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2024-08-27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共11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学科:语文 作者:邹阅 单位:荷湖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生本课堂焕发光彩,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整合 体会

【正文】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学习不是单纯从特定题目的作文写字、阅读理解、或词汇练习和书法文采,而是透过不同的情境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那些基本技能。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延展是透过阅读、写作、听说及生活经验,整体发展,互相影响而成。而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取得,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安排一些合适的环境,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其中,有所感受,有所体验,从整体上提高校学生的能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化理性为感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对于有些语文篇目,作者在经过自己的千锤百炼后,已经把广袤的思想、深厚的情感融入到极其精炼的文字中。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仅用28个字就生动表现李白与老友孟浩然那种依依不舍的深情。但由于学生对生活感知较浅,因此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具体、全面、深刻、细致。如果只是教师用口而述,效果不会太明显,可是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这个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或借鉴别人的作品,把每一个景物细节“春光明媚的三月”“静静伫立的黄鹤楼”“顺流远去的孤帆”“目送好友远去的李白”如同动画跃然于银幕上,再配上悠扬低沉的音乐古乐《送别》。学生在此情此景中便会这样描绘:在一个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光明媚的三月,25岁的李白和年长他10多岁的老友孟浩然在武汉的黄鹤楼辞别。两人举杯畅饮,依依不舍说着送别的话,并且互相勉励要更努力地学习。分别的时刻就在眼前,李白望着那载着孟浩然的小船顺江而下,越走越远,心中难过极了。李白伫立楼头,极目远望,那小船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朋友的小船看不到了,只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教师不用花过多的言语去描述、讲解,而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自己便可以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那种真挚的友情。整个过程中,凝视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置身于现代信息技术为自己创设的教育情景中,学生会自己思考:为什么朋友间的离别是如此的令人牵肠挂肚?李白、孟浩然的友谊是不是在李白的默默的目送中永远的留存于天地间?„„经过一番思想的洗礼后,学生的情感也会同李白那样,体会到相知、相惜却不得不分离的痛苦、难过。“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一大的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垠的心理体验。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把复杂的难以描述的演示为可理解的,真正做到化理性为感性,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优化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对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只从视觉得来的知识可记忆83%,只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可记忆11%,但若把视觉和听觉配合起来获取知识则可以记忆达94%。多媒体的使用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综合运用与学习,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质量,优化了课堂效率。同时,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色彩搭配、布局和谐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优化教学效果,给学生以心理享受。

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体验。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对学生的全方位接触和感知。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实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升华。

传统语文课堂经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兴趣不高,参与率低,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更不会时间和创新、大部分学生长时间的当“观众”,坐“冷板凳”。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无活力,学生更无活力,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利用这一载体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思维等都贯穿统一起来,更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教材。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老师都教师精心设计的网络里,全体学生都能认真思索、积极参与、发现问题、深入挖掘、肯说愿写、乐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学生完全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课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搜集课上用的相关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如我在《仙人掌》教学过程中,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仙人掌的资料,以及仙人掌和墨西哥的关系,有了这些提前准备,课堂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问题,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又一次在课堂上强化了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制作的仙人掌课件,首先要让学生对仙人掌有个直观的认识,通过了解外形特征进而体会其品格:性格坚韧、抵御猛兽,落地生根、花朵鲜艳,学生在惊叹花朵鲜艳的同时,也理解了仙人掌的生命力顽强的奇特。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学生自我组织的学习方法,并具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能够长时间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把这一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发学生心灵感悟。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教学需要的视频、图片、文字、声音、课件等。在教学教学中,学生通过校园网资源库广泛收集信息资源,可以较为简洁方便地把学科资源找到,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强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范围内扩充、扩展、深化。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促进语文课程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资源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语文教堂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时代,要实现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决然离不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

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使语文文化的内蕴融入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之中,将传统的学习环境重新构建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更先进,学习内容更丰富,这样的教学是培养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摇篮。【参考文献】:

1、李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

2、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学出版社;2008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2

我认为,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第一,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习是个性化的, 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第二,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第三,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 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第四, 学习是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近年来, 我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具体模式如下:

