迟?”“爬山虎为什么能攀爬墙壁?”等等,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长作业”,以提高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行选题,或个人或组成研究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要求在学期末进行考核评定与表彰。过程中,老师做个有心人,关注、鼓励帮助学生的“作业”成效、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以通过发贴子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研讨,或开展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活动,以激发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兴趣与成功的体验。另外,老师能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不解的现象或问题发布在网上,吸引其它的师生一起参与解决和研究,壮大科学探究的团队。同时开设科学活动课,组织大家一起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催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必须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下能够利用现代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学生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并获取能力。

2、正确看待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推进小学的素质教育,而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中新兴的先进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时,需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上。

3、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和合作交流成为现实,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监视、广播、分组、在线帮助等多种功能,对学生的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4、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吸取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不但深化了科学教学,加大了科学课的信息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但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和使用信息技术,因为不管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只有当它在课堂中确确实实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突破教学难点时,它才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恰如其分地在科学课中运用好信息技术,以实现它们的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1、郝京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文件

3、罗星凯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

4、《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黄震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思考

摘要]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应用;教改创新

多媒体教学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理论研究、技术进步、硬件发展、实践应用相关紧密。多媒体教学应用不是工艺型、技术型的问题。不是了解一些概念,掌握几种套路,更重要的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应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应用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努力为教学改革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从热点走向制高点,从低层次徘徊向高水平发展和持续发展,形成规模和整体优势,真正担负起承前启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任。

一、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1.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

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如果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新瓶装老酒”或“大炮打兔子”,大材小用,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多媒体的一般技术以后,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设计、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就如同产品的设计和产品加工的关系。

2.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一般书架型、工匠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更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这一类的观点以往很难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所以,教育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进行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重点,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我们应据此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二、发挥多媒体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中的多种媒体信息集成控制性,是教学应用中最普遍常用的特性。

1.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

2.多媒体比电视在使用上更加操作灵活,控制方便。这就是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其价值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如同电视具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即“好看”,而且还在于信息灵活呈现的随机控制能力,即“好用”。在“好看”和“好用”的关系上,多媒体更突出的是“好用”的特性,避免了电视教材千篇一律的灌输式的缺陷,教师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形式。如,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持,进行情景式教学往往力不从心,勉为其难,3.多媒体的信息集成控制性,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的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这也是一个教学创新点所在。

4.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教师可以自行完成,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而幻灯、录像教材常依赖于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更新周期相对较长。这样多媒体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东西也会受到冲击和更新。

三、发挥多媒体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信息的特性,进行教育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改革

非线性网状结构信息组织方式,是多媒体进行教改创新最实用的特性。

1.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有线性结构、分支结构和网状结构等多种方式。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信息组织结构是线性的和有序的,这对于保证教材的规范性、完整性、系统性,使教学内容的传达循序渐进,符合条理性和逻辑规律等方面具有肯定的价值。适合于以书本为媒体,以知识教育,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也是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一脉相承。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固定的、模式化的、单一的和千篇一律的。包括电视教材在内。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线性结构客观上限制了人类联想思维能力的发挥。因为信息间的联系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可以是形象的抽象的、逻辑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色彩、质感、声音、数字的,也可以是几何的、静止的、动态的、还可以是多种组合的。

多媒体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是由结点和表达结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可分成不同的关系和思维单元,符合人类认识记忆的规律。使用者在进行浏览、查询、注释等操作,不必按教材原有的模式进行,可以任意组合、跳转,是一种新的表达思想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思维工具,也是多媒体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一种先进的高级的表现形式和学习方式。

2.多媒体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特性,能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建构活动。可以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信息交流、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加强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联想思维,进行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容易成为可能,起到了其它媒体难以达到的作用。

3.一个多媒体课件,是仅仅采用了多媒体的外在形式,还是在研制和应用上真正考虑到设计和发挥多媒体的内在特性,决定了教材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及水平和质量。培养较强的多媒体意识,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实践,其教学效益、学习质量、智能发展也必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在多媒体教学中信息组织结构可以按系统按章节为纵向主线进入,也能以问题为中心横向展开。如医学教育中讲解呼吸系统中的各种肺部疾病,讲到肿瘤时,便可以横向以肿瘤为题,展开讲解肿瘤的解剖、生理、病理、检验、手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的联想思维活跃起来,自然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以习惯的或全新的思维方式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存储,同时也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体现了强化智能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新思想。学生易于从书架型、工匠型人才向研究型、创造型人才转化。

4.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提问、课堂反映,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特性的支持下,可以变得多种多样,如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或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

四、发挥多媒体智能交互的特性,强化素质教育和技能、智能训练

1.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交互性也是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核心,它使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优势更突出,功能更强大。一个多媒体教材的应用价值,是否能被其它媒体所替代,是否是高层次高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材,也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功能。智能化教材是前所未有、面向未来的新型教材,也是多媒体发展的方向。

目前,相当比例的多媒体教材,对交互性开发应用的不够,或者说,只是宽泛意义和简单意义上的交互性。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控制、组织、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对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并从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这是其它媒体难以做到的。其核心意义是可改造可新建的可变性。与信息的灵活呈现,简单的判别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交互性起到的作用,也不仅仅是节省学时,减轻教师劳动,丰富信息量和表现力等一般的意义。

