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2024-09-2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精选11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1

2011-2012第一学期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总结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我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讨,特做以下浅谈.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

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2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网上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数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的资源库中存储了较充足的、适合学科教学使用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资料。与互联网相接更使校园网如虎添翼, 为教师备课、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量角器, 进一步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课件时, 我从资源库中找出相关演示图解, 分别与课本内容相对应, 并截取其中与量角器相关的特写画面, 再将多个画面拼接, 制作成Flash课件。学生边听教师的讲解, 边看图解, 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结构图,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很容易地了解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用途。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多个感官丰富学生的认识, 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接下来, 在“动手量一量, 说一说”的环节中,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枯燥地摆在那儿, 而是变得更有色彩更加鲜活。学生们还可以自发地去网上查找和书本上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料, 并在课下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积极交流, 自主学习的气氛十分浓郁。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 还延伸了解了更多的课外资料, 学到的知识更加丰满、有趣。

发挥技术优势,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一是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心理学研究证明, 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非常重要。二是可以快速提取大量信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或终端电脑中的语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提取出来, 传输到应用终端。这些优势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创设丰富、生动、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形成互动交往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始终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设计制作的课件展示所讲知识画面,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他们创设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 在教学《学看钟表》这一课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音猜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钟表课题。接着运用Flash课件, 刺激学生感官, 眼看、耳听、心想, 了解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及转动的方向。再编辑生动有趣的《时针哥哥和分针弟弟闹矛盾》的故事, 并配以用钟面形状制作的表情图片, 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时针和分针缺一不可, 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要团结友爱。最后, 引用卡通形象——企鹅兄妹, 来讲述两兄妹各自不同的作息时间, 这也是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学生们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 听着, 思考着, 并踊跃发言, 轻松愉快地学到了新知识。

巧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重视学生学习反馈。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定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 让他们主动探索, 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 自己认识事物, 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例如, 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 当介绍完七巧板中的每一块板后, 我让学生们分别用任意的两块或三块板拼成已经认识的图形, 然后让大家用四块板来拼。随着操作难度的加大,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慢慢减弱。这时, 我对学生说:“大家加油啊, 谁拼对了, 电脑先生可能会给他带来惊喜!”学生们一听, 兴趣大增, 又积极地拼起图来。最后, 我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拼图成果。拼对的, 电脑就会发出清脆的掌声, 出现美丽的鲜花, 并说:“你真棒!加油啊!”没拼对的, 电脑会响起一段轻松的音乐, 并说:“别着急, 别气馁, 好好再想想。”电脑及时的信息反馈, 使学生从中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态和结果。学生既看到了自己的成功, 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自我激励, 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增加教学容量, 减轻师生负担。多媒体网络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 我们在课前周密设计, 精心制作课件, 体现了“大容量, 快节奏”的特点, 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

例如, 在教学《百数表》一课时, 我设计了能操作的“百数表”多媒体课件。用鼠标点击按钮, 可以利用颜色的变化突显出横排、竖排、斜排上的数, 帮助学生发现排列规律;可以提取单数或双数, 进行转换格式排列, 让学生探究数的特征;还可以用鼠标点击数字, 显示出相邻的数, 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数的排列形式展现出来, 充分挖掘出“百数表”蕴涵的奥秘。学生们在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中积极思考, 既扩大了认知的空间, 又学得轻松愉快。在练习课中, 我们还可以大大增加练习题量, 并将练习结果迅速反馈给学生, 节省了教师大量的讲述和板书时间, 加快教学节奏。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浅析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学科 整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整合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整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实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学《量的计量》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師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的就干脆不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戏法,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篇4

在校园网软件资源建设方面,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而言,可以建设数学研究性知识的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的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专题,让学习者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型学习网站。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加工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在线反馈。专题学习网站对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是专题学习网站的重要信息来源,它是一种创建于因特网的学习型网站。它在学习内容中设计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教师提出,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师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网站和内容的整体架构,然后以一定的学习方式来组织、查阅相关资源,生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专题知识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的关键问题是主题的选择,选定的主题决定着整个网站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师可以以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等)为专题建立一个网站,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书上知识,也能学到课外知识。