1. 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的模式:创设情境 (课件) ——微机上自学 (软件) ——交流情况——检测效果 (软件) 。 (开发出自学生字的智能型小软件,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个软件自学完成识字任务。)

2.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创设情境 (利用互联网) ——读书质疑 (校园网咨询) ——查阅资料 (互联网) ——讨论交流 (校园网上发帖子或口述) ——巩固练习 (校园网) ——指导朗读——扩展阅读 (互联网) 。

3.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模式:创设情境 (利用互联网) ——交流体会——自由撰稿 (校园网) ——欣赏作文 (校园网) ——修改作文 (校园网) ——发表文章 (互联网发帖子)

4.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整合的模式:

教师的引导活动:商议主题——激趣导入——主题引导——拓展指导——多元评价、激励创新——指导运用。

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课前探究、实践——展示交流——网络探究——协同创作——评议、提升——课外综合实践、运用 (课外实践、探究) —— (课内探究、创新) —— (课外实践、运用)

5. 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模式:课前上网, 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激发交际兴趣——网上交流, 协作探究交际——上网查阅, 拓展交际空间——网上评价, 交流点评交际。

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的点滴做法。

我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中,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 让学生先通过观赏张家界的迷人景观录像, 情境导入,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 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加上配乐朗读, 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 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 为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铺路架桥, 大大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然后学生从阅读课本入手, 提出问题, 加以归类、总结。同时开展朗读、交流、讨论等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学过程的探究化、教学活动的网络化的语文课堂试图体现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理念。

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 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画面, 说自己的图, 写自己的图。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我把动物、人物、背景等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电脑上,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由选择图片, 组合成“图”, 编故事, 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课中用金山画王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 看图写话, 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写话情境中, 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 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不但能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而且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 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虽然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优势, 但是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要知道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是一种形式。要从学科需求、学生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需要等角度出发, 决定运用与否。

现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面临的困难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很少, 只有个别的语文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 还有个别教师根本就不会用。在课堂教学中, 计算机只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或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 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 结果是学生课上大饱眼福, 课下大脑空空。部分教师信息来源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文字材料, 课外的扩展信息材料很少。总之,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没有达到有效整合。因此, 今后我将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实施途径和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3

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给学生新奇之感,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利用它图文并茂与形象直观的特点,展示有趣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充分调动学生眼、耳、脑等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学生情绪饱满、兴趣高涨,自然产生愿学、乐学的意愿,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情境展示出来,能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感铺垫。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的时候,利用课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直观展示张家界优美的自然风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于张家界美妙神奇的境界中,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张家界的赞美与向往。这时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剖析事物细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学习语文将变得趣味十足。

二、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思维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很好地完成搜集处理信息这一任务。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育时空,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课文,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就能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通过修筑京张铁路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现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民族自尊心。但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自然环境的了解不够,这样对于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与杰出就有了一定的障碍。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詹天佑及京张铁路的资料,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从中点拨、拓展,凭借现代教学手段的造势,为导入新课作了行云流水般的铺垫。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情趣,发展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获

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天然放射线”“工业废渣冶炼”等,这些知识以学生生活实际和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上课时再借助多媒体,再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及实验情景,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跨越百年的时间与空间的情景,学生也就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与艰辛。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学习就变得轻松,同时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既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当信息技术与语文进行有机地整合,便能把教学中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课本上只有一幅插图,如果仅凭老师讲述,那么讲得再详细、再具体,学生也只能获得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使学生能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真正体会到詹天佑的创新精神,理解他是如何周密设计,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

情,在理解“人”字形线路时,我播放了一段动画,一步步演示火车上山走“人”字形线路的过程,配上有感染力的解说语言,再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片段。这样,既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这种直观的演示,无需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了“人字形”线路的独创性。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绝妙设计,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自然被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总之,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学时间更加灵活、开放,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我相信,语文将因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加