2.运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它的优越性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如:“外科手术操作常规”、“牙体修复技术”等多媒体教材,教师教学时,可以在“患者身上”进行正确和错误对比的操作示教,学生也可以在“患者身上”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能有效地实时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过去学生学习“牙体修复技术”的有关内容,不可能在患者身上进行练习,只有工作后,临床二、三年以上才能掌握。现在学生可以上机操作反复练习,教师指导方便及时,大大缩短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距离。又如:“颅脑手术技术”多媒体教材,学生不仅可以从多层面或旋转方式观察颅脑各层结构及其解剖关系,而且还可以拿起模拟手术刀进行颅脑手术模拟训练。这就突破了客观条件的限制,进行了卓有成效地训练,强化了实践,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能力。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在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方面也很有意义。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设定问题,让学习者带着疑问学习、探索,并且设置情景,提出假设,提示各种可能,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过程装入教学程序中,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根据计算机的提示,一步步求解问题,并发现和掌握规律。发现式教学法的目的,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这是以传授知识为目地和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两种教学的不同。可以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信息交流与开发智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可为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

五、把多媒体与网络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1.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

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2.网络教学的意义主要是推进了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的教育新方式。

(1)

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距离在缩短,学生接受优等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在校教育。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的,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近亲繁殖”,而是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即学习的多元性。

(2)

网络教学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支持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先进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对学习的内容会理解的更深刻,学习思路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智能培养更高效,学习效率也更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或现在或将来,在校大学生不仅可以和同学及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和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硕、博士研究生及其它高层次专业人才进行交流。网络时代,衡量一个人的博学多识,不单要看你掌握多少知识,而且要看你能在多么广泛的和定向的程度上建立信息的联系渠道。

3.网络教学的多向性、反馈性,可以使学习者成为教材制作的设计者,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可以是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中产生,并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这如同新产品是市场调查和客户思想的反映和实现。

网上教学的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如何运用网络功能进行教育应用的研究,进行教材制作的研究,适合网络教学的教材有什么特点,教学方式有什么创新,需要大家共同深入的探讨。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培养强烈的教学上网意识,考虑做的课件在网上怎么用,而不是不管什么样教材放到网上就行。

六、以多媒体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探知的主动性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从感知形象开始,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 还有些课文中的插图, 就是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课件正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媒体, 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 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以及斑斓的画面大大增强了视觉的感染力, 这些不仅为学生识字、学词、学句乃至学文提供了凭借,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教学课件能为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形象, 使这些形象成为学生展开创造性想像的支柱,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表象, 用生动的语句, 把所感知和想像的内容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

例如, 《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 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 ( 1) “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 ( 2) “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 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 ( 3) “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 突出其白色的羽毛。 ( 4) “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突出其 “浮” 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 ( 5) “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 ( 6) 整体讲解这首诗时, 出示一幅动画: 亭台楼榭, 杨柳依依, 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 声情并茂, 视听结合, 渲染了气氛, 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理解了诗意, 同时强化了记忆。

二、借助直观的画面,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 因而, 他们的想象更具有随意性、跳跃

性的特点。我们在设计语文教学课件时, 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深入挖掘他们创造性想像的潜能。如在设计课件时, 对所学内容的情节处理, 可以有所跳跃, 有所省略, 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 让孩子在这一方天地里插上创造的翅膀, 自由翱翔。

以 《狐狸和乌鸦》的设计为例。一开始, 乌鸦飞出去给孩子们找吃的, 它找到一片肉, 很高兴地飞回来, 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接下来出现的是狐狸叼起肉, 钻到洞里去了。这两幅画面之间的跳跃性很大, 学生可以不加拘束地展开想像, 说说这中间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暂不评价, 请大家共同带着问号来学习, 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中来,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

三、利用多媒体, 课外延伸, 扩大阅读

新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6 年制不少于150 万字, 界定了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但是, 这150 万字的阅读量应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其实,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凭借计算机储存容量大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 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为理解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从学生认知活动的整体看, 每堂课的学习终点, 应当同时又是新认知活动的起点。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但因课外毕竟是课外, 无论是阅读材料寻找, 还是阅读活动的组织, 具体运作起来困难重重。有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 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互联网可以提供千万人同时阅读的可能, 如一篇好文章, 一本好书, 如果发布到网上, 可以让众多的读者同时异步阅读。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 一件共同引起关注的事, 一首好歌,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都可能成为学生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 及时纠正, 体现自主学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权利, 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 大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爱学”“乐学”,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篇8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认识和看法:相对于单一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即使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形象逼真,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英语单词horse, cow, hen等动物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来猜,当学生听到动物逼真的叫声时,感到十分新奇,争先恐后的说出答案。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非母语的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最缺乏的就是语境。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造出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出类母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轻松学习并掌握所学外语知识。在教学At a farm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草肥牛壮的农场,蓝天上白云朵朵,还能听到鸟儿叽喳的叫声,使学生如同置身于真正的农场之中,在这样的情景中再教授有关农场的知识,学生会更易于接受并记忆深刻。

三、突出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重点、难点是教师一节课讲授的主要目的和内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如遇到需要强调的重点,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内容通过使用计算机加粗放大文本文字,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时,单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很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如:在教学The story of rain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小水滴受热变成水蒸气,聚集成云朵,最后形成雨滴降落,再次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和英文介绍,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并理解故事。并试着结合图片播放,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小故事。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的单一的授课模式,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相对于小学的中年级孩子来说,背诵英语单词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果仅仅是通过机械的反复读来记忆单词的话,不仅使学生容易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单词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让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在教授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 music room, 等单词时,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实物图片,并配有英文发音,学生既听到了标准发音,又看到了有关图片,同时跟读,口、眼、耳多种感官相结合,记忆起来,效果更佳。此外,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教授Christmas, Halloween等有关西方文化特色的节日时,学生可能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有关这些节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介绍,使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意义,这样既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势, 然而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也要遵循“实用、适时、适度”的原则。不能华而不实,喧宾夺主,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造成注意的浪费。也不宜过多过度的使用,以致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上一篇:致我们终将实现的梦想-高中作文下一篇:大狗雷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