(二)加强学科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素养的培训

从上而知,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在访谈中可知,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竟然对“几何画板”这个软件一点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根据目前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急需培训。但现在的师资培训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师资培训的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更新的速度。其次,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与各学科的实际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培训基本上是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内容,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与本学科课程特点相结合的介绍却很少。

在调查中,“您认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哪里”,59.07%人选了“先进的教学理论”这一项,所以培训要注重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特别是整合理论这一方面。同时,师资培训也要同学科课程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增强培训效果。

(三)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错误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整合课的教学模式很多都是单一的,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学习课堂应该成为一个反思性、批判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整合应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正确的切入点出发,切不可把整合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要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并集中力量进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和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加强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要使整合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学会检索信息。

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整合时,教师要特别考虑到学生是否具备相关同步知识,而不至于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5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我们教师系统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综合能力。教育的内容及方式的改变,使得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它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去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人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

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

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的整合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一位教师以网页的形式设计了如下的学习计划:①播放一十字路口的交通场景,启思:你用什么方法能概括出这个路口各种汽车经过的状况呢?②页面显示:划“正”字统计或列表统计(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统计任务)。③集体交流,说说你从这项统计任务中知道了什么?④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各城市人均收入、各国森林面积等信息,整理数据,自己进行相应的统计,并阐明统计意图。学生在这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尽情地汲取知识,而且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和正确对待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成果甚是丰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构建,突出认知主体在构建中的作用,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整合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让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6

论文摘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其它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与意义,着眼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键点,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并对整合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 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与意义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们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2.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2πr。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小学数学论文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们都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上课时鼠标、键盘轻轻一动,教学内容立即呈现于屏幕,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复习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尤为理想。边复习,边进行课内练习、矫正练习、迁移性练习,并在其中加上习题答案,及时进行错误订正,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板书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学习的状态。

4.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由于信息技术演示具有“应变”、“重复”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索与生活紧密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分析问题,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其操作程序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唤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2.主动探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的设计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思路,提炼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反思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思考形成共识,以完成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

4.练习巩固,适当扩展——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一些开放式的练习,以唤起学生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2.注意信息技术与传统工具达成平衡。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学更多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实际观察、直观感知、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等。因此,应当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纸笔运算、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画表作图等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3.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课堂上要加强生生及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机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7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障碍需要整合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教、学双方面协调的工作, 教师不能仅仅重视“教”或者“学”, 而是要争取控制好两个过程, 这是保证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高的基础。从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情况看, 还存在许多显著问题从而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主要表现于:①大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没有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给予重视, 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阻碍。教师在课堂上断断续续的讲课过程, 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致被减弱。②“备学生”不足。由于小学数学题材内容简单, 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导, 课堂上只是想到哪里就讲哪里, 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难以被带动。③气氛沉闷。小学生本应是活泼好动的,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显现出活跃的一面。而现实课堂情况却是: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 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主导”, 这与新课标要求明显不符。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这些障碍都有望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得到解决。

二、善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 层层深入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 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后面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因而, 教师必须注重数学教学环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比较安定的氛围中对数学产生兴趣, “由陌生到熟悉, 由熟悉到喜爱”, 通过这样的转变过程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小学生思维简单而又充满好奇, 当他们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 努力挖掘其中的知识内涵。在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时, 教师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 通过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深刻的理解。在情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需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 精心设计一些数学问题,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三、播放视频短片, 引导思考

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其运用在教育中能够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数学时不能忽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课上, 教师可精心挑选与生活实际贴近的题材,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数学时刻都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后, 我们需充分利用好先进技术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典型的代表, 其能够结合图形、文字、声音等多方面的内容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数学知识。如:超市购物计算题教学中, 我制作了一个视频短片, 里面是人物的购买过程以及相应的语言对话, 学生观看了视频之后可以捕捉到相关的“价格信息”。看完短片后我向学生提问:市场上香蕉3元一斤, 苹果4元1斤, 某人共花了10元, 问一共买了多少斤水果? (水果斤数为整数) 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 在大脑中回顾着视频短片中的人物交流, 然后捕捉一些具体的数据信息, 最后经过简单的计算则能得出一共买了2斤香蕉、1斤苹果。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时, 常常注重于“图片”的运用, 如幻灯片等, 却不知采取视频播放的方法也能让学生感到新奇, 在视频短片中融合相关数据信息, 如时间、价格、数字等, 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信息, 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巧借课件转变教学角度, 互动教学