精彩。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4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一体,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以往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并提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能够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能够以音频、视频、图片、图形等形式,将语文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实现情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内容相结合,使知识变立体化、形象化,以音频与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语文知识内容,能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自由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知识局限于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拓展,从而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行动的开始,只有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才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知识有效的整合,从而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教学宗旨,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古诗文历来是学生与教师头疼的知识问题,同时语文古诗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文时,通常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的大概意思,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古诗文的句意,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如果不注意听讲,那样小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背的古诗文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古诗文记忆过程中,大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去学习,要是问学生古诗文的内在含义与句意,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来,但是要是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背诵下来。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文内容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去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咏鹅》古诗文时,这首诗学生都能够流利的背诵下来,但很少知道古诗文内在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的知识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文制作成教学视频,在配备上生动的音频形式,将古诗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并为学生提出相对应的知识问题,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兴趣,就会认真的观看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在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古诗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如果对语文知识产生好学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从而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之所以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使学生没有动力去学习语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不透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度不高,对语文知识内在奥秘没有发掘出来,故而,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有效的整合,将知识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一种情感,发掘知识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事实上,语文知识是一门充满情趣的知识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学习好语文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培养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学习语文识字时,教师提前整合知识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的生字连在一起,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相对于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生字是一种有趣的事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整合,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以视频、音频的教学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5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姓名:李荣忠朱艳芳

工作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

邮政编码:046011

E-mail:LRZLRZ1209@SINA.COM

联系电话:0355-2113518

【摘要】随着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就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本文力求通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的体会和广大的同行探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正文】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其它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本人结合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体会 篇6

8月9日至8月15日,我在领导的关爱和推荐下,我到潍坊参加了进行了信息技术知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诸城市繁华初级中学

曹升金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7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二者不能偏废。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将二者整合的科学内涵,不能科学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相融合。

1.1 忽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老教师身上。他们受传统教学思想地影响,对信息技术存在一些错误性地理解,认为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许多老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语文课程,使信息技术被排斥在外,没有同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例如,老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案,在课堂上单方面地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这样的做法使课堂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视语文课程的本性

语文课程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与其融合是增加语文课程魅力的有效手段,而不应该成为抹杀语文课程魅力的手段。一些年轻的教师因为受现代信息技术影响比较大,在语文课程中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从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本性。例如,在语文课件的制作上,教师把大量的图片和声音插入到课件中去,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容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图片和声音上,而不能很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实现整合,而且耽误了学生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路研究

2.1 不同年级的语文课程采用不同的整合策略

小学生尚处在思维能力的形成时期,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萌芽阶段,不能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只需给他们播放一些与字词相关的图片即可,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可以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初步形成,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去激发他们思考。例如,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播放一些诗词中描绘的画面,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动画,这样有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

2.2 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智力活动。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现在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学《长征》这首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一些与长征有关的图片,通过历史影音向学生讲述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发挥自己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长征的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首诗词的内涵,也更能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长征精神。

2.3 运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课程的生动性

语文课程具有多样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本身的生动性,信息技术是激活语文课程生动性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是刻板地接受教师的口头讲述,根本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生动性,因此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课程。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使用图片,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鸟的天堂》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美丽的画面,这样就使语文课程变得生动起来了。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不能过多地依赖网络资源,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也使得教学活动得到充实,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提供的极其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完成写作,让学生写出富有时代印记的文章。

3 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手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

1.实现了情境教学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实现了视觉和听觉有效结合。比如在教《爷爷的芦笛》时,就可以给学生先播放芦笛的音乐片段,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芦笛声音的优美。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出一个优美的情境,引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方便了教学资源的存储和整合。比如教师在讲解《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影,同时讲解周总理的一些生平事迹,让学生自发地产生肃穆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周总理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对整合教学资源,启发学生思考等具有重要意义。

3.丰富了教学手段

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画面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上《中华少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相当于让学生跟着优秀教师学习了这篇课文。这和传统的教师教学有所区别,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节省了教学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可能是学生学习中较难理解的,而且仅凭教师的口头表达也无法表述清楚。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中,里面有很多关于赵州桥外形的描述。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动画制作技术,通过Flash动画向学生动态地展示赵州桥的全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要求

1.教师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选择最佳的信息技术使用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反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3.课件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规律,合理的制作课件。比如,对低年级的教学中,课件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通过ppt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汉字的演化过程,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具有众多优势,实现了教学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扬长避短,实现优势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刘丽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

[2]李娜.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3(6).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9

研 究 方 案

———— 柏林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教育中信息传播仍旧是以教材为本的“口耳相传”为主要途径,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质量、效率与规模,而且也严重挫伤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况且,现有教育资源的滞后、贫乏,也已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我们要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促进中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之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致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少有真情实感。现代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获得信息有几种方式,当我们接受信息时,采用的方式越多,学习和记忆就越容易。在现代的教学手段下,让计算机进入教室,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符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这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之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二者整合,能为语文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具体而言:

1、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求知。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常规的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学科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

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3、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可以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学生随时随地均可学习的目的。

二、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研究的依据: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假设: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而言:

1、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2、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凸现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3、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在整合模式研究中,课堂教学结构涉及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是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过程等,其中主要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什么方式进行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作为辅助。

2、行动研究法注意人员组织结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与实践教师)的“三结合”和“五个环节”(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调整)。

3、观察法:要对研究课上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并作好记录。

4、调查法:要在研究前、中期评估阶段和结题阶段对班级进行专项调查。

5、经验总结法:A.每堂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B.中期评估阶段写出有关专题文章;C.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摸索出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与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4、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掌握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综合性学习形态。自我生存能力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确定课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体判断、相互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培养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要求,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五、研究内容

1、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2、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3、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4、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1、学校制定《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学校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3、组织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4、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5、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期评估阶段(2007年1月~2007年9月)。

1、学校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方案申报;

2、对各班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3、对参加《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成员组织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4、确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框架;

5、接受《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中期评估。第三阶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课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实践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5、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推广研究成果。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组织专家鉴定;

3、接受区教科所、区电教站终审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课题组教师要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的课目,制订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重点检测的项目内容,及时收集好实验资料;

2、每次实践课完成后,实践教师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统计及汇总工作,要写好个案资料、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论文),做好经验总结;

3、教育技术人员根据课题组教师每学期的实施计划及早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与编制工作,并为实践课的正常顺利进行作好精心准备;

4、学校要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地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八、最终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有关专题研究课的课堂教学实录若干节;

3、实践课的优秀个案或教学设计;

4、实验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检测;

5、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汇编。最终完成时间:2008年11月。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谢玉生:技术指导

杨林利:全面负责,主持研究工作,负责总体规划的制订与实施,负责撰写结题报告

沈 威:协助负责,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整合 吴会芳: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整合

肖文伟: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 陈 飞: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 雷 琴: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作文整合 李 满: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作文整合

李艳梅: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整合 张进平: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10

一、教材内容分析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乌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由于文章所述的内容相对学生实际有较大距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今天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特征分析

1、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具备一定的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历史资料、经过路线、历史意义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知识点

学习目 标,学习目 标 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知 识

①理解“等闲、逶迤、磅礴、暖、寒”等词语的意思。②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谈谈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③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情 感

利用网络资源,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长征的艰难困苦,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学习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能 力

①利用校园网络、互联网络自主查找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长征的史实资料,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 述 词 语

行为动词 知 识

理 解

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浏览、制作 讨论 能 力

理 解

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浏览、写作 情 感

理 解

体会长征的艰难困苦,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学习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朗读、浏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 学 重 点

解决措施

教 学 难 点

解决措施

(1)弄懂诗句意思,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

讨 论 朗 读 网络浏览

(1)能用自己的话结合诗句谈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2)能在理解全诗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网络浏览 讨论交流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知 识

理解 理解诗句意思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浏览、观察 理解

多媒体

示范朗读

提供资源

查看、摹仿 能 力

理解

网 络

长征的史实资料 红军的感人故事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查看、制作 情 感

应用理解分析综合网 络 多媒体

感受红军的精神(学后感)

提供资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读 写作

六、教学准备

1、制作有关“长征”学习型网页。网页中包括长征的许多背景资料和相关专题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图片,长征中的故事,毛主席在长征中的诗词作品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及 目 标 导语揭题 设境激情

1、播放有关长征的录像片。

2、关于毛主席、关于长征你还知道多少,依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概括地说一说。

4、(出示长征路线图:谈谈自己看了红军长征行进的线路图你想说什么?)简介长征历史背景。

说说片中反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看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 初读感知 渗透情感 初读感知 渗透情感

1、自由读全诗,读通,读顺。

2、师范读,将诗中能说明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的词语划出来。

3、说一说你理解了哪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还不理解?