若从学生角度考虑, 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新技术的运用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多功能教育带来的乐趣。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案调整需重点从教材、方法等两项工作开展, 把这些作为切入点展开数学的教学工作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题材选择时, 教师需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 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教育, 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整方法时, 教师可参照学生在信息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作出调整, 把握课堂实际来改进教学工作。“互动教学”过程的实现, 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 为学生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游戏法”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互动手段, 结合信息技术后将会发挥出很好的课堂效应。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8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教学模式也正在被不断发现,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了小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把它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5-01

将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1],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更为主动的去学习。学生可以在课下自己搜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课堂更为活跃,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交流。通过信息技术将直观的数学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生硬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一、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意义

将小学数学教育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更有效的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小学生学习效率。

1.有利于改变小学数学教育的枯燥性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勾起他们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发挥他们充分的想象力和领会能力,他们才不会在数学教学中感到枯燥无味[2]。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数学知识相关的小游戏,让小学生在玩的同时领会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的画动感、动态感,使小学数学教育生动灵活起来。

2.有利于改变数学教材的原始状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把必要的重点进行着重的讲解和说明以外,还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将原本的重点、难点通通罗列出来,把原本生硬的图形、文字,用信息技术更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将原来很难想象的画面直接的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使他们不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让他们更轻松的掌握重点和难点[3]。

3.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和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反馈和评价中找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才能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的完善与进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很好的为小学生及其他第三方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以便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教学情境拥有更多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喜欢新奇的东西,并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将这些总和到教学活动中,做一些小学生喜欢的课件,将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渗透,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字数较大、计算方法较繁琐的数学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进行许多编排,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多样的小游戏。既能激起小学生的上课热情,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小学生玩乐中不知不觉的领悟了新的知识,突破了原本不能突破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可以采用情景导入,问题悬念法,依托于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创建情景,设计联系现实的悬念问题,激发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化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

2.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直观的画面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具模型展示或示范性操作,通常会占据教师的大量备课时间和精力,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相整合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画面。有一些是人们长期以来的认知规律,对于能力和经验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尤为艰难。正因如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就越发重要,教师将这些生硬抽象的知识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化抽象为简便,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立体感,如:圆柱、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在揭示规律的同时更为直观的将生硬抽象的东西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的掌握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反馈机制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课程进行修改,不能光按着自己的想法进行。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有通过考试才能使教师了解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反映的情况,观察每位学生的知识漏洞并适时的做出调整,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吸收能力,优化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法。

三、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将小学数学教育同信息技术相整合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让小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去接受知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抽象生硬的数学知识不在晦涩难懂,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整合,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合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去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育目标和内容,使小学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不断完善,使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明秀娥,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2015,(02):1672-8181.

[2]张美玉,论信息技术敲开了小学数学教育之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09):34-40.

[3]赵伟华,漫谈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J].教学研究,2010,7,(08):3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9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它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去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定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教育的内 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那么,究竟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呢?显然更多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重在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计算机及其网络能够以软件和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进行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现代教育教学环境。

1.内容、方法和技术三位一体的整合

教学内容是主体,教学方法是关键,信息技术是保障。只有理顺了三者关系,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整合。研究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教学法,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服务于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化、科学化、信息化,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2.教师与学生双向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探索、发现、利用和创新。数学课上,不仅教师要针对内容特点与媒体特性来获取信息,精心设计教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而且还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 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有效值。

3.外部操作与内部思维并重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既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又要分析其内部的思维活动,掌握其学习心理。学生接受信息、感应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无一不是依靠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周密地组织学生的视听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演示,又要善于运用语言恰如其分地讲解,才能使学生形成概念,提高认识,使其观察力和思维力得到同步发展。

4.及时反馈和适时调控

所谓反馈,就是指从教学对象处获得信息,以此作为调整教学过程的依据。只有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程序,乃至信息技术的使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反馈信息,积极调控教学过程,变换信息,调控载体的传输方式,与学生建立形式多样、合理有效的反馈渠道,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并能更好地处理和运用这些信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2.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指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主动认知、参与活动的直接动因,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战胜困难的动力。当儿童学习有兴趣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递畅通。此时,学生的学习处于自觉、主动、积极的状态。因此激发、保持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率完成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整体分解细化,充分展示局部特征,将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充分的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以往我们出示一些教具,如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生难以建立准确的表象,也就难以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一般。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闯关的形式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有角,然后出示该物体的形象,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 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被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使它产生较强的教学魅力,能吸引儿童、给儿童以愉悦的美的享受,它所形成的教学美使孩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学习。

2.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年、月、日》这一课教学“闰年”时,利用CAI课件,出示1900-2000年的二月天数顺序排列对照表,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思考:哪几年是闰年?每几年里有一年闰年?从而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然后出示一些练习题。当练习到判断1900年是否是闰年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利用课件,出示了一张1900年的年历卡。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再次发现,1900年虽然是4的倍数,可却不是闰年。从而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后得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这一论点。这样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发现结论,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形式加以强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展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条笔直的公路表示“全程”;按任意键后,又在公路的两端出现两辆汽车表示“相对而行的两个物体”;再按任意键,两辆汽车在隆隆声中向前行驶表示“相对而行”,在两辆汽车重合时按任意键,汽车刹住并表示“相遇”,两辆汽车经过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示;同时,在画面上有一个钟表,它随着汽车的运行而运行,随着汽车的停止而停止,它展示给学生的结论是:两物体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相同。由于增强了感知度,教师不用 6 讲,学生已经在声、光、色、形中明白了诸如“相对、相反、相遇、路程”等词语,从而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并体会到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方法的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馈的及时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极大影响。特别是练习过程中,反馈的及时性决定练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某一结论的正确与否反馈越及时,学习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记忆越深刻。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及时反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反馈。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一人一机,人机对话的形式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例如:“15+8=”学生如果输入错误答案,计算机就会及时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提示,再次显示进位加法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正确的计算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则,计算机可以在出现错误提示后,随即出同类型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正确。这样的练习反馈对于计算方法、计算能力,概念理解程度,规律运用等的检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判断、选择、连线、输入式交互等多种形式也对保持促进学生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5.“成功”体验,深化学习动机

人机交互式的学习和练习形式,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快乐。机器是没有感情 的,但是一个注入教师情感的课件,却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随时得到老师由衷的称赞,正是由于计算机不厌其烦的可重复性,使学习进程可以具有异步调控性。所有学生都能在一种没有心理压力,积极主动的氛围里学习,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例如:在巩固百以内数的加法练习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翻画游戏,做对一题,就出现一部分画面,并伴有老师的录音“你真棒!”。做错了,则提示“啊哦!请再想想!”如果学生不做选择,就再次出示本题,直到学生做对,给予表扬并翻出画面;如果学生需要帮助,则将本题方法渐进提示,帮助学生完成。9题全部作对,就会出现伴有悦耳声音的图片。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完成了这个游戏,他们都得到了赞扬,都取得了成功,每个人都高兴得不得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将这种成功的喜悦化为学习的动力,对数学学习由单纯的兴趣转化为乐趣最后变为志趣,从而走上主动学习的成长之路。

四、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的基 8 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5.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形成脉络,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10

陕西省榆林市第八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耗低效,缺乏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然而,目前相当多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误区,“以媒代书,以机代师”的现象凸现。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成为一大难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两者有效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看作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和叠加,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成为一体、一体化等。强调在使用信息技术前,要加强针对性,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数学学科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使用其它方法无法做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更好地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篇11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利用PowerPoint的特点,插入了猴子、蛋糕、老农等图片,配以兴奋、懊丧、俏皮等风格的音乐,通过图像处理、音画组合等方式,设计了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猴子从原来的不满意吃蛋糕的,到贪婪于吃蛋糕的,直至最后满足于蛋糕的,一次次被老农戏弄于股掌之中……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或会心一笑,或满心疑虑,或莫明其妙,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思维处于“愤悱”状态,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

二、化静态为动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CAI课件演示,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化抽象为具体、简化学生的分析思维

1.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理解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例如,在教 “相遇问题”应用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5米,经过4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米?”学生读题后,用课件出示题中的线段示意图,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方面是同向、背向还是相向?运动出发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遇还是相离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

2.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这种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四、化肤浅为本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400字左右下一篇:我我最亲爱的