4、把词意连起来想想每句诗的意思,看看能不能把它们读懂。

5、轻声读全诗,边读边想,把不懂的地方标划出来。

6、梳理问题,抓住重点:

从哪些地方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生自由读 学生边听边划

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理解。自由读诗 讨论句意

学生自学、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有的师生共同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解决。)巧讲多读 体会情感

▲读读诗,漫谈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汇报、点评、欣赏)

1、一、二句: 抓住重点,点拨,感受红军不将困难放在眼里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情朗读、背诵

2、三、四句:

用简笔画画出五岭、细浪;乌蒙山、小泥丸的样子,体会红军的革命精神。感情朗读,体会红军的气魄。

3、五、六句:

用“理解反义词法、讲故事法、精彩片断欣赏法”等体会“红军不怕远征难”。(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易于捕捉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韵味。)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断。

4、最后两句:

齐读,师范读,体会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播放爬雪山的电影片断,直观感受红军爬雪山的场面和体会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

学生初步领会“只等闲”的意思。学生感情朗读、背诵

学生画简笔画,理解“腾细浪”“走泥丸”,形成强烈的对比,体会感情。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抓住反义词“暖”和“寒”体会。学生讲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抓住“尽开颜”理解、体会。学生感情朗读。吟诵品味 升华情感

1、指导读、自由吟读全诗

(让学生反复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内涵的丰富、情感的强烈)

2、配乐表情朗诵全诗。

学生自由吟读。

(读出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背诵全诗。延伸拓展 强化情感

1、学习了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你从这一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2、你对红军长征的故事还知道多少?

A、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B、你最佩服“长征人物”中的谁?为什么? 汇报方式:

①用通顺连贯的话复述一个长征故事或描述一场长征中的战役。②围绕长征的某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C、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让我们高声朗诵关于长征的毛泽东诗词,以起来颂扬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长征精神吧。

4、教师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对长征的高度评价。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请你结合《长征》诗,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颂扬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可以是写写读后感,可以唱唱《长征》歌,可以讲讲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课堂上的思考)

1、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2、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对资源进行整合、重组。

3、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丰富认识,充实观点。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关于长征的毛泽东诗词。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44-01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时候使用的所有技术的一个总称,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管理工作的作用,还可以承担提供信息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路。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来自教材中,然而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内容还比较单调落后,这样就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找到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给教师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从中选出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内容变的多样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方面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显现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性和探知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带入到这一堂课的学习中,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知,并带动情商。对于农村的孩子,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陌生是没有去真正的看看,“美丽”一词是那么的缥缈。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就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使学生仿佛亲临其中,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红墙、黄瓦、庄严、美丽”,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变得积极踊跃。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一些枯燥无味古诗、诗歌、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如文言文《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此篇让小学生理解确有难处,非注释所能解决,即使翻译成白话文,也是生搬硬套。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大全动画片》,通过视频,学生不需教师多讲,自然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以及所讲的道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了变革,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开始,应该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法生动形象的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主动进行学习,查阅、浏览、欣赏等。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可以双向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从以上这些方面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小学语文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出创造力、操作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充分合乎当今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打破传统教材的资源限制,使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更加方便,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应该被广泛应用。

(上接第343页)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及时的进行有效评价

教师在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地评价。教师的有效评价能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有创见性的回答者教师不仅要充分肯定,更要给予赞扬和鼓励;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首先要给予肯定,再进一步启发他们进行全面的思考;而对于回答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地帮助;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先表扬他们敢于举手、敢于回答,再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给予他们再次回答的勇气和机会。

上一篇:现场主管职责下一篇:关于房地产拆迁补偿、财政返还